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协调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7:33

科技协调员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1

围绕首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律,以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应用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科技培训,提升农村科技协调员素质;通过推进农村信息化、打造农村科技服务港,为农村科技协调员提供现代化手段、坚实后盾和施展舞台,从而使科技创新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支撑。

利用三年的时间,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在郊区(县)建设300个爱农信息驿站,辐射和联系10000个信息点,建成覆盖京郊的统一信息网络。

(二)在郊区(县)发展10000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勤指导,在农村传播知识、传授技术、传递信息的新型农民代表。

(三)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纽带,通过推介、对接、示范等手段,促进1000项实用技术在京郊农民中推广应用。

(四)引导100个乡镇的农村科技协调员开展向村民载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科普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农村科技协调员市区基层三级组织体系运转有效,培训制度效果显著,激励机制导向明确,服务手段先进快捷。

二、基本原则

(一)以机制来引导:坚持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村科技协调员组织和运行体系,通过市场延伸和利益杠杆搭建企业化运作的农村信息化运营平台;通过挖掘需求、服务需求、满足需求搭建城市科技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推广应用平台;通过培养壮大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搭建以人为本、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的联系科技与农村的市场平台,实现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组织来凝聚:充分依托爱农信息驿站的工作平台,切实推进工作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科技协调员、农村科技服务港等各类社会化服务的联系,形成市级农村科技服务港、郊区县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港、基层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站高效有序、密切合作的工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各方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以任务来统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上,充分发挥农村科技协调员传、帮、带作用,为农民致富提供信息、技术、产品销售等多项帮助,围绕产业发展,围绕重点任务,锻炼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

(四)以培训来提高:立足农村科技协调员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大专院校、星火学校、田间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培训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提高农村科技协调员综合素质。

(五)、经费来保障: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促进部门联动,落实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入,保障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

三、重点任务

围绕首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的迫切需要,重点推进以下任务。

(一)完善组织体系,保障队伍发展。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各区(县)设立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港,负责本区域农村科技协调员的服务管理和与农村科技服务港的对接。打造一批基层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站,开展具体工作。整体推进、典型突破、分类管理,保障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良性发展。

(二)创新建设机制,保证发展动力。积极创新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建设市场化的农村科技协调员组织和运行体系,保证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发展的动力和效率。

(三)调动多元主体,推动成果应用。根据各区(县)实际情况,双向互动,选择、推广一批对农村产业支撑作用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共性科技成果,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调动多种社会主体参与,挖掘技术在农民中应用的有效机制。

(四)扶持组织发展,培育科技能人。着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开展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示范,在合作组织内培养一批为农民致富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的科技能人。

(五)强化条件建设,提供科技后盾。继续推进以“爱农信息驿站”为核心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科技服务港和区(县)协调员工作港的条件建设,打造农村科技协调员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市区两级直通车为载体的流动科技服务平台,印发《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手册》,为协调员提供科技保障。

(六)加强科技培训,提升综合素质。重点开展面向农村科技协调员适用技术培训,充分调动大专院校、星火学校、田间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培训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提高农村科技协调员综合素质。

(七)大力宣传引导,营造发展环境。鼓励农村科技协调员开展创新活动和成果扩散。评选推荐优秀农村科技协调员,编辑出版《优秀农村科技协调员名录》。启动农村科技协调员激励体系,重点表彰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技协调员、参与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区(县)科委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纳入工作议程,根据市科委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实施。

(二)保障投入。各区(县)科委和相关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安排专项经费。市科委将在集成资源基础上,持续加大引导支持力度。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2

二、创新机制、多元互动。全面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起四个网络:一是区科委、区农委、区农业服务中心、供销社等政府部门联动的行政推动网络,二是以北京农学院、市农科院等部门集成的专家咨询网络,三是以小汤山农业园、天翼公司、圣斯通公司等企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服务网络,四是以区科委和各镇(街)组织的供需信息传递网络。通过四个网络的叠加,形成以区科委为总牵头的多元互动农村科技工作机制,开创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三、夯实基础、强化队伍。加快建设镇(街)科技活动中心和村级科技图书室。各镇成立科技协调员工作站,各镇设立科技协调员工作点。20*年要完成6个镇级科技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力争三年内,完成全区18个镇(街)科技活动中心建设,达到500人以上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

四、多种业态、发展组织。充分发挥农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爱农驿站、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形成多种业态的农村科技推广组织。建立五条传播线:一是建立起与市农村科技服务港衔接的区、镇、村科技信息传播线,二是建立起与农业园区、龙头企业衔接的产业技术传播线,三是建立起与供销社、城市商业衔接的农产品需求传播线,四是建立起与村镇建设、规划衔接的新技术应用传播线,五是建立起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部门衔接的知识信息传播线。

五、打破界限、广泛培养。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本着边摸索边建设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服务条块分割体系,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科技服务联合体。

一是加强上传下达的“信息员”工作。利用三个月时间,摸清全区爱农信息驿站工作人员和联系人员的底数,建立培训、参观、工作会等有效机制,实现上传农民需求、下达政策意见的作用,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加强把握需求的“调研员”工作。掌握全区大学生村官及一线农业科技人员的全面情况,建立农业科技人员与主管科技副镇长(社区副主任)的直接沟通制度,加强镇(街)科技专管员的纽带作用,全面开展农村科技需求调研,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解决难题的“技术员”工作。充分利用北京农学院驻昌的优势,与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开展积极合作,实现专家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大户的对接,通过田间学校、星火学校、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平台,全面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是加强连接市场的“推销员”工作。开展与供销社的全面合作,每年投入20万元推进农村经纪人培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使农村经纪人成为农民连接市场的专职推销员。

五是强化农村(社区)科技协调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以及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向农村辐射新信息、新技术和农业发展新思路,及时反馈农民的切实需求、生产难题,实现科技资源与广大农民的互动。全区建成一支500人以上的科技协调员队伍。

六、加大投入、重点推动。科技三项费要加大对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的倾斜:一是每年安排200万元支持镇级科技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站、协调员工作点、爱农信息驿站、农业远程教育网、农村科技图书室等站点建设;三是支持农村信息化应用项目,如网络学校、科技资信传播工具、专家咨询等;四是启动用信息化提升科技供求的网络工程。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3

1构建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

“科研、推广、农民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就是由农业科研、推广、农民三方组成的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协调的团队,在团队中通过互动,使三类人才都得到不同程度开发的同时,解决农业研究、开发、推广与农业生产相脱离的问题。发挥政府在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活动中的统筹与协调作用。在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过程当中,政府和市场起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主要是政策的制定、监控及协调工作,具体运作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的运行不仅牵涉到农、林、牧、渔等农业口上的行政管理部门,而且涉及教育、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种群众团体,需要统筹与协调的因素众多,必须依靠政府行为,在部门之间开辟出一条新路,建立一种机制,通过政府权威以“建立回路”的形式确保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顺利进行。换句话讲,政府起一个心脏膜瓣的作用,通过各个部门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提供服务和投资,保证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顺利运行。同时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效果予以评价,及时了解开发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政府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活动的统一协调。具体思路是由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代表政府来协调各个部门,以市场化的方式选择项目,以项目带资金,同时政府要制定各种鼓励科研人员、推广人员、农民三结合农业科研及推广项目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条例,推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向前发展。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根据团队理论的基本原理,在“三结合互动式”农业科技人才团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愿景,即能够为全体团队成员所接受的团队工作目标;二是团队成员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团队的,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搞“拉郎配”,将农民硬性分配到农业科技研究或推广项目团队中去;三是团队组建要考虑个体的性格、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形成互补;四是在团队运行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既要强调统一行动又要给个体留有学术自由的空间,既要有纪律又要讲民主,要充分发挥团队领导的核心作用。改革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改革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将农业科技活动育人情况,包括项目参与人员数目、结构以及团队成员实际参与科技工作的状况等,纳入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加以考核;二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农业科技项目特别是应用型农业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不能由只有理论界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价,要吸收政府官员、受益群体代表、农业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评估小组,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经济效益、育人效果等实施全方位评价。

2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工程

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必要时可以试行“一人一策”,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更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引进和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重大意义和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来贡献聪明才智。开发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吸引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技术专家和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农村就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同时,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引才聚才”平台,建立健全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良好运行机制,营造对农业科技人才价值的全社会认同感。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逐步放宽农业科技人才政策的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各方面鼓励各种人才为农业发展积极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将“引入”和“派出”的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所谓“引入”,即公开招聘农业科技人才。为了引进突出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提供适当的优越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以及专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他们奉献国家,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农业科技前沿领域的带头者和实践者,培养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所谓“派出”,即通过将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派出留学、考察、培训,以此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放宽视野,增强科技实力,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水平。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畅通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绿色通道”。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出发,结合实施的项目以及平台建设的要求,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对于携带创新项目或创新技术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采取来去自由的管理政策并在工作与生活安排、职称确认、特聘岗位津贴领取等方面为其提供便捷服务。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委以重任,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机会和舞台。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形成海外高层次人才新型使用和激励制度,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事业。

3建立高效有序的农业科技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4

一、工作目标

依托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有效联结商务楼宇企业,搭建宣传平台,组建宣传队伍,利用“入企走访”“政策云课堂”等形式,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实现政策“应知尽知、应纳尽纳、应享尽享”,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推进商务楼宇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二、工作原则

1.就近就地原则。依托商务楼宇“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坚持“一对一”“面对面”“零距离”,“楼小二”服务团队深入企业,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就近宣传,就地办理。

2.政策直达原则。全面梳理人社领域惠企政策,依托政策宣传团队,贯通政策宣传、政策落实上下双向互联互通渠道,按照行业性、区域性,向企业宣传政策、推介政策,让政策第一时间直达企业,提升企业对政策的实操运用,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享受政策扶持,促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3.企业主导原则。突出企业主导地位,重引导而不包办、重服务而不干预,指导帮助企业了解人社政策,根据自身实际申领享受惠企政策,促进企业“开源”,享受各类补贴以及社保减缓政策,保证企业“节流”,消除矛盾隐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与费用支出。

4.动态宣传原则。坚持需求导向,“楼小二”服务团队与企业保持常态化沟通联系,动态掌握企业状况和政策需求,动态更新政策宣传内容,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让一项项惠企政策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真真正正把政策红利装进企业口袋。

三、宣传内容

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惠企政策,分门别类列出政策清单,精准宣传推介。

(一)就业创业政策。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和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社保和岗位补贴、企业职工培训、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

(二)社会保险政策。主要包括社保费率阶段性降低、社保费欠费企业缓缴滞纳金、社保费补缴、破产企业无法清偿的社会保险费欠费核销等。

(三)人才人事政策。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引进青年人才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企业与各类院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补助、新获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经费资助等。

(四)劳动关系政策。主要包括劳动用工备案、劳动法律风险防控、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宣讲等。

四、工作内容

(一)设立楼宇政策宣传站点。依托楼宇“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设立楼宇“政策宣传工作站”,以点带面进行宣传辐射。在辖区所有成熟商务楼宇中建立楼宇“政策宣传工作站”,借助楼宇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发挥劳动关系服务专员、“楼小二”服务团队力量,全面摸清楼宇企业具体情况和政策需求,针对性开展人社惠企政策宣传工作。在政策宣传、政策落实过程中,培育一批楼宇企业“政策宣传示范点”,打造一批楼宇“政策落实样板企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政策落实,提高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7月底前完成,同步推进)

(二)组建楼宇政策宣传队伍。

1.组建“楼宇服务协作体”。整合楼宇内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物业服务等多方服务力量,探索成立“楼宇服务协作体”,属于楼宇服务自治组织,通过多方协作,汇集服务资源,共同为楼宇企业提供全方位、多领域服务,实现楼宇共建共治共享,优化楼宇营商环境。“楼宇服务协作体”成员单位通过选派人员参加“楼小二”服务团队、组织政策宣传活动、部门协同政策落实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理效率,强化多方联动,形成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工作强大合力。(12月底前完成)

2.成立楼宇政策宣传队伍。组建以人社业务专家团队、“楼小二”服务团队、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为主体的楼宇惠企政策宣传队伍。人社业务专家团队由人社局业务科室骨干力量组成,熟知政策,负责对政策的专业化解读。“楼小二”服务团队由劳动关系服务专员、党群组织成员、“楼宇服务协作体”成员单位人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承接政策宣传任务,反馈企业政策需求,成为政策上传下达的枢纽。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由企业内部推选,一般为企业人事、劳资人员,熟知企业业务,负责把政策在企业内部落实推进。三支服务团队层层衔接,解读、宣传、落实逐步推进,楼宇与物业、企业的联系更紧密,楼宇对进驻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也随之提升。(7月底前完成)

3.加强宣传队伍管理。通过人社业务专家、“楼小二”、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对政策的层层解读、宣传,在实践中提升宣传队伍业务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并结合人社系统“练兵比武”对宣传队伍“以赛促训”。对于业务能力不达标的宣传人员,要求成员单位另选他人充实队伍,动态补充宣传力量。(7月底前完成)

(三)梳理楼宇人社惠企政策。区人社局和各相关部门按照突出重点,便于理解的原则认真梳理近年来已出台的惠企政策措施,形成惠企政策汇编,指导帮助企业将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不完善的政策要抓紧修改完善,积极研究出台新的惠企政策。(7月中旬完成,动态更新)

(四)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活动。商务楼宇惠企政策宣传定位楼宇中小微企业集聚的特点,聚焦不同类型企业政策需求差异,按照就近就地原则,面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介落实各项惠企政策。

1.“小二上门”政策宣传。将“两送一问”活动拓展延伸至商务楼宇中小微企业,“楼小二”服务团队全面走访对接楼宇企业,摸清企业具体情况和政策需求。(7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2.“政策17学”。每月17号定期举办“政策一起学”大讲堂,邀请人社业务专家团队,开展政策“云课堂”“微课堂”“恳谈会”等活动,通过政策解读、政策咨询、案例分析、政策落实对接等形式,讲解就业创业、劳动用工、社会保险、人才引进、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帮助企业吃透政策、弄懂经办流程,让政策宣传工作走深走实。(8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3.举办政策宣传主题活动。

(1)每周举办1期“政策云课堂”,利用企业钉钉群,在线解读政策、答疑释惑;

(2)以组团的形式,每周组织1-2个楼宇宣传小组,邀请政策需求相近的企业,举办1次政策“微课堂”,集中讲解政策、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所需材料等事项;

(3)每月举办1-2次企业“联谊会”,让企业之间分享交流政策落实的过程;

(4)每月举办1次“议事会”,商讨政策落实过程中难题,拿出对策建议;

(5)开设“会客厅”,每月举办1-2次会客活动,畅谈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双线”服务中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做法,在楼宇中全面推广。

(以上事项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五)推进政策落实。商务楼宇惠企政策宣传重点在推进政策落实,各宣传站点立足楼宇实际,依托“楼小二”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推进政策落实,积极践行人社为民、人社惠民服务理念。

1.“楼小二”帮办代办。建立“综合信息、统一派单、限期落实、专人回复”的“楼小二”帮办代办机制,“楼小二”穿梭楼宇、走访企业,记录整合企业需求,明确专人对接,限期处理答复,并为楼宇企业提供帮办、代办、协办“三办”服务和预约服务,在楼宇申领政策过程中全程“陪跑”,主动靠前服务,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双向传递企业需求和社会关切,擦亮“楼小二”服务的“品牌”。(7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2.建立“红黄蓝”三色清单。建立政策宣传“红黄蓝”三色清单,每个企业都有一份政策清单,“楼小二”携带政策清单上门走访,将企业不知晓的政策标红,企业知晓但未享受到的政策标黄,企业知晓且已在企业落实的政策标蓝,形成“红黄蓝”三色清单,并依据三色清单推进后续工作。大力推进红色政策宣传,对黄色政策实行组团办理,蓝色政策反馈落实情况。三色清单动态管理,推进红色政策变黄,黄色政策变蓝,不断推进企业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3.政策落“10”日。固定每月10号为“政策落实日”,“楼小二”梳理企业政策需求,集合有共同政策需求的企业,将业务办理窗口前移至楼宇政策宣传站,每月10号开通政策快办专办通道,开展企业政策“组团享”、企业政策“打包领”活动,切实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用政策落实检验政策宣传的效果。(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六)建立长效机制。商务楼宇惠企政策宣传立足实际,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细化、量化推进措施,让政策宣传落地、落细、落实。

1.建立企业政策“组团享”机制。针对商务楼宇中小微企业集聚的特点,探索推行企业政策“组团享”,对多个企业同类型政策需求,实行组团申领,解决一个,惠及一群,既加强企业间联系,又极大提升政策落地效率,充分释放政策红利。(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2.建立企业政策“打包领”机制。对一个企业的多种政策需求,实行打包办理,一步到位。在政策宣传站点或是“楼小二”送政策进企的活动中,“楼小二”在回应企业政策需求的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推荐相关政策,一次告知,方便办事,推行企业政策“打包领”,让企业真正知晓政策、用足政策,用好政策助力企业发展。(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3.建立“点对点”政策宣传机制。建立“楼小二”服务专员—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直联”模式,保持常态化联系,让企业享受“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实现政策直达企业。同时,指导企业梳理应享政策清单,帮助企业申领享受政策,实现政策直享。依托服务专员和楼宇企业服务台账,对新入驻企业做到必知、必访、必谈。(7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4.建立“红黄蓝”三色清单评价反馈机制。发挥“红黄蓝”三色清单在政策宣传、落实全过程中的指引、评价、反馈作用,依托清单持续提升政策知晓率、落实率,让政策宣传落实工作有进度可查、有结果可考。及时汇总、研判分析楼宇内企业和职工的诉求,定期调整清单内容,动态满足楼宇需求。(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七)完善督导考核。加强对楼宇政策宣传的督导考核,各商务楼宇为政策宣传责任单位,“楼小二”为宣传责任人,负责提升楼宇企业政策知晓率,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商务楼宇属地镇街人社所履行政策宣传监督责任,同时建立完善由楼宇企业、工会、群团等广泛参与的政策效果评估机制,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公信力。

1.依托“红黄蓝”三色清单进行考核。每季度对商务楼宇惠企政策宣传情况考核一次,以楼宇企业政策知晓率、落实率以及企业满意度(以下简称“两率一度”)为考核内容,以“楼小二”为考核对象,以“红黄蓝”三色清单为考核手段,考查楼宇企业三色清单内的红色政策(未知晓、未落实政策)、黄色政策(已知晓未落实政策)、蓝色政策(已知晓、已落实政策)占比情况,并通过随机抽查企业来验证“红黄蓝”三色清单真实性,同时综合企业满意度情况进行整体考核。(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2.评选“政策宣传示范企业”。对楼宇“两率一度”较高的企业,可参与评选“政策宣传示范企业”。其他企业可到“示范企业”现场参观学习政策宣传、政策落实的经验做法。通过“示范企业”的辐射带动,进一步推动楼宇“两率一度”的全面提高。(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3.评选“金牌楼小二”“金牌协调员”。对“两率一度”达标的楼宇,评选3-5名“金牌楼小二”;对“两率一度”较高的企业,在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中,评选一批“金牌协调员”。(12月底前完成,长期坚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区商务楼宇惠企政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全区楼宇惠企政策宣传的工作指导。试点镇(街道)要成立楼宇政策宣传试点工作专班,全力抓好试点工作;试点镇(街道)人社服务站要做好业务指导工作,帮助楼宇具体抓好试点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考核验收、经验推广等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镇街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5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办公室协调员:

2、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亲自制定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成员负责按方案内容要求具体开展相关工作;

协调员负责活动的上传下达、宣传和记录工作,做好活动的工作报告、重要信息、活动简报以及相关图片和记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活动时间:2010年6月——2012年6月

三、活动目标:

新华书店创建先进党支部工作目标

提升全员素质,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辽油书店品牌,以科技图书、培训教材为基础,重点开发适合油田及职工需求的实用型图书市场,培育新兴企业文化需求市场,2010年力争实现盈亏平衡,2011年实现利润6万元,不断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壮大;争创“五好”党支部;党员及干部参加培训达到100%;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达到100%;党员联系职工群众达到100%;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达到100%。

四、活动计划、内容、措施和要求:

1、召开领导班子和支部会议,对文件进行学习研究;

2、召开党员大会,对文件进行传达和讲解,对公司张书记讲话要求进行传达;

3、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支部建设情况召开一次党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议,按照创先争优工作要求查找差距和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和工作措施。

5、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

6、做好活动宣传工作,增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氛围,具体宣传计划如下:

1)制作横幅2条;

2)出活动宣传黑板报2期;

3)出活动展板1期;

4)编写活动简报,每季度1期,1年4期,活动2年共8期;

5)印发宣传性学习资料数份;

6)开展一次创先争优活动知识答卷考试;

7)利用桌面、墙壁宣传贴士进行一定宣传;

8)利用书店网络对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宣传。

7、结合班子和支部学习制度确定活动期间学习如下内容:温习入党誓词,选学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选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论知识,学习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学习党史资料,阅读一部红色经典,学习辽河党建基本知识,观看党史教育片,支部书记讲课培训。

8、开展一次企业现状调研分析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活动,全员大讨论,献计献策,积极开展工作创新和小改小革活动,调整经营思路,改善经营模式,加强支部建设。

9、按照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要求逐步做好各项工作,继续做好四好班子建设工作,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实施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加强党员教育,引导大家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全面完成新华书店各项工作任务。

10、掌握职工需求,为职工办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书店工会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服务职工工作,认真开展五必清五必谈工作,让职工满意。

11、加强“六个一”党支部建设,建设共产党员精品工程一个、党员责任区一个、党员示范岗一个。

12、发挥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党内三优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图书销售劳动竞赛活动,确保完成书店整体经营目标。

13、对党员的要求:每名党员阅读一部红色经典、抄写一遍入党誓词、接受一次教育培训、撰写一篇思想报告,提1—2条解困扭亏合理化建议,积极参加书店安排的各种实践活动,做好帮扶和“岗位结对子”工作。

14、支部书记亲自制定创先争优活动方案,亲自部署活动的开展、检查和监督,亲自参与活动全过程,通过活动开展找出自身不足和差距,加强补习和学习,按照“五强”要求提升党性素质和管理技能水平,争当优秀党务工作者。

15、按要求搞好支部、班子和党员公开承诺工作。按要求做好领导点评和检查指导工作。做好群众评议工作,接受监督检查。

16、做好创先争优活动记录并按要求上报资料,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认真执行不走过场,活动开展后定期进行认真总结,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力争形成长效机制。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6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办公室协调员:

2、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亲自制定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成员负责按方案内容要求具体开展相关工作;

协调员负责活动的上传下达、宣传和记录工作,做好活动的工作报告、重要信息、活动简报以及相关图片和记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活动时间:2010年6月——2012年6月

三、活动目标:

新华书店创建先进党支部工作目标

提升全员素质,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辽油书店品牌,以科技图书、培训教材为基础,重点开发适合油田及职工需求的实用型图书市场,培育新兴企业文化需求市场,2010年力争实现盈亏平衡,2011年实现利润6万元,不断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壮大;争创“五好”党支部;党员及干部参加培训达到100%;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达到100%;党员联系职工群众达到100%;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达到100%。

四、活动计划、内容、措施和要求:

1、召开领导班子和支部会议,对文件进行学习研究;

2、召开党员大会,对文件进行传达和讲解,对公司张书记讲话要求进行传达;

3、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支部建设情况召开一次党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议,按照创先争优工作要求查找差距和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和工作措施。

5、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

6、做好活动宣传工作,增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氛围,具体宣传计划如下:

1)制作横幅2条;

2)出活动宣传黑板报2期;

3)出活动展板1期;

4)编写活动简报,每季度1期,1年4期,活动2年共8期;

5)印发宣传性学习资料数份;

6)开展一次创先争优活动知识答卷考试;

7)利用桌面、墙壁宣传贴士进行一定宣传;

8)利用书店网络对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宣传。

7、结合班子和支部学习制度确定活动期间学习如下内容:温习入党誓词,选学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选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论知识,学习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学习党史资料,阅读一部红色经典,学习辽河党建基本知识,观看党史教育片,支部书记讲课培训。

8、开展一次企业现状调研分析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活动,全员大讨论,献计献策,积极开展工作创新和小改小革活动,调整经营思路,改善经营模式,加强支部建设。

9、按照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要求逐步做好各项工作,继续做好四好班子建设工作,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实施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加强党员教育,引导大家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全面完成新华书店各项工作任务。

10、掌握职工需求,为职工办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书店工会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服务职工工作,认真开展五必清五必谈工作,让职工满意。

11、加强“六个一”党支部建设,建设共产党员精品工程一个、党员责任区一个、党员示范岗一个。

12、发挥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党内三优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图书销售劳动竞赛活动,确保完成书店整体经营目标。

13、对党员的要求:每名党员阅读一部红色经典、抄写一遍入党誓词、接受一次教育培训、撰写一篇思想报告,提1—2条解困扭亏合理化建议,积极参加书店安排的各种实践活动,做好帮扶和“岗位结对子”工作。

14、支部书记亲自制定创先争优活动方案,亲自部署活动的开展、检查和监督,亲自参与活动全过程,通过活动开展找出自身不足和差距,加强补习和学习,按照“五强”要求提升党性素质和管理技能水平,争当优秀党务工作者。

15、按要求搞好支部、班子和党员公开承诺工作。按要求做好领导点评和检查指导工作。做好群众评议工作,接受监督检查。

16、做好创先争优活动记录并按要求上报资料,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认真执行不走过场,活动开展后定期进行认真总结,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力争形成长效机制。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7

【论文摘要】中亚国T-~N表面言和,主张“一体化”,领导人经常会晤,虽有成绩,但不大。最近它们叉将‘中亚经济共同体”更名为“中亚合作组织”,将合作由经济扩大到政治、人丈等领域。实际上,中亚国家之间矛盾很多,关系并不融洽,许多做法与“一体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中亚国家之间的不和已经对经济发展、反恐、地区形势和上海合作组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两面性:一面言和,一面又在制造不和;一面讲“一体化”,一面又为“一体化”制造障碍。中亚国家的这种关系对各国经济发展、反对“三股势力”、中亚地区地缘形势,甚至对上海合作组织都会产生影响。

1.中亚国家的“一体化”合作和努力

中亚国家在谈论彼此关系时,爱称对方是“伙伴”,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一体化”。中亚国家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等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加上国土搭界、山水相连,人们习惯上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因此,当它们讲实行“一体化”时,人们并不奇怪,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的确,事实上各国在“一体化”形式上下了不少功夫。这表现在:

第一,形式上不断改变。独立之前,中亚五国曾签署过《经济、科技与文化合作协议》、《关于组建中亚国家和哈萨克斯坦跨国协商委员会的协议》等文件。但囿于当时形势,各项协议并没有执行。中亚五国独立后,为克服经济危机,重新考虑了如何利用地缘优势、传统联系和各国的长处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1993年,中亚五国决定建立多部门跨国委员会和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但各委员会皆无具体行动。只有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开过几次会,但效果也不大。在独联体运转不灵的情况下,1994年1月,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宣布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空间。同年4月,吉尔吉斯坦加入,三国一道签署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1998年3月26日,塔吉克斯坦也正式加入该条约。不久,中亚统一经济空间更名为中亚经济共同体。该组织还建立了一系列跨国机构。

中亚经济共同体制订了形形色色的纲要和签署了各种协议。2002年2月28日,中亚经济共同体更名为中亚合作组织。该组织建立了国家协调员委员会,以此作为执行机制。每个国家拥有一名协调员,协调员具有广泛的权利,直属国家元首,依托外交部工作。

第二,合作内容扩大。1994年哈、乌、吉三国签订的《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规定,参加国在商品、劳务、资本、劳动力等方面可以自由流动,同时还要协调信贷、核算、税收、价格、关税和91"等方面政策。上述内容基本上属于经济领域。2002年中业国家成立的“中亚合作组织”则要求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由以往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和人文领域。《哈萨克斯坦真理报》称,这是“地区一体化的新模式”。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在为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决定赋予我们的组织以新的特点和质量,使其能适应时代的更高要求。”

第三,为中亚国家领导人提供经常会晤的平台。

不断演化的中亚国家间组织成为中亚国家领导人经常会晤的平台,他们通过会晤讨论有关问题,有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尽管这种成果不大。如,乌、吉遇到旱灾时,哈曾以较低价格向它们提供粮食。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通过协商和争吵,有时也能达成部分妥协。从表面上看,中亚国家之间领导人来往频繁,各国关系还不错,大家都在推进“一体化”进程。但国际社会注意到,由于各种原因,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实际的“一体化”进程举步维艰。

2.中亚国家关系不和的诸多表现。

2002年2月28日的《吉尔吉斯坦言论报》的头版,就消除贸易壁垒和建立统一经济空间问题这样写道,“中亚国家一中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就这个问题已经讲了多年。然而,除了宣言,事情没有任何进展”。该报继续写道,“3月1日,在总统们批准中亚合作组织章程之前,哈萨克斯坦提高了火车票价。从吉尔吉斯斯坦到莫斯科的票价上涨l5%。即使不考虑这一点,昂贵的铁路运费和运输份额限制也使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的货物周转量减少了20%。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也在减少”。这篇报道形象地描述了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亚国家在治理国内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上各行其道,而且都说自己的方式最好。拿中亚合作组织的两大成员——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它们在经济管理体制、信贷、核算、税收、价格、关税和外汇等方面政策有很大的不同。哈萨克斯坦基本上采用了“休克疗法”,而乌兹别克斯坦则采用渐进式改革。哈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乌则采用汇率双轨制。哈是中亚国家粮食传统供应国,而乌则从维护国家安全考虑,大力消减棉田,发展粮食生产。加之各国产业结构基本相似,互补性不强,因此,经济“一体化”实行起来很难。体制和改革方式不同也是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下列因素影响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

(1)政治思想上,乌、哈两国都想当中亚地区的头中亚两个大国—_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彼此都不服气。乌兹别克斯坦依仗人多、实力强,对中亚国家颐指气使,吉、塔等国都畏惧它三分。哈萨克斯坦从本国的经济和政治潜力出发,则不允计乌兹别克斯坦以实力政策与邻国对话。

(2)外交上,哈、吉、塔与乌分属不同的圈子哈、吉、塔是以俄罗斯为首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乌则属于“古阿姆”成员。前者追随俄罗斯,后者倾向于美国。尽管“9·ll”事件后,由于俄美关系的变化,中亚国家对美国的立场有所接近,但许多事例表明,哈、吉、塔与乌外交的基本立场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乌进一步投靠美国,哈、吉、塔仍是俄罗斯方面的人。

(3)影响本国利益的诸多矛盾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系列影响本国利益的矛盾在影响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是指在领土、水资源利用、移民、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矛盾。这些问题在各国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纠葛较多。

1)领土纠纷

中亚国家领土争端由来已久,哈、乌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哈、乌边界1150公里,已明确划分的有1096公里,仍有约4%的领土共39处存在争议。2000年初,哈因对乌单方面在南哈萨克斯坦州萨勒阿什县境内有争议地块划界严重不满,两国关系曾一度出现紧张。2002年以来,哈、乌对一个名叫“巴盖斯”乡的地块的所有权争议又达白热化的程度。该乡目前归乌管辖,但哈认为,这是哈萨克斯坦的领土。居住在这里的哈萨克人宣布成立“巴盖斯哈萨克共和国”,此举遭到乌兹别克斯坦当局的反对。哈方公开表态,巴盖斯是南哈萨克斯坦州的领土。这个争议至今没有解决。除巴盖斯外,在南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还存在两块争议地区,即科克捷列克和阿尔纳萨依,特别是阿尔纳萨依有一处向哈供水的水利枢纽。争议最大的还有土尔克斯坦涅赤。

吉、乌两国领土也有争议。吉、乌边界1400公罩2001年两国联合堪察了994公里,209公里得到双方确认。经过奥什州、巴特肯州、安集延州和费尔干纳州的406公里还没有堪察。吉、乌争议地区主要有巴拉克和索赫两块飞地,加瓦和加瓦萨伊景区。对上述地区边界走向双方立场相差甚远。2002年1月,在吉、乌边界的吉尔吉斯一凯斯塔克村发生乌边防军士兵开枪打死吉边民事件,其根本原因是两国对领土存在争议。针对这一事件,吉向乌提出抗议。为保护边民利益,吉向与乌毗邻地区增派了军队。乌对乌、吉边界地区布雷。吉方说,仅马特肯州边界布雷区就达148公里。乌、塔边界问题更复杂。塔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乌布哈拉州和撒马尔罕州是塔领土,是苏联时期硬划给乌的。乌对此说法当然不予认同。

吉、塔边界也不明确。1998年两国划界工作停止。塔方不急于恢复划界工作。哈、吉边界不清的地段共105块,对吉方来说,涉及楚河州、塔拉斯州和伊塞克湖州。2001年年底,吉总统将双方商定的方案交议会批准,结果被拒绝。据说方案中有一个位于塔拉斯州的采石场引起争议,吉地质学家说下面有金矿。领土纠纷是影响中亚国家关系的最大问题之一。

2)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是中亚国家极为关切的问题。中亚国家中除吉、塔两国外,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乌、土、哈的农田都要靠河水灌溉。水是上述国家的生命线。苏联时期,水由中央一手调配,虽然也有争端,但问题不大。独立后,水的使用问题只有靠有关国家协商解决。围绕水的使用问题,中亚国家不断开会,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2002年2月,中亚国家为如何利用水资源问题又开了会,仍无果而终。吉、塔两国准备将水利设施私有化,乌对此十分紧张和不满。乌认为,谁控制了塔、吉两国的水,谁就控制了中亚地区,对此反应强烈。乌此说主要针对哈萨克斯坦,因为哈准备对吉水利设施进行投资。从水利用问题上,可以看到中亚国家不和的影子,但却看不出如何利用“一体化”机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水的争端可能成为导致中亚国家冲突、使其分裂而非聚合的又一导火线。

移民问题

移民问题也影响了中亚国家的关系。早在1994年签订的《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条约》就有允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内容。从中亚国家具体情况来看,乌、吉、塔等国劳动力严重过剩,哈相对不足。乌、吉、塔等国有不少人在哈打工。可是,哈自身就业形势也很严峻,2001年失业率达10.4%。因此,该国并不希望其他国家的人来哈谋职。据报道,吉在哈非法找工者约1万人,塔约5万人,乌季节性来哈打工者则更多。“9·11”事件后,哈趁机将中亚国家,主要是吉、乌等国的数千名移民驱赶回国,引起有关国家的不满。

4)咸海问题

咸海治理问题也矛盾重重。咸海生态灾难受害最严重的国家是乌、哈两国。中亚五国曾建立了拯救咸海基金会,各国都答应提供资金。根据协议,哈、乌、土三国每年应交本国预算的3%,吉、塔应交1%。事实上,多数国家长期未交。受资金不足的影响,咸海生态灾难至今依旧,且有日趋严重之势。

5)反对“三股势力”问题

中亚国家对“三股势力”的危害性认识基本一致,但彼此对对方的做法都有所保留。乌兹别克斯坦曾公开指责吉、塔行动不力,还扬言要派兵到塔追剿恐怖分子,吉、塔对乌的“大国主义”十分不满。塔总统曾公开反驳乌的指责。

l0年的实践表明,中亚国家在商品、劳务、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动方面,不是越来越方便,而是越来越困难。至于统一关税、汇率等更是办不到的事情。目前,中亚国家说的是实行“一体化”,推行的是从维护本国利益考虑的排他措施。由此,各国之间不是想方设法促进交流,有时竟是相互封锁,甚至利用别人所急来要挟对方。2002年1月,哈萨克斯坦常驻中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执委会代表谢·普里姆别托夫(现已成为哈驻中亚合作组织协调员)撰文写道,“的确,目前统一经济空间条约中规定的目标远未实现。例如,不能完全解决在关税和税收政策、货币兑换、反倾销政策、保护本国商品生产者方面存在的问题。水资利用、能源、天然气、运输综合体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部门一体化纲要也没有完全实现。

目前,耗费不大的文化、科学和其他联系也在减少。经济改革的方针和进程、经济结构的改造不能协调,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不具备完成的条件。在关税制度、商品进出口、过境运输、有价证券市场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

3.中亚国家关系不和的负面影响

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的不和,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

由于签订的条约不能落实,各国经济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哈利用铁路运输来卡乌、吉,乌、吉两两国十分不满,极力主张另修一条直接通过中国的铁路。很明显,这不仅会耗费不少资金,进一步增加彼此的不信任。哈大力发展本国天然气工业,以减轻对乌的依赖。乌改棉田为粮田,以减少对哈的依赖。这些不仅会增加各国的投资,也是与“一体化”背道而驰的表现。人们担心中亚国家之间的不和会影响中亚地区的稳定,因此,对前来这里投资存在疑虑,这对中亚国家吸引外资也很不利。资金短缺的中亚国家如无外资注入,经济将很难发展。

这两年,与欧共体国家之间取消签证相对应的是,中亚各国却在考虑在中亚国家逐渐实行签证制度。乌已在哈边界地区实行过境收费制度。这些都会影响经贸和民间的往来。事实上,中亚国家之间经贸和民间关系很密切,很多人亲属都分散在各国。不少人在其他国家打工。“一体化”应该方便经贸和民间往来,但中亚国家之间的现实情况则相反。

第二,消减反对“三股势力”的力度。

“三股势力”是影响中亚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共同问题。各国携手共同行动会产生最佳效果。但由于各方对彼此的行动有怨言,有戒心,在该问题上也存在面和心不和的情况,影响最佳效果的取得。

第三,导致地缘局势复杂。

中亚国家不和导致各国都在寻找靠山,一些大国则利用这一点为己所用。“9·ll”事件后,美国顺利进入中亚,不能说与中亚国家之间不和毫无关系。大国的进入和角逐中亚,使该地区的不稳性因素增加。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8

关键词:科技计划;科研成果;交易;政策措施

为推动科技成果实施转化,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相关的全国性和地方性政策法规,以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进程,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科技计划成果是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产出的研发成果,从近年来技术市场公开交易情况看,开展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成效并不理想。因此,针对当前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面临的现实情况开展研究,并提出能够促进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面临的新形势

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重点涉及的管理内容,因此要认清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形势,就应从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大形势进行分析。(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因素。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客观上要求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要求企业主动寻求新的科技成果,推动企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既是推动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技术创新的成功依赖和体现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规模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反过来又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并第一次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产学研的结合,强化了技术创新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重要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能够推动产学研的发展,也体现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实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目标。(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深入实施,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国家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周期不断缩短,机会稍纵即逝,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不断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给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制度相对完善,但是专门针对科技计划成果进入技术市场进行公开交易的政策尚不健全,对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程序、中介机构的选择、科技计划成果的分类和价值评估、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各有关利益方的权责规制等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政策引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计划成果的有效展示和进场交易。(二)审批程序复杂。在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成果属性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然而,在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全链条中,涉及到科技管理、财税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问题,导致整个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和转移转化周期延长,影响了技术效益发挥,同时大幅削弱了科技计划成果所有者进行交易或转移转化的积极性。(三)缺乏硬约束和有效激励。当前对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是引导性的,没有强制性,科技计划成果所有者对已经取得的研发成果不开展转化或交易活动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考核机制缺乏对科技计划成果交易绩效的评价。而且,科技计划成果所有者即使积极推进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实际上最终得到的交易收益很少。因此,在既缺乏硬约束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科研人员推动科研成果进场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四)中试环节薄弱。中试环节是促进科技计划成果交易的重要因素,缺乏中试的科技计划成果在进场交易过程中缺乏竞争力,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中试环节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实验室成果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困难,一方面技术需求方需要的是经过中试的技术,另一方面技术供给方提供的是未经中试的实验室科技成果,形成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中空”环节,交易成本和风险都很高,严重影响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可能性。(五)中介机构不健全,服务能力弱。目前,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尚不健全,普遍存在服务能力较薄弱的问题,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服务机制。例如,目前缺乏权威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构,难以界定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交易。另外,资产评估中介机构、投资咨询和融资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中介机构等都远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三、促进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政策措施

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应该尽快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全国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进行统一规范,完善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各个环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计划成果的效益,从而提高国家财政投入产出效率。(一)完善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法规政策。完善法规政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国家应当在《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制下尽快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规范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行为,切实保障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供需双方、中介机构、科研人员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在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法律环境。要从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全过程出发,在科技计划成果供给、科技计划成果需求、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服务等多个方面做出实质性规定,逐步形成合力;第二,国家应当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政策,在现有政策框架内明确规定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必要性,增加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强制性规定,切实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过程管理、成果管理及信用管理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当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的信用等级进行降级处理,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得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第三,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出台,强化落实和监督,切实发挥促进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法律效力。完善落实科技人员转化交易的股权和期权激励等收益分配制度,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投资引导等多种形式,落实促进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引导政策。(二)优化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环境。第一,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桥梁,国家应提供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机构,拓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和范围,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推进技术、人才、资本、产权的有机结合并形成网络化,为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第二,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和协调,完善中介机构的执业制度、工作程序、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科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发展,扶持中介机构健康成长,保证进入科技中介市场的机构和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培育能够提供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领域和全方位的咨询与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三)加强对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公共服务。第一,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机制。信息有效交互是加速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有效途径,要搭建好信息网络平台,确保信息及时、准确、高效地传递,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重视和完善科技计划成果信息的管理与,定期国家科技计划成果指南;第二,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定期上报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情况,开展绩效考评,形成约束力。绩效考评内容应包括:对实际取得的绩效成绩和年度绩效计划中的绩效指标进行比较;如果没有达到绩效目标,要说明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以及将来完成绩效目标的计划和时间表;如果某个绩效目标是不实际或不可行的,要说明改进或终止目标的计划。(四)推进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全程产学研合作。第一,产学研合作是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供需双方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当前应致力于形成一个由政府主导或支持,由相同或相近产业及其他关联产业的企业之间,结合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自愿互利、共同发展原则组建专业化协作体系,引导产学研合作纵深发展。具体包括:推动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与企业协调行动;引导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成共同参股或相互持股的经济实体;鼓励企业与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联合建立各种中试基地,发挥科技计划成果孵化、示范和推广作用。第二,成立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协调员队伍,派驻到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促进并协调公共研究部门、产业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态势,并对协调员进行年度评价。(五)加强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多部门共同参与。政府间协调主要应通过定期会商的方式,在科技计划成果进场交易的政策法规制定方面的协调、各类基金计划的协调与合作、共建共管科技中介机构、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共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共同推进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等方面全面展开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大勇,洪雅兰,吕奇.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与市场成熟度评价[J].产业经济评论,2017(5).

[2]贾无志,吴希.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之政府介入权初探[J].中国基础科学,2014(3).

[3]耿超,齐英.进场交易与优先购买权的冲突及对策[J].产权导刊,2007(8).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9

首先感谢局领导和各位同仁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参加竞职演讲。

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中层领导干部向全体职工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局领导班子以人为本、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和求发展、谋变革的决心。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决心,必将国家税务局明天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站在台上,面对这么多的评委,面对这么多真诚而又鼓励的目光,我的心绪难以平静。今天,对于像我一样上台演说的同仁来说,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认识自己的机遇,更是一次相互学习交流、接受评判的机会。

我竞聘的岗位是办公室主任。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主任不容易,他不仅是一位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又是一个单位的管家;不仅要有实干精神,还要善于谋略;不仅要熟悉税收业务,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虽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做了一些工作,但离领导的要求和全局职工的希望肯定有不少差距。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与办公室全体人员一起,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等日常的各项事务工作,努力为业务科室、基层税务所的工作提供优良的服务;围绕全局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为领导出注意、想办法、制规定,搞好协调,推进工作,积极发挥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按照谢旭人局长提出的新形式下税务系统办公室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局领导赋予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保证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办公室在全局工作中真正发挥了参谋助手、协调综合、审核把关、运转保障、督促检查的五大作用。这一年多的时间,办公室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在此,请容许我向你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随着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税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更为严峻的考验。办公室作为领导机关的参谋部、信息库和智囊团,客观上要求办公室主任具有良好的素质。

假如本次竞争我能荣幸担任此职务,我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思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员”。办公室作为联系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的桥梁,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将积极主动地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好全局的中心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员”。

二是立足本职,当好“服务员”。为领导服务是办公室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领导交办的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但是为领导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科室服务、为全局干部职工服务。因此,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一定会密切联系全体职工,积极倾听大家的呼声,了解和关心大家的需求,多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大家当好“管家”,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

三是搞好关系,当好“协调员”。办公室处于我局的枢纽位置,需要处理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一定会注重团结,顾全大局,与办公室全体人员一起协调好各种关系,以确保我局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是加强管理,当好“管理员”。办公室工作面宽事杂,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工作宽而不推诿,杂而有序。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一定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开拓创新,善于调动全体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办公室成为一个团结协作能战斗的集体。

当然,除了担当好“参谋员”、“服务员”、“协调员”和“管理员”的角色以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主任,还必须具备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善于做一头忠诚的牛、老实的马、受气的羊、忙碌的骆驼;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竹子一样,掏空自己,甘为人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主任,还必须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除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以外,还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科技知识、宏观经济知识和税收专业知识,以丰富内涵,拓展视野。

我不想发出“给我一个支点,我来撬动整个地球”等一类的豪言壮语,因为我知道,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但是我想表达一个愿望,“给我一个舞台,让我来为国税局的发展尽一份责任。”我深切地感受到,个人的希望已经与全局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分子,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理应为她的发展奉献智慧和能力。在我亲眼目睹了他从小到大发展的历程,现在,随着开发区北进步伐的加快,局领导提出要在各项工作已上新台阶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一切更激发出我对税务工作的热爱和不断学习创新的热情,同时也将赋予我追求事业发展的执着和责任。

科技协调员范文篇10

首先感谢局领导和各位同仁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参加竞职演讲。

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中层领导干部向全体职工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局领导班子以人为本、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和求发展、谋变革的决心。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决心,必将国家税务局明天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站在台上,面对这么多的评委,面对这么多真诚而又鼓励的目光,我的心绪难以平静。今天,对于像我一样上台演说的同仁来说,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认识自己的机遇,更是一次相互学习交流、接受评判的机会。

我竞聘的岗位是办公室主任。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主任不容易,他不仅是一位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又是一个单位的管家;不仅要有实干精神,还要善于谋略;不仅要熟悉税收业务,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虽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做了一些工作,但离领导的要求和全局职工的希望肯定有不少差距。2004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与办公室全体人员一起,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等日常的各项事务工作,努力为业务科室、基层税务所的工作提供优良的服务;围绕全局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为领导出注意、想办法、制规定,搞好协调,推进工作,积极发挥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按照谢旭人局长提出的新形式下税务系统办公室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局领导赋予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保证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办公室在全局工作中真正发挥了参谋助手、协调综合、审核把关、运转保障、督促检查的五大作用。这一年多的时间,办公室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在此,请容许我向你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随着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税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更为严峻的考验。办公室作为领导机关的参谋部、信息库和智囊团,客观上要求办公室主任具有良好的素质。

假如本次竞争我能荣幸担任此职务,我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思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员”。办公室作为联系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的桥梁,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将积极主动地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好全局的中心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员”。

二是立足本职,当好“服务员”。为领导服务是办公室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领导交办的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但是为领导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科室服务、为全局干部职工服务。因此,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一定会密切联系全体职工,积极倾听大家的呼声,了解和关心大家的需求,多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大家当好“管家”,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

三是搞好关系,当好“协调员”。办公室处于我局的枢纽位置,需要处理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一定会注重团结,顾全大局,与办公室全体人员一起协调好各种关系,以确保我局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是加强管理,当好“管理员”。办公室工作面宽事杂,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工作宽而不推诿,杂而有序。如果我能当选办公室主任,我一定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开拓创新,善于调动全体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办公室成为一个团结协作能战斗的集体。

当然,除了担当好“参谋员”、“服务员”、“协调员”和“管理员”的角色以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主任,还必须具备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善于做一头忠诚的牛、老实的马、受气的羊、忙碌的骆驼;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竹子一样,掏空自己,甘为人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主任,还必须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除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以外,还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科技知识、宏观经济知识和税收专业知识,以丰富内涵,拓展视野。

我不想发出“给我一个支点,我来撬动整个地球”等一类的豪言壮语,因为我知道,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但是我想表达一个愿望,“给我一个舞台,让我来为国税局的发展尽一份责任。”我深切地感受到,个人的希望已经与全局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分子,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理应为她的发展奉献智慧和能力。在我亲眼目睹了他从小到大发展的历程,现在,随着开发区北进步伐的加快,局领导提出要在各项工作已上新台阶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一切更激发出我对税务工作的热爱和不断学习创新的热情,同时也将赋予我追求事业发展的执着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