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0:05:42

纪委调研报告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1

效能监察在银监部门是一个新课题,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程序和操作规范。要有效地开展效能监察,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切合银监实际的工作机制,明确基本要求,围绕监管中心工作选准监察对象。

(一)明确效能监察的基本内涵。1、概念:银监系统开展效能监察,就是以监察部门为主体,对各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活动中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监察,从而达到促进各部门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勤政高效工作的目的。2、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原则。一是依法监察原则。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效能监察活动。二是客观公正原则。考核评议行政效能要公开、公正、公平。三是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原则。立足事前防范,加强事中监察,严格事后评价处理。四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原则。五是公开透明、民主监督原则。3、效能监察的主体和对象。实施效能监察的主体是银监系统纪委和监察部门,对象是银监系统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4、开展效能监察的主要形式。一是适时对监察对象的行政效能情况实施监督检查;二是有计划地组织行政效能评议;三是认真受理和调查处理群众对行政效能问题的投诉;四是对造成效能低下、违反政纪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二)选准效能监察的主要监察对象。效能监察涉及面广,构成因素多,千头万绪,在确定效能监察对象时,一定要围绕监管中心工作来入手,以提高和促进监管有效性来开展。1、围绕履行法定职责,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情况开展监察。通过有目的的监督检查,反映某个管理部门及管理者个人执行法规政策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检查监察对象在此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存在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得力、责任不明确、任务没完成,甚至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等情况。例如,为了督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度、限时办公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可以通过开展效能监察,检查各部门是否积极响应,是否有配套措施,是否明确责任;对于单位做出的决议决定,有关部门是否按时完成和落实;监察对象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是否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官僚主义现象。2、围绕监管重点工作开展监察。银监部门作为专门行使银行监督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其效能监察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目前主要可以针对落实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完成重大任务、重要职责等进行监督检查,消除行政机关工作中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一抓违反政务公开规定和服务承诺的行政行为,检查机关日常管理中,各项制度、程序、结果是否公开、公平、公正,人事、财务、后勤工作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二抓滥用行政执法权力和行政不作为的行为,检查在做出行政决策时是否科学、合理、合法,决策结果是否符合法律程序。三抓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中的不规范行为。检查在行政决策和行政审批方面,是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影响计划任务完成,影响单位整体利益和形象的行为。3、围绕机关作风问题开展监察。重在治理部分干部身上存在的软、懒、散、庸问题。一治“软”,整治工作软弱无力、不敢负责、不敢碰硬、不敢动真格,遇事等待观望、畏缩不前的现象。二治“懒”,整治精神松懈、不思进取、懒惰拖拉、推诿扯皮,不学习不思考不创新,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现象。三治“散”,整治散漫自由、纪律涣散、擅离职守、随意脱岗,对待群众态度生硬、爱理不理的现象。四治“庸”,整治能力平庸、业务荒废、水平低下,难以胜任职务,工作多年无起色的现象。4、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监察。如反映监察对象在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以及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给工作造成的损失等。按照管理权限,及时与其沟通,对情节轻微者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情节严重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和必要的组织处理。

二、完善行政管理体系,为开展效能监察提供制度保证

在银监系统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管理能力,促进监管的有效实施,而行政管理体系越完善,行政效能就越高,包括监管、反腐倡廉在内的各项工作的成效就有了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系,为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一)进一步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明确岗位分工,确定工作职责,明晰工作流程,细化工作目标,厘定工作责任,使工作人员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如何来做,做错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和领导岗位职责,规定党委书记、局长是第一责任人,其他领导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机关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效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推动业务工作,又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要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谨、制约有效”的要求,结合银监系统的职能和业务特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行为的制度体系,为搞好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奠定基础。实行对监管对象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事效率监督卡等制度;建立完善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备制、重大处罚事项听证制、效能考评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做到规范行为有制度,监督检查有依据,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规范约束机制。

(三)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按照依申请公开的规定,组织建立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审查、办理和答复工作机制;建立主动公开制度,按照事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公开事项的责任部门和公开程序,责任部门应主动实施公开,政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建立信息审查制度,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政务公开的保密和政策审查工作,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事项,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三、做好组织协调,确保效能监察有序开展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实践和现状

对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问题,现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都没有规定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纪委就不能监督同级党委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讲。

有的同志觉得,纪委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既然是领导和上下级关系,就不可能形成监督。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领导与监督并不矛盾,即使完全是上下级关系,也还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何况,纪委与同级党委一样,都是经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组织,这本身就说明纪委与同级党委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在接受同级党委领导的同时,仍然可以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关系。

另外,党章第四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对同级党委监督的要求,这个委员当然包括党委书记在内,对某个委员的监督虽然与对党委整体的监督不同,但对委员、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的监督与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纪委的这种初核实际上也体现着对同级党委监督的成分。有的同志觉得,初核权不能算监督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为,监督权是一个大概念,包含着很多具体的监督权。从案件检查的角度讲,监督权可以细分为受理权、初核权、立案权、处分权等,毫无疑问,初核权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权。《党内监督条例》第八条规定:“党的地方和部门纪委、党组纪检组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这种报告实际上是纪委对同级党委的一种监督。与纪委对下级党委的完整的监督权相比,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权是不完整的,是一种受到限制的监督权,但受到限制的监督权仍然是监督权。

事实上,在党内监督体制方面,中央已经作了一定的改革和调整,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对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在党政部门中,派驻(出)纪检机构已经履行着监督同级党组(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责。

二、现行党内监督体制使得纪委难以对同级党委实施有效的监督

几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内监督实际上是以横向同级领导为主,纵向上级为辅。各级纪委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是对同级党委负责。在这样的体制下,纪委很难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同级党政组织和领导成员的职责。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独立性不强。纪委作为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使得它很难独立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同级纪委的书记只是同级党委的常委,这实际上就使纪检委的监督权受制于党委的执行权。各级纪检干部的配备、任免、调动,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工作生活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上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主要是业务工作的指导,领导的力度、作用相对较弱。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各级纪委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的主要领导。

二是权威性不够。在现行监督体制下,纪委的双重领导‍难以落实,同级党委领导往往居于主导地位,由此导致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当纪委与党委意见不一致时,作出让步的往往是纪委,长此以往,必然削弱纪委实行党内监督的权威性。

三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权。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目前监督机构一般没有直接的参与决策权,没有对被监督的同级领导干部直接的考察权,在对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立案审查时,没有‍独立的行使权。这样的监督体制,难以实现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三、改革党内监督体制,逐步实行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

在现阶段,对党内监督体制改革特别是如何处理党委与纪委的关系问题上,大致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是“垂直领导模式”。即省以下(含省)纪委由上级纪委垂直领导,由中央纪委统一领导,与地方完全独立,就像银行、海关、国税、商检等系统一样。

二是“新双重领导模式”。这种模式与现有的双重领导模式不同,即从原来的以地方党委领导为主,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主要实行业务领导改为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地方党委领导为辅,特别是下级纪委的干部人事均由上级纪委提名和任命。相当于现在实行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国土资源、工商、质检、药检等部门。类似于目前纪委对派驻(出)纪检机构的地位。

三是“平行模式”。即列宁最早创立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将各级纪委与同级党委平行设置,都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向党的代表大会负责。纪委委员和党委委员之间不相互兼职,纪委和党委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把问题提交纪委和党委的联席会议或党的代表大会解决。

应该看到,这三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足。第一种模式,应该讲,对加大地方纪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独立性将大大增强。其主要问题:一是容易形成在同一个地方有两套党的系统并存的局面,违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是由于完全实行垂直管理,纪委与同级党委之间呈完全分离的状态,这就使得党内决策执行权与监督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衡的关系难以形成,既容易导致两个机关各管各的,又可能使纪委的监督权得不到应有的外部制约,从而产生监督权失控的危险;三是这种模式仍然对中央层次的监督没有很好解决。

第三种模式设想虽然很好,但由于牵涉面太大,涉及到整个党的领导体制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一下子实施会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平行模式是建立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年会)制的基础上,而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和改革从目前条件看还不成熟。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党内民主和党内领导体制改革包括党内监督问题,既要从党的领导体制本身入手,更要从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出发,或者说从国家监督、宪法和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入手可能更好一些。单纯通过党代表常任制等党内的改革来解决民主和监督问题并不一定是最佳的办法。从党内现状看,在党的代表大会之下设置一个与党委平行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实践和现状

对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问题,现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都没有规定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纪委就不能监督同级党委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讲。

有的同志觉得,纪委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既然是领导和上下级关系,就不可能形成监督。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领导与监督并不矛盾,即使完全是上下级关系,也还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何况,纪委与同级党委一样,都是经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组织,这本身就说明纪委与同级党委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在接受同级党委领导的同时,仍然可以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关系。

另外,党章第四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对同级党委监督的要求,这个委员当然包括党委书记在内,对某个委员的监督虽然与对党委整体的监督不同,但对委员、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的监督与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纪委的这种初核实际上也体现着对同级党委监督的成分。有的同志觉得,初核权不能算监督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为,监督权是一个大概念,包含着很多具体的监督权。从案件检查的角度讲,监督权可以细分为受理权、初核权、立案权、处分权等,毫无疑问,初核权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权。《党内监督条例》第八条规定:“党的地方和部门纪委、党组纪检组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这种报告实际上是纪委对同级党委的一种监督。与纪委对下级党委的完整的监督权相比,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权是不完整的,是一种受到限制的监督权,但受到限制的监督权仍然是监督权。

事实上,在党内监督体制方面,中央已经作了一定的改革和调整,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对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在党政部门中,派驻(出)纪检机构已经履行着监督同级党组(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责。

二、现行党内监督体制使得纪委难以对同级党委实施有效的监督

几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内监督实际上是以横向同级领导为主,纵向上级为辅。各级纪委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是对同级党委负责。在这样的体制下,纪委很难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同级党政组织和领导成员的职责。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独立性不强。纪委作为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使得它很难独立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同级纪委的书记只是同级党委的常委,这实际上就使纪检委的监督权受制于党委的执行权。各级纪检干部的配备、任免、调动,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工作生活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上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主要是业务工作的指导,领导的力度、作用相对较弱。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各级纪委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的主要领导。

二是权威性不够。在现行监督体制下,纪委的双重领导?难以落实,同级党委领导往往居于主导地位,由此导致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当纪委与党委意见不一致时,作出让步的往往是纪委,长此以往,必然削弱纪委实行党内监督的权威性。

三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权。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目前监督机构一般没有直接的参与决策权,没有对被监督的同级领导干部直接的考察权,在对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立案审查时,没有?独立的行使权。这样的监督体制,难以实现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三、改革党内监督体制,逐步实行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

在现阶段,对党内监督体制改革特别是如何处理党委与纪委的关系问题上,大致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是“垂直领导模式”。即省以下(含省)纪委由上级纪委垂直领导,由中央纪委统一领导,与地方完全独立,就像银行、海关、国税、商检等系统一样。

二是“新双重领导模式”。这种模式与现有的双重领导模式不同,即从原来的以地方党委领导为主,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主要实行业务领导改为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地方党委领导为辅,特别是下级纪委的干部人事均由上级纪委提名和任命。相当于现在实行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国土资源、工商、质检、药检等部门。类似于目前纪委对派驻(出)纪检机构的地位。

三是“平行模式”。即列宁最早创立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将各级纪委与同级党委平行设置,都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向党的代表大会负责。纪委委员和党委委员之间不相互兼职,纪委和党委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把问题提交纪委和党委的联席会议或党的代表大会解决。

应该看到,这三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足。第一种模式,应该讲,对加大地方纪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独立性将大大增强。其主要问题:一是容易形成在同一个地方有两套党的系统并存的局面,违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是由于完全实行垂直管理,纪委与同级党委之间呈完全分离的状态,这就使得党内决策执行权与监督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衡的关系难以形成,既容易导致两个机关各管各的,又可能使纪委的监督权得不到应有的外部制约,从而产生监督权失控的危险;三是这种模式仍然对中央层次的监督没有很好解决。

第三种模式设想虽然很好,但由于牵涉面太大,涉及到整个党的领导体制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一下子实施会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平行模式是建立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年会)制的基础上,而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和改革从目前条件看还不成熟。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党内民主和党内领导体制改革包括党内监督问题,既要从党的领导体制本身入手,更要从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出发,或者说从国家监督、宪法和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入手可能更好一些。单纯通过党代表常任制等党内的改革来解决民主和监督问题并不一定是最佳的办法。从党内现状看,在党的代表大会之下设置一个与党委平行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开展效能监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管理是效益的基础,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效能监察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一)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的发展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开展经营管理工作。通过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对管理过程进行再管理、再监督,不断改善和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增强企业驾驭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如何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配合、良性运作,真正达到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经济效率,这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个关键的重要的话题。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调整、修正,才能逐步理顺关系,逐步建立一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新秩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方面工作顺应新形势、新市场的发展要求。

(三)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确保国有企业政令畅通的需要。国有企业的大多数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是廉洁、勤政的,但也存在纪律松弛、作风漂浮、办事拖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通过开展效能监察,依法对本企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效率、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促其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政令畅通,有效促进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

(四)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的需要。开展企业效能监察,特别是开展事前、事中检查,通过建立行为规范,对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责任、办事时限等做出明确规定,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可以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发生;贪污受贿案件的发生与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有直接关系,通过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建立健全制度,促使每个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按章办事,使想贪污受贿的人无机可乘,可以防止贪污受贿案件的发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廉洁的良好的环境。

二、开展效能监察要结合实际把握关键

围绕提高效益开展效能监察,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认真选题立项,把握关键环节,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一)围绕企业重大决策开展效能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决策是前提和基础。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经济效益的好坏,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加强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效能监察,才能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才能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才能避免个人独断专行,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委严格按民主决策制度和程序对所出资企业提出明确要求,凡“三重一大”或关系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经过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后,报我委主任办公会通过。同时我们每年还对“三重一大”的民主决策情况及企务公开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使其更加规范化。

(二)围绕企业资金运转开展效能监察。企业资金运转是否正常、畅通,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通过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规范财务审批行为,才能防止随意开支、盲目投资、担保、借贷、租赁、拍卖等,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近期,我委组织相关人员对所出资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及廉洁从业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采购成本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督促企业认真整改,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堵塞了财务管理上的一些漏洞,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围绕国有产权交易开展效能监察。我们纪检监察部门要抓住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和结构布局调整中产权流转这个关键环节,适时选择开展国有产权转让项目效能监察。重点监督“不进场、不评估、不竞价”、低估漏估国有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相关程序,促进企业提高国有产权转让进场率、评估率和竞价率。近年来,我市非经公司针对产权交易中信息不太规范,交易场所基础设施不完善,个别办事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接待处理信访举报件,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完善交易会场的基础设施,调整充实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确保国有产权交易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四)围绕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开展效能监察。原材料采购、废旧物资出售、产品销售是腐败最容易滋生也是职工最为关注和反映最多的地方。开展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营销采购组织与管理体制,是否实行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分设,是否严格执行营销采购预算制度并严格资金管理,是否按规定制定和审批招投标方案、企业在产品购销、销售款回笼等活动中是否还存在有拿回扣、提成等,有助于预防不正当交易行为发生,防治商业贿赂。南纺公司针对大宗物资采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一是在大宗物资的公开招标中,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二是要求要有3家以上物资供应部门前来竞标,且监督人员要事先对采购价格、数量和资金进行审核,实行最低中标价;三是在采购资金审批上采取经办部门、财务部门、分管领导联签制度,并严格实行按需供应。通过规范管理,严格把好物资采购关,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每年可为公司节约500多万元资金。南缆公司针对发生在企业营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加强了营销管理,在营销合同、委外加工合同中增设了防止商业贿赂行为附加条款,设置了有效的防腐墙。

三、开展效能监察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企业效能监察就是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开展企业效能监察,要真正体现效能监察的作用,就必须注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一)结合实际,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围绕提高效益开展效能监察,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就监察而监察,就会失去其意义。通过效能监察,能够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不断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堵塞漏洞,减少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我委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及时整改,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15个规范性文件,有效规范了企业领导人员的用权行为,使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制约、廉洁高效的制度体系。

(二)严肃认真,有效查处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完善效能监督机制,不断拓宽信访渠道,为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提供便利条件,使不讲廉政、不求效能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和及时揭露。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既能有效解决管理、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又有助于从中发现违纪违法的案件线索,有助于我们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揭露和惩处腐败分子,以教育大多数党员干部。近两年来,我们先后惩处了南缆公司、南纺公司、武夷汽运公司共4个违纪违法人员,目前,正在查处三泰公司两个在营销领域违纪违法人员。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5

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到处可见。送者不觉得不当,受者不觉得可耻,送与收配合默契。“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显规则”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一种规则。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潜规则”,既不公开,也不透明。一般来说,在“潜规则”盛行地区、部门,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空际上就是制度上的一种装饰品。可以肯定地说,“潜规则”是一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规则,是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规则,是一种让一部分人产生投机取巧心理的规则,是一种让人们对社会产生不信任的规则,是一种变相腐败的规则。

二、潜规则在对抗什么

近年来,机关加强作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明目张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到机关办事给好处的“潜规则”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送的那方来说,不送也许能办成事,送了心里才踏实,还能为日后办事留门路。在收的这方来说,反正都是要办的事,为你办是办事,为他办也是办事,何不为“识趣”的办。于是,送的那方不觉得不当,收的这方不觉得可耻,送与收双方配合默契,彼此心照不宣。收得习惯了,遇有不送的,反而心里别扭。有机关驾驶员在闲聊中骂某某“狗眼看人低”,因为某某给了办事人员辛苦费,唯独少了他这个送办事人员的人的那一份。

有调查表明,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无处不在的潜规则深恶痛绝。“明明国家有规定,他们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凡事按自己定的规矩办。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如果不懂规矩,只能吃“闭门羹。”一些群众如是说。一些“涉世未深”的干部无时无处不在经受潜规则的“砺炼”,我们时常面临两难选择:依从潜规则意味着放弃原则,挑战潜规则只会被“逆向淘汰”。不懂政策可以,不懂领导意图不行;不懂法律可以,不懂“规矩”不行。潜规则所对抗的正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纪律,所损害的除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就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积极防范“潜规则”的对策措施

“潜规则”的特点是不公开,也不透明。公开游戏规则,避免暗箱操作,不失为积极防范“潜规则”的有效措施。只要做到政策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完善,加强监督检查,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执行扶持政策中发生“潜规则”,防止滋生新的腐败。

20*年“5·19”会议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在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积极防范机关“潜规则”,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9家,比20*年增加约57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18.5亿元,比20*年增长181%,规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46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新一届市政府基于对我市工业虽有突出,还没有突破的判断,提出工业要跃升发展的思路,出台了《关于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及《*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办法》、《工业产业发展基金管理规定》等配套措施。在制订、执行这些政策及配套措施中市经贸委等部门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运作规范、加强监督,对机关“潜规则”起到较好的防范效果。

1、政策公开透明。在促进我市工业跃升发展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制订(修订)中,市经贸委等部门有意识地减少一般性规定,增加约束性规定,多使用可衡量的硬指标约束,尽可能增强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可操作性。如,在《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有“对获得省优秀新产品奖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新产品奖的企业,给予重奖。”,“6·18对接项目获得省上资金扶持的,按省上补助金额的10%给予配套支持。”,“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获得“驰名商标”称号、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对产品经法院判决,认定为“驰名商标”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及“福建名牌产品”称号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50万元及10万元;对获得“中国出口名牌”、“福建出口名牌”称号的重点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工业产品)认定的重点企业(申报机构)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福建省标准创新贡献一、二、三等奖的重点企业,参照省科技进步奖奖励标准,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重点企业,给予重奖。”,“对于法人实体和注册地址在*市范围内的重点企业,上市后,给予100万元奖励。”这些奖励补助,不仅在数额上的明确的,而且其依据都是既成事实的“硬件”,既不给“说情者”留有余地,也不操作者打“擦边球”的机会。

公开扶持政策及其配套措施。这些促进工业跃升发展的扶持政及其配套措施及时在*政务网、*经贸信息网上公布,广而告之,供大家学习掌握,防止政策及其措施为少部分人掌握,被少数人利用。

2、规范运作程序。政策要取得好效果,关键在执行。规范的运作程序是执行好政策的制度保障。《*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办法》对申报市重点工业企业,除了“年产值2亿元以上,年上交税收600万元以上,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降低率4%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现有工业企业;年产值6500万元以上,上交税收300万元以上,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降低率达4%以上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现有工业企业;注册资金6000万元以上,总投资2亿元以上;主要工艺、技术、装备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符合环保“三同时”要求,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政策的新办工业企业;投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总投资1亿元以上,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主要工艺、技术、装备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符合环保“三同时”要求的新办工业企业。”这些产值税收指标规定外,对评审程序也作了严格的规定:先由市经贸委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初审,再由市政府重点工业企业审查小组评审认定。审查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经贸委、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工商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局等市直部门负责人,和2—5人的特聘专家组组成。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查处诬告案件的难点

由于一些主客观主面的原因,当前查处诬告案件还存在以下一些难点:

1、锁定诬告对象难。我国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有检举控告权,但法律没有规定要署实名举报。当前绝大部分的信访举报均为匿名举报,尤其是有意诬告者,由于心虚,更不敢署实名,有的用化名、假名,有的冒用、盗用他人的姓名,还有些利用不名真相的群众进行联名举报,掩盖个别人诬告的目的,这样致使查处诬告案件时,首先在锁定诬告对象上就难下手,要么找不到目标,要么找不准目标,要么在联名信中有被利用而无意诬告的,也有故意诬告的,但不能分开处理,使查处诬告案件难以继续。

2、查验笔迹难。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大部分的举报信都用电脑打印,甚至连信封也打印而不手写,如果想要通过查验笔迹来寻找和确定诬告者几乎不可能。况且中纪委监察部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中明确,进行文检要经过市级以上纪检监察部门批准,不能自行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诬告案件的查处自主权。

3、定性难。我国的党纪条规对诬告行为没有具体的定义规定,也没有可操作的条款能适用。对诬告行为有关资料下的定义为:以陷害他人为目的,故意捏造错误事实或歪曲事实而向有关机关检举控告,意图使他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追究的违法违纪行为。从理论上讲,诬告与错告、有意与无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容易区分,但在实践中,它们很难截然分开,往往错告中有诬告,无意中有有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以区分,有些诬告者故意打这种擦边球,致使在给诬告行为定性时难以把握,难以定性。

4、自主查处难。中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确属诬告陷害,需要追查诬告陷害者的,必须经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党的委员会、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批准。由于查处诬告案件要经市级以上纪委批准,县级纪委不能象查处其它案件一样自主决定查处诬告案件,手续相对繁多,程序相对复杂,担心上级纪委不予批准立案,担心影响群众信访举报的积极性,再加上前面一些难以查处的综合因素,县级纪委对查处诬告案件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往往宁愿放过,不愿严办。

二、几点对策

诬告行为不但影响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而且扰乱信访工作秩序,浪费纪检监察机关人力物力资源。诬告行为轻则损害被诬告人的形象,影响其威信,玷污其名誉,打击工作积极性,重则使被诬告人错误地受到党纪国法的追究。因此对诬告行为一定要严厉查处,严厉打击,不让坏人神气、好人受气。要解决查处诬告案件难的问题,应该从检举控告人和信访工作机关两方面做工作:

1、检举控告人要增强法纪观念,正确举报。检举控告人在行使信访举报权时往往缺乏履行信访举报义务的意识,有些人抱着“告不倒你也要告臭你”的心态进行举报,缺乏法纪观念。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公民,在行使信访举报权时应该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抱着正确的心态实事求是检举控告,如果有意诬告,很可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将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本身将受到党纪国法的追究。

2、信访工作机关要加强信访工作宣传,普及依纪依法举报知识。信访部门要加大信访举报工作宣传力度,对信访举报人应履行的义务也要加以宣传。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对实名举报采取优先办理、限时办结、给予经济奖励等办法,减少匿名举报。同时有关单位和部门要进行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如果群众了解了实情,也就能减少错告、误告的现象,从而可以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诬告。

3、对不能定为诬告,但属于错告的,要区别情况进行适当处理。如对因错告没有给当事人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一般不追究错告者的责任;对造成较严重不良后果及影响的,则要对错告者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对经查实属于错告的,要在一定范围内对被错告者进行澄清,公布真实情况,消除不良影响,还干部清白,也让错告者承担一定的舆论压力,失去群众基础。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造成执纪不严的原因:

一是认识有误区严不起来。纪委干部站在反腐败的前沿,接触的腐败问题较多。有的认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到处都有积重难返,大大小小的腐败问题较为普遍查而不绝,光靠纪委一个部门去查去堵力量微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治理腐败没有信心;有的认为“经济要发展,纪律要松动”,担心严格执纪、查处腐败会干扰改革,影响经济。

二是私心杂念作怪严不起来。有的纪检干部怕得罪人,尤其怕得罪被查的领导干部;有的怕打击报复,担心被查对象日后公报私仇;有的借工作之机办私事相互利用;有的干脆就做老好人主张“多栽花少栽刺”。

三是说情风干扰严不起来。每查处一件案件都有不少说情者。有的托上级领导说情,有的托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说情。有的说情者以官压人、权大于纪,干涉纪委独立办案;有的说情者以“情”动人,让你打不破情面铁不下心、动不了真碰不了硬,严重阻碍着纪委严格执纪工作。

四是纪律政策缺乏刚性严不起来。党纪条规中的有些条款弹性较大,量纪幅度较宽;有的文件政策界线不清、制度不够健全;有的法规滞后于现状,导致执纪时灵活性较大,宽严松紧难掌握,造成有时执纪失度、畸重畸轻,有空可钻。

二、解决执纪不严问题的对策

1、消除思想误区,坚定反腐决心。反对腐败是关系到我党生死存亡的大事,违纪必查、执纪必严是惩治腐败的关键。中央近几年加大了反腐败力度,相继查处了一大批涉及省部级高官的大案要案,充分体现了我党惩治腐败的决心。作为基层纪检干部,应当充分认清当前的反腐形势,坚决拥护中央的反腐决策,思想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牢固树立反腐败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观念,树立与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破除反腐败与发展经济相互矛盾的错误认识,坚定反腐决心,争做反腐标兵,在思想上做到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执纪不心慈手软。

2、破除庸俗关系学的影响,坚决抵制外界干扰。说情风作为一种庸俗的社会现象渗透到了执纪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严重考验着纪检干部严格执纪的能力。由于中国人的人情意识浓厚,说情与接受说情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一些案件被说情风吹得不了了之,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为造成了执纪不严现象的发生。为此纪检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筑起抵制说情的堤坝。要充分认识到说情是对党和人民利益的侵害,是对党纪条规的亵渎,是对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践踏。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用好执纪权,不乱开“口子”乱给“面子”,不能怕伤害感情而放弃原则。二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对外可设立执纪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或监督员,由群众特别是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对纪检干部在外的执纪活动进行监督;对内要加强相互监督,在信访举报、线索受理、案件调查、执纪处理等环节进行集体决策,防止个人说了算。三是要营造一个耻于说情的社会环境。对多次说情影响执纪或接受说情循私枉纪的人员,要选择典型予以曝光,情节严重的给予警诫谈话甚至追究相应的责任。对不适合在纪检机关工作的人员还要予以调离。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8

近期,省纪委将围绕“科学分析和判断当前反腐倡廉形式”课题开展调研。根据省纪委要求和厅领导意见,配合省厅参与课题的调研工作,现对反腐倡廉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反腐倡廉工作调研报告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省纪委领导曾经说过:“不重视调研工作的领导干部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不重视运用调研成果推动工作的领导班子是不会有积极作为的领导班子;不会调查研究的干部是不合格的干部。只有通过调研,才能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中央纪委的决策部署,才能尽职尽责地指导、总结、提升基层的实践经验,保证各项工作方向正确、切合实际,富于创新、有利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反腐倡廉工作调研是十分必要的。

二、反腐倡廉工作调研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集中在收集十六大以来信访、案件、民意调查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反腐倡廉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研究,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分析,而且要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主要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科学分析和判断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深入研究分析产生消极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对未来发展态势作出分析和预测。

二、反腐倡廉工作调研主要内容

第一点:当前反腐倡廉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的共同努力,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的、行之有效的反腐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时,认真研究分析了我单位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形势。全面总结本单位、本部门近年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特点、新表现,并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判断。当前,干部群众对反腐倡廉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各级领导自觉遵章守纪蔚然成风,惩防体系建设比较完备,人财物管理运行平稳。但是,反腐倡廉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形势,要进一步提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一岗双责”的意识,在领导实施工作任务时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和制度完善;有些制度建设滞后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有的制度量化指标少,又缺乏必要的程序方法设计,致使留有操作简单随意的空间;廉政教育缺乏有效途径,轻视廉政教育思想普遍存在,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监察审计从源头参与、全过程监督有待加强,协调和促进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具体反腐对策如下:

(一)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1、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2、不违反规定发放住房补贴、多占住房、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住房或以劣换优、以借为名占用住房。

3、不违规组织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建房、在风景名胜或公园区建房;不违反规定以借为名占用他人汽车以及配备和使用超标准小汽车。

4、不委托他人投资证券和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利用职务上便利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

5、不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

6、不参与或以和交易等形式收受财物。

7、不以出差、开会等名义用公款旅游,以及用公款变相出国(境)旅游。

8、不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等行为。

9、不跑官要官,以及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10、不经商办企业,违反规定在企业兼职、兼职取酬或投资入股等行为,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11、不违规插手招标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谋取私利。

12、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到国(境)外定居等规定和有关事项报告登记制度,严禁发生与公共利益冲突的行为。不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

13、不用公款公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和利用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14、不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15、严禁领导干部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本处室、单位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领导,做到:

16、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对本处室、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保证不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17、深入推进本处室、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18、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要亲自过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19、根据厅党组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完成责任分工任务。

(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做到:

20、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廉洁从政,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律意识。

21、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全省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年的要求,着眼解决实际问题。

22、加强监督制约。建立健全部门内控机制。

第二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入分析当前形式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重点分析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具体采取措施如下:

(一)、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把牢党风廉政源头关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行,认真落实学习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地方海事干部、执法人员勤政能力。

坚持中心组学习,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党员先进性教育,提炼出班子八项具体要求,提升行政能力;《党章》、两个务必学习教育,增强勤政为民能力。

坚持机关干部学习,增强了干部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树立执法为民理念;通过对刚毅精神、“交通局长的楷模”赵家富和彭恩富同志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敬业精神。

坚持专题教育活动,以“执法为民,服务社会”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海事队伍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廉文荐读、读书思廉”活动,在省局网站开辟廉政海事专栏,在海事所、签证点竖立海事公益广告牌,印制廉政文化传单,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努力打造“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海事执法队伍。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住年度考核质量关

为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完善了行风工作管理机制,将长远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将阶段性的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领导干部,使之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重点落实了三个层次的责任制。

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制定工作责任分工意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工作责任,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具体建设目标。

(三)、健全制度,规范行为,把紧履行职权自律关

为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建立较为完善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管理机制。

完善机关管理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行风监管制度。突出重点,探索全面加强地方海事行风建设的新机制,制定出台了海事行风“六项监管”制度。责任分解制度。

(四)、监督检查,落实措施,把好服务群众质量关

加大督查力度,通过争创第一办事环境、第一执法环境、第一服务环境,营造政通人和、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水上交通和谐氛围。

第三点:对策措施的改进。在全面分析当前反腐倡廉形式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治理腐败的对策建议。对策建议要对改进当前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理论上行的通,现实中做的到。

(一)明确目标导向,落实一岗双责。厅党组针对大交通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完善大监督机制、完善大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成为引领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新的目标导向。围绕“两个完善”的目标,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抓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二)完善监督机制,打造廉洁工程。继续完善纪检监察派驻制、巡查制、跟踪审计制、招投标诚信档案制、党建现场统管制、廉政合同制等监管机制,努力推进监督工作对交通重点工程的全覆盖,着重推进了五项工作,政制度健全,没有发现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和违纪违法案件。

(三)强化廉洁自律,规范从政行为。

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对单位预算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扎实开展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和《交通系统廉政文化研究》,党风廉政教育效果不断深化,厅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示范效应显著。

(四)立足维护民生,巩固纠风成果。

省厅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和通报。开展了对执法行为和“十项禁令”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活动。推广了运政执法现场动态监控系统,对执法现场和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地区和单位开展联合预警督查,有效防止了重大行风问题的发生。

(五)强化信访工作,严肃查办案件。

(六)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以“建设大交通,当好先行军”为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系统作风建设继续保持强力推进、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提高乡镇纪委干部素质,增强办案力量

保证足够的人员和精力,是开展案件查办工作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不少乡镇仅有一名纪委书记,而且其他工作任务重,用于纪检工作的时间少、精力少,纪委委员基本不参与纪检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案件查办工作。为此,一要配齐人员。每个乡镇纪委除配备一名纪委书记外,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或专职纪委委员,保证有2名以上的纪委干部专事纪检工作。乡镇纪委书记提拔、调任时,做到随缺随补。二要专职专用。乡镇纪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或纪委委员应该尽量不分管或少分管纪检工作之外的其他工作,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纪检工作。三要加强业务培训。针对乡镇纪委干部流动比较快的特点,县级纪委每年都必须举行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新从事纪检工作的乡镇纪委干部进行培训。还可以分期分批把乡镇纪委干部抽调到上级纪委机关跟班学习,突出办案业务,着力帮助乡镇纪委干部提高办案能力。同时,还可选送部分乡镇纪委干部参加省、市纪委举办的业务培训班,扩大他们视野,提高办案能力。

二、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办案责任

县级纪委要将全年的工作任务,以目标管理的形式下达到各乡镇纪委,进行定量、定质、定责,并突出查办案件在整个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建立查案责任制,把查处违纪政纪案件作为考核乡镇主要领导和乡镇纪委书记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签定责任状,对有案不查的乡镇党政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县级纪委平时要抓好督促检查,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奖优罚劣,并把目标管理考评的结果作为乡镇纪委书记、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政绩向组织部门通报,载入干部档案,与他们的奖惩、评优、晋升等挂钩。这样,无论是乡镇纪委,还是乡镇党委、政府肩上都有担子,心里均有压力,从而形成上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局面,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乡镇工作繁忙为由,放松纪检监察工作,甚至有案不查的现象。

三、加强办案指导,提高案件质量

县级纪委在对乡镇纪委实行目标管理的同时,对县级纪委机关各室也应实行目标管理,把乡镇办案工作与机关各室的目标管理考评挂钩。采取领导包片,科室包乡镇,个人包案的方法,深入基层指导办案。县级纪委领导包括副书记、常委应分工包干一片,对所辖区域的办案工作全面负责。各室挂点包乡镇,不定期下乡督查办案情况,进行对口指导。从听汇报、走访、清理信访件入手,帮助乡镇纪委排查案件线索,从中挖掘案源。从立案、取证、结案到案卷整理、装订、归档等进行实践指导,帮助乡镇纪委人员掌握办案方法和程序。与乡镇纪委干部共同研究具体方案,立案查处,指导案件查办的全过程。乡镇纪委除了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党委请示汇报外,还要向县纪委负责,定期向县级纪委汇报办案情况,及时查办县级纪委转办案件并回报结果。遇到疑难案件和把握不准的问题,应到县级纪委询问、请教、求援。县纪委要甘当“参谋”,做“顾问”,帮助排查违纪违法线索,分析案情,指导查处。对一些大案要案,县级纪委可采取跟踪办案的措施,组织有经验的办案人员前往协查,为其出谋划策,督战压阵。对乡镇纪委办理的重大案件,在乡镇党委讨论处分前,先由县级纪委审理室审核,从事实、证据、定性、处理上把好关,防止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

纪委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当前乡镇纪委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㈠乡镇纪委基础力量单薄

在人力方面,我县14个乡(镇),有8个

乡(镇)是配备专职纪委书记的,6个乡(镇)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在分管工作方面,与党政班子其他成员一样,主要精力放在做好乡(镇)中心工作上,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的,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同时,各个乡(镇)纪委委员职数为3至5人(全县14个乡镇除云和镇配备5名委员外,其余均为3人),每个乡镇配备1名专职纪检干部。乡镇纪委委员、专职纪检干部绝大多数是站所负责人,工作任务繁杂,在遇到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相冲突时,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的精力去搞纪检工作,同时又要按其它分管领导的要求去下乡驻村或做一些应急性事务。长此以往,纪委书记和纪检干事或纪委委员都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基础力量薄弱成为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直接导致乡镇纪委工作缺乏主动性,完全处于应付状态。

㈡乡镇纪委办案缺少主动性、积极性

乡镇纪委是由乡镇一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与党委、政府完全融为一体,人和事都与乡镇党委、政府分不开。由于缺乏独立性,纪检工作的开展,与乡镇中心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村干部的协助,纪检干部一方面要查处违规违纪的镇、村干部,另一方面又害怕得罪他们,完不成中心工作任务。加上乡镇纪委所处的工作圈子小,人事基本不流动,遗留人际关系多,致使纪检干部患得患失,不能主动开展工作。

上级纪委对乡镇纪委工作考核与干部提拔任免、评先树优不直接挂钩,也是乡镇纪委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纪检工作干得好与不好,乡镇党委基本不作参考,在干部任免奖惩中还是依据中心工作、应急性工作的完成情况。这些问题和现象,致使纪检干部失去信心,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缺少主动性、积极性。

㈢乡镇纪委干部业务能力不高

绝大部分纪委书记要分管信访、综治等工作,接待应酬较多,很少钻研纪检业务,导致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同时其它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相对较少、从事业务工作的时间、精力也不多;因此,乡镇纪委干部普遍存在业务知识不足,办案能力较低等问题,乡镇纪委干部的业务素质急待加强。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所致:一是机构改革后,编制体制和工作机制发生了变化,有些关系还不够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二是乡镇党政领导包括纪委书记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有的乡镇纪委书记、纪检干部平时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强。

二、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找到妥善的思路和措施。我县从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入手,以干部队伍管理为根本,强化对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领导与指导。

㈠规范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解决加强领导方面的问题

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提升,科学合理的领导机制是核心,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关键。县纪委着手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县纪委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县纪委分管副书记与常委挂钩联系乡镇纪委查案工作,加强案情的上通下联,完成全年案件查办工作任务;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挂钩联系领导定期到挂钩点,了解、掌握挂钩单位工作的具体情况,抓好检查和督促落实,帮助乡镇纪检干部协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业务上遇到的疑问;二是建立县纪委定期听取乡镇纪委工作汇报制度。每个季度召开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基层纪检工作动态,对基层纪检工作加强领导与组织;三是建立案件分级办理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镇、村一般干部违规违纪案件的查办,交由乡镇纪委办理,每个季度根据线索来源,由县纪委落实案件至有关乡镇,充分发挥基层纪委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严格查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基层有案不报、有案不查、查而不实等行为,严肃责任追究,将追究办法与年终纪检考核挂钩,单独列出案件办理内容加以考核。

㈡强化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解决业务开展方面的问题

县纪委根据上级纪委的部署,结合自身特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重点抓乡镇纪委干部的使用。针对目前有的乡镇纪委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重点抓好对乡镇纪委书记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由县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共同把关,对乡镇纪委书记的提名、任免、交流征求县纪委的意见,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适合从事纪检工作的同志充实进来,提拔任用办案出色的同志,同时今年发出《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乡镇纪委书记应把主要精力用于纪检监察工作。配强乡镇纪委书记,配备好专职纪检干部,及时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并且有法律、财经、计算机等专业特长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基层办案一线。通过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县已配备22名乡镇专职纪检干部,其中18人有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抓好村级纪检组织建设。乡镇办案的主阵地还是在村一级,我县进一步完善村级纪检员体系,在全县170个行政村、6个社区调整、配齐纪检员;三是抓好纪检干部业务培训。制定乡、村纪检干部、纪检员三年培训规划,通过上派下挂、集中培训等形式,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今年,已推荐20名乡镇专职纪检干部参加上级纪委培训。同时县纪委把基层办案能力的提升放在培训之首,通过基层纪检干部参与县纪委信访、案查等工作,重大案件联查联审等方式进行锻炼,提高干部工作技能,增强乡镇纪委的办案意识和办案主动性。在办理基层案件时,县纪委派员进行指导,或者直接蹲点办案,加强对乡镇办案的指导。

㈢创新乡镇纪检工作内容,解决办案工作体系性的问题

乡镇纪检工作内容陈旧单一,难成体系,也是造成办案工作被动的原因。县纪委以“三个延伸”创新工作思路,力求乡镇查案工作有体系、有特点。一是案件协作机制向乡镇延伸。为提高乡镇办案的能力和水平,县纪委实行乡镇纪检监察案件联查联审制度。由县纪委建立乡镇纪检监察案件联查联审工作领导小组,县纪委副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负责人任副组长。全县14个乡镇划分为3个工作片区,即云和片,石塘片,崇头片,每个片区设片长一名。片长由各片中心乡镇的纪委书记担任,具体负责片区内案件查办审理的牵头协调和组织工作。联查的范围主要涉及案情复杂的重大疑难案件、发案乡镇或县纪委认为有必要的案件以及县纪委直接交办的案件。明确要求联查联审工作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全县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二是案后交流互动向乡镇延伸。对于乡镇案件的办理,及时召开查办案件经验交流会,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提高乡镇纪委的办案水平。同时要求乡镇纪委每查处一起重大典型案件,都要认真分析发案原因,由党委统一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使典型问题普遍化。三是案后跟踪教育向乡镇延伸。针对农村干部重复违纪问题,各乡镇建立了受处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开展访家庭、搞培训等形式,大大降低了农村干部的重复违纪率。

㈣强化监督检查和管理落实,解决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

抓管理的方向明确了,关键就是如何抓落实。一是抓平时考查考核。平时考查主要由县纪委挂钩联系常委和工作室负责,着重考查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分值占全年考核分数的50%。二是抓专项检查考核。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如纪检重点工作专项督查,纪委委员年中向县纪委述职等,专项检查工作量化分值,列入对其全年考核。三是抓年终检查考核。结合廉政谈话、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档案等制度,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专项考核。先由各乡镇纪委按照目标管理评分标准进行自评,再由乡镇党委审核把关,然后由县纪委组成考核小组进行全面检查。此项分值占全年考核分数的50%,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干部考核评议的主要依据,体现考核结果的严肃性。四是抓检查结果落实。该通报的要通报,奖惩结合,树立公平正义形象,鼓励乡镇纪委工作人员安守本份,尽职尽责,做好纪检工作,为当地反腐倡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几点思考

以上是我县工作的一些做法,有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纪委对我们的要求差距还是很大,如何提升乡镇纪委办案能力,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㈠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乡镇纪委的办案,自身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纪委的支持是关键。今年是村两委换届选举年,各乡镇纪委在县纪委的指导下,查处了云和镇睦田村××、××乡木樨花村赖建华和××乡木樨花村赖建荣等人的贿选案,并在处理方式与结果上与同级党委政府充分沟通,较好地维护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稳定,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因此乡镇纪委开展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部署纪检监察工作,立案前要主动请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争取领导重视;查案时主动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通气,依靠领导决策攻克难关;结案时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确保案件定性处理恰当,力争把查办案件工作纳入乡镇党委建设总体规划。

㈡要直接查办侵犯农村村民利益的案件。有为,有威。查办侵犯农村村民利益的案件是树立乡镇纪委权威,调动办案积极性的关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和农村干部经济违纪违法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难点问题,农村群众对这类问题十分关注。近两年我县查处的云坛乡沈岸村村委主任雷陈土、云坛乡霞晓桥村委书记魏国友、原村委主任杨克标、付主任杨克龙、石塘镇规溪村支部书记王建伟、云和镇红光村委副书记魏毅等农村党员干部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典型案件,在农村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干部群众十分拥护。因此乡镇纪委要推开案查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这类案件线索的搜集,积极主动与县纪委沟通,严厉查处这类案件,营造农村基层办案工作的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