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5:58:48

老百姓

老百姓范文篇1

2012年6月党委政府安排他到社区任支部书记,上任后他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对居民的合理诉求及时给予解决,对无理取闹的居民耐心解释,使群众都心悦诚服。他说:“我们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社区农贸市场原来又脏又臭,垃圾堆得象小山。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附近的居民叫苦不堪。向书记了解情况后,及时打报告给党委政府,得到批示后,立即着手修改市场,他扩宽了市场,修建了垃圾库,搭建了几千平方米的彩刚棚,使市场涣然一新。

社区4社以前的道路又窄又烂,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行走困难。向书记听说后,主动联系交通局,为群众争取每公里18万的配套资金。又发动群众集体集资10万元,听说还欠2万元。向书记多次出面联系企业,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如愿以偿,在今年2月份完成了4社1公里多的水泥路石硬化。老百姓拉着他的手说:“向书记,感谢您为我们社区做了一件好事,了却了我们多年的愿望。”他说:“我们当干部的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

老百姓范文篇2

关键词:高房价;居民消费;经济增长率

2009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令人惊异。3月份以前依然延续着2008年年末的疲弱,之后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房屋销售面积迅速增长,房价快速飙升,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房价节节攀升,引起业内业外一片惊呼。国家统计局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商品房销售额15800亿元,同比增长53.0%。

房价的高涨,一方面带来了土地开发的热情,带来投资的上升,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如一把双刃剑,成为制约城市居民消费的障碍,给我国当前最为急迫的启动内需带来负面影响。因为高房价使大多数购房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只能省吃俭用,压缩消费,从而造成严重的内需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认为,房价持续增高压抑了其他方面的消费。

5月底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6月1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购房意愿低位徘徊,超过6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个百分点,升至历史最高仅有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比上季下降14.6个百分点,降至历史最低。

是何因素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呢?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恶化的投资环境

受经济危机影响,政府加大信贷和直接投资来东实体经济,但是由于外部环境恶化,各个产业基本进入产能过剩的境地,实体经济的恶化使得扩大生产,加大投资危险性增大,于是很多资金进入周期短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来套利,于是出现高房价和股市高涨的现象。

(二)地方或是国家严重依赖房地产业的体制性因素

中国的经济主要是投资和消费和出口,现在出口萎靡,连续数月下降,国内市场严重的产能够过剩,消费市场狭小,于是导致国家将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带动水泥,钢铁,建材,冶金都行业的发展,解决大量人口就业。

而地方政府,由于长期的依赖与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是体制性的问题,政府收入严重依赖土地出让,几乎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半,于是及时政府有意调整房地产业,也是徒劳。地方政府从信贷和土地招投标,购房补贴上扶持“摇钱树”房地产业,而其自身通过减少土地拍卖数量和速度,从而牟利。

(三)各地商业银行公然违抗央行的放贷政策,而且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银行一方面放松放贷政策为房地产伤提供购房贷款,另一方面由于暴利,银行乐于向房地产商贷款,于是房地产商及时面临世界性的房价衰退,也能猪坚强。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中产阶层应该是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稳定阀”,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对中等收入人群来说,买一套合心意的房子也很不容易。即便是成功买上了房子,每个月的月供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当上了‘房奴’就意味着,不敢炒老板的鱿鱼,更不能被老板炒鱿鱼;无力再继续学习进修;不能去旅游、不敢生孩子;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一位自称月收入5000多元的白领感慨地说。

专家指出,房价的快速上涨,让普通老百姓增加了生活压力,不少家庭为了在自己心仪的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耗尽了所有的积蓄,从小康之家变得债台高筑,“房奴”们被每月的高额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好缩减本来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和投资支出,导致购买力被严重透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高房价不仅影响到了那些成为‘房奴’的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老百姓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比如旅游、培训等,进而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发展。现在的房价连中产阶级都难以承受,可以说,高房价正在透支中国消费的未来。”曹建海说。国家统计局在网站上刊发的一篇文章称,房价飞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居民消费的障碍,给我国当前最为急迫的启动内需带来负面影响。从楼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最大阻力。

近日,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购房意愿低位徘徊,超过6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个百分点,升至历史最高。美国《时代》周刊前两天发表了一篇名为《房地产为何成了最令中国头疼的事》的文章,其实房地产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绝非是“头痛”二字就能概况的,美国人怎么也不会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房价如此之高却依然无法阻止不断爆发的刚性需求,为什么在中国三代六个家庭宁肯紧衣缩食,不下饭馆,不去旅游也非要支持一个小家庭结婚买房子。

但有了房子不一定就有了生活的幸福,房子并是感情的助推器,更不是婚姻的入场券,最近电视剧《蜗居》正是对这一现状的真实写照,我们都会想想,为了房子,我们到底能牺牲些什么?可以忍受天天开水煮白菜,可以一年不买新衣,可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如果为了那几十平方米,牺牲了生活、牺牲了爱情、牺牲了最根本的价值观,那宽敞的房子还能称之为家吗?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几十平方米是否就是幸福的根源?

老百姓范文篇3

刚刚过去的去年,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帮助指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着力推进突破年,建设年和提升年活动,克服了用地难、用电难、融资难等困难,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全完成工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加,其中完成工企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增加,工业利润突破了亿元,外贸出****货值达到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协议利用区外资金亿元,协议利用外资万美元,分别完成区考(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核目标的和。完成技改投入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税金及附加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环境面貌大为改善,创建平安,平安村和平安社区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提高。全农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达到元,比上年增加。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内外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支持的结果,值此新春来临之际,让我们代表党委、人大、政府向全人民和内外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我们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人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有待于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加以改进和提高。

老百姓范文篇4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线性回归模型;Eviews

一、研究背景

消费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在我国外需下降的情况下,扩大居民消费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对于半数以上国民都是农村居民的中国来讲,能否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就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决定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在经济学中就存在着众多的消费函数理论,每种消费函数中的自变量不相同。

贵州省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内陆地区,其出口额本就较少,更能代表当下我国外需下降的情况,且其农村居民达到了2600多万人。因此,选择贵州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理论与实证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函数理论,其中居于主流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绝对消费理论、相对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及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每种理论的产生环境以及前提假设不同,因此其侧重的解释因素不同,表现在计量模型中就是解释变量不同。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衡量各种消费理论的一个前提是理论中的解释因素要能得到量化,因此从该点考虑出发,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就难以符合这个条件,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区别该理论中的持久收入和瞬时收入、持久消费和瞬时消费。所以本文仅对另外三种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一)凯恩斯绝对消费假说

1、相关理论依据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家庭收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消费的边际倾向是小于1的。

2、绝对消费假说的检验

(1)模型的建立

根据绝对消费假说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Ct=β0+β1Y+Ut,其中: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唯一重要的因素;我们用Ct来表示当期消费,Y表示当期可支配收入,β0表示可支配收入为0时的消费,即为维持生存的最低消费量,β1为边际消费倾向。

(2)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分析

我们从统计年鉴中搜集到了1978-2008年的贵州省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数据。利用Eviews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上述数据进行散点图分析,由Ct和Y的散点图可以看出:Ct和Y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说明假设的线性方程比较恰当。

(3)模型参数的估计

我们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

Ct=36.44+0.78*Y

P=(0.003);(0.00)

R2=0.996

以上是就回归的结果,其中:β0和β1均通过了检验,且方程的R2非常高。

(4)检验与修正

a、异方差检验。对上述方程进行White检验(本文选择的都是不含有交差项的检验),检验得到的相伴概率P值为0.01,小于显著性水平,认为该方程存在异方差。

对异方差进行修正,因为消费Ct的残差随着解释变量Y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以1/Y为权,做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得到:Ct/Y=β0/Y+β1+Ut/Y。进行回归,得到估计方程如下:

Ct=11.85+0.82*Y

用修正之后的残差做White检验,检验结果说明已经克服了异方差性,但是修正的代价是方程的拟合优度大幅度下降,从0.996下降至0.2,考虑到异方差并不会影响估计参数的无偏性,因此使用未经修正的估计方程。

b、自相关检验。从原方程的输出结果得知D-W统计量为0.764,可知,该方程存在正自相关。再对残差进行LM检验,发现该方程只存在一阶自相关,得到残差的回归估计方程:

Resid=3.664-0.005*Y+0.635Resid-1

接下来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自相关问题进行修正。首先估计自相关系数:

ρ=1-DW/2=1-0.764/2=0.618

对原变量做广义差分变换。令:

GDCt=Ct-0.618*Ct-1

CDYt=Yt-0.618*Yt-1

对GDCt和GDYt,以1979-2008年为样本再次回归,得:

GDCt=18.73+0.76*GDYt

两个估计参数对应的P值分别为0.05和0.00,R2=0.986。经过修正之后的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经检验可得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返回运算得到:β0=18.73/(1-ρ)=49.03,则原模型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是:

Ct=49.03+0.76*Y

(5)绝对消费假说的实证总结

从上可知,贵州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假说,且贵州省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平均占可支配收入的76%,总体上来讲比较低,贵州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潜力。但是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假说里有一个理论缺点,即建立在名义货币工资上的消费理论,不能反映:当名义工资不变,但是物价上涨时人们的消费变化。因此,在寻找影响消费的因素时,应剔除物价指数变化的影响,但这不属于本文的探讨范围。

(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1、相关理论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的消费水准的影响,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依照人们的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困难,因为一向过着高水准生活的人,即使收入降低,多半也不会马上降低消费水准。消费固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检验

(1)模型的建立

根据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过去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在这种假设下,t期的消费可以表示成分布滞后的模型:

Ct=β0+β1·Yt+β2·Yt-1+Ut

其中:Yt为当期可支配收入,Yt-1为前期最高收入,Ut为随机误差项。

(2)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分析

依然使用前面搜集的贵州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数据。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找出对应每一年的前期的最高收入。然后分别描绘Ct与Yt-1以及Ct与Yt之间的散点图,从描绘的散点图可初步判断,Ct与Yt以及Yt-1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

(3)模型参数的估计

对于上述假设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得到:

Ct=39.08+0.88*Yt-0.11*Yt-1

P=(0.003);(0.00);(0.22)

Ad.R2=0.995

根据回归结果,除了Yt-1的系数之外,其他系数均通过检验。Yt-1的系数等于-0.11,表明:贵州农村居民的现期消费与过去的最高收入成反向相关关系,明显不符合经济意义。并且,Yt-1的统计量对应的P值是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Yt-1的系数不显著。再对Yt-1做多余变量检验,得到:F=1.57,对应的P值为0.22,远远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Yt-1是多余的解释变量,不应该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方程。

(4)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实证总结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相对收入消费假说并不适合于贵州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对于贵州省农村居民来讲,过去的收入对其现期消费并不构成重要的影响,而绝对收入才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三)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1、相关理论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们会在更长时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开支,从而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抉择。一般说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但是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就会大于消费,并且这些收入还可以弥补年轻时代的消费收入差额以及用于养老。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检验

(1)模型的建立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假说,人们的现期消费Ct不仅和现期收入Yt有关,而且和消费者以后的各期收入的期望值以及开始时的资产有关。在这种假定前提下,用线性计量模型表示消费者的消费模型为:

Ct=β0+β1*Yt+β2*At+Ut

其中:At为即刻消费者拥有的住房财产,因为储蓄直接的由收入和消费决定,所以本文不将储蓄作为解释变量。

(2)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分析

我们在统计年鉴上找到贵州1999-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和每平方米的住房价值,经过简单相乘处理,得到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的房产价值。首先通过散点图进行初步分析,从软件给出的散点图可以初步判断,Ct和Yt以及At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3)模型参数的估计

对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仍然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结果如下:

Ct=-56.92+0.73*Yt+0.05*At

P=(0.27);(0.00);(0.14)

Ad.R2=0.99

除了Yt的系数通过检验外,At的系数和常数项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经验可知,如果模型的R2很大,F检验通过,但是有些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则是出现了与经典假设不相符合的现象,接着做进一步检验。

(4)检验与修正

a、异方差检验。对上述方程实行White检验,以便找到是否存在异方差现象。得到LM统计量为5.5,对应的P值为0.24,远远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该方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b、自相关的检验。接下来检验方程是否存在自相关问题,由于样本较小,不能用D-W检验,所以采用LM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残差项无自相关。

c、多重共线性检验。首先求出Yt和At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为,可以判断两者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需要进行修正。我们利用差分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令:

dCt=Ct-Ct-1;dYt=Yt-Yt-1;dAt=At-At-1;

用OLS方法估计得到:

dCt=22.18+0.609dYt+0.045dAt

P=(0.49);(0.005);(0.19)

Ad.R2=0.72

重新检验方程的共线性,得到简单相关系数矩阵为:,可见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0.34<(5)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实证总结

综合以上过程,我们可以得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同样不适合贵州省农村居民,人们的消费更主要的是受当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总结与建议

老百姓范文篇5

关键词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建议

一.我国居民高储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这三个指标作为影响居民储蓄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比如税收水平、外汇储备水平、金融中介率以及不确定性等。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结合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个变量:各期居民储蓄(SA)、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R)、通胀率(P)、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RR)、股票市值(S)

年份SA(亿元)GDP(亿元)R(%)P(%)RR(%)S(亿元)

1989500016909.211.3417.8-6.46—

19907119.818547.99.362.17.26—

19919241.621617.87.562.94.66—

199211759.426638.17.565.42.16—

199315203.534634.410.0813.2-3.123531.01

199421518.846759.410.9821.7-10.723690.61

199529662.358478.110.9814.8-3.823474.28

199638520.867884.68.336.12.239842.38

199746279.874772.45.670.84.8717529.24

199853407.5795554.59-2.97.4919505.64

199959621.8820542.25-35.2526471.17

200064332.4894042.250.41.8548090.94

200173762.4959332.250.71.5543522.2

200286910.71023981.980.81.1837526.0

20031163001166941.981.20.7850417.42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3)

模型一:SA=-34913.67+1.159GDP

(-5.510)(14.740)

R—Squared=0.98F=217.275

模型二:LnSA=112371.66-41892.207Ln(R)

(10.708)(-7.188)

R—Squared=0.894F=51.669

模型三:SA=19674.597+1.476S

(2.881)(6.412)

R—Squared=0.906F=41.113

其中括号里的为t值

模型一显示:这个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GDP高度正相关,GDP每增长一个单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就提高1.159个单位。说明GDP对我国居民储蓄有极大的贡献。

模型二显示: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名义利率的降低,不但不会减少储蓄,反而会增加储蓄,这似乎与理论相矛盾。这期间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下调存款利率,但从表中可以看到1989年、1993年、1994年、1995、1996、1997、1998年我国物价水平下降的更快,导致实际利率并没有下降,居民储蓄因而增多。同时这里还存在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问题,利率下降,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储蓄会增多;而在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储蓄会减少。因此,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孰高孰低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模型三显示:股市市值与居民储蓄正相关。这个结论表面看来不合逻辑,因为在收入水平一定的前提下,股票投资的增加势必会分流银行储蓄,两者之间应该是负相关的。原因何在呢?这与中国国情有关。中国的股票市场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不过10多年时间,各项制度还不很健全,整个市场不够规范,炒作成分很大,投机气氛相当浓厚。散户与机构大户不同,他们面临的风险大得多,因而他们不可能把全部积累都用于股市。这样,虽然股市市值一路攀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同时也会增加,只不过幅度会相对小一点。

二.我国居民高储蓄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1.预期收入不足,预期支出上升。首先人们就业的危机感日益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大使居民的预期收入减少,为了抵御风险,居民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其次,随着我国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养老保险改革、教育改革的推进,个人要负担的内容不断增多,再加上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未来收入越来越不明显。再次,近年来我国居民教育费用的支出的持续增加,几乎占到了一个普通家庭现期和未来支出的一大部分,这无疑大大推动了家庭储蓄倾向的攀高。

2.个人消费信贷不发达。储蓄的一个目的是为大额支出积累资金。目前,人们对于汽车,住房等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不健全等诸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家银行和商业企业不得不加高防范风险的门槛,结果,复杂的消费贷款手续和贷款条件使许多人对个人消费贷款都望而却步。在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消费只能依靠自我积累。

3.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居民个人基尼系数0.40.430.380.420.430.460.460.460.40.390.4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11年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基尼系数一直在国际警戒状态(0.4)左右徘徊,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较大,而且这种趋势在不断加大。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水平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消费越少,储蓄越多。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高收入者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低收入者。拒统计,目前财富正以1.83%的年均增长速度向少数人集中,20%的高收入家庭就占有64.8%的人名币储蓄存款。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试图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利息所得税的政策来引导80%的中低收入来扩大消费,减少储蓄存款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实际占有的储蓄存款就很低。

4.“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失灵,“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有两种机制,一是银行“存贷转化”机制,二是资本市场机制。这两种转化机制在把储蓄(广义的)转化为实际投资过程会形成各种风险不一样的金融资产。“存贷转化”机制过程中会形成储蓄存款,储蓄存款由于安全性好,因此颇受谨慎性储蓄者欢迎。至于银行存差很大,那是银行“惜贷”的原因。另一方面,储蓄为什么只以储蓄存款这样一种金融资产形式集中,这就归结于资本市场机制问题。我国目前的现状是金融投资工具较少,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而股市近几年的行情惨淡。个人认购国债也趋于减少。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还不大。此外,基金,保险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及供给不足,居民难以找到相对稳健和具备投资价值的金融产品。尽管储蓄的收益也很低,但由于国家信誉保证,至少是安全的,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只好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存入银行。

5.非居民性资金流入。一方面储蓄中有大量“公款私存”。这属于公款挪用甚至是腐败资金,当然不能算作正常的个人收入。而因其“保密性”,不论是银行还是统计部门都无法对此进确切分离。另一方面,居民储蓄中含有大量经营性资金。,由于提现方便、安全增值,且易于偷税逃税等特点,个体、私营企业主对个人储蓄格外青睐。

4.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数。我国居民历来有储蓄的习惯,或者为自己养老,或者为了子女未来着想,或者以备不时之需,勤俭持家的观念极强,投资观念较淡薄。现实中福利制度,用工制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得人们对未来的顾虑多起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加,更刺激了城乡居民的储蓄倾向。

三.对分流我国居民高储蓄的一点建议

第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预期。首先,我国政府要深化制度改革,从发展战略高度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通过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创造劳动力流动的公平环境和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措施来繁荣农村经济和提高家民收入。其次,大力控制非法收入。建立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减少和阻塞偷税、漏税和逃税的渠道,使个人所得税能有效征收,从而调低高收入水平,使其与低收入水平保持适当的差距,使得社会边际消费倾向提高,人们的需求扩大,以此来减少储蓄。再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多层次的保险网络,完善国家的基本保险制度,加强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营运能力,提高社会保障的支付信誉和支付能力,减少居民后顾之忧。

第二.鼓励居民消费,培育消费热点。目前我国的住房、教育、旅游等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国家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发挥它们的示范效应,有效的促进即期消费。另外,由于收入差别的客观存在,应根据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消费行为特征,制定针对性消费政策。细化同类产品的档次,为高收入家庭提供富有个性的精品、名品;为中等收入家庭生产更多、更丰富的产品;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价廉实惠的生活必需品。

第三.完善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一方面,发展个人消费信贷,进一步促进投资向消费的转化。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是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正是受传统消费观念最深重的群体,加之其预防的动机过强等一些约束因素,使得启动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难度很大,因此,消费信贷只能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在创新金融工具,增加投资品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在市场监管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为储蓄分流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乃武张海峰《中国居民储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1,4

2.胡进周静《应理性地看待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J),《经济论坛》2004,14

3.孙波《居民储蓄倾向的实证分析》(M),《商业研究》2004,13

老百姓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保险;非均衡;宏观调控

1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非均衡的表现

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发展慢、过程跌宕起伏,仅1950—1959年间就经历了开办、暂停、恢复、停办的曲折过程。自1982年恢复开办农险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非均衡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总量上的非均衡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总量的非均衡表现为潜在总需求大于有效需求,实际供给小于有效供给,即“需求不足”与“供给短缺”并存。

(1)农业保险需求不足。

农业保险需求在此指农民愿意并有支付能力购买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所需保险服务的总量,即对种、养两业保险保障的有效需求。农业保险需求水平取决于农业风险,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险意识、保险费率等因素。

对农业保险需求,一些学者利用农业保险的参与率来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如Serra(2003)。由于受收集数据的局限,本文用农业保险实际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来说明我国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情况。从1990-2007年,农业保险费收入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最高为2.57%,最低为0.49%。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来说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情况。

(2)农业保险供给短缺。

农业保险供给是指保险人能够并且愿意提供的农业保险服务总量。农业保险的供给水平取决于保险人的承保能力和农业保险的经济效益等因素。

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再加上农业保险较高的经营管理费用,许多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经营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国家1996年开始免征农业保险的营业税,但与高赔付率的风险相比根本微不足道。农业保险市场虽然巨大,但各商业保险公司都避而远之,不愿经营,使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处于日益萎缩的困境。

1.2结构上的非均衡

农业保险市场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其市场结构庞大而复杂。

农业保险市场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其组成通常包括政府、再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农户四个组成部分。政府向农户、保险公司分别提供保费补贴和经营管理费用补贴,这主要是由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所决定的。再保险公司的功能主要在于帮助保险公司分散风险。通过再保险,可以将特定区域的累计风险责任,向区域外转嫁,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然而,在我国,一个完善的农业保险市场系体还未真正建立,一方面缺少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农业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再保险机制并不存在。因而形成了一个“跛形”的农业保险市场体系。

2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非均衡运行的调控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自1982年恢复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农业保险市场一直是在非均衡条件下运行的,市场还需不断完善和发展。既然非均衡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是任其自行发展,还是要进行必要的干预,这一直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存在着严重分歧。

2.1农业保险市场的调控手段

农业保险市场调控的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些手段具有不同的运用范围、调控特点和作用。

经济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经济手段一般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价格、投资等手段。用经济手段调控农业保险市场,就是国家政府利用补贴、税率等经济杠杆来直接或间接调节和控制农业保险市场。

法律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法制建设对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就极为必要。对农业保险市场调控的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靠法权力量,运用各种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农业保险市场运行秩序,管理农业保险市场活动的一种方法。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农业保险市场的方针、政策、计划和规划,采取行政命令和指令等形式,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管理农业保险市场活动的方法。例如上海安信在成立时,保监会就规定了其经营范围:除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外,还可以经营包括涉农财产保险、农村居民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保险等。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公司全部保费收入地比例不得低于60%。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保险的供给量。

2.2农业保险市场调控手段在我国的具体应用

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目前应采用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法律手段并行的调控措施。

(1)经济手段的应用。

①财税手段的应用。

第一,财政收入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对农业保险机构实行税收优惠。为体现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和鼓励,减轻农业保险机构的负担,可以实行特别的税收优惠制度,如对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业务减免营业税;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在一定期间内适当减免所得税,以利于经营主体增加准备金积累,降低保险费率,提高农民保险费的支付能力;允许经营主体在税前从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加经营主体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从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量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业务发展所需资金。

第二,财政支出方面的措施。其一,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精简机构人员,控制行政经费支出的增长,削减“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低效支出,将其用于增加农业保险方面的开支。其二,改变以财政救灾、支农的主要传统方式,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增强了农民对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可以减少以往用于灾害救助的救灾款支出,将其转用于资助农业保险。公务员之家

②金融手段的应用。

第一,加快农村金融深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逐步放松对农村金融的严格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允许农村金融机构依据市场需求程度在政策规定范围内调整利率。同时建立多样化经营主体,放宽国内民间资本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刺激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

第二,加大对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的信贷支持,以增加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和承保能力。如果此类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因经营农业保险所造成的亏损,应在政策上允许其申请一定额度的银行无息或低息贷款,用于赔款之需。

第三,促进转移农业灾害风险的金融产品创新。最近,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由于金融和技术的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转移农业灾害风险的金融工具,比如巨灾债券、气象指数、区域产量指数等。

(2)行政手段的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这也就决定了农业保险与一般的商业保险不太一样。商业保险的运作一般依赖于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推动其发展,而农业保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它的运作需要运用非市场化的手段来如行政手段等来推动其发展。

近年来,政府为了加快农业保险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也开始尝试着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行政手段在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中还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法律手段的应用。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农业保险市场调控手段应用的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调控手段之一的法律手段贯穿于调控的全过程。鉴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一般适用于各种商业保险的《保险法》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于农业保险。因此,在举办农业保险时,各国均先制定农业保险法及其实施细则,确定其基本法律依据,规范其制度和行为,以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业务的协调运作,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老百姓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保险

一、我国林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林业对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林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其对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林木在漫长的生产周期里,既易受到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袭击,又易遭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从调查可以看出林业自身具有巨大的风险性,且有增大的趋势。林业灾害给林业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林业经营无法承受的。

(二)林业保险发展滞后对林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林业保险出现较早,但发展十分缓慢。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森林保险却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业务萎缩的现象。随着林业市场经济的到来,林业保险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一些较为注重效益的商品林。一方面,林农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过低。另一方面,林业保险经营效率较差,亏损严重,供给主体严重不足。这就使得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率或限制责任范围,从而加大了投保人的经济负担,抑制了投保需求,进一步限制了承保面的扩大,形成恶性循环,我国的林业保险一直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困境”。

二、当前我国林业保险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一)林业保险供需双向不足

1.投保人收入低下,保险意识薄弱

林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决定了林业发展对保险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林业经营者在林业经营过程中对林业保险需求不足,投保率低下,存在这一矛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营林者的收益低下,森林投保增加了林农经济负担,他们心存侥幸。二是,营林者的保险意识薄弱。虽然林业保险对林业生产尤其是木材资源培育的积极作用已为政府、营林者所认可,在经济较发达的林区,已被一部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林农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更多的林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林区,森林保险的意义还没有为林农所接受。

2.经营效益低下,供给严重不足

林业保险公司有着巨大的潜在林业保险市场,而林业保险公司没有积极地开拓这个市场,增加林业保险供给,相反表现出林业保险供给不足,这一矛盾主要原因在于林业保险的特殊性;因其与商业保险不同,使林业保险公司效益低下。

(二)林权制度不完善制约林业保险发展

林业保险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林权不清,林业产权人的权、责、利界定模糊,这种制度上的弊端更加阻碍了林业保险业务的开展。一方面林区的产权主体不明,往往签保险合同找不到对象。另一方面,产权不明使得一些林业部门根本就没有森林投保的意识,责任相互推诿。

(三)林业保险政策不明,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加快发展林业保险的对策

(一)加大林业保险投入

应从供需两方面加大对林业保险的投入,提高林业投保者、承保者的积极性。

1.提高林业保险意识、加大投保补偿,刺激林业保险需求。一方面要对林业经营者普及林业保险知识,加强林业保险意识,鼓励其积极投保;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实行林业保险的补偿机制,对营林者投入的保费按一定的比例给予补贴,补贴的形式可以多样,依据林农的需要,可以直接补贴资金,也可以是营林投资品、技术指导、税收优惠等方式。

2.提高保险公司的林保收益,促进其进行林业保险供给的积极性。政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促进保险公司林业保险的供给:一方面对于大型的林场,由于其风险巨大;保险公司对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巨险证券化的措施来分散风险。

(二)完善我国的林权制度

完善的林权制度能促进林业保险业务的开展。林业保险牵涉到林业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林权制度,建立明晰的林业产权关系,是林业保险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加快林权改革,建立明晰的林权结构体系以及规范林业产权流转体系,使得林业产权主体明确,林业经营者的权、责、利对等,这样使得林业保险的主体明晰,且投保的责任和利益关系明确,能有效促进营林者的投保积极性。公务员之家

(三)加强林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建设

积极出台林业保险相关政策,加强林业保险的法制.建设,是加快发展林业保险的保障。当前,我国开办林业保险的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其实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专门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这样可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也便于政府出台林业保险相关政策。

老百姓范文篇8

所谓幸福,其核心内容就两个字:民生。

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相关副作用,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通货膨胀、部分官员腐败,民众在医疗、住房、养老和教育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生活质量方面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和回避。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较好的解决,让人民生活的舒心、安心和放心就成为一句空话,一个国家的民生不好,所在国家的人民自然就不会感到幸福。

两会正在北京召开,相信民生事宜一定会成为代表和委员们最为关注,也是整个会议期间最为热点的问题。

如何才能够使人民感到幸福,这并非是简单的一句话能概括的,也不是短时期内轻易能够做到的。

我认为要想使人民幸福,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得到保障。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这就是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虽然不一定吃得有多好;人人有衣穿,虽然不一定穿的有多漂亮;人人有自己的房子住,虽然面积不一定有多大;人人能够看得起病,虽然不一定都享受高干病房。

二是人民群众受教育和充分保障就业的权利。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让民众不要再为小孩的受教育问题操太多的心,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虽然不一定都要上名牌大学。全社会的年轻人,只要不是懒惰,能够确保就业和得到合理地劳动收入,虽然不一定人人都是白领。

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健康得到保障。人民呼吸的空气是没有化工污染的、清新的,饮用的水是洁净的,吃的食品是健康的。

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网络的健全。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地处乡村还是城市,养老保险的网络健全,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五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坚决打击各种腐败,使全社会绝大部分民众心平气顺。

老百姓范文篇9

李兴国:现代社会不提倡“爱民如子”。 要想处理好公务员和老百姓的关系, 公务员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摆对位置,转变传统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当官儿的”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理应替民做主,爱民如子。可是,在现代社会,公务员是人民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务员和老百姓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公务员应当揣摩民意,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耐心细致地主动向民众解释各项注意事项,时时检讨身上是否存在“官僚主义”作风。 朱时茂:政府干部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公务员和老百姓之间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时刻不要忘记,执行权是党、国家和人民给的,要时时刻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精彩问答 1、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老百姓还是有点儿惧怕“衙门”。咱们公务员在对待老百姓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职业礼仪规范,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消除老百姓的发憷心理呢? 李兴国:我们对陌生的东西才有害怕、“发憷”心理。好比说,没打过官司的怕打官司。咱们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态度是否和蔼,能否起身迎接、仔细倾听来访者的意见、把办事的注意事项张贴在显著位置、在民众不明白的时候耐心解答、把办事百姓当成自己人等细节都能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从而消除老百姓的“发憷”心理。“衙门”的台阶高是心理上的台阶,咱们有些单位实行的矮桌子、低窗口办公,一站式服务都是建立公务员和办事百姓和谐关系的好办法。反之,有些公务员怠慢民众,对老百姓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只会日渐脱离群众,增加老百姓的“发憷”心理。 2、!朱老师,您在2001年曾经为维护《烤羊肉串》等3部小品的著作权将中央电视台告上了法庭,并胜诉。您在和法院系统的公务员打交道的时候,您觉得他们的职业礼仪是否规范? 朱时茂:咱们的法官真是尽职尽责,让我肃然起敬。通过这个法律事件,我开始了解咱们法院系统公务员的工作状态,他们表现得真好,法律交给他们执行,人民会很安心。 3、李老师,有的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喜欢打官腔、摆谱,冷着一张脸,无形之中拉远了和群众的距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语言礼仪规范? 李兴国:公务员在对待办事老百姓的时候,应当努力消除4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从而消除老百姓的发怵心理。总理努力实施“亲民”政策,跑了全国2000多个县,我们各级公务员都应该发扬这种作风。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是一个有着双重自我的人,一个是公务性的自我,一个是具体个人。公务员应该把公务性自我当成一种基本素质来培养,对待老百姓要和颜悦色、面带微笑,把自己的困难放到8小时工作时间以后。同时,公务员应当使用规范的文明礼貌用语,例如:您请坐;您请签字等语言。不要使用类似:你别说了,你说什么也没用等语言,切忌给老百姓造成压迫感。这些小的细节都能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而且,公务员不能在规章制度面前“异化”,机械照搬条条框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规章制度应该成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脱离人民的借口。 4、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时候,在“情”和“理”之间,应该怎样把握分寸? 朱时茂:在咱们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既要讲“理”,又要讲“情”。在不违反法规条例的情况下,要尽量考虑到“情”,以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李兴国:公务员要向咱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代表———总理学习,执行公务的时候,在理性的层面能够坚持原则,在感性的情感的层面能够变通。公务员要把握好自己的双重身份,法律是无情的,但是执法者是有情的,在法律底线内,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意见的合理性。 5、给咱们北京的公务员挑挑错,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兴国:目前,咱们北京的公务员的工作在总体上来讲是不错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老百姓的知情权尊重得不够。老百姓去办理什么手续的时候,要来回跑好多趟,不能一次问清、一次办完。其次,咱们的一些公务员还有一些官僚主义作风,对老百姓的事,不能够负责到底,甚至故意推诿。 朱时茂:为了更好地为民亲政,咱们的干部组织制度应当充分地发扬民主,任命考核各级公务员的时候应当最大可能地尊重民意,发扬民主。各级公务员要牢牢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记在心里,才能处理好和老百姓的关系,从而实现和谐执政。 嘉宾语录 在现代社会,公务员和老百姓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父子”关系。 公务员在对待办事老百姓的时候,应当努力消除4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从而消除老百姓的发憷心理。 规章制度应该成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脱离人民的借口。 法律是无情的,但是执法者是有情的,在法律底线内,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意见的合理性。

老百姓范文篇10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这次土地复垦走的是国家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实际上我们要解决的是水毁土地复耕、老百姓种地的问题。按理说这项工作在去年冬天就应着手去干,但由于国家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程序非常复杂,国土局通过跟省、吉林市国土部门反复协调与沟通,前期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但现在看时间还是不够用了。我们下一步就是要抓紧时间开展工作,保证老百姓能够及时种上地。在过去的会上我交代过一个原则,就是复垦能够让村民干的就让村民干,能够让村里干的就让村里干,能让乡镇干的就让乡镇干,乡镇组织不了的,再由市里统一组织。其原因之一就是这项工程并不复杂,技术含量要求也不高,但是涉及面很广,弄不好老百姓就不满意,我们不能让老百姓都变成监理,要让他们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另一个原因就是想让老百姓通过劳动增加点收入。如果能把当地老百姓都组织起来亲自干,不仅能够使农民增加一些收入,而且也能减少很多矛盾。让各成员单位来参加会议就是想让大家把情况了解一下,这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家的参与,需要各成员单位的监督、配合及服务。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好这项工作。下面我提几点意见和要求:

第一,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土地复垦工程不是一项普通的工程,受灾群众在解决住房问题后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土地,土地是老百姓实现收入的根本,所以我们乡镇的党委书记一定要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要将它看的太过复杂,但也绝不能轻视,必须亲力亲为。各个部门也要全力配合好,像对待灾后重建一样去对待水毁耕地的复垦,这既是灾后恢复的继续,也是灾后恢复的重点。

第二,把握关键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大家在抓水毁耕地复垦这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此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我认为实际上这项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老百姓满意。想老百姓满意就必须要让老百姓参与,不是被动的参与,更不是监理监督,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一开始时我就说明了这个原则,能让老百姓自己干的就让老百姓干,能让村里干的就让村里干,乡镇能够自行解决的,就让乡镇自行解决。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老百姓最熟悉,所以我们在操作的时候要把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当做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涉及到老百姓自身利益的事就必须让他参与进来,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干好这项工作。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取土。在哪取土?上级在整个工程当中就没有取土资金,所以土源问题很重要,林业局要负责好土源的问题。老百姓不管的土地就让林业局管,必要的话,要把被老百姓侵蚀的国有林地收回来做为土源地。

第三,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质量问题关乎两点,一是要对上级有个交代。上级对土地的复垦有要求,包括设计要求、施工要求等。二是老百姓对土地也有要求。当然了,老百姓希望土层越厚越好。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土源。所以我说的质量,不是一味地高标准,而要注重实际。另外也要分地块,像常山大河那块土地,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高标准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质量标准要因地制宜,不能过高,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保证老百姓能种上地,也就是基本上能种上玉米。比如大河那块地,如果农民能把玉米种上,那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成绩。另外,国土局在操作过程中要把握好验收标准,要和上级部门协调好,考虑好各种因素,不能墨守陈规,被动应检。要从实际出发,加快进度。对于基础较好,土源充足、资金到位的乡镇要争取一步到位地解决好土地复垦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缺少土源,水毁程度较重的地段,如常山,就不一定非得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工作时,要多和老百姓宣传,要留有余地。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市土地复垦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一定要珍惜,要和老百姓讲清楚。

第四,一定要严格程序。大家要依法行政,要有党纪法规的意识,不能蛮干乱搞。该完善的程序一定要把它完善好,能及时做的要把它及时做出来。国土局要负责制作操作规程,包括操作程序表,分发到各乡镇,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分工。乡镇党委书记和主抓土地复垦工作的领导要人手一份,包括监理组将来都要按照这个操作规程进行监理。监理组由纪检、检察、审计三个部门组成。凡是需要的手续,能及时办的必须及时办完,千万不能等,不能靠。

第五,一定要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在这项工程上,我们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不能动歪脑筋,都不能存私心。整个操作上都要公正、公平、公开。由乡镇自己组织复垦工作的更应如此,绝不可以和老百姓争利益。这项工作交给监督组,听到群众反映的,要及时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严惩不贷。还有,国土局一定要把工程造价算透。复垦工程如果还能剩下资金的话,也都要用于水毁工程的修复上。可以的话要把河道治理好,要把路修上。这个资金还是要用在老百姓身上。但是,不可以让施工队在这里面谋取暴利。利润一高,就容易出问题,就会引起争夺。相反,如果没有多少利润,那么争夺的人就少,咱们的麻烦也就少。各乡镇要把握好这个原则,在计算工程造价时,保证承受方不赔就行。另外,还要有具体措施来保证,把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