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1:04:20

激趣范文篇1

一、媒体铺垫诱趣

“情由境生,趣乃心境。”情境激趣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导入法,教师或以声情并茂的语言,或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迷上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看星座》一课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直接将秋夜星空投影在教室上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仿真的夜空环境,学生如同置身于繁星点点的秋夜,好奇地观察美妙的星空,在天上寻找北极星、北斗星等。现代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学生带进了奇妙的意境,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星座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再譬如,在教学《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时,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星球大战》电影片段,动感十足的影片引发学生对外星人的兴趣。趁着学生高涨的热情,笔者引导学生说说都看过哪些有关外星人的科幻电影,谈谈自己对外星人相貌、行为、智慧等方面的认识,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展开了对UFO、外星球、探测器等的讨论与交流,并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激烈的争辩,对地球以外的宇宙展开无尽的遐想。

二、悬念设疑激趣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科学世界的神秘魔力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教学导入时若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定会痴迷于科学探究活动。利用悬念设疑法,可以有效激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经常在教学导入时采用悬念导入法,为学生设置科学悬念,引导学生提问,激发求知渴望。悬念设疑的手段颇多,学生比较喜欢的有猜谜、魔术等,这些手段唤醒了学生好奇心,点燃了学生的兴奋点,激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例如,在教学《登月之旅》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则谜语,聪明的学生一下子猜出谜底,通过猜谜导入,将学生引入“月球”话题。接着,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组精美的月球图片,同时配上动听的音乐,唯美的意境引发了学生对月球的猜想,激发了学生探秘月球的渴望。再比如,在教学《遗传》一课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中投影了一张本班某同学的父母合影,“请同学们猜一猜照片中是我们班哪位同学的父母?看谁最先猜对?”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根据照片中人物的特征,饶有兴趣地在同学中寻找目标。当悬念揭晓时,同学们异常兴奋,笔者趁机让学生说说猜测的理由,有的学生说眼睛像,有的学生说脸型像,就这样,在有趣的找亲人活动中自然地导入“遗传”概念。魔术具有神奇的魔力,最能勾住学生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七色花》一课中,笔者用喷壶向一束白花喷水,白色的花朵立刻变成红色,白色的叶子变成了绿色。奇妙的“白花变彩花”魔术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笔者顺势导入了“物质酸碱性”的学习,学生带着极大兴趣,投入到制作紫甘蓝水的活动之中。他们亲手制作紫甘蓝水,检测各种物质的酸碱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揭秘出“白花变彩花”魔术的秘密。

三、游戏活动逗趣

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游戏逗趣是笔者常用的教学导入策略,在科学教学中基于学生喜好,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游戏活动,用一些好玩的游戏逗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启迪心智。例如,在《关节》一课教学导入时,笔者组织学生玩“木头人游戏”,既激活了课堂学习气氛,又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和思考关节的作用,引导学生充满乐趣地展开了对人体关节的探究。在教学《光的行进》一课中,笔者利用学生平时喜欢将手放在投影灯下玩的现象,组织学生玩手影游戏,“请同学们在玩的时候想一想:将手放在灯光前为什么白色墙面会出现手影?”笔者在提出问题后邀请学生将手放在投影灯光前,表演各种手势,学生边玩边想,在开心的游戏后,答案也出来了。

激趣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激趣教学;区域式

区域式教学是一种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兴起的教学方法,针对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多区域、多模块的特点,同时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一整块区域的知识再次细化为多个小区域,有些类似体系教育,不过比体系教育更加适合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教材重点、经验总结、考点归纳一类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区域式教学,一方面具有时代性的教学特征,另一方面也使教师上课的手段更加多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入区域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解决

疑难问题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现阶段的初中课堂教学重点一般都集中在重点知识的讲解上,无轮是教师备课还是学生预习都更加倾向于这一点。除了教师讲解重难点,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这种僵化的过程难免枯燥乏味,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欢快的青春节拍》一章中,每每讲到这一章,教师总是要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不要早恋,强调早恋的危害,使得原本贴合学生青春的话题,变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异常严肃,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心中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而区域式教学,则不仅仅关注早恋对学习有影响这一个小方面,而是将早恋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里、生理,甚至是早恋的学生长大后能否真正走到一起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努力回避一些禁止、不准、警戒等词语,引导学生在课堂在将“早恋”感受一下,看看早恋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会因为早恋失去什么,让学生自己有个理性的判断。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早恋有着清楚地认识,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行心灵净化,从网上找一些青春题材的影片,诸如《初恋那件小事》等,在活动课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电影中体悟青春,看到青春更加阳光的一面。

二、引入区域式教学,让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时不再枯燥,反而颇有乐趣

初中政治作为文科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看到深沉次的问题。过去的体系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与过去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在,通过对比探究,形浅谈初中政治的激趣教学江苏省高邮市龙奔初级中学李慧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体系。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政治学习的知识并不像数理化那样联系性强,初中政治更多的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模块,如果强行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反而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在回顾知识方面,区域式教学则有着较大的优势。区域式教学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区域模块化的教育,没有将各个模块强行扯上联系,而是让学生完善每一个模块的知识,将每一个模块研习清楚,把模块的类型特点分清,在面对素材或问题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需要运用什么模块的知识。同时,区域式教学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的结合,具有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快乐。比如八年级上册的《同侪携手共进》和七年级上册的《感悟青春的节拍》,两章的内容都与青春、男生女生、情感有关,在进行《感悟青春的节拍》一章节的学习时,区域式教学就已经将整个青春模块的问题涵盖在内,自然也涉及到了《通侪携手共进》这一章节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学生只需要回忆之前的感悟和认识,就能够实现知识模块的巩固,能够留下大量的课堂时间用来讨论和交流。

三、引入区域式教学,让学生巩固知识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初中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这其中,更多的时间学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家中只有一小部分,仅仅只是一小部分,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比不可少的。因此,笔者就创建了一个QQ群,将一些与课堂知识点有关的学习资源共享在群里,只要学生对课本知识有疑问,在家里随时都能查阅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笔者就特地去采访了一下学校周围有残疾的人,询问他们在伤残之后,自己的心态和人生态度有什么变化,想要对这些初中生说些什么。笔者将这些摄录了下来,发在群中,让学生们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是如何面对苦难。再比如《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笔者则请来了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就初中生容易遇到的网络诈骗、网络暴力、色情等问题,给学生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或者在《消费者的权益》一课中,笔者搜寻了一些不易察觉的侵权事件和明显的侵权事件,在班级中组织一个讨论会,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认清侵权的界定,同时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

在初中政治中引入区域式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间进行学与教的交流有助于学生解决课堂中的难点。更加可喜的是,有着区域式教学辅助,其对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而又不感到枯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李慧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龙奔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激趣范文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与增长能力的最佳心态。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初中政治课课堂激趣方面的尝试及其意义。

一、谜语激趣

猜谜语是一项高雅而有趣的游艺活动。中学生因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尤其喜欢参与。因此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自编的谜语作为课堂的“插、科、打、诨”,也算别开生面。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以班上学生的姓名作谜底拟出谜面进行猜谜活动,满足了学生渴望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增进了师生感情。如:

现代与古代——靳西(今昔);

久旱的大地——潘宇(盼雨);

准备远航——张帆;

刘关张结拜之地——陶园(桃园);

千里沃野好风光——田丽;

刘邦项羽交锋——王战;

第二,以教材中的专用名词作谜底拟出谜面,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

枯木逢春——法律(发绿);

皇帝审案——垄断(龙断);

“”——开放(开方);

另外在课余时间更注意搜集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谜语提供给同学们,加强其猜谜训练,使学生在猜谜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加信息,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更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如

默读——心理学(打一学科名称);

最佳演员——优角(打一数学名词);

儿行千里母担忧——离子反应(打一物理名词);

促膝谈心——相对论(打一物理名词);

大河上下——流通(打一商业术语);

顿失滔滔——冻结(打一金融名词);

猜谜语活动既启发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竞争舞台,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打破了“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平淡,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以情导趣

心理学表明:中学生总是希望得到人们(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这种理解常以情感的沟通和谐为满足。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还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一学科的老师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情感,就不会视学习如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为学生只有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交流,敢于无忧无虑地质疑问题,积极接受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通过情感交流来激兴求趣。

教师课堂语言的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重要基矗教师可通过充满温情、丰富多彩的语言,营造一种爱意融融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充满温馨的亲情感受。从而调动师生一起学,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振,产生共呜,使学生在亲切有趣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获得理性的美和美的理性的感受。介于此,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情感呼唤式的语言,使之带着暖意,带着激励,流进学生的心田,赋予其热情和毅力;或采用商讨式的语言,避免一种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从而获得一种民主的学风;或采用委婉式的语言,以机智的幽默取代简单的挖苦讽剌和粗暴的干扰逼迫,从而造成了学生愉悦的心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自己的主张。

比如对瞌睡现象的处理。我曾经这样“表扬”过一位上课瞌睡的学生:“咱班的学生与外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外班的学生一看书就睡觉,咱班的学生睡着觉还在看书。”听后同学们哈哈大笑,睡觉的学生也因没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暗自庆幸。这是一种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逗学生开心来驱散睡意的方式,但其中更包含着老师对这个班集体深切的爱。学生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感受,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动力是对老师更大的信任和不懈的支持。

学生上课不带书也是不稀奇的现象。对于这类事情老师们通常的处置方法是不分清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以期除“根”,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应该另辟新径,以情感人:发现有学生没带书,老师就悄悄地到邻班去借书交给他们,并叮嘱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个意外的举动,往往使学生感动倍至,你会发现这节课上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专心,都认真,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还会再接再励,以回报你的理解和关怀。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三、意境呈趣

意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刻意创设一种情景,把学生带入预备的或悲愤或热烈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呜,从而和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相呼应。为此,要求教师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以理发。它表现为:时有气吞山河之慨,时有满面含春之雅,时有拔地而起之势,时有寒塘映月之静。这种意境能强烈地感染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如在讲我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三大手段时,很多同学对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封建宗族观念的罪恶残酷性并不真正理解,于是我就给大家讲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悲惨故事。语言含肃蕴悲,充满感情,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他们被我所创设的意境所感染,屏息静听着,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嘘唏长叹,时而义愤填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牵动着学生们的心,她的不幸遭遇和惨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封建礼教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达到了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明理的目的。

又如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就可以给学生创设如下意境:从雅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之壮举到戊戌六君子暴尸街头;从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惋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告诫;从芦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这一幅幅悲壮激越的历史画卷讲去,一直讲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再到近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让学生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求中国的历史真谛,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的雄心壮志。

四、趣例生趣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这样,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百花齐放”,结合时代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丰富的知识和新颖的观点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为一名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常常把有趣的事例穿插在教材内容中,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结合“责任感”教学,我给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评“杞人忧天”。

2.“智者是拙者的奴仆”吗?

3.牛打嗝问题值得研究吗?

4.人能不能仅满足于丰衣足食?

问题一出,同学们就因问题的新奇而被吊起了一探究竟的胃口,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总结说:“杞人忧天”并不可笑,现代天文学家们随时都在观测着宇宙万物的变化,忧虑着地球的安全,怕小行星、慧星等和地球过于亲近;牛打个嗝其成分是什么,全球有多少牛,嗝出的废气每日有多少,每月有多少,每年有多少?对于这些,我们普通人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去想它,更不会去研究,而科学家们却在探讨这是否会对地球大气造成污染,带来损害,当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当某些人为了钱还在污染大气,污染江河,侵占耕地时,科学家们却在研究牛打嗝等事关人类生存的大事了。这一节课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许久,他们还在思考着、议论着。

激趣范文篇4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1、巧设悬念,课前设疑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日月谭》一文时,我根据课文意境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日月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日月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同学们,宝鸟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地杰人灵,风景如画。日月谭就在台湾省境内,要想领略日月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日月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2、借助电教,直观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白鹅戏水图),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尤其利用板画(图):寥寥几笔,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而且连带图解了诗句,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实验演示,动中激趣课前一个小实验或演示,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回声》,一上课我就带同学来到学校礼堂,先让学生对着空旷的礼堂大叫,只听一阵阵回声传来,同学们感到既兴奋又神奇,心理上就生产一种急于了解原因的迫切状态,这是授课的良好时机。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确定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注重启发引导,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前提,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还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例如《北京》一课中的方位描写较复杂。同学们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草坪、花坛、名胜古迹、公园的方位,在朗读课文中仅能获得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便于学生理解了这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这样音形结合地再现美丽的首都北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在问题设计上要抓住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例如,教《两只小狮子》这篇看图学文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只小狮子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我这样设疑:狮子在荒郊野岭是靠什么生存?懒小狮子不练功的理由是什么?狮子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引导学生看图、朗读、讨论、对照、比较、结合实际,使同学认识到“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3、巧设习题,强化兴趣长期以来,语文课一直以讲读为主,学生在一节课要么洗耳恭听,要么口诵心惟,较少动手练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目标,自己设计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习题,通过幻灯,当堂让学生动手完成。如教《看月食》一文时,我考虑到这是一篇反映自然现象的讲读文章,学生不易理解。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填空习题:“大玉盘咬去了一块像(小船)→()→(眉毛)→()→(锣)”,让学生认识到月亮的形状变了,“太阳转到了()的中间,()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上,就叫月食。”使学生明白了月食形成的原因。我还根据学生好奇、好参与的心理,填空题一做完,马上又出了一道现场演示题:用自己准备好的台灯、乒乓球,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手来演示月食时三个天体所处的位置。同学们兴趣十足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学生信赖、喜欢老师,彼此关系亲密而和谐。这样,老师的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应用和蔼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回答错了,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诱导这位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达到巧用“激趣”学好语文的目的。

激趣范文篇5

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实践到学习是一种“必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

本文立足中学英语学科,谈谈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一、辩证关系的调整──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

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我在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教与学

“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学。每教一篇课文,一定要学生先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略加点拨。这样学生学得牢固、踏实。

死与活

“死”与“活”,重在“活”,要化“死”为“活”。这是教育目的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每教一篇课文,或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外与内

“外”与“内”,重在“内”,要化“外”为“内”。这是教育内容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谓知识忘个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我在教学中,注重启蒙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或引外助内,外为内用,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讲课中,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迁移能力。

苦与乐

“苦”与“乐”,重在“乐”,要化“苦”为“乐”。这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应该讲,那是良药,但却苦口。我们要给学生以良药,但可以以糖衣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乐于接受。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可以肯定的说,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上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二、愉快氛围的创设──学生兴趣形成的条件

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只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趣味导课,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现在进行时态时,我制做了投影片: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海上漂流,同时播放英文歌曲Sailing。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是:I''''msailing.这苍凉、低沉的曲调一下子就攫取了学生的心。听完后,我在黑板上板书:I''''msailing.这个句子,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就接受了现在进行时态。

又如,在讲现在完成时的时候,我制作了这样的影片:画面1是一匪徒正在向银行走去,画面2是那匪徒已在银行里。再配上警察A和警察B的对话──画面1是“Thethiefiswalkingtothebank.”,画面2是“Thethiefhasbeeninthebank.”这样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又导入了现在完成时。由于学生对警匪片的强烈兴趣,尤其对警察的崇拜,就在不知不觉中模拟了警察的语言,也就掌握了两种时态及其区别。

教唱歌曲,兴味盎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

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有些短语、句型结构不容易掌握,例如one...theother,学生会依据汉语的思维把它们记成one...other。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我教学生唱TwoLittleBlackBirds。歌词是:

Two1ittleblackbirdssittingonthehill.

OnenamedJackandtheothernamedJill.

ComebackJack,comebackJill.

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一短语。

编顺口溜、记忆犹新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以期达至“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我利用学生爱说的特点,教学生说顺口溜。

例如,在练习元音//时,学说:

Rain,fain,goaway.

Comeagainanotherday.

Allthechildrenwenttoplay.

显而易见,愉快教学注意发挥情感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满足。这应该说是学生兴趣形成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三、交际手法的运用──学生兴趣形成的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然而以往的教学状况却并不尽然。广大师生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操作的是“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过分强调书面表达而忽视口头表达,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应付书面题型,成了“哑巴英语”。因此,加强英语的口语教学,用听、说的方法,培养听、说的能力,尤其显得必要。中学英语“交际法”,以语言的实际意义为出发点,进行实际交流和模拟实践。从教学角度看,“交际法”就是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而非单纯地学习语言。简言之,“交际法”教学要让学生最为直观地接受知识,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中学英语“交际法”大致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着手:

挂图展示

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它把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我们可以将所授的单词或语句制作成相应的挂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将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例如:讲capital这个单词,可张挂北京、伦敦、堪培拉等地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诵读:BeijingisthecapitalofChina.LondonisthecapitalofEngland.CanberraisthecapitalofAustralia.这样,学生掌握的程度令人满意,既欣赏到各地的美丽风光,又学会了相关的语言运用。

实物呈示

如果说挂图帮助了学生的理解,但还是“可望不可及”,那么呈现实物,则可让学生有更切实的感受。当讲授到一些实物名词时,不是“纸上谈兵”,空空焉无所依托,而是“真枪实弹”,切切然有物可触。例如:讲bagpenwatch,pencil-box,pear,banana等,则呈示书包、钢笔、手表、文具盒、梨子、香蕉等实物,并指示实物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来。这样,寻常之物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教学的效果也好得多。

简笔图示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现成的挂图和实物是远不够使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即兴描绘,于是课堂简笔画应运而生。这种画不要求仔细的临摹写实,也不同于精美的艺术创作,它只是配合教学需要的一种达意传神的简单图示,虽寥寥数笔,却敌过千言万语。以旧版课文“TheBlindMenandtheElephant”为例:教师讲述课文时,绘出六幅六个盲人摸象不同部位的简笔画,然后一边指着盲人听摸大象部位,一边启发学生用英语讲述盲人的心理活动及与其他盲人的对话。

情境演示

教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课堂上,或由执教者充当示范表演者,或由学生配合形成灵活的直观“教具”,再运用适当的身势语,传授或巩固有关知识。例如:复习have(has)beento...(去过某地方)和have(has)goneto...(到某地方去了)这两句极易混淆的句型时,可将教室前边的适当的处所分别假设成Shanghai,Beijing,HongKong,NewYerk,Canada等地,执教者作走向HongKong(香港)状,让学生A说,OurteacherhasgonetoHongKong.执教者又作从香港走向NewYork(纽约)状,让学生B说,Ourteacherhasbee

ntoHongKong,butnowhehasgonetoNewYork.再用其它地点表演表述。这样,在相似的情境中运用和理解了句型。

对话表演

英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例:讲“TheLionandtheMouse”一课时,可让学生A戴上Lion(狮子)面具,学生B戴上Mouse(老鼠)面具,学生C、D打扮成Hunter(猎人)模样,然后根据课文,进行情节性对话。这样,学生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

电化显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乃至多媒体已逐步被教育者作为辅助手段而加以合理利用。例如训练学生关于介词on,over,above(在……上)的用法辨析时,便可借助电教设备,制作成活动投影片。如果以“在课桌上有盏灯”为内容,则可先制三张图文灯片:(1)Thereisalightonthedesk.(2)Thereisalightoverthedesk.(3)Thereisalightabovethedesk.然后组合显示给学生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用法区别。

激趣范文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学生来说,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缺少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说英语的需要,没有说英语的对象,更没有说英语的意识。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摸索研究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激趣的方法:

方法一,创设教学情景

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它因素。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colordoyoulike?”“Ilike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方法二,开展画图片活动

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方法三,自编自演课本剧

学习要“学以致用”,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此,每节课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公务员之家

方法四,举办英语活动

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举办英语节、英语联欢会及各类英语竞赛。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于是就要求他们在认真参与的同时,多观察,多思考。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学习心得,加上图片、照片展示在班级的橱窗里。这样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方法五,收录英语信息

让学生把平时在报刊和影视中看到的英语小作文、小幽默、小故事等摘抄下来,存入专门的材料袋中。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将生活中可能看到的英语信息收集起来。如一些食品、用品上的英文商标,服装上的英文,商店招牌上的英文,都可以作为收录的内容,同时这些英文形式大都包含着优秀的创意,富有创造性和审美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过一段时间,让学生们拿出来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被别的同学围观和欣赏时,那种成就感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方法六,引入竞争机制

激趣范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线上教学;学习兴趣;教学策

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尤其是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在注重计算机文化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增添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积极性,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而如今开始线上教学后,教师应当更加注意使用具有激趣提效作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线上学习计算机课程时,保持愉悦的情绪,从而调节学生的大脑状态,提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计算机线上教学的成效。接下来我们将探析激趣提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1做好学情调查

教师要在线上授课前认真研究超星学习通软件,了解软件中的各项功能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软件中的问卷功能,收集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和学生们的一些想法,教师可以根据问卷结果,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并对计算机线上教案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2注意线上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使是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教师若保持着冷冰冰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内心便会产生抵触,学习热情变得低落。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要保持饱满的精神,应该由内而外透露积极的教学态度。在线为学生讲解计算机问题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教师要学会在计算机线上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真诚的鼓励。此外,教师要通过合作式教学,让学生在线上教学中感受到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此可以促使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线上学习时,体会到其中学习的乐趣,探索知识的乐趣。

3创设教学情境和运用幽默语言

在使用超星学习通软件时,教师要学会营造线上教学氛围,通过创设计算机教学情境,让学生找到身在课堂的感觉。这是因为线上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于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使得很多学生因此无法自觉做到认真聆听教师的线上授课。所以,需要通过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线上教学,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感。例如,在教授网络基础课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与生活中常见的快递业务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马上联想到自己经常遇到的快递,从而勾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和快递业务的联想。在快递业务中,所寄件的传递是逐层进行的,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让学生主动联想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计算机的网络结构,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线上教学中多使用一些幽默有趣的话语。这是因为计算机课程的专业性较强,过多的专业术语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而使用幽默的语言既可以适当地调节课堂氛围,还能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缓解学生在认真投入学习过程中的紧迫感。

4利用问题导入趣味教学

计算机学科的有很多专业性较强,却明显缺乏趣味的知识内容,学生在线上听讲时,一旦感到枯燥无味,通常会难以再将注意力放到听讲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外,还可以利用问题导向进行线上教学。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常常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个事先设计好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再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学习过程的印象。而在计算机线上教学中,问题引导教学同样适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软件中的资源搜索等相关功能,收集一些巧妙的问题在线上教学时提出,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学习计算机知识。例如,计算机病毒是引发计算机故障的重要因素,也是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线上讲课时设计以下一些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问题,并在课前向学生提出。我们常用的手机与计算机若突然发生运行卡顿问题,甚至打开手机或计算机的软件时,软件无法正常运行,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手机或计算机的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手机和计算机是不是感染了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对于信息化的社会生活又有哪些危害?巧妙的课前提问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去主动搜寻想要的答案。此外,还可以利用线上教学软件中的抢答功能,设计一些有趣的抢答问题。如此可以进一步活跃线上教学的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抢答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方式向学生教授计算机知识。

5结合当下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爱好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好引导者。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可以轻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在线上讲解计算机课程,教师只能面对着摄像头讲课,在观察学生听讲的动态时只能通过一个个屏幕去看。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为保证线上授课的质量,教师也不能将精力放到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上,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对线上课堂进行掌控。因此,教师只能通过提升线上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方式,吸引学生在屏幕前认真听讲,以此来增加教师对线上课堂的掌控能力。利用超星学习通软件对学生进行的线上兴趣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当下学生们最喜爱的兴趣元素,如数码科技,手机游戏等。教师在线上计算机授课中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时下学生们普遍喜爱‘吃鸡’和王者荣耀等热门手机游戏,在讲述计算机程序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关于这些热门手游的话题。如‘吃鸡’游戏中玩家经常遇到的外挂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谈论关于外挂对大家玩游戏的影响,并从中引入软件程序的知识,告诉学生在游戏近乎无敌的‘外挂’不过是一段插入的小程序。不同的程序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在游戏中便是种种神奇的表现。如此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在学习程序编写时便更加的投入其中。

6在直播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是提升学生参与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重要教学手段,而直播教学是当前线上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当在直播教学中多与学生们进行教学互动,以减少学生在屏幕前的无聊感,同时也可以调整直播教学的节奏感,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虽然在直播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相对较为困难,但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对线上计算机教学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教师必须借助现有条件与学生们开展互动式教学。在超星学习通软件中,直播答疑功能和课堂互动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进行互动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与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开放性的讨论,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进行直播互动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直播互动教学时的循序渐进。学生在线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更容易接受简单易学的部分。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计算机线上课程划分为多个部分和多个层次,各部分知识间的难度跨度要适中,要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层次感,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二是要注意对学生的互动进行及时的反馈。在以往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教师可以做到随时掌控互动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互动请求并予以反馈。但是计算机线上教学则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当学生的互动发言较多时,教师一旦没有留意,便容易错过一些学生的互动反馈。同时,教师无法透过屏幕去细致地观察学生对教学互动内容的反应。如果学生与教师的线上互动迟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便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参与直播互动教学的热情,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关于计算机学习方面的困惑得不到解答,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直播互动教学中,要仔细留意屏幕中学生的互动请求或发言,尽量避免发生忽视学生互动的情况。

7结束语

学生在线上学习计算机课程时,若无法投入其中,极易感到枯燥,甚至开小差,从而对教师的线上互动也缺乏积极的回应,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自身学习效果。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在开展计算机线上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学生共同营造积极、有趣的计算机线上教学氛围,使师生在线上教学中共同进步,实现疫情期间,计算机线上教学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福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6):267-268,275.

[2]李小林.中职线上教学《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模式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7):207.

[3]张丽梅.浅谈疫情期间线上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176.

激趣范文篇8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它对学生以后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阶段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而精彩的课堂导入则是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大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得当,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所以,在音乐教学时,我们必须根据音乐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第三册第三课《童话故事》中“小红帽”这首歌曲时,我没有一上来就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而是对学生说:“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本童话故事书,这里面讲了好多好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有《拇指姑娘》《白雪公主》……还有一篇《小红帽》的故事,它主要讲述的是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点心的路上发生的故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看看怎么回事吗?”学生齐声回答:“想!”学生俨然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在学唱这首歌时,学生完全沉浸在了小红帽的音乐故事中,这就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条件。

二、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开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具体包括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而且,面对年级较小、以游戏为乐的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既符合小学生天生爱玩爱动的特征,又实现了愉快教学,从而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音乐教材内容中去。比如,在学习第五册第六课中的歌曲《捉迷藏》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在上课之前,大家一起猜个谜语吧,这个谜语的谜底这节课要与我们一起玩躲猫猫哦,它们究竟是谁呢?下面就让我们猜一猜,‘××藏在花丛中,××藏在草帽下,××躲入谷堆堆,××缩进棉被被’。”学生的表现显得异常活跃,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口里还喊着“我我我,老师我知道!”等学生回答正确以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这样,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利用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音乐源于自然。”音乐教学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音乐学习只局限于室内学习,而应该根据音乐教材内容,让学生回归自然,拥抱自然,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贴近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中音乐的存在,进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我认为,这不失为激发学生情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它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认识,使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和生活的美好。比如,在学习第四册第一课《春天来了》时,当时正值春天时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春天的气息,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那潺潺的流水声、树叶沙沙作响声、鸟儿欢快歌唱声,无不体现出春天的万物复苏和生机勃勃,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在正式学习这一单元时,也就能做到入情入境了。

激趣范文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学生来说,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缺少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说英语的需要,没有说英语的对象,更没有说英语的意识。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摸索研究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激趣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

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

(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

(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

(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

(4)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它因素。

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colordoyoulike?”“Ilike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二、开展画图片活动

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三、自编自演课本剧

学习要“学以致用”,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此,每节课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四、举办英语活动

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举办英语节、英语联欢会及各类英语竞赛。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于是就要求他们在认真参与的同时,多观察,多思考。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学习心得,加上图片、照片展示在班级的橱窗里。这样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五、收录英语信息

让学生把平时在报刊和影视中看到的英语小作文、小幽默、小故事等摘抄下来,存入专门的材料袋中。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将生活中可能看到的英语信息收集起来。如一些食品、用品上的英文商标,服装上的英文,商店招牌上的英文,都可以作为收录的内容,同时这些英文形式大都包含着优秀的创意,富有创造性和审美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过一段时间,让学生们拿出来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被别的同学围观和欣赏时,那种成就感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六、引入竞争机制

激趣范文篇10

关键词:导入;兴趣;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真正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科学感兴趣,才会想学好科学。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一堂课的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尔基说:“开头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找到它。”。导入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导入,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激活学生的“动情点”,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科学课的导入方式很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精心设计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新课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心会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初中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科学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动能和势能转化”时,教师可把书中的单摆实验改为“铁球碰鼻”的演示:将一个铁球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将它拉至偏离竖直位置,让铁球刚好碰到自己的鼻子,在学生目不转睛时,把铁球放开,铁球开始运动,下面的学生为老师捏了一把汗,不知老师能否避免这一“劫难”。然而老师却稳如泰山的站着一动不动,铁球摆回来时并没有碰到老师的鼻子,这一场面吸引了学生,对这样的情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奥秘,从而为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惯性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在有惊无险中成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讨的浓厚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引入新课。

例如:在七年级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对其没有感性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又是整个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感性认识,把学习兴趣放到课堂上来,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动手实验,把凸透镜对准近处书本上的字和远处的窗户、房屋,问他们发现了什么?当倒立缩小的窗户、房屋,正立放大的字出现在面前时,学生们开始兴奋了,许多问题很自然地就从他们的嘴里提出来了:怎么会有像的呢?怎么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呢?怎么一会儿倒立,一会儿正立呢?我趁机就提出了今天的课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成像规律呢?整个一堂课的重点教学也就在同学们最兴奋的时刻开始了。

用实验导入新课达到的效果,无论多么美妙的语言都是替代不了的。科学教师应抓住实验这一其他学科不具有的优势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奋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果要达到创设情景和引入新课的目的,应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奇特、惊险的实验,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通过有趣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新课。

初中生爱听故事,抓住初中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通过运用科学史料性的故事,提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导入新课。科学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情节动人,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够说明科学发展之路的崎岖不平,还能折射出科学家的献身精神.这一切都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科学知识,发展自己创造才能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科学小故事,对设疑、激发兴趣可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这是什么病呢?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讲述狗死洞的故事: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魔洞”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学生们分别议论纷纷,讨论后指出都是二氧化碳惹的祸,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性质呢?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答案,产生了探究欲望,也就自然导入所学课题。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摩擦的利和弊”时,为了引起本节内容的兴趣,用以下故事来引出课题:在儒勒?凡尔纳写的一本小说中,描写了一位名叫马蒂夫的大力士,他力大如虎。有一次,眼看一条刚从船坞滑下水的大船“特拉波科罗”号将和一艘快艇相撞,岸上的人正束手无策,只见马蒂夫一个箭步跨到大船跟前……。听到这时,教师稍作停顿。于是学生在心理上急切希望知道究竟,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渴望学习的愿望,掌握学习主动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热传递”时,教师可先介绍“煤炭救命”的真实故事: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高斯”号轮船被茫茫的冰层封住了归路,船员们想了很多办法,挖、炸、锯、砍,冰层巍然不动,一切“武力”解决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有个学者建议,把船上的煤屑、黑灰都铺在冰层上,奇迹出现了,冰开始融化,航线得以开通。为什么煤灰能够使轮船摆脱困境而挽救船员们的生命呢?大家听了这节课后,就一切都明白了。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在一起,如果所讲的故事应该撷取其精华,而且又有些离奇,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新课。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常规认识相反的科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大气压强”时,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大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一齐答:“一定会掉下来。”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强烈的矛盾冲突,引爆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学了“大气压强”之后就会明白了。

例如:讲七年级下“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

例如:学习九年级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时,老师先问“3.8瓦的灯泡亮还是1.5瓦的灯泡亮?”,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3.8瓦的灯泡亮”。老师于是将“1.5V,1.5W”和“1.5V,3.8W”两灯泡并联接入3V的电源中,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致。

这时学生会兴奋地叫起来,他们是对的,当然高兴。接着老师又将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时,1.5瓦的反而比3.8瓦的要亮得多。学生感到惊讶:“这是怎么回事?”。这一出乎意料的事实,要求学生们用崭新的理论给以合乎情理的解决,迫使学生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军。

惊奇、疑惑、矛盾是心理冲突的现象,亦是产生认知的冲突方式。这些心理冲突具有两重性,既是认知的障碍,更是探索的新起点。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运用悬念导入技能,教师要问到点子上,抓住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矛盾时的契机,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同时设问要新颖,学生闻所未闻,始料不及的,才能造成悬念,学生就会激起求知欲望而“愿闻其详”,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新课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导人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文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想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朱清时主编2005年12月第3版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