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5:49:26

经济分析材料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1

近年来,我区着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工作,尤其是区人民政府建立区级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工作机制以后,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监测预测工作水平,增强了政府各项调度措施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监测、调度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收集框架体系不全面、信息收集困难、调查研究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监测调度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区人民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派驻机构要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区经济分析调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调度工作,推动工作正常化、常态化开展,并在将本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名单加盖公章后传报区经济运行调度办公室。

二、落实责任。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有关派驻机构除向区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有关事项外,还承担向区经济分析调度办公室按月(季)报送本单位、本行业(领域)经济运行分析材料及主要调度指标监测表的任务。各单位要明确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相关分析材料和主要调度指标数据的收集、报送工作。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2

今天召开全市国税系统加强税源管理工作会议,市局党组非常重视,易炳云局长将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贯彻全省国税系统征管和税收经济分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以来全市国税系统征管和计统工作、部署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税收服务、强化税收经济分析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一、全省国税系统征管和税收经济分析工作会议精神

8月2日至3日,全省国税系统征管工作会议在庐山培训中心召开。省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副局长肖光远作了题为《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税收服务持续提升税收征管水平》的工作报告。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省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我省近年来征管工作,重点研究部署了今后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税收服务的措施。会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税收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抓住强化税源管理这个基点,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完善纳税评估机制,提高纳税评估质量;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国税的主题,优化纳税服务,落实为基层服务,规范执法、降低成本,提高征收率、让社会满意。会议还明确了深化纳税评估和优化税收服务的主要目标。

8月14日,全省国税系统税收经济分析会议在温汤培训中心召开。省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副局长作了工作报告。会议对上半年税收经济工作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税收政策调整和经济税源发展变化对下半年税收收入的影响,预测下半年及全年税收收入,研究部署税收经济分析工作。

二、今年以来我市国税系统征管和计统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全市国税系统瞄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这一目标,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发挥税收经济分析在税收管理的“眼睛”作用,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税源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税源管理得到加强。一是提高收入分析能力。围绕提高国税收入占GDP和财政收入这“两个比重”,建立收入质量稳定提高的长效机制、收入预测、监控到位的考核机制和相关税收经济分析的激励机制这“三大机制”,不断加大即期分析、常规预测与考核力度,完善重点行业税负预警功能,按月通报收入情况,定期召开税收经济形势分析会,不断强化对国税收入增、减收原因的量化分析和经济税收的协调性分析,初步构建了反映经济税收发展规律的税收分析长效机制。二是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对一般税源企业和查帐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实行“以票管税”,结合行业管理办法,实行综合监控;对核定征收纳税人,以强化户籍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以及未达起征点户的动态管理为主,按月分析开业、申报、停歇业、注销等情况,全面掌握实征税款与应征税款差异;完善行业分类管理办法,实现税源管理精细化。三是扩大重点税源监控范围。在继续抓好100万元以上“两税”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基础上,将年纳企业所得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列入市局重点税源监控范围,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精确掌握了全市65%以上“两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源的变化情况,有效推动了重点企业税收收入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四是搞好纳税评估。全面推广纳税评估软件,突出评估重点,加强评估考核,实行税收管理员日常评估、税源管理部门异常评估、县局评估组重点评估的三级评估制度,建立案件移送、稽查结果反馈和内部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以评促收、以评促查、以查促管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税源监控整体效能。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28922万元,完成年计划55.62%,同比增长28.12%,其中“两税”入库102692万元,完成年计划53.41%,同比增长26%;其它税收累计入库26230万元,完成年计划66.37%,同比增长37.16%。提前15天实现税收任务过半。

(二)基础工作全面夯实。一是夯实征管工作基础。加强户籍管理,对业户开业、变更、注销、停业实行动态监控,完善与工商、地税部门之间信息交换管理制度,不定期开展实地检查并进行责任追究。上半年,我市税务登记户数为30200户,比上年净增9464户。多年来全市企业登记率始终达100%、个体登记率达98%以上,其中城区达99%以上,农村达98%以上;加强个体工商户管理严。格执行新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推广应用《“双定户”纳税定额测算系统》,贯彻落实新的《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努力扩大个体工商户达到起征点以上的征收面。上半年,全市入库个体税收94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比全省平均增长43.3%高出108.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个体税负调整面达50%以上;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省国税系统税收管理员规范(试行)》的工作,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税务干部转变观念,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和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分工,坚持依法管理与优化服务相结合;强化责任、严格考核,从制度上促使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税收管理员素质。上半年,全市有税收管理员422名,管辖户数为29540户,企业人均管户30户,单个税收管理员最多管户数量达560户;规范征管资料使用,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以及实际征管工作流转文书的需要,及时了解各地对征管资料的需求,按照全国税收统一执法文书标准及时印制和发放了征管资料;确保征管应用软件平稳运行。二是夯实计统工作基础。狠抓计统数据质量,结合税务登记换证及漏征漏管户的清理工作,严格执行征管系统数据采集、录入管理办法,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和采集标准,规范数据采集程序和渠道,加强操作管理和数据管理,实现统一的标准化采集、标准化加工、规范处理,确保了计统数据质量,为税收会计核算奠定基础;狠抓会统核算水平,加强申报税款、减免税、欠税、缴库销号以及对帐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将所有税收资金的运动全过程纳入核算,确保会计核算内容做到全面化、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做到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做到标准化;狠抓税收票证管理,针对当前全市票证使用现状,在全市开展了加强税收票证重要性和危害性认识的宣传,普及税收票证保管和填用方面的知识,在税务系统营造一个“人人用票证、人人懂票证、人人管票证”的良好氛围。在税收票证的内部管理上,要严格管理职责,强化管理监督,落实工作程序,健全检查机制,确保税收票证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三)纳税服务持续优化。一是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全面落实服务举措。强化了办税服务厅建设,各地按照省局深化税收“一窗式”管理服务的要求,对办税服务厅名称、窗口设置、办税环境、人员着装和文明服务用语等进行了统一规范,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手续,为纳税人提供了良好的办税环境,获得了纳税人广泛好评;规范了办税服务厅的窗口服务职责,建立了办税服务厅各窗口之间业务联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各个窗口采集数据信息通用共享,实现了“一窗多能、一机多用、一岗多责”,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方式,加强了窗口的审核分析职能,从体制上解决了以往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和税务机关找纳税人“找多头、多头找”的问题;规范了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办法,杜绝了多头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有关纳税资料,方便了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宜;建立健全了纳税服务制度,各地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纳税人办税的不同需求,主动为纳税人提供首问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提醒服务、绿色通道服务、延时服务等多种服务,还区分不同纳税人特点,开展了税企面对面交流、建立税收救济援助机制等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实施了“阳光工程”,各地制作了《纳税指南》和《税务登记告知书》等服务手册,宣传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免费供纳税人取用。完善了以“税收政策、定额核定、办税程序、违章处罚、收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八公开”办税制度,将征税的过程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二是推行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今年我市在巩固银行网点申报、电话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了计算机网络申报纳税方式。上半年,我市共有6022户纳税户采用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成功报税21265户次,报税成功率58.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64%,缴纳“两税”46786.29万元。其中,银行网点扣缴税款8749户次,扣缴税款295.65万元;电话语音报税5016户次,扣缴税款233.31万元,网上报税7500户次,申报税款46257.33万元。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包括我们在座同志们在内的广大税务干部共同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局党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税收征管和税收经济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诸如,在征管工作中,纳税评估流于形式,评估的质量不高,离省局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税源管理、进行纳税评估的能力还不适应;纳税服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征管数据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起征点标准提高后,个体税收征管未到位。在税收经济分析中,有的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月度分析会议或季度分析会议未正常召开,情况沟通渠道不畅,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研究解决;有的单位部门职责不明确,未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有的单位分析质量不高,应付了事;有的单位尚未建立“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成果未能较好地转化到加强征管上来等。上述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加强税源管理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坚持“四个必须”深化纳税评估

1、必须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职责。纳税评估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综合征管和税种管理、计划统计、稽查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和衔接,形成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纳税评估的局面。征管部门抓好纳税评估的协调和考核,充当“裁判员”角色。税种管理部门(包括流转税、所得税、国际税收)要切实履行指导具体纳税评估的职责,充当“运动员领队”的角色。一是要进行行业税负监控,根据税负预警分析情况提示基层纳税评估的重点,每年进行纳税评估软件的峰值调整优化;二是要牵头组织重点行业税收专项纳税评估。计统部门要发挥利用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的作用,通过对本地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定期税收分析信息和重点税源企业税负信息,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2、必须规范纳税评估选案渠道。纳税评估对象的选择不能单纯来源于软件筛选,要本着“宏观税收分析找问题,微观纳税评估找原因”的思路,结合税收数据分析,结合各税种管理要求,结合内外部涉税信息,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对象,认真地根据现有的力量“排排队、定定位”,合理安排评估的顺序,问题多的、风险大的先评。从下半年开始,省局将根据现有掌握的数据,按照销售额及税负水平等相关指标,每半年将税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又无正当理由的重点企业名单下发各设区市局,由各设区市局组织市、县评估,评估结束后,要向省局逐户报告评估结果,并上报一定数量的纳税评估案例。县(市、区)局征管部门要根据上级下发的纳税评估任务及上年本地税收分析情况制定纳税评估计划,并结合纳税评估软件筛选和日常管理情况适当调整,指导纳税评估部门按计划开展纳税评估。

3、必须加强纳税评估工作衔接。一是规范纳税评估信息共享。各级国税机关计划统计和税种管理部门应定期将上级机关和本级开展的税收经济分析、重点行业及税源税负分析、税源数据调查等信息及纳税评估对象建议等提供给纳税评估部门作纳税评估参考。税收管理员在平时应注重信息收集,按要求录入相关信息,配合纳税评估提供信息。纳税评估人员在利用税收管理员采集的纳税评估信息的同时,应积极拓宽第三方信息采集渠道,通过媒体披露、上级、走访纳税人行业主管部门、业务往来单位、为纳税人提供原料、燃料、电力的企业等,多方取得信息,相互印证比对,提高纳税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二是规范管查衔接。管查部门应树立税源管理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凡涉嫌偷逃骗税、发票犯罪以及实地核查仍然不能排除疑点的,应移送稽查部门查处。成案率较高的,在实地核查环节,评估人员应提请稽查人员以评估身份提前介入。对纳税人自查发现的问题,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只要事实已调查清楚,纳税人积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由管理部门根据纳税评估规程进行处理,可不移送稽查部门。对稽查部门已列入当年行业专项检查范围的纳税人,不再开展纳税评估。

4、必须考核纳税评估质量。纳税评估主要是审查纳税人申报的合理性,预防重大税案的发生。因此,应以是否发生重大税案来验证纳税评估质量,凡发生重大偷逃骗税案件而税源管理部门事先毫无察觉的,对其纳税评估工作应一票否决。具体说来,对纳税评估工作的考核分为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质量情况两部分。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考核以案头抽查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工作制度落实、文书流程规范、资料完整归档、案例及时上报等内容;工作质量考核以评估面指标、评估的程序是否规范、案件的移送、评估的整改情况来考核,重点是预防重大税案发生、提高征管水平、提高整体税负率。各级国税机关要积极开展典型案例讲评、交流、评选,市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典型案例交流。

(二)围绕“五个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

1、进一步探索建立办税投诉追究制度。尝试建立以投诉追究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税收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在12366全省统一平台未建立之前,市、县局应明确一部电话、一个邮箱(或栏目),对社会公布,作为纳税人电话、网上投诉的载体。各级国税机关应定期归集本级收到的纳税人办税方面的投诉,进行分析,形成量化指标值通报考核计分。同时,市局每年将组织税收服务社会满意度综合调查,分析梳理调查反馈情况,通报服务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争取纳税人综合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咨询电话回复率95%以上,网上办税、电话办税一次成功率90%以上,95%以上的纳税人能够以电话、网络、上门等方式完成涉税咨询,力争实现税收服务的“零投诉”。

2、进一步精简税收业务报表。组织进行税收业务类报表资料清理,是我省国税系统落实“两个减负”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的重要举措。省局最近布置了税收业务报表精简清理工作,我们要坚决落实总局、省局关于精简报表的文件精神。一是简化证件审验,对已存入纳税人资料盒、综合征管软件及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按照“一户式”档案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不能再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报表资料或提供有关证件的复印件。二是解决纳税人电子申报与纸质资料重复报送问题,对于长期选择多元化电子申报方式报送涉税资料,并且纸质资料报送数据质量比较高的纳税人,其纸质资料可半年报送一次。三是解决基层国税机关工作负担较重问题,对本级和基层国税机关上报的报表进行清理,凡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或经过加工可以生成的报表,不再要求基层报送,不随意新增报表资料,对重复、失效的报表,要坚决取消,防止反弹。

3、进一步落实办税服务制度。要切实简化办税程序,落实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的税收“一窗式”管理服务;要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和落实首问负责制、办税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过错追究制、办税提醒制、岗位AB角制等办税制度,开展延时、预约等服务举措。对需要税收服务援助的老年人员、残疾人员、下岗人员,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办税援助,指派工作人员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办税辅导或为其办理有关涉税事项。办税服务厅应设置“值班领导”(岗),主要负责协调或处理纳税人办税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直接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立导税员,在征期或纳税申报高峰期,负责引导纳税人办理相关涉税事宜。

4、进一步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各级国税机关要继续坚持积极引导的原则,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解释力度,巩固和稳定前期多元化推广成果。我们的干部也要加强学习,提高技能,及时解决纳税人在多元化电子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流转税和信息中心要研究推进网上认证等工作,真正方便纳税人;同时要加强与电子申报协作银行的沟通协调,坚决执行总局、省局有关“三代”手续费管理的规定,应支付给协作银行的手续费一定要支付到位。

5、进一步推行税收服务直通车。要继续深入推行税收服务直通车,为纳税信用好的重点税源企业、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提供便利、快捷的税收服务通道和税收服务,要通过与纳入“税收服务直通车”企业的直接联系沟通,对纳税人急需办理的涉税事项、重大复杂的税收问题等进行协调、处理,简化程序,专人负责,跟踪办理,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问题,进一步优化公正执法、科学管理、诚信服务环境,帮助纳税人降低纳税成本,促进纳税人和谐创业、加快发展。

(三)落实“五个狠抓”强化税收经济分析

(一)狠抓观念转变,提高思想认识。税收经济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对于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加强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全市各级国税机关要正确认识税收经济分析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转变观念,税收经济分析工作的主要目标要由为完成收入任务服务转移到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更好地依法组织收入上来。

(二)狠抓规范运行,健全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次会议上印发给大家的《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实施办法》(讨论稿),省局将在征求各地意见并修订完善后,予以下发。市局将根据《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实施办法》和此次大家讨论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具体实施办法或操作办法,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夯实基础工作,优化工作流程,规范运行机制,严格工作考核,为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税收经济分析工作落到实处。

(三)狠抓精品工程,提高分析质量。一是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基础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相应影响税收经济分析结果给人以误导,对各级领导决策带来严重后果。为此,各级国税机关要严把数据采集关、录入关、审核关和报表审核关,不断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努力朝“零差错”目标迈进,确保征收信息、重点税源企业纳税信息、工业园区经济税收信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税收信息等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二是提高分析会议质量,会前应对会议内容、议题、材料、人员等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提高会议效率和效果,保证会议质量,要避免分析会议流于形式的现象;三是要提高税收经济分析材料的质量,高质量的税收经济分析材料能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而一般化的分析材料则作用不大,为此,各级国税机关和分析人员要深入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关注经济税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泛收集素材,认真研究,精心加工,提高税收经济分析材料的质量,多出精品,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四)狠抓成果转化,促进现实征管力的提高。税收经济分析是组织收入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部,税收经济分析的成果要通过工作决策、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一系列的组织收入管理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征管力,从而达到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更好地依法组织收入的目的。各级国税机关要建立健全税收经济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在“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中,税收经济分析是起点,起导向作用,税收经济分析发现的税负异常、纳税异常等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由税源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纳税评估和税源管理部门将涉嫌偷逃骗税的线索及时提供给稽查部门,由稽查部门开展稽查,各单位的职能部门要加强情况沟通和信息反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努力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同时,各级领导要加强领导,夯实互动机制基础,协调好部门工作,使税收经济分析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征管力。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3

出于制定科技政策的需要,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已日益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最早系统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在世界科技统计界处于领先地位,对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组织上有一套机构,并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研究工作,并把科技统计、科技指标与管理决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注意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科技统计手册,为科技统计工作提供了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与规范;

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定期出版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出版物,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网传输信息;

为满足制定科技政策对指标的要求,十分重视研究能测独创新以及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指标;

注意加强与非OECD成员国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为合作、收集非成员国的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数据库。

以下对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这些具体情况和特点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二、组织机构

OECD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29个成员国,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OECD的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OECD成员国和欧共体各派一位大使级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委员会,委员会是OECD成员国举行会议和交换信息的机构,由各成员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派代表组成,委员会内可设有专家组和工作组。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议题,OECD共设有200多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组。

OECD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巴黎OECD总部。秘书处下设司或部,每一个司服务于一个或若干个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组或专家组。秘书处为OECD政府间的交流与协商提供信息和分析材料。为此,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指标就成为秘书处的极为重要的职能和工作。

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主要涉及该组织的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和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DSTI)。CSTP是OECD的常设委员会,由成员国以及作为观察员会的非成员国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科技政策、促进在科技领域内的合作。CSTP(以及OECD的工业委员会)服务的工作机构,CSTP所需要的科技统计数据、科技指标以及其他信息和分析材料都是DSTI提供的。DSTI下设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处(EAS)是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机构。EAS的主要工作是:对各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进行R&D调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编辑出版科技统计资料;编写科技指标为科技政策委员会提供信息和分析资料;组织专家研究科技统计方法和指标、组织编写各类统计手册和规范。

为了确保科技统计数据和科技指标的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不断改进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以满足CSTP的需求并提高反映科技政策和国家特点的有效性,CSTP下设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NESTI由各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和观察员国家的代表组成,它是对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审核、建议和协调的机构。EAS的有关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的结果、提交给科技政策委员会的分析材料、科技指标、科技统计的标准与规范等都得经NESTI进行检查和审核。该专家组还可以就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工作向CSTP提出建议,经批准后由EAS具体实施。此外,NESTI还可以协调各成员国的科技统计,各成员国和观察员通过各自代表可以交流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组织各成员国有关专家进行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研究。

三、科技统计标准与规范

制定科技统计标准和规范是科技统计的基础性工作,OECD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自1963年以来,OECD相继编撰正式推出了5本手册,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是弗拉斯卡蒂手册、TBP手册、奥斯陆手册、专利手册以及科技人力资源手册,统称为《弗拉斯卡蒂系列手册》。这些手册涉及到科技统计的广泛领域。弗拉斯卡蒂手册和科技人力资源手册是计量投入R&D的资源和投入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的标准和规范,奥斯陆手册是计量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标准和规范,而TBP手册和专利手册则是计量科技活动产出(技术国际收支和专利)的标准和规范。从功能上看,弗拉斯卡蒂手册和奥斯陆手册主要是为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而其他3本手册则是为从其他已有数据资源获取数据而制定的。

(1)弗拉斯卡蒂手册

1963年正式出版,又称为《为调查研究与发展(R&D)活动所推荐的标准规范》,这是在国际上最早推出的针对R&D统计调查的标准和规范。该手册对研究与发展统计的概念、定义、范围和分类进行了规范。手册出版后,共进行了5次修改和补充,先后增加了许多内容。按照这一手册,OECD成员国从60年代开始就系统地开展了R&D活动的调查,一些非OECD国家也逐步按照此手册实施了本国的R&D活动调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也以该手册为基础,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提出了《科技统计国际标准化建议案》和《科技活动统计手册》

(2)TBP手册

手册的全称是《收集和说明技术国际收支数据的标准方法建议》,这是OECD组织制定的第一本用于计量科技活动产出的手册,为对国家之间无形技术贸易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该手册由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0年正式出版。

手册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定义和概念,主要有技术与技术转移、技术的循环及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国际收支。第二部分叙述了技术国际收支的界定及其所包含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数据收集和分析时所采用二种的分类,按转让者的特征分类以及按合同的特征分类。第四部分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五部分讨论不同国家间或不同时间的技术国际收支数据进行比较时的货币换算和减缩折算及其有关问题。

3)奥斯陆手册

新技术的开发与扩散是产出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出于反映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制定创新政策的需要,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调查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指导和规范技术创新统计,根据OECD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的建议,在北欧工业发展基金会的合作下,经OECD科技政策委员的认可,于1992年正式推出了技术创新统计手册,即《推荐的技术创新数据采集和解答指南》,也简称为奥斯陆手册。

手册从统计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进行了界定,为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统计制定了技术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创新过程模型、创新费用的测度、创新调查的分类和调查步骤。OECD和欧洲委员会于1997年又推出技术创新手册的修订版。修定后的手册虽然仍采用原有的概念、定义和方法论框架,但是在定义上更为准确,所提供的说明更为广泛,使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测度从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此外还采用了最新的国际分类标准。手册出版以来,迅速为大多数OECD成员国作为测度产业创新活动的参改,并在欧共体创新调查(CIS)中得到成功的运用,还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推动了技术创新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

(4)专利手册

OECD从70年代后期就开始重视利用专利统计数据,为在成员国之间就使用专利数据作为技术指标达成共识并保持国际上的一致性而开始酝酿和起草手册。1992年与1993年在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的年度会议上讨论了手册的初稿,经修改,并由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4年公开发行。

专利手册是继TBP手册和奥斯陆手册之后,又一本集中描述R&D效果和影响指标的手册。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向希望利用专利统计数据建立科技指标的人员,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工具,从而使所用的方法协调一致。手册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把专利置于一个总体概念框架中,说明专利指标与其他科技指标的关系,使用专利指标的方法论问题,以及专利指标的优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专利法律体系,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反映技术产出的专利指标是非常必要的。第三部分介绍专利的几种分类法和数据库,讨论专利能够提供的技术信息。第四部分讨论专利指标、各种分析思路以及与R&D、科学、创新和经济等各类指标的联系。

(5)科技人力资源手册

该手册为测度和分析科技人力资源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这是由OECD和欧洲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的,1992年和1993年在OECD的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1994年OECD的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进行了讨论,修改后,经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5年正式出版,也称为《堪培拉手册》。

手册给出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定义,并从统计的角度对科技人力资源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科技人力资源存量和流量的模型,为编制和分析流量和存量数据提供了依据,介绍了科技人力资源数据的统计分类及有关定性信息,讨论了收集和编制科技人力资源资料的各种数据来源。

四、数据收集、数据库及统计资料

1.统计数据收集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对成员国所进行的R&D调查。该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年初向成员国发调查表,各成员国填好后,可以通过邮寄或E-mail向OECD传送数据。调查的内容具体有,R&D支出和R&D人员总量及其分类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技术国际收支等。

此外,OECD还充分利用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资料,经过处理形成科技指标。例如,利用国际上和美国的专利统计资料,通过加工形成一些专利指标,反映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

2.科技统计数据库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库分两类:第一类是OECD或其它国际机构从成员国收集的数据,其内容主要有R&D数据、技术收集数据和专利数据、技术创新数据库;第二类数据库所保存的是科技指标或经济分析指标的数据。OECD的这些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也是由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和维护的。

R&D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OECD成员国的R&D基础数据,主要有:R&D支出与R&D人员总量及其主要结构数据;企业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私人非营利部门的R&D支出与R&D人员的总量及其结构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GBAORD)及其社会经济目标结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

技术国际收支(TBP)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各成员国的技术国际收支总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目前,正在建设技术收支总量及其详细结构的数据库。

专利数据库

建有两个专利数据库。一是关于专利申请指标的数据库,是在WIPO提供的专利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个是美国授权并按产业分类的专利指标数据库。

技术创新数据库

才开始着手建立的数据库,存放成员国第二轮(CIS-2)技术创新调查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MSTI)

该数据库是由最常使用的科技指标数据组成,共有89个指标、29个成员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中有70个指标为R&D指标,另19个指标为科技活动的产出和影响指标,即专利、技术国际收支以及R&D密集产业的进出口贸易。R&D指标主要是全国以及企业、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的R&D支出和R&D人员,R&D支出中包括不变价增长率,购买力平价的比值以及R&D与GDP或工业增长值的比。

企业部门R&D支出分析用数据库(ANBERD)与R&D研究人员分析用数据库(ANRSE)

这两个数据库为分析人员提供企业部门R&D支出和R&D研究人员按行业分类的数据。由于采用估值技术对缺损数据进行了处理,这两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在时间进程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国际可比性,便于进行对比和分析。ANBERD数据库存有R&D支出最大的15个国家的企业部门R&D支出的详细数据,ANRSE数据库存有OECD7个主要成员国的企业部门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

.统计数据出版物

OECD的统计数据以文学和电子版本形式定期出版,此外科技指标专家组的各成员国专家经秘书处许可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部分统计数据。

基本科技统计数据(BSTS)

每两年出版一本,刊登有29个成员国的R&D、科技活动产出、专利申请和技术国际收支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来自OECD的R&D数据库。OECD的另一本出版物“主要科技指标(MSTI)”中的指标值就是基于这些基本数据计算出的。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每年第4季度发表,并含有1981年以来的数据,在OECD的网站上也可以查阅其中部分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MSTI)

每年出版两次(分别于6月与12月),刊登了29个成员国投入R&D的资源及产出指标,即R&D、专利、技术国际收支、R&D密集产业的外贸方面的指标,以及用于计算这些指标的经济指标数据,这些指标可以进行国际对比。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可以从OECD的网站查阅。

工业研究与发展

该出版物包括有OECD15个最大的R&D投入国家企业部门R&D经费按行业分布的详细数据,以及7个经济发达国家的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来自ANBERD和ANRSE数据库。这些数据还以电子版本形式出版,在OECD网站上也可以查到。

五、科技指标及科技指标出版物

1.科技指标编写

应用统计数据编写科技指标是经济分析与统计处的重要工作,每两年编写一本。科技指标提交给科技政策委员会,供委员会分析比较各国的科技状况,以及成员国的科技政策研究与分析人员和决策者使用。该处编写科技指标注重为决策服务,坚持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指标从对R&D资源即R&D投入的描述已逐步发展为把科技和经济紧密融合在一起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模式。例如OECD1984年出版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科学技术指标》,就是典型的R&D投入描述模式,以R&D经费和R&D人员这两类指标对成员国的R&D资源总量、变化趋势以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这是典型的R&D投入描述模式。与之相比,1999年出版的《OECD科学技术和产业指标》截然不同。该书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无形投资、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信息和通讯以及R&D经费这4各方面选择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第2部分是“全球化的挑战”,从国际贸易、外国投资、技术的国际化、产业R&D的国际化4个方面选择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第3部分是“经济的表现和竞争力”,从生产铝、单位劳动成本、科技产出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用指标来分析。

2.科技指标的编写接收了对科技指标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使科技指标能更好地为研究、分析以及制定科技政策服务,OECD十分重视对科技指标进行研究,可以说科技指标是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是对科技指标研究工作的总结和结晶。例如,上面所提到的1991年出版的《OECD科学技术与产业指标》中的有关对知识经济、无形投资、高技术等都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3.为使科技指标能更好地为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所掌握,注重在编写形式上不断进行改革。这些变化主要有:增加对各指标的说明,对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要进行解说,并予以说明。

2.科技指标的研究

自1963年《弗拉斯卡蒂手册》出版以来,OECD为开发能测度科技投入活动与产出指标体系作了不懈的努力。从OECD推出的《弗拉斯卡蒂手册系列》可以清楚地看出,科技指标已从当初的R&D资源指标逐步发展为包括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创作以及从专利和技术国际收支反映科技产出的指标体系。

以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指标体系,长期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它仍然难以描述科技活动的产出、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以及创新系统的行为,对政策制定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为此,1995年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的部长级会议一致同意开发能测度创新行为和与知识经济产出有关的“新科技指标”,并着重强调,应进一步研究科学系统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评价、监测及制定政策提供数据。对新科技指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10个项目来进行的,它们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基于专利的指标,创新的经济价值,科技系统活动与网络,服务业的科技活动,企业的创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产业R&D的国际化,政府对创新的支持,信息与通信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其中有一些分析结果已被编入1999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工业指标》。然而,在此须要指出的是,要想达到研究新科技指标的预定目标,仍然困难重重,尚需时日。

3.科技指标的主要出版物

科学技术和工业指标

采用最新数据和定量指标,对OECD成员国以及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状况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每两年出版一本。

知识经济:一组事实和数据

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

以定量指标对OECD成员国在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的一些主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为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的材料,该出版物是科学技术和工业指标的简本,以数据、表格和简要说明为主。

六、与非成员国的合作

近10年来OECD十分重视与非成员国的合作。1990年,OECD成立了经济转型国家合作中心(CEET),1998年CEET又扩大并改名为非成员国合作中心(CCNM),全面负责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合作的重点国家是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在CCNM设有中国合作组,专门负责与中国进行合作的立项、预算和计划。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4

一、经济运行调度组织机构

建立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管成密同志任组长,区发改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建管局、区商务局、区统计局、区招商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交通商务办、区现代商贸办、区生态商住办、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等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具有较强经济分析能力的业务骨干为经济运行调度联络员。

二、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职责

(一)区发改局负责对我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对全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通过《经济》刊发,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区科技局负责对我区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区财政局负责对我区各类财政收入规模、结构,财政政策变化及支出投向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四)区建管局负责对我区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五)区商务局负责对我区外资企业及内外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六)区统计局负责及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并对有关数据作出说明,对数据的异常变动情况和产生的重要影响作出分析。

(七)区招商局负责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八)区服务业发展局负责对我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九)区交通商务办、区现代商贸办、区生态商住办负责对本区域内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十)工商分局负责对我区民营经济等各类经济体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十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负责对我区税收规模、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机制

(一)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

分析例会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于每季度次月召开,并适时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主要内容:

一是各成员单位分别对本领域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二是对本系统国家、省、市已出台实施和即将出台的重要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政策对我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具体对策。

三是剖析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是视情况邀请市发改委领导作经济形势分析。

(二)经济形势监测报告制度

对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各成员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根据领导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为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准备经济运行调度会分析材料,全面、及时、准确地对本领域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判断和分析,按要求准时参加会议。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5

出于制定科技政策的需要,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已日益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最早系统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在世界科技统计界处于领先地位,对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组织上有一套机构,并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研究工作,并把科技统计、科技指标与管理决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注意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科技统计手册,为科技统计工作提供了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与规范;

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定期出版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出版物,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网传输信息;

为满足制定科技政策对指标的要求,十分重视研究能测独创新以及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指标;

注意加强与非OECD成员国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为合作、收集非成员国的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数据库。

以下对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这些具体情况和特点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二、组织机构

OECD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29个成员国,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OECD的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OECD成员国和欧共体各派一位大使级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委员会,委员会是OECD成员国举行会议和交换信息的机构,由各成员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派代表组成,委员会内可设有专家组和工作组。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议题,OECD共设有200多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组。

OECD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巴黎OECD总部。秘书处下设司或部,每一个司服务于一个或若干个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组或专家组。秘书处为OECD政府间的交流与协商提供信息和分析材料。为此,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指标就成为秘书处的极为重要的职能和工作。

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主要涉及该组织的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和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DSTI)。CSTP是OECD的常设委员会,由成员国以及作为观察员会的非成员国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科技政策、促进在科技领域内的合作。CSTP(以及OECD的工业委员会)服务的工作机构,CSTP所需要的科技统计数据、科技指标以及其他信息和分析材料都是DSTI提供的。DSTI下设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处(EAS)是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机构。EAS的主要工作是:对各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进行R&D调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编辑出版科技统计资料;编写科技指标为科技政策委员会提供信息和分析资料;组织专家研究科技统计方法和指标、组织编写各类统计手册和规范。

为了确保科技统计数据和科技指标的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不断改进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以满足CSTP的需求并提高反映科技政策和国家特点的有效性,CSTP下设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NESTI由各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和观察员国家的代表组成,它是对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审核、建议和协调的机构。EAS的有关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的结果、提交给科技政策委员会的分析材料、科技指标、科技统计的标准与规范等都得经NESTI进行检查和审核。该专家组还可以就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工作向CSTP提出建议,经批准后由EAS具体实施。此外,NESTI还可以协调各成员国的科技统计,各成员国和观察员通过各自代表可以交流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组织各成员国有关专家进行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研究。

三、科技统计标准与规范

制定科技统计标准和规范是科技统计的基础性工作,OECD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自1963年以来,OECD相继编撰正式推出了5本手册,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是弗拉斯卡蒂手册、TBP手册、奥斯陆手册、专利手册以及科技人力资源手册,统称为《弗拉斯卡蒂系列手册》。这些手册涉及到科技统计的广泛领域。弗拉斯卡蒂手册和科技人力资源手册是计量投入R&D的资源和投入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的标准和规范,奥斯陆手册是计量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标准和规范,而TBP手册和专利手册则是计量科技活动产出(技术国际收支和专利)的标准和规范。从功能上看,弗拉斯卡蒂手册和奥斯陆手册主要是为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而其他3本手册则是为从其他已有数据资源获取数据而制定的。

(1)弗拉斯卡蒂手册

1963年正式出版,又称为《为调查研究与发展(R&D)活动所推荐的标准规范》,这是在国际上最早推出的针对R&D统计调查的标准和规范。该手册对研究与发展统计的概念、定义、范围和分类进行了规范。手册出版后,共进行了5次修改和补充,先后增加了许多内容。按照这一手册,OECD成员国从60年代开始就系统地开展了R&D活动的调查,一些非OECD国家也逐步按照此手册实施了本国的R&D活动调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也以该手册为基础,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提出了《科技统计国际标准化建议案》和《科技活动统计手册》

(2)TBP手册

手册的全称是《收集和说明技术国际收支数据的标准方法建议》,这是OECD组织制定的第一本用于计量科技活动产出的手册,为对国家之间无形技术贸易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该手册由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0年正式出版。

手册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定义和概念,主要有技术与技术转移、技术的循环及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国际收支。第二部分叙述了技术国际收支的界定及其所包含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数据收集和分析时所采用二种的分类,按转让者的特征分类以及按合同的特征分类。第四部分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五部分讨论不同国家间或不同时间的技术国际收支数据进行比较时的货币换算和减缩折算及其有关问题。

(3)奥斯陆手册

新技术的开发与扩散是产出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出于反映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制定创新政策的需要,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调查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指导和规范技术创新统计,根据OECD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的建议,在北欧工业发展基金会的合作下,经OECD科技政策委员的认可,于1992年正式推出了技术创新统计手册,即《推荐的技术创新数据采集和解答指南》,也简称为奥斯陆手册。

手册从统计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进行了界定,为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统计制定了技术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创新过程模型、创新费用的测度、创新调查的分类和调查步骤。OECD和欧洲委员会于1997年又推出技术创新手册的修订版。修定后的手册虽然仍采用原有的概念、定义和方法论框架,但是在定义上更为准确,所提供的说明更为广泛,使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测度从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此外还采用了最新的国际分类标准。手册出版以来,迅速为大多数OECD成员国作为测度产业创新活动的参改,并在欧共体创新调查(CIS)中得到成功的运用,还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推动了技术创新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

(4)专利手册

OECD从70年代后期就开始重视利用专利统计数据,为在成员国之间就使用专利数据作为技术指标达成共识并保持国际上的一致性而开始酝酿和起草手册。1992年与1993年在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的年度会议上讨论了手册的初稿,经修改,并由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4年公开发行。

专利手册是继TBP手册和奥斯陆手册之后,又一本集中描述R&D效果和影响指标的手册。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向希望利用专利统计数据建立科技指标的人员,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工具,从而使所用的方法协调一致。手册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把专利置于一个总体概念框架中,说明专利指标与其他科技指标的关系,使用专利指标的方法论问题,以及专利指标的优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专利法律体系,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反映技术产出的专利指标是非常必要的。第三部分介绍专利的几种分类法和数据库,讨论专利能够提供的技术信息。第四部分讨论专利指标、各种分析思路以及与R&D、科学、创新和经济等各类指标的联系。

(5)科技人力资源手册

该手册为测度和分析科技人力资源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这是由OECD和欧洲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的,1992年和1993年在OECD的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1994年OECD的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进行了讨论,修改后,经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5年正式出版,也称为《堪培拉手册》。

手册给出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定义,并从统计的角度对科技人力资源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科技人力资源存量和流量的模型,为编制和分析流量和存量数据提供了依据,介绍了科技人力资源数据的统计分类及有关定性信息,讨论了收集和编制科技人力资源资料的各种数据来源。

四、数据收集、数据库及统计资料

1.统计数据收集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对成员国所进行的R&D调查。该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年初向成员国发调查表,各成员国填好后,可以通过邮寄或E-mail向OECD传送数据。调查的内容具体有,R&D支出和R&D人员总量及其分类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技术国际收支等。

此外,OECD还充分利用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资料,经过处理形成科技指标。例如,利用国际上和美国的专利统计资料,通过加工形成一些专利指标,反映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

2.科技统计数据库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库分两类:第一类是OECD或其它国际机构从成员国收集的数据,其内容主要有R&D数据、技术收集数据和专利数据、技术创新数据库;第二类数据库所保存的是科技指标或经济分析指标的数据。OECD的这些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也是由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和维护的。

R&D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OECD成员国的R&D基础数据,主要有:R&D支出与R&D人员总量及其主要结构数据;企业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私人非营利部门的R&D支出与R&D人员的总量及其结构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GBAORD)及其社会经济目标结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

技术国际收支(TBP)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各成员国的技术国际收支总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目前,正在建设技术收支总量及其详细结构的数据库。

专利数据库

建有两个专利数据库。一是关于专利申请指标的数据库,是在WIPO提供的专利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个是美国授权并按产业分类的专利指标数据库。

技术创新数据库

才开始着手建立的数据库,存放成员国第二轮(CIS-2)技术创新调查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MSTI)

该数据库是由最常使用的科技指标数据组成,共有89个指标、29个成员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中有70个指标为R&D指标,另19个指标为科技活动的产出和影响指标,即专利、技术国际收支以及R&D密集产业的进出口贸易。R&D指标主要是全国以及企业、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的R&D支出和R&D人员,R&D支出中包括不变价增长率,购买力平价的比值以及R&D与GDP或工业增长值的比。

企业部门R&D支出分析用数据库(ANBERD)与R&D研究人员分析用数据库(ANRSE)

这两个数据库为分析人员提供企业部门R&D支出和R&D研究人员按行业分类的数据。由于采用估值技术对缺损数据进行了处理,这两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在时间进程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国际可比性,便于进行对比和分析。ANBERD数据库存有R&D支出最大的15个国家的企业部门R&D支出的详细数据,ANRSE数据库存有OECD7个主要成员国的企业部门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

3.统计数据出版物

OECD的统计数据以文学和电子版本形式定期出版,此外科技指标专家组的各成员国专家经秘书处许可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部分统计数据。

基本科技统计数据(BSTS)

每两年出版一本,刊登有29个成员国的R&D、科技活动产出、专利申请和技术国际收支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来自OECD的R&D数据库。OECD的另一本出版物“主要科技指标(MSTI)”中的指标值就是基于这些基本数据计算出的。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每年第4季度发表,并含有1981年以来的数据,在OECD的网站上也可以查阅其中部分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MSTI)

每年出版两次(分别于6月与12月),刊登了29个成员国投入R&D的资源及产出指标,即R&D、专利、技术国际收支、R&D密集产业的外贸方面的指标,以及用于计算这些指标的经济指标数据,这些指标可以进行国际对比。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可以从OECD的网站查阅。

工业研究与发展

该出版物包括有OECD15个最大的R&D投入国家企业部门R&D经费按行业分布的详细数据,以及7个经济发达国家的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来自ANBERD和ANRSE数据库。这些数据还以电子版本形式出版,在OECD网站上也可以查到。

五、科技指标及科技指标出版物

1.科技指标编写

应用统计数据编写科技指标是经济分析与统计处的重要工作,每两年编写一本。科技指标提交给科技政策委员会,供委员会分析比较各国的科技状况,以及成员国的科技政策研究与分析人员和决策者使用。该处编写科技指标注重为决策服务,坚持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指标从对R&D资源即R&D投入的描述已逐步发展为把科技和经济紧密融合在一起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模式。例如OECD1984年出版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科学技术指标》,就是典型的R&D投入描述模式,以R&D经费和R&D人员这两类指标对成员国的R&D资源总量、变化趋势以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这是典型的R&D投入描述模式。与之相比,1999年出版的《OECD科学技术和产业指标》截然不同。该书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无形投资、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信息和通讯以及R&D经费这4各方面选择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第2部分是“全球化的挑战”,从国际贸易、外国投资、技术的国际化、产业R&D的国际化4个方面选择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第3部分是“经济的表现和竞争力”,从生产铝、单位劳动成本、科技产出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用指标来分析。

2.科技指标的编写接收了对科技指标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使科技指标能更好地为研究、分析以及制定科技政策服务,OECD十分重视对科技指标进行研究,可以说科技指标是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是对科技指标研究工作的总结和结晶。例如,上面所提到的1991年出版的《OECD科学技术与产业指标》中的有关对知识经济、无形投资、高技术等都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3.为使科技指标能更好地为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所掌握,注重在编写形式上不断进行改革。这些变化主要有:增加对各指标的说明,对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要进行解说,并予以说明。

2.科技指标的研究

自1963年《弗拉斯卡蒂手册》出版以来,OECD为开发能测度科技投入活动与产出指标体系作了不懈的努力。从OECD推出的《弗拉斯卡蒂手册系列》可以清楚地看出,科技指标已从当初的R&D资源指标逐步发展为包括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创作以及从专利和技术国际收支反映科技产出的指标体系。

以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指标体系,长期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它仍然难以描述科技活动的产出、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以及创新系统的行为,对政策制定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为此,1995年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的部长级会议一致同意开发能测度创新行为和与知识经济产出有关的“新科技指标”,并着重强调,应进一步研究科学系统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评价、监测及制定政策提供数据。对新科技指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10个项目来进行的,它们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基于专利的指标,创新的经济价值,科技系统活动与网络,服务业的科技活动,企业的创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产业R&D的国际化,政府对创新的支持,信息与通信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其中有一些分析结果已被编入1999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工业指标》。然而,在此须要指出的是,要想达到研究新科技指标的预定目标,仍然困难重重,尚需时日。

3.科技指标的主要出版物

科学技术和工业指标

采用最新数据和定量指标,对OECD成员国以及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状况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每两年出版一本。

知识经济:一组事实和数据

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

以定量指标对OECD成员国在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的一些主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为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的材料,该出版物是科学技术和工业指标的简本,以数据、表格和简要说明为主。

六、与非成员国的合作

近10年来OECD十分重视与非成员国的合作。1990年,OECD成立了经济转型国家合作中心(CEET),1998年CEET又扩大并改名为非成员国合作中心(CCNM),全面负责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合作的重点国家是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在CCNM设有中国合作组,专门负责与中国进行合作的立项、预算和计划。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6

出于制定科技政策的需要,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已日益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最早系统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在世界科技统计界处于领先地位,对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组织上有一套机构,并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研究工作,并把科技统计、科技指标与管理决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注意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科技统计手册,为科技统计工作提供了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与规范;

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定期出版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出版物,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网传输信息;

为满足制定科技政策对指标的要求,十分重视研究能测独创新以及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指标;

注意加强与非OECD成员国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为合作、收集非成员国的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数据库。

以下对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这些具体情况和特点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二、组织机构

OECD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29个成员国,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OECD的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OECD成员国和欧共体各派一位大使级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委员会,委员会是OECD成员国举行会议和交换信息的机构,由各成员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派代表组成,委员会内可设有专家组和工作组。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议题,OECD共设有200多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组。

OECD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巴黎OECD总部。秘书处下设司或部,每一个司服务于一个或若干个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组或专家组。秘书处为OECD政府间的交流与协商提供信息和分析材料。为此,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指标就成为秘书处的极为重要的职能和工作。

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主要涉及该组织的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和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DSTI)。CSTP是OECD的常设委员会,由成员国以及作为观察员会的非成员国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科技政策、促进在科技领域内的合作。CSTP(以及OECD的工业委员会)服务的工作机构,CSTP所需要的科技统计数据、科技指标以及其他信息和分析材料都是DSTI提供的。DSTI下设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处(EAS)是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机构。EAS的主要工作是:对各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进行R&D调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编辑出版科技统计资料;编写科技指标为科技政策委员会提供信息和分析资料;组织专家研究科技统计方法和指标、组织编写各类统计手册和规范。

为了确保科技统计数据和科技指标的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不断改进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以满足CSTP的需求并提高反映科技政策和国家特点的有效性,CSTP下设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NESTI由各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和观察员国家的代表组成,它是对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审核、建议和协调的机构。EAS的有关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的结果、提交给科技政策委员会的分析材料、科技指标、科技统计的标准与规范等都得经NESTI进行检查和审核。该专家组还可以就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工作向CSTP提出建议,经批准后由EAS具体实施。此外,NESTI还可以协调各成员国的科技统计,各成员国和观察员通过各自代表可以交流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组织各成员国有关专家进行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研究。

三、科技统计标准与规范

制定科技统计标准和规范是科技统计的基础性工作,OECD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自1963年以来,OECD相继编撰正式推出了5本手册,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是弗拉斯卡蒂手册、TBP手册、奥斯陆手册、专利手册以及科技人力资源手册,统称为《弗拉斯卡蒂系列手册》。这些手册涉及到科技统计的广泛领域。弗拉斯卡蒂手册和科技人力资源手册是计量投入R&D的资源和投入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的标准和规范,奥斯陆手册是计量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标准和规范,而TBP手册和专利手册则是计量科技活动产出(技术国际收支和专利)的标准和规范。从功能上看,弗拉斯卡蒂手册和奥斯陆手册主要是为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而其他3本手册则是为从其他已有数据资源获取数据而制定的。

(1)弗拉斯卡蒂手册

1963年正式出版,又称为《为调查研究与发展(R&D)活动所推荐的标准规范》,这是在国际上最早推出的针对R&D统计调查的标准和规范。该手册对研究与发展统计的概念、定义、范围和分类进行了规范。手册出版后,共进行了5次修改和补充,先后增加了许多内容。按照这一手册,OECD成员国从60年代开始就系统地开展了R&D活动的调查,一些非OECD国家也逐步按照此手册实施了本国的R&D活动调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也以该手册为基础,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提出了《科技统计国际标准化建议案》和《科技活动统计手册》

(2)TBP手册

手册的全称是《收集和说明技术国际收支数据的标准方法建议》,这是OECD组织制定的第一本用于计量科技活动产出的手册,为对国家之间无形技术贸易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该手册由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0年正式出版。

手册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定义和概念,主要有技术与技术转移、技术的循环及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国际收支。第二部分叙述了技术国际收支的界定及其所包含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数据收集和分析时所采用二种的分类,按转让者的特征分类以及按合同的特征分类。第四部分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五部分讨论不同国家间或不同时间的技术国际收支数据进行比较时的货币换算和减缩折算及其有关问题。

(3)奥斯陆手册

新技术的开发与扩散是产出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出于反映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制定创新政策的需要,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调查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指导和规范技术创新统计,根据OECD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的建议,在北欧工业发展基金会的合作下,经OECD科技政策委员的认可,于1992年正式推出了技术创新统计手册,即《推荐的技术创新数据采集和解答指南》,也简称为奥斯陆手册。

手册从统计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进行了界定,为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统计制定了技术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创新过程模型、创新费用的测度、创新调查的分类和调查步骤。OECD和欧洲委员会于1997年又推出技术创新手册的修订版。修定后的手册虽然仍采用原有的概念、定义和方法论框架,但是在定义上更为准确,所提供的说明更为广泛,使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测度从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此外还采用了最新的国际分类标准。手册出版以来,迅速为大多数OECD成员国作为测度产业创新活动的参改,并在欧共体创新调查(CIS)中得到成功的运用,还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推动了技术创新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

(4)专利手册

OECD从70年代后期就开始重视利用专利统计数据,为在成员国之间就使用专利数据作为技术指标达成共识并保持国际上的一致性而开始酝酿和起草手册。1992年与1993年在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的年度会议上讨论了手册的初稿,经修改,并由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4年公开发行。

专利手册是继TBP手册和奥斯陆手册之后,又一本集中描述R&D效果和影响指标的手册。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向希望利用专利统计数据建立科技指标的人员,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工具,从而使所用的方法协调一致。手册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把专利置于一个总体概念框架中,说明专利指标与其他科技指标的关系,使用专利指标的方法论问题,以及专利指标的优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专利法律体系,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反映技术产出的专利指标是非常必要的。第三部分介绍专利的几种分类法和数据库,讨论专利能够提供的技术信息。第四部分讨论专利指标、各种分析思路以及与R&D、科学、创新和经济等各类指标的联系。

(5)科技人力资源手册

该手册为测度和分析科技人力资源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这是由OECD和欧洲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的,1992年和1993年在OECD的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1994年OECD的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进行了讨论,修改后,经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批准于1995年正式出版,也称为《堪培拉手册》。

手册给出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定义,并从统计的角度对科技人力资源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科技人力资源存量和流量的模型,为编制和分析流量和存量数据提供了依据,介绍了科技人力资源数据的统计分类及有关定性信息,讨论了收集和编制科技人力资源资料的各种数据来源。

四、数据收集、数据库及统计资料

1.统计数据收集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对成员国所进行的R&D调查。该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年初向成员国发调查表,各成员国填好后,可以通过邮寄或E-mail向OECD传送数据。调查的内容具体有,R&D支出和R&D人员总量及其分类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技术国际收支等。

此外,OECD还充分利用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资料,经过处理形成科技指标。例如,利用国际上和美国的专利统计资料,通过加工形成一些专利指标,反映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

2.科技统计数据库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库分两类:第一类是OECD或其它国际机构从成员国收集的数据,其内容主要有R&D数据、技术收集数据和专利数据、技术创新数据库;第二类数据库所保存的是科技指标或经济分析指标的数据。OECD的这些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也是由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和维护的。

R&D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OECD成员国的R&D基础数据,主要有:R&D支出与R&D人员总量及其主要结构数据;企业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私人非营利部门的R&D支出与R&D人员的总量及其结构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GBAORD)及其社会经济目标结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

技术国际收支(TBP)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各成员国的技术国际收支总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目前,正在建设技术收支总量及其详细结构的数据库。

专利数据库

建有两个专利数据库。一是关于专利申请指标的数据库,是在WIPO提供的专利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个是美国授权并按产业分类的专利指标数据库。

技术创新数据库

才开始着手建立的数据库,存放成员国第二轮(CIS-2)技术创新调查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MSTI)

该数据库是由最常使用的科技指标数据组成,共有89个指标、29个成员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中有70个指标为R&D指标,另19个指标为科技活动的产出和影响指标,即专利、技术国际收支以及R&D密集产业的进出口贸易。R&D指标主要是全国以及企业、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的R&D支出和R&D人员,R&D支出中包括不变价增长率,购买力平价的比值以及R&D与GDP或工业增长值的比。

企业部门R&D支出分析用数据库(ANBERD)与R&D研究人员分析用数据库(ANRSE)

这两个数据库为分析人员提供企业部门R&D支出和R&D研究人员按行业分类的数据。由于采用估值技术对缺损数据进行了处理,这两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在时间进程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国际可比性,便于进行对比和分析。ANBERD数据库存有R&D支出最大的15个国家的企业部门R&D支出的详细数据,ANRSE数据库存有OECD7个主要成员国的企业部门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

3.统计数据出版物

OECD的统计数据以文学和电子版本形式定期出版,此外科技指标专家组的各成员国专家经秘书处许可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部分统计数据。

基本科技统计数据(BSTS)

每两年出版一本,刊登有29个成员国的R&D、科技活动产出、专利申请和技术国际收支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来自OECD的R&D数据库。OECD的另一本出版物“主要科技指标(MSTI)”中的指标值就是基于这些基本数据计算出的。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每年第4季度发表,并含有1981年以来的数据,在OECD的网站上也可以查阅其中部分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MSTI)

每年出版两次(分别于6月与12月),刊登了29个成员国投入R&D的资源及产出指标,即R&D、专利、技术国际收支、R&D密集产业的外贸方面的指标,以及用于计算这些指标的经济指标数据,这些指标可以进行国际对比。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可以从OECD的网站查阅。

工业研究与发展

该出版物包括有OECD15个最大的R&D投入国家企业部门R&D经费按行业分布的详细数据,以及7个经济发达国家的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来自ANBERD和ANRSE数据库。这些数据还以电子版本形式出版,在OECD网站上也可以查到。

五、科技指标及科技指标出版物

1.科技指标编写

应用统计数据编写科技指标是经济分析与统计处的重要工作,每两年编写一本。科技指标提交给科技政策委员会,供委员会分析比较各国的科技状况,以及成员国的科技政策研究与分析人员和决策者使用。该处编写科技指标注重为决策服务,坚持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指标从对R&D资源即R&D投入的描述已逐步发展为把科技和经济紧密融合在一起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模式。例如OECD1984年出版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科学技术指标》,就是典型的R&D投入描述模式,以R&D经费和R&D人员这两类指标对成员国的R&D资源总量、变化趋势以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这是典型的R&D投入描述模式。与之相比,1999年出版的《OECD科学技术和产业指标》截然不同。该书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无形投资、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信息和通讯以及R&D经费这4各方面选择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第2部分是“全球化的挑战”,从国际贸易、外国投资、技术的国际化、产业R&D的国际化4个方面选择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第3部分是“经济的表现和竞争力”,从生产铝、单位劳动成本、科技产出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用指标来分析。

2.科技指标的编写接收了对科技指标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使科技指标能更好地为研究、分析以及制定科技政策服务,OECD十分重视对科技指标进行研究,可以说科技指标是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是对科技指标研究工作的总结和结晶。例如,上面所提到的1991年出版的《OECD科学技术与产业指标》中的有关对知识经济、无形投资、高技术等都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3.为使科技指标能更好地为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所掌握,注重在编写形式上不断进行改革。这些变化主要有:增加对各指标的说明,对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要进行解说,并予以说明。

2.科技指标的研究

自1963年《弗拉斯卡蒂手册》出版以来,OECD为开发能测度科技投入活动与产出指标体系作了不懈的努力。从OECD推出的《弗拉斯卡蒂手册系列》可以清楚地看出,科技指标已从当初的R&D资源指标逐步发展为包括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创作以及从专利和技术国际收支反映科技产出的指标体系。

以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指标体系,长期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它仍然难以描述科技活动的产出、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以及创新系统的行为,对政策制定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为此,1995年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的部长级会议一致同意开发能测度创新行为和与知识经济产出有关的“新科技指标”,并着重强调,应进一步研究科学系统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评价、监测及制定政策提供数据。对新科技指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10个项目来进行的,它们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基于专利的指标,创新的经济价值,科技系统活动与网络,服务业的科技活动,企业的创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产业R&D的国际化,政府对创新的支持,信息与通信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其中有一些分析结果已被编入1999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工业指标》。然而,在此须要指出的是,要想达到研究新科技指标的预定目标,仍然困难重重,尚需时日。

3.科技指标的主要出版物

科学技术和工业指标

采用最新数据和定量指标,对OECD成员国以及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状况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每两年出版一本。

知识经济:一组事实和数据

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

以定量指标对OECD成员国在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的一些主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为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的材料,该出版物是科学技术和工业指标的简本,以数据、表格和简要说明为主。

六、与非成员国的合作

近10年来OECD十分重视与非成员国的合作。1990年,OECD成立了经济转型国家合作中心(CEET),1998年CEET又扩大并改名为非成员国合作中心(CCNM),全面负责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合作的重点国家是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在CCNM设有中国合作组,专门负责与中国进行合作的立项、预算和计划。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7

根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按照党员“五个好”的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学习,事业心、责任感又有了加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有了提高,在完成自己分管工作和党组交给的一些临时性任务时,不管是指导思想上,还是具体工作中,都尽最大努力往高标准做,在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能和相关专业的同志们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一起加班加点,坚持了市委提出“五加二,白加黑”的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大局出发,维护全局利益,具有很强的服从意识和团结配合意识,工作有一定的思路,能够组织各方力量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复杂环境和艰苦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没有为政不廉、假公济私、徇私舞弊、傍大款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的现象,无生活作风问题和酗酒、、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不良嗜好。

二、加强组织协调,全面完成了各专业日常统计报表、年报表和各种临时性调查工作

组织综合、核算、劳资、民营、科技、服务业、外经、农业、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法规、百户调查、产业化等各专业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了日常统计报表和年报表的上报工作,完成了百户记账换点及新调查户记账员、辅助调查员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专业完成了妇女儿童监测、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等多种临时性调查任务,并一次性通过上级统计部门验收。

三、加强数据审核,做到数情相符

作为市统计局,绝大部分指标数据都来源于基层汇总,每一个基层数据质量的高低都关系着全市数据质量,按照数据审核流程,在专业人员初审、科(队)长复审的基础上,我对每一张报表都加以认真审核,主要是:1、看报表本身填写是否齐全,逻辑关系是否合理;2、各项指标数据与历史数据是否衔接协调;3、各项指标数据与相关部门搜集的数据是否匹配;4、经济指标数据与经济指标所反应的经济情况是否一致。多方审核,力争不出数据质量事故。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双基达标活动

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双基”建设达标活动。首先,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对“双基”建设达标活动的目的、意义、步骤及要求进行了讲解和部署。其次,采取“一岗三责”的方式,进行贯彻执行。即,每个科室负责4-5个乡镇的“双基”达标活动的督促、指导和协调,保证所包乡镇按时达标。同时每个专业人员还要负责全市自己所分管专业的调查对象业务达标工作。另外,保证自己本身业务达标。此项工作已顺利通过了唐山市统计局验收,经过了省统计局检查。目前,省统计局正在综合评定之中。

五、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优化统计环境

积极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这次大检查活动是年新统计法修订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实施后的第一次,也是统计局、司法局、监察局第一次开展联合执法,意义重要,作用重大。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下发了《遵化市统计局、遵化市监察局、遵化市司法局、国家统计局遵化调查队关于联合开展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自查、抽查、总结等各阶段工作。共执法检查事业单位、企业六家,进一步优化了统计工作环境。

六、加强统计分析,提供优质服务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8

根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按照党员“五个好”的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学习,事业心、责任感又有了加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有了提高,在完成自己分管工作和党组交给的一些临时性任务时,不管是指导思想上,还是具体工作中,都尽最大努力往高标准做,在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能和相关专业的同志们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一起加班加点,坚持了市委提出“五加二,白加黑”的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大局出发,维护全局利益,具有很强的服从意识和团结配合意识,工作有一定的思路,能够组织各方力量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复杂环境和艰苦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没有为政不廉、假公济私、徇私舞弊、傍大款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的现象,无生活作风问题和酗酒、、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不良嗜好。

二、加强组织协调,全面完成了各专业日常统计报表、年报表和各种临时性调查工作

组织综合、核算、劳资、民营、科技、服务业、外经、农业、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法规、百户调查、产业化等各专业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了日常统计报表和年报表的上报工作,完成了百户记账换点及新调查户记账员、辅助调查员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专业完成了妇女儿童监测、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等多种临时性调查任务,并一次性通过上级统计部门验收。

三、加强数据审核,做到数情相符

作为市统计局,绝大部分指标数据都来源于基层汇总,每一个基层数据质量的高低都关系着全市数据质量,按照数据审核流程,在专业人员初审、科(队)长复审的基础上,我对每一张报表都加以认真审核,主要是:1、看报表本身填写是否齐全,逻辑关系是否合理;2、各项指标数据与历史数据是否衔接协调;3、各项指标数据与相关部门搜集的数据是否匹配;4、经济指标数据与经济指标所反应的经济情况是否一致。多方审核,力争不出数据质量事故。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双基达标活动

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双基”建设达标活动。首先,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对“双基”建设达标活动的目的、意义、步骤及要求进行了讲解和部署。其次,采取“一岗三责”的方式,进行贯彻执行。即,每个科室负责4-5个乡镇的“双基”达标活动的督促、指导和协调,保证所包乡镇按时达标。同时每个专业人员还要负责全市自己所分管专业的调查对象业务达标工作。另外,保证自己本身业务达标。此项工作已顺利通过了市统计局验收,经过了省统计局检查。目前,省统计局正在综合评定之中。

五、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优化统计环境

积极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这次大检查活动是2009年新统计法修订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实施后的第一次,也是统计局、司法局、监察局第一次开展联合执法,意义重要,作用重大。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下发了《遵化市统计局、遵化市监察局、遵化市司法局、国家统计局遵化调查队关于联合开展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自查、抽查、总结等各阶段工作。共执法检查事业单位、企业六家,进一步优化了统计工作环境。

六、加强统计分析,提供优质服务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9

关键词: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技术和经济相分离的状况。我国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把工程造价看成是财务、概预算人员的职责,认为与己无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注重工程质量控制及工程进度控制,忽略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如果技术人员忽略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人员不懂得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造价就难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从本人从事造价工作十几年来所做过的工程项目及所收集到的工程实例来看,结算超预算50%以上的情况普遍存在。

一、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

1.合同条款欠严密

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双方(或数方)当事人关于建设项目事宜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协议。该类合同包含:用地协议,合同,勘察、设计合同,审图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供应合同等等。其中内容最复杂、标的最大的要数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安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合同。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施工合同具体内容均体现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包括:合同文件的组成与解释顺序,具体、明确的工程实施范围,工程数量,总造价的组成,计费方式及费率,浮动率,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工程的变更、签证等规定,工程结算、工期、质量的约定,检测、检验费,索赔、风险责任,保险,甲供材料和设备,分包工程等等。上述各项内容如稍有不明确或确定不合理,即可对造价造成很大影响。

2.施工组织设计欠优化

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即方便施工、又能提高进度、而对造价又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有时施工方便和造价却是矛盾的,如基础土方采用大开挖当然施工简单易行,这针对基础比较密的工程造价肯定是节省的,但如果基础间距比较大,如果采用大开挖恐怕要比单个基础开挖增加很多土方量,对造价控制不利。承包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所以如果监理工程师和甲方现场工程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就容易造成造价失控。

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混乱

现场签证管理混乱。有些现场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差,对合同、预算和有关规定不熟悉,不应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有的现场工程量问题不经核实随意签证、确认,或者工程量该签立方的签成平方,又不标明厚度,等造价师发现时工程已隐蔽,给最后结算留下隐患,有的承包商为获取高利润,设法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有意扭曲合同的界限含义,以少报多,高估冒算,如遇上业务差或不负责的监理或甲方人员,就容易蒙混过关,造成造价失控。

4.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想当然的会认为加快项目进度,早一点进行销售或投入生产,资金就能早日回笼,不想这样做却是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承包商的人工、机械及一些周转材料都会增加,从而加大工程造价。

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现提出以下造价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1.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是建设单位的首选课题。在国际惯例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工期紧、场地狭小、品牌型号不明确等为借口,进行各种各样的索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杜绝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工程质量从而影响工程造价。

2.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1)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全局,抓住主要矛盾,遇见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合理的合理安排。实际编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

1)重视施工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

2)进度计划安排上的均衡原则。

3)作业地高效性。

4)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

5)施工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简化工序为原则。论文网在线

(2)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应先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定性方法和有针对性地应用定量方法,对各种施工方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最后选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既项目投资最低的方案。

3.正确处理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1)合理地实施求是地确定项目建设的实施目标

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目标往往是项目建设的短工期、低造价和高质量。

项目建设目标的理想状态是同时达到最短工期、最低造价和最高质量,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由项目的三大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项目建设目标时,应该先对各种客观因素和执行人可以采取的可能行动及这些行动的可能后果进行综合研究,实施求是的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经过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制定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

(2)正确处理工期与造价的关系

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固定成本,有益于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但是,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便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施工机械,需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措施,因而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就会增加,加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3)正确处理质量与造价的关系

工程质量是指竣工的工程应当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特性。工程质量标准是从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的。在工程建设中,只有质量合乎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发挥投资效果。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把降低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整个建设过程的每项工作中去。

1)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合理确定质量标准。

2)择优选用施工方案。

3)降低质量成本。

4.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和索赔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情况变更,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施工进度变化,以及发包方与承包方在执行合同中的争执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而不得不改变施工项目或增减工程量。

5.做好市场材料及设备的询价,建立询价体系

经济分析材料范文篇10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提升服务科学发展水平的一次难得机遇。按照州委的部署,我局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调研,我局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集体研究、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资料,学习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边学习边思考,查找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结合统计整体工作实际,搞好调研活动,确保调研成果,梳理出统计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组织党员、干部围绕“提高统计质量、服务科学发展”展开大讨论,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分析检查阶段,我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和团结,撰写发言提纲,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紧扣党的以来本单位的工作实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开展谈心活动、深入基层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对班子和党员的意见,通过“领导点、同志帮、自己找、群众提”,认真查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查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所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认真反思,提出整改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撰写《州统计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推动统计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真正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和统计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上来,体现到提高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水平上来。在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和第四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下,紧密联系统计工作实际,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目标,坚持把深化学习贯穿始终,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把动员和依靠群众贯穿始终,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

(二)深入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局内工作实际,积极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统计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细则》,及《统计局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办法》、《统计局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细则》、《统计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统计局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细则》等,接受社会各界的全面监督。

(三)、认真搞好经济普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掌握经济情况,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去年12月全面完成单位清查的基础上,今年元旦起,我州全面进入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各县经普办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带领普查员登门入户正式登记。1月1日,我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各县督促检查,州经普办业务骨干深入现场跟踪指导,结合实际言教身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帮助基层普查员提高填报技能,推动经普登记工作顺利进行。在普查表填报与收表阶段,指导、督促普查对象依法如实填报普查资料,严格审核普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注重强化对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拆旧等构成经济总量要素指标的核实把关,做到“应统尽统,不重不漏”。

(四)、发挥统计咨询职能,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在进一步强化进度分析和监测预警能力的同时,我局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利用充分占有大量统计资料的优势,进行重点分析和专题研究,每月、每季及时向党政领导提供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进度和相关的统计分析。做好反映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各项措施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开展落实扩大投资情况的跟踪统计监测,提高进度经济形势分析的质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加强工业、能源、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市场的调研分析,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工作,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短、新、快”的信息资料。半年来,我局已撰写了30多篇统计分析材料。做好经济指标的综合评估,有的放矢地写出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并在州委、州政府经济分析会上交流。开展快速专项调查,拓宽社情民意调查领域,改进统计年鉴编印内容,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绩效考评、两纲监测和房地产运行状况监测等工作。协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业企业的申报工作,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和使用,为数据共享、服务社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