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5:57:34

考验

考验范文篇1

幕景:一家医院的前面有一小亭,小亭下有一石桌,石桌边有几个石凳。小英(年轻漂亮的女护士)穿着工作服,手拿输液瓶和输液管,唱着《天使之歌》“披一身圣洁你是如此美丽/怀一身绝技你却默默无语/你以天使的名义担起救死扶伤的道义/你用牺牲的勇气把自已的安危藏起/噢美丽的白衣/圣洁的白衣/天使的青春抒写着你的传奇……”从左边上,见无人,独自默默地坐下。显福(英子的男朋友),左手拿着几本书,右手拎着一包食品从右边上,唱着流行曲《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看见亭子下的英子,亲切的喊着“英子”,把东西放在石桌上,走向英子要作亲昵动作,被前来迎接的英子捉住了一只手。

英子:宝贝,我求你一件事,今天你一定要答应我。

显福:只要你过去和现在不让第三者插足,我保证答应你。(笑)

英子:怕你反悔,向全世界宣布。

显福:(大声向观众)只要过去和现在,英子从不让第三者插足,英子要什么,我都答应她。

英子:(拉住显福坐在石凳上,把液体挂在亭子柱的铁丁上,作打针的准备)

显福:我身体壮如牛,爱火正浇油,只求拥抱一下,笑话可别过了头。(再次拥抱,被英子拉坐在石凳上)

英子:怕你爱火烧得眩晕,我必须给你打防疫针。

显福:(挣脱手,无奈地)真得要打一针吗?

英子:(把显福拉了过来)你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吗?

显福:英子,这玩笑不能这样开吧,为什么非给我打一针呢?我从小身体结实,从没打过这针,看见这玩艺就晕。

英子:我本来不想给你打针,可是不找你又找谁呢?

显福:找病人呀!

英子:病人不让呀,说我技术不行。昨天给一个老头打针,一连打了五针,都没扎上,想扎第六针,我安慰老人说:“大爷,你别紧张,咱来个六六顺。血管不好打,你不出血。”老人家一听火了:“我怎么不出血,昨天护士长一针就扎出血来。不说你技术不行,偏说俺不出血。你想顺顺顺,再顺就把俺顺没了。”我说:“大爷,我是刚毕业分配的学生,技术不好,向你道歉,你再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吧。”老头火气未消。“学,我不是实验品,想学我给你指条路。你可以左手扎右手,也可以女护士扎男护士,可以找你的男朋友,找谁都可就别再找我。”后来院长听到此事,在大会上作出指示,说是如果针再扎不上,咱要庙里赶和尚。昨天张护士长伸出她自己的手让我学,我怎么也下不了手。你能眼看着我刚上岗就下岗吗?你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我给你一次拥抱的权利,大家说,行吗?

显福:(疑惑地)那你就下得了手?

英子:不然,怎么算爱情的考验啊。

显福:能不能换一个考验的方法呢?

英子:换方法还叫爱情的考验吗?

显福:(看着英子笑)这样行吗,我爹前天来这住院,我动员动员我爹,就告诉他你是我的那一个,扎个十针二十针,看在父子的情面上,我爹不会再说啥。英子,鼓起勇气,(拉英子)走,找我爹去。

英子:那不行,要是真是昨天那个犟老头,看着你爹冰冷的脸,我更下不了手,再说,你这是逃避考验,人又不孝顺,对爹都这样,对爱情还能始终如一。

显福:(无奈地)那只得从我身上开刀了,英子,也许无巧不成书,昨天被你扎五针的老头,十有八九是俺爹。你看,我这几天外出没回家,听说我爹病了,买点吃的前来看他。你打电话说分配到这家医院,我特意来看你,还给你买了几本书。你说的那老头如果是我爹,我明天动员他让你多扎几针,狠扎几针,不就得了。

英子:你爹不出血。我看你也不是个出血的管子。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小事做不成,今后那有能力保护妻子儿女,让大家说说,可是这个理?

显福:英子,别上纲上线的,那有这样严重呀。我是说不必做这些无谓的牺牲。还有,你千万别说我爹不出血,小时交不起学费,我爹多次为我卖血。也许现在血出完了。

英子:你偷走了我的一颗火热的心,空手套白狼,出了几滴血?

显福:空手套白狼,俺的技术强。(大笑)

英子:说正经的,昨天那犟老头是不是你爹,说说你爹到底长得什么模样?

显福:(想)你看过《篱笆女人和狗》吗?有一个老头总是背着手,身后跟着一条狗。我爹长得可像他了。

英子:这话说的不明白,你爹像人还是像狗?

显福:俺爹像人还用问,不过他是属狗的。

英子:昨天那老头腰有点驼,脸有点长,腿有点短,你说得还真有点像呢。

显福:不用说他就是我爹,我爹的脸,上下发展。我爷说过,长脸的人个头能长高,可我爹的脸是长了,但个头没有高出来。听说他和我妈相亲的时候,背就很驼了,我爹穿个大衣,蒙骗过了关。结婚的那天,我爹笑成了弥俫佛,我妈哭成了泪人儿。

英子:(看着高高的显福笑)你长得英俊高大,你爹丑陋个小,我似乎发现了问题。

显福:有什么问题?

英子,你的个高爹个低,过去你爹妈爱情有危机。

显福:有人这样说,我当没听见,你一说俺心里直出汗。可俺爹不这样说,他说这叫赖茧生好蛾。

英子:还是好茧生好蛾的几率多,不管咋说,我都要感谢你妈为俺选了个优良品种。(笑)

显福:求你了好吗?来点正经的行吗?

英子:伸出手来,父债子还。(一只手抓住显福的手)请你支持俺的工作,(作打针动作。显福背过脸去)左也掘,右出掘,血管还是没找着。

显福:(左手按着右手)啊呀,我不知昨天俺爹是咋受的。

英子:别心痛你爹了,他是不是你爹还说不准的。

显福:再胡说我就打嘴巴。

英子:(一边笑一边扎针)打是痛,骂是爱。十个男人九个坏,一个不坏卖青菜。我这是给你打预防针(作打针的动作。还是一脸无奈地)爱情不够饱满,血管不太明显。

显福:青春没有失败,下次我们再来。(一脸苦笑)男人恋爱要注意,不要声张要沉气,婚前你要低声下气,婚后咱再扬眉吐气。男同胞们,我们不会永远地做奴隶。不远的一天我要站起。扎吧,不痛,像蚂蚁叮了一嘴。

英子:(作认真扎针动作,惊喜地)出血了,出血了。

显福:惊天动地地,象麦哲伦发现新大陆。

英子:这样伟大的业绩,不能让你一个人欣赏吧,大家说说,是不是。(高兴地摘下液体,拉起显福)请你拥抱吧,拥抱我。(英子闭上双眼,等着显福的拥抱)

显福:(一脸沮丧地)爱情之火早熄灭了,那有心情来这个。

英子:你有的是机会,宝贝,走。

显福:干啥去?

考验范文篇2

然而,干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更是如此。对于创新者而言,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走不出失败的阴影,容易导致错过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很多次实验都没能成功。当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永不言败,是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

创新不言败,不是说所有的创新活动都能够百发百中、大获全胜。创新是艰难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创新不言败,更多的是指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创新不言败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怕失败、敢于胜利。失败与成功,失去与得到,总是相对的、辩证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的失败是常有的。面对失败,既不应退缩,更不能失志。因为一着走错,只要稍作调整,即可以柳暗花明;屡遭挫折,只要不屈不挠,总能够走向胜利。真正的失败往往是败而失志、一蹶不振,而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从失败中奋起、在开拓中前进。

创新不言败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就是迎难而上、永不退缩。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创新者应有“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的豪气,愈挫愈勇、知难而上。在创新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考验范文篇3

目前,地方党委换届工作正在陆续展开。这次换届,中央的要求高,改革的力度大,涉及许多干部的进退留转。面对换届,绝大多数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心浮气躁,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有的四处活动,跑上级领导,跑有推荐权、选举权的同志;有的感到提拔无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对职务安排不满意,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极个别的甚至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工作纪律,拉票贿选,行贿买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损害党的干部的形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能不能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能不能经受住换届的考验,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要讲大局,积极支持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这次换届,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由于改革的力度比较大,一些原本有希望提拔的干部可能会失去晋升机会,一些原本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可能要调整到其他岗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自觉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应当看到,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实现领导班子精干高效;有利于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有利于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领导和协调。实行这一改革,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利益,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怀和境界。上个世纪80年代,为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推进领导班子年轻化,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这些老同志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是做人的工作的,给别人讲的道理,自己首先要实践;对别人提出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换届这一关键时刻,尤其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率,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

要讲党性,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这次换届涉及许多干部的调整,个人有些想法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一些同志把权力地位看得太重,对个人进退得失想得过多,既影响了工作,也给自己增添了烦恼,这是不可取的。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素质优秀、符合提拔条件的同志很多,但领导职位是有限的,能够提拔的毕竟是少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领导班子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展的需要。对此,每个同志都应正确对待。少数干部之所以在职位问题上患得患失,说到底还是党性不纯、境界不高,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他的人生价值不在于官职有多大,而在于为人民做出的贡献有多少。对领导干部来说,不论是什么级别、在什么岗位,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都可以大有作为。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在全党集中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党员意识、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换届就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的一次重要考验,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一次实际检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领导干部的党性体现在哪里?当前最集中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不管职务怎么变动,都能够坦然面对,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做好工作上。

要讲纪律,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选拔任用干部是一种严肃的组织行为,干部担任什么职务,只能由党组织来决定,而不能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组织张口、伸手。换届人事安排方案是党组织在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综合考虑事业发展需要、领导班子结构、干部个人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次换届,在提名、考察、选举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民主的新举措,特别是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换届考察,使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人事安排方案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个人一定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党委人事安排意图的实现。对于自身职务安排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组织反映,但不能采取跑、要、闹、送等不正当手段去追求个人目的。要自觉抵制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行贿买官等违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行为。有的同志看到别人在跑,担心自己吃亏,也跟着跑,这是要不得的。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谋取好处的做法,应当为一切正派的同志所不齿。实际上,靠搞小动作捞取好处的人,即使一时得利,也不会长久,而违法乱纪的人,迟早会受到查处。在以往的换届中,各地也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一些干部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教训十分深刻,应当引以为戒。

领导干部经受住换届的考验,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要结合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住名、权、位的考验。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涉及进退留转的干部,要搞好谈心谈话,说明组织意图,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对转岗、易地交流和退下来的同志,更要多些理解、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同时,在换届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公开处理,以警示和教育干部。

考验范文篇4

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是对灾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震后灾区百废待兴,安置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无不需要坚强的组织保证。

抓好灾区的干部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抗震救灾伊始,四川省党组织就把灾区党员干部队伍重建工作提上日程。各级组织部门把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表现,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使抗震救灾一线成为考察、考验、培养干部的主战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川说:“抗震救灾一个月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是强有力的,自去年换届以来任用的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住了大灾大难的检验和考验。组织部门为此还特事特办,火线提拔了一批干部,加强和充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力量。同时,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灾区一线,强有力地建设灾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截至目前,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6个重灾区中,从村组到市州各级组织,已经全部实现组织健全、干部配备到位,恢复正常运转;309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全部建立临时党组织;795个因基层干部遇难或重伤造成的空缺职位,全部补充到位;从省、市、县机关选派的3100名干部,已充实到抗震救灾一线。

抢险自救,原来的领导班子受损,新的战斗堡垒建立

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灾区干部队伍造成巨大损失,特别是灾区基层干部伤亡惨重。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1/4的干部职工遇难或失踪,一些单位因为干部减员严重几乎无法运转;

青川的基层党员干部遇难154人,重伤557人,基层党组织完全破坏1个,严重受损31个,部分受损121个;

……

据四川省委组织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四川灾区基层党员干部遇难1965人,重伤21247人。干部队伍本身出现伤亡的同时,灾区绝大多数干部都有亲属遇难或受伤。然而,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一个个“孤岛”,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全力指挥抢险自救,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在相当一部分抢险救援现场,单位“一把手”伤亡的“二把手”上去,“二把手”伤亡的“三把手”顶上去,主要领导不在场的,由单位内有威望的干部临时指挥。抗震救灾指挥部、党员突击队随即成立,原来的领导班子受损了,新的战斗堡垒建起来。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在地震中全部遇难。危急关头,退休回村的59岁老党员王天才挺身而出,带领党员抢救伤员,转移安置群众900多人。当天下午,村委班子就重建起来,王天才被推选为临时党支部书记。

5月22日,北川县委、县政府临时办事处入驻相邻的安县安昌镇。5月31日,省里下派的5名挂职干部到任,分别担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等职。

目前,德阳等6个重灾区中,109个严重受损和857个部分受损的基层党组织及政权组织,已全部恢复正常运转;309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全部建立临时党组织。

破格提拔,救灾中的表现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全部

绵竹市遵道镇副镇长林建华在镇党委书记、两名副镇长等5名镇干部遇难的情况下,主动补位,担起组织自救责任,有序抢救1100多人。“不到20分钟,大家都集中起来了,临时救灾指挥中心成立!”他被破格任命为镇党委书记。

青川县乔庄镇胜利社区党支部书记姜蓉,带领支部党员全力救灾,创造了整个社区(6000余人)仅8人遇难,20余人受伤的“生命奇迹”。她被破格提拔为乔庄镇副镇长。

大灾当前,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表现的是“德”;临危不乱,冷静指挥,表现的是“才”。这样德才兼备的同志不任用,还去任用什么样的人?

抗震救灾中,6个重灾区先后从抗震救灾一线提拔、破格提拔使用一批干部。绵阳、德阳、广元三市就分别提拔抗震救灾一线表现突出的162名、20名、17名基层干部担任科级领导干部。

火线破格提拔,既包括年龄、任职期限上的破例,也包括身份上的突破,比如由事业单位编制转为行政编制,由社区、村组干部转为乡镇公务员。

如何保证破格提拔干部的素质?绵竹市委组织部部长蔡绣鸿说:“我们对‘火线提拔’掌握三个原则:一是这些干部属于平时掌握的干部储备人选,综合素质好,群众认可;二是这些干部在大灾中成绩突出;三是熟悉和了解当地情况,工作可以马上到位。”

“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全部依据。”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岳勇说:“这次提拔上来的干部,大部分都符合干部任用的标准,只是在选拔、任用程序上特情特办。”

尽管如此,民意调查在灾区干部提拔中并没有被忽略。四川省委组织部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后,随即启动了非常时期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派往灾区的工作组在开展援助指导的同时,对灾区各个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特别注重收集网络舆论关于领导干部表现的反映。

严肃问责,追究失职渎职,没有经验不能成为借口

在一批优秀干部及时得到提拔重用的同时,对极少数工作不力、违法违规的干部快速祭出重拳。

6月7日,四川省纪委副书记任俊年通报说,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共查处41名党员、干部,其中包括8名处级干部。

茂县公安局局长汪某因工作严重失职,被撤销局党委书记和局长职务,并调离政法系统;

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某,在抗震救灾中组织协调不力,被免职。

“没有经验并不能成为借口。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有几个经历过?”岳勇说,对于干部的评价不仅要看主观愿望,也要考察其能力。因为在这种重大突发事件中,只有二者兼备才能把受灾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灾后重建,多种渠道录用调配干部,充实灾区一线

5月31日一早,3天前还是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的季书勤从成都出发,赴任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沙洲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当天与他一起离开成都的,还有其他省级机关选派的79名副处级干部。

这是四川首批下派灾区的干部。这些各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是灾区紧缺的地质水文、岩土工程、路桥隧道、医学护理等专业型人才。

目前,全省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共抽调了*名干部到灾区工作。

抗震救灾一个月,灾区各级干部一直处在高压之下,保持临战状态,身心俱疲。灾后重建的任务依然繁重,而且周期会更长,现有的干部“撑得住”吗?

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表示,灾区领导班子充实调整到位后,灾后重建中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主要是及时给灾区补充规划、建设、交通、环保、水利、防疫等专业型干部。

考验范文篇5

关键词:缓刑考验期;分类;延长缩短

一、缓刑考验期的分类

综合比较国外刑法关于缓刑考验期的立法规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绝对确定型

这种分类对缓刑考验期的期限作出明确具体规定,不允许法官有自由裁量权。司法机关在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适用缓刑时,只能判决刑法规定好的某一具体考验期。如现行《法国刑法典》第132-35条规定:因重罪或轻罪被判缓刑的人,缓刑考验期为5年,因违警罪被判缓刑的人,缓刑考验期为2年。

(二)相对确定型

这种分类对缓刑考验期最长和最短期限做了要求,即允许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司法机关在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适用缓刑时,可以在刑法规定最短和最长区间内确定一个具体考验期。如现行《德国刑法典》第59条a第1项规定:由法院确定保留刑罚的警告的考验期限,该期限不允许多于3年和少于1年。

(三)可变型

这种分类不但规定缓刑考验期的具体期限或者最长最短期限,且规定根据缓刑考察的不同情况可缩短或者延长考验期,使考验期处于可变动状态。比如现行《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74条第2款规定:如果缓刑犯逃避履行法院责令他履行的义务或者又破坏社会秩序,并因此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可以根据该条第1款所规定机关的报告延长考验期,但延长的部分不得超过1年。

二、对国外缓刑考验期立法规定的评析

(一)缓刑考验期的长短的确定应该与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大小相适应

绝对确定型考验期没考虑到不同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大小的不同而一律规定相同考验期。这种做法过于机械,对那些犯轻罪反而被判较长缓刑考验期的人有失公平,不利于犯罪人改过自新和缓刑目的实现。相对确定型的考验期,法官有一定自由裁量权,在考验期的最长和最短区间内选择宣告一个具体确定期限,虽然考虑到了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大小,但该考验期一旦确定,其后果与绝对确定型考验期无异,没有考虑到犯罪人在考验期内个人表现情况和其人身危险性大小变化情况,同样不利于缓刑目的实现。

(二)缓刑考验期的长短应该随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变化而变化

每个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表现不同。有的犯罪人积极履行义务,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尽力弥补其给国家、社会或个人造成的损害,说明他积极改过自新,主观恶性减小甚至消除,因此应适当缩减其缓刑考验期,以调动其改过自新的积极性,尽早正常参与社会生活。有的犯罪人消极怠慢其应履行的义务或者屡次违反其应遵守的相关规定,甚至再次犯罪,说明其人身危险性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大,因此应适当延长其缓刑考验期,以促使其接受考察和改造,防止其没有被改造好就回归社会,再次危害社会。综上,只有“可变型”考验期同时做到以上两点,最有利于缓刑目的实现。

三、关于我国缓刑考验期及其是否可以延长或缩短的问题

(一)我国缓刑考验期立法规定

我国采取相对确定型考验期立法规定,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它以原判刑期为基础,区别对待拘役和有期徒刑两种不同的刑种,规定了考验期的最长和最短期限,既充分考虑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又符合刑罚个别化要求。总体合理,但正如上述对三种类型考验期比较分析,从缓刑适用目的出发,笔者认为,我国亦应采取第三种“可变型”考验期立法规定。

(二)我国缓刑考验期是否可以延长或缩短的观点简介

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缓刑考验期是否可以延长或者缩短。刑法理论界对此有三种观点:第一观点认为,对缓刑考验期不得延长或者缩短。理由是:(1)缓刑考验期是法官根据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作出具体且固定的期限,不得于法无据随意更改。(2)在缓刑考验期内缓刑人不实际服刑,延长或缩短其考验期的实际意义不大。(3)在考验期内,如果缓刑人确实认真改造表现良好,可由法院裁定减刑,然后相应缩短考验期;如果缓刑人不认真改造,可给予行政拘留、撤销缓刑等相应处罚。由此可见,此观点认为缓刑考验期虽然不能直接缩短或延长,但可以通过对犯罪人减刑,然后相应缩短其考验期。第二种观点认为,对缓刑人既不能减刑,也不能缩短其考验期。理由是,缓刑考验期的直接作用是考验犯罪分子是否再次危害社会犯罪。在考验期未满之前,缓刑人是否表现良好还不能最后定论,因此缓刑考验期间不能减刑,也不能缩短考验期。至于是否可延长考验期,此观点并未论及。第三种观点认为,对缓刑人考察一段时间后,应据其表现采取不同措施,对考验期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单独缩短缓刑考验期,以示奖励;对缓刑考验期内严重违法,屡教不改者,应延长其考验期,以示惩罚。

四、缓刑考验期延长或缩短的方法问题

通过对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根据缓刑人在考验期间不同表现适当缩短或延长缓刑考验期的做法是必要的。这就涉及到关于缓刑考验期延长或缩短方法问题。由于缓刑考验期的延长问题理论争议不大,考验期期间严重违法甚至犯罪,也有行政拘留、撤销缓刑等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在此笔者着重论述关于缩短缓刑考验期的方法问题。笔者赞同上述第三种直接缩短缓刑人缓刑考验期的做法,理由是:第一,对缓刑犯减刑本身就有其不合理之处。首先我国刑罚没有明确规定对缓刑犯可以适用减刑,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第2款规定对缓刑考验期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罪犯可以参照《刑法》关于减刑的规定,对原判刑罚予以减刑,同时依法缩减其缓刑考验期的规定本身就是一个越权的司法解释。再者,对缓刑人设置缓刑考验期就是为了考验其是否已经确实不需要执行原判刑罚,而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改过自新,并不是看他的一时表现,而是看他在较长时间内的一贯表现。如果他被撤销缓刑,就说明其没有经受得住缓刑考验,辜负了国家和社会对他的待遇和信任,本来就应当执行原判刑罚。而不能因其在缓刑考验期间的某一段时间甚至某一次的良好表现就轻易对其适用减刑。第二,减刑是对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人缩短其原判刑期的一种制度,它以刑罚的实际执行为适用前提,而缓刑人的刑罚在考验期内并没有实际被执行,缺乏适用减刑的前提条件。第三,由于缓刑人的原判刑罚在缓刑被撤销之前并没有实际执行,所以减不减刑对其不会产生实际影响。缓刑人在考验期间必须履行一定义务,遵守相关规定,其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所以缩短其考验期,使其能够尽早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获得完全自由,才是对缓刑人真正有价值的奖励。第四,对缓刑人减刑可能会带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果对在缓刑考验期间表现良好的缓刑人适用减刑后,缓刑人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新罪而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既然犯罪人已经被减刑,应该执行的又只能是减刑后剩余的刑罚。这样,执行原判刑罚与执行减刑后剩余的刑罚就出现了难以选择的矛盾局面。所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缓刑人根据其在缓刑考验期间的良好表现直接适当缩短其考验期,而不缩减其原判刑罚的做法较为妥当。

五、结语

用正确合理的方法,根据缓刑人在缓刑考验期内的不同表现适当缩短或延长其考验期,与缓刑适用的目的相吻合,对于促进缓刑人改过自新、维护社会秩序以及节约社会资源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史银胜 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左坚卫.缓刑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

[2]左坚卫.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务[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2.

考验范文篇6

百炼成钢绕指柔,不能百炼,哪能成钢,更何来绕指之柔呢?真金不怕火炼,火炼才能见得真金。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干部,在革命战火中考验干部,一些渣滓灰飞烟灭,一些精华成为党的主角,演绎着历史的华章。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考验干部的能力,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的考验体系。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经受的了真正的考验:经受的住群众考验,经受的住实践考验,经受的住历史考验。

经受的群众考验就是看群众跟不跟你走,能不能团结群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和建设主体,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胜利之本,执政之基。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就是执政之后脱离群众。但是干部就是干部,群众就是群众,不同之处在于能力和觉悟,在于团结群众的觉悟和把握真理的能力。干部从群众中走来,和群众同呼吸,更命运,自觉和群众保持一致。这样群众就不把你当外人,就会自觉围绕在你周围,就能团结起来。干部善于在群众中吸收营养,善于分析问题,掌握真理,这样群众就会服你,就会自觉跟你走。群众是否一呼百应,是否心存芥蒂,这是考验干部的第一个关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耳朵是灵敏的,兼视则远,兼听则明,群众考验干部是最直接、最灵敏的考验办法。

干部经受的住实践考验,就是看他能否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应该是身心健康,能够经受的住各种大赛考验,能够顶得住外在的压力,能够战胜自己的心魔,能够保持持续的求胜欲望并能够取得胜利。在评价老瓦的时候,有人就说:在中国运动员如同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看似生机勃勃,但是总是没有象老瓦这样的常青树,原因就是一些中国运动员把运动当作发财、升官的跳板,而老瓦则是把运动当作毕生追求的爱好。组织部门要做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模范部门,干部就应该做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干部经受的住实践的考验,也应该如此。不是把工作当作聚财钓誉的手段和谋生解闷的玩偶,而应该当作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追逐美好理想的桥梁和回报广大社会的渠道。带着这种不庸俗、不猥琐、不低劣的心态,干事创业,时刻牢记使命,就会不断反思、提升自我,让工作方向正确、让团队充满战斗力、让事业健康前进,这样才是经受的住实践的考验。

考验范文篇7

目前,地方党委换届工作正在陆续展开。这次换届,中央的要求高,改革的力度大,涉及许多干部的进退留转。面对换届,绝大多数干部能够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心浮气躁,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有的四处活动,跑上级领导,跑有推荐权、选举权的同志;有的感到提拔无望,精神不振,该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对职务安排不满意,向组织讲条件,对群众发牢骚;极个别的甚至无视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工作纪律,拉票贿选,行贿买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损害党的干部的形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能不能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能不能经受住换届的考验,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要讲大局,积极支持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这次换届,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要求,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由于改革的力度比较大,一些原本有希望提拔的干部可能会失去晋升机会,一些原本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可能要调整到其他岗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自觉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应当看到,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实现领导班子精干高效;有利于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有利于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领导和协调。实行这一改革,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利益,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怀和境界。上个世纪80年代,为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推进领导班子年轻化,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这些老同志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是做人的工作的,给别人讲的道理,自己首先要实践;对别人提出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换届这一关键时刻,尤其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率,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

要讲党性,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这次换届涉及许多干部的调整,个人有些想法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一些同志把权力地位看得太重,对个人进退得失想得过多,既影响了工作,也给自己增添了烦恼,这是不可取的。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素质优秀、符合提拔条件的同志很多,但领导职位是有限的,能够提拔的毕竟是少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领导班子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展的需要。对此,每个同志都应正确对待。少数干部之所以在职位问题上患得患失,说到底还是党性不纯、境界不高,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他的人生价值不在于官职有多大,而在于为人民做出的贡献有多少。对领导干部来说,不论是什么级别、在什么岗位,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都可以大有作为。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在全党集中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党员意识、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换届就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的一次重要考验,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一次实际检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领导干部的党性体现在哪里?当前最集中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不管职务怎么变动,都能够坦然面对,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做好工作上。

要讲纪律,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选拔任用干部是一种严肃的组织行为,干部担任什么职务,只能由党组织来决定,而不能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向组织张口、伸手。换届人事安排方案是党组织在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综合考虑事业发展需要、领导班子结构、干部个人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次换届,在提名、考察、选举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民主的新举措,特别是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换届考察,使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人事安排方案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个人一定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党委人事安排意图的实现。对于自身职务安排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组织反映,但不能采取跑、要、闹、送等不正当手段去追求个人目的。要自觉抵制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行贿买官等违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行为。有的同志看到别人在跑,担心自己吃亏,也跟着跑,这是要不得的。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谋取好处的做法,应当为一切正派的同志所不齿。实际上,靠搞小动作捞取好处的人,即使一时得利,也不会长久,而违法乱纪的人,迟早会受到查处。在以往的换届中,各地也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一些干部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教训十分深刻,应当引以为戒。

领导干部经受住换届的考验,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要结合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住名、权、位的考验。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涉及进退留转的干部,要搞好谈心谈话,说明组织意图,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对转岗、易地交流和退下来的同志,更要多些理解、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同时,在换届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公开处理,以警示和教育干部。

考验范文篇8

一要经得起权、位、利的考验,做到对己清正

组织部门是“清水衙门”,工作任务繁重,历来比较“清苦”。组工干部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就必须经得起权、位、利的考验,做到对己清正。具体地说是要做到“四慎”:一是要“慎权”,克服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影响,防止权力私有化;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防止权力商品化,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克服庸俗关系学的影响,防止权力庸俗化。二是要“慎欲”,对待名利要有平常心,对待工作要有进取心,对待权力要有公仆心,绝不能官迷心窍,钱迷心窍,色迷心窍。三是要“慎独”,做到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慎独不越轨,坚守三条防线:防微杜渐,拒腐蚀永不沾的思想防线;近钱财而不贪,近酒色不迷的道德防线;照章办事,不因私废法的法纪防线。四是要“慎微”,做到慎小事、慎小节、慎习惯、慎嗜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二要经得起干部群众的考验,做到“对人公正”

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在干部群众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所谓“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为此,组工干部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认真落实好干部群众“四权”,把选人用人的“标尺”交给干部群众,真正把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做到“对人公正”。具体到工作中,一是要贯彻落实好民主评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干部制度,扩大选拔任用干部推荐环节中的群众公认,让群众根据自己意愿推荐他们认可的人。二是要建立健全差额考察、考察预告和考察情况反馈制度,扩大选拔任用干部考察环节中的群众公认,从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掌握好群众公论,选准用好干部。三是要坚持任前公示和票决制,扩大选拔任用干部决策环节中的群众公认,使群众公认原则的贯彻落实得到有效保证。通过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群众公认程度,杜绝凭“嘴巴汇报”看干部、凭个人印象选干部、凭“现象工程”用干部、凭关系背景提干部的现象发生,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要经得党性原则的考验,做到“对内严格”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组工干部要经得起党性原则的考验,就要做到对内严格,以党性原则为立身之本,切实做到“四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严,“入口”严。教育严,就是要按照公道正派的要求,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人梯”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制度严,就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严密的规章制度、规范的运行机制,对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对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用公道正派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靠制度管人管事。监督严,就要充分利用内部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入口”严,要求组织部门在调入干部时必须严格把关,宁缺勿滥。决定干部人事任免,必须全面贯彻“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确保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道德品质好、懂得经济、科技和管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组织部门,努力造就一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活力、奋发有为、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队伍。

考验范文篇9

上述现象是否仅是一二家公司的特例呢?否。从理论上说,只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上市公司均可能出现对流通股东无实质意义的要约收购:首先,该公司二级市场股价绝对值偏低;其次,该公司股本规模或上市公司净资产规模适中或偏小;再次,大盘整体走势平稳或呈牛市状态。某一支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越低,其上升的空间就越大;规模越小的公司,资产重组的难度就越小,因此,只要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就随时可能成为一匹“重组黑马”,股价必将飞升。一般投资者在经历了无数“重组神话”之后,一般不会放弃来之不易的“黑马”。

对此,收购方大概也是十分清楚的,收购方有理由相信,即使了对流通股的收购要约,流通股股东实际参与要约的可能性也极小。从另一角度看,只要目前的市场监管思路不变,对于那些善于二级市场操作的收购方来说,即使被动持有了部分流通股,他们也不会担心,因为他们可以对被收购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注入优质资产或时髦概念,二级市场股价便可扶摇直上。

针对上述现象,不能简单谴责收购方缺乏诚信,或者提高要约价格的法定底线,使收购方无机可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方面要全面反思现行要约收购制度的合理性,并及时修改完善,以维护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另外要寻求更加符合国内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措施,在保护投资者合理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制度性缺陷后果

显然,上述流通股要约收购的“游戏化”现象只是现行要约收购制度不合理部分的初步暴露,该制度的内在缺陷还可能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不利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市场化转移,容易诱发不规范的收购行为。在国外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收购比例达到30%,基本可实现控制权的转移。但国内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例平均在60%左右,对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如果仅收购总股本的30%,收购方是难以取得实际控制权的。如果收购方为了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而又不愿意收购流通股,则只能采取种种不规范措施,蒙混过关或者向监管部门进行公关。到现在为止,市场仍然无法判断九芝堂和哈慈股份的收购行为是否合规,也不知道石油龙昌的两收购方算不算一致行动人。与过去的案例相比,南钢股份和成商集团的操作方式已经属于很规范了。

其实,1998年以前监管部门几乎全部豁免了要约收购义务,后来发生了多起虚假重组案例,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市场影响恶劣,对此,当时很多人认为,虚假重组之所以容易发生,是因为重组后的新股东一股独大,缺乏制约,因此呼吁从严控制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形成合理的股权制衡机制,从此,监管部门对要约豁免的审批就越来越严格。但此后的虚假重组依然层出不穷,股权分散并不能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较低的持股比例反而使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成本更低。虚假重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主要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市场监管力度、国有资产出资人是否到位等问题密切相关,通过控制收购方的持股比例来保护全体股东利益无异于缘木求鱼。

其次,对民营企业不公平。《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在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股份转让完成后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豁免要约收购。因此,只要收购方和转让方均为国有企业就可以根据本款规定申请豁免,目前市场上已有类似的收购案例发生,这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明显的不平等。形成这种歧视性规定的一种合理解释是民营企业控制上市公司后更具有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动机,通过股权制衡,以制约民营大股东的不良行为。但实际效果可能与监管部门的最初期望大相径庭,因为过低的股权比例更可能诱发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违规的成本更低。

再次,现行制度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落后的效果,对优质上市公司不公平。表现之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收购人为挽救该公司而进行收购”的,可以申请豁免要约收购,豁免要约几乎成了ST公司重组的专利,对优质上市公司显失公平。表现之二:《上市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要约收购未挂牌交易股票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价格中较高者: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六个月内,收购人取得被收购公司未挂牌交易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2)被收购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一般来说,公司经营状况越差,其公允价值就越有可能低于账面资产值,因此,上述定价机制使得经营状况差的上市公司反而可免遭要约收购的威胁。

“上市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收购人为挽救该公司而进行收购”绝大部分都是以“保壳”为主要目的,这类购并不仅不能产生购并协同效应,而且还可能将很多好企业拖垮,浪费社会资源。从地方政府角度看,多一家上市公司,就可多一份吸纳全国资源的工具,自然具有“保壳”的动机,从过去发生的实际案例看,这类重组很多是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但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看,它是十分靠不住的:市场从来就不会有活雷锋,“先予”就意味着“后取”,并且“后取”的一般都会大于“先予”的。目前昂贵的“壳”价值正是国内资本市场高制度运行成本、尤其是发行市场的高制度运行成本的具体表现,要约收购制度不能再“错上加错”了。

另外,流通股的要约价格缺乏公允性,收购方承担了要约期间的二级市场系统风险。在成熟市场上,要约收购的对象往往都是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如最近发生的上实集团全面要约收购在香港创业版上市的上实医药,中粮集团全面要约收购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鹏利国际等案例,收购方提供的要约价格都是体现收购方对被收购公司内在价值的判断。而国内市场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确定的流通股要约价格既不能体现被收购公司的市场公允价值,又不能反映收购方对被收购公司内在价值的主观判断,收购方一般只能被动接受要约价格。如果在要约期间,二级市场整体出现大幅下跌的行情,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跌破了要约价格,收购人被迫按照要约价格收购了大量上市公司股份,对那些不热衷于二级市场操作的收购方来说,则无异于一场灾难。从本质上说,这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将市场系统风险转嫁给收购人,并非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对收购人明显不公平。这究竟是市场规则的胜利?还是市场规则的悲哀!

最后,制度弹性空间过大,存在寻租的可能。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列举的12种可以申请豁免的情形中,有四种情况需事先得到中国证监会长达3个月的审批,有二种为“中国证监会为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变化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需要而认定的其他情形”;“特殊情况下需要对上述(要约)价格确定原则做调整执行的,收购人应当事先征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收购人提出的收购价格显失公平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要求其做出调整”等等。这些规定不仅不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还可能成为制度寻租的土壤。要约收购作为高度市场化的操作方式,监管部门审批的成分越少越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预见,随着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增加,现行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的诸多缺陷将逐步暴露出来,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完善措施。

完善措施

目前要约收购制度完善的出发点应该是:在保护一般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在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中,保护一般投资者利益和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往往是存在矛盾的,但从本质上说,双方又是一致的:只有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点在国内资本市场的现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不能明确,就可能出现“既不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又不利于市场运行效率”这种尴尬局面。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在全流通未实现之前,大幅度放宽豁免条件,促进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流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发生公司收购行为以后,董事会应尽快召集流通股股东类别股东大会,就“是否应该豁免流通股要约收购义务”这个议题作出决议。为了使流通股股东能够准确作出判断,在类别股东大会召开之前,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和独立财务顾问应就上述问题为流通股东提供专门咨询意见。

不论收购方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只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监管部门均可豁免收购方对流通股的要约收购义务(不包括对非流通股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1)股权收购不涉及流通股;2)流通股东类别股东大会通过了“应当豁免流通股要约收购义务”的决议;3)重组期间信息披露规范;4)重组各方无不良记录。

流通股要约收购义务被豁免,对收购方来说,可显著降低收购成本的不确定性。对那些认为不应当豁免要约收购义务的流通股东来说,可以选择抛售股票来保护自身利益。因为他们的持股数量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即使抛售股票,二级市场价格也不会出现显著下跌。

建设二,取消“非流通股要约价格不低于被收购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这一规定。

从理论上说,证券的价格是该证券所代表资产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证券价格由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决定的,与它的净资产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目前仍然要求国有股的转让不能低于净资产,但随着国有资本的加速退出,一般法人股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股转让条件也会逐步灵活,这一条款的弊端将越发明显。国有股权的转让可单独适用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收购管理办法不必对此作专门规定。

建议三,缩短要约豁免的审批时间,简化审批手续。

考验范文篇10

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最根本的考验,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住最根本考验、永葆先进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是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政党要实现发展壮大、赢得人民支持,都必须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挺立时代潮头,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如今,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历史充分证明,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是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成败的根本因素。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处于弱小地位,敌我力量悬殊。正是由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发展壮大。在执政以后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一方面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消除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始终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群众观念不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完成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所承担的使命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更加需要我们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