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2:31:31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范文篇1

论文摘要:作者概述了在蕨类孢子萌发研究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质,包括了以自然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液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并简略分析了影响蕨类孢子萌发的其它因素。

1前言

蕨类植物是古老的维管植物,也是植物界系统演化中一个独特的自然类群,在其生活史中明显地存在可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着比较重要的关系,体现在其食用性、药用性及工业上的某些特殊用途等方面[1](如石松属的孢子含油达40%,可在冶金工业的模型铸造中作为优良的分型剂,也可用作照明工业的闪光剂)。经典的蕨类植物研究着重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孢子体形态的描述。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关于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为蕨类植物的大量繁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常见的培养基质

在蕨类孢子繁殖的研究中,常采用以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配方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质。

2.1以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

(1)过细筛的草炭土与细沙混合的培养基质,培养乌毛蕨[2](Blechnumorientale)、剑叶凤毛蕨[3](Pterisensiformis)及三角鳞毛蕨[4](pryoterissubtriangularis)的孢子,保持盆土湿润,约1周左右萌发。

(2)在蕨类孢子萌发中,也可采用单一基质进行培养,如蛭石、珍珠岩、河沙。但相较于以过筛园土和过筛腐殖土(体积比1:2)的培养基质而言,在对天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孢子繁殖的试验中[5],以上各种基质对天南星蕨孢子萌发基本无差异。但从原叶体生长发育来看,园土和腐殖土的混合基质相对较好,在河沙上原叶体部分出现了软腐或黄化现象,以上各种基质播种的孢子均能正常产生孢子体。

(3)在以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孢子为繁殖材料的试验中[6],采用自配土(泥炭:粉碎田园土:洗净河沙体积比1.5:1.5:5)和自然生长土壤分别作培养基质,第一株孢子体出现时间分别是前者90天,后者为80天,配子体发育成孢子体比率为10%。此外,在以高大肾蕨(Nephrolepisexaltata)、粗脉蕨(Phlebodiumaureum)及夏威夷树蕨(Cibotiumglaucum)孢子在自然土壤田园土(PH6.8)和火山土(pH6.8)上的萌发来看[7],说明对自然土壤采取干燥、灭菌、消毒、去杂等处理后,是可以成功进行蕨类孢子的人工繁殖的。

2.2以营养配方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

(1)在对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hanceiPrantl)的孢子培养中[8],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孢子果的萌发。

(2)在对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nusculum)的孢子萌发试验中[6],采用的琼脂培养基成份为:KNO31g,MgSO40.25g,KH2PO40.25g,FeSO4(1%)0.2ml,以上化合物加水1000ml溶解,加入10g琼脂制备而成。第一株孢子体出现时间为60天,配子体发育成孢子体的比率为20%。

(3)在对单叶双盖蕨(Diplaziumsubsi-nuatum(WallexHooketGrev)Tagawa)孢子萌发处理的试验中[9],采用的是改良knop''''s液体培养基,接种后2-4天后孢子破壁萌发。

(4)在网藤蕨属(LomagrammaJ.Smith)植物的配子体发育及形态学研究中[10],利用Parker和Thomson′s营养液配方,加入1%的琼脂制配而成的培养基,在温度为22±2℃,光强600英尺烛光(600ft.C)条件下,孢子约15-20天左右萌发。此外,对濒危的热带树蕨(Dicksoniasellowiana)孢子培养所使用的是添加了0.01%苯菌灵(Benomgl)的Mohr''''s营养液配方[11]。

3影响孢子萌发的其它环境因素

蕨类孢子的正常萌发除了和培养基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外,还和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关。

3.1光因子

光的有无和光照强度的大小会影响蕨类孢子的萌发及萌发后的生长状况。有研究表明,高大肾蕨(Nephrolepisexaltata)、粗脉蕨(Phlebodiumaureum)及夏威夷树蕨(Cibotiumglaucum)在有光条件下,孢子均可以在自然土壤上正常萌发,而在无光或黑暗环境中则几乎没有孢子的萌发[7]。光照强度会影响萌发后丝状体细胞的长度。当光照极照时,细胞长度会增加;发育出的丝状体如果放在黑暗处,则不能进行二维生长[12]。在众多的配子体发育研究中,常采用2000-3000lx左右的光照强度及每天不低于6h左右的光照时间。

3.2温度与湿度

蕨类配子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为5-6[13]。在用天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孢子繁殖试验时[5],分别采用了40%、70%以及90%的盆土湿度,结果表明,90%的盆土湿度效果较好,即盆土湿土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利于孢子的萌发。此外,鲁雪华等采用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hanceiPrantl)组培试管苗移栽基质湿度为90%[8]。

3.3其他影响因子

在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分析中,有研究表明,土壤中N、P、K、Ca等含量的高低会对蕨类孢子繁殖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11]。对于同一种蕨类的孢子,播种期不同,原叶体和幼孢子体的出现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14]。

4结语

蕨类植物作为古老的维管植物,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部分蕨类植物被引种驯化后作为鲜切花配材、优美的观赏盆栽植物或作为食用及药用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蕨类主要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或通过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但许多蕨类孢子萌发率的原叶体成苗率低[14]。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积累了一些促进孢子萌发培养基质的经验,但对于孢子萌发后的生长及幼孢子体的形成所需培养条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为蕨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梁家骥,汪劲武.植物的类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49-151.

[2]张开梅,石雷,李冬.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5):419-422.

[3]张开梅,石雷,李冬.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5,20(5):566-571.

[4]张开梅,石雷,张宪春.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武汉植物研究,2005,23(3):276-279.

[5]魏德生,曾莉莉,王用平等.天南星蕨孢子繁殖试验[J].中草药.1999,30(3):224-225.

[6]岳思君,苏建宇.蕨孢子培养[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1):72-73.[7]Wen-HsiungKo.GerminationofFernSporesinNaturalSoils[J].AmericanFernJournal.Volume93Issue2(April2003):70-75.

[8]鲁雪华,郭文杰,刘润东等.华南鳞盖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4):495.

[9]戴锡铃,曾建国,张莹等.单叶双盖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7,27(2):151-153.

[10]SubhashChandra,MrittunjaiSrivastava,RuchiSrivastava.Contri-butiontotheGametophyteMorphol-ogyoftheFernGenusomagrammaJ.SminIndia[J].AmericanFern

Journal.Volume93.Issue1(January2003):25-31.

[11]CláudiaCristinaL.F.Suzuki,MariaTerezinhaPaulilo,AureaM.Randi.Sub-strateandIrradianceAffecttheEarlyGrouthoftheEndangeredTropicalFernDicksoniasellowianaHook.(Dicksoniaceae)[J].AmericanFernJournal.Volume95.Issue3(July2005):115-125.

[12]曾汉元,丁炳扬.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3,23(2):154-158.

蕨类植物范文篇2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察课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们的形态生活环境。

2、列举周围见到的植物

3、拓展反思:观看碟片:恐龙生活的年代。恐龙时代的森林中的树木与现在森林中的树木基本一样吗?它们现在还存在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藻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学教材P78-79,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79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

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指的是哪类植物?

学习任务二:掌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学教材P80-81,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81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

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为何根据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和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学教材P81-82,归纳蕨类植物基本特征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复述蕨类植物基本特征

3、拓展反思:肾蕨为何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越来越差?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事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原因是()

A、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有茎、叶分化,能密集生长

C、根、茎、叶具有疏输导组织D、叶片下面能产生大量孢子

2、紫菜是一种含有碘的藻类植物,生活环境是()

A、陆地B、森林C、江河D、海洋

3、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种植以下四种植物的密集环境中,那种植物最先死亡()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4、在树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树干的一面长满了苔藓,而对面没有。据此可判断生长苔藓的一面是()

A、南B、北C、东D、西

5、在潮湿的树林里发现一株植物,有根、有茎、有叶,叶背面有小隆起,这一植物属于()

A、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C、种子植物D、苔藓植物

6、燃烧用煤主要由古代哪一类植物遗体埋在地下形成()

A、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C、藻类植物D、松柏类植物

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属于植物,是一种优良的

8、肾蕨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结果肾蕨长势越来越差,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

蕨类植物范文篇3

20披针骨牌蕨

又名万年青、青年草,系水龙骨科植物披针骨牌蕨Lepidogrammitisdiversa(rosenst.)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800~2000m的阴湿林下,附生树干或石上。分布于纳雍、贵阳、道真、桐梓、绥阳、松桃、印江。性凉,味微苦、涩。具有清热利湿,止痛止血作用。主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1抱石莲

又名石瓜子、爪子草、小肺筋、爪米石豇豆,系水龙骨科植物抱石莲Lepidogrammitisdrymoglossoides(Ba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300~1500m的山坡林下,山谷溪边的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于威宁、兴义、黎平、罗甸、贵阳等地。性微凉,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化瘀,舒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咽喉痛,肺热咳血,风湿关节痛,淋巴结炎,胆囊炎,石淋,跌打损伤,疔毒痈肿,肌肉萎缩。含黄酮、生物碱、甾醇、氨基酸、糖等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22中间骨牌蕨

又名石爪、仙人指壳,系水龙骨科植物中间骨牌蕨Lepidogrammitisintermedia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500~1400m的山坡林下,山谷或河谷石上。分布于松桃、江口、荔波、赤水、赫章、毕节、水城、平塘、都匀等地。性平,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作用。主治脾虚食积,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23骨牌蕨

又名上树咳、桂寄生,系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Lepidogrammitisrostrata(Bedd.)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1000~1850m的常绿阔叶林下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于印江、榕江、雷山、黎平、剑河、惠水、独山、荔波、三都。具有清热利尿,除烦作用。主治淋漓癃闭,热咳,心烦,淋症,感冒,疮肿。

24肉质伏石蕨

又名豆瓣鹿衔、底绿通经,系水龙骨科植物肉质伏石蕨LemmaphyllumcarnosumPresl的全草。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林下,附生于石上。分布于荔波、兴义、毕节、正安、息烽。性凉,味甘、辛。具有活血散瘀,清热止咳,解毒消肿,利湿散结作用。主治淋巴结核,咯血,风湿痹痛,尿结石,腹水,小儿惊风,肺热咳嗽,骨折,中耳炎,毒蛇咬伤。

25小叶伏石蕨

又名镜面草、靠背金钱、伏石蕨,系水龙骨科植物小叶伏石蕨LemmaphyllummicrophyllumPresl的全草。生于海拔720~1000m的密林下,附生于树干上或石上。分布于施秉、荔波。具有清热止咳,凉血止血,解毒作用。主治肺热咳嗽,肺痈,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咽喉肿痛,腮腺炎,痢疾,瘰疬,痈疮肿毒,皮肤湿痒,风火牙痛,风湿骨痛。含蜕皮甾酮、蕨甾酮等化学成分。

26丝带蕨

又名木兰、木劳金,系水龙骨科植物丝带蕨Drymotaeniummiyoshianum(Makino)Makino的全草。生于海拔800~2200m的溪边或山坡密林下,附生于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于松桃、威宁、毕节、安顺、贞丰、安龙、长顺、都匀、翁安、道真。具有清热熄风,活血作用。主治小儿惊风,劳伤。

27滇鳞果星蕨

又名滇星蕨、千里马,系水龙骨科植物滇鳞果星蕨Lepidomicrosoriumsubhemionitideum(Christ)P.S.Wang的根茎。生于海拔600~1550m的密林下、攀缘石上、树干上。分布于赤水、道真、荔波、三都、独山、榕江、贞丰等地。具有清热止咳,活血通络,除湿止痛作用。主治咳嗽,骨折,跌打损伤,劳伤疼痛,风湿痹痛。

28相异石韦

又名破血丹、小蛇头草,系水龙骨科植物相异石韦Pyrrosiaassimilis(Ba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500~1050m的溪边、路边及林下石上或树干上,石灰岩及酸性山地均见。分布于罗甸、平塘、独山、都匀、贵定、福泉、凯里、黎平等地。具有镇惊,清热,利尿,止血,解痉,祛风安神作用。主治癫痫,小儿惊风,淋症,外伤出血,肺热咳嗽。

29波氏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波氏石韦Pyrrosiabonii(ChristexGies.)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约1000m的林下。分布于务川、兴义、安龙、册亨、荔波、独山、贵阳、紫云等地。性凉,味苦、涩。具有清热,镇惊,利尿,止血作用。主治癫痫,小儿惊风,淋症,外伤出血,肺热咳嗽。

30光石韦

又名牛舌条、牛皮凤尾草、大肺痨草,系水龙骨科植物光石韦Pyrrosiacalvata(Ba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400~1900m的林下石上、树干上或石灰岩山地。分布于思南、黄平、织金、纳雍、务川、贵阳等地。性凉,味苦、酸。具有清热除湿,利尿止血,止咳化痰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小便不利,石淋,吐血,外伤出血,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尿结石,外伤出血。含芒果酸、异芒果酸、绿原酸等化学成分。

31毡毛石韦

又名大金刀、牛耳朵,系水龙骨科植物毡毛石韦Pyrrosiadrakeana(Franch.)Ching的叶。生于海拔1500~2500m的石上。分布于盘县。性平,味甘。具有清热解毒,通淋作用。主治尿淋症。

32西南石韦

又名长柄石韦、扁担草,系水龙骨科植物西南石韦Pyrrosiagralla(Gies.)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1900~2540m的石灰岩缝中。分布于威宁、贵阳。性凉,味微苦。具有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作用。主治淋症,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33石韦

又名小叶下红,系水龙骨科植物石韦Pyrrosialingua(Thunb.)Farwell的全草。生于海拔700~2000m的路边、林下、林缘的树干上或石上。分布于贵州各地。性寒,味苦、甘。有利水通淋,清热止血,化痰止咳作用。主治热淋,血淋,石淋,小便淋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尿结石,外伤出血。含里白烯、苷、甾醇、糖、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作用、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34有柄石韦

又名小石韦、猫耳朵,系水龙骨科植物有柄石韦Pyrrosiapetiolosa(Christ)Ching的叶。生于海拔300~1600m的疏林下、林缘、裸石上及石墙上。分布于赫章、赤水、习水、桐梓、松桃、安龙、册亨、贵阳、修文、清镇等地。性微寒,味苦、甘。具有利尿通淋,清热止血作用。主治热淋,血淋,石淋,小便淋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含甾醇、绿原酸等化学成分。

35柔软石韦

又名牛舌条、大石韦、多形石韦,系为水龙骨科植物柔软石韦Pyrrosiaporosa(Presl)Hovenk.的叶。生于海拔350~1600m的石灰岩地区的林下、林缘、灌丛下、旷地的石上,也附生树干上。贵州各地均有分布。性凉,味苦、甘。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作用。主治水肿,石淋,小便涩痛,外伤出血。

36庐山石韦

又名叶下红、血公鸡,系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sheareri(Bak.)Ching的叶。生于海拔1100m的山谷沟边石上。分布于榕江、桐梓等地。性平,味苦。具有利尿通淋,清热止血作用。主治热淋,石淋,小便淋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腹泻,跌打损伤。

37相似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相似石韦Pyrrosiasimilis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480~980m的石灰岩山地林下石上。分布于兴仁、福泉、荔波、独山、平塘。具有清热利尿,通淋作用。主治接骨,淋病,蛇虫咬伤。

38越南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越南石韦Pyrrosiatonkin-enses(Gies.)Ching的叶。生于海拔500~970m的石灰岩地区的低山河谷地带,附生树干上或石上。分布于荔波、安龙、册亨、望谟、罗甸、关岭、镇宁、安顺。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利尿作用。主治尿道炎,热咳,淋病。

39绒毛石韦

系水龙骨科植物绒毛石韦Pyrrosiasubfur-furacea(Hook.)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350~1300m的路边林缘石上或林下树干上。分布于普定、平坝、六枝。具有清热利尿,通淋作用。主治接骨,淋病,尿道炎,蛇虫咬伤。

40石蕨

又名鸭舌鱼鳖、石豇豆、金扁担、金挖耳、手指背,系水龙骨科植物石蕨Saxiglossumangustissimum(Gies.)Ching的全草。附生于海拔550~2500m的树干、石上或石壁。分布于威宁、荔波、独山、平塘、松桃、印江、德江、修文、清镇。性凉,味淡。具有镇惊,活血调经作用。主治疝气,小儿惊风,肺热咳嗽,水肿,肾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王培善,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112.

[2]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中药资源,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24.

[3]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06.

[4]何顺志.贵阳市中草药资源,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49.

[5]何顺志.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190.

[6]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中草药名录,第1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55.

[7]汪毅.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第1版[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360.

[8]陈德缓,罗廷华,张厚权.苗族医药学,第1版[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428.

[9]邱德文,杜江.中华本草·苗药卷,第1版[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178.

蕨类植物范文篇4

论文摘要:作者概述了在蕨类孢子萌发研究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质,包括了以自然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液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并简略分析了影响蕨类孢子萌发的其它因素。

1前言

蕨类植物是古老的维管植物,也是植物界系统演化中一个独特的自然类群,在其生活史中明显地存在可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着比较重要的关系,体现在其食用性、药用性及工业上的某些特殊用途等方面[1](如石松属的孢子含油达40%,可在冶金工业的模型铸造中作为优良的分型剂,也可用作照明工业的闪光剂)。经典的蕨类植物研究着重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孢子体形态的描述。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关于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为蕨类植物的大量繁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常见的培养基质

在蕨类孢子繁殖的研究中,常采用以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配方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质。

2.1以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

(1)过细筛的草炭土与细沙混合的培养基质,培养乌毛蕨[2](Blechnumorientale)、剑叶凤毛蕨[3](Pterisensiformis)及三角鳞毛蕨[4](pryoterissubtriangularis)的孢子,保持盆土湿润,约1周左右萌发。

(2)在蕨类孢子萌发中,也可采用单一基质进行培养,如蛭石、珍珠岩、河沙。但相较于以过筛园土和过筛腐殖土(体积比1:2)的培养基质而言,在对天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孢子繁殖的试验中[5],以上各种基质对天南星蕨孢子萌发基本无差异。但从原叶体生长发育来看,园土和腐殖土的混合基质相对较好,在河沙上原叶体部分出现了软腐或黄化现象,以上各种基质播种的孢子均能正常产生孢子体。

(3)在以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孢子为繁殖材料的试验中[6],采用自配土(泥炭:粉碎田园土:洗净河沙体积比1.5:1.5:5)和自然生长土壤分别作培养基质,第一株孢子体出现时间分别是前者90天,后者为80天,配子体发育成孢子体比率为10%。此外,在以高大肾蕨(Nephrolepisexaltata)、粗脉蕨(Phlebodiumaureum)及夏威夷树蕨(Cibotiumglaucum)孢子在自然土壤田园土(PH6.8)和火山土(pH6.8)上的萌发来看[7],说明对自然土壤采取干燥、灭菌、消毒、去杂等处理后,是可以成功进行蕨类孢子的人工繁殖的。

2.2以营养配方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

(1)在对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hanceiPrantl)的孢子培养中[8],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孢子果的萌发。

(2)在对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nusculum)的孢子萌发试验中[6],采用的琼脂培养基成份为:KNO31g,MgSO40.25g,KH2PO40.25g,FeSO4(1%)0.2ml,以上化合物加水1000ml溶解,加入10g琼脂制备而成。第一株孢子体出现时间为60天,配子体发育成孢子体的比率为20%。

(3)在对单叶双盖蕨(Diplaziumsubsi-nuatum(WallexHooketGrev)Tagawa)孢子萌发处理的试验中[9],采用的是改良knop''''s液体培养基,接种后2-4天后孢子破壁萌发。

(4)在网藤蕨属(LomagrammaJ.Smith)植物的配子体发育及形态学研究中[10],利用Parker和Thomson′s营养液配方,加入1%的琼脂制配而成的培养基,在温度为22±2℃,光强600英尺烛光(600ft.C)条件下,孢子约15-20天左右萌发。此外,对濒危的热带树蕨(Dicksoniasellowiana)孢子培养所使用的是添加了0.01%苯菌灵(Benomgl)的Mohr''''s营养液配方[11]。

3影响孢子萌发的其它环境因素

蕨类孢子的正常萌发除了和培养基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外,还和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关。

3.1光因子

光的有无和光照强度的大小会影响蕨类孢子的萌发及萌发后的生长状况。有研究表明,高大肾蕨(Nephrolepisexaltata)、粗脉蕨(Phlebodiumaureum)及夏威夷树蕨(Cibotiumglaucum)在有光条件下,孢子均可以在自然土壤上正常萌发,而在无光或黑暗环境中则几乎没有孢子的萌发[7]。光照强度会影响萌发后丝状体细胞的长度。当光照极照时,细胞长度会增加;发育出的丝状体如果放在黑暗处,则不能进行二维生长[12]。在众多的配子体发育研究中,常采用2000-3000lx左右的光照强度及每天不低于6h左右的光照时间。

3.2温度与湿度

蕨类配子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为5-6[13]。在用天南星蕨(Microso-riumfortunei(Moore)Ching)孢子繁殖试验时[5],分别采用了40%、70%以及90%的盆土湿度,结果表明,90%的盆土湿度效果较好,即盆土湿土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利于孢子的萌发。此外,鲁雪华等采用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hanceiPrantl)组培试管苗移栽基质湿度为90%[8]。

3.3其他影响因子

在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分析中,有研究表明,土壤中N、P、K、Ca等含量的高低会对蕨类孢子繁殖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11]。对于同一种蕨类的孢子,播种期不同,原叶体和幼孢子体的出现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14]。

4结语

蕨类植物作为古老的维管植物,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部分蕨类植物被引种驯化后作为鲜切花配材、优美的观赏盆栽植物或作为食用及药用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蕨类主要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或通过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但许多蕨类孢子萌发率的原叶体成苗率低[14]。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积累了一些促进孢子萌发培养基质的经验,但对于孢子萌发后的生长及幼孢子体的形成所需培养条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为蕨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梁家骥,汪劲武.植物的类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49-151.

[2]张开梅,石雷,李冬.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5):419-422.

[3]张开梅,石雷,李冬.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5,20(5):566-571.

[4]张开梅,石雷,张宪春.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武汉植物研究,2005,23(3):276-279.

[5]魏德生,曾莉莉,王用平等.天南星蕨孢子繁殖试验[J].中草药.1999,30(3):224-225.

[6]岳思君,苏建宇.蕨孢子培养[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1):72-73.[7]Wen-HsiungKo.GerminationofFernSporesinNaturalSoils[J].AmericanFernJournal.Volume93Issue2(April2003):70-75.

[8]鲁雪华,郭文杰,刘润东等.华南鳞盖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4):495.

[9]戴锡铃,曾建国,张莹等.单叶双盖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7,27(2):151-153.

[10]SubhashChandra,MrittunjaiSrivastava,RuchiSrivastava.Contri-butiontotheGametophyteMorphol-ogyoftheFernGenusomagrammaJ.SminIndia[J].AmericanFern

Journal.Volume93.Issue1(January2003):25-31.

[11]CláudiaCristinaL.F.Suzuki,MariaTerezinhaPaulilo,AureaM.Randi.Sub-strateandIrradianceAffecttheEarlyGrouthoftheEndangeredTropicalFernDicksoniasellowianaHook.(Dicksoniaceae)[J].AmericanFernJournal.Volume95.Issue3(July2005):115-125.

[12]曾汉元,丁炳扬.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3,23(2):154-158.

蕨类植物范文篇5

关键词:阴生植物;展览设计;景观分析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不同。有的植物生长需要全光照,被称为阳生植物;而有些植物在比较弱的光照环境中生长良好,栽培这类植物需要在庇荫环境下,被称为阴生植物。阴生植物的特性正好可以满足室内栽培展示的需求。目前,以阴生植物为展示对象的专题展在国内尚不多见,主要集中于某类阴生植物的科普展,如万松书院苔藓科普展、浙江自然博物馆的苔藓科普展、深圳原生蕨类展等,以植物种类介绍科普为主,而以景观营造为主的阴生植物展较少。结合园林景观应用的植物展览形式更加丰富,别具一格的造景方式更加新颖动人,对于引导阴生植物家庭园艺消费、林下空间的美化、拓展园艺空间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让专类植物科普更加活泼生动。因此,以上海植物园两届阴生植物展为例,总结展览景观的主要形式与效果,为今后同类型的专题展和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阴生植物展的主要植物类群

1.1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苔类植物、藓类植物和角苔类植物的总称。全世界共有苔藓植物21000种左右,数量上仅次于被子植物,其中苔类约7500种,藓类约1315000种,角苔类约200种。苔藓植物分布广泛,在潮湿森林的地表、树干、树枝,人居环境,高山寒原,沙漠和极地等恶劣环境中均有分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植物之一。苔藓植物的生长型多样,有丛集型、交织型、平铺型、扇型、悬垂型、树型等。色泽除了绿色外,还有银白色、红褐色、紫黑色、棕黄色。苔藓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极为丰富,是作为地被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微景观营造的重要材料,如耐阴湿、叶片两列扁平形排列的凤尾藓属(Fissidens),较粗壮、形如小树苗的万年藓属(Climacium),生长紧密的白发藓属(Leu-cobryum)、金发藓属(Polytrichum),悬垂、蔓生的蔓藓属(Meteorium)、小羽藓属(Haplocladium)等。1.2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较为低等的一类,共35科160属,形态结构多样,幼叶、羽片等植株结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最为繁多。根据植物生活的生态环境与适应性,蕨类植物可分为土生类、攀援类、附生类、石生类、水生类、急流类。园艺展览中展示的品种通常以土生类为主,攀援类、附生类为辅。目前上海植物园阴生植物展展示的品种以蕨类最大的4个科为主,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在园林应用中,紫萁(Osmundajaponica)、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狗脊(Woodwardiajaponica)、贯众(Cyrtomiumfortunei)等大中型蕨类是很好的庭院栽培植物,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巢蕨(Neottopterisnidus)、瓦氏鹿角蕨(Platyceriumwallichii)、骨碎补(Davalliamariesii)、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等都是较为不错的室内景观栽培植物。1.3苦苣苔科植物。苦苣苔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的简称[1],全球约150属370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的热带至温带地区[2]。苦苣苔主要生长于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岩石上或石灰岩岩壁中,以及潮湿的溪边、沟边石上等[3],其较好的耐阴性、丰富的花形花色使其成为阴生植物展的主角之一。观花价值较高的有岩桐属(Sinningia)、非洲堇属(Saintpaulia)、长筒花属(Achimenes)、扭果苣苔属(Streptocarpus)等,叶片斑斓奇特的有喜荫花属(Episcia),其中从展览花期上来看,以石蝴蝶属(Petro-cosmea)、喜阴花属、非洲堇属的表现相对突出,无需更换品种。在园林应用中,常用到的苦苣苔科植物有半蒴苣苔属(Hemiboea)、芒毛苣苔属(Aeschynanthus)、扭果苣苔属、喜荫花属、非洲堇属等,具有养护简便、花期较长、抗病虫害性强的特点。

2阴生植物展的设计原则与思路

2.1设计原则。2.1.1营造适宜生境。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具有湿润、弱光的特点,干燥、炎热的展示空间则不符合其生长条件,需要根据展示植物的原生境特点进行调整。在展览中,常通过物理降温与加湿、调整室内灯光、科学养护等方式,营造阴生植物的适宜生境。2.1.2展示主次分明。在展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需突出展示主体,避免为达到多层次景观的目的,而导致杂乱繁多。主次分明的景观更具视觉冲击力,通过对比与烘托,体现主体植物类群的特色与趣味。2.1.3植物配置合理。展览中的植物群落设计应兼顾景观效果与配置的合理性。不同的苔藓、蕨类、苦苣苔植物对水分、光照等要求不尽相同,在设计时应根据展览空间和造景要求选取植物类型和展示品种,营造近自然的和谐植物群落,便于养护管理,提升展示空间的生态合理性。2.1.4展示与科普结合。植物专题展的科普形式日渐丰富,除了传统的展牌科普文字介绍、植物标牌等介绍外,使用艺术化的手法对展示植物进行加工,也是目前越来越常见的科普形式。尤其是对体型较大或较小植物或较为稀有的植物,无法整体实物展示,采用科学画、标本拼贴画、高清图像投影等形式能比文字更生动地传达科普信息,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知识需求。2.2设计思路。阴生植物展的设计分为4个阶段:首先在确定主题和展示植物类群的基础上,进行展区规划;其次根据植物类群或展示形式进行分区规划;然后组织游线,避免游客走回头路,同时可融入感官体验;最后从品种多样性与景观丰富度出发,选择展示品种,营造多重景观,布置科普内容。

3展览景观的主要形式与效果分析

3.1立体景观。阴生植物的立体景观形式有苔藓墙、苔藓画、垂吊展示等。苔藓墙是目前日渐热门的立体绿化形式。苔藓质地轻盈细腻,是立面绿化的优良材料。展览中在重要节点前设计障景的苔藓墙或苔藓画组合,以苔藓平铺的方式,结合枯木、秋海棠(Begoniagrandis)、苦苣苔、小型蕨类,如异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simplicior)、铁线蕨等植物材料,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让游客产生惊喜感,近距离感受苔藓的质地与形态,同时也是较好的拍照点。苔藓墙也可以图案形式营造立体景观,通过不同颜色的苔藓、染色地衣设计成写意或写实的画卷。如上海植物园第二届阴生植物展,位于一号厅与二号厅的走廊设计了一幅苔藓山水图,走廊狭长空间有限,在Z字型展板的一面设计了一幅绿水青山图,合理的角度摆放使其在视觉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有效增加景观面积。目前在立面景观上展示的苔藓品种有大灰藓(Hypnumplumaeforme)和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juniperoideum),均常见于阔叶林下。大灰藓为黄绿色或绿色,有时带褐色。桧叶白发藓密集生长形成垫状,适合在立面绿化中打造景观层次感。此类景观形式养护简单,持续时间长,目前在室内已有广泛应用,在背阴的街角墙壁应用情况也较好。垂吊展示是将植物吊盆悬挂于展厅墙面上,丰富竖向空间的观赏效果。如鹿角蕨,为蕨类附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贴身于树干上,因其叶片的形态美,将其吊盆种植后放置于墙壁上进行展示最为合适。苦苣苔科好望角苣苔属的岩海角苣苔(Streptocarpussaxorum)也可进行垂吊展示,花梗细长,从叶腋处伸出,并且向四周辐射状伸展,极适合垂吊观赏。3.2近自然景观。近自然景观是在展厅中通过模拟原生境的方式,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具有观赏与生态价值的景观,让游客身临其境,欣赏植物群体之美。第二届阴生植物展中,以蕨类植物为主的展示区,选择热带雨林为背景环境,设计大小不同的岛屿,通过置石、微地形营造以及“溪流”的铺设,表达出海上热带岛屿的景观意向,让游客顺着游线产生步移景异的观赏感。植物配置上以大型蕨类为骨架,中型蕨类为主要植物层,小型蕨类与苔藓结合形成地被层,配以苦苣苔、秋海棠、喜阴花等其他植物增添色彩,营造自然野趣。在展示品种选择上,大型蕨类以桫椤科桫椤属(Alsophila)为主,此属多为乔木状或灌木状,如中华桫椤(Alsophilacostularis)、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等,模拟热带雨林的高大乔木。中型蕨类以高度40~60cm的为主,选择范围则相对较多,保证景观协调即可。小型蕨类以高度小于40cm的为主,厚叶实蕨(Bolbitishainanensis)、长叶铁角蕨(Aspleniumprolongatum)、肉刺短肠蕨(Allantodiasimilis)等都是在展览中应用情况较好的品种。以苦苣苔为主的展示区,利用各类岩石材料模拟苦苣苔的生长环境,在布展手法上采用物展近自然景观自然式种植的方式,在植物种类多、色彩又异常丰富的情况下,着重强调衬托、对比、构图和色彩搭配等方式,最终达到杂而不乱的景观效果。植物选择上除长筒花属(Achimenes)、扭果苣苔属(Streptocarpus)、岩桐属(Sinningia)、芒毛苣苔属(Aeschynanthus)、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等都是苦苣苔科植物外,秋海棠、凤梨科植物、食虫植物等作配植,既能丰富植物品种、提升景观效果,又能增添展览的趣味性。3.3微景观。微景观是自然景观的浓缩,是以苔藓和习性相近的植物作为主要材料,通过修剪组合和艺术加工,从造型、配色等方面进行设计,配以合适的容器、配饰、土壤等,来表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一种景观,目前常见的如微景观瓶、缸、苔玉球等[4]。微景观主要有2种形式:一是主题微景观展示,二是组成手掌大小的小景展示。微景观的主题选择范围较广,第一届阴生植物展在2个大型展箱中分别以童话秘境、日式枯山水为主题,设计了2个风格鲜明的微景观。童话主题以树干和微地形作为景观骨架,用彩色砂石模拟河流,以苔藓和小型蕨类为展示主体,苦苣苔点缀其中,装点具有童趣的迷你人物配饰,整体景观具有趣味性,深受儿童群体喜爱。枯山水主题的微景观是日式庭院景观的象征,以沙代水,以石代山,以绿岛展示不同的苔藓品种,日式配件烘托景观氛围,凸显禅意。小景展示的微景观形式是利用小片的枯树皮、枯木和碎石等材料,模拟山峦,以苔藓和碎石间隙中的野草模拟大树,摆放于竹帘上,既具有野趣也不缺乏精致。与盆栽展示相结合,丰富了景观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适用于案前摆放。3.4盆栽组合景观。在植物室内展览中,盆栽展示是最为常见的形式,直接向观赏者展示单体植株的特色,形成一种静态景观。在第一届阴生植物展中,不同尺寸白色积木块堆叠、组合,与黑色室内科普展板,形成曲折的游线和颜色的对比,既避免单面观赏的局限性,又突出了阴生植物的静谧和意境。盆栽展示的盆器对于整体景观而言也是较为重要的,需以整体展厅风格相协调,以暗色系为主,不宜喧宾夺主。在植物组合设计时,将以观株体形态为主的蕨类或体型、蓬径较大的苦苣苔科植物单独展示,于游线转折处摆放,可形成视觉焦点,类似于孤植的种植形式。具体品种如苦苣苔科的喜阴花属、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longicaulis)等,蕨类的观音莲座蕨(Angiopterisfokiensis)和大叶骨碎补(Davalliafor-mosana)等。或选择叶形特别的中小型蕨类品种与苦苣苔观花品种组合搭配,苦苣苔小巧玲珑,颜色艳丽,蕨类叶形俊秀,以叶衬花,各具特色,配以日式迷你竹屏风,摆放于案前更显清幽。具体品种如秘鲁铁线蕨(Adiantumperuvianum)、江南星蕨(Neolepisorusfor-tunei)、琼崖舌蕨(Elaphoglossummcclurei)、半边旗(Pterissemipinnata)、非洲堇(Saintpaulia)、艳斑苣苔(Kohleria)、美丽口红花(Aeschynanthusspeciosus)等。

4总结与展望

蕨类植物范文篇6

关键词:地被植物园林应用

0引言

地被植物在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景观组成部分,通常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自然群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1地被植物的概念

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草坪草是最为人们熟悉的地被植物,通常另列为一类。在地被植物的定义中,使用“低矮”一词,低矮是以各模糊的概念。因此,又有学者将地被植物的高度标准定为1m,并认为,有些植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植株高度超过1m,但是,它们具有耐修剪或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认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一下。国外的学者则将高度标准定为“Fromlessthananinchtoabout4feet”,即从2.5cm到1.2m。

2地被植物的特点

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一样,都可以覆盖地面,涵养水分,但地被植物有许多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点。

2.1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映照多种生态景观。

2.2地被植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以受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2.3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干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

2.4繁殖简单,一次种下,多年受益。在后期养护治理上,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病虫害少,不易滋生杂草,养护治理粗放,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养护,减少了人工养护的花费的精力。

3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3.1一、二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3.2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治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地被植物有:吉祥草、石蒜、葱兰、麦冬、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3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非常适合在暖和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凤尾蕨、波斯顿蕨等。

3.4蔓藤类植物: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阴性强的特点。如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络石、金银花等。

3.5亚灌木类:亚灌木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外形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十大功劳、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瑞木、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

3.6竹类: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荫;还有倭竹、枝叶细小、生长低矮,用于做地被植物配置,别有一番风味。

4地被植物选择的标准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所具有的功能决定了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一般来说地被植物的筛选应符合一下几个标准:①多年生,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100cm。②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③繁殖轻易,生长迅速、覆盖力强,耐修剪。④花色丰富,持续时间长或枝叶观赏性好。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⑥抗性强、无毒、无异味。⑦能够治理,既不会泛滥成灾。

5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种类的地被植物得到了有效而广泛的应用,如红瑞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紫叶小檗、三颗针、十大功劳、美人蕉、南天竹、杜鹃、八角金盘、栀子花、鸢尾、金边吊兰等。通过对这些地被植物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给人们提供美丽舒适的环境,而且在增加绿地的绿量,消除二次扬尘,大量减少近地面空气中的含菌量,降低气温,改善空气湿度,保持水土,护坡固堤,减少和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随着这些地被植物的普遍应用,难免给人千城一景的感觉。事实上,城市园林绿地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现有的地被植物种类。

蕨类植物范文篇7

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草坪草是最为人们熟悉的地被植物,通常另列为一类。在地被植物的定义中,使用“低矮”一词,低矮是以各模糊的概念。因此,又有学者将地被植物的高度标准定为1m,并认为,有些植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植株高度超过1m,但是,它们具有耐修剪或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认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一下。国外的学者则将高度标准定为“Fromlessthananinchtoabout4feet”,即从2.5cm到1.2m。

2地被植物的特点

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一样,都可以覆盖地面,涵养水分,但地被植物有许多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点。

2.1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映照多种生态景观。

2.2地被植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以受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2.3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干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

2.4繁殖简单,一次种下,多年受益。在后期养护治理上,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病虫害少,不易滋生杂草,养护治理粗放,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养护,减少了人工养护的花费的精力。

3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3.1一、二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3.2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治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地被植物有:吉祥草、石蒜、葱兰、麦冬、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3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非常适合在暖和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凤尾蕨、波斯顿蕨等。

3.4蔓藤类植物: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阴性强的特点。如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络石、金银花等。

3.5亚灌木类:亚灌木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外形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十大功劳、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瑞木、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3.6竹类: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荫;还有倭竹、枝叶细小、生长低矮,用于做地被植物配置,别有一番风味。

4地被植物选择的标准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所具有的功能决定了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一般来说地被植物的筛选应符合一下几个标准:①多年生,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100cm。②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③繁殖轻易,生长迅速、覆盖力强,耐修剪。④花色丰富,持续时间长或枝叶观赏性好。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⑥抗性强、无毒、无异味。⑦能够治理,既不会泛滥成灾。

5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种类的地被植物得到了有效而广泛的应用,如红瑞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紫叶小檗、三颗针、十大功劳、美人蕉、南天竹、杜鹃、八角金盘、栀子花、鸢尾、金边吊兰等。通过对这些地被植物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给人们提供美丽舒适的环境,而且在增加绿地的绿量,消除二次扬尘,大量减少近地面空气中的含菌量,降低气温,改善空气湿度,保持水土,护坡固堤,减少和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随着这些地被植物的普遍应用,难免给人千城一景的感觉。事实上,城市园林绿地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现有的地被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配置中,讲究色彩丰富和层次,一些观花、观果及彩叶地被植物日益受到园林界的重视,如火炬花、金娃娃萱草、蔓生紫薇、地被火棘、“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金叶”连翘、花叶扶芳藤、蔓长春等。

所有这一切表明,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兴未艾,而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如地被植物的种类、生态习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环境、扩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新一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蕨类植物范文篇8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生物科学素养;培养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与化学与物理学相比生物科学会带领我们走到世界科学的前沿。崭新世纪的到来,让教育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培养孩子综合素养成为主题,而生物科学素养无疑是每个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孩子都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到技术、科学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让他们学会如何通过生物进化和生命活动,学会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和态度认识问题。这对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作为我国特殊群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往往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被忽略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困其环境的特殊性,更需要通过生物科学素养来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借助农村特有资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机制是当前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

1挖掘资源,丰富内涵

农村广袤的天地,能够时刻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的现实,是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生物科学素养的一大优势。生物科学本来就是研究生物进化和生命活动的学科,而农村就是生物、生命最为活跃和最为直观的场地所在,因此教育者应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生物资源,将大自然作为培养儿童生物科学素养的对象,让山川河流、农田花草都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物、研究生物的有效载体。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通过适当方法组织留守儿童深入到大自然中探索生物和生命的奥秘,让他们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动植物、了解这些植物与运动的生活轨迹,帮助小蚯蚓“找家”等等,以游玩的形式引导儿童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探索。这种游玩的形式既不会给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学习负担,也不会让他们因为陌生的学习环境而产生不良情绪。教育者提前调查好场地与资源,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在适宜观察的且具有代表性的环境中展开生物科学的探索活动,让他们感知生物科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回归于现实,这无疑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认识科学、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

2利用资源,拓展形式

与城市相比,农村生物科学教育没有比较规范的实验室,也没有昂贵的实验材料,资源相对欠缺。但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却是城市无法与之相比的,如何挖掘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拓宽生物科学探究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是值得每个生物科学教育者为之深思的课题。如,利用生物活动课,带着孩子们到野外亲自采集一些实验材料备用。他们可以采集到很多不同的花、根、叶、种子和果实等植物类群,尤其是带有浓郁农村地域特色的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而在山涧溪水里,象野生的小虾、小蟹、小鱼等小型脊椎动物随处可见。在让孩子们认识什么是“蕨类植物”的时候,就带他们到山野中云采集卷柏、芒萁等,一是可以让他们能够直观而深刻的对蕨类植物生长生活环境有所了解,二者可以在采集的过程中完成不同蕨类植物的对比,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这类植物的结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都具有怎样的经济价值。这种动手采集实验素材,可以让留守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领略自然的无限魅力,探索它的奥秘,不但让他们对生物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也会激发他们重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向往科学的积极情感与探究热情。

3依托活动,培养素养

要充分利用农村特有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一些小饲养、小种植、小调查、小考察以及组建兴趣小组、办科技小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在生物科学教育基础上,通过“俱乐部”形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动手实践,大胆创造创新,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积极的进行各种发明创造,培养他们创造创新精神。将一些具有创意和作品进行展示,以点带面的全面激发孩子们创造热情。给孩子们开辟“种、养殖科学实验田”,让他们亲历种植、养殖全过程,认真观察,定期管理,当他们在实验田中从种子是如何从萌发到生长,怎样开发传粉,怎样通过生物防治最终收获成熟果实时,当他们亲历了小鸡从鸡蛋中破壳而出,经过科学饲养长成漂亮的大公鸡时,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是任何书本和实验器材无法给予的。在进行生物科学探索时,农村留守儿童完全可以采破学校的局限,他们可以去淌水、爬山,看绿水青山,累累硕果,领略生态平衡带来的自然之美;也会看到因为水土流失产生的荒山秃岭,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再也难以找寻到清澈河水里的小鱼小虾,由此引发他们对生物、对生命的思考;在他们认真观察当地一些动、植物物种生活、生长习性,在人类对动、植物的保护与破坏行为中,培养他们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科学意识和能力。曾经说过,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新课改号角吹响,农村生物科学教育者如何将目光放在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上,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为他们开辟一条通往生物科学的特色之路,培养、提高他们生物科学素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新时期农村教育者应该关注并值得认真思考的永久课题。

参考文献:

[1]陈金虎.在生物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感[J].新校园(阅读),2016(4).

[2]刘东燕.新时期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制的探讨--以广西为例[J].桂海论丛,2014(1):115-119.

蕨类植物范文篇9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地域文化的简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作者:金啸宇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蕨类植物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策略探析;问题;探究式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特点,多开展实践实验活动教学。以有效促进学生观察及探究实践能力,更好实现生物教学实效。

一、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

现阶段,部分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脱离生物学科的实验精神,较少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及参与积极性。并且,课堂上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灌输教学,不能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无法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课堂教学氛围得不到良好改善。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及生物核心素养提升,不利于实现良好生物教学实效[1]。

二、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探析

(一)培养植物实践活动,增进学生观察及探究能力。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植物之间活动,增进学生观察能力及实践探究能力,亲身感受生命成长的动态美好过程。如教师可以开展植物养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进行培育,具体植物教师不做干预,但植物培育过程中需要遵循生物规律,让学生自备可以培育植物的玻璃器皿。培育方式可以采取水养或土养,在养殖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形成植物培育的记录,通过这种培养植物实践活动的方式,既美化了学习环境,又加强了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探究意识及学习热情。(二)通过制作生物标本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在生物活动类型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制作型拓展活动。因为制作型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即时看到自己的制作成果,不需要等候很久时间。借助制作生物标本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参与性,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物探究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生物教材中的小实验,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叶子书签”、“植物标本”等一系列生物课外实践,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去搜集和整理完成制作生物标本等系列书签,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制作生物书签的微课程课件,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并开展书签实践,将整理到的物品制成自然美观的环保书签[2]。(三)生物实验促进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最为重要关键的教学形式,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开展对应生物实验。不但能够践行生物实验精神,更能够良好促进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内容比较多,教师应选择难度较低,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实验开展教学指导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酸奶制作为例》,酸奶是初中生常见的奶制品,以酸奶为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开展酸奶制作的小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酸奶制作的全过程。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分组,利用学习小组来开展实验,一方面是实验室内器材有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实验小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团队力量完成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应以3-4人为一组合适,一人负责器具,一人负责检查器具,一人负责熟悉酸奶制作流程,一个检查酸奶制作的流程,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次教师应组织学生按照酸奶制作流程进行实验,当牛奶温度降到36-38摄氏度左右时,再添加入酸奶,并将其搅拌均匀。紧接着快速把容器盖上、密封,静置在42-4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发酵过程。发酵的时间约需要3-5小时。最后,让学生相互检查发酵后的成果,检查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对其他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如果没有成功则让小组重复实验,由另外以小组指出问题和错误。(四)利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后,给与小组内学生一定交流沟通空间,可以增强彼此合作默契,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实现生物教学实效。同时,教师在将分组学习应用到生物教学活动中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并与其现实生活关联的教学内容,规避脱离实际生活和学生理解接收能力范畴的教学问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分组学习的应用实效。例如,教师在讲解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节课时,由于这些植物多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因此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增强。教师可以适时的提出藻类、苔藓以及蕨类植物的具体生长环境如何?它们都有哪些特点?一系列教学问题,引领学生更积极的思考、探讨这些课堂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掌握程度,极大的提高生物教学实效[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以及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探析。新时期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差异,开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生物核心素养显著提升,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仇义清.浅析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1(32):6.

[2]胡汝恒.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人间,2016,201(6):161.

[3]赵晨颖.浅析初中生物课堂的设问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00(0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