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0:47:02

乐器

乐器范文篇1

关键词:融和音准节奏音色

近年来,在普及音乐素质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倡导下,各类民族器乐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艺术院校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日益增多,单纯的独奏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民乐多种演奏形式的需要,以“吹打弹拉”为基础的有一定演奏规模的民乐合奏,成为民乐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而民乐合奏课则成为民乐合奏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民族乐器在音色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个性,要给非专业团体的学生上好民乐合奏课,并解决在排练中各乐器的融合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器乐在音高、音准、音色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这使我们在排练中很难把握和权衡,但就是这种特色和个性却能表达特殊而贴切的音响效果和意境。如何不受这些民族器乐的制约而又为我们所用,关键问题是创造性地使民族器乐的个性相互融合。

音准是所有器乐合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这在民乐合奏课中是较难解决的。如果把整个乐队看作是一个和弦的话,那每一种乐器所构成的声部就是和弦织体中的每一个音,要奏出一个完美的和弦,每个音必须担当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在乐队应该有完善的调音制度,按照弦乐声部——弹拨声部——吹管声部这一顺序有秩序地校音,每个声部要有专人负责所在声部各种乐器的校音。每一个学生在演奏时可能都会注意音准问题,但这种注意的范围只限于自己,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都是被当作独奏者来培养的,从乐曲的表现和处理都比较注重个性的张扬。而在参加合奏时,由于学生合奏实践经验的缺乏,容易使自己声部和其他声部不够融合。就弹拨乐器琵琶而言,左手手指按弦的力量就直接关系到音准的问题,虽然它们都有固定的“品”位,但在合奏中如果不注意聆听其他声部,情绪激动时很容易造成按音的力量过大,造成音准偏高。而在吹管乐器竹笛和唢呐中,由于乐器质地的原因,吹奏时间一长,乐器发热后音准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只有自己注意周围声部的旋律音准、时刻调整音准才能真正融合到乐曲中。当然作为合奏的指挥要时刻掌握乐曲的音准,在感性指挥中也要留心捕捉不和谐的因素。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与节拍是乐曲的骨骼,节奏、节拍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乐曲表达的内容。一部好的作品是作曲家巧妙地利用了严格的音域空间和节拍标准而成的,各声部之间是相互烘托相互支撑的,既有主奏声部也有伴奏声部。对于演奏基本功并不十分过硬的学生来说,要在排练中较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和节拍并不是件易事。如在《花好月圆》一曲中,弹拨声部大多扮演了伴奏的角色,而且后半拍的伴奏音型较多,好多学生在演奏中很容易把后半拍演奏成前半拍。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合奏经验不足,只对旋律敏感而对节奏型的把握相对就差一些。对于这种节奏型的指挥,可以把全是后半拍弱起的节奏改为每隔两小节一个前半拍重音,逐渐适应节奏型,等到能驾驭乐曲后再改回。此外,在平时可分声部加入一些节奏型的训练,使学生在保持速度稳定性和节奏把握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排练一部作品时,最令指挥头疼的可能就是演奏者只演奏作品而不理会指挥。在这个问题上,指挥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于乐队整体性与指挥统一性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丰富指挥语言,使演奏者的情绪得到最大的调动。三

在民乐合奏课中,各种乐器达到音色的融合是最难处理的问题。现今的合奏曲目中,除去流传下来的古曲,近现代的合奏作品大多是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非传统”的作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音色。民乐合奏课中运用的乐器包括弹拨乐、拉弦乐、吹管乐、打击乐。如何使这四类乐器在合奏中达到较为融合的理想效果,重要的就是指挥根据乐曲需要对声部配置作出合理的调整。传统民族乐器中高音乐器居多,中音乐器除了中阮以外,中音笙、中胡、中音加键唢呐等中音乐器的产生都是同种乐器的改良。有些乐器音域宽广,可是它们的中低音区并不是本乐器的特色所在,不能总使用。人们更多的还是直接运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虽然这两种乐器并不是传统的民族乐器,但它们的使用却使乐队的声部得到丰富,音域得到扩大。在民乐队中,各声部人员数量的比例调配也会影响到乐曲的声部融合,一般说来,拉弦乐器和一些中音乐器人数较多,高音乐器和打击乐器人数较少。同时由于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发音方式不同,那么这两种乐器的调配就显得尤其重要。弹拨乐器一般是特色声部和少部分旋律声部的担当者,拉弦乐器是大部分旋律声部的担当者,所以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一般是2∶5的比例(弹拨乐合奏除外)。这样在突出主旋律的前提下能使得旋律织体更加有层次性。除了上述谈到的问题,还有就是有些作曲或配器者在创作时忽视了乐曲在演奏时现实的音响效果,当然这也是很难估计全面的。新创作的作品不经过实践排练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即便是作品符合西洋作曲技法的各项原则和要求,但在民族乐器合奏却也能显现出不足,主要表现为音色不够融合。当乐队融合度受到作品本身的影响时,指挥必须对作品的一些配器、和声等方面作出调整,不能盲目服从作品,毕竟作品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演奏出和谐动听的旋律。

综上所述,民乐合奏课中的融合问题只要找对方法、看准途径是可以解决的。作为指挥,既要考虑西洋作曲技法又要顾及到民族乐器的个性魅力,这诚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指挥在处理作品时,保持细致谨慎的态度、科学冷静的头脑,对于出现的问题必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袁静芳.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乐器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实践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乐器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知音乐,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提高。因此,在实践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乐器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现实情况,合理的开展乐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的价值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乐器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音乐学习领域,并且乐器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相比较,其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乐器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学生在乐器学习中,不仅可以掌握合奏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会学会如何相互合作、完美配合,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此外乐器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力、创造力的提高,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是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知识无法体会的,学生在进行乐器表演时,不仅仅是对作品进行展现,同时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学生在音乐作品演奏中会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其中,促进了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音乐课堂乐器教学实践

(一)注重乐器的合理选择。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学生视唱能力培养,很少引导学生学习乐器知识,乐器教学可以说是新时期下出现的一种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乐器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选择适宜的乐器。当前很多学校都推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钢琴教育,但是在实际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都可以配备钢琴,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选择适宜的乐器进行教学,不能单纯的停留在古筝、大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昂贵的乐器上,也可以选择口风琴、竖笛、哨笛等经济实惠方便携带的乐器,这样才能确保乐器教学普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家庭条件,选择适合的乐器,让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乐器练习,促进了乐器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注重乐理知识与乐器教学的结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过于看重乐理知识讲解,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学习十分枯燥,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降低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将乐理知识教学与乐器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同时学生在乐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强化、巩固学到的乐理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实践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巧妙的通过乐器教学,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探索乐理理论知识,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三)演奏与唱歌相互促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乐器引入到课堂上,并不代表着乐器可以完全代替以往的声乐视唱教学,也不能因为乐器教学而影响到学生的歌唱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把握好歌唱教学、乐器教学在课堂上的比例,要实现两者的相互穿插,这样学生既不会感觉课堂枯燥,又不会影响到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演奏与演唱的良好结合,可以全面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乐器教学随着歌唱教学逐步开展,全面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创造能力,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四)适当增加流行曲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乐器教学活动时,只有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才会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对乐器知识进行探索。在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刻保持着对乐器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引导进行乐器练习,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乐器演奏练习曲目中,适当的为学生增加一些当前流行的歌曲或者是影视剧曲目,这样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独特的音乐体验,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进行积极的练习,这远远优于教师强迫学生练习固有的曲目效果更好。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要将以往刻板、冰冷的教学观念转变成让学生感受到乐趣、温暖的音乐课堂,这样才能保证音乐教育的人性化,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全面加强乐器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乐器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将乐理知识、器乐知识、视唱练习等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提高,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备军.小学音乐分段式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8,03:66.

[2]张秀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1:176.

乐器范文篇3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器;现代音乐;介绍;编配

在当代音乐中,打击乐使用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渐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现代音乐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族打击乐的编配做以下论述。

一、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认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打击乐器形制:常见有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钟类、石片类等。根据打击乐器发音方式:常见有分为体鸣类、膜鸣类等。根据打击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常见有分为响铜类、响木类、响革类、响石类等。根据打击乐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所以民族打击乐的分类至今仍在研究、总结和完善中。在这里采用根据发音体材质分类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

响铜类:指所有用铜制作的打击乐器,包括大小钹、大小锣、云锣、碰铃、编钟等。

钹:也被称作“镲”,圆片式打击乐器。钹分为大钹、小钹、水钹、京钹等。大钹和水钹形体较大,发音低。其中水钹是因声音如同泼水而得名。小钹和京钹形体小,声音高而清亮。形体大的钹,演奏速度不可能很快,小钹速度尚可。

锣:锣是铜制的圆盘式打击乐器,它没有碗突,但有边。除了大小锣之外,民乐队还常用到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二三十面锣挂在架子上,双手持槌演奏。

碰铃:也被称为“星”或“碰钟”,形状如同铃铛。演奏时相互碰撞发声,声音轻脆悦耳,极具穿透力。

编钟: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可变音打击乐器,由数枚或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钟架上组合而成。每个钟敲击不同位置能够发出两个不同音高,这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古代编钟不仅是乐器,还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制作和装饰都极为精良华美。为了方便,现在演出用的编钟多是“简化版”。

响木类:指木质的打击乐器,包括梆子、木鱼、板等。

梆子:梆子由两根长短粗细均不同的木棒组成,长而细的是圆柱体木棒,略短而粗的是长方体木棒。梆子的声音清脆坚实,穿透力强。多在梆子腔戏曲中使用。

木鱼:木鱼早时是佛教的法器,现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的必备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木鱼音高不同,根据常用调,可将其按照五声或七声音阶组合。

板:也叫“鼓板”、“拍板”“尺板”等,同样是硬质木料制作。传统说唱艺术中都是由演员自打自唱。京剧乐队也有板,由司鼓兼打。

响革类:指通过敲打绷紧的皮革发声的打击乐器,如大鼓、花盆鼓、排鼓、堂鼓、板鼓等。

大鼓:鼓身用椿木、桦木、杨木等常见木料制作,鼓面用水牛皮做成。形体很大,需持粗大的鼓槌演奏。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闷击、滚奏等。敲击鼓面中心处音色低沉厚重,向边缘处敲击时,声音逐渐变高变紧。大鼓的力度范围大,动态范围也很大,渲染气氛是它的特长。

花盆鼓:也有称之为“缸鼓”的。花盆鼓声音低沉雄厚,比大鼓柔和。现在的花盆鼓多是可定音的,鼓框用金属制作,下面有踏板,可通过踏板调节鼓面张力改变音高。

排鼓:由中型堂鼓和腰鼓演化而来,将五至六个形状从大到小、声音由低到高的鼓排列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排鼓。排鼓有调音装置,范围可达四至五度。两侧用钢架支住鼓身中央,可通过转动变换上下鼓面。每只排鼓的上下鼓面相同,但内径不一,所以一只排鼓可以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高。

堂鼓:民间的堂鼓有很多种,它们大小不一,但形状相同。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闷击等,通过击打不同位置和力度变化来改变音色。堂鼓的力度变化很大,弱奏时音量很小,强奏时虽不浑厚,但精神饱满,声音穿透力强,是擅长振奋精神、渲染情绪的打击乐器。

板鼓:板鼓的鼓框用坚硬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也叫“单皮鼓”板鼓的鼓心和鼓边音高不同,用点签(用鼓签的头部点击鼓面)和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的音色不同,结合力度可打出多种变化。板鼓虽小,打好却不易。

响石类:指用石头或玉雕刻磨制的打击乐器,如编磬、石琴等。

编磬:是我国古老的石质打击乐器,由十六至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石片组成。

石琴:也是我国的石质打击乐器,形制如同西洋管弦乐队的铝板琴。石琴的历史和渊源尚无定论。

二、民族打击乐的编配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分类复杂,形制不一,演奏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未形成统一的编制和标准。这里不对各种风格的民族打击乐做具体分析,只就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式做探讨性说明。

(一)音色对比

打击乐器个性突出,主要表现为每件乐器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为其编配时,应利用这些特点丰富乐曲表现力。在不需要乐队强奏时,应减少各类乐器同节奏或同强拍奏出。可试把不同乐器设定为不同“角色”,为它们安排好相互间“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组织“角色”的“交流与冲突”。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对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来说,由于只有节奏没有旋律,音色的对比就成为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是独奏,也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才能更加吸引听众的耳朵。

(二)节奏变化

节奏是打击乐器的重要表现内容,反复是打击乐节奏的一大特点。打击乐的节奏多是有规律的反复,这种有规律反复也被叫做节奏型。不同音色的乐器,按照各自的节奏型交替演奏,形成呼与应、问与答的关系,这是打击乐常见的编配方式。这种反复地问答和呼应不宜长时间持续,可通过改变节奏型、或打破呼应关系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现代音乐中,节奏变化的形式较丰富,不仅改变节奏型,还喜欢打破节拍强弱框架,改变重音位置,以达到混乱拍子的新鲜效果。

(三)力度对比

力度的变化,是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打击乐独奏时,常用到最弱和最强之间的力度过渡,借以表现大的情绪反差或情景的渐变过程。不同的乐器交替演奏时,也可使用很大的力度反差,这儿的力度不是渐变,而是不同乐器间的力度对比。这类对比常会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四)打击乐的层次

民族管弦乐队中,打击乐器的音响应该与其他类乐器保持一定的平衡。当乐队弱奏,或只有一件、几件丝竹类乐器演奏时,打击乐器一般只使用形体小、发音轻的木鱼、碰铃等乐器,做为旋律的映衬背景。随着乐队音量增大和乐器数目增多,逐渐再加入小锣、小钹等响铜类乐器。当到了乐队全奏或高潮部分,则加入大鼓、大锣、大钹等。这些虽不是定理,却是一般性的法则。音色、节奏、力度等变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为打击乐配器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近些年,民族器乐(特别是新民乐)在音乐舞台上的比重增大,除了独奏、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传统形式,民族乐器与电声、西洋管弦乐队甚至与电子舞曲的结合也日渐增多。传统而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运用在现代音乐中,会有特别地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乐器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竖笛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熏陶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新形势下应该转变教学思维,自觉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发挥音乐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课堂,巧妙的使用竖笛授课,能给学生一定的直观体验和感悟,对实现情境化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音乐课堂应用竖笛教学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音乐授课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忆住音乐乐理知识,也不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基调跟唱几首歌曲,而是需要全程的学生参与和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竖笛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看到了音乐的表现力,看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课堂演奏表演,他们的兴趣会急剧提升,他们也渴望自己像老师一样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竖笛演奏,那么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得到激发。音乐课堂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就会在音乐课堂主动探究和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不断提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竖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竖笛教学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竖笛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除了给学生讲授竖笛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之外,还要给学生展示,可以给学生演奏歌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强化学生的竖笛练习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

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不是静态的摆设,而是需要动起来,让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让他们掌握其中的使用技巧,进而促进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促进音乐学习效果的提升。在竖笛的教学应用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学生认真的练习,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否则课堂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音乐乐器的演奏都需要基础的练习作为基石,为此,竖笛教学也是如此。在音乐课堂使用竖笛授课,首要要做到的就是要控制好气息,实现气息的均匀化,这是吹好竖笛的关键所在。竖笛的演奏中会不断的吸气和吐气,那么就需要确保气息的均匀化,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适合学生气息练习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掐腰做闻花香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吸气自然的感觉。吐气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吹竖笛的时候往往吸一口气吐一口气,导致竖笛出现刺耳的声音,这时候音乐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缓缓吐气,做到细水长流。竖笛的演奏还需要学生具备熟练正确的指法,这是吹竖笛的基础。气息在吹竖笛的过程中是关键,必须要学生找到均匀吸气和吐气的感觉,但是指法的训练同样重要。娴熟的指法才能吹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指法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唱旋律边空指练习,让学生具备指法运用的意识,这样的练习是较为有效的,也能纠正学生指法的错误,提升吹奏的质量。竖笛的吹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口型,这也是吹好竖笛的有效保障。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吹奏口型,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呜”的口型练习,两手放在两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口型就能得到提升。美妙的竖笛音乐演奏需要学生方方面面的注意,均匀的吹奏气息,恰当准确的娴熟指法以及良好的口型都是需要学生具备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驾驭竖笛。

3开展竖笛吹奏技能训练,提升演奏的效果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演奏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学生驾驭竖笛的演奏,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演奏的好与坏也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力,良好的演奏技巧可以让人们感悟到音乐的美妙,赋予音乐生命力。糟糕的演奏技巧会降低音乐的层次,让人生厌。在竖笛的演奏技能训练中,由于学习较为单一,往往学生兴趣较为淡薄,为了转变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比如游戏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练习中,要强化学生手指应变力的训练。让学生做好手型准备,强化热指运动和空指练习,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不断变换指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开闭。老师唱出两至四小节的旋律,学生接着在六孔上开闭,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与表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可以与学生进行鱼咬尾式地吹奏接龙等游戏,实现课堂教学的寓教于乐。

作者:刘洋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乐器范文篇5

审美疲劳是我们做很多事因为重复或者一成不变而丧失兴趣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要想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兴趣,从我们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极其重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美好的寓意,抒发温馨的心曲,衬托美丽的梦幻,展现炽热的情怀,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我特别注意到内容要由浅到深,要能展现音乐的精髓,体验对学生创造思维及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都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越是未知的东西他们有时越想知道。我们音乐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来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例如,在了解乐器音乐特点欣赏器乐乐曲时,利用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加以引导,先放各种乐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特点等。有的乐器学生不一定认识,可只体验音色,最后教师结合实物或挂图讲解,比如,长号,它的名字学生说不出,但说出音乐特点:浑厚,雄壮,大号低沉,小号嘹亮,富有战斗气氛,大提琴深沉,小提琴抒情柔美等。最后教师要加以说明,以上听到的旋律片段代表各种乐器音色的一般特点。比如,小号嘹亮的音色,富有战斗性格,在音乐中当需要表现战斗气氛时,作曲家首先到运用小号,其他乐器用来衬托、辅助,使音乐达到预定的气氛。这并不等于小号只能演奏这样的音乐,相反,还可演奏很抒情或欢快的音乐,因为凡能独奏的乐器都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对于它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很多时候,还要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来确定。不同的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上各有不同的效果。举一反三,其他乐器亦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了解节奏、速度对情绪的表达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歌曲为突破口,让学生谈体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乐曲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接触最多的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师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予以引导,学生再亲自体会。教师这时只要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节奏和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给以后深一层次的欣赏打下基础。但节奏和旋律是不可分割的,体验音乐情绪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四、感受和声

乐器范文篇6

历史在发展,传奇在流传。哈萨克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就是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哈萨克民族除了冬布拉、库布兹、斯布孜禾(竹笛)、斯热纳依(口琴)等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族乐器以外还有很多很多民族乐器。

近几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少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对于民间流传的各种民族乐器进行研究与分析,做了不少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民间失传的、人们早已忘却的民族乐器随之浮出水面。民族乐器的发展带动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因而也推动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哈萨克民族乐器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弹拔乐器

这类乐器大都比较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律,有比较强的节奏表现力。各种弹拨乐器,按照演奏姿势与形制,大体可分为:冬布拉、邪尔特叶尔、七弦琴、阿得尔纳。冬布拉是哈萨克民族乐器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弹拨乐器。木制音箱呈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品位,张两弦,按四度或五度定弦。冬布拉是哈萨克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乐器。它的历史也是比其他乐器长。冬布拉分为五种:1)pirlma(高音冬布拉);2)alt(中音冬布拉);3)tenor(普通冬布拉);4)bas(低音冬布拉);5)kontrabas(重低音冬布拉)。

二、拉弦乐器

这类乐器大都善于演奏歌唱性的旋律,音色较为柔和优美,而且适应性较强,因之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且呈多样化发展。例如毛弦库布兹(helhobez),民间传说,这种helhobez的流传历史比较长,有两根弦,通过弓子来演奏。

Helhobez是用干木材雕刻做成,表面用皮加封,用马尾巴的毛当作琴弦,由于马尾巴毛细长,因而这种乐器就命名为毛弦库布兹。

Helhobez分为:1)pirlma(高音库布兹);2)Alt(中音库布兹);3)bas(低音库布兹);4)kon-trbas(重低音库布兹)。现在这些乐器的弦和演奏方式跟大、小提琴一样。

三、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是用沼泽泥制成,具有木管乐器的性质。它们绝大多数都能演奏流畅的旋律,而且一般的声音都较响亮,色彩也比较鲜明,在许多合奏形式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吹管乐器,依其构造的不同,大体可分为:

1、斯布孜禾(竹笛),于1800年左右发明,是吹管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可通过干木、铜来制造这种乐器。

2、口琴是哈萨克民族的吹管乐器的一种,跟现代的口琴一样。3、萨孜斯尔乃是用沼泽泥在高温下铸造而成的,这种乐器的前部雕有五个孔,后面一个孔。

4、乌斯克热克这种乐器有可发声的四个孔,也是由沼泽泥铸成的一种吹管乐器。它的音量跟口琴差不多。

5、塔斯套禾是老式风格的吹管乐器,也是通过沼泽泥来制作,然后在高温下铸咸的,它有可发音的七个孔。

6、乌然是吹奏乐器,在古代比较流行,用于战场之上。1880年左右开始在哈萨克民间流传

四、打击乐器

民族乐器中打击乐器的种类极多,因其形制与质料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色彩。主要都是节奏性乐器。

1、dawelpaz哈萨克民族早期乐器之中的一种,猎人们为了使各类猎物受到惊吓,跑出巢穴,是方便狩猎而用的一种乐器。

2、dabel哈萨克民族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拍打乐器。早期用于召集民众,只要拍打就会有民众集合共商大事。在现代乐队演奏中主要为增加音响效果而用。

3、danghara是哈萨克族古代流传的拍打乐器之一。

4、asatayah民间流传的乐器,它是用手来摇晃演奏,乐器的四周用细小的铁片串联,在晃动过程中,通过铁皮互相击打、制造声音。

5、xengdawel它的主杆部位的形状有点类似于哈萨克族民族英雄所带的头盔,形状各异。用铜或者黄铜打击而成,因此声音有点尖,音量也比较大。

6、kepxek它跟dabel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一面是敞开着的,没有手把,里面也是空的。

7、xanghobez是一种铁皮制作的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时把xanghobez夹在牙前,用手拨打,用舌头来掌握音色和音高。这种乐器可以在乐队演奏之中发挥作用,也可以独奏。

8、hongeraw为了使乐器的声音更加响亮,在制作乐器时用纯黄铜或者铜铸造。乐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乐器的声音也不同。

从以上8世纪开始流传于世的哈萨克族民族乐器的种类来看,可谓是丰富多彩,代代相传。从早期的三四种乐器(冬布拉、库布兹、斯布孜禾等)发展到现在的20多种乐器可谓不易。今天的收获跟民族音乐界的前辈们的不断拼搏努力分不开。以上所列,只是现今比较常用的乐器,许多未被普遍使用的罕见乐器均未提及,因此极不全面。所作的分类也只是按其形制与性能作粗略的划分,具体到每一乐器,它们都还有许多特点没有介绍,但仅此就可看出哈萨克民族乐器的丰富性。在哈萨克民间还有不少未为人知的民族乐器,由于资料欠详,未能涉及。真心希望音乐同仁提供信息,共同为哈萨克族民族乐器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阿拉木图《大百科全书》[G]14卷;哈萨克斯坦文化部1972—1978年

[2]阿拉木图《本领》[M]出版社出版的初二年级音乐教科书;1988年

[3]阿拉木图《蛤萨克族作曲家们》[J],哈萨克斯坦1992年

[4]新疆《初三年级音乐教科书》[J],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

乐器范文篇7

一、我国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的状况及发展

我国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是作曲家经过多次创作完成,改编极大地保留了乐器本身的特点。作曲家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去吸收和广泛地发展我国民族民间特色音乐,从而创作出更为优秀和让人们为之动容的优秀音乐作品。在一些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目中,为了使民族特色风味浓厚,作曲家们采用了很多新的作曲手法和技巧,使我国的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演奏时在音色上极大地表现出更高的水准,音乐感情更加丰富和浓烈。在民族乐器改编的选材上多数选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人们生活积极相关的内容,这样更容易使人们有所共鸣,在人们心中形成深远影响。利用民族乐器音乐素材改编成钢琴曲,不但将我国民族传统的音乐和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将钢琴音乐打造成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还表现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以独特的旋律及歌唱性线条,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使听众们感受到乐曲的生动、自然,同时也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在作曲道路上开辟新的方向。

二、我国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以《二泉映月》为例

我国民族乐器中拉弦的乐器主要包含京胡、二胡、高胡等。其中二胡的音色听起来比较的暗淡、柔和,比较容易表达出悲伤凄凉的情绪。对二胡的改编曲目中,可以说最为成功的一首就属《二泉映月》,在这首改编的钢琴曲中,不但保存了原来曲目的风格特点,同时表达出了作者在创作时悲伤、凄凉、无助的情感。《二泉映月》在改编中多采用了二度的倚音来模仿二胡表达的滑音,从而使听众回味无穷。(一)《二泉映月》的概述。《二泉映月》是由阿炳(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他主要代表了我国贫穷的人民及民间艺术,阿炳从小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和熏陶,在父亲的影响及学习下,掌握了我国民族乐器吹、拉、弹、唱、等技巧,并且多次参加相关的演奏活动,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即将三十岁时,不幸患上眼疾,从而沦落成街头艺人。贫穷和苦难的双重折磨,使他饱受摧残,但是他不愿沦为国奴,自甘堕落,就此便与苦难的日子斗争,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阿炳通过丰富的民族音乐底蕴,创造出了一首二胡经典曲目《二泉映月》。整首作品时而深邃低沉,表现出悲伤的心情及气愤感慨之情,时而激昂飞扬,其中欢快明亮的部分,表达出作曲家对于明天的希望和未来的憧憬。在音乐的旋律间无不展示和表现出他对于生活的深刻领悟及对于日子的乐观豁达。对于此曲,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感动地评价为听到有断肠之感。在整首曲子中民族风格特征明显,内容情感深沉,曲调婉转悠扬,多次被改编成多种艺术演奏形式。1972~1977年,储望华把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同名钢琴独奏曲,在1978年的时候举行公开演奏,至此成为我国钢琴音乐著名乐曲。作品不但保留和继承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现实主义特征,弥补了原本二胡演奏中出现的松散不足的地方,还将两者结合起来,声情并茂,二者相互呼应,使乐曲像月光流水般,增加了其形象及音乐性。(二)乐曲创作技法上的特点。作为一种具有很强音乐色彩的乐器———钢琴,在改编《二泉映月》时,要发挥出钢琴本身的特色,充分展现出钢琴的特质、音域的宽广、和声的丰富、多声性等特点。而相比较钢琴,大家都知道二胡是一种单音部的乐器,与钢琴在发音及构造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差异,钢琴采用十二平均律,作曲家储望华采取主旋律在钢琴不同音区出现,运用不同的强度,突出钢琴的独特优势,运用丰富的多声织体,把原本单线旋律演奏的二胡曲目,化成钢琴多声部的音乐效果,在这种立体关系中表达出来,呈现出丰富而多样层次的音响效果,不仅完美地表达了传统民族风格,也极大地提升了演奏艺术效果。曲子的引子部分,作曲家采用原本曲子的旋律排序,采用从高到低,像轻声的叹息声,像是模仿二胡悠长的旋律,使其发出朦胧的声响,在婉转动听之处,表现出凄凉、孤寂和悲惨的情感。钢琴主体段落的旋律和二胡主题旋律是相同的,从原来平和稳定到变换旋律相互交融,再到伴奏、声部、音区等转换,使得旋律忽而宁静且深沉,显得张弛有度。在“变奏一”中,主题与旋律大体是保持相同的,主题的表现主要是左手低音声部,在演奏时保持手指指肚轻贴琴键,在音量上轻柔细缓,仿佛是若隐若现一般,有点虚化,在模仿二胡弹奏和拨弦时增加了不同的色彩,使一种深沉和沉重的感情瞬间产生,为主题跳转到高声部,在旋律中出现的跨度和音区对比,使整首音乐都变得充满了活力与音乐张力,很好地弥补了二胡的短处。在“变奏二”中,作曲家把旋律放在了中音声部中,让旋律徘徊在四个八度的音域中,更好地赋予作品深层的感受。作曲家大量运用八度和弦、六连音、十连音、切分节奏等,使情绪变化起伏,同时使音乐产生更强大的动力。“变奏三”是戏剧变化冲突的顶峰,在其中利用钢琴本身音质恢宏大气的特征,采用支声部和主旋律相互交替结合,从而推进音乐情绪上的变化发展,使音区跨度感不断扩大,提供给人们充足的想象空间,同时不断增强音乐在主题上的表达和陈述,就像是在绘画一幅与命运顽强抗衡且艰苦的悲惨凄凉景象;低声部与高声部两条旋律线,在音色上产生明显的不同,横向的线条与纵向的和声密度的增大,使情绪跌宕起伏,把情绪不断地推向高潮,在高声部四五度的重叠与低声部形成了五度关系,使得和声效果明显动荡,把内心长期压抑的心情和高昂的斗志及顽强的抵抗展现出来,表现了封建底层人民群众面对苦难对于生命的追求;在52小节处,整首曲子又回归到了平静中。变奏四主题再现,旋律处于中音声部,高音八度和弦浮于旋律上方,烘托中音声部空灵感,且没有进行和弦织体填充,一些休止符的留白,保留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元素,给人们留下更多想象空间。最后三小节是全曲的补充尾声部分,以点缀式泛音效果呈现,仿佛平静的旋律一直在倾诉,向人们展现不屈的性格,飘缈又宁静,逐渐减慢,渐弱,加上踏板的运用,造成共鸣浑浊的泛音混响。

三、结语

由我国民族乐器改编的中国钢琴曲是把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点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出来的。它不断地去除西方音乐的演奏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的民族音乐特征,使我国的钢琴音乐产生出独具特色的民族特点和风格。民族乐器改编钢琴曲是我国钢琴音乐文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改编曲的创作技法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积极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余明洁.对钢琴曲《二泉映月》曲式结构的民族性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11):85-86.

[2]郝璐璐.从审美角度谈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内涵及其演奏———以钢琴曲《二泉映月》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12):102.

[3]谭静.从《二泉映月》和《百鸟朝凤》看传统乐曲改编钢琴曲的艺术特色[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4):16-20.

乐器范文篇8

关键词:乐器法教学软件多媒体CAI超媒体结构人--机交互个别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领域当中,各类不同课程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提出要求:“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①。1998年4月,经广东省高教厅批准,我申报的“管弦乐队乐器法”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开发研究课题被列入省电教“五个一百工程”第一批立项项目。1999年12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制工作。2000年1月,得到了省高教厅CAI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0年下学期,我将这一研究成果试用于我系(华南师大音乐系)97级和自学考试98级“管弦乐队乐器法”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上述实践,试就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局限性。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必要性

管弦乐队乐器法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管弦乐队配器法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主要是讲授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点、乐器性能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乐器法的教学有它特定的需求:学习者最好既看到乐器、乐谱、文字,又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视觉、听觉、感觉、思维要共同发挥作用,才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长期以来,乐器法的教学实际情形不是如此,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媒体单一化

学生有了书本,却不一定能找到乐谱;有了乐谱,却不一定能找到录音,听不到声音;有了录音,却不一定能找到录像,看不见演奏。

在音乐学院里,有些教师在讲授某种乐器的乐器法时,请管弦系的学生来做演奏示范,可这只能是偶尔为之,不是随时可办得到的事情。在师范院校里,这几乎成了奢望。

无奈,不少学校的教师要么只带上书本,讲讲理论知识,看看书上的谱例便罢;要么只讲讲理论知识便罢;甚者干脆将乐器法内容一带而过。一本书,一块黑板,便成了承载乐器法教学内容的全部媒体。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线性化

传统的乐器法教材,无论是文字教材、录音教材或录像教材,都是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在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中,大多是完整曲目的连续演奏。若全部播放,针对性不强,并且浪费很多时间。若要找到其中一个合适的片段来播放,又非常麻烦。检索、重播困难,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散联想、即时显像。

三、习题呆板,阅卷麻烦

数十种乐器的外文名称、音域音区、音色特点、演奏技术都是一个要求:背。学生们都觉得枯燥乏味。教师批阅数十本作业,重复劳动,耗时费力,价值很低。

四、教学不便,浪费时间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即使书本、谱例、录音、录像都有了,那么,上课前,带上书本、录音带、录像带,搬来录音机、录象机或CD机、VCD机;上课时,板书文字、谱例,频繁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等等,耗费了许多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感,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五、自学困难,质量堪忧

近些年来,全国音乐教育的形式趋于多样化:电大、夜大、函大、自学考试应运而生,音乐专业的学生急剧增加。这些学生的上课时数少,主要靠自学,看书。老师来辅导,也只是讲讲书本中的重点、难点。加上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差,教和学两方面都是把书本作为唯一的知识载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极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乐器法的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乐器法传统教学方式中,由于媒体的应用单一或散化,导致阅读、聆听、观察、感受、思维难以联系在一起共同起作用,教和学双方都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纸上谈兵。对于乐器法的教学而言,这是致命的问题。因此,乐器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优越性

乐器法教学改革,要以教学现代化为目标。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界大量事实表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已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硬件条件,更多的学校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跟上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潮流。然而,在软件应用方面,则显得十分单一,往往只使用了Cakewalk、Encore等引进的软件来进行音乐制作和记谱,可应用于各类不同课程的教学软件十分匮乏。就乐器法教学而言,与之相关的资料性的CD-ROM如“MusicalInstruments”、“震撼--世界音乐宝库”等只涉及各种乐器的常识,技术性不强,适合于普通音乐教育,不适合于专业音乐教育。

本人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刻苦钻研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认真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症下药”,研制开发了多媒体CAI《管弦乐队乐器法》系列教学应用软件之一“小提琴”(含弦乐组各种乐器的共性问题),在探索乐器法教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非常合适,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信息管理由线性结构转变为超媒体结构,练习形式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动画游戏,批改作业由教师操劳转变为人--机对话,教学内容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得,教学出现高效益化,教学对象大众化。一、教学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都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既可以看到文字、谱例,又可以听到演奏录音,还可以观察演奏技术……,也就是说,利用Authorware强大的交互功能,很快地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处理功能,使之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拨弦奏法”的知识时,页面上有“拨弦”技术的文字解说、演奏法记号;点击“喇叭”,可听到拨弦的范例录音《拨弦波尔卡》;点击“摄象机”,既可见到用拨弦演奏《新疆之春》的谱例,又可同时看到录像--演奏员拨弦演奏的动作。而且,这一切都来得十分快捷、轻松,界面美观、友好,令学生们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领其义,十分乐于接受。

二、教学信息组织结构超媒体化

我将“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动用一些文字、图像、谱例、音频或视频等素材来加以解析、演示……。内容的分解大到一首完整的乐曲,小到一根弦的音色或一个演奏动作,非常细致。由于较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的超级链接功能,从目录可任意进入某个单元,从单元页面可任意进入某个知识点,从知识点页面可任意点击某个热字或图标,打开谱例、音频或视频页面……。单元与单元之间可相互跳转,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媒体可同时呈现,各种媒体(如音频或视频等)可反复播放。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作初次演示、也可作复习演示。

由此可见,该软件中的教学内容完全实现了非线性化、网状的组织结构,即超文本结构。由于它传递的信息多媒体化,因而它实际上已构成了超媒体结构。这种超媒体结构,对于乐器法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要反复听、反复看、细心揣摩,发散联想等需求而言,十分方便、实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知识再现与迁移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练习趣味化、评估实时化

仅小提琴一种乐器,我就为它设计了数十个练习题,有选择填充、对应连接、“对号入座”、“飞箭中靶”等多种题型,它们大多被设计为动画形式,移动物有小提琴、音符、箭头等,带有音乐“游戏”性质,增强了习题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批改作业无需老师动手,计算机会自动作出正确的评判,即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信息大多用音乐作为代码,如:错了--毫无表情的单音,对了--清脆悦耳的音乐片段。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对音乐语言是非常敏感的,听到单音,会发出自嘲的笑声;听到音乐片段,会立即雀跃欢呼。练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而是充满了情趣的人--机对话。

四、信息集成化、储存光盘化

由于有关“小提琴”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这个教学软件之中,并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携带方便。教师上课时,只需控制一只鼠标,轻松自如,故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提高效率。这样一来,既免除了教师上课前寻找谱例、录音、录像或约请演奏员之匆忙,也免除了教师上课时板书之费时以及交换操作各种媒体播放器之繁琐。在这里,教材的观念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一本书,而是这张现代化的、多媒体的CD-ROM。

五、对象大众化、学习个别化

由于多媒体CAI软件提供了文字、图形、图像、颜色、音频、视频、动画等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又可由操作者任意提取,反复研习,加上足量、生动的练习,及时、正确的评判,学生可自行控制进度,人--机交互方便可靠等等,所以,这个教学软件完全适合个别化学习,使无数的音乐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电大、夜大、函大、自考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计算机这位教师“面对面”的不厌其烦的指导,自学的效果将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和思维风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②。在传统的乐器法教学方式中,我们难以实现这一点,而多媒体CAI软件的研制和应用,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开辟了重要的途径,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多媒体CAI应用于乐器法教学的局限性

多媒体CAI的确使乐器法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手段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多媒体CAI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

一、多媒体CAI只是乐器法教学的形式之一,不是乐器法教学的全部形式。如:在乐器法教学的练习中,一般都有写作的要求,即为各种乐器写作一些符合其特性的独奏的旋律,并要求标记演奏法。这是创作,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没法用计算机事先设定程序,并自动、逐一地评价和修改。

二、多媒体CAI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展开来解释;教学进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来作适当的调整;计算机呈现出来的乐器图片、谱例、音频、视频,主要观察什么、分析什么,要不要重复、重复多少次等等,都需要教师来把握。

三、多媒体CAI不可能替代学生向演奏员的学习或试奏各种乐器。因此,学生们仍要创造机会,多与演奏员交谈,具体研究一下乐器的构造,或试着演奏一下各种乐器,哪怕只奏出音阶,对乐器的了解都会与从书本或计算机屏幕上获得的认识大不相同。

由此可见,多媒体CAI只是乐器法教与学的好“助手”,作为主导者或指导者的教师绝对不可以依赖多媒体CAI来教,将自己沦为一个旁观者,或计算机操作员。精心备课,因材施教,教师须臾不可松懈。学生也不应该依赖多媒体CAI来学,被动地接受CAI教学软件发送的有限信息。深入乐队,实际演奏,广泛阅读总谱,学生才有可能深谙乐器法的真谛。

总之,虽然多媒体CAI有其局限性,但实践已充分证明:多媒体CAI的应用在克服传统乐器法教学的种种弊病、增大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生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性、获得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的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当我们把新开发的多媒体CAI软件运用于乐器法教学,亲眼见到学生们所表现出的那种极大的兴趣和尝试效仿的举动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多媒体CAI的应用还有一个隐性的、强大的功能:它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代音乐教育与科学技术“联姻”的新观念、新思维、新发展和现实功效,引导他们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并逐步成长为符合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加上这一点,才显现出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完整意义。

乐器范文篇9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器;现代音乐;介绍;编配

在当代音乐中,打击乐使用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渐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现代音乐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族打击乐的编配做以下论述。

一、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认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打击乐器形制:常见有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钟类、石片类等。根据打击乐器发音方式:常见有分为体鸣类、膜鸣类等。根据打击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常见有分为响铜类、响木类、响革类、响石类等。根据打击乐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所以民族打击乐的分类至今仍在研究、总结和完善中。在这里采用根据发音体材质分类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

响铜类:指所有用铜制作的打击乐器,包括大小钹、大小锣、云锣、碰铃、编钟等。

钹:也被称作“镲”,圆片式打击乐器。钹分为大钹、小钹、水钹、京钹等。大钹和水钹形体较大,发音低。其中水钹是因声音如同泼水而得名。小钹和京钹形体小,声音高而清亮。形体大的钹,演奏速度不可能很快,小钹速度尚可。

锣:锣是铜制的圆盘式打击乐器,它没有碗突,但有边。除了大小锣之外,民乐队还常用到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二三十面锣挂在架子上,双手持槌演奏。

碰铃:也被称为“星”或“碰钟”,形状如同铃铛。演奏时相互碰撞发声,声音轻脆悦耳,极具穿透力。

编钟: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可变音打击乐器,由数枚或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钟架上组合而成。每个钟敲击不同位置能够发出两个不同音高,这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古代编钟不仅是乐器,还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制作和装饰都极为精良华美。为了方便,现在演出用的编钟多是“简化版”。

响木类:指木质的打击乐器,包括梆子、木鱼、板等。

梆子:梆子由两根长短粗细均不同的木棒组成,长而细的是圆柱体木棒,略短而粗的是长方体木棒。梆子的声音清脆坚实,穿透力强。多在梆子腔戏曲中使用。

木鱼:木鱼早时是佛教的法器,现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的必备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木鱼音高不同,根据常用调,可将其按照五声或七声音阶组合。

板:也叫“鼓板”、“拍板”“尺板”等,同样是硬质木料制作。传统说唱艺术中都是由演员自打自唱。京剧乐队也有板,由司鼓兼打。

响革类:指通过敲打绷紧的皮革发声的打击乐器,如大鼓、花盆鼓、排鼓、堂鼓、板鼓等。

大鼓:鼓身用椿木、桦木、杨木等常见木料制作,鼓面用水牛皮做成。形体很大,需持粗大的鼓槌演奏。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闷击、滚奏等。敲击鼓面中心处音色低沉厚重,向边缘处敲击时,声音逐渐变高变紧。大鼓的力度范围大,动态范围也很大,渲染气氛是它的特长。

花盆鼓:也有称之为“缸鼓”的。花盆鼓声音低沉雄厚,比大鼓柔和。现在的花盆鼓多是可定音的,鼓框用金属制作,下面有踏板,可通过踏板调节鼓面张力改变音高。

排鼓:由中型堂鼓和腰鼓演化而来,将五至六个形状从大到小、声音由低到高的鼓排列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排鼓。排鼓有调音装置,范围可达四至五度。两侧用钢架支住鼓身中央,可通过转动变换上下鼓面。每只排鼓的上下鼓面相同,但内径不一,所以一只排鼓可以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高。

堂鼓:民间的堂鼓有很多种,它们大小不一,但形状相同。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闷击等,通过击打不同位置和力度变化来改变音色。堂鼓的力度变化很大,弱奏时音量很小,强奏时虽不浑厚,但精神饱满,声音穿透力强,是擅长振奋精神、渲染情绪的打击乐器。

板鼓:板鼓的鼓框用坚硬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也叫“单皮鼓”板鼓的鼓心和鼓边音高不同,用点签(用鼓签的头部点击鼓面)和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的音色不同,结合力度可打出多种变化。板鼓虽小,打好却不易。

响石类:指用石头或玉雕刻磨制的打击乐器,如编磬、石琴等。

编磬:是我国古老的石质打击乐器,由十六至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石片组成。

石琴:也是我国的石质打击乐器,形制如同西洋管弦乐队的铝板琴。石琴的历史和渊源尚无定论。

二、民族打击乐的编配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分类复杂,形制不一,演奏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未形成统一的编制和标准。这里不对各种风格的民族打击乐做具体分析,只就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式做探讨性说明。

(一)音色对比。打击乐器个性突出,主要表现为每件乐器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为其编配时,应利用这些特点丰富乐曲表现力。在不需要乐队强奏时,应减少各类乐器同节奏或同强拍奏出。可试把不同乐器设定为不同“角色”,为它们安排好相互间“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组织“角色”的“交流与冲突”。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对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来说,由于只有节奏没有旋律,音色的对比就成为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是独奏,也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才能更加吸引听众的耳朵。

(二)节奏变化。节奏是打击乐器的重要表现内容,反复是打击乐节奏的一大特点。打击乐的节奏多是有规律的反复,这种有规律反复也被叫做节奏型。不同音色的乐器,按照各自的节奏型交替演奏,形成呼与应、问与答的关系,这是打击乐常见的编配方式。这种反复地问答和呼应不宜长时间持续,可通过改变节奏型、或打破呼应关系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现代音乐中,节奏变化的形式较丰富,不仅改变节奏型,还喜欢打破节拍强弱框架,改变重音位置,以达到混乱拍子的新鲜效果。

(三)力度对比。力度的变化,是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打击乐独奏时,常用到最弱和最强之间的力度过渡,借以表现大的情绪反差或情景的渐变过程。不同的乐器交替演奏时,也可使用很大的力度反差,这儿的力度不是渐变,而是不同乐器间的力度对比。这类对比常会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四)打击乐的层次。民族管弦乐队中,打击乐器的音响应该与其他类乐器保持一定的平衡。当乐队弱奏,或只有一件、几件丝竹类乐器演奏时,打击乐器一般只使用形体小、发音轻的木鱼、碰铃等乐器,做为旋律的映衬背景。随着乐队音量增大和乐器数目增多,逐渐再加入小锣、小钹等响铜类乐器。当到了乐队全奏或高潮部分,则加入大鼓、大锣、大钹等。这些虽不是定理,却是一般性的法则。音色、节奏、力度等变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为打击乐配器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近些年,民族器乐(特别是新民乐)在音乐舞台上的比重增大,除了独奏、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传统形式,民族乐器与电声、西洋管弦乐队甚至与电子舞曲的结合也日渐增多。传统而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运用在现代音乐中,会有特别地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乐器范文篇10

(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中国高师乐器教学改革都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在很多人看来,乐器教学改革可有可无,它对促进学生发展没有任何的意义,也正是这种错误的看法,使得高师乐器教学效率异常低下。在个别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看来,高师音乐只需要钢琴、声乐以及相关的其他乐器就可以了,完全不知道乐器在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地位。本文指出,乐器教学不仅包括声乐、钢琴以及相关的其他乐器,还包括对理论的教学。就时展的需要而言,高师培养出来的必须是比较综合性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高师乐器教学的发展,最终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师范生。

(二)缺乏统一的教材以及量化标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能接触到的、看到的乐器书籍可谓是琳琅满目,但真正意义上的适应高师乐器教学需要的书籍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的学校就会变现出不同的做法,但是他们的做法有离不开一个标准:根据自身专长以及所好,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材,给予各乐器教师更多广阔的空间。这样,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候,学校选择的教材会严重偏离师范教育的轨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高师乐器教学教材的使用仍旧源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使用某个出版社或者是某个学校在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是50年代的教材,选择这些教材的学校只能是限制自身发展。

二、高师乐器教学中乐器分级教学的具体方法

针对分级教学,我们把学生基本上分为零起步的学生以及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对这些不同级次的学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针对零起步的学生

零起步的学生对乐器没有科学的认识,很多学生在期末的考核中甚至不能过关,这些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零起步学生的教学,要能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基础班教学

在基础班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乐器的基本演奏常识、基础的理论以及与两手有关的演奏技巧,在具体学习中,还要了解常用的调演奏练习曲、小乐曲5-7种,这既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演奏篇幅较为短小的独奏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乐曲的鉴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应用班教学

经过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基础班的学习,学生已然具备了基本的学习以及演奏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应用级的学习了。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展开对学生的教学:首先,不断加大学生信息量以及对知识的储备量。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主要是以各地方的民族民间乐曲以及传统的优秀曲目为主;其次,在具有相关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将着力点放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的前提下,对乐曲做一些简单的编排,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3.提高班教学

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学生已经达到了应用班教学的要求,这时候学生就会进入提高班的学习,在这个阶段,着重强化的是学生的技能技巧以及演奏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以及演奏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选择作品面广的乐曲,向学生传授一些具有技术性以及地方性的音乐作品,当然,教师不可忽视的还有一些优秀、经典的传统曲目,科学选择作品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外国作品,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二)针对有一定乐器基础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乐器基础,在进入学校之后,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基础等一系列原因,学生已经不适合小组课的教学了,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小课的形式(一对一教学)进行教学的话,教学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中,我们仍旧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完成教学任务。第一阶段为调整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做的就是纠正学生以前具体学习中的一些错误,然后才去行之有效地措施,切实解决这些存在的错误,进而不足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这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三阶段主要介绍的内容与上文所说的应用班教学、提高班教学的内容相吻合,本文就不一一论述。

三、乐器分级教学的目的以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