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房改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9:07:20

旧房改造

旧房改造范文篇1

1主要法律纠纷类型

1.1建筑活动中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旧村和危旧房改造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连片拆除危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腾出空间促发展”,因此,该项工作中会发生大量的建筑活动和行为。比如,农民拆除旧房建新房、村委会组织修建道路等等。在这些建筑活动中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如:承包合同的效力问题、施工方的主体资格问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等,其中实践中反映最为突出的是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应当说,当前我国农村建筑市场秩序还很不规范,有些乡镇建筑公司资质不全;有些企业承接工程之后随意转包或肢解分包,自己则根本不参与具体建筑施工活动;有些施工队则是个体泥瓦工自行招募组织起来的,既没有工商企业登记,也没有建筑施工资质,是一支典型的农村建筑游击队。而许多建房者按照传统习惯,图一时节约和方便或碍于人情,将建设工程发包给这些建筑游击队或者其他本村人承建,在旧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中同样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但问题是,一旦发生承包人或受雇人遭受人身损害的事故,法律纠纷即随之产生。

实践中当事人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是施工人与建房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即二者之间是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赔偿责任的主体。因为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雇佣与承揽关系中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和方式完全不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可见,一般情况下,雇佣关系中雇主承担的责任要比承揽关系中定作人(建筑承包属于承揽的一种)承担的责任为重。因此,实践中一旦发生施工人伤亡的事故,受害人往往主张其与建房人构成雇佣关系,而建房人则主张双方是承揽关系。此种纠纷在实践中较为常见,而且处理起来也较为困难。

1.2建筑活动中的拖欠工程款、材料款纠纷

在承包建房人、修路人等完成有关建筑活动后,业主应当及时支付工程款;在材料商供应完建筑材料后,购买人也应当支付材料款,这些均是有关民事活动中义务主体应当承担的义务。但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发生拖欠工程款、材料款的纠纷。比如,有的业主或材料购买人以建筑工程或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其它原因拖付甚至拒付工程款、材料款,从而使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

1.3拆迁及政策处理纠纷

此类纠纷是目前旧村改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根据旧村改造的要求,需要对某些建筑,包括临时建筑、违章建筑等进行清理拆除。但因此而引起的此类纠纷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如何处理违章建筑、政策补偿数额、如何实施拆迁等问题都十分棘手。比如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违章建筑,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及时查处和拆除,有的甚至已成为部分村民赖以生存的居所,成为旧村改造中沉重的历史包袱。从法律角度讲,拆除违章建筑不予补偿,但不予补偿,被拆迁人又不同意拆除,有的被拆除人甚至漫天要价,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资源严重浪费。

1.4异地建房中的土地征用问题

旧村改造的一个目标是“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在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原空心村、自然村的村民如何搬迁安置问题。根据目前龙泉的政策,一般情况下是安置在集聚中心村居住。但根据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除集体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可以调剂转让外,尚不允许向集体组织成员之外的主体转让集体土地(包括宅基地)。

因此,在另一村建房,就涉及到土地如何使用问题。鉴于目前的土地政策,龙泉市的做法是先征用需用地村的集体土地,待土地征用后再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需用地人。

这个过程就必然涉及到土地征用费的补偿、土地出让金的确定等问题。旧村改造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在政府、搬迁村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需要支付土地征用补偿费和缴纳土地出让金,这对于政府和搬迁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负担,其中极容易产生法律纠纷。

1.5与政府承诺奖励有关的纠纷

在当前旧村和危旧房改造工作中,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加快改造进度,往往制定有关的奖励措施。如龙泉市委出台了龙委〔2009〕9号《关于推进农村旧村和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和连片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500万元,按照“连片拆除危旧房主房50元/m2,辅助用房25元/m2,建设新房连片10幢以上5000元/幢,对原有危旧房进行修缮的每户1000元(其中农村低保标准120%以下困难家庭每户1500元),危旧房改造拆旧建新每户500~2000元”的标准对进行旧村改造的村庄和农户进行奖励或补助。由于政府的奖励要与拆除房屋的面积等因素直接挂钩,因此,实践中可能存在着政府与拆房户主因对房屋的拆除面积存有争议而起纠纷的情形。比如由于部分测量人员业务不精或者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草率,导致所测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进而引发纠纷。

1.6建筑活动中的质量纠纷

在建筑活动中,由于个别施工人没有取得施工资质、不负责任,或者使用劣质建筑材料,致使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甚至是“豆腐渣”工程的情况在实践中也屡见不鲜。

2法律纠纷特点

2.1政策性强

农村旧村和危旧房改造本身就是一项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工作,当地政府一般都会出台有关政策,因此政策性很强。比如拆迁和政策处理、土地征用、政府奖励等,当地政府都会制定政策措施,一旦纠纷发生,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都会纳入考量的范围: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被遵守等;处理这些纠纷,也往往因为涉及当地利益,而参照政府政策的规定。

2.2关系错综复杂

农村旧村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建筑活动中涉及建房人与施工人之间法律关系的认定、责任的承担等。拆迁和政策处理活动中又会涉及村委会、政府与拆除户之间的法律关系,甚至涉及到当地家族势力的较量、新旧村委之间的矛盾、乡镇党委政府的影响等深层次的矛盾,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2.3矛盾容易激化

由于旧村和危旧房改造中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和处置不当,极易导致矛盾激化。比如拆迁和政策处理中,有的被拆迁人法治观念淡薄,漫天要价,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处处设置障碍,甚至采取极端行为阻挠拆迁,引起矛盾激化。

2.4处理难度大

农村旧村和危旧房改造中的纠纷关系复杂,矛盾容易激化,政府、法院处理起来难度相当大。有的当事人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到处信访、上访、缠访,给处理机关施加压力,处理相当困难。

3法律纠纷成因

3.1部分村民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质量等意识不够

建房人将建筑工程发包给无施工资质的个人承建,既容易出安全事故,又容易产生质量纠纷。

3.2部分村民不讲诚信、履约意识不强

有的建房人在施工人完成建房并交付后,却以种种理由拖延甚至拒付工程款。

3.3历史遗留包袱重,大量违章建筑已积重难返在农村中违法搭建、盖房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有关部门平时疏于管理和监督,导致在当前拆除时,这些违章建筑成为沉重的包袱。

3.4部分村民存在不健康心理

有的村民在土地征用以及拆迁过程中,不按照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到处缠访告状;有的协议签了,钱也拿了,仍不停的上访;有的人则认为只要“顶住”,成为“钉子户”,得到的补偿就更多。

3.5有的政府行为不够规范

在拆迁和政策处理过程中,有的执法人员包括村两委人员态度不端正、不谨慎,执法方式粗暴;在测量拆除房面积时,缺乏工作责任心、草率办事;在兑现奖励时,以种种理由推诿等。

3.6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只有针对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尚无针对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问题进行调整的专门法律,导致实践中对农村房屋如何拆迁无法可依;再如前述,根据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不允许外村人到本村购买宅基地建房,只能先由政府征地然后再出让土地使用权,导致手续繁琐、资源浪费。

4解决对策

4.1加强法制和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要利用新闻媒体和其它有效载体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涉及的法律进行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对旧村和危旧房改造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考虑,不过分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防范意识,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履约意识、诚信意识等,减少纠纷的发生。

4.2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降低拆迁和政策处理成本

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划的建筑要及时拆除;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举报机制,实行奖惩和惩戒考核制,遏制违章建筑的发生。要抓紧研究制定历史遗留违章建筑的处理方案,对近期发生的违章建筑,在拆迁和政策处理中可不予补偿;对长期以来未查处的违章建筑,可视具体情况、情节罚款,并从该违章建筑的残存价值中扣除罚款的方法,使其所获补偿低于成本。

4.3加大对少数不良农民的教育惩戒力度

针对少数存在不健康心理的村民,要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其遵照法律规定程序解决问题;而对于那些无理缠访、滥访,拒不拆迁的村民,则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4.4规范政府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在执法过程中,公务人员要吃透法律和政策,文明执法、热情执法,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切忌衙门作风和工作态度简单粗暴。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要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切实履行有关征地手续和程序,实事求是的确定补偿标准和方案。在测量拆除房屋面积时,要当事人在场,并用照片固定证据,做到“当时无异议,之后无争议”。政府要按照有关政策,及时兑现有关承诺奖励,不能无故推诿推脱。

4.5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农村旧村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涉及到政府、农业、国土、交通、公安、乡镇、村委会等各个部门,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对于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纠纷要通力合作,尽力化解。对于已经起诉到法院的纠纷,法院要按照“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发针,努力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要依照法律规定及时下判,并在判决书中做好说理工作。在法院终审判决后,仍有当事人不服上访的,有关部门要及时审查,对于无理上访人要做好说服教育、服判息诉工作。

旧房改造范文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有关工作的通知》(林计发[]13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政发[]30号)和《省林业局关于切实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意见》(林计[]171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㈠总体目标

从年起,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用两年时间,改善全市三个国有林场128户职工居住条件。

㈡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职工意愿。

3、坚持与国有林场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相结合。

4、坚持依法运作,确保稳定。

二、认真核定改造对象和范围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对象和范围是国有林场职工(含离休职工)居住的:泥草房、木板房、石坯房、土坯房、板加泥、干打垒等简易房屋;符合《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l25—99)C、D等级的危房;建房年限超过30年的房屋;基本功能不健全需要改造的房屋。各林场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核实职工身份和住房情况,严格界定改造对象。

三、精心把握运作程序

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全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年度计划安排,从项目选址、工程立项、土地审批、环评、初步设计、施工许可等环节入手,精心把握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运作程序,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通过检查验收。

四、着力强化政策措施

㈠合理选择户型面积。按照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要求,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基本户型为50平方米建筑面积,并配备厨房、卫生间等功能设施。各林场要结合本地居民平均居住水平和职工意愿,参照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合理确定户型建设标准。

㈡多渠道筹措资金。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中央补助1万元/户,省财政配套1万元/户。各国有林场及职工也要尽最大努力自筹资金,对职工个人自筹资金有困难的,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优惠贷款。

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95号)、《省林业局关于切实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意见》(林计[]171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㈣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以划拨方式供给,并确保优先安排。严禁将已供应的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在国有林场范围内新建住房增加建设用地的,要最大限度减少占用林地。确需占用的,应将原危旧房拆除后及时植树造林,置换所占用的林地。

㈤落实职工住房产权。林业部门要与住房保障、国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可操作性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场职工住房产权改革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房屋产权的,积极争取房屋登记部门给予登记。

㈥积极尝试制度创新。对国有林场住房困难职工中,自筹能力不足的、不愿新建住房的孤寡老人、暂时无自筹能力的新就业大中专学生等群体,国有林场可依据政策规定,通过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予以解决。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㈠组建工作专班。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林业、发改、建设、财政、国土、住房保障、规划、税务等部门参与的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工作专班,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解决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㈡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林业部门负责组织督促各林场开展入户调查,严格界定改造对象,编制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实施、综合协调等相关工作;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立项、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和招(投)标等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下达、资金监管等工作;国土部门负责落实项目建设用地;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纳入本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办理项目建设审批手续;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税收减免政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协助和配合。

㈢保证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不得简化和越权审批。要加强施工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设计方案,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同时,新建住宅小区或分散建房,要突出林业特色,与林区环境相协调,与国有林场开展森林旅游项目等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完成后,林场面貌有较大改观。

旧房改造范文篇3

为了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即日起开始2012年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改造对象确定标准

农村危旧房改造对象主要是长期居住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的农户(且不得与地震灾后重建、维修户相重复)。改造房屋经鉴定必须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C级)的房屋,每户改造面积控制在40平方米以内,每户由省市给予一定补助。

二、工作要求

1、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本乡镇农村危旧房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确定改造对象。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农民意愿,优先考虑农村享受低保的农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和其他贫困户中住房最危险的农户。

2、各乡镇根据摸底情况如实填报《县2012年农村危旧房改造摸底花名册》,制定2012年改造计划,填报《县2012年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申报表》,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上报县建设局(并报电子版),由建设局汇总后,上报县政府审定。

三、期限要求

旧房改造范文篇4

一、锁定“一三”对象,增强三个意识

(一)锁定“一个主体、三个捎带”的对象

“一个主体”,即危旧房。危房的定义是20*年底前经危房鉴定机构确认,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结构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旧房的界定是1969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房屋。

“三个捎带”,即:即违章建筑、内环范围的“城中村”和其他1969年底后建成的房屋。片区捎带房屋的数量严格控制在危旧房屋拆除数量的50%以内。经摸底核实,我区有危旧房片区22个,主要分布在弹子石、上新街、滨江路沿线及海棠溪街道,另有部分零星地块分布在南坪和铜元局街道;危旧房主体量为77万平方米,捎带量为38.5万平方米,本次改造的任务总量为115.5万平方米。

(二)增强三个意识

一是机遇意识。一定要把这次危旧房拆迁改造作为一次重大机遇、历史机遇来把握。这次全市统一部署,声势很大,是改造旧城,改善民生,改善形象的契机。改善民生,首要的就是改善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这是贯彻落实薄书记解决好原住居民问题的具体措施。过去我们搞危旧房改造,搞拆迁,工作推动起来比较困难,就是因为没有大气候。这次是全市在营造一个大的氛围来搞拆迁,市委、市政府斥资1000个亿,要求全市三年完成700万方危旧房的改造任务,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方方面面都把危旧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既是市委市府交办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推进旧城改造工作的好机会。我们一定要顺势而行,借势而为,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机、政策和气候,把过去难于解决的难题一并解决,把过去犹豫不决的事情一并推动,通过旧城拆迁改造,增加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让全区的城区面貌有耳目一新的变化,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是增强大局意识。危旧房改造,是今年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五件大事之一,熙来书记、鸿举市长十分关心;危旧房改造,是我区“城市建设管理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危旧房改造,顺应了群众改变居住环境的需求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区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危旧房改造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全社会、老百姓万分关注。要坚持我区以前旧城改造的好方法,“自家的孩子自己抱”,同时旧城改造的各个片区要形成合力,希望大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对这项工作,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唐代工部侍郎杜甫就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和呼吁,我们更要有这种责任和义务做好这件事。为此,区里成立了专门的危旧房改造机构,办公室设在区建委,由建委、房管、国土、规划、财政、宣传、公安、信访等部门组成,办公室下设六个工作组(建设和综合协调组、土地整治储备及拆迁安置组、统筹资金组、宣传组、维护稳定组、检查考核组)。对于相关区级领导、相关区级部门的职责以及具体的目标任务,在随后下发的《实施意见》将一一明确,希望各级各部门尽快上手,进入状态,加快推进。

二、明确两年目标,坚持八项原则

4月8日,书记视察我区,对我区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提出了确保三年结束,力争二年完成的要求。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经过近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和政策论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总体思路: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加大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建设;推动拆迁安置进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快建设集中绿地和公共广场,保障住宅小区基本绿地达35%,危旧房改造片区绿地达50%,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对城市主干道、主要节点进行环境整治和立面风貌设计,凸显两江四岸、南滨风情和大都市景观,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建设宜居城区。

“两年目标”,即20*年为启动突击年,以改造零一机械厂片区、重棉三厂片区、海狮路片区、二院西片区、杨家山片区、前进村片区、大佛段片区、滩子口片区、向家坡片区、长江化工厂片区和弹子石正街一期等11个片区为重点,力争完成52.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量35万平方米、捎带量17.5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拆迁;2009年为攻坚扫尾年,力争完成63万平方米,其中主体量42万平方米、捎带量21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拆迁。改造过程中要实施三个靓点工程,即:一条古道(黄桷古道)、一条老街(慈云寺老街)、一条生态文化长廊(龙门皓月文化长廊)。

大家看到,这次危旧房改造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情况复杂,因为好改造的片区、地段都已改造完毕,未改造的都是硬骨头。因此坚持以下八项原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突出政府主导责任主体;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有效发挥产权单位作用。通过土地整治招标拍卖改造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一批,政府投入拆危建绿改造一批,传统街区建筑保护修缮一批等方式予以实施。

(二)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民生为重,坚持把危旧房改造与民生改善相结合。我区的大部分危旧房片区,房屋昏暗破旧,多数都不是成套的房子,共用一套厨房。有的一层楼只有一个厕所,有的甚至没有厕所。同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滩子口片区、弹子石正街片区和南滨路沿线,多数房屋是40、50年代的穿斗房,在“7.17”洪灾中受损严重,住在里面的老百姓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改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实施危旧房改造,目前来看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的一条主要途径,也从一个方面改善了民生,从一个方面解民之忧、解民之难、解民之困。同时,旧房改造不能搞“单打一”,以前我们搞安置房就有过这方面教训,修几幢房子,环境配套较差,老百姓意见不断。因此,我们现在的旧房改造应该体现出更高的水平和意识,要注重“四个结合”,实现“一个整合”,即:危旧房改造与配套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与主城区控制性详规有机整合。

(三)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无重点就无以突破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危险点就是重点,特别是要抓住“7.17”洪灾、“5.12”地震受灾后最危险的房屋。要采取“点、线、片”结合,抓住这个重要的、能出形象的点,以点线带动成片的推进,对于房屋安全隐患最突出、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危旧房片区、已取得土地开发权或招商条件成熟的危旧房改造地块、主城两江四岸、城市主干道两侧、轻轨沿线和重要节点区域重点先期实施改造。尤其是“城中村”现象,不城不乡、不伦不类、规划管理都是死角。

(四)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妥善安置的原则,把拆迁政策明白交给老百姓。依法拆迁是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要拆一片,官司一串,群众上访不断。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合理的拆迁安置方案,严格审批程序,严格依法拆迁,在价格评估、房屋安置、公摊控制、货币补偿、最低保障等方面统一政策、阳光操作、依法运作、确保稳定。珊瑚村拆迁为我区危旧房改造树立了一个好的典型。“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危旧房改造方案、优惠政策、面积测算方法、安置顺序等事关拆迁居民的事项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监督部门的监督。要学会把政策交给群众的工作方法,让群众知晓、明了、自己会测算,只有让群众知道你的拆迁没有亏他,拆迁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要妥善处理好有情拆迁与依法拆迁的关系,既要严格补偿安置标准,又要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要在拆迁中解决群众的一些切身困难,带着感情、带着扶危济困的意识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一些以无理要求阻挠拆迁的“钉子户”,只要做到依法依规、于情于理,该依法强拆的,法院要站出来;该维持稳定的,公安要负责,宣传要跟上;区纪委监察局也要参与进来;在此,特别强调一下组织纪律和原则,纪律是工作的保障。各级干部应在危旧房改造工作中多做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平息、化解各种是非矛盾,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五)坚持科学规划、效益平衡的原则。要以项目为载体,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完成危旧房拆除、改造,实施土地整治,改进基础条件、提升地块价值,科学设计地块指标、推行净地出让;全区一盘棋、整合资源、综合平衡,在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六)坚持拓宽渠道、多方融资的原则。采取区级财政投入、平台融资、项目招商、大的产权单位自筹、争取市级优惠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各业主单位要做好资金筹措工作,抓紧筹措启动资金,用于拆迁及安置房建设。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要提前做好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工作,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次危旧房拆迁改造工作也不例外,同样要招商引资。

(七)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理顺工作职责,建立区、部门(街镇)、业主单位三级管理网络;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科学运行机制,形成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协调推进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格局。

(八)坚持正面引导、保障稳定的原则。全区在实施危旧房改造过程中,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宣讲解释,要制订统一的宣传手册,人手一册;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接触、深入老百姓,与其多交流,争取整治和改造区域的老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借助媒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让老百姓了解政府实施危旧房改造的目的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营造一个广泛理解、人人参与、大力支持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切实解决拆迁、安置、补偿等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三、把握五个关键,推进今年四个阶段工作

(一)把握五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是规划

此次危旧房改造,必须做到规划先行,要一个片区一个片区地进行规划,要从总体上、形态上、环境上作好谋划。过去的控规有许多指标和现实情况都有出入,有的片区控规是几年前做的,有的甚至更早,制约了现在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部分片区原有的控规进行片区性重新规划,编制控规的原则就是要有前瞻性,规划要结合森林南岸的打造要求和各旧城片区所在区域总体规划要求,要考虑沿江山际线、防洪等因素。总之,规划要按照“宜居城区”、“森林城市”、主城核心区的要求,体现南岸是山水园林城区的特色,不能出现“改造一大片,还是旧城区”的结果。

第二个关键是招商

今年需要完成的拆迁任务是52.5万方,至少需要十几个亿的资金,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就是招商。我区危旧房片区中,有的招商引资已经落实,有的已经形成了意向,有的正在包装策划。要搞好招商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招真正有实力,有资金的开发商;二是要招有经验,有品位的开发商;三是要招讲诚信的开发商。

第三个关键是模式

要坚持片区整体拆迁开发建设的模式。这次我们确定了22个危旧房片区,但拆迁的范围并不仅仅是指片区内的危旧房,一个片区可能仅有一部分房屋是危旧房,假如只把这部分危旧房拆除,拆除以后也不好建,无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也影响了片区整体规划布局,片区的整体形象也出不来。所以,我们要通过成片整体的规划、拆迁、招商、建设,按照拆一片、建一片、绿一片、改善一片的原则,要注重通过与配套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与主城区控制性详规有机整合。同时,有条件的片区可以引入总部基地、物流中心或者大商场、大卖场等先进经济业态,最终实现地区的产业升级。例如弹子石重棉三厂、大佛段等片区拆迁后,就可以为我区总部经济发展腾出位置,提供空间。

第四个关键是政策

为了扎实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切实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妥善解决被拆迁人的安置问题,市政府专门就本次危旧房改造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危旧房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其政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拆迁方面。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和土地出让金返还。在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方面,危旧房“主体”部分由原来的“拆一免一点五”调整为“拆一免二点五”,“捎带”量不足“主体”量50%的部分实行“拆一免二”。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和规则许可证执照费,均由原来的减半征收调整为全额减免。以上规费均按照“谁拆迁、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即征即返方式返还给投资拆迁的单位和机构。

二是在拆迁补偿安置方面。加大了对被拆迁人的政策优惠力度。本次危旧房改造对被拆迁人的拆迁安置政策充分考虑了其合理的利益要求,在货币和实物补偿安置方面均加大了政策优惠力度。如:对于在规定搬迁期限内选择货币安置的,除按规定享受货币安置补偿费和提前搬迁奖励费外,还可获得特别奖励费;对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人口在2人及以下的,现住房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按建筑面积30平方米给予等值或实物补偿安置,家庭人口在3人以上,现住房建筑面积不足45平方米,按建筑面积45平方米给予等值货币或实物补偿安置。同时,政策对被拆迁人在子女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以及就业、培训、医疗等方面也给予了非常人性化的考虑。加大了对被拆迁企业的政策支,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危险点就是重点,特别是要抓住“7.17”洪灾、“5.12”地震受灾后最危险的房屋。要采取“点、线、片”结合,抓住这个重要的、能出形象的点,以点线带动成片的推进,对于房屋安全隐患最突出、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危旧房片区、已取得土地开发权或招商条件成熟的危旧房改造地块、主城两江四岸、城市主干道两侧、轻轨沿线和重要节点区域重点先期实施改造。尤其是“城中村”现象,不城不乡、不伦不类、规划管理都是死角。

(四)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妥善安置的原则,把拆迁政策明白交给老百姓。依法拆迁是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要拆一片,官司一串,群众上访不断。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合理的拆迁安置方案,严格审批程序,严格依法拆迁,在价格评估、房屋安置、公摊控制、货币补偿、最低保障等方面统一政策、阳光操作、依法运作、确保稳定。珊瑚村拆迁为我区危旧房改造树立了一个好的典型。“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危旧房改造方案、优惠政策、面积测算方法、安置顺序等事关拆迁居民的事项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监督部门的监督。要学会把政策交给群众的工作方法,让群众知晓、明了、自己会测算,只有让群众知道你的拆迁没有亏他,拆迁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要妥善处理好有情拆迁与依法拆迁的关系,既要严格补偿安置标准,又要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要在拆迁中解决群众的一些切身困难,带着感情、带着扶危济困的意识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一些以无理要求阻挠拆迁的“钉子户”,只要做到依法依规、于情于理,该依法强拆的,法院要站出来;该维持稳定的,公安要负责,宣传要跟上;区纪委监察局也要参与进来;在此,特别强调一下组织纪律和原则,纪律是工作的保障。各级干部应在危旧房改造工作中多做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平息、化解各种是非矛盾,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五)坚持科学规划、效益平衡的原则。要以项目为载体,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完成危旧房拆除、改造,实施土地整治,改进基础条件、提升地块价值,科学设计地块指标、推行净地出让;全区一盘棋、整合资源、综合平衡,在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六)坚持拓宽渠道、多方融资的原则。采取区级财政投入、平台融资、项目招商、大的产权单位自筹、争取市级优惠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各业主单位要做好资金筹措工作,抓紧筹措启动资金,用于拆迁及安置房建设。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要提前做好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工作,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次危旧房拆迁改造工作也不例外,同样要招商引资。

(七)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理顺工作职责,建立区、部门(街镇)、业主单位三级管理网络;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科学运行机制,形成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协调推进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格局。

(八)坚持正面引导、保障稳定的原则。全区在实施危旧房改造过程中,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宣讲解释,要制订统一的宣传手册,人手一册;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接触、深入老百姓,与其多交流,争取整治和改造区域的老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借助媒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让老百姓了解政府实施危旧房改造的目的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营造一个广泛理解、人人参与、大力支持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切实解决拆迁、安置、补偿等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三、把握五个关键,推进今年四个阶段工作

(一)把握五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是规划

此次危旧房改造,必须做到规划先行,要一个片区一个片区地进行规划,要从总体上、形态上、环境上作好谋划。过去的控规有许多指标和现实情况都有出入,有的片区控规是几年前做的,有的甚至更早,制约了现在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部分片区原有的控规进行片区性重新规划,编制控规的原则就是要有前瞻性,规划要结合森林南岸的打造要求和各旧城片区所在区域总体规划要求,要考虑沿江山际线、防洪等因素。总之,规划要按照“宜居城区”、“森林城市”、主城核心区的要求,体现南岸是山水园林城区的特色,不能出现“改造一大片,还是旧城区”的结果。

第二个关键是招商

今年需要完成的拆迁任务是52.5万方,至少需要十几个亿的资金,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就是招商。我区危旧房片区中,有的招商引资已经落实,有的已经形成了意向,有的正在包装策划。要搞好招商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招真正有实力,有资金的开发商;二是要招有经验,有品位的开发商;三是要招讲诚信的开发商。

第三个关键是模式

要坚持片区整体拆迁开发建设的模式。这次我们确定了22个危旧房片区,但拆迁的范围并不仅仅是指片区内的危旧房,一个片区可能仅有一部分房屋是危旧房,假如只把这部分危旧房拆除,拆除以后也不好建,无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也影响了片区整体规划布局,片区的整体形象也出不来。所以,我们要通过成片整体的规划、拆迁、招商、建设,按照拆一片、建一片、绿一片、改善一片的原则,要注重通过与配套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与主城区控制性详规有机整合。同时,有条件的片区可以引入总部基地、物流中心或者大商场、大卖场等先进经济业态,最终实现地区的产业升级。例如弹子石重棉三厂、大佛段等片区拆迁后,就可以为我区总部经济发展腾出位置,提供空间。

第四个关键是政策

为了扎实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切实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妥善解决被拆迁人的安置问题,市政府专门就本次危旧房改造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危旧房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其政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拆迁方面。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和土地出让金返还。在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方面,危旧房“主体”部分由原来的“拆一免一点五”调整为“拆一免二点五”,“捎带”量不足“主体”量50%的部分实行“拆一免二”。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和规则许可证执照费,均由原来的减半征收调整为全额减免。以上规费均按照“谁拆迁、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即征即返方式返还给投资拆迁的单位和机构。

二是在拆迁补偿安置方面。加大了对被拆迁人的政策优惠力度。本次危旧房改造对被拆迁人的拆迁安置政策充分考虑了其合理的利益要求,在货币和实物补偿安置方面均加大了政策优惠力度。如:对于在规定搬迁期限内选择货币安置的,除按规定享受货币安置补偿费和提前搬迁奖励费外,还可获得特别奖励费;对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人口在2人及以下的,现住房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按建筑面积30平方米给予等值或实物补偿安置,家庭人口在3人以上,现住房建筑面积不足45平方米,按建筑面积45平方米给予等值货币或实物补偿安置。同时,政策对被拆迁人在子女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以及就业、培训、医疗等方面也给予了非常人性化的考虑。加大了对被拆迁企业的政策支市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该由区政府安排资金的纳入计划。二是积极探索融资信贷模式,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参与旧城改造。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在资金调配上要设立专户管理和使用危旧房改造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四是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建设资金投入。

(四)拆迁安置房的保障

坚持“安置房先行”的原则,多渠道解决拆迁安置房问题。一是清理并适量购买、储备存量普通商品房;二是在部分有条件的旧城改造项目配建安置房;三是在危旧房改造范围以外、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地块选址新建拆迁安置房;四是在不影响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前提下,调整部分条件成熟的经济适用房为拆迁安置房。

区房管局牵头,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高效管理、总量控制、以需定产、政府审价的工作思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点,滚动建设,实行定点建设、定向供应、定价安置。按“今年启动、明年建设、后年安置”的基本原则,两年内至少建设1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20*年启动建设安置房50万平方米,2009年启动建设安置房5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住宅建设技术规范,必须严格控质量,不得“随意打整老百姓”;坚持标准适度、经济适用、便利节能原则,实行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业主招投标制。项目业主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代建单位,代建费按市财政性投融资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计取。

(五)工程质量的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要求,依法组织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检查工程质量,及时查处和纠正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关。审计、监察部门要全过程参与并切实加强危旧房片区改造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工作。危旧房拆迁后的工程建设项目要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工程质量,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把住企业资质这条底线,严格招投标规程。

旧房改造范文篇5

一、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辖3镇5乡、67个行政村、253个自然屯,人口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2008年初全县农村共有泥草房10645栋。自开展农村泥草房改造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泥草房改造工作,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举措,全力攻坚,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县农村泥草房改造情况。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利用8年时间基本消灭全县泥草房的工作目标,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完成时限和年度计划,并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列为全县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创造性地采取了“十个一点”(即:农民主体筹一点、政府主导补一点、制定优惠政策免一点、对上沟通协调争一点、争取金融支持贷一点、抓住棚改契机省一点、协调建材企业让一点、施工企业让利减一点、加大集体投入增一点、组织帮建部门扶一点)和“五个结合”(即:农民自筹与多方融资相结合、拆与建相结合、合并建房与建节能房相结合、泥草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造工作与干部绩效评价相结合)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县共改造泥草房3978栋,完成改造总目标任务的37.4%。其中:2008年共改造泥草房1404栋,完成任务指标的110%,发放补贴资金372万元;2009年共改造泥草房1386栋,完成任务指标115%,发放补助资金472.6万元;今年截止目前,改造泥草房1188栋,完成任务指标102%。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2008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2009年,荣获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二)省级示范村建国村泥草房改造情况。镇建国村位于县城以北2.5里处,辖5个自然屯,330户、1360人,全村共有房屋330栋,其中泥草房84栋,主次道路12条,道路总长10200延长米。2008年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845万元,完成全村84栋泥草房改造任务,是全省唯一在一年内实现整村改造的示范村,硬化道路2.5公里,安装路灯60盏,改造栅栏10200延长米,护砌边沟10200延长米,新建一处600平方米“六位一体”村民活动场所,建成村民休闲广场2处4050平方米,建成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居住小区一处,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2009年县政府投入400万元,完成全村330户庭院建设,硬化村屯道路1.5公里,购置安装卫生环保厕所330个,建成防火柴草房127个,栽种绿化树3000株、经济树种4000株、栽种花草5万余株,全面完成了示范村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了统一庭院硬化、统一卫生环保厕所、统一防火柴草房、统一庭院栅栏、统一垃圾存放的“五统一”新布局,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为全县泥草房改造的样板工程。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民生为重,落实资金保障。农村泥草房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工程,能否如期完成,事关全县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县立足发展大局,以强农重农为核心,抓重点,破难点,科学谋划泥草房改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推进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做到为民以真,惠民以实。积极采取“农民筹、银行贷、政府补、社会帮”的投融资运行方式,千方百计筹集改造资金,全力支持泥草房改造。县委、县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拿出10%,专项用于农村泥草房改造,并采取捆绑式使用的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财政、扶贫、民政贫困户救助、残疾人安居等项资金集中向农房改造建设重点倾斜,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有效解决资金缺口大、改造进程慢的难题。对涉及的泥草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税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减免,共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收费45万元。积极协调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畅通农房改造贷款渠道,为农户争取中长期低息大额贷款,共协调贷款1500万元,建房户节省贷款利息近30万元。优惠政策加上多方融资,使农民建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房标准大幅提高。根据粗略统计,改造农户建房资金平均需10万左右,档次与县城持平,农民住房向现代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二)坚持实效为本,拓宽改造模式。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我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改造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针对我县闲置无人居住的泥草房较多这一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拆建结合,以建为主”的新路子,并且实施分散改造和集中改造相结合,整理宅基地,集约建房,鼓励农户进城购房,凡是自愿进城居住的泥草房改造户,除享受泥草房改造补贴政策外,还将给予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待遇,从而实现农村泥草房改造提速与城市人口增容双赢。为切实把改造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特别是解决好特困户危房改造问题,我县加大对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2010年起,全县每年帮助200户低保危房户实施泥草房改造,补助标准由每栋3000元提高到1万元。

(三)坚持多措并举,保持强劲态势。泥草房改造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我县正视困难与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抓机遇,抢工时,抢进度,加快泥草房改造步伐。一是坚定不移在规划建设上抓推进。在改造中我们始终用规划指导建设,把泥草房改造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城镇建设统筹考虑,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根据各家各户实际情况,为农户免费提供设计方案。二是坚定不移在改造机制上求推进。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纳入绩效评估内容,对完成改造任务成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在建房质量上,泥草办质量监管部人员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情况,加强技术方面的指导,使农民建房少走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浪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改造任务。在资金管理和监督上,坚持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泥草房改造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社会帮扶帮建工作体系上,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支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三是坚定不移在合力攻坚上促推进。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各乡镇审时度势,迅速行动,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细化推进措施,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屯、户,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实行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加快泥草房改造进程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全县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多方联动的泥草房改造攻坚态势,促进了泥草房改造提速升级。

(四)注重节能环保,加快节能房建设步伐。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造建设任务,我县积极宣传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大力倡导美观、节能、环保建房理念,引导农民更新建房观念,主动采取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建设住宅,我们也大力支持生产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新型建材企业(草砖、草板、节能墙板、复合墙板等)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并引进了凯欣轻质墙板厂和天成顺杰稻草板厂两家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目前,已在镇建国村建成一处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住宅小区,在会发镇爱国村建成一户环保节能轻质墙板示范房。今年还有27个稻草板节能房村部将相继建成。

(五)坚持宣传引导,深化民心工程。实施泥草房改造,农民是主体,其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因此,我县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以省级示范村建国村为样板,采取入户宣讲、媒体宣传、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介绍泥草房改造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补贴标准和申办程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积极做好思想发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泥草房改造是自己的事,而政府支持是有限的,关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使农户的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提高了农户建房的积极性,加快了改造进程。

旧房改造范文篇6

一、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以本市实施旧村改造的村内,曾实施或正在实施危旧房改造的农户,危旧房改造实施村的村干部及危旧房改造实施乡(镇)的乡(镇)干部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确定全市9个县150位乡(镇)村干部及455户农户作为样本。样本农户平均每户人口3。82人,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主,各占了60。7%,36。9%,高收入家庭仅占2。4%;被调查农户平均现有住宅1。02处,人均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比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少10。3个平方;44。4%的农户是楼房,20%的农户是砖瓦平房,34。3%是其他类型。参与干部问卷调查的干部中58。4%是村干部,41。6%是乡(镇)干部;其中98。0%的干部参加了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

二、危旧房改造工作现状

1,农户实施危旧房改造的主要原因是本身就有需要

危旧房改造政策是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是符合百姓利益的政策,也是一项强有力的政策。调查显示,农户因本身就需要进行危旧房改造的认同率达73。0%,因有优惠政策而进行危旧房改造的认同率达63。3%。在推行危旧房改造中,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广大干部花了大量精力,因干部动员而进行危旧房改造的认同率为42。4%,还有16。5%是认为"有建设资金"而进行危旧房改造的。

在影响农户参与危旧房改造的主要因素认知上,乡村干部与农户的见解并不完全相同。更多的乡村干部认为,农户是因建设资金而实施危旧房改造的,此项认同率最高为72。7%;其次是农户本身需要和政策优惠程度,分别为68。7%,64。7%;认为因宣传动员而参与的为31。3%。

2,我市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的大部分是"大动作"

调查的455农户中,四分之三的危旧房改造是属于新建性质的"大动作"而不是修修补补的小打小闹,其中原拆原建的占31。0%,异地迁建的占43。7%;只有25。3%的调查户实施的项目是修缮加固。

3,危旧房改造投资额相对农户而言是笔不菲支出

全部调查户预计投资5235。2万元,户均11。5万元,对于我市家庭年纯收入仅为1。7万元的农户来说,这相当于五六年的收入之和,大部分家庭感觉资金缺乏,其改造资金来源表现为自筹一半,另一半要靠借款解决。

4,干群对目前实施的农村危旧房改造优惠政策基本满意

调查农户中369户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满意程度达81。1%,只有86户表示不满意,占18。9%;乡村干部中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达85。9%,其中非常满意的占16。1%,有14。1%表示不满意。

三、危旧房改造的成效

全部调查户预计建筑面积71307平方米,户均156。7平方米,人均41。1平方米,项目实施后,人均面积比原来提高7个平方米,住房质量也将明显提高。

据市农村危旧房改造办公室统计,截至月25日,全市已累计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35460户,完成21462户,累计完成农民建房土地审批11401户,建设审批14749户,拆除危旧房建筑占地面积144。6万平方米,新建房屋建筑占地面积129。0万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3。6万平方米,已累计实施旧村改造村276个。全市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总投资21亿元。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除明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外,还将优化农村人口布局,为中心村,中心镇培育打下坚实基础。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危旧房改造项目进度不够快

调查发现,仅16。0%的调查户项目已经完工,另外有31。2%的调查户项目正在建设中,还有41。1%的调查户项目在报批中,部分调查户项目已经审批但未动工。

2,有关危旧房改造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有待于加强

农户对目前实施的农村危旧房改造优惠政策了解程度还不够,3。4%的农户表示不了解,64。4%的农户只了解一点,非常了解的只有32。3%。危旧房改造参与程度达98%的乡(镇)村干部中仍有27。5%表示只了解一点。

3,资金缺乏成为影响危旧房改造的主要因素

由于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其中一半来自借款,这对于手头缺少现金又缺乏实物抵押的农户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农村中这种情况的农民数量又不在少数,因此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改造工程的进度,还在农民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此次调查显示缺乏贷款支持是农户危旧房改造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占到调查农户的62。6%,乡村干部对此的认同率也达67。8%。

在询问干部与农户对危旧房改造政策有何不满意时,也主要表现在"钱"的方面,一是认为补助标准太低,二是觉得启动资金太少,农户对两者的认同率分别达45。5%,35。2%;乡(镇)村干部对此的认同率也分别达34。5%,41。5%。

4,改造工程前期审批太困难

由于改造工程涉及到规划,测量,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工作,负责此项工作也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规划,测绘,建设,街道等多个部门,因此造成了多头管理,小小一幢房子前期报批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盖多个章才能动工,这对于文化知识普遍较低的农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在调查目前危旧房改造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时,此次调查的农户中认为审批太困难的占到19。1%,乡村干部中选择此项原因的占18。7%。与此相对应的,对危旧房改造政策不满意中,嫌审批手续麻烦的认同率农户为12。7%,干部为13。5%。

5,打击违章建房力度不够

调查显示有9。8%的农户及30位乡村干部认为主管部门打击违章建房力度不够是造成危旧房改造困难的原因。有部分农民改变原有的规划,对自家住宅大肆扩建,增建,意想借此次危旧房改造的机会为自身谋利益,而监管部门对此又缺乏打击力度,使这部分农民违章建设以后又在改造工程前期审批中无法顺利审批,造成了整个工程进度的滞后,而且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严重影响了党群政群关系。

6,建设规划太滞后

实行危旧房改造后,对农村人口实行集聚集约发展,可以有效地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但由于建设规划滞后,改造规划不合理,直接影响危旧房改造工程的推动,而且将影响农村以后的各方面建设及发展。调查显示,有16%的调查农户及30位受调查乡村干部认为目前危旧房改造规划太落后。在询问对危旧房改造政策的何不满意时,嫌审定面积太小的认同率农户为6。6%,干部为8。2%。

7,改造工作力度不够

危旧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给予强大的支持,也需要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付出百倍的努力,虽然,各地前期的工作开展的不错,但据调查显示仍有16。7%的农户及38位乡村干部认为改造的工作力度还不够。

8,农房两证发放太困难

由于受农村土地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房两证发放仍然相当困难,有14。9%的调查农户及19位乡村干部选择此项问题。

9,房屋拆迁太困难

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地点,拆迁工作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对被拆迁人的补偿和安置,而因个人的差异,拆迁工作很难做到每一个人都能满意,群众的意见很难统一,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乡村干部感觉压力特别大。因此有106位乡村干部和33。6%的农户认为拆迁太困难是危旧房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10,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由于危旧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所涉及的部门很多,但是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仍然以自己部门的一套办法执行,遇到了问题缺乏沟通和协调,致使问题一拖再拖,甚至是长期搁置。有8。7%的农户及40位乡村干部选择此项问题。

五、建议对策

1,加快和完善村庄布局规划

做好村庄布局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是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各类村庄的功能定位,形成中心村,一般村,特色自然村梯次合理,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围绕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与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

2,加强宣传,加强指导

调查显示,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宣传还够不深入,农户对政策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清楚。因此,要注重发挥农户,村干部的主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村危旧房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基层,实地进村入户进行宣传,通过派发宣传资料,与当地村民座谈,现场讲解等方式,集中宣传了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意义,基本原则,重点阐述了旧村(危旧房)改造的主要政策措施。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要针对农村危旧房改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研究解决难题,加强指导工作,帮助村里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做好资金筹措工作

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村筹措拆迁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采取以吸引社会资金为主,金融机构融资为辅,财政资金补充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多渠道多形式融资,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在争取银行贷款,抵押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争取信用村评定和自愿联保贷款,使农户既可获得信用联社贷款计划,又可享受到利率优惠,有效解决农民建房资金筹措难的问题,确保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的到位。

4,加强部门协调,改进审批工作

积极协调规划,国土,建委,房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快行政审批力度,各个部门之间努力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开拓创新,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方便农村,方便群众。在政策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危旧房改造和农民建房的优惠和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要减免农民建房的相关规费,中介组织要降低农民建房收费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进度。

5,集中优势兵力,推进旧村改造

旧村改造是整片拆除危旧房,重新布局建新房。我们要把旧村改造作为危旧房改造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重点指导,重点督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利于旧村改造工程的如期完成。要配套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村庄面貌。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面上的危旧房改造工作,要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考核办法等调动乡村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合力推进面上危旧房改造工作。

6,妥善解决拆迁问题

采取民主集中制,认真细致的制定拆迁政策,耐心的做好拆迁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对钉子户坚决不能松口子,在自动搬迁期限一过,就立即启动行政强撤或司法强撤程序。如果一个钉子户得到好处,将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从而造就更多的钉子户,严重影响后面的拆迁。如果我们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公开处理一,两户所谓的钉子户,就能够显示政府的决心,震慑一大批想当钉子户的住户。

但我们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把握好"度",我们的每步程序都必须合法,补偿必须合理,在合法与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强拆。避免授人以柄,造成工作的被动。另外,为了彻底解决强拆"钉子户"等产生的遗留后果,应该尽量避免行政强拆,而进行司法强拆,因为司法强拆没有后遗症。

旧房改造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辖3镇5乡、67个行政村、253个自然屯,人口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2008年初全县农村共有泥草房10645栋。自开展农村泥草房改造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泥草房改造工作,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举措,全力攻坚,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县农村泥草房改造情况。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利用8年时间基本消灭全县泥草房的工作目标,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完成时限和年度计划,并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列为全县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创造性地采取了“十个一点”(即:农民主体筹一点、政府主导补一点、制定优惠政策免一点、对上沟通协调争一点、争取金融支持贷一点、抓住棚改契机省一点、协调建材企业让一点、施工企业让利减一点、加大集体投入增一点、组织帮建部门扶一点)和“五个结合”(即:农民自筹与多方融资相结合、拆与建相结合、合并建房与建节能房相结合、泥草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造工作与干部绩效评价相结合)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县共改造泥草房3978栋,完成改造总目标任务的37.4%。其中:2008年共改造泥草房1404栋,完成任务指标的110%,发放补贴资金372万元;2009年共改造泥草房1386栋,完成任务指标115%,发放补助资金472.6万元;今年截止目前,改造泥草房1188栋,完成任务指标102%。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2008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2009年,荣获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二)省级示范村建国村泥草房改造情况。镇建国村位于县城以北2.5里处,辖5个自然屯,330户、1360人,全村共有房屋330栋,其中泥草房84栋,主次道路12条,道路总长10200延长米。2008年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845万元,完成全村84栋泥草房改造任务,是全省唯一在一年内实现整村改造的示范村,硬化道路2.5公里,安装路灯60盏,改造栅栏10200延长米,护砌边沟10200延长米,新建一处600平方米“六位一体”村民活动场所,建成村民休闲广场2处4050平方米,建成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居住小区一处,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2009年县政府投入400万元,完成全村330户庭院建设,硬化村屯道路1.5公里,购置安装卫生环保厕所330个,建成防火柴草房127个,栽种绿化树3000株、经济树种4000株、栽种花草5万余株,全面完成了示范村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了统一庭院硬化、统一卫生环保厕所、统一防火柴草房、统一庭院栅栏、统一垃圾存放的“五统一”新布局,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为全县泥草房改造的样板工程。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民生为重,落实资金保障。农村泥草房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工程,能否如期完成,事关全县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县立足发展大局,以强农重农为核心,抓重点,破难点,科学谋划泥草房改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推进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做到为民以真,惠民以实。积极采取“农民筹、银行贷、政府补、社会帮”的投融资运行方式,千方百计筹集改造资金,全力支持泥草房改造。县委、县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拿出10%,专项用于农村泥草房改造,并采取捆绑式使用的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财政、扶贫、民政贫困户救助、残疾人安居等项资金集中向农房改造建设重点倾斜,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有效解决资金缺口大、改造进程慢的难题。对涉及的泥草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税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减免,共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收费45万元。积极协调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畅通农房改造贷款渠道,为农户争取中长期低息大额贷款,共协调贷款1500万元,建房户节省贷款利息近30万元。优惠政策加上多方融资,使农民建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房标准大幅提高。根据粗略统计,改造农户建房资金平均需10万左右,档次与县城持平,农民住房向现代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二)坚持实效为本,拓宽改造模式。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我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改造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针对我县闲置无人居住的泥草房较多这一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拆建结合,以建为主”的新路子,并且实施分散改造和集中改造相结合,整理宅基地,集约建房,鼓励农户进城购房,凡是自愿进城居住的泥草房改造户,除享受泥草房改造补贴政策外,还将给予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待遇,从而实现农村泥草房改造提速与城市人口增容双赢。为切实把改造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特别是解决好特困户危房改造问题,我县加大对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2010年起,全县每年帮助200户低保危房户实施泥草房改造,补助标准由每栋3000元提高到1万元。

(三)坚持多措并举,保持强劲态势。泥草房改造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我县正视困难与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抓机遇,抢工时,抢进度,加快泥草房改造步伐。一是坚定不移在规划建设上抓推进。在改造中我们始终用规划指导建设,把泥草房改造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城镇建设统筹考虑,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根据各家各户实际情况,为农户免费提供设计方案。二是坚定不移在改造机制上求推进。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纳入绩效评估内容,对完成改造任务成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在建房质量上,泥草办质量监管部人员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情况,加强技术方面的指导,使农民建房少走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浪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改造任务。在资金管理和监督上,坚持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泥草房改造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社会帮扶帮建工作体系上,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支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三是坚定不移在合力攻坚上促推进。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各乡镇审时度势,迅速行动,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细化推进措施,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屯、户,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实行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加快泥草房改造进程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全县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多方联动的泥草房改造攻坚态势,促进了泥草房改造提速升级。

(四)注重节能环保,加快节能房建设步伐。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造建设任务,我县积极宣传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大力倡导美观、节能、环保建房理念,引导农民更新建房观念,主动采取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建设住宅,我们也大力支持生产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新型建材企业(草砖、草板、节能墙板、复合墙板等)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并引进了凯欣轻质墙板厂和天成顺杰稻草板厂两家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目前,已在镇建国村建成一处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住宅小区,在会发镇爱国村建成一户环保节能轻质墙板示范房。今年还有27个稻草板节能房村部将相继建成。

(五)坚持宣传引导,深化民心工程。实施泥草房改造,农民是主体,其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因此,我县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以省级示范村建国村为样板,采取入户宣讲、媒体宣传、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介绍泥草房改造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补贴标准和申办程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针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积极做好思想发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泥草房改造是自己的事,而政府支持是有限的,关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使农户的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提高了农户建房的积极性,加快了改造进程。

旧房改造范文篇8

随着“三年一中变”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我市的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10年一大变”工作也要同步部署推进。我室在对“2010年一大变”工作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市老城区的危旧房屋问题比较严重,较大影响了广州中心城市的环境面貌。为此,我室专门组织调研组,对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先后赴上海、北京、福州等城市进行学习考察,研究探索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危改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实施危改工作。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资2100万元,而2000年则达到2.3亿元,相当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迁面积仅约数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迁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990年数十倍。1999年,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力争用2年半至3年时间完成1997年登记在册的23万平方米危险房屋的排危抢险工作的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改造工作步骤、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目前,32片危改责任地块的23万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总面积7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危房11万平方米。仅市一级就累计投入资金约4.6亿元,全面完成了交电新村、西华路等10片地块18万平方米的成片拆迁工作,共拆除危房7万平方米,约6200户近2万人从原来低矮、潮湿、拥挤、危险程度较高的危旧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园、阳光花园等多处安置小区,户均面积从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时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个项目的维修加固工作,维修加固危房、严重损坏房面积共54268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实有房屋面积13578万平方米,其中各级房管部门的经管房屋2011万平方米,占房屋总量的14.8%。另据市房管部门经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结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后,仍然存在危房26.4万平方米,严重损坏房80万平方米,一般损坏房402万平方米,分别占总数的1.42%、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门经管的房屋中,包括绝大部分的私房、企业用房、宗教用房、学校用房等,同样存在相当数量的危旧房屋。我市危旧房屋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改造任务依然相当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数量众多的危旧房屋,以及其增长势头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长。我市的危旧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当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到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标准低。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旧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砖墙、砖木、预制板式结构,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风能力差。三是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市气候潮湿多雨,常有台风袭击,而我市老城区大多地质条件较差,地表下存在较厚的淤泥冲积层,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落后,房屋水浸情况相当普遍,对危旧房屋的损坏相当严重。四是违章乱搭乱建。多年来,危旧房屋房屋的业主、住户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违章乱搭乱建的现象非常普遍,进一步加快了危旧房屋的损毁速度。五是政策导向的消极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赁政策,无论是经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对危旧房屋进行有效的修缮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实行房屋拆迁“拆一还一”的补偿政策,对广大危旧房屋业主,尤其是私房业主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他们宁愿等待拆迁,得到一套新房的补偿,也不愿意掏钱进行修缮、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严重滞后。六是开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市旧城区有相当部分地块被划了红线,但至今还是征而不拆,房屋业主与征用单位互相推诿,致使其中的危旧房屋得不到最起码的养护;另一方面,老城区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础施工,致使周边的危旧房屋压沉压裂,加速了危损速度。这种情况在荔湾区尤为普遍,如陈家祠广场旁边的龙塘西地块,多为建于60年代砖木、混合结构房屋,近年来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业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缝满布,但居民无法搬出,情况相当危急;宝华路的宝华中约地块,由于周边五元名都、文昌阁的施工,相当数量百年楼龄的房屋岌岌可危,仅靠密集的桩顶承重,住户(相当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桩间起居饮食,生活环境异常恶劣。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经过近3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基本完成了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但在实践来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首先,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总体思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对危改工作存在两种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一是对我市的危旧房屋总体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认为我市经过这么多年的旧城改造,特别是经过近3年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建设,危房的现存数量已经不多,不足为患,无须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对危改工作的实施情况不甚了解,认为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会冲击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市危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确,未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危改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部门工作不协调。我市危改工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原因,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难以跟进,协调难度较大,致使危改部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危改工作的发展。

第三,危改政策不配套、不落实。一方面,我市至今没有一部关于危改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危改政策体系,而一些与危改工作密切相关的现行法规、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危改工作的迫切性和特殊性,导致危改工作实践中碰到不少操作性的困难。如《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关于拆迁期限、补偿安置等方面的规定,明显不适应危改工作的需要,加大了危改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作为迄今为止我市唯一的市一级危改工作专门文件,市政府1999年颁发的《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危改项目的拆迁政策、优惠政策、资金来源和安置小区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但从实践看,除了免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免收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外,其他各项规定或者因为与其他的现行法规、政策有所抵触,或者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落实较难或不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给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极大压力和困难。

第四,危改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我市现行的做法,仅仅依靠从全市经管房租金收入中提取20%(每年约4000-5000万元)作为危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危改工作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危情告急,在《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银行低息贷款、住宅小区销售所得、危改项目拍卖等筹资方式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市、区危改部门为了确保完成改造任务,不得不一方面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开发商参与改造等方式,解决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做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当前我市的政策框架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负面效应: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危改,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引入开发商参与危改,由于在很多关键的具体环节上缺乏相关的政策规范,如准入条件、开发主体、资金监控、享受危改优惠政策、施工管理等等,容易导致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市、区危改部门近3年内与开发商合作实施的11个危改项目,除了一德路地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以外,其他的都先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现象,如福今东地块项目是唯一一个由开发商全资投入的危改项目,至今开发商已投入超过1.5亿元,一期工程拆迁安置完成后,由于我市建筑施工管理政策的变化而导致停工,已挖好的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深达10多米的基坑长时间暴露在外,对附近的居民区、幼儿园构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二期工程也由于拆迁纠纷而无法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危旧房改造工作牵涉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危改工作,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对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顺利实现“2010年一大变”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危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危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通过党代会、人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等形式,明确提出我市危旧房改造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并把这项工作列为“2010年一大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未来几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计划、财政、地税、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市政园林、城管综合执法、环卫、人防、公安、工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建议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成立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副秘书长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组长、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危改工作有关重大问题等。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危房改造建设管理所,主要职责是承担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起草全市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做好需要审议或协调的有关问题的前期工作,对危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具体包括:根据全市房屋实际情况,负责编制危旧房改造中长期规划,制定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具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危旧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草拟危旧房改造专项法规、政策并贯彻落实;调动区、街参与危改工作的积极性,对区、街危改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办理全市危旧房成片改造的规划、用地、拆迁及其建设手续;依法对危改工作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监督各区房管、危改部门依法行政,依照既定的计划、方案完成危改工作任务;负责跟踪落实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各项决定等。

(三)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一是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目前我市实行的“拆一还一,不补差价”的拆迁补偿政策,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据统计,仅回迁房价一项,就使危改项目拆迁总成本上升了16%,极不利于危改项目的良性发展。不久前,国务院颁布了最新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进一步明确了“产权等价交换”的拆迁补偿原则,也就是在拆迁补偿中,分别对被拆房屋和安置房进行市场估价,差价部分多还少补。建议贯彻国务院《条例》精神,尽快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科学确定合理的回迁、永迁差价补偿标准和拆迁货币补偿标准,以降低成本,推动危旧房改造以至旧城改造工作的良性发展。二是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工作相比一般的房屋拆迁,在拆迁期限、补偿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促进我市危改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研究制订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建议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将危改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危房鉴定、危改地块确认、强制搬迁、补偿方式机标准、改造开发优惠政策、监督机制、法律责任等问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学习香港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要求房屋业主定期对达到一定年限楼龄的危旧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对属于危房或不符合有关房屋安全标准的,要求业主自行修缮,或由有关部门强制性进行修缮,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修缮费用。

(四)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建议对全市范围内的危房、严损房、一般损坏房和超过使用年限的旧房(包括公房、私房,住宅、非住宅)开展一次全面的清查、摸底工作,分门别类,一一造册登记,建立起全市危旧房屋动态信息库。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由规划部门根据规划的要求,划定各危改地块“红线”,确定规划设计要点,由市、区危改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订我市危旧房改造总体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报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批准实施。这项工作所需的劳务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等有关费用,由市、区财政拨出专门经费或通过建立危改专项资金解决。

(五)提供贷款,改善住房。

为了使危改的拆迁户有能力购买安置房(包括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建议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向危改区拆迁户提供较低利率、较长还款期的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即危改地块的所有拆迁户,可以以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为抵押,参照房改的有关政策,申请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

(六)疏散人口,改善住房。

进一步加快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不仅要解除危房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威胁,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还要通过危改,疏散旧城区人口,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将危改工作与盘活解困房、安居房和解决空置商品房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落实《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按照规划的要求,在我市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组团中建设一批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环境较好的危改安置小区,以促进危改工作的发展。

(七)明确思路,完善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危旧房改造问题,关键是明确思路、完善机制。既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已拆平地块的施工建设,确保市政府1999年提出的23万平方米在册危房改造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制。

1、明确危改工作总体思路。根据我市“北优、南拓、东进、西调”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了保留和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我市危改工作要坚持修缮维护与拆迁改造并重的指导思想。对于大部分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危旧房屋,主要由市、区危改部门根据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先通过加固、修缮和内部改造实施排危枪险,再按照“修旧如旧”进行“穿衣戴帽”整饰。对于部分确实没有保留价值或房屋破损严重、非拆不可的危旧房屋,由市、区危改部门作为项目业主,通过招投标组织有资质的拆迁单位实施统一拆迁,按危改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进行统一安置,拆平地块作为政府土地储备,按照规划的要求需要进行开发建设的,按有关规定进入土地有形市场,由市国土部门结合市场的情况,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项目的开发建设享受危改优惠政策;需要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的,由有关部门组织建设。

2、建立危改专项资金。危旧房改造工作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建立我市危改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一是保留从经管房租金提取一定比例(每年4000-5000万元)用于危改的原渠道不变,二是全市每年的城市建设资金切块,三是危改地块拍卖收益,四是危改安置小区的销售收益。危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封闭运作模式,专项用于全市危旧房屋的修缮、整饰、改造、拆迁、安置和危改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根据市危改部门的初步匡算,目前我市现存的26万平方米危房,按照危房面积占需改造总面积1/3算,总拆迁量为78万平方米,以平均每平方米拆迁安置成本4000元计,理论上共需投入拆迁资金31.2亿元,按5年完成每年需6.24亿元。建议市政府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在城市建设资金中拨出5亿元作为危改专项资金的启动资金,以后每年由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根据当年的改造计划以及上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危改地块招标拍卖收益情况和危改安置小区销售收益情况,研究确定城市建设资金切块部分的具体数额。

旧房改造范文篇9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实施危改工作。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资2100万元,而2000年则达到2.3亿元,相当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迁面积仅约数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迁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990年数十倍。1999年,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力争用2年半至3年时间完成1997年登记在册的23万平方米危险房屋的排危抢险工作的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改造工作步骤、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目前,32片危改责任地块的23万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总面积7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危房11万平方米。仅市一级就累计投入资金约4.6亿元,全面完成了交电新村、西华路等10片地块18万平方米的成片拆迁工作,共拆除危房7万平方米,约6200户近2万人从原来低矮、潮湿、拥挤、危险程度较高的危旧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园、阳光花园等多处安置小区,户均面积从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时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个项目的维修加固工作,维修加固危房、严重损坏房面积共54268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实有房屋面积13578万平方米,其中各级房管部门的经管房屋2011万平方米,占房屋总量的14.8%。另据市房管部门经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结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后,仍然存在危房26.4万平方米,严重损坏房80万平方米,一般损坏房402万平方米,分别占总数的1.42%、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门经管的房屋中,包括绝大部分的私房、企业用房、宗教用房、学校用房等,同样存在相当数量的危旧房屋。我市危旧房屋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改造任务依然相当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数量众多的危旧房屋,以及其增长势头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长。我市的危旧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当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到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标准低。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旧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砖墙、砖木、预制板式结构,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风能力差。三是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市气候潮湿多雨,常有台风袭击,而我市老城区大多地质条件较差,地表下存在较厚的淤泥冲积层,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落后,房屋水浸情况相当普遍,对危旧房屋的损坏相当严重。四是违章乱搭乱建。多年来,危旧房屋房屋的业主、住户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违章乱搭乱建的现象非常普遍,进一步加快了危旧房屋的损毁速度。五是政策导向的消极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赁政策,无论是经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对危旧房屋进行有效的修缮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实行房屋拆迁“拆一还一”的补偿政策,对广大危旧房屋业主,尤其是私房业主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他们宁愿等待拆迁,得到一套新房的补偿,也不愿意掏钱进行修缮、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严重滞后。六是开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市旧城区有相当部分地块被划了红线,但至今还是征而不拆,房屋业主与征用单位互相推诿,致使其中的危旧房屋得不到最起码的养护;另一方面,老城区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础施工,致使周边的危旧房屋压沉压裂,加速了危损速度。这种情况在荔湾区尤为普遍,如陈家祠广场旁边的龙塘西地块,多为建于60年代砖木、混合结构房屋,近年来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业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缝满布,但居民无法搬出,情况相当危急;宝华路的宝华中约地块,由于周边五元名都、文昌阁的施工,相当数量百年楼龄的房屋岌岌可危,仅靠密集的桩顶承重,住户(相当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桩间起居饮食,生活环境异常恶劣。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经过近3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基本完成了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但在实践来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首先,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总体思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对危改工作存在两种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一是对我市的危旧房屋总体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认为我市经过这么多年的旧城改造,特别是经过近3年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建设,危房的现存数量已经不多,不足为患,无须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对危改工作的实施情况不甚了解,认为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会冲击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市危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确,未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危改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部门工作不协调。我市危改工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原因,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难以跟进,协调难度较大,致使危改部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危改工作的发展。

第三,危改政策不配套、不落实。一方面,我市至今没有一部关于危改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危改政策体系,而一些与危改工作密切相关的现行法规、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危改工作的迫切性和特殊性,导致危改工作实践中碰到不少操作性的困难。如《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关于拆迁期限、补偿安置等方面的规定,明显不适应危改工作的需要,加大了危改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作为迄今为止我市唯一的市一级危改工作专门文件,市政府1999年颁发的《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危改项目的拆迁政策、优惠政策、资金来源和安置小区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但从实践看,除了免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免收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外,其他各项规定或者因为与其他的现行法规、政策有所抵触,或者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落实较难或不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给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极大压力和困难。

第四,危改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我市现行的做法,仅仅依靠从全市经管房租金收入中提取20%(每年约4000-5000万元)作为危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危改工作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危情告急,在《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银行低息贷款、住宅小区销售所得、危改项目拍卖等筹资方式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市、区危改部门为了确保完成改造任务,不得不一方面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开发商参与改造等方式,解决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做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当前我市的政策框架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负面效应: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危改,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引入开发商参与危改,由于在很多关键的具体环节上缺乏相关的政策规范,如准入条件、开发主体、资金监控、享受危改优惠政策、施工管理等等,容易导致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市、区危改部门近3年内与开发商合作实施的11个危改项目,除了一德路地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以外,其他的都先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现象,如福今东地块项目是唯一一个由开发商全资投入的危改项目,至今开发商已投入超过1.5亿元,一期工程拆迁安置完成后,由于我市建筑施工管理政策的变化而导致停工,已挖好的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深达10多米的基坑长时间暴露在外,对附近的居民区、幼儿园构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二期工程也由于拆迁纠纷而无法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危旧房改造工作牵涉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危改工作,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对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顺利实现“2010年一大变”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危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危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通过党代会、人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等形式,明确提出我市危旧房改造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并把这项工作列为“2010年一大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未来几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计划、财政、地税、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市政园林、城管综合执法、环卫、人防、公安、工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建议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成立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副秘书长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组长、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危改工作有关重大问题等。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危房改造建设管理所,主要职责是承担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起草全市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做好需要审议或协调的有关问题的前期工作,对危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具体包括:根据全市房屋实际情况,负责编制危旧房改造中长期规划,制定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具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危旧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草拟危旧房改造专项法规、政策并贯彻落实;调动区、街参与危改工作的积极性,对区、街危改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办理全市危旧房成片改造的规划、用地、拆迁及其建设手续;依法对危改工作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监督各区房管、危改部门依法行政,依照既定的计划、方案完成危改工作任务;负责跟踪落实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各项决定等。

(三)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一是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目前我市实行的“拆一还一,不补差价”的拆迁补偿政策,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据统计,仅回迁房价一项,就使危改项目拆迁总成本上升了16%,极不利于危改项目的良性发展。不久前,国务院颁布了最新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进一步明确了“产权等价交换”的拆迁补偿原则,也就是在拆迁补偿中,分别对被拆房屋和安置房进行市场估价,差价部分多还少补。建议贯彻国务院《条例》精神,尽快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科学确定合理的回迁、永迁差价补偿标准和拆迁货币补偿标准,以降低成本,推动危旧房改造以至旧城改造工作的良性发展。二是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工作相比一般的房屋拆迁,在拆迁期限、补偿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促进我市危改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研究制订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建议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将危改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危房鉴定、危改地块确认、强制搬迁、补偿方式机标准、改造开发优惠政策、监督机制、法律责任等问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学习香港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要求房屋业主定期对达到一定年限楼龄的危旧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对属于危房或不符合有关房屋安全标准的,要求业主自行修缮,或由有关部门强制性进行修缮,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修缮费用。

(四)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建议对全市范围内的危房、严损房、一般损坏房和超过使用年限的旧房(包括公房、私房,住宅、非住宅)开展一次全面的清查、摸底工作,分门别类,一一造册登记,建立起全市危旧房屋动态信息库。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由规划部门根据规划的要求,划定各危改地块“红线”,确定规划设计要点,由市、区危改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订我市危旧房改造总体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报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批准实施。这项工作所需的劳务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等有关费用,由市、区财政拨出专门经费或通过建立危改专项资金解决。

(五)提供贷款,改善住房。

为了使危改的拆迁户有能力购买安置房(包括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建议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向危改区拆迁户提供较低利率、较长还款期的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即危改地块的所有拆迁户,可以以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为抵押,参照房改的有关政策,申请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

(六)疏散人口,改善住房。

进一步加快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不仅要解除危房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威胁,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还要通过危改,疏散旧城区人口,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将危改工作与盘活解困房、安居房和解决空置商品房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落实《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按照规划的要求,在我市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组团中建设一批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环境较好的危改安置小区,以促进危改工作的发展。

(七)明确思路,完善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危旧房改造问题,关键是明确思路、完善机制。既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已拆平地块的施工建设,确保市政府1999年提出的23万平方米在册危房改造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制。

1、明确危改工作总体思路。根据我市“北优、南拓、东进、西调”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了保留和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我市危改工作要坚持修缮维护与拆迁改造并重的指导思想。对于大部分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危旧房屋,主要由市、区危改部门根据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先通过加固、修缮和内部改造实施排危枪险,再按照“修旧如旧”进行“穿衣戴帽”整饰。对于部分确实没有保留价值或房屋破损严重、非拆不可的危旧房屋,由市、区危改部门作为项目业主,通过招投标组织有资质的拆迁单位实施统一拆迁,按危改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进行统一安置,拆平地块作为政府土地储备,按照规划的要求需要进行开发建设的,按有关规定进入土地有形市场,由市国土部门结合市场的情况,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项目的开发建设享受危改优惠政策;需要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的,由有关部门组织建设。

2、建立危改专项资金。危旧房改造工作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建立我市危改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一是保留从经管房租金提取一定比例(每年4000-5000万元)用于危改的原渠道不变,二是全市每年的城市建设资金切块,三是危改地块拍卖收益,四是危改安置小区的销售收益。危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封闭运作模式,专项用于全市危旧房屋的修缮、整饰、改造、拆迁、安置和危改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根据市危改部门的初步匡算,目前我市现存的26万平方米危房,按照危房面积占需改造总面积1/3算,总拆迁量为78万平方米,以平均每平方米拆迁安置成本4000元计,理论上共需投入拆迁资金31.2亿元,按5年完成每年需6.24亿元。建议市政府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在城市建设资金中拨出5亿元作为危改专项资金的启动资金,以后每年由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根据当年的改造计划以及上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危改地块招标拍卖收益情况和危改安置小区销售收益情况,研究确定城市建设资金切块部分的具体数额。

旧房改造范文篇10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是国家为解决林场职工住房问题而实施的民生工程,也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进展缓慢,除宁强县、西乡县全面开工,南郑县部分开工外,其余县区尚未能开工。为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进度,全面推进全市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纳入保障性住房规划

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指出: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是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组成部分。市、县区住房建设、林业、发改部门要及时衔接,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纳入本市、县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抓紧组织实施。

二、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任务纳入县区目标责任考核

为了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落实年度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目标任务,省林业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任务纳入各市、县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市上将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请各县区政府和住管局、林业局、考核办及时衔接,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纳入县区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的内容,分解任务指标,落实考核责任,确保将考核落到实处。

三、认真落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林业局、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享受与城市棚户区改造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相同的中央和地方各项优惠政策:一是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同步纳入当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确保优先供应。二是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和政府性基金。对在城镇规划区外单独选址建设的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用地不征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三是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新建安置小区的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四是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免征契税,危旧房改造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买的普通住房免征契税。五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简化贷款手续,支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满足承贷人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执行,确保落实到位。

四、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县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实施工作负总责,要保障土地供应,精心组织实施,做好相关协调管理工作。林业部门负责会同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厅进行入户调查,编制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林业、住房建设部门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初步设计进行审批;住建规划部门负责做好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纳入本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衔接,办理规划、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国土部门负责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的供地和用地手续的审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及时对各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登记和评估;财政部门负责拨付补助资金,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并做好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税务部门要按政策落实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税收的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