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1:26:30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范文篇1

一、认真重视经济软环境的治理

经济环境与我人事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全体人员必需清楚。几年前,就明确了这一点,但如不强调,就可能在某些同志的头脑中淡化了麻痹了必需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环境。做好人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搞好服务,就是治理和优化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就是为枣庄的治理和优化经济环境做出贡献。

提高工作效率二、端正服务态度。

这方面也得到社会上的认可,待人热情办事公道历来是人事部门的一个光荣传统。经过同志们共同努力。但是必需指出,确也有个别和睦谐的现象。必需引起同志们警觉。如待人态度、一次性告之等,必需坚持。局所有科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要本着规范统一、顺序简化、方便群众的原则,依照对外许诺的时限完成各项工作。全体人员要严格遵守“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备案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效能告戒制”等工作制度。凡有违反上述工作制度,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态度恶劣、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的一经发现或被举报查实,立即给予告诫。全体人员要从敬语服务、礼貌待人做起,一点一滴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经济环境范文篇2

第二条完善行政服务审批机制。(一)公开承诺制。所有职能部门保留的审批项目及收费必须进行公示,将办事程序和依据进行公布,做到政策公开、权力运行透明。(二)一次性告知制。各职能部门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要一次性向服务对象告知办事依据和办事程序。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能当场办理的应立即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出具回执并告知办理时限。(三)并联审批制。对建设工程项目,市行政服务中心根据审批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审批部门及时进行联合踏勘和召开专门联审会议,对审批事项联合审查、同步办理。(四)全程代替制。对新引进的招商项目,由行政服务中心将办理事项分解落实到有关审批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对呈报的审批事项,实行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并按照限时办结的要求,进行办理。

第三条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市物价局每年度清理并印发“收费项目标准一览表”任何单位一律不得在表外另设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涉企收费原则上不超过下限标准。招商引资项目有关规划、建设配套费按赤政办发〔〕17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减缴。凡违规收费的企业有权拒缴,并可向市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治理办”市纠风办、市物价局举报。管理部门在对企业有关证照年检时,只收取工本费,严禁借机搭车收费和征订报刊等行为,简化年检手续,大力推行网上年检。供电、供水等公共服务部门,对招商引资项目接电、接水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人工费及材料费,不得巧立名目擅自收费,不得随意停电、停水。对违反本规定影响项目进度的以破坏经济环境论处。

第四条建立2个隔离带。实行企业与部门收费隔离,企业与村民隔离。部门收费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发放“缴款明白卡”企业向市行政服务中心专户缴款,不与部门直接发生关系;企业在征地、用人等方面,由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有关乡镇(办)和单位负责协调办理,企业不与村民直接发生关系,任何个人不准直接找企业要工程、要钱、要物、要工作,否则可追究相关单位和乡镇办负责人责任。

第五条推行“宁静工作日制”和“入企准入制”每月1-25日为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和重点在建项目的宁静日”此期间,有关单位不得对企业及重点在建项目进行各类检查活动,确需检查的严格执行“准入制”经“治理办”审批后方可进入。特殊项目确需检查的报“治理办”备案后方可进行。特殊检查事项包括:涉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消防的监督检查;公、检、法等部门涉案侦查、调查;国家、省以及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专项行政执法检查。

第六条严格禁止“三乱”行为。凡违反上述规定,对企业变相检查和违规收费的企业可拒绝。市行政服务中心每年根据备案情况与企业进行核对,无备案的视为“三乱”行为。严格执行“首次告知不罚款”制度。对重大行政处罚,数额较大的罚款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的事前要履行必要的审批和听证程序。下达处罚决定书前,须报市政府法制办和“治理办”审查备案。如有违反上述规定,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对直接责任人先调离原岗位,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属垂直部门的市委将向其主管部门提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建议。

第七条保护企业和法人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以旧换新、以低档换高档、以贱换贵等方式变相侵蚀、侵占企业利益,不准利用部门职能,向企业摊派广告、评比、培训等各项费用,加重企业负担。政法部门因案件对规模以上企业采取查封账户、强制划款等相关强制措施,应事先取得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并在治理办备案。对因执法不规范,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第八条完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切实解决政企不分、变行政职能为有偿服务、垄断服务、执业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行政机关与中介机构必须落实人员、财务彻底脱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一律不得指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不得让中介机构在本单位设立办公场所。规范土地评估、房产评估、环境评估、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审计等中介机构的收费标准。各类行业协会吸收会员必须遵循完全自愿的原则,不得以各种方式要求管理服务对象入会。对依托行政职能强制进行服务和收费的中介机构、协会、学会等,坚决予以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工商、民政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故意设置障碍损害投资商和企业利益的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一律依法依规从严处理。

第九条建立企业运输绿色通道,坚决杜绝公路“三乱”对为市企业服务的外来车辆,除严重违章外,相关部门只纠章,不罚款、不扣证、不扣车。

经济环境范文篇3

一、经济环境与会计的相互关系

一般的,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总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之下的经济主体。通过会计核算反应和监督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力,为经济主体实现其目标服务,而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总是受一定的经济环境和制约,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约束下进行的经济行为。因为会计也只有适应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为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服务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研究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问题的意义现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对一门科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和解释都是以环境分析为前提,或者说是从环境分析中得出的。会计作为一门以社会科学为主并兼具自然科学某些特征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会对它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会计理论研究永恒的课题之一。只有以环境分析为起点,才可能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恰当的解释,使会计科学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发挥其职能作用,进而促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进步。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会计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参与经济的预测和决策等新功能便顺应而生,并将成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更直接更有效的职能。

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运行的基本导向和最终归属。会计目标活动于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多维空间中,它必定要和该时期的总体经济环境相适应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环境是不同的;离开经济环境来确定会计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3.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对象的影响。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该类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会计对其反馈也会相应变化。

4.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主要解决在记录时和在会计报表中如何对会计要素进行数量描述的不足。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在会计计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披露就会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因此,会计计量属性对于会计准确核算和信息提供显得至为关键。

5.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程序和策略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利益相关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同时,对会计提供信息的能力也产生了影响。即面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和日益复杂的经济关系,加工会计信息的工作程序和技术策略也要作相应变化。

三、会计对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1.会计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机构设置重叠,人才匮乏,实力薄弱,而国外会计公司拥有雄厚资金、先进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分支机构遍布全球,我们很难与其相抗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起服务功能强大、内部严格、执业质量高、布局合理的事务所服务网络,组建由若干事务所联合起来组成的大规模、高水平的事务所集团。集团所应该以一个事务所作为核心,可以由核心层、紧密层、扩散层等不同层次的事务所组成。要吸收专业人员,增加业务种类,扩大业务范围,开拓新型业务,发挥规模优势和各自特长,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细密的集团型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多样化经营战略,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会有巨大潜力,由单一服务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现代会计应以适应这一发展模式。

2.会计应适应国际化进程加入WTO几年来,随着国际化贸易频繁往来,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计应当学习与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内容,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已颁布的具体准则,制定适合我国会计业发展和会计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一致。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符合国际会计惯例,为国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利益各方进行经营决策的提供相关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会计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把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结合起来,走会计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

经济环境范文篇4

关键词:战略管理;经济环境;企业管理;现状与问题;转型与改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以及管理学领域中的战略管理理论得到广泛应用,企业管理自然要从传统的制度化管理迈向现代化的战略管理。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将其变为现实却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必须做到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总体状况,并且发现问题找出根源,由此才能确保在当今经济环境之下和战略管理背景之下,企业管理转型之路更为科学、合理、高效。本文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广大企业管理者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

(一)经济环境的认知方面

从企业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条件来看,客观而又准确的认知“经济环境”显然至关重要。因为在经济环境之中,能够充分反映出消费者基本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存款与支出结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与行业发展状况等等,这些显然都是企业客观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所以企业管理的质量往往将经济环境的认知作为首要评价指标,认知深刻意味着企业管理质量较高,反之则不然。但从当前我国我国企业管理的经济环境认知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视所在地区行业发展现状的统计,忽视了消费者收入支出与支出结构的统计。第二,针对政府所提供的扶持政策的认知较为片面。这两方面恰恰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在经济环境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片面性特征,正是该特征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脚步和发展道路,更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

(二)日常经营与计划的控制方面

日常经营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可以成为企业日常发展道路中的策略所在,计划的控制往往是指在企业经营道路中,针对已经制定的策略进行相关控制,其中包括成本方面,还包括资源方面,其目的就是要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日常经营与计划的控制方面来看,体现出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营方案的改进往往视为企业管理的全部。第二,成本控制缺少明确的原则。针对前者而言,过于重视经营方案的改进,而忽视经营模式、经营措施等方面的科学选择与指定,必然会导致经营观念很难与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同步,经营道路必然会越走越窄,最后被时代经济环境所淘汰。针对后者而言,在成本控制中确守明确的原则作为支撑,必然会导致成本控制的下限很难得到坚守,产品利益的最大化与企业生存空间性成反比,导致利益越大生存空间越小的局面产生。

(三)企业发展规划的评价方面

企业发展规划通常是指企业短期内发展计划和长期发展谋略的总称,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就当前我国企业管理而言,针对企业发展规划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评价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日常生产经营。第二,评价的视角主要以当下经济环境为主。就前者而言,日常生产经营情况显然能够体现出企业当前发展的基本状态,但针对行业内部发展的基本状态,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认知还并没有做出客观地了解。就后者而言,评价的视角不能放眼未来就意味着发展的眼光只是局限在当下,并未上升到战略高度,企业发展规划的评估结果只能表现出常规层面,并不能上升到战略层面。这两方面基本现状显然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经济发展大环境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二、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针对当前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了解不够透彻

就上述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而言,可以看出企业往往针对经济环境的了解程度并不是非常透彻,也就是说往往企业在地区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方面,以及行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等多个方面并没有作出深入的了解。而这样的现状中就会导致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产生,即: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趋势认知模糊,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也必然不会准确,战略发展的规划也不能与经济发展大环境之间保持高度的适应,完全不利于企业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这恰恰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体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每一位企业管理面前的棘手问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得到及时解决,由此方可确保企业未来发展处于不败之地,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潮流。

(二)日常经营规划的着眼点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

就企业的长足发展而言,日常经营规划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因在于日常经营规划包括经营模式的选择与调整、经营方案构建与优化、经营目标的制定与革新、经营措施的打造与改进等等。但是通过以上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概述情况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方案的合理性,二是经营目标的可行性。这两方面显然都是日常经营规划中的常规思考,经营模式的合理性、经营措施的可行性显然应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忽视的恰恰是这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正是企业发展道路中战略意图、战略行动的具体表达,更是影响到企业发展能否适应时代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关键条件所在。为此,在企业管理转型之路的构建中,有效解决日常经营规划的着眼点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这一问题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

(三)缺少战略层面的评估与更新

企业谋求未来发展不仅要针对当前经济环境和日常经营规划做出明确的分析和战略部署,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强有力的保障条件作为支撑,以此确保企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始终能够客观认知所保持的发展姿态,及时找出在发展道路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作出及时有效地调整。然而,通过以上反映出的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基本现状,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恰恰没有针对未来发展形成及时而又有效的评估。在这里,及时指的是“更新”的速度,有效是指“战略层面”,这两方面正式决定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转型步伐,能否与时代经济发展速度保持相一致,能否满足未来经济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保证所在,该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导致企业发展很难上升到战略层面,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与转变。

三、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管理转型之路

(一)客观审视经济环境必须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

由于“经济环境”能够反映某一地域范围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者的支出结构与模式、具体的行业发展整体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所以通常是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首要关注的对象。针对于此,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企业能够准确结合所在地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将消费者的购买力最大程度挖掘出来,并通过了解行业发展整体现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确保企业未来发展之路与实时变化的经济环境之间始终保持相互适应。而这恰恰说明了企业管理道路的发展中,必须将客观审视经济环境放在第一位,将以上各个方面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由此确保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一直保持科学合理,企业管理的实际作用效果也能够得到最为直观的展现,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拓展。

(二)发展战略分析应视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发展战略也称之为战略层面的发展,何谓“战略层面”?其实质在于所选目标的意图和行动影响到发展全局。针对企业管理而言,企业发展战略是指所坚持的观念、制定的目标、采取的行动能够影响到行业经济发展,并且能够为行业内部其他企业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或引领作用,这无疑标志着企业管理已经走上了成功道路。但是,企业管理中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否有着极强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必须经过发展战略分析方可确定。其中,既要针对企业发展的意图是否与全面加快经济环境建设步伐相统一做出客观分析,还要就战略行动是否能够推动行业经济快速增长做出明确的判定,最终所获得的结果才能说明企业管理中的发展战略具有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对此,在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转型之路中,必须将发展战略分析视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确保发展战略能够为社会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战略规划应视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战略规划”是指针对重大的、全局性的、基本的、未来的目标、方针、任务的谋划。具体表现在于将影响全局的发展要素进行客观分析,找出最基本的也是未来发展必将实现的目标,并有针对性的结合相关方针政策做出具体任务规划。针对企业管理而言,战略规划是指根据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业发展现实状况,将影响全局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判定出企业未来发展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并根据国家和地区所出台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的做出具体任务规划。在此期间,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显然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优势,是企业充分掌握应有效运用国家或地方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战略规划中必须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视为重中之重,以此确保企业战略规划切实以满足未来经济环境为最终追求。

(四)全程化、全员化、最优化应视为企业管理转型的基本原则

从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层面来看,管理工作针对的是企业整体,更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企业管理真正达到战略发展高度就必须做到全员化、全程化的转变,无论是在管理的观念上,还是在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措施方面,必须做到深入到企业每一位员工内心之中,并且要做到“善始善终”。除此之外,针对以上各个方面还要做到不断将其进行合理优化,确保企业管理的整体发展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大环境所提出的新要求,更能与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相统一,切实让企业管理向战略发展层面迈进。这显然是企业管理转型道路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更是企业管理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速度由此方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在谋求行业发展空间上才能实现最大化。

四、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有效结合经济环境分析报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经济环境分析报告”是指企业营销活动之中,针对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做出有效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报表和相关文字说明的形式呈现,确保所在地区人均收入情况、支出结构、行业发展状态、区域经济政策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最直观的展现出来,为企业谋求可持续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力求企业长期处于又好又快发展状态之下,所以有效结合经济环境分析报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自然应该放在首位,具体操作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所在地区人均收入情况,判断企业产品购买力。企业的发展之路显然是产品的营销之路,产品营销成功就意味着企业已经完全掌握消费者产品购买力,企业发展的空间也因此能够实现最大化拓展,反之则不然。针对于此,企业管理先要结合所在地区的人均收入情况,将消费者的产品购买力做出准确判断,进而为断定企业营销方向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证据。第二,根据所在区域消费者支出结构,明确企业产品创新与研发方向。在明确所在地区消费者关于企业产品购买力的基础上,随后企业管理者要针对其支出结构做出准确划分,也就是说要确定消费者购买企业的哪一类或者哪几类产品较多,其原因又是什么,进而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产品研发与创新的具体优势所在,这也显然为企业明确产品创新与研发方向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依据。第三,立足行业发展状态与区域政策情况,确定企业发展空间,并最终形成长远发展规划。从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来看,单纯做到客观分析消费者收入和产品购买的具体情况显然不够,还要做到深刻了解所在地区行业发展的基本状态,以及精准把握当地政府部门所给予的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状态蒸蒸日上且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意味着企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反之则说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存在政策层面上的欠缺。以上述三个方面为基础,企业制定出的长远发展规划才能与市场经济环境相吻合,企业管理工作的视角才能呈现出战略性。

(二)围绕市场竞争趋势量化结果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毋庸置疑,企业管理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行业中拥有绝对竞争能力,让常态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为战略管理模式,从而制定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此期间,就需要企业围绕市场竞争趋势量化结果作为支撑,具体操作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辨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点。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来看,往往会呈现出“深V”“对勾”等特点,这充分反映出行业内部核心竞争力是否普遍增强,或者普遍减弱,辨明这一基本特点显然为企业做到“知己知彼”提供了理想前提。第二,认定企业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点是否一致。企业在深刻意识到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征之后,必须根据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准确认定已具备的竞争力是否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征相一致,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就说明与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相一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无疑能够说明两种情况:一种是核心竞争力低于行业内部的平均水平,二是高于行业内部的平均水平。第三,有针对性制定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认定企业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点能否保持高度一致之后,企业要结合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制定出战略发展目标,如果已经达到甚至超出平均水平,那么战略发展目标就应体现在引领行业发展,如果尚未达到平均水平,那么战略发展目标就应放在尽快补齐短板,企业管理工作重心的调整也由此体现出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

(三)通过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实现战略层面的信息反馈

在一切事务运作过程中,切实达到安全、顺利、高效率都必须要有客观而又全面的信息回馈作为保证,而这些信息回馈往往都需要通过系统评估来实现,企业管理也不例外。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战略管理大背景,企业管理实现战略化转型就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针对各个发展阶段做出客观而又全面的评估,确保企业发展道路中能够及时获得战略层面的信息反馈,力保企业发展能够长期保持又好又快的姿态。在此期间,具体操作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明确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的基本原则。所谓的“评估原则”就是以怎样的视角开展评估活动,针对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而言,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等多个方面,力求评估结果能够指导企业阶段性战略发展取得成功。第二,制定出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标准。众所周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也会随之变化,评估企业发展战略是否可行也要依据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此,企业管理者必须立足企业在不同阶段发展的目标定位,结合国家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和相关政策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发展战略评估标准,确保衡量企业发展战略的水平线切实有效,为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建立系统的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指标体系。其间,一级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企业发展定位、企业发展观念、企业发展计谋三个部分。二级评价指标则是影响一级评价指标的相关因素,如企业发展定位下辖消费者购买力等等,而针对某些重要的二级评价指标还要设定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以此来客观反应不同阶段企业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以上观点的论述不难发现,在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企业管理实现科学转型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求企业管理者深刻认知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基本问题,还要针对战略管理模式和经济环境加以客观审视,从中挖掘企业管理上升到战略层次的关键点所在,由此方可确保转型的策略更加精准有效。对此,在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工作中,不断将上述论点加以深化就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金列文.新经济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战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24.

[2]陈子璇.“一带一路”经济环境下的中国西部地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探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1):58-60.

[3]赵飞.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7(20):46-48.

[4]方传华.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92.

[5]张玉荣.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6(41):30.

[6]李杨.确立战略管理核心地位打造坚强企业管理构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5):56.

[7]刘梦冉,陈思,王梓哲.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7(26):183-184.

[8]毛基业,李晓燕.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综述与范文分析[J].管理世界,2010(02):106-113.

经济环境范文篇5

1“优化圣济环境,,和“严格衫祛”的含义在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严格执法”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含义。所谓“严格执法”,就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行使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应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定的范围内全面、适当地行使,不得越权行使、不得滥用权力、也不得应行使而不行使。所谓“优化经济环境”,其实就是改善现有的经济环境,清理不合法的、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规定,减少行政机关对经济发展采用的不合理的干预手段,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投资环境。

2“优化经济环境”和“严格执法”的相互关系首先从性质上看,两者都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方法和手段。“严格执法”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具体手段。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法治化的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所有的成员都要在自己的范围内履行义务。对于行政机关,国家提出的要求是“依法行政”,这不仅是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最根本的要求。为使这一原则贯穿于权力行使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国家又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具体要求。即所有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律授予的权力管理事务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

“优化经济环境”是建立市场经济机制的必要方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法治国家决定了它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必然是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中,经济规律是完全按照市场的需要形成的。但在现实中,由于历史的、人文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行政机关在思想上还未完全接受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律,对经济主体的限制过多,对经济的干预也过多,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有必要“优化经济环境”,减少行政机关的干预。其次,从本质上看两者对行政机关的要求是一致的。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法制定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法的价值。而法的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的运行方式得以实现的。要认识到“执法”和“严格执法”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不是对被管理者的要求,对这一要领的理解必须是基于法律角度的认识。具体地讲包括:(a)要求行政机关严格按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而不是执法是对被管理者从严要求;(h)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必须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而不是出自权力行使者的主观臆断;(c)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使;(d)行政机关对处于不同地位、不同经济阶层的被管理者以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允许有特权存在。

“优化经济环境”即“优化市场环境”,而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是法治经济。说它必然是法治经济,是因为在这种经济制度中,每个经济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在经济交往中它们要求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同时对于彼此间发生的纠纷、不遵守经济规律的违章或特权行为,希勤于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执法,实施给予同等的监督和制约,享有同等的对待,消灭现实生活中个别主体享有特权、不受法律约束的现象。最后从两者的关系看,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过分地强调“严格执法”,强调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限制经济主体的活跃,打乱经济交易规则;同样单纯地追求“经济环境的优化”,无限制地扩张个人自由,就会使经济运行陷于一种无政府状态,绝对的自由也意味着不自由,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自己的意志,盲目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忽略他人和社会的要求,侵权将不可避免。而这绝不是法治经济所追求的。如果行政机关能真正做到“严格执法”,通过规范自身执法行为,打击违规违章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必将达到“优化经济环境”的目地。因此,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是行不通的。

3正确处理“优化经济环境”和“严格执法”的关系通过深人地研究这一对现象,我们了解到“严格执法”和“优化经济环境”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它们还是构成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如单从表面现象简单地判断两者之间的对立,为迎合某种需要盲目地跟从,随意放弃权力行使的标准,不仅不能优化经济环境,还会将经济的发展带人一种混乱和无序状态。特别是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它涉及千家万户,权力的微小放纵,就有可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因此爆炸物品管理机构对于法律赋予的权力的行使,更应当做到依法行政,避免盲从和跟风。结合爆炸物品执法工作的特点,我们应当通过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来处理好“优化经济环境”与“严格执法”的关系。

a.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执法者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对于行政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切实做到依法履行职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执法者的高素质,可以使执法者更好地理解法的内涵,更好地掌握依法行政的精神本质,以不变的原理理论来鉴别庞杂的社会现象。如果执法者自身不具有高素质,又不注重理论学习,难免在执法中出现固执偏颇或摇摆不定的局面,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形象,而且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经济环境范文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10年全市优化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关于印发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按照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开展好“机关效能建设年”主题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切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局今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动员

为切实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环境,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收到明显成效,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了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局长、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和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处室、局直属各位单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民政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环境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局纪检监察室。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市民政局“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市民政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方案》。5月28日,召开了局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动员大会,学习了办[2010]31号和优发[2010]1号文件精神,学习了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相关制度,让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公仆意识。

二、结合实际,明确重点

在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活动中,结合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局的工作审议,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认真查摆了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市优化办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分析原因,本着“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群众满意、真正解决问题”的原则,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整改落实,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

1、环境优化有新成效。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工作高绩效,需要我们有争先精神、创优激情和法治意识。为此我们广泛听取基层的期望和要求,认清自身不足,在全国、全省范围内自找强劲对手,自定高品位的赶超目标,开展“三比学”赶超竞赛:一比奉献意识和苦干精神,看谁更勤奋敬业肯做事;二比公仆意识和实干精神,看谁更心系百姓会做事;三比创新意识和巧干精神,看谁更灵活应变善做事,形成浓厚的思进求进奋进的氛围,以高标准定位、高质量举措确保我局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按照依法行政、阳光操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明确工作事项和目标,制定工作标准,建立工作流程,实行分级负责,责任明确到人,将办事程序、标准和结果予以公开,在工作质量、态度和时效等方面做出承诺,形成人人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局面。

2、为民服务有新作为。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工作理念。为此,我们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一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搞好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的同时,抓住婚姻登记、殡葬殡仪、城乡低保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业务,积极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死板服务”为“变通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打造服务新品牌,全力增创服务新特色。二是在所属各支部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员干部个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民政系统整体素质的增强。三是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经常性学习教育制度,每个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做到人人深学科学理论,广学有用知识,精学专业技能,争当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突出服务成效,做足做活“下沉”文章,通过组织机关干部下访,入户上门的办法,面对面直接了解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把民政各项政策、服务措施、救助资金送到基层和群众家中,通过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保持永州社会和谐稳定。

3、效能建设有新举措。一是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按照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和民政工作特点,制定了《市民政局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编制了民政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建立民政门户网站和办公楼电子政务公开触摸屏,将行政职权目录、工作流程图、相关政策法律规定、服务承诺和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全部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查询了解政策。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城乡低保、精简退职老职工生活救济、退伍军人安置、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等热点问题在《日报》和《新报》上以答记者问形式进行宣传,增强政策透明度。同时,向社会各界开通举报电话,促进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创新管理,修订完善工作制度。我局对原工作制度中不符合《省行政程序规定》和《行政许可法》要求的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修订出台了《市民政局工作规则》、《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局务公开制度》、《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办法》、《市民政局行政效能建设规定》、《市民政局重大事项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市民政局请休假制度》等文件和制度。三是加强对行政审批和年检年审工作的管理。按照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对照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对民政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和规范,梳理出民政局行政执法依据94项,清理保留市民政局行政许可审批4项,分别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社会团体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建设公墓、殡仪服务站、骨灰堂、殡仪馆、火葬场审批。为提高工作效率,将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纳入政务中心综合窗口,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四是明确了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根据《行政处罚法》、《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制定下发了《市民政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对民间组织、区划地名、社会事务、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助方面的11项行政处罚基准进行了明确。五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机制。建立完善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责任、一次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真正做到以好的作风培育好的制度,以好的制度弘扬好的作风,实现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机制体制。同时严格考核奖惩,注重加强日常考评,注重将绩效考核与业务考核、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年终述职等有机结合,注重将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重要依据,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通过公正的考评结果,激发持久的创优动力。六是加强行政效能监督检查。我们抓住城乡社会救助、救灾救济、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住城乡低保低保、优抚、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等腐败易发领域和环节,加大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以权谋私的体制机制漏洞。同时,加强责任追究,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实施责任倒查,出了问题层层追究、坚决处理,失职必罚、渎职必究,轻则轻罚、重则重罚,形成良好的责任导向。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济环境范文篇7

1.1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会计方面建立了统一的会计制度,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会计不但要向国家税务部门和银行等机构提供一般性的财务会计报告,还要向企业所有者———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提供生产经营活动内部报告,满足所有者直接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也在不断进步,如针对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股份制试点工作发展的新情况,先后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85年颁布了《会计法》,这一时期会计的目的就是为经济服务,但会计信息和企业相关者在市场环境下对信息的需求矛盾依然很大。2006年起的新变化。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持续深入,产权多元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投入队伍不断壮大,企业相关者要进行预测趋势、评估风险、估算报酬等一系列行为,最终作出决策,从而提高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1.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对象的影响。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该类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会计对其反馈也会相应变化。1)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会计核算内容。改革前的几十年中,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企业间的经济关系非常简单,按上级下达的计划完成购销任务,并按照计划规定的价格进行结算,可以说会计核算的内容简单化、程式化。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间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相互参股联营,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其他新型交易(如融资租赁等)的产生,结算方式的增加和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迅速发展等,使得投资者对相应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引起会计核算的内容发生深刻变化。2)新的会计核算内容适应新的经济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在最近几十年内,由于人们对物价变动、企业破产、社会责任、公司税务等因素高度关注,会计把这些内容纳入自己的核算范围,研究如何反映,怎样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分化出通货膨胀会计、清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税务会计等。

1.3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从我国的会计实践看,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融资手段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一方面,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交易中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波动。另一方面,面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股权分散,复杂多样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提供出更真实有效的财务报告,探索中逐步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价方法,至此也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1.4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影响。1)新方法的产生。在科技水平发展缓慢、经济管理要求不高的时期,企业的经济业务简单,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企业会计只需采用简单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就能满足需要。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为了正确计算盈亏,就要求将同定资产的成本合理地分摊到各个受益期间。于是,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便应运而生。2)方法的发展。仍以固定资产为例,在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同定资产运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会在价值上产生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但随着科技水平快速发展,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特别是那些受科技发展影响较大的生产设备,其实际价值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会大幅度贬值,从而引起折旧方法的变革,在一定范围内引入了加速折旧的方法,以便使同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接近其实际价值。3)会计技术方法的提升。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使会计方法产生了一个飞跃,手写簿记记账系统被电子会数据处理系统取代,日常会计数据可以更多更快地被搜集。同时,优秀的电算化会计软件为会计核算数据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恶意篡改会计数据的可能,相应提高了财务会计核算数据的可信度,会计信息可以更多更快地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内部控制,电算化会计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从而也体现了经济环境对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大影响。

2针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做出的调整

会计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经济环境的管理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处在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会计由于受经济的冲击,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来保证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那么,针对经济环境与会计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怎么样的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

2.1借助政府的有效手段来规范经济的环境。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借助国外市场的特点来结合本国的市场体制来建设的,经济的主体单位是市场,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规范,这就需要政府采用适当的法律或其他手段来正确的规划经济体制,干预市场的发展形势,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2.2跟上国际会计的步伐,健全会计制定标准。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化的管理学课程,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跟上国际会计的步伐,严格依据国际会计的变化形势,尽可能的降低会计准则中的多项会计方法和标准,认真根据国际化标准来规范会计制定,避免主观性的控制出现了会计信息不准确性的问题出现。

经济环境范文篇8

2014年11月15日,中心主任吴金槐主持召开了“优化经济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专题会议。中心领导、各科室(直属管理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议定事项纪要如下:

一、会议认为,中心近年来在优化经济环境与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今年优化经济环境与机关效能建设民意测评,中心获得“满意”票407张,“较满意”票157张,“基本满意”票98张,“不满意”票13张,“不了解”票118张,总得分88.39分,在小组29家单位中名列第二。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一是中心今年实施了许多惠民举措;二是宣传成效比较明显;三是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四是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科室、干部工作扎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服务态度要进一步改善。当前部分干部在接听咨询电话时存在推诿、态度差、解释政策不细致等现象;二是业务手续要进一步优化。职工反映办理对冲还贷、夫妻双方代办公积金业务等手续比较繁琐复杂;三是职业素养要进一步提高。个别职工存在溜岗、服务用语不规范等现象。

二、会议对今后的优化经济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工作提出了“一个总体目标”和“四项具体要求”。“一个总体目标”即:缴存职工办理公积金业务越来越方便,对公积金服务越来越满意。“四项具体要求”即:资金风险防控越来越好;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优化服务的举措越来越多;办理业务的手续和资料越来越少。为落实以上目标和要求,会议对优化经济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一是尽快出台文件。监察室要尽快出台关于中心优化经济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的正式文件,各科室、管理部要严格按文件执行到位。二是加强督促检查。监察室在督促检查工作中要做到两个“常态化”和一个“查到底”,即抽查工作常态化、监督员回访工作常态化,对一些典型案例要“查到底”。三是加强协作配合。各业务科室、直属管理部和区县(市)管理部要积极配合协助,提供热情服务,下大力简化办事流程,坚决杜绝“索拿卡要”。四是要定期研究。要建立优化经济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工作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强化宣传,扩大中心优化经济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会议要求,直属管理部及各区县(市)管理部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优化办事流程。要探讨优化办理公积金提前还贷等业务流程,增设银行进驻窗口,最大限度减少缴存职工办理业务时往返银行次数。二是优化权限分配。要根据需要重新分配部分业务操作权限,将“提取还贷”中贷款业务审核权限前移至提取窗口,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优化信息传递。要在短信系统中增加贷款各环节审批通过后短信提醒功能,告知借款人可来窗口办理抵押或放款手续。四是优化岗位配置。要合理优化岗位配置,分步实行综合柜员制。即从当前的归集、提取、贷款业务分窗口办理过渡到归集、提取业务同一窗口办理,最终实现归集、提取、贷款业务均可在同一窗口办理。

经济环境范文篇9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招商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废止了一批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精简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强化了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大部分部门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尽管我市经济环境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其他一些先进县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有些领域不如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县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下,投资创业起步艰难。近年来,经过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及收费制度改革,我市审批事项及收费项目逐步精简。但目前仍有审批事项348项,其中27个部门的320项进入了中心设置窗口实行集中办理,4个部门的13项以“授权”形式进厅办理,9个部门的23项利用网络延伸进行办理,进厅比例为92%。企业和基层干部一致反映,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审批项目费(税)收取实现了高效率、高透明度,既公开、公平、公正,又方便了群众,政府的这一举措是明智的,但仍存在审批程序繁、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某些部门仍然存在“两头跑”现象。在我市办理一个企业营业执照程序仍比较繁琐,由于县级市本身审批权限很小,许多证件要跑、跑济南、甚至到北京办理,这样一来,办理一个证照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据调查,在我市新上一个内资项目,仍要涉及20个单位的46个办理环节(34个审批环节,12个非审批环节),11个单位的23项收费。建设一个外资项目,要涉及21个单位的50个办理环节(38个审批环节,13个非审批环节),11个单位的24项收费。

(二)服务质量差,执法乱作为,“吃、拿、卡、要、报”现象屡禁不止。与前几年相比,我市的服务环境和执法环境确实有了很大改善,这一点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实。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市至今仍有一些部门继续沿用“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的做法,到企业“吃、拿、卡、要、报”的现象仍没有得到彻底根除。一方面,服务质量差。一是部分执法部门平日没有起到服务、管理、监督的职能作用,而是奉行“以罚代管”的原则,只要企业一有违规的苗头,就进行处罚,轻则罚款、扣押没收产品,重则封厂房、停产整顿,导致企业叫苦连天,付出惨重的代价。二是一些部门不仅不积极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而打着检查、考察、调研等名义,尤其是在年关、春节、中秋节等“关键时刻”,到企业“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就给小鞋穿。有个别执法部门打着处理上级关系或有群众举报的幌子,到企业敛财,数额很大,名为企业疏通关系,实为中饱私囊。某企业负责人说:“执法人员到企业检查,本来一个小时就做完的工作,非检查到下班才结束,到最后打个电话又招呼一帮子客人让企业招待。”另一方面,执法乱作为。有的执法部门滥用权力,即便是企业没有违规、违法,也经常到企业“光顾”。一位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执法部门到企业吃饭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经常来我们心里会踏实一些,因为他们不会找我们麻烦。”去年底,某部门执法人员到某企业检查工作,借机向企业报销单据,索要购物卡,企业负责人感慨:“现在办事没有代价是不行的,有些部门不敢得罪,得罪一次往后就没法办事了。”

(三)检查频繁,随意执法,企业耗费大量精力。部分执法部门没有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隔三差五到企业检查,行政执法存在随意性和情绪化现象。一是检查频繁。部分执法部门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到位,上门突击检查多,宣传政策法规少,其检查频率、规模已远远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一企业反映,某部门执法人员都带着“任务”下去执法,企业不得不拿出相当的精力来应对各类检查,根本没有精力抓生产、抓经营、抓管理。某民营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年要拿出一大半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和协调各执法部门的检查。”二是处罚随意。部分执法部门没有起到服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在执法中,企业态度好了就少罚点,态度不好就加倍罚,碰到“硬”的就让上级来处罚。某企业反映,某部门到一民营企业执法,开出1万元的罚单,但因企业交罚款“不痛快”,被上报到市业务主管部门,开出18万元的罚款单。我市一重点项目为了赶时间,在审批许可证只差两三天办下来的时候开工生产了,此情况被上报到市业务主管部门,后来该企业被罚30万元。还有一民营企业与某部门因罚款数额的问题产生争议,后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接到举报,竟然开出142万元的罚款单!企业厂长苦笑道:“把企业卖了也抵不上这一张罚单。”这种执法方式对一个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毁灭性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三是收费高、弹性大。行政收费相对较高,弹性过大,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据调查,在我市开一个小商店,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的费用不低于1万元,以开一个服装专卖店为例,至少要交1.5万元,负担很大。许多个体工商户、屠宰加工点及食品站反映,有关执法部门收费太高,弹性太大。许多企业反映,去某部门注册登记或年审时缴纳的委托费,远远超过正常的费用,甚至不管自愿还是不自愿必须加入若干协会,并缴纳会费,不交就不给年审。

(四)中小企业贷款难,政策优惠程度不够,中小企业出现撤资外迁现象。缺乏资金及扶持政策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手头都有好项目,但因缺乏资金和扶持政策而搁浅,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令人堪忧。一方面,贷款、融资难。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靠自我积累资金和向亲戚朋友筹措资金起步,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自有资金很难再继续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缺少面向中小企业的商业化银行,再加上我市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致使许多中小企业贷款既找不到可提供担保的单位,又没有金融部门认可的抵押物品和证件,融资和贷款都十分困难。据了解,至3月底,我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到企业贷款余额的30%左右,个体工商户贷款更是寥寥无几。目前,我市有两家担保公司,但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作用甚微,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很难真正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另一方面,政策、待遇不公。在固定资产投资、税费收取、银行贷款、政策环境等方面,中小企业同市直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我市中小企业很少能与市属企业一样享受到财政补贴、贴息、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府文件只下发到市属企业和乡镇政府,中小企业在获得信息上存在障碍。据了解,部分中小企业因贷不到款,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而撤资外迁。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直言道:“建厂初期,如果能给些优惠政策,执法部门支持一下,虽然暂时贡献少,但几年后,企业很可能成为一个利税大户,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有些企业负责人甚至说:“我们企业不需要部门为我们做什么,只要不骚扰我们,一定会做大做强。”

(五)人才缺乏,条件落后,中小企业缺乏强大的智力支撑。许多中小企业创立之初资源贫乏、资金紧缺、管理落后,很难吸纳到社会上的优秀人才,万不得已,只能从他们周围的亲戚朋友中“瘸子里面拔将军”。目前,这些人一般都处于企业的中高级管理职位,管理和观念上非常落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人才缺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招人才难。大学毕业生、技术人才观念始终没有转变,宁愿到大城市挣800元的工资,也不愿到县城挣1500元的工资。例如,我市一个市直企业研发中心招聘专业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月薪10000元也不来,后来把研发中心设到上海市,月薪6000元大学生都抢着去。另一方面,保人才难。企业招到人才后,由于待遇、办公条件和各方面配套环境跟不上,致使人才留不住。一位民营企业家说:“我们招聘和培养一个技术工人耗费了很大的心血,每逢放假我们最担心招聘的员工不辞而别。”

二、原因分析

目前,造成我市经济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思想认识、作风建设、管理体制、政策落实和制度建设等因素造成的。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中心意识不强,大局观念差,不能正确地处理市中心工作与本部门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在一般性口号上,政策措施不完善,甚至有的部门对上级明文规定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如经营场地、市场准入、资金信贷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各种证照过多,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民营企业负担过重,平等竞争的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作风建设不到位。一些部门和执法人员不是考虑怎样为企业提供服务,而首先想到的是办了这件事单位、个人能得到什么好处。个别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口头上服务,行动上作梗”、“只许愿,不践诺”、“主要领导放行,环节干部卡壳”等现象。有的部门处罚职能见长,服务职能萎缩,对生产经营者基建、生产、经营等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但对收费、罚款却乐此不疲,致使个别项目半途而废。近年来,我市引来了一大批项目,但基本上没有外商项目。前些年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温州人现在基本“绝迹”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的干部和执法队伍作风建设不到位,影响了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管理体制不到位。一方面,民营企业缺少引导、支持、关心和爱护,甚至许多基本待遇享受不到。近几年,民营企业负责人很少参加市里的会议,市里统一组织的观摩、参观、考察、培训等活动,也很少吸收民营企业负责人参加,特别是乡镇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找到帮助解决问题的部门。另一方面,我市行政收费部门包括自收自支单位、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和全额拨款单位,对于自收自支单位和财政差额拨款单位来说,收费的多少与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单位的领导不抓收费,就会出现办公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就发不下去,工作就难以开展。工作人员完不成收费和罚款任务,奖金就会减少,岗位就会被调整。所以,大部分部门对收费(税)和罚款数额,在内部都制定了直接或间接的指标。另外,在开发区经济环境建设方面,一些主要部门审批权限下放到开发区的力度还不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效率。

(四)政策落实不到位。从调查情况看,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根本不知道本级与上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连我市出台的一些直接关系民营企业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也看不到。二是一些政策的内容不细、不实、不管用。三是政策的落实不力,不能及时兑现承诺,使政策成为空中楼阁。如“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外,有关部门不得强制民营业户到指定的中介服务机构接受有偿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企业加入协会组织,不得在企业注册登记或年检时强行收取各种协会会费”及对下岗和失业工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都没有落到实处。

(五)制度建设不到位。近年来,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出台了不少文件,但至今“吃、拿、卡、要、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现象仍屡禁不止。从表面上看,是部门利益作怪和部门人员素质差所致,其实根本上在于制度建设的滞后、不完善和不合理。一是一系列相应的法规制度未能及时出台,造成制度建设的滞后。二是已出台的部分制度规定过于宽泛、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三是制度建设中缺乏对部门权力的有效制约措施,对各种不法行为查禁不力,制度缺少权威性。从制度的实施来看,不少管理制度不够合理,制约措施不多,顶真碰硬不够,考核评议不严,机关干部普遍优越感高于危机感,缺乏真正的压力和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对策建议

相对于硬环境的改善,经济环境的治理意味着部门与个人权利及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因而涉及的范围更广、治理的难度更大,必须采取“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来推进,如此才能达到彻底整治的目的。

(一)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年活动,营造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1、加强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环境不仅是一个区域思想、观念、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而且构成了一个区域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氛围。在某种意义上,区域经济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经济环境的竞争。我市要实现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生产力和竞争力”的观念,切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建议市委、市政府把今年定为全市经济环境治理年,要用一年的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对全市经济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市里应专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纪委牵头,市委办、组织部、政府办为成员的常设经济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切实使压力层层传递,层层得到落实,人人都有紧迫感和责任感。领导小组下设企业维权办公室,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加强对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经济环境治理不走过场,取得明显实效。

2、强化中心意识。建议市委、市政府围绕贯彻市发展民营经济会议精神,专门召开一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动员大会,出台优化经济环境的保障措施,把优化经济环境提高到政治高度去认识、去落实,在全市营造优化经济环境是当前最重大的政治工作。

3、加强舆论宣传。要在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将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方针、政策、措施以及为企业服务的有关制度、服务承诺、服务热线、工作职责、受理投诉范围等向企业进行宣传,使企业和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的最新政策,切实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二)优化行政环境,为全市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1、加强作风建设。结合环境治理活动,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和执法队伍思想作风建设。首先要开展好宗旨意识教育,教育干部和执法人员正确处理服务与收费、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始终站在全市的大局,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制度建设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针对企业和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靠制度来约束行为。同时,要加强各种形式的社会舆论监督,比如在集市或主要区域设立举报箱。对重大案件进行公开处理,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2、努力营造灵活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坚决废除一切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营造灵活宽松的政策环境。在不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前提下,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不给企业设障碍,让投资者感到放心、舒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放行;凡是外地实行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都可以参照执行;凡是符合我市实际,对民营经济发展有利的措施办法,都可大胆试行。各级各部门都要对现行政策规定及执行情况立即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不合理的规定和限制该清理的清理,该停止的停止,尽一切可能放宽条件限制,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按照市发展民营经济会议的要求,根据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制定出实实在在、有具体内容、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并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三)强化监督考核,保证优化经济环境取得扎实成效

1、强化民主评议行风制度。建议今后每年要集中开展人大评议部门、千户个体工商户评议部门、百户企业评议部门活动。评出“最好单位”、“最差单位”和“群众意见最大的工作(执法)人员”,并将评议结果通过电视台向社会公布,把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交给群众,真正体现全社会参与和结果公正客观。

2、实行新闻媒体曝光制。电视台要设立专栏,对优化发展环境相关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同时对以下四种行政过错行为重点曝光:一是无合法依据以及不按规定程序、权限和限制履行职责的;二是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贻误行政管理工作的;三是服务态度恶劣,作风蛮横粗暴,故意刁难企业和群众的;四是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索取、收取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旅游和娱乐活动的。

3、聘请优化环境特邀监督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企业、客商、社区中聘请优化环境特邀监督员,授予其明察暗访权利,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行监督。适时组织特邀监督员集中评议,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及时整改。

4、强化责任追究制。对行风评议后三名的单位,定为“最差单位”,班子考核定为“不称职”,党政“一把手”年度考核为“不称职”,并对该单位实行黄牌警告。针对条管单位,除了黄牌警告外,并将情况如实反映到其上级主管部门。连续两次被评为“最差单位”的,要求对其班子进行调整。被评为“群众意见最大的工作(执法)人员”的,要做停职或下岗处理,停职时间不少于半年。

经济环境范文篇10

一、前段所做工作及成效

(一)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心打造一流的行政服务平台,实现行政效能的全面提速。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适应行政管理体制和施政方式的改革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月市政府组建了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为原则,以“方便纳税人、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倡导“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群众为难一次”的服务理念,以构建“公开透明、办事高效、行为规范、制约有效”的服务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为目标,努力将中心建成既是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又是政府对各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的场所。截至年底,进驻中心的26个窗口单位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分中心(含327项行政审批事项),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4532件,办结23330件,办结率95.2%。同时,行政服务中心抓住集中办理行政审批这一工作重点,将行政审批频率高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12个部门实施行政审批主体整体前移,真正实现了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了工商登记大厅,以市工商局为受理单位,实行企业登记一条龙服务,确保企业注册不超过三天;设立建设项目服务大厅,以市建委等部门为受理单位,实行建设项目一条龙服务,五十天内办完所有项目;设立国土登记大厅,以市国土局为受理单位,实行国土登记一条龙服务,国土登记不超过二十天;设立房产登记大厅,以市房管局为受理单位,实行房屋产权交易登记一条龙服务,只要资料齐全,做到当日办结,四个“一条龙”服务,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促进了行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个人,只要提供的材料真实完备,项目合法,均可委托中心代办,对基本建设改造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公司)登记等,中心可实施联审联办。今年月,中心组织相关部门用18天的时间完成了国际大酒店的建设报建手续,缩短工作日近30天,赢得了投资商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做到一处办公、限时办结、全程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办公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缩短了审批时限。

二是促进了行政行为的进一步规范。进驻中心的所有事项均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规范操作,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源头上遏制了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依照行政许可法和省、市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服务事项逐项清理规范,取消和调整项目32项。通过规范部门行政行为,政府整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加快行政事业机关改革步伐,从源头和机构入手,着力优化体制环境。

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严格管理,从源头和机构入手,彻底解决“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问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精简一批、合并一批、转体一批等措施,将市机电、轻工、纺织、燃化四个协会整合重组为市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将市水产局并入市农业局,成为农业局的内部机构。下大力压缩行政机构和机关内设机构,对有职能划转的单位,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进行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调整,逐步废除早就过时的机构、编制规定,建立机构编制刚性管理机制,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进一步科学地规范政府部门职能,改革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力争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同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力争上半年基本完成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任务,年内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重点抓好市直部门与所办企业、经济实体脱钩改制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力争在管理体制和用人、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进展。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支持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积极培植上市后备资源,扩大上市融资规模。培育发展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提高政府土地收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建筑、成品油和房地产市场,抓好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不断地优化体制环境。

(三)不断强化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努力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

为建立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使外来投资者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我们继续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温馨”活动,以事业留人,更以情感留人。一是继续实施了“荣誉市民”制度。荣誉市民制度是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分三批共授予232名投资者为“市荣誉市民”。他们为我市商业、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医药、纺织、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使他们在能发展好,促进“工业兴市”战略的深入发展,我们从人文关怀出发,开展了“十个一”温馨活动。今年月底,共为30位荣誉市民送了生日鲜花,月组织中心城区荣誉市民进行了体检,与荣誉市民开展了蓝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同时及时为荣誉市民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先后为中商沙市百货、武商、麦当劳、德东药业、福耀房地产公司等解决急、难事15起(件)。加强了与广大荣誉市民的联系,坚定了他们在发展创业的信心。二是组织开展了讲学活动,为提高广大荣誉市民素质。应广大荣誉市民的要求,今年日,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工商联、市中小企业促进会、市教育专家协会共同举办了《论坛——拓宽民间融资与中国资本市场》讲学活动,诚邀著名经济学家、博士为荣誉市民、机关干部、企业高层经济管理人员近300人作了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蓝海战略的演讲。使长期受到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开启了思路,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根据市委全会精神和市人大三届二次全会的要求,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全市经济环境,市政府明确工作重点,注重标本兼治,加强了制度建设。一是制定了优领发〔2006〕1号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关于年优化经济环境、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主要工作及责任分工的意见》,明确了五项重点工作,即: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流程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以联审代办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行“一条龙”服务;以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集中收缴制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发〕21号文件,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投诉查处力度;加强信用建设,优化信用环境。二是下发了办发〕4号《关于对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为30家重点企业授牌。从制度上对各行政执法单位依法行政进行了有效监督。三是制定了《市经济环境监测联系点管理办法》,确定了全市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对监测联系点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问题及时移交市纪委、市监察局进行查处。四是制定了《市经济发展环境调查问卷》,对全市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初步建立起了市经济发展环境评估体系。

(四)严肃查处违规执法的人和事,全面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为了加大投诉查处力度,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组建了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与市优化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对违规执法的人和事进行严肃查处,有效遏止了“三乱”行为。年元至月,投诉中心共受理各类投诉139起,接访1000余人次。其中中心直接处理34起,交办42起,归口处理57起,直接查处6起,综合协调10起。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总体而言,投诉中心受理工作有以下三大特点:(1)受理量大。目前中心共受理各类投诉、咨询及请求协调件308起(其中投诉件139起),按每月22个工作日算,日平均受理近3起;(2)涉及面广。投诉对象涉及社会弱势群体、普通市民、个体老板、企业法人及外地过往客商等;投诉及咨询内容涉及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以罚代管、乱收费、乱罚款、经济管理政策咨询及相关优化经济环境协调事宜等;(3)处理及时。一般投诉的问题基本是在事情发展的初步阶段,中心通过及时、就地、快速处理,从事前、事中加强监督,堵塞漏洞,标本兼治。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和经济发展环境反映强烈的热点仍是行政乱作为、以罚代管。例如:日晚,派出所民警带领治安巡逻员等4人(均系临时工),在收费站附近巡逻时,对H12660农用车主以无木材准运证为由,要对车主罚款400元,后经“讨价还价”,罚款325元,并由治安员给车主打白条收据。身为中共党员,人民警察,其违规拦车检查、罚款的情况既不向组织报告,也不将罚款上交,其行为性质恶劣,影响极坏(此案已交办区纪委监察局进行处理)。年派出所民警在没有掌握任何证据,也没向领导请示的情况下,在马路上拦截并违法传唤安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受公司总部委托对市法雷奥沙市公司的财产防损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访问及检查)。违纪办案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并给市经济发展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经市优化办交办,沙市区公安分局给予张孝利行政记过处分和党内警告处分,并向当事人赔理道歉,挽回影响。

企业发展过程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乱摊派。月,由市优化办牵头,会同市工商联、市物价局等部门对我市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通过企业反映,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辖区内向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如区街道办事处每年向辖区内企业收取计划生育保证金1000元,派出所向辖区内企业收取“治安管理费”500—2000元不等,区公安局消防科向企业收取消防培训费500—5000元不等。企业希望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监管企业守法经营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与扶持,要加强对市场的培育,而不应把企业当“唐僧肉”。

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当使用,程序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区教育局在取消行政相对人《民办教育许可证》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之规定,不按法定程序举行听证,不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以教民〕3号文件通报方式取消市法律教育中心等7家教育机构的办学资格,并且在实施行政许可和证照年检过程中自立名目,违规收费。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一)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流程管理,努力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按照依法设置、高效便民、诚实守信、责权统一的原则,从审批工作流程入手,创新流程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市直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各部门都要成立以主要领导及法规科长参加的流程管理专班,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流程的清理、优化,规范审批权限。

(二)进一步加强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监察职能建设。

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源头治腐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心在处理涉及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乱收费、乱罚款的相关案件时,只有建议权,没有处罚权,主观能动性和时效性不强。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经济环境投诉中心的行政监察职能,充分发挥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作用,既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又能及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建议在人大的监督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诉中心的职能和手段,使投诉中心既能受理投诉,监督检查投诉,同时又能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条例处理相关的单位和个人,把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成为机关效能监督的前沿阵地。要进一步完善经济环境投诉中心与市纪委、监察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财政局、物价局、法制办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联动查处网络。对损害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快速、及时地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三)大力促进执法队伍建设。

优化经济环境,主体在机关,重点在干部,关键在作风。要突出重点,把勤政为民、服务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下段要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认识,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切实在作风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纳税人是主人、各级管理人员是公仆转变,形成真心实意为企业和老百姓服务的浓厚氛围;二是由企业围着部门转,要政策、要支持,向部门围着企业转,搞服务、给方便转变,要以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基层群众为重点,做到工作节奏快,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三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主动深入基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四)以贯彻办发〕4号文件为契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办发〕4号《关于对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的实施意见,是我市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环境的各项政策。对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全面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集中收缴制,建立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企业零干扰”制度。继续实施“荣誉市民”制度、承诺服务制度,探索试行“绿色通道证”制度。严禁各种“三乱”行为,实施执法领导负责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处罚预警制,即先下达整改通知书,规定整改期限,如未整改就处罚。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处罚标准按下限执行。同时加大对学校、企业等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为企事业单位营造优良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