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5:13:03

科技旅游

科技旅游范文篇1

关键词:科技旅游功能分析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二、科技旅游的功能

1.科技旅游对科技的作用

首先,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兴事业,它增强了教育的科技内涵,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科技旅游项目将科普和旅游、娱乐与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科技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科技知识、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是传统旅游形势所不能做到的。通过科技旅游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无疑是科普工作的一大进步。

其次,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式。我国当前扫除“科盲”的形势和任务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扫除“文盲”的形势和任务还要严峻和紧迫。其实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思想,主要是由于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参加科技旅游,观测自然现象,操作、科学实验,听取科学报告,参与科普演示,就能够对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层次结构、演化发展及其客观规律具有初步和基本的了解,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提高和增强分辩科学与伪科学以及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能力。

再次,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而科技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思想科学性和客观性,更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科技旅游,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就能够使人们懂得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了解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和主要方法,提高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事实、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

2.科技旅游对经济的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对产业间的融合与渗透

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发展科技旅游不仅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科技旅游促使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直接融合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提供了无限的机遇,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科技旅游对旅游产业结构的拓展与优化

科技旅游既是对传统旅游形式优点的借鉴和继承,也是对传统旅游产业不足的弥补和完善,这就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科技旅游对现有旅游资源科学文化价值和积淀的深刻挖掘和努力刻画,使之能够发挥资源的深度效应,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从而为旅游产业创造高附加值,增添蓬勃生机。科技旅游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实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科技旅游的社会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科技学习活动,科技旅游能使人们在涉足、观赏、接触、体验异地科技文化时得到所需的额外信息和知识,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能力。它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推动人的科技交流,增加人的文化储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科技旅游,人们能够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从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科技旅游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开展科技旅游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科技不是万能的,滥用科技是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通过科技旅游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全面提高人们的环境与发展意识,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同时担负起环保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可以开启心智,动手动脑利用废旧物品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科学技术知识又加强了环保意识,实为一举两得之举。

三、结束语

科技旅游的雏形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起初是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宣传企业形象而组织的公众参观活动,之后众多企业争相效仿,科技旅游便由此开始盛行起来。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其功能也就自动显现或被挖掘出来并进行深化和拓宽,从最初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拓展到现在的众多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旅游的功能也将会不断向纵深拓展。

参考文献:

[1]金颖若:科技旅游论[J].江汉论坛,2003,(10)

[2]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技旅游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4,(2)

[3]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科技旅游范文篇2

审美不是人类天生的禀赋,也不是人类在进入艺术领域后才增长的才干。审美作为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生而产生的。美产生于劳动,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直接呈现于对象的感性形式(色彩、线条、形体),在这些感性形式中凝结着人们的劳动和创造。这些形式成为人的智慧、灵魂和力量的标志,能唤起人们的愉悦而成为美的事物。因此,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美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用上述观点来观照古今农业科技就能发现,农业科技景观旅游的美学因子实则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农业美学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动态美、韵律美、艺术美。二是体现了美的创造者———劳动者及劳动本身的美:人工美、功能美、技术美。三是农业美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美、时代美。人们在农业科技旅游中,能够深切体悟、领会农业美

学本身无穷的迷人魅力,同时,通过对农业科技的了解,认识劳动者的精神世界,从而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再次,认识农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美学的发展,把握社会、科学、美学发展的规律,以利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农业科技旅游可以提高对农业科技的认识,更好地发扬农业科学精神,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意识的觉醒和提高。这种农业科技活动,是人的社会实践的扩大,同时也是人们审美范围的扩大,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互动,自然而然提高了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在审美的同时,又受到思想的洗礼,知识的丰富,这就是农业科技景观旅游有异于它种旅游形式,是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农业科技景观旅游必然地会成为当前一个时期内我国旅游的又一个热点,且会越来越热。

二、农业科技景观的审美内容

农业科技景观是地球上的一种景观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景观所具有的客观的地物、地貌特征外,它更是社会的一种空间,是人类生活的栖息地、生产劳动的场所,因之,它也就具备了视觉审美的内容。农业科技景观内容,从宏观上,所有与农业科技有关的地物、地貌和人群,都可包含于内,从微观角度分析,即以人的视觉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农业科技景观,有水利、梯田、农具,技术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及其设施等,这些景观各自有不同的审美内容。(一)水利设施的社会美、动态美我国从古到今,有关水利建设的成果不可胜数,工程景观多有遗存。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劈山导洪,古今之龙门,传为禹所开凿,今人睹之,亦称其奇。四川都江堰、京杭大运河,陕西关中农田水利,新疆坎儿井等均为天下名胜,近现代以来的长江三峡工程等大型水库,均为世上奇观。在技术上,过去自然条件的自流灌溉,到今天的节水灌溉,材料、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水利设施景观旅游,人们首先受到震慑的是它的社会美。当人们看到巨大的山峰被劈成两半,或滔滔大江被拦腰锁住,或暗河百里而清流欢腾,或“玉龙”随着人意而畅流不息,自会感叹人类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坚不摧的。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繁荣与进步。笔者曾于2003年参观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对这一点感受颇为深切,曾作诗一首对其赞颂。诗云:“生民自居造化力,掘地饮水举世奇。雪水奔涌五千里,清凌润口兼沁脾。灌出良田碧似洗,育得果瓜含饧饴。我披骄阳饮此水,江山同醉花影迷。”这恰是这次旅游产生的效果。同时,通过水利景观的旅游,可以加深人们对水的认识。人们对水的传统的认识是人与水的对立,水只是一种物,随人处置,故或视其为洪水猛兽,排之去之,或视水为索取无厌的物,灌溉、发电、不加节制地利用之,浪费之,污染之。要说审美,水之美也仅仅成为哲学家思想家借水论人,诗人、作家借物抒情,画家、音乐家发泄牢骚的寄托物罢了。现在,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对水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亲水意识增强了,爱水护水,人与水和谐相处,通过水利科技景观,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设施的参观,更能很好地理解人喜择水而居和依水傍水的环境美,依供定需、量水而行的规律美,人水共处、相得益彰的和谐美。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其技术美亦令人叫绝。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已有22600年的历史。它以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为其特色,位居成都平原顶端、岷江的出水口,居高临下,分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要工程。鱼嘴分水,飞沙堰泻洪排沙,宝瓶口进水,三者珠联璧和,协调运行,互相制约,饮水入田,分洪减灾。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都江堰工程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的世界水利技术难题。由此可见,古代水利工程确实具备了科学美。(二)梯田景观蕴含的韵律美、智慧美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农田”。[2]一般说来,在磅礴逶迤的山坡峻岭上修建的梯田,将巍巍山岭依起伏之势,劈山积土,累石为界,便形成了高阜之田,其平如盘,层层映绿。[3]是体现农业进步的一种科技景观资源。梯田景观在世界各地均比较引人注目,其有名的如菲律宾伊富山上,2000多年来一直沿山修筑水稻梯田,位于马尼拉以北250公里的安第斯山上的水稻梯田,它被誉为“当地土著……通往天堂的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梯。”世界文化委员会已将巴纳韦高山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从古至今,华夏儿女生生不息,辛勤劳作,开山劈石,垒土造田,在荒山秃岭上开掘出了梯田。创造了举世震惊的成就。著名的云南哈尼梯田至少有1300年以上的开发历史,并至今持续使用和发展,以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共构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传统人居环境和农耕文明的典范,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科技活动的结果,是民族文化、古代科技、自然生态的巧妙结合的典范。当我们欣赏哈尼梯田时,一面面山坡,一道道山梁,一片片梯田,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让人惊艳,30多公顷的梯田世界是中国大陆的最神奇的景观之一。20世纪的最后一年,哈尼人为其千百年来创造的梯田奇观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各地,在中国各个历史阶段,都遗存有大量的梯田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寨梯田,山西昔阳县大寨村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大寨几辈人数十年的艰苦劳作,改变了原来本

的生产条件,人力造出的梯田首尾相连,层层依偎,高低错落,绵延不绝。当我们欣赏这些高低错落、蜿蜒在等高线上的田块时:观赏水田,则田如层境,波光粼粼,细瀑清泉,飞花溅玉,水车飞鸟,别有天地;观赏旱地,则绿波涌涛,千迭起伏,山随田动,田随山高,一派生机,尽奔眼底。此时,梯田形成的“蛇形线”沿山转,宽适当,长不限,绘的是“灵动”的感觉,这就是梯田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的韵律美。当然,我们观赏梯田,往往被劳动人民的力量所折服,被劳动人民的精神所震慑,越是条件艰巨的地方,劳动人民越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奇迹,创造出新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梯田所带给我们的社会性的人工美。(三)技术景观蕴含的技术美、功能美在我国漫长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技术的发展往往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标志,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自由自觉的创造和才能、智慧、意志、情感等最直接、最集中地表现出来,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以至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证明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高,例如,精细农作技术的形成多熟制的应用,水利设施的多样等,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也提升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知识层次。在这里,重点例说的是我国的天文历法知识。这种知识,在我国远古时代就非常普及。《尚书•尧典》有:帝“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故“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4]《尚书尧典》有:帝“乃命羲和,钦差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远古时代,是民由渔猎而进入耕稼,因而仰视天文以测寒暑季节,以备衣食住行之需,农耕稼穑,皆侍观察昏旦中星。所以我国极其丰富的天文历史知识,为我国传统农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物候学基础。现在保存下来的北京古观象台,模仿元代仪器,制成筒仪、浑仪、浑象、圭表等,还有紫薇阁、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清康熙年间耶稣会士监制西式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等。清乾隆初年戴进贤制作玑衡抚辰仪,这里有世界现存古观象台中保存最旧的连续观察记录。倘佯在这些古代人们精心发明出来的科学观测仪器中间,我们怎能不为其精巧绝伦而摄心动魄,感受到祖先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呢?我国传统的历法,就是本着“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的原则设立的,所以年分十二月,又订立了二十四节气,还在一年中有许多与各地农业生产活动相适应的节日,这些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当我们随着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来审视这些古代历法、节气时,便可体悟出我国传统农业发展到何等发达的程度。当我们欣赏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季花木,或历经春种夏收秋播冬藏各种农时时,我们在这种游览中体验到的是一种美的律动,美的演变,自当令人陶醉,从中我们看到了农业技术发展、应用的作用和魅力。(四)农具演进中蕴含的形式美和艺术美在人类历史上,工具是生产技能的客观化,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农业科技的发展,在农具的演进中得到充分的肯定。我们在农业科技旅游中,去欣赏从原始农牧业到现代农业生产工具,除深刻地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外,更能欣赏农具中蕴含的形式美和艺术美。我们知道,新旧时期的石器,便具备了砍砸功能,如现知最早的非洲奥杜韦文化的阿舍利手斧,一端较为圆润,适宜手握,一端锐利,适宜砍砸。我国山西丁村尖状器,也体现了这种双重需要。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了对称、圆形、椎形、方形等行制,同时又体现出光滑、比例和谐、均匀对称等美感要求。在传统农业活动中,我国农具丰富多彩,仅元代《王祯农书》所描述的农具就有200多种。在历史上发生重大作用的如曲辕犁、三角耧、龙骨车(翻车)等。各地都有多种多样的适宜当地农活的农具,无论从材料、形制、功能等方面,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下不断地解放出来,才会发展到今天的农业机械化农具的开发应用。我们说,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直接动力是满足生存的物质需要,但劳动工具的发明创造以及使用,却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人的自由,使人从自己创造的成果———工具中看到现实对人的智慧、理想、意志和创造力的肯定,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情感,因此,生产工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逐渐获得了审美价值。所以,当今天人们在一些博物馆,特别是农业或农史博物馆时,在农舍小院看到各种仍在使用的农具时,当我们看到现代农机具的既有科学原理,又制造精美、使用便捷省力的特点时,我们便深深地获得了一种历史演进的审美享受。因此,我们在农业科技景观旅游中,对农具的形式美、艺术美的欣赏表现为:首先,审美的意义。人们制作农具,就是为了实用,而农具的外观的美一般要服从实用,所以,农具的外观就具有了形式美,例如整一、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在实用的前提下,符合了普遍的形式美规律。其次,农具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设计师、能工巧匠在制作过程中,凝结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显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这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农具产品上直接体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故而美便存在于其中了。再次,农具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有些转化为工艺品,用于装饰或者其他生活领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我国春秋时期用作身份地位区别的礼器圭、璧等,据考

学家考证,它们的前身就是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环等。而石铲则发展为玉铲,用于佩带,成了一种饰物。即使在现代,我们为了美观,给有些器物如儿童玩具手枪柄上刻上交叉斜纹等,也是这样,早先在真正的武器手枪柄上刻交叉斜纹是为了防滑,而在儿童玩具手枪柄上只起装饰的审美作用。所以。当我们发现农具的这种作用时,就使得其审美价值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五)现代农业科技景观中体现的时代美、技术美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日新月异,这种变化速度快,涉及面广,与传统农业科技形成鲜明对照。在农业科技景观旅游中,我们能强烈而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即时代的流动性、革新性,并由此引起时代观念和审美需求的变化,这就使农业科技具备了时代美。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引起了农业生产的根本性的变化,如设施农业(即大棚农业)改变了千百年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动植物克隆技术开拓了育种保种的新的领域,无土栽培技术把农业从赖以生存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些无不闪烁着技术的光芒,同时也使我们从农业科技景观旅游活动中充分得到技术审美。在现代农业科技景观旅游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农业科技景观旅游具有代表性。在杨凌示范区的众多景点中,不同的景点分别代表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设施,光、温、湿均采用电控装置,蔬菜花卉种植采用无土栽培,计算机自动控制滴灌技术,运用基质、水培等多种栽培方法展现了现代农业全新的发展模式。昆虫博物馆是国内展览面积最大、展出昆虫种类最多、展览档次最高、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昆虫科普基地。中国动物克隆基地集教学、科研、参观、游览于一体,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克隆山羊群体,有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以及它们的“基因”传代。国际节水科技博览园荟萃了国内外节水设备的精品,体现了节水技术的丰富性、综合性、先进性。人工模拟降雨大厅是世界第二大规模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施,能够非常逼真地模拟自然界的各种降雨情形。还有世界名优牛羊良种高科技繁育示范园拥有世界十大著名优良品种。中富绿色硅谷的克隆植物工厂化育苗、设施农业、自控温室以及各种名优特种质资源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农业高新科技已超乎人的想像,指示出人类可以一步步运用智慧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赢得更大的生命自由,并据此可以期望人类憧憬的美转变为惬意的生活现实,对高科技的美学诠释,就是人类本身潜能的自我审视和陶醉。同时,当下时兴的“农家乐游”人们也并不是一味去寻找原始的农村风貌乡俗,实际上也是对现代农业经营的一种观照和认识。我国的现代农业呈二元结构表现出来。其表现一,在同一家庭小规模经营体制下,传统的农业经验、技术与适用的农业机械、必要的农业技术设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等并存,依靠自然力、人力、畜力的传统生产技术与依靠机械力、生产力及社会力的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其表现二,同一农业生产区域内,小规本论文由

模的家庭经营与较大规模的农业企业或农业园区的农业技术相结合,这种二元农业技术结构,通俗地说,就是“镰刀+收割机”并存。故我国现代农业是一个传统农业与高科技农业并存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开展的“农家乐游”,可以使我们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鲜明的对比中,更清楚地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内容,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文化性,产生审美愉悦,同时受到教育,升华认识层次,收到审美活动“净化”心灵的作用,更深刻地认识现代农业科技的时代美、科技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各地迅速的兴起了农业科技游,而且我们相信,这种旅游活动也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深入。

参考文献:

[1]杨陵区发展计划局.《杨凌区观光农业建设项目》招标书[Z].2004.

[2]贾恒义.中国梯田的探讨[EB/OL].中国经济史论坛,2003209227.

科技旅游范文篇3

科技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是对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

目前科技工业旅游在我国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中开展,旅游内容集中于:参观企业标志性建筑、企业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及厂区美化绿化建设;了解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增长知识,拓宽旅游者视野;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感受企业文化;认识该企业或该行业的发展历史,纵观企业或行业发展全貌。由此可见,科技工业旅游作为伴随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科技工业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具有依附性、知识性、多效益型和重游率低等特点

长虹大力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有利于提高长虹品牌美誉度,强化市场对长虹3C战略的认知度,整合长虹工业旅游资源,发展长虹科技工业旅游产业,促进绵阳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

一、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所面临的机遇

1、科技工业旅游异军突起,成为工业企业和旅游市场的新宠

对工业企业而言,科技工业旅游可以更有效的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美誉度;可以降低企业接待成本,拓展资源利用空间,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起到促进企业管理,培养人才,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转移富余劳动,直接促进销售等作用。

对旅游市场而言,科技工业旅游已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源市场。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政务、商务考察、培训旅游,这一类旅游市场客源稳定,消费力高,影响力大。二是学生夏令营、冬令营市场,科技工业旅游是该类旅游项目的核心产品。三是普通游客,这一类游客往往具有求知欲强、自主性强、富有个性的特征,且数量也不可忽视。四是当地的社会教育市场。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通行的学工、学农教育为科技工业和农业旅游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科技工业旅游发展迅速,2005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3家,作为科技工业旅游的开拓者的长虹工业旅游也名列其中。各地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科技工业旅游产品。青岛海尔集团借助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参观游览和修学培训游,2002年的接待人次便达到了60万。上海大众在接待游客时,突出其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高度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和整车焊接以确保安全的生产工艺,给游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少游客是参观了上海大众以后才决定购买桑塔纳的。四川泸州老窖为了使更多的客户深刻理解国窖1573的深厚底蕴,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将酒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融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国窖1573的品牌地位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长虹3C战略的确立为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

毋庸讳言,长虹发展工业旅游虽然起步较早,但多年来停滞不前使长虹工业旅游的先发优势已丧失殆尽,在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工业旅游舞台上,长虹并没有特别骄人的业绩。但2004年下半年以来长虹战略的深刻变化以及3C产品、3C形象的推出,为长虹在新的起点上引领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C产品与科技工业旅游都是休闲时代的产物,它们有着共同的精神诉求和文化个性。正如在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超越传统的观光游览类产品过程中,融求知和个性体验于一体的科技工业旅游应运而生一样,3C融合的产品超越了传统的功能型电器,将功能实用和个性娱乐融为一体。智趣合一、张扬个性是3C产品与科技工业旅游共同的生存样态。

长虹所倡导的通讯产品(Communication)、电脑产品(Computer)、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3C融合消费方式,长虹所树立的聪明(Clever)、舒适(Comfort)、酷(Cool)的3C生活境界,顺天时,应民心,指明了家电发展的新方向,为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改变注入了新的力量。3C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需要理解,需要学习,科技工业旅游为普通人理解、学习、向往3C生活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3C将会为长虹科技工业旅游注入腾飞的力量,科技工业旅游定能给长虹3C带来忠实的信徒。

3、绵阳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长虹科技旅游提供了一个腾飞的舞台

200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示国家旅游局探索出一条将旅游产业和科技推进结合的路子。今年,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努力下,国家旅游局已把绵阳确定为全国首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的试点城市,还将于近期委派专家来绵阳指导工作,并允诺将尽快授予绵阳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作为国家旅游局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支持。

绵阳创建全国首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是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一项新成就。它标志着绵阳的科技从上世纪60、70年代国防科技和80、90年代民用生活科技向新世纪娱乐体验科技的新发展。

长虹以其前沿的3C科技娱乐体验产品和新潮的3C企业形象投身于科技娱乐休闲产业,并与绵阳其他科技工业旅游产品一道引领中国科技旅游的新潮流,必将在科技工业业界和旅游业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如虎添翼,如龙乘云,全国首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的舞台和长虹集团的实力,一定会使长虹科技旅游龙翔九霄,气贯长虹。

二、长虹科技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潜力

1、长虹科技旅游产品现状

长虹是中国最早进行科技工业旅游的工业企业之一,早在1997年,长虹与驻绵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一道,联合推出绵阳科工之旅,在全国工业企业和旅游业界引起的巨大的反响。2005年国家旅游局将长虹科技馆及生产线列为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便是对长虹科工旅游首创之功的肯定。

多年来,长虹科技馆和长虹生产线的参观游览,成为长虹科工旅游的经典线路,为传播长虹企业文化,宣传长虹最新产品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内有关科技工业旅游的报道和研究文章中,随处可见长虹科工旅游的影子。

但长虹科工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当海尔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管理优势,依托海尔工业园、中心大楼和样品室、海尔科技馆、海尔大学、立体库和生产线,已经将科技工业旅游从最初的观光游览拓展到修学培训和参与实践、亲身体验,并在全国掀起了海尔旅游热潮的时候,长虹的科工旅游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参观游览阶段。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就参观游览而言,作为主打产品之一的长虹科技馆的陈列已显得过于呆板、严肃,与长虹快乐,创造,C生活的品牌形象不相匹配;长虹生产线作为科工之旅的另一主打产品,也显得不太规范且缺乏旅游吸引力。

由于定位于以政务和商务接待为主要功能,长虹科工旅游基本上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市场开拓的动力,缺乏与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的合作,还存在着旅游线路不规范,旅游产品开发不深入,导游讲解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

长虹现有的科工旅游产品已落后于旅游市场的需求和长虹3C形象的要求,需要大幅度的提升。

2、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的资源优势

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家喻户晓的长虹品牌和深邃多彩的长虹文化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

长虹是中国家电业的骄傲,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象征。曾几何时,“天上彩虹,人间长虹”的美好愿景在多少憧憬幸福生活的国人心中共鸣;“长虹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豪言壮语激起多少热血男儿的豪情壮志;“彩电大王”的称号是国人献给击退日系彩电的英雄的长虹的最高荣耀。300多亿的品牌价值只表示长虹世俗的尊荣,长虹最令世人折服的是他气贯长虹的高贵品质。

50多年的发展历程,赋予了长虹深邃多彩的文化内涵。他曾是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壮丽而曲折的“三线建设”,使多少长虹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一代奉献者铸就了长虹开拓者的精神;他也是民族工业崛起大潮中的弄潮儿,“手把红旗旗不湿”,多少回历险,多少次搏击,成就了长虹英雄般的气质;3C融合的信息家电愿景,聪明、舒适、酷的3C生活主张,又使长虹站在了休闲时代的最前沿,金戈铁马的壮士摇身而变为睿智灵性的女郎。

长虹何以为长虹?长虹将要成为什么样的长虹?霸气与灵性,激情与理智,厚重与前卫,长虹何以能融如此的矛盾体于一身?这将是长虹永恒的魅力,吸引人来体验,来探究。

(2)长虹丰富的产品和经验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核心产品资源。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使长虹积累了丰富多样的产品。过去的产品已成为历史,可供人追本溯源,了解电子工业的发展历程,以满足游人探源求知,怀旧抒情的愿望。长虹各色的市场主打产品又使人对长虹产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便于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合意的长虹产品。长虹各种试验、试制的产品还可以给人带来新奇的乐趣。长虹3C产品的整体展示可以使人了解3C产品的神奇美妙。长虹产品生产线可以使人直观的感受到长虹产品的生产过程。

长虹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产品资源。很多游客参加科技工业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学习、借鉴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长虹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二十余年的商场征战,积累了无数的实战案例,也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之道。这些资源,稍加开发,便是很好的科技工业旅游产品。

(3)长虹园区、厂房、大酒店都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虹园区众多,风格各异,总体展示了长虹的规模和实力。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园区特别有价值。一是长虹总部所在地,长虹商贸中心、科技馆,长虹技术中心,长虹大酒店以及就近几个车间,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核心资源。跃进路上的长虹老厂区,是长虹的“龙兴之地”,而且整个跃进路保留了三线建设时期的街区风貌,别有一番情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旅游资源。在建的新的长虹工业园,代表了长虹在新阶段的发展水平,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4)长虹临近地区的旅游资源,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伙伴。

长虹所在地中国科技城绵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九黄环线上的核心城市之一。绵阳本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以六大精品景区为代表的绵阳旅游景区建设已初见成效,绵阳正在成为一个中国西部重要旅游城市。多年来,绵阳的科工之旅在全国别具一格,今年又开始创建全国第一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前景十分乐观。

成都也是长虹开展科技旅游的重要依托。成都素来以舒缓闲适著称于世,美景、美女、美食独步天下,旅游业兴旺发达,今年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首批三座创建城市之一。

九寨沟是长虹开展科技工业旅游的重要战略合作景区。长虹的科技工业旅游加上九寨沟的美景,强强合作,必将在中国科技工业旅游的份额分配中居于重要之席。

三、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基本思路

深度整合资源,打造特色科技工业旅游产品;转变科工旅游职能,变接待型为市场经营型;提升旅游形态,变观光游览型为观览、修训、体验一体型;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变分散利用型为整合利用型,整体推进长虹科技工业旅游。将长虹科工旅游打造为长虹品牌文化感悟基地、长虹3C产品3C形象体验基地,并与绵阳其他科工旅游点一道,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四、长虹科技工业旅游整合的主要内容

1、科技工业旅游产品的整合建设

(1)长虹科技馆扩大长虹科技馆,深化、增加长虹科技馆品牌发展、企业文化、产品历程、3C体验、游客参与等方面的内容。增加长虹品牌、产品影响中国家庭、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增加长虹普通员工艰苦创业等方面能全面反映长虹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完整、系统地展示长虹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故事;增加长虹试制、试验品的展示,全面反映长虹产品探索的历程。加大3C体验建设力度,专门设计几个体验3C空间,让游客全面感受长虹增加长虹品牌、产品影响中国家庭、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增设DIY区,让游客亲手参与一些长虹小家电的组装,亲自参与长虹未来产品的设计。

(2)长虹大酒店要把长虹大酒店建成中国数字酒店、数字家庭的典范。长虹大酒店整体上要体现长虹的文化风格,要成为“快乐、创造、C生活”的现实楷模。酒店过去是中国家庭装修装饰的标竿,现在可以使之成为中国家庭3C数字电器的楷模。长虹大酒店近期可按数字家庭的标准改造一些客房,作为长虹数字家庭标准体验房。

(3)游览、销售一体化在长虹科技馆和长虹大酒店,增设销售功能。游客在这两处参观、游览、体验的同时,就是在感受长虹产品在封闭环境的体验营销,这种场景最容易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将这两处的现场销售、订货与遍布全国的长虹产品销售网点结合,便可实现游览、销售一体化的功能,大大增加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经济带动性。

(4)长虹生产线把长虹生产线建设成为高端技术、科学管理和员工文化的展示窗口。严格按标准要求摆放设备、堆放半成品、保持车间整洁,工人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在墙壁或工人休息区展示员工文化,形成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审美。

(5)长虹园区长虹园区是长虹企业实力和精神气质的外在展示。可以在长虹总部增添一些反映长虹企业文化的雕塑和园林小品,增添一些游览情趣,也便于游客拍照留念。对跃进路园区,在保持现有的风格基础上,可增设一些有三线建设及风格的装饰画和标语,更好的再现那个特殊年代的精神风貌。在建的新长虹工业园,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建成园林化、个性化工业园区。

2、科技工业旅游的产品组合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体验过程,科技工业旅游也不例外。正对不同的对象,长虹科技工业旅游可以实现如下的产品组合:

(1)长虹观览游这是长虹科技工业旅游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包括了长虹科技馆的游览、体验,长虹大酒店数字客房的观摩、体验,长虹生产线的参观、考察,长虹总部园区的参观,时间充足的话,再加上跃进路园区游和新建长虹工业园区游。

(2)长虹修训游这是在长虹观览游的基础上根据游客的需要和长虹经营、管理的经验,增加休学、培训的内容。这对推广长虹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长虹美誉度,增加经营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奖励、会议游如今,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流行奖励旅游。奖励旅游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观考察,以学习经验,启迪智慧;二是旅游休闲,以放松身心,积蓄力量。长虹可以依托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成都、绵阳众多的旅游景区和邻近九寨沟的有利条件大力开拓奖励旅游市场。绵阳正在崛起为中国西部一个重要的会展会议城市,长虹科技工业旅游还可以与会议会展相结合,得到高速的发展。

长虹的品牌号召力,加上九寨沟的绝色美景,或者是王朗、虎牙的自然生态,一定会成为中国奖励会议旅游的最佳选择。

3、整合管理资源,组建专业科技工业旅游队伍

长虹科技旅游资源众多,分属不同的部门。要发展科技工业旅游,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以整合众多的科技旅游资源。建议长虹成立专门的旅业集团,将长虹科技馆的经营、长虹生产线的讲解接待、长虹对外培训、长虹大酒店、长虹旅行社统一纳入管理,按旅游经营企业的要求进行考核。

五、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的效益

1、有利于提高长虹品牌美誉度

长虹品牌在全国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知名度绝高,但长期以来,长虹品牌往往与传统国有企业、降价销售、霸气,甚至老土等等形象联系在一起,为注重体验,崇尚个性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所疏离。2004年以来,长虹形象战略虽然做出了重大调整,提出了3C品牌形象,并起用徐静蕾做形象代言人,但一来传统的长虹形象根深蒂固,形象转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为完成;二来3C形象内容深厚,需要消费者慢慢理解,长虹美誉度的提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开展科技工业旅游,使游客在一个轻松愉快又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全面、系统认识长虹的品牌内涵和企业文化,很容易使游客对长虹产生一个美好和深刻的印象,并接受长虹新的形象、价值、和产品,从而加速长虹品牌美誉度的提高。

2、有利于增加长虹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收益

科技工业旅游主要是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资源,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国内许多企业在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时,往往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品牌推广效益,基本没有考虑经济收益。其实如果经营得当,科技工业旅游还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

长虹科技工业旅游的经济收益,包括参观游览的门票收益、修学培训的收益、现场销售和预定的收益、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长虹大酒店的餐饮、住宿收益等。按发展稳定时年接待量50万人次,人均消费100元计算,一年可给长虹带来直接经济收入5000万元。

3、有利于促进长虹生产管理,产品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开放车间供游客观览,将大大促进车间生产管理。游客的参观,增加了企业生产的透明性,迫使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

游客游览车间、参观产品、参与设计和实践,加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新产品的创意和开发。海尔的迈克冷柜,就是开发人员根据客人参观的创意在17小时内开发出来的,现已畅销欧美等很多国家和地区。

科技旅游范文篇4

[关键词]科技旅游功效分析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础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巧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方案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二、科技旅游的功效

1.科技旅游对科技的作用

首先,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兴事业,它增强了教育的科技内涵,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科技旅游项目将科普和旅游、娱乐与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科技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科技知识、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是传统旅游形势所不能做到的。通过科技旅游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无疑是科普工作的一大进步。

其次,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法。我国当前扫除“科盲”的形势和任务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扫除“文盲”的形势和任务还要严峻和紧迫。其实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思想,主要是由于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不懂得而产生的。参加科技旅游,观测自然现象,操作、科学实验,听取科学报告,参与科普演示,就能够对自然世界的存在方法、层次结构、演化发展及其客观规律具有初步和基础的懂得,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提高和增强分辨科学与伪科学以及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能力。

再次,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科学技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而科技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思想科学性和客观性,更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科技旅游,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就能够使人们懂得科学技巧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懂得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和主要方法,提高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事实、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公务员之家:

2.科技旅游对经济的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对产业间的融合与渗透

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合供给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发展科技旅游不仅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科技旅游促使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直接融合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良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供给了无限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科技旅游对旅游产业结构的拓展与优化

科技旅游既是对传统旅游形式优点的借鉴和继承,也是对传统旅游产业不足的弥补和完善,这就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科技旅游对现有旅游资源科学文化价值和积淀的深刻发掘和努力刻画,使之能够发挥资源的深度效应,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从而为旅游产业创造高附加值,增添蓬勃活力。科技旅游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本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科技旅游范文篇5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二、科技旅游的功能

1.科技旅游对科技的作用

首先,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兴事业,它增强了教育的科技内涵,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科技旅游项目将科普和旅游、娱乐与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科技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科技知识、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是传统旅游形势所不能做到的。通过科技旅游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无疑是科普工作的一大进步。

其次,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式。我国当前扫除“科盲”的形势和任务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扫除“文盲”的形势和任务还要严峻和紧迫。其实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思想,主要是由于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参加科技旅游,观测自然现象,操作、科学实验,听取科学报告,参与科普演示,就能够对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层次结构、演化发展及其客观规律具有初步和基本的了解,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提高和增强分辩科学与伪科学以及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能力。

再次,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而科技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思想科学性和客观性,更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科技旅游,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就能够使人们懂得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了解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和主要方法,提高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事实、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

2.科技旅游对经济的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对产业间的融合与渗透

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发展科技旅游不仅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科技旅游促使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直接融合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提供了无限的机遇,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科技旅游对旅游产业结构的拓展与优化

科技旅游既是对传统旅游形式优点的借鉴和继承,也是对传统旅游产业不足的弥补和完善,这就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科技旅游对现有旅游资源科学文化价值和积淀的深刻挖掘和努力刻画,使之能够发挥资源的深度效应,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从而为旅游产业创造高附加值,增添蓬勃生机。科技旅游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实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科技旅游的社会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科技学习活动,科技旅游能使人们在涉足、观赏、接触、体验异地科技文化时得到所需的额外信息和知识,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能力。它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推动人的科技交流,增加人的文化储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科技旅游,人们能够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从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科技旅游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开展科技旅游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科技不是万能的,滥用科技是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通过科技旅游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全面提高人们的环境与发展意识,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同时担负起环保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可以开启心智,动手动脑利用废旧物品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科学技术知识又加强了环保意识,实为一举两得之举。

三、结束语

科技旅游的雏形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起初是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宣传企业形象而组织的公众参观活动,之后众多企业争相效仿,科技旅游便由此开始盛行起来。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其功能也就自动显现或被挖掘出来并进行深化和拓宽,从最初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拓展到现在的众多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旅游的功能也将会不断向纵深拓展。

参考文献:

[1]金颖若:科技旅游论[J].江汉论坛,2003,(10)

[2]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技旅游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4,(2)

[3]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4]葛霆:21世纪科学将是全体的事业[J].2000中国国际科普论坛,2001

[5]刘艳:科技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阐释[D].沈阳东北大学,2005

科技旅游范文篇6

一、旅游科技研究简述

目前国内对于旅游科技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旅游科技的作用、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旅游科技发展对策。不少学者对科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建立现代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商品、建设旅游服务体系、保障旅游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科技支撑[1];科技创造了新的旅游消费方式、变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与政府的管理促销方式、促使旅游业规模加速扩展和产业竞争格局快速重组[2];在实践中,应对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重大趋势,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难题,主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部分学者对旅游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现代信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多媒体技术在旅游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深入;旅游科技创新的领域和重点主要包括旅游生产力要素、旅游服务与运营保障体系、旅游促销和管理[2];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旅游业专利)数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旅游业发明专利特化系数值较低,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3];当前国内旅游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为数不多的旅游研发活动是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进行的[4]。对于如何推进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学者们以广东、广西、浙江、贵州、海南、宜昌等地为例,以生态旅游、旅游安全、旅游商品研发、旅游循环经济、乡村旅游、旅游信息化为重点,进行了探索,提出思想重视、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建议[5-6]。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依托科技企业、开发科技旅游产品的问题。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领域,旅游科技是旅游科学中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部分,对旅游业引进、应用和创新科技的理论支撑不够。加强旅游科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旅游业发展中提出的现实命题。

二、西部地区强化旅游科技支撑的基本思路

结合旅游企业的结构和行为特性,根据技术扩散与创新的一般原理,考虑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西部地区强化旅游科技支撑的基本思路进行探讨。

(一)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科技的基础条件分析西部地区在实施科技兴旅战略、推进旅游科技发展过程中具有优势和机遇,同时也面临多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有利条件主要包括:旅游业涉及面广,可以与其他部门与行业共享资源;西部地区各级政府普遍重视科技与自主创新;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伴随技术转移与扩散;旅游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要求提高科技含量,旅游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开始注重旅游信息化与人才培养;建设部门开展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试点,各地积累了一定经验;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新疆、西藏等地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非盈利机构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多,科技人才有限,创新环境欠佳,技术能力较低;旅游企业散、小、弱、差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多数旅游企业科技应用意识不强,创新基础薄弱,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有限;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旅游技术普适性不如东部地区强;生态系统脆弱而独特,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要求高;原生态民族村寨、自然遗产和历史遗址较多,科技应用需要创新思路。

(二)西部地区旅游科技发展中的扩散与创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新水平与旅游科技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科技兴旅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技术扩散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所谓技术扩散是指创新的技术在其它经济领域和更大地域空间范围的应用推广;技术创新则是指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从经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重要的不在于技术创新的数量和本身价值,而在于这种创新性技术的扩散速度和规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对于某一地区经济或产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创新成果在经济系统或产业体系中的扩散效果[7]。在旅游业中,技术扩散是很重要的创新方式[8]。通过技术扩散和转移来获取所需技术,可以节省西部地区旅游企业的技术研发时间和费用,减少技术研发风险,缩短技术差距。以技术引进为基础,以技术扩散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辅助,是一条符合西部实际的旅游科技发展道路。根据高新技术传播理论,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新技术本身、技术传播渠道、技术扩散所处的社会系统[9]。对于旅游业而言,组织特点和管理者的态度也是影响技术扩散和引进的重要因子[6]。在促进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政府行为和技术政策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应制定鼓励旅游创新的产业政策,推广相关质量标准,配套补贴和减税措施,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加大培训力度[8]。旅游企业是技术引进和创新的主体,应利用技术引进机会培养技术能力,强化机会识别、引进决策、技术实施、运营与改造四个环节的管理,增强学习能力,培育消化吸收、改进创新能力[10]。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连锁企业和“母体”依托型旅游企业则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机构设立关键技术研发或创新中心,并通过识别、调整、获取、创造、选择、实施、贯彻、学习、组织发展等策略不断提高创新管理能力[10]。此外,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在旅游科技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现状不能满足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兴旅中应该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

(三)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科技的路径选择鉴于以上理论分析,西部地区旅游科技的发展应采取分类推进的方法。对于通用性强的技术,如IT技术、GPS技术、智慧景区、智能酒店、新能源技术、展陈技术等,宜采取引进扩散的策略;对于具有一定地域特殊要求的技术,如适用于西部高原山地生态脆弱型旅游地的环境技术,宜在引进的基础上,利用本地的科研与技术力量加以移植型创新和本土化改造;对于地域特征明显、其他地区未有的技术,可以采取以本地研发力量为主、与其他地区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加以创新,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扩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部地区旅游科技发展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资源整合、示范带动的原则,构建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合作交流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监督评估机制。在科技兴旅实践中,应制定积极的激励与约束政策,引导科技、教育、研发机构、行业协会及相关结构形成合力,整合利用科技、环保、科研、建设、国土、文化、旅游等部门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大自然协会、保护国际、自然之友等国际民间组织的资金与技术援助,培育技术市场和中介组织,鼓励大型旅游集团和母体依托型旅游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旅游科技人才与先进技术应用培训,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中注意企业的技术水平,推行旅游环境、旅游服务与管理质量及相关领域的国际认证,遴选一批旅游科技应用与创新示范企业,推进智慧景区、智能酒店、数字化旅游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旅游科技引进、扩散和创新。

三、云南省推进旅游科技发展的个案研究

云南省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旅游产业得到政府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成就,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以云南省为例,对西部地区旅游业中科技应用的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具有较好的典型性。

(一)云南省旅游科技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2000年4月,时任云南省科委主任的林文兰在谈到西部大开发时提出要依靠科技进行高质量的景点建设;同年6月,当时的副省长邵琪伟指出:云南旅游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云南旅游科技含量亟待提高。2003年,《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中提出实施科技兴旅战略。2004年8月,云南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云南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对资源与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后来,配合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编制了《云南旅游业“科技兴旅”规划》。2008年8月,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提出转变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方式,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根本改变总体创新能力落后的状况。近年来,科技兴旅的理念逐步受到旅游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重视,科技在云南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云南旅游政务网、旅游外宣网站(英、韩、泰文版)、旅游资源及服务信息数据库、卫星账户、景区项目库系统、网络营销及12301旅游服务热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旅游项目开发中逐步采用高科技展示文化内涵、建设娱乐项目,如世界恐龙谷的景观制造与互动娱乐、《云南映像》为代表的现代旅游演艺,以及溶洞通风设备与灯光照明技术等;旅游商品开发中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如植物精油、普洱茶膏、火山矿泥膜;低碳环保技术逐步得到应用,如石林高科技生态旅游厕所、仙人洞荷塘水生植物净化与漂浮生态修复技术等。总体而言,云南省旅游科技应用与创新水平不高,区域与行业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中心城市水平相对较高,各州市水平较低;酒店、旅行社、景区水平相对较高,其他环节较低;遗产地和5A景区水平相对较高,其他旅游区(点)较低;具有第一、二产业依托的企业水平相对较高,其他企业较差;新建旅游企业水平相对较高,传统旅游企业水平较低。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既与旅游企业力量弱小、认识有限、人才不足有关,也与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适用技术不足、新技术研发力量薄弱有关。这也是《云南旅游业“科技兴旅”规划》实施效果不太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云南省旅游科技扩散与创新状况调研摸清云南省旅游科技扩散与创新状况,明确现有的科技扩散渠道与创新能力,是确立旅游科技发展路径的基础。在现阶段,云南省旅游领域应用的科技主要来自于外部引进,其次是自主创新。外部引进主要是技术较为成熟、市场化程度高的网络信息、智能管理、展示陈列、节能降耗领域的先进技术,如酒店房务管理软件、票务预定系统、旅游网站建设、景区门禁系统、太阳能路灯、餐厅点菜器、卡拉OK自助服务系统等。云南省新兴技术创造、新兴技术扩散、传统技术扩散、人员技能培养、技术发展水平、环境指数分别居于全国25、24、27、30、29、29位,科技创新能力落后[11]。这决定了旅游科技创新比重不大,但是具有一定潜力,其主体包括:(1)科研院所:与科技或旅游有关的科研机构,有的已经开展旅游业务,如中科院云南植物研究所;(2)高等院校: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设计、计算机与信息系统、自动化、新兴能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等专业的院校;(3)旅游企业:特别是具有第一二产业或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依托的新兴旅游企业,如华曦生态山庄(依托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依托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藏龙酒店(依托香格里拉藏龙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此外,明确相关部门对于科技的需求状况,是确立旅游科技发展方向与战略的前提。经过初步访谈,云南省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各类旅游企业和第三方组织对于科技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下列领域:智慧景区建设技术、智能酒店建设技术、旅游电子商务技术、旅游娱乐设施建造技术、旅游展示陈列与解说技术、旅游安全监管与救援技术、旅游公共信息与查询技术、旅游电子政务技术、旅游网络营销技术、旅游行业智能化管理技术、旅游商品研发技术、卫星定位与自驾车导航技术、旅游远程教育培训技术、旅游资源保护技术、旅游低碳与环保技术、旅游生态恢复与建设技术,以及自助旅游服务系统、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溶洞、湿地、森林、地质公园)等。

(三)云南省推进旅游科技发展的路径与构想根据以上分析,云南省旅游科技应用状况亟待提高,旅游系统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需求大于供给能力。因此,云南省推进旅游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外部引进为主,自主创新为辅;政府积极引导,构建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协调机制,调动科技部门和教研机构的力量。亦即,必须克服“大众观光旅游属服务行业,不需要科技”、“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不需要高科技”等错误认识,在了解具体需求类型和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并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整合省内科技创新力量,引导其为旅游科技创新服务;促使旅游企业积极主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云南省在推进旅游科技发展、构建旅游科技支撑方面可以采取的具体行动包括:(1)制定《科技兴旅工作条例》,出台相应的奖励办法,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2)建立旅游与科技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在云南省科技协会下成立旅游科技分会,征集与科技兴旅相关的科研与示范项目,定期举办研讨、考察与交流活动,整合旅游与科技部门的力量共同推进旅游科技发展;(3)云南省旅游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技术引进指南、技术创新指南、旅游科技理论研究指南,引导旅游企业、中介机构、科研部门的工作方向;(4)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云南分院立项支持旅游科技引进、应用与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5)利用饭店、景区、旅行社、车船等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大先进适用技术调研、引进和推广力度;(6)配合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昆明)举办旅游科技展览、交易与推广活动;(7)实施旅游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由省旅游局人事部门、培训中心和旅游院校共同负责,为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各类企业培养懂科技、能操作、会管理的专门人才;(8)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和地区推进智慧景区、智能酒店、数字化旅游城市建设工作,先期在世界遗产地、5A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星级酒店开展试点,为其它地区和企业积累经验;(9)实施旅游低碳与环保技术推广工程,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开展工作,在5A景区、五星级酒店以及新建酒店、申报5A的景区中开展试点;(10)推进全省旅游行业信息化管理工程,实施数字云南旅游营销网络建设工程,提升旅游部门的科技应用与管理水平;(11)实施旅游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工程,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院校或企业,成立旅游商品、旅游演艺、旅游设施、旅游软件研发基地,先期建设云南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推进旅游商品创新与成果转化;(12)培育一批创新型旅游科技示范企业,实施旅游科技应用(创新)示范企业评选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物质奖励;(13)推进旅游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科技机构、旅游院校、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特别要重视发挥理工类、科技类院校的作用;(14)建议重点旅游城市与省科技厅建立厅市(州)会商制度,共同推进旅游信息化、特色旅游商品研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保护。

科技旅游范文篇7

1.1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

科技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已经或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与科技相关的事物和因素的总和。首先,科技旅游资源必须具有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吸引力,即人们出游的动机主要是受到科技旅游资源本身价值的吸引和激发而产生。其次,科技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和具有潜在开发可能性的事物和因素。已开发的还可以被看作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具有潜在开发可能性是指现在还不适于开发但当一定条件具备后即可被开发利用。最后,科技旅游资源必须是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事物和因素,这是用以与其他旅游资源相区别的必要条件。与科技相关的事物和因素很多,有形的科技设备和仪器、无形的科学原理和知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科技模型和标本等等,可以说科学技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只有符合另外两个条件的科技事物和因素才是科技旅游资源。

1.2科技旅游资源的特性

科技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资源中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广域性、不可移动性、形式多样性、重复使用性,多用途性等旅游资源共性,还具有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的特性,主要包括:

(1)科技性。即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属性。科技旅游资源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源,它是与科学技术相关联的事物和因素,或者是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原理和真理,或者是改进效率的先进设备、仪器和工艺,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奥义性。

(2)教育性。通过向人们展示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知识内容、科技新成果、科技发展的动向等,使人们亲身体验到探索自然,感受科技力量的快感,让人们在旅游休闲过程中轻松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增强对科技的感性认识。国家积极支持科技旅游的发展,除看重其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外,还由于它能够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长人们的科技知识,丰富头脑,开阔眼界。

(3)跨产业性。科技渗透于各行各业。而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科技旅游资源涉及工业、农业、科教、信息等一、二、三产业的多种行业。实际上。目前的工业旅游、高新农业园区旅游很大程度上带有科技成分,是对应用与工业、农业当中的科学技术的一种参观体验,应归属于科技旅游。其他诸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观测场所、博物馆,科技馆等都有自己的功能或业务。这些科技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跨产业性。

(4)快速更新性。纵观科技发展史,可以看到其加速发展的历程,而目前的时代又被喻为科技大爆炸的时代。科技旅游资源是关于科技的事物和因素,科技如此高速的发展必将引发科技旅游资源不断快速的更新并产生强烈的时代感。这种快速更新性和时代感使得科技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魅力。

2科技旅游资源特性对其配置内容的影响

2.1科技旅游资源配置的内容

厉以宁指出:“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高的层次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使每一种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面;较低的层次是指:在资源分配为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反映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使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对科技旅游资源的配置也应从这两个层次来阐释。宏观层次上的配置是指对于某一科技旅游资源要不要开发,或者是选择对哪些科技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将判定是使其为旅游产业所利用,还是为其他产业部门所利用或闲置。在这一层面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科技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问题。微观层次上的配置是指对已决定开发的科技旅游资源如何开发,以使其最合理的被利用。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科技旅游景观设计建造、服务的供给等问题。

以下将具体分析科技旅游资源的特性对这两个层次配置的影响。

2.2对评判科技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影响

2.2.1评价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时应更注重科技性

旅游资源自身一般具有观赏、历史、科技、社会文化和娱乐等几方面价值,不同旅游资源所蕴涵的各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大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旅游资源具有异质性或价值(吸引力)的不同指向性。科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就是指向科技价值的,尽管它也会包含其他方面的价值,但其价值(吸引力)的核心是其科技性。所以,我们在进行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价时应以科技价值的比较为主。并以综合价值的比较为辅助参照。

2.2.2评价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时应更注重体验性

我国科技旅游市场范围狭窄,原因之一就是旅游者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相对不高,对科技旅游产品的感知力和偏好不强,不能与其产生精神共鸣和情感激荡。而科技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就是科技性较强,需要具有较高“欣赏”能力的旅游者。既然无法在短期内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就应该在科技旅游资源选择和开发上做文章。在科技旅游资源自身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到各项评价指标的体验价值,即人们能够感受体验并欣赏享受到的科技旅游资源的科技价值及其他价值的程度。否则,如果选中一项体验价值较低的科技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或者导致开发后吸引力不强而无法获益、或者是为了增加体验性而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

2.2.3评价科技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时应考虑与旅游业的结合度

科技旅游资源往往与其他产业单位密切相关,它既可能是其他产业单位的生产设备、设施、仪器,也可能是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这种高度相关性一方面是科技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其价值有所降低,因为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科研单位或是高等院校都有自己专门业务,不宜为人打扰,从而也就降低了科技旅游资源的可体验性。其他产业之所以乐于搞科技旅游就是因为可以产生范围经济,也就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资源进行其他方面的生产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然而在利用同种资源进行多种生产时必须考虑到两种生产能否有效结合问题,如果无法有效结合。就不宜将该资源用于两种用途。所以;在对科技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一定要考虑这两方面的结合问题,也就是该资源能在何种程度上与旅游相结合,从而判断其开发价值的大小。

2.3对科技旅游资源设计开发过程的影响

2.3.1科技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要重,最体现科技性和教育性

前文述及,科技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是其科技性。在科技旅游产品中则体现为产品的吸引力或给予游人体验的核心是科技性。因而,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应无时无刻不把科技性的体现居于首位,尽可能地以科技的手段来挖掘资源本身科技价值,使游客在感受到资源所包含的科技感的同时也体验到方式上的科技感。

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将体验内容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遁世体验。对于旅游来说,所获得的是一种综合体验,但不同类别的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综合体验中,各体验类型所占的比例或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就科技旅游来说,其资源的特性就是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因此它所主要给予的应该是以教育体验为主的旅游综合体验。这样,我们在科技旅游资源开发设计过程中,突出教育体验的供给是相当重要的。

2.3.2科技旅游资源设计开发要更重视参与性

前文强调了在科技旅游资源评价中应重视体验性。不仅如此,在开发过程中更应突出体验价值,因为体验感不仅源于资源自身,还可通过有创意的设计开发拉近与旅游者的心理距离,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感受。增加体验感的方式可能很多,旅游中普遍应用的是通过刺激视觉感官来影响游客的内心,其实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作用。

科技旅游最终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体验和享受。而满足好奇心和探知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亲自探寻,亲身实践,亲自动手,亲身参与。所以,在科技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参与的内容,这是让游客获得更大精神收益并同时增加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

2.3.3科技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着重解决与其他产业的协调问题

在科技旅游资源评价时应注重考虑与其他产业的结合问题,而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实际地、确实地将二者真正结合起来,即努力使旅游活动与其他产业单位的正常生产活动相协调,一方面努力挖掘具有该产业特色的旅游兴趣点。使其最大限度的为旅游所用和被旅游者体验,另一方面保证该产业单位生产的正常进行。这种协调可以包括时间上的协调,空间上的协调。内容上的协调三个方面。而且采用不同的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协调效果。

2.3.4科技旅游资源设计开发也要不断更新内容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技旅游资源具有其它旅游资源所没有的更新速度。无论是在类型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可变化性。科技旅游资源的这种飞快变化更新使得科技旅游可开发的“原料”相对丰富,不断的对新出现的科技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淘汰过时的缺乏吸引力的项目,能使科技旅游景观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科技旅游资源特性对其配置模式选择的影响

3.1资源配置模式及选择依据

在现代社会中,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计划和市场两种,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以组成三种资源配置模式:纯政府配置模式、纯市场配置模式与混合配置模式。而选择何种配置模式才能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则往往要看该资源所生产出的产品的性质。产品的性质不同,则配置的成本、效率、公平性、能力等等方面也都会有差异,从而带来配置结果的差异。

3.2科技旅游资源配置模式选择

科技旅游资源具有教育性,这种教育性实际上源于其科技性,是科技性为人们感知后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收益,它使得社会成员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热爱的程度得以提高,进而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是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因此,科技旅游景点也往往被作为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社会福利的一种体现而为政府广泛推崇。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出科技旅游景点是能够产生部分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即不仅其消费者自身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而且整个社会也因此获得了收益,并且对科技旅游景点进行消费的人越多,这种正的外部性(社会收益)就越大,因而科技旅游景点是一种不完全适宜排他的产品,即不应设置高价格来排除大部分人对其的消费。此外,在科技旅游景点容量范围内,多增加一个旅游者不会减少其他旅游者对其所进行的消费。这被称为消费的非竞争性。由以上两点(不完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我们可以看出科技旅游景点是一种特殊性质的产品——准公共产品(一般认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种属性的物品就是公共产品,部分具有这两种属性的产品则是准公共产品)。

科技旅游范文篇8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二、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

1.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

科技旅游是一种集科技、经济、社会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旅游形式或产品。首先,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表现在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式,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一二与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提供了无限的机遇,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与此同时,科技旅游还对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行拓展和优化,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实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是现代旅游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的一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的本质特征。通过组织科技旅游,转移和分散一部分假日旅游的游客,这对缓解长假旅游综合症起着重要作用并能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无不体现的科技旅游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再次,科技旅游的社会作用也很是显著。科技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通过科技旅游,人们能够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从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技旅游还有助于人们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学习科学技术史可以发现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人物,科技发明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就能够增强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技旅游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开展科技旅游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科技不是万能的,滥用科技是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可以开启心智,动手动脑利用废旧物品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科学技术知识又加强了环保意识,实为一举两得之举。

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必然会带来多重的效益,科技旅游正是因为有了自身功能的优势才被各国政府争相开发,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不断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2.科技旅游功能的互动性

科技旅游的众多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紧密相连、彼此依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科技旅游通过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实现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公众的科学素养一旦提高,就会形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和支持科学的热情,从而实现科技旅游的社会功能。科技旅游社会功能的实现又营造了全民关心科学发展、热爱科学事业的氛围,促使公众更加多的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技旅游活动中来,这又能使科技旅游的经济功能得到实现。经济功能的实现又会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丰富科技旅游的内容,这样一来又促进了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的实现。以沈阳世博园为例,它的开发目的无疑在于它的社会效益,然而在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同时,其经济功能和对科技的作用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2006年在沈阳世博园举办的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历时184天的世园会共接待游客1260.80万人次,创下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展期内接待游客总量的新纪录。其中“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接待游客高达310万人次。5月2日当天接待游客34万人次,创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史上单日游客总量的最高纪录。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对沈阳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据测算,世园会的举办使棋盘山地区的土地价格升值了五倍,拉动沈阳的GDP增长100亿元以上,沈阳城市建设水平提前了五到十年。2006年前三季度,沈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165.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05.7亿元,两项指标均增长18%以上。1至9月份,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96.5万人次,增幅达18.6%。其中国内旅游者3134.9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入境旅游者30.8万人次,同比增长33.3%。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同时塑造了沈阳“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提升了沈阳的城市品位和城市影响力,促进了沈阳城市的大幅度升值,增强了沈阳全体市民自豪感,成为了沈阳由重化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折点和全面振兴新的推动力。在名利双收的同时,世博园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普及科学知识领略技术之美的好机会。园区植物数量共7000余种,其中精品种类630余种,550万株郁金香,820万株宿根花,130万株球根花,有3500余种15万株玫瑰花,有300盆园内极品盆景。通过参观游览,人们加深了对各种植物的了解以及对珍贵稀有物种的认知。世博园的建筑和设计上无处不体现着科技之光。园中的上海园——“空中花园”,总占地面积1345平方米,绿化面积1077平方米,绿地率80%。其主题为“生态多彩,科技之光”,园内观景台最高处离地3米,游人可在下面穿行。离地45厘米的木栈道弯曲而行,象征美丽的黄浦江;井字形的花卉展区象征上海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连接地面与空中花园的坡道则寓意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园区中有一座时钟指针形栈桥,它体现了上海的时代进取精神。其中一个指针是从地面攀升到二层观景台的坡道,另一个指针是伸向园区的观台。观景台中心建筑“生态科技光”由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抽象花瓣围合而成,墙体外部装有液晶电视屏幕,用于展示上海园艺绿化发展的前景。整个观景台大量采用钢和玻璃两种料。条块分割的花卉展区在体现城市机理的同时,便于日常养护管理,并能让游人与花草亲近。新型园艺技术在园中得到巧妙运用。通过改装,园区内的栏杆形成了一个滴灌系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了现代园艺、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3.科技旅游功能的拓展性

科技旅游是现代科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功能并不是在产生之初就同时显现的。科技旅游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起初是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宣传企业形象而组织的公众参观活动,之后众多企业争相效仿,科技旅游便由此开始盛行起来。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其功能也就自动显现或被挖掘出来并进行深化和拓宽,从最初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拓展到现在的众多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旅游的功能也将会不断向纵深拓展。

科技旅游范文篇9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二、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

1.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

科技旅游是一种集科技、经济、社会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旅游形式或产品。首先,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表现在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式,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一二与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提供了无限的机遇,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与此同时,科技旅游还对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行拓展和优化,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实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是现代旅游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的一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的本质特征。通过组织科技旅游,转移和分散一部分假日旅游的游客,这对缓解长假旅游综合症起着重要作用并能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无不体现的科技旅游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再次,科技旅游的社会作用也很是显著。科技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通过科技旅游,人们能够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从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技旅游还有助于人们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学习科学技术史可以发现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人物,科技发明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就能够增强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技旅游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开展科技旅游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科技不是万能的,滥用科技是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可以开启心智,动手动脑利用废旧物品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科学技术知识又加强了环保意识,实为一举两得之举。

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必然会带来多重的效益,科技旅游正是因为有了自身功能的优势才被各国政府争相开发,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不断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2.科技旅游功能的互动性

科技旅游的众多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紧密相连、彼此依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科技旅游通过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实现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公众的科学素养一旦提高,就会形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和支持科学的热情,从而实现科技旅游的社会功能。科技旅游社会功能的实现又营造了全民关心科学发展、热爱科学事业的氛围,促使公众更加多的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技旅游活动中来,这又能使科技旅游的经济功能得到实现。经济功能的实现又会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丰富科技旅游的内容,这样一来又促进了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的实现。以沈阳世博园为例,它的开发目的无疑在于它的社会效益,然而在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同时,其经济功能和对科技的作用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2006年在沈阳世博园举办的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历时184天的世园会共接待游客1260.80万人次,创下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展期内接待游客总量的新纪录。其中“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接待游客高达310万人次。5月2日当天接待游客34万人次,创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史上单日游客总量的最高纪录。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对沈阳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据测算,世园会的举办使棋盘山地区的土地价格升值了五倍,拉动沈阳的GDP增长100亿元以上,沈阳城市建设水平提前了五到十年。2006年前三季度,沈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165.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05.7亿元,两项指标均增长18%以上。1至9月份,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96.5万人次,增幅达18.6%。其中国内旅游者3134.9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入境旅游者30.8万人次,同比增长33.3%。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同时塑造了沈阳“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提升了沈阳的城市品位和城市影响力,促进了沈阳城市的大幅度升值,增强了沈阳全体市民自豪感,成为了沈阳由重化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折点和全面振兴新的推动力。在名利双收的同时,世博园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普及科学知识领略技术之美的好机会。园区植物数量共7000余种,其中精品种类630余种,550万株郁金香,820万株宿根花,130万株球根花,有3500余种15万株玫瑰花,有300盆园内极品盆景。通过参观游览,人们加深了对各种植物的了解以及对珍贵稀有物种的认知。世博园的建筑和设计上无处不体现着科技之光。园中的上海园——“空中花园”,总占地面积1345平方米,绿化面积1077平方米,绿地率80%。其主题为“生态多彩,科技之光”,园内观景台最高处离地3米,游人可在下面穿行。离地45厘米的木栈道弯曲而行,象征美丽的黄浦江;井字形的花卉展区象征上海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连接地面与空中花园的坡道则寓意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园区中有一座时钟指针形栈桥,它体现了上海的时代进取精神。其中一个指针是从地面攀升到二层观景台的坡道,另一个指针是伸向园区的观台。观景台中心建筑“生态科技光”由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抽象花瓣围合而成,墙体外部装有液晶电视屏幕,用于展示上海园艺绿化发展的前景。整个观景台大量采用钢和玻璃两种料。条块分割的花卉展区在体现城市机理的同时,便于日常养护管理,并能让游人与花草亲近。新型园艺技术在园中得到巧妙运用。通过改装,园区内的栏杆形成了一个滴灌系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了现代园艺、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3.科技旅游功能的拓展性

科技旅游是现代科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功能并不是在产生之初就同时显现的。科技旅游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起初是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宣传企业形象而组织的公众参观活动,之后众多企业争相效仿,科技旅游便由此开始盛行起来。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其功能也就自动显现或被挖掘出来并进行深化和拓宽,从最初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拓展到现在的众多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旅游的功能也将会不断向纵深拓展。

三、结束语

科技旅游的热度不断攀升,各国政府争相将其视为旅游业发展的创新途径,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本就和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不断进步,以此为基础的科技旅游势必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科技旅游事业方兴未艾,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要想顺应国际科技旅游的发展潮流,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科技旅游,就必须认真研究科技旅游所具有的功能并对其功能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其的科学的调整和改革,推动我国科技旅游事业尽快走上科学、规范、将康的发展道路。

[论文关键词]科技旅游功能特性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旅游的不断发展,科技旅游的各项功能的不断显现,对其功能的特性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期对科技旅游在我国的科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宏李鹏:科技与旅游结合模式探析[J],广东科技,2004,(4)

[2]金颖若:科技旅游论[J].江汉论坛,2003,(10)

[3]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技旅游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4,(2)

[4]李廷勇:论科技旅游[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2)

[5]李廷勇: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状况及[J].中国软科学,2003,(12)

[6]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科技旅游范文篇10

本文作者:杨帅工作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科技成果转化中产学研合作与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事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在2007—2010年四年时间里,我国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点(区)等其他旅游企业单位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企事业单位由2007年的48747个增加到2010年的51859个;旅游院校由2007年的1641所增加到2010年的1968所。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在旅游企业自主品牌方面应有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科研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对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作用还不够明显,旅游企业自主科研能力还不够成熟,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严重滞后,以科技为支撑的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旅游企业弱、小、散等问题依然突出,行业企业单打独斗仍然是市场的主流,科技成果转化中产学研合作与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二)科技成果转化中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保护意识不足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3月29日,我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一举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00346件,累计商标注册量6892999件,稳居世界第一。这充分显示出实施商标战略、培育自主品牌、促进经济创新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从旅游业来看,截至2009年3月,全国60%以上的重点旅游景区(点)名称被抢注为商标,其中部分旅游景区(点)商标被抢注并高价转让,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一旦被抢注,损失不可估量。(三)科技成果转化中服务质量依然是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主要障碍高新科技在旅游业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改变自身形象,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建立企业自主品牌的有利时机,作为服务行业而言,旅游企业更要如此,品牌形象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问题,这也导致旅游行业一度成为被顾客投诉最多的行业之一。

(一)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相结合2011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质检质联[2011]329号)》指出:“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切实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科技成果转化要注重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旅游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塑造企业先进文化,打响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不断加大企业产品和服务推向国内外市场的力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来完成。(二)科技成果转化要为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价值增值服务从2002年在湖南举行的首届中国旅游品牌高峰论坛,到北京举行的2008品牌(旅游)高峰论坛,再到海南举行的2010中国旅游品牌(博鳌)论坛,中国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从探讨“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与未来旅游战略选择”、“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旅游品牌策划与传播”、“企业品牌营销与管理创新”“、品牌营销与资本经营的整体策划”等重要课题,到全面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和品牌现状,再到为促进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献计献策,都说明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三)把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到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中来中国旅游标准化自2011年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体系渐趋完善,截至目前已拥有22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00多项,旅游企业标准2万多项;机制不断创新,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委员会”;树立了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标杆,在1个省(四川省)、10个城市、67家企业展开试点等等。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选择一批对旅游标准化基础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旅游院校作为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把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有效地促进旅游标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促进旅游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促进旅游行业科技成果与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四)科技成果转化要与旅游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相协调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国内旅游企业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服务的范例比较多,如九寨沟的“数字九寨”、河南鸡冠洞网络企业电视台、安徽黄山打造的人工影响天气近地层远程控制撒播系统、海南的数字旅游指南针、融合了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旅游资讯系统的云旅游、云南打造的智慧旅游网络体系、山东省扶持和培育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示范企业”,这些措施无不说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旅游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有利时机,同时也是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五)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是多学科、跨地域、跨国界开展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的环境,是科技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科技与旅游产业结合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首先要发挥政府对公共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平台建设的合力。其次通过技术咨询、政策咨询、投资咨询等方式,为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积极引进海外先进的适用科学技术与先进理念,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最后要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旅游集团,大力开发对旅游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集团。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增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旅游业未来的竞争力。旅游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品牌工程,必须树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要用品牌占领市场、开拓市场,这样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市场。可以说,中国旅游品牌经营刚刚迈步,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更存在令人焦心的隐忧,要在国内国际名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还需要走过一段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只有充分利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有利时机,才能真正使中国旅游业产业的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发展成为以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体系广泛融合的服务业,充分满足对质量高、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