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0:46:12

经济开发

经济开发范文篇1

1乡村旅游的有关问题

1.1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与其他的旅游形式不相同,它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观光、度假、健身以及购物的旅游活动。它可以使游客在休闲、游乐中学习到一些乡村生活方式及民俗,村民亦能从这种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1.2乡村旅游对游客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乡村旅游大受欢迎?它与风光的独特魅力,生活方式有关的休闲,这也体现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要。最吸引游客的就是乡野农村的美丽风光,悠闲地生活方式,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生活空气,朴素的生活活动。这些乡村特点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要。在大都市这座“钢铁丛林”中生活久了,就会对复杂的、商业化的、高强度的都市生活方式产生厌烦,而有别于都市生活方式的小型乡村的独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就会对这些都市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人类都有怀旧情结,特别是具有历史气息的古旧乡村更是城市居民旅游的首选。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行为动机,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持了乡野气息的乡村来放松。同时,对于长期居住在都市的儿童少年来说,到乡村旅游,可以达到扩大知识视野,了解大自然,了解农村,了解农事,陶冶情操的目的。

1.3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开始热衷于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乐趣,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治保障。1995年实行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制度,自此,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越来越快,已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个旅游黄金假期,全国城市居民去乡村旅游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之中。

1.4我国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自国家旅游局在1998年开始提倡“华夏城乡游”之后,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发展速度加快,其势已不可挡。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商机。现在的乡村,农业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常常造成浪费。发展乡村旅游业则可以高效利用这些过剩的农业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缓解了农村经济中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旅游产品各种各样,都是土生土长的原材料制成,可直接进入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绿色产品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价格可能过高,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乡村旅游发展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技艺,生产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实行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先进设备的引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一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在乡村开展“农家乐”项目,农民竞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管理知识。这样农民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到“农家乐”项目中,加快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吸纳了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终日生活在拥挤、吵闹的环境中,精神的不到放松,心理压力大。为了缓解压力,多数人选择外出旅游,回归大自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挤额的情况,也开阔了旅游空间。另外,发展乡村旅游,还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乡村文化形象。

1.5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还很微弱。乡村旅游的重点特色是在乡村中体会乡情、乡曲、乡趣,可是一些乡村旅游却有城市化的倾向,建立大型城市化的娱乐设备,人们似乎只是从一个城市走到了另一个城市,完全失去了乡村旅游原有的乡土气息,古朴的生活乐趣和本色。开发经营者只重视了乡村旅游的旅游功能,未能带动本地的农业收入,还有本地农民思想认识上不足,认为旅游可有可无,无法与旅游业相融合,导致旅游业的特色发展不起来。有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忽略了农业资源和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发展的项目单一化,缺乏特色,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都是一个模式,重复建设,不注重对一些有深度的民俗文化的开发或无序开发,形成民俗资源的浪费。受我国农村地域的限制,我国乡村旅游布局分散,项目类型多,规模却很小,未形成产业体系。在贫困地区,农民自发组织的旅游资金少,交通不便利,乡村旅游很难发展起来。乡村旅游还受季节影响,这就造成了旺季时,游乐设施容量不够,环境压力大,管理跟不上;淡季时,游乐设施闲置,经济收益下降。投资者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空间,往往雇佣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以自家亲属来管理,用人制度及其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政府的法律亦是空白处,对乡村旅游投资,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划分,致使一些投资商钻法律空子,造成乡村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乡村环境具有其脆弱性,如果对环境不妥善管理和保护,势必会造成“在哪里旅游,破坏哪里环境”的情况发生。比如有些游客乱扔垃圾,随意在树木上刻画,任意采摘花木做标本,捕捉野生小动物等等,这些都是对环境造成损害。还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目标,在生产上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小溪中,造成水体污染;任意开发土地与森林资源,缺乏合理的计划,将资源开发到最大限度,破坏生物多样性,使环境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资源开发的战略,它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方面很多,有经济、文化、环境等。需要达到适度的经济增长;保护民俗文化及古物建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目标。

2.2什么是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应该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无公害旅游活动。杜绝为了短期利益目标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做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旅游可以相协调,统一发展;发扬人文资源,维护乡村特有的乡情、乡曲、乡趣。最主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2.3为什么要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居民放松、休闲、娱乐的目的后,留下了一些问题,比如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冲击等问题,多方面困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乡村旅游长久、健康、科学地发展。

3如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1乡村旅游与社区建设

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上,社区的参与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建立适合乡村旅游的社区模式。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经济基础和制度保胀的综合因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调动乡村居民参与建设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发展乡村旅游

政府应将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当做发展乡村经济的头等大事,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在乡村旅游的开发手续上做到简化、精准、及时,降低门槛。同时,在管理上建立经济、法律、行政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制度。加大旅游地区的检查、监督,扶持旅游地区的规划建设,保证治安,建立群众组织,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整体发展。

3.3提高思想建设,搞好农游结合

由于个人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一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短期目标而肆意开发资源,完全不计后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乡村资源造成了不可计量的损失。同时,农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有误,认为这只是开发商的事,与己无关,造成农游分离,农民经济得不到带动。当地关部门要搞好思想建设,积极宣传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做到农游结合,提高本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3.4科学规划,开发以农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

在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尊重农民的利益和权益。鼓励并扶持农民果园、菜园、垂钓园、农家乐等建设。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游人即可以观赏,也可以品尝,还可以带走的一些列农产品,如花卉、水果、蔬菜等。

3.5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乡村旅游的一大依赖就是乡村无污染、原生态的环境,如果环境遭到破坏,那如何谈发展乡村旅游?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捉野生动物,禁止采摘野生花草,鼓励农民制造生态农产品,具有艺术气息的小物件等等来作为纪念品销售。营造较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实现朴实的乡村环境氛围,突出特色,拉大与城市环境的反差,让游人获得真切的乡土环境感受。处处为游人着想,方便游人观光、购物,保证食物的卫生管理,使游人在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时,有意识地进行环境保护。

3.6保护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人文因素是保证乡村旅游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乡村原有的文化是有别于都市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形式,可以使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陶渊明式的乡村恬静氛围。保护乡村文化,包括保护传统民俗、农耕文化等,有助于乡村旅游乡村性的发展。

经济开发范文篇2

在全市上下落实××市提出的“三年大振兴,十年大变样”振兴方略的日子里,在加快××湾整体开发的热潮中,在××市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的喜庆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娘娘宫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挂牌暨奠基典礼。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挂牌暨奠基仪式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为大力发展沿海经济,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湾”的战略思路和打造“五点一线”的战略构想。去年9月,×市站在沿海开放、互动发展的高度,将××纳入了整体开发“××湾”的重要区域,并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多次到××调研,提出了设立开发区的远大设想。在××市领导的关怀下,经过近10个月时间的精心筹备,今天,××娘娘宫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终于正式成立了。

××娘娘宫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采取“三区两园一基地”的架构模式,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3.03平方公里。今后,我们将以××娘娘宫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标准,依托临港和海洋资源优势,承接临港产业转移,优先发展临港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现代房地产业。力争通过3到5年的时间,把该区建设成为临港经济的集聚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验区。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上下的扎实工作下,××娘娘宫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一定会成为××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开发范文篇3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劳务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过去,我们称农民离家离田外出打工创收为打工经济,现在,我们把农民的劳务交易活动统称为劳务经济。它既包括外地的劳务交易活动,也包括本地的劳务交易活动,既包括二、三产业的劳务交易,也包括一产业的劳务交易。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潜能,我们称为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今年又把农民人均外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作为镇办场园区经济工作考核的目标之一。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会议,其主要的目的和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三个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20*年的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动员各地各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等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推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进而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刚才,大会表彰了七个先进单位,向14家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授了牌,5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介绍了他们抓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经验和作法。希望各地各单位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学习,为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多服务、多作贡献;希望各培训机构以这14家授牌的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为样板,争取早日跨入定点培训的行列。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工作中参考。

一、认清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形势

分析形势是为了认清形势,总结工作是为了推进工作。回顾20*年的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可用二句话概括:成效很大,差距很大。

成效很大。近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今年全市上下结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维权、服务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网络基本形成,发展态势很好。五组数据可以说明:①新增转移2万人,培训1.2万人;②累计转移33.8万,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2%;③其中市内转移22.5万,占转移数66.6%;④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2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5%;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有221元来自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高达62.8%。前不久,陈市长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这是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可喜可贺。

差距很大:一是技能培训不够。①培训缺乏计划性,没有详细的培训计划、规划;②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不强);③缺乏创新性(培训方法机械、呆板、不灵活);④缺乏全面性,力度不够,面不宽。二是品牌意识不强。劳务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注重培育品牌、唱响品牌,自己的品牌相反被他人抢占,如“荆楚缝纫妹”、“仙桃厨师”等。三是管理服务不善。劳务管理、维权服务工作滞后,有些地方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让其自生自灭。四是部门配合不力。部门之间力量整合不够,合力不够,配合乏力,没有形成合力。五是思想认识不高,领导重视不够。

二、明确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意义

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中的五个方面问题和2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培训转移的巨大空间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从发展的大局、从和谐的层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开发农村劳务经济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上统一思想。党中央、国务院一个很重要的治国理念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最大的不和谐是:农业与工业的不和谐,农村与城市的不和谐,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不和谐。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我们大力度地推进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就是在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在促进工作平衡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2、在发展市域经济上统一思想。仙桃经济近几年发展较快,通过引进外来的、发展回归的、盘活本土的、做大老的、培育新的,一批市场主体逐渐成长壮大。这些市场主体不论二产业,还是三产业,都面临着缺员,相当部分企业没有满员、满额、满负荷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仙桃当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外资向国内转移、沿海资本向内地转移,又是武汉1+8城市圈的重要成员,区位优势明显,得中独厚,接南转北,承东启西,特别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仙桃又将迎来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这也要求我们大力度地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呼应市域经济的发展。

3、在培育新型农民上统一思想。建设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不可能实现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务农和务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富裕农村必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让农民洗脚上岸,洗脑进城,促进城乡融合,为农村带来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信息、新的观念,形成城乡一体化,进而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4、在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统一思想。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增收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靠政策补贴有度,靠农业增量有限,靠市场有风险。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是靠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看得见、来得快的就是减少农民、转移农民。转移一个农村劳动力,不仅可以一户脱贫,而且可以让出一份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三、突出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重点

20*年,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新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00元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五大重点:

1、突出劳务培训重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企业用工招工难的关键是农民缺乏一技之长,缺乏上岗的能力和水平。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核心是培训。要转移,必须先培训,要搞好培训,必须明确以下四个要求:一要明确培训任务。组织劳务培训既是地方的职责,也是部门的职责。各镇办场园区要迅速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建立待培训台帐,而且要分清性别、年龄段建立台帐,便利分类培训、定向培训、定业培训;市直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市劳动局负责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完成1.5万人;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完成培训计划3300人;市扶贫办负责雨露计划,完成培训350人;市教育局负责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并下达招生计划;团市委负责“青春富康行动”;市妇联负责“巾帼家政培训计划”;市科技局负责“星火计划”;市总工会、市委党校、市科协等部门和单位也要完成各自培训任务。市委统战部要搞好上下衔接,尽快启动“温暖工程”。二要落实培训机构。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要边建设,边培训,力争年内竣工。市经校、市农广校、市农机学校以及所有培训机构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市劳务办要搞好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对各类培训机构一视同仁,公办民办都执行同样政策,在土地征用、学校改扩建、用电和招生等方面给予扶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承担培训任务的部门要“阳光操作”,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将培训任务分解下去,落到实处。各镇办场园区也要创办自己的培训机构,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较快的镇办园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三要充实培训内容。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本着教学育人的原则,既要搞好专业培训,组织力量在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展开攻关,制定标准;又要搞好素质培养,拿出专门的课时对参训者进行文明礼仪、维权常识方面的辅导。培训农村劳动力既要重视务工技能,又不能忽视务农本领。市农业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计划和资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沼气工、饲养员和农机手等各具特色的农工。四要创新培训方法。基地与企业相结合。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培训、委托培训等方法,让农民工坐上“培训—转移”的“直通车”。城镇与农村相结合。送训下乡,把课堂搬到参训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降低参训成本。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学员联系企业实习,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求职上岗成功率。

2、突出劳务品牌培育重点。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竞争力。要抢占劳务市场,增加劳务收入,就要通过培训造就品牌、打出品牌、提升品牌。市技校等培训机构要挖掘传统的劳务品牌资源,创造新兴的劳务品牌优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劳务品牌培育,支持劳务品牌申报。今年要巩固提高“荆楚缝纫妹”和“仙桃厨师”两个名牌,力求机械、电子、电脑等品牌培育取得突破。培育劳务品牌还要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力度。外出务工的人都有切身体会,有没有职业技能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求职机会、工薪待遇大不一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作出承诺,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结业后,一律免费发给专项能力证书;农民工申请职业技能证书的,优先办理,减半收费。

3、突出劳务市场开拓重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对农民自主择业、自由流动的限制和束缚逐步解除。农民既可以在农业内部消化转移,又可以向非农领域渗透转移;既可以立足本地转移,又可以外出务工转移。从仙桃实际出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农业内部与非农领域并举,本地与外地并重开拓劳务市场。转移培训农民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拓展转移空间。农业的问题靠工业化解决,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又是纳税的主体,还是就业的主体。只有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解决充分就业的问题。我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40多家,吸纳农民工4万多人。彭场镇的一个无纺布产业就集聚企业116家,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平均每个农户有1人在企业打工。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市企业用工缺口超过2万人,各地各部门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发展本地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解决了市内农村劳动力不知向何处转移的难题,又解决了本地企业不知到何处招工的难题,实属两全之策。同时,继续大力招商引资,打造大平台、招引大项目。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节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定向招商结合起来,围绕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开展高强度招商,再引进几个像旺旺、亲亲、燕京、康师傅这样的大企业,再建成一批像无纺布这样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食品工业集群,加大水产、蔬菜、粮食、油脂、禽蛋、肉联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空间。二是大力推进城镇化拓展转移空间。小城镇扎根农村,星罗棋布,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几年,陈场镇以每年200套的速度建设商品房,仍然供不应求。建好小城镇,首先要作好规划,以规划为龙头,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扩大吸纳能力。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电、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等公共事业。要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搞活商贸流通,把商业、餐饮、宾馆、交通等行业与城市联通,向农村辐射。要营造优良人居环境,搞好小区建设和城镇绿化美化亮化,配齐文化体育等活动设施。通过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引农进镇,拓展农民整户转移空间。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展转移空间。农业产业化与农村联系最紧,对农民带动力最大。一条农业产业化链条好比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把产加销等环节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发展镇域经济,只要是精明的领导、高明的领导,就会优先选择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仅直接消化本地农村劳动力,而且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前置车间,既带动了一批农村劳动力成为农业工人,又带动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运销等社会化服务。郭河镇的“外婆家”公司容纳农村劳动2400多人,常年用工800多人。各地都要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把工业招商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高看一眼,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引进培育,拓展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消化转移的空间。四是大力推进职介信息化拓展转移空间。将劳务信息触角向外延伸,向大城市延伸,编织内外结合、互联互通、运转迅捷的信息网络。打造招工平台。利用节假日举办劳务交流大会,为农民工和企业提供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的机会。打造信息窗口。市劳动就业局要保证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及时收集整理招工求职信息,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保持求职热线畅通,还要组织好每月28日的劳务赶集日活动,为农民朋友提供便捷职介服务。打造劳务基地。学习陈场镇和三伏潭镇的经验,派出得力干部前往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外地,帮助建立劳务基地,协助当地教育、组织、管理农民工,切实解决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等问题。通过劳务基地保持前后方联系,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及时解除后顾之忧,让农村劳动力安心转移。

4、突出劳务管理重点。农民工是一支新兴的产业大军,正是他们的横空出世,才促成了我国的经济奇迹。农民工奉献了辛勤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他们不应该受到歧视,而应该受到尊重,应该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农民工自身的要求,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是用工单位的责任。一要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与农民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检查督办,力争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二要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是“减震器”和“减压阀”,对促进农民工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保障作用。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先急后缓,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三要推行最低工资制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各用工单位要适当提高劳动报酬,用待遇留人。农村劳动力流不出,既有劳动力年龄、性别、技能、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用工单位待遇、管理、环境、服务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建设部门要与劳动部门联手,率先在建筑领域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然后向其它领域延伸。我市是全省唯一尚未在建筑领域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的市州,省政府已将我市列入重点督办单位。市建设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定要令行禁止,迅速整改。四要保证安全生产。定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凡噪音、粉尘、气味等环境指标超标,严重威胁工人身体健康的,一律停工整改。用工单位不得非法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五要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政策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石,不能动摇。任何地方和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调整承包地,随意收回承包地,侵犯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要为农民工留下退路,让农民工安心外出。六要加强农民的再教育。主要是教育农民工遵纪守法、诚实劳动,要维护仙桃农民工的形象,培养仙桃农民工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5、突出劳务配套服务重点。农民工身份特殊,既是农民,又是工人。只有条件成熟,后续配套服务到位,农民工才可能转出去、留得住、扎住根。反之,农民工就会打起“退堂鼓”,出现“回流潮”。要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果,必须在完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后勤服务。着力解决“留守问题”。对于“空巢户”,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大户集中、向种养能手集中,支持规模经营,防止农民外出务工后由过去的“弃田”转变为“争田”,产生土地承包纠纷。对于“半边户”,要积极引导组建互助协作组织,把农机化服务作为主要突破口,切实解决农忙季节缺人手的问题。对于“空心户”,要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考虑招聘保姆和爱心妈妈,妥善照顾老人生活和子女上学。二是人性化管理服务。用工单位要强化和谐理念,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新开工企业在规划时要从细微处着眼,建设符合标准的职工食堂、宿舍、温馨生活房、车棚及文化体育场所,要有意识地利用节庆开展文体活动,活跃企业文化。三是回归创业服务。外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与招商引资同等对待,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四是部门服务。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切实转变机关作风,随到随办,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办证便捷服务。教育部门要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四、强化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涉及经济各领域和社会各阶层,光靠政府领导还不够,只有个别部门推动也不行,必须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形成群策群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1、夯实工作基础。这次会后,各地要迅速成立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党委领导负责抓,组建工作专班具体抓。要把农村劳务经济工作网络向村组延伸,每个村指定一名干部为劳务工作信息员。要用好第二次农业普查成果,对本地农村劳动力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资源库。各地劳务办要把农村劳动力普查作为一场硬仗来打,确保6月底以前建起台帐。

2、坚持例会制度。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分析劳务工作动态,总结劳务工作经验,解决劳务工作困难,及时研究和部署阶段性劳务工作。各成员单位要配强一名领导,配齐一个专班,切实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责,加强与市劳务办及其它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各镇(办、场、园区)也要参照市里的作法,定期研究、定期安排劳务工作。

3、加强检查督办。市劳务办要切实履行牵头、协调、综合、督办的职能,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各地各部门也要互相配合、互相督促,把劳务工作抓紧、抓落实。要将检查督办的重点放在各地各部门工作计划制定与执行、任务分解和落实、培训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和培训转移率、劳务基地建设和劳务市场的开拓等方面。

经济开发范文篇4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年3月1日之前,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工业园区等要完成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此期限后未完成区域环评的开发区,环保部门一律不审批这一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年12月22日,*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环境实施方案进行了专家技术评估。会后,*省环科院向你单位提交了下一步工作清单。开发区收集了部分资料,但与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环境现状监测和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环评的编制进度。为在3月1日之前完成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希望你单位配合环评单位按照向你单位提交的下一步工作清单尽快开展工作,及时报批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促进经济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经济开发范文篇5

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近年来。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不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继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经济开发区基本概况

199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0年地级市成立后,经济开发区原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适应发展新的需要,开发区迁至城区东南部,调整后的规划面积为10.3平方公里。

由于体制机制变化和多重复杂的历史因素,开发区筹建以来。起步缓慢,建设步伐愉快,几度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区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开发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空虚和加强,进一步形成了务实高效的领导管理机制,开发区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全区累计引进内资23亿元,截止目前。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52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18个。积极牵头引进康美药业、捷众制药等全市重点药类企业,切实保证丰源汽贸城、奇瑞等汽车4S店顺利建设运营,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迈入快车道。

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5000万至1亿元的项目30个,3000万至5000万元的项目6个。东方帝维项目等22个新开工项目主体工程进展顺利,东方希望和大宅门业已投产运营,众兴食品项目已试生产。计划年底,同辉香料和四通药业机械可投产运营,重庆啤酒、捷众制药可竣工试产。南部新区工业区共承接项目51个,项目总投资53.3亿元。

二、经济开发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开发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共有7名,目前。2名党工委副书记,5名党工委委员(其中一人现挂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下设机关工委和社区工委,机关工委下设6个党支部,社区工委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97名,其中机关党员49名,企业党员28名,社区(村)党员216名,流动党员4名。

(一)加强思想建设。

开发区党工委进一步加强了思想建设,近年来。围绕创立“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时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坚持每周学习例会制度,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新党章、十七大会议精神及省委、市委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正确地领会掌握政策。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时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法制教育,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律师到开发区讲授法律知识,邀请市国土、计生、宣传部等市直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做相关政策讲解,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时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二)加强组织建设。

注重对一线青年干部职工的培养、吸收,一是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及相关制度。全面推行“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和“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制”入党前集中培训制度”等制度。2009年以来,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开发区党工委共发展党员19名。

并定期公布党费收缴情况,二是落实专人认真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工作。按规范足额收缴。自觉接受监督。

不时提高党务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三是认真组织好党务干部参与培训。

抓好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四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班子。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处置失职渎职干部,切实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开发区征迁等重点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强化领导班子建设。

特别是干部任用问题一律由党工委讨论决定,一是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使一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真正会办事、想办事、办成事的干部通过严格顺序考核上岗,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

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二是加强思想交流。按期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谈心活动,交流思想,相互勉励,共同促进,全区上下坚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时、作风不散、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进展,一是成立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卞介山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管委会副主任魏师、党工委副书记支训海担任副组长。

准确掌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二是研究制定创先争优文件。切实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正确方向。

切实保证活动的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三是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统筹谋划布置,有计划、有节奏地继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取得实实在效果。

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党政办公室党支部与木兰社区党支部签署了结对共建活动协议,四是全面推进联系点结对共建。着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实现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共同提高。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五是制定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公开许诺书。尽最大的努力去协助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他关爱。

(五)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作用。

用制度去约束、引导工作,一是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各项制度。使党员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并认真做好有关党建和党务知识咨询工作。二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为党员群众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为全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自成立以来,四是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服务作用。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共为65名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解决实际困难。

三、下一步打算

市委、市委组织部的支持和关心下,开发区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异。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时完善、不时改进、不时创新,全面推进党组织建设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一是继续抓好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全区上下继续掀起学习的热潮。营造学习型机关的良好氛围。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继续抓好堡垒型支部建设。

经济开发范文篇6

(一)2015年工作目标与计划

一是推进开发区扩区增容相关工作,进一步健全、理顺管理体制,做活开发区公司企业化运作文章,不断探索、创新征地拆迁模式;二是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6亿元以上,其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以上、企业工业技改投资4000万元以上;三是公开挂牌出让土地100亩,征收300亩,报批土地800亩,力争新增土地储备500亩,实现土地出让净收入5000万元以上;四是抓好园区规划控管及调规、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五是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入园企业1~2家;六是抓好园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二)2015年工作重点与举措

开发区要立足实际,结合发展需要,科学制订开发区扩区增容方案,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做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积极落实发展资金。积极开展土地营销工作,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为园区建设、管理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省州县发改、经信等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等方面向开发区倾斜;完成省开行7000万元土地储备贷款申报相关工作,争取资金尽快到位;继续加强与省开行的深度合作,争取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进入省开行融资支持笼子。

二是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市场路杆线地埋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三期工程、标准化厂房、小商品市场二期工程、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民族民间工艺展示中心等项目主体工程。

三是扎实推进征地拆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新村项目、金丰集团土地、农贸市场用地及A、B、C三块地遗留问题。抓好民族中学征地拆迁工作,完成孔坪村标准化厂房、“小不二门”等相关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协调搞好相关杆线、设施搬迁工作。

经济开发范文篇7

一、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劳务经济开发

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今年元至10月份我县劳务经济取得较好成绩。目前,已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16万人,占全年计划总数12410人的93%;完成新增转移劳动力数1.17万人,占全年计划转移数的96.5%,比去年同期增加0.36万人,增长幅度外64.5%。据统计部门数字显示,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1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81元,增长幅度为2.72%,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10.6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9.26元,增长幅度为6.87%。主要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成绩的取得与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分不开。在推动劳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指导,督办检查。一是组建专班。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协主席张歌莺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其他四大家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县直16个单位为成员。二是成立机构。县劳务经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职工作人员,配置专用办公设施。并在各乡镇分别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安排了专职工作人员。各村还明确了一名打工经济联络员。三是健全制度。明确了办公室职责,建立健全了办公制度。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门配合、村组联络的工作机制,为劳务经济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部门配合。半年来,办公室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统筹规划。为了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扭转过去“都管都不管”的局面,劳务办对全县劳务经济开发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分解了任务,明确了职责,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各司其职。16个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长期抓,各乡镇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彻底打破了过去“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劳务经济发展。

(三)强化培训。一是整合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各培训学校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由原来近20个专业压缩到12个,初步确立了机动车驾驶、电焊工、车工、机动车修理、计算机操作、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缝纫、泥瓦工、家电维修、电工配电、建筑装璜等专业的培训。每所学校一般只设置3-4个优势专业。二是创新模式。一方面对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开展定单培训,鼓励引导培训机构和输入单位联合办学,实行技能培训和介绍就业相结合,提高培训人员的就业率。今年9月份,成功组织了两百多名应、往届毕业生,赴深圳工业行业培训中心开展为期两年的勤工俭学活动,完成学业后,全部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三是管理规范。在培训基地管理上,我县积极做到了“四个到位”,即:学员台帐建立到位、招生工作宣传到位、教学资源整合到位、资金补助落实到位。在教学中,重点对全县四家培训机构的招生、教学、输出进行全程监督,特别是对每期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培训质量都进行了严格审查,对各培训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实行教学质量评估考核。

(四)着力服务。一是维权服务。在我县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劳务输出地建立流动服务站65个,驻外劳务办事处1个,共处理劳务纠纷13起,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如: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宁海县成立了办事处,负责对该在宁海打工近3万人的维权服务,深受打工人员的欢迎。与大型建筑企业——湖北卓越建筑集团建立长期的劳务关系,在该企业派驻干部,全面负责管理我县务工人员。二是留守服务。在务工人员外出后,妇女、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农业生产、小孩成长、照顾老人等成为这些“留守族”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有序流转土地的同时,各地成立了“扶贫帮困互助组”,帮助家中缺少劳动力的外出劳务人员家庭提供生产服务、困难救助等活动,解决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避免了外出劳务人员盲目返乡,真正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走、舒心留、安心干”。

二、正视问题,增强做好劳务经济工作的紧迫感

我县劳务经济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劳务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基础不扎实,培训工作不平衡,配套服务不够,开发空间还未充分利用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础不扎实。我县目前尚无准确反映全县劳动力分布状况、基本情况和转移现状的基本资料,还没有建立形成一整套的台帐记录外出务工人员的去向,从事的行业,分布的区域等,情况有待进一步摸清底数,形成更好的管理,建立更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培训工作不平衡。由于受到培训条件、培训方式、认识高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有培训任务的单位在培训中进度不一致,有领导因素,也有农民工自身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就直接流入社会,导致生员招生难,培训难。

(三)配套服务不够。我县劳务输出虽然起步较早,但是有关政策措施未配套,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导致劳动力流动渠道不畅、有效组织化程度低。目前自发性转移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大部分是依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通过家属带领、亲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带动、自行闯荡等方式进行转移。外出缺乏组织性、纪律性。

(四)投入不足。根据省直相关部门文件要求,我县目前农民工转移培训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补助资金,地方年配套资金仅30万元,工作经费5万元,学员参加培训要支付部分经费,根本激发不了学员参训积极性,工作经费不能到位,下乡无经费、组织无保障,部门工作难以开展,只能按部就班,机械运转。

(五)培训质量不高。由于培训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教材不规范等因素,导致我县各农民工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不高。在加上部分农民工参训目的不明确,对职业培训认识不足,没有把学到一技之长作为谋生的手段,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强化措施,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正视不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以提高农民工素质为突破口,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抓基础。对我县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和**籍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普查,摸清底数,建立“人人有表、村村有帐,乡乡有库”的劳动力资源库,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组织劳动力转移、捕捉用工信息打好基础。

(二)抓培训。一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状况,结合各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实习场所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培训基地的专业课程,做到统一安排,相对集中,优势互补,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定培训,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今日**、**劳务输出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阳光工程”惠农政策,加大在组织领导、转移培训、就业输出、维权服务等四大体系中的典型宣传。县乡(镇)要设置专栏,劳务信息,组织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开展“现身说法”,评先彰优,佳节团拜,出动“阳光工程”宣传车,寄发信函、宣传资料,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因人制宜,提高层次。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合理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保证每一位学员都具备一技之长,在外出务工中做到人尽其才,学有所长,确保培训学员人人都能成才,都能顺利就业,都能增加收入。四是提高质量,形成品牌。在开展定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我县地方特色,在建筑、电动缝纫、家政服务等行业中全力打造劳务输出行业品牌,形成规模,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劳务品牌。

经济开发范文篇8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一是9月25日,我区及时召开“扶贫日”活动专题会议,制定了《经济开发区2018年扶贫日活动方案》。成立了“扶贫日”活动领导小组,就扶贫日活动相关工作做了详细周密的部署,并由开发区主管领导牵头完成此项活动。二是10月12日,由开发区分管领导主持召开社会扶贫网APP贫困户性需求及爱心人士对接工作部署会议,专题研究扶贫日活动相关事项。要求全体帮扶工作人员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推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二、突出主题,扶贫济困

围绕“爱心满”认领“微心愿”活动,我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贫济困活动。

一是积极访贫问苦。2018年10月12日开发区四个扶贫工作组积极组织本组的包保责任人进村入户,向贫困户了解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最终确定了13个贫困户与开发区“爱心人士”对接,16位“爱心人士”自愿为贫困户出资200至500元购买贫困户所需的物资。全区“爱心人士”在四个帮扶村村级管理员的配合下,帮助13户贫困户通过社会扶贫网APP需求13人次,并成功对接。

二是积极参加“让爱在阳光下连接”社会扶贫集中对接志愿活动启动仪式。10月17日上午,我区全体干部及各企业爱心人士代表积极参加了启动仪式。在市委书记李鹏飞宣布志愿活动正式启动时,我区各位爱心人士带着浓浓的关怀之情和对脱贫攻坚强烈的责任心之情,分别下到各村屯的贫困户家中进行对接。

三是集中开展捐助对接活动。“让爱在阳光下连接”贫困户与“爱心人士”集中对接启动仪式后,管委会班子成员、、等带头分赴各帮扶村开展捐助对接活动。针对10月12日贫困户的需求,我区16位“爱心人士”从食品(米、面、油等)、日用品(如电饭锅、棉衣、棉鞋、等)等多种多样的物资进行帮扶对接,并亲自送到贫困户家中。此次帮扶对接率达到了100%。贫困户分分表示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广大爱心人士,一定树立信心,自强自立争取早日脱贫。

四是积极宣传扶贫政策。10月17日当天,开发区全体干部集体下乡,在各村各屯分别悬挂了16个扶贫政策宣传条幅。同时,印发300余份扶贫政策宣传单,与贫困户和村屯百姓深入交流国家扶贫政策。让贫困户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国家的力量,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有信心共同全面实现小康。

经济开发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根据市委提出“承接珠三角、配套长株潭、学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突出、功能完备、管理高效、服务优质、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新型工业化园区。

二、发展目标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0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5个,合同利用资金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新增投产项目5个。

财政收入。完成税收1亿元以上,工业税收800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新增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

三、具体措施

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强化自主招商,积极承接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配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以园区为主体,重点采取以商引商方式和利用深洽周、沪洽周、湘台会等招商平台,寻求招商引资新的突破,使开发区切实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带动者、领跑者。并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招商部门实行四包,即包总量、包质量、包成本、包满意,实现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招商格局。

二是突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水平。按照“突出园区特色,做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力、制衣制鞋和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主攻国际知名、国内领先项目,引进技术水平高、能耗低、无污染、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的龙头型项目。加速推进现有洽谈项目的落户和建设,提升园区产业集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增加园区特色。围绕“投产企业抓扩规,在建企业抓投产,协议项目抓开工”的思路,环环相扣,步步紧跟。按照“完善功能,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扩大规模”的要求,重点推进山河智能、绿海产业园、实业二期建设,力促年内投产。大力推进柏慧信子童装、腾凤农产品加工、林月农产品加工、湘当靓汤料、轻型耕整机和宏达钨业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全力跟进远拓纸箱包装等在谈企业,力促项目早日入园建设。

经济开发范文篇10

根据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布署,为扎实做好今年我区防汛救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全区建设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排大涝、抢大险、抗大灾,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排涝工作。

二、为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经济开发区成立防汛指挥部,总指挥乔桂元,副总指挥卢丙宏、柴学恒、张施奇、吕家雨,各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建设局,办公室负责防汛排涝日常协调工作。主要承担召集会议、指令、决定、命令并督查落实情况,对各有关单位、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等。

三、明确职责,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根据各单位、部门工作职责,做如下分工:

(一)淮河、湖滨两个社区管理中心和胜利街道办事处、龙湖新村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防汛排涝工作,提早认真做好辖区排水沟渠、生活小区下水道及化粪池等疏浚工作。遇大雨和暴雨时,要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居民区、村庄查看受灾情况,上路巡查道路积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向区指挥部报告。

(二)市容管理局负责清理、疏浚全区排水管网和区内道路、桥梁、广场的防汛排涝工作。确保主干道无积水,及时对下水管网、侧流井进行疏浚,杜绝堵塞下水管道。为保证汛期的人身安全,对缺损的窨井盖及时补齐。

(三)建设服务中心负责督促检查各建设施工工地防汛排涝工作,预防发生坍塌和倾倒事故。

(四)重点一办、二办和经投公司负责检查督促所属施工单位施工范围内的防汛排涝工作。区自建项目各施工单位除做好其施工范围内的防汛排涝工作外,同时作为区防汛抢险救灾预备队,按照区防指的指令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五)南、北渔场等区属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本单位防汛排涝工作。

(六)社会事业局要及时做好灾民救济、安置工作,并监督检查区属中、小学做好防汛工作。

(七)财经局负责做好防汛抢险物质、资金调配及生产企业受灾情况的统计工作。

(八)党政办公室负责宣传报导,编发防汛简报。做好防汛工作纪律的纪检、监察工作。

(九)国土规划局负责做好排水路由指导工作。

(十)行政执法分局负责防洪通道的违章建筑清除工作。

(十一)交警七大队负责做好道路交通疏导、管理工作。

(十二)公安分局负责做好突发事件治安保卫工作。

四、严明工作纪律,保障各项工作高效率有序运转。

(一)各单位要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认真执行指挥部的指示、决定和命令,确保政令畅通,措施落实。

(二)各目标责任单位应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凡因措施不利,行动迟缓,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指挥部下达任务或互相扯皮推委,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