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3:37:01

勘查区范文篇1

1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

1.1煤质特征

煤岩特征:①宏观煤岩特征。各煤层均呈黑一暗黑色,条痕呈黑褐色,弱沥青光泽,少量为弱玻璃光泽,以条带状结构为主,线理状结构次之。煤层内、外生裂隙较发育,裂隙充填方解石薄膜,偶见少量黄铁矿薄膜。煤层以暗淡型煤为主,个别点上为半暗型、半亮型煤。煤岩成分大部分以均状暗煤,含少量条带状镜煤和亮煤;②显微煤岩组分。对可采煤层的样品显微煤岩组分鉴定分析表明(表1),镜质组含量为49.07%~53.41%,以基质镜质组为主,均质镜质组次之,少量结构镜质体。惰质组含量为40.37%~45.99%,以丝质体、半丝质体为主,少量粗粒体、碎屑体、微粒体。无机组分主要以碳酸盐为主,粘土矿物和硫化物次之。根据上述煤岩鉴定结果,镜质体和惰质组之和占有机组分的99.0%以上,可采煤层煤的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由下而上减小,而惰质组由下而上增大;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由上向下呈增大的趋势,说明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加深,变质程度加大,属于区域变质类型。

1.2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原生、次生和后生三种因素。原生因素是在泥炭沼泽形成开始到结束过程中,对沼泽中微量元素迁移、富集起控制作用的地质因素,包括成煤环境。就本区来说,各煤层煤岩特征所反映出成煤时期是一个封闭的还原的沼泽环境,各煤层富含镜质组和惰质组,而且镜质组由下向上减少,而惰质组由下向上增多。煤8位于延安组下部,与上部的煤5、煤2相比,由于煤8成煤期水动力条件更强,流水携带的氧越易破坏硫聚集的还原环境,所以煤中含硫较低,一般小于1%,表现出淡水沼泽中硫聚集与水介质条件的密切关系。总体来说,本区可采煤层均形成于淡水环境,各煤层中硫分的分布变化明显体现出沼泽微环境的演化,在近于封闭的局限湖,水介质逐渐咸化,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硫离子浓度增加,由煤8的低硫煤(s=0.67%)变为煤5的中硫煤(S:1.46%)、煤2中高硫煤(S:l。66%)。

2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2.1工业分析

水分、灰分产率:从煤样工业分析汇总表表2可以看出,原煤水分为1.10%~8.20%,平均值为2.50%。原煤灰分为7.42%~40.84%,平均值为15.58%,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15224.1—2004)标准,区内煤从特低灰煤一高灰煤都有分布,其中特低灰煤占10.4%,低灰煤占56.9%,中灰煤占28.1%,高灰煤占4.6%。精煤灰分2.86%~11.89%,平均值为5.39%,比原煤灰分下降了约为65%,说明勘查区煤可选。挥发分产率:同镜质组反射率一样,挥发分是煤变质程度考察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所不同的是其属于化学性质指标,许多国家及国际的煤炭煤类方案都是以挥发分作为第一分类指标的。煤的挥发分越高,则煤的变质程度越低l_2''''3j。从表2可以看出,本区煤的挥发分28.68%~44.57%,平均挥发分35.17%,主要为中高挥发分煤和高挥发分煤,其中中高挥发分煤占79.6%,高挥发分煤占20.4%。根据煤的R一和,之间的关系I6推算出区内煤的~约为0.85%,较实测值大,究其原因,本区煤含更多惰质组,使得挥发分产率偏低所致。煤的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27.42~28.52MJ/kg,根据GB/T15224.3—2004标准,煤层属于高热值煤,可以用做动力用煤。煤灰中灰成分:对本区煤灰成分进行了大量测试(表3),可以看出,煤灰中含量较高的有si0、A12O、Fe:O3、CaO,其中A12O3与灰熔融性温度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且成正相关性。本区煤灰中A1:O,质量分数较我国平均质量分数28.2%低,受此影响,煤灰的平均熔化温度降至1246~C~1284~C,根据《煤灰流动温度分级》(MT/T853.2—2000),区内煤灰属较低流动温度灰一中等流动温度灰。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煤结渣性能最有效预测方法有4类:即单一指数判别法、综合指数判别法、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聚类法,生产中常用综合指数法判断煤的结渣特性(表4)。根据测试结果与判断标准指标相比可知,本区煤的结渣倾向为中等结渣。

2.2元素分析

本区煤主要为弱粘煤,属于低变质煤,根据区内可采煤层的元素分析(表6),碳含量83%左右,氢含量在4.8%左右,氮含量平均为1.15%,全硫含量0.67%~1.66%。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15224.2—2004)标准,本区煤从特低硫煤~高硫煤均有,其中特低硫煤25.1%,低硫煤31.2%,中硫煤17.5%,中高硫煤24.0%。从硫分的组成来看,硫铁矿硫含量最高,有机硫次之。结合煤8层硫分分布图(图1),认为成煤植物类型对硫聚集作用影响较小,含硫量随着沼泽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停滞沼泽利于中高硫煤的形成,而流水沼泽利于特低硫煤和低硫煤的形成。根据表6数据可计算出自由氢含量为3.54%~3.65%,氢碳原子比0.68~0.70,小于0.8,故本区煤不适于液化。

3结论

勘查区范文篇2

关键词:聚煤特征;龙潭组;含煤性;安宁煤矿

1勘查区区域地质背景

安宁煤矿勘查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上扬子陆块(二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三级构造单元)、六盘水复杂变形区[1]。区内发育较多断层和褶皱,断层走向及褶皱轴向以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的断层和褶皱略呈向南东突出的弧线;北西向的断层和褶皱呈弧状向北东突出;近东西向的断层和褶皱呈弧状向北突出(图1)。区内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形成北东向的褶皱和逆断层;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形成北西向的褶皱和逆断层。前人认为该区域的构造组合总体上是受近南北向的挤压而产生的共轭剪切形成[2]。也有观点认为该构造组合属南西—北东向、南东—北西向应力叠加作用的产物。本文认为该区域的构造格架主体是燕山运动形成的,区内的一系列正断层可能是燕山运动早期及晚期构造应力方向转变(即由挤压变为伸展)时形成的。构造应力的变化使得先期形成的断层和褶皱呈弧状弯曲。同时区内正断层的形成不排除是喜山期区域伸展作用的结果。勘查区位于老鬼山背斜与鱼龙向斜之间(图1)。

2勘查区地质特征

安宁煤矿勘查区位于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区内整体上为一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构造形态较简单,区内断层及褶皱不发育。地层倾向一般为115°~195°,倾角6°~15°,平均为10°。勘查区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变化范围不大。区内由新至老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P3β)。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煤层9~16层,煤层总厚度为15.02~26.66m,平均为20.42m。本区可采煤层3层:19、24、26号煤层。

3含煤地层及聚煤特征

3.1含煤地层龙潭组特征

安宁煤矿勘查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是一套陆相为主的含煤沉积地层。岩性由浅灰色或灰黑色、灰色薄层状至中层状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灰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富产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3]。勘查区内含煤层9~16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龙潭组厚度为252.26~319.17m,平均为299.71m,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3.2含煤性

勘查区内含可采煤层3层,其中19号煤层分布于龙潭组上部,24、26号煤层分布于龙潭组中下部。龙潭组含煤特征见表1。

3.3可采煤层特征

勘查区内含可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总体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1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1号标志层0~13.42m,平均为6.52m,下距24号煤90.79~121.84m,平均为104.39m;厚度为2.30~8.47m,平均为4.64m;含夹矸0~2层,一般含1层,夹矸岩性多为泥岩。勘查区内煤层厚度从东往西逐渐增厚,在南西部901孔附近区域最厚,超过8m,厚度变化不大,规律性明显(见图2),属简单结构煤。2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下距26号煤32.51~46.00m,平均为37.20m;煤层厚度为0.80~2.50m,平均为1.44m;含夹矸0~1层,一般不含夹矸,零星点夹矸岩性多为泥岩。煤层勘查区中部较厚,为1.25~2.50m,由南往北减薄,厚度变化不大(见图3),属简单结构煤。图219号煤层厚度等值线图图324号煤层厚度等值线图2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下距2号标志层1.06~10.64m,平均为4.10m;煤层厚度为0.81~7.30m,平均为3.07m;含夹矸0~3层,一般含1层夹矸,夹矸岩性多为泥岩。煤层在勘查区中部01号孔附近最厚,超过6m,厚度变化不大(见图4),属简单结构煤。

3.4矿区煤层变化规律

勘查区内龙潭组含煤9~16层,平均13层左右,勘查区煤层层数从北往南逐渐增多,在南西部B2孔附近区域最多,超过14层。勘查区煤层总厚度从西南往北逐渐变薄,在西南部区域最厚,达到20m以上,西北部一带最薄,小于17m,龙潭组煤层总厚度变化较小,大部分为17~24m。区内可采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与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从勘查区西南往北逐渐变薄,在901钻孔附近最厚,达到22m以上,西北部一带最薄,小于14m,可采煤层总厚度为13.03~22.36m,平均为15.60m,厚度变化较小,一般为14~16m。

3.5可采煤层灰分、硫分变化规律

(1)灰分:原煤灰分从浅部到深部,大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26号煤层的灰分最高。浮煤灰分相较原煤明显减小,各煤层浮煤灰分产率差距不大。各可采煤层为中灰煤。(2)硫分:原煤硫分从浅部到深部,大体上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6号煤层硫分最大,各煤层硫分均大于3%。原煤中主要以硫铁矿硫形式存在的硫经洗选后易脱除,浮煤硫分较原煤明显减小,浮煤硫分小于同煤层原煤。浮煤硫分变化趋势同原煤。各可采煤层为高硫煤。

4结论

勘查区行政区划属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管辖,位于鱼龙向斜和老鬼山背斜之间。构造形态较简单,总体上为一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断层及褶皱不发育。该区地层产状稳定,倾角较缓。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一套陆相为主的含煤沉积地层。该组煤层层数与厚度变化较小,为含煤较稳定地层,呈一定规律性分布。其中,可采煤层3层:1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2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2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可采煤层的连续性及赋存情况均较好,均为开采价值较高的煤层。勘查区煤层为高硫分、中灰分煤,为降低原煤中的硫含量,在煤炭加工利用时需要经过动力配煤或洗选,以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徐彬彬,何明德.贵州煤田地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敖仕海.糯东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突出危险性预测[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1.

勘查区范文篇3

1.1技术优势。对于矿区生产来说,由于我国具有非常复杂的地质环境,矿区勘察技术发展缓慢,技术设备不成熟,因而在矿区作业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灾害事故等。基于此,通过应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矿区地质情况,为矿区建设开采提供参考[1]。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能够有效保障作业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同时促进矿区规划建设,提高开采效率。1.2应用现状。在以往的矿区地质勘查等地质工作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所以,应当积极改革相关地质工作,运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将传统地质管理理念改变,进而在地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展。对于矿区地质工作,找矿是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应用,但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地质找矿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如缺乏健全的找矿机制、矿产资源面临枯竭,整体地质找矿工作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极大的影响矿区作业的安全和效率,不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且还会对环境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2]。因此,为了解决矿区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应当积极应用。

2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措施

2.1RS技术的应用。RS技术是当前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中的一个很常用的技术,通过运用该技术,能够使勘查工作质量得到很好的提升。RS技术在矿区资源、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勘察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RS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得到了更好的应用。不过,RS技术在最初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其应用比较初级,只是探测单一波段[3]。而在现阶段的应用当中,可以实现多元遥感,勘察全面性、准确性都大大提高。在多元遥感的应用下,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多元模型,从而得到更为全面、详细的矿区地质勘查资料,工作人员通过勘查图直观观察,能够更准确的分析矿区地质环境情况。所以,在矿区作业中,充分利用RS技术,对各类地质因素全面掌握,以保障矿区建设及开采的安全。2.2TEM技术的应用。TEM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物质探测技术,最先是在航空领域当中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TEM技术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在当前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中,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虽然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仍然比较短暂,但是其在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利用TEM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电偶源法、垂直赐偶源法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使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在矿区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TME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能够获取到高精确度的数据信息,由于该技术敏感性强,所以在大多数地质环境下,都能取得理想的勘察效果。另外,在该技术的应用中,不会受到耦合噪声的较大影响,勘察工作可在悬空状态下进行,所以能避免地形因素的影响。2.3GPR技术的应用。在GPR技术的应用当中,在获取地质信息的时候,主要是利用了电磁波。在工作应用当中,在地面适当位置安装发射装置,装置将电磁波发射向地面,通过利用声呐技术原理,对地质数据信息加以获取。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加工,形成相应的沟通。在沟通当中,能够对矿区地层厚度、岩面等很多地质形态信息加以体现。同时,利用GPR技术,能够更加完整的展现出地下地质条件等复杂的因素,为矿区作业提供更加详实和充足的依据。目前,随着矿区建设数量和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更为重要。因此,在矿区作业中对GPR技术加以应用,能够实现对矿区地下地质情况的勘察,对矿区地质信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掌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较大深度的探测中,该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受到影响而造成效果削弱。2.4GPS技术的应用。GPS技术是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使工作人员任务量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获取更加准确的地质信息。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卫星定位,利用三个卫星的情况下,能够对任何位置加以监测。该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由工作人员观察确定位置,将具体位置信息,向地面基准站发送,地面基准站中设置PGS接收机,对同步卫星加以实现,由地面信息接收装置,全面检测接收信号。接收装置最后在基准站中,全面收集整理信息。通过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对于矿区地质情况、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能够更准确的监测。以龙脖河矿区为例,通过GPS网布设,完成了GPS网平差与质量统计分析,确定基线内部结构是可靠的。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3结论

勘查区范文篇4

关键词:煤矿区;水文质地;勘查工作;现状;建议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共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在这里面就包含了我国的煤炭资源领域。近些年我国的煤炭行业一直在稳步的提升以及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我国也非常地重视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在煤炭领域中,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煤炭行业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勘查是一项初始工作,如果没有到位并且精准的水文地质勘查就会导致后续的煤炭地质勘查失去作用。因此良好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我国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煤矿开采行业一直非常重视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对于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的增加,我国开始大范围的提升煤矿开采以及勘探工作。虽然在我国的煤炭行业中煤炭地质勘查取得了非常大的的发展,同时成绩也是值得肯定。但是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煤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的煤矿在开采的前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煤矿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针对性的进行煤炭水位勘察工作,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会严重地影响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会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够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造成煤矿周边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影响都是非常负面并且长期存在的。因此在我国的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对煤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要对水文地质的勘察结果进行分析以及落实,最大限度地保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同时也保障煤矿区域周边的环境以及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

1在我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区域水文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但是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三点:首先,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缺水问题以及干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煤炭行业的长远有效发展。其次,在我国煤炭行业开采的过程中,有部分煤炭开采企业是不计后果的进行煤炭开采,这样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最后,在我国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我国煤炭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状态。

2我国煤炭行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现有状态

2.1目前在我国的煤炭行业中水文地质勘探工作非常的滞后。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贡献的非常多,并且目前在我国的煤炭行业生产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已经是一项常规的工作。我国的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矿井防水以及治水标准已经形成了一种体制和规章,这些都是煤矿水文监测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目前我国矿井防水治水规章的制定以及相应技术的规范都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的数据报告进行编制以及完善。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煤矿行业的发展以及提升,我国的煤矿行业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还是延续了以往的经验,这种经验虽然给我国的煤矿地质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并没有同世界先进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相统一,相同步,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煤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对于我国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目前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查工作面向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有相应的提升和跟进,因此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改变极度滞后的现状。2.2我国的煤矿在生产开采的过程中矿井防水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以及提升。随着我国对于煤炭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我国的煤矿企业承受了较大的生产压力。这一问题在我国的东部以及中部的煤矿企业更加的明显。这主要是我国这些区域的煤矿上部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殆尽,这样就需要东部以及中部的煤矿企业向着更深的煤层开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深度越深导致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矿井的喷水问题。由于井下的岩层在开采的过程中承受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就会导致岩石出现溶解的问题,造成矿井突水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非常大的破坏,同时也会对矿井中的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亡,我国的很多矿井都出现了类似的矿井突水问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在理论上讲,矿井突水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得到有效的减缓或者预防,但是在我国煤矿开采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煤矿特别是矿井的防水以及治水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及指导意见。同时针对矿井防水以及治水工作的经费,我国的财政部门也是大力的支持,因此我国目前矿井的防水以及治水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2.3我国的煤炭企业要对煤矿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有进一步的强化认识以及重视。在我国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正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的煤炭行业在开采生产的过程中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很多的破坏是无法修补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矿井中的个别工作人员对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到位,没有对环境保护进行针对性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措施保障对矿井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环境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但是在我国的个别煤矿生产企业中,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过度开采,无序开采问题,这些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大多数的自然环境里破坏是非可逆的。因此在我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3针对我国目前煤炭行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建议

3.1在我国的煤矿区域,相关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超前进行以及分析落实。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建设的不断增多,传统形式上的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查需要一个有力的落实以及执行,这样就需要在我国进行矿山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煤矿水文地质的勘察要超前进行,等待水文地质勘查结果出来后,再进行矿山项目的建设分析以及执行。3.2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科学有序的安排并且落实矿井的具体防水以及治水工作。随着我国中、东部煤矿上部资源逐渐走向枯竭,对下煤组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下煤组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矿井工程地质的一般问题以外,还有就是距离下煤组几十米的深部高压岩溶水的“突水”威胁。在解决好上面问题基础上对现有矿井的防治水工作进行加强,实现安全生产,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3在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对矿山的相关环境问题进行必要的重视和分析管理。我国众多的煤矿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因为大规模的开采活动地下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面严重塌陷,这些问题都给矿山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新形势发展之下,按照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今后要加强矿区水环境的勘察评价工作,从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矿山的环境治理。除了上述的建议之外还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勘察的过程中要针对供水以及排水问题进行有效的勘察处理,最大程度上解决好供水以及排水的问题,让矿山发展向着绿色有机和谐的方向发展。再次,在我国的煤炭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引进并且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与时俱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宏科.陕西主要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及建议[A].陕西省煤炭学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陕西省煤炭学会,2010(4).

[2]杨秀芬.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9).

[3]李维.简析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13(11).

[4]罗颖峰,盖春平,闫连群.新疆煤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动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2(9).

[5]吴吟.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写在《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一周年[J].煤炭企业管理,2006(09).

勘查区范文篇5

关键词:江西;多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成矿指标

江西多金属矿区主要位于江西的西部,多金属矿区成带分布,具有集中出现的特征。大部分矿体在平面上呈椭圆状、透镜状,矿体的规模都不大相同,地表处露出的面积也大不一样,小者仅数平方米,大者可达几十平方千米。很多学者对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岩石矿床成因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对江西多金属矿区矿产地质的勘查特征以及成矿指标进行研究。

1江西多金属矿区矿产地质勘查特征

具体来讲,江西是多金属矿区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江西的西部,大地构造比较混杂,该地带具构造迁移和多旋回造山的特点。出露的地层显示了良好的地球化学成矿环境。多金属矿床的矿化带宽1200m,最大宽度可以达到2000m,呈东西向分布。大部分的多金属矿区多是铅、锌矿,其中还会带有金。银等有色金属,这些都是工业生产中必须的原料。因此,国家的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足够的矿产资源,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江西多金属矿区部分地段具有分枝复合、透镜状等现象。多金属矿区在矿带内断续出露,可分为三个矿段,圈出20条矿体,金属平均品位为0.055x12。多金属矿区矿产地质勘查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矿区构造江西多金属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吉安的中段。矿区构造是紧闭复式背斜,其轴部主要是由黑色页岩组成,其翼部地层中小褶皱、次级褶皱发育比较好,在不少矿区内,均可观测到小褶皱,其主要是由于变质地层构成的,表明该区域的变质作用与褶皱变形是同步完成的,而且很多小褶皱本身就是由面理构成的。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切层断裂,其特点是比较短小,并右行滑移;另一种是逆冲断裂,其特点是平行褶皱轴向,延伸长,发育较强。另外,在多金属矿区内一般会发育比较强烈的变形构造。在多金属矿区的含矿层中,具有脆性剪切带,其中发育面理、拉伸线理、石香肠,该处的多金属矿体亦遭受强烈变形。

(2)矿区地层在多金属矿区范围内具有出露的岩石,主要的岩石是沉积岩,一般的也会有少量的岩浆岩。关于对江西多金属矿区地层学者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震旦一寒武纪形成的;另一种认为其主要是以二叠系为主。江西多金属矿区矿产地层主要分为两层,上层是碳酸盐岩组,下层是碎屑岩组。根据沉积岩的特征,下层碎屑岩组又可细分为4个岩性段。

(3)矿体特征江西多金属矿区非常多,单个多金属矿体一般长450m~900m,平均厚度是3m~12m,其中的金属品位最高可达0.5。多金属矿区在成矿之后,在构造变形的作用下,多金属矿体可能会发生变形或重就位,形成了现在多金属矿区的特点—“似层非层,似脉非脉”,导致其在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较大;多金属矿体的横剖面中主要呈包络面分布,有限延伸。

2江西多金属矿区矿产成矿指标

一般情况下,成矿指标都以岩层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来表示。对江西多金属矿区中的矿层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多金属矿区矿层中铅、锌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构成沉积岩系。再加上早期在矿体周围有规模不大的火山活动,其为多金属矿区的形成带来了较丰富的成矿物质,成矿元素逐渐的丰富,并有直接形成金属矿的可能。晚期在构造变形的作用下,岩层发生了韧性剪切,造成了岩层变形,这导致分散的微量元素发生了再分配,导致微量元素的富集,然后形成矿区。经过研究发现,江西多金属矿区主要位于强变化区内,其中含有使体积增大的外来物质成分,这说明多金属矿区经历了后期构造叠加成矿作用,也就是多金属矿区的构造经历了二次富集成矿。

3结语

本文首先对江西多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矿区构造;矿区地层;矿体特征。其次对其成矿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分析了江西多金属矿区的成矿过程以及成矿指标。希望本文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占卉,王勇.江西北部大湖塘钨钼多金属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J].低碳世界,2017,46(28):70-71.

勘查区范文篇6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勘查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区范围以经纬度1''''祝''''划分的区块为基本单位区块。每个勘查项目允许登记的最大范围:

(一)矿泉水为10个基本单位区块;

(二)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为40个基本单位区块;

(三)地热、煤、水气矿产为200个基本单位区块;

(四)石油、天然气矿产为2500个基本单位区块。

第四条勘查下列矿产资源,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产资源;

(二)领海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矿产资源;

(三)外商投资勘查的矿产资源;

(四)本办法附录所列的矿产资源。

勘查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经国务院指定的机关审查同意后,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勘查下列矿产资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并应当自发证之日起10日内,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一)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第五条勘查出资人为探矿权申请人;但是,国家出资勘查的,国家委托勘查的单位为探矿权申请人。

第六条探矿权申请人申请探矿权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申请的区块范围图;

(二)勘查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

(四)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

(五)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六)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申请勘查石油、天然气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查的批准文件以及勘查单位法人资格证明。

第七条申请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经批准,办理登记手续,领取滚动勘探开发的采矿许可证:

(一)申请登记书和滚动勘探开发矿区范围图;

(二)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三)需要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论证材料;

(四)经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批准进行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储量报告;

(五)滚动勘探开发利用方案。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通知探矿权申请人。对申请勘查石油、天然气的,登记管理机关还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及时予以公告或者提供查询。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保证国家地质勘查计划一类项目的登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制定。

需要探矿权申请人修改或者补充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资料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通知探矿权申请人限期修改或者补充。

准予登记的,探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并依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

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向探矿权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九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取得探矿权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勘查或者采矿活动。

探矿权人与采矿权人对勘查作业区范围和矿区范围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发证的登记管理机关中级别高的登记管理机关裁决。

第十条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年;但是,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7年。需要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每次延续时间不得超过2年。

探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废止。

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5年;但是,探明储量的区块,应当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第十一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将登记发证项目的名称、探矿权人、区块范围和勘查许可证期限等事项,通知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

登记管理机关对勘查区块登记发证情况,应当定期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国家实行探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逐年缴纳。

探矿权使用费标准: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第十三条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区块的探矿权的,探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

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

第十四条探矿权使用费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由登记管理机关收取,全部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计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探矿权人提出申请,经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的减免办法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一)国家鼓励勘查的矿种;

(二)国家鼓励勘查的区域;

(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探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有偿取得。

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权限确定招标区块,招标公告,提出投标要求和截止日期;但是,对境外招标的区块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定。

登记管理机关组织评标,采取择优原则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缴纳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费用后,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并履行标书中承诺的义务。

第十七条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按照下列规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

(一)第一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2000元;

(二)第二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5000元;

(三)从第三个勘查年度起,每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10000元。

探矿权人当年度的勘查投入高于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的,高于的部分可以计入下一个勘查年度的勘查投入。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勘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探矿权人应当自恢复正常勘查工作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申请核减相应的最低勘查投入的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日内予以批复。

第十八条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开始施工;在开始勘查工作时,应当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报告,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开工情况。

第十九条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进行勘查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要求的复杂类型矿床的,可以申请开采,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探矿权人在勘查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产期间,需要试采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试采申请,经批准后可以试采1年;需要延长试采时间的,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体后,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停止相应区块的最低勘查投入,并可以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申请保留探矿权。但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或者因技术条件暂时难以利用等情况,需要延期开采的除外。

保留探矿权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需要延长保留期的,可以申请延长2次,每次不得超过2年;保留探矿权的范围为可供开采的矿体范围。

在停止最低勘查投入期间或者探矿权保留期间,探矿权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

探矿权保留期届满,勘查许可证应当予以注销。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扩大或者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

(二)改变勘查工作对象的;

(三)经依法批准转让探矿权的;

(四)探矿权人改变名称或者地址的。

第二十三条探矿权延续登记和变更登记,其勘查年度、探矿权使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连续计算。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递交勘查项目完成报告或者勘查项目终止报告,报送资金投入情况报表和有关证明文件,由登记管理机关核定其实际勘查投入后,办理勘查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

(一)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不办理延续登记或者不申请保留探矿权的;

(二)申请采矿权的;

(三)因故需要撤销勘查项目的。

自勘查许可证注销之日起90日内,原探矿权人不得申请已经注销的区块范围内的探矿权。

第二十五条登记管理机关需要调查勘查投入、勘查工作进展情况,探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不得拒绝检查。

对探矿权人要求保密的申请登记资料、勘查工作成果资料和财务报表,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以吊销勘查许可证:

(一)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二)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三)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期缴纳本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勘查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探矿权人被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自勘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探矿权。

第三十四条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勘查许可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申请登记书、变更申请登记书、探矿权保留申请登记书和注销申请登记书的格式,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三十六条办理勘查登记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第三十七条外商投资勘查矿产资源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中外合作勘查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将合作的勘查区块、矿种等有关文件资料报原发证机关复核并签署意见;在签订合同后,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勘查区范文篇7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勘查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区范围以经纬度1“×1”划分的区块为基本单位区块。每个勘查项目允许登记的最大范围:

(一)矿泉水为10个基本单位区块;

(二)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为40个基本单位区块;

(三)地热、煤、水气矿产为200个基本单位区块;

(四)石油、天然气矿产为2500个基本单位区块。

第四条勘查下列矿产资源,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产资源;

(二)领海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矿产资源;

(三)外商投资勘查的矿产资源;

(四)本办法附录所列的矿产资源。

勘查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经国务院指定的机关审查同意后,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勘查下列矿产资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并应当自发证之日起10日内,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一)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第五条勘查出资人为探矿权申请人;但是,国家出资勘查的,国家委托勘查的单位为探矿权申请人。

第六条探矿权申请人申请探矿权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申请的区块范围图;

(二)勘查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

(四)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

(五)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六)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申请勘查石油、天然气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查的批准文件以及勘查单位法人资格证明。

第七条申请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经批准,办理登记手续,领取滚动勘探开发的采矿许可证:

(一)申请登记书和滚动勘探开发矿区范围图;

(二)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三)需要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论证材料;

(四)经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批准进行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储量报告;

(五)滚动勘探开发利用方案。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通知探矿权申请人。对申请勘查石油、天然气的,登记管理机关还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及时予以公告或者提供查询。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保证国家地质勘查计划一类项目的登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制定。

需要探矿权申请人修改或者补充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资料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通知探矿权申请人限期修改或者补充。

准予登记的,探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并依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

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向探矿权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九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取得探矿权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勘查或者采矿活动。

探矿权人与采矿权人对勘查作业区范围和矿区范围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发证的登记管理机关中级别高的登记管理机关裁决。

第十条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年;但是,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7年。需要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每次延续时间不得超过2年。

探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废止。

石油、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5年;但是,探明储量的区块,应当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第十一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将登记发证项目的名称、探矿权人、区块范围和勘查许可证期限等事项,通知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

登记管理机关对勘查区块登记发证情况,应当定期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国家实行探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逐年缴纳。

探矿权使用费标准: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第十三条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区块的探矿权的,探矿权申请人除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外,还应当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一次缴纳,也可以分期缴纳。

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

第十四条探矿权使用费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由登记管理机关收取,全部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计划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探矿权人提出申请,经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的减免办法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一)国家鼓励勘查的矿种;

(二)国家鼓励勘查的区域;

(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探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有偿取得。

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权限确定招标区块,招标公告,提出投标要求和截止日期;但是,对境外招标的区块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定。

登记管理机关组织评标,采取择优原则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缴纳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费用后,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并履行标书中承诺的义务。

第十七条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按照下列规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

(一)第一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2000元;

(二)第二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5000元;

(三)从第三个勘查年度起,每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10000元。

探矿权人当年度的勘查投入高于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的,高于的部分可以计入下一个勘查年度的勘查投入。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勘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探矿权人应当自恢复正常勘查工作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申请核减相应的最低勘查投入的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日内予以批复。

第十八条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开始施工;在开始勘查工作时,应当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报告,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开工情况。

第十九条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进行勘查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要求的复杂类型矿床的,可以申请开采,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探矿权人在勘查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产期间,需要试采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试采申请,经批准后可以试采1年;需要延长试采时间的,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体后,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停止相应区块的最低勘查投入,并可以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申请保留探矿权。但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或者因技术条件暂时难以利用等情况,需要延期开采的除外。

保留探矿权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需要延长保留期的,可以申请延长2次,每次不得超过2年;保留探矿权的范围为可供开采的矿体范围。

在停止最低勘查投入期间或者探矿权保留期间,探矿权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

探矿权保留期届满,勘查许可证应当予以注销。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扩大或者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

(二)改变勘查工作对象的;

(三)经依法批准转让探矿权的;

(四)探矿权人改变名称或者地址的。

第二十三条探矿权延续登记和变更登记,其勘查年度、探矿权使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连续计算。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递交勘查项目完成报告或者勘查项目终止报告,报送资金投入情况报表和有关证明文件,由登记管理机关核定其实际勘查投入后,办理勘查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

(一)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不办理延续登记或者不申请保留探矿权的;

(二)申请采矿权的;

(三)因故需要撤销勘查项目的。

自勘查许可证注销之日起90日内,原探矿权人不得申请已经注销的区块范围内的探矿权。

第二十五条登记管理机关需要调查勘查投入、勘查工作进展情况,探矿权人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不得拒绝检查。

对探矿权人要求保密的申请登记资料、勘查工作成果资料和财务报表,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以吊销勘查许可证:

(一)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二)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三)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期缴纳本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勘查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探矿权人被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自勘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探矿权。

第三十四条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勘查许可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申请登记书、变更申请登记书、探矿权保留申请登记书和注销申请登记书的格式,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三十六条办理勘查登记手续,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第三十七条外商投资勘查矿产资源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中外合作勘查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将合作的勘查区块、矿种等有关文件资料报原发证机关复核并签署意见;在签订合同后,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勘查许可证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换领新的勘查许可证。探矿权使用费、最低勘查投入按照重新登记后的第一个勘查年度计算,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减缴、免缴。

勘查区范文篇8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内容,应根据矿区勘查阶段和矿床类型的不同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27199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和各类矿种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等要求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综合确实。主要有区域和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静止水位观测、抽水试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地(表)下水长期观测、取样分析测试等。

2技术要求

2.1区域和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区域水工环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00~1∶10000,测绘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补、径、排在内的水文地质单元。在充分收集已有水文地质、社会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地震、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要求基本查明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其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最低侵蚀基准面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和厚度、岩体风化程度、构造破碎带和软弱结构面(夹层)特征、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石坚硬完整程度、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岩容发育情况、自然和人工边坡的稳定现状、采空区、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和特征等水工环地质条件。矿区水工环地质环境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受用1∶10000~1∶2000。测绘范围应包括矿床开采和疏于矿床可能造成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变和可能影响到的范围。要求重点查明与矿床开采有关的水工环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水工环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一般垂直岩层、构造线走向和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对重要地质体、接触带、断层带、软弱夹层、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带、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方进行追索、观察、详细记录和描述,并描绘仿信手剖面图和进行拍照。对造成地质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地带进行重点调查和观测。原则上1∶50000测绘观观测线路间距500~1000m,观测点密度30~50个/km2;1∶10000测绘观观测线路间距250~500m,观测点密度30~50个/km2;1∶2000测绘观观测线路间距100~200m,观测点密度30~50个/km2。2.2野外调查内容和要求2.2.1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1)泉水调查:查明出露地貌位置和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产状)、成因类型、补给来源、流量、水质(颜色、透明度、口味、气味、沉淀物、悬浮物)、水温、访问其动态变化情况。选择部分代表性强的泉取样,进行水质化学全分析和作细菌、污染、放射分析。(2)老窿调查:查明窿口地貌位置和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产状)、老窿形状、断面、长度、揭露层位和岩性、出水量、水质(颜色、透明度、口味、气味、沉淀物、悬浮物)、水温、访问其动态变化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取样,进行水质化学全分析和作细菌、污染、放射分析。(3)地表水体调查:查明河流、溪沟点的地貌位置和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产状)、水位、流量、水质(颜色、透明度、口味、气味、沉淀物、悬浮物)、水温、与地下水的联系、访问其动态变化情况;水塘、湖泊的地貌位置和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产状)、水位、水质(颜色、透明度、口味、气味、沉淀物、悬浮物)、水温、与地下水的联系、访问其动态变化情况。选择部分代表性的取样,进行水质化学全分析和作细菌、污染、放射分析。2.2.2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1)地形地貌调查:调查基本地貌形态特征(海拔高程、水系平面分布特征、分水岭的高度及破坏情况、地形高差、切割深度、地形坡度)、成因类型和展布情况,划分地貌单元。河谷地貌应调查谷底和纵向坡度的变化情况、断面形态、河床宽度、植被发育程度等;河流阶地应调查阶地的级数及高程、形态特征、长宽、高及坡度、地质构造、纵横方向上的变化、阶地的性质及组合形式;冲沟应调查其地貌位置、岸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程度、植被发育情况、沟底和沟口堆积物的特征。(2)土体调查:松散碎屑土应详细观察颜色、结构颗粒大小、形状、均一性、磨圆度、分选性、孔隙度、干湿度、透水性、颗粒成分、颗粒含量、固结物成分、含量和固结状态、密实度;黏性土应详细观察颜色、结构、干湿度、压缩性、透水性、可塑性、矿物成分等。(3)岩体调查:应详细观察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全至强风化带厚度、岩石坚硬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组数、每组条数(条/米)、单条节理裂隙的产状、长、宽、深度、充填情况、充填物成分、统计线节理裂隙发育率(岩体长度内裂隙宽度之和/岩体长度%)、节理裂隙切割岩体情况、切割岩石块度和形状,编制节理玫瑰花图或极射赤平投影图。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进行分级。(4)地质构造调查:附近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各种构造形式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软弱结构面的产状、性质、断层的位置、类型、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成分、充填胶结情况、工程地质特征、挽近期构造活动的形迹、特点、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节理裂隙发育组数、每组条数(条/米)、单条节理裂隙的产状、长、宽深度、充填情况、充填物成分、统计线节理裂隙发育率(岩体长度内裂隙宽度之和/岩体长度%)、节理裂隙切割岩体情况、切割岩石块度和形状。2.2.3环境地质调查内容和要求(1)区域稳定性调查:收集勘查区及附近历史地震资料,调查新构造活动情况、分析是否有活运性断裂的存在。(2)社会和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居民多其他建筑物的类型、密度、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范围、破坏程度等。(3)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调查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的地貌位置、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分布范围、规模、形成时间、现状稳定性、发展趋势等;调查斜坡、人工边坡的变形破坏及其稳定性;地面塌陷、地裂缝、不良冲沟的发育与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发育程度、形成原因、现状稳定性、发展趋势等。(4)地质环境污染调查:调查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调查由于原生地质环境引起的地方病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地下水质污染的形成条件、污染源、污染物质成分、污染途径、污染程度、分布范围;放射性污染的种类和范围等。

3关键点研究

3.1钻孔静止水位测量钻孔停工后开始进行水位观测、观测时间间隔为开始后的第5、10、15、20、30、45、60min各观测记录一次,以后每60min观测记录一次直至稳定,稳定标准为4h内水位波动范围不超过5cm。3.2钻孔抽水试验抽水试验一般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法,试验前先测量靓止水位。水位降深应根据试验目的和含水层富水程度而定,应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10m),水量大时应作三次降深。稳定时段延续时间最低不少于8h,稳定水位波动相对误差不大于1%;涌水量波动相对误差:当单位涌水量大于0.1L/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当单位涌水量小于或等于0.1L/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波动相对误差(%)=(最大或最小值平均值)/平均值%}。抽水试验趋于稳定时采集化学全分析水样一件。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准确观测和记录水位下降、流量、水温、气温和恢复水位,水位下降、流量的观测时间间隔为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观测记录一次,以后每30或60min观测记录一次;水温、气温的观测时间间隔为每2~4h同步观测记录一次;抽水试验达到稳定标准停抽后,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为停抽开始后第5、10、15、20、25、30min各观测记录一次,以后每30或60min观测记录一次直至稳定,稳定标准为8h内水位波动范围不超过10cm。3.3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观测所有的施工钻孔均要求进行。由钻孔施工单位对施工的所有钻孔均进行观测和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的涌水、漏水、掉块、塌孔、缩径、扩径、卡钻、埋钻、掉钻、涌沙、逸气等现象发生的位置深度,测量涌(漏)水量和涌水水头高度。观测记录钻进过程中每一回次的起、下钻动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并记录起、下钻动水位观测的间隔时间。遇到休假、交接班或处理事故等停钻时间较长时,开钻前必须测量孔内水位。要求使用钻孔岩心鉴定记录表、岩心统计表、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表、钻孔止水记录表、钻孔止水检查记录表等专门表格进行记录。3.4钻孔岩芯工程地质编录要求详细观察和描述岩芯的岩性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硬度、岩石风化程度和深度、划分各风化带线深度、裂隙性质、密度、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地下水活动情况;岩芯形状、完整破碎程度、统计描述岩芯块度、绘制岩芯块度柱状图、计算回次岩芯采取率、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Lp/Lt%,式中Lp-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长度之和;Lt-某岩组钻探总进尺),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3.5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要求与地质编录同时进行,自坑道口开始分别按层位、岩性详细观察和描述岩性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硬度、岩石风化程度、节理裂隙性质、密度、充填情况、统计裂隙率、岩体完整破碎程度、岩石块度形状、大小、顶壁稳定程度、变形破坏情况及地下水活动情况。绘制老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素描图。3.6地表水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河溪、泉水和坑道等进行流量、水温、气温的观测;钻孔进行水位和气温的观测。一般每间隔10天观测一次(即每月观测3次),雨季加密观测,取得当年的流量和水位峰值。水质按枯、雨季取样分析。连续观测时间不少于一个水文年。3.7岩石物理力学性格试验要求每一工程地质岩组均应有样品控制,样品可直接由钻孔岩芯(或老窿)采取,采样规格要求芯直径大于等于8cm,长度10~30cm,每组样品数量为20块左右。采样时需用油漆箭头标明顶面方向(↑)并按顺序进行编号(如A组样取到20块岩芯,其编号为A-1、A-2、……、A-20),样品取好后用石蜡密封,按组装箱运送到试验室。岩(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有:风干含水量、风干容重、饱和容重、比重、普通吸水率、饱和吸水率、风干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桑比、抗剪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等。3.8水质全分析选择区内有代表性的泉水、地表河溪、坑道和抽水钻孔进行采样,其中泉水、地表河溪、坑道分枯雨季采样。盛水容器采用2千克塑料瓶,在采样点用所取之水冲洗瓶和盖三次以上后再采取水样,水样取好后,立即用石蜡封好瓶口,标明取样位置、水点编号、填写水样标签粘贴在样瓶上,24h水送到化验室进行化学合分析。同一水点位置另取1kg水样加入2~3g大理石粉(标明)24h内送到化验室进行侵蚀性CO2分析。化学全分析项目有:水的物理性质(水温、色、口味、气味、透明度)、HCO3-、SO4-、CL-、NO2-、NO3-、CO32-、F-、Br-、l-、K+、Na+、Ca2+、Mg2+、Fe2+、Fe3+、Al3+、NH4+、Cu2+、Pb2+、游离CO2、侵蚀CO2、H2S、可溶性SiO2、PH值、耗氧量、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焙干残渣、灼热残渣等。3.9水质专项分析选择区内有代表性的泉水、地表河溪、坑道和抽水钻孔进行采样。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分析和放射性检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分析项目有:色、浑浊度、嗅、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锰、铜、铅、锌、挥发酚类、硝酸盐氮、氟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镉、铬(六价)、细菌总数、大肠菌类;放射性检验项目主要为水中的Ra、总β和总α。以上样品的采集具有专门的和特殊的要求,取样前需与有关卫生防疫部门取得联系,采用其提供的样瓶和添加药剂,并按其规定进行采样或聘请相关卫生防疫部门人员到现场进行采样。3.10岩矿石放射性测量选择部分坑道和钻孔分别按层位和岩性分层采用γ仪进行γ值测量。3.11气象资料收集到当地气象部门收集历年统计的年、月、日的最大、最小、平均温度、降雨量、蒸发量、湿度成果数据和勘查期间的每日气象观测数据资料。

4结语

勘查区范文篇9

关键词:云南;锡矿;地质勘查;探析

云南锡矿集中分布在山区,为开采勘探带来难度,对开采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云南锡矿有序开采,保证开采质量,为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工业等发展的需要,对本地的锡矿的开采勘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锡”的介绍及应用

我国云南省锡矿储量最大,占全国锡储量的31.4%,其矿床的数量占到全国的32.3%。“锡”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与弱有机酸作用缓慢,即使有一定的腐蚀,被腐蚀后产生的物质也是无毒害的,多用于防腐蚀工业或一些食品行业中;还用于医疗化工、航空等工业中,并将其加工成易熔合金等。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概述

(一)云南的锡矿分布介绍。云南的锡矿储藏点丰富,其主要分布点是保山、文山以及个旧等。现云南总计81个锡矿床,其中52个矿点、9个大型矿床、20个小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个旧和都龙。个旧主要的矿床多是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按照产出部位和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层间氧化矿床及夕卡岩硫化物矿床。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特点分析

1、山区分布较集中。由于受到岩浆活动和板块构造等的影响,矿产多分布在山区。云南本身有较多的山区分布,故锡矿集中分布于山区。如云南的个旧地处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沉积作用较强,分层较多,由于地层的褶皱和断层等作用,再加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就会产生较多以锡为主的矿产,进而形成了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且规模较大。

2、以小型矿为主,大中型矿分布较少。云南省的小型矿与大中型矿的比例约为5.4:1,其储量比约为1:4,其中个旧的已探明的储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达到86%,是国内外知名的锡矿产地。

3、矿床的种类多样。云南的矿床一般是Ⅳ类型,较为复杂,呈现矿床的形态多样且变化大、缺乏规则性等特点,其岩石较为疏松,水文条件较为复杂,面临较为困难的开采条件。

三、云南山区地带锡矿的勘查技术分析

(一)早期的勘探技术。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在清代时就有对矿产的开发,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但当时的开采技术较落后,且记载有限,故只能得到一些最原始的开采方法的记录。

(二)近代的勘探开采技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对锡矿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确保矿产的安全有序开采,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84年颁布《锡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要求在进行勘探开采之前要进行开采方案的制定、总体平面的布置以及开采技术和条件的分析等,在实际的勘察开采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对矿山的可开采范围以及适应能力等进行充分了解,以便确定开采方法。还要对矿区周边的环境严格控制,充分了解矿区的矿床地质,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和实际的开采技术等进行合理开发,坚持既保证需求又保证可持续的原则。

(三)当前阶段的勘探开采技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故在对云南锡矿开采时能实现更高难度的勘探开采。目前锡矿埋藏较深、位置寻找较困难,一般的勘察人员在查找时较困难,其勘探开采难度不断增加。首先当前勘察的侧重点多在现有矿山的深处和周围等,以便延长其寿命年限;其次,当前采用较多的是遥感探矿,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了张建东等人的分形理论等进行遥感探测,并结合刘磊等人的思想在云南思姑锡矿地质、化探、遥感多元信息综合找矿,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第三,无论哪种探测技术,均是结合当地的矿区特点进行,将实际情况与遥感图片进行对比,进行数据的预测和计算。

四、云南省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较易开采的锡矿数量不断减少。当前易开采的锡矿数量和较高质量的锡矿资源在不断减少。多数的锡矿埋藏较深、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开采的难度不断增加,导致开采的成本逐年增加。

(二)对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矿产的开采对于地质条件的破坏不可忽视,所以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着重对易发区进行检测,建立并完善预警体制,而云南省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三)基础的调查工作不够深入。矿产勘探开采的前提是对产地进行深入的调查,而当前云南对山区的锡矿地质调查的深入度不够,总体调查程度偏低,不能满足锡矿勘探开采的第一需要。

(四)锡矿的寻找难度较大,勘探开采技术有待提高。锡矿的勘探开采面临着向深部矿、隐藏矿转移的问题,这对勘查技术的要求和勘察资金的投入等的需求都较高。

五、提高锡矿勘察技术的措施分析

(一)结合市场分析提高锡矿的寻找勘探技术。锡矿的寻找问题十分重要,所以要充分对市场进行分析,解决锡矿资源的接替问题,对具备条件的大中型矿山进行勘探。矿山具有矿种多样、矿床丰富等特点,所以需要扩大找矿范围,进一步发现并扩大第二找矿空间。

(二)增强锡的进一步生产和加工能力。当前锡矿用途主要是在工业原料方面,但在深加工和进一步生产方面还存在问题;当前简单的生产加工规模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低;我国目前是将锡等矿产进行低价出口,但没有把云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需进一步的加工,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专业化和精细化。结语:当前国内外对于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需要在保证高质量、可持续开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改善勘探开采技术,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利用程度等。充分结合先进技术,以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者:罗丛莉 柴旺 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光亮,秦德先,范柱国.云南省锡矿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5(02):10-13.

勘查区范文篇10

[关键词]密集裂隙带;水文地质;成矿规律;地质勘查

水文地质学中的裂隙通常指的是类似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变质岩等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的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破裂从而形成的空隙。按照裂隙形成原因分非构造裂隙及构造裂隙[1]。构造裂隙按照构造应力性质分为原生裂隙和次生裂隙。本文研究的矿区为包括了一条600m长、300m宽的剪切应力破碎区域的密集裂隙带矿区。在这块密集裂隙带区域内,很少有规模比较大的裂隙,但是规模小、序次低的次级构造裂隙都极为发育。岩石的蚀变反应表现比较弱,主要是矿化作用比较强烈,以面状钾化为主。由于地下水排泄、补给等都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影响,所以不同矿区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类型是不同的[2]。密集裂隙带矿区的地下水大多是基岩裂隙水,它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量的多少受到降水形式、频率以及矿区内裂隙的发育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矿区的地形坡度小、有丰富植被资源且裂隙呈现张开状态、密度大,导致大气降水的停滞时间久,地下水的补给渗入量就较大,相反的状况下,地下水的补给渗入量就较小[3]。剩余还有一小部分属于松散岩孔隙类地下水,补给来源同基岩裂隙水一样属于大气降水。但是由于松散岩的渗透性强,储水性能很差,所以在吸收了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以后,一部分排泄给了基岩,一部分以泉的形式从低洼地带或者沟谷中排泄出去[4]。

1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1.1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调查矿区全部的地下水点,对各个地下水点的控制因素、出露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标定汇水区域,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判断地下水系水位的流量和水位的变动幅度。在实测访问的基础上,安排地下水系的动态观测工作;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特性、地形条件和地下水系的分布、水位、补给范围以及流量大小之间的联系;调查地下水系的发育特征,包括密集裂隙带区域的裂隙构造及褶皱轴、熔岩层的分布特性和分布规律;分析在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彼此影响及转化的关系;在地下水容易出现洪涝现象和排泄不顺的情况的区域,注意要重点参考往年的受涝灾情况,从而确定该矿区最优的排涝方案;在存在污染情况的矿区内,着重调查污染源和污染途径。1.2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确定矿区水文地质的调查区域范围:在密集裂隙带的矿区水文地质调查范围不仅仅是小的矿区内区域,而应该是大于矿区内区域的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其中地质单元的确定主要参考矿区的压扭性断裂以及隔水层的隔水边界,可以从1:10万~1:30万的地质水文图中选取;水文地质观测的调查:地质观测点主要指的是地貌点、地层构造点和地层岩性点。在调查的过程中,要以控制各种类型的地质体和地质界线为主要原则进行工作的开展。其地貌点主要包括了岩溶地貌、河谷地貌、侵蚀地貌几种。地层构造点又包括了褶皱、断裂两种,调查地层构造点主要就是调查褶皱和断裂的位置、走向、规模大小,分析密集裂隙带和地下水系的影响关系。地层岩性点包括的主要是不同岩石性质的标志层、地层的特性点。

2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监测

2.1观察点类型和布设。矿区的地下水文资源复杂,因此引起地下水系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运移规律以及矿区地质条件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不能被直接的观察到。与此同时,由于超采地下水以及地下水系污染引起的沉降现象是缓慢渐变型的,一旦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且不可逆转,所以要保护密集裂隙带矿区水文地质就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矿区的水文地质动态。在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监测过程中选取的观察点主要包括钻孔点、井点(或泉点)以及和影响地下水系动态变化的溪沟断面和地表河流。监测项目一般为矿区的地下水系动态元素(包括水量、水位、水温和水质)等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在布置设计观测点位置的时候一般以能控制矿区开采范围下的地下水系动态特性,为更好的评价矿区资源量和水源地的涌水量提供科学的参数及资料为主要布设原则进行操作。2.2主要操作内容及要求。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监测主要指的是对矿区的地下水系动态元素(包括水量、水位、水温和水质)等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定时定点进行测量、监测、记录和存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各个含水层之间的联系,应该在不同的含水层都布置相应的观测点,并且观测点应该和地表上水体岸边的布置垂直;布置设计观测点位置时,尽量的设置在靠近边界的代表性地段;需要查明污染源对矿区地下水系的污染时,最好把观测点布设在水源地与污染源连接的方向上;在进行监测的时候,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监测点,避免资源浪费;在需要计算该密集裂隙带矿区的水文地质单元的渗水率时,最好选取不同地段的相对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分析。

3结语

根据对密集裂隙带矿区地质基本特征的分析,介绍了基本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和动态监测系统的操作内容及工作要求。同时对密集裂隙带的成矿规律和矿区各级构造对水文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该研究对于及时掌握矿区地下水系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森,李志永.某矿大型水体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J].煤矿安全,2012,43(12):190-192.

[2]黄敬恩,程志恒,齐庆新,等.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8):38-41.

[3]谭运金.卡林型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之一密集裂隙带的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4(3):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