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路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1:39:48

建设路径

建设路径范文篇1

关键词: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医学免疫学;金课

近年来,“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金课”又称一流课程,是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建设“金课”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学习难度并拓宽学习深度,做到真正把“水课”转变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标准[1]。同年,“金课”被归纳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此外,具有“两性一度”标准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五大“金课”首次亮相[3]。本校的医学免疫学为自治区级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团队前期致力于临床医学专业“金课”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故将“金课”引入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医学免疫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临床医学专业的相似,如课程内容繁多、学时数少、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不完善等[4]。以往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线下讲课为主,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氛围不活跃、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使被动的“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转变。

1“金课”建设路径

根据医学免疫学的课程特点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托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资源平台,参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对“金课”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1在线“金课”建设的必备条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在“金课”建设过程中,除了需要学校提供基础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外,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5],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使命。1.1.1学校提供相关基础硬件设施及经费支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硬件设施和费用的要求较高,在“金课”建设中起着保障作用。因此,需要学校提供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线上教学所需的资源平台等配套设施。同时,在教学设备的购买、论文的发表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1.1.2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业务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堂效果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为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教学业务能力,以保证课堂教学设计高质量完成。如果教师理论知识不扎实,教学业务水平落后,不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或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则此课程将成为“水课”,与“金课”建设背道而驰。1.1.3教师应熟悉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6]。现代信息技术为“金课”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教师掌握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是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重要前提[7]。1.1.4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8],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好地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在“金课”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1.2理论课“金课”建设路径

目前,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课程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课的线上教学8学时、线下教学32学时、实验课8学时。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论课、实验课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微课、雨课堂与中国大学MOOC(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平台和翻转课堂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都得到合理安排,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2.1课前线上学习在课前教学设计上,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要体现“挑战度”,即教师花大功夫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其难度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教师应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过硬的翻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本领,合理安排学生课前的学习任务。通过雨课堂课前预习提纲、课程PPT和课前测试题等内容,教师可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在线了解学生预习进度和预习效果。通过中国大学MOOC(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平台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微课,学生学习结束后完成测试与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并对课程作出评价。微课应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载体,其资源容量较小、教学内容少、资源组成与结构体现情景化,5~10min的学习时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内容要有一定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布置好课前学习任务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基石。1.2.2课中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要体现“金课”建设的“高阶性”,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机融合。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如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情况、完成测试题的对错率等进行反馈和面对面答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习反馈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要体现“创新性”,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将微课、雨课堂等线上资源引入课堂中,如采用雨课堂进行签到、完成课堂测试以及对易错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进一步增强师生互动效果。1.2.3课后线上监管对课后教学活动采用线上监管的方式,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课中的学习效果布置课后作业。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课前课中的学习内容,通过查阅期刊文献,追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动态,汇总专业术语,进行课后测验,参与小组讨论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学到真知识,教师才能提高业务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3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路径

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虚拟仿真实验丰富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9]。实验教学采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与线下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借助上海梦之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预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对难以理解的实验原理、复杂的实验操作流程,如ELISA法检测HBsAg中关键步骤的操作和移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可以反复观看,通过对疑难问题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措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进行线下的真实实验教学时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授课,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机会。教师先了解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反馈情况,据此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实验内容进行讲解或操作示范,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开展实验活动。传统的实验授课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项目、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操作流程、接着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出现是实验教学的创新性革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以实现教师在线监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成绩评定等功能,学生可选择对应的实验项目、访问在线实验、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等过程。为响应关于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要求,依托上海梦之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展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其目的在于淘汰陈旧的“水课”,进一步打造实验教学“金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实验技术,规范实验教学运行模式,改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4建立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师有效执行教学计划,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基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节奏,增强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一对一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即终结性评价,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一段时间后,对前期教学效果进行了解而作出的一种评价方式,旨在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取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评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占40%和60%,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各项指标的考核要求。

2结语

建设路径范文篇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陕西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如下的问题,给地区内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第一,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的缺失。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的缺失是当前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忽视。第二,资金支撑不充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相应的设备设施等进行完善,而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但就目前来看,资金支撑的不足在给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第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正因为资金支撑的不足,导致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无法有效地对陈旧的设施进行更新,也无法有效地对设备设施进行完善,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其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2.1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意识。要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切实有效的落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首先就要求陕西省相关部门能提高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观念意识,为相关工作行为提供思想的支撑。基于此,在相关部门观念意识提升的基础上,要求能切实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以通过宣传来帮助农村民众强化自身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以帮助农村基层民众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促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就村民来看,他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相对较少,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意识,因此,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意识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2.2提高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落实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求能够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相应的资金支撑,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要求陕西省相关部门能对地区内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切实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来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撑,为提高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从现实层面来看,如果仅依靠相关部门资金的支撑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显然并不充足,基于此,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应重视发挥地区内企业的作用,通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与优惠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促使农村经济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来提高其竞争实力。2.3重视地区内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基础设备设施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求能够基于地区内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充足的重视。从现实层面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充分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确保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来有效实现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基于此,地区内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也必须要充分遵循人本主义的原则,切实将环境资源保护的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相关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此外,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来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其重要的建设目标,基于此,针对地区内基础设备设施的建设也要求能切实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从根本上为促进陕西省农村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与国家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陕西就必须要能给予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充足的重视,确保能充分结合地区的特征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与之相符合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而为促进陕西农村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月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价值满足缺失及伦理对策[J].伦理学研究,2017(03).

[2]张雪瑞.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6(07).

建设路径范文篇3

关键词:洪泽湖;渔业产业;品牌建设

一、基本情况

作为“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海下游地区,西承淮河,东接苏北总渠和入江水道,联通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具有极佳的地理位置。洪泽湖区属于暖温带,受季风气候影响,洪泽湖地区降水量充足,四季分明,且洪泽湖水水质属于中富营养性,对养殖大闸蟹、甲鱼、鳜鱼、银鱼、青虾等水产品十分有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水产品市场竞争都十分激烈,因此这就要求水产品必须具有更高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目前,产品的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主流。渔业品牌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品牌建设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全方位提高渔业发展水平,确保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挖掘水产品国内外市场的潜在竞争力,推动当地渔业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渔业发展的一个常态。阳澄湖大闸蟹是渔业品牌建设成功的一个范例,在仅有3.2万亩的产地中,其年产总值可以达到3亿元。2019年苏州政府为了恢复水面环境,改善水质,终止水面租赁大大减少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面积。洪泽湖大闸蟹作为洪泽湖渔业的支柱产业,对洪泽湖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抓住该机遇,打造洪泽湖大闸蟹的知名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带动相关产品产业的发展,推动洪泽湖渔业产业经济大发展。

二、洪泽湖渔业产业发展现状

自古洪泽湖就出产大闸蟹,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洪泽湖大闸蟹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对洪泽湖渔业发展存在重要影响。(一)生产分散、养殖缺乏科学性。洪泽湖原产地品牌缺少产品化运作,渔业从业者大都是分散作业,彼此间缺少交流。在这种分散作业的模式下不易达成相互合作的目标,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作业模式。这种状况对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对本地知名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阻碍作用。江苏省各地区养殖水平差异显著,层次不一,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洪泽湖大闸蟹养殖尤为突出。江苏省内河蟹养殖面积约为400万亩,产量约为29万t,产量约占全国50%,而洪泽湖产量占全省的10%,产值却仅占1.6%。同时在政府“走小路、奔小康”的政策影响下,洪泽湖渔民沿湖大肆圈湖养鱼养蟹,导致养殖围网缺乏整体的科学规划,先天畸形。(二)品牌意识淡薄,品牌附加值低。受多年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把商标等同于品牌,对于品牌的概念和意识比较模糊。水产品的优劣判断,消费者大多只从外观上进行分辨,没有较高的品牌需求。目前,洪泽湖虽然注册了很多的水产品商标,但省内外知名名牌不多,消费者认知度不高。洪泽湖养殖面积为25万亩,年产量为2.5万t,产值为3.5亿元;太湖养殖面积为4.5万亩,年产量为2700t,年产值为4.5亿元。阳澄湖养殖面积为3.2万亩,年产量为2000t,产值为3亿元;将洪泽湖、太湖和阳澄湖这三者数据比较,可发现洪泽湖养蟹面积和产量是太湖、阳澄湖的10倍左右,但洪泽湖的亩产值却仅有太湖、阳澄湖的1/10。这充分说明了洪泽湖的地域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闸蟹的产品附加值低。(三)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低。虽然“洪泽湖大闸蟹”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荣获“部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实现了质的飞跃[1],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在注册商标时,水产品相仿,特色不明显。如对大闸蟹注册的商标有很多,但是品牌类似,缺乏真正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消费者的认可度低,也直接使其在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在水产品市场中,一旦提及大闸蟹,人们所熟知的都是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而洪泽湖大闸蟹只被本地区和附近地区的人所熟知,知名度过低,这也为其品牌产业的知名企业的创立增加了难度。(四)品牌扶持力度低,可开拓市场空间小。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洪泽湖大闸蟹也陆续向海外销售。但在出口过程中,洪泽湖大闸蟹同样也面临着质量检测不合格等问题,对外销售受到了限制。在这种状况下,由于缺少政府相关的资金政策支持、品牌建设等系列相关问题,导致其不能快速发展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降低了洪泽湖大闸蟹的竞争力,进而在大闸蟹市场的抢夺中处于劣势地位。大闸蟹等水产品市场现在已经被各个地域产品分别占领,洪泽湖大闸蟹的市场生存空间变得狭窄,想要再开拓市场空间变得极为困难。[2]

三、洪泽湖渔业品牌建设路径分析

(一)地方特色品牌建设的基本路径。根据产品品牌生命周期理论,将地方特色相关产品品牌的生命周期分为品牌孕育期、品牌起步期、品牌成长期、品牌成熟期、品牌稳定期或衰退这几个阶段[3]。在品牌的孕育期中,科学的选择品牌的定位、准确地表述品牌的概念特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在品牌起步期中,需要对所选择的还在幼小时期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品牌的成长期中,确定并强化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的影响力来推进产业发展。在品牌的成熟期中,此时品牌的知名度达到了一定高度并拥有了产品的忠诚客户,如何保持并提升优质的品牌形象成为这一阶段的关键。(二)基于产业驱动力的农业品牌建设路径。农业品牌的成长过程与品牌产业发展过程是相一致的,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根据产业驱动力的演变规律,确定农业产业未来的驱动力,对推进产业跨越发展十分有利[3]。从品牌生命周期与产业驱动结合的角度来看,农业品牌产业的发展一般遵循资源驱动、投资驱动、产业驱动、龙头驱动这四个发展过程。在品牌的孕育期,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源驱动。在品牌起步期中,将投资驱动产业发展作为核心。在品牌成长期与成熟期中,以依靠产业驱动与龙头驱动来发展品牌产业。(三)洪泽湖渔业品牌建设的路径。根据上述品牌建设的框架,发展洪泽湖渔业品牌建设。洪泽湖地理区域优势突出,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交通便利。洪泽湖属于暖温带,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充足,湖水水质属于中富营养性,对养殖大闸蟹、银鱼等水产品十分有利。1.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农补工、反哺农业。在农业现代化的大目标下,为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中提出“以点带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对洪泽湖渔业的品牌发展具有借鉴作用。通过重点发展洪泽湖具有潜力的某个品牌,如大闸蟹,使大闸蟹品牌形成产业化。通过大闸蟹品牌,进一步带动洪泽湖相关水产品的销售,最终形成规模产业。洪泽湖拥有丰富的水产品资源,通过建立水产品加工工厂销售相关水产品。当销售形成一定规模并带来收益时,可以通过这些收益改善洪泽湖渔业养殖方面的问题,使得渔业更进一步发展。2.打造特色,借助标准化提升品牌区域附加值。渔业品牌资源相对分散,不利于打造全国范围的知名品牌。由地名产生的品牌本身就有强烈的排他性、差异性。洪泽湖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同时优先选择一两种品牌进行支持,实行标准化生产试点,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将区域特色形象与高品质水产品品牌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品牌区域附加值。如提到红富士,消费者会想到苹果、“天下第一秀水”养的鱼、“农夫山泉”培育的鱼子酱等。3.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品牌发展。浙江庆元的林业企业通过对其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使得当地竹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洪泽湖渔业的发展也可以借鉴经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区品牌的腾飞。积极对本土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技术、设备的一对一帮扶。加快渔业内部的转型升级,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对龙头企业内部的基础养殖基地、基础加工机械设备、质量安全认证等方面进行升级和完善,实现标准、品质、专业的生产。同时当地政府需要大力支持龙头渔业企业申报著名、驰名商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提高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将各类鱼产品连成一个整体,加强品牌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4.推进渔文化建设,提升区域品牌内涵。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是品牌特色化的体现。利用历史与人文环境赋予洪泽湖的独特文化底蕴,深挖品牌下独特的文化内涵,促进品牌影响力的提高。洪泽湖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银鱼、大闸蟹等水产品的培育。如培育出的大闸蟹具有个大、螯肥、肉香的特点,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膏黄如金。充分利用洪泽湖水产品生态和品质上的优势,提高品牌档次。将洪泽湖特有的“九牛二虎一只鸡”历史与传说融入品牌建设,设计特色产品包装形象与周边故事,推动渔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区域品牌特色内涵。(四)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在新经济快速腾飞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采集、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如龙头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凭借着云计算、大数据采集等这一新兴技术招牌带动了旗下各类子公司及其周边产品的快速发展。渔业也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础。引进先进技术对鱼苗、虾苗等进行筛选培育,确保水产品的品质。同时在养殖基地建立一体化的安全控制检测体系,确保从育苗到最后加工的安全。在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基础上,依托互联网经济进行网络营销,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刘学杰.用生态立名用名气立市——“洪泽湖大闸蟹”品牌发展纪实[J].农村工作通讯,2018,(12):58-59.

[2]穆欢,张胜宇,杨俊虎等.洪泽湖大闸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16,(1):18-19.

建设路径范文篇4

[关键词]犯罪学;金课;建设路径;思考

为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2018年8月,教育部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建设一系列有深度、有难度和有挑战度的课程体系。2019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前后认定万门左右部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随后,全国各高校以“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以一流本科课程标准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金课建设工作。作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犯罪学金课建设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笔者结合金课建设标准和要求,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犯罪学金课路径和注意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犯罪学金课内涵

2018年6月,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负责人首次提出了“金课”概念。[1]一般认为“金课”又称一流课程,与“水课”相对应,但何为“金课”,至今无权威定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于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对“金课”标准进行了解读,认为“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所谓高阶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所谓创新性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课程内容要有前沿性,紧跟时代,而且教学形式要多样,具有先进性。学生学习要有探究性,要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程要有一定难度,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课程学习。犯罪学金课应具有金课“两性一度”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犯罪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一人唱“独角戏”,主导课堂教学的进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授课内容不容置疑,教师权威不容挑战。知识的传授呈单向性,学生思维固化,创造力不足,普遍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是学习的过程,不是教授的过程。[2]在犯罪学金课模式下,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虽然教师主导课堂,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广泛采用启发、讨论、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学习权还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和乐学习。

(二)学生进行高阶性学习

在传统的犯罪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是一本教材讲义讲多年,知识陈旧,缺乏更新,落后于时展。学生课堂有限学习时间多限于概念性等记忆和理解低阶类知识的学习。授课方式单一,PPT从头放到尾,课堂活跃度低,缺乏明显双向互动。在犯罪学金课模式下,对于概念性等记忆和理解低阶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在课前学习中独立完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授课教师通过使用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媒介进行答疑解惑,传授学科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双向互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实现课堂从单面灌输向对话、研讨方向转变,完成应用、分析、创造等高阶类知识的学习。

(三)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

在传统的犯罪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场所和单一渠道,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于课堂。课堂学习多以授课教师单方灌输为主,即使课堂设问,往往问题浅显,挑战性不强。在犯罪学金课模式下,授课教师多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开始,提炼每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点,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点设计能够统御整节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析留有余地,给学生课后深入思考留下空间,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的兴趣和动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下课不停学,科学设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完成,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回归学习、深度思考,让学生真正忙起来、动起来和活起来。

二、犯罪学金课建设路径

(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在犯罪学金课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应根据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在保证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根据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发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学生高阶性学习落到实处。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前学生线上学习阶段,除了布置学生进行概念性等记忆和理解低阶类知识的学习任务外,授课教师在的教学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料中还应及时补充本学科最新发展情况,使教学内容不落后于当前公安办案实践。在线下课堂讲授时,重点对本学科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介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如在讲授犯罪预防时,可以结合当前最新社会热点案例,先总体归纳犯罪预防相关知识点,再启发学生思考针对案例中不同情况适用何种犯罪预防措施会更有效等问题,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3]在金课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工作量不是减轻,而是更重,要求更高。授课教师要不断阅读犯罪学最新最近文献资料,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还要紧密加强与公安一线机关的联系,洞晓公安机关预防犯罪最新做法。

(二)大力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金课建设的关键。[4]同理,在犯罪学金课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教学资源的拓展开发。学生在课前线上学习阶段,离不开教学资源支持。教学资源除了电子教材、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课后自测题等基础性教学资源外,还应包括录制的授课教学视频、典型案例、各级公安机关办案报道、相关科研论文等,作为补充资料到在线学习平台上,供学生选择性学习,以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在录制的授课教学视频中,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将重点知识予以简化,时长控制在5~10分钟为宜。课程内容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学经费充足的,应聘请专业公司协助录制。通过资源链接方式,在在线学习平台上链接“天网”“法治在线”等法治新闻网址,通过节目更新来不断更新案例库,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授课教师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更新公安机关最新办案和预防犯罪报道,以及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可用资料。

(三)创新立体教学方式

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立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传统沉闷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授课教师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应广泛采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和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形式,提高课程内容挑战度,大力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和参与式教学。通过翻转课堂,师生角色互换,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现场环境,寓教于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犯罪原因单元的教学中,选择典型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犯罪人实施犯罪的个人和社会影响因素,并自主制作PPT汇报,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突出。同时,还尝试与公安机关开展深度合作。在犯罪学金课建设过程中,创新立体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只有授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式的先进性、科学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犯罪学金课才能更具生命力。

(四)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学习情况,而且也有助于授课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要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在选择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任务点、章节测验、考试、主题讨论、章节学习次数、随堂练习、问卷和延伸阅读等成绩权重。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进度和完成质量,平台对学生自我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和动态评价。学生在了解自我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个性化学习。同时,授课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反映的学生在线学习状况,不仅可以发现学生整体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发现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此外,通过教学平台反映的学生学习状况,授课教师可以发现教学内容是否优化、教学资源是否丰富、课程自我学习评价标准是否健全、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并逐步改进完善。

三、犯罪学金课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公安院校作为行业特征鲜明的高校,具有为国家培养后备警务人才的独特政治属性,决定了犯罪学金课建设中须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忠诚捍卫者为目标,在课程建设中应突出课程思政元素。既要从犯罪学理论课程内容中挖掘出忠诚担当、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等显性课程思政内容,又要从执法办案程序等方面深挖程序公正、忠于法律和清正廉洁等隐性课程思政元素。既要通过微课、慕课的设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又要通过翻转课堂、主题辩论、专题讨论和实践实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5]通过梳理犯罪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铸造忠诚警魂,强化法纪观念,为我们国家和党培养忠诚可靠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和捍卫者。

(二)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犯罪学金课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都离不开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互联网上海量的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学习广度和深度,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犯罪学金课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中深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真正融入教学,为教学提供服务和支持。目前,公安院校犯罪学授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强。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授课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帮助授课教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深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其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授课教师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水平。此外,还应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为授课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注重与公安机关等实战部门的对接与合作,探索共同利用公安警务大数据、公安信息化技术服务教学的新模式。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犯罪学金课课程的建设者是教师,使用者也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能力影响甚至决定了犯罪学金课建设的质量。在线上线下混合式犯罪学金课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提升授课教师素质。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要有情怀。金课建设耗时耗力,而这些时间并不会计算在教师课时量之中。如果没有对教师这份神圣职业的衷心热爱和无私奉献精神,无法想象能高质量完成金课建设任务。授课教师应坚守职业情操和教师第一身份,自觉回归本分,要热爱教学,有大爱精神,有责任担当意识。二是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前所述,犯罪学金课课程建设和使用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授课教师应静下心来,主动学习,潜心研究,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数字教师。三是有效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授课教师应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潜心研究,积极探索,推陈出新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和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方法,以满足新时代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青山,刘佳,吴立保,等.学习范式下高校“金课”建设的价值逻辑与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20(8):55.

[2]姜云霞,葛馨,王双,等.基于“金课”理念的课程教学组织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1(11):159.

[3]张歆.“互联网+”背景下打造犯罪学金课路径初探[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5):128.

[4]詹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21(13):128.

建设路径范文篇5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区块链;路径选择

一、引言

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基于国家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提出的,本文在区块链视角下研究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的选择,为重庆市政府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可选择的路径和可行性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二、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础及发展现状

2019年,重庆新定位为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中心。表1为本文采取因子分析的评价指标。

(一)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济基础

1.基础设施分析重庆金融中心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在因子分析中其主要评价指标是高速公路里程数/土地面积。2020年底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已达1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从表2中可以看到,重庆高速公路里程数是表中排位最高的,然而重庆以省面积计算,其他三城市以市面积计算,因此重庆高速公路里程数/土地面积排位最低。2.经济结构分析2021年上半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3.41亿元,同比增长12.8%。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684.53亿元、5090.49亿元,分别增长8.9%和1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28.39亿元,增长率为12.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为55.24%。说明重庆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已初见成效。3.经济开放程度分析本文以外贸依存度指标评价城市国际化,两者呈正相关。西南四城市外贸依存度如表3所示。在西南四城市中,重庆的外贸依存度上升最快,已达到24.5%。当下重庆一跃成为西部“龙头”,重庆正站在开放潮头。

(二)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基础

2020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212.8亿元,同比增长5.49%,居全国第五,占GDP比值的10.2%。国际上承认金融中心的金融资产增加值占GDP标准比例是10%,重庆金融资产规模量稍显不足,仍需继续提升。从市场体系角度看,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853家,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此外,有15家突破性的金融机构落户重庆,包括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第一家专业信用担保保险机构以及西部第一家民营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下重庆创新成果丰硕。此外,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示范项目,重庆在金融领域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突破。在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仅2019年,就进行了外汇管理改革的试验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试点。通过中新示范项目,重庆向国家部委争取的64项创新政策中有29项是金融领域的。

(三)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府支持

重庆融入全面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离不开重庆市各级政府的主动作为,尤其是在金融中心建设中,政府积极扮演经济主导角色,主动作为,仅2020年就制定多项政策,如《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实施方案》《重庆高新区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办法》等。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现状及优势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在重庆推广应用的基础

1.重庆两江新区:政策支持重庆两江新区肩负“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等重大战略定位和国家战略使命。国家使命和战略机遇助推两江新区集中要素优势和政府优惠政策支持经济快速转型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在金融方面提供金融业政策支持加快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提高金融开放程度,打造国际金融中心。2.江北嘴CBD:培育基地江北嘴金融科技港成立后积极引进金融科技公司,以此助力重庆成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重城。3.中新金融合作示范区:项目助推中新金融合作示范区将推动中新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广泛合作,通过中新合作项目助推金融中心建设。4.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地保障在重庆自贸试验区,2019年就有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试点、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已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已有12项融资新模式的经典案例在全国推广。5.数字经济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保障对接数字经济发展布局,重庆积极进行数字技术研究,通过成立数字经济研究院,在区块链等关键技术领域攻坚克难。

(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推广将颠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重构金融服务环境。区块链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具体应用情况,如图2所示。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中心建设场景应用的特征优势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场景中应用适宜由大型金融机构牵头搭建联盟分布式账本链,如图3所示。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

(一)以政府引领为主,创造适合区块链技术落地的金融环境

重庆金融中心建设一直沿用政府引领型而非市场自主型模式,当前提出的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继续保持政府引领的建设模式,基于区块链视角,重庆政府应在以下方面开展基础建设:1.构建区块链生态系统区块链从比特币源起,历经区块链货币1.0、区块链金融2.0,到区块链社会3.0时代,在演进中区块链大生态系统逐渐演化形成和发展壮大,图4所示为区块链生态系统。2.基础设施投资以区块链支付为例,区块链使24小时无缝运作的社会支付体系得以运转,然而要想保持高效率的7×24小时全天候运转,需要强大的区块链后台系统服务。当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首当其冲的是加大网络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投资。3.技术人才引进当下,国内外学者对区块链的研究聚焦于描述性和探索性应用研究,基础性研究匮乏,国内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目前,国内有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还有新兴起的区块链专门公司和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研发团队。未来可以通过高奖励等优惠政策引进和培育区块链技术高端人才。4.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泛中心化的金融模式要求其他经济活动与之相适配,尤其是政府政务工作必须进行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从而与资本的强流动性相匹配。

(二)重构金融支付结算体系,解决人民币跨境支付困难

重庆可通过构建区块链技术支撑的跨境电商支付平台,实现重庆结算型金融中心的建立,规避在跨境支付中人民币不可完全自由兑换的劣势,最终使资金像网络信息一样在全球自由流动,进而消除不同币种之间的壁垒,规避汇率波动损失,降低跨境结算成本并提高效率。

(三)构建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政政”

“政企”联盟链立足重庆金融科技发展应用现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重庆应利用区块链技术迅速提升重庆金融中心战略地位,与新加坡等国建立“政政”联盟链、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建立“政企”联盟链。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应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发展规划,辅以优惠政策支持区块链发展,并进一步与学术界、产业、政府紧密合作。

(四)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模式,优化法治环境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特征,有悖中国分业监管模式下的营商环境。为促进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落到实处,减少监管空白,政府应积极探索创新型监管模式,完善法治环境,营造一个技术和现实双融合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FriedrichHolotiuk.TheImpactofBlockchainTechnologyonBusinessModelsinthePaymentsIndustry[J].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tschaftsinformatik,2017.

[2]陈亚炜,黄向宇.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知识突破及主题前沿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9(4):8-18.

[3]吴璐,李富昌,者贵昌.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探讨:基于“重庆、成都、昆明、南宁”的比较分析[J].国际商贸,2017,25(18):36-37.

建设路径范文篇6

关键词:生态安全建设;路径选择;包容性

民主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以来,我国“五位一体”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为世界所瞩目的重大成就。但必须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正视的是,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物锐减、耕地萎缩、雾霾肆虐、城乡缺水或水严重染污等现象依然普遍和严重。由此可见,生态安全已成为关乎人民福祉、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的大事。所谓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冷战结束后,西方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学者率先使用“生态安全”一词,又称之为“环境安全”。我国学界对生态安全的研讨还很不充分,其概念的界定或内涵的描述、阐释也不尽一致,但公认生态安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整体性。由于“大”的生态系统是由若干“中”和“小”的生态子系统构成,因此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与破坏,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乃至不堪设想的后果。二是不可逆性。生态学、环境学的常识告诉人们,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都具有“天然”的支撑力与修复力,但这种支持力、修复力一旦超出其“阀值”便是不可逆的。三是成本性。对诸多生态不安全问题进行诊治须花费巨大的社会及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成本。生态不安全,谈不上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安全,更谈不上国家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安全,如社会、经济、文化和信息、能源等。

正因为如此,习指出,我们必须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体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有序有度利用自然,建构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明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我党在正确、科学把握国家安全形势重大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基础之上所作出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这对于推进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近些年来学术、理论及思想界,积极响应关于国家总体安全观及生态安全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号召,对其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多方法和多维度的考量与研讨,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不过从业已发表的文献来看,的确鲜见从包容性视角关注生态安全和研讨其建设路径的学术作品。不言而喻,解决准确描述或正确阐释“包容性民主”一词的重要含义乃至明晰这一概念问题,是回答本文主旨的逻辑前提。海内外学术文献表明,学界率先使用包容性民主一词的是西班牙塔基斯•D•福托鲍洛斯。应指出的是,塔斯基并未给包容性民主进行学理概念上的界定,但他对包容性民主的主要含义作了如下描述:在他看来,包容性民主即生态民主(塔斯基亦未对此界定),而所谓生态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公共权力部门制定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公共政策时必须解决“民主化”问题,更应当注重环境NGO和公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塔斯基强调缓解或消除全球生态危机的危险,应改造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放弃其流行的技术、价值观念可以应对环境危机挑战的思维模式并与之匹配的一切公共政策活动;全球应对包括气候在内的问题都应当以包容性民主的运行机制为基础。那么包容性民主的内涵和形式是什么?它对我国生态安全建设路径选择提供何种主要原则遵从?我们以下逐一述之。关于包含包容性民主的内涵与形式。其一,是指民主的包容性状态,即行为主客体间在运用民主的方式维护和保护其利益,除非是最根本的利益与原则不可妥协与退让外,不必每每均要“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彼此间相互宽容、理解或一定退让妥协。其二,包容性民主(属政治的范畴)涵义也须从包容性增长(属经济的范畴)背后的底蕴理解和把握。“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提出:“新亚行关注的重点要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强调公平正义。对我国而言,它是指缩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确保人人享有同等机会融入经济发展中,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其三,包容性民主亦即生态民主。西班牙学者塔基斯•D•福托鲍洛斯较为深刻的阐述了包容性民主的问题,在他看来,生态危机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结果。要准确地理解这一危机,既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盛行的价值观念和相应的技术,也不能仅仅归因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是应该归结于人类主宰自然世界的观念上。因而,要真正克服这一危机,则需要通过“包容性民主”或“生态民主”变革来实现权力的平等分配。由上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塔斯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及其观念予以一定程度的批判,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深刻性远不及马克思主义和一些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和生态社会主义者。二是以学术视野而言,他率先提出的“包容性民主”觉有创新性,对于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推进一些相关的学术建构大有裨益。第三,最为重要的是,塔斯基提出的包容性民主理论于价值或工具定义对于全球环境治理都具有重大的“正能量”作用。解决产生环境污染与破坏、实现生态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系统复杂工程。此处仅拟把“生态民主”或“包容性民主”,作为“路径依赖”进行尝试性研讨。

生态民主就是政府、个人、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企业以生态利益为最大诉求,以民主多元的参与,在对话沟通中达到利益共识,形成最终满足大多数人生态利益的决策。第一,政治路径。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保障了协商民主的实施,协商民主的实施则与生态民主紧密相关。只有实现政治民主,广大生态环境的参与者们才会积极加入生态建设。制度上,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应对环境危机时代表的选举及退出等制度,确保选举出真正代表广大生态利益相关者的公民。同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扩展公众监督渠道,打通政务公开的“最后一公里”。第二,经济路径。我们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坚决取缔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提倡绿色GDP。政府部门作为管理的主体应将公权力使用在弥补市场失灵上,使各方生态利益达到公平。第三,社会化路径。生态社会民主就是指公民在享有环境权力的同时,也有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首先,确保公民享有的环境权力不受侵害。作为最重要的生态利益相关群体,公民在涉及公共决策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障公民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既能促进决策的公开化、科学化,又能避免权力寻租或决策失败,同时还能避免因生态利益受损引发的社会动荡,促进社会和谐。其次,着重宣传绿色生态观、绿色消费观,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环境标志制度积极引导生态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生态产品的生产到销售一个完整周期都能做到环境友好。第四,全球化路径。经济全球化必然促使生态全球化,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主体能单一地解决生态问题,这就需要在国家以外的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民主合作。积极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加强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团结合作。

总之,生态民主是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减少解决生态问题时的争议,更容易获得广泛共识,还极易推广。

参考文献:

[1]丹尼尔•A•科尔曼[M].生态整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林毅夫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贺培育,杨畅.中国生态安全报告[J].北京:红旗出版社,2008

建设路径范文篇7

1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档案信息化的安全建设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它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公共服务或政府等方面都需要档案信息化,可见,档案的安全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与一般的数据信息不一样,档案信息里面包括政治、科技、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一些机密也在档案信息里面,如果档案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就有可能泄露信息,产生隐患。档案信息的安全建设做不到位,一些档案信息就不能在网络上存储、传输,将档案信息化的计划也就无法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安全建设需求比任何信息的安全需求都要高,我们要从档案的实体和信息两方面入手,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条件,健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机制,构建档案信息化的安全建设体系。

2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较多,一些拥有高技术的不法分子为了窃取信息,会使用不同手段进行网络攻击,这些攻击一般都是通过档案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得逞的,对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2.1网络环境安全问题。档案信息系统一般都是保存的企业、政府的内部信息,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个人情况、业务知识等,并且其中还有一些较为机密的信息。档案信息化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档案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下进行,但是,互联网本来就是开放的,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不良网站、非法地址的影响。如果没有将安全建设做到位,就很有可能发生档案信息所在的网络和不良网络互通的情况,导致档案里的敏感信息被窃取,如果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使整个档案信息系统瘫痪。2.2应用系统安全问题。如今,Web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并且,针对Web应用的攻击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经调查显示,信息安全攻击大部分都是建立在Web应用的基础上的。档案信息系统本身就存在着一些漏洞,面对多种病毒的入侵、袭击,我们要加快完善档案的安全建设,不给攻击者留有机会。2.3计算环境安全问题。计算机作为信息系统中的实体,也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各种病毒严重的危害着计算环境的安全,随着攻击者技术的提高,有害代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功能也越来越多,已经慢慢的进入到了信息系统的底层,对计算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2.4用户访问安全问题。档案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用户,用户在查询、浏览档案信息的时候,也有可能无意的给信息系统带来危害,用户的使用习惯,如用自己的生日当做密码等,这样做虽然方便了自己,同时也给一些非法分子降低了难度,这类特殊的密码很容易被破解,不利于信息的保密。如果不及时的采取安全措施,就会使更多的信息泄露出去,形成安全隐患。

3探究“互联网+”下的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的路径

3.1基础网络的安全建设。做好基础网络的安全建设,可以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避免遭受网络扫描等攻击。保障网络安全的手段就是安装防火墙,防火墙可以设置在可信和不可信网络中,通过对两个网段之间的访问行为进行监测、检查,来阻断外来的攻击,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网络互联的安全控制设备,通过多种方式将档案信息系统保护起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避免黑客的攻击。3.2应用系统的安全建设。信息系统难免会存在漏洞,我们在做好安全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进行维护,杜绝出现漏洞的情况,不给攻击者留有机会。另外,我们还应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加固,设置信息系统防护设备,分析、监测进出服务器的网络数据,发现攻击行为后,立刻采取措施,增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3.3计算环境的安全建设。保护计算环境的安全,可以防止病毒等恶意软件的攻击、破坏,建设安全的计算环境,需要我们安装杀毒软件、检测软件等系统,尽可能的查杀常见的恶意代码。病毒更新较快,被动的防护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们要懂得主动出击,积极地进行安全防护,现在,有一种技术是可信计算技术,它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可信、安全的计算环境。

4结语

如今,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并且,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我们对档案信息化的安全建设也提高了重视,本文对“互联网+”下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可以对档案信息化的安全建设有所帮助。

作者:肖卫 单位: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参考文献:

[1]薛英.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

建设路径范文篇8

国资监管下的数智化监管平台

在现有已建立的蒙电控股公司经营门类众多,涉及业务宽泛。在与出资企业的产权链条上,蒙电控股公司介于内蒙古电力公司、各供电单位、出资且有及市场的边界,从链条向上追溯,需要梳理规范产权政策,优化内蒙古电力公司所属多经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优化出资企业国有资本配置规模、范围,明确优化方向和策略;向下延伸则涉及到对出资企业的功能定位、权责边界、治理结构等,如何选择适当的监管实施路径是进一步实现“资本监管平台、改革重组平台、资源共享平台”这三大平台功能关键。因此,蒙电控股公司在运行与治理上应该处理好三方关系,怎样迎接外部挑战、夯实管理基础、强化集团管控、提升治理水平,为内蒙古电力公司、各供电局及各出资企业防范风险又传递需求的信息,成为了新的发展难题。蒙电控股公司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数据驱动、集成创新、合作共赢等数字化转型理念,系统组织数字化转型理论、方法和实践的集中学习,研究数字化条件下新型国资监管模式,打造基于现有条件下各类数据及监管融合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开展蒙电控股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大风险信息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有效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基于国资监管下的数智化监管平台由此开始探索。

平台建设路径

明晰基于蒙电控股现状的数智化监管路径。蒙电控股公司作为各出资企业的出资人、国资监管人,基于多种角色定位于职能设置,应更加明确监管路径。一是要清晰集团管控模式,根据职责明确是资本管控型、战略管控型、经营管控型还是业务管控型;不同的集团管控模式对下属企业的管控要素、内容、深度不一样。如作为出资人,为了更有效地行使股东权利,需要对出资企业进行监管设计,根据国家和内蒙古电力公司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战略体系;作为国资监管人,为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营,需要设计国资监督体系,并对其进行监督,明确监管层级及监管颗粒度;二是要分类分级管理,可以按照常规业务、创新业务;或者依照波士顿矩阵按照业务成长度进行管理;或者是按照业务种类分组管理。然后确定不同的监管政策,而不是一刀切。如何把不同的功能定位、资源资产和经营机制分配到不同的出资企业中,都需要建立在对市场和企业的深刻认知基础上,也是对监管路径目标的明确。构建基于蒙电控股现状的数智化监管能力。基于国企监管模式,明确出资企业的分类分级监管模式,在明确管理层级及管理颗粒度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不同的监管策略,并定义和形成合适的监管能力。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对出资企业的监管能力包括:战略运行监管能力、经营管控监管能力、合规控制监管能力、安全管控监管能力、风险应急监管能力、资源共享中心、共性创新平台。聚焦基于蒙电控股现状的数智化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合适的数智化监管平台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组织、流程、指标、工具、措施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合适的组织优化,建立适合管控模式的组织架构,以中心制而不是职能制开展优化,定义合适的监管流程和指标体系,开展流程设计和度量体系设计;蒙电控股公司本部已开通基于内网的财务ERP、人资ERP、合同及法律系统,但出资企业信息化除财务ERP模块已开始实施外还处于空白状态,履行各项职责缺乏相应手段,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仍需积极争取内蒙古电力公司统推系统建设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ERP(人、财、物)管理系统、法律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等。运用成熟的数据集采作业流程,构建数智化监管平台,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加工。提供基于蒙电控股现状的数智化监管资源共享服务。积极推动数智化监管平台,进行职业技术鉴定等网上培等服务,帮助出资企业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数智化监管平台搜集更多更适合的专业知识,利用线上云课堂、题库等途径,进行专业技术及政策培训,大力培养创新型、科技型专业人才,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知问题、有办法”的通用型运维人才队伍。积极利用数智化监管平台,开展全行业设备管理运维新模式、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成果交流,充分发挥协同共享效益。数智化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等技术手段,做好出资企业监管工作应用数据采集。既能够服务于单个出资企业,又能运用于蒙电控股对出资企业的整体监管,更是为内蒙古电力公司报告监管情况的重要数据来源。

结语

建设路径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多的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渗透到企业的所有活动之中,成为企业所特有的文化状态。因此,企业,特别是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又面临着新的抉择和挑战。

1“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1.1互联网已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在以传统媒介传播为主的时代,承载企业文化的平台单一,员工对信息的了解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刊物来进行。而在以视、听、读、写全方位、多管齐下的“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的传播途径则有了更多选择。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自媒体快速崛起,它们以其时效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成为当今企业在文化建设领域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对象。在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大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有效便捷的平台。企业的价值观、愿景、标识、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这些在以往被认为是虚的,抽象的,可有可无的东西,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变得具体可感,深入人心。企业的顶层设计、管理理念、各项决策以更易为企业员工接受的方式,得到了员工们的理解和认同,并成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

1.2以人为本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

以人为本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充分重视员工们的切身利益与合理诉求,重视员工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调动员工们工作的积极性,以此激发起广大员工自觉服务于企业、爱企业如家的热情,让每个为企业勤奋工作的员工都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看到了互联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担当,它成为企业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最好体现者。企业管理者从过去的发号施令者,变成了协调者。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再是一个虚幻的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落了地。在“互联网+”时代,员工的困难有人过问、关心;员工的需求,有人倾听、解决;员工的成长,有人规划、落实,互联网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出了一种人性化的良好氛围。

1.3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客户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四通八达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员工的有效沟通,提供了便捷渠道,众多企业开通了官网、OA办公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微信群、QQ群等,企业员工信息、研讨工作、商洽问题、提合理化建议、分享技术成果和心得体会等有了更多选择。互联网打造出更为平等的对话环境,“分享”与“沟通”,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特质,它所呈现出的企业文化传播的宽松环境,为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交流插上了翅膀。员工之间因为沟通渠道众多,交流通畅,关系变得紧密,员工们的归属感增强;而客户因能与企业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对企业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提升,减少了磨擦,企业文化传播就这样有效地融入到了互联网的传播之中。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制度等这些企业文化需要重点打造建设的内容,通过互联网而深入人心,由此形成了企业员工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2“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2.1切实完善与加强企业网络新媒体的平台建设

文化建设一定要有好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文化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管理者要转换思想观念,舍得投入,做好企业官网、企业微信公众号、企业论坛等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让员工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最新资讯、工作动态和发展规划,信息共享,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激发他们参与企业发展的热情。同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还应重视企业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与企业一同成长。

2.2创新文化建设要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驱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深知,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充满了变数。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所说:他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每一天都像过一年一样难过。马云的这番话并不夸张,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马云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认为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修炼内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所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所有优秀企业的文化核心,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与企业创新一脉相承,它应集中体现出企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它应成为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驱动力。对企业而言,在创新文化建设中,要能营造出一种激发员工创新能力的氛围,要允许员工犯错误,要能调动员工们参与企业文化创新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企业就是要激发出员工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使创新的种子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

2.3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奋进的竞争文化

当今,“80”后“90”后员工已成为企业生产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自主意识强、学历层次高,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奋进的竞争文化,给新一代的员工们以充分的尊重、信任和关心,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压担子,以引导、培养、激励等方式,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他们与企业一同进步,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企业需要竞争文化,而这种竞争文化,却是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企业传统激励机制无法达到的。“互联网+”对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要求更高,即企业文化不仅要能够满足员工们浅层次精神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他们的深层次精神需求。因此,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奋进的竞争文化和长效激励机制,破除层级关系,根据员工的意愿、能力、承担的责任、创造的价值进行激励,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2]

3“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互联网思维纳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3.1全力打造企业的优势文化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而经过历史的沉淀与积累,这种文化往往体现着企业的特色,企业举全力完善与打造这种特色文化,最终形成的就是企业的优势文化。优势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多次说过: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唯独海尔文化无法复制。的确如此,企业应当认识到优势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如果还停留在表层的标语、口号、园区绿化,或局限在浅层的职工礼貌、着装、仪式等方面,甚至不思进取,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复制别人的文化,那无疑会错失发展的良机,甚至可能遭到淘汰。优势文化建设,就意味着企业要瞄准自己企业的发展前景,集中火力,打造出属于自己企业独有的、具有浓厚品牌色彩的文化来[2]。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海尔这些蜚声海内外的知名企业已打造出了自己企业的优势文化,但他们仍在努力完善和发展着自己的优势文化。而众多企业如今正走在打造自己优势文化的路上。“互联网+”为企业优势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企业要把握住机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潜心凝炼出企业独到的特色文化,继而打造出企业的优势文化,并把这种优势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传递到企业的各个角落,让优势文化融化在员工们的心中,成为丰富他们精神的钙质,也成为企业创品牌、强筋骨的有效“神器”。

3.2建立多元化文化发展机制

在打造优势文化的同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还应建立多元化文化发展机制。因为企业文化其构成本身就是复合性的,它既有表层次的,诸如轻轻松松的娱乐活动;也有深层次的、高大上的个人自我实现之类的归属感、成就感等等。“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正视“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员工们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机制,使员工们对于文化的多元化需求能够落到实处。企业如果一味沿袭传统的文化建设路径,罔顾员工们的新需求,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会隔靴挠痒,无法落地。多元化文化发展机制就是要突破传统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局限,变单一为多元,变僵化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关注员工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他们尊严、平等和关爱,重视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为企业经济发展汇聚更多的力量。

3.3重视基于个性化需求的文化管理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员工,身上已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质,企业过去那种单一化、层级化的管理体制,对于这些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来说,显然已落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贴几条标语,喊几句口号,板起面孔开会,领导发号施令,众人被动响应的企业文化传统建设模式,遭到新一代企业员工的摒弃,他们喜欢的是鲜活自由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模式,他们热衷零距离、无边界沟通交流。[3]因此,“互联网+”正深入地影响着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影响着现代企业员工的职业行为,比起兄长级、父辈级的老员工们,新一代的员工们更加看重的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对于企业来说,尊重员工个性,尊重员工的创造力,构建基于个性化需求的文化管理就成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努力方向。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出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作者:黄馨慧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上的发言[EB/OL].齐鲁网,2016-04-24.

建设路径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

一、引言

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不仅要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还要把握住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中国逐步走上了以“高质量”为代名词的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现代化是国家审计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一次重要飞跃,能够以其多方位的视角在反腐倡廉、党政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其监督、预防等积极作用,是新发展阶段促进国家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新发展阶段的不段深入,以“高质量”为目标的发展要求逐步提高,国家审计现代化不再被视为简单的“政府工具”而是希望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国家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其要求也逐步提高,可见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这需要审计工作者摆正心态,积极进取,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昂扬的斗志克服重重困难。目前的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工作中还缺乏相应的响应措施,本文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色,将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设计出一条促进国家审计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为其在新发展阶段的建设提供借鉴。

二、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发展阶段,是以“高质量”为特色的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作为促进国家治理的“助推器”,其自身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为了提升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水平,更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本文分别从国家治理战略层面、信息技术层面、合作层面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

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强调“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一方面体现在效率,另一方面体现在效果。只有把效率和效果进行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现代数据信息化技术作为新发展阶段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对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目前的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但有关审计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却较为缓慢。笔者以“审计技术”为主题在知网进行搜索,截止到2022年3月16日,共有5239篇相关文献,以“国家审计技术”为主题在知网进行搜索,仅有392篇相关文献,内部审计技术应用类文章只占到7.4%。可见,审计技术在国家审计中运用的较少。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审计技术的创新度不足。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先进且运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有区块链和RPA等,其创新数量与其他学科相差甚远。另外,从审计技术的应用层面看,财政资金的限制使审计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较少。尤其是成本较高的技术(例如:运动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次数少之又少。此外,审计人员的经验与审计项目的难度也是影响审计技术运用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审查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有充分的审计经验,那么可以在成本效益原则下,不采用审计技术。相反,如果审计人员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取得必要的技术支持,那么审计技术使用的频次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也会促使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难度形成评估,如果该项目难度过大,则必要的技术支持是被允许的。相反,如果该项目相对容易,在审计人员具备充分审计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可以不采用审计技术。

(二)审计主体关系不协调

2022年1月1日,最新版审计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审计法作为保障审计工作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石,能促进审计的现代化发展。在最新版的审计法律中,新增加了一款:“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这是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重视,这说明在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好审计主体的关系,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分别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国家审计一般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目的是维护政治经济制度、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审计一般是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内部审计一般是由部门或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进行的审计,目的是促进企业管理。这三者有着不同的职责与分工,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交叉。因此,三者之间的信息渠道未打通,沟通不顺畅,很可能导致重复审计或者审计资源的浪费。本次新修订的审计法强调了合作发展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的主体关系并未进行有效协调。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有限的审计资源限制了审计主体关系的发展。目前我国审计类型主要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每种类型的审计对人才的需求都越来越大,而当前审计人员较少,审计工作繁重使其无暇顾及审计信息的传递,对不同种类的审计了解较少,阻碍了审计主体关系的协调发展。其次,审计项目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主体关系协调的因素。如果审计项目较为简单,审计工作人员有能力完成项目,很可能就不需要外部的协助,主体之间的交流因此减少。如果审计项目较难,审计团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或经验,必要的外部支持能有效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情况就增加了主体之间的交流。最后,审计主体之间缺乏沟通渠道是影响主体关系协调的主要原因。现实中,审计主体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地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工作,对其它分支项目了解甚少。这导致审计人员对分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了解,即使需要必要的外部支持,也无从下手。因此,沟通渠道是影响主体关系协调的主要因素。

三、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路径设计探究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条以国家治理战略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路径,以期为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一)以国家治理战略为基础

国家审计是服务国家治理的一种工具,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我国已经迈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命脉,走向现代化道路。以国家治理战略为基础的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能抓住国家治理的重点,最大程度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推动国家建设,促进国家治理。因此,以国家治理战略为基础,是实现国家审计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在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以国家治理战略为基础的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能及时发现国家审计缺失的方面,尤其在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国家审计的范围正不断扩大。对于国家审计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国家治理战略为国家审计范围的扩大指明了方向。同时,以国家治理战略为基础促进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国家审计人员应及时学习国家治理战略。单位可以通过组织晨会、周会等方式召集参与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共同学习国家治理战略。对于会议的组织者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能准确把握政策的方向和治理的重点。例如,我国目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是全面依法治国。其次,审计人员要把国家治理方略与国家审计工作相结合。例如,《民法典》合同编新加入了有关准合同的规定,审计人员在合同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准合同的特点,把握准合同审计的重点,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

(二)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在新发展阶段,由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国家审计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审计也成为了时代必需品,而大数据审计技术在审计中能以其速度快、效率佳、效果好的优势满足当下社会需求,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功能。笔者以“大数据审计技术”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截止到2022年3月16日,共有1154篇应用型文章,占审计技术类文章的20%。可见,信息技术已成为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单位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为审计人员演示使用信息技术的条件和方法。同时,可以将使用信息技术的审计工作效率与未使用信息技术的作对比,更直观地让审计人员体会到技术的优越性。其次,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一味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一定是最优选择,还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参照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用信息技术的成本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投入与产出。在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之后,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客观地对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做出判断。最后,审计人员要看到技术的两面性。一方面,信息技术能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能会出现程序错误,导致审计的失败。因此,在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要时刻保持客观、怀疑的态度。

(三)以合作共赢为目标

在新发展阶段,国家审计现代化建社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就必须充分整合并利用审计资源,联合业内人士,以打造高质量审计、促进审计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建立主体关系之间的沟通渠道。单位可以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交流会,邀请业内参与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大家互相了解。其次,单位可以建立网络自荐平台。业内人士都可以向平台发送自荐信,表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以及所感兴趣的方向,这样能够促进人员的流通,当业务需要外部支持时,能及时有效地抽调审计人员,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通过公告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审计,促进审计信息的流通。国家审计一般通过在审计署公告的形式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开。而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很少以公告的形式进行结果公开。在遵守保密性原则的情况下,国家审计如果能够联合其他审计主体,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使各主体之间相互了解,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

四、结语

在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只要坚持以国家治理战略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路径,就能从根本上促进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促进新发展阶段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思培,程博.国家审计现代化内涵与发展路径[J].商业会计,2021(24):35-37.

[2]杜浦.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市场周刊,2021,34(07):94-96+125.

[3]赵溢鑫.国家审计推动民主法治现代化建设路径研究[J].财政监督,2021(12):74-77.

[4]李媛.国家审计视角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路径研究[J].西部财会,2021(04):71-73.

[5]曹云.论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促进作用[J].中国发展,2020,20(04):77-81.

[6]田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J].江苏商论,2019(0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