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1:26:08

交友观范文篇1

一、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二、结交朋友的标准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免偏执。

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与朋友交往时的准则

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朋友。不过有时越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越难以做到,越难以做到这要求就变得越高。当一个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时他所达到的价值层面是最高的。

第二,对朋友要宽容,在朋友有难或犯错时要帮助朋友。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朋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

第三,要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朋友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真正的朋友之间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并不是亲密无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两个人挨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挤公共汽车。我们都需要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从朋友间的交往来看,稍微疏远一点给双方都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却没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数几个知心朋友,交友面却很小。他们都没有处理好交友的距离感。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交友观范文篇2

一、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二、结交朋友的标准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免偏执。

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与朋友交往时的准则

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朋友。不过有时越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越难以做到,越难以做到这要求就变得越高。当一个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时他所达到的价值层面是最高的。

第二,对朋友要宽容,在朋友有难或犯错时要帮助朋友。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朋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

第三,要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朋友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真正的朋友之间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并不是亲密无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两个人挨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挤公共汽车。我们都需要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从朋友间的交往来看,稍微疏远一点给双方都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却没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数几个知心朋友,交友面却很小。他们都没有处理好交友的距离感。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交友观范文篇3

一、领导干部交友问题重要而紧迫

长期以来,经过全党同志共同努力,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不断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重视加强党性修养,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派、严谨,交友健康、慎重,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生活作风不检点,社会交往不健康,给党的事业和领导干部个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交友问题,深刻认识领导干部慎重交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领导干部慎重交友,是正确行使权力的需要。每个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和资源,正确行使权力是对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随着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经济活动相应增多,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含金量”也在提高,因此也更受关注。如果领导干部交友不慎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打着交友的旗号,千方百计地靠近你,甚至用金钱、美色拉拢你、腐蚀你,其目的就是想利用你手中的权力谋取非法利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少数人、少数“朋友”谋私利。领导干部只有慎重交友,才能有效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防止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真正把权力用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领导干部慎重交友,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党最根本的一条政治优势。领导干部的交友状况,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如果领导干部把交友的重点放在跟自己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少数人身上,搞功利性交友,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为少数人谋利益上,对少数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热情有加,对大多数基层百姓冷漠无常,就必然会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自己的服务对象,就会使我们的干部和工作陷入孤立、被动,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立足本职、扎根群众,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事业之中,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和形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各项工作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领导干部慎重交友,是拒腐防变的需要。领导干部身份特殊,交什么样的朋友,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爱好问题,而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慎重交友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而不慎交友往往是走向消极腐败的助推剂。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看,不少领导干部就是因为交友不慎而走上违纪违法的犯罪道路。这些以交友为手段、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朋友”,不仅会在“交友”的过程中把领导干部拉下水,而且会在关键时候把领导干部推出来。刘志华、毕玉玺、聂玉河等都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一旦在交友上不慎重、不严格,就很难清正廉洁,就有可能走向腐败堕落。领导干部只有慎重交友,才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慎重交友

为了发展经济、造福百姓、推动工作或者个人的正常交往需要,领导干部广交朋友是积极而有益的,但必须慎重对待,健康交友。

一是交友有数。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这个数就是指对所交往的人要有判断力,谁是真正的朋友,谁不是真正的朋友,心里应该有杆秤。“同师曰朋,同志曰友”。领导干部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正直善良、顾全大局的人,是有利于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的人,是有利于领导干部身心健康的人。那些敢于直言、善于提出批评意见的同志往往是值得交往、可以信赖的朋友;那些想方设法巴结你、讨好你、满足你、不断用恩惠拉拢、腐蚀你的人,根本上就不是你的朋友。在交友问题上,领导干部要有警惕性,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要为各种诱惑所动摇;要防微杜渐,对那些所谓的“感情投资”、“形形色色的公关”和不善之客,要当机立断,拒之千里,谨防交友不慎带来不良后果。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相对集中,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多,有求于己、打自己主意的人也很多,因此,要善于冷静观察、分析和判断,仔细甄别,对这些人与你交往的目的、手法还有他们的一贯品行都要有所了解,并在交往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是择善而交。领导干部交友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有所选择,择善而交。不能不分对象,不辨良莠,什么人都交,什么人都敢交。当前,少数领导干部滥交朋友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深度反思和高度重视:有的喜欢听好话,喜欢别人吹捧,与溜须拍马的人交朋友;有的贪图享乐,与大款交朋友;有的喜欢所谓的“江湖义气”,与混混交朋友;有的沉溺于灯红酒绿,流连于声色犬马,与风尘女子交朋友。从一些大案要案来看,为什么窝案串案多?为什么背后总有几位企业老板或情妇?这固然与不法分子千方百计的拉拢有关,与领导干部自身的党性修养、道德素养不高,抵御风险和诱惑的能力不强有关,同时也跟这些领导干部对社交圈和生活圈把关不严、交了不该交的朋友有重要关系。正如有的领导干部入狱后做的深刻反省:“原来以为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哥们,现在看都在利用我。”可见,交错一个朋友有多大的危害。《论语》中讲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柔善,友便佞,损矣。”领导干部要善于交益友,不交损友,真正按照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所讲的那样,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三是交友有度。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朋友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领导干部交友必须讲原则。不要把个人交往与行使公权混在一起,感情用事。不该办的事情坚决不能办,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能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能去。少数领导干部在交友中不善于把握分寸,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甚至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面前,丧失党性原则,突破应当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是极其有害的。在权力与友情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逾越了这条鸿沟,不但会毁了友情,而且会害了自己。各级领导干部应从工作出发,从事业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准确把握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的尺度,切实做到健康交友。

三、重视抓好领导干部的交友问题

解决好领导干部交友问题,领导干部自警自律、慎重交友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领导干部日常交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一是加强教育。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爱好,增强择善交友意识,纯洁交友动机,自觉抵制不良的交友思想和行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多关心、多过问领导干部的交友情况。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促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不慎交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加强管理。要努力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的影响以各种形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针对领导干部在交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结合中央纪委的有关规定,建立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交友行为的制度。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中,要把考察的触角延伸到领导干部的交际圈,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真实情况,全方位地考核干部。对处在重要位置的领导干部,交友不慎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交流。对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案件,要严肃查处。

交友观范文篇4

一、巩固成绩,总结经验,正确理解活动开展深刻内涵

自全市结对交友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紧紧围绕“民生”这一主题,结合部门实际,深化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完善活动机制,取得了明显实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广大机关干部能够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听民意、查民情、问民生、帮民困、解民忧,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纠纷,结对交友活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不断提升。

从当前形势来看,改善民生仍然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题,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坚持保发展的信心不动摇、保民生的标准不降低、保稳定的力度不削弱,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突出办实事解民困、谈心交友、沟通思想、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真正做到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谋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盼,把结对交友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保活动开展形成长效机制

结合多年来全市开展结对交友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今年,在继续深入开展结对交友活动中,各部门要把“机关作风是否转变到位、行政职能是否履行到位、群众利益是否维护到位、政府和群众关系是否处理到位”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具体落实中做到“一个加强、两个转变”。

一是加强活动组织领导。组织领导到位,是开展结对交友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总结多年来全市结对交友活动经验,领导重视程度高的部门,干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活动有特点、成效好,群众赞同度高;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部门,干部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不仅达不到“听民意、查民情、问民生、帮民困、解民忧”的根本要求,而且会在群众中形成“反感”,加深了干群之间的隔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活动的领导责任,组织好、激励好、监督好本部门的结对交友活动。

二是促进思想作风转变。结对交友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群众工作理念,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加深感情联系,缩短关系距离,把握思想脉搏,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跨出机关门,登上群众门,变“漂”在上面为“沉”在下面,变“等”群众上门来访为主动上门“找”群众谈心。今年,正逢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年,各部门要把结对交友活动作为机关作风建设年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夯实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深刻认识躲避群众、漠视群众、挫伤群众等脱离群众带来的危害,扎实开展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促进交友方式转变。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密切联系群众新的途径和方法,切实转变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推进活动的做法,建立起本部门开展结对交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结对交友活动纳入机关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年度结对交友活动实施方案。建立日常自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变组织发动为干部自觉行动;制定定期调度工作制度,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活动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结对交友活动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活动有部署无检查、有号令无指导、有数量无质量等问题,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主动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随着全市结对交友活动的不断推进,部分交友对象信息的变动已不适合继续结对,部分机关干部信息的变动已不能满足结对需要,结合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对目前结对交友对子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已不符合敦办发〔2006〕40号文件关于结对交友家庭参考标准的,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逐步将“一人一结对转变为一科(室)一交友”,力争再经过二年帮助这一批交友对象全部脱贫,真正达到与民交友,为民排忧的目标。乡镇党委、政府的结对交友

对象,市里不做统一安排,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市直部门结对交友方式自行调整。

三、突出特色,明确主题,确保活动开展引向更深层次

全市结对交友活动的交友范围包括村屯、社区及家庭,交友对象不同,交友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活动形式、内容上要求创新、谋发展。各部门要依托部门职能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和丰富活动内容,将结对交友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除了经济上给予救助外,还应加大对结对交友对象精神帮扶的力度,促使交友对象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决心;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帮扶力度,为交友对象提供技术信息、致富信息、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力所能及地为交友对象谋求新的出路。

今年,市委确定了三个活动主题,各部门要在市委确定活动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根据各自结对交友对象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别,自行明确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和活动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有效指导机关干部开展活动。

一是开展“文明办公、周到服务,创群众之家”主题活动。要以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活动为载体,开展“文明办公、温暖服务,创群众之家”主题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变“衙门”为“家门”,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文明办公,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尽快办,能办的立即办,难办的想方设法办,暂时不能办的,要说明原因,待条件具备后再办;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要耐心解释,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帮助解决问题。使群众如沐春风、舒心满意,进一步提升机关形象,改善干群关系。

二是开展“贴近民心、掌握民情、改善民生”主题活动。通过深入结对交友家庭,和他们沟通思想,谈心交友,倾听呼声,掌握其所思、所虑、所忧、所难,了解他们最关心、最想做的事和最基本的需求,针对这些想法和需求,通过政策扶持、法律援助、关系协调、代办等方式予以帮助、扶持,使这些难事、难题从大变小,由难变易,化解群众心中忧难,提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

三是开展“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主题活动。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忧的服务理念,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深入结对帮扶的社区、村屯开展调查研究,从生产、生活等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指导,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到群众家门口,零距离解答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零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零利益为群众谋福利、谋发展。

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各阶段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好的建议及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信息或简报的形式报送市信访局,以便总结成果、提炼经验、交流推广,为全市结对交友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提供典型示范和经验引路作用。

四、注重宣传,强化督查,确保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交友观范文篇5

秋天来的时候,落叶纷纷的飘,我走在科技园的一条路上,脚下发出轻微的声响。一对

年轻的恋人迎面走过,男孩很温存,女孩俏俏的笑。

就要到十一月了,家里种的花生快收了吧?大前天,母亲打电话过来,说要给我邮一些来,

我说邮的时间太久了,会发霉,母亲说没事,她知道我最喜欢吃刚刨出来的,一定要把第一

茬的寄给我,顺便再稍几穗玉米和一箱家乡的方便面。“你也该找一个了!”,母亲挂电话的

时候如旧的叹息。

就要到宿舍了,可我不愿进门,我蹲在楼下的过道边,靠着墙,有一些失落,这个周末

做什幺?

小时候,我是那幺喜欢秋天,可以摘柿子、打山枣、刨花生,可这几年,每当秋天来的

时候,我总是显得很惆怅。我不知道自己在等什幺,一个渺茫的希望或者可秋天还是来了。明年的这个时候,可以两个人一起回家乡幺?

“谁令你心动”交友俱乐部『鹏城约会』圆你一生的梦!

“谁令你心动”交友俱乐部『鹏城约会』

活动主题单身派对●交友舞会●同城联谊●每周六晚●第一期

活动目的单身交友

活动时间××年月日(星期六)::

所在城市深圳市区

俱乐部集团“谁令你心动”交友俱乐部

活动类别交友派对

具体场所五洲宾馆歌舞厅可免费停车

主办单位人力资源总处文康部

协办单位各事业群文康

人数限定人为限

报名参与者务必满足以下条件

男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人品正直、真诚!单身。

女生要求:中专以上学历,人品正直、真诚!单身(不予验证,请自觉!)

如果您没有学历,而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或者有颗真挚的爱心,人品正直、真诚!单身!同样欢迎!

其它条件

⒈望报名者慎重报名,轻易退出的不要报名!报名后不要轻易退出!

⒉认可独立自助为主、热情互动为辅的户外交友形式;

⒊具有相应活动经验,有一定的舞蹈和歌唱基础、爱好广泛、热情大方;

⒋如果你有事要退出请在月日下午前通知否则仍需分担相关的费用;

⒌原则上依照报名顺序确定人员名单,但主办方保留选择同行人员的权利。

⒍若本次报名人数不足人,主办方将取消本次活动,并提前天以或电话通

知,敬请谅解

⒎单身凡非以单身交友为主要目的的朋友请与现场签到处工作人员说明,并佩戴“休闲交友”专用标志方可参加活动以上要求活动亲友团不受限制,且现场不予验证,请参加者自觉,一经发现有故意欺骗行为,将列为“谁令你心动”交友俱乐部不受欢迎人士。

⒏必须符合和接受以上要求,否则将被劝退。

报名方式:请在月日:前填写报名表,传至××邮件报名时主题请注明『鹏城约会』字样,填写您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单位、资位等字段,并请务必留下您的有效电话联络方式,本人保证所填资料真实、完整(报名表附后)

也可以不预先报名,直接在五洲宾馆歌舞厅现场填写资料报名参与,但是不享受优惠,若报名人数已满或其它情形,主办方有权谢绝进入。

注意事项:

:本次活动纯属个人自愿行为,出现意外主办方不承担任何赔付责任,但主办方将尽一切努力进行救护与援助;

:户外交友,一切安全第一,听从主办方的安排,遵守团队纪律,发扬互助精神,集体观念第一,严禁擅自迟到和早退,不通知主办方或无任何正当理由而私自活动者,违反纪律,后果自负;

:活动中不乱丢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提倡环保做到留下的只是你的脚印,带走的只是你的留影!发现乱扔垃圾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即入黑名单!!倡导发扬精神!

:如因下雨等外力因素取消召集,将于活动前二个小时在鸿海电子公告栏或集合处通告,敬请留意;

:因为天气情况或者不可抗拒因素,组织方有权利对行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更改。

『鹏城约会』活动行程规划如下

●:集合:签到、集合出发、自由交流

●:到达:入场就座

●:活动开始:交友舞会、自由交流

●:主持人介绍每组男女之星;分组介绍,给你认识优秀朋友的机会

●:精彩游戏、交友舞会、、非常男女、非常话题、真情留言(参加游戏的嘉宾每人送“鹏城约会”半价优惠券一张,游戏优胜者每人送“鹏城约会”一年期半价优惠券及免费门票各一张)

●分组游戏、才艺比赛,优胜组每人可获得免费门票一张

●“美丽之星”评选(集团网站首页明星一周、免费门票一张、精美礼品)

●卡拉、交友舞会

●下周六再见

活动费用团体参加优惠办法优惠包括来回车费、组织费、公用物品费等

半价优惠男士元、女士元;送免费矿泉水一支、红酒任饮(酒水另算金威纯生元支;矿泉水元支)

注:请尽量自备零钱,以节省找零时间

特别感谢:『鹏城约会』活动红酒由深圳市××大酒店友情赞助!

『鹏城约会』活动礼品由深圳市××数码广场友情赞助!

出发时间:××年月日上午:整如因下雨天可能影响出行而顺延

集合地点:党委门前餐厅前

车辆安排:免费乘车:标有集团“谁令你心动”交友俱乐部『鹏城约会』专用车

自行前往:深南路特区报社站⒈⒊⒋、⒈⒉等在“特区报社站”下车

五洲宾馆舞厅地址:深圳市深南大道五洲宾馆负一层

特别招聘:晚会主持热舞爱好者

联系我们

交友观范文篇6

关键词: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媒体责任。

江苏卫视于2010年1月15日推出的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开播不久即引发了收视狂潮。由节目引发的关于婚恋价值观的讨论,从网络、电视等各大媒体到现实生活中,热议不断。而节目中涌现出的几个话题人物也是备受瞩目,甚至有的还成为“名人”。与此同时,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浙江卫视的《爱拼才会赢》等也是收视率直线上升。直到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播出了《媒体要切记社会担当》的短评。于是乎,各家媒体对其婚恋交友节目进行整改或干脆撤掉。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整改后继续播出,但其社会影响远不如播出初期。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经过喧嚣之后,也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思考。

一、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婚恋节目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到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史上最早的婚恋交友节目,与此同时,广播媒体的征婚节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广播媒体更适应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性。而真正将婚恋节目推向高潮的是在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征婚男女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以真面目示人。一时间,从省级卫视到地市级电视台,克隆征婚节目的玫瑰之花开遍全国。

几年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销声匿迹。而直到2009年底,从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开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相亲赢未来》等,引发了第三轮相亲节目的狂潮,而其中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发的争议最多。

二、婚恋交友节目再次兴起的原因。

为什么今天相亲类电视节目再次火爆荧屏呢?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节目的话题性,是收视的一大法宝。网络等新媒体的参战,是相亲类节目火爆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

我们对比今天的相亲节目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节目,观众之所以认为今天的节目比前两个时期的节目更加火爆,是因为每期节目都形成了话题性,而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为节目话题的延伸提供了讨论、发酵的平台,也加快了节目的传播速度。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像“富二代”刘云超、“宝马女”马诺、“拜金女”朱真芳以及以中性著称的谢佳等,更多的是在网络上引起讨论,赞赏其个性的有之,谩骂其无耻者也有之,而这几个从电视屏幕一夜成名的真人秀明星,也时不时的现身网络的贴吧、博客中,发表自己的“宣言”,有的甚至以网路为阵地,与网友隔空对骂,虚拟网络中的激战,又反馈到电视节目中,直至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有男嘉宾直奔马诺、朱真芳等人而来,有一男嘉宾甚至在节目现场骂马诺拜金,要求其下台,引发了一幕幕闹剧,这些无比戏剧化的节目场面,又引发到生活中,更多的电视观众在生活中讨论起婚恋价值观。因此,网络等新媒体推动了节目的快速蹿红,收视率也一路飚高。

其次,节目的创新,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原因。

《非诚勿扰》的男女嘉宾比例是1:24的形式出现,改变以往电视相亲节目1:1的形式,而在1:24的对决中,会有更多的戏剧性看点,从而形成更多可供娱乐讨论的话题出现。

节目的音乐设计,更是贴合了节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当男女嘉宾配对成功时,背景音乐是曹格和卓文萱的《梁山伯与茱莉叶》,而没有配对成功则是选择了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这些应景的音乐更是激起了嘉宾与电视观众的心理共鸣。同时,节目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比如在《非诚勿扰》的节目中,美国小伙子鲁志焰的出现,为节目增加了不少看点和话题。

第三,从社会背景来看,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引发的媒体与受众合谋下的大众狂欢,助推了节目的发展。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传达着大众文化的意志,这是不争的事实。大众文化通过电视媒介向主流价值观宣战。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各种价值观得以全方位的表达,既有“宝马女”、“拜金女”、“富二代”粉墨登场,也有追求真爱的平凡男女的交友成功。然而,新时代的相亲,都引发了更多的收视看点。“宝马女”马诺的一句“宁肯在宝马车里哭”引发电视观众及网友的攻击与谩骂,电视观众与网友的合力围观,助推了《非诚勿扰》的收视高潮。

第四,剩男剩女时代引发新时期的社会话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财富急剧增加,而社会节奏也随之加快,适婚的单身男女在社会快节奏的步伐中,无暇顾及个人婚恋问题,加之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被剩或主动要剩的男女逐渐增多。近几年来,各大媒体都组织过相亲大会,年迈的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例频现各大媒体的头条。而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却为剩男剩女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据有关调查机构的受众调查显示,相亲节目的相当一部分受众是适婚男女的父母,他们想通过节目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择偶标准,好为自己的子女做好相亲的参考。

三、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轮的婚恋相亲节目引发的如婚恋价值观的热议,电视媒体在此类节目的责任问题,应当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确实担当起媒体应付的社会责任。

(一)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媒体是社会的公器,应担负起弘扬真善美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正如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所言:在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零门槛的大众媒体中,必须表达多数人公认的价值观,主流文化理应占到上风。我们也能从《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西方影视作品中看到,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社会开放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更应通过媒体来加以传播,真正发挥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作用。媒体也是社会的媒体,因此媒体的社会话语应该谨慎使用。

交友观范文篇7

主持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符号,观众对主持人的首要印象也通常奠定了这档节目的内在风格。因此,以前传统的电视节目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主持人的风格基本要与节目风格相统一。例如,新闻节目通常需要相对严肃、正气一些的主持人,而综艺娱乐节目则需要幽默、亲和一点儿的主持人。从符号学的视角来说,主持人和节目形式都是电视节目主旨的能指,他们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符号,都是为真正的所指服务的。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这种能指与所指必须严格对应,才能不削弱节目的主旨或造成节目的歧义。例如,当年红遍两岸的交友节目《非常男女》的主持人胡瓜和高怡平,他们的搭配是极其相称的。这种相称体现在该节目的总体风格基调与主持人高怡平的随性、胡瓜和蔼的外形并且颇具内在的幽默感是极其吻合与相配的。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后现代电视观念有着新的尝试,《非诚勿扰》就打破了传统的符号法则。节目组让一个本是新闻面孔的主持人孟非来和这档婚恋交友类的综艺娱乐节目进行混搭,这可以说是对主持人符号的一种“颠覆”。这种看似本来全然不搭界的组合,却起到了人气爆棚的节目效果与影响力,以至于后来湖南卫视不惜重金请来原央视新闻主持人邱启明来给改版后的《我们约会吧》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对比“胡瓜”、“孟非”这两个符号,我们会发现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能指,可他们的所指却是同一类节目。不同的是,前者处在传统的电视文化下,而后者则处在后现代主义的电视文化下。当然,他们所面对的观众需求确实也发生了迥然变化。

二、节目平衡感的颠覆

“平衡”是传统电视节目讲求的一个基本原则,而后现代电视文化下的电视节目有时却是在有意打破这种规律,去追求一种所谓的“不平衡”。选择男女搭配主持,这是《非常男女》的一个节目符号,也是传统电视节目中平衡原则的一种体现。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男女婚恋交友类节目应该是由男女两个主持人符号才能够体现出节目本身“男女婚恋”的内涵。然而在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这种符号含义已完全失效。大多数交友婚恋类节目,如当年红火的《非常男女》、《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男女嘉宾的人数通常都是相同的。这既与节目中男女需要两两搭配的形式有关,也与节目的内在平衡需求相关。而在《非诚勿扰》节目中,每轮上场的一位男嘉宾需要面对24位女嘉宾,这种24∶1的悬殊比例绝对是对传统过度平衡的电视文化的一大颠覆。后现代文化下颠覆平衡的方式还有很多。美国近几年热播的交友婚恋类节Beautyandthegeek,就以另一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平衡感。他们选择的男女嘉宾人数虽然相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极不搭调的两类。女孩基本都是胸大无脑的美女(即节目名称中的Beauty),而男孩则是IQ很高但EQ极低的书呆子(即节目名称中的Geek)。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本来难以见到的搭配,却使得该节目有了相当的视觉效果和收视效果。追根溯源,这种颠覆其实是与节目的诉求有关。Beautyandthegeek与《非常男女》不同,它的诉求并不在于参加的男女选手最后是否能够婚恋成功,而是节目本身的性质更像一档游戏节目,参与者娱乐了,观众娱乐了,最后的结果就被淡化掉了。

三、个人叙事在节目中的放大———宏大叙事的颠覆

宏大叙事的沦陷,小叙事、个人叙事的出现,是后现代叙事文化的一种转型。按照利奥塔尔的理解,现代主义在知识问题上的特点就在于:求助于元话语或宏大叙事来使知识合法化。所谓“后现代”其实就是对于元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怀疑。后现代主义文化反对宏大叙事,但是肯定小型叙事的作用。这一点在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就表现在:个人因素、个性行为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被放大。在《非诚勿扰》中被成功放大的个体符号举不胜举,最先出名的便是“马诺”。马诺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从《非诚勿扰》的首期一直待到了24期。由于在节目中大胆、犀利的言论(如“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放首《解脱》让他下去吧”)而迅速走红。我们暂且不论“马诺”和节目组之间是不是雇佣关系。但是,马诺在节目中“个人叙事”的放大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节目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后现代的电视文化认为,个人元素的放大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个人叙事实际是为宏大叙事服务的,不管是“马诺”还是“马伊咪”等,都是节目效果下的“小叙事”与“小元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节目的整体效果。确实,《非诚勿扰》对“马诺”的放大,成功地捧红了马诺,但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话题,做出了节目效果。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个人叙事”的放大也要有一个界限,正如《非诚勿扰》中马诺最终还是要被请走的,但是节目中还是会出现下一个被放大的“马诺”。对比当年的《非常男女》,在节目的宏大叙事下,每一期的个体元素基本都是很相似的,没有被刻意放大的小叙事、个人叙事。或许其中某一期的某些男女嘉宾会让你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但这种印象也并没有像“马诺”一样引起“蝴蝶效应”。

四、避免“娱乐至死”的死角

后现代文化下婚恋交友类节目与以前的同类节目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现在的交友节目真正的婚恋目的减少了,而大众娱乐的成分愈来愈强烈。“娱乐至死”是后现代文化下电视节目的死角,尤其是对于综艺娱乐类节目来说。胡瓜曾告诉记者,《非常男女》播出5年之后,已有200对男女嘉宾喜结连理,并生了40多个小孩。而在后现代文化下的婚恋交友节目中,对于选手来说,电视交友只是一个派对或成名的渠道,这里没有私订终身、天长地久;对于观众来说,电视交友节目也只是一个真人秀,在这个大秀场中可以看到社会的各种现象:富二代、小白领、凤凰男、拜金女、蜗居、蚁族等,并在轻松娱乐的观看环境中得到一些命运共鸣。婚恋交友类节目要避免“娱乐至死”。交友节目牺牲部分纯粹的婚恋目的来换取目标受众群的娱乐性与关注度,这无可厚非,毕竟现在这个社会中传统男女的婚恋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电视节目不能以此为借口,过分地“娱乐至死”。至少,不能完全忽视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只是为了娱乐而欺骗观众。观众以为自己是在看“耍猴”,而实际上却反被虚假的节目内容或形式“当猴耍”。

五、结语

交友观范文篇8

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表明,一些人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为此,官员们如何交友,应该结

交什么样的朋友,不仅成为公众和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日益受到党政机关和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什么一当官朋友就多了

我们有理由认为,官员交友不同于普通人交友。因为普通人交友不慎,不过造成一些感情伤害,最多是个人财产上的一些损失,而官员交友不慎,那受损失的就不仅仅是官员个人,往往伴随权力的被利用和社会利益的损失。

为什么一当官朋友就多了。特别是官做得越大,朋友越多,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找上门来,拉关系,献殷勤,简直要门庭若市、踏破门槛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别人崇拜你的才能,羡慕你的人格,而与你交友吗?显然不全是。俗话说得好,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道理很简单,在世俗社会中,多数人都乐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愿意去雪中送炭。因此,当你做了官的时候,许多人主动找上门来交朋友,套近乎,主要看的是你手中的权力,目的是想通过你手中的权力获得一些不正当的利益。

如果官员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保持清醒头脑,误以为自己的朋友遍天下而沾沾自喜,整天沉溺于朋友们的阿谀奉承之中,满足于朋友间的迎来送往,长此以往,必然放松思想警惕,对是非变得麻木不仁,最终对朋友的要求和自己的行为麻痹大意,逐渐被引上邪路。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错误认识必须予以澄清,并得到及时纠正。即在一些官员思想上存在错误认识,有的把社会交往看作生活小事,觉得大家一起吃吃饭、娱乐娱乐、互相帮帮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把人际交往当作个人私事,认为交朋结友是个人的自由,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党组织也不应该进行干涉。其实不然。官员的社会交往绝对不同于普通人,因为它与权力的行使相联系,直接影响到官员形象、政府公信和权力绩效。

认真辨别朋友的类型和交往的动机

古人云:仗义规谏,直言不讳,诤友也;爱之益深,责之益切,益友也;管鲍分金,伯牙摔琴,挚友也;患难相依,荣辱与共,密友也;酒肉穿肠,逢场作戏,酒友也。投其所好,纵其所欲,损友也;阿谀奉承,口蜜腹剑,佞友也;利则相夺,患则相倾,贼友也;骗取信任,牟取私利,恶友也;为己私利,心狠手辣,毒友也。因为官员权力的吸引和利益的诱惑,主动上门交朋友的人往往各怀鬼胎,少诤友、益友、挚友和密友,而多酒友、损友、佞友、贼友、恶友和毒友。“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尽。”交往动机有问题,动机不纯,情感就不可能真挚,甚至根本不存在付出真情,因此朋友就不可能长久。特别是那些一心想着利用别人、谋取好处的人,其交往行为必然出现偏差。如果官员对此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众多的“朋友”中辨别忠奸良莠,在交往行为中保持一份清醒,自然能够远离贪腐和堕落。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貌合神离,谁是包藏祸心,心里应该有杆秤。

官员在交友中应保持清醒头脑,还要努力防止“权迷心窍”和“财迷心窍”。无欲则刚,一个人当官后,必须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时刻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把权力看作人民的委托和人民的信任,而不是看作自己的政治荣耀和高贵资本,切实防止“权迷心窍”。因为一旦“权迷心窍”,就会把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希望看到别人的顶礼膜拜,看到许多人跟在自己后头吹喇叭抬轿子,于是就会不知不觉地以权力笼络人心,为朋友滥用权力也就不可避免。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那些“财迷心窍”的官员往往把眼睛盯在权力背后的利益上,只要能够获得利益就不惜寻租权力,甚至直接明码标价出售权力。当然,这些官员要想让权力变现,客观上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朋友聚集在自己身边,以满足自己权力寻租的不同需要。于是,官员与怀揣不同动机的“朋友”们结成利益共同体,狼狈为奸,相互交易,各取所需。

交友观范文篇9

摘要:实施情境教学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那么,如何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索、合作,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呢?相信这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情景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可见,实施情境教学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索、合作,以达到优化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目的呢?现结合自己在《同学朋友》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具有连续性、发展性的故事情景,增添课堂的吸引力。

每一节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而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用创设故事情景的手段来导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容量较多时,教师往往会创设各种不同的故事情景。但是一节课如果出现太多的不同的故事片情景,学生容易产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疲劳,容易遗忘、混淆各个知识点,也容易忽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就无法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同学朋友》这一课,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故事情景给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有:小冬和小宁的故事,小可和小新的故事,小林和小奕的故事等等,在讲授这一课之前,我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把教材提供的故事情景阅读完,读完这些情景,这位学生已被众多的人物、事迹搞混淆,哪个是小冬?哪个是小可?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已经遗忘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我做了以下尝试:结合课本所给情景,锁定一个故事主人公,以他为主线,创设一个具有连续性、发展性的故事情景。设计如下:

故事主题:《小繁交友记》,分三集。

每一集:《小繁交友记之寻找友情》。故事背景:小繁上初中了,可来到新的班级,小繁却从不敢主动和同学打招呼。考完数学,因为一道简单的题目没做出,他心事重重,几天前他试图问同桌的,可不敢开口;劳技课上,一个小时的制作难题卡住了,想让小组人员帮忙,可也不敢说,下课了也没做完……三个星期过去了,他身旁一个朋友也没有,小繁的心里越来越烦了。

每二集:《小繁交友记之理解友情》。故事背景:在不断的交流中,小繁和同桌小伟成了好朋友。一天,不知什么原因,小伟昨晚没有做作业,想到朋友要挨批评,小繁…..

每三集:《小繁交友记之经营友情》。本集涉及到的故事情节比较多,主要是围绕小繁和小伟在交友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矛盾一起和学生探究。故事背景如下:

问题一:小伟的学习成绩很好,而小繁的成绩总不令人满意。小伟在小繁的请求下经常帮助小繁补习功课,解答疑问,有时很晚才能回家,常常没有时间完成自己的功课。为此,小伟的妈妈很着急,小伟也很为难。

问题二:后来,小繁终于意识到给朋友带来的困扰,他不再总是依靠朋友,上课加倍认真,有问题及时问老师,成绩渐渐有所上升。两人依旧是好朋友。因为都热爱电脑,暑假时,两人抽空合作制作网页,那天小繁想了一夜终于做出了一个他认为是绝妙的版面,第二天醒来却发现被小伟改的面目全非,小伟说他的设计跟整体风格不符,小繁因为小伟不打招呼就篡改自己的得意之作很不高兴,两人吵了起来。

问题三:经过一番解释两人终于达成谅解。新学年要分班了,小繁和小伟被分在不同的班级,一天放学后小伟对小繁说,他跟新班级里一个爱欺负弱小的同学打了一架,那同学扬言要找校外的朋友来报复小伟。

问题四:分到新班级后,少了小伟的督促,小繁在学习上又开始松懈,他的同桌是个电脑游戏爱好者,整天跟他讨论游戏,还经常找他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小伟虽然跟小繁不同班了,但是仍然关心小繁的学习,多次催促小繁收心学习。小繁对好朋友产生了厌烦情绪,一对好朋友产生了分歧。

这种创设具有连续性、发展性的故事情景的方式,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思路清晰,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第一集《小繁交友记之寻找友情》里,学生明白了拥有广泛人际交往的条件。在每二集《小繁交友记之理解友情》里,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每三集《小繁交友记之经营友情》里,学生掌握了交友要讲原则。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添课堂的吸引力。看电视剧时,我们容易被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迫切想知道故事的发展。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具有发展性的故事情景中,就会有一种继续往下看的冲动和愿望,从而调动了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自然增添了课堂的吸引力。

二、故事情景应着眼于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增加课堂的亲切感。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份子。如果创设的情景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然就会有一种陌生感,觉得已自己无关。与自己无关的事,学生又怎么能够愿意在课堂上用心去学习呢?这种创设情景的方式必然是失败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因此,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创设情景,一方面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立体、更实效,增加课堂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得教育更具有说服力,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设计《同学朋友》时,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交友,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那么,学生在交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在交友的过程上,他们在认识上有哪些误区呢?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专门咨询了一些同学。所以,《小繁交友记》中的主人公“小繁”在交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都是学生所关心的,也是他们在交友在经常遇到的、或未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每一集《小繁交友记之寻找友情》,小繁刚上初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这不正是在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吗?每三集《小繁交友记之经营友情》中,小伟要被别人报复,作为好朋友应该怎么帮他呢?这种交友困惑,不就是许多学生遇到的吗?这种与自己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故事情景,学生自然会有很多心理的话要表达,也乐于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学习,从而增加课堂的亲切感。

三、利用多种形式展示情景,丰富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在展示情景时,如果只是用文字材料情景,或只是简单的讲述,学生缺乏情境体验,效果就不会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新颖和变化,利用多种形式展示情景。这些形式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小品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从而激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当然,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在展示《同学朋友》的故事情景时,如果只是简单的用文字材料形式展示,故事情景再好,单一的形式使得课堂教学单调、无味,大大降低课堂的吸引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成为更直接的参与者,在展示《小繁交友记》的故事情节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比如:用flash、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请学生介绍故事的发展、播放音乐背景等,这能使故事情景变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从视觉、听觉、心理等多方面给予信息刺激,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又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进而强化、巩固、加深其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精心设问,营造课堂探究氛围。

呈现情景与确定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按照情景精心设问进行有效的互动式问题探究活动,既能突破教学难点,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根据情境精心设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

在《同学朋友》故事情景每一集《小繁交友记之寻找友情》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小繁为什么“烦”?(2)小繁怎样才能不“烦”?(3)要解决这些问题,他应该怎么做?在这三个问题中,一是围绕教学目标,环环深入,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克服单向说教,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学生个体间与学生世界的互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创设情景归根到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进而优化课堂教学。但它仅仅是教学上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决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滥用情景。如何巧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参考文献:

[1]黄伟民编,信息化条件下德育课程的改革实验与研究优秀论文选,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曾捷,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的情境设置,中学政治教学,2006年第2期。

交友观范文篇1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腐败问题随之显现出来。一些党员干部无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工作管理松弛,执法不严,为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群众深恶痛绝。

惩防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靠教育、制度、监督等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营造齐心协力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使腐败分子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处;让廉洁者成为榜样,人人敬佩,个个学习,广为传颂。党员干部在反腐斗争中要做勇敢的战士,在廉政建设中要做忠诚的卫士。要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恪尽职守,秉公用权,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要克制私欲,摆正和处理好公与私、廉与贪、义与利、法与情的关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工作和生活上过好权力关、名利关、人情关、金钱关、享乐关、美色关。为此,要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就务必做到“五慎”:

一慎欲。客观地讲,人有各种欲望,人的欲望在一定限度和范围内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是正当的、积极的。但是,欲望,特别是私欲,如金钱欲、权力欲、地位欲、占有欲等等,若超出某种正常范围和限度并被放纵,就会出问题,犯错误广的人欲望是无止境的,特别是私欲,如果不克制就会膨胀,当私欲“膨胀”到“贪婪”程度时,就会变为夺取,以至陷入罪恶深渊不能自拔,直至毁灭。欲如火,不遏必自焚,贪如水,不戒必自溺。党员干部面前有很多诱惑,尤其要防止在金钱和物质享受方面的贪欲膨胀。要用信念、理智、道德克服和防止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要力戒贪钱、贪权、贪物、贪功、贪名、贪利、贪色,力戒见利忘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二慎权。党员干部因为工作职责需要,手中都有大小不等的权力,他们往往成为心术不正之徒或不法分子追逐和进攻的重点,并企图通过种种手段和渠道对权力进行“收买”或“租用”,以谋取私利。因此,凡有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权力,包括权力的来源,权力的本质,权力的特性,权力的作用,权力的用途,以及用权的目的,进而客观地正确认识事物和人,这也是一个有权者的明智表现和能力显示。要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特权行为,防止权力在一些见利忘义之徒和不法分子的追逐下成为商品,防止用权力搞等价交换,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的,做到依法用权,谨慎用权,公正用权,廉洁用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慎行。由于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职权等因素,使其比较容易被各种人或人为环境所包围,对外部信息的了解、判别经常会受到包围圈的影响、歪曲以至失真,有些人会头脑发热,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非理性或缺理智的行为。因此,每个党员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在工作和生活上要把握原则,廉洁自律,谨慎行事,行之有度,要检点自己的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防止行之失度,做到不能为的事坚决不为,不能取的东西坚决不取,不能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不能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能玩的东西坚决不玩。

四慎交。党员干部因其职业上的原因和公务上的需要,接触的社会面较广,交往和结识的人较多。因此,交际、交往和交友问题就是一个严肃而慎重的事情。我们应当看到,社会上有少数人与国家干部交际、交往和交友是另有所图,有的是想拉大旗作虎皮,招摇过市,抬高自已,捞取资本;有的出手大方,搞感情投资,友情投入,是为了获取“庇护”和“回报”;有的挖空心思,投其所好,拉拢腐蚀,甚至“钓鱼”、“下套”,以图利用公务员的职务、权力和影响搞交易,谋私利。如果我们失去警觉,被讨好巴结和吹捧迎合所包围,被酒肉朋友和吃喝玩乐所麻醉,被江湖义气和哥们情谊所迷惑,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浅薄庸俗,思想扭曲,精神空虚,意志消沉,贪图享受,不求进取,忘乎所以,是非不分,麻木不仁,丧失原则,以至于做出违法违纪、徇私枉法、行为放荡、腐败堕落的事。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交际、交往和交友,都不能没有原则、没有标准、没有选择、没有界限。特别是在交友问题上,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把握原则和尺度,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择善交友。古人云:“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交上好朋益友,对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益、有助。交上劣朋坏友,就有可能被引入歧途,带进泥坑,拖下陷阱,葬送在所谓的“朋友”之手,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并不为少。因此,谨慎交友是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所必须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