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3:29:23

雷电

雷电范文篇1

关键词:雷电监测;雷电防护;预防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二千次,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一万人,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以上。

我国是雷电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遭受雷电都会生成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雷电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出现在夏季。

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受灾行业面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

提高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加强对雷电及防雷措施的研究、以及建立雷电监测及预报系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在致力于雷电监测和防护的研究,无论是从雷电产生原理上还是雷电监测预警和防护仪器设备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雷电产生的原理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规模巨大的火花放电现象,主要产生于积雨云中。积雨云(也称雷雨云)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因此雷电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

由于地面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远大于空气层,白天地面温度升高较多,夏日这种升温更为明显,近地面的大气的温度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也跟着升高,气体温度升高必然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气层密度相对说来就较大,就要下沉。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摩擦起电效应等原因的同时作用下,就会使得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他们使大地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从而使得这些云团与云团之间、云团与大地或云团与建筑物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同云团之间、或者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开始游离放电,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时,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电流,电流做功的结果,可使电流通过地方的气体瞬间温度急剧升高到30000摄氏度左右,这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从而呈现强烈的火光!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爆炸时产生的声音就是轰隆的雷声。

二、雷电的分类

按照雷云对地放电的方式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等,最常见的是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雨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

球形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自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形雷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三、雷电监测预警方法

雷电监测系统通过对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电磁场信息的测量和分析,进而确定闪电放电的空间位置和放电参数。

云闪和云地闪发生时辐射频谱范围极大的电磁场,在初始击穿和通道建立过程中(对应先导和流光过程)主要产生甚高频辐射VHF(veryHighFrequency),当在电离后的通道中产生强电流时(对应云地闪回击过程和云间活动态)主要产生低频辐射LF(LowFrequency)和甚低频辐射VLF(veryLowFrequency)。在地一电离层波导中,VHF以射线方式传播,辐射范围较小,一般为百公里量级。LF/vLF以地波方式传播,可以传播到较大的范围,一般为千公里以内,特别是VLF借助于电离层的反射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数千公里),甚至全球。因此可以在不同的距离上,采用不同的频带探测闪电过程。另外,闪电发生时还辐射很强的可见光,可以在空间利用卫星探测;闪电通道的电离和空气的膨胀产生隆隆雷声,还可以用声学传感器探测。

闪电定位系统是用于闪电测量和预警的新型探测设备。进入90年代,由于GPS技术的使用,雷电监测在测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GPS,形成时差测向混合系统,同时采用数字波形处理技术(DsP),对波形作相关性分析、定位处理,使雷电定位精度和探测效率都有明显提高。近年来则通过以双曲时差技术为主,辅以磁方向定向算法、定向时差的混合交汇算法进行,这种方法不仅可探测每一个闪电回击,而且定位的精度也明显提高。

目前广泛应用的雷电定位系统,主要有磁方向定位、时差定位和时差测向混合定位。其中,混合定位系统同时利用各探测子站探测闪电回击发生的方位角和回击电磁脉冲到达的精确时间等数据,采用多站方位汇交和到达时间差综合算法进行定位,它比单独使用测向定位或时差定位的定位精度要高[2—3]。目前单纯使用单磁定向的技术已不多见[1,4]。

四、雷电防护措施

雷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冲击性强等特点,产生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体现为:

1、对人体的生理效应,可致人死亡。

2、电动力效应,雷电流峰值大,作用时间短,造成的电动力很大,导致电气设备损坏。

3、冲击波效应,雷电回击的瞬时温度和气压均很高,巨大的瞬时功率可产生爆炸式的冲击波。

4、热效应和机械效应,雷电电流峰值很高,能产生局部瞬时高温,容易使树

雷电防护主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安全地引入大地,防止其进入被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被保护设施。建筑物、构筑物直击雷的防护已经是一个很早就被重视的问题。现在的防护手段基本采用有效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作为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使直击雷能量泻放入地。

雷雨天气,人、畜应避免在空旷日高处站立或行走。如有条件可以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以及汽车、船只内。避雨时,还应注意脚下地面的干燥程度,尽量站在离墙壁、树干8m~10m以外的地方,以防止发生跨步电压电击事故。如遇紧急情况,处于跨步电压区域内的人应尽量靠拢两脚,不要随意行走,以减轻跨步电压的伤害。

五、雷电研究的意义

对雷电进行研究除了可以进行正常的雷电预警和预报外,还可以应用到广泛的灾害性天气预报、电力系统防护、森林火警以及民航、空间发射等领域。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充分认识到现代雷电防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而全面地雷电研究,来进一步提高人类对雷灾防御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翠红,左申正,万玉发,闪电定位系统布网方案设计的技术探讨[J],气象,2002,28(6):9—13

[2]冯桂力,雷电监测和雷电数据的应用[J],山东气象,2002,22(2):25—27

雷电范文篇2

我市是雷电灾害多发地区,今年以来,接连发生多起雷电灾害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当前正值雷暴天气高发期,为切实做好雷电灾害事故防范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雷避灾工作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8月中下旬由于降水及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增多,预计雷暴天气有偏多趋势。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强化防雷意识,把防雷安全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人员,确保各项防雷避灾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二、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一)加强预警监测,科学防范雷电灾害事故发生。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天气监测,努力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广泛通过电视、广播、电子屏幕等媒体及时播报雷电灾害天气信息。雷电灾害易发区域、重点企业、有关单位等要高度关注雷电天气信息,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做好防雷减灾的准备工作,有效防范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二)开展隐患排查,进一步完善防雷设施设备。要认真执行防雷设施设备定期检测制度,气象、安监、商业、消防、教育、交通、卫生等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能职责,重点针对学校、医院、酒店、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油库、加油站、炸药库、化工产品生产和存储等爆炸危险、有毒有害场所以及高层建筑物等雷电灾害敏感区域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防雷重点单位要主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切实将各项灾害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三)实施工程防雷,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防雷设施设备建设。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航空、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学校、宾馆等人口聚集场所,以及其他易遭雷击的建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有关专业防雷设计规范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要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建设领域防雷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要做好建设项目选址前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雷工程设计评价、施工监审以及防雷安全检测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建设项目的防雷安全隐患。

(四)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制。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防雷安全责任目标,明确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气象、科技等部门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指导,切实做好防雷资质认定、雷电科研项目研究等工作。建设、规划等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大防雷设施投入力度,重点倾斜农村地区及中小学校,切实解决农村地区及中小学校防雷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雷电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肃依法查处违反防雷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对不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拒不接受审核监督、拒不接受检测导致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行为,要按照事故查处“四不放过”原则,严厉追究有关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

三、妥善处置各类雷电灾害事故

雷电灾害突发性强,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增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雷电灾害发生后,受灾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灾害事故调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各项保障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气象、安监、公安、卫生等应急救援力量要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开展工作,及时、妥善地处置雷电灾害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雷电范文篇3

1雷电对广播电视设备的主要危害

雷电对广播电视设备安全运行的危害比较严重,特别在辽西北低山丘陵地区,雷电给广播电视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许多的难题。辽西北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极端不良天气时有发生,瞬间的大风、急剧的暴雨、轰鸣的闪电雷击常常会相伴而至,造成广播电视传输设备运行瘫痪、信号中断。

2广播电视设备雷电防护对策

雷电范文篇4

1当前气象信息系统雷电保护的情况

依据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气象观测的相关规定,当前使用的地面气象观测设备一般可以实现对一定范围内的气候条件的有效探测,在设备架设时要注意,架设区域内要保证处于地势平坦、障碍物较少。如果在探测范围内存在较多的高层建筑或者较高的植物就无法保证观测的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遭受雷电袭击的几率大幅度增加。在实际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即使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很多地区在对气象观测站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同时当前气候变化情况以及防雷设施存在老化现象较为严重,使得很多气象站对雷电的防护能力出现下降。雷电袭击造成气象站内仪器设备受损的情况较为严重[2]。

2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的措施

2.1提升天线系统的防雷效果。现阶段使用天线系统防雷主要是在屋顶或者屋面上架设天线,天线同防雷基地装置相连接,在受到雷电侵袭的时候可以实现将雷电导地的目的。如果需要扩大天线防雷的防护范围,就需要在天线上加设避雷针,同时保证天线的接地装置安全可靠。如果需要将天线接引到室内,为了避免造成对室内设施的损害,就需要加设天馈设备[3]。2.2相关线路的雷电防护措施。电子信息系统线路对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在设置过程中需要用到较多的管线。常见的主要有各种电缆以及进出气象站的各种金属管。这些电缆和金属管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在室外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这就要求必须对其进行雷电保护。一般操作是通过在连接设备的接地装置外部加装电缆钢管套或者金属外皮以实现对雷电的有效屏蔽。对高空架设的电缆则需要加装天馈设备。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所有的雷电事故中,地埋线受到雷击而发生的雷电事故占其中的重要部分。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线缆串岗管理以及设置屏蔽层等方法实现防护。此外,在气象站进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电机以及电子信息系统发生损坏主要是雷电袭击产生的干扰对供电线路造成了损坏。对这些设备必须采取多级防护措施,以保证电源雷电防护效果的提高。现阶段一般采用的保护设备主要是电涌保护器。但是在对设备进行选择是要依据设备本身的电压耐受情况以及雷电电磁环境和建筑物情况对其等级进行选择[4]。2.3弱电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在对气象信息系统进行雷电防护过程中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例如对弱电和强电、地线和天线、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等,依据不同的防护对象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现阶段进行雷电防护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雷电容易侵袭的通道进行防护,具体为设置接地网络、屏蔽网络、避雷针等。针对信号传输系统以及电源系统这些容易受到雷电袭击的部分,可以采用假装避雷器实现对遭受雷电袭击之后的过电压的消除。总之,针对弱电系统的雷电防护要从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为完善的雷电防护体系,避免弱点系统受到雷电的袭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4传输网络的雷电防护措施。传输网络的雷电保护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气象信息系统中各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在遭受雷电袭击之后电子设备可能受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电子设备需要各种导线相连接,在受到雷电侵袭之后可能产生各种感应电压和雷电波,使得各种信号线或者配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实现对传输网络的雷电防护,一般采用的方式首先是加装SPD设备,使得在遭受雷电侵袭之后的雷电过电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通过对建筑物等区域进行屏蔽可以有效降低感应效应,实现对传输网络的保护。

3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关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只有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方法,才能实现对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裕吉,刘敏,张徐伟,等.浙江省新农村农居房的雷电防护现状及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0第十三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C].中国气象学会,2015:16.

[2]韦赛人,李肖平,文秀,等.浅谈如何利用“雷电防护区”对气象信息系统进行雷电防护[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S2):257-258.

[3]张振,李坦.浅谈气象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J].数字通信世界,2017(7):131.

雷电范文篇5

为预防和遏制雷电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雷电灾害损失,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防雷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加强我区防雷电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雷电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各镇街、高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防雷电工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将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要认真排查前段防雷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对不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设计、施工的工程要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的要责令停止施工;要加大防雷装置特别是宾馆、医院、学校等公众密集单位和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常规检测力度;认真落实防雷工程资质、资格认证制度,对无相应设计和施工资质、资格从事防雷工程的要严肃查处;对没有在山东省气象局备案的防雷产品,要依法查处、严禁使用。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落实防雷电安全管理工作责任

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雷电安全管理职能,做好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在进行防雷装置施工图审核时,应按规定程序和期限,核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或《防雷装置设计修改意见书》;防雷装置施工竣工后应及时组织验收,按规定程序和期限核发《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或《防雷装置整改意见书》;对防雷电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

建设部门在发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查验气象部门对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对无气象部门核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进行质量验收时,建设部门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应查验气象部门对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的审核意见,对无气象部门核发的《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的,不予验收备案。

企业申请办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经营许可证时,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气象部门核发的《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或有资质的防雷专业技术部门出具的年度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

安监、公安消防、经贸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防雷电装置安全性能年度检测工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我区防雷电安全管理工作。

有关单位要强化防雷电安全主体责任,对本单位已有防雷装置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主动向有防雷检测资质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申请安全性能年度检测,及时整改隐患。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前要主动向区气象部门申请防雷装置图纸审核,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要及时向区气象部门申请防雷装置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各防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资质、资格认证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地向申请单位出具技术评价意见或检测验收报告,及时开展防雷工程技术服务。严禁无资质或超出资质等级从事防雷电技术服务工作。

雷电范文篇6

上帝的原型问题是原始文化的关键所在。

(一)雷和神

电,其甲骨文字形为电光曲折伸延状。而雷字,甲骨文字形则是在“电”字的形体基础上加上表示雷声的符号(雷声用圆圈或田字形表示)。《说文》:“申,神也。”(甲骨文“申、电”为一字。)又《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说文》的训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将雷电奉为神;神是天神,位于人的头顶之上;神和万物的关系是本源和派生的关系,即万物受神支配。

神的观念的产生,其文字构造本身已经说明了观念的意象所在。“神”是形声兼会意字(即形声字中的声符仍表达意义),是对“申”(雷电)的祭祀崇拜。从“神”的命名理据中可知,神的原型是雷电。

(二)雷和灵

灵(靈)字的结构上方为“霝”,下为巫。而“霝”字,其甲骨文字形上为雨,下为两个口朝上的“口”形,金文则下为三个“口”。《说文》:“霝,雨零也。”霝的字形义为众人仰首朝天祈雨而雨落下之义。因为司辖雨的是雷神,所以仰天祈雨的本源对象就是雷神。

“灵”字的构造和“神”字的构造,其方式是一致的。“灵”是对雷(霝)的祭祀活动(巫),而且“灵”字中的“巫”是“霝”字中用众“口”表示的祈祷义的语义加强。

(三)雷和龙

龙,其甲骨文字形和“电、雷”两字比较,龙字可视为“电、雷”的变形。龙字保留了闪电的弯曲状,又将表示雷声的符号“口”状移至弯曲处的终端,表示龙的口部。龙字中的口开口朝下,表示雨从龙口中倾泻而下。龙观念的产生,是原始先民对产生雷电的原因的一种生物化解释。

在“龙”字的异体中,字形是在龙的形体上方加上“辛”。辛,甲骨文字形为斧劈树木状。从这个意义中又引申出刑具。在“龙”字中,“辛”位于龙形的上方,从辛的语义和造字的上下结构中可以看出,这个“龙”字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龙(雷神)的恐惧而又企图征服、控制它的心理状态。

《集韵》在“龙”字下收录了“竜”这个异体字。该字的上方和“龍”字左上方一样,即甲骨文“辛”的隶定形式。“竜”的形义正是对雷电的征服状。此字形有力地证实了龙的原型是雷电。从龙字的发音上看,“lóng”正是记录了雷的隆隆之声。

(四)雷和鬼

鬼,其甲骨文字形为人的头部上方呈田形,甲骨文的鬼字上方的“田”,和雷字中表示雷声的“田”的符号意义相同。“鬼”字是会意字,从田和人的上下位置可以看出,其造字观念为雷电击死人后,人变为鬼这样的恐惧心理。

(五)雷和帝

帝,其甲骨文字形为捆绑的树枝状。“帝”字和“尞”(燎)字在形体上颇为相似。“帝”的字形中捆绑的树枝是用来燎祭的。殷人盛行燎祭,而“帝”的观念当为燎祭仪式举行者心目中的所指对象。《说文》:“尞,祡祭天也。”“祡,烧柴尞祭天也。”可见,燎祭的对象是上帝天神。

从发生学的角度去看,燎祭的本源对象应该是明确的、单一的。但从殷商以后的文献所记载的已经泛化的仪式中难以直截了当地回答这个问题。燎祭的本源对象,只有放到人类早期巫术仪式所含有的观念系统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释。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上古时期的“神、灵、龙、鬼”等观念,皆源于雷电崇拜。如果把人类早期观念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来看待,那么不难看出“帝”(燎祭的对象)和“神、灵、龙、鬼”属于同一观念系统,在意念取向上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类推原则,帝的原型当为雷电。“帝”在甲骨文中保留了燎祭仪式中“树枝状”这一中介形式,通过它表达了对雷神的崇拜。

在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雷电化身的“帝”,主要管辖的仍是“雷、雨”之类:

“贞:今一月帝令雨。”(《甲骨文合集》14132正)

“帝其于生一月令雷。”(《甲骨文合集》14127正)

卜辞中有关求雨求年的,占的比例最大。而求雨的本源对象应是上帝——雷神,求雨所举行的祭祀活动是燎祭。

(六)雷和王

王,其甲骨文字形为火形之上加一短横(这一短横的作用是为了把“王”字和“火”字区别开来)。以火为王,其中蕴含着十分古老的观念。这牵涉到火的起源问题。从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来看,都认为最初的火是雷神产生的,即闪电击中树木而起火。可以这样说,人类钻木取火的人工生火和雷电击树产生火的自然生火相比,从时序上讲,是很后来的事情。

以上我们考释了从雷神崇拜中产生出“神、灵、龙、鬼、帝、王”等观念的内在的演变过程。由于这个演变过程的原始性,随着历史时间的流逝,上述一组字的原始意义在不同程度上被遗忘了。现在,我们借助甲骨文这一记录原始观念的符号体系,结合传世文献、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从而重构出雷神语义系统的核心部分。

雷电范文篇7

雷电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2011年全市境内共发生重大雷电灾害事故8起,雷击造成5人死亡,20多人受伤。雷击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日趋严重。由于雷电季节将至,县又处在雷击易发二类区域,多年来,为了加强县雷电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各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加大各类雷电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排查,目前我县部分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雷击灾害的防御仍存在麻痹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防雷电设施陈旧老化,无接地体、防静电等设施,不符合国家防雷电技术标准要求,要求整改的内容拒不整改;许多化工、炸药、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生产和储存场所的防雷电设施不够完善,防雷电装置设计也极不规范,甚至无《防雷电检测合格证》就擅自投入生产;许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在设计前未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致使防雷设计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甚至防雷装置未经气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施工;部分竣工项目的防雷装置未经验收合格,无《防雷竣工验收合格证》,便擅自投入使用。以上隐患如不及时整改、遏止,一旦发生雷击,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气象部门作为雷电安全的监管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依法行政。按期完成各项防雷电安全检测、整改等工作。该检测的决不放过,按国家技术标准要求彻底整改到位,不留隐患。

二、经济发展局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落实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

三、公安部门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落实易燃易爆场所的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落实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检测;各类炸药库、雷管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设施不到位或年检不合格的,杜绝存放火工品。

四、住建、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落实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把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要把气象主管部门核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作为办理招投标开和开工许可的必备条件,并把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与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同步。

五、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将防雷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畴,要把各企业的《防雷电安全检测合格证》作为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严格把关。

六、消防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防雷监管方面的联动,配合气象部门作好宾馆、饭店、网吧、烟花爆竹存储和销售等企业的检查、督促整改工作。

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防雷电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杜绝不合格的防雷产品投入使用。

雷电范文篇8

雷电天气的出现,必须具有一定科学、准确的雷电预报才能有效抵抗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而雷电预报与雷电物理、雷暴云起电、放电微物理等多种领域密切关联,雷电天气的强度、时间、雷达、卫星及对流参数都要在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运用下,才能做好雷电天气专业气象的服务。例如,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的青海省进行雷电观测,出现多种不同的高空环流形势。一种是蒙古低槽型,500hPa高空图上,出现两槽一脊的是欧亚上空,而低压槽的是乌拉尔山及蒙古地区,由于青海省的地理位置是在脊前西北气流中,青海所在的高原最主要的地区都是反气旋控制,这种环流形势相稳定;而另一种西北气流小槽型,由于青海省受脊前西北气流的影响,在新疆哈密或柴达木盆地常常出现小槽沿西北气流下滑。

2雷电天气专业服务要点分析

2.1通过T-LnP图查看雷电预报指标

1)查看K指数,如果出现K指数增大,那么表明大气不稳定。相反,K指数减小,表明大气越稳定。2)看沙氏指数,如果计算出的沙氏指数是大于零,那么表示稳定,相反则表示不稳定。3)看干绝热线、湿绝热线,这2种指标是对绝热升降运动在饱和空气状态下所出现的浮动变化。4)看假相当位温,气压在湿绝热的作用下,把所有的水汽都凝结成蒸汽释放出来,然后沿着干绝热的作用过程达到1000hPa状况下的温度。每天大概在11:00左右,对数压力图进行温度的运行控制,并通过以上已提到的相关雷电预报指标的情况,对高空大气是否能保持稳定进行查看,这个过程是对雷电预报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

2.2中尺度预报系统

相关气象人员在对天气进行值班分析勘察过程中,要根据卫星云图和天气的相关信息资料,每1h都要对中尺度预报系统进行运行操作,确定中尺度系统所在的范围和活动变化,从而对短时间内雷电产生的强对流天气有一个初步预报。从每个小时的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中,能明确中尺系统的位置、特性及活动规律变化,同时能根据变压、变温和变湿的数据增减来对雷电天气进行预报,当温度下降而湿度和压力加大时,表明即将出现强对流天气。通过这种理论依据能对雷电天气出现的位置、时间都能提供较为明确的信息,准确指出雷电可能出现的地理位置、强度大小、时间和雷电强度。

2.3雷电潜势预报系统

雷电潜势预报系统是通过08:00的高空环流形式、不同时间所出现最高气温、气压、水汽压和温度露点差等,并能通过部分对流指数来全面对雷电天气的专业气象情况进行服务。如果计算出来的雷电预报指数为一级,这表示雷电强度相对较弱,不会出现雷阵雨或暴雨天气。这种情况下,卫星云图、雷电监测资料都会协助雷电潜势预报系统对天气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得出是否会出现雷电天气。一旦雷电预报指数计算出为四级时,表明即将发生的雷电强度非常大,在雷电天气发生的过程中还可能伴随冰雹和大风的天气现象。所以,在雷电潜势预报系统通过这些指数综合判断出雷电强度大小及降水量的多少、时间、范围等,并通过这些天气状况及时对雷电服务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对各个部门进行电话、网络等宣传,雷电信息,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

3结语

雷电范文篇9

关键词:雷电施工机械危害预防

1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2雷电危害的种类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直击雷

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雷电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损坏。

第二是感应雷

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致损坏。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尤需注意。

第三是地电位提高

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我们假设接地电阻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知在入地点A处电压为100kV。因A点与B、C、D点相连,所以这几点电压都为100kV。而E点接地,其电压值为0,设备的D点与E点间有100kV的电压差,足以将设备损坏。据有关统计表明:直击雷的损坏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85%。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

3防雷的方法和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2)接地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接地不好,所有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发挥出来。防雷接地是防雷设施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3)均压连接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一直到接地装置。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4)分流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因为附加设施的安装或多或少地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5)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4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公路施工作业处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施工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特别是微电子控制装置受雷电直击或雷电感应过电压损害的几率很大。京珠高速公路清远段地处石灰岩山区,在雷雨季节是雷电袭击的高发地区,每当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来临时,雷电往往会对施工机械进行正面的袭击;而有时即使在天空中没有雨云又不下雨的情况下,感应雷也会时有发生,其产生的浪涌电压入侵并损坏路面摊铺机的微电控制装置,为此,防雷工作势在必行。

(1)在沥青混合料揽拌厂场安装避雷针装置由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机械集中在一个生产厂场使用,比较容易进行集中防雷,为此,在拌和厂场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高于搅拌楼的最高点,达到有效的保护半径,防止雷电对任何一台作业机械直击。避雷针接地要可靠,由于石灰岩山区的地质土壤比较干硬,土壤电阻值过大,所以接地网的埋设与广珠东线的做法不尽相同。接地网的角钢桩点埋设土坑要求1.0m深左右,角钢在土坑内要露出20cm左右,在土坑内按比例填满木炭和颗粒生盐作为降阻介质,生盐与木炭的重量比例为1:10,即1kg生盐掺合10kg木炭,然后填土复盖。这样可以确保接地电阻值在4以下。当雷电袭击时由避雷针及其引线经过接地网迅速将强大的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对机电系统的直击。此外,还对沥青混合料搅拌操作控制室进行屏蔽,做法是将操作室内微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与金属结构的控制室外壳用导体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接地引线引入地下接地网,使它们保持相等的地电位,预防静电及雷电。

(2)对路面摊铺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由于路面摊铺机械是随时移动作业的,不可能集中避雷,而处在露天环境下的移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最容易受感应雷浪涌电压的入侵,例如沥青沥青摊铺机控制路面平整度和控制机械定位的压力传感器等就深受其害。为了保护这些控制灵敏度极高的机械微电子控制装置免遭感应雷浪涌电压入侵损毁,根据每台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构造特点,对其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5结束语

雷电灾害对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特别是微电子装置的侵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为避免雷电对其侵害,应根据机械电气控制设备的不同构造特点而采用不同的防雷方法。只要合理地选用防雷设备,应定期由专业防雷公司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施工项目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施工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就会大大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雷电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随着大量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在农村小型变电所的广泛应用,而我们现有的变电所防雷设备只有针对一次设备的,而没有针对弱电设备的,本文着重介绍变电所弱电设备受雷电伤害的几种方式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论文关键词:雷电弱点设备避雷器防范措施

0引言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县供电公司所辖35kV变电所的控制、保护、计量、通讯设备陆续改造为综合自动化设备,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由于大量和广泛的运用,其遭受雷击危害机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变电所内电子设备,依附于处在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一次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更大。且采用传统防雷措施,其防护多有不当,应当引起重视。

1雷电危害的几种方式

1.1直接雷击和绕击雷云单体浮在大地上空,其所带电荷拖着地表相反电荷随风移动。如果途经变电所的避雷针或地表其它突出物(包括高层建筑物),地电荷会导致突出物顶端电场畸变集中。闪电开始之前先是雷云底部的始发先导按间歇分级跃进方式向地表发展,当距地面50~100m时,由避雷针等地表突出物电场畸变集中的地方产生垂直向上的迎面先导。两者相接,进入直击或绕击的主放电阶段。

1.2雷电反击直击雷电流通过地表突出物的电阻入地散流。如果受雷击变电所输电线路来自另一个不同地网的变电所,那么上升的地电位与输电线上的电位将形成巨大反差,导致与输电线路相连的电气设备的损坏。

另一种雷电反击,对变电所的电子设备危害也不容忽视。雷电流沿变电所的接地网散流,支线上的雷电流和各点电位差异很大。连接在不同等电位地网上的电子设备。

1.3感应雷直击雷放电的能量通过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方式向四周辐射,导致设备过电压放电,则为感应雷。显然,感应雷危害是大面积的,是电子设备的克星。

事实上,在生产实践中,雷击的静电感应破坏力数倍于电磁感应。静电感应还可用雷击的二次效应理论来解释。带电雷云飘浮在地表上空,地表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等量电荷。当雷击过后,雷击点地表变为电荷的相对空穴,周围高电荷区域内与地电位相对绝缘的导体上的电荷,将像受突然击发的水波一样冲向雷击点,导致设备打火,绝缘受损和电子设备失效。特别注意的是电子设备的高阻抗输入回路,信号回路等引线较长,且直接连接的金属体积较大处,虽然已作电磁屏蔽(采用屏蔽电缆且屏蔽层两端接地)仍会遭受厄运。

2变电所现有防雷措施的不足

2.1避雷针为免遭直击雷破坏,变电所一般设有独立避雷针和构架避雷针,有些峡谷地带变电所则采用避雷线保护。其结构均分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防雷原理相同。

避雷针大大增加雷击概率,使得依附于一次设备的目前正在大量更新的保护、监控、综自及通讯等微电子设备感受雷害的机率大大增加,损坏方式也多种多样,使电力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2.2避雷器为了防护感应雷和输电线路的雷电侵入波的危害,变电所采用了避雷器。以前装设的避雷器大多为装在线路端的管型避雷器和装在母线、设备处的阀型避雷器,目前均由性能更好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所取代。

由于雷电侵入波主要对35kV以下系统危害较大,变电所着重对35kv和10kV线路入侵波进行防护。对35kV架空进线,一般是采用进线段1—2km的架空避雷线配其两端的管型避雷器进行防护。对10kV线路,则每条进线均采用一组阀型或氧化锌避雷器进行防护。对3~10kV配电变压器,一般只规定了高压侧采用阀型避雷器的保护,对多雷区外送的Y/YO连接的变压器的只规定了装设以防变波及低压侧雷电入侵波击穿变压器高压侧绝缘的避雷器。

3针对变电所弱电部分防雷措施

3.1交流电源部分对于交流电源回路采用电源防雷器,电源防雷器能在最短时间释放电路上因感应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到安全地线上,从而保护电路上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在正常情况下,防雷器处于高阻状态,当电源由于雷击或开关操作出现瞬时脉冲电压时,防雷器立即在纳秒级时间内导通,将该脉冲电压短路到大地泄放,从而保护连接与电源上的设备。但该脉冲电压流过防雷器后,防雷器又变为高阻状态,从而不影响设备的供电。

3.2通讯设备部分对于网络通讯设备采用数据线浪涌抑制器,它可以防止浪涌通过数据线间接地进入电子设备。总的来说,很大一部分的浪涌事件并不是由交流电源线上的浪涌引起,并导致主板、调制解调器、串、并行口与其它设备的损坏。

3.3因此对变电站内的综合自动化设备,我们采用了如下防雷方案:

3.3.1电源线是雷电侵入低压设备的主要的一条途径,因此在这里我们对电源线采取多级保护措施。

第一级选用安徽菲迈斯电气有限公司的FPS01-FBl20型电源防雷器(3只),将从线路中引入的大部分雷电流从此位置泄放八地.作为初级保护,要求防雷器能够承受直接的雷击,具有较大的通流量。依据VDE0675第6部分FPS01-FBl20型防雷器属B类防雷器,该防雷器的通流量特别大,每线的最大通流’尹50KA(10/350us)。

第二级保护选用安徽菲迈斯电气有限公司的FPS01-F40/4型防雷器(1只),将通过第一级泻流后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在对设备无害的水平。作为第二级,要求防雷器具有较低的电压限制水平.FPS01-F40/4型防雷器的最大通流量为40KA(8/20us)。电压保护水平Up<1.4KV。

第三级(由用户选用)采用安徽菲迈斯电气有限公司的FPS01-Z6型防雷插座,对重要的敏感设备如远传PC、光端机等提供精细保护。

3.3.2调度通信回路采用德国dehn双绞线信息防雷保护器,防止电话线直接将电源线上的瞬态浪涌传进来。

3.3.3采用德国dehn双绞线信息线路过电压保护器保护pc和终端调的db-9串行口,峰值电压6000v,可以防止浪涌通过数据线间接地进入电子设备。

3.3.4后台机的防雷保护后台机的开关量采集线一般都比较长,在雷击时比较容易感应过电压,造成后台机的损坏,因此我们需要在所有的进入后台机的开关量采集线上安装防雷器.开关量采集线的工电压一般为直流24V,可以选用安徽菲迈斯电气有限公司的FPS01-F20/DC24防雷器。该变电站的后台机共有6组开关量采集线引入,共需6只FPS01-F20/DC240

3.3.5220V直流电源的防雷保护220V直流电源屏为各继保装置提供电源,为防止电源线上感应雷电过电压,造成继保装置的损坏和误动作,需加装直流电源防雷器,型号为安徽菲迈斯电气有限公司的FPS01-F40/280V.该防雷器包括3个模块,其中一个提供正、负极之间的差模保护,另外两个分别将正、负极对地实施共模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