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汇报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2:19:10

科技汇报材料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全市科技工作,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树立科技部门良好形象,为xx科技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二、科技信息宣传稿的主要内容

1、本地和上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及领导重要讲话、批示的贯彻落实情况;

2、本地产业科技进步、企业科技进步、重点科技项目进展、重大科技成果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动态;

3、在科技创新中采取的新思路、新做法、新进展以及在推动科技进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

4、对本地科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参考借鉴价值的国内外重要信息;

5、与科技工作相关的重要社会动态、突发事件、社情民意、重要科技指标;

6、上级专门指定要求报送的信息;

7、其它应通过信息渠道反映的各类科技信息等。

三、平台建设

继续办好《xx科技》,抓好xx科技商机网建设。同时,做好向市委办、市政府办、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等的信息报送,切实加强与《赣南日报》、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xx政府网、中国xx网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科技宣传作用。

四、目标任务与工作考核

明确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其完成情况纳入市局机关各科(局)及县(市、区)科技局工作绩效综合考核体系。

1、目标任务。各县(市、区)科技局、市局机关各科(局)每月上报科技业务、政务信息2-4篇。

2、工作考核。科技信息宣传工作实行月通报制度,由局信息中心负责统计,并在xx科技商机网或《xx科技》上公布。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及其相关领导,原则上不能参与本年度系统内评先评优。

3、用稿支付稿酬。县(市、区)科技局、市局机关各科(局)所发信息稿件,在《xx科技》上刊登的,每篇支付稿酬30元。各县(市、区)科技局、市局机关各科(局)在完成信息宣传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方可兑现稿酬。

4、设立科技信息宣传工作奖。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稿件采用多且质量高、社会反映好的单位和个人,在每年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予以通报表彰。市局机关各科(局)在市委办、市政府办、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赣南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江西日报》、《科技日报》等相关单位刊物及新闻媒体采用的科技信息稿件,按稿酬1:1给予奖励。重大题材并对推进科技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调研文章,给予200-500元奖励。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信息稿件,按人员比例计奖。

表彰奖励和稿酬由局科技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意见,报局长办公会审定后执行。奖金由市科技局统筹安排。

五、组织领导

1、市科技局局长办公会议每年定期专题研究科技信息与宣传工作。

2、成立xx市科技局科技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黄隆聚同志任组长,肖国平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肖国平同志兼任主任,李干洲、林浩、王彦超、李学华、崔健、龚民等同志为局机关科技信息宣传工作联络员。

3、建立健全全市科技信息宣传网络。各县(市、区)科技局要明确一名局领导负责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确定一名熟悉本区域、本部门业务,热心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担任科技信息宣传通讯员。请各县(市、区)科技局于2009年7月10日前将分管领导和通讯员名单报市科技局办公室。

4、市科技局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市科技信息与宣传工作,承担《xx科技》的编发;市科技局信息中心负责全市科技新闻宣传、科技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统计报送等任务,承担xx科技商机网的基础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保障、局系统信息化培训等工作。

六、有关要求

1、单位和个人上报的科技宣传信息和稿件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保质量,做到真实、准确、及时,严守职业道德,杜绝弄虚作假。如弄虚作假、信息失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奖励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全市科技工作,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树立科技部门良好形象,为xx科技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二、科技信息宣传稿的主要内容

1、本地和上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及领导重要讲话、批示的贯彻落实情况;

2、本地产业科技进步、企业科技进步、重点科技项目进展、重大科技成果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动态;

3、在科技创新中采取的新思路、新做法、新进展以及在推动科技进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

4、对本地科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参考借鉴价值的国内外重要信息;

5、与科技工作相关的重要社会动态、突发事件、社情民意、重要科技指标;

6、上级专门指定要求报送的信息;

7、其它应通过信息渠道反映的各类科技信息等。

三、平台建设

继续办好《xx科技》,抓好xx科技商机网建设。同时,做好向市委办、市政府办、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等的信息报送,切实加强与《赣南日报》、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xx政府网、中国xx网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科技宣传作用。

四、目标任务与工作考核

明确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其完成情况纳入市局机关各科(局)及县(市、区)科技局工作绩效综合考核体系。

1、目标任务。各县(市、区)科技局、市局机关各科(局)每月上报科技业务、政务信息2-4篇。

2、工作考核。科技信息宣传工作实行月通报制度,由局信息中心负责统计,并在xx科技商机网或《xx科技》上公布。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及其相关领导,原则上不能参与本年度系统内评先评优。

3、用稿支付稿酬。县(市、区)科技局、市局机关各科(局)所发信息稿件,在《xx科技》上刊登的,每篇支付稿酬30元。各县(市、区)科技局、市局机关各科(局)在完成信息宣传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方可兑现稿酬。

4、设立科技信息宣传工作奖。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稿件采用多且质量高、社会反映好的单位和个人,在每年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予以通报表彰。市局机关各科(局)在市委办、市政府办、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赣南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江西日报》、《科技日报》等相关单位刊物及新闻媒体采用的科技信息稿件,按稿酬1:1给予奖励。重大题材并对推进科技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调研文章,给予200-500元奖励。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信息稿件,按人员比例计奖。

表彰奖励和稿酬由局科技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意见,报局长办公会审定后执行。奖金由市科技局统筹安排。

五、组织领导

1、市科技局局长办公会议每年定期专题研究科技信息与宣传工作。

2、成立xx市科技局科技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黄隆聚同志任组长,肖国平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肖国平同志兼任主任,李干洲、林浩、王彦超、李学华、崔健、龚民等同志为局机关科技信息宣传工作联络员。

3、建立健全全市科技信息宣传网络。各县(市、区)科技局要明确一名局领导负责科技信息宣传工作,确定一名熟悉本区域、本部门业务,热心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担任科技信息宣传通讯员。请各县(市、区)科技局于2009年7月10日前将分管领导和通讯员名单报市科技局办公室。

4、市科技局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市科技信息与宣传工作,承担《xx科技》的编发;市科技局信息中心负责全市科技新闻宣传、科技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统计报送等任务,承担xx科技商机网的基础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保障、局系统信息化培训等工作。

六、有关要求

1、单位和个人上报的科技宣传信息和稿件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保质量,做到真实、准确、及时,严守职业道德,杜绝弄虚作假。如弄虚作假、信息失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奖励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3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及时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从农业办、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抽调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镇农技“110”服务站,全镇13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组”,形成了两级科技网络。镇委、镇政府把这项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计划”。年,召开全镇科技工作专题会议4次,及时汇报、小结和布置科技工作,解决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为了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我镇建立健全了镇、村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点和电子农务服务站,并有专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协会,组成人员有80多人。我们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推行农业实用技术工作。为了科技服务工作抓落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传栏,定期出版宣传科技内容。利用各村广播站有线电视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二是安装“农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场信息,推进“三农”信息化。三是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知识、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科技培训,如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技术。我们还聘请专家和农艺师为农民授课,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如防虫害、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家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进行专门的现场讲解指导,让各农户在各阶段都能听到和看到适合自己的可操作实用技术。一年来,我们开展专门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参加的农民达525人,另是,以会代培训7次,共培训2090多人次,并印发农业技术资料3500份。九是在全镇成立了九个农技协会,培养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发财致富。九是送书下村,为农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精神食粮。九是发挥“农信通”和广播作用,及时收播有关三农政策信息,宣传镇里的好人好事和运用科技发展经济的典型事例。九是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的畅通,我镇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员的积极性,组成科技服务联系人13名,深入到村、组为农民服务,使我镇科学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训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励农户遵守制度,使全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三、结合本镇实际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为了扎实创建科技进步先进镇,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我镇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利用电子农务和“农信通”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科技进步。年我镇重点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深入田头开展种植业生产科技服务。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推广应用科学种植技术,不断引进新优品种,使我镇无公害蔬菜品牌,逐渐形成。由于年科学技术种植得到不断推广,科技服务不断完善。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4

一、全力实施“663212”科技创新工程,努力构建创新型

为全面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633611”工程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由科技局牵头联合工信委、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实施“663212”工程的意见》,分别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并以县政府(2012)1号文件下发,给我县今后几年的科技工作提出了主攻方向,就是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的战略目标,着力培育发展以新型建材为主导的非金属新材料、以轴承为主导的机械电子、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以光伏为主导的新能源、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等6个我县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当代新产业发展趋势的龙头主导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围绕6个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致力培育6个创新型企业,实施3项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2个重点研发平台,办好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2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过去一年,在全社会的努力下,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开局良好,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升级进展顺利,如三清活性炭厂作为培育6个创新型企业的典型,该厂组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促进产学研结合。其研发的高吸收挥发性溶剂活性炭对建筑行业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将带来显著的效果。电气开关厂、市红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特种水稻研究中心、三清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成立了以教授为主导、大学高材生为主体的研发队伍,分别与中国林科院、理工大学、大学、大学等多所大学科研机构联姻,共同攻关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将大力提升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富民兴玉目标。

二、积极组织申报实施科技项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局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把项目建设作为关键工作来抓,从项目的立项申报,到组织实施,产业转化,实行全面跟踪,全程服务。为激发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热情,我们强化工作举措,重点加强了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申报资金、技术申报资料准备等的扶持力度,引导激发企业申报项目热情,增加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努力,一批科技项目得到了培育和壮大,争取到了上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如由三清山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生物酶法和动态高压微射流联用技术制备高活性红薯渣膳食纤维》列入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由省轴承产品检测中心申报的《县轴承检测与技术服务平台》列入国家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补助项目。由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獭兔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列入省首批六个富民强县项目之一。

作为国家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补助项目《县轴承检测与技术服务平台》,采用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两种模式,为40多家轴承企业开展产品检测、产业信息、共性技术及产品研发、咨询与技术培训服务,服务突出专业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特点。该服务平台的设立,将为轴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全面迈进作出巨大贡献。作为省首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项目《獭兔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在去年以建立养兔为主的“一村一品”工程中,先后在十个乡镇新增500户养兔专业户,新增专业养兔量达60万只,新增兔笼2500多个,培训养殖人员500多人次,带动农民每户养兔收入达2.5万元左右,使2000多个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由县农技推广站承担的县级课题《超级稻高产示范推广》,2012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0万亩,比全县平均单产亩增89.2公斤,全县增加产值830多万元。红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怀高山有机蔬菜关键技术集成》项目,按绿色无公害有机生产标准生产蔬菜,生产的蔬菜全部外销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超市,产值超3000万元,给企业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公司的生产基地怀玉农业科技示范园被省厅列入省级科技示范园、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流动站。

三、深入开展科技入园工作,切实加快科技兴企步伐

工业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2012年,根据省科技厅在宜春召开的科技入园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园区企业产业结构、技术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建立了园区企业科技台帐和园区企业科技联络员制度,建立科技局与园区企业的联系热线,随时了解掌握园区企业科技动态,积极主动开展为园区企业服务,及时为园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市场调研、技术培训、专利申请、科技信息咨询等方面服务。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科技系统组织的有关对接活动等,为园区企业投资创业助力。去年,为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我们主动上门,面向园区企业发放《县科技局服务联系卡》160多张,并组织召开了园区企业主代表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对企业进行了科技管理知识培训,重点介绍了科技项目申报程序、高新企业认定、科技成果鉴定验收等方面知识,深受企业欢迎。

四、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认真做好科技兴农工作

科技兴农,是科技部门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局多年来坚持以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积极做好科技兴农工作。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化布局,继续为双明冷水茭白、怀高山蔬菜、四股桥紫宝香糯、文成优质蔬菜、岩瑞信木柚等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支持。一年来,联合县农业局等部门,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方面专家,在示范基地或在乡镇街道墟日举办多种形式的技术讲座8期,开展科技宣传服务,现场解答生产技术难题,发放技术资料。先后接待群众咨询1500人次以上,赠送科技资料2000余份。现在,全县建立科技示范基地8000多亩,涉及农户一万多户,大部分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致富技术,使科技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怀高山蔬菜示范基地的23名大学生,自2006年起开始进行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开发,走公司+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带动当地农民从事科技种植养殖,以科技促效益。2012年,公司给当地农户平均带来增收1万余元,极大地发挥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领头军作用。

五、科技工作基础环境进一步优化,机关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非常重视,把科技工作放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在去年机构改革中,我县科技局仍然保留为县政府组成部门,三定方案中的局领导职数由原来的一正二副增加到一正三副,加强了领导力量。将防震减灾工作列为科技局的主要职责之一,理顺了科技局对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在科技投入上,我县科技三项费每年都高于财政收入的速度递增。为加强科技局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去年,县政府、县编委批准同意我局组建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便于为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人才引进、寻求科技合作等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科技工作基础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机关自身建设上我局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抓好机关自身建设,努力打造科技部门亲民服务和勤政廉政新形象。全局干部职工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充分肯定。

六、有序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在上级地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开局良好。地震宣传、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网一员”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得到加强。5月12日在县城沿河路开展了以“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的防震减灾日活动。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逐步建立健全了“三网一员”网络体系,对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培训,在全县六个乡镇建立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2012年被省地震局评为防震减灾宣传先进单位。

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工作亮点不多,创新后劲乏力,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等。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常常体会到:

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根据科技局的职能,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工作,我们必须切实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企业的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领导关心、部门重视、企业积极参与的大科技局面。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5

近几年来,荆州市科技局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省科技厅办公室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内强素质,少说多做,自加压力,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参谋与服务职能作用,促进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的争先进位。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推进规范化管理,促进机关工作一盘棋

(一)抓制度建设。制定了机关办文、办事、财务管理、机关管理、车辆管理、信访、阅文、保密、督办、值班等有关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办法达18个,基本涵盖了办公室政务、事务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形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我们每年又将这些规章及时修改整理、汇编成册发放到机关每位干部职工手中。坚持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力求公正、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抓目标管理与考核。以科室为单位,将工作细化、量化到指标,严格执行科室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由局长与各科室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局长抓科长、科长抓科室的梯级管理模式。

(三)抓环境建设。首先是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先后添置了计算机、传真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展示台等办公室设备,硬件设施在市直部门中处于一流水平,提高了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加强了队伍建设。积极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科室之间、同志之间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形成合力。近年来,办公室先后有4名同志到主要科室任职,得到了提拔重用。我们还根据办公室工作要求和人员业务素质的实际,通过业务培训、知识讲座、工作考核等方式,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在教育大家多奉献、多牺牲的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帮助办公室同志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激发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发挥整体优势,做好科技信息和宣传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为加强科技政务信息和科技宣传工作,我们利用自身力量,依靠各方支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和宣传工作,初步形成了渠道畅通、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工作格局。工作得到了省科技厅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的肯定。连续多年被省厅考核处于全省先进行列,被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授予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称号。

(一)发挥了办公室主渠道的作用。

2000年,我局就制定了《关于建立科技政务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每年都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信息和宣传工作进行部署,以此来规范和指导全市科技信息和宣传工作。仅局办公室编印《荆州科技工作》简报,一年发行量达10000份左右。

同时还依托各种媒体,形成了固定的科技宣传阵地。在荆州日报社上开辟了《科技之光》专版。与市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科普半小时》节目。我们在用足、用好这些阵地的同时,还配合阶段性科技工作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各种宣传形式的调动和运用,达到了“双赢”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社会良好的科技舆论环境。

为实施科技部门的“政府上网工程”,开通了“荆州科技信息网”,并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荆州热线、荆州楚网、湖北科技信息网等网站进行了链接。依托这一网站,我们及时将荆州科技信息在网上进行,并通过网络向省厅和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传输。目前正着手考虑与县市区科技局和企业单位的联网事宜,随着网站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展示荆州科技、服务经济建设、对外宣传和提高相关工作效率的平台。

(二)借助了基层和业务科室的力量,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使信息和宣传工作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借助外力扩张,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2003年,局办公室编印《荆州科技工作》20期,与荆州日报合办《科技之光》专版25期,共采用新闻稿件200篇(条),其中县市区采用52条,占26%;业务科室采用18条占20%,所属单位采用25篇,占12.5%,市委、市政府办公室采用信息29篇,省科技厅办公室采用9篇,2002年、2003年政务信息考核处于全省市、州第二的水平。今年已编印《荆州科技工作》34期,科室和县市区采用信息量已达到60%左右。

(三)争取领导重视,把信息和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和宣传工作的关键。我局领导对信息和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注,不仅经常过问信息和宣传工作,要求重大活动和重要事项都应及时形成材料报办公室,而且都带头编写、修改信息。从局长到每个工作人员都形成了人人搞调研,个个抓信息宣传工作的氛围。从而保证了每月不少于4条信息向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上报,每项重大科技活动都形成宣传效果的目标。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活力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但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办公室工作必须抓重点,创特色。

(一)围绕中心抓调研。一是开展了超前性调研,服务决策;二是开展了建设性调研,完善决策。如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我们通过调研,形成了政协的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加以督办,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的通知》(荆政办发[2004]72号),有力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了总结性调研,推动决策。为加快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我们对公安县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详细调研,总结了公安县技术创新的经验,及时上报省科技厅,并得到了省厅的大力支持,将公安县列入了全省11个技术创新示范县市行列,为推动基地科技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围绕落实抓督查。一是工作部署之际抓贯彻。凡重大工作部署,重大会议召开之际,办公室都不失时机地抓好督促检查,适时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使决策、会议精神得到全面贯彻;二是工作实施之中查进度。在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分时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领导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并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督促工作落实;三是工作落实之后查效果。我们适时对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通报,并提请局领导兑现奖惩,保证了政令畅通。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6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受市政府委托,我就近年来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向政协各位主席,各位常委,各位委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坚持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全民创新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防震减灾、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连续11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部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曲阜市列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市,地震局获济宁市防震减灾综合评比先进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全民创新,大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一是广泛开展全民创新活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济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曲阜市委11届71次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作出了开展全民创新活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全民创新活动,市、乡镇成立了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6月11日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新活动的决定》和《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10家“科技进步先进企业”、10家“优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就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曲阜作出全面部署。7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全民创新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再动员、再布署,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

二是强化科技宣传培训。去年开展面向“三农”的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活动10多次,发放科技宣传材料1万余份。围绕“全民创新活动”主题,5月在南辛镇开展了科技周活动启动仪式和一系列科技下乡活动,年底为宣传科技工作方针赠送各乡镇、街道、村街科技挂历1600余份。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和星火培训功能,在曲阜科技信息网上科技要闻、科技成果8000余条,为100个科技示范村街、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建立了专用网页,采取电化教学、专家授课、现场培训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30余次。

三是强化督导考评。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法宣传和执行力度,市人大常委会于7月18日对科技工作进行全面视察,7月27日听取了市政府科技工作汇报,11月18日又对《专利法》进行了视察,对科技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另外,市里调整充实了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提高了科技奖励资金,在筛选出的30项科技成果中评出一等奖17个、二等奖13个,发放科技进步奖金5.35万元。今年3月20日-3月26日,由市政府吴市长带队,有组织部、人事局、统计局、科技局的领导组成考核小组,对12个乡镇街道2006年度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评出一等奖2个,各奖1万元,并授予“科技工作模范乡镇(街道)”称号;评出二等奖5个,各奖励5000元,并授予“科技工作先进乡镇(街道)”称号;评出三等奖5个,各奖励2000元。共发放科技进步考核奖金5.5万元。

(二)突出重点企业和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抓重点项目。在继续抓好“复合材料活塞”、“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天博晶碳”等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同时,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各级科技计划。去年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7项,其中部级1项,省级6项,济宁市级12项,安排本市科技计划48项,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316.7万元。

二是抓重点企业。大力扶持天博汽配、金皇活塞、圣阳电源、电缆集团、圣旺药业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对15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和5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为他们牵线搭桥,引进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提供科技信息,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是抓重点产业。以我市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集中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医药、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规模化生产。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96元,同比增长39.91%,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8.76%。四是抓第七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曲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曲阜筹展、招展、参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职责任务,分管市长直接协调,市科技局靠上工作,保证了博览会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今年以来,我们积极申报部级、省级各类计划项目,现已申报部级项目2个,省级计划项目11个。

三、突出科技示范和推广,促进科技兴农

一是搞好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村建设。我们下发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认定标准和办法》,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九仙山农业观光示范园、南辛千亩白莲藕基地、姚村食用菌高产栽培示范推广基地、市良种场、大樱桃优质早丰栽培示范基地等10个科技示范园区和20个科技示范村。

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科技带动作用。围绕林果、蔬菜、畜牧、花卉苗木等产业,加大了对现有“十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大成畜牧、恒达食品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是加快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去年全市引进、推广农业、林果、蔬菜、畜牧等新品种100多个,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四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按照“广泛动员、典型带动、稳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共组织256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12个乡镇,建立了17个科技特派员基地,实施科技项目22个,扶持专项资金60多万元。五是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今年4月19日,全市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启动仪式在书院街道举行,这项工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开发开放式、互动式科技信息平台,截至5月底已完成4个乡镇的网点测试,今年年底将完成全市12个乡镇、街道,388个行政村网站建设及远程教育接收点的调试、运行。

四、突出自主创新,实施知识产权带动战略

2006年我市列入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市,我们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科技三项经费中列支专项资金15万元,规范了《曲阜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完善了专利申请资助制度,对全市2005年度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权并符合资助条件的25项授权专利进行了资助。加强了行政执法,及时调处专利权纠纷案件5件。去年全市累计申请专利160件,同比增长30%,专利申请量在全省排第65位;专利授权68件,同比增长94.29%,授权量在全省的位次上升到第49位。今年1-4月份,专利申请量已到达79件,在全省升到34位,比2006年同期提升了37个位次,受到了通报表彰。

五、突出综合防御,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编制印发了《曲阜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计划》,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及地震科普宣传,建立省、市地震科普学校3处。建立宏观观测点10个,新上了电磁波信息监测仪”,填补了我市数字化微观地震观察项目的空白,完成了曲阜地震台建设选址工作。

二、存在问题

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到位,科技投入不足。有些基层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视不够,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自觉性不高,落实科技优惠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危机感和压力感,有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发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创新源头匮乏,科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市还没有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07年,我们将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水平,即“紧扣一个主题,抓住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项活动,做好五项工作”。

一、紧扣一个主题。即以全民创新活动为主题,按照《中共曲阜市委、曲阜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新活动的决定》和《曲阜市全民创新活动任务分解及考核办法》,年底对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验收,评选出“全民创新活动先进单位”30个,“先进个人”100名,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推荐有突出贡献的1-2人,给与重奖。

二、抓住两个关键。一方面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天博汽配、圣阳电源、金皇活塞、电缆集团、圣旺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使我市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家;争取部级计划立项2项以上,省级科技攻关计划5项以上。另一方面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抓好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30个科技示范村达,100个科技示范户。

三、突出三个重点。(一)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评选全市“优秀专利企业、优秀专利产业化项目、优秀专利发明人”活动,成立“曲阜市发明协会”,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专利。(二)防震减灾工作,以地震台建设和宏观观测为重点,完善地震监测网络,提升依法行政和防震减灾管理工作水平。(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抓好“三个平台”建设的同时,和市委组织部联合整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科技资源,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这个工程已被列入市政府2007年为民十件实事。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7

近几年来,荆州市科技局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省科技厅办公室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内强素质,少说多做,自加压力,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参谋与服务职能作用,促进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的争先进位。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推进规范化管理,促进机关工作一盘棋

(一)抓制度建设。制定了机关办文、办事、财务管理、机关管理、车辆管理、信访、阅文、保密、督办、值班等有关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办法达18个,基本涵盖了办公室政务、事务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形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我们每年又将这些规章及时修改整理、汇编成册发放到机关每位干部职工手中。坚持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力求公正、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抓目标管理与考核。以科室为单位,将工作细化、量化到指标,严格执行科室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由局长与各科室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局长抓科长、科长抓科室的梯级管理模式。

(三)抓环境建设。首先是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先后添置了计算机、传真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展示台等办公室设备,硬件设施在市直部门中处于一流水平,提高了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加强了队伍建设。积极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科室之间、同志之间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形成合力。近年来,办公室先后有4名同志到主要科室任职,得到了提拔重用。我们还根据办公室工作要求和人员业务素质的实际,通过业务培训、知识讲座、工作考核等方式,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在教育大家多奉献、多牺牲的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帮助办公室同志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做到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激发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发挥整体优势,做好科技信息和宣传工作

为加强科技政务信息和科技宣传工作,我们利用自身力量,依靠各方支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和宣传工作,初步形成了渠道畅通、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工作格局。工作得到了省科技厅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的肯定。连续多年被省厅考核处于全省先进行列,被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授予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称号。

(一)发挥了办公室主渠道的作用。

2000年,我局就制定了《关于建立科技政务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每年都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信息和宣传工作进行部署,以此来规范和指导全市科技信息和宣传工作。仅局办公室编印《荆州科技工作》简报,一年发行量达10000份左右。

同时还依托各种媒体,形成了固定的科技宣传阵地。在荆州日报社上开辟了《科技之光》专版。与市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科普半小时》节目。我们在用足、用好这些阵地的同时,还配合阶段性科技工作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各种宣传形式的调动和运用,达到了“双赢”的目的,逐步形成了全社会良好的科技舆论环境。

为实施科技部门的“政府上网工程”,开通了“荆州科技信息网”,并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荆州热线、荆州楚网、湖北科技信息网等网站进行了链接。依托这一网站,我们及时将荆州科技信息在网上进行,并通过网络向省厅和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传输。目前正着手考虑与县市区科技局和企业单位的联网事宜,随着网站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展示荆州科技、服务经济建设、对外宣传和提高相关工作效率的平台。

(二)借助了基层和业务科室的力量,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使信息和宣传工作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借助外力扩张,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2003年,局办公室编印《荆州科技工作》20期,与荆州日报合办《科技之光》专版25期,共采用新闻稿件200篇(条),其中县市区采用52条,占26%;业务科室采用18条占20%,所属单位采用25篇,占12.5%,市委、市政府办公室采用信息29篇,省科技厅办公室采用9篇,2002年、2003年政务信息考核处于全省市、州第二的水平。今年已编印《荆州科技工作》34期,科室和县市区采用信息量已达到60%左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争取领导重视,把信息和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和宣传工作的关键。我局领导对信息和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注,不仅经常过问信息和宣传工作,要求重大活动和重要事项都应及时形成材料报办公室,而且都带头编写、修改信息。从局长到每个工作人员都形成了人人搞调研,个个抓信息宣传工作的氛围。从而保证了每月不少于4条信息向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上报,每项重大科技活动都形成宣传效果的目标。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活力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但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办公室工作必须抓重点,创特色。

(一)围绕中心抓调研。一是开展了超前性调研,服务决策;二是开展了建设性调研,完善决策。如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我们通过调研,形成了政协的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加以督办,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的通知》(荆政办发[2004]72号),有力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了总结性调研,推动决策。为加快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我们对公安县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详细调研,总结了公安县技术创新的经验,及时上报省科技厅,并得到了省厅的大力支持,将公安县列入了全省11个技术创新示范县市行列,为推动基地科技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围绕落实抓督查。一是工作部署之际抓贯彻。凡重大工作部署,重大会议召开之际,办公室都不失时机地抓好督促检查,适时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使决策、会议精神得到全面贯彻;二是工作实施之中查进度。在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分时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领导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并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督促工作落实;三是工作落实之后查效果。我们适时对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通报,并提请局领导兑现奖惩,保证了政令畅通。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8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科学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上述科学论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施素质教育,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争创“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校”系列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要开展科技活动,必须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为此,我校组织干部、教师重点学习和理解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僻论述,学习了《科学技术普及法》,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及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还学习了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颁发的《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是兴国之源,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教兴国是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既体现了对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又是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为本思想的重大举措。它是促进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长远之计,是保证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强国之路。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夯实基础教育,如果不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去总揽全局,部署工作,让科技活动全方位地渗透、辐射、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就会影响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四化伟业的实现。教师认识的提高,增强了开展科技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这为开展科技活动在思想上得到了保证。

二、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学校对科技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一是在经费投入上,只要需要都给予保证,建设多媒体计算机多络教学室、多功能电教室、购买“乐高”智能智能机器人套件、数码相机、刻录机、采集卡、摄影摄像器材、开辟科技宣传橱窗、派教师外出学习等;二是强化了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做到了七抓:

一抓机构的建立。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务主任负责抓此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各年级组组长、科技教师等人组成。使这项工作有校长负责抓,教务主任亲自抓,少先队辅导员具体抓,年级组长配合抓,形成了校长抓教务处,教务处抓年级组,年级组抓教师的“层层抓,抓层层”的管理网络。这为开展科技活动在组织上得了保证。

二抓制度的建立。为了规范科技活动的管理,我们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周周召开行政会的制度,开学第一周,行政会就要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的开展;二是坚持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开学第一周的业务学习就要向教师宣讲全校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及活动安排;为使开展科技活动有章可循,我们建立了各类人员职责33项、制度14个,如分管领导职责、教务主任职责、辅导员职责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领导及教师参与科技活动的自主意识和群众意识。

三抓计划安排。计划是实施的起始环节,是确定学校科技发展目标和方略的过程。为了制定计划,我们注意了三点:第一坚持召开三个会,即召开各处室干部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征求大家对开展科技活动的建设;召开行政会审议并修改活动计划;召开全校教师会,由校长宣讲科技活动计划;第二,坚持由校长亲自审定科技活动计划,并将计划目标要求分解到各个年级,各学科教学领域之中。这样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所制定的计划,教师易于接受,实施时配合默契。

四抓科技课教学:课堂教学总要求渗进“八性”,即加强教学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知识准确性、指导书法规范性、手脑并用实践性、各项训练渐进性、每堂要有创造性,面向全体普及性。

五抓过程检查。从去年秋期起,我校开展了以争创科技校造为主线的科技活动,要求各班做到“六个一”即红领巾广播站每次播诵一条科技要闻,学生每周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每月读一本科学家的书,搞一项小制作,各班每期组织学生看一次科技电影或电视,出一期科技活动小专刊。为了检查这些活动是否落实,我们组织行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班级进检查,检查后,行政人员及时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与年级组、与教师交换意见。通过检查,使科技活动的开展趋于经常化、正规化。

六抓科技素质评价。继续将科技素质纳入学生素质等级评定中,科技素质的评定先按100分制打成绩,然后转换为等级,其中科技课考察占40%,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考察占30%,学习课外科技书,科普知识的考察占1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考察占15%,计算机基础知识任课教师评价,其余部分由班主任评价。

七抓激励表彰。为了调动教师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是把科技活动的开展纳入了评选先进班,先进教研组的重要内容,对评出的优秀者,学校给予了表彰和奖励;二是组织评选活动的经验、论文,并向有关报刊推荐,如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者,学校记效益分给予奖励;三是在每年教学工作考评中将科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以此作为评选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

三、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我校开展的科技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专用时间、有专用场地、有专人辅导。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健全了25个活动小组,分普及与提高两个层次。普及型小组要求全校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分别参加,旨在培养学生兴趣,进而发展特长。提高型小组旨在培养学生一个方面的特长,本期由于周六非文化活动课取消,还是设立了9个科技兴趣小组,安排每周二或周三下午由学校安排教师、场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开展以突出教育性、时代性、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首先,我校严格按教育部颁发的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小学科技活动课,列入课表,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学生科技制作。学校教务处主任分别深入到班级进行督查,确保科技课的教学到位入格。在检查中如发现教学不认真者,或将科技课挪作它用者,学校按《大秘书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考奖惩意见》扣发当月部分奖金。

其次,开展以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创造等为主要内容的“三小”制作活动。

如:我们组织学生出科技板报、开展风筝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征文大赛活动、组织学生搞了车模、航模、建模制作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市举办的智能机器人辅导教师培训、参加市第四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组织了“大手拉小手,迎接新世纪”的科技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图片展”、撰写优秀科技小论文等,学生科技活动参与面达到100%。仅本学期,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29篇、创作科幻画136幅、制作各项小制作100余件,报名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竞赛的多达65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质和创造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能手能力、想像能力等。

四、可喜的成绩,奋飞的起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9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市的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保持在全省第五位(撤地建市时全省第九位)。年至年我市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两年评选一次)。椒江区被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温岭市、路桥区分别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椒江、路桥、黄岩、温岭、玉环被列为省科技强县(市、区)单位,温岭市、玉环县还被定为省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试点市县。

(二)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

1、培育了一批技术领先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创新型试点企业工作,一批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自主创新的典型。年,海正药业和吉利集团被列为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全省5家),华海药业被列入第二批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有2家企业进入省首批自主创新型示范企业行列(全省5家),拥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

2、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近年来,我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农化工有限公司、华海药业等),省科技进步奖138项。典型的如吉利集团成功研制的汽车自动变速箱,实现了我国自动变速箱开发及生产零的突破,获得了年国内汽车行业唯一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正集团“年产5000吨聚乳酸树脂及制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被列入国家生物工程专项。金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依靠一项成果几年内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天台昌明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的“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害有毒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西菱台钻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三片式主精度弧形齿盘定位刀塔,为国内首创。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1家。(根据老的认定办法,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56家,其中部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79只。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2.73亿元,同比增长1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11%,居全省第三位。

2、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我市有部级特色产业基地3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8家。以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凸现,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截止目前,我市共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55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03项、国家星火计划56项及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四)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年,我市专利申请量达29751件,年均增长25%;专利授权量达20962件,年均增长2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32件,占过去20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70%。年,我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

(五)军工合作迈出喜人步伐

年,我市企业与国防军工系统的科研机构达成67项技术转化合作意向,9个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总投资达3亿元;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复合及防弹材料试验基地在临海建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拟确定在临海市设立军转民技术转移中心。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根据块状经济明显,科技创新资源匮乏,企业技术需求旺盛的实际,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一体”,即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主体,通过产学研结合,形成“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展公共服务”的科技创新新格局。“两翼”即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一体两翼”的实施,合力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一)重点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源头

由于高等院校少、大院大所缺、创新源“先天不足”。近年来,我局确定了“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升级产业”的思路,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牛鼻子”来抓,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企业研发机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通过联合申报、共同建设的方式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与互动。

一是抓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年以来,我市先后建成了(上海)科技园、浙大研究院、中科院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上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中科先进制造装备数字化设计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上述平台均已进入运行阶段,通过合作研发、共建载体、转移成果、引进人才、技术培训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

二是全力打造技术交易平台。从年开始,我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科技成果交易会,每届都邀请浙大、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几百名专家教授与企业对接。截止中国校(院、所)企科技和人才合作大会,我市企业和各高校院所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近3523项,合同金额达27.37亿元。

四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创建部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区域创新平台3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6家,市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52家。这些服务中心每年为近5000家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深受企业欢迎。

五是抓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我们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持,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2003年开始,我们加大了这项工作的力度,出台了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海正,省内唯一一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22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家(吉利、海正、飞跃、钱江、华海)、省级研发中心111家,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165家。

(二)分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能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产业能级提升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按照“培育—提升—壮大—求强”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引导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逐步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鼓励重点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四位一体”(掌握核心技术,争创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明确发展战略,争创小巨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争创中国名牌与驰名商标;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企业上市)的要求做大做强,推动产业能级的提升。

(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加强专利工作,我们自加压力,06年初主动向市里提出了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目标,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年月,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年10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我市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2、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以“依法管理、强化教育、注重调解、立足保护”为指导思想,对专利案件实行省、市、县(市、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在9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委托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加强了执法能力,提高了执法效率。

3、积极开展专利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共培育了部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4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5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00家。

4、加大知识产权工作投入力度。对新增的发明专利补助每项由原来的0.3万元提高到0.8万元;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补助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5万元。对制订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每项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四)统筹城乡科技发展,推进农业和社会领域科技不断进步

1、大力推进农业攻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力度,市级科技三项经费三分之一以上投向农业项目。在充分发挥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力量的基础上,借助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我们突出农业高新技术、传统技术升级两个优先主题,在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及加产业化、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新产品选育及产业化、海洋渔业科技及区域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等八个方面实施重点攻关,共向上争取项目250多项,每年都获得1000万以上的经费支持。

2、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我市自从2005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以来,93名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328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02个,引进新品种21个,项目总投资8500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07年临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代表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3、积极培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实施生态市建设示范项目。05年温岭市通过了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认定。07年路桥区通过了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认定。

4、在全市开展了科技强镇(乡、街道)评选活动。为把科技创新工作向基层伸展,2007年我们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科技强镇(乡、街道)评选活动。目前,椒江区海门街道等13家单位被评为市科技强镇(乡、街道),为我市基层的自主创新工作树立了榜样。

(五)加强“引智”力度,集聚拔尖科技人才

近年来,我们按照“项目引才、平台聚才、载体育才、机制留才”的思路,进一步深化项目、人才、平台、载体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调动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对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为推动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一是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人才”的引才方式,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互动机制。通过争取和实施一批国家“863”、“星火”、“火炬”和“国家创新基金”等重大专项,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引进”关键技术人才,实现研发能力的提升和跨越。二是依托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动方式“引智”,带动提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三是通过搭建大学研究院、中科院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上海)科技园等重大创新平台,达到集聚人才的目的;四是加强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工作,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全面提高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对行业人才的锻炼和培养。据年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年,我市科技数为4.62万人,总量为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4.34%,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为80.43,同比增长14.5%。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两强两提升”(强化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强化主体培育,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行动为抓手,集中精力和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大”战略,以“提升服务水平和块状经济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抓好“区域公共创新平台、行业专业平台、企业研发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有效合作互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按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业的要求,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科技型企业真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领航者、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二)工作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新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认定新版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

2、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有新加强。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行业专业和区域创新平台5个,院地校企合作共建创新载体15家。

3、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有新突破。组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0项,国家创新基金10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50项,市级重点项目30项。

4、科技经费投入有新增长。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70亿元,研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5%,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6%。

5、知识产权创造使用保护有新推进。全市专利申请量超过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00件。

(三)保障措施

1、大力营造良好法律政策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把科技进步与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认真落实近来各地出台的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统计监测报告制度。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职工教育经费抵扣、加速折旧、取消计税工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关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培训,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推行和完善知识产权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或主持国防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2、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学为先,把学习作为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推进科技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体现。

3、大力优化科技经费配置

把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经费的使用绩效,切实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科技经费主要用于工业技术创新和民生科技建设,重点支持为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对我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加强经费使用的集中度,努力克服财政科技经费使用小而散的习惯性做法;支持各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区创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会同财政部门探索定额补助、事后补助、奖励经费、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科技资金配置形式,引导企业、行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科技经费、扩大我市科技投入的总量规模。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着力抓好科技帮扶

针对我市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的状况,从科技部门的职能出发,发动全市科技系统的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转型发展和提升发展。一是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二是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三是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和购买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增强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四是帮助企业建立和发展研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帮助暂时不符合国家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条件的企业,制定整改方案,使其尽早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5、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

把吸引、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结合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实施,开展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创建活动,形成若干个由科技专家和企业技术总负责人共同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科技创新意识,造就一支既懂经营管理又对科技比较熟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结合企业一线工作,努力培育生产一线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战略,以团队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为重点,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不拘一格地引进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向集聚。充分发挥在台高校的本土优势,推进高素质人才就地创新创业。

科技汇报材料范文篇10

一、突出科技项目的争取

共推荐上报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划4项(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推荐上报各类省计划项目116项,已立项32项,获补助经费572万元。其中“武夷山市珍稀名丛繁育与高效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示范”等6个星火计划项目已通过省厅立项,共获得项目经费69万元。“高性能高强度车用活性炭”等6个项目获年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立项支持,获立项资助资金165万元,立项项目数和资助金额数居全省前列。通过牵线搭桥,为海博斯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泉州宏远集团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承担省科技厅功能性纺织面料重大专项,海博斯公司承担了其中的“精细化竹原纤维加工新技术中试研发”专题。

同时,在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具体指导下,我局积极和省科技厅联系沟通,谋求市与科技厅建立市厅会商工作制度,初步提出了建立厅市会商工作制度的设想,并和省科技厅进行了前期方案设计与沟通。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厅市会商的重点支持,在电线电缆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闽西北水稻生物技术育种研究中心、中国笋竹城农业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海西科特派服务“三农”信息化支撑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强化科技成果对接

成功举办市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做为第十一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市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武夷山举行,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厦门大学等省内外23所高校院所和上百家企业参加交易会。交易会共征集到技术需求项目202项,涉及化工建材、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农业林业等领域,现场签约的40个项目,总投资7.7亿元,预计新增产值30多个亿。科技成果交易会由省科技厅、市人民政府主办。省科技厅、农林大学、省农科院领导以及市委书记雷春美、市政协主席车达卫、市委常委、纪检书记骆安生、副市长何三保出席项目签约仪式。交易会对鼓励催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带动单项技术研发向集成创新的转变,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企业集聚,带动全市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的跃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真做好全市科技成果推广与新产品开发工作,全市完成科技成果推广112项、新产品开发121项。接收省级成果登记7项,市级成果登记14项,市级科技项目通过评审6项,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励13项。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截止到5月,全市专利授权量85件,武夷山市设立知识产权局,浦城县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有效将知识产权工作向县市延伸。推荐铝业、源光亚明等9家企业申报“”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组织各县(市、区)科技局、市本级和县(市、区)民营科技企业10家参加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完成科技查新35项,企业对接成果项目16项,其中合同项目8项(包含自主转化2项)、协议项目8项;完成技术需求项目征集6项,对接5项,其中合同项目3项、协议项目2项,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三、组织全省(市)科技•人才活动周

承担了“年省暨市科技·人才活动周”主会场开幕式。此次活动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人才兴省”战略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策部署,通过在全社会举办大规模群众性活动,号召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伟大事业中来。副省长李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庄荣文、市领导雷春美、龚清概、郭跃进、何三保,以及省、市活动周组委会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活动周由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协主办,参与单位包括省委农办、省委文明办等26个省直部门和9个设区市。一批主题鲜明、实效性强的活动,特别是把农村科普与科特派制度有效结合起来,更加突出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科普活动、在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起到示范推动作用的活动。市科技•人才活动周,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40场(次),开展重点活动85项,组织科技下乡服务团40支,组织科技人员1850人次下乡,参加活动群众达30多万人次。活动周期间,副省长李川,在省科技厅、市领导陪同下,前往武夷山市兴田镇考察闽北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详细听取了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并现场观看了演示。李川副省长对市科技局构建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深表赞赏,并指示要进一步扩大系统的覆盖面,提高系统的利用率,惠及更多的农村百姓。市科技局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户的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使农村广大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收看高水平专家讲课,接受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市已建立省、市、县、乡、村、户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点113个,利用该系统,举办远程农业科技培训7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

四、强化农业科技的导入

一是认真做好省、市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组织建阳市抓好联合国UNDP(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实施,迎接科技部专项检查督促。对武夷山兴田镇黄土优质稻制种推广示范基地等7个省科技特派员示范点,以及顺昌县双溪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顺昌县红心柚标准化示范园建立”等5个市科技特派员试点进行专项调研,了解实施中的经验和做法。

二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宗旨,开展星火科技培训工作。主要依靠农校、建瓯技工学校、延平农函大、工业技术学校等四所国家、省级星火学校及市级定点星火培训机构,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视频培训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闽北星火特色产业农民工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民工5000多人次。

三是不断丰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内容,为开通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热线展开前期调研。通过远程视频培训系统组织培训、会议15期;由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与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搭建的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正式开通,平台汇集了维普资讯、万方数据、中国专利库、国研网等国内知名数据库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权威性高、查询方便、阅读快速等特点,在各县市科技局、市重点企业及部分乡镇开通共享平台服务点3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