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合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9:08:24

结对合作

结对合作范文篇1

一、结对合作开展情况

2014年,我局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全市教育系统结对合作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各直属学校与合肥市教育系统的结对合作率达100%,结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市教育局及县市区教育局活动开展情况

1、市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38次,参与人数1665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6次,参与人数458人次。

2、区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3次,参与人数328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3次,参与人数67人次。

3、区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2次,参与人数435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5次,参与人数112人次。

4、区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5次,参与人数667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3次,参与人数78人次。

5、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12次,参与人数825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4次,参与人数95人次。

6、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5次,参与人数696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2次,参与人数80人次。

7、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3次,参与人数33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1次,参与人数50人次。

8、市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7次,参与人数38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1次,参与人数30人次。

9、县教育局机关开展活动7次,参与人数50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1次,参与人数60人次。

(二)全市结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活动3200次,参与人数7800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活动950次,参与人数12000人次。

2、干部挂职120人次。其中,2014年干部挂职40人次。

3、教师互派2500人次。其中,2014年教师互派1200人次

4、教学管理培训560次,计8580人次。其中,2014年教学管理培训180次,计3200人次。

5、参观考察420次,计7300人次。其中,2014年参观考察130次,计2800人次。

6、网上师生交流158000人次。其中,2014年网上师生交流60000人次。

7、开展校长论坛320次,计12000人次。其中,2014年开展校长论坛112次,计5400人次。

8、夏令营、联考128次,计58800人次。其中,2014年夏令营、联考57次,计27000人次。

二、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为进一步深化结对合肥教育工作,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工作举措,以实施“一十百千万”教育结对工程为抓手,积极运作,进一步开创教育结对工作新局面。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深层结对,效果明显,有力促进了《市与合肥市教育结对合作框架协议》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

2、建立体系,保障运行。根据《对接合作框架协议》的要求,我们与合肥市教育局建立了结对组织体系。两局成立了结对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沟通、监督、激励和服务运作机制。在整体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会议主题,研究结对合作重大事宜,协调推进结对合作;建立相应人员参加的协调制度,协调结对合作的进展;设置日常工作办公室,处理结对合作的日常工作;建立部门衔接制度,具体组织和落实有关结对合作项目。

3、创新机制,促进结对。一是建立完善推进制度,积极落实结对任务,科学规划,思路明确,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形式多样、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对活动。二是建立完善月报制度,各单位每月按时将结对合肥教育工作事项、小结等报市教育局办公室。三是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局对各单位该项工作进行专项考评,对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没有进展或无实际效果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4、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今年年初,我局再次召开了加快推进与合肥教育系统结对合作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地各校要深化结对工作,明确工作原则、制定详细的结对合作内容、商讨结对方式等。

5、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在实际结对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一十百千万”工程开展结对。在内容上突出五项结对,即目标规划、办学理念、质量提高、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五项结对。以合肥先进教育水平为标杆,以学校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为依据,制定好合作发展项目、合作的模式、实施的形式,通过联席会议、合作论坛、人员交流、网站共建、师资培训、学生实践、教育考察或观摩、师生结对等合作方式,促进教育发展、教育管理、教育督导与评估、财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德育工作、课堂教学、班级管理、高中考备考等全方位的结对。以实现我市学校的综合水平、校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提高。

三、取得成效

1、在结对学校先进办学思想的积极影响下,我市结对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明确办学目标,加快规范化学校的创建进程。

2、结对学习,激活我市结对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结对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结对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3、充分发挥了名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邀请专家名师为我市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市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有效提高我市教育教学水平。

5、在对方学校的精心指导下,我市结对学校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工作作风和学习风气有明显好转。

6、结对学习使我市的广大教师深知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教学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有待加强;明白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只有多学习、多探索、多积累,积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方可为之。

四、存在问题

通过结对工作的开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推进两市结对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需要强力推进。三年多来,可以说结对工作成效明显,问题也有:

一是时间短,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由于两地相距较远,学校结对人员面对面合作交流次数少,时间短,教育教学合作大多停留在观摩学习表层上。

二是覆盖面不广的问题。由于经费问题,互派互挂不能很好地落实,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学习的机会,仅靠几个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覆盖面和实效性都不大。

三是结对工作主题单一的问题。大多结对工作都是围绕学科教学问题开展活动,很少涉及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等方面的问题。这对结对工作长久开展不利。

四是经验不足问题。结对合作涉及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项内容,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希望能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

五、深化结对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加强两市教育结对,推动双方教育合作,进一步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结对合作制度,不断拓展两市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合作实效。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加强领导互访和信息交流。除召开领导联席会议外,两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尽可能抽出一定的时间,互相走动,增进了解和友谊,在两市结对合作重大间题上形成共识和决策,以便更好地推动结对合作工作。各学校要制定推进方案,明确今后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质量,管理质态,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教师施教能力提升以及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办学特色打造等方面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和工作措施,确保结对工作的扎实开展,确保结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明显提升,管理能力有明显增强,办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第二,继续强化指导。做好对结对学校的指导工作,及时总结过去取得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形成特色的学校,要从中提炼具有创新性的成功做法,及时组织观摩学习,在观摩学习中借鉴经验,放大效应。

第三,继续强化考评。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完善配套考核机制,对照考评细则要求,认真落实年度考评。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到位,没有明显进展的学校和个人落实惩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研究和落实从根本上解决涉及学校结对工作的突出问题,并将结对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实现结对工作常态化。

第四、继续深化结对。

1、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上,继续通过校长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使我市学校干部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管理上得到提高和锻炼,以提升我市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2、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继续通过开展顶岗支教、一对一、送课到校以及建立联合教研组等形式,切实加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在优化办学特色上,继续通过结对合作,加强我市学校的特色建设,使我市学校在校园文化、现代学校管理、教改教研、科技体艺、学科特色等方面逐步彰显办学特色。指导我市中职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形成每个中职学校建设一个以上特色专业。

结对合作范文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区县结对合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我市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同步提升,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一体化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创新结对合作工作机制

开展结对合作的区县要本着“城乡一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发展”的宗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结对合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结对合作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体安排如下:

区与县开展结对合作;

(二)丰富结对合作工作内涵

开展结对合作工作的区县(含区与开发区,下同)要结合各自实际,确定“1+1”结对合作学校。城区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含开发区学校,下同)进行结对合作,加强教育理念、信息、成果、资料等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1、开展教学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城区学校要把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结对合作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引导农村学校通过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大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教研教改力度,不断加强网络教研,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城区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到农村学校上课、听课、评课,举办专题讲座,参与并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农村学校也可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城区学校听课,参与城区学校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研究互动交流,共同提升。

2、开展师资合作,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落实《关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城区学校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轮流到农村学校支教,帮助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农村学校也可派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学习,实现互动交流。结对学校每年可以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实行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挂职锻炼。

3、开展管理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办好学校的有力保证。城区学校要把管理合作作为结对合作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农村学校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帮助农村学校明晰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质量。

4、开展活动合作,提升育人质量。城区学校可联合农村学校共同举办大型德育、艺体、科技等活动,也可邀请农村学校师生到城区学校参观或参加活动,或派教师到农村学校组织开展活动,以丰富农村学校育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学校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可聘请城区学校相关人员到校指导。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城乡教育结对合作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全市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完成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抓好结对合作工作。各结对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结对合作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工作进度,以确保结对合作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全市城乡教育结对合作工作从2012年3月起逐步推进。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局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推进城乡教育结对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基教处。结对合作区县要联合成立工作协调机构,共同制定区域间《结对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并落实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各校要把结对合作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二)开展评选,实施奖励

结对合作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抢抓市与市县结对合作的历史机遇,坚持“全面对接、深度融入、重点突破、合作共赢”的原则,立足全局,借力,突出经济建设,强力推进与市结对合作、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经济圈,加快构建“南工北旅”特色经济格局。

2、目标任务: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全县经济重心南移,新桥国际产业园初具规模,与市规划同筹、交通同网、科教同兴、环境同治和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把县建成市发展拓展区、产业配套区、旅游后花园和全省结对合作工作示范区。

二、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3、切实加强规划合作。积极争取市在规划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提升全县规划编制整体水平。围绕发展空港经济,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联合县和县共同做好新桥空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其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规划编制。结合新桥空港新城建设,组织修编新桥国际产业园及炎刘、刘岗、三觉等乡镇总体规划,统筹编制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交通、水利、工业、旅游等专项规划,加强与市衔接,确保留足市向县拓展的发展空间,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4、推进产业全面对接。开展园区合作共建,按照“责任共担、为主;市场运作、集约开发;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县)•工业园”,科学谋划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实现与市产业配套发展,为市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依托新桥国际产业园,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市产业转移,通过建设分厂及配套基地、引进配套生产企业等方式,加快建设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家用电器及配套基地、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底,把新桥国际产业园初步建成现代工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对接,推进至县旅游直通车常态化,实现景区景点互补、客源市场互动,合作打造2-3条经济圈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在县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县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快阳光半岛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组织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和农资供应专业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构建统一快捷的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巩固和深化“精细菜篮子工程”建设合作成果,逐步提高蔬菜种植奖补标准,扩大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区建设规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县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继续推动县农副产品进超市,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县蔬菜销售窗口,提高市农副产品供需保障。联合开展招商合作,发挥招商资源优势,实行捆绑招商、联合招商,积极争取合适项目向县转移。

5、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会同市县、县,坚持大开放思路,综合规划,科学定位产业方向,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新桥国际机场周边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并以此为契机,优化全县农业结构。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把新桥国际机场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区发展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农业展示区,促进农民快速增收,从源头上防控秸秆焚烧,为新桥国际机场安全运营提供良好环境。

6、强化基础设施共建。争取市道路、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向县延伸规划和建设。争取市将城市轨道交通机场专线延伸至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和(县)•工业园。按一级公路标准,合作推进炎刘至新桥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力争新桥国际机场建成运营时全线通车;按一级公路标准,合作推进石集至吴山、小甸至土拐道路升级改造;按二级公路标准,合作推进大顺至庄墓、茶庵至余集等重要县道出口通道改造。合作争取江淮运河、跨瓦埠湖大桥及阜(阳)六(安)高速经淮河南岸至济(南)祁(门)高速连接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调研论证空港新城北部高速(合淮阜高速经吴山、炎刘连接济祁高速)建设,加快构建空港新城绕城高速,打造新的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县与通讯同城化,力争率先实现电话区号、通讯网络统一。

7、创新生产要素合作方式。争取金融扶持,鼓励市和市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信用担保机构在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市电子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合作,力争尽快实现两地同城结算、商业票据集中交易。深化土地合作,加强土地交易和信息平台建设,合作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和村庄整治,推进新增耕地指标异地有偿调剂,最大限度为市发展提供建设用地支持。加强劳务协作,及时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劳动与就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用工定向招聘活动,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扩大科技帮扶成效,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帮扶活动,鼓励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师资支持、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县建设一批实验基地、教学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开展干部双向挂职、跟班学习、教育培训,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定期到市结对合作单位挂职培养或培训学习,同时积极争取市优秀干部来挂职驻点帮扶。推动区域污染防治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秸秆禁烧合作机制,确保新桥国际机场安全运营。加大争取力度,合作推进瓦埠湖蓄洪区综合治理和瓦埠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努力为市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可靠保障。

8、深化社会事业发展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合作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推进教育发展合作,开展以教育管理、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合作,提高我县教育综合水平。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合作,联合开展“社会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应对与处置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合作长效机制,构筑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卫生事业发展合作,建立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重点推进医护人员技术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开展计划生育管理合作,重点做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出生实名制登记和“两非”案件查处合作工作。

三、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

9、切实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和加强与市结对合作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产业规划、交通设施、现代农业、旅游工作、合作招商、人才交流、商贸服务、援建项目等8个专项工作组,加大统筹协调和推进力度。组建结对合作工作常设机构(办公室),具体负责结对合作日常工作。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组,落实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推进结对合作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10、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县结对合作工作领导组定期向市和市汇报结对合作工作,明确结对合作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实现全面对接。各专项工作组要建立常态工作推进机制,主动加强与市和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对接,及时研究提出工作推进中需要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协调解决结对合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大结对合作项目要全程跟踪联系,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有关乡镇及部门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实施意见和市有关规划,研究制定结对合作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务求实效。

11、强化高频督查调度。县结对合作工作领导组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全面了解和掌握结对合作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保证结对合作工作按时序进度推进。各专项工作组要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总结工作成效,部署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措施。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效能办要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到位。

12、加大结对合作投入。从2011年起设立结对合作工作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加大对新桥空港新城区域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改善和优化发展条件。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引导战略投资商参与结对合作工作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结对合作工作投入机制。

结对合作范文篇4

**区积极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强化三项工作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6月底,共有147个企业与127个村结成对子,合作项目达到120个,合作资金达到800万元,其中无偿捐助资金达到450万元,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顺利开展,我区建立了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农办牵头负责总抓的组织网络推进机制,各镇、街道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区级主要是加强指导,为村企共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各镇、街道主要是抓好联村项目的统计、资金使用方面的监督落实。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为搞好这项活动,区农办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各镇、街道进行了宣传发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鼓励村企结对共建的若干政策,对企业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捐款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物资,在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予以税前列支;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村企结对工业用地项目,在用地审批等准入条件上给予支持等等。制定了村企结对的五年规划,到2010年,全区“百企联百村”达到360对,合作项目达到360个,合作资金达到3.6亿元,其中无偿捐助资金达到60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6000人。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季报制度,做到每月一督查、一统计、一汇报。

三是强化工作重点。各结对企业与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目标,重点在五方面开展共建活动:1、共谋村庄发展。结对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发展意识强、经营理念活”的优势,帮助结对村进一步完善居民住宅、生态环境等村庄建设。自开展活动以来,飞跃工业城建设带动了下陈街道牛轭等周边5个村整本拆迁、集中安置,建成了档次高、配套全的农民新社区;星星电子园区建设使洪家街道前、后高桥村成为村美户富的全面小康示范村。2、共建基础设施。企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重点,整体推进结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方远集团出资50多万元,资助与之结对的海门街道吴叶村进行道路硬化,把村里两条2.5公里长的主干道建成了4米宽的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另外,前所索具厂出资15万元帮助七年村,丰华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江北药业有限公司、椒北化学厂合作出资20万元帮助下洋村,分别进行道路硬化、绿化。3、共创村容整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企业紧紧抓住这一重点,与结对村一起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着力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如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与横塘村,自签协结对以来,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无偿捐助5万元为环卫工人建设宿舍楼,5月21日,公司党委又与下陈街道的横塘村两委一起,利用双休日,组织企业员工及村党员干部共140多名,对三顶桥浦河道义务开展清理大行动,清理河道1500多米,拆除乱搭乱建7处,100多平方米。4、共培农民素质。企业积极参与“整村推进”劳动力素质培训,充分利用自身的培训资源,与结对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有效地实现了村企对接。如海螺集团与前所街道**村结成对子,青岛啤酒有限公司、天天物流公司与葭芷街道富强村签订村企用工对接协议,将定向培训合格的农民学员,集体输送到企业上岗,同时还有效带动了周边村农民培训转移。至目前,**区结对企业共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8人。另外,政府还依托飞跃、星星、东港、海正、宝石等大中型骨干结对企业,创立了100个农民转移就业基地,作为对接培训“整村推进”的就业实体,实行“空岗”制度,开辟农民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送渠道,最终实现培训一个村、转移一个村的目的。5、共育文明乡风。结对共建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上,同时还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企业把文化建设和培育结对村文明乡风结合起来,做到组织、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上的“四个互助”。如在思相互助方面,海门街道结对企业和村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与村两委成员座谈、互相沟通、交流和学习,巩固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精神文明互助方面,前所街道结对企业与村开展“八荣八辱”歌千人学唱活动,为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作出努力。在文化互助方面,有的企业与村通过举办体育比赛、文艺合演、建设文化站、图书室等形式,不断丰富繁荣农村和企业的群众性文化生活。

结对合作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扣“精准扶贫”主题,以发展脐橙产业为抓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和产业致富能手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贫困对象自主开发,土地、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劳务就业等形式,稳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双赢”。

二、目标任务

2015—2020年,通过实施脐橙产业精准扶贫,扶持有条件、有意愿、适合脐橙产业开发的800户左右贫困户参与新开发脐橙生产或因柑橘黄龙病全面清除果园基地的恢复性生产,减少贫困人口2000人以上。

每户种植脐橙5亩,全县共新发展或恢复性生产4000亩脐橙园。2016—2018年分三年开发建设,每年完成1400亩脐橙园苗木定植。到2020年全部进入盛果期后,按平均亩产2000公斤(中等水平)、平均产地销售价格1.2元/斤计算,每户产值可达2.4万元,纯收益1.68万元。

三、帮扶形式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主体以及种果能人、种果大户的作用,带动贫困户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结对帮扶形式。

(一)自主经营帮扶

对有宜果山地开发、有劳动力、无资金、无管理技术的贫困户,或已从事脐橙产业开发,但管理不善、效益差的贫困户,从资金、技术上进行帮扶,鼓励独立自主开发经营和抚育管理。

(二)合作经营帮扶

对有宜果山地、无劳力、无资金的贫困户,由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结对帮扶,将贫困户山地、结对帮扶资金入股参与分红,进行合作开发经营。

(三)股份经营帮扶

对有劳力、宜果山地已被租赁的贫困户,原合同期满或原果园因柑橘黄龙病为害全砍后,土地按现行市场价格作价入股,结对帮扶资金入股,由承包人承包经营管理,按股分红或按固定红利分红给贫困户,与原山地承包经营者进行股份制合作开发经营;同时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

鼓励支持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吸纳贫困家族帮扶资金入股分红、招聘贫困户就业支付报酬等开展产业带动帮扶。

四、工作措施

(一)认真组织调查摸底

各乡(镇)要组织专门人员,对贫困户的家庭劳动力、宜种果山地和种果意愿,种果大户、种果能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愿意承担结对帮扶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进而确定脐橙产业精准扶贫的类型和对象。(2015年6月底前完成)

(二)切实制定实施方案

针对调查摸底确定的脐橙产业精准扶贫的类型和对象,根据全市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切合实际地制定县乡脐橙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明确扶贫对象、开发山地、开发面积、结对帮扶责任主体、结对帮扶形式等,要求精准到人、到点,有序推进脐橙产业精准扶贫。(2015年7月底前完成)

(三)强化社会帮扶责任

各乡(镇)要广泛开展“脐橙产业精准扶贫”主题教育活动,强化种果大户、种果能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济主体积极参与产业精准扶贫的责任意识,自觉、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四)加强技术指导培训

县茶果局、各乡(镇)茶果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举办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加强对贫困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实行技术包干指导制度,派出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对从事脐橙产业发展的贫困户进行现场指导。

(五)科学选址生态建园

坚持科学选址,不得在生态公益林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周边分岭倒向城镇2公里范围内及陡坡区域建园,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开发新基地。

严格按照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鞋”的生态建园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分区建园,不规划建设大规模连片种植基地。种植坡面应通过开挖横山排蓄水沟、梯带内壁竹节沟和山脚泥沙拦截沟,构建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系统。

五、扶持政策

(一)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

(二)对在册贫困户实行免费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

(三)建立产业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整合扶贫、交通、水利等涉农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家庭涉及到的果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要安排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专项资金。

(四)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

(五)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

(六)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期最高授信额度300万元;对家庭农场、种果大户一年期最高授信额度200万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脐橙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订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明确责任

脐橙产业精准扶贫实行属地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握重点,亲自协调、亲自调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扶贫对象脱贫。县茶果局要牵头协调,加强指导,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脐橙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县委农工部负责组织、协调龙头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计划落实;县农粮局组织、协调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计划落实;县财政局、扶贫办负责帮扶资金的筹措、管理、监督使用。

结对合作范文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村企共建工作,动员全市工商企业与所有行政村结对共建,进一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聚居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共同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增强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百村万户”帮扶工程为载体,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村企结对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去年以来,各镇(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双帮”工作和助推全面小康村(社区)建设,组织推进“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使“以工促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大,成效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1.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各结对企业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工作,主动与结对村共谋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共商发展大计。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结对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促进结对村快上项目、上好项目,增强村级经济实力。部分村级班子带头领办、创办企业,形成紧密型的共建模式,直接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兴办实事。*吉利思服饰有限公司积极为吴窑镇钱庄村招商引资,介绍台湾客商投资豆类蛋白提炼加工项目。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结对东陈镇南东陈社区,积极实施以企招商战略,目前,经该公司引进的投资5000万元的赛孚机械制造项目和投资1500万元的格林运输公司已相继落户,两家企业正式运营后,可增加经济总量1.5亿元,转移劳动力150人。

2.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紧扣农民致富增收,结对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人缘、地缘、信息优势,大力挖掘结对村特色资源,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帮助引进、建设高效农业项目,引导农户与市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帮助结对村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各结对企业去年以来共帮村发展高效种植业项目169个,建成高效养殖业项目167个,促进了花木、湖桑、高效蔬菜面积的扩张和设施农业的发展,为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企业通过自身做大做强,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去年全市企业帮助挂钩村培训农民1.5万人次,推动了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3.助推了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要求,广大企业针对挂钩村存在的行路难、排灌难、引水难等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帮助挂钩村推进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村貌全面改善。去年全市企业为结对村捐助资金共251.58万元。如皋市皋翔水泥粉磨有限公司、*吉泰服饰有限公司、*华冠电器有限公司分别捐助水泥350吨、出资5万元、2万元用于结对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出资2万元帮助柴湾镇双楼庄村购进树苗,植树造林。

4.构建了村企双赢局面。在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中,部分企业为了解决用工不足的难题,主动与结对村进行用工对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结对村劳动力,此举不仅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市恒康海绵有限公司结对丁堰镇鞠庄村,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投资了1.6亿元,新建了恒康家纺园,累计吸纳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

在充分肯定村企结对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少数企业主的认识模糊不清,没有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对村企共建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行动不快。二是村企共建活动推进还不够有力有效,机制还不够健全灵活,传统式输血比较多,项目式共建、造血型共建比较少。三是镇村主体推动作用发挥还不够,企业参与面还不广,结对共建的不平衡性还比较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总结经验有利于我们增强信心,查摆不足有利于今后有的放矢,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村企共建工作,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

1.从村企共建的实践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可以大有作为。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广大企业通过结对共建这个载体,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构建了村企之间的和谐关系,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双马化工通过实施村企共建,不但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而且还成功地走出国门,实现了自身的裂变式发展。“双马”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广泛开展合作共建,实现多边共赢,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大格局中才是谋求长远发展的最高境界。

2.从当前发展的阶段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能够大有作为。当前,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宏观调控趋紧,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的难题,推进村企共建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14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通过村企共建,优势互补,能够以项目为载体,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共同发展产业经济;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共同进行资源和环境保护;能够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在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3.从实现双赢的目标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一定大有作为。村企共建是一项互补、双赢工程,不仅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可以解决企业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等现实问题。广大企业通过带着感情结缘,带着责任共建,带着义务奉献,努力发挥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各方面的特点优势,必将整体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后劲,进一步开创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高点定位,突出重点,明确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目标要求

推进“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深化“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的具体举措,必须坚持高点定位,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全部主动参与村企结对共建,鼓励市内其他各类企业(个人)和市外各类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我市村企结对共建,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市内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筑业总承包一级以上、房地产资质三级以上企业,批发年销售1亿元、零售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规模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技术、信息和资本等优势,加大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村企互动、合作共赢。所有行政村都要主动参与结对共建,深化共建内容,拓展共建领域,努力在发展村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全市参与村企结对的企业要通过“共谋发展、合作开发、产业带动、招商引资、培训就业、公益捐助、帮扶济困、文明共建”等八种主要形式,突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共建和谐农村三大重点,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举措,谋求突破。

(一)以村企结对为载体,共兴农村经济。

村企结对工作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因此,要把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村企结对的首要任务。

1.共同谋划发展。村企双方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工作,在共同发展壮大村域经济上发挥积极作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企业经营者(个人)可以担任结对村的“经济顾问”,发挥企业人才智力、市场信息等优势,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创业引导和实业指导,为结对村提供智力支持。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企业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广、人缘关系熟、协调能力强,要积极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大力帮助结对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直接参与村务管理。企业经营者(个人)符合条件的,也可按规定程序兼任村主要干部或两委会成员,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运用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提高村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共同推进现代农业。企业要积极帮助结对村用发展企业的理念、思路谋划农业发展,推动农业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管理创新,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技术、资金、效益密集的富民产业和功能多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直接参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围绕花木盆景、栽桑养蚕、外向果蔬、优质畜禽四大高效主导产业,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直接投资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鼓励企业把推进“三大合作”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企业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结对村直接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通过合同定购、定点采购等形式,在结对村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扩大当地农副产品直接进入大型超市,进入大中型城市,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积极参与项目合作开发。以项目合作开发为纽带,由企业(个人)提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结对村提供土地、劳动力,共同开发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3.共同推进全民创业。企业要帮助结对村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良好环境,推动全民创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设配套基地。规模工业企业要围绕自身产业特色,突出围绕主导产品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的拓宽和延伸,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积极寻求与结对村合资合作,实现产业配套本土化,形成一批经济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强的企业联合体,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板块,帮助结对村争创“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兴办建设标准厂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全民创业提供载体。培育创业主体。鼓励企业充分发挥人才素质较高、观念理念较新、发展经验较多的优势,以企业成长的经历和经验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农村能人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广大企业经营者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帮助村干部转变理念,投身创业,成为“双强”、“双带”型村干部,同时,积极帮助结对村能人实施创业,主动帮助收集在外能人信息,鼓励和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

4.共同推进招商引资。企业(个人)要在符合结对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帮助结对村包装特色产业项目,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借助自身招商平台,通过网上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途径,实现招商建厂、建园、建场等新突破。招商建厂。企业通过自身的信息、市场、人才优势,帮助结对村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无污染、劳动密集、适宜村域的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招商建园。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试验区和示范区,代表着农业作业方式、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企业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帮助结对村引进工商企业带信息、带技术到村兴办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成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建场。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各类市场对高效农业快速扩张的引导作用。引进流通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所在村引进流通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生力军作用,带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

5.共同推进农民培训转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综合素质好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一要构建培训互动平台。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培训资源和现有的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等平台,采取知识讲座、现场指导、广播电视、网上课堂等培训手段,与结对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二要推动农民转移就业。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用工需求,在挂钩村建立劳动力就业基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结对村建立就业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在帮助结对村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帮助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就业。

(二)以村企结对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全面小康、推进持续腾飞的基础工程。结对企业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建设。

1.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个人)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积极帮助结对村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帮助加快村庄聚居化修建性详规编制与报批。鼓励企业参与结对村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村庄河道清理整治和防渗渠建设、泵站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等,改善结对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加快推进通集中居住点道路、农村危桥改造和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管护,确保老百姓出行便利,共同营造“道路平整畅通、交通标志齐全、绿化达标、环境整洁”的农村道路环境。

2.共同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清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多种形式参与绿化造林、清洁河道、垃圾处置、户厕改造、秸秆还田等工作,推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全面禁烧工作是二季度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鼓励企业(个人)帮助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秸秆收购点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秸秆饲料、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为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作出贡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卫生村、生态村创建,帮助结对村建成省级卫生村、生态村和绿化合格村。

3.共同参与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关于“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以集中布局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和“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调整,采取有吸引力的补助政策,让农民将老宅基地置换出来”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关于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激励意见》精神,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三集中”的要求,全面参与结对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妥善安置农民,复垦农户宅基地,整理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参与结对村进城进镇居住农户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结对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区内道路、供电、供水、通讯、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发展村级物业,兴建房屋出租,建立或帮助建立物业公司,参与结对村物业管理,提高小区管理水平,共同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帮助结对村创建示范居住小区和合格居住小区。

(三)以村企结对为平台,共建和谐农村。

和谐农村建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村企结对工作要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共同培育文明新风、共同兴办农村社会事业、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共同构筑扶贫济困平台为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1.共同培育文明新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结对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和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设施共享、文体队伍共建、文化活动联欢等形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共建和谐文明小康村。鼓励企业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等活动,努力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共同兴办农村社会事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农民公园、体育健身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帮助结对村大力推进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双入户”工程,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3.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鼓励企业(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4.共同构筑扶贫济困平台。企业(个人)要发挥自身人力、财力、智力优势,采取“一助一”、“一助多”等多种形式,在结对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要充分考虑低收入户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源条件、生产能力等因素,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助、送温暖献爱心、创业援助等活动,积极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力度,采取项目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做到一户一策,个性推进,扶“志”与扶“智”、“技”互补,“输血”与“造血”、“活血”并举。大力实施“一美元”工程,助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企业要积极帮助结对村提升“爱心超市”星级,通过捐资捐物等多种途径保证物资持续供给。

三、科学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取得实效

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实际行动,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新农村、推进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讲究方法,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对接”上下功夫。结对共建,能否取得实效,既取决于组织领导,更取决于结对双方。市、镇(区)和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要加强村企结对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和推进。结对双方要增强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推进,积极参与结对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村(社区)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迅速、主动地组织与企业对接,争取企业支持,综合村情企情,明确实现村企共建双赢的科学发展思路,努力使广大村民在村企结对中得到实惠。结对双方要建立结对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人员、项目等对接活动,确保结对共建工作快推进、快突破、快见效。

2.要在“共建”上下功夫。结对共建是一项双向、互动的活动。结对双方要以共建互赢为原则,积极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工商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防止和克服以单纯送钱送物代替共建的现象,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结对村实际,高点定位,科学规划,选准对接项目、制定共建方案、落实共建项目。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强化主体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加强与结对企业的沟通联系,梳理需要结对共建的项目,争取企业支持。结对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新共建方式,打造结对特色,形成结对经验,叫响结对品牌,确保结对工作结出感情,结出友谊,结出成果。

结对合作范文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南通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村企共建工作,动员全市工商企业与所有行政村结对共建,进一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聚居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共同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增强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百村万户”帮扶工程为载体,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村企结对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去年以来,各镇(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双帮”工作和助推全面小康村(社区)建设,组织推进“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使“以工促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大,成效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1.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各结对企业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工作,主动与结对村共谋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共商发展大计。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结对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促进结对村快上项目、上好项目,增强村级经济实力。部分村级班子带头领办、创办企业,形成紧密型的共建模式,直接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兴办实事。南通吉利思服饰有限公司积极为吴窑镇钱庄村招商引资,介绍台湾客商投资豆类蛋白提炼加工项目。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结对东陈镇南东陈社区,积极实施以企招商战略,目前,经该公司引进的投资5000万元的赛孚机械制造项目和投资1500万元的格林运输公司已相继落户,两家企业正式运营后,可增加经济总量1.5亿元,转移劳动力150人。

2.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紧扣农民致富增收,结对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人缘、地缘、信息优势,大力挖掘结对村特色资源,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帮助引进、建设高效农业项目,引导农户与市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帮助结对村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各结对企业去年以来共帮村发展高效种植业项目169个,建成高效养殖业项目167个,促进了花木、湖桑、高效蔬菜面积的扩张和设施农业的发展,为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企业通过自身做大做强,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去年全市企业帮助挂钩村培训农民1.5万人次,推动了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3.助推了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要求,广大企业针对挂钩村存在的行路难、排灌难、引水难等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帮助挂钩村推进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村貌全面改善。去年全市企业为结对村捐助资金共251.58万元。如皋市皋翔水泥粉磨有限公司、南通吉泰服饰有限公司、南通华冠电器有限公司分别捐助水泥350吨、出资5万元、2万元用于结对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南通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出资2万元帮助柴湾镇双楼庄村购进树苗,植树造林。

4.构建了村企双赢局面。在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中,部分企业为了解决用工不足的难题,主动与结对村进行用工对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结对村劳动力,此举不仅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南通市恒康海绵有限公司结对丁堰镇鞠庄村,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投资了1.6亿元,新建了恒康家纺园,累计吸纳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

在充分肯定村企结对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少数企业主的认识模糊不清,没有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对村企共建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行动不快。二是村企共建活动推进还不够有力有效,机制还不够健全灵活,传统式输血比较多,项目式共建、造血型共建比较少。三是镇村主体推动作用发挥还不够,企业参与面还不广,结对共建的不平衡性还比较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总结经验有利于我们增强信心,查摆不足有利于今后有的放矢,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村企共建工作,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

1.从村企共建的实践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可以大有作为。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广大企业通过结对共建这个载体,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构建了村企之间的和谐关系,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双马化工通过实施村企共建,不但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而且还成功地走出国门,实现了自身的裂变式发展。“双马”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广泛开展合作共建,实现多边共赢,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大格局中才是谋求长远发展的最高境界。

2.从当前发展的阶段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能够大有作为。当前,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宏观调控趋紧,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的难题,推进村企共建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14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通过村企共建,优势互补,能够以项目为载体,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共同发展产业经济;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共同进行资源和环境保护;能够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在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3.从实现双赢的目标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一定大有作为。村企共建是一项互补、双赢工程,不仅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可以解决企业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等现实问题。广大企业通过带着感情结缘,带着责任共建,带着义务奉献,努力发挥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各方面的特点优势,必将整体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后劲,进一步开创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高点定位,突出重点,明确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目标要求

推进“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深化“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的具体举措,必须坚持高点定位,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全部主动参与村企结对共建,鼓励市内其他各类企业(个人)和市外各类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我市村企结对共建,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市内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筑业总承包一级以上、房地产资质三级以上企业,批发年销售1亿元、零售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规模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技术、信息和资本等优势,加大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村企互动、合作共赢。所有行政村都要主动参与结对共建,深化共建内容,拓展共建领域,努力在发展村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全市参与村企结对的企业要通过“共谋发展、合作开发、产业带动、招商引资、培训就业、公益捐助、帮扶济困、文明共建”等八种主要形式,突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共建和谐农村三大重点,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举措,谋求突破。

(一)以村企结对为载体,共兴农村经济。

村企结对工作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因此,要把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村企结对的首要任务。

1.共同谋划发展。村企双方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工作,在共同发展壮大村域经济上发挥积极作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企业经营者(个人)可以担任结对村的“经济顾问”,发挥企业人才智力、市场信息等优势,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创业引导和实业指导,为结对村提供智力支持。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企业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广、人缘关系熟、协调能力强,要积极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大力帮助结对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直接参与村务管理。企业经营者(个人)符合条件的,也可按规定程序兼任村主要干部或两委会成员,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运用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提高村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共同推进现代农业。企业要积极帮助结对村用发展企业的理念、思路谋划农业发展,推动农业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管理创新,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技术、资金、效益密集的富民产业和功能多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直接参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围绕花木盆景、栽桑养蚕、外向果蔬、优质畜禽四大高效主导产业,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直接投资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鼓励企业把推进“三大合作”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企业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结对村直接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通过合同定购、定点采购等形式,在结对村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扩大当地农副产品直接进入大型超市,进入大中型城市,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积极参与项目合作开发。以项目合作开发为纽带,由企业(个人)提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结对村提供土地、劳动力,共同开发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3.共同推进全民创业。企业要帮助结对村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良好环境,推动全民创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设配套基地。规模工业企业要围绕自身产业特色,突出围绕主导产品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的拓宽和延伸,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积极寻求与结对村合资合作,实现产业配套本土化,形成一批经济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强的企业联合体,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板块,帮助结对村争创“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兴办建设标准厂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全民创业提供载体。培育创业主体。鼓励企业充分发挥人才素质较高、观念理念较新、发展经验较多的优势,以企业成长的经历和经验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农村能人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广大企业经营者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帮助村干部转变理念,投身创业,成为“双强”、“双带”型村干部,同时,积极帮助结对村能人实施创业,主动帮助收集在外能人信息,鼓励和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

4.共同推进招商引资。企业(个人)要在符合结对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帮助结对村包装特色产业项目,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借助自身招商平台,通过网上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途径,实现招商建厂、建园、建场等新突破。招商建厂。企业通过自身的信息、市场、人才优势,帮助结对村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无污染、劳动密集、适宜村域的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招商建园。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试验区和示范区,代表着农业作业方式、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企业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帮助结对村引进工商企业带信息、带技术到村兴办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成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建场。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各类市场对高效农业快速扩张的引导作用。引进流通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所在村引进流通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生力军作用,带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

5.共同推进农民培训转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综合素质好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一要构建培训互动平台。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培训资源和现有的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等平台,采取知识讲座、现场指导、广播电视、网上课堂等培训手段,与结对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二要推动农民转移就业。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用工需求,在挂钩村建立劳动力就业基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结对村建立就业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在帮助结对村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帮助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就业。

(二)以村企结对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全面小康、推进持续腾飞的基础工程。结对企业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建设。

1.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个人)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积极帮助结对村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帮助加快村庄聚居化修建性详规编制与报批。鼓励企业参与结对村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村庄河道清理整治和防渗渠建设、泵站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等,改善结对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加快推进通集中居住点道路、农村危桥改造和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管护,确保老百姓出行便利,共同营造“道路平整畅通、交通标志齐全、绿化达标、环境整洁”的农村道路环境。

2.共同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清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多种形式参与绿化造林、清洁河道、垃圾处置、户厕改造、秸秆还田等工作,推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全面禁烧工作是二季度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鼓励企业(个人)帮助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秸秆收购点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秸秆饲料、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为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作出贡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卫生村、生态村创建,帮助结对村建成省级卫生村、生态村和绿化合格村。

3.共同参与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关于“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以集中布局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和“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调整,采取有吸引力的补助政策,让农民将老宅基地置换出来”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关于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激励意见》精神,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三集中”的要求,全面参与结对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妥善安置农民,复垦农户宅基地,整理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参与结对村进城进镇居住农户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结对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区内道路、供电、供水、通讯、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发展村级物业,兴建房屋出租,建立或帮助建立物业公司,参与结对村物业管理,提高小区管理水平,共同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帮助结对村创建示范居住小区和合格居住小区。

(三)以村企结对为平台,共建和谐农村。

和谐农村建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村企结对工作要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共同培育文明新风、共同兴办农村社会事业、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共同构筑扶贫济困平台为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1.共同培育文明新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结对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和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设施共享、文体队伍共建、文化活动联欢等形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共建和谐文明小康村。鼓励企业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等活动,努力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共同兴办农村社会事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农民公园、体育健身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帮助结对村大力推进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双入户”工程,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3.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鼓励企业(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4.共同构筑扶贫济困平台。企业(个人)要发挥自身人力、财力、智力优势,采取“一助一”、“一助多”等多种形式,在结对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要充分考虑低收入户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源条件、生产能力等因素,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助、送温暖献爱心、创业援助等活动,积极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力度,采取项目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做到一户一策,个性推进,扶“志”与扶“智”、“技”互补,“输血”与“造血”、“活血”并举。大力实施“一美元”工程,助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企业要积极帮助结对村提升“爱心超市”星级,通过捐资捐物等多种途径保证物资持续供给。

三、科学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取得实效

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实际行动,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新农村、推进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讲究方法,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对接”上下功夫。结对共建,能否取得实效,既取决于组织领导,更取决于结对双方。市、镇(区)和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要加强村企结对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和推进。结对双方要增强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推进,积极参与结对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村(社区)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迅速、主动地组织与企业对接,争取企业支持,综合村情企情,明确实现村企共建双赢的科学发展思路,努力使广大村民在村企结对中得到实惠。结对双方要建立结对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人员、项目等对接活动,确保结对共建工作快推进、快突破、快见效。

2.要在“共建”上下功夫。结对共建是一项双向、互动的活动。结对双方要以共建互赢为原则,积极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工商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防止和克服以单纯送钱送物代替共建的现象,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结对村实际,高点定位,科学规划,选准对接项目、制定共建方案、落实共建项目。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强化主体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加强与结对企业的沟通联系,梳理需要结对共建的项目,争取企业支持。结对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新共建方式,打造结对特色,形成结对经验,叫响结对品牌,确保结对工作结出感情,结出友谊,结出成果。

结对合作范文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南通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村企共建工作,动员全市工商企业与所有行政村结对共建,进一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聚居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共同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增强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百村万户”帮扶工程为载体,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村企结对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去年以来,各镇(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双帮”工作和助推全面小康村(社区)建设,组织推进“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使“以工促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大,成效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1.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各结对企业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工作,主动与结对村共谋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共商发展大计。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结对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促进结对村快上项目、上好项目,增强村级经济实力。部分村级班子带头领办、创办企业,形成紧密型的共建模式,直接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兴办实事。南通吉利思服饰有限公司积极为吴窑镇钱庄村招商引资,介绍台湾客商投资豆类蛋白提炼加工项目。**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结对东陈镇南东陈社区,积极实施以企招商战略,目前,经该公司引进的投资5000万元的赛孚机械制造项目和投资1500万元的格林运输公司已相继落户,两家企业正式运营后,可增加经济总量1.5亿元,转移劳动力150人。

2.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紧扣农民致富增收,结对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人缘、地缘、信息优势,大力挖掘结对村特色资源,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帮助引进、建设高效农业项目,引导农户与市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帮助结对村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各结对企业去年以来共帮村发展高效种植业项目169个,建成高效养殖业项目167个,促进了花木、湖桑、高效蔬菜面积的扩张和设施农业的发展,为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企业通过自身做大做强,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去年全市企业帮助挂钩村培训农民1.5万人次,推动了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3.助推了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要求,广大企业针对挂钩村存在的行路难、排灌难、引水难等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帮助挂钩村推进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村貌全面改善。去年全市企业为结对村捐助资金共251.58万元。**市皋翔水泥粉磨有限公司、南通吉泰服饰有限公司、南通华冠电器有限公司分别捐助水泥350吨、出资5万元、2万元用于结对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南通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出资2万元帮助柴湾镇双楼庄村购进树苗,植树造林。

4.构建了村企双赢局面。在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中,部分企业为了解决用工不足的难题,主动与结对村进行用工对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结对村劳动力,此举不仅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南通市恒康海绵有限公司结对丁堰镇鞠庄村,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投资了1.6亿元,新建了恒康家纺园,累计吸纳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

在充分肯定村企结对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少数企业主的认识模糊不清,没有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对村企共建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行动不快。二是村企共建活动推进还不够有力有效,机制还不够健全灵活,传统式输血比较多,项目式共建、造血型共建比较少。三是镇村主体推动作用发挥还不够,企业参与面还不广,结对共建的不平衡性还比较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总结经验有利于我们增强信心,查摆不足有利于今后有的放矢,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村企共建工作,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

1.从村企共建的实践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可以大有作为。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广大企业通过结对共建这个载体,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构建了村企之间的和谐关系,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双马化工通过实施村企共建,不但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而且还成功地走出国门,实现了自身的裂变式发展。“双马”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广泛开展合作共建,实现多边共赢,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大格局中才是谋求长远发展的最高境界。

2.从当前发展的阶段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能够大有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宏观调控趋紧,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的难题,推进村企共建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14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通过村企共建,优势互补,能够以项目为载体,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共同发展产业经济;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共同进行资源和环境保护;能够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在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3.从实现双赢的目标看,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企业一定大有作为。村企共建是一项互补、双赢工程,不仅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可以解决企业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等现实问题。广大企业通过带着感情结缘,带着责任共建,带着义务奉献,努力发挥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各方面的特点优势,必将整体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后劲,进一步开创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高点定位,突出重点,明确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目标要求

推进“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深化“学赶张家港、建设新**”的具体举措,必须坚持高点定位,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全部主动参与村企结对共建,鼓励市内其他各类企业(个人)和市外各类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我市村企结对共建,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市内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筑业总承包一级以上、房地产资质三级以上企业,批发年销售1亿元、零售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规模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技术、信息和资本等优势,加大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村企互动、合作共赢。所有行政村都要主动参与结对共建,深化共建内容,拓展共建领域,努力在发展村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全市参与村企结对的企业要通过“共谋发展、合作开发、产业带动、招商引资、培训就业、公益捐助、帮扶济困、文明共建”等八种主要形式,突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共建和谐农村三大重点,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举措,谋求突破。

(一)以村企结对为载体,共兴农村经济。

村企结对工作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因此,要把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村企结对的首要任务。

1.共同谋划发展。村企双方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工作,在共同发展壮大村域经济上发挥积极作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企业经营者(个人)可以担任结对村的“经济顾问”,发挥企业人才智力、市场信息等优势,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创业引导和实业指导,为结对村提供智力支持。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企业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广、人缘关系熟、协调能力强,要积极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大力帮助结对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直接参与村务管理。企业经营者(个人)符合条件的,也可按规定程序兼任村主要干部或两委会成员,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运用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提高村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共同推进现代农业。企业要积极帮助结对村用发展企业的理念、思路谋划农业发展,推动农业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管理创新,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把农业建设成为技术、资金、效益密集的富民产业和功能多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直接参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围绕花木盆景、栽桑养蚕、外向果蔬、优质畜禽四大高效主导产业,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直接投资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鼓励企业把推进“三大合作”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企业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结对村直接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通过合同定购、定点采购等形式,在结对村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扩大当地农副产品直接进入大型超市,进入大中型城市,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积极参与项目合作开发。以项目合作开发为纽带,由企业(个人)提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结对村提供土地、劳动力,共同开发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3.共同推进全民创业。企业要帮助结对村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良好环境,推动全民创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设配套基地。规模工业企业要围绕自身产业特色,突出围绕主导产品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的拓宽和延伸,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积极寻求与结对村合资合作,实现产业配套本土化,形成一批经济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强的企业联合体,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板块,帮助结对村争创“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兴办建设标准厂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全民创业提供载体。培育创业主体。鼓励企业充分发挥人才素质较高、观念理念较新、发展经验较多的优势,以企业成长的经历和经验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农村能人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广大企业经营者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帮助村干部转变理念,投身创业,成为“双强”、“双带”型村干部,同时,积极帮助结对村能人实施创业,主动帮助收集在外能人信息,鼓励和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

4.共同推进招商引资。企业(个人)要在符合结对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帮助结对村包装特色产业项目,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借助自身招商平台,通过网上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途径,实现招商建厂、建园、建场等新突破。招商建厂。企业通过自身的信息、市场、人才优势,帮助结对村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无污染、劳动密集、适宜村域的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招商建园。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试验区和示范区,代表着农业作业方式、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企业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帮助结对村引进工商企业带信息、带技术到村兴办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成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建场。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各类市场对高效农业快速扩张的引导作用。引进流通企业和农民经纪人。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所在村引进流通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生力军作用,带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

5.共同推进农民培训转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综合素质好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一要构建培训互动平台。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培训资源和现有的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等平台,采取知识讲座、现场指导、广播电视、网上课堂等培训手段,与结对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二要推动农民转移就业。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用工需求,在挂钩村建立劳动力就业基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结对村建立就业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在帮助结对村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帮助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就业。

(二)以村企结对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全面小康、推进持续腾飞的基础工程。结对企业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建设。

1.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个人)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积极帮助结对村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帮助加快村庄聚居化修建性详规编制与报批。鼓励企业参与结对村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村庄河道清理整治和防渗渠建设、泵站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等,改善结对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加快推进通集中居住点道路、农村危桥改造和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管护,确保老百姓出行便利,共同营造“道路平整畅通、交通标志齐全、绿化达标、环境整洁”的农村道路环境。

2.共同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清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多种形式参与绿化造林、清洁河道、垃圾处置、户厕改造、秸秆还田等工作,推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全面禁烧工作是二季度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鼓励企业(个人)帮助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秸秆收购点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秸秆饲料、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为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作出贡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卫生村、生态村创建,帮助结对村建成省级卫生村、生态村和绿化合格村。

3.共同参与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关于“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以集中布局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和“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调整,采取有吸引力的补助政策,让农民将老宅基地置换出来”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关于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激励意见》精神,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三集中”的要求,全面参与结对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妥善安置农民,复垦农户宅基地,整理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参与结对村进城进镇居住农户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结对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区内道路、供电、供水、通讯、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发展村级物业,兴建房屋出租,建立或帮助建立物业公司,参与结对村物业管理,提高小区管理水平,共同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帮助结对村创建示范居住小区和合格居住小区。

(三)以村企结对为平台,共建和谐农村。

和谐农村建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村企结对工作要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共同培育文明新风、共同兴办农村社会事业、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共同构筑扶贫济困平台为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1.共同培育文明新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结对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和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设施共享、文体队伍共建、文化活动联欢等形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共建和谐文明小康村。鼓励企业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等活动,努力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共同兴办农村社会事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农民公园、体育健身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帮助结对村大力推进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双入户”工程,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3.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鼓励企业(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4.共同构筑扶贫济困平台。企业(个人)要发挥自身人力、财力、智力优势,采取“一助一”、“一助多”等多种形式,在结对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要充分考虑低收入户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源条件、生产能力等因素,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助、送温暖献爱心、创业援助等活动,积极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力度,采取项目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做到一户一策,个性推进,扶“志”与扶“智”、“技”互补,“输血”与“造血”、“活血”并举。大力实施“一美元”工程,助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企业要积极帮助结对村提升“爱心超市”星级,通过捐资捐物等多种途径保证物资持续供给。

三、科学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取得实效

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实际行动,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新农村、推进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讲究方法,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对接”上下功夫。结对共建,能否取得实效,既取决于组织领导,更取决于结对双方。市、镇(区)和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要加强村企结对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和推进。结对双方要增强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推进,积极参与结对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村(社区)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迅速、主动地组织与企业对接,争取企业支持,综合村情企情,明确实现村企共建双赢的科学发展思路,努力使广大村民在村企结对中得到实惠。结对双方要建立结对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人员、项目等对接活动,确保结对共建工作快推进、快突破、快见效。

2.要在“共建”上下功夫。结对共建是一项双向、互动的活动。结对双方要以共建互赢为原则,积极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工商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防止和克服以单纯送钱送物代替共建的现象,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结对村实际,高点定位,科学规划,选准对接项目、制定共建方案、落实共建项目。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强化主体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加强与结对企业的沟通联系,梳理需要结对共建的项目,争取企业支持。结对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新共建方式,打造结对特色,形成结对经验,叫响结对品牌,确保结对工作结出感情,结出友谊,结出成果。

结对合作范文篇9

村位于乡东南部,辖2个村民小组,是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村。全村现有村民72户、320人,其中生活困难人员19户、78人。本村党员共计11人,贫困党员1名。自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以推进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干部共育、发展共赢、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为重点,结合学习实践“两学一做”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我局成立了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局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党支部领导为成员,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负责统筹抓好结对共建工作,充分发挥我局党支部在基层城乡结对共建工作中的领导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

(二)、严格考核,督促推进

一是要求年初要有结对共建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开展活动须及时完整记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情况记录表》。做到结对共建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一同检查落实。二是加强交流督促。

(三)、搭建载体,互学互促

结合学习实践“两学一做”和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结对共建。在学习实践“两学一做”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局党支部通过与结对共建基层党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科学发展座谈会、实地调查研究、派员到基层党组织指导等形式,共同部署推动学习实践“两学一做”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深受教育和启发。

三、扶贫工作成效

(一)、集体经济建设

一是协助村完成青杠黑木耳(林下产品)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建立,并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村林下产品种植合作社,在科知局帮扶、协调下提供资金3万元,由村两委带头加强对木耳基地管理力度,提高产品质、产量,完成青杠木耳基地道路维修,集体水池维修和灌溉水管的重新布设;二是通过《食用菌(香菇、猴头菇、平菇、玉皇蘑、鸡腿菇)示范种植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加强农牧民生产技术培训让农牧民熟练掌握技能;三是县科知局帮扶,种植天麻3亩,投资25万元,本月将完成种植,于2019年产生效益;四是完成我村集体经济产品系列包装的设计和制作;五是通过项目开展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积极培养本村、本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实现以技能促产业,以产业助增收的有利格局,目前计划培育1-2名致富带头人。

村集体经济在完成以上项目后将为我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奠定基础,并输送新鲜血液。

(二)、开展结对帮扶,共创“四好村”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家庭环境评比奖惩工作,促使全村养成好习惯,评比结果并在村活动剪影进行公示;二是通过设立“教育先锋”奖励机制,激励群众送子女入学,提升我村文化水平,形成教育脱贫的好风气;三是通过开展农牧民夜校,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我村群众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转变“等靠要”思想,从而达到全村过上好日子。

四、下一步打算

(一)、围绕总体目标抓城乡共创共争

围绕创先争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局实际,争取结对共建基层党支部的参与,整合优化创先争优活动载体,规范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力度,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抓好扶贫工作,力争在2019年底完成全村脱贫摘帽工作。

结对合作范文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动员大会,动员和引导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切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刚才,曹明同志对村企结对共建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我完全赞同。6家企业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工商联也向全市工商企业主发出了倡议,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之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引导和动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对“三百企业帮村、万名党员帮户”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村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推进村企结对,对推动工业化、城市化、集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开展村企共建,有利于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促进企业和结对村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快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充分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推进城乡、工业农业协调发展。因此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实选择和重要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抓紧抓好,务求实效。

2、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是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现实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而且需要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在实践中形成主导在市、主抓在镇、主动在村、主体在民的工作格局和投入机制。当前,我市仍有相当多的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建设全面小康还任重道远。大力推进“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带动“三农”发展;有利于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通过包装项目,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有利于依托企业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村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实现村容村貌的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大提升。

3、实施“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是实现村企共赢的有效举措。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可以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机遇,将企业的资本、人才、信息、管理优势与农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通过对村(社区)的整体包装、改造、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集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搭建资金援助、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公益建设等合作平台,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开展村企结对共建,也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为企业发展创新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通过帮助整理复垦土地,可以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争取土地指标,为在宏观调控紧约束条件下加快发展拓展新空间。企业在参与新农村一、二、三产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获取相应的收益,不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实践也证明,凡是具有长远眼光、开阔思路、战略思维的企业,均纷纷开展村企共建,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广阔的农村大舞台上实现了自身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努力实现村企合作的互利共赢和良性发展。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的扎实推进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如皋抢抓沿江开发机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跨越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已达5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811家,去年全市工业产销双双超过500亿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综合排名跃居全省第三;以文峰大世界、大润发、嘉信钢市、花木大世界为代表的一批三产服务业,强化管理,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应该说,我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推动企业与农村结对共建,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解决制约“三农”发展的难题,从而推动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时代新要求。目前,村企对接实现了有一定规模工商企业与村挂钩的全覆盖,所有村(社区)都有企业挂钩的全覆盖。我们要按照政府引导、自愿参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引导企业和结对村自主确定共建内容、自愿决定共建方式,通过搭建村企结对共建这个平台,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走出更宽的路子,让企业赢得更广的投资发展空间。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

1、牢牢把握共建的切入点,以正确结对理念推进互动发展。企业与村结对共建,不能片面理解为企业“单向输出”,为村出钱出物,而是要牢固确立村的主体地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共建水平。一要立足需要,共同解决结对村发展的主要难题。结对村要主动争取企业支持,与共同分析制约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出急需解决的症结,拿出扎实举措。要发挥企业在市场意识、管理理念方面的优势,着力解决村级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方面的问题;发挥企业在引领创业、招商引资方面的优势,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双带”“双强”水平,化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要发挥企业在市场信息、投入战略方面的优势,着力解决项目农业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努力开拓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效益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二要立足可能,因企因村制宜共同推进农村发展。从企业和村的实际出发,找准发挥企业优势与打造村域特色的最佳结合点,扎实推进共建。企业要从现在能够办得到、结对村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在“反哺”和“支持”上下功夫,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参与村庄整理、配合环境打造、开发现代农业、吸纳村民就业、带动全民创业等方面取得进展。结对村要杜绝依赖思想,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奋力推动村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企业的帮扶要常怀感激之情、永葆进取之心,努力以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创新良好的外部环境。三要立足共建,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村企文化氛围。企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本着自愿的原则在结对村广泛开展扶老济困、救孤助残等公益活动;以文化设施共享、文体队伍联建、文化活动联欢等形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共同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乡村文化。结对村要强化共建意识,主动关心、帮助、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要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养成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与企业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积极为企业出谋画策、献计出力,促进村企共同发展。

2、牢牢把握利益的结合点,以互利双赢理念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双赢是村企结对共建的重要导向和动力,必须找准双方共同利益的结合点,以互利双赢的理念实现村企共同发展。一要把企业的发展与结对村的利益相结合。村企结对要以“优势互补、共建双赢”为主要目标,实现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互利双赢。要通过村企项目对接,加大“三资”投入农业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既为农村经济发展闯出新路,又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空间;要通过现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结对村建立比较稳定的种养基地,拉长产业链条,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本运作优势,以农保区宅基地成片拆迁整理复垦为抓手,加快推进“三集中”,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群众根本利益,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结对村要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优先为企业提供农产品原材料和低成本人力资源,为企业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在当地生产经营中遇到实际问题,实现村企联袂共同发展。二要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项目,既追求眼前利益,更谋划长远发展,真正使每一个共建项目都能建成优质项目、特色项目、群众满意的项目,努力打造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共赢的新局面。要发挥企业和能人的凝聚效应和骨干作用,建立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兼的合作共建机制,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增强企业和农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农民长效增收、企业长期受益。要高瞻远瞩,立志做大事,创造条件整建制进行村庄整理,最大限度实现群众根本利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村企共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村级经济的发展,也要注重企业形象和品牌的树立;既要推动生产发展,也要促进乡风文明;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上的合作,也要加强生态文明上的共建;既要推动村企综合实力的增强,也要加快群众民生的改善和幸福感、满意度的提升,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牢牢把握工作的着力点,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科学发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生态建设各个方面。村企结对共建也要全面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找准共建切口,拓宽共建领域,丰富共建内容,推动科学发展。一要树立更高的工作定位。推进村企共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目标定位,高标准推进。我们必须把握时点,强势推进,重点突出7月份的半年考核、9月份的小康推进大会、10月份的一会两节和年终综合考核四个时间节点,围绕如皋第一、南通一流,打造出一批在南通乃至省内外有影响的亮点,培育出一批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村企共建、科学发展的典型,涌现出一批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优秀企业家。尤其是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要努力在村企共建中做规模、优质、特色项目;规模企业要努力以“三集中”带动“三农”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共建层次,努力争当村企共建的排头兵。二要探索更新的工作思路。企业作为结对村的“发展顾问”,要以新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整合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要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结对村,以企业家敏锐的眼光、前瞻的观念和市场化的理念,引导党员干部经营村庄、以工促农,成为农村发展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努力在政策中寻找空间,在困难中寻找突破,以大智慧用活政策法规,以大气魄整合要素资源,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创科学发展优势。三要锤炼更实的工作作风。结对企业要牢固确立“以工哺农、报效桑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农村,扎根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实践中服务社会、谋求发展。结对村党组织要以村企共建为契机,以开阔的思路、创新的思维,在创造性的工作实践中锻炼科学发展能力,锤炼求真务实的作风,切推动村企共同发展。要引导广大村民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共建企业和村域发展贡献力量。要切实加强村企党群工作的共建,为推动村企合作共赢、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强化领导,整体联动,确保“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取得实效

“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这项活动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扎实推进。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工作由市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双帮”办具体组织实施。“双帮”办要切实做好牵线搭桥、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确保村企结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各镇(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主动挑起重担,具体负责协调、指导、落实和推进。要突出工作重点,将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筑业总承包一级资质以上企业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村企结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小康村和经济薄弱村,抓两头带中间。各镇党委书记要率先垂范,既要认真谋划,抓好落实,又要亲力亲为,以点推面;党委成员要通过建立联系点,加强工作的指导、推动,努力将之建成示范点,发挥好榜样带动作用。各村要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基础上,抢抓机遇,主动与企业搞好沟通交流和对接合作,争取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2.强化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村企结对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四套班子领导要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在各自联系的企业和村(社区)亲力亲为,帮助村企理清共建思路,制定共建方案,加强服务协调,推动共同发展,努力打造村企共建的示范和样板。各级党政部门、村(社区)和广大企业要加强联系,加强沟通,真正做到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合力推进村企共建。各镇(区)要迅速协调各方力量,根据企业、村的具体实际和需求,落实结对方案,制订工作意见。要经常开展各类联谊活动,为村企结对牵线搭桥,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村企对接,确保村企挂钩各项任务的落实。市级机关各部门在挂钩帮扶村,要因势利导,巧用结对企业的优势,结合帮扶村的实际,精心设计共建项目,加快推进共建进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对村企共建的合作项目加大指导扶持力度,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用足用活政策,不断激发共建工作的动力与活力。要充分发挥到村任职年轻干部的优势,帮助村企共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和指导各类群体主动参与共建、积极谋划共建,为推动村企互利共赢添砖加瓦。广大企业家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主动参与、积极融入,挖掘潜能、尽力而为,着眼长远,共创大业;要亲自关心并明确专人负责结对工作,立足企业发展战略,结合挂钩村实际,找准对接项目、制订兴村方案、落实共建项目。帮扶同一个村(社区)的企业之间要相互沟通、放大优势、互相补位,共同谋划推进村企共建工作,力求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