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大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2:41:55

金光大道范文篇1

连日阴雨绵绵,困守在家,把过去买的旧碟片倒腾出来重新过目。

虽然偶一买碟,但集腋成裘,一不小心,电脑桌下已被碟片占领,成为食之无味、丢之可惜的鸡肋。

这些碟片大多是商店清舱时贪便宜卖来的,翻了翻,大部分没有拆封,有什么《公民凯恩》、《偷自行车的人》、《发条橘子》、赛珍珠《大地》、好莱坞版《十诫》,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林林总总。

也有在盗版市场上买到的一些的片子,像什么《春苗》、《青松岭》以及部分样板戏。其中就有《金光大道》(上、中集)(《艳阳天》一直没有卖到,遗憾)。

雨天好看书,现在应该是好看碟了。于是终于看到了精品《金光大道》。

在国产片中,这个电影好长。一集都有两个小时,上、中两集就是近四个小时,耗尽了我半天的时间,花了我两天的功夫,才算看完。

不好意思,看完后,我竟然感动与激动不已。剔除影片中的部分夸张的动作表现,影片的总体气氛仍是难能可贵的朴质的,体现出的中国人的努力探索的历史遗痕,至少具有一种备档的意义,而其中透露出的虽蜻蜓点水般却至为宝贵的人性的因素,则使影片散发出一种人情的美好。

于是就想到美学。

有没有美学?

二、尴尬的研究现状:

于是就到网上找方面的材料。

看到一些资料,移录如下:

资料1:“‘在中国、学在国外’,这是许多中国学者不无感慨的政治现实。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20世纪中国的文化艺术,包括不同时期的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批评家和历史学者也在运用新的方法探讨时期的文学艺术。大家都看到了抢救这些历史材料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随着艺术市场的扩大,对时期艺术品及其图像的考鉴研究也日益深入细致,逐渐勾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整体中这一被忘却了的部分的轮廓。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这次展览只是中专出了很有意义的一步。(本文摘自《典藏今艺术》)”

资料2:“研究“学”的洋人以美国最多,无论资料与学术水准,都堪称海外研究的中心。这些美国人几乎在一开始,即以极大兴趣投入了研究。美籍韩裔学者李鸿永在一九七八年即出版了有关广州的专著,其研究的深入与细致,连国内的学者也为之折服。七十年代,南加州大学的罗森为了撰写《广州红卫兵的派性与》,采访了一千个当时到香港的广州人,掌握的数据包括各种家庭出身的学生在红卫兵中的比例。美籍华裔学者陈佩华通过个案调查收集口述材料,撰写了另一部红卫兵研究专著——《毛的孩子们》。从七十年代在台湾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美国学者,到八十年代研究学的美国学者,或者都在其研究——寻找中国百年历史变迁规律的范畴之内。”

相比之下,在国内的描述中仍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

三、有没有美学?

这是美学学者研究的课题。

如果说暴力都能产生美学的话,那么,美学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表述为一种具有共同审美特征的流派,一种趋向。

正像负增长也被作为一种增长率的概念一样,审美在进行自我的主观发言的时候,也意味着把审丑作为自己所注目的一个必然的领域。即使抛开美与丑这一个纯粹主观上产生的判断,至少审美应该有权利、有资格对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现象进行观望、观察与观看。

正是在这样的对概念的最通融的宽容的前提下,“美学”这样的概念表述就无法让我们视而不见。

期间的连环画成为收藏新品,邮票一直是收藏的热门,油画的拍卖也时常掀起波澜,而的音乐借助前几年的“红太阳”系列,风靡全国,“收租院”的雕塑在国内遭受到灭顶之灾的批判,却在国外以复制品的形式引起轰动。

在这种对意向的阵发性、返祖性的回放中,难道仅仅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被人们所追踪吗?在这里有没有一种纯粹的剔除了政治因子的美学因素,成为人们热衷于其中的引擎呢?

在当年的“红太阳”的歌曲联唱中,难道引起全国人民痴迷的就没有旋律中的美学成份吗?

样板戏中提出的“三突出”概念是否是一条放之五湖四海而皆成立的美学原则?看看好莱坞电影中的那些所谓超人的英雄,谁不是在特殊环境下一块优秀的好钢?谁不是在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状况中,显示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那些拯危救难的好莱坞林林总总的英雄们、或者我们缩小范围就以007为例吧,整个电影中哪一处没有突出这个英雄人物的与众不同呢?

实际上,在“”艺术作品总是出其不意地袭击到当代的文化空间里的时候,由于先验地否定美学的独立存在,最后往往使某些人士陷入某种尴尬,往往把艺术品的借尸还魂看成是一种情结的喷发。

正像当年说“红太阳”音乐的横空出世、席卷全国是一种情结的再次返祖一样,最终显示出是一种可笑的对流行文化的错误判断。在那次影响最为广大的全面的对艺术作品的怀旧潮流中,实际上里边的政治因素已经被消释为零,而放大了艺术品中的可以与现代人们的情感趋向相与时俱进、相同步且可以接受的真诚、温馨、亲切的成份。也就是说,人们欣赏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美学成份。

艺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重新闯入人们的视线,我们难以回避它存在着独特的自成体系的美学风格。至今,已经三十余年,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理智与冷静,去解析它为什么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它们的鲜明的特色,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美学刺激。我们可以像鸵鸟一般地拒绝对它的承认,但从现实的角度,显然这是一种可笑的极其软弱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有人必然要提到期间的混乱、血腥、丑陋、人性恶的释放等丑恶因素。我想,这一切丑恶的暴力因素显然不是艺术作品中所倡导的主题。出现这种一系列的对人性的践踏的丑恶的现象,是当时社会呈现出无政府状态而激发出的一种人性恶的彻底暴露,正是鲁迅先生用他的如橼之笔前无古人地揭示出中国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实质的现代重演。没有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是倡导这种人吃人的中国人的社会规律的,出现这种当年的主流艺术作品的主体基调与社会中人性恶的泛滥的强烈反差与对立,只能说明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的无奈、无力与无能,而因此把历史上发生的所有血腥与暴力等同为艺术作品的本质特点,无疑就像期间所流行的“用文学进行反革命”的概念一样,再次让一个政治年代的艺术作品,受到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为了便于我们叙述的方便,我们姑且承认有一个存在的美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美学倾向还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影响。众所周知的世界级名导戈达尔也参加了法国受中国很大影响而爆发的“1968年五月风暴”。在这一红色风暴中,法国文化界就中国式的共产主义进行讨论与对话,支持大革命。他们身穿绿军装,手拿红宝书。在现今的小资派的电影观摩者的心目中,戈达尔无疑是一个名牌导演,其实,戈达尔的行为更像是一个被中国红卫兵鼓动的激进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五月风暴后,这位老戈兄提出一套“电影革命的理论”,提出了“为了摄制革命的电影,首先应对电影进行革命”的口号,认为革命的电影应同资产阶级的艺术观念彻底决裂,并且付诸于实践,拍了许多战斗电影,如《东风》、《真理》、《直到胜利》、《弗拉基米和罗莎》等等。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的介绍说:这些极左的影片更加抽象、晦涩。

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抛开政治的偏见,提取中的艺术作品的共性成份,承认它具有一个共同的内质,视之为一个独立的流派,信奉的是同样的美学主张,姑且称之为“美学。”

下面,我们将从《金光大道》这部电影来具体看看“美学”的一些微观成份。当然,咱这不是论文,只是一点随感而已,加之本人对电影无法全部找到,也缺乏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亲身参与的体验,仅是管中窥豹,一孔之见吧,也希望给国内的文艺学的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视角。

四、关于作者浩然

对于浩然的认识我是从《西沙儿女》开始的。

可能那时还是小学,班上的同学带着一打废纸,没头没尾,随撕随扔。上课开小差,就把同学那本撕毁的书拿来看了,看到描写打越南人,捉到越南一俘虏,我民兵在他的手上写字,作为凭据,让他回去好交差,一下子就被这个情节吸引住了。就找这个小说,回家问父亲,问出是《西沙儿女》。但当时这个小说已经被作为毒草了,图书馆是找不到的,于是,就跑旧书摊,居然真找到了。这本书,有两种不同的开本,我找到的是一个小开本,后来还看到大开本,印刷纸张要好于小开本的。

我居然被这个书吸引住了。小说是以一种诗意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南海的神奇的风景和猎奇般的地域特点,前半部分是解放前打击日本鬼子、保卫西沙的故事,下半部分是描写打击南越军队的故事。后来,我一直想弄明白,这个小说为什么是毒草,官方的书上解释的大意是说,这里边把一位女性阿宝作为女主角,影射着对的拍马屁,小说中在写到对人物产生精神影响的一首诗的时候,用了的“天生一个仙人洞”的诗,而这首诗是送给的。

除此之外,我看不出这个小说中有什么恶毒的成份。也许至目前为止,它也是唯一一部表现对我国最南端疆域生活的一部小说。它把南海的奇特的自然现象,有机地融入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走向上来,使其对儿童来说,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那样,带着一种强大的诱惑的成份。

从后来的阅读体验来看,这个小说也是浩然小说中最洋气的一部。他抛开了过去农村小说中的土气甚至说政治气太浓的特点,而在这个小说里玩了艺术一把,用散文诗体的风格,弱化了现实性的描绘,而采用了一种飘渺的写意式的笔触,展现了一幅轻灵的中国南疆保卫史的暄丽的杨柳青年画。

我不知道这个小说将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但它的唯一性是值得重视的。它涉入到一个中国文学从没有涉足过的地域,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南海上发生的那一场不亚于八十年代初期南疆战事那般壮烈的风云,而它对中国领土的界碑式的肯定,使这个小说即使在政治上可能犯有某种错误,但它的如同文天祥、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讨论的答案一样的铁定的事实,都使它在主导方向是应该被中国文学史所记取的。

后来,基本在旧书市场上看到浩然的书,就买。居然凑全了《艳阳天》三卷,《金光大道》前二卷。《金光大道》第一卷缺少好的品相,磨损严重,我勉强用了几本的旧书,才找到了一份全本。后来华龄出版社出版浩然长篇小说文库,重新出版了《金光大道》全部,当时一直惦记着要买一套,但慑于当时上学时的拮据,一直没有买成,后来没多久,突然间发现这一套书不翼而飞,跑了所有的书店都看不到任何一点影子,出差时,也时常到书店里找找这本书,但似乎它们约好了突然失踪似的,再也没有见过。不知道是卖光了呢,还是被雪藏了呢?总感到奇怪,这样的书,不会这么热销吧。

倒是华龄版的浩然的小说文库的其它品种如《迷阵》,经常在半价书市上见到,我只好凑合着买回来了。

五、关于小说《金光大道》

在看电影之前,我看过《金光大道》,说实话,阅读的趣味明显低于《西沙儿女》。

在痛苦的阅读中,我只能称之为这是一部奇书。

一个用稿纸写作的上个世纪的作家,居然有耐力、有激情、有冲动,写出这样一部长篇的农村小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种奇迹,正如作者浩然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样的小说对于中国文学畸形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奇迹。

中国的文学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才真正地实现了与世界文学内质上的接轨。当然,你可以说,中国有《红楼梦》,但是那个小说里边有没有一点现代人感情?有没有一点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直至多少年后,巴金在小说《家》中的卷首说出“青春是美好的”这一幼稚的判断,还被作为经典佳句被人传诵。在中国文学刚刚迈出瘦弱的步伐的时候,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等一大批外国作家,却已经写就卷轶浩繁的作品,表现了广阔的社会、鲜活的思想与深刻的人性沟壑,这些作品对社会的描摹与刻划,即使在相隔二个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那些遥远的文字中触摸到一颗活着的灵魂与相通的思想情境。

在中国的文学中,看不到真正的低层的人民,看不到对下里巴人的生活的真实写照,那种下层人民的相互怜悯、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由于汉语言的高高在上的特质,还无法被记录在案,使中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的贵族绅士无病呻吟的垃圾。当今天书店里一排排地陈列着的中国百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时候,你甚至提升不起一起购买的欲望,在那种几乎完全是克隆才子佳人千篇一律模式的所谓小说中,你看到的是一样的没有现代人物感情的男女,看到的是低劣的故事大于思想的刻划的乏味情节,特别是其中的霉变的主题意旨,就像你必须让自己整天泡在三寸金莲的博物馆里而受不了臭气熏天的步步相逼,最终你不得不突围而走。在最近一部的古典小说《孽海花》中,你根本感受不到早已出现的托尔斯泰、雨果小说中的那种美好的人文之气,依旧是一股俗不可耐的旧式的对女人的白描式的皮囊表相。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就像被囚禁着地心深处,似乎一直等到鲁迅喊出“救救孩子”的那一声惊雷裂帛般的呐喊才会爆发出来。

把《金光大道》放在遍地狼籍的垃圾文学群落里,我们实在感到这样的文学的石破天惊的意义。仅就公开出版且当年广为流传的前二卷小说中,作者以一种上识天时、下穷人事的气魄,细腻、细致地刻划了乡土农村的各种人等。

浩然小说采取了中国传统的白描叙事笔法,以对话展开故事的进展,杂以谨慎的心理议论,淋漓地绘制出农村一幅幅有血有肉的风俗画片断。

如果说王朔运用了口语化的叙事方式,那么,浩然同样是一个用口语代替文学叙事的作家。这样叙事方式的基础,就是作者对大量农村口语的熟稔掌握。这突出表现在浩然除了对人物对话进行了生动的口语还原外,还在对小说的主体叙事部分,也采取了口语化的表述,这使得浩然的这种政治化小说,最大限度地抛弃了现行政治的说教与鹦鹉学舌的笨拙,这一点显示出浩然与同时期的任何一部此类的政治图解小说相比都来得更加生动,也最缺少政治帮闲的丑恶面孔。

不仅在语言上,而且在人物的心理上,浩然完全把他的乡村奉为中国的中心,所以,他笔下的农村舞台几乎成为尺幅千里、人情练达的最美好的境地。他的乡村浓缩了中国人情最美好的结晶,聚集着最优秀的精英,密布着一个社会据以成立的各种富有特色的人物,在作者展开的一幅幅画卷中,可以对应地读解到任何一个大千社会里杂色人等,这使得浩然的乡村成为一个具有跨越时空价值的中国社会的标准范本。我想,这正是浩然的小说历久弥新、且永远散发出艺术感染力的原因。

浩然的乡村叙事笔法以及乡村视角,奠定了他的小说成为最伟大事件、最优秀人物的聚集所,所以,他小说中的乡村具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与号召力,使人物最大限度地摒弃了农村小说中通常具有的对农村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浩然的文学视野中,农村是世界的舞台中心,而小说中涉及的城市生活,永远不具备对农村人物的任何吸引力。这一点,如果我们比较柳青的《创业史》就可以鲜明地看出与浩然的迥异来。柳青的叙事语言完全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书面语,他所描写的农村,始终受到城市生活的挟迫与压力,他书中的人物,一个典型的选择就是如何应对城市生活的诱惑。像《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的恋人改霞根本不具备浩然笔下农村姑娘的那种安居乐业、以农村为最终选择的坦然与命定,而是始终徘徊在鄙视农村生活而向往城市生活的那种与小说主题相违背的忧伤与痛苦中,这种忧伤与痛苦也鲜明地通过小说,传达给读者,使人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农村所无法拥有收敛其农村优秀人才的磁力。

实际上,离开了浩然的文学作品,农村生活在作家的笔下,往往是被抛弃了的对象。这种典型的选择的艰难,以路遥的《人生》最有代表性。在他的小说中,城市生活欺压在农村生活之上,小说中的高加林在农村姑娘与城市姑娘的摇摆不定的痛苦抉择中,始终把农村作为一个丢弃的目标。

而在这样的同时期有《创业史》、后有《人生》这样的始终悲悯地注视农村的文学理念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浩然执着地把农村生活与农民视野作为他小说天经地义的圣经,就可以看出这种理念,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既没有先例,也缺乏后来的承继者。你可以说这种主题与立意是一种陈腐与落后的表示,但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进入过文学的视野、且从未占据过文学表述的主体的农民,第一次在浩然的小说中,以一种勿庸置疑的坚定与强硬得到表现,这是这样小说的一个拍案惊奇之处。

通常意义上农村小说中的青年人往往是背叛农村的主导力量,上面我们举例有《创业史》中的改霞与《人生》中的高加林。而青年人中,尤以农村姑娘的选择更能反映出乡村的价位所在。而浩然笔下的姑娘们,始终把她们的爱情奉献农村社会中的最优秀的人物,始终以简单的直率的心理爱惜着农村的氛围。他小说中的姑娘最少城市人观看农村人的小芳情结,最少那种贾宝玉看到袭人的表妹们身在山野居然也靓丽可人的虚伪怜悯,他把小说中的女孩被描写成在乡村中得到最青春的美好表现,这在《艳阳天》的焦淑红与肖长春的爱情中,得到了最深刻的揭示。在《金光大道》中,浩然也以不经意的笔触,表现了乡村女孩周丽平、巧桂等美好的农村姑娘形象,他们丝毫没有经受到城市生活的诱惑,其中周丽平在鞋厂里作为临时工的身份,还有勇气、胆略与不法奸商作坚决的斗争,这样的农村女孩,她把她的心灵归宿与砝码始终放在乡村的价值准则这一边。

浩然的这种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农村的视野作为文学立论的主调的样式,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折射。在同时期的《五朵金花》、《刘三姐》等流行样式的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以乡村精神作为主旨的人文关怀,《五朵金花》里的城里采风的艺术家们,成为乡村爱情的观望与赞誉的局外人,他们根本无法插入到乡村爱情的进程。《刘三姐》中的女歌手的爱情始终在乡村里的同村的男青年二牛身上,得到回报,而那些贵族绅士企图对她的占有,在乡村精神的强大的正气面前,显得是如此的猥琐与狼狈。这是浩然时代的一种集体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学在进入到仅仅与浩然的文学作品相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艺术作品的主旨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悄然的嬗变。在《白鹿原》中,地主的生活方式被作为乡村温馨的一种典范,而低贱的长工再也不会在自己的同类中找到爱情的共鸣,而把觊觎的目光瞄准向地主家的女人。这种逆反地对农村生活的鄙视转而悲悯地站在上层贵族的层面,揭示农村低贱人士掠取女人、财物,在《大鸿米店》中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讲,优秀的品质在文学作品中已经从浩然时代的农民层次,转移到过去的高贵阶层。对义和团的视角的转变、对农民的鄙视转而对地主的同情,都深刻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立场的位移。从这个角度上讲,浩然对农民视角的张扬,反应出中国文学所能达到的一个对农民进行划时代首肯的最高极限。正是在这里,构成了浩然作品的“奇”字来。

中国文学多年来深受其害的政治因素,可能使浩然当年获得了某种益处,但同时,这种政治的戕害,也使浩然作品中的值得珍视的农民视角昙花一现地被忽略了。毕竟相对于中国异常空白的平民文化的尴尬,浩然起到了填补盲点的作用。不管农民视角是否被这个时代重视与否,毕竟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人真诚地记载过农民们的思考、情趣与生存的天地。这一点,将是浩然在中国文学史永远不曾泯灭的价值。

六、关于电影《金光大道》。

电影《金光大道》上集,改编自当年出版的小说前二部。中集,改编自当年没有出版的第三部。可以说它是电影比正式出版的小说早半拍的一部电影。

上集集中表现了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下集则反映了是否是走投机倒把的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中集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故事区别的。因为上集结束,合作社成立,是否单干已经没有再争论的必要,所以中集把走什么样的道路摆上了位置。

影片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抉择来体现它所图解的历史的必然的。它的基本构架,就是它所设置的人物,经过痛苦的实践与血泪的教训,选择了影片中所确定的金光大道——也就是合作化的道路。

在上集中,影片中通过高大泉的弟弟高二林分家、刘祥作为困难户的代表而坚定地走向互助组,以及刘万单干致使妻子死亡等一系列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了互助组的优越性。

这一模式,在中集中继续得到强化。中集中已经解决了高二林的回到正确道路上的问题,着重表现了一个叫秦文吉的农民,走资本主义道路所带来的离婚、失事等困境,以此来阐明走正确道路的必然性。

影片所设置的事例,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效应,把两种不同道路的两类人的结果强烈地摆放在一起,以此来不言而喻地阐明影片的主题。

影片镜头朴质,但也不乏技巧。在段落之间的跳跃与省略之间产生巨大的弹性与空间,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明快的节奏,着重把握住主线,松弛相间,收放自如。电影对浩然的冗长的不厌其烦的描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把中心细节提炼出来,组织成可视的画面。

正像中国的红楼梦中所习惯对人物姓名进行隐射一样,《金光大道》中的人物也带有这种机械的影射的特征。如高大泉几乎成为作品“高大全”的代名词,影片中的反革命分子“范克明”就是反革命的谐音,沈记掌柜“沈义仁”无疑就是生意人的代名词。

高大泉的这一形象,影片塑造得颇有光彩。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是一个三突出的典型,但小说仍至电影,在突出他的高大形象的同时,仍然没有脱离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三突出”这一概念的是非功过,自然有历史去裁定,但它作为一个艺术的概念,是否就没有一点现实的意义?这我们在上面阐述过。

影片在塑造高大泉的形象时,始终把他融汇于乡土环境,反映了他的高瞻远瞩的动机都是帮助乡亲们如何克服困难,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一定调,就把这个人物完全纳入到人性化的塑造动机里来。

看到有人说高大泉这个角色没有特点,没有个性,其实,这并不能反映电影实际上形成的最终效果。影片通过一系列精练的细节,反映了这一人物的关爱乡民、作风正派、挺身而出的高贵品质。如他把自己家的粮食帮助穷困断粮的刘祥,帮助刘万干活,危急关头托住倾复的大车,以及跳进急流抢救落水的乡民,这一切,都使他的出现,给人一种异常光彩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经常接触到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拯救世界的那种超人的英雄形象。

在嘲弄影视作品的文章中,往往不能切中要害地任意上纲上线,如最常见的评论,就是说什么龙江颂的江水英看不到丈夫,海港中的女主角似乎单身一人,红色娘子军没有爱情描写等等,实际上,一部电影是否都有必要把家庭纳入到故事中来?与红色娘子军中没有爱情的空白相比,现今的一些军事题材影片无一不是在电影漾入爱情的作料,像《DA师》等电视剧中,都把粉红色的爱情作为绿色军营里一抹浪漫的红晕,最后却深受观众的诟病。没有爱情的军事片是否就不能塑造出人物,是否就没有吸引人观看的看点?我想是否定的,在美国电视剧《兄弟连》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都是清一色的纯粹的美国大兵,但却深深地吸引了中国观众的视线,几乎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好评,我想,粉红女郎的加盟,并不是电影人物关系合理性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吸引观众的眼睛的不可或缺的调料。

因此,略去爱情的松散与冗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物的主要行动中,并不一定影响一部艺术作品的精神品位。

影片中,高大泉与妻子的那种没有溢于言表的恩爱之情,还是通过有限的镜头,得到了最东方化的表现。在期间,能如此点到为止而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这种夫妻的人伦亲情,实在令人感到是一种奇迹。这种爱情符合东方人的收敛特点。如高大泉夜里到地里干活,影片在音乐声中,表现了由王馥荔扮演的妻子突然出现在车子后边施以援手,然后在两人深情地相视而笑的镜头上,把那种相濡以沫的情愫得到了非常美好地表现。

在高大泉的劳作的过程上,他的儿子小龙的天真可爱的表现,可以让人深刻地体味到他身上的父子情深的所在。这种情在影片中的画龙点睛的寥寥几个镜头的交待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本看不出这是一部具有某种政治图解的电影。人物永远是电影成败的关键,它承载的主题可能事过境迁,失去了讨论合理性的必要,但它留下的人物形象,将超越政治的是与非,而带有永恒的感染人的价值。

在影片上集中的一个劳作的镜头中,影片中一个表现小龙跟着大人后边,非常懂事地把种子用手埋入泥土的镜头就给人一种惊鸿一瞥的震撼感。在这里,体现出一种对乡土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一个农民的后代那种受上辈人感染的对于土地养家糊口的渴望之情。这一切,都被影片深情地表达出来了。

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高大泉那种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作为反面角色代表的张金发虽然是高大泉的斗争对象,但高对张金发的女儿巧桂却是关怀备至,和颜悦色,非常具有人情的美好。在中集中,他们一行运粮进镇,表现高大泉关心巧桂的那一节非常有意思。高大泉拉上巧桂,问她:“冷不冷。”“不冷。”“不冷怎么打哆嗦。”“哆嗦也不冷。”把孩子气的小女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同时作为长辈的高大泉的幽默宽广的性格也得到了涉笔成趣的揭示。

在《金光大道》中,我们看到了最少限度的虚假,影片的时代的做旧气氛,基本让人觉得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而与此相反的是,近期拍摄一些建国前后的影视作品中,人物浓装艳抹,虚假造作,与影片中的那种朴质的场面几乎不能相差好几个档次。

因此,这个电影毕竟记录了历史上中国人曾经有过的思考与努力,记录了在大背景下的农民们为了一个目标而作出的艰辛的拼搏,它所体现出的细节中的人情的美好,是不应该随着某种政治概念化的弊端而被掩没。我们应该尊重上一辈人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艺术家们为了这种精神而付出的真诚。

七、电影的导演

影片的上集导演是林农与孙羽。下集是孙羽。

林农曾经导演过《兵临城下》、《甲午风云》,孙羽在这之后导演过《人到中年》、《丫丫》等影片。

影片的镜头调度相当娴熟,注重运用特写,切换快捷,基本没有冷场的镜头。其成熟的水准比七十年代后的电影要高出许多。有一度时期,内线电视上放映了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其实有一部可能叫《元帅与士兵》,表现关心运动员的故事,人物动作呆板,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个镜头拼揍起来的生硬感。七、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全面滑坡的时候,到九十年代就积习难返,令观众弃之如弊履了。

影片还根据农村片的特点,在里边增加了几场小噱头,为影片增添了几分轻松幽默的成份。如秦富与刘祥签订合同准备买房里,这时高大泉进来,秦富跑到窗户上观看,一抬头,撞到额头,作痛苦捂头状,令人发笑。这一切在小说中是没有这个撞头的情节的,完全是根据电影的故事的需要,而设置了这么一个小动作。

还有刘万痛恨秦富的自私行为,一拳把他打倒,倒在水田里,也令人感到滑稽可笑。

秦富的儿子文庆与嫂子联手顶撞他,秦富举棒欲打,但叔嫂不相让,秦富无奈,只好叫老婆应声虫出来,命令胆小怕事的老婆:“你给我打。”把一个权威日益丧失却还死要面子的农民表现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金光大道范文篇2

连日阴雨绵绵,困守在家,把过去买的旧碟片倒腾出来重新过目。

虽然偶一买碟,但集腋成裘,一不小心,电脑桌下已被碟片占领,成为食之无味、丢之可惜的鸡肋。

这些碟片大多是商店清舱时贪便宜卖来的,翻了翻,大部分没有拆封,有什么《公民凯恩》、《偷自行车的人》、《发条橘子》、赛珍珠《大地》、好莱坞版《十诫》,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林林总总。

也有在盗版市场上买到的一些的片子,像什么《春苗》、《青松岭》以及部分样板戏。其中就有《金光大道》(上、中集)(《艳阳天》一直没有卖到,遗憾)。

雨天好看书,现在应该是好看碟了。于是终于看到了精品《金光大道》。

在国产片中,这个电影好长。一集都有两个小时,上、中两集就是近四个小时,耗尽了我半天的时间,花了我两天的功夫,才算看完。

不好意思,看完后,我竟然感动与激动不已。剔除影片中的部分夸张的动作表现,影片的总体气氛仍是难能可贵的朴质的,体现出的中国人的努力探索的历史遗痕,至少具有一种备档的意义,而其中透露出的虽蜻蜓点水般却至为宝贵的人性的因素,则使影片散发出一种人情的美好。

于是就想到美学。

有没有美学?

二、尴尬的研究现状:

于是就到网上找方面的材料。

看到一些资料,移录如下:

资料1:“‘在中国、学在国外’,这是许多中国学者不无感慨的政治现实。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20世纪中国的文化艺术,包括不同时期的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批评家和历史学者也在运用新的方法探讨时期的文学艺术。大家都看到了抢救这些历史材料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随着艺术市场的扩大,对时期艺术品及其图像的考鉴研究也日益深入细致,逐渐勾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整体中这一被忘却了的部分的轮廓。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这次展览只是中专出了很有意义的一步。(本文摘自《典藏今艺术》)”

资料2:“研究“学”的洋人以美国最多,无论资料与学术水准,都堪称海外研究的中心。这些美国人几乎在一开始,即以极大兴趣投入了研究。美籍韩裔学者李鸿永在一九七八年即出版了有关广州的专著,其研究的深入与细致,连国内的学者也为之折服。七十年代,南加州大学的罗森为了撰写《广州红卫兵的派性与》,采访了一千个当时到香港的广州人,掌握的数据包括各种家庭出身的学生在红卫兵中的比例。美籍华裔学者陈佩华通过个案调查收集口述材料,撰写了另一部红卫兵研究专著——《毛的孩子们》。从七十年代在台湾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美国学者,到八十年代研究学的美国学者,或者都在其研究——寻找中国百年历史变迁规律的范畴之内。”

相比之下,在国内的描述中仍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

三、有没有美学?

这是美学学者研究的课题。

如果说暴力都能产生美学的话,那么,美学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表述为一种具有共同审美特征的流派,一种趋向。

正像负增长也被作为一种增长率的概念一样,审美在进行自我的主观发言的时候,也意味着把审丑作为自己所注目的一个必然的领域。即使抛开美与丑这一个纯粹主观上产生的判断,至少审美应该有权利、有资格对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现象进行观望、观察与观看。

正是在这样的对概念的最通融的宽容的前提下,“美学”这样的概念表述就无法让我们视而不见。

期间的连环画成为收藏新品,邮票一直是收藏的热门,油画的拍卖也时常掀起波澜,而的音乐借助前几年的“红太阳”系列,风靡全国,“收租院”的雕塑在国内遭受到灭顶之灾的批判,却在国外以复制品的形式引起轰动。

在这种对意向的阵发性、返祖性的回放中,难道仅仅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被人们所追踪吗?在这里有没有一种纯粹的剔除了政治因子的美学因素,成为人们热衷于其中的引擎呢?

在当年的“红太阳”的歌曲联唱中,难道引起全国人民痴迷的就没有旋律中的美学成份吗?

样板戏中提出的“三突出”概念是否是一条放之五湖四海而皆成立的美学原则?看看好莱坞电影中的那些所谓超人的英雄,谁不是在特殊环境下一块优秀的好钢?谁不是在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状况中,显示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那些拯危救难的好莱坞林林总总的英雄们、或者我们缩小范围就以007为例吧,整个电影中哪一处没有突出这个英雄人物的与众不同呢?

实际上,在“”艺术作品总是出其不意地袭击到当代的文化空间里的时候,由于先验地否定美学的独立存在,最后往往使某些人士陷入某种尴尬,往往把艺术品的借尸还魂看成是一种情结的喷发。

正像当年说“红太阳”音乐的横空出世、席卷全国是一种情结的再次返祖一样,最终显示出是一种可笑的对流行文化的错误判断。在那次影响最为广大的全面的对艺术作品的怀旧潮流中,实际上里边的政治因素已经被消释为零,而放大了艺术品中的可以与现代人们的情感趋向相与时俱进、相同步且可以接受的真诚、温馨、亲切的成份。也就是说,人们欣赏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美学成份。

艺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重新闯入人们的视线,我们难以回避它存在着独特的自成体系的美学风格。至今,已经三十余年,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理智与冷静,去解析它为什么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它们的鲜明的特色,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美学刺激。我们可以像鸵鸟一般地拒绝对它的承认,但从现实的角度,显然这是一种可笑的极其软弱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有人必然要提到期间的混乱、血腥、丑陋、人性恶的释放等丑恶因素。我想,这一切丑恶的暴力因素显然不是艺术作品中所倡导的主题。出现这种一系列的对人性的践踏的丑恶的现象,是当时社会呈现出无政府状态而激发出的一种人性恶的彻底暴露,正是鲁迅先生用他的如橼之笔前无古人地揭示出中国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实质的现代重演。没有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是倡导这种人吃人的中国人的社会规律的,出现这种当年的主流艺术作品的主体基调与社会中人性恶的泛滥的强烈反差与对立,只能说明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的无奈、无力与无能,而因此把历史上发生的所有血腥与暴力等同为艺术作品的本质特点,无疑就像期间所流行的“用文学进行反革命”的概念一样,再次让一个政治年代的艺术作品,受到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为了便于我们叙述的方便,我们姑且承认有一个存在的美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美学倾向还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影响。众所周知的世界级名导戈达尔也参加了法国受中国很大影响而爆发的“1968年五月风暴”。在这一红色风暴中,法国文化界就中国式的共产主义进行讨论与对话,支持大革命。他们身穿绿军装,手拿红宝书。在现今的小资派的电影观摩者的心目中,戈达尔无疑是一个名牌导演,其实,戈达尔的行为更像是一个被中国红卫兵鼓动的激进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五月风暴后,这位老戈兄提出一套“电影革命的理论”,提出了“为了摄制革命的电影,首先应对电影进行革命”的口号,认为革命的电影应同资产阶级的艺术观念彻底决裂,并且付诸于实践,拍了许多战斗电影,如《东风》、《真理》、《直到胜利》、《弗拉基米和罗莎》等等。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的介绍说:这些极左的影片更加抽象、晦涩。

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抛开政治的偏见,提取中的艺术作品的共性成份,承认它具有一个共同的内质,视之为一个独立的流派,信奉的是同样的美学主张,姑且称之为“美学。”

下面,我们将从《金光大道》这部电影来具体看看“美学”的一些微观成份。当然,咱这不是论文,只是一点随感而已,加之本人对电影无法全部找到,也缺乏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亲身参与的体验,仅是管中窥豹,一孔之见吧,也希望给国内的文艺学的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视角。

四、关于作者浩然

对于浩然的认识我是从《西沙儿女》开始的。

可能那时还是小学,班上的同学带着一打废纸,没头没尾,随撕随扔。上课开小差,就把同学那本撕毁的书拿来看了,看到描写打越南人,捉到越南一俘虏,我民兵在他的手上写字,作为凭据,让他回去好交差,一下子就被这个情节吸引住了。就找这个小说,回家问父亲,问出是《西沙儿女》。但当时这个小说已经被作为毒草了,图书馆是找不到的,于是,就跑旧书摊,居然真找到了。这本书,有两种不同的开本,我找到的是一个小开本,后来还看到大开本,印刷纸张要好于小开本的。

我居然被这个书吸引住了。小说是以一种诗意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南海的神奇的风景和猎奇般的地域特点,前半部分是解放前打击日本鬼子、保卫西沙的故事,下半部分是描写打击南越军队的故事。后来,我一直想弄明白,这个小说为什么是毒草,官方的书上解释的大意是说,这里边把一位女性阿宝作为女主角,影射着对的拍马屁,小说中在写到对人物产生精神影响的一首诗的时候,用了的“天生一个仙人洞”的诗,而这首诗是送给的。

除此之外,我看不出这个小说中有什么恶毒的成份。也许至目前为止,它也是唯一一部表现对我国最南端疆域生活的一部小说。它把南海的奇特的自然现象,有机地融入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走向上来,使其对儿童来说,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那样,带着一种强大的诱惑的成份。

从后来的阅读体验来看,这个小说也是浩然小说中最洋气的一部。他抛开了过去农村小说中的土气甚至说政治气太浓的特点,而在这个小说里玩了艺术一把,用散文诗体的风格,弱化了现实性的描绘,而采用了一种飘渺的写意式的笔触,展现了一幅轻灵的中国南疆保卫史的暄丽的杨柳青年画。

我不知道这个小说将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但它的唯一性是值得重视的。它涉入到一个中国文学从没有涉足过的地域,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南海上发生的那一场不亚于八十年代初期南疆战事那般壮烈的风云,而它对中国领土的界碑式的肯定,使这个小说即使在政治上可能犯有某种错误,但它的如同文天祥、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讨论的答案一样的铁定的事实,都使它在主导方向是应该被中国文学史所记取的。

后来,基本在旧书市场上看到浩然的书,就买。居然凑全了《艳阳天》三卷,《金光大道》前二卷。《金光大道》第一卷缺少好的品相,磨损严重,我勉强用了几本的旧书,才找到了一份全本。后来华龄出版社出版浩然长篇小说文库,重新出版了《金光大道》全部,当时一直惦记着要买一套,但慑于当时上学时的拮据,一直没有买成,后来没多久,突然间发现这一套书不翼而飞,跑了所有的书店都看不到任何一点影子,出差时,也时常到书店里找找这本书,但似乎它们约好了突然失踪似的,再也没有见过。不知道是卖光了呢,还是被雪藏了呢?总感到奇怪,这样的书,不会这么热销吧。

倒是华龄版的浩然的小说文库的其它品种如《迷阵》,经常在半价书市上见到,我只好凑合着买回来了。

五、关于小说《金光大道》

在看电影之前,我看过《金光大道》,说实话,阅读的趣味明显低于《西沙儿女》。

在痛苦的阅读中,我只能称之为这是一部奇书。

一个用稿纸写作的上个世纪的作家,居然有耐力、有激情、有冲动,写出这样一部长篇的农村小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种奇迹,正如作者浩然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样的小说对于中国文学畸形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奇迹。

中国的文学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才真正地实现了与世界文学内质上的接轨。当然,你可以说,中国有《红楼梦》,但是那个小说里边有没有一点现代人感情?有没有一点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直至多少年后,巴金在小说《家》中的卷首说出“青春是美好的”这一幼稚的判断,还被作为经典佳句被人传诵。在中国文学刚刚迈出瘦弱的步伐的时候,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等一大批外国作家,却已经写就卷轶浩繁的作品,表现了广阔的社会、鲜活的思想与深刻的人性沟壑,这些作品对社会的描摹与刻划,即使在相隔二个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那些遥远的文字中触摸到一颗活着的灵魂与相通的思想情境。

在中国的文学中,看不到真正的低层的人民,看不到对下里巴人的生活的真实写照,那种下层人民的相互怜悯、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由于汉语言的高高在上的特质,还无法被记录在案,使中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的贵族绅士无病呻吟的垃圾。当今天书店里一排排地陈列着的中国百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时候,你甚至提升不起一起购买的欲望,在那种几乎完全是克隆才子佳人千篇一律模式的所谓小说中,你看到的是一样的没有现代人物感情的男女,看到的是低劣的故事大于思想的刻划的乏味情节,特别是其中的霉变的主题意旨,就像你必须让自己整天泡在三寸金莲的博物馆里而受不了臭气熏天的步步相逼,最终你不得不突围而走。在最近一部的古典小说《孽海花》中,你根本感受不到早已出现的托尔斯泰、雨果小说中的那种美好的人文之气,依旧是一股俗不可耐的旧式的对女人的白描式的皮囊表相。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就像被囚禁着地心深处,似乎一直等到鲁迅喊出“救救孩子”的那一声惊雷裂帛般的呐喊才会爆发出来。

把《金光大道》放在遍地狼籍的垃圾文学群落里,我们实在感到这样的文学的石破天惊的意义。仅就公开出版且当年广为流传的前二卷小说中,作者以一种上识天时、下穷人事的气魄,细腻、细致地刻划了乡土农村的各种人等。

浩然小说采取了中国传统的白描叙事笔法,以对话展开故事的进展,杂以谨慎的心理议论,淋漓地绘制出农村一幅幅有血有肉的风俗画片断。

如果说王朔运用了口语化的叙事方式,那么,浩然同样是一个用口语代替文学叙事的作家。这样叙事方式的基础,就是作者对大量农村口语的熟稔掌握。这突出表现在浩然除了对人物对话进行了生动的口语还原外,还在对小说的主体叙事部分,也采取了口语化的表述,这使得浩然的这种政治化小说,最大限度地抛弃了现行政治的说教与鹦鹉学舌的笨拙,这一点显示出浩然与同时期的任何一部此类的政治图解小说相比都来得更加生动,也最缺少政治帮闲的丑恶面孔。

不仅在语言上,而且在人物的心理上,浩然完全把他的乡村奉为中国的中心,所以,他笔下的农村舞台几乎成为尺幅千里、人情练达的最美好的境地。他的乡村浓缩了中国人情最美好的结晶,聚集着最优秀的精英,密布着一个社会据以成立的各种富有特色的人物,在作者展开的一幅幅画卷中,可以对应地读解到任何一个大千社会里杂色人等,这使得浩然的乡村成为一个具有跨越时空价值的中国社会的标准范本。我想,这正是浩然的小说历久弥新、且永远散发出艺术感染力的原因。

浩然的乡村叙事笔法以及乡村视角,奠定了他的小说成为最伟大事件、最优秀人物的聚集所,所以,他小说中的乡村具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与号召力,使人物最大限度地摒弃了农村小说中通常具有的对农村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浩然的文学视野中,农村是世界的舞台中心,而小说中涉及的城市生活,永远不具备对农村人物的任何吸引力。这一点,如果我们比较柳青的《创业史》就可以鲜明地看出与浩然的迥异来。柳青的叙事语言完全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书面语,他所描写的农村,始终受到城市生活的挟迫与压力,他书中的人物,一个典型的选择就是如何应对城市生活的诱惑。像《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的恋人改霞根本不具备浩然笔下农村姑娘的那种安居乐业、以农村为最终选择的坦然与命定,而是始终徘徊在鄙视农村生活而向往城市生活的那种与小说主题相违背的忧伤与痛苦中,这种忧伤与痛苦也鲜明地通过小说,传达给读者,使人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农村所无法拥有收敛其农村优秀人才的磁力。

实际上,离开了浩然的文学作品,农村生活在作家的笔下,往往是被抛弃了的对象。这种典型的选择的艰难,以路遥的《人生》最有代表性。在他的小说中,城市生活欺压在农村生活之上,小说中的高加林在农村姑娘与城市姑娘的摇摆不定的痛苦抉择中,始终把农村作为一个丢弃的目标。

而在这样的同时期有《创业史》、后有《人生》这样的始终悲悯地注视农村的文学理念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浩然执着地把农村生活与农民视野作为他小说天经地义的圣经,就可以看出这种理念,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既没有先例,也缺乏后来的承继者。你可以说这种主题与立意是一种陈腐与落后的表示,但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进入过文学的视野、且从未占据过文学表述的主体的农民,第一次在浩然的小说中,以一种勿庸置疑的坚定与强硬得到表现,这是这样小说的一个拍案惊奇之处。

通常意义上农村小说中的青年人往往是背叛农村的主导力量,上面我们举例有《创业史》中的改霞与《人生》中的高加林。而青年人中,尤以农村姑娘的选择更能反映出乡村的价位所在。而浩然笔下的姑娘们,始终把她们的爱情奉献农村社会中的最优秀的人物,始终以简单的直率的心理爱惜着农村的氛围。他小说中的姑娘最少城市人观看农村人的小芳情结,最少那种贾宝玉看到袭人的表妹们身在山野居然也靓丽可人的虚伪怜悯,他把小说中的女孩被描写成在乡村中得到最青春的美好表现,这在《艳阳天》的焦淑红与肖长春的爱情中,得到了最深刻的揭示。在《金光大道》中,浩然也以不经意的笔触,表现了乡村女孩周丽平、巧桂等美好的农村姑娘形象,他们丝毫没有经受到城市生活的诱惑,其中周丽平在鞋厂里作为临时工的身份,还有勇气、胆略与不法奸商作坚决的斗争,这样的农村女孩,她把她的心灵归宿与砝码始终放在乡村的价值准则这一边。

浩然的这种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农村的视野作为文学立论的主调的样式,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折射。在同时期的《五朵金花》、《刘三姐》等流行样式的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以乡村精神作为主旨的人文关怀,《五朵金花》里的城里采风的艺术家们,成为乡村爱情的观望与赞誉的局外人,他们根本无法插入到乡村爱情的进程。《刘三姐》中的女歌手的爱情始终在乡村里的同村的男青年二牛身上,得到回报,而那些贵族绅士企图对她的占有,在乡村精神的强大的正气面前,显得是如此的猥琐与狼狈。这是浩然时代的一种集体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学在进入到仅仅与浩然的文学作品相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艺术作品的主旨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悄然的嬗变。在《白鹿原》中,地主的生活方式被作为乡村温馨的一种典范,而低贱的长工再也不会在自己的同类中找到爱情的共鸣,而把觊觎的目光瞄准向地主家的女人。这种逆反地对农村生活的鄙视转而悲悯地站在上层贵族的层面,揭示农村低贱人士掠取女人、财物,在《大鸿米店》中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讲,优秀的品质在文学作品中已经从浩然时代的农民层次,转移到过去的高贵阶层。对义和团的视角的转变、对农民的鄙视转而对地主的同情,都深刻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立场的位移。从这个角度上讲,浩然对农民视角的张扬,反应出中国文学所能达到的一个对农民进行划时代首肯的最高极限。正是在这里,构成了浩然作品的“奇”字来。

中国文学多年来深受其害的政治因素,可能使浩然当年获得了某种益处,但同时,这种政治的戕害,也使浩然作品中的值得珍视的农民视角昙花一现地被忽略了。毕竟相对于中国异常空白的平民文化的尴尬,浩然起到了填补盲点的作用。不管农民视角是否被这个时代重视与否,毕竟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人真诚地记载过农民们的思考、情趣与生存的天地。这一点,将是浩然在中国文学史永远不曾泯灭的价值。

六、关于电影《金光大道》。

电影《金光大道》上集,改编自当年出版的小说前二部。中集,改编自当年没有出版的第三部。可以说它是电影比正式出版的小说早半拍的一部电影。

上集集中表现了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下集则反映了是否是走投机倒把的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中集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故事区别的。因为上集结束,合作社成立,是否单干已经没有再争论的必要,所以中集把走什么样的道路摆上了位置。

影片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抉择来体现它所图解的历史的必然的。它的基本构架,就是它所设置的人物,经过痛苦的实践与血泪的教训,选择了影片中所确定的金光大道——也就是合作化的道路。

在上集中,影片中通过高大泉的弟弟高二林分家、刘祥作为困难户的代表而坚定地走向互助组,以及刘万单干致使妻子死亡等一系列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了互助组的优越性。

这一模式,在中集中继续得到强化。中集中已经解决了高二林的回到正确道路上的问题,着重表现了一个叫秦文吉的农民,走资本主义道路所带来的离婚、失事等困境,以此来阐明走正确道路的必然性。

影片所设置的事例,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效应,把两种不同道路的两类人的结果强烈地摆放在一起,以此来不言而喻地阐明影片的主题。

影片镜头朴质,但也不乏技巧。在段落之间的跳跃与省略之间产生巨大的弹性与空间,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明快的节奏,着重把握住主线,松弛相间,收放自如。电影对浩然的冗长的不厌其烦的描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把中心细节提炼出来,组织成可视的画面。

正像中国的红楼梦中所习惯对人物姓名进行隐射一样,《金光大道》中的人物也带有这种机械的影射的特征。如高大泉几乎成为作品“高大全”的代名词,影片中的反革命分子“范克明”就是反革命的谐音,沈记掌柜“沈义仁”无疑就是生意人的代名词。

高大泉的这一形象,影片塑造得颇有光彩。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是一个三突出的典型,但小说仍至电影,在突出他的高大形象的同时,仍然没有脱离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三突出”这一概念的是非功过,自然有历史去裁定,但它作为一个艺术的概念,是否就没有一点现实的意义?这我们在上面阐述过。

影片在塑造高大泉的形象时,始终把他融汇于乡土环境,反映了他的高瞻远瞩的动机都是帮助乡亲们如何克服困难,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一定调,就把这个人物完全纳入到人性化的塑造动机里来。

看到有人说高大泉这个角色没有特点,没有个性,其实,这并不能反映电影实际上形成的最终效果。影片通过一系列精练的细节,反映了这一人物的关爱乡民、作风正派、挺身而出的高贵品质。如他把自己家的粮食帮助穷困断粮的刘祥,帮助刘万干活,危急关头托住倾复的大车,以及跳进急流抢救落水的乡民,这一切,都使他的出现,给人一种异常光彩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经常接触到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拯救世界的那种超人的英雄形象。

在嘲弄影视作品的文章中,往往不能切中要害地任意上纲上线,如最常见的评论,就是说什么龙江颂的江水英看不到丈夫,海港中的女主角似乎单身一人,红色娘子军没有爱情描写等等,实际上,一部电影是否都有必要把家庭纳入到故事中来?与红色娘子军中没有爱情的空白相比,现今的一些军事题材影片无一不是在电影漾入爱情的作料,像《DA师》等电视剧中,都把粉红色的爱情作为绿色军营里一抹浪漫的红晕,最后却深受观众的诟病。没有爱情的军事片是否就不能塑造出人物,是否就没有吸引人观看的看点?我想是否定的,在美国电视剧《兄弟连》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都是清一色的纯粹的美国大兵,但却深深地吸引了中国观众的视线,几乎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好评,我想,粉红女郎的加盟,并不是电影人物关系合理性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吸引观众的眼睛的不可或缺的调料。

因此,略去爱情的松散与冗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物的主要行动中,并不一定影响一部艺术作品的精神品位。

影片中,高大泉与妻子的那种没有溢于言表的恩爱之情,还是通过有限的镜头,得到了最东方化的表现。在期间,能如此点到为止而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这种夫妻的人伦亲情,实在令人感到是一种奇迹。这种爱情符合东方人的收敛特点。如高大泉夜里到地里干活,影片在音乐声中,表现了由王馥荔扮演的妻子突然出现在车子后边施以援手,然后在两人深情地相视而笑的镜头上,把那种相濡以沫的情愫得到了非常美好地表现。

在高大泉的劳作的过程上,他的儿子小龙的天真可爱的表现,可以让人深刻地体味到他身上的父子情深的所在。这种情在影片中的画龙点睛的寥寥几个镜头的交待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本看不出这是一部具有某种政治图解的电影。人物永远是电影成败的关键,它承载的主题可能事过境迁,失去了讨论合理性的必要,但它留下的人物形象,将超越政治的是与非,而带有永恒的感染人的价值。

在影片上集中的一个劳作的镜头中,影片中一个表现小龙跟着大人后边,非常懂事地把种子用手埋入泥土的镜头就给人一种惊鸿一瞥的震撼感。在这里,体现出一种对乡土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一个农民的后代那种受上辈人感染的对于土地养家糊口的渴望之情。这一切,都被影片深情地表达出来了。

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高大泉那种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作为反面角色代表的张金发虽然是高大泉的斗争对象,但高对张金发的女儿巧桂却是关怀备至,和颜悦色,非常具有人情的美好。在中集中,他们一行运粮进镇,表现高大泉关心巧桂的那一节非常有意思。高大泉拉上巧桂,问她:“冷不冷。”“不冷。”“不冷怎么打哆嗦。”“哆嗦也不冷。”把孩子气的小女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同时作为长辈的高大泉的幽默宽广的性格也得到了涉笔成趣的揭示。

在《金光大道》中,我们看到了最少限度的虚假,影片的时代的做旧气氛,基本让人觉得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而与此相反的是,近期拍摄一些建国前后的影视作品中,人物浓装艳抹,虚假造作,与影片中的那种朴质的场面几乎不能相差好几个档次。

因此,这个电影毕竟记录了历史上中国人曾经有过的思考与努力,记录了在大背景下的农民们为了一个目标而作出的艰辛的拼搏,它所体现出的细节中的人情的美好,是不应该随着某种政治概念化的弊端而被掩没。我们应该尊重上一辈人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艺术家们为了这种精神而付出的真诚。

七、电影的导演

影片的上集导演是林农与孙羽。下集是孙羽。

林农曾经导演过《兵临城下》、《甲午风云》,孙羽在这之后导演过《人到中年》、《丫丫》等影片。

影片的镜头调度相当娴熟,注重运用特写,切换快捷,基本没有冷场的镜头。其成熟的水准比七十年代后的电影要高出许多。有一度时期,内线电视上放映了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其实有一部可能叫《元帅与士兵》,表现关心运动员的故事,人物动作呆板,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个镜头拼揍起来的生硬感。七、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全面滑坡的时候,到九十年代就积习难返,令观众弃之如弊履了。

影片还根据农村片的特点,在里边增加了几场小噱头,为影片增添了几分轻松幽默的成份。如秦富与刘祥签订合同准备买房里,这时高大泉进来,秦富跑到窗户上观看,一抬头,撞到额头,作痛苦捂头状,令人发笑。这一切在小说中是没有这个撞头的情节的,完全是根据电影的故事的需要,而设置了这么一个小动作。

还有刘万痛恨秦富的自私行为,一拳把他打倒,倒在水田里,也令人感到滑稽可笑。

秦富的儿子文庆与嫂子联手顶撞他,秦富举棒欲打,但叔嫂不相让,秦富无奈,只好叫老婆应声虫出来,命令胆小怕事的老婆:“你给我打。”把一个权威日益丧失却还死要面子的农民表现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金光大道范文篇3

连日阴雨绵绵,困守在家,把过去买的旧碟片倒腾出来重新过目。

虽然偶一买碟,但集腋成裘,一不小心,电脑桌下已被碟片占领,成为食之无味、丢之可惜的鸡肋。

这些碟片大多是商店清舱时贪便宜卖来的,翻了翻,大部分没有拆封,有什么《公民凯恩》、《偷自行车的人》、《发条橘子》、赛珍珠《大地》、好莱坞版《十诫》,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林林总总。

也有在盗版市场上买到的一些的片子,像什么《春苗》、《青松岭》以及部分样板戏。其中就有《金光大道》(上、中集)(《艳阳天》一直没有卖到,遗憾)。

雨天好看书,现在应该是好看碟了。于是终于看到了精品《金光大道》。

在国产片中,这个电影好长。一集都有两个小时,上、中两集就是近四个小时,耗尽了我半天的时间,花了我两天的功夫,才算看完。

不好意思,看完后,我竟然感动与激动不已。剔除影片中的部分夸张的动作表现,影片的总体气氛仍是难能可贵的朴质的,体现出的中国人的努力探索的历史遗痕,至少具有一种备档的意义,而其中透露出的虽蜻蜓点水般却至为宝贵的人性的因素,则使影片散发出一种人情的美好。

于是就想到美学。

有没有美学?

二、尴尬的研究现状:

于是就到网上找方面的材料。

看到一些资料,移录如下:

资料1:“‘在中国、学在国外’,这是许多中国学者不无感慨的政治现实。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20世纪中国的文化艺术,包括不同时期的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批评家和历史学者也在运用新的方法探讨时期的文学艺术。大家都看到了抢救这些历史材料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随着艺术市场的扩大,对时期艺术品及其图像的考鉴研究也日益深入细致,逐渐勾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整体中这一被忘却了的部分的轮廓。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这次展览只是中专出了很有意义的一步。(本文摘自《典藏今艺术》)”

资料2:“研究“学”的洋人以美国最多,无论资料与学术水准,都堪称海外研究的中心。这些美国人几乎在一开始,即以极大兴趣投入了研究。美籍韩裔学者李鸿永在一九七八年即出版了有关广州的专著,其研究的深入与细致,连国内的学者也为之折服。七十年代,南加州大学的罗森为了撰写《广州红卫兵的派性与》,采访了一千个当时到香港的广州人,掌握的数据包括各种家庭出身的学生在红卫兵中的比例。美籍华裔学者陈佩华通过个案调查收集口述材料,撰写了另一部红卫兵研究专著——《毛的孩子们》。从七十年代在台湾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美国学者,到八十年代研究学的美国学者,或者都在其研究——寻找中国百年历史变迁规律的范畴之内。”

相比之下,在国内的描述中仍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

三、有没有美学?

这是美学学者研究的课题。

如果说暴力都能产生美学的话,那么,美学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表述为一种具有共同审美特征的流派,一种趋向。

正像负增长也被作为一种增长率的概念一样,审美在进行自我的主观发言的时候,也意味着把审丑作为自己所注目的一个必然的领域。即使抛开美与丑这一个纯粹主观上产生的判断,至少审美应该有权利、有资格对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现象进行观望、观察与观看。

正是在这样的对概念的最通融的宽容的前提下,“美学”这样的概念表述就无法让我们视而不见。

期间的连环画成为收藏新品,邮票一直是收藏的热门,油画的拍卖也时常掀起波澜,而的音乐借助前几年的“红太阳”系列,风靡全国,“收租院”的雕塑在国内遭受到灭顶之灾的批判,却在国外以复制品的形式引起轰动。

在这种对意向的阵发性、返祖性的回放中,难道仅仅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被人们所追踪吗?在这里有没有一种纯粹的剔除了政治因子的美学因素,成为人们热衷于其中的引擎呢?

在当年的“红太阳”的歌曲联唱中,难道引起全国人民痴迷的就没有旋律中的美学成份吗?

样板戏中提出的“三突出”概念是否是一条放之五湖四海而皆成立的美学原则?看看好莱坞电影中的那些所谓超人的英雄,谁不是在特殊环境下一块优秀的好钢?谁不是在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状况中,显示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那些拯危救难的好莱坞林林总总的英雄们、或者我们缩小范围就以007为例吧,整个电影中哪一处没有突出这个英雄人物的与众不同呢?

实际上,在“”艺术作品总是出其不意地袭击到当代的文化空间里的时候,由于先验地否定美学的独立存在,最后往往使某些人士陷入某种尴尬,往往把艺术品的借尸还魂看成是一种情结的喷发。

正像当年说“红太阳”音乐的横空出世、席卷全国是一种情结的再次返祖一样,最终显示出是一种可笑的对流行文化的错误判断。在那次影响最为广大的全面的对艺术作品的怀旧潮流中,实际上里边的政治因素已经被消释为零,而放大了艺术品中的可以与现代人们的情感趋向相与时俱进、相同步且可以接受的真诚、温馨、亲切的成份。也就是说,人们欣赏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独立于政治之外的美学成份。

艺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重新闯入人们的视线,我们难以回避它存在着独特的自成体系的美学风格。至今,已经三十余年,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理智与冷静,去解析它为什么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它们的鲜明的特色,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美学刺激。我们可以像鸵鸟一般地拒绝对它的承认,但从现实的角度,显然这是一种可笑的极其软弱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有人必然要提到期间的混乱、血腥、丑陋、人性恶的释放等丑恶因素。我想,这一切丑恶的暴力因素显然不是艺术作品中所倡导的主题。出现这种一系列的对人性的践踏的丑恶的现象,是当时社会呈现出无政府状态而激发出的一种人性恶的彻底暴露,正是鲁迅先生用他的如橼之笔前无古人地揭示出中国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实质的现代重演。没有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是倡导这种人吃人的中国人的社会规律的,出现这种当年的主流艺术作品的主体基调与社会中人性恶的泛滥的强烈反差与对立,只能说明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的无奈、无力与无能,而因此把历史上发生的所有血腥与暴力等同为艺术作品的本质特点,无疑就像期间所流行的“用文学进行反革命”的概念一样,再次让一个政治年代的艺术作品,受到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为了便于我们叙述的方便,我们姑且承认有一个存在的美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美学倾向还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影响。众所周知的世界级名导戈达尔也参加了法国受中国很大影响而爆发的“1968年五月风暴”。在这一红色风暴中,法国文化界就中国式的共产主义进行讨论与对话,支持大革命。他们身穿绿军装,手拿红宝书。在现今的小资派的电影观摩者的心目中,戈达尔无疑是一个名牌导演,其实,戈达尔的行为更像是一个被中国红卫兵鼓动的激进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五月风暴后,这位老戈兄提出一套“电影革命的理论”,提出了“为了摄制革命的电影,首先应对电影进行革命”的口号,认为革命的电影应同资产阶级的艺术观念彻底决裂,并且付诸于实践,拍了许多战斗电影,如《东风》、《真理》、《直到胜利》、《弗拉基米和罗莎》等等。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的介绍说:这些极左的影片更加抽象、晦涩。

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抛开政治的偏见,提取中的艺术作品的共性成份,承认它具有一个共同的内质,视之为一个独立的流派,信奉的是同样的美学主张,姑且称之为“美学。”

下面,我们将从《金光大道》这部电影来具体看看“美学”的一些微观成份。当然,咱这不是论文,只是一点随感而已,加之本人对电影无法全部找到,也缺乏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亲身参与的体验,仅是管中窥豹,一孔之见吧,也希望给国内的文艺学的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视角。

四、关于作者浩然

对于浩然的认识我是从《西沙儿女》开始的。

可能那时还是小学,班上的同学带着一打废纸,没头没尾,随撕随扔。上课开小差,就把同学那本撕毁的书拿来看了,看到描写打越南人,捉到越南一俘虏,我民兵在他的手上写字,作为凭据,让他回去好交差,一下子就被这个情节吸引住了。就找这个小说,回家问父亲,问出是《西沙儿女》。但当时这个小说已经被作为毒草了,图书馆是找不到的,于是,就跑旧书摊,居然真找到了。这本书,有两种不同的开本,我找到的是一个小开本,后来还看到大开本,印刷纸张要好于小开本的。

我居然被这个书吸引住了。小说是以一种诗意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南海的神奇的风景和猎奇般的地域特点,前半部分是解放前打击日本鬼子、保卫西沙的故事,下半部分是描写打击南越军队的故事。后来,我一直想弄明白,这个小说为什么是毒草,官方的书上解释的大意是说,这里边把一位女性阿宝作为女主角,影射着对的拍马屁,小说中在写到对人物产生精神影响的一首诗的时候,用了的“天生一个仙人洞”的诗,而这首诗是送给的。

除此之外,我看不出这个小说中有什么恶毒的成份。也许至目前为止,它也是唯一一部表现对我国最南端疆域生活的一部小说。它把南海的奇特的自然现象,有机地融入到历史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走向上来,使其对儿童来说,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那样,带着一种强大的诱惑的成份。

从后来的阅读体验来看,这个小说也是浩然小说中最洋气的一部。他抛开了过去农村小说中的土气甚至说政治气太浓的特点,而在这个小说里玩了艺术一把,用散文诗体的风格,弱化了现实性的描绘,而采用了一种飘渺的写意式的笔触,展现了一幅轻灵的中国南疆保卫史的暄丽的杨柳青年画。

我不知道这个小说将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但它的唯一性是值得重视的。它涉入到一个中国文学从没有涉足过的地域,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南海上发生的那一场不亚于八十年代初期南疆战事那般壮烈的风云,而它对中国领土的界碑式的肯定,使这个小说即使在政治上可能犯有某种错误,但它的如同文天祥、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讨论的答案一样的铁定的事实,都使它在主导方向是应该被中国文学史所记取的。

后来,基本在旧书市场上看到浩然的书,就买。居然凑全了《艳阳天》三卷,《金光大道》前二卷。《金光大道》第一卷缺少好的品相,磨损严重,我勉强用了几本的旧书,才找到了一份全本。后来华龄出版社出版浩然长篇小说文库,重新出版了《金光大道》全部,当时一直惦记着要买一套,但慑于当时上学时的拮据,一直没有买成,后来没多久,突然间发现这一套书不翼而飞,跑了所有的书店都看不到任何一点影子,出差时,也时常到书店里找找这本书,但似乎它们约好了突然失踪似的,再也没有见过。不知道是卖光了呢,还是被雪藏了呢?总感到奇怪,这样的书,不会这么热销吧。

倒是华龄版的浩然的小说文库的其它品种如《迷阵》,经常在半价书市上见到,我只好凑合着买回来了。

五、关于小说《金光大道》

在看电影之前,我看过《金光大道》,说实话,阅读的趣味明显低于《西沙儿女》。

在痛苦的阅读中,我只能称之为这是一部奇书。

一个用稿纸写作的上个世纪的作家,居然有耐力、有激情、有冲动,写出这样一部长篇的农村小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种奇迹,正如作者浩然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样的小说对于中国文学畸形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奇迹。

中国的文学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才真正地实现了与世界文学内质上的接轨。当然,你可以说,中国有《红楼梦》,但是那个小说里边有没有一点现代人感情?有没有一点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直至多少年后,巴金在小说《家》中的卷首说出“青春是美好的”这一幼稚的判断,还被作为经典佳句被人传诵。在中国文学刚刚迈出瘦弱的步伐的时候,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等一大批外国作家,却已经写就卷轶浩繁的作品,表现了广阔的社会、鲜活的思想与深刻的人性沟壑,这些作品对社会的描摹与刻划,即使在相隔二个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那些遥远的文字中触摸到一颗活着的灵魂与相通的思想情境。

在中国的文学中,看不到真正的低层的人民,看不到对下里巴人的生活的真实写照,那种下层人民的相互怜悯、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由于汉语言的高高在上的特质,还无法被记录在案,使中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的贵族绅士无病呻吟的垃圾。当今天书店里一排排地陈列着的中国百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时候,你甚至提升不起一起购买的欲望,在那种几乎完全是克隆才子佳人千篇一律模式的所谓小说中,你看到的是一样的没有现代人物感情的男女,看到的是低劣的故事大于思想的刻划的乏味情节,特别是其中的霉变的主题意旨,就像你必须让自己整天泡在三寸金莲的博物馆里而受不了臭气熏天的步步相逼,最终你不得不突围而走。在最近一部的古典小说《孽海花》中,你根本感受不到早已出现的托尔斯泰、雨果小说中的那种美好的人文之气,依旧是一股俗不可耐的旧式的对女人的白描式的皮囊表相。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就像被囚禁着地心深处,似乎一直等到鲁迅喊出“救救孩子”的那一声惊雷裂帛般的呐喊才会爆发出来。

把《金光大道》放在遍地狼籍的垃圾文学群落里,我们实在感到这样的文学的石破天惊的意义。仅就公开出版且当年广为流传的前二卷小说中,作者以一种上识天时、下穷人事的气魄,细腻、细致地刻划了乡土农村的各种人等。

浩然小说采取了中国传统的白描叙事笔法,以对话展开故事的进展,杂以谨慎的心理议论,淋漓地绘制出农村一幅幅有血有肉的风俗画片断。

如果说王朔运用了口语化的叙事方式,那么,浩然同样是一个用口语代替文学叙事的作家。这样叙事方式的基础,就是作者对大量农村口语的熟稔掌握。这突出表现在浩然除了对人物对话进行了生动的口语还原外,还在对小说的主体叙事部分,也采取了口语化的表述,这使得浩然的这种政治化小说,最大限度地抛弃了现行政治的说教与鹦鹉学舌的笨拙,这一点显示出浩然与同时期的任何一部此类的政治图解小说相比都来得更加生动,也最缺少政治帮闲的丑恶面孔。

不仅在语言上,而且在人物的心理上,浩然完全把他的乡村奉为中国的中心,所以,他笔下的农村舞台几乎成为尺幅千里、人情练达的最美好的境地。他的乡村浓缩了中国人情最美好的结晶,聚集着最优秀的精英,密布着一个社会据以成立的各种富有特色的人物,在作者展开的一幅幅画卷中,可以对应地读解到任何一个大千社会里杂色人等,这使得浩然的乡村成为一个具有跨越时空价值的中国社会的标准范本。我想,这正是浩然的小说历久弥新、且永远散发出艺术感染力的原因。

浩然的乡村叙事笔法以及乡村视角,奠定了他的小说成为最伟大事件、最优秀人物的聚集所,所以,他小说中的乡村具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与号召力,使人物最大限度地摒弃了农村小说中通常具有的对农村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浩然的文学视野中,农村是世界的舞台中心,而小说中涉及的城市生活,永远不具备对农村人物的任何吸引力。这一点,如果我们比较柳青的《创业史》就可以鲜明地看出与浩然的迥异来。柳青的叙事语言完全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书面语,他所描写的农村,始终受到城市生活的挟迫与压力,他书中的人物,一个典型的选择就是如何应对城市生活的诱惑。像《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的恋人改霞根本不具备浩然笔下农村姑娘的那种安居乐业、以农村为最终选择的坦然与命定,而是始终徘徊在鄙视农村生活而向往城市生活的那种与小说主题相违背的忧伤与痛苦中,这种忧伤与痛苦也鲜明地通过小说,传达给读者,使人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农村所无法拥有收敛其农村优秀人才的磁力。

实际上,离开了浩然的文学作品,农村生活在作家的笔下,往往是被抛弃了的对象。这种典型的选择的艰难,以路遥的《人生》最有代表性。在他的小说中,城市生活欺压在农村生活之上,小说中的高加林在农村姑娘与城市姑娘的摇摆不定的痛苦抉择中,始终把农村作为一个丢弃的目标。

而在这样的同时期有《创业史》、后有《人生》这样的始终悲悯地注视农村的文学理念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浩然执着地把农村生活与农民视野作为他小说天经地义的圣经,就可以看出这种理念,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既没有先例,也缺乏后来的承继者。你可以说这种主题与立意是一种陈腐与落后的表示,但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进入过文学的视野、且从未占据过文学表述的主体的农民,第一次在浩然的小说中,以一种勿庸置疑的坚定与强硬得到表现,这是这样小说的一个拍案惊奇之处。

通常意义上农村小说中的青年人往往是背叛农村的主导力量,上面我们举例有《创业史》中的改霞与《人生》中的高加林。而青年人中,尤以农村姑娘的选择更能反映出乡村的价位所在。而浩然笔下的姑娘们,始终把她们的爱情奉献农村社会中的最优秀的人物,始终以简单的直率的心理爱惜着农村的氛围。他小说中的姑娘最少城市人观看农村人的小芳情结,最少那种贾宝玉看到袭人的表妹们身在山野居然也靓丽可人的虚伪怜悯,他把小说中的女孩被描写成在乡村中得到最青春的美好表现,这在《艳阳天》的焦淑红与肖长春的爱情中,得到了最深刻的揭示。在《金光大道》中,浩然也以不经意的笔触,表现了乡村女孩周丽平、巧桂等美好的农村姑娘形象,他们丝毫没有经受到城市生活的诱惑,其中周丽平在鞋厂里作为临时工的身份,还有勇气、胆略与不法奸商作坚决的斗争,这样的农村女孩,她把她的心灵归宿与砝码始终放在乡村的价值准则这一边。

浩然的这种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农村的视野作为文学立论的主调的样式,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折射。在同时期的《五朵金花》、《刘三姐》等流行样式的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以乡村精神作为主旨的人文关怀,《五朵金花》里的城里采风的艺术家们,成为乡村爱情的观望与赞誉的局外人,他们根本无法插入到乡村爱情的进程。《刘三姐》中的女歌手的爱情始终在乡村里的同村的男青年二牛身上,得到回报,而那些贵族绅士企图对她的占有,在乡村精神的强大的正气面前,显得是如此的猥琐与狼狈。这是浩然时代的一种集体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学在进入到仅仅与浩然的文学作品相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艺术作品的主旨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悄然的嬗变。在《白鹿原》中,地主的生活方式被作为乡村温馨的一种典范,而低贱的长工再也不会在自己的同类中找到爱情的共鸣,而把觊觎的目光瞄准向地主家的女人。这种逆反地对农村生活的鄙视转而悲悯地站在上层贵族的层面,揭示农村低贱人士掠取女人、财物,在《大鸿米店》中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讲,优秀的品质在文学作品中已经从浩然时代的农民层次,转移到过去的高贵阶层。对义和团的视角的转变、对农民的鄙视转而对地主的同情,都深刻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立场的位移。从这个角度上讲,浩然对农民视角的张扬,反应出中国文学所能达到的一个对农民进行划时代首肯的最高极限。正是在这里,构成了浩然作品的“奇”字来。

中国文学多年来深受其害的政治因素,可能使浩然当年获得了某种益处,但同时,这种政治的戕害,也使浩然作品中的值得珍视的农民视角昙花一现地被忽略了。毕竟相对于中国异常空白的平民文化的尴尬,浩然起到了填补盲点的作用。不管农民视角是否被这个时代重视与否,毕竟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人真诚地记载过农民们的思考、情趣与生存的天地。这一点,将是浩然在中国文学史永远不曾泯灭的价值。

六、关于电影《金光大道》。

电影《金光大道》上集,改编自当年出版的小说前二部。中集,改编自当年没有出版的第三部。可以说它是电影比正式出版的小说早半拍的一部电影。

上集集中表现了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下集则反映了是否是走投机倒把的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中集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故事区别的。因为上集结束,合作社成立,是否单干已经没有再争论的必要,所以中集把走什么样的道路摆上了位置。

影片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抉择来体现它所图解的历史的必然的。它的基本构架,就是它所设置的人物,经过痛苦的实践与血泪的教训,选择了影片中所确定的金光大道——也就是合作化的道路。

在上集中,影片中通过高大泉的弟弟高二林分家、刘祥作为困难户的代表而坚定地走向互助组,以及刘万单干致使妻子死亡等一系列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了互助组的优越性。

这一模式,在中集中继续得到强化。中集中已经解决了高二林的回到正确道路上的问题,着重表现了一个叫秦文吉的农民,走资本主义道路所带来的离婚、失事等困境,以此来阐明走正确道路的必然性。

影片所设置的事例,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效应,把两种不同道路的两类人的结果强烈地摆放在一起,以此来不言而喻地阐明影片的主题。

影片镜头朴质,但也不乏技巧。在段落之间的跳跃与省略之间产生巨大的弹性与空间,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明快的节奏,着重把握住主线,松弛相间,收放自如。电影对浩然的冗长的不厌其烦的描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把中心细节提炼出来,组织成可视的画面。

正像中国的红楼梦中所习惯对人物姓名进行隐射一样,《金光大道》中的人物也带有这种机械的影射的特征。如高大泉几乎成为作品“高大全”的代名词,影片中的反革命分子“范克明”就是反革命的谐音,沈记掌柜“沈义仁”无疑就是生意人的代名词。

高大泉的这一形象,影片塑造得颇有光彩。从某种程度上讲,他是一个三突出的典型,但小说仍至电影,在突出他的高大形象的同时,仍然没有脱离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三突出”这一概念的是非功过,自然有历史去裁定,但它作为一个艺术的概念,是否就没有一点现实的意义?这我们在上面阐述过。

影片在塑造高大泉的形象时,始终把他融汇于乡土环境,反映了他的高瞻远瞩的动机都是帮助乡亲们如何克服困难,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一定调,就把这个人物完全纳入到人性化的塑造动机里来。

看到有人说高大泉这个角色没有特点,没有个性,其实,这并不能反映电影实际上形成的最终效果。影片通过一系列精练的细节,反映了这一人物的关爱乡民、作风正派、挺身而出的高贵品质。如他把自己家的粮食帮助穷困断粮的刘祥,帮助刘万干活,危急关头托住倾复的大车,以及跳进急流抢救落水的乡民,这一切,都使他的出现,给人一种异常光彩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经常接触到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拯救世界的那种超人的英雄形象。

在嘲弄影视作品的文章中,往往不能切中要害地任意上纲上线,如最常见的评论,就是说什么龙江颂的江水英看不到丈夫,海港中的女主角似乎单身一人,红色娘子军没有爱情描写等等,实际上,一部电影是否都有必要把家庭纳入到故事中来?与红色娘子军中没有爱情的空白相比,现今的一些军事题材影片无一不是在电影漾入爱情的作料,像《DA师》等电视剧中,都把粉红色的爱情作为绿色军营里一抹浪漫的红晕,最后却深受观众的诟病。没有爱情的军事片是否就不能塑造出人物,是否就没有吸引人观看的看点?我想是否定的,在美国电视剧《兄弟连》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都是清一色的纯粹的美国大兵,但却深深地吸引了中国观众的视线,几乎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好评,我想,粉红女郎的加盟,并不是电影人物关系合理性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吸引观众的眼睛的不可或缺的调料。

因此,略去爱情的松散与冗长,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物的主要行动中,并不一定影响一部艺术作品的精神品位。

影片中,高大泉与妻子的那种没有溢于言表的恩爱之情,还是通过有限的镜头,得到了最东方化的表现。在期间,能如此点到为止而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这种夫妻的人伦亲情,实在令人感到是一种奇迹。这种爱情符合东方人的收敛特点。如高大泉夜里到地里干活,影片在音乐声中,表现了由王馥荔扮演的妻子突然出现在车子后边施以援手,然后在两人深情地相视而笑的镜头上,把那种相濡以沫的情愫得到了非常美好地表现。

在高大泉的劳作的过程上,他的儿子小龙的天真可爱的表现,可以让人深刻地体味到他身上的父子情深的所在。这种情在影片中的画龙点睛的寥寥几个镜头的交待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本看不出这是一部具有某种政治图解的电影。人物永远是电影成败的关键,它承载的主题可能事过境迁,失去了讨论合理性的必要,但它留下的人物形象,将超越政治的是与非,而带有永恒的感染人的价值。

在影片上集中的一个劳作的镜头中,影片中一个表现小龙跟着大人后边,非常懂事地把种子用手埋入泥土的镜头就给人一种惊鸿一瞥的震撼感。在这里,体现出一种对乡土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一个农民的后代那种受上辈人感染的对于土地养家糊口的渴望之情。这一切,都被影片深情地表达出来了。

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高大泉那种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作为反面角色代表的张金发虽然是高大泉的斗争对象,但高对张金发的女儿巧桂却是关怀备至,和颜悦色,非常具有人情的美好。在中集中,他们一行运粮进镇,表现高大泉关心巧桂的那一节非常有意思。高大泉拉上巧桂,问她:“冷不冷。”“不冷。”“不冷怎么打哆嗦。”“哆嗦也不冷。”把孩子气的小女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同时作为长辈的高大泉的幽默宽广的性格也得到了涉笔成趣的揭示。

在《金光大道》中,我们看到了最少限度的虚假,影片的时代的做旧气氛,基本让人觉得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而与此相反的是,近期拍摄一些建国前后的影视作品中,人物浓装艳抹,虚假造作,与影片中的那种朴质的场面几乎不能相差好几个档次。

因此,这个电影毕竟记录了历史上中国人曾经有过的思考与努力,记录了在大背景下的农民们为了一个目标而作出的艰辛的拼搏,它所体现出的细节中的人情的美好,是不应该随着某种政治概念化的弊端而被掩没。我们应该尊重上一辈人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艺术家们为了这种精神而付出的真诚。

七、电影的导演

影片的上集导演是林农与孙羽。下集是孙羽。

林农曾经导演过《兵临城下》、《甲午风云》,孙羽在这之后导演过《人到中年》、《丫丫》等影片。

影片的镜头调度相当娴熟,注重运用特写,切换快捷,基本没有冷场的镜头。其成熟的水准比七十年代后的电影要高出许多。有一度时期,内线电视上放映了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其实有一部可能叫《元帅与士兵》,表现关心运动员的故事,人物动作呆板,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个镜头拼揍起来的生硬感。七、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全面滑坡的时候,到九十年代就积习难返,令观众弃之如弊履了。

影片还根据农村片的特点,在里边增加了几场小噱头,为影片增添了几分轻松幽默的成份。如秦富与刘祥签订合同准备买房里,这时高大泉进来,秦富跑到窗户上观看,一抬头,撞到额头,作痛苦捂头状,令人发笑。这一切在小说中是没有这个撞头的情节的,完全是根据电影的故事的需要,而设置了这么一个小动作。

还有刘万痛恨秦富的自私行为,一拳把他打倒,倒在水田里,也令人感到滑稽可笑。

秦富的儿子文庆与嫂子联手顶撞他,秦富举棒欲打,但叔嫂不相让,秦富无奈,只好叫老婆应声虫出来,命令胆小怕事的老婆:“你给我打。”把一个权威日益丧失却还死要面子的农民表现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金光大道范文篇4

年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醒目的冒号:示意形势在发展,改革在深化。

在改革的道路上是没有句号的,有的是标志一个个脚印的顿号、记载着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奋力拼搏的小逗号,象征着一个个辉煌成果的分号;感情色彩浓厚的感叹号它们或者是进军的号角,或者是胜利的凯歌,或者是偶尔失败的教训。原创:

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是省略号……它向我们指引革命的征途永无止境还有无数个两万五千里摆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勇敢地前进吧当你佩戴闪闪发光的团徽的时候,当你领到鲜红的三好学生荣誉证的时候,当你的功课得了满分的时候,当你今后考上中专、大学的时候,当你今后成为企业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时候,千万不能沾沾自喜,轻率地画上一个相似于零的句号。,在拼搏的时候不要在省略号的河岸上气馁,不要在问号的迷雾中灰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要苦战再苦战,不要在顿号的格子里自鸣得意,不要把分号当作停车站,也不要在感叹号面前自我陶醉,更不要被感叹号的警钟所吓昏。原创:

在改革的道路上,有斗争、有创造、有颂歌但要记住:改革的道路上没有句号。

金光大道范文篇5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同庆祝家乡的通村公路通车,这是我们村广大村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盛事、大喜事。

首先,请同意我代表所有工作生活在外地的乡友对通村公路的通车表示热烈的祝贺!公路的竣工,倾注着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重视,倾注着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辛勤操劳,倾注着全体乡亲的辛勤汗水,倾注着各位在外乡友的无私捐赠。在此我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村虽然是县城所在地――镇的一个自然村,但是原来的通村土路与县城所在地的城郊村身份极不相称,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离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修好路”,修路是关系群众生活的好事,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所以,修好路、走好路,一直是村父老乡亲们梦寐以求的期盼。

今年,我们新上任的、以我的儿时同学书记为首的村委班子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入春以来,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村村通公路的良好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同心同德,勤俭节约,排除困难,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且实现了奋斗目标。现在,一条平坦、整洁、舒适的水泥路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成为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的竣工通车,对改善我村交通状况、提升村庄品位、改善群众出行难、拉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条路是一条民心路、幸福路,更是希望路。通村公路的竣工通车,这是村党支部、村委会今年所取得的有目共睹的、了不起的成绩。为此,我要真诚地为村党支部、村委会书记为首的全体班子成员大声喝彩。

衷心希望家乡父老乡亲们,随着通村公路的通车,进一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勤俭创业,全部摆脱贫穷,早日步入富裕幸福的金光大道、康庄大道。

金光大道范文篇6

走进*,你可以看到醒目的政务公开栏,可以看到简陋的办公房,可以看到上墙的各项规章制度,还可看到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标语:“小说空话,多干实事。”据村民介绍,“少说多干”是他们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干部对群众作出的承诺,也是村干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时俱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提到勤政,村民说他们的村干部每天早辰准时出来为村里办事,却很少坐办公室,大多到村头、田边、农家和企业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村党总支书记袁祖成自从1998年任职以来,养成了一种骑自行车走访村民农户的习惯,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袁祖成任职四年多,光自行车胎就骑破更新过五副。*许多重要决策,都是党总支一班人在走家串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的。村里道路硬化,原计划建水泥路面需资金300万元,党总支倾听群众建议,采用自制水泥砖、自行铺路的办法,节约资金150多万元。

说到廉政,村民赞不绝口地称他们的带头人袁祖成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搓麻将。在他的影响下,村党员干部也从不公车私用、多吃多占,村里也不设集体食堂公款宴请,到百姓家中或民营企业去“吃拿卡要”的现象更是在严禁自律之列。有位私企老板想得到村里的一些好处,深夜到袁祖成家里送上一只沉甸甸的“红包”,袁祖成第二天原封不动地上缴党组织,经清点“红包”内竟装有2万元的现金。袁祖成教育党员干部,廉洁奉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有一次,上级奖给袁祖成个人1万元现金,肯定他在工作中的贡献,他却将这笔资金放进集体账上,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勤政廉政,关键是富民强村、多办实事。*农田实行大户承包,从零散农户中流转,创办高效农业示范园。村党总支一班人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兴办企业16家,使800多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全村可用财力达到了250多万元。近年来,*已投资600多万元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危桥改造、环境绿化和美化,65岁以上的老人生活有补贴,家庭生活有照顾、治病有保障。*已迈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光大道。

金光大道范文篇7

人物:小二、大、酸菜汤、缺根弦

道具:一桌、二椅、盘子若干、酒一瓶

服装:古装、现代均可

小二:(上场拿块毛巾,嘴里哼唱“最近比较烦”边擦桌椅)哎,现在呐,赶上了金融危机,什么都不好干,大伙也知道本来我是干乐队的,那是吃力不讨好啊!不像人家歌手,风风光光的,站在台前哼哼哈哈两首歌下来,几声“三油喂你妈吃!”几百元到手了。我们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呢,拼死拼活,累个样不赚钱不说,还经常挨骂受气!于是我们哥几个在一起商量,这活不能再干了。可是得找个赚钱的门路啊!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我们贝司手妞妞出了个好注意,他说干脆咱们去海南作鸭算了,那可是又痛快又赚钱哪!我说你指得绝对是一条金光大道,特别对我来说极具诱惑力!作鸭谁不愿意啊,张三愿意,李四也愿意,你看这位大哥一听这位不也乐得合不上嘴啊!(走到客人面前)哎,大哥,你是不是一直在干这种高尚工作啊?你要保重身体啊!(回来冲观众)可是我这模样这体格行吗?别说作鸭,就是作只小鸟,人家都不值得去买那鸟笼子呀!唉!算了,算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你条件好你去吧,我呢去开个小吃店挣点辛苦钱糊糊口得了。这不今天开张,都大半天了,别说来客人,就连条狗都没在门口叫一声。唉!难哪!(坐在椅子上无奈的样子)

大:(怒气冲天上,冲后台)××(把小二吓了一跳,趴在了桌子上)你他妈吃了豹子胆,色胆包天,泡妞也不看看是谁的老婆,敢往老子头上扣绿帽子,今天看在××演歌厅老总的份上,留你一条狗命,下次再让我碰上,老子连你身上的毛都拔光,看××怎么在你面前唱毛毛歌。娘西屁!打也打累了,骂也骂渴了,老板!给我弄几个好菜,来几瓶牌。

小二:(慌忙赶上)好!大爷,您请进,菜马上好,(背白)哎呀妈呀,总算开张了,呆会儿一定宰他一刀。(下场)(大由于太急,一下子,一下子坐空摔在地上爬不起来,小二正好端菜上来,帮忙扶起。哎哟,大爷,您馐窃趺戳耍颗稣饷创蟮亩玻一挂晕勇ド纤は峦匪乐砟兀

大:放你妈屁!倒酒!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小二:哎(忙倒酒),您快喝。(大一口气把酒喝光,又挨个端起盘子全部吃光。小二目瞪口呆,大抹嘴就走。)哎,大爷,别走啊!

大:恩?有什么事吗?

小二:您还没给钱呢!

大:什么?我在你这破店吃烂饭还要钱?

小二:呵呵!自古道欠债还钱,吃饭买单,鄙人今天刚开张就碰上你这个王八蛋(宁波话)你了不起啊?你以为你爸是市长啊?

大:呵!了不起啊,还套句宁波话!(宁波话骂娘)我爸虽然不是市长,可我他妈是这的保长!你看我的×××掌!(左右各打得小二转一圈,连打,大停手,小二还在左右摆动,最后用手指一点小二脑门,小二倒地,大一只脚踩在小二身上问)这钱还要不要了?

小二:不要了,不要了。

大:这小鸟还要不要了?

小二:不要了,不要了。

大:恩!连命根子都不要了?

小二:要,要!大爷,这么多年我还没用过他呢!

大:哈!哈!……是不管用吧!

小二:不是不好用,是找不到(鸟窝)

金光大道范文篇8

抗震救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令人们打心底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试问:在重大灾害面前,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党、政府能全面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做到了!有哪一个国家和政党的领导人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风尘仆仆深入灾区指导救灾、慰问群众?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到了!有哪一个国家能在短时间内举全国之力,调集千军万马,调拨各种急需物资,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我们中国做到了!这一切,都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千真万确,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能够指引人民群众战胜千难万险,走上幸福无疆的金光大道。

抗震救灾,让人们领略了英雄人物的风采,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四川德阳市汉旺镇中学教师谭千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身体护卫着4个学生使其脱险,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郑镇,在失去20多名亲人的情况下,强忍悲痛,含泪带领部下投入到搜救群众之中……成千上万个舍生忘死的人在危急时刻冲在前、扛得住,不愧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有血有肉的遍地英雄,焉能不震撼国人的心灵?

抗震救灾,让人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灾难。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毁坏了10多万平方公里的家园与道路,可谓灾难空前。然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灾区人民选择了坚强。他们擦干眼泪,挺直腰杆,同地震灾害斗,同次生灾害斗,积极着手恢复生产,展示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毅品格。

抗震救灾,让人们懂得了如何善待他人。汶川在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全国13亿人民的心。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同灾区人民心连心,或捐款,或拿物,或献血,或出力,涓涓真情,爱心如潮,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多难兴邦。这种协作,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树立了正确对待他人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人人做到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温馨的和谐社会。

抗震救灾,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少人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的极限,创造了世界生命的奇迹。映秀镇虞锦华被埋150小时后脱险;彭国华被困170小时,靠吃纸、喝自己的尿逃生;彭州市60岁的老太太王有群被困196小时获救……这些均彰显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及顽强的生命力。人活着,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善待生命,活出生命的滋味,活出生命的精彩。

金光大道范文篇9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候,在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并且夺得了51枚金牌举国欢庆的时候,在这绿草如茵、美景如画的操场上,我们举行开学典礼,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着和谐、进取、振奋的气息。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借这开学典礼的机会,我代表通安中学的教师,说几句心里话。

我们是老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和不朽文化的引路人。我们肩负着造就一代新人的重任,我们要把通安百姓交给我们的后代培养成道德高尚、作风正派、意志顽强、遵纪守法、爱国爱校、学习优秀的人才,责任大如天,使命重如山。我们的肩上承担着民族的辉煌、经济的振兴和祖国的富强。我们的事业伟大而神圣,光荣而艰巨。自从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注定了要为这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奋斗。

我们必须清新意识到,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没有质量的学校决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通安中学的命运就在我们手里。我们强,学校就强;我们弱,学校就弱。我们精神振奋,学校就灿若朝阳。我们萎靡不振,学校就衰落倒退。学校的发展之路,是我们用勤奋和智慧去铺就。天道酬勤,从古自今,概莫能外。

我们还要清明地看到,当今世界,公办民办,学校多如晨星。而求学者打破了地域的界限,老百姓不怕花钱,不怕路远,奔着质量较高的学校而去,在这强手如林、竞争白热化的办学空间里,要想求得自身的发展,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失去了学生,就失去了学校,失去了我们选择师范的初衷,也失去了我们的饭碗。这是举足轻重、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

我们要想在夹缝里营造我们的生存空间,就要靠我们的拼搏,靠我们始终不渝的努力,靠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靠我们一天天脚踏实地的耕耘。只有闻鸡起舞的人,才能迎来最灿烂的光明;只有迎难而上第一个爬上泰山极顶的人们,才会最早看见东方的日出。

当今世界,老师不是铁饭碗。我们的饭碗往往会被我们的懒惰、委靡、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所打破。我们的最大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不断学会否定自己,检讨自己,超越自己。只有客观地现实地虚心地去认识这个世界,你才能给自己准确地定位,把握你自己的航向。

人民养活了我们,我们没有理由更没有资格去亵渎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要抱着感恩的心情,怀着报答的愿望,去万分珍惜我们的职业。只有当你全身心地投入这个职业的时候,你才会领悟到其中的快乐,才会感受到为人民作出了贡献是多么神圣骄傲的事情,也才会真正实现你人生的价值。

我是个老教师,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琐碎而冗杂,繁忙而单调,要想生动精彩地演好这个角色,除了我们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纯净的心灵,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开放创新的思路。居高临下才能运筹帷幄;登上极顶才能浏览最美好的境界。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你进入这个佳境的时候,你才会在教学领域里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因此我们除了认真地潜心地钻研教材驾驭教材之外,还要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的动向,研究苏州的地域文化,研究苏州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真正做到耳聪目明之后,我们就能科学地胸有成竹地设计和实施我们的教学思路,指导我们的每一节课的上法。

我们必须十分真诚地热爱我们的学生,平易近生,放下架子,设身处地地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们在师生关系十分和谐的环境里聆听你的讲演。

我虽然已经年近花甲,但是,追求圆满的人生是我始终不渝的信条。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了隔夜黄花,抓住今天的大好机遇,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勤奋不辍的敬业精神,犁开一条更加辉煌的金光大道。我和大家共勉。

莫校长的到来给我们勤奋者铺设了一条起点公平、优劳多得的市场化的竞争之路,这是一条与时俱进之路,也是一条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之路,这条道路合乎社会发展的趋势,顺乎勤奋者的人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卓有成效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有这样的治校之道,我们深感荣幸。这对于我们通安中学的生存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通中人的生存发展,对于通安四万人民的百年基业,都是积德扬善的可贵之举。

在这个学期里,我作为通安中学资格最老的年级组长,我会不遗余力地发挥我的积极性和智慧,带领着我们初三同仁团结协作,勤奋教学,扬长避短,戒骄戒躁,为2009年的中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金光大道范文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献身畜牧事业展风采,恪守党员本色显真情》。

伫立在车水马龙的闹市,面拂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不禁想问,“神州几度叹沉沦,谁挽狂澜救斯民?唤醒雄狮惊宇内,百年枷锁化烟尘。”相信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的,的确是党高举铁锤砸碎了锈蚀的主宰,是党挥舞镰刀收获了崭新的时代!从抵御外扰到解除内患,从天安门前的建国欢呼到“三个代表”的世纪宣言,我们的党历经风雨、饱尝艰辛,真可谓“不畏风霜摧折苦,但为百姓尽毕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然而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缤纷和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我们曾一度坚信和执著追求的目标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的挑战。作为出生在新中国的这一代中国人,我们无法去真实地感受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也无法体会解放前后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是否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就很难看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了呢?对此,我的回答是:不!

且不说,郑培民、任长霞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也不用说王有德、王小花这些优秀人物,他们,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就说我的身边,畜牧局这个大家庭里,就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时时刻刻牢记“服务三农,为民造福”的宗旨,以自己的行动履行着共产党员的忠贞誓言,在他们平凡的身影背后时常散发着共产党员所特有的魅力。

2004年,对动物防疫工作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各种疫情此起彼伏,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繁重的防疫任务,作为一名基层防疫工作者的王自录同志,虽已年近50,却依然整天钻牛棚,跳猪圈,带头开展防疫工作,一天下来,满身猪粪、牛尿,有时身上跌的青一块、紫一块,他从未喊过一声累。同志们关切地对他说“您身体不好,年纪大了,让其他同志去干吧!”,而他却说“这么严重的疫情形势,这么繁重的防疫任务,我是党员,又是站长,我不带头谁带头”,正是在许许多多王自录这样的党员感召下,我们出色的完成了禽流感阻击战、“五号病”攻坚战和亚洲ⅰ型口蹄疫防制突击战,确保了全市畜牧业的安全和人畜健康。

杨冲、徐正国两名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十几年来始终战斗在畜种改良的第一线。2004年,在赴辽宁调运绒山羊种羊时,为了保证种羊安全,照顾运输过程中的饲养管理,他们和种羊同住在一节货运车厢里。憋闷的车厢里漆黑一片,不知道白天和黑夜,途中,车厢内的饲料架突然倒塌,将种羊压在了底下,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冲上前去解救种羊。黑暗中,椽子、饲草料不停的砸向他们,铁丝时常剐伤他们的手臂。种羊终于解救了,而他们却留下了道道伤痕。就是凭着这种干劲,十几年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灵武的山川、草原、牧场、圈舍,在他们的带领下,改良本地绒山羊达10万余只,为农民年增收达210万元,为我市农民脱贫奔小康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草原站站长李进同志,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天药不离身,但为了草原事业,常常抱病下乡,为了测定围栏拐点,掌握上图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即使在这炎炎的烈日下,每天还要坚持在炙热的沙漠中徒步行走十多公里,脚底被滚烫的黄沙烫满了水泡。有人问:“李站长,你图啥呢?”他却淡然的一笑“图工作嘛!”

王占林同志为了及时汇总有关畜牧业调查数据,即使在妻子住院、父亲病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上班。等等……这些平凡的岗位上闪烁着动人光辉的事迹,在我们局里比比皆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掬一杯水而知江河之清”。在我的身边,在畜牧局这个大家庭里,活跃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党员,他们很平凡、也很普通,但是他们因为有了忘我奉献的精神而光华灼灼!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很感慨,也很激动,如果有人问我:“是谁时刻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谁引领了当今时代的潮流?”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他们!”正是他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唱响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代旋律,唱响了热爱畜牧事业,为党旗增光添彩的主题曲!

感受着我身边这些平凡党员的事迹,回味着郑培民、任长霞等学习楷模的风采,他们是那样的类同和相像。一时间,我突然觉得平凡和伟大是如此的接近,只要你肯付出,只要你肯奉献,只要在党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肯挺身而出,你就会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烘托得宏伟而高大。这需要的只是一种坚持、一种勇气、一种执着和一种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