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8:12:51

教师信念

教师信念范文篇1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必要性;路径

在中共一中全会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事业和生活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地位,也决定了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在2014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特质,其首要的就是要有理想信念。青年教师是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在与大学生沟通上因为有着年龄优势更有亲和力、亲近感,更能易融入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那么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1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以“post-80s”为主,包括一些“post-90s”。这一代的青年教师以独生子女居多。优越的生长环境,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具有个性鲜明、思维开阔、勇于创新等特点,但同时,“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也导致他们有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分析问题、面对困难的能力不足,理想信念容易动摇。此外,这一代青年教师成长的时代正值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外来思想与我国文化、思想交汇的时期,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多元也可能会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树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1.1政治意识淡薄。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关心时事政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国内、国际政治事务。当代青年教师出国留学的机会增加,接触西方文化、思想的机会增加,但因缺少国内实践机会,对我国实际情况不能作出客观而全面的判断,在对中西方意识形态比较、思考时,容易断章取义、有失偏颇,并进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或是言论。周卫东(2019)的调查显示,近21%的高校教师曾出国深造。他认为,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外来的社会文化和思潮,面对西方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很容易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2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的缺失首先表现在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非党员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张霞、邓淑华(2016)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模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淡薄,调查显示,37.78%的青年教师持怀疑态度或不相信马克思主义,22.22%的青年教师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然而,约14.44%的青年教师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毫无意义。青年教师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欠缺鉴别能力对我国主流文化缺乏深入认识,更易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此外,对理想信念认识不清,也是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缺失的一种表现。1.3价值观念弱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承担较重的科研、教学压力,同时因为青年教师工龄短、职称低,福利待遇相对较差而要承担生活的压力。对于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买房、买车、成家、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等巨额开支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影响。消极的价值观念使部分青年教师丧失了价值抉择力,在课堂内外向学生灌输“金钱万能”的理念,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一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功利倾向。何祥林、吴长金(2016)发现,约17.5%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问题。一些青年教师漠视教师基本道德准则,上课迟到、语言行为不文明,更有甚至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不践行。

2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自信心、理论自信心、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那么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来说,首先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1“四有”教师的首要特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年龄、思想及兴趣等方面与学生较为相近,这使得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感,也使得学生不会排斥甚至容易接受、认可青年教师的思想、观点,青年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更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四有”好老师首要的特质,就是要有理想信念,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更能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准。2.2培养的工匠精神内涵要求。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师的工匠精神不仅需要有淡泊名利、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精神,更应是兢兢业业备课上课的态度、是一丝不苟、钻心科研的精神,是耐心对待学生、虚心继续学习的态度。这样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青年教师更是如此。面对外界诸多诱惑,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帮助能守住初心。2.3“课程思政”的需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头脑好、技能硬,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选出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青年教师作为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倡导者,要更加注重思想道德的修炼和提升。“课程思政”要求青年教师文德兼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同时也是文德的最高体现,青年教师大多是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有者丰富的理论知识,它是教书的基础。但立德树人,才是育人的实质,也是教学的灵魂,将真、善、美,家国天下情怀融入课堂,传授做人做事方法,才是能真正诠释教书育人的真谛。2.4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并不是这份职业能带来多高的收入,而是因为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道德。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学做教师,像世界一样行事”,而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效果和成长。只有德才兼备的高职青年教师,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保证教师不受消极思想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师风师德,进而在渗透在教学中,在学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3.1建立理想信念教育制度保障机制。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有着学历和知识储备的优越性,因此良好的制度保障机制会促进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回归教育的本质,因势利导才能让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甘于奉献。首先,培养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下,青年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日常工作和传道授业中时刻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另外在宏观层面上,高职院校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育人环境,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培养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念有效方法和途径。其次,优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政治理念学习机制。历史、党史可考虑纳入到青年教师课外学习提升的范畴。二级学院可通过党员活动、学院工作部署议和教研室活动,增加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甚至可组成学习小组,一周一次进行学习汇报。高校还需设立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再结合当前主流的“课程思政”理念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3.2拓宽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框架。针对青年教师精细设计教师职业成长规划与实现途径,在青年教师成长中,制定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大纲,多维度多层次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上不脱节不偏离,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信念;行动上敢想敢干,每半个学期通过短期个人规划监测职业成长规划,并深理解二级学院、全校的发展规划,使之相吻合,通过个人诊断,找到成长点和缺失处,付出行动,各个击破。教学上教育至上不打折扣,在教学中将课程思政纳入到各个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不拘泥于常规打分,可从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思维等方面给予成绩认定,从而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理想信念科研上;实践上走出去增见识,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青年教师要及时走出去下企业,了解社会新动态,新标准和新技能。3.3紧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步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拥有强大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手段方法需与时俱进。第一,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让师德师风融入到青年教师的教学生活中。第二,利用新媒体软文推送理想信念教育“鸡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手段丰富,掌握着新技术新方法,要真正了解青年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借助网络聊天工具,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其他网络推送平台,制作软文推送理想信念教育“鸡汤”,挑选人群定时推送,便于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想信念教育学习。最后,将网络微课与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随着网络资源日渐丰富,将网络微课与理想信念教育融为一体已是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一大潮流,青年教师可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随时都可以学习查阅,不仅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也可解决青年教师集中授课引起的时间冲突问题。

参考文献

[1].谈信仰信念[EB/OL](2017-06-07)[2019-03-25].

[2]何祥林,吴长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基于6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116-119.

[3]张霞,邓淑华.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60-63.

[4]郑建芸.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状况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13,(07):88-92.

教师信念范文篇2

信念通过影响幼儿教师的思维与决策,深切作用于学前教育实践。可以说,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大纲、教育方法,在没有变成幼儿教师信念前,都毫无价值和意义。百年人生,始于幼教。幼儿教师作为人生启蒙之师,理应以科学的信念为支撑,引导幼儿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探索中,养成基本的行为规范,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当前我国幼儿教师信念研究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核心概念不明晰,这致使幼儿教师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力。事实上,对幼儿教师信念的研究,首先必须达成对“何谓幼儿教师信念”的基本共识,即需要明确应该在何种意义、何种层面探讨分析幼儿教师信念。这不仅关系着幼儿教师信念研究的具体对象,更影响着幼儿教师信念研究的整体走向。当前大多数研究,或直接引用他人观点,或回避问题。在为数不多的探讨中,研究者大都使用个案研究法进行。该方法虽然可以保证被试的主体性,却易受研究者主观认知的影响,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此外,个案研究法采集的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很难得到普遍认同。究竟何谓幼儿教师信念?亟待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本研究按照“信念→教师信念→幼儿教师信念”的逻辑顺序,对幼儿教师信念内涵作溯源性论证分析,发现幼儿教师信念是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影响下,对学前教育中的关键要素幼儿、幼儿园教育、教师自我所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的统一体。本文试图以儒家伦理为理论基础,尝试研究幼儿教师信念各要素的内涵,并随机分层抽取G市幼儿教师作验证,以期探索贴合学前教育实践并兼具价值引导力的幼儿教师信念内涵。

二、儒家伦理视角下幼儿教师信念内涵的理论建构

儒家伦理的建构逻辑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道德超越利益、“人皆有向善之心”和道德是自律、规范、有序的。[1]其核心要义是“仁与善”,最高境界是“止于至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不仅是规范与德性共融的伦理,也是以追求幼儿教师的“善”为核心精神的伦理。[2]因此,从儒家伦理视角考察幼儿教师信念,符合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体系的基调,具有较强的应用示范性。(一)关于幼儿的信念:向善的学习者。教师关于幼儿的信念是对幼儿本性及发展走向的论断,深切反映着教师的人性观。因此,厘清儒家伦理关于人性的论断,便可明确该视角下教师关于幼儿的信念。关于人性,儒家学者提出了三种观点,分别为性善说、性恶说和自然人性说。性善说由孟子提出,是儒家人性说的主流思想。该观点认为人性是将人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的特性。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人有四大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大善端为人提供了向善的可能,通过学习和教育,将其扩充,便可获得仁、义、礼、智四项德性,达到至善。[3]性恶说由荀子提出。这一观点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人天性好利与权、嫉妒、憎恨等,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必然会引发暴乱。[4]但人之所为人,最为天下之贵,是因为人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且有义。[5]教化后可成为礼和义,即善。简而言之,性恶说认为人性有恶,善者伪也,要化性起伪,使人向善,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自然人性说指出,人本身没有价值属性,只有当外物作用于人时,才会有喜怒哀乐之气,进而转化为善或恶。在与外物接触时,人经常被外物蒙蔽,做出有失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因此,人必须接受教育,获得客观理性地处理自身与外物关系的能力,成为良善之人。综上所述,虽然三者主张各有千秋,但不难看出,它们都一致认为人具有向善的可能,同时,不断地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努力养成善良品性是为人之根本。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儒家伦理视角下,教师关于幼儿的信念是向善的学习者。(二)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信念:突出培养幼儿的善良品性。儒家教育史可以说是一部善良品性养成史。儒家学者认为“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6],并旗帜鲜明地指出百行以德为首,[7]学必以德为本,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是,[8]学生尤以立品为先。为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开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仅以“束修”为招生标准,广受门徒,传播仁道。受孔子影响,历代儒者都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一大乐趣,结合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批批反求诸己,外得于人,内得于心的至善之人。可以说,在儒家伦理视角下,教学本身就是一项道德活动,内在地包含优良道德的价值诉求,而优良道德正是现代教学的根本特质。[9]因此,幼儿教师理应义不容辞地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者的高尚风范,厚植引人达善的教育信念,在保证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幼儿的善良品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为幼儿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善基础。(三)关于教师自我的信念:怀有仁爱之心的致善者。儒家伦理认为,人性可以向善,也可以向恶,为教者可以把幼儿引向善,也可以把幼儿引向恶。引人向善者,人们称之为教师;引人向恶者,就会遭受道义的谴责与法律的制裁。因此,在该视角下,教师的基本角色应该是引导幼儿向善、为善的“致善者”。与此同时,儒家学说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认为教师若引人为善,必须以身作则,先为善。而善的核心精神是“仁爱”。所谓仁爱,指的是一种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内在准则与态度,要求人们要善于为他人着想,关爱、尊重、理解他人,于难处则身先,当获得而处其后。与此同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爱并不代表无差别、无原则地爱人,必须以道德之心爱人,不能是私爱、溺爱,更不能容忍恶行、姑息养奸。[10]这启示幼儿教师应树立怀有仁爱之心致善者的信念,不断修正自我德性,提升道德修养,以幼儿为本,用十足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教导幼儿,熟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并接受幼儿间的差异,面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及时给予教育引导,矢志不移地培养幼儿的善良品性。

三、儒家伦理视角下幼儿教师信念内涵的实证研究

理论源于实践,回归于实践。没有经过实证检验的理论建构是没有灵魂的,难以产生价值引领性和应用示范性。基于此,本研究特自编研究工具,随机分层抽取G市幼儿教师为被试,对儒家伦理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信念内涵作验证分析,以检验其是否与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相契合。(一)研究工具的设计。1.问卷的设计及预测。(1)问卷的设计本研究自编了“幼儿教师信念验证问卷”。题目包括封闭性和开放性两大类型。封闭性题目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幼儿园背景变量、幼儿教师信念三个模块,共计43题。其中幼儿教师信念模块为问卷的主体部分,涉及三个维度:关于幼儿的信念、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信念、关于教师自我的信念。各维度的具体阐释以前文述及的儒家伦理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信念内涵为依据。在题目的设计上采用李克特态度量表,让被试根据对题目观点的认可度,从1-5分别打分,分值越高代表认可度越高。开放性题目为简单的问答题,要求被试用关键词汇描述对幼儿教师信念各要素的理解与认识。(2)问卷的信效度分析本问卷的KMO>0.6,符合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效度的标准。在两次因素分析后,萃取三个主成分:关于幼儿的信念、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信念、关于教师自我的信念。随之,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信度良好(如表2)。2.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提纲具体包含两方面:①被试的基本情况,涉及教龄、学历、职称、岗位等。②被试对幼儿教师信念的认知,具体问题同验证问卷中的开放性题目。(二)调查数据分析。验证问卷的施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回收664份有效问卷。访谈的施测随机分层抽取15名被试,获得有效数据15份。将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及幼儿园背景变量与最新版《G市教育统计手册》相比得知,样本在各个背景变量上的分布与G市幼儿教师的群体特征相吻合。1.封闭性问题的数据分析。封闭性问题所收集的数据,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了解样本对儒家伦理视角下幼儿教师信念内涵的总体看法;其次基于样本的背景变量,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探究变量间的态度差异。述性统计分析园教育的信念;TSB=关于教师自我的信念;KTB=幼儿教师信念)李克特式量表整体同意度的百分比=M-1/点数-1。由表3可求得86%的受试者认同儒家伦理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信念。具体到三大要素中,儒家伦理关于幼儿的信念获取了86.5%的支持率,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信念有84.25%的支持率;关于教师自我的信念得到了87.25%的支持率。②基于不同背景变量的平均数差异检验在所有背景变量中,学科和编制的自变量为二分间断变量,对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其余变量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探究其间差异。结果显示,学科和编制两大背景变量的T检验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均值整体分布在4.36-4.53之间,方差整体分布在0.591-0.673之间。其余变量的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呈现出如下特点:均值整体分布在4.28-4.58之间;方差整体分布在0.573-0.709之间;F值检验均达显著;Scheffe’smethod事后比较结果显示,被试的认可度与教龄长短、学历高低、职称级别、岗位大小、幼儿园评估等级,以及办园的政府参与度呈正相关。2.开放性问题及访谈数据的分析。前已述及,问卷的有效数据共计664份,通过访谈收取了15份数据。因此,此部分的有效数据共计679份。对该部分数据分析时,将先进行文本编码,统计出词频,再计算出词汇支持率。由于一位被试可能用多个词或句子表达观点,难免会出现同一词汇被不同被试使用的现象。基于此,在计算词频时,将对重复词汇叠加计数,再将词频与总人数相比,计算出该词的支持率。即词汇支持率=词频(叠加)/总人数。据此得知,在关于幼儿的信念中,词汇支持率位列前三的是纯真、善良、好学;在关于幼儿园教育的信念中,词汇支持率位列前三的是健康成长、善良品性、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师自我的信念中,词汇支持率位列前三的是爱心、高尚德行、耐心。

四、儒家伦理视角下幼儿教师信念内涵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的契合度分析

教师信念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同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牢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政治使命,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1]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当今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的认同。而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的特点,对指导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同途径上表现为习得性和内省性的统一

1.认知进入阶段:习得性。所谓“习得”是指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自发和不自发的后天学习来获取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念的一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2](P524)后来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3](P76)。这些论述都从理论上指出了人的意识、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属于认知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人只能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和教育养成。青年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甚至有海外留学深造经历,学习和思考的独立性、自主性较高,学习欲望和能力较强,在移动互联网普遍化、快速化发展的新时代,受到中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接触和学习到的新奇事物和思想观念更多。在这多种因素作用下,青年教师接收到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变得更加复杂,深刻影响着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认同,习得性成为其认知进入阶段理想信念生成的重要特点。2.认同建构阶段:内省性。内省指对已获得的价值观念进行知、情、意、信、行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辩证运动的心理作用过程,这是心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人的思想运动是一个从理性认知发展到价值认同的逻辑理路,理性认知是价值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价值认同是理性认知的必然结果。人获得理性认知需要内省,从认知走向认同更需要内省,认同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所获得价值观念加以运用、比照和检验的心理过程,通过知、情、意、信、行的内省催化作用,价值认同得到逐步强化稳固。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4]任何价值认同都必须以一定的学识文化为基础。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文化程度高,接触的思想文化多元,往往面临着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在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内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过程中,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理性分析与选择上,内省机制发生的作用更为明显和关键,在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建构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把握认同途径上习得性和内省性的统一。高校青年教师在理想信念认同途径上表现为习得性和内省性的统一。实现理想信念认同,习得性和内省性是辩证统一、同向发力的过程,没有后天的学习获得,理想信念认同就成为无源之水,自我教育就缺乏外在的强化动力;反之,理想信念认同也离不开主体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只有主体自身对外来认知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才能真正为主体所接受,从而形成稳定的价值认同。因此,开展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既要积极营造并改善有利于主流价值观念生长的社会环境和外部生态,保证其学习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价值观念积极健康;同时又要关注青年教师的自我教育,调动其内省的能动性,积极引导其价值认同的正确方向。

二、认同考量上表现为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1.理想信念认同的外在现实性。理想信念本质上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内容,受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5](P82)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也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因此,当下面临的社会现实环境往往会对其理想信念认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青年教师进校时间短,资历尚浅,职称低,其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他们刚参加工作,处于事业的打拼期,正面临着结婚、买房还贷、赡养双亲、抚养子女等现实问题,生活开销较大,因此,青年教师群体普遍承担着较大的经济生活压力。另外,他们不仅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而且考虑到自身事业发展,不得不整日忙碌奔波于评职称、发论文、迎考核等其他事务,原本憧憬向往的高校工作舒适感严重下降,使其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落差,甚至部分青年教师渐渐产生了趋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健全、房价物价上涨过快、腐败现象滋生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的外在因素。2.理想信念认同的内在超越性。所谓理想信念认同的超越性,是指主体改造现实存在状态使其趋于理想目标的一种稳定持久的超现实性精神力量。“信仰乃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生存方式。”[6](P59)由于人的欲望追求应然性与现实世界实然性的永恒矛盾,人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社会实践中,理想信念往往寄托着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感需求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并在实践中给予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人们确立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理想信念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高校青年教师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独立理性思考能力较强,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高的精神追求,他们不是社会现实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改造者,在对现实世界认知和判断基础上,往往生成超越现实、引导现实、面向未来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既体现了现实世界的存在基础,又彰显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关怀,并为青年教师确立人生方向、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力量。因此,人的理想信念形成,不仅是对现实的思考和判断,而且是建立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之上,主观引导实践,实现对现实超越的自觉选择。基于社会现实而又对现实和自我的超越是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的又一重要特性。3.把握认同考量上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着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共产主义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生活的理想图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P53)。这种理想信念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严密逻辑论证下,科学地揭示和把握了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运动规律,是指导我们改造现实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具有深刻的现实超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精神支撑,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性。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有机结合,既要善于用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引领其思想和精神,还要立足现实,敢于回应其现实利益诉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共识,增进青年教师的情感认同。

三、认同状态上表现为易受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1.理想信念的易受性。青年教师在理想信念认同上表现为易受性,是指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的多重影响因素作用下,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客观的优势和条件。首先,“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8](P55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能够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中国有很好的生长土壤,这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历了实践检验,历久弥新,到今天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这是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认同的理论基础;再次,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基础较强,且有一部分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受到严格的党性锻炼,对主流话语和价值观有更好的接受基础,这是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观条件;最后,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各方面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以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这为其理想信念认同奠定了坚实的现实根基。2.理想信念的可变性。所谓可变性,是指由于网络新媒体下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人们的理想信念认同越来越容易受到纷繁杂乱的价值观念侵蚀和影响,导致理想信念认同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信、微博、论坛、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崛起,自媒体生产盛行,每个人都是观点的者,人们的话语表达变得更加即时、开放和自由,庞杂的网络舆论下传递的信息更是纷繁复杂,区分难度加大,人们客观上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概率增大、频率加快、数量增多,主流理论话语往往容易在情绪化的网络舆论中被掩盖和稀释。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新自由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左派”、政治冷漠等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在我国交织泛滥,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人们在接受各种价值观影响时呈现出快、浅等特点,人们对于主流核心价值观认同渐渐趋向于浅层化、情绪化、怀疑化的感性认同。青年教师学历高,善于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新技术,热衷于了解新奇事物,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在主流的、西方的、正确的、错误的价值观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中,由于其社会经验尚浅,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可能造成对主流价值观的动摇和不信任感,这些因素又增大了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的不稳定性。3.把握认同状态上易受性和可变性的统一。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力和掌控力明显增强,我国社会舆论环境有所改善。然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仍然不能有丝毫懈怠。西方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一刻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会遇到新问题、面临新困惑,在思想观念上往往很快就会遭到其他各种观点的反对和质疑,因此,培养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正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极为关键。深刻指出:“教师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提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9]基于理想信念认同状态的易受性和可变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敏感和作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建立理想信念长效教育机制,不断培育和巩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认同。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0]。总之,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根本主题,结合其理想信念认同途径、考量、状态上的特点,综合分析、积极引导、辩证施策,使其融入高校青年教师的育人实践中,为实现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基固本。

参考文献:

[1]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1).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德]马丁•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1).

教师信念范文篇4

论文摘要:教师信念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包括个人a生活经历、学校文化和自我反思。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信念和思想,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它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对于各种教育教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些理解和看法常常是内隐的,很少被清晰地意识到,但是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实践。教师信念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因此,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维度。研究教师信念及其形成因素,对改进教师职业准备和教育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信念的涵义

在心理学意义上,信念(belief)被理解为个体对于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的坚信不移的看法。信念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它产生的积极力量是其他因素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信念又体现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把人的思想、意志、行动融为一体,因此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和心理动力。

教师信念,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佩詹斯(Pajares,1992)曾引述ArthurCombs的话,“也许一个人在教育上成功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对于自己本身相信了什么”。由此可见,教师信念对教育的影响力。

研究教师信念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这是与意志、态度、价值密切相关的领域,它的理论建立在特定的和具体的价值、假设、喜好和期望的体系之上,实际上,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客观地捕捉教师的信念究竟是什么。假如从逻辑实证的角度考察。有关教师信念的理论建立在有“成见”的假设之上,必然是不完善的;然而,作为释义学的理论却极有意义。

二、教师信念的形成因素

在教师成长和教师教育中,信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就。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否则就失去了他的社会存在价值。教师信念的形成总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只抽取其中比较稳定、重要的部分加以论述。

1、个人生活经历

“我的教学理念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些人帮助我形成的呢?我越来越相信肯定有一段幕后的经历促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其实,教师的教育信念系统中总会留下个人生活经历的道道痕迹。比如说,对教师角色的理解。有来自于中学时代做学生的经历;自己所崇拜的教师形象对从教后的教师信念往往产生有意义的联系;有来自于第一次教学实践的经历,实习时指导教师的影响是早期教师信念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有来自于家庭的影响等等。

教育实习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有着转折性的意义。美国一项对4000位教师培育者和实习教师的调查指出,实习经验及合作教师对于实习教师的初步社会化而言是最有力的影响来源(引自Nettle,1998)。Gratch(1998)也提到,与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工作将会帮助实习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

2、学校文化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中的职业群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即学校文化。赫克曼(Heckman)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经常被人引用。他认为“学校文化是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在学校里。文化常常扮演着一种“领导者”的角色。它是在人们共同工作、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标准、价值、信仰和传统。转教师与学校文化之间有同化也有对抗。同化表现在教师融入学校盛行的主流文化,注意观察和吸纳在这个学校中被认可的做法,而这些做法正是学校价值观的体现。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全校集会,还是课堂上,某个学生被当众揪出责备受罚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几乎每个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轨”行为时都会采取类似举措。有些年轻教师刚来的时候与学生比较亲近。有的甚至过从甚密、不分彼此。但是。不久就会发现课外的亲近带给课堂的威胁。学生常会不服从教师的决策,课堂效率不高,有时甚至完不成教学计划。所以,大多过了一年后,“新来的年轻教师”都会发生转变,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老师都会采取比较严厉的班级管理方法。对抗则表现在学校文化对不能融入该群体的教师加以排斥。令这些教师感到自己游离于群体之外。因此。一个学校的文化既可能激励教师为一个目标共同工作。也可能惩罚某个寻求组织支持的教师;它既可能鼓舞教师为学生设立高标准、严要求。又可能发出这样的信息:“这些学生。你别指望他们能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教师的教育信念,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换言之。当教师选择了一所学校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学校文化会以强有力的但又微妙的方式影响着教师信念,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指导教师行为。

3、自我反思

教师信念范文篇5

论文摘要:教师信念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包括个人a生活经历、学校文化和自我反思。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信念和思想,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它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对于各种教育教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些理解和看法常常是内隐的,很少被清晰地意识到,但是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实践。教师信念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因此,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维度。研究教师信念及其形成因素,对改进教师职业准备和教育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信念的涵义

在心理学意义上,信念(belief)被理解为个体对于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的坚信不移的看法。信念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它产生的积极力量是其他因素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信念又体现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把人的思想、意志、行动融为一体,因此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和心理动力。

教师信念,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佩詹斯(Pajares,1992)曾引述ArthurCombs的话,“也许一个人在教育上成功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对于自己本身相信了什么”。由此可见,教师信念对教育的影响力。

研究教师信念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这是与意志、态度、价值密切相关的领域,它的理论建立在特定的和具体的价值、假设、喜好和期望的体系之上,实际上,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客观地捕捉教师的信念究竟是什么。假如从逻辑实证的角度考察。有关教师信念的理论建立在有“成见”的假设之上,必然是不完善的;然而,作为释义学的理论却极有意义。

二、教师信念的形成因素

在教师成长和教师教育中,信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就。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否则就失去了他的社会存在价值。教师信念的形成总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只抽取其中比较稳定、重要的部分加以论述。

1、个人生活经历

“我的教学理念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些人帮助我形成的呢?我越来越相信肯定有一段幕后的经历促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其实,教师的教育信念系统中总会留下个人生活经历的道道痕迹。比如说,对教师角色的理解。有来自于中学时代做学生的经历;自己所崇拜的教师形象对从教后的教师信念往往产生有意义的联系;有来自于第一次教学实践的经历,实习时指导教师的影响是早期教师信念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有来自于家庭的影响等等。

教育实习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有着转折性的意义。美国一项对4000位教师培育者和实习教师的调查指出,实习经验及合作教师对于实习教师的初步社会化而言是最有力的影响来源(引自Nettle,1998)。Gratch(1998)也提到,与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工作将会帮助实习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

2、学校文化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中的职业群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即学校文化。赫克曼(Heckman)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经常被人引用。他认为“学校文化是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在学校里。文化常常扮演着一种“领导者”的角色。它是在人们共同工作、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标准、价值、信仰和传统。教师与学校文化之间有同化也有对抗。同化表现在教师融入学校盛行的主流文化,注意观察和吸纳在这个学校中被认可的做法,而这些做法正是学校价值观的体现。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全校集会,还是课堂上,某个学生被当众揪出责备受罚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几乎每个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轨”行为时都会采取类似举措。有些年轻教师刚来的时候与学生比较亲近。有的甚至过从甚密、不分彼此。但是。不久就会发现课外的亲近带给课堂的威胁。学生常会不服从教师的决策,课堂效率不高,有时甚至完不成教学计划。所以,大多过了一年后,“新来的年轻教师”都会发生转变,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老师都会采取比较严厉的班级管理方法。对抗则表现在学校文化对不能融入该群体的教师加以排斥。令这些教师感到自己游离于群体之外。因此。一个学校的文化既可能激励教师为一个目标共同工作。也可能惩罚某个寻求组织支持的教师;它既可能鼓舞教师为学生设立高标准、严要求。又可能发出这样的信息:“这些学生。你别指望他们能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教师的教育信念,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换言之。当教师选择了一所学校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学校文化会以强有力的但又微妙的方式影响着教师信念,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指导教师行为。

3、自我反思

教师信念范文篇6

论文摘要:教师信念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包括个人a生活经历、学校文化和自我反思。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信念和思想,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它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对于各种教育教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些理解和看法常常是内隐的,很少被清晰地意识到,但是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实践。教师信念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因此,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维度。研究教师信念及其形成因素,对改进教师职业准备和教育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信念的涵义

在心理学意义上,信念(belief)被理解为个体对于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的坚信不移的看法。信念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它产生的积极力量是其他因素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信念又体现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把人的思想、意志、行动融为一体,因此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和心理动力。

教师信念,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历程中,对教师角色、教学过程、课程、学生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确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假设,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佩詹斯(Pajares,1992)曾引述ArthurCombs的话,“也许一个人在教育上成功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对于自己本身相信了什么”。由此可见,教师信念对教育的影响力。

研究教师信念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这是与意志、态度、价值密切相关的领域,它的理论建立在特定的和具体的价值、假设、喜好和期望的体系之上,实际上,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客观地捕捉教师的信念究竟是什么。假如从逻辑实证的角度考察。有关教师信念的理论建立在有“成见”的假设之上,必然是不完善的;然而,作为释义学的理论却极有意义。

二、教师信念的形成因素

在教师成长和教师教育中,信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就。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否则就失去了他的社会存在价值。教师信念的形成总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只抽取其中比较稳定、重要的部分加以论述。

1、个人生活经历

“我的教学理念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些人帮助我形成的呢?我越来越相信肯定有一段幕后的经历促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其实,教师的教育信念系统中总会留下个人生活经历的道道痕迹。比如说,对教师角色的理解。有来自于中学时代做学生的经历;自己所崇拜的教师形象对从教后的教师信念往往产生有意义的联系;有来自于第一次教学实践的经历,实习时指导教师的影响是早期教师信念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有来自于家庭的影响等等。

教育实习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有着转折性的意义。美国一项对4000位教师培育者和实习教师的调查指出,实习经验及合作教师对于实习教师的初步社会化而言是最有力的影响来源(引自Nettle,1998)。Gratch(1998)也提到,与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工作将会帮助实习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

2、学校文化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中的职业群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即学校文化。赫克曼(Heckman)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经常被人引用。他认为“学校文化是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在学校里。文化常常扮演着一种“领导者”的角色。它是在人们共同工作、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形成的标准、价值、信仰和传统。教师与学校文化之间有同化也有对抗。同化表现在教师融入学校盛行的主流文化,注意观察和吸纳在这个学校中被认可的做法,而这些做法正是学校价值观的体现。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全校集会,还是课堂上,某个学生被当众揪出责备受罚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几乎每个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轨”行为时都会采取类似举措。有些年轻教师刚来的时候与学生比较亲近。有的甚至过从甚密、不分彼此。但是。不久就会发现课外的亲近带给课堂的威胁。学生常会不服从教师的决策,课堂效率不高,有时甚至完不成教学计划。所以,大多过了一年后,“新来的年轻教师”都会发生转变,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老师都会采取比较严厉的班级管理方法。对抗则表现在学校文化对不能融入该群体的教师加以排斥。令这些教师感到自己游离于群体之外。因此。一个学校的文化既可能激励教师为一个目标共同工作。也可能惩罚某个寻求组织支持的教师;它既可能鼓舞教师为学生设立高标准、严要求。又可能发出这样的信息:“这些学生。你别指望他们能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教师的教育信念,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换言之。当教师选择了一所学校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学校文化会以强有力的但又微妙的方式影响着教师信念,并以学校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指导教师行为。

3、自我反思

教师信念范文篇7

美国纽约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就是凭着一个信念而成功的,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原创:在那儿出生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在他上小学时,他的校长皮尔保罗鼓励他说:"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听了这话,相信了它,并且,从那天起,纽约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得成了纽约州长,罗杰罗尔斯就是凭着终有一天能当上州长的信念使自己走向了成功。

在我上学读书的时候起,看见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就开始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多么的令人向往,将来我要是能当一名教师那该多好啊。在中学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走进了宜昌市水利电力学校,曾一度后悔过,可后来,还是让我走上了这神圣的讲台,我难得的机会啊!

当我走向神圣的讲台,看着台下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要当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如饥似渴的学习,以满足一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功底和教育教学功底。我参加了学历培训,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专文凭。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教育要求,我刻苦学习了计算机,现已能较为熟练的运用多种软件,并能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以备必要时所用。在课改来临的今天,我又多次参加新的课标培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希望使自己能走在新课改的前列。

教师信念范文篇8

大家好!我叫,是盲哑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信念,做优秀教师》。

回首相顾90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

在这个风雨历程中,我们西安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西安的争先创优活动正如火如荼。于4月28日盛大开幕的世园会就是最好的见证。世界各国各地的著名人士都来到了我们这里来领略西安人的风采,欣赏西安的名山胜水。

下面,我先给大家说一个古希腊神话:国王要将阿尔卑斯山上春天最美的一束桃花奖给贡献最大的人,伟大的诗人来了,杰出的画家来了,卓越的医生来了,一片霞光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师也来了……所有人都想得到这束桃花,只见国王庄重地把桃花奖给满头银发的老师,并且神情地说:没有您,就没有伟大的诗人,杰出的画家,卓越的医生,您是真正的文明传播者,是真、善、美的化身。

与普通教师不同,我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又与普通老师一样,我心中也有一份责任,而且更加沉重。做手语语文老师真的很不容易。记得刚来盲哑学校时,我本以为边自学手语边教学,一身本领的自己将能胜任这里的工作,没想到在上了几节课后我却发现,我的学生就是看不懂我的手语。

意识到这一点的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我明白自己要和孩子们一起加强学习手语,把手语做得更加正规些,只要是孩子们愿意学,教多少遍我都肯干。有些语文名词教起来相对容易,指着实物比划一下就行。但是学到一些动词那就很麻烦,有时为了示范,我有时候能教到腰酸背疼。

在工作中,我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先训练学生的全面交往能力和优势适应能力,和其他老师齐心协力,把一个个耳疾孩子培养成为社会的生产者和建设者,把沉重的社会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为了教会学生生活自理,我常常不分昼夜的手把手教他们,帮他们与他们用眼神交流、用手语交流、用爱的语言沟通着;为了让学生明白语文教学中的优美语言的欣赏过程,我日复一日地,不厌其烦地训练他们,辅导他们。

教师信念范文篇9

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并信以为真的观点(张立昌,2008)。教师信念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统帅和灵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动力性、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作用(赵昌木,2004)。我国关于教师信念这个方向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在起初一段时间,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后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开始进行一些实证性研究,大部分研究是从高校英语教师这一研究对象入手的,涉及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研究极为缺乏。目前,大部分小学在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程,还有些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对小学英语教师开展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了解小学英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的英语教师,一共32人,全部为女性教师,最终学历为本科的有23人,占比72%,研究生9人,占比28%。从教龄来看,5年以内的教师有8人,仅占25%,大多数教师的教龄都超过了5年,为经验型教师。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的“学习者中心”教师信念调查表是由Combs和Whisler编写的,并根据研究需要加入了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学历和教龄。问卷采用里克特四级量表的方式,从“强烈反对”、“基本反对”到“基本同意”、“非常同意”。问卷中的问题涉及教学过程中的3个相关因素,分别为学生、学习和教学,一共35个问题,分为学习者的中心教学信念、关于学习者的教师中心教学信念、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教师中心教学信念这三个维度。2.3数据分析。利用SPSS数据软件对问卷题目进行分析,包括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和三个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先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在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后,再对问卷的学习者中心、关于学习者的教师中心、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教师中心这三个纬度分别进行具体分析。3.1问卷的信度、效度。利用SPSS数据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得到的克隆巴赫系数为.890,说明问卷在测量教师教学信念时表现出了较好的信度。3.2学习者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者中心的理论基础,主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关注学习者个体的经历、背景、天赋、兴趣、能力,需要时还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McCombs,2001)。在关于学习者、教与学的学习者中心这一维度中,一共有14个问题,利用SPSS对这一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的均值为3.2455,均值越大越偏向于学习者中心教学信念,说明该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学习者中心总体趋于认同。其中平均值较高的是问题4、7、25,平均值均超过3.38,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希望学生尽可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使学习效果最大化,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其他题相比,第30题的得分偏低,平均值为2.97,说明教师对提高自我了解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这个观点虽然是认同的,但是认同度不高。第4题有87.5%的教师选择了同意,认为教师的鼓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在小学阶段,学生非常尊崇教师,得到教师的鼓励学生就会信心倍增,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多数教师认同这一观点,可以促使教师更多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第7题有87.5%的教师认为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需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可见大多数教师都认同环境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会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第25题有90.63%的教师选择同意,认为在教师感到轻松的时候处理困难的课堂情景会更为容易。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具有较高的认同率,可见教师的个人状态会影响到对课堂问题的处理。为了更好地教学,对课堂认真负责,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要在上课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情绪。3.3关于学习者的教师中心。教师中心论是传统教育学的主张,赫尔巴特是其代表人物,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Huba和Freed(2000)认为教师中心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向学生输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只有学生是学习者。在关于学习者的教师中心的教学信念中,教师在对待学习者方面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关于学习者的教师中心这一维度中,一共有9个问题,利用SPSS对这一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的均值为2.2465,均值越大越偏向于教师中心教学信念,说明教师在对于学习者的态度上没有偏向。其中平均值较高的是问题11、20、23,平均值均超过2.72,第17题的得分偏低,平均值为1.81。关于第11题,即使给学生反馈,有些学生依然不明白错误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50%的教师选择了“基本同意”,21.88%的教师选择了“非常同意”,可见该校小学英语教师在此问题上偏向教师中心。第20题,71.88%的教师认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有一些学生是不可教的,这种观点容易使教师放弃一些难以教育的学生。每个学生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样的,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第23题,65.63%的教师认为能力是不能改变的,有些孩子比不上学习好的孩子。一个人的能力有很多种,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一定是能力差,可能是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或者没有认真地去学习。第17题,71.88%的教师不认同现在帮助一些学生已经晚了,可见大多数教师在这一问题上偏向学习者中心,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是可以挽救的,不应该放弃他们。这样的想法有利于教师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对他们给予更多地关注。3.4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教师中心。在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教师中心这一维度中,一共有12个问题,利用SPSS对这一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的均值为3.0052,这说明教师对教师中心(关于学习和教学)的信念处于较高水平,教师在学习和教学的态度上趋于认同。其中平均值较高的是问题18、24,平均值均超过3.34,与其他题相比,第15题的得分偏低,平均值为2.53,说明教师认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对的指导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第18题,81.25%的教师认为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明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会作出更多的努力,也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更多贡献。第24题,87.51%的教师选择同意,认为自己能教学生守规则并让学生做到自己期望的事情。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是可教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规则,使学生受到道德的规范,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该校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信念上既有教师中心又有学习者中心,这符合现实中教师的信念。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推崇学习者中心的信念,教师在教学中也逐渐接受这一信念并付诸实际,于是就有了学习者中心。按照McCombs和Whisler给出的判断标准,在三个部分中,如果一个部分属于学习者中心,一个部分属于教师中心,则看第三部分,若第三个部分为学习者中心,那么总体就为学习者中心;若第三部分为教师中心,那么总体就为教师中心。第一部分的均值是3.2455,属于学习者中心;第二部分的均值是2.2465,属于教师中心;第三部分的均值是3.0052,属于教师中心,所以问卷的总体为教师中心。由此可见,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仍为教师中心,把教师放到了重要位置。现代教育理论在整体上趋向于以学习者为中心,至少自杜威开始是如此(布鲁巴克,2010)。今后,在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发展中,要着重向教师灌输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信念,让教师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放到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张立昌.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调查[J].基础英语教育,2008,(10):16-21.

[2]赵昌木.论教师信念[J].当代教育科学,2004,(09):24-28.

[3]约翰•S•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4]McCombs,B.L.&Whisler,J.S.TheLearner-CenteredClassroomandSchool:StrategiesforIncreasingStudentsMotivationandAchievement[M].SanFrancisco:Jossey-Bass,2001.

[5]Brophy,J.Perspectivesofclassroommanagement:Yesterday,todayandtomorrow[C]//InH.Freiberg(Ed.).BeyondBehaviorism:ChangingtheClassroomManagementParadigm.MA:Allyn&Bacon,1999.

教师信念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能动性”。[1]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曾多次强调过对党员、领导干部、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2]。而理想信念对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有着远大理想、正确信仰的老师,对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而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

1.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表现出工作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的特点,他们大多数人在学术科研方面成绩斐然,但一些人在讲政治、顾大局、社会责任感、敬业奉献精神方面有所欠缺。对高校青年教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目的是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坚定政治方向,培养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增强政治领悟能力,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做到尽职尽责,少走弯路和不走错路。[3]2.是建设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评价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办好高等教育,事关民族未来,教师更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果我们的教师师德修养低下、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如何能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如何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因此,大力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和思想政治素养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3.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保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和个人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在校期间,老师是他们精神上的引路人,因此,学校的教风、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直接影响学风,而且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加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锤炼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突出问题

1.理想信念模糊,缺乏远大理想。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青年教师自身就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缺乏远大理想的现象。他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更不相信共产主义,因此没有能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的老师对政治毫无兴趣,他们不大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对于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总以各种借口不参加。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很低,在工作中不讲政治,不顾大局,常常在公众场所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发表一些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过激言论,有的老师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也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反而妄加评论,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2.主流价值观缺失,价值取向功利化。从总体上讲,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是积极的,健康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了价值取向功利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由注重集体利益转向注重个人利益,由注重“义”转变成注重“利”,从讲奉献转向讲索取。在工作中,他们不讲集体利益,不讲团队合作,缺乏敬业奉献精神,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过于看重物质利益。这一部分青年教师从来不参加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集体活动,尽管此项活动会影响到学院的整体利益他也无动于衷,此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也不愿意与同事合作。在教学中,不愿意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科研上,不愿意与同事探讨,不愿意与同事组建科研团队,喜欢一个人单打独斗。另外,这类青年教师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将学校安排的一切工作以对自己有利无利为衡量标准,有报酬的工作就愿意干,没有报酬的工作尽量不干,多做一点工作就要求加班费,要求额外的报酬,只讲索取,不谈奉献。3.自我意识较强、责任意识较弱。部分青年教师为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个人需求,他们中的一些人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因此在工作中,“竞争”意识强烈,“民主法制”意识也很强烈,只要是与自己个人利益有关的工作,他们会竭尽全力。然而,如果此项工作与个人利益无关,他们会表现出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类教师往往在责任意识上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由于很多地方院校的目标是申报硕士授予单位和申请更名为大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和申报部级的研究课题,一旦成功发表高水平的文章或者获得了部级的研究课题,学校就会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因此,在青年教师中就出现了重学术研究轻教书育人的现象。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随意,不认真钻研教材,也不认真备课,而是照本宣科,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另外,他们上课期间不管课堂纪律,不管学生考勤,任由学生课堂上讲话、玩手机打游戏、睡觉甚至逃课等,对学生极不负责任。

三、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1.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受不良价值观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各种西方文化观念正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形成了多元文化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显得更加“务实”和“开放”。同时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以及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部分人开始崇尚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在这些人的思想观念中“金钱至上、金钱万能”,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幸福的价值尺度。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此种现象也时有发生,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理想信念是空洞的、虚无的,只有多挣钱才是实实在在的。另外,社会腐败现象的频繁出现也严重削弱了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改革开放以来,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腐化堕落、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玷污了党的声誉,给社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2.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重形式轻效果。理想信念教育属于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忽略,一些高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重业务能力建设轻思想政治建设的倾向较为明显。很多高校都制定了鼓励教师搞好教学科研的政策性文件,然而在加强和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措施却很少。同时高校在开展政治学习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形式比较单一,很多时候都是以会议的形式传达学习内容,读读文件,提提要求,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没有系统学、深入学,学习仅仅停留于表面,没有做到入心入脑。3.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当前学界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对策探讨,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是,对工作后的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对青年人工作后其思想变化的特征与趋势、存在的问题、如何应对的研究不够,对如何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措施的探讨更少,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理论支撑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导致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学校党委应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党委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要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来认识,要像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一样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不但要制定具体的办法,而且要制定长远的工作规划,明确党委宣传部在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负有主体责任,在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上应拿出可行办法或具体措施,确保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学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导,对于部分青年教师表现出来的信仰危机,必须加强对其主观世界的改造,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武装其头脑,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培训,可邀请国内知名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开讲,将大道理讲透彻,将是非曲直辩明。通过这种学习,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入心入脑,让青年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3.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曾经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同样道理,在开展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离不开树立典型。因为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借助榜样的力量开展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说教变得具体形象,多数人能做到见贤思齐。因此,高校要注意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让那些思想政治觉悟高、师德师风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老师作为先进典型,并给予先进典型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身边这些熟悉的形象,更能让人获得认同或者产生共鸣,教育效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解决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是提高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年限不长,职称低、收入不高,养家糊口的重任以及教学科研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把重视思想教育工作与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高校要制定一些保障性政策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生活上的帮助,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5.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环境使人在情感和认识上产生共鸣,能够自觉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人人尊崇;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公平正义,逐渐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努力解决社会问题;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消除贪污腐败的负面影响,树立党的权威和伟大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贪污腐败零容忍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打击腐败的决心也丝毫不能削减,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只有这样社会风气才会逐渐向健康积极方面发生转变。[4]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应该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应对社会多元文化的诸多挑战,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崔晓锋,高军.青年知识分子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和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2):18-19+23.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的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晓蓉.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