零部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2:14:10

零部件范文篇1

传统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带来了运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零部件容易腐蚀损坏;零部件容易疲劳损坏,断裂、表面剥落等;零部件容易摩擦损坏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机械零部件传统的设计局限性所产生的。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传统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特点是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力学、数学建模及试验等所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标准及规范作为依据,运用条件性计算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在长期运用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设计方法,但是它有很多局限:在方案设计时凭借设计者有限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通过计算、类比分析等,以收敛思维方式,过早地确定方案。这种方案设计既不充分又不系统,不强调创新,因此很难得到最优方案;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仅对重要的零部件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静态的或近似的设计计算,其他零部件只作类比设计,与实际工况有时相差较远,难免造成失误;传统设计偏重于考虑产品自身的功能的实现,忽略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传统设计采用手工计算、绘图,设计的准确性差、工作周期长、效率低。

二、创新思维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思想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和革新。现代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强调创新设计,要求在设计中更充分地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产品。

(一)运用创造思维

设计者的创造力是多种能力、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文化修养、理想信念、意志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其中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将观察、记忆所得信息有控制地进行加工变换,创造表达出新成果的整个创造活动的中心。创造力的开发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着手。设计者不是把设计工作当成例行公事,而是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冲动,掌握必要创新方法,加强学习和锻炼,自觉开发创造力,成为一个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等。它是以欲解决的问题为中心,思维者打破常规,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求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若提出“将两零部件联结在一起”的问题,常规的办法有螺纹联结、焊接、胶接、铆接等,但运用发散思维思考,可以得到利用电磁力、摩擦力、压差或真空、绑缚、冷冻等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技术创新和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运用创新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是建立在各类常规思维基础上的。人脑在外界信息激励下,将各种信息重新综合集成,产生新的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设计者应打破常规思维的惯例,追求新的功能原理、新方案、新结构、新造型、新材料、新工艺等,在求异和突破中体现创新。

三、科学的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

(一)把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方案中的机构和构件只有通过零部件设计才能得到用于加工的零部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同时它也是机械总体设计的基础。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运动方案设计和总体设计的要求,明确零部件的工作要求、性能、参数等,选择零部件的结构构形、材料、精度等,进行失效分析和工作能力计算,画出零部件图和部件装配图。机械产品整机应满足的要求是由零部件设计所决定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为:在工作能力上要求具体有强度、刚度、寿命、耐磨性、耐热性、振动稳定性及精度等;在工艺性上要求加工、装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及维修方便;在经济性上的要求主要指生产成本要低。此外,还要满足噪声控制、防腐性能、不污染环境等环境保护要求和安全要求等。这些要求往往互相牵制,需全面综合考虑。

(二)严格计算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

机械零部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其失效形式很多,主要有断裂、表面压碎、表面点蚀、塑性变形、过度弹性变形、共振、过热及过度磨损等。为了保证零部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零部件时应首先进行零部件的失效分析,预估失效的可能性,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理论计算,计算所依据的条件称为计算准则,常用的计算准则有:一是强度准则。强度是机械零部件抵抗断裂、表面疲劳破坏或过大塑性变形等失效的能力。强度要求是保证机械零部件能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刚度准则。刚度是指零部件在载荷(下转第57页)(上接第58页)的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准则要求零部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在许用的极限值之内。三是振动稳定性准则。对于高速运动或刚度较小的机械,在工作时应避免发生共振。振动稳定性准则要求所设计的零部件的固有频率与其工作时所受激振源的频率错开。四是耐热性准则。机械零部件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由于过度受热,会引起润滑油失效、氧化、胶合、热变形、硬度降低等问题,使零部件失效或机械精度降低。因此,为了保证零部件在高温下正常工作,应合理设计其结构及合理选择材料,必要时须采用水冷或气冷等降温措施。五是耐磨性准则。耐磨性是指相互接触并运动零部件的工作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当零部件过度磨损后,将改变其结构形状和尺寸,削弱其强度,降低机械精度和效率,以致零部件失效报废。因此,机械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力求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

(三)正确选择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部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检验零部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方法有3种,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在机械零部件设计工作中,应用最普通的是类比法,此法简便、迅速、有效。应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现有的各种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的表面粗糙度。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越小,机械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是它们之间又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的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设计工作中,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衡量零部件的表面功能和工艺经济性,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四)全面优化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

要充分运用机械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机械结构强度学、传动机械学等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不断发展,对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能作出很好的处理,一系列新型的设计准则和方法正在形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设计过程,利用计算机完成选型、计算、绘图及其他作业的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促成机械零部件设计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CAD技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CAD;CAD系统集成化,CAD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集成系统(CAD/CAM);动态三维造型技术;基于并行工程,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DFM);分布式网络CAD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启,等.常用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隋明阳.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赵冬梅.机械设计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郭仁生.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许尚贤.机械零部件现代设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零部件范文篇2

1柳州汽车企业汽车零部件概况

汽车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以上汽通用五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菱公司”)为首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柳州这座重工业城市的产业支柱之一。汽车制造业,从整车制造的模式起步,而其衍生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起步相对较后,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生产的零部件类型大多为利润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标准件。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菱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从汽车整车厂的角度出发,通过整车厂的主导,建立管理标准、作标准、形成零部件生产制造体系,下设广西汽车集团以及青岛、重庆、印尼建立的生产基地,多点制造,从而整合整条供应链上的零部件生产管理。五菱公司以及广西汽车集团两家企业都是按照整车将零部件划分为四大系列:底盘、车身、发动机、电子器件。零部件呈现多点制造的特点,其中本地的分公司,广西汽车集团负责汽车零部件及发动机制造和整车业务。此外还有重庆、青岛、印尼等分厂负责其他类型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包含1000多种,主要分为汽车底盘、车身、内外饰等,以下是柳州五菱汽车零部件主要重点产品(如表1所示)。

2柳州汽车企业包装器具的种类

汽车主机厂的零部件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这些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的零部件,来料时候的包装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因此在入场后需要进行拆包、换包后才能上线使用。经过调研,将造成来料包装不统一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两类:(1)外因。这里的外因指的是一些外部因素。如:同种零部件有多个供应商,供应商之间的包装不通用;或者用于特殊用途而定制的包装器具。(2)内因。此处的内因指的是零部件自身特性相关的一些因素。如:由于零部件的尺寸、重量、材质等对包装的防护性能的要求不同而派生出的一系列包装器具。企业内部目前正在使用的包装器具的种类以及使用范围如下表2所示。考虑到零部件的材质、重量、形状等特性,五菱以及广西汽车集团研发设计了能满足对运输、存储、搬运有特殊需求的专用包装器具和可在同类零部件中使用的通用包装器具。专用器具和通用器具的设计涵盖了物料流动的全过程:从运输开始,到入库,直至上线。本次调研主要是在入库阶段展开的,针对入库阶段使用的包装器具的调查结果如下图(图1)所示。对于五菱公司汽车的汽车零部件包装器具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其包装器具的特征、内涵和应用范围如下:(1)通用塑箱:可以在不同的供应商之间流转,可以装不同的零件,装零件后总重量小于等于15KG;(2)通用料箱:分为车身零件专用和非车身零件专用,可以在不同的供应商之间流转,可以装不同的零件,装零件后总重量大于15KG;(3)专用料架/料箱:为某种或几种零件特别设计制作,某个供应商的部分零件专用;(4)专用塑箱:为某种或几种零件特别设计制作,内外尺寸都不在通用塑箱范围内,某个供应商的部分零件专用,装零件后总重量小于15KG;(5)一次性包装:分为纸质和木质两种,用于长途运输,返回空包装器具成本高,如进口零件。

3现状与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目前存在的包装方面的问题有:(1)费用方面。包装费用高,浪费严重。由于供应商的包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考虑到在零部件的来料包装的防护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使用一次性的简单包装。如:塑料袋、瓦楞纸箱、木箱等等。一次性包装使用过后,基本没有回收价值,无法进行循环再利用,一般会被当作废品处理掉,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包装成本。来料包装的一次性包装的成本,看似是供应商承担,实际上在每个新项目零件报价时,供应商都会将包装费包含在零件价格当中。最终的企业的包装成本,在无形之中增加了。(2)规划方面。企业对于零部件的包装规划,未形成整体化的包装规划,主要还是集中在包装器具上。企业尝试了在单个供应商进行包装器具投入,但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供应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不一定会按照要求将包装器具投入使用。(3)理念方面。目前,“整体包装规划”、“包装智能化”的理念,早已为人熟知,也有很多企业尝试着将这两种理念融入到汽车零部件的包装中。但在推行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阻碍,便放弃了;或者并未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造成了其他企业对此望而却步。包装的智能化并不能与智能包装设备的使用划等号。整体包装规划,也不仅仅是包装器具的规划。对于企业和供应商而言,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包装上技术上的提升,从长远来看,过于简单的包装器具不仅无法发挥对产品的防护作用,还将带来物流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4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其中,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产品进出口限制条件比以往的更加严格,汽车销量下降。与此同时,全国出现了不少,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作业人员接触包裹而感染的病例。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的包装环节成为企业防控疫情的关键节点。疫情对企业的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的进程。借助智能化设施设备以及技术智能技术手段,可以减少人员之间的接触,做到严密防控,最大程度的减轻工人复工、隔离等问题带来的损失。汽车企业的包装智能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该观点,是参考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如贾芃菲(2020)等人的论文。在其文章中,通过收集全球的汽车行业内数据,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推演,对新冠病毒给我国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短期内疫情对我国传统汽车行业的打击较大,但经过这轮的短期打击反而给新兴的汽车行业带来了发展良机,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所以,如果不趁着这个时机,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那么企业或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疫情下的汽车企业包装面临的形势的具体分析如下:

4.1国家政策方面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汽车市场也呈现出疲软的状态。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缓解疫情给汽车制造企业带来的打击,国家将出台一系列利于汽车企业放在的政策。据相关的报道及资料显示,作者简介拱李媛:(1995.07—),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大学,物流工程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汽车零部件包装、智能制造等。发改委等11个国家部委于近期,联合引印发了《智能汽车发展战略》。这一文件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的速度。目前的大多数汽车企业着力于制造端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较少关注物流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比如包装。包装作为物流运输的起点,物流过程的智能化,也可以从包装开始落实。汽车产业将全面进入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的发展阶段,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多关注长期的发展。虽然疫情带来了销量下滑和生产受阻等多方面的损失,但这些影响会随着疫情的稳定而消失。所以,企业在例如智能包装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和投入不能停滞,要适时把握政策机遇,推动企业的发展。

4.2包装技术变革方面

(1)包装信息监管问题。需要智能技术(区块链、大数据)等的运用,进行追踪和防控,降级与感染源接触的概率和及时阻隔传染源。区块链智能信息技术具有数据采集、信息跟踪和反向追踪功能,包括货物信息和作业人员的信息,落实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能实现货物的流转过程可追溯和无纸化作业,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还能解决之前提到的,无法监控供应商的规范包装的问题。(2)包装作业规范化问题。主要是包装物的回收处理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包括一次性包装物的集中处理和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容器具。由于信息流的双向特性,供应商和主机厂都可以自主对包装进行回收处理,对于回收再利用的容器具在再次投入使用之前,需要集中消毒。这一环节对于疫情防控非常关键,利用信息技术监控包装回收作业环节的规范性也是必要的。(3)统一零部件包装的良机。由于疫情影响供应链的供应安全性问题,汽车零部件将摆脱进口依赖,这是构建包装标准化的良机。尽量减少人的接触,使用机械化、智能化的设备,配合这些的智能化设备的专用包装器具也需要同步更新和统一,例如在立体库中统一使用立体式周转箱(如下图2所示),立体箱的结构,可以用于立体库周转、机械臂或机器人的抓取。立库箱的四周有标签卡预留区域,侧边设计有条形码和RFID芯片黏贴区域,更加智能化。同时供应商的来料入库前都按照此包装标准入库,减少换包装作业环节,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5结语

本次的调查研究,对于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改进优化汽车零部件包装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续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包装中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兴.柳州五菱汽车零部件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5.

[2]刘瑀瑶.汽车零部件物流包装优化的重要性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04):80-81.

[3]王国富,李成,周福禄,郑晓科,胡畔.汽车零部件包装器具规划设计[J].时代汽车,2021(21):144-145.

[4]张宇龙,代孟,自主汽车物流包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燃机与配件.2020(17).

[5]李加祥,昂卫星,付杰,杨桂芝,浅谈汽车零部件包装设计及过程防护[J].时代汽车.2021(16).

[6]贾芃菲,曹一安,潘雨婷.新冠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J].商展经济,2020(12):3.

零部件范文篇3

1、抓好精益生产,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个人而言,由于年纪比较轻,缺乏生产管理经验,而且是面对一个全新的产品,使得我们汽车零部件从投入生产到现在,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给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2011年,我们汽车零部件要在过去的生产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和技术部门开展合作交流,努力去开启制约我们成本的瓶颈。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做好精益生产。

2、抓好产品质量,加强质量体系建设。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汽车零部件从一开始就按照这个理念组织生产。从投入生产至今,还没有一起重大质量事故发生。但是,我们看到由于职工质量意识,对产品标准等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一些小的质量问题始终存在。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将和质保部、技术部开展一些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以提高新老职工的质量意识。此外,汽车零部件目前的质量体系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给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11年我们将指定专人负责质量体系的管理,加强对过程的监控,积累经验,以应对将来生产汽车件的需要。

3、抓好安全生产

我们总经理经常告诫我们:安全生产是企业的主旋律,只有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企业长足的发展。我们汽车零部件在过去的2011年里,在安装调试和正常生产中,也出现过一些安全事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应该来说,作为一个负责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汽车零部件全体员工要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积极配合企管部、生设部,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实现2011年全年生产无安全事故。

零部件范文篇4

在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企业共识。事实与实践已经证明,由于物流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库存积压,促进利润率上升,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各国汽车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逐渐把企业的物流管理当作一个战略新视角和新着眼点去寻找成本出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供应链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物流管理强调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物流供应链是实现汽车生产制造的基本保证之一。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到5个R(RIGHT准确),即实现将准确的零件和准确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提供给准确的客户。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非常复杂,一种车型涉及几千个零部件,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有多种平台和车型,涉及几万个零部件。确保这些零件的正常及时供应,工作难度不言而喻。没有强大的物流系统支持,顺利完成汽车装配(零件缺一不可)和客户及时交付将成为空谈。

2物流运作的质量提升和过程管理

近几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宏观经济形势也逐步放缓,汽车企业只有通过协力创新,持续提高营销能力,不断降低成本,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公司业务链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公司业务链的重要一环,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也是围绕这个发展理念展开的。企业只有通过内部协同以及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才能打造高效增值的供应链。物流运作质量包括批量供货前和批量供货后两个阶段,这是打造高效增值供应链的基础。针对批量供货前的物流运作质量,一般企业都在整车研究和开发流程(如通用公司的GVDP,GlobalVehicleDevelopmentProcess)的框架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车项目阶段的物流工作体系,详见图1。物流在保持与工程、质保和采购等部门的内部沟通协作的同时,也要积极与零部件供应商开展各项物流信息调查以及实物准备工作,如明确物流各项要求、明确报价过程中的包装、排序、运输等物流费用。同时在项目各个节点,双方加强协同配合和信息沟通交流,实施物流规划方案中的包装、供货方式等物流要求,以确保完成各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针对批量供货后运作质量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见图2)。首先是供应商的供货响应能力,即保证订单及时、准确地完成,保证信息传递畅通无阻,作为一项基本日常工作,其工作质量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其次,加强供应商日常备货管理是满足整车厂生产需求的一道重要防线。整车厂物流需加强与供应商的日常沟通,督促供应商结合生产计划和交货实际情况,按要求完成原材料和成品备货,尤其针对工程更改,供应商必须根据物流部指令进行断点和备货,保障新旧零件的衔接。再者,整车厂物流需加强风险发现和预警的意识,并尽一切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供货。最后是实物运作质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据统计,整车厂生产停线事故中超过一半是由于供应商排序错误、中转仓库配送不当、零件包装或运输车辆不符合要求等实物操作过程中的问题造成的。物流供应链比较长,涉及环节也非常多,要做好物流供应链的过程管理,大家首先需有多级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见图3)。实现物流供应商的过程管理,一方面离不开公司采购、质保和工程等内部资源的整合协同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求对外部的每个供应链节点实行监控和管理,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完善自身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上游的下级甚至是下下级供应商能力,以及管控好下游的中转仓库运作质量。只有提高物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能力,最终才能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3物流供应链的标准化要求

不断完善物流标准和规范,建立高效的物流供应链,已成为了汽车企业提高整车制造水平和质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关键之一。物流标准化是整车生产制造的保证。众所周知汽车生产是一种基于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一辆汽车的平均下线时间有的小于1分钟。在如此高速的生产节奏下,要确保来自于数百家供应商的成千上万种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复杂程度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物流标准化的意义不言而喻。图3物流供应链的多级过程控制物流标准化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有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15%以上,而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比例是8%左右,日本汽车厂商只有5%。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企业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物流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物流标准可以理解成企业质量准则的发展和延伸,从技术、质量、物流等各方面入手,共同实施供应链的各方能力提升管理和企业自身运作规范,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形成合力发展。物流标准化也体现了大家对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交付质量的深入认识,从物流角度建立规范并提出要求,以期提升供应商物流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共同创造高效增值的物流供应链,详见图4:。

4结束语

零部件范文篇5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管理设计;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一、前言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很重要的,主要通过生产管理系统来体现,所以生产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在不同的行业,由于行业的特点不同,公司采用的管理系统也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选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要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的实用管理系统,促进公司的发展,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收益。

二、现阶段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与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我们通过对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了解,总结了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管理系统的主要情况。最普遍应用的是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统一的管理系统,因为此软件是全行业通用的,所以并没有太大的特异性,对于汽车零件生产企业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不能够满足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所需要的全部功能,但是能承担日常的基本管理工作。其次是应用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但是没有达到软件该有的功能特点。再有就是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按照公司的要求,研发的管理系统,但是这样的系统有很多的弊端,需要耗费太大的人力去进行维护与修改。还有一种管理方式便是很多小型企业由于没有预后的资金和技术,采用办公软件进行人工管理。

三、对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的管理系统设计

1.基础管理功能设计

(一)物料清单管理。生管系统的核心基础数据是物料清单,英文简称为BOM,在系统的实际设计应用中,需要对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信息进行考虑。在对MRP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对需求的BOM进行展开,生成企业对生产线及外采件的需求,在对BOM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物料的编码、物料有效期、结构层次以及替代物料。(二)对需求进行管理。要想让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运行,必须使来自于销售订单以及业务预估的需求准确合理,在系统中作为驱动力量。(三)生产作业的控制问题。生产作业控制工作是对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执行,对于工作的程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生产作业的控制是由多种成分组成,例如工作中心的派工单、完工提报的管理以及工作的派发等工作组成。(四)仓库的管理。仓库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主要包括生产原料、正在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生产之后的成品的数量管理工作,还有仓库的库存的变化。其实仓库中的物品也是处于流动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从生产原料转变为正在生产或者是成品,这个变动的过程需要我们注意(五)采购管理。在采购的时候,需要根据日的实际需求,生成需求清单,在在这个数量的基础上,将库存余量减去。最终以得到刘永华耐世特凌云驱动系统(涿州)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2761的最终数量为实际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实际的采购工作。(六)成本问题的分析工作。虽然盈利不是最终目的,但是任何一个公司的目的之一都有盈利,我想公司盈利就一定会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在公司的管理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系统的计算,各个部门的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进行统一的考核。并且可以根据这些成本来作为产品的价格设定依据,设定员工的工资以及公司员工的奖金发放问题。(七)工厂的物流管理问题。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中,工厂内的物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生产部件需要在工厂的各个车间内进行运输,经过各个车间的工序加工,才能制成相应的成品。在厂内运输的过程中,要对物流情况进行跟踪指导,避免出现零部件丢失及损坏的现象。(八)其它。当然在汽车零部件的企业管理系统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比如,不合格零件的返场、产品质量的检查、基础数据的管理工作以及工作报表的统计等。这些问题也都需要我们考虑在内,要设定相应的措施。

2.计算问题

(一)物料需求的计算。我们所进行的最主要生产计划的需求是通过需求的计划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企业对汽车各个零部件的主要的生产计划是根据最终的入库计划来按照每个月的需求量进行编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滚动计算的方法。我们在考虑生产需求量的同时要按照入库前和之后的差值来根据每日的需求量进行生产,完成所需的生产计划。(二)生产能力的计算。在主要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对生产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计算,并且有了一定的计划。而在实际投入生产之后,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动以及生产的实际操作改变,或者是生产工序得到了更加科学的管理。以上因素都会对实际的生产能力构成改变。所以,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对数据进行及时修改,保证计算的准确程度。(三)其它工作。除了上述几点设计要点,在实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进行设计与优化。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各项工作及参数都是不断变化的,需要我们实时进行关注,对系统的数据进行修改,当然也少不了检测系统,来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变动进行记录。总之管理系统的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功能设计与系统计算等多个细节问题。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到ERP的思想,并且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对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通过对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是十分必要的,适合企业的管理系统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企业选择优秀的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

作者:刘永华 单位:耐世特凌云驱动系统(涿州)有限公司

零部件范文篇6

关键词: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应用

内燃机是将气体或液体燃料同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输入内燃机内部,燃料燃烧时爆发热量,将热能通过活塞运动转化为机械能,为设备提供机械动力。因此内燃机的零部件结构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设计的:构建封闭环境、设计热能与机械动能转化结构、构建动力传达结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燃机有柴油机和汽油机,在汽车中应用尤为广泛,下面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分析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并就其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1内燃机的发展历史

内燃机的基本理念最早是由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来,他最初是希望将火药爆炸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需要的动力,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当时实验环境的问题,火药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无法很好的控制,因此没有成功。之后在18世纪末,英国的斯特里特经过不断的实验,提出了从燃料中获取机械动力的方法,他第一次提出了将燃料和空气混合产生的热量,转化成需要的动力。由此,内燃机的基本理念诞生了。直到1833年,由英国人赖特提出了活塞做功的机械装置,即通过将燃料置于固定的装置,使得燃烧产生固定的推动力,然后进行动力作用,这时内燃机的基本雏形形成了。到达19世纪中期,以英国科学家为主的不同研究人员逐渐完善了以不同燃料为基础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动能的基础理论,给后期内燃机的形成、发展、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由于其效率高,机动性好,在最初形成之后,就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形成了非常庞大而又重要的工业体系,并给这些工业体系提供了基本和重要的动力支持,为后期工业革命以及工业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打下了基础。这个应用主要是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小型飞机以及一些基础的工业设备,特别是在汽车上,内燃机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应用。成熟的内燃机在1876年由德国的科学家奥托设计并实现,他创造设计了世界上第1台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其设计结构基本和设计理念成为了后来内燃机改造完善的基础,并由于其性能和效率的优越性,迅速的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大大的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石油的开发,汽油的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了内燃机的完善和发展。到如今内燃机已经成了世界发展前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动力机械。其基本原理虽仍然是将燃料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动能,但是由于当前材料科学、结构科学以及结构设计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前行,内燃机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善改造,发挥其最大的动力特性,为人们的需要提供最大的动力支持。

2内燃机零部件结构

内燃机的零部件结构根据不同的内燃机类别,有着不同的构成和分类,本文主要对应用在汽车上的发动机进行结构介绍。2.1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循环以及主要运动零件是曲柄连杆机构,这个连线构造是发动机的核心,是进行发动机能量转化的关键。曲柄连杆机构是由机体组、曲轴飞轮组以及活塞连杆等不同的组件构成,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首先燃料在燃烧室燃烧,使得活塞承受燃料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而这些压力根据结构化设计做直线受力,使得连杆获得直线推动力,然后通过曲轴飞轮的作用,将这些直线的动力转化为旋转动力,并使得曲轴飞轮进行旋转运动,然后以曲轴飞轮为纽带,将其获得的动力输送给下一个组件。曲柄连杆机构是进行动力转化的核心所在,是使得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动力转化成旋转动力共识汽车前行的基础,结构合理,构建质量良好的曲柄连杆机构,能够有效的提升和保障发动机的燃料燃烧产生能量的利用效率,是判断一个发动机类型基本质量的关键。2.2配气机构。发动机的配气机构顾名思义就是配送空气的机构。发动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柴油和汽油,当然目前也有许多的燃气发动机,但这些燃料燃烧时都需要配置比例一定的空气,这样才能够保证燃料能够燃烧并产生能量,而且一定的空气比例,能够保证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配气机构是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开启关闭的结构,通过控制进气门,使得一定量的空气进入到气缸中,并使燃料在一定量的空气下燃烧过后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门,从气缸中排出,从而实现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目前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主要由气门组、气门传动和驱动组组成,是保证发动机燃料正常在气缸中燃烧的基本结构。2.3燃料供给系统。燃料供给系统根据燃料种类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区分和结构,汽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统,是通过发动机结构配置出数量和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混合气,并将其导入气缸当中,使其在气缸中燃烧,并使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统,是将柴油和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入到气缸当中,在燃烧室中燃烧提供能量,并将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排出。不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都需要根据燃料的特性,控制燃料同空气的比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燃料的供给,使得发动机能够稳定正常的运转。燃料供给系统同配气系统有着非常深入紧密的联系,这两者是发动机燃料提供充分的能量和动力的基本保证。2.4冷却系统。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保证发动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转,降低出现故障几率的保障。由于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往往会导致发动机的部件温度升高,而一旦发动机部件温度升高,就会导致部件的磨损加快,大大的降低发动机的使用说明,同时也会大大的增加发动机产生故障的几率。因此冷却系统是发动机中维护发动机正常运转,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的保障。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主要是由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件构成,功能和作用良好的冷却系统对于发动机有着极大的帮助。2.5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发动机启动的关键,发动机的启动首先需要点燃发动机气缸中的燃料,然后才能保障发动机后续的不断运转。在发动机的初步启动过程中,通常采用火花塞将气缸中的燃料进行初步的点燃,然后,气缸中产生的能量和热量就能够保证后续进入气缸中的燃料,能够继续燃烧产生热量,持续不断的运转。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一般由蓄电池、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件构成,是发动机初步启动的引导机构。当然根据发动机类型的不同以及功能结构性质的不同,还有着许多不同的结构构造,但是每一种类型的发动机,其基本的构成都需要这些,这些机构构成是维持发动机运转,保证发动机能够提供稳定动力的基础,也是发动机的基本组成结构。

3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方法

内燃机的零部件结构设计目前大多数采用电脑模拟软件或3D模型软件进行设计,通过对电脑软件的应用,将需要设计的内燃机零部件结构在这些电脑软件上实现,并通过电脑软件的功能进行修改,然后利用设计动力学运转模型,将这些设计好的零部件进行功能模拟,最终使用3D模型软件将零部件利用精细化机床设备打造出来,并通过实践验证,确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设计的零部件基础功能是否达到设计的目的。内燃机不同组成结构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每一个部件都在内燃机的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每一个内燃机零部件的构架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严格的设计以及制造,让每一个部件都能够获得最好的技术支持,从而为内燃机整体的运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下面通过对内燃机曲轴结构的设计进行介绍,简单阐述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方法。内燃机曲轴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分析曲轴结构的基本要求和需要。曲轴结构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足够大的强度,特别是曲轴结构当中曲柄部分的弯曲疲劳强度,以及动力传输端的静强度,这是保障动力能够有效传达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能量传递效率,就需要曲轴结构有着足够的帮助,尽可能的降低曲轴的变形,从而保证曲轴轴承以及活塞连杆之间的可靠性工作。曲轴结构的设计基本要求还要有合理的曲柄排列,合适的平衡块,油孔布置的合理性等等。然后需要结合内燃机自身的结构形式,以及自身特殊的要求,对曲轴结构进行结构形式的确定。这个过程基本上需要确定曲轴结构的结构样式。目前主要通过电脑的模拟软件以及三维立体软件进行立体化设计,在有需要的时候还需要设计出动力运转数学模型,通过可靠的数学模型进行曲轴结构的可靠性实验,并对其具体的尺寸大小进行精密的计算设计。电脑软件的设计和三维立体样式的确定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结构的精度。然后通过对曲轴结构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确定不同部分强度、刚度以及其他性能的铸造工艺,以及所采用的材料,从而最终确定曲轴结构的最终设计。并在曲轴结构最终设计完成后,进行初步的铸造,然后对铸造后的曲轴结构进行实践验证,确定其是否满足需要和要求。在验证过程中有着谨密的实验流程,内燃机每一个组成构件的设计制造都需要严格的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功能性能,内燃机每一个构造结构的设计制造都需要严格的按照验证流程,进行其功能性能的验证,最终获得结构设计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的基本判断。目前内燃机曲轴结构的强度验证以及应力分析主要采用专门的软件CAE进行,是构建基本的数学模型,进行校核的一种先进验证方式,这种验证方式由于其高效性以及精准性,大大的降低了核验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迅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同时经过不断的实践,精准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有一定的保障。基本性能和结构的验证是每一个内燃机构造都需要进行的一个过程,是内燃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效稳定运转的可靠保障,是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和应用的不可缺失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内燃机的零部件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最后的性能验证过程,这是保证零部件结构设计应用的关键。

4结语

内燃机的零部件结构设计是内燃机不断发展前行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引入先进的材料科学、结构科学、数学模型等,不断的提高零部件结构设计的能力,从而开发出更加合理完善的内燃机零部件结构,不断的推动内燃机发展前行,让内燃机为社会的发展以及需要提供更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陆安宇.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及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06):21-22.

[2]郑忠才,曹跃芳,曹震.模态分析及其在内燃机零部件结构设计中的初步应用[J].小型内燃机,1994(02):21-26.

[3]于彦良.当展前景下内燃机结构设计优化改进设想[J].内燃机与配件,2017(009):6-7.

[4]王昌林,付艳丽,刘琳琳.振动测试技术在内燃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012):171-172.

零部件范文篇7

车零部件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与主机厂计划的协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的生产一般要按主机厂的生产计划,同时考虑主机厂的配件需求,市场的配件需求而制订,由于市场变化莫测,而主机厂一般又采用准时供货制,因此很难保证计划的稳定性,这必将对整个物流的计划和采购带来很大的不确定。*逐步国产化进程的管理目前一般为主机厂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的开发一般都是先期由国外开发,SKD组装,CKD组装,逐步实现国产化的过程,因此对于一些总成类物料,在厂内会同时存在既外购,又自制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自制件用于市场配件,进口件用于主机厂配套件。*“按时交付”能力目前,主机厂普遍采用“即时供应”的供货方式,供应商根据客户的需要作时间安排,提前一小时或数小时将产品送达生产线供装配使用。另一方面,客户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如果导致客户的生产线停顿,供应商便要支付违约赔偿。其实,无法按时供货衍生的问题远远不只赔偿违约金。很多情况下,一旦出现生产线停顿,客户的信誉将会受到影响,竞争对手也会乘虚而入,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为达到“按时交付”,供应商一般在客户工厂的周边(一般3英里范围之内)租用库房,使货物可预先运到仓库,让客户根据需求随时取用。不过,由于对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以及对市场变化的估计不准确,为了保证对配套厂货物的供应,必须保留较高的库存,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反映公司的专业精神。统计表明,客户更换供应商的原因,约三分之二(68)是原来的供应商未能作出适时的安排,客户的需求未得到重视和反馈。“快速反应”还表现在售后服务方面。如何跟踪产品的质量,及时处理售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快速分析和解决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也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案''''>解决方案:销售模式:根据主机厂的实际管理需求,采用寄售的方式,将销售过程分成两个步骤,使主机厂的销售过程以及物流完全符合财务结算的需求,并能同时跟踪汽车零部件厂的销售出货情况和主机厂寄售库存的出货状况,保证主机厂供货的及时性;计划模式:完全同步主机厂的生产计划,将生产计划分成年度计划、月计划、周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每个计划都是在引入了主机厂相应的生产计划,再根据市场配件销售预测和考虑一定的安全库存后生成,并随主机厂生产计划的变更而随时变更生产计划,而生成物料的采购计划(进口采购和国内采购);开发模式:在主机厂逐步将零部件的开发交给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后,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必须与主机厂的开发同步,因此在主机厂的开发过程中,主机厂和配件厂使用同样的零件编码体系,并将产品结构(BOM)集成在一起,这样无论是在计划的生成,还是物流方面,都能实现与主机厂的“无缝集成”,达到计划与物流与主机厂的同步;物流模式:一般主机厂目前都采用“准时制”供货,主机厂会根据生产线的装配计划,给配件厂发出补货指令,为快速响应主机厂的需求,而又不至于保留太大的库存,就要求配件厂计划流和物流与主机厂的同步,以及生产计划和物流计划及时保持与主机厂的同步变更,CSE-AUTOSUPPLIER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这种同步,使配件的供应能够符合主机厂的要求。控制模式:CSE-AUTOSUPPLIER系统将事后控制改为事中控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程控制,尽可能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不易掌控的因素改变成为可以掌控的因素;管理层和决策层可实时查询,准确把握与市场数据信息的分析报告,更好把握和完善决策方案。投资回报分析由于CSE方案很好的解决了汽车零部件厂和主机厂之间的计划协同,使汽配供应商能根据主机厂的要求随时变更自己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这样可以避免积压大量的滞留原材料和产成品,改善流动资金状况。与此同时降低自己的库存成本。CSE方案充分考虑汽配商对向主机厂采用JIT供货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汽配商避免大量的成品库存,同样可以起到资金周转不灵以及过高的仓库成本。同时又能满足主机厂的需求,相互间建立信任。合作伙伴间的高度信任可以使合作关系上升为战略性的,其结果是双方信息交流更充分,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计划物流从而降低成本,增加销售,达到双赢的目的。CSE方案可以把操作层面上的大量信息经过汇总提炼后供管理决策层查询。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可以帮助决策者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或者找出内部管理中还可以优化的环节。成功应用——海拉车灯优化协同商务海拉(Hella)在八十年代初,作为汽车工业及独立零部件经销商的全球伙伴来到了中国。着眼于与国内主机客户的长期发展,海拉于1995年建立了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向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哈飞集团的捷达、奥迪、宝来、中意等10多种车型提供配套供应灯具产品,通过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并加强自身对质量、成本、发货及售后服务的严格控制,实现客户满意。2002年中,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2002年底,项目实施完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原有业务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并能更快捷、更有效的监控业务和得到报表。最重要的是,SAP的实施让海拉达到了加强广泛协同性的目的,表现在“三个同步”:同步开发:海拉与OEM厂商实现主数据同步更新,OEM的新车型或技术改进,如果需要海拉车灯的相应开发或变化,将导致海拉新物料号的产生。海拉内部数据管理使用了PDM系统,而PDM和SAP实现数据同步,保持了数据准确性,提高了维护效率。同步计划:海拉的销售计划和OEM厂商的需求计划同步,海拉内部供应链实现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同步,使海拉的制定计划效率提高,精确率提高,降低了库存积压量,同时也保证了计划能顺利执行。同步配套:和OEM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可以及时收到OEM随时的要货需求,可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处理插单,调拨库存。和OEM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实现即时同步的物流配送,在收到OEM要货计划后,2小时内送货到达。

零部件范文篇8

车零部件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与主机厂计划的协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的生产一般要按主机厂的生产计划,同时考虑主机厂的配件需求,市场的配件需求而制订,由于市场变化莫测,而主机厂一般又采用准时供货制,因此很难保证计划的稳定性,这必将对整个物流的计划和采购带来很大的不确定。*逐步国产化进程的管理目前一般为主机厂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的开发一般都是先期由国外开发,SKD组装,CKD组装,逐步实现国产化的过程,因此对于一些总成类物料,在厂内会同时存在既外购,又自制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自制件用于市场配件,进口件用于主机厂配套件。*“按时交付”能力目前,主机厂普遍采用“即时供应”的供货方式,供应商根据客户的需要作时间安排,提前一小时或数小时将产品送达生产线供装配使用。另一方面,客户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如果导致客户的生产线停顿,供应商便要支付违约赔偿。其实,无法按时供货衍生的问题远远不只赔偿违约金。很多情况下,一旦出现生产线停顿,客户的信誉将会受到影响,竞争对手也会乘虚而入,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为达到“按时交付”,供应商一般在客户工厂的周边(一般3英里范围之内)租用库房,使货物可预先运到仓库,让客户根据需求随时取用。不过,由于对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以及对市场变化的估计不准确,为了保证对配套厂货物的供应,必须保留较高的库存,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反应”反映公司的专业精神。统计表明,客户更换供应商的原因,约三分之二(68)是原来的供应商未能作出适时的安排,客户的需求未得到重视和反馈。“快速反应”还表现在售后服务方面。如何跟踪产品的质量,及时处理售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快速分析和解决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也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案''''>解决方案:销售模式:根据主机厂的实际管理需求,采用寄售的方式,将销售过程分成两个步骤,使主机厂的销售过程以及物流完全符合财务结算的需求,并能同时跟踪汽车零部件厂的销售出货情况和主机厂寄售库存的出货状况,保证主机厂供货的及时性;计划模式:完全同步主机厂的生产计划,将生产计划分成年度计划、月计划、周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每个计划都是在引入了主机厂相应的生产计划,再根据市场配件销售预测和考虑一定的安全库存后生成,并随主机厂生产计划的变更而随时变更生产计划,而生成物料的采购计划(进口采购和国内采购);开发模式:在主机厂逐步将零部件的开发交给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后,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必须与主机厂的开发同步,因此在主机厂的开发过程中,主机厂和配件厂使用同样的零件编码体系,并将产品结构(BOM)集成在一起,这样无论是在计划的生成,还是物流方面,都能实现与主机厂的“无缝集成”,达到计划与物流与主机厂的同步;物流模式:一般主机厂目前都采用“准时制”供货,主机厂会根据生产线的装配计划,给配件厂发出补货指令,为快速响应主机厂的需求,而又不至于保留太大的库存,就要求配件厂计划流和物流与主机厂的同步,以及生产计划和物流计划及时保持与主机厂的同步变更,CSE-AUTOSUPPLIER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这种同步,使配件的供应能够符合主机厂的要求。控制模式:CSE-AUTOSUPPLIER系统将事后控制改为事中控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程控制,尽可能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不易掌控的因素改变成为可以掌控的因素;管理层和决策层可实时查询,准确把握与市场数据信息的分析报告,更好把握和完善决策方案。投资回报分析由于CSE方案很好的解决了汽车零部件厂和主机厂之间的计划协同,使汽配供应商能根据主机厂的要求随时变更自己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这样可以避免积压大量的滞留原材料和产成品,改善流动资金状况。与此同时降低自己的库存成本。CSE方案充分考虑汽配商对向主机厂采用JIT供货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汽配商避免大量的成品库存,同样可以起到资金周转不灵以及过高的仓库成本。同时又能满足主机厂的需求,相互间建立信任。合作伙伴间的高度信任可以使合作关系上升为战略性的,其结果是双方信息交流更充分,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计划物流从而降低成本,增加销售,达到双赢的目的。CSE方案可以把操作层面上的大量信息经过汇总提炼后供管理决策层查询。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可以帮助决策者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或者找出内部管理中还可以优化的环节。成功应用——海拉车灯优化协同商务海拉(Hella)在八十年代初,作为汽车工业及独立零部件经销商的全球伙伴来到了中国。着眼于与国内主机客户的长期发展,海拉于1995年建立了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向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哈飞集团的捷达、奥迪、宝来、中意等10多种车型提供配套供应灯具产品,通过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并加强自身对质量、成本、发货及售后服务的严格控制,实现客户满意。2002年中,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2002年底,项目实施完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原有业务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并能更快捷、更有效的监控业务和得到报表。最重要的是,SAP的实施让海拉达到了加强广泛协同性的目的,表现在“三个同步”:同步开发:海拉与OEM厂商实现主数据同步更新,OEM的新车型或技术改进,如果需要海拉车灯的相应开发或变化,将导致海拉新物料号的产生。海拉内部数据管理使用了PDM系统,而PDM和SAP实现数据同步,保持了数据准确性,提高了维护效率。同步计划:海拉的销售计划和OEM厂商的需求计划同步,海拉内部供应链实现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同步,使海拉的制定计划效率提高,精确率提高,降低了库存积压量,同时也保证了计划能顺利执行。同步配套:和OEM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可以及时收到OEM随时的要货需求,可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处理插单,调拨库存。和OEM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实现即时同步的物流配送,在收到OEM要货计划后,2小时内送货到达。

零部件范文篇9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国际营销战略选择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截止2004年底,我国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413家,从业人员总量约70万人,2003年全行业销售产值2641亿元,同比增长37%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内企业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一支队伍,是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汽车工业全球采购体系的建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自我发展和竞争优势呢?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走国际营销之路。

1开展国际营销的意义

1.1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1.2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为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国家对汽车制造的标准不断修订和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就是典型的事例,继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相当于欧I标准的国家第一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1标准)以后,国家环保局2004年又宣布,从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当于欧洲II号标准的国家第二阶段轻型车排放标准(简称国2标准)。而“国2标准”与“国1标准”相比,单车污染物排放一氧化碳降低30.4%;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降低55.8%。国家环保局还计划在2008年实施更为严格、相当于欧III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国际营销与经济合作途径,及时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技术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

1.3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需要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力,入世以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下降很快,2001年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为22.3%,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将降至10%。税率的不断降低,使零部件进口大量增加,2003年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相当于当年国内零部件总额的30%。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放眼全球,积极通过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途径,了解、学习和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国际营销条件分析

2.1拥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2.2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步条件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主机配套体系。已经形成以长春、上海、湖北为代表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以万向、富奥、东风、湘火炬和延锋为代表的零部件集团。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持续增长,形成了一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2003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47.1亿美元,增长34.4%,其中,零部件出口43.1亿美元,增长32.1%。出口国家超过100个,其中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达到14个。尤其是传统产品出口潜力大,如汽车音响、汽车轮胎、发动机零件等,随着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品种的不断丰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2.3国际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营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出口额在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很小。据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协会估计,2003年世界零部件市场总额约为12000亿美元,而我国的份额仅占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的0.4%。第二,生产企业外向度低,发展不均衡。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较小,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等问题普遍存在。第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第四,出口产品质量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等。第五,出口售后服务弱。由于出口批量小,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不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质量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3国际化营销的战略选择

3.1与外商合资合作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竞争力尚不强,应加快与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在满足国内配套需要的同时,尽快进入国际配套体系。与外商合资合作,首先,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有效降低技术引进的风险,从世界的发展趋势看,世界范围的技术转让越来越依靠跨国投资与合作,跨国投资与合作已成为国际技术转让的重要载体;其次,合资合作有利于利用外资,克服资金短缺的劣势,有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再次,与外商合资合作有利于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当地化程度,带动了国外的协作企业到我国投资。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近几年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这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提供了契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力度,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国际化营销打下良好基础。

3.2与国内企业建立集群组织结构

目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生产集中度较低、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只有不足20%的零部件厂具有一定规模)、经营品种单一、产品质量差、高科技含量低、电子电控产品少、技术装备落后。世界级系统模块供应商的年营业额都超过50亿美元,而中国零部件大省湖北全省近700家企业,除东风公司外只有13家产值过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分散、弱小、单打独斗”限制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面对这种局面,零部件企业可应用蛛网战略,即若干小企业为了壮大竞争实力,先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抗衡力量再与大企业合资经营。特别是上海、长春、武汉等一些地区聚集度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打破条块分割,积极寻求联合,形成企业集群,以此为基础与一些世界级的零部件商合资合作,成为这些零部件商的区域性战略伙伴。

3.3与国外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

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可实现如下目标:一是拓展市场空间。目前全球市场已趋于饱和,跨国汽车集团正在有限的汽车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为开拓生存和发展空间,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不失为一种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在汽车行业中,开发新一代技术和产品的费用往往是任何一家公司,既使是大公司也无法承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支付技术开发费用,共同承担开发风险,共同享有技术开发成果,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三是提升综合技能。战略联盟可使各方的技能及资产形成优势互补,而所形成的综合技能和资产是任何单独一方所不能够拥有或开发出来的,这种战略联盟使各方做到优势互补;四是优化竞争环境。战略联盟的出现使传统的“有你无我,势不两立”的竞争方式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已涌现出不少参与国际战略联盟的成功例子。例如,上海大众、东风与日产组建的新东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都为零部件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和积累了经验。

4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

我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此类产品已经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或批量出口。第二类为竞争力与国外接近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现已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的、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第三类为目前竞争力弱的零部件产品,主要是国内刚起步或是尚属空白,但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适合的国际营销战略不同,应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准市场切入点,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第一类产品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材料密集和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成本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扩大出口,进入全球配套体系。第二类产品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第三类目前竞争力较弱的产品,由于大多数是刚起步的高技术产品,投资大、风险大,目前无法与国外竞争,但是要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创新,逐步发展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雷银生.论湖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战略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3(7)

2王文超.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2)

零部件范文篇10

【关键词】机械制造;零部件设计;现代思想;科学发展

一、机械零部件传统的设计局限

传统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带来了运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零部件容易腐蚀损坏;零部件容易疲劳损坏,断裂、表面剥落等;零部件容易摩擦损坏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机械零部件传统的设计局限性所产生的。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传统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特点是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力学、数学建模及试验等所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标准及规范作为依据,运用条件性计算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在长期运用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设计方法,但是它有很多局限:在方案设计时凭借设计者有限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通过计算、类比分析等,以收敛思维方式,过早地确定方案。这种方案设计既不充分又不系统,不强调创新,因此很难得到最优方案;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仅对重要的零部件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静态的或近似的设计计算,其他零部件只作类比设计,与实际工况有时相差较远,难免造成失误;传统设计偏重于考虑产品自身的功能的实现,忽略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传统设计采用手工计算、绘图,设计的准确性差、工作周期长、效率低。

二、创新思维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思想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和革新。现代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强调创新设计,要求在设计中更充分地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产品。

(一)运用创造思维

设计者的创造力是多种能力、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文化修养、理想信念、意志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其中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将观察、记忆所得信息有控制地进行加工变换,创造表达出新成果的整个创造活动的中心。创造力的开发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着手。设计者不是把设计工作当成例行公事,而是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冲动,掌握必要创新方法,加强学习和锻炼,自觉开发创造力,成为一个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等。它是以欲解决的问题为中心,思维者打破常规,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求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若提出“将两零部件联结在一起”的问题,常规的办法有螺纹联结、焊接、胶接、铆接等,但运用发散思维思考,可以得到利用电磁力、摩擦力、压差或真空、绑缚、冷冻等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技术创新和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运用创新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是建立在各类常规思维基础上的。人脑在外界信息激励下,将各种信息重新综合集成,产生新的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设计者应打破常规思维的惯例,追求新的功能原理、新方案、新结构、新造型、新材料、新工艺等,在求异和突破中体现创新。

三、科学的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

(一)把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方案中的机构和构件只有通过零部件设计才能得到用于加工的零部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同时它也是机械总体设计的基础。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运动方案设计和总体设计的要求,明确零部件的工作要求、性能、参数等,选择零部件的结构构形、材料、精度等,进行失效分析和工作能力计算,画出零部件图和部件装配图。机械产品整机应满足的要求是由零部件设计所决定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为:在工作能力上要求具体有强度、刚度、寿命、耐磨性、耐热性、振动稳定性及精度等;在工艺性上要求加工、装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及维修方便;在经济性上的要求主要指生产成本要低。此外,还要满足噪声控制、防腐性能、不污染环境等环境保护要求和安全要求等。这些要求往往互相牵制,需全面综合考虑。

(二)严格计算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

机械零部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其失效形式很多,主要有断裂、表面压碎、表面点蚀、塑性变形、过度弹性变形、共振、过热及过度磨损等。为了保证零部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零部件时应首先进行零部件的失效分析,预估失效的可能性,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理论计算,计算所依据的条件称为计算准则,常用的计算准则有:一是强度准则。强度是机械零部件抵抗断裂、表面疲劳破坏或过大塑性变形等失效的能力。强度要求是保证机械零部件能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刚度准则。刚度是指零部件在载荷(下转第57页)(上接第58页)的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准则要求零部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在许用的极限值之内。三是振动稳定性准则。对于高速运动或刚度较小的机械,在工作时应避免发生共振。振动稳定性准则要求所设计的零部件的固有频率与其工作时所受激振源的频率错开。四是耐热性准则。机械零部件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由于过度受热,会引起润滑油失效、氧化、胶合、热变形、硬度降低等问题,使零部件失效或机械精度降低。因此,为了保证零部件在高温下正常工作,应合理设计其结构及合理选择材料,必要时须采用水冷或气冷等降温措施。五是耐磨性准则。耐磨性是指相互接触并运动零部件的工作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当零部件过度磨损后,将改变其结构形状和尺寸,削弱其强度,降低机械精度和效率,以致零部件失效报废。因此,机械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力求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

(三)正确选择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部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检验零部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方法有3种,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在机械零部件设计工作中,应用最普通的是类比法,此法简便、迅速、有效。应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现有的各种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的表面粗糙度。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越小,机械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是它们之间又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的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设计工作中,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衡量零部件的表面功能和工艺经济性,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四)全面优化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

要充分运用机械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机械结构强度学、传动机械学等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不断发展,对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能作出很好的处理,一系列新型的设计准则和方法正在形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设计过程,利用计算机完成选型、计算、绘图及其他作业的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促成机械零部件设计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CAD技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CAD;CAD系统集成化,CAD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集成系统(CAD/CAM);动态三维造型技术;基于并行工程,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DFM);分布式网络CAD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启,等.常用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隋明阳.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赵冬梅.机械设计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