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3:58:33

科技扶贫

科技扶贫范文篇1

一、2020年目标任务

整合全县科技人才力量,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在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实行人才和技术同步落实,切实提高贫困户种养殖的科技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调整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县扶贫办、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整科技特派员,按照各贫困村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选拔一批既有专业技术职称又有丰富基层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并签订选派协议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的对接,将志愿从事农村科技服务的人才纳入科技特派员后备人才库。

(二)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计划今年组织县内企业申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推动科技特派员开展贫困村科技扶贫服务,科技特派员每个季度到贫困村、帮助贫困户和指导解决技术问题不少于10次。

(三)强化精准科技培训。积极征集贫困户的技术需求,针对性的组织专家、教授进行产学研对接,并对贫困村农民合作社或直接与贫困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及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负责人开展技术培训。督促科技特派员以镇为单位对贫困户种养殖业技术进行集中培训。

(四)深化科技服务,加强科技宣传。积极推动农村科普“三个一”建设,向贫困人员宣传科技知识,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利用市农村技术短信平台,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五)推动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加强双方合作,积极开展人才支援、科技信息帮扶等工作;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委派县天竞创业孵化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前往开展培训、技术难题对接等活动;搭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发挥全县浙江大学科技转化中心工作站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为县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

三、工作保障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及时调整县科技局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保科技扶贫取得实效。

科技扶贫范文篇2

一、基本思路

以精准脱贫为核心,把握完善科技扶贫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全面推进21个乡镇建立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以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科技扶贫示范户。精准制定科技扶贫措施,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支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民生改善和平台建设等,努力推进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

二、主要目标

(一)推进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10户示范户;建立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20户示范户。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院校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围绕“特色果、绿色菜、道地药、生态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发转化新品种1个、新技术2项,转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2项,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

(四)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依托“县校合作”机制,联合县农牧水务局等涉农部门,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深入全县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以及64个贫困村等,有针对性进行科技扶贫服务,提高贫困群众种养殖技能和水平,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

(五)构建科技普及培训体系。有效整合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乡镇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一名农技员作为联系人,负责日常技术服务工作,协调顾问团专家开展技术帮扶。年内开展科普活动10次以上,培训农牧民6000人次以上。

(六)大力加强科技致富明白人培养。立足各村发展农业产业优势和实际情况,积极培养本村、本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科技明白人213人(64个贫困村每村2人、85个非贫困村每村1人)。2016年计划培育128农村科技明白人。

(七)强化科技服务民生工作。探索推广贫困乡村民生科技,联合相关部门、乡镇在人口健康、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项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构建科技扶贫示范体系。按照省科技厅科技扶贫方案要求,全面启动镇村、村等2个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和乡村、乡村、乡村、乡村等4个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培育30户示范户。摸清现状,抓紧拟定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科技扶贫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科技服务专项平台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依托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依托64个贫困村建立64个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点。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一是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以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道地中药、生态畜禽”为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以生猪、肉牛、山地土鸡等家畜家禽为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推广,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二是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加强贫困乡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成果转化,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加强技术链协同攻关,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脱贫模式,把吸纳贫困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加大人才支撑力度。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继续实施“三区”科技人员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提供精准科技服务。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组建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

(五)构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体系。争取省州科技扶贫培训项目支持,与县农牧水务局、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为64个贫困村各培养2名科技明白人,85个非贫困村各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

(六)全面推进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认真制定扶贫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科技项目和资金,强化措施、分类指导、逐年实施,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镇村、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开展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助农增收和整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新方法。

1.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2.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3.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紫山药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紫山药产业,深入开展种养殖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4.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示范带动,示范推广羌活、瓦布贝母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5.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发展瓦布贝母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6.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发展高山绿色蔬菜产业,推广海椒、洋葱等优质高海拔种植蔬菜品种;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七)大力加强民生改善。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开展川西北生态沙化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推广,加强地震预警、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等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区域防灾减灾技术防控体系。

四、进度安排

(一)制定工作计划(2016年1月1日-3月25日):深入调研,明确扶贫对象,摸清扶贫对象的现状,制定年度科技扶贫工作计划。

(二)工作准备阶段(2016年3月26日-4月10日):组织人员撰写科技扶贫材料,申报科技扶贫项目和资金,动员扶贫对象,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其他科技扶贫相关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三)攻坚阶段(2016年4月11日-10月31日):组织人员全力推进科技扶贫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四)自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日-11月15日):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查漏补缺,根据省、州要求严格组织自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

(五)成果提交阶段(2016年11月16日-12月31日):根据省、州统一安排,按照计划提交科技扶贫年度工作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扶贫组织领导。建立全县科技扶贫组织体系,成立县级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县农牧水务局、县环保和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全县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定期研究科技扶贫工作,指导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解决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知局,负责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的日常工作。

(二)创新科技扶贫投入机制。除精准脱贫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外,积极争取省、州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资源培育与研发,培养213名科技明白人等。2016年度组织县内企业、专合组织等预拟定上报省、州科技扶贫项目申报书5项以上,拟申报项目资金22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资金130万元。同时,健全科技金融长效对接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形成支持科技扶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改进科技扶贫项目管理。配合省州科技主管部门,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申报条件上,放宽申报人资格,逐步取消项目资金配套,鼓励科技人员牵头与民营科技企业、专合组织联合申报实施项目;支持方式上,实行无偿支持、后补助、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项目管理上,优化经费科目设计,注重绩效考核。

科技扶贫范文篇3

一、上半年的工作进展情况

(一)完善县级运管中心建设,累计完成在线技术咨询服务50次。

截6月,平台已完成专家入库13人、信息员68人的入库工作,并完成在线技术咨询服务42次。

(二)开展科普宣传2次,送科技下乡2次,科技培训1场次50人次。

以科普宣传月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及防灾减灾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农时,深入人口密集区和田间地头扎实开展科普宣传及送科技下乡活动。截止6月,已完成1次科普宣传活动;完成2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科技培训1场次,培训人次达56人次。

(三)申报完成2018年科技扶贫项目2个。

截止6月,已经完成《县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优化提升与运行维护》、《2018年酸石榴栽培技术集成示范》、《苹果体质增效建设项目》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已上报至省州,等待省州评审。

二、取得的成绩

(一)通过科技扶贫项目落地,促进了项目区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为今后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通过“科普宣传”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改善了传统种养观念,增强了农牧民群众的科学种养意识。

(三)通过“省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的建设,为农牧民提供了及时、高效、快捷的科学技术服务,促进了农牧产业的发展。

三、工作亮点

(一)抽调专人,组成农业技术服务员深入贫困村巡回开展技术指导。

(二)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邀请州科技局平台专家莅临我县开展平台建设培训。

(三)结合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

四、存在问题

1、经费缺乏,没有专项工作培训经费。

2、农牧民种养技术观念落后且积极不高。

3、农业基础脆弱,项目区项目受自然因素影响严重。

4、科技扶贫项目量小且资金短缺。

5、农田、耕地面积少,导致项目实施受限。

五、建议意见

(一)加大科普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的力度,提高科技知识普及率。

(二)定期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科技知识更新培训。

(三)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夯实科技扶贫基础,构建科技和谐走廊。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受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科技扶贫工作问题仍很突出,巩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仍非常艰巨,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把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各项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定信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新局面。

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发,围绕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及有关科技项目实施工作,用科技项目为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

三是进一步选好用好乡土科技人才,完善村级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精准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扶贫范文篇4

一、积极向省州争取适合我县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5件,并力争在年内完成赤芍、藏红花等中药材的试种与推广、高原有机夏秋草莓产业化示范与推广、蓝莓产业化示范与推广及其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科技扶贫项目申报、立项等工作。

二、与我县的民营科技企业或合作社签订扶贫培训、劳务合同。引导贫困户在这些民营科技企业、合作社学习技能,同时打工增加些收入。计划在这些民营科技企业、合作社参与培训和务工的贫困人员200人(次),扶持2-3个项目。在全县范围内打造7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其中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州级科技扶贫示范村1个、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科技扶贫示范户35户。

三、积极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根据全县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积极举办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强农牧民群众务工、务农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利用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扎实开展全民科学文化知识普及,进一步提高全民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文化素质,努力使人民群众在知识思想上脱贫。全年开展科普活动15次,培训新型农牧民上3000人次,畅通技术进村入户到人渠道。

四、积极构建覆盖农业、牧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多方面的“专家人才库”。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整合保持合作关系的区域内、外高层次人才资源,建立“专家人才库”,同时着力于建设人才信息数据管理库,以此为平台,积极探索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渠道,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库”自身优势,更好的为全县扶贫攻坚提供良好的科技服务。

五、积极鼓励科技人才参与科技扶贫。积极鼓励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专业技术入股或承包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结对帮扶,对科技扶贫中所取得的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同时对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的科技人才,由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

科技扶贫范文篇5

关键词:科技扶贫;天祝;困境;路径选择

自1978年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多地区贫困百姓已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生存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更是进入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即将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百姓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由“输血”变为“造血”,更持续稳定地使老百姓脱贫致富,仍然是我国所面临的一大课题。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推进,产业扶贫已然成为了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但若没有科技的支撑,产业扶贫将寸步难行,因此科技扶贫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脱贫的必然选择。明确民族地区科技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梳理当前科技扶贫的困境和发展路径,是做好未来民族地区科技扶贫工作的关键。天祝县作为甘肃省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县之一,因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资源特性等因素,造成了其脱贫攻坚的特殊性,对其科技扶贫的研究和探索也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一、民族地区科技扶贫的内涵及意义

科技扶贫是行业扶贫,更是开发式扶贫和内源扶贫,其宗旨是针对贫困地区的资源特性和人口特性,应用先进的并适用于本地区发展的科学技术,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培训、教育、技术手段等,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在我国的扶贫开发历程中,历来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尤其是2016年10月16日,科技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门联合了科技扶贫行动方案,启动了科技扶贫信息共享暨成果交易平台,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脱贫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扶贫精准脱贫迈上新台阶。天祝县是藏族自治县,有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共性,如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的、农牧民自身受教育程度低、技术能力条件较差、居住方式较为分散、贫困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脱贫难度较大等;但也有其特殊性,如其隶属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东端,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多,在中药材、高原菜、白牦牛等种养殖等方面都极具挖掘潜力。无论是共性还是其个性,科技扶贫对其都极为重要,而且只有科技的力量才能为其产业发展和区域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性,科技扶贫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也应更有针对性:一是要正确引导民族地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合理开发优势资源,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民族地区的自我良性循环,如天祝县的白牦牛产业,可以寻求科技转化并与高原自然风光相结合;二是针对其农业发展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引进先进的应用技术,并有技术人员的保障和带动;三是针对民族地区人口素质较低的情况,切实将治穷与治愚结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农科教结合等形式,大力提高农牧民素质和生产技能,提高其开发资源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我国有学者对贫困地区农民进取性的研究表明,文化水平与进取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高者人均纯收入水平明显较高;贫困者中因缺乏技术、不善经营、效益低下而导致贫困所占比例约为30%~50%,因此,知识、技术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二、甘肃民族地区科技扶贫现实困境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深入,国家对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甘肃民族地区虽然在优势产业培育、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科技扶贫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化效果和对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效果仍然不太显著。以天祝县为例,虽然当地政府在白牦牛养殖、高原菜、青稞、油菜种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但发展效果仍然不明显,农牧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农村发展后劲不强,还存在诸多发展困境和脱贫攻坚压力。(一)科技扶贫基础条件薄弱,历史欠账多。由于天祝县特殊的自然地域环境和历史原因,导致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水、电、路、渠和仓储设施、冷链物流等设施不完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差,加之干旱、冰雹、洪涝和冰雪冻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科技扶贫效益发挥。(二)科技支撑扶贫力度仍然较小,科技转化率不高。当地政府相关信息显示,农业科技当地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大概在20%左右,形成规模化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约10%左右,产业化的技术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并未能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广种薄收、效益不高的问题,群众增收困难,成为制约贫困人口脱贫的瓶颈因素。种养殖业大多还只能满足于自给自足。(三)科技扶贫缺乏资金支持,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富民产业培育、农民培训、技术人才引进等环节,都需要专门的经费支持,虽然甘肃省每年在扶贫领域投入的资金不算少,但专门针对科技扶贫领域的资金投入却不多,大多散见于各行业的资金支持,形不成合力。技术人才和农业技术攻关缺乏动力。政府人员大多专注于完成硬性的政策性扶贫任务,无暇顾及科技力量的推动。(四)科技扶贫缺少科技人才力量的带动和支撑。一方面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指导。虽然省、市、县每年都派科技工作者到基层开展技术培训,但对于天祝县这样的民族地区却没有常年指导的技术人员,过去的技术培训大多也都流于形式,或者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没有起到技术引领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民族地区生存条件差、收入不高,本地的优秀劳动力也逐渐在向外流失,常年留在本地的大多是老弱妇孺,本地政府缺乏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同时,由于农牧民文化水平低,所以农业技术培训的接受效果不好,不能有效用于指导农业实践,转化为产业发展能力。(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科技扶贫没有好的载体。受地理条件制约,民族地区龙头企业普遍较少,而且规模小,带动能力弱,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整体效益,也形不成品牌效应,更不能拉动长期的技术支撑和引领。再加上民族地区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形成市场效应。

三、民族地区科技扶贫路径选择

脱贫攻坚行动的实施需要加强科技引领,然而,随着农业发展不断走向市场化、现代化,国家和农民对于科技扶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找到适合于本地区发展的正确路径,才能使科技扶贫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才能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事半功倍。(一)必须加强民族地区在扶贫开发中的科技支撑力度。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脱贫攻坚中更需要科技作为支撑,只有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才能后发赶超其他地区。而若要有效发挥科技扶贫优势,必须做到精准,特别是对象精准、产业选择精准、措施精准。首先,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宜当地的产业,选中合适的项目,比如,天祝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大,劳动力对农业保障能力也在减弱,针对农村留守的人群(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更需要的是轻简化技术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科技扶贫也应适应这一新变化;其次,依托于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应该精准选择合适的实用技术;最后,当地政府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而实现扶贫产业的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和效益化,推进民族地区居民持续稳定地脱贫致富。(二)民族地区的科技扶贫须与生态扶贫相结合。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往往与贫困问题纠缠交织在一起,基于其特殊性,国家也特别注重生态扶贫新模式,因此必须将科技扶贫与生态扶贫相结合,在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手段保障生态安全。同时,以科技为支撑,努力实现生态产业与脱贫攻坚的有效对接,实现转型发展。(三)民族地区的科技扶贫需有人才振兴战略的支撑。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鼓励科技项目和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是科技扶贫的关键所在。首先,应由县级政府主导,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资源与扶贫项目直接挂钩;其次、根据贫困人口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种养殖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最后,利用手机网络渠道,在贫困人口中成立网络学校,采取学习激励机制,不断为农民推送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四)扶植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发挥典型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使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能选得准、落得下、成效好。应注重科技示范企业的培育壮大提高,建立更加规范的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引导贫困群众通过特色产业脱贫致富。(五)建立一套系统的民族地区科技扶贫体制机制。民族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要想规范有序地推进科技扶贫,还需建立一套系统的科技扶贫体制机制,比如,人才引进机制、科技扶贫项目激励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等,应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扶贫合力,也为科技扶贫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扶贫致富路任重而道远,随着时代的发展,扶贫理念和扶贫方式也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科技扶贫已经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奋力开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只要让扶贫插上科技的翅膀,民族地区的小康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强.中国大陆的贫富差别[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

[2]黄成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2).

[3]黄祖辉.中国三农问题解析:理论述评与研究展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韩建民,韩旭峰,朱院利.西部农村贫困与反贫困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王碧宁.燕山贫困集中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实证分析———以河北省平泉县为例[J].经济论坛,2016(4).

科技扶贫范文篇6

1.1规划先行找准致富路

科技扶贫人员入村后,找准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以扶贫人员王玉富为例,针对原州区杨河村干旱、种植小麦等传统产业效益差的状况,制定了杨河村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和杨河村养羊三年发展规划,教农户建标准羊棚、饲草配置、防疫等科学养殖技术。经过3年帮扶,杨河村从事特色养殖的农户占86%,人均纯收入由3770元增加到7436.6元,科技示范户人均纯收入9584.16元,该村经济来源由原来的种粮、养畜、劳务输出分别占50%、30%、20%,转化为养羊、种粮、劳务各占60%、30%、10%。据统计,百名科技扶贫人员帮助贫困村提出发展思路500多条,制定、完善和实施各项发展规划170条,科技扶贫成为贫困村发展致富的领路人。

1.2科技引领转观念促发展

科技扶贫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操作、手把手教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给农民教技术。累计培训农民5.66万人次,编印技术图书132套,发放资料7.79万份,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64个3456.9hm2,培养科技示范户2400户,领办成立合作社75个。为农户探索了“合作社+农户”、“农户+基地+公司”、“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使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走向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道路。

1.3技术支撑产业提档升级

3年来,科技扶贫人员为100个贫困村引进枸杞、中药材、苗木、牛羊等新品种189个,推广旱地精准覆膜、免耕覆膜、测土配方施肥、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秋覆膜玉米种植多功能变形机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185项,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在贫困村得到推广应用,增产增效作用突出。

1.4聚合资金,着力改善民生

科技人员积极争取区市县三级农牧、扶贫、财政、环保、妇联等部门资金7508.4万元,实施自来水入户、村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建设、配置村部信息化设备、设施牛羊圈棚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力推进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居环境。

1.5信息应用,架起致富桥

信息闭塞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重要障碍,科技人员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农民使用互联网查询、获取需求信息,进行网络信息和交易,利用农村信息平台和手机信息,为农民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政策信息。

2存在问题

2.1部分人员不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

一些人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欠缺与农民妥善交流方式,导致不能尽快融入群众,工作开展迟缓;一些在既承担教学或科研任务,又要做好扶贫工作的双重工作任务下,难以恰当分配和协调个人时间和精力;个别缺乏借力发力开展工作的开阔思维,特别是个人专业特长与扶贫村主导产业不相适应时,找不着抓手和突破口,工作成效不明显。

2.2资金短缺,制约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一是扶贫村普遍偏僻,交通不便,交通食宿补助费偏低;二是每人每年安排8-1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建立的示范基地覆盖群众面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和规模化推广应用等科技推广工作。

2.3相关保障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对自治区下发的《关于向贫困村选派扶贫开发的若干意见》中,科技人员可执行艰边地区津贴补贴标准,优先评中级职称,退休人员工资差额予以补发的政策落实不及时;二是有些派出单位没有按要求支持科技人员工作,仍然给其安排了较重的科研或教学任务,并且科技扶贫的帮扶工作没有计入派出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帮扶成效不作为派出单位年终评优评先参考内容。

2.4农村青壮劳力匮乏、文化程度低影响扶贫推进

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在村里的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这些人员文化素质低、劳动能力弱,接受技能培训难度大,农业生产规模小,是制约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问题。

3措施建议

3.1做好选村、派员

建议新一轮工作部署强化调查摸底,掌握帮扶村产业情况;严格标准条件,按照“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单位推荐---科技厅审核”的步骤,选派专业能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热爱农村工作的科研人员,有针对性派员,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3.2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取消生活、交通补助一刀切管理办法,对单位在银川、扶贫在固原的和帮扶村特别偏远的,适当增加交通补助;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3.3县(区)委重视,捆绑帮扶

一是帮扶县(区)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安排分管扶贫的县级领导,统筹安排,为扶贫在财政、科技、扶贫、乡镇、农牧等部门间架起通力配合桥梁;二捆绑贫困村“一个区级部门+一个县级部门+县级扶贫办+乡镇干部”的多部门帮扶资源,让科技扶贫牵头,大力推行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主的扶贫方式。

3.4深化措施,打造科技示范村,实现精准扶贫和整村推进

选择一些主导产业明显、扶贫工作成效突出的扶贫村,多部门协调、聚拢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措施,建设科技示范村,使科技扶贫从培养示范户带动农户模式转型为建设科技示范村带动周边村镇模式。

3.5强化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科技扶贫范文篇7

一、2020年目标任务

整合科技人才力量,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在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服务,实行人才和技术同步落实,切实提高贫困户种养殖的科技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调整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县扶贫办、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整科技特派员,按照各贫困村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选拔一批既有专业技术职称又有丰富基层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并签订选派协议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的对接,将志愿从事农村科技服务的人才纳入科技特派员后备人才库。

(二)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计划今年组织县内企业申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推动科技特派员开展贫困村科技扶贫服务,科技特派员每个季度到贫困村、帮助贫困户和指导解决技术问题不少于10次。

(三)强化精准科技培训。积极征集贫困户的技术需求,针对性的组织专家、教授进行产学研对接,并对贫困村农民合作社或直接与贫困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及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负责人开展技术培训。督促科技特派员以镇为单位对贫困户种养殖业技术进行集中培训。

(四)深化科技服务,加强科技宣传。积极推动农村科普“三个一”建设,向贫困人员宣传科技知识,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利用市农村技术短信平台,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五)推动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加强双方合作,积极开展人才支援、科技信息帮扶等工作;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委派县天竞创业孵化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前往灵璧开展培训、技术难题对接等活动;搭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发挥我县浙江大学科技转化中心工作站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为灵璧县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

三、工作保障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及时调整县科技局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保科技扶贫取得实效。

科技扶贫范文篇8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局党组非常重视农村扶贫工作,把农村扶贫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研究扶贫工作,局长亲自带领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对口扶贫村实地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研究脱贫方案,制定扶贫规划,有序推进了对口扶贫工作。

二、积极争取科技扶贫项目

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求,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编制扶贫项目,及时申报。一年来,共申报扶贫项目三个,得到了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科技扶贫资20万元,同时,也争取了一批物资支持。

三、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1、努力搞好包村定点帮扶工作。

积极与市信息化办衔接,努力争取办领导的支持。今年11月23日上午,市信息办副主任,副巡视员一行五人再次到到我局包村定点帮扶村调研,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县人武部、县科技、县信息办有关同志陪同前往。骑龙社区是我局和市信息办对口帮扶点,市信息办机关党委和李常委非常关心该地的情况,在听取了社区干部的情况介绍后,表示将积极调动各种资源,共同支持社区的信息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和多种服务系统的深化应用,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农民群众的生活。市信息办给社区赠送了计算机等物资,对于社区新修公路项目也表示将积极争取多种渠道的支持。

2、认真做好科技扶贫工作。

在镇村、镇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积极搞好扶贫规划,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在镇双宏村,规划并组织实施杂柑基地建设,栽植春见杂柑100余亩,并计划在年春高改100余亩,培训杂柑管理技术100余人次;在淮口镇团结村,规划栽植中岛新川桃树300亩,22000余株,培训食用菌种植技术和桃树管理技术200余人次。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送去了实用技术。

3、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继续开展了“双深入”调查研究活动和结对帮扶活动。我局机关支部狠抓对口帮扶联系村特困户的帮扶,在农村抢收抢种时,机关支部两次到镇村,把购买的2000公斤肥料(价值3000元)分发给了贫困户,同时在该村投资近4000元,购买了1000株优质杂柑苗,新建立了10亩杂柑科技示范基地。

四、积极与帮社龙头企业沟通衔接,促进企业与村社的优势互补。

科技扶贫范文篇9

1精准扶贫的内涵和实施的重点

我国要想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抓好扶贫工作,所以,应当持续努力的攻克扶贫工作中的难关。依照我国扶贫办公室所调研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仍旧存在约7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数量,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在一些革命老区以及我国的边疆区域,贫困人口数量更多。依照不同的地区来看,我国的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最多,大约占当地总人口数量的50%左右。而中部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相对少,大约占当地总人口数量的35.7%左右。东部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最少,大约占当地总人口数量的16.8%左右。而依照我国的不同地势情况来看,位于山区的贫困人口数量约占当地人口数量的51.4%,而位于平原地区的贫困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数量的30.1%左右。而进行精准扶贫工作,则是对我国的贫困人口以及贫困村进行精确的识别,对造成贫困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实施扶贫责任制度,每一个村、每一户均制定适宜的扶贫方案,并采用集中的力量对贫困人口加以扶持进行精准扶贫工作时,应当掌握好其中的三个重点内容。首先,要深化改革,不断的革新扶贫机制。其次,要看重扶贫的实效性,全面、扎实的对一些突出的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应当强化领导作用,以使扶贫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可以得以切实执行。

2科技兴农和精准扶贫的联动

现阶段,在大力推行科技扶贫的过程中,也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不过,依然有个别的突出问题。由于大多数贫困地区所拥有的自然条件不好,不具备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各种信息传播非常的有局限性,对于科技的投入也极少,不具备较强的科技发展条件,使进行科技的推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引进工作不到位,科技的转化效果差。所以,要切实的推行科技兴农和精准扶贫的联动性。首先,应当对所制定的科技特派员体制加以进一步的健全与革新,争取可以更精准的选好项目以及技术的研发。其次,要对科技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大力的支持,争取做到根据每一贫困户实际情况,而制定不同的科技扶贫方案。第三,进一步的强化对于乡村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工作,努力达到设立科技项目以及实现经营的目标,第四,应当制定项目之间的竞争分配体系。最后,要明确扶贫工作中的责任制度。要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开展科技兴农的相关活动时,应当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对于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产业形态又加以充分的利用,以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和农业产业发展目标是有非常强的统一性,两者的目标均是要不断的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让我国农业可以更强、更优,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我们开展精准扶贫的目标。2016年到山西考察过程中曾经强调,我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坚决不可以丢弃农村的发展。山西静乐县的农业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自身的特色,应当从构建特色的现代农业为中心,不断的挖掘农业科技的潜力,以增加粮食的单位产量。通过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强化农业结构,力求突破目前农业发展模式的限制,以更好的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工作,进一步推动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在目前来看,进行农业结构的优化与调节,让农业逐步的走向产业化的道路,应当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具备全新的视野,采用创新的方法。首先,应当转变导向,由之前的生产作为导向而转变为消费者为导向。其次,应当要面向国土资源的整体来寻找发展,而不只是利用耕地来寻找发展。第三,应当建立当地的优势产业,并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最后,应当不断的深化农业与牧业的融合。另外,也要尤为的重视对于一些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优化设施的结构,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进行农业的改革过程中,也要加快对新农村的建设,应当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形成带动机制,为农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基础条件。再通过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以保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定、持续推进。

3静乐县开展科技扶贫的对策

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快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所以,应当更加全面与深入的加深科技兴农和精准扶贫的结合,让两者的叠加作用更加的明显。我们处于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也提出了要实现“五化”的目标及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以及农业的现代化。同时,也明确了“五化”存在的内在关联性,“五化”所具有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确定。3.1通过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攻坚。静乐县处于丘陵地区,具有非常显著的地理优势。同时,所具有的气候条件也非常的独特,所生产的杂粮具有优良的品质,而且杂粮的品种非常的全面。不过,目前单位的粮食产量相对偏低,而且市场中杂粮的价格不高,导致农民的实际收入较少,很难将其发展为具有较大规模的一种农业产业结构。就上述静乐县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黑枸杞、中药材、玛咖以及玫瑰等一些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全面的引进,并建立了相应的植物园区,也重点的发展玉米以及蔬菜作物的种植,并且在土石区域和诚丰公司达成了相关协议,签署500万斤的玛咖以及黑枸杞等作物的收购协议,让全县中的3000多贫困人口得以脱贫致富。3.2通过科技帮扶计划,帮助农民得以脱贫。基于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力推广以及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和技术培训等活动,重点对农民进行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让农村的实用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以带动当地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的推进产学研和农科教的融合。在一些相对贫困的村镇,大力的推广种植一些具有显著增收效果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及先进种植技术,政府要对科技农业项目加大资金以及政策上的扶持,并设立专门的资金以奖励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并加大对外的招商力度,大力的引进一些新的技术与新的产业,通过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让贫困户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争取所有的贫困村均拥有一定的科技增收项目。3.3设置藜麦生产课题组,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科技兴农的效果,静乐县设置了藜麦生产课题组,同时也聘用一些农业专家,专门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并根据藜麦在选种、栽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等问题,编写专门的技术手册,让农户掌握相关的种植技术。并且,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建立相应的种植基地,使农业的产业化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

4结语

目前,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对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加以转变,同时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也要不断的转换方式,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以及技术的创新,才可以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帮助贫困户真正的脱贫致富。

作者:陈更生 吕 凯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翁鸣.构建科技兴农创新体系的有益探索——湖州经验的启示和借鉴[J].农村经济.2016(09).

科技扶贫范文篇10

一、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取得新突破

依托我县药化、皮制品、铜加工、茧丝绸等重点产业及粮食、畜牧、蚕桑、蔬菜、林果等主导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团深入企业、乡村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把我县科技创新与上级政策对接,帮助梳理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不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已上报项目15个,其中部级项目8个,包括星火计划3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1项和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7个,分别为重点新产品2项、支撑计划1项、成果推广1项、对外合作1项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个,以及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目前正在准备申报2013年的星火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已获批部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课题2项(分别为蜜柚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白莲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分别为U型滴灌技术开发和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火炬计划1项(多层柔性线路板)和科技惠民计划——县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获批省级项目3项,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1个、对外合作1项和重点新产品1项;共获批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为二十几年来获得国家、省、市项目经费支持最高。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县光荣成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全国第一批及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试点县。

项目申报过程中,科技部扶贫团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扶贫团带领我局及相关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从政策分析、项目筛选设计、组织协调到申报材料修订、咨询论证准备,周密部署,细致跟进为项目组织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项目在京答辩期间,在我县挂职的副县长亲自带领我县答辩组加班加点,反复研讨,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答辩PPT,使我县的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及我省第一个试点县,获批项目资金1695万元。

二、科技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今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的项目有3项扶贫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等项目。年初,县科技局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召开了科技项目实施座谈会,各项目实施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下步打算,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会议要求对实施的科技项目应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同时要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今年我县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有3项,分别为县农技中心承担的“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县水产站承担的“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县科技公司的“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其中“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项目已在镇村建成蔬菜大棚10余亩,开展秋延后蔬菜栽培,目前示范的品种有进口油麦茶、速生大白菜、青皮黄瓜、芹菜、大蒜等,已带动该村农户发展蔬菜种植110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将开展春提前蔬菜的育苗工作;“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项目在才丰洞口水库、高市乡毫岭水库等在建立5个示范基地,推广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面积6500亩,实现一个生产周期单产亩增产65公斤,年亩增收节支360元;“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引进湖南隆回湘中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湘中一号、湘中二号等金银花优良品种。在龙田乡新建示范基地300亩,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今年试花期已实现经济效益28万元,年为社会提供务工费20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及邻村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及家庭妇女务工问题。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绿色水稻的产业进程。今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进一步巩固了我县2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面积,在石桥镇樟枧村、龙田乡龙田村、怀忠镇新居村建立3个1000亩绿色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推广“稻鸭共栖”模式;推广旱床育秧、塑盘抛秧等为主的水稻壮秧育苗栽培技术和以农家肥、堆肥等为主的培肥土壤技术;实现单季平均亩产452公斤,增产36公斤,亩增产值90元,亩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40元,亩增收节支130元,总增产粮食7200吨,总增收节支2600万元。二是建立了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150亩,从市场遴选出有潜力的早稻新品种22个进行了新品种选优展示,优选出了湘丰优402、新丰优206、淦鑫206等3个早稻品种,计划在2013年作为我县早稻主推品种。三是对我县绿色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能,使县晨风米业有限公司获得了2012年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并派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培训,获得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资格;通过与项目区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订单收购价格高出同品种市场价8%,每亩增收近100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解决劳动就业28人。今年以来,项目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会)40余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印发资料70000多份。

另外,根据省厅安排,我县组织2010年科技扶贫项目单位做好了项目验收准备工作。

三、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科技部扶贫团的帮助下,积极做好了科技、人才、项目对接,使我县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1、聘请科技顾问,举办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

今年5月,举行了科技顾问聘任仪式暨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活动。聘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吕扬研究员等8位药品、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专家为县科技顾问;举行了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各位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听取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科技需求后,详细介绍了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县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对下一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回京后还相继介绍相关企业来县洽谈对接。

2、聘请科学发展顾问,举办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

今年6月,举行了科学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及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邀请到曾在我县挂职扶贫的各届扶贫团重走扶贫路,聘任了杨起全副院长等7位同志为县科学发展顾问;召开了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科学发展顾问们对我县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未来如何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功能、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等方面与与会领导和单位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在科学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整合资源,尽顾问之所能。我县科学发展顾问在今年各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咨询论证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

3、联系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考察组到我县考察

今年6月,科技部扶贫团张敏副县长联系到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组——浙江大学陈铭教授一行4人到我县考察,就在我县发展铁皮石斛种植进行了现场调研,经初步考察,我县气候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种植,且具备了种植所需大棚等基础设施,并于今年10月再次到县考察。由于铁皮石斛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且前期投入高(每亩仅苗木投入为8-10万元),初步决定在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租凭6个大棚开展铁皮石斛种植示范,通过示范带动附近农户发展种植铁皮石斛。据浙江当地种植效益,每亩可达30万元,铁皮石斛项目引进示范成功将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招徕浙江绍兴留学生创业联谊会到县考察

9月,浙江省绍兴市留学生创业联谊会赴县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县政府县长、副县长陪同,科技部扶贫团副县长组织了调研活动。首先到白茶基地、皮革、科技数码参观,之后在工业园区管委会听取园区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介绍。联谊会一行对我县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赞誉,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对特色产业产品打开浙江市场提供支持。

5、大学研究生到我县实习

7月,大学硕士生3人一行来到我县大学实践基地实习。实习期间,三位实习生帮助科技局完善科技网站,还到中医院、医院等四个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查看网站运行情况,了解相关网络问题,并在医院建立了一个医疗卫生业务网站,最后还到乡村了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通过四天的工作,大学硕士生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肯定。

四、科技成果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人民医院的有关项目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和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数码有限公司的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着手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公司的U型滴灌项目及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带吸引电钩在腹部开放手术中的应用项目分别通过市科技局成果鉴定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2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提升区域性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加大蚕桑、蔬菜、畜牧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扶持县域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

2、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入园入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等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县药化、机电、铜加工、皮革、卫浴等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扎实开展科技惠民项目。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基础及外部资源,从技术、组织两方面着手扎实有效实施科技惠民项目,着眼长远做好试点工作,总结探索长效机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