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0:55:31

科技素质

科技素质范文篇1

一、制定方案,分步实施。

今年六月初,区科协在素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了《关于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就相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初步取得了成效。

二、凝聚力量,广泛参与。

今年六月二十二日,区科协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为调动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素质建设工程的积极性,区科协在会上作出了《关于加强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的决议》,并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担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为提高全区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新的贡献。

三、履行职责,提高素质。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市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区科协在科普和提高素质方面今年着重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普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首先,在《科普法》颁布两周年之际,全区各级科协组织开展了纪念《科普法》颁布两周年的系列宣传活动。为提高领导干部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区科协会同区司法局于六月中旬组织区管干部进行《科普法》知识考试,有二百五十多名区管干部参加了答卷,占全区区管干部的90%以上;基层科协还在广大居民群众中开展百题问卷调查,传授科普知识,发放问卷6000余份,上千名科普志愿者在活动中积极工作,视科普工作为己任,深受群众欢迎。在“6.29”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各级科协以此为契机,利用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和科普基地等,动员广大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以“科学普及,你我共参与”为主题,开展了内容广泛的大型宣传活动。区科协在六月二十九日还在全区科协系统举办了纪念《科普法》颁布两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在大连市科普日启动仪式中,展区的布展工作受到市科协的好评。

其次,区科协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协同相关部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出现禽流感以情后,区科协立即制定工作方案,向基层科协、学(协)会下发了文件,部署科普宣传工作,重点对涉农镇街加大宣传力度,消灭空白点,区科协会同区农发局、区卫生局印制5000余份宣传挂图,分发到基层单位和养殖专业户中。六月初,区科协与区科技局联合举办了“科技周”活动,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展出科技展板600余块。七月份,区科协与区稳定办在全区举办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百题答卷活动,群众反映很好。九月份,又与区农发局、科技局、妇联等部门组织了“万名农民看科技”活动,展出特色农业科技项目,深受农民的欢迎。十月份,区科协会同区教育局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二)、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为全面落实市科协关于开展创建星级科普社区的要求,区科协及时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率先在全市开展区级星级科普社区创建活动。今年八月份,向各街道下发了《关于开展区星级科普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形成了“由区到市,一星到二星”的梯次创建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科普工作向社区延伸,扩大了科普工作面。为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九月下旬,区科协还在街道召开了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会,现场观摩街道海鸥社区的科普工作,街道办事处和两个社区居民委在会上介绍工作经验,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科普阵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科普阵地和设施是开展科普工作的载体。今年,区科协注重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把科普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硬件投入上,区科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投资近十万元建设高标准的科普画廊100多延长米,结合建造科普画廊,区科协还协调有关单位,培育十个科普广场,使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受到科普教育。为充分发挥网络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区科协还投资开通了区科协网站,在网站科协工作信息,宣传科学知识,使网络成为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和渠道。科普示范基地也是重要的科普阵地,并对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等20余个基地授匾,这些首批授匾的科普示范基地必将对全区科普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青少年科普活动特色鲜明,体现针对性。为培养我区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区科协与区教育局坚持常年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素质,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今年我区有近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国家、省、市、区举办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最佳创意活动”、“科技小明星”和“科技创造未来”等活动。有20件作品在国家获奖,有97件作品在省市获奖。

(五)、第十六届“科普之冬”、“科普之春”活动成效显著。

区科协适应我区实行新体制,推进城市化的新形势,把“科普之冬”、“科普之春”这种传统活动赋予新的内容,注重特色,讲求实效。克服以往开展活动“上边热,下变冷”的倾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镇街,向基层延伸,各镇和涉农街道举办十几次科普大集,区科协编印了6万余份科技知识宣传资料无偿发放给农民。活动期间,各级科协会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沈阳农业大学的王克、房德纯教授就果树、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进行巡回讲课。邀请哈慈集团董事长张焕全讲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等。举办各类培训班350起,培训5万余人次,城市街道还举办了科普一条街等活动,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素质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不够强,分层次、划范围、选重点地实施科普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二是科学普及方面上的包容涵盖不广,个别领域和群体还有空白点。上述问题有待在明年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OO五年,区科协将继续把科普工作作为加强全民素质建设的主要措施,使素质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1、加强科普阵地和设施建设。深化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除继续建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外,重点要发挥好基地的示范功能,使其成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普设施要进一步完善,争取社会支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科普画廊或科普广场。

2、加大力度推进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全区街道和社区居民委的努力,区科协统筹指导,全面规划,力争50%的社区达到区星级科普社区标准,30%的社区达到市星级科普社区标准。

科技素质范文篇2

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劳保局、农林局联合举办的20*年度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暨创业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首先对本期培训班的开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来自广大农村、立志创业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培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和南通市关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要求以及“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发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珍惜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由此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加强科技素质和创业培训,对于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第二,开展培训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有的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同志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科技素质不够高,在飞跃发展的时代面前跟不上节拍;有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自身发展和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发展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开展培训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举措。推动全民创业,是富民强市、建设新农村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而且还能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尽管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财政比较紧张,开展免费培训的条件不太好,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把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到全市培训计划,为培训埋单,所以,希望各位学员珍惜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学有所悟,学有所为,通过学习,努力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希望参与这次培训的相关部门和教职人员,突出重点,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这次培训办成互相学习、传授技能、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的富民培训班。

二、端正态度,刻苦学习,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集中培训虽然时间短,但任务重、要求严,各位学员要端正态度,集中精力,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要端正态度。目前,在不少培训班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正之风,那就是对于培训学习马虎应付,不认真对待。“书非借不能读”,有的同志对于不花自己钱的培训往往敷衍了事,有的同志强调,自己的事情多,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学习。这些都是思想态度问题。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来参加了,再忙也要安心搞好这两天的学习。所以,希望大家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认真学习,服从培训班老师的管理,完成两天的学业。

第二,要集中精力。应该说,集中辅导的时间和内容都很有限,大量的内容要靠我们去自学、去思考、去领悟。两天的集中培训,要求我们思想要高度集中、精力要全部聚集、业余时间要全部用上。这对于离开校门多年的学员来说,确实是件苦事,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同志来说,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虚心、专心、耐心、恒心。学员的学习态度怎样,学习精力投入多少,学习效果如何,我们都要反馈给党委。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全身心地投入集中培训学习中来。

第三,要遵守纪律。我们的学员都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接受培训的,尽管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组织上既然已经决定你来了,那你就得下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安下心来,自始至终参加学习。要自觉遵守管理制度,服从管理;要尊重讲课老师的劳动成果,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认真自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三、发挥作用,带民创业,增强培训的辐射性

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政策执行者和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根据《*市20*-2010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要求,“*”期间,我市将组织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6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受教育培训面要达到70%以上,人均必须接受3次以上的轮训。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和经费来办班培训,就是希望在座的学员培训后回到镇村,要发挥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当好宣传员,当好播种机,当好领头羊,各尽所能,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全民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

一是要加强宣传,推动全民创业。学员们回去后,一方面要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信心;另一方面通过你们的成功创业来扩大我市创业培训的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情况,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让创业培训成为我市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难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成功创业既是大家的希望,也是政府的期望,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起跳板,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因此,你们创业成功不只是个人的事,同时也为政府解了难、分了忧。

二是要落实行动,带动群众致富。培训班的学习毕竟是短暂的,我们要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跟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素质,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洪流之中,勇于争先,多作贡献,再立新功。当前,我们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在思想解放上争先,而且还要注重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掌握科学信息,开启心智,增强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根据自己的创业情况和工作需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通过过硬的理论学习,思想的率先解放,达到行动上的超人一拍,成效上的高人一筹,最终实现发展上的快人一步。

科技素质范文篇3

本次培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和**市关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要求以及“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发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珍惜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由此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加强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公务员之家范文中心:/科技素质和创业培训,对于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开展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第二,开展培训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有的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同志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科技素质不够高,在飞跃发展的时代面前跟不上节拍;有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自身发展和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发展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开展培训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举措。推动全民创业,是富民强市、建设新农村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而且还能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尽管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财政比较紧张,开展免费培训的条件不太好,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把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到全市培训计划,为培训埋单,所以,希望各位学员珍惜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学有所悟,学有所为,通过学习,努力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希望参与这次培训的相关部门和教职人员,突出重点,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这次培训办成互相学习、传授技能、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的富民培训班。

二、端正态度,刻苦学习,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集中培训虽然时间短,但任务重、要求严,各位学员要端正态度,集中精力,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要端正态度。目前,在不少培训班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正之风,那就是对于培训学习马虎应付,不认真对待。“书非借不能读”,有的同志对于不花自己钱的培训往往敷衍了事,有的同志强调,自己的事情多,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学习。这些都是思想态度问题。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来参加了,再忙也要安心搞好这两天的学习。所以,希望大家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认真学习,服从培训班老师的管理,完成两天的学业。

第二,要集中精力。应该说,集中辅导的时间和内容都很有限,大量的内容要靠我们去自学、去思考、去领悟。两天的集中培训,要求我们思想要高度集中、精力要全部聚集、业余时间要全部用上。这对于离开校门多年的学员来说,确实是件苦事,对一些年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公务员之家范文中心:/龄较大的同志来说,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虚心、专心、耐心、恒心。学员的学习态度怎样,学习精力投入多少,学习效果如何,我们都要反馈给党委。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全身心地投入集中培训学习中来。

第三,要遵守纪律。我们的学员都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接受培训的,尽管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组织上既然已经决定你来了,那你就得下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安下心来,自始至终参加学习。要自觉遵守管理制度,服从管理;要尊重讲课老师的劳动成果,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认真自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三、发挥作用,带民创业,增强培训的辐射性

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政策执行者和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根据《**市2006-2010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组织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6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受教育培训面要达到70%以上,人均必须接受3次以上的轮训。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和经费来办班培训,就是希望在座的学员培训后回到镇村,要发挥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当好宣传员,当好播种机,当好领头羊,各尽所能,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全民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

一是要加强宣传,推动全民创业。学员们回去后,一方面要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信心;另一方面通过你们的成功创业来扩大我市创业培训的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情况,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让创业培训成为我市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难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成功创业既是大家的希望,也是政府的期望,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起跳板,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因此,你们创业成功不只是个人的事,同时也为政府解了难、分了忧。

二是要落实行动,带动群众致富。培训班的学习毕竟是短暂的,我们要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跟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素质,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洪流之中,勇于争先,多作贡献,再立新功。当前,我们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在思想解放上争先,而且还要注重科学[更多精彩文章来自“公务员之家:/”]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掌握科学信息,开启心智,增强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根据自己的创业情况和工作需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通过过硬的理论学习,思想的率先解放,达到行动上的超人一拍,成效上的高人一筹,最终实现发展上的快人一步。

科技素质范文篇4

1.对全面推行科技素质教育缺乏认识

科技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支撑。全面的科技素质课程应包含科技知识理论课程以及科技应用实践课程。然而,当前科技素质教育课程大多数是传授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涉及科技应用实践的课程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校没有认识到仅设置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难以真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科技知识,这种课程设置不全面的状况难以促使科技素质教育全面推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开展的。然而,大多数学校在科技素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对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科技素质培养,目的是培养他们去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为学校争荣誉。这种做法明显是对全面普及科技素质教育的精神缺乏必要认识,导致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整体偏低,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2.教学资源缺乏

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在我国,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非常短缺,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年长教师过去因条件限制,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技素质教育。大部分年轻教师虽然受过一定程度的科技素质教育,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也没有及时补充新的科技知识。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使得青少年想要接受良好的科技素质教育非常困难。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欠缺。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是保障科技素质教育正常开展的必需品。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在开展科技素质教育活动时并没有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其所使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均是与物理、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共享的。由于物理、生物、化学等均为升学必考科目,实验设施设备会被优先安排给这些学科使用。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欠缺无法保障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正常开展,科技素质教育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不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知识时刻都在更新,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也在不断更新。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技素质教育所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比较陈旧,与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在科技与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陈旧的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无疑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科技素质教育也难以高水平地开展。

3.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我国一直主要采用“讲授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传授科学技术相关概念和原理、科技符号术语和公式、科技规律和规则等科学知识。这些相对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仅靠老师的讲授难以对这些知识深入理解,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进而出现上课“抄科学”、课后“背科学”、考试“答科学”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学生只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科技知识,只能用题海战术来应对考核,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单一的科技素质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使青少年学生丧失了获取科技知识的乐趣。

4.教育经费使用不到位

科技素质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杂费以及教育集资等组成。用于解决科技教师工资、购买科技教科书、建设科技活动设施、购买科技设备、选购科技书刊杂志以及与科技素质教育有关的其他物资。调查发现,经费使用不到位的状况在科技素质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中小学校仅把科技教育经费放在外聘专家讲座报酬的发放以及科技教科书的购买上,而没有用于更新科技活动设施设备以及购置科技新书刊新杂志等方面。陈旧的设施设备和过时的科技书刊杂志无法与新时代的科技发展相适应,从而成为科技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其二,有些学校科技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使得科技素质教育绩效低。经费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科技素质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经费使用不到位以及经费投入绩效低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根本原因: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了科技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科技素质教育因与中、高考没有直接关联而显得不太重要。青少年学生毫无疑问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上,以求考上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会把与升学考试有关学科教学列为首要教学任务。尽管落实“科教兴国”国策的要求在相关教育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现,大多数学校对于科技素质教育的态度可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应试教育无疑已成为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

传统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大多数学校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科技素质教育过程中着重对青少年学生灌输科学技术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科技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学生书本知识学得不错,但是科技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传统教育思想难以真正让青少年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成为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阻碍科技素质教育的施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承担语文、数学、外语等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师大多都持有学科本位思想,在课堂上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导学生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的科目,忽视甚至忽略诸如科技素质教育等科目。青少年学生受到教师诸如此类的引导后,自然而然地认为科技知识的学习可有可无,从而降低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导致青少年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是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三、解决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

基于当前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以下对策加以解决。

1.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科技素质教育

学校要设置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包括科技知识理论课程与科技能力实践课程两个基本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科技知识理论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应在科技能力实践课程中有对应的应用实例。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理解所学的科技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并且能够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学习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到的科技理论知识。学校要加强对全体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科技素质教育不应以培养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为主要目标,而应把提升全体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质作为培养目标,让全体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加强资源建设,提高科技素质教育水平

学校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队伍。在我国,教师科技素质水平极大地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应将教师的科技素质培训列入计划,有目的地以外出进修、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科技素质培训。推行科技教师名师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地域之间科技教师互访、研讨等活动,让教师能够受到科技新知识的熏陶,不断提升其科技素质。此外,还应积极开拓社会上的科技教育人力资源,聘请科技专家、工程师作为科技教育顾问,吸收有经验的科技教育志愿者、在校研究生担任兼职科技教育老师,使其与校内教师有机组合,共同组成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配置科技素质教育专用设施设备。科技素质教育设施设备是科教体系的一个基本组织部分,更是科学技术与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各学校必须为科技教育建造专用的活动设施,以及购置专用的实验设备,保证这些设施设备为科技教育活动所用。只有设施设备得到必要保障,科技素质教育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学校要采用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是青少年学生系统地接受现代化科技教育、提升科技创造能力的必要保障。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的“新”应体现在这些资源是与青少年学生实际生活相关,且能够引起青少年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不是与青少年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样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这些教育资源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3.优化教学方法,使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在保留以往“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增添科学实验法、问题探讨法、科技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教师要使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形成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动手进行科技实验操作、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科技教学方法体系。进而根据现阶段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取若干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优势互补,让青少年学生在科技探索与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4.合理使用科技素质教育经费

科技素质范文篇5

一、创新时代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着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迫切呼唤着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

1、当代科技的发展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呈加速发展趋势,知识爆炸现象加剧,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知识陈旧所需的时间,从18世纪需要80一90年,19一20世纪的30年,缩短为近50年来的二15年,有的学科已缩短为5一10年。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科技成果迅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生产应用、形成产业的时间缩短,20世纪初以前大约为30年,20世纪初至中叶大致为10年,下半叶开始缩短为5年。如晶体管从发明到产品扩散于全世界市场只用了8年,电脑几乎是3一5年换一代,使人感到发明创造有立竿见影之效。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高回报,吸引和鼓励着科技人员去努力拼搏,进行发明创造。国家和企业也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大规模投资,支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当代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为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高效率、团队式的集体分工协作研究开发的领域。科技活动也日益全球化,科技、经济结合日益紧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并日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时代,任何科技人员的知识技能每时每刻都存在失效的可能。而科技活动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要求不断创新,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科技人才必须紧跟时展趋势,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与技能,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

2、激烈的国际竞争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竞争的关键,高新技术成为竞争的焦点。美、日、德、法、英等国家纷纷建立创新发明培训学校,大力培训创新型科技人才,形成学校、政府、社会一齐上的局面,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则从中、小学就开设创新发明方发方面的课程,从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就打下基础。而我们在这些方面显然是落后一筹。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规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为此,就必须大量地培训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中国已加入WTO,这意味着国际技术贸易的壁垒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更加健全与完善,技术创新成果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技术引进和技术仿效的难度将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那种仅靠模仿、引进甚至是“拿来主义”而轻松得利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没有自主创新产品,将意味着永远被动落后,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成为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必备能力和必须条件。这就迫切要求培养和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依靠自身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的研究开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抢占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3、中国的现实科技创新状况迫切要求加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建设

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还很薄弱。在基础研究方面,主动进行的原始性、独创性研究工作十分欠缺,基本上处于拾遗补缺的状态。中国至今还未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这两类科技大奖的一等奖连续几年空缺:在产业技术领域,目前中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另据统计,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高达6.4:1。国内高科技产品仍然只能以模仿与引进为主,缺乏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性产品,缺乏自主独创性产品。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这些不足,要求我们在谋求科技创新的经费、设备、政策、投入、环境等客观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重要的应该从自身创新素质的主观方面进行反思,切实把科技进步转移到依靠人的创新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

二、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时代内涵

当今时代,创新素质是科技人才最为重要的素质,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新的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有何要求呢?综合起来,创新素质应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时代内涵。

1、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的先导,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决定着科技人才能否进行创新以及创新的成败。适应开放性世界的需要,科技人才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唯有敢于开放、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科技人才,才能摆脱自身思维的狭隘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活跃的开拓性思维状态,敢于想别人未想过的问题,提出别人不曾提出过的概念,尝试别人未尝试过的方法,从而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与思维。科技人才需要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吸取一切有用的先进经验,改变那种仅仅凭直觉经验和感情因素支配的狭隘的单一思维方式,以及教条式、生搬硬套、死抠概念的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大范围、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引导科技人才在科学领域取得突破,在技术创新中成绩卓著。

2、强烈的进取竞争意识。当今世界,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竞争意识是一种忧患意识,可以促使科技人才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科技工作,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发挥一般状况下难以发挥的潜能,进入最佳的创造状态;竞争意识又是一种进取意识,可以培养科技人才的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可以激发强烈的创造欲望,增强创新意识,使其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在国内外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科技人才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时刻感受到竞争压力,全身心地去奋斗、去拼搏,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技术发明的专利权,实现科技进步。强烈的竞争意识是时代对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出的要求,是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强大动力,是当今时代科技人才必备的创新素质。

3、积极的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前人未曾创造过的成果。从这一意义上讲,科技创新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积极的探索精神主要表现在敢于批判、善于质疑、正确对待科技权威以及敢冒风险上。创新就是批判陈旧,改善现实。科技人才要具备敢于对现实的事物进行批判和否定,对历史进行反思,对自身进行“解剖”的勇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劳厄则断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显然,无论教育本身,还是知识本身,其本质意义上的精髓和灵魂,始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创造、再创造。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和赢得未来,而这,就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与远大目标。创新始于问题,要求科技人才要有合理的怀疑精神。正如古人所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通过有条件的质疑,发现并提出问题正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科技权威是科技人才学习的榜样,但过于的迷信科技权威又会使自身的创造能力受到抑制。科技人才要在尊重权威的同时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于向权威挑战,立志超越权威;科技创新还需要有冒险精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于打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精神,是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重要表现。

4、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是对科技创新目标的不懈追求精神。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道路必然是崎岖而艰辛的,创新成果的取得过程往往是楔而不舍的长期奋斗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充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畏劳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翻开科技发展史,不难发现,哪里有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发明,哪里便有科技人才不竭进取的奋斗精神。科技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科技工作者具有献身精神、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科技人才蝉精竭虑、废寝忘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要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挫折不松劲;更需要在科技实践中磨炼和保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5、深厚的创新知识和正确的创新方法。知识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本前提。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会聚变成透辟的洞察问题的能力,引领科技工作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快速思考和准确的判断,从而表现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扎实,就越能开阔人的视野,发现问题,越容易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目前知识爆炸时代仅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科技人才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情况不同,知识要素的构成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自身的专长、爱好和特点以及从事的创造活动的性质、特点,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科技创新活动还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科研活动虽是探索性的工作,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的方法很多,包括综合、还原、演绎、追踪、类比等等,科技人才只有牢固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并善于灵活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三、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素质的对策

实施教育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创造教育或称创造力开发。创新素质创造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发明、创造、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巧的教育。

2、创造力训练。是指对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以提高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完善其创造人格的系列训练,包括传授创造技法和创造经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力的训练。

3、创造性教育。是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各种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所有形式、类型的教育中,努力贯彻提高创造力的原则和方法,使提高创造、发明、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之中,对原有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造,以有利于开发人的创造力。

按照美国创造基金会和奥斯本的设想,“教育的目的是使教育能促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展。”为了迅速改变中国创造教育的滞后状况,不断加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精神,真正把创造教育普及开来,落到实处,深入下去,结出硕果。我们的创造教育和创造力开发,应迅速走出只在少数单位试验的做法,而将其作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变基础教育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激励、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创新,为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高等教育更要深化改革,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注重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设想,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创造学方面的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自觉性。

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力度。继续教育是科技工作者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开创新事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与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紧密结合实际,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新形势,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探索运用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全面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素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宣传普及。创造力的开发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社会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四化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大事,它理所当然地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教育部门、科研单位、机关、企业固然是开发创造力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新闻、宣传、文艺、出版、图书馆、博物馆,特别是各种现代化传媒,如电视、广播、电影、录像等等,也是可以大有作为、不可缺少和至关重要的。创造力开发活动要和群众的本职工作相结合,要和群众性的创造、发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和两个文明建设、科教兴国战略及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和经济发展、生产变革相结合,和各行各业的改革实践相结合,才会有动力、有活力,才能深入持久、热气腾腾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用创新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多层次的创造教育和创造学的宣传普及工作,引起全社会对创造教育的了解和重视,积极参与社会性的创造活动。

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素质具有主体意识、个性鲜明的特点,要求必须有一支富有个性、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所以,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尤其是本身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是培育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关键力量,要求加快培养或引进。培养创造教育的师资力量和进行创造学研究的专业队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造培训,建立各种规格的创造学研究机构和不同级别的创造学学术团体。编写新的、系列性的关于创造教育的教材,在各类学校广泛开设创造教育课程,并以此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和迸取精神;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运用国外先进的创造学理论与创造;教育经验,开展交流、观摩、研讨活动,使创造学深人人心,使创造教育施惠于广大群众,在创造实践中结出硕果。对重大科研课题给予经费资助,协作攻关,提高水平。

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素质建设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培育科技创新意识氛围。创新精神是科技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共同精神,是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搏斗和改造过程中形成的崇高品质,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承认和一致提倡。倡导创新就要摒弃陈腐观念,通过鄙弃陈腐思想、鼓励创新行为、宣传创新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对创新精神的高度好评,以此促进科技工作者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并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其次,要营造自由的思想空间。自由的创新思想是科技创新顺利进行与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科技人才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需要有容纳独特个性的社会氛围。要为科技人才提供便利广阔而自由的学术交流与思想探讨空间,使其在无拘无束的思想空间里开阔自己的思维,寻找创新的灵感,发挥创新的潜力。再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科技博物馆、现代化大型图书馆、科学会堂、科技交流中心等公共设施,为科技人才开展创新思维提供便利条件。并经常性开展科技讲座、学术交流,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共同参加,传播知识、交流经验、思想、方法等,触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思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切实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科技素质范文篇6

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科技期刊是以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相关内容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刊登最新的行业政策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其主要学科范畴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技期刊涉及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要素,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科技期刊是期刊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为各行各业的学者、专家等提供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为各种新技术的实现提供实用可行的参考,学者、专家可通过科技期刊追踪行业前沿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提升自我素质,为“四全媒体”的到来作全面准备。针对编辑自我素质的提升,很多行业内的前辈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达丽哈·阿合亚[1]对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更新工作方式,提高编辑专业素质;梁永霞[2]对科技期刊编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邰文[3]就科技期刊编辑自我提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转变信息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化建设、拓展服务方式等;孙瑾[4]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培养分为三大方面:基本素质、单位培养及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丁磊[5]对青年编辑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郭海瑞[6]就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的吸引、培养及队伍建设给出了相关建议;李晓濛[7]剖析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培养的路径;杜承宸[8]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探讨了如何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陆雅玲[9]站在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海燕[10]对“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胜任力的现实要求与提升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本文围绕“四全媒体”进行分析,并就科技期刊编辑自我素质的提升提出建议。

二、“四全媒体”概述

“四全媒体”有四个基本特征,可以从时间、空间、主体、效能四个方向解读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一)全程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传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或事件的全程记录、同步传播得以实现,媒体能实现时间上的全程跟踪记录,全程媒体由此出现。

(二)全息媒体

物联网、多维成像等技术的成熟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基本实现了信息或者事件在空间上的全方位呈现以及多角度的同步传播,还可通过激发感官体验,实现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衔接切换,全息媒体由此出现。

(三)全员媒体

全员媒体是指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更多全媒体型、专家型媒体工作者涌现出来,全民媒介素质逐步提高。

(四)全效媒体

技术革新后,多种媒体载体、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受众能够获得更广泛的体验,受到更强烈的影响,从传播效能来看,全媒体也是全效媒体。“四全媒体”的提出,将科技期刊出版推向新的时代,面对新时代传媒载体形式丰富、信息多元、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科技期刊需要适时调整自身发展策略。科技期刊编辑也需要根据时代及行业发展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创造性、把握时代性、增强规律性,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本领与能力。应针对“四全媒体”时代的特点、科技期刊出版以及相关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完成自我素质的提升。

三、编辑素质提升

“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出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作为记载、传播、积累和交流文化成果的重要手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期刊编辑需要紧跟“四全媒体”时代的步伐,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

(一)掌握“四全媒体”特征,走媒体融合道路

“四全媒体”及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开始进入新的阅读时代。在“四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读者的数字化生活习惯和阅读方式,应积极进行数字化尝试,从提供内容转向提供服务。“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准确掌握“四全媒体”的四项基本特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分析把握“四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规律。政策带动产业变革,科技与出版融合加深,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四全媒体”全面反映了当今全媒体发展的复杂态势,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要做好科技期刊,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自身素质,对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创新,优化科技文化传播效果。要推动科技期刊创新性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应将“四全媒体”时代的特性及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提升自我素质,推进科技期刊的发展进程。“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事物是甜还是苦,只有尝试过的人才能辨别;道路平坦还是险阻,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实践出真知,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不断尝试,积累实践经验,顺应时展,提升自我素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专业基础,紧跟行业动态

科技期刊出版工作集新闻、传播、图书馆、情报、中文等学科于一体。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承载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对从事该工作的人才要求较高。科技期刊以刊登科技论文为主业,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通常需要具备契合该科技期刊栏目的专业背景,科技期刊编辑在熟知行业科技研究进展的同时,还需掌握出版行业的相关知识,在跟随时展的同时,了解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包含选题、组稿、审稿等流程,对接学者或专家撰写的原始论文。在原始稿件从接收到出版的过程中,编辑需要做到事无巨细,在接收论文的时候需要对论文的质量,如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查,并且基于专家的审查意见,对文章进行审核,与作者对接,并适当地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科技期刊编辑在处理科技论文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和行业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将接收的科技论文处理妥善。科技期刊服务于相关行业,服务于行业科技交流及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了解行业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审校科技论文的时候才能对其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有全面的认识,才能紧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牢牢把握期刊行业发展方向,推动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素质范文篇7

1桦甸市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

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技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身体素质、非智力心理素质五方面,在这其中,文化素质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母质,而从桦甸市农村劳动力(16~60周岁的农民)的统计来看:现全市农村劳动力为147785人,在这些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076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8%,初中文化程度的9242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2.5%,高中文化程度的2352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9%,高中以上(不含高中)文化程度的10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0.8%。其中能初步掌握一技之长的为2225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1%,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农民早已走出农门另谋他业,这样的农民人员素质组成,决定了其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吸纳创新能力很难与依赖科技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相匹配。接受教育,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无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农业推广的一种手段,但目前桦甸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力度匮乏,任重而道远。

2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2.1农民接受农业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途径。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民接收农业信息和技术的渠道还不够宽。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农村“能人”、互联网(所占比重较小)、手机等,能到乡镇、村直接向农民传授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部门有:市、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农广校,市、乡两级畜牧管理部门等。2.2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比率。从问卷调查和典型村调查看出,农民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有3~5次左右,但大多属于简单的实用技术培训,时间较短,不够系统。在有机会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中,成员构成主要为村、社干部,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等。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比率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2.3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状况。当前,由于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但由于教育培训机会和农民自身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教育培训任重道远。2.4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与实际完成的差距。从入户实际问卷调查和普遍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很大,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仍很低。据统计,桦甸市每年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较系统的培训,所占比率更低。如:桦甸市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林蛙养殖业,有养殖专业户1100人,800多条沟系,而每年能参加教育培训的不到100人。

3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农民素质是农业科研成果得以推广的基石,是制约农技推广中的瓶颈,若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必须突破农民素质这一瓶颈制约,针对桦甸市农民素质状况,当下,快速提升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快捷而基础的方式和方法,在这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3.1取得领导重视与规划,纳入考核指标。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都很重视,但重点放在乡村道路、水利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整洁等直观效应上,而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这一重要内容都没有摆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在工作安排、人员组成、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明显偏弱,缺乏长远的谋划与行动。各级政府应切实将农民素质提升纳入工作日程,并把农民的文化学习与生活的组织与完成情况纳入乡村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来敦促各级领导把农民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得以重视和常抓不懈。3.2营造学习氛围。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桦甸市绝大多数农民用于农业生产的的时间为3~4个月,拥有大量赋闲时间,应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开展学习,积极在农村营造“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学习氛围,如通过开展各种知识竞赛、评选“学习之星”、推介学习致富典型等活动,在农村弘扬起一种以学为荣,以书为友的良好风气。3.3政策激励学员。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从2002年始,桦甸市农业局组织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多个农民培训项目,项目中的学员大多来自于农村中的骨干、种养大户、能人,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学业完成后,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员往往受到资金、政策的困扰,很难大展拳脚,所以应积极开展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在资金、政策层面的跟踪帮扶,或开发有配套资金的培训项目模式,帮助学员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这样不仅会使农民学员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培训效果,也会感召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培训学习中来,在农村树立起学与不学两个样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农民培训项目能够真正落地生果,惠泽于农的一种现实保证。3.4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办各种形式的“科技示范园”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需要,要想农民培训推广结出硕果,必须建立科技示范园,这是因为:1)从培训对象来看,要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往往由于素质低、能力差、思想保守,不愿意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上冒风险,在没有看到新技术,新品种的效益前不敢冒然应用。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园,把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在增产增收方面的作用充分展示给广大农户,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比较、选择,农民才会信服,才会接受,才能使培训推广收到好的效果。2)从培训内容看,培训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更多的是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招一式的实际操作,通过科技示范园的操作,让农民目睹其中建立的耕作制度,引进的优良品种,推广的科学技术的效益,利用示范这种现身说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4结论

科技素质范文篇8

最先提倡高校科技文化研究与教学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最初高校科技文化研究与教学的开展是以高校学科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其中以美国为例,不仅从20世纪中叶就有了科学史系或者科学哲学系,而且从1970年起,经过G.Holton教授(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的努力,把科学史教学作为“哈佛物理教学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1994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通过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还把科学史教育贯穿在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在我国,1925~1927年陈省身先生的老师钱宝琮,在南开大学物理本科生中开设了作为科学史分支的教学史课程。

现在各大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高校科技文化建设。多所高校已经开设了与科技文化相关的学科教育,例如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史、世界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等。这与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正在创造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人的素质和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使命,要培养一支庞大的直接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创新队伍,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科学精神和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人文氛围,建立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它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承载体,也是科技的产地之一。那么,对于大学生科技文化方面的教育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变化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途径

高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学生入手,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理论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从高校教师着手,高校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方法观,加强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其能正确地运用科学方法。关于科学文化理论方面,需要学校及各二级学院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建立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开设与科技文化相关的课程。为了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在此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普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学术团体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是其对科技文化理论应用的最直接平台。近年来,随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并依照我国对农村的重视,各校都组织了一些科技服务小组深入到农村开展科技咨询、家电维修等活动,深受欢迎。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科技活动中,既能在科研能力、工作技能、经营水平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学生只是学习科技文化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技方法的作用起到了指导作用。首先,科学方法是多元的。它既包括较为有序的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也包括不很有序的臻美方法,它甚至对无序的猜测、想象、灵感、顿悟、幻想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亦持宽容和欢迎态度。其次,科学方法是创新的。大凡伟大的科学发明难得遵循固有的程式和运用现成的方法,科学大师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着创造出新的方法。最后,科学方法是开放的。它向各种后来的合理性的方法和非理性的方法敞开大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用科学方法指导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环节,高校教师的重大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三、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对高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意义

科技文化是跨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它对于培养跨学科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增强科教兴国、和谐社会观念,激发他们的科学热情,鼓励他们发明创新等为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高校教师作为联系科技文化与大学生的纽带,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对我们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提高高校教师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可以增进大学生对于科技文化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科技史观和人生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课程开设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在科技文化理论方面,教师应尽大限度地丰富自己。不仅要把课堂所授知识熟练掌握,还要积极学习与所授知识相关的知识,甚至是有助于教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在当代大学生比较喜欢新鲜事物,对最新的科学技术关注较多,却往往忽视了传统科技文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科技观,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不仅改变了自然和社会,而且也改变了人本身,人自身的主体性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纵观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既有对科技文化高度重视,科技文化繁荣发展的阶段,也有科学技术沦为宗教的漫长黑暗的中世纪。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都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中有得到政府支持并保护的,也有为真理而献身的。不论自己的遭遇怎样,他们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都不曾改变,那种为真理奉献出毕生精力的精神让人们敬畏。了解了这些,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科技素质范文篇9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职业人才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指导方针和培养目标要求,其中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根本,创新能力培养是关键。高职学生应具备优秀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有: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三方面。它是创新型职业人才会创新和能创新的立足点和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才应具备的根本的品德。所以应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当前职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首位。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社会浪潮中,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和驱动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产生的效果和效应已经越来越显露出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培养和输送有科技素质的人才是其重要责任和办学目标,这几年我院围绕培养具备纺织服装技术的高职创新人才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道德素质、技术素质和作风素质,在确保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实施创新课题来培养高职学生会创新、能创新的能力,着力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是当前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措施和途径。只有依靠具备这些优秀素质的人才,才能实施好优秀的创新课题并取得成功。如果不具备这些方面的创新素质,最好的创新课题也无法完成。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科技创新素质的高职学生。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我院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和建议,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2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是创新素质培养的核心内涵

科学道德素质包括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具备自强不息、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是指像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学家所具备的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坚持科学真理的科学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科学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进,登上科学的高地。一个缺乏科学素质的人是找不到创新课题的,也是不能承受创新的艰苦、失败的折磨和挫折的。因为缺乏科学素质的人,首先他的科学态度不端正,出发点不正确,不是为了科技创新,而是为了以创新名义捞个人名利,浪费国家财产,形成学术腐败。如博士论文抄袭,大学教授抄袭论文等现象,虽然这些不良的所谓“创新”行为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得到了有力遏制和查处,但是其产生的恶劣后果严重影响了纯洁的新一代大学生,所以当前高职学生在创新教育的同时乃至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强科学道德素养的培养。向社会输送讲信用、讲真话、办实事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几年我院在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突出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道德素质,例如2012年我院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发光机织面料亮度与光色的设计》这一创新课题时,从选题、论证、设计研究、检测、试验到生产样品全过程的创新活动中,要求学生尊重纺织、印染、服装设计等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在已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索和试验研究等创新活动,取得了成功———创新成果获得省市有关创新作品大赛的奖项。在完成这个创新课题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进行了无数次发光面料亮度和光色的调制和试验,通过无数次的配方比例调整、监测和选择,承受了一次次实验数据达不到设计亮度光色要求的失败痛苦,在实验室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坚持科学的检测方法最终找到了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创新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沿着正确的科学方向才能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培养他们自觉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科学素质,并且将影响他们一生。可见,培养学生具备科学道德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3培养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内容

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主要是指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必备的技术水平同时训练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敏感性、技术责任心和技术洞察力,这是提出和找到一个好的创新课题的重要前提。一个对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动态极为关心、敏感的高职学生会激发出创新课题的激情和动力。反之,技术上麻木不仁,不留心、不善于关注和观察的学生是找不到、找不准创新课题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有人抢着捡苹果进食,而牛顿在想:为何苹果从树上脱落后会向下掉?这就是牛顿的技术敏感性、责任心和洞察力。创新课题无处不在,但只青睐有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的创新者。这几年我校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获奖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我院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技术素养。例如2013年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了“再生蚕丝蛋白纤维新面料”的创新项目,本课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已学到的专业知识,从普通的蚕丝面料特性出发,激发出技术灵感,提出了利用再生普通蚕丝提炼的蛋白纤维织成新面料的创新课题,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设计编织出一种由再生蚕丝蛋白纤维为原料的新面料,并通过检测发现了这种新面料所具备的耐磨、耐热性和抗紫外性能较好、体感舒适的特点,创新了一种利用传统报废蚕丝蛋白纤维生产的新面料,该面料被推广运用,荣获高职学生创新大赛奖项。该创新课题培养训练了学生在自己专业技术领域创新的技术敏感性、洞察力和关注所学专业技术发展的责任心。社会将青睐这种会创新的科技人才。

4培养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体现

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就是指创新主体必须踏踏实实、实事求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等优良作风。搞科学创新不是容易的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创新过程是一个考验吃苦耐劳、承受失败风险和折磨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人才能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的科学作风的过程。大家知道,一个不肯吃苦、不脚踏实地、做事半途而废的人是做不好、做不成任何事情的,更谈不上会创新和能完成创新课题的。即使凭一时兴趣参加了创新活动也难以坚持到创新活动的最后。在一个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繁重的工作要做,需要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整理大量的技术数据,进行多种特殊环境和复杂条件下的试验和检测。这些工作既烦心又艰苦,必须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科学作风来支撑。上述我院两个创新课题也充分说明:创新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前人未知的领域要有敢于探索的勇气,面对反复的试验、检测失败的数据要有不低头、不畏难的顽强意志,面对要攻克的创新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查询论证、设计研究、检测完善等漫长的创新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恒心、耐心、静心、安心的优良心理,才能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短暂而珍贵的在校学习时间进行优良的科学作风培养,才能输送出高质量的具备优良科学作风素质的高职创新人才。

5结语

科技素质范文篇10

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劳保局、农林局联合举办的**年度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暨创业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首先对本期培训班的开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来自广大农村、立志创业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培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和南通市关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要求以及“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发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珍惜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党的**届**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由此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加强科技素质和创业培训,对于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第二,开展培训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有的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同志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科技素质不够高,在飞跃发展的时代面前跟不上节拍;有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自身发展和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发展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开展培训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举措。推动全民创业,是富民强市、建设新农村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而且还能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尽管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财政比较紧张,开展免费培训的条件不太好,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把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到全市培训计划,为培训埋单,所以,希望各位学员珍惜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学有所悟,学有所为,通过学习,努力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希望参与这次培训的相关部门和教职人员,突出重点,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这次培训办成互相学习、传授技能、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的富民培训班。

二、端正态度,刻苦学习,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集中培训虽然时间短,但任务重、要求严,各位学员要端正态度,集中精力,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要端正态度。目前,在不少培训班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正之风,那就是对于培训学习马虎应付,不认真对待。“书非借不能读”,有的同志对于不花自己钱的培训往往敷衍了事,有的同志强调,自己的事情多,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学习。这些都是思想态度问题。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来参加了,再忙也要安心搞好这两天的学习。所以,希望大家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认真学习,服从培训班老师的管理,完成两天的学业。

第二,要集中精力。应该说,集中辅导的时间和内容都很有限,大量的内容要靠我们去自学、去思考、去领悟。两天的集中培训,要求我们思想要高度集中、精力要全部聚集、业余时间要全部用上。这对于离开校门多年的学员来说,确实是件苦事,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同志来说,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虚心、专心、耐心、恒心。学员的学习态度怎样,学习精力投入多少,学习效果如何,我们都要反馈给党委。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全身心地投入集中培训学习中来。

第三,要遵守纪律。我们的学员都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接受培训的,尽管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组织上既然已经决定你来了,那你就得下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安下心来,自始至终参加学习。要自觉遵守管理制度,服从管理;要尊重讲课老师的劳动成果,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认真自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三、发挥作用,带民创业,增强培训的辐射性

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政策执行者和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根据《**市2006-2010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组织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6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受教育培训面要达到70%以上,人均必须接受3次以上的轮训。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和经费来办班培训,就是希望在座的学员培训后回到镇村,要发挥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当好宣传员,当好播种机,当好领头羊,各尽所能,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全民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

一是要加强宣传,推动全民创业。学员们回去后,一方面要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信心;另一方面通过你们的成功创业来扩大我市创业培训的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情况,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让创业培训成为我市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难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成功创业既是大家的希望,也是政府的期望,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起跳板,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因此,你们创业成功不只是个人的事,同时也为政府解了难、分了忧。

二是要落实行动,带动群众致富。培训班的学习毕竟是短暂的,我们要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跟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素质,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洪流之中,勇于争先,多作贡献,再立新功。当前,我们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在思想解放上争先,而且还要注重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掌握科学信息,开启心智,增强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根据自己的创业情况和工作需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通过过硬的理论学习,思想的率先解放,达到行动上的超人一拍,成效上的高人一筹,最终实现发展上的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