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3:49:27

兼业范文篇1

仿佛一夜之间,众公司发现了一条“保费捷径”。去年年底复业的太平以其鲜明的姿态和迅猛的业绩,一时间成为中小保险公司快速拓展的样板。

但太平并不是惟一开怀的人,新华、泰康等寿险公司的“第二梯队”也纷纷借道银行网点,以图改写旧有保费格局。以上半年数据来看,去年保费收入仅为新华一半的泰康,现在已经开始逼近新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泰康“银保冲得比较快”。

与此同时,国内率先涉足银行保险市场的平安现在已收功成之效。上半年平安的保费收入中,来自银行网点业务的已经与团体寿险平起平坐。

兼业在今年又冒出一匹黑马——邮政系统。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全国邮政保费达146亿元。目前全国3万多邮政储蓄网点成为邮政系统一笔骄人的资本,以致以银行保险著称的法国国家人寿找到了中国国家邮政局,双方已就成立合资保险公司签定协议,前者甚至乐观地宣布,合资公司将于2003年初开始营业。

监管空白

几乎不需要成本投入的兼业只要握住网络,几乎就掌握了和保险公司谈判的“令牌”,而在得到保险的执照之后,这份执照就变成了一些兼业黑暗操作的挡箭牌。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利用账本,兼业可以耍出的花样很多。兼业机构的许多违规问题是以主业的财务、业务渠道作掩护的,监管机关的稽查只能监管保险部分,不能涉及主业,这就形成了监管真空。”

兼业市场的庞大规模,又使得监管机构很难管理,“目前全国已有7万多家保险兼业机构,单靠31个保监办是管不过来的”该人士认为。

兼业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兼业女性生存现状

农业兼业是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的一种就业方式。随着兼业的深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兼业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从农业现代化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经济发展层面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很少有对农村女性关注的视角,了解其在兼业过程中的现状。

农村女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她们与城市女性相比较,在生活方式、观念形态、家庭地位和个人发展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她们是中国妇女中地位较低、困难较多的群体。同时,与农村的男性相比,她们又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这个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社会,农民本身就处于劣势。所以农村女性可以说受到双重压力。兼业无疑是增加了女性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她们的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有着兼业发展的滞后性,出现了农业女性化趋势。

1.兼业背景下农村女性的现状

我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开始向乡镇和城市转移。但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的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但是身份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处于一种兼业的状态。中国农业开始走向兼业的道路,一批批的农民开始变成在工厂工作的工人,或者自己出资开始从事商业。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兼业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发现我国农业兼业的一些问题,如兼业出现地区差异,农业兼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等等,在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农业兼业过程中农村女性的生存现状。

1.1农业生产女性化

近年来由于农村男性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女性逐渐承担起农业工作,成为农业主要劳动力,经济越发达,此种现象越严重,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农业女性化趋势。

加拿大人类学家劳蕾尔、博森用自己80年代末在河南、云南等地三个村庄的人类学调查资料,表明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占54%—74%。从每年男性女性花在种植麦子、玉米、水稻上的时间上看,妇女都稍稍大于男性,这表明今天的中国妇女干着大部分的农业劳动。

1.2农村女性转移层次上较男性低

女性的转移速度较男性来说迟缓。80年代初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的主要为男性,随着乡镇企业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兼业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到了80年代中期农村女性才开始大部分的向城市转移。[1]经调查发现,1994年在上海近郊农村妇女的非农化转移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极为普遍的“男将女兵”现象。另外1995年对江苏省苏南、苏中三个村进行非农化转移调查时,在乡村社会结构中经济地位较低的雇工中,女性比例几乎是男性的8倍。所以,在非农化的职业分层中,女性被低层化了,而男性在这一资源重组过程中,则相对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层次。“乡镇企业的管理层,基本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则是处于被管理的阶层。这在许多调查中都是很普遍的现象。

1.3农村女性的逆向转移比例较农村男性大

中山大学关于外来女工权益保障与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外来女工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相当部分的外来女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企业工作时要被企业扣押证件和交纳押金,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对女工的人身权利有所限制,这反映了外来女工的权益缺乏法制性保障。所以女性的逆向转移的人数较多。

1.4家庭工厂中扩大的性别分工模式

进入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效益的下滑,一些人退出乡镇企业,自办家庭工业。在夫妻搭档式的家庭工厂里,两性分工有一定的规律:一是,夫妻俩每人都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并且密切合作。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约经济成本———更省钱,还可以节约心理成本———自己去干更放心;二是,男人掌握生产和营销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起主导作用,女人则起辅助性作用;三是,男人负责外部事务,女人只管内部事务。可见,在家庭工厂中,女性的角色实际是传统家庭角色的延伸。家庭工厂中,男女的劳动分工是扩大了的“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处于支配地位。

2.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农业走向兼业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农村女性在兼业的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还存在着利益受损,安全受到威胁,被逐渐边缘化等问题,但再更多的时候农村女性的问题被中国转型期的众多问题所覆盖,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农村女性在兼业中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用教育来逐渐改变当前的社会文化,把性别的视角加入到教育中去;用对农村女性的培训来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村女性的培训和教育;用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村女性就业,发展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用政府扶植来促进农村女性的进一步发展,在推动农村女性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黎芳,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6(1):41

[2]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5—11

兼业范文篇3

关键词:农业兼业女性生存现状

农业兼业是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的一种就业方式。随着兼业的深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兼业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从农业现代化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经济发展层面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很少有对农村女性关注的视角,了解其在兼业过程中的现状。

农村女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她们与城市女性相比较,在生活方式、观念形态、家庭地位和个人发展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她们是中国妇女中地位较低、困难较多的群体。同时,与农村的男性相比,她们又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这个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社会,农民本身就处于劣势。所以农村女性可以说受到双重压力。兼业无疑是增加了女性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她们的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有着兼业发展的滞后性,出现了农业女性化趋势。

1.兼业背景下农村女性的现状

我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开始向乡镇和城市转移。但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的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但是身份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处于一种兼业的状态。中国农业开始走向兼业的道路,一批批的农民开始变成在工厂工作的工人,或者自己出资开始从事商业。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兼业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发现我国农业兼业的一些问题,如兼业出现地区差异,农业兼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等等,在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农业兼业过程中农村女性的生存现状。

1.1农业生产女性化

近年来由于农村男性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女性逐渐承担起农业工作,成为农业主要劳动力,经济越发达,此种现象越严重,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农业女性化趋势。

加拿大人类学家劳蕾尔、博森用自己80年代末在河南、云南等地三个村庄的人类学调查资料,表明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占54%—74%。从每年男性女性花在种植麦子、玉米、水稻上的时间上看,妇女都稍稍大于男性,这表明今天的中国妇女干着大部分的农业劳动。

1.2农村女性转移层次上较男性低

女性的转移速度较男性来说迟缓。80年代初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的主要为男性,随着乡镇企业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兼业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到了80年代中期农村女性才开始大部分的向城市转移。[1]经调查发现,1994年在上海近郊农村妇女的非农化转移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极为普遍的“男将女兵”现象。另外1995年对江苏省苏南、苏中三个村进行非农化转移调查时,在乡村社会结构中经济地位较低的雇工中,女性比例几乎是男性的8倍。所以,在非农化的职业分层中,女性被低层化了,而男性在这一资源重组过程中,则相对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层次。“乡镇企业的管理层,基本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则是处于被管理的阶层。这在许多调查中都是很普遍的现象。

1.3农村女性的逆向转移比例较农村男性大

中山大学关于外来女工权益保障与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外来女工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相当部分的外来女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企业工作时要被企业扣押证件和交纳押金,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对女工的人身权利有所限制,这反映了外来女工的权益缺乏法制性保障。所以女性的逆向转移的人数较多。

1.4家庭工厂中扩大的性别分工模式

进入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效益的下滑,一些人退出乡镇企业,自办家庭工业。在夫妻搭档式的家庭工厂里,两性分工有一定的规律:一是,夫妻俩每人都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并且密切合作。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约经济成本———更省钱,还可以节约心理成本———自己去干更放心;二是,男人掌握生产和营销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起主导作用,女人则起辅助性作用;三是,男人负责外部事务,女人只管内部事务。可见,在家庭工厂中,女性的角色实际是传统家庭角色的延伸。家庭工厂中,男女的劳动分工是扩大了的“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处于支配地位。

2.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农业走向兼业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农村女性在兼业的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还存在着利益受损,安全受到威胁,被逐渐边缘化等问题,但再更多的时候农村女性的问题被中国转型期的众多问题所覆盖,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农村女性在兼业中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用教育来逐渐改变当前的社会文化,把性别的视角加入到教育中去;用对农村女性的培训来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村女性的培训和教育;用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村女性就业,发展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用政府扶植来促进农村女性的进一步发展,在推动农村女性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黎芳,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6(1):41

[2]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5—11

兼业范文篇4

关键词:农业兼业女性生存现状

农业兼业是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的一种就业方式。随着兼业的深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兼业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从农业现代化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经济发展层面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很少有对农村女性关注的视角,了解其在兼业过程中的现状。

农村女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她们与城市女性相比较,在生活方式、观念形态、家庭地位和个人发展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她们是中国妇女中地位较低、困难较多的群体。同时,与农村的男性相比,她们又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这个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社会,农民本身就处于劣势。所以农村女性可以说受到双重压力。兼业无疑是增加了女性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她们的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有着兼业发展的滞后性,出现了农业女性化趋势。

1.兼业背景下农村女性的现状

我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开始向乡镇和城市转移。但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的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但是身份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处于一种兼业的状态。中国农业开始走向兼业的道路,一批批的农民开始变成在工厂工作的工人,或者自己出资开始从事商业。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兼业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发现我国农业兼业的一些问题,如兼业出现地区差异,农业兼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等等,在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农业兼业过程中农村女性的生存现状。

1.1农业生产女性化

近年来由于农村男性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女性逐渐承担起农业工作,成为农业主要劳动力,经济越发达,此种现象越严重,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农业女性化趋势。

加拿大人类学家劳蕾尔、博森用自己80年代末在河南、云南等地三个村庄的人类学调查资料,表明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占54%—74%。从每年男性女性花在种植麦子、玉米、水稻上的时间上看,妇女都稍稍大于男性,这表明今天的中国妇女干着大部分的农业劳动。

1.2农村女性转移层次上较男性低

女性的转移速度较男性来说迟缓。80年代初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的主要为男性,随着乡镇企业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兼业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到了80年代中期农村女性才开始大部分的向城市转移。[1]

经调查发现,1994年在上海近郊农村妇女的非农化转移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极为普遍的“男将女兵”现象。另外1995年对江苏省苏南、苏中三个村进行非农化转移调查时,在乡村社会结构中经济地位较低的雇工中,女性比例几乎是男性的8倍。所以,在非农化的职业分层中,女性被低层化了,而男性在这一资源重组过程中,则相对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层次。“乡镇企业的管理层,基本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则是处于被管理的阶层。这在许多调查中都是很普遍的现象。

1.3农村女性的逆向转移比例较农村男性大

中山大学关于外来女工权益保障与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外来女工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相当部分的外来女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企业工作时要被企业扣押证件和交纳押金,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对女工的人身权利有所限制,这反映了外来女工的权益缺乏法制性保障。所以女性的逆向转移的人数较多。

1.4家庭工厂中扩大的性别分工模式

进入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效益的下滑,一些人退出乡镇企业,自办家庭工业。在夫妻搭档式的家庭工厂里,两性分工有一定的规律:一是,夫妻俩每人都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并且密切合作。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约经济成本———更省钱,还可以节约心理成本———自己去干更放心;二是,男人掌握生产和营销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起主导作用,女人则起辅助性作用;三是,男人负责外部事务,女人只管内部事务。可见,在家庭工厂中,女性的角色实际是传统家庭角色的延伸。家庭工厂中,男女的劳动分工是扩大了的“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处于支配地位。

2.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农业走向兼业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农村女性在兼业的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还存在着利益受损,安全受到威胁,被逐渐边缘化等问题,但再更多的时候农村女性的问题被中国转型期的众多问题所覆盖,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农村女性在兼业中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用教育来逐渐改变当前的社会文化,把性别的视角加入到教育中去;用对农村女性的培训来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村女性的培训和教育;用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村女性就业,发展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用政府扶植来促进农村女性的进一步发展,在推动农村女性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黎芳,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6(1):41

[2]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5—11

兼业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兼业女性生存现状

农业兼业是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的一种就业方式。随着兼业的深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兼业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从农业现代化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经济发展层面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社会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很少有对农村女性关注的视角,了解其在兼业过程中的现状。

农村女性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她们与城市女性相比较,在生活方式、观念形态、家庭地位和个人发展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她们是中国妇女中地位较低、困难较多的群体。同时,与农村的男性相比,她们又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这个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社会,农民本身就处于劣势。所以农村女性可以说受到双重压力。兼业无疑是增加了女性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使她们的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有着兼业发展的滞后性,出现了农业女性化趋势。

一、兼业背景下农村女性的现状

我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开始向乡镇和城市转移。但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的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但是身份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处于一种兼业的状态。中国农业开始走向兼业的道路,一批批的农民开始变成在工厂工作的工人,或者自己出资开始从事商业。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兼业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发现我国农业兼业的一些问题,如兼业出现地区差异,农业兼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等等,在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农业兼业过程中农村女性的生存现状。

1.1农业生产女性化

近年来由于农村男性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女性逐渐承担起农业工作,成为农业主要劳动力,经济越发达,此种现象越严重,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农业女性化趋势。

加拿大人类学家劳蕾尔、博森用自己80年代末在河南、云南等地三个村庄的人类学调查资料,表明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占54%—74%。从每年男性女性花在种植麦子、玉米、水稻上的时间上看,妇女都稍稍大于男性,这表明今天的中国妇女干着大部分的农业劳动。

1.2农村女性转移层次上较男性低

女性的转移速度较男性来说迟缓。80年代初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的主要为男性,随着乡镇企业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兼业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到了80年代中期农村女性才开始大部分的向城市转移。

经调查发现,1994年在上海近郊农村妇女的非农化转移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极为普遍的“男将女兵”现象。另外1995年对江苏省苏南、苏中三个村进行非农化转移调查时,在乡村社会结构中经济地位较低的雇工中,女性比例几乎是男性的8倍。所以,在非农化的职业分层中,女性被低层化了,而男性在这一资源重组过程中,则相对提高了他们的职业层次。“乡镇企业的管理层,基本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则是处于被管理的阶层。这在许多调查中都是很普遍的现象。公务员之家:

1.3农村女性的逆向转移比例较农村男性大

中山大学关于外来女工权益保障与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外来女工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相当部分的外来女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企业工作时要被企业扣押证件和交纳押金,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对女工的人身权利有所限制,这反映了外来女工的权益缺乏法制性保障。所以女性的逆向转移的人数较多。

1.4家庭工厂中扩大的性别分工模式

进入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效益的下滑,一些人退出乡镇企业,自办家庭工业。在夫妻搭档式的家庭工厂里,两性分工有一定的规律:一是,夫妻俩每人都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并且密切合作。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约经济成本———更省钱,还可以节约心理成本———自己去干更放心;二是,男人掌握生产和营销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起主导作用,女人则起辅助性作用;三是,男人负责外部事务,女人只管内部事务。可见,在家庭工厂中,女性的角色实际是传统家庭角色的延伸。家庭工厂中,男女的劳动分工是扩大了的“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处于支配地位。

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农业走向兼业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农村女性在兼业的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还存在着利益受损,安全受到威胁,被逐渐边缘化等问题,但再更多的时候农村女性的问题被中国转型期的众多问题所覆盖,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农村女性在兼业中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用教育来逐渐改变当前的社会文化,把性别的视角加入到教育中去;用对农村女性的培训来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村女性的培训和教育;用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村女性就业,发展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用政府扶植来促进农村女性的进一步发展,在推动农村女性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黎芳,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6(1):41

[2]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5—11

兼业范文篇6

一、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扫描

就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各界对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

但是对物流产业自身的范畴,即什么样的企业或哪能些类型的企业属于物流企业就有不同意见了。

1、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

在具体考察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前,先业简单考察一下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关系将是非常有益的。毫无疑问,物流企业共同构成所谓的物流产业。因为物流企业的微观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宏观走向,进而为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市场的依据。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发展物流产业。实际上首先就要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体,物流服务的运作是企业的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定性研究是确定物流产业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基础。

换句话说,物流企业的界定明确了。物流产业的边界也就随之划定了。但是,要明确物流企业的边界,就必须首先界定物流企业的独特的功能性活动,即首先要对物流(物流管理)有一个科学的定义,以建立研究问题和发展市场的共同平台。这个问题在拙作《论物流理念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2期)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讨论。

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应该考虑直接接受美国clm对物流管理的推荐性定义。物流管理是企业行为和客户服务的手段。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物流管理服务。物流管理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

2、对物流产业界定的几个主要观点

归纳起来,目前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有以下几种:

(1)有的认为单纯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不是物流企业,因为物流的运作是管理服务。只有那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才能够算作物流企业。也有的认为传统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都应当算作物流企业。

(2)《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是: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3)有的认为物流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运输、仓储、货代、船代等早就作为独立的产业或行业而存在。如果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投入和产出又是什么?还有的认为物流业属于更大的商贸流通业的范畴。

(4)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汪鸣先生(2002)则提出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集成”。

br>这些不同认识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3、物流产业家族有太大之嫌

许多人是根据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物流的定义来理解物流产业的。该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所以,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以及货代和港口企业早就自认为属于物流企业以外,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是属于物流业的。我们还常常看到快递企业属于物流企业,邮政要属于物流企业,包装业应属于物流业,分销连锁企业也要属于物流企业,批发零售企业都要转型为物流企业,甚至交通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物流业的。此外,还有所谓流通加工业,物流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提法。这必然便利物流企业以至物流产业的独立性受到质疑。

以包装业为例,我国目前有包装企业2万多家,300多万个就业岗位。整个包装行业承担着3万多亿国内商品和8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包装工业产值超过2300亿元。以包装材料制造为主的包装业怎么可能发球物流产业呢?实际上,作为物流服务功能性活动的包装,主要是指货物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防护性和便利性包装,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托盘技术、堆码技术,配载技术,可回收料斗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应用技术等。

流通加工业本身的表述格界定就存在问题。究竟是流通业还是加工业呢?众所周知,流通业和加工业分属于服务于和制造业。虽然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将物流和分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业务外包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商务竞争战略,许多物流企业在增值服务的拓展方面业已经为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和技术支持条件,出现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所谓合同制造商和物流企业边界模糊的情况,但是否可以扰此就认为已经出现了新的产业部门,恐怕为时尚早。如果可以的话,将其定义为物流增值服务业,或直接定义为增值服务业,既不失其产业特性,又明确产业归属,应该对这种物流服务模式的定型和发展更为有利。顺便指出,如果把《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流通加工”改变面貌“增值服务”可能跟该术语的内容表述更为贴切,也不会使人产生误解。

物流配送业又是做什么的呢?众所周知,配送服务是物流服务的一种方法。物流管理中包含了对配送作业的管理。所以,说物流配送就如同说家电彩电,或营销促销,或运输空运等一样,非常令人费解。依照这样概念层次混乱的术语,恐怕很难为配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不利于同层次物流物流服务运作之间彼此协调。所以物流配送不是不会成为一个独立产业的。物流就是物流,配送就是配送。我们完全可以考察在物流服务业的旗下单产一个含义明确的配送服务业。要知道配送服务业的发展可是前途无量啊。

必须指出,在对物流产业或物流企业的理解和界定中,许多人对物流功能性活动进行了不恰当的泛产业化的理解。好像物流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就是七个行业,事实上,功能性活动从企业经营运作体系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企业来承接,并要进化到产业或行业的层次,必须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发展。所谓产业化就是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物流产业的旗下,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中,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是既在的产业部门;配送和信息处理(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信息服务)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自己独立的产业地位。至于(防护)包装和流通加工要成为独立的产业形态恐怕还要假以时日。但物流业绝对不是这些行业和功能活动的简单组合。

显然,物流业的范畴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二、原因分析

在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界定方面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巨大偏差,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1、物流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运作的绝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力量还非常弱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初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2002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估计约400亿人民币,且市场相当分散。目前还没有一家3pl企业拥有超过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8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同时,只有约15%的国内企业外包物流服务。

必须指出,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有超大之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抽奖决策产生误导。就如同餐饮业对市场的估计总不能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吃饭的开动都算作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吧。即使算作潜在的市场都是不合理的。

2、旧体制的结构和思维定势

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更不要说地方政府的五花八门的发挥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在许多情况下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除了各部门分口设定有关的物流市场准入门槛外,最典型的就是货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分属外经贸部和交通部审批。

应当说,有关既得利益各方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未来的结构和利益调整预期做出反应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种反应如果引导得当是能够产生物流管理新思维并形成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之强大动力的。

3、物流企业的标准定义过于宽泛

实际上,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企业”有一个专门的定义。但这个定义不仅不能为我们理解物流企业的特征提供充分的信息,反而更加使人感到物流企业的确定性和难以把握。标准第12条给出的“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就是物流企业的定义,无疑是要把所有的企业组织都收偏到物流产业的旗帜下来。物流产业的边界在无意中被无限扩大了。

兼业范文篇7

我于年12月30日担任物业一公司经理兼总支副书记。回首过去,感触颇深。五个多月的锻炼使自己思想更加成熟,工作也基本步入了正轨,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公司班子成员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与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按照处党委的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党的群众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下面我就五个方面谈一谈这半年来的感受,再剖析一下自身的不足之处。

―――思想作风方面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党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这是做好处党政领导交给我的重任、带好物业一公司这一班人、做好物业管理的首要前提。其次,是始终把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首位,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确保具有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政治坚定性和敏锐性,正确履行职责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注重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思想清醒和政治坚定。积极探索,在总结经验中提高水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心。上任伊始,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来自组织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自我自身经验的不足。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紧张感才有紧迫感,我想既然我挑起了这份担子,就必须对上级负责、对我的员工负责。近五个多月的工作证明,同志们对我的工作是十分支持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有驾驭全局的思想和能力,这是自己从做副职到做正职的深刻体会。做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在思想上要“站得高”,也就是说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工作思路,布置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与公司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总书记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物业公司的具体工作来说,贯彻“三个代表”就是多为群众办实事,积极为业主、为企业排忧解难,把优质服务上升为规范服务,最终定格在品牌服务上。

―――学风方面

常言道“学用相长”。我自己始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注重用新视野分析问题,提高水平。从发现问题中找差距;不耻下问,多方请教,在解决问题中炼就技能;时常反思,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加强自我约束。因此,我做到了上级规定不准做的我绝对不做,上级要求达到的我坚决达到,不违章、不违纪、不违法,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去。

―――工作作风方面

今年以来,在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下,自己不断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在服务业主、服务基层、服务员工中检验和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做员工的帮手、党组织的参谋助手,尽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精,所分管和负责的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今年的小区绿化工作在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后,采用了以种植灌木来代替草坪的方法,既节约了成本保证了绿化效果,又节约了水资源,效果比较明显。自己每天早晨6点多钟就到小区里检查绿化、卫生、垃圾清运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小区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二是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企业的发展,今年在处领导的帮助与支持下,成功地拿下了sadg项目部两处的物业服务项目,为公司增加收入30余万元。尤其解决了黎明小区常年没有路灯和封闭问题,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好评。三是以公道正派、强化服务为宗旨,积极拓展“440”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公司专门指派一名副经理全面负责“440”便民服务中心改造以及软件资料汇编工作,目前人员、微机等已经到位,新的“440”便民服务中心即“一站式”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四是公司的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经营管理有序,到目前为止各项工作运转平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领导作风方面

想要做一个称职的一把手,就必须用制度自律,严格按公司制定的措施办事。在重大问题上,不搞“一言堂”,广泛征求班子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力求秉公办事;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以经理自居,寻求索取,而以经理自律,讲求奉献,珍惜企业和员工给予的荣誉和权力。通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党、为社会、为企业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深化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的稳定、推进企业的发展自觉贡献力量。

―――生活作风方面

本人始终坚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人正派,注重养成健康生活情趣,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远离一些非法的娱乐场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自己能够认真地执行党组织的各项规定和具体要求,在工作中从没有吃、拿、卡、要的现象,做到清清白白,自己的配偶、子女没有出现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

―――存在问题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对照岗位职责,我认为自己还是基本称职的。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一是学习深度不够。作为公司经理,平时自己虽然很重视学习,但学习还不系统、不全面,还缺乏学深学透的钻研精神,还不能很好的把理论成果运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宏观、微观把握失衡,多忙于落实决策,影响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由于忙于事务工作,尤其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与管理工作上,到基层去的少,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三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待改进。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有时心态调整不到位,表现出急噪情绪。有时批评同志不注意讲究场合和方式,不但效果欠佳,而且又极易影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整改措施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兼业范文篇8

一、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扫描

就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各界对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

但是对物流产业自身的范畴,即什么样的企业或哪能些类型的企业属于物流企业就有不同意见了。

1、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

在具体考察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前,先业简单考察一下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关系将是非常有益的。毫无疑问,物流企业共同构成所谓的物流产业。因为物流企业的微观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宏观走向,进而为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市场的依据。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发展物流产业。实际上首先就要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体,物流服务的运作是企业的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定性研究是确定物流产业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基础。

换句话说,物流企业的界定明确了。物流产业的边界也就随之划定了。但是,要明确物流企业的边界,就必须首先界定物流企业的独特的功能性活动,即首先要对物流(物流管理)有一个科学的定义,以建立研究问题和发展市场的共同平台。这个问题在拙作《论物流理念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2期)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讨论。

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应该考虑直接接受美国CLM对物流管理的推荐性定义。物流管理是企业行为和客户服务的手段。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物流管理服务。物流管理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

2、对物流产业界定的几个主要观点

归纳起来,目前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有以下几种:

(1)有的认为单纯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不是物流企业,因为物流的运作是管理服务。只有那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才能够算作物流企业。也有的认为传统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都应当算作物流企业。

(2)《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是: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3)有的认为物流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运输、仓储、货代、船代等早就作为独立的产业或行业而存在。如果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投入和产出又是什么?还有的认为物流业属于更大的商贸流通业的范畴。

(4)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汪鸣先生(2002)则提出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集成”。

这些不同认识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3、物流产业家族有太大之嫌

许多人是根据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物流的定义来理解物流产业的。该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所以,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以及货代和港口企业早就自认为属于物流企业以外,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是属于物流业的。我们还常常看到快递企业属于物流企业,邮政要属于物流企业,包装业应属于物流业,分销连锁企业也要属于物流企业,批发零售企业都要转型为物流企业,甚至交通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物流业的。此外,还有所谓流通加工业,物流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提法。这必然便利物流企业以至物流产业的独立性受到质疑。

以包装业为例,我国目前有包装企业2万多家,300多万个就业岗位。整个包装行业承担着3万多亿国内商品和8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包装工业产值超过2300亿元。以包装材料制造为主的包装业怎么可能发球物流产业呢?实际上,作为物流服务功能性活动的包装,主要是指货物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防护性和便利性包装,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托盘技术、堆码技术,配载技术,可回收料斗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应用技术等。

流通加工业本身的表述格界定就存在问题。究竟是流通业还是加工业呢?众所周知,流通业和加工业分属于服务于和制造业。虽然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将物流和分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业务外包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商务竞争战略,许多物流企业在增值服务的拓展方面业已经为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和技术支持条件,出现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所谓合同制造商和物流企业边界模糊的情况,但是否可以扰此就认为已经出现了新的产业部门,恐怕为时尚早。如果可以的话,将其定义为物流增值服务业,或直接定义为增值服务业,既不失其产业特性,又明确产业归属,应该对这种物流服务模式的定型和发展更为有利。顺便指出,如果把《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流通加工”改变面貌“增值服务”可能跟该术语的内容表述更为贴切,也不会使人产生误解。

物流配送业又是做什么的呢?众所周知,配送服务是物流服务的一种方法。物流管理中包含了对配送作业的管理。所以,说物流配送就如同说家电彩电,或营销促销,或运输空运等一样,非常令人费解。依照这样概念层次混乱的术语,恐怕很难为配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不利于同层次物流物流服务运作之间彼此协调。所以物流配送不是不会成为一个独立产业的。物流就是物流,配送就是配送。我们完全可以考察在物流服务业的旗下单产一个含义明确的配送服务业。要知道配送服务业的发展可是前途无量啊。

必须指出,在对物流产业或物流企业的理解和界定中,许多人对物流功能性活动进行了不恰当的泛产业化的理解。好像物流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就是七个行业,事实上,功能性活动从企业经营运作体系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企业来承接,并要进化到产业或行业的层次,必须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发展。所谓产业化就是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物流产业的旗下,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中,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是既在的产业部门;配送和信息处理(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信息服务)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自己独立的产业地位。至于(防护)包装和流通加工要成为独立的产业形态恐怕还要假以时日。但物流业绝对不是这些行业和功能活动的简单组合。

显然,物流业的范畴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二、原因分析

在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界定方面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巨大偏差,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1、物流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运作的绝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力量还非常弱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初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2002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估计约400亿人民币,且市场相当分散。目前还没有一家3PL企业拥有超过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8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同时,只有约15%的国内企业外包物流服务。

必须指出,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有超大之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抽奖决策产生误导。就如同餐饮业对市场的估计总不能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吃饭的开动都算作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吧。即使算作潜在的市场都是不合理的。

2、旧体制的结构和思维定势

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更不要说地方政府的五花八门的发挥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在许多情况下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除了各部门分口设定有关的物流市场准入门槛外,最典型的就是货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分属外经贸部和交通部审批。

应当说,有关既得利益各方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未来的结构和利益调整预期做出反应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种反应如果引导得当是能够产生物流管理新思维并形成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之强大动力的。

3、物流企业的标准定义过于宽泛

实际上,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企业”有一个专门的定义。但这个定义不仅不能为我们理解物流企业的特征提供充分的信息,反而更加使人感到物流企业的确定性和难以把握。标准第12条给出的“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就是物流企业的定义,无疑是要把所有的企业组织都收偏到物流产业的旗帜下来。物流产业的边界在无意中被无限扩大了。

众所周知,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是任何企业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甚至在还没有物流概念的时候,企业就在从事物流活动。原先的那些管理运作,如货运管理和运输、仓储和存货管理等都是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可能管理运作的水平比较低)。物流管理理念的出现,只不过使得企业能够从客户服务、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的新视角来重新认识物流活动并更有效的组织物流运作,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来还没有因为企业自营车队和仓库,而要被划入运输业或仓储业的。

试想:连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交通和通讯设施——都已经作为“物流基础设施”被纳入了物流产业的范畴,那至少从事仓库建造的建筑企业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被纳入物流的范畴。按照这样的理解方式,为计算机制造机箱的金属加工企业和显示器制造塑料外壳的塑料加工企业也应被纳入信息技术产业的范畴。虽然这都是不可能的,但现有对物流企业的定义给人们留下的联想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4、六部委的《意见》影响广泛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在2001年3月的《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认为: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弱点及相关的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该《意见》的影响是广泛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长丁俊发先生在《中国物流》一书中将共列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物流政策性文件”之首。

5、“物流配送”属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国家在2002年3月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把“物流配送”和“公司(船舶、货运、外轮、广告等)”至少是暂时寄存和零售贸易名下。一些来自高层的以“发展现代流通业”为主题的讲话或题材,实际讲的却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或者反过来。因此也就呈现出一种要用现代流通来来融合物流的趋势。这就为物流业属于商贸流通业或现代物流产业的说深圳股市,提供了间接的依据。

6、原产业分类结构的影响

我国原第三产业第三层次的流通部门中就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等。而其中至少是交通运输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是与物流产业直接相关的。

显然,一个无所不包的产业肯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

三、物流产业的“立业”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和物流产业是否得到了官方的体制性承认——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是否纳入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的统计序列等——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

应当说“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这个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是客观的存在。愈来愈多的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服务总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愿意把属于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运作外包出去。物流管理的功能对宏观(对GDP的贡献)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已经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物流产业已经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实际上,这个问题实质要问的是物流产业为什么还油脂内入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里去。这是一个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中,新生产业为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然会提出的一个典型的问题。

其次,不能因为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因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框架内物流服务运作分散在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不能因为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还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不能因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规模还很小就不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客观存在。事实上,随奋斗目标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分工协作关系体系的发展,原有产业分类的重新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政府现阶段如何进行宏观的产业结构分类和是不是进行物流行业的分类统计,那是政府的事情。倒是物流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物流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有效通道。从为物流企业服务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种第三方服务。当然,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提高行业协会的市场地位,增强行业协会的沟通话语权也是我们所有致力于发展物流产业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2、“立业”不要急于求成

我们是不是因为急于要确立物流产业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而忽视了某些基本的原因呢?

众所周知,产业分类的调整肯定落后于产业本身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一些老的行业消失了,一些新的行业产生了。

如美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北美产业分类系统》就新增加了光缆制造业、蜂窝通讯业、计算机软件复制业、环境咨询业、床上早餐旅馆业、仓储俱乐部业和信用卡保险业等新产业。毫无疑问,灾些新的产业在被列入独立的分类目录之前肯定是隶属于或包含在老的产业或行业之中的。

我国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则考虑了已经加入WTO的背景,新增了大量服务业方面的经济活动类别。如“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制造业则减少了26个门类。取消了“邮政通讯业”门类,并将“邮政业”并入“社会服务业”,其余的则并入“信息技术产业”。城市公共交通被归入交通运输业。新设“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运输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足底按摩和泡脚服务”,等等。显然,这些新行业的出现要早于它们被列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时间。

再如,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就与国家统计局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不同。《指引》增设了“信息技术产业”和“传播与文化业”,但示设所谓“高科技业”。《指引》还根据上市公司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的情况,在制造业门类和大类之间增设了9个辅助性分类。至于企业的行业归属,《指引》规定:如果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该公司归入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如果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但其中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的比重高出30%,则该公司归入此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划为综合类。由此可见,企业的行业属性将根据其业务类别的量变逐步发生行业属性的质变。

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个行业是根据现有的产业分类目录来设计、构造和发展的。即使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新产业概念,也要等到国内的经济环境条件具备了以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含有“泡沫”的统计数字并不能够使得新产业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稳固的扎根。

只要有新的市场需求,新的产业或行业就会应运而生。至于新市场的规模能做到多大,全看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所以,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之道。

3、“立业”的根本在市场

毫无疑问,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市场,磨刀业和钢笔修理业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没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之所以发展很快就是因为市场产生了愈来愈多的物流管理运作外包的需求。IT外包服务业这所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是因为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要把IT系统的应用服务外包,甚至是离岸外包。

物流企业的服务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来培育和拓展物流服务市场。所以,对众多的传统储运和货代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提升仓储管理服务(不是仓储作业)、运输管理服务项(不是运输作业)能力和一体化管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服务,逐步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把基础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中介服务管理做好做精是物流企业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最根本的途径。

当市场存在不断发展的物流管理服务需求,又有一批企业有能力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的时候,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会获得持久的动力。

当然,要加快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结构体系的形成,科学的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四、物流产业的界定

1、与物流产业界定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有必要回顾一下三个相关的概念,它们是:产业,企业,行业或行当。

(1)根据《新华词典》产业的概念有二:一是“旧指私有的财产”(多指天地、房屋、企业等不动产);二是“指一切从事物质产品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

行当的概念亦有二:一是指“行业”;二是指“戏剧演员分工的类别”。另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行业是“指职业的类别”。

企业的概念是指“从事生产、购销、运输以及服务性活动的法人单位,如公司、工厂、农场、矿山、商店等”。

所以,严格的来说,产业是用来说“物”和“事”的。行业是用来说“人”的产业属性的。而企业则是用来说“人”和“事”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法人性质的组织机构的。

(2)在英语中,产业和行业的概念都可以用“industry”来表示,强调的是把人力资源组织起来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说的是“事”。但也可以用“business”这个词来表示“行业”。这时强调的是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这与中文的概念是一致的。事实上,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样,作为一种职业存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企业的概念如果用“corporation”来表示,强调的是其公司制的“组织”结合和“法人”的性质;如果用“enterprise”来表示,则强调的是企业组织活动的“计划性”和“风险性”。

显然,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企业都是作为“人”和“事”互动的界面,作为“人”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基础平台而定义的。

2、理解物流产业

在英语文献中与物流产业或物流业对应的词是Lohisticsindustry,但迄今并未见到对Lohisticsindustry的明确定义。

在由DavidLowe(2002)编纂的《运输和物流词典》中只有一个“物流供应商”条目。对该条目的解释是:“对那些为制造商,零售商和其他货物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道路业者和第三方分销或物流公司称谓的业界术语”。由此可以推论,物流还是存在的,其基本构成就是运输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HuntValleyExecutiveResources公司显然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解释物流业的。该公司认为物流业就是“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服务”。这基本上是一个一体化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定位。

在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MenloWorldwideLogistics公司的网站上专门设有知识介绍栏目“物流业”,但其内容却包括: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第三方物流?物流业概要,物流职业经理人的支持和受教育背景要求,以及对物流服务的新的市场要求和第三方物流的未来展望等。在物流概要中,MenloWorldwideLogistics公司所提供的知识包括物流市场的规模,即我们经常引用的美国和全球物流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美国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基于对企业物流的外包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然,该公司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物流产业的比较全面的框架。也反映了该公司是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物流运作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两个层面上来理解物流产业的。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物流产业的确切的定义,但综上所述,可以获得五点启示:

(1)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这两个概念是可以通用的。在实践中往往简称为物流业。

(2)要开展对物流产业的研究或界定物流产业的范畴,必须在物流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基本平台上来展开。换句话说,对物流企业的研究就是对物流产业的研究。物流企业的范畴界定了,物流产业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

(3)物流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的职业生涯。

(4)如果把提供物流管理的企业集成看作是物流产业或物流服务业大体上是不会错的。

(5)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如同所谓路,原本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又有哪个新兴市场的发展不是如此呢?

3、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定义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定义:“一个行业(中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再根据产业分类定义的一般结构法则,如运输楼下即交通运输业就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制造业即加工工业是指对农业和采掘业所生产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我们可以把物流产业定义为:

物流业即企业后勤服务业是指从事生产和营销服务保障的所有服务单位的总称。

同时,我们可以摊贩物流企业定义为:

专门为市场提供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的集成就是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

以产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结构特征。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模式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运营特片,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中心的物流服务运作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特征。

由此可见,能够为客户提供阶段性的或全程性物流管理服务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够为客户提供运输管理服务或仓储管理服务的企业都是物流企业。包括那些拥有或不拥有实体储运资产(能力)的企业;那些具备了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运输仓储企业,那些专门从事多式联运整合营销的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咨询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信息支持和管理服务的企业。]

物流企业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包括那些以所谓第四方物流名目出现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属于“牵头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那一类物流企业。即那些与客户企业在某种层面上建立起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或合同外包关系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五、对物流产业未来结构体系的展望

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在物流服务市场逐步成熟的时候,物流管理服务将在市场体系中取得独立的产业地位,并逐步细分为不同的物流行业体系。

这个体系将包括:食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冷藏食品物流业、生鲜食品物流业、包装食品物流业等;汽车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零售部件供应物流业、整车配送物流业等;化工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液体化工产品物流业和气体化工产品物流业等;石油产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原油物流业和成品油物流业等;钢铁物流服务业;矿产物流服务业;危险品物流服务业;设备物流服务业;药品物流服务业,IT物流服务业;服装物流服务业;粮食供应物流服务业;花卉物流服务业;废弃资源物流服务业;物流信息服务业;物流装备服务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等。

同样可以预计,现有的运输业、仓储业、以及各相关的物流服务业都将归入物流产业的旗下,并逐步融入以产品物流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服务体系中去作为特定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后勤服务资源而存在。

还可以预计,独立的“物流服务业”或“物流管理业”应当在国家下一次修订《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时候被列入目录。

兼业范文篇9

一、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扫描

就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各界对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

但是对物流产业自身的范畴,即什么样的企业或哪能些类型的企业属于物流企业就有不同意见了。

1、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

在具体考察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前,先业简单考察一下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关系将是非常有益的。毫无疑问,物流企业共同构成所谓的物流产业。因为物流企业的微观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宏观走向,进而为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市场的依据。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发展物流产业。实际上首先就要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体,物流服务的运作是企业的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定性研究是确定物流产业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基础。

换句话说,物流企业的界定明确了。物流产业的边界也就随之划定了。但是,要明确物流企业的边界,就必须首先界定物流企业的独特的功能性活动,即首先要对物流(物流管理)有一个科学的定义,以建立研究问题和发展市场的共同平台。这个问题在拙作《论物流理念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2期)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讨论。

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应该考虑直接接受美国CLM对物流管理的推荐性定义。物流管理是企业行为和客户服务的手段。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物流管理服务。物流管理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

2、对物流产业界定的几个主要观点

归纳起来,目前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有以下几种:

(1)有的认为单纯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不是物流企业,因为物流的运作是管理服务。只有那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才能够算作物流企业。也有的认为传统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都应当算作物流企业。

(2)《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是: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3)有的认为物流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运输、仓储、货代、船代等早就作为独立的产业或行业而存在。如果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投入和产出又是什么?还有的认为物流业属于更大的商贸流通业的范畴。

(4)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汪鸣先生(2002)则提出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集成”。

这些不同认识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3、物流产业家族有太大之嫌

许多人是根据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物流的定义来理解物流产业的。该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所以,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以及货代和港口企业早就自认为属于物流企业以外,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是属于物流业的。我们还常常看到快递企业属于物流企业,邮政要属于物流企业,包装业应属于物流业,分销连锁企业也要属于物流企业,批发零售企业都要转型为物流企业,甚至交通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物流业的。此外,还有所谓流通加工业,物流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提法。这必然便利物流企业以至物流产业的独立性受到质疑。

以包装业为例,我国目前有包装企业2万多家,300多万个就业岗位。整个包装行业承担着3万多亿国内商品和8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包装工业产值超过2300亿元。以包装材料制造为主的包装业怎么可能发球物流产业呢?实际上,作为物流服务功能性活动的包装,主要是指货物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防护性和便利性包装,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托盘技术、堆码技术,配载技术,可回收料斗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应用技术等。

流通加工业本身的表述格界定就存在问题。究竟是流通业还是加工业呢?众所周知,流通业和加工业分属于服务于和制造业。虽然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将物流和分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业务外包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商务竞争战略,许多物流企业在增值服务的拓展方面业已经为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和技术支持条件,出现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所谓合同制造商和物流企业边界模糊的情况,但是否可以扰此就认为已经出现了新的产业部门,恐怕为时尚早。如果可以的话,将其定义为物流增值服务业,或直接定义为增值服务业,既不失其产业特性,又明确产业归属,应该对这种物流服务模式的定型和发展更为有利。顺便指出,如果把《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流通加工”改变面貌“增值服务”可能跟该术语的内容表述更为贴切,也不会使人产生误解。

物流配送业又是做什么的呢?众所周知,配送服务是物流服务的一种方法。物流管理中包含了对配送作业的管理。所以,说物流配送就如同说家电彩电,或营销促销,或运输空运等一样,非常令人费解。依照这样概念层次混乱的术语,恐怕很难为配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不利于同层次物流物流服务运作之间彼此协调。所以物流配送不是不会成为一个独立产业的。物流就是物流,配送就是配送。我们完全可以考察在物流服务业的旗下单产一个含义明确的配送服务业。要知道配送服务业的发展可是前途无量啊。

必须指出,在对物流产业或物流企业的理解和界定中,许多人对物流功能性活动进行了不恰当的泛产业化的理解。好像物流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就是七个行业,事实上,功能性活动从企业经营运作体系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企业来承接,并要进化到产业或行业的层次,必须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发展。所谓产业化就是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物流产业的旗下,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中,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是既在的产业部门;配送和信息处理(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信息服务)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自己独立的产业地位。至于(防护)包装和流通加工要成为独立的产业形态恐怕还要假以时日。但物流业绝对不是这些行业和功能活动的简单组合。

显然,物流业的范畴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二、原因分析

在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界定方面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巨大偏差,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1、物流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运作的绝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力量还非常弱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初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2002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估计约400亿人民币,且市场相当分散。目前还没有一家3PL企业拥有超过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8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同时,只有约15%的国内企业外包物流服务。

必须指出,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有超大之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抽奖决策产生误导。就如同餐饮业对市场的估计总不能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吃饭的开动都算作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吧。即使算作潜在的市场都是不合理的。

2、旧体制的结构和思维定势

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更不要说地方政府的五花八门的发挥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在许多情况下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除了各部门分口设定有关的物流市场准入门槛外,最典型的就是货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分属外经贸部和交通部审批。

应当说,有关既得利益各方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未来的结构和利益调整预期做出反应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种反应如果引导得当是能够产生物流管理新思维并形成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之强大动力的。

3、物流企业的标准定义过于宽泛

实际上,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企业”有一个专门的定义。但这个定义不仅不能为我们理解物流企业的特征提供充分的信息,反而更加使人感到物流企业的确定性和难以把握。标准第12条给出的“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就是物流企业的定义,无疑是要把所有的企业组织都收偏到物流产业的旗帜下来。物流产业的边界在无意中被无限扩大了。

众所周知,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是任何企业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甚至在还没有物流概念的时候,企业就在从事物流活动。原先的那些管理运作,如货运管理和运输、仓储和存货管理等都是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可能管理运作的水平比较低)。物流管理理念的出现,只不过使得企业能够从客户服务、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的新视角来重新认识物流活动并更有效的组织物流运作,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来还没有因为企业自营车队和仓库,而要被划入运输业或仓储业的。

试想:连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交通和通讯设施——都已经作为“物流基础设施”被纳入了物流产业的范畴,那至少从事仓库建造的建筑企业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被纳入物流的范畴。按照这样的理解方式,为计算机制造机箱的金属加工企业和显示器制造塑料外壳的塑料加工企业也应被纳入信息技术产业的范畴。虽然这都是不可能的,但现有对物流企业的定义给人们留下的联想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4、六部委的《意见》影响广泛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在2001年3月的《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认为: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弱点及相关的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该《意见》的影响是广泛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长丁俊发先生在《中国物流》一书中将共列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物流政策性文件”之首。

5、“物流配送”属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国家在2002年3月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把“物流配送”和“公司(船舶、货运、外轮、广告等)”至少是暂时寄存和零售贸易名下。一些来自高层的以“发展现代流通业”为主题的讲话或题材,实际讲的却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或者反过来。因此也就呈现出一种要用现代流通来来融合物流的趋势。这就为物流业属于商贸流通业或现代物流产业的说深圳股市,提供了间接的依据。

6、原产业分类结构的影响

我国原第三产业第三层次的流通部门中就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等。而其中至少是交通运输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是与物流产业直接相关的。

显然,一个无所不包的产业肯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

三、物流产业的“立业”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和物流产业是否得到了官方的体制性承认——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是否纳入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的统计序列等——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

应当说“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这个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是客观的存在。愈来愈多的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服务总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愿意把属于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运作外包出去。物流管理的功能对宏观(对GDP的贡献)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已经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物流产业已经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实际上,这个问题实质要问的是物流产业为什么还油脂内入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里去。这是一个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中,新生产业为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然会提出的一个典型的问题。

其次,不能因为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因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框架内物流服务运作分散在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不能因为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还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不能因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规模还很小就不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客观存在。事实上,随奋斗目标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分工协作关系体系的发展,原有产业分类的重新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政府现阶段如何进行宏观的产业结构分类和是不是进行物流行业的分类统计,那是政府的事情。倒是物流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物流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有效通道。从为物流企业服务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种第三方服务。当然,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提高行业协会的市场地位,增强行业协会的沟通话语权也是我们所有致力于发展物流产业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2、“立业”不要急于求成

我们是不是因为急于要确立物流产业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而忽视了某些基本的原因呢?

众所周知,产业分类的调整肯定落后于产业本身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一些老的行业消失了,一些新的行业产生了。

如美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北美产业分类系统》就新增加了光缆制造业、蜂窝通讯业、计算机软件复制业、环境咨询业、床上早餐旅馆业、仓储俱乐部业和信用卡保险业等新产业。毫无疑问,灾些新的产业在被列入独立的分类目录之前肯定是隶属于或包含在老的产业或行业之中的。

我国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则考虑了已经加入WTO的背景,新增了大量服务业方面的经济活动类别。如“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制造业则减少了26个门类。取消了“邮政通讯业”门类,并将“邮政业”并入“社会服务业”,其余的则并入“信息技术产业”。城市公共交通被归入交通运输业。新设“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运输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足底按摩和泡脚服务”,等等。显然,这些新行业的出现要早于它们被列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时间。

再如,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就与国家统计局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不同。《指引》增设了“信息技术产业”和“传播与文化业”,但示设所谓“高科技业”。《指引》还根据上市公司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的情况,在制造业门类和大类之间增设了9个辅助性分类。至于企业的行业归属,《指引》规定:如果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该公司归入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如果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但其中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的比重高出30%,则该公司归入此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划为综合类。由此可见,企业的行业属性将根据其业务类别的量变逐步发生行业属性的质变。

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个行业是根据现有的产业分类目录来设计、构造和发展的。即使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新产业概念,也要等到国内的经济环境条件具备了以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含有“泡沫”的统计数字并不能够使得新产业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稳固的扎根。

只要有新的市场需求,新的产业或行业就会应运而生。至于新市场的规模能做到多大,全看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所以,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之道。

3、“立业”的根本在市场

毫无疑问,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市场,磨刀业和钢笔修理业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没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之所以发展很快就是因为市场产生了愈来愈多的物流管理运作外包的需求。IT外包服务业这所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是因为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要把IT系统的应用服务外包,甚至是离岸外包。

物流企业的服务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来培育和拓展物流服务市场。所以,对众多的传统储运和货代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提升仓储管理服务(不是仓储作业)、运输管理服务项(不是运输作业)能力和一体化管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服务,逐步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把基础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中介服务管理做好做精是物流企业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最根本的途径。

当市场存在不断发展的物流管理服务需求,又有一批企业有能力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的时候,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会获得持久的动力。

当然,要加快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结构体系的形成,科学的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四、物流产业的界定

1、与物流产业界定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有必要回顾一下三个相关的概念,它们是:产业,企业,行业或行当。

(1)根据《新华词典》产业的概念有二:一是“旧指私有的财产”(多指天地、房屋、企业等不动产);二是“指一切从事物质产品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

行当的概念亦有二:一是指“行业”;二是指“戏剧演员分工的类别”。另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行业是“指职业的类别”。

企业的概念是指“从事生产、购销、运输以及服务性活动的法人单位,如公司、工厂、农场、矿山、商店等”。

所以,严格的来说,产业是用来说“物”和“事”的。行业是用来说“人”的产业属性的。而企业则是用来说“人”和“事”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法人性质的组织机构的。

(2)在英语中,产业和行业的概念都可以用“industry”来表示,强调的是把人力资源组织起来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说的是“事”。但也可以用“business”这个词来表示“行业”。这时强调的是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这与中文的概念是一致的。事实上,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样,作为一种职业存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企业的概念如果用“corporation”来表示,强调的是其公司制的“组织”结合和“法人”的性质;如果用“enterprise”来表示,则强调的是企业组织活动的“计划性”和“风险性”。

显然,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企业都是作为“人”和“事”互动的界面,作为“人”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基础平台而定义的。

2、理解物流产业

在英语文献中与物流产业或物流业对应的词是Lohisticsindustry,但迄今并未见到对Lohisticsindustry的明确定义。

在由DavidLowe(2002)编纂的《运输和物流词典》中只有一个“物流供应商”条目。对该条目的解释是:“对那些为制造商,零售商和其他货物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道路业者和第三方分销或物流公司称谓的业界术语”。由此可以推论,物流还是存在的,其基本构成就是运输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HuntValleyExecutiveResources公司显然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解释物流业的。该公司认为物流业就是“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服务”。这基本上是一个一体化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定位。

在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MenloWorldwideLogistics公司的网站上专门设有知识介绍栏目“物流业”,但其内容却包括: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第三方物流?物流业概要,物流职业经理人的支持和受教育背景要求,以及对物流服务的新的市场要求和第三方物流的未来展望等。在物流概要中,MenloWorldwideLogistics公司所提供的知识包括物流市场的规模,即我们经常引用的美国和全球物流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美国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基于对企业物流的外包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然,该公司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物流产业的比较全面的框架。也反映了该公司是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物流运作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两个层面上来理解物流产业的。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物流产业的确切的定义,但综上所述,可以获得五点启示:

(1)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这两个概念是可以通用的。在实践中往往简称为物流业。

(2)要开展对物流产业的研究或界定物流产业的范畴,必须在物流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基本平台上来展开。换句话说,对物流企业的研究就是对物流产业的研究。物流企业的范畴界定了,物流产业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物流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的职业生涯。

(4)如果把提供物流管理的企业集成看作是物流产业或物流服务业大体上是不会错的。

(5)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如同所谓路,原本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又有哪个新兴市场的发展不是如此呢?

3、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定义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定义:“一个行业(中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再根据产业分类定义的一般结构法则,如运输楼下即交通运输业就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制造业即加工工业是指对农业和采掘业所生产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我们可以把物流产业定义为:

物流业即企业后勤服务业是指从事生产和营销服务保障的所有服务单位的总称。

同时,我们可以摊贩物流企业定义为:

专门为市场提供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的集成就是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

以产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结构特征。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模式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运营特片,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中心的物流服务运作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特征。

由此可见,能够为客户提供阶段性的或全程性物流管理服务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够为客户提供运输管理服务或仓储管理服务的企业都是物流企业。包括那些拥有或不拥有实体储运资产(能力)的企业;那些具备了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运输仓储企业,那些专门从事多式联运整合营销的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咨询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信息支持和管理服务的企业。]

物流企业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包括那些以所谓第四方物流名目出现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属于“牵头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那一类物流企业。即那些与客户企业在某种层面上建立起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或合同外包关系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五、对物流产业未来结构体系的展望

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在物流服务市场逐步成熟的时候,物流管理服务将在市场体系中取得独立的产业地位,并逐步细分为不同的物流行业体系。

这个体系将包括:食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冷藏食品物流业、生鲜食品物流业、包装食品物流业等;汽车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零售部件供应物流业、整车配送物流业等;化工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液体化工产品物流业和气体化工产品物流业等;石油产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原油物流业和成品油物流业等;钢铁物流服务业;矿产物流服务业;危险品物流服务业;设备物流服务业;药品物流服务业,IT物流服务业;服装物流服务业;粮食供应物流服务业;花卉物流服务业;废弃资源物流服务业;物流信息服务业;物流装备服务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等。

同样可以预计,现有的运输业、仓储业、以及各相关的物流服务业都将归入物流产业的旗下,并逐步融入以产品物流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服务体系中去作为特定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后勤服务资源而存在。

兼业范文篇10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党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这是做好处党政领导交给我的重任、带好物业一公司这一班人、做好物业管理的首要前提。其次,是始终把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首位,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确保具有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政治坚定性和敏锐性,正确履行职责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注重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思想清醒和政治坚定。积极探索,在总结经验中提高水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心。上任伊始,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来自组织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自我自身经验的不足。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紧张感才有紧迫感,我想既然我挑起了这份担子,就必须对上级负责、对我的员工负责。近五个多月的工作证明,同志们对我的工作是十分支持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有驾驭全局的思想和能力,这是自己从做副职到做正职的深刻体会。做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在思想上要“站得高”,也就是说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工作思路,布置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与公司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总书记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物业公司的具体工作来说,贯彻“三个代表”就是多为群众办实事,积极为业主、为企业排忧解难,把优质服务上升为规范服务,最终定格在品牌服务上。

―――学风方面

常言道“学用相长”。我自己始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注重用新视野分析问题,提高水平。从发现问题中找差距;不耻下问,多方请教,在解决问题中炼就技能;时常反思,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加强自我约束。因此,我做到了上级规定不准做的我绝对不做,上级要求达到的我坚决达到,不违章、不违纪、不违法,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去。

―――工作作风方面

今年以来,在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下,自己不断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在服务业主、服务基层、服务员工中检验和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做员工的帮手、党组织的参谋助手,尽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精,所分管和负责的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今年的小区绿化工作在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后,采用了以种植灌木来代替草坪的方法,既节约了成本保证了绿化效果,又节约了水资源,效果比较明显。自己每天早晨6点多钟就到小区里检查绿化、卫生、垃圾清运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小区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二是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企业的发展,今年在处领导的帮助与支持下,成功地拿下了sadg项目部两处的物业服务项目,为公司增加收入30余万元。尤其解决了黎明小区常年没有路灯和封闭问题,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好评。三是以公道正派、强化服务为宗旨,积极拓展“440”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公司专门指派一名副经理全面负责“440”便民服务中心改造以及软件资料汇编工作,目前人员、微机等已经到位,新的“440”便民服务中心即“一站式”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四是公司的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经营管理有序,到目前为止各项工作运转平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领导作风方面

想要做一个称职的一把手,就必须用制度自律,严格按公司制定的措施办事。在重大问题上,不搞“一言堂”,广泛征求班子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力求秉公办事;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以经理自居,寻求索取,而以经理自律,讲求奉献,珍惜企业和员工给予的荣誉和权力。通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党、为社会、为企业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深化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的稳定、推进企业的发展自觉贡献力量。

―――生活作风方面

本人始终坚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人正派,注重养成健康生活情趣,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远离一些非法的娱乐场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自己能够认真地执行党组织的各项规定和具体要求,在工作中从没有吃、拿、卡、要的现象,做到清清白白,自己的配偶、子女没有出现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

―――存在问题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对照岗位职责,我认为自己还是基本称职的。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一是学习深度不够。作为公司经理,平时自己虽然很重视学习,但学习还不系统、不全面,还缺乏学深学透的钻研精神,还不能很好的把理论成果运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宏观、微观把握失衡,多忙于落实决策,影响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由于忙于事务工作,尤其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与管理工作上,到基层去的少,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三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待改进。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有时心态调整不到位,表现出急噪情绪。有时批评同志不注意讲究场合和方式,不但效果欠佳,而且又极易影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整改措施及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