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领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8:45:05

建设领域

建设领域范文篇1

一、工作目标

(一)坚持政府带头。巩固政府投资项目清欠成果,继续对2003年底前已竣工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拖欠款尚未解决的项目,摸清情况,落实还款资金,按制定的还款计划在**年6月底前全部解决。

(二)加大社会投资项目的清欠力度。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清欠工作责任,引导和采取仲裁、司法途径解决拖欠款问题,确保**年10月前全县基本完成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清偿任务。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分阶段目标如下:5月底前总拖欠工程款解决比例要达到87%以上;6月底前总拖欠工程款解决比例要达到90%以上;7月底前总拖欠工程款解决比例要达到92%以上;8月底前总拖欠工程款解决比例要达到94%以上;9月底前总拖欠工程款解决比例要达到95%以上。

(三)认真落实清欠政策和措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继续建立、完善和落实防止新欠的长效机制,维护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

二、采取各种措施,按期完成清欠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工程剩余清欠工作力度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按照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清偿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通知》(足府发〔**〕65号)要求,开展重点督查,逐项清查剩余拖欠项目,采取必要的措施限期解决,确保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剩余拖欠工程款基本实现财务结清。

(二)以房地产项目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社会项目拖欠的工程款

1、对房地产开发等社会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企业作为清欠主体的作用,按照社会拖欠项目结清的标准,做好协调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司法渠道,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解决拖欠问题。积极引导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通过市场中介机构确定拖欠数额,签订还款协议并进行公证,按期清偿拖欠的工程款。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的,鼓励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对因拖欠单位依法注销或破产等原因,实际已无法追偿的拖欠工程款,要落实责任,督促责任方提出解决方案;对确实无法追偿的,属于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营风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核减或核销。

2、建立公示制度。县清欠办要定期公布拖欠工程款的项目清单,对于尚未清偿完毕的项目业主,县计经委、县建委、县国土房管局等部门暂缓办理该单位新建项目有关审批手续;对**年6月底前拒不办理结算手续,仍未签订还款协议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的责任单位,县政府将其列入失信单位名单,在7月底前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对土地招标、新上项目、施工许可、银行贷款、市场准入等方面加以限制,情节严重的取消资格,清出市场。对多次因施工欠工程款或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在我县有形建筑市场上进行公示,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三)加强对清欠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1、对市政基础设施、教育、交通、水利等政府项目的剩余拖欠,分别由建设、教育、交通、水务等主管部门督促各有关单位提出解决办法,协调落实还款资金来源。

2、县劳动保障局在受理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举报投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日常巡查,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的举报投诉渠道追索欠薪;对因拖欠工程款引起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会同县建委及其他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同时会同县司法行政部门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为农民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支持和帮助;对采取违法手段讨薪的,要配合县公安局严肃处理。

3、县监察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清欠政策,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4、县人民法院要继续开展对尚未执结拖欠工程款案件的集中清理专项活动。对**年以前进入执行程序,有执行能力但尚未执结的拖欠工程款案件,要重点清理,限时执结。

5、县仲裁委要为清欠工作中的有关企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对于清欠工作中仲裁案件特事特办,充分发挥仲裁公正、高效、快捷的优势,快速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对于困难企业的仲裁收费实行缓、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清欠工作顺利开展。

(四)严格执行清欠工作目标考核制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对本辖区的清欠工作负总责。县督查室和县清欠办将继续以足府发〔**〕65号、足府办发〔**〕99号文件附件所列建设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的解决情况,作为考核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有关部门是否完成清欠工作目标的依据。对未完成清欠目标的责任单位,在年度综合考核中扣减2分,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同时,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清欠任务完成较差的,县政府将启动行政首长问责制。

建设领域范文篇2

面对蓬勃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如何鼓励支持它加快发展,如何引导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如何加强党对这一领域的领导,引导其健康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如何在这一领域坚持执政党的地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建设,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的建设,各地都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作法,在组织设置的形式、支部职能的确定、党员作用的发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规范要求,要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好如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不动摇。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这一领域开展党建的客观环境,充分认识党的建设在这一特定领域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科学地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是:它在现阶段总体上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主既不同于旧社会的工商业者,也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有产阶级,他们大多数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政治上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它在我国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中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这是其主导的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主流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企业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坚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的组织设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党员活动的开展和管理以及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等都不能降低标准。要使党适应这一环境的改变,在实践中探索不同于国营集体企业中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二、必须坚持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不动摇。

处在私营企业中的党组织,不同于国有、集体企业里的党组织。国有、集体企业中的党组织,其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是直接的,具体体现在党组织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干部人事制度、企业的分配形式等方面起决策支配作用。私营企业中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客观上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党的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来反映,党组织与企业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应体现在对企业职工思想上的领导,对企业经营方向政治上的引导,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助指导上。这“三导”再与上级党组织政治上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结合起来,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探索发挥这“三导”作用的具体内容和途径,要双向明确这“三导”作用,用条例来规范私营企业中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便于企业遵循和党的组织开展活动。

三、必须保持党组织思想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纯洁性,组织上的独立性。

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两方面的现实考虑,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党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组织在统一战线中处于领导地位,负有“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光荣历史使命,党组织必须始终保持自身政治上的纯洁性、思想上的先进性、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组织是政治组织,不是一般的群众社团,不能成为私营企业的“附庸”和“政治花瓶”,要独立地开展党的活动。保持独立性,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鉴于流向这一领域的党员情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面临着特殊的情况,从目前组建支部的情况看,有些企业主本身是党员,具有双重社会角色。有些职工党员是靠亲朋好友、老同学、老战友、退休职工、下海的科技人员,外地雇请等组合到一起的,有的已相当长一段时间实际上脱离了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党员的政治意识和觉悟已明显退化。即使成立了支部,只能满足于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在企业中难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教育和管理,保持党组织思想上的先进性、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过渡的办法,首先是要选配政治上强的人任支部书记,加强对党员理想、宗旨、信念的教育,强化党员“双带”目标管理,扭转部分党员思想退化、支部作用弱化的倾向。

四、必须坚持“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总方针不动摇,正确处理好党的基层组织与企业主的关系。

“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八字方针是我党处理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关系一条长期的政策,培养一支“爱国、敬业、守法”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队伍,是我党的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我们党的基层组织要理所当然地担当起这一光荣任务。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重发展、轻管理、重支持、轻教育的倾向。党的基层组织要理直气壮的开展工作,不要怕与企业主搞不好团结而放松对企业主的帮助和教育。基层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通报情况。只有全面准确的贯彻这八字方针,才能找准基层党组织在私营企业中的位置和发挥作用的着眼点。贯彻这八字方针,主要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纪法规,建立党组织与企业主定期的恳谈联系制度,按照公平和效益的原则协调好劳资关系,协助企业主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与企业主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领域范文篇3

近几年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2283亿元,实现利润61亿元,上缴税金68亿元,规模及效益指标均居全国领先。预计,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1000亿元左右;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可达2700亿元,增幅在20%左右。但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法制建设和执法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少数地方不切实际地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以致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大量的拖欠工程款问题。据统计,20****年底,我省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186亿元;今年6月底达135亿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到年底全省被拖欠工程款将达200亿元左右。拖欠工程款的产生和加剧,引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由此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拖欠工程款形成了大量的“三角债”,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埋下了隐患;拖欠工程款也影响了投资环境,影响了建筑业的形象。

国务院领导对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十分重视,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国办发〔20****〕94号文件。今天,国家六部委又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清欠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上来。要充分认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将此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建筑业企业和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切实解决拖欠的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和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清理整治工作的重点是三个方面,即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的工程款、政府投资项目拖欠的工程款和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一是解决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的工程款。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工程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清理,对存在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房地产企业,由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记入企业信用档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督促其尽快还款。对拒不改正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不批准其投资设立新的项目开发公司;计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批准其新开发建设项目、不为其办理用地手续;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也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制约措施,督促有关企业尽快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将企业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及时告知该企业的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将其列为信用不良单位,依法减少授信额度或者不提供授信。

二是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的工程款。这方面的工作直接关系政府形象,关系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首先,要抓紧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投资的工程项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关键是要切实落实建设资金。有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其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带头清欠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款。对拖欠的工程款,各地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从本级财政资金或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支付拖欠工程款。凡逾期未能基本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除极特殊的项目外,一律不再批准其新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今后,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好建设规模,对政府投资项目要有切实的资金保障,不能留有缺口。

除房地产和政府投资项目外的其他项目拖欠工程款的,各级政府也要明确负责检查和清理的部门,根据工程项目和工程款拖欠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限期清理和解决。同时,要鼓励建筑业企业主动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解决拖欠工程款的问题。

三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前一阶段,省劳动保障、建设等部门已经在清欠农民工工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元旦、春节将至,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农民工年终工资兑现,是当前各级劳动保障、建设等部门和建筑业企业、建设单位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以各种名目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违规行为,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确保农民工按时取得应得的工资报酬。有关部门要对农民工集中的建筑业企业、在建工地进行逐一排查,检查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和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对有拖欠和克扣工资行为的企业,要责令其立即补发;不能立即补发的,要制订清欠计划,限期补发。凡因工程项目业主拖欠建筑业企业工程款,导致建筑业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农民工和工人工资的,要严肃追究业主责任,责令其限期付清工程款,并向社会公布。已获得工程款的建筑业企业,要优先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和工人工资。对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和工人工资的建筑业企业和项目经理,在企业资质和个人从业资格审查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把清理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建设领域范文篇4

当前,我国私营企业已占据国民经济近半壁江山了。据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2007年度中国私营企业发展分析会”上介绍,截至2007年第3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与此对应,民营经济已占GDP的65%左右,占经济增量的70-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文化。纵观我国当前私营企业文化,虽然不乏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但整个私企文化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缺乏诚信。

1.企业目标上,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打造百年老店的气魄

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很短,“百年老店”并不多见。据国家统计局城乡调查队近年的调查结果,私企平均存活期仅为5.7年。原因何在?温元凯教授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企业家身上,一些私营企业家受教育程度低,发财后即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由于私营企业家本身的各种原因,造成一些私营企业在发展目标上出现短视现象,片面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缺乏打造百年老店的气魄,从而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在企业管理上,家族管理明显,缺乏科学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文化家族色彩浓厚。非亲勿用、非亲不信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外族人以及后来招聘的员工缺乏信任。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新招聘的员工人数必然会超出“三缘”员工,如果得不到相应的信任,这些后来的员工势必难以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无法和企业融为一体,也就无法全身心地为企业服务。

3.在产品营销上,没有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和信赖,难以树立“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是指与品牌名称及其标志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无形价值,包括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品牌体现的品质、品牌联想等,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等所有有形资产的外在价值。一些世界知名品牌都具有较强的品牌价值,而在我国私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外贸行业中,则长期存在着营销弱、品牌弱的现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拥有自主品牌出口的企业不足10%。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所以很难让客户了解这个企业的产品,更无法使客户树立起对品牌的信赖度了。在国内贸易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况,这样导致产品难以树立起“品牌价值”,而如果没有忠诚的、稳定的客户群体,也就无法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4.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意识,恶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毫无疑问,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种竞争应该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但少数私营企业容易在巨大的压力下采取一些非正当竞争手段,故意陷害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最终结果往往是一个零和博弈,互有损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随着市场的发展,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逐步从单纯竞争走向竞争与合作共存,从互损走向共赢,最终达到互惠互利,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

二、诚信是建设私企文化的根本

康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值得我们敬畏: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在道德法则中,诚信无疑应该是处于核心和首要地位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作为已经占据社会经济半壁江山,而且地位还在逐年上升的私营企业来说,也应该以诚信为根本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以诚信为根本建设私营企业文化,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社会道德回归、中国传统道德和世界企业发展经验的回应。

1.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诚信经济、公平经济,各个市场主体只有在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贸易,整个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行。在西方发达国家,90%的贸易是以信用方式结算的,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20%。不采用信用交易对企业就意味着不能获得短期融资。在对外开放中,信用缺失还会严重降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效率,在世界市场上难以扩展市场份额。

2.诚信是对社会道德回归的回应

当前,不仅是政府在呼唤诚信,整个社会更是在呼唤道德,呼唤诚信。如最近轰动全国的“周老虎”事件,就向我们传达着社会对于诚信的呼唤。

3.诚信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回应

诚实守信随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一直被赋予很高的地位,当成是“立身之本”和“举政之本”。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且还认为“民无信不立”。在中国古代商业经营中,童叟无欺、物美价廉等理念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私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不能游离于民族文化之外,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的融会贯通,要充分汲取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尤其要将诚信溶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

4.诚信是对世界企业发展教训的回应

2004年,曾经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7名、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的安然公司因为虚报盈利而宣告破产。自1997年至2004年,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安然事件除了使人们对市场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等进行反思之外,也再次使人们看到违反诚信原则给企业所带来的崩溃性后果,欺骗投资者的企业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代价。对此,我们的私营企业更应该从“安然”之类事件中吸取教训,真正认识到,一旦缺乏诚信,再强大的企业也会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三、贯彻诚信企业文化以促进和谐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和谐社会基本理念之中,法治、公平、诚信均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作为市场经济中日益壮大的市场主体——私营企业,也应该在诚信的基础上,在公平的氛围中,在法治的监督下,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和谐理念指导下,以诚信为根本建设私营企业文化,就是要全面贯彻诚信的企业文化,分别在企业与内部环境、市场环境、外部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状态。内部环境中,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市场环境中,促进企业与消费者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和谐;外部环境中,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1.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与自然的和谐

2007年夏天,由于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生活、灌溉污染排入湖中,导致太湖蓝藻严重爆发,使昔日“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的太湖一度成为一个巨大的臭水塘。事件发生后,因“苏南模式”而发展起来的沿湖各城市均深受教训,人们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治理污染,其中无锡市就全部取缔了排污不达标的旅游船舶和水上餐饮船舶,关闭了400家小型化工厂。

在对待自然方面,我们已经有太多教训,一些企业在涉及“三废”排放、环保等方面,敷衍了事,毫不负责,甚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里应付各项环保测评,暗里仍然乱排乱放,导致环境受到极大损害。可持续发展观我们已经提了很多年,并已经广泛地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缺乏诚信,心存侥幸,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

2.诚信纳税、及时还贷、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松下幸之助曾说:“经营的第一理念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考虑的前提,才是最重要的秘诀。企业如同宗教,是一种除贫富度众生的事业”如松下所言,对于企业来说,担负社会责任是责无旁贷之举。这里所指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获取作为个体的企业最大化利润后,也能够积极主动地维护社会整体和公众利益。

税收是私营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当前私企的税收缴纳额已经有非常大的提高,并成为一些地区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少数私企没有树立牢固的税收理念,通过更改企业账户、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逃避国家税收或者骗取国家退税。在银行贷款方面,有些私营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权钱交易,获取国家贷款,然后就不思归还。这些不良现象值得私营企业家们深思。

慈善事业是私营企业担负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另一主要形式。很多私营企业家能够为富且仁,在自己富裕后通过慈善回报社会,但也有一些私营企业以企业利润低、资本少为借口对慈善捐款一推了之。

3.诚信公正、互惠共赢,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之间的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成为和谐的经济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企业间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展,是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在一个信用缺失的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为了对信息进行甄别,考察对方信用度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资金,这自然导致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反之,企业之间如果能够在诚信公正的基础上,公平竞争、诚信交易,实行以合作和互惠为主要特征的良性竞争模式,则交易双方都可以不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去考察对方信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其结果是不仅参与交易双方的企业可以从这种竞争中获取更大利润,而且整个市场经济也能获得整体提升。

4.货真价实、注重质量,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

目前,我们的市场规则、运行机制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的私营企业就钻了这些空子,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生产,牟取暴利,导致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升级。

上世纪80年代,温州一些私营企业生产的皮鞋质量低劣,以次充好,甚至以纸充皮,被消费者称为“晨昏鞋”,严重影响了温州私营企业乃至浙江私营企业的形象,其他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发展中也曾一度出现类似现象。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企业的诚信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从这个角度看,货真价实、质量第一,已经不仅仅是道德层次上的企业文化命题,而是经济层次上的企业利益命题,也就是说,企业要获取最大化利润,必须用质量打动消费者,实现自己的品牌价值,从而也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

5.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

曾几何时,私营企业的管理给人的感觉就是“家族股份公司”,或者“老乡合资公司”,外姓人或者外乡人在企业中始终难以融入。而随着我们加入世贸以及私企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日益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本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

建设领域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科学务实的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坚持围绕2008年以来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民政对象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阶段目标和责任分工

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所要达到的价段目标是:通过专项治理,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的程序,依法进行工程的申报、立项、审批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政行为更加规范,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预防腐败现象易发的势头,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秩序和建设环境。

责任分工:民政局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全责,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副组长负分管责任,办公室承担上传下达及日常工作。

三、总体安排和实施步骤

根据县治理办公室安排和统一布置,从2009年11月开始,至2012年年底前基本结束,结合我局实际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达动员阶段。从2009年11月开始12月下旬基本结束,主要任务是:

1、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局成立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抓好传达动员。民政局召开党组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研究成立组织和办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以民政局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民政系统专项治理动员大会,进行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深入宣传发动。

第二价段:排查问题。从2011年1月下旬开始到2011年4月底前基本结束,主要任务是:

深入开展自查。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查找项目决策、项目规划审批、项目核准、图纸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工程质量、工程建设实施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是否存在有不按章办事或突出问题。查清情况,找出存在的症结。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主观认识、法规制度,权力制约、行政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的根源,查找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并将自查情况于2011年4月上旬前书面总结上报,迎接县治理办抽查。

第三价段:认真整改。从2011年5月开始到2012年7月底基本结束,主要任务是:

1、及时纠正问题。针对排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及时进行纠正,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安全、廉洁。

2、完善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及时清理、补充、完善工程建设方面的各项制度,确保实施过程中的衔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价段:巩固成果。从2012年8月至2012年年底前基本结束。主要任务是:

1、总结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专项治理工作全面自查,做到不留死角,不打折扣,对专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结报告于2012年10月底报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迎接县检查组检查。

2、健全长效机制。及时把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经验转化为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今后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建设领域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深化供热体制改革,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创新污水处置工作机制,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以健全法规制度为基础,以经济激励政策为引导,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切实落实技术标准,加强考核评价,扎实做好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城镇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节能目标:“**”末,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18%,实现节煤9万吨/年;2009年起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设计标准;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全市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和采暖供热计量系统改造;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完成“暗补”变“明补”工作,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热计量收费制度;加快实施供热资源整合,集中供热率达到80%;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替代常规能源10%;开展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等试点示范工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的比重力争达到35%以上;实现万元GDP取水总量低于全国平均值50%或年降低率≥5%。

2.减排目标:“**”末,实现减少烟尘排放3600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40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减排COD(化学需氧量)3.6万吨;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2%,力争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力争实现城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工作措施

(一)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1.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在城乡规划中应编制各阶段节能减排工作任务。明确符合我市实际、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指标,在环境保护篇章中增加节能减排内容,作为强制性要求。规划主管部门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2.严把新建项目审核关。涉及政府投资的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增加节能篇,涉及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在编制申请报告时应增加节能篇,对不符合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和核准。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行业落后生产项目及楼堂馆所等的规划选址和审批管理,按照产业政策、能源审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价审查的规定和要求,对项目进行规划审查,凡达不到节能减排有关规定要求的,一律不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违反规定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

3.严格控制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37号),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重,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比重应达到住房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不符合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不予发放规划许可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国土局、市房产局)

4.调整建筑用能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成立**市清洁能源建筑应用管理指导委员会,组织、协调和推进清洁能源在我市建筑中的应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开展清洁能源建筑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建设,2008年完成2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泵及电采暖示范工程,通过示范项目,研究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责任单位:市建委,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电业局)

(二)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1.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工程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新建建筑节能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新建建筑的工程质量。

(1)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严把规划审批关,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2)施工图审查机构严把节能设计审查关。新建建筑强制执行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室内采暖系统应安装热计量设施及温控装置,达到分户计量和温度可调节的要求,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有节能计算书。实行建筑节能工程备案制度,审查合格的,报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备案,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予通过,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责任单位:市建委)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严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监督关。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要求,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项目及室内采暖系统、小区二次供热系统的施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管理,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不予验收备案。(责任单位:市建委)

(4)加大建筑节能、新型建材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闭合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的作用,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工程各环节的监督与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规范企业行为,严肃查处不按节能标准设计、施工、监理的行为,将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行为纳入建筑市场主体诚信行为考核标准。严格按照《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工作制度(试行)》要求,加大建筑节能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加强对国家的节能减排建设产品名录中产品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责任单位:市建委)

(5)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所售商品住房的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等基本信息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责任单位:市房产局,市建委,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

2.全面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坚持与旧城改造、建筑修缮和城市及区域性热源改造相结合,与供热系统改造同步进行,实行“谁所有、谁改造、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按照节能50%设计标准进行,并同时实施供热采暖系统改造,达到热计量和温度可调节的要求。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按照国家财政部《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957号)和《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财建〔2008〕12号)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奖励资金。同时,研究制定我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我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运行的模式,全面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程。

2008年,开展既有建筑基本情况调查,制定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强化工程招投标、施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工作的管理,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完成20万平方米政府资金引导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责任单位:市建委,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房产局)

3.建立政府机构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按照国家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245号)和自治区建设厅《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建科〔2008〕3号)的要求,研究制定我市的贯彻落实方案。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558号),组织开展政府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调查和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监测及节能试点工作,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的监督管理。2008年计划完成2项政府机构和2项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试点示范项目,为建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制定电、热、水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耗定额和限额定价、超定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奠定基础。(责任单位:市建委,协办单位:市经委、乌昌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推动供热采暖节能降耗工作。

1.继续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按照自治区城镇供热采暖费货币化分配等相关政策和办法,制定**市采暖费货币化补贴方案,完成“暗补”变“明补”工作。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采暖救助机制。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95号)精神,于2008年9月前制定公布我市供热采暖两部制计量价格,逐步推行按用热量收费制度。2008年10月15日起,新建建筑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完成市级政府机关办公楼供热计量系统改造示范工程,率先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逐步对2003年4月15日后建成的节能建筑实施热计量改造。(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发改委协办单位:乌昌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加快推进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建立供热企业能耗考核管理制度。制定供热行业能耗指标和考核制度,对供热企业进行考核,降低使用煤、水、电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研究制定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和办法,引导、鼓励供热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现有集中供热热源进行节能降耗改造。研究制定**市推进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措施和技术指南。完成70%以上燃煤锅炉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并逐步对老旧供热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使燃煤锅炉平均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平均耗煤量由33kg标煤/㎡下降到27kg标煤/㎡。(责任单位:市建委、市经委、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市国资委)

3.调整城镇供热结构。坚持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多种供热方式为补充的城镇供热结构,鼓励开发、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方式供热。加快实施供热资源整合,实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全市范围内污染大、规模小、能耗高的供热企业进行整合,重点围绕热电厂和大型燃煤锅炉进行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完成区域性联网运行和资源整合。“**”期间,单位联片供热锅炉房的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分散燃煤锅炉及燃煤小锅炉的拆并力度,减少污染物的低空排放,严格控制燃煤锅炉的新建审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严格控制分散燃煤锅炉的审批建设。凡在全市统一规划确定的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热力覆盖范围内的分散采暖锅炉全部拆并或改用清洁能源,在覆盖范围外的分散燃煤锅炉全部改用清洁能源;城乡结合区域立式燃煤小锅炉通过限期治理,分批实施并网或改造。2008年各区拆并燃煤小锅炉目标任务为2000台。(责任单位:市建委、市环保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乌昌财政局)

(四)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

1.加快创建节水型城市。“**”末,实现建设节水型**的总体目标。按照《城市房屋便器水箱应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推动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在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做好新建、改扩建公共与民用建筑节水器具的安装和更新改造工作,到2010年,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普及节水器具,现有住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2008年建成自治区节水型城市,2009年申报部级节水型城市。(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2.加快城市水价改革步伐。按照国家计委《关于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计价格〔2000〕1702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计价格〔2002〕515号)要求,建立激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体系,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拓展水价上调空间,增强企业、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确定中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的比价关系,建立相应的价格体系,鼓励使用中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办单位:乌昌财政局、市水务局)

3.严格按照国家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规定,把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关,严禁高耗水、高排污项目上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做好**市水务项目的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工作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使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2%。以水的循环利用为重点,做好再生水利用工作。(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

4.强化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管网设施,严格污水处理厂水质监管,逐步建立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绩效评估制度。2008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2万立方米/日,新增再生水处理能力0.65万立方米/日。加强中水回用设施及企业、单位自建的污水处理站的运行,使全市污水处理率逐步提高。严格执行《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保障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开展村镇污水处理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农村污水处理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

(五)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1.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利废建材生产及应用比例,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研发有利于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的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型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对粘土制品的监督管理,巩固我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逐步淘汰粘土多孔砖制品,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适合本地区的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对墙改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充分发挥墙改基金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推动建筑节能。加强对散装水泥的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应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措施,2009年起全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加大在市区内“禁现”的执法检查。(责任单位:市建委,协办单位:市经委、乌昌财政局、市国土局)

2.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科学编制**市市容环卫设施规划,明确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的建设。研究制定城市垃圾源头分类的相关政策,逐步实施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全面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08年新建米东区垃圾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400吨。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宣传工作,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责任单位:市市政市容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乌昌财政局、市国土局)

(六)开展城市照明节能降耗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部“**”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制订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使用新型高效节能光源,提高城市照明效果,降低城市照明领域的能源消耗,促进城市照明行业绿色、健康、安全、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市市政市容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

(七)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原则,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公交企业内部推行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精品公交,为群众出行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加公交出行比例,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造或淘汰能耗高、尾气排放超标的落后车型,加快客运车辆节能化改造步伐。公共交通网络在城市行政区域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建成区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核心区达到70%以上,中心区达到37%以上,远郊达到4%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市建委)

2.推进运力结构调整,提升运力结构水平。调整运力结构,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运力,在农村支线客运中发展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经济型客车。鼓励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等混合动力先进节能车型。到2008年底,93%以上高耗能、高污染中巴车退出城市客运市场。力争到2010年,使用清洁环保燃料的公交车、出租车分别达到车辆总数的90%和95%以上。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公交智能信息调度系统,实现无线监控、电子站牌、IC卡结算等一系列现代管理手段,力争到2010年,城市客运车辆全部安装GPS系统,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实载率。(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市建委)

(八)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1.积极研发和引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围绕“四节一保”,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技术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加大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新型节水、供热管网热平衡调控、垃圾处理、废水循环利用、交通行业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重点研究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煤层气等能源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可再生能源、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等示范项目建设,在供热行业推广应用循环硫化床锅炉、层燃炉分层给煤系统、大功率电机变频装置和静电除尘装置。(责任单位:市建委,协办单位:市发改委、乌昌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

2.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减排能源服务公司为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服务,形成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节能机制,从政府机构公共建筑中选定1-2个不同特点、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试点示范项目,研究探索政府公共建筑采用合同能源服务方式进行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和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筛选有合作意愿的供热企业,结合今年将要实施的供热企业节能改造项目,以合同能源服务的方式进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的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建委,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乌昌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3.加强与国内国际间在节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组织实施好世行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中德技术合作**市既有建筑普查等国际合作项目。继续寻求与国内外的合作,积极开展我市中长期综合节能规划、**市大气环境改善项目、干旱区特大城市乌昌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能源板块建筑节能)等项目的研究,通过实施国际国内合作项目,使我市供热改革和建筑节能水平跟上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建筑节能方面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能力,为推广供热改革和建筑节能找到科学、合理的运作方法,出台便于推广实施的各项技术体系、标准、资金运作模式和政策法规。(责任单位:市建委,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乌昌财政局、市环保局)

(九)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严格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列入建设领域各单位、各部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抓紧制定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对节能减排涉及到的单位进行目标考核。每年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检查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

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利用报纸、电视、杂志、展览会、培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等宣传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按照“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形式多样,注重时效”的原则,坚持以“四节一保”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深入群众、服务社会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开展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和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各有关技术负责人和专业技术骨干进行政策和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运用标准和技术的能力。(责任单位:市建委、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市政市容局)

(十一)总结与表彰。

通过检查考核,对在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先进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同时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亚心之都”杯考核内容。(责任单位: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列入议事日程,积极落实人财物,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相应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设领域范文篇7

一、对招投标活动的基本估价

招投标活动的日益普及和领域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招投标活动的内在功能和外在效应,已不同程度的决定和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存在形式和活动方式。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招投标活动的现状,不仅关系到招投标制度的深化改革,而且影响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根据两分法的观点,对招投标活动作出如下估价。

1、凸显三大功效

近几年来,我区在建设工程领域通过加大整治力度和规范从业行为,使全区的招投标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社会经济呈现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概括的讲,凸显“三大功效”:

功效之一:建立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招投标的功用是建立机制,规范市场,净化经济环境。这几年,我区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以规范工程建设秩序,遏制工程腐败为出发点,采取有力措施,相继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或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和政府采购中心,基本形成了政府主抓,行业配合,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营造了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竞争的环境,推动了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为加强政府的有效监督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功效之二:加强造价监督,防止国资损失。招投标的重点是监督工程虚高定价,防止公共财政投资受到损失。在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按照约定或法定条件对投标企业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对符合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要素,作为中标的合法依据,这样既可以防止恶意抬高造价、虚增工程量的投标企业违法中标,又可以堵塞工程黑洞,控制国有资金的流失,为国家节约投资成本,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到或少受到损失,为完善市场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功效之三:遏制暗箱操作,维护公平竞争。招投标的核心是鼓励公平竞争,遏制权力腐败。凡是由公共财政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公正公平竞争,严厉打击暗箱操作行为,减少了工程腐败的几率,保护了一批领导干部,既为规范和鼓励竞争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又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组合,由此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保护了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促进人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潜在三大困惑

招投标市场发展总体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标,陪标,围标,转包,分包,领导干预,行贿受贿等,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不仅能获得工程,而且还披上合法外衣,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当前,建设工程领域潜在“三大困惑”:

困惑之一:工程造价攀升,居高不下。在经济发展中,公平竞争,既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动力,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招投标活动中出现的不正当的竞争现象,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据统计,工程实行招投标后,造价平均增长了20%左右。对这种增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决策者说:工程造价依据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确定,其中单价为常量,仅工程量为变量,除计算方法外,造价误差不大;建设者说:工程实行“阳光”以后,造价升高。为了减少投入,迫于无奈,又私下与投标人签订二次协议,即可减少投入25%左右;经营者说:工程造价分名义造价(按国家定额取费)和实际造价(按企业内部定额取费),企业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工程造价接近甚至超过名义造价,因此,权力“设租”,就成了建设工程产品价格的一部分,这是造价因招标而上升的原因之一。

困惑之二:腐败继续蔓延,愈演愈烈。招投标作为“阳光工程”,在建设工程领域遏制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串案、窝案、团伙案仍时有发生,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据披露,因涉案被查处的贪官,其工程都曾经过招投标。如河南省三任交通厅长的“高路工程”,四川省交通厅长的“高路工程”等,无一不是栽倒在“阳关工程”之下。据统计,我市1997年建立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仅在十五大期间,就有57%的贪污贿赂案件发生在建设工程领域。据当事人提供,招投标前,施工企业只打发一个“鬼”,实行招投标后,各路神仙都要打发,为了及时付款,同样还少不了原来的“鬼”,其腐败面反而扩大了。而商业手段是有“规则”的,即“取之于鬼,用之于鬼”。可想而知,企业打发的“鬼”越多,国有资金流失就越多。这些腐败现象,一方面破坏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另一方面又会引发非常手段,甚至动用黑社会力量进行保护,“垄断”竞争,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困惑之三:规避招投标法,屡屡得手。一些表面上看似措施严密的招投标活动,私下照样进行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且呈现手段智能化,种类多样化,形式合法化特征。不法企业占领市场,遏制了诚信企业的竞争力。

一是挂靠。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小公司挂靠在有资质的大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工程业务。一些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为收取管理费或分得一定的工程量,以分包、联营、项目经营等方式将资质借与他人获利。如此形成了有资质的不施工,施工的无资质的怪现象。

二是拆标。为照顾各方面的关系,招标单位将一个既定标段拆分成多个标段,然后将意向的中标单位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标段,同时商定由中标单位支付其他投标单位一定数额的“陪标费”,作陪衬招标。

三是围标。一家施工单位挂靠数家企业参与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拦网围标,从而将其他投标人排挤出局。有的甚至所有的投标单位均为一家企业挂靠,严重破坏了建设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

四是分包。一些有资质的投标单位中标后,违法将工程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从中牟取暴利。而分包工程未经过正常的招投标程序,给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机会。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建设工程领域在招投标活动中容易滋生腐败,除了管理不当,监督不力外,客观上存在制度缺陷,是造成腐败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出发,认真分析和研究招投标制度所涉及的体制关系的规则和经济层面的规则,为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根据。

从体制层面上看,主要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到位。一是没有设置统一的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机构,目前各行业实行的是自我约束机制,缺乏主体监督;二是现在的招投标办公室是监、管、办三权合一,即对本行业的监督权、管理权和办事权集于一身,职责混淆,缺乏同位监督;三是招投标中心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不是独立的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监督部门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政企不分,缺乏异位监督。

建立招投标制度,目的是为招投标活动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公平竞争,防止腐败滋生蔓延。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层面的理论指导,招投标制度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从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招投标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都存在缺陷。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规则,这样的管理方法,既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也不能遏制腐败的蔓延,所以,进一步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完善适应公平竞争的价格体系,是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从运行层面上看,主要是对封闭运行中的自由裁量权缺乏约束机制。现在的招投标活动形式,是一个半封闭系统,即开放中有封闭,封闭中有开放,这样的系统容易失范。一是“开”、“封”不好调控,容易互换,产生越位现象;二是编标自控,容易泄密,产生“串标”现象;三是标段由业主自定,容易应求,产生“拆标”现象;四是业主自设门槛,容易排挤潜在投标人,产生“陪标”现象;五是评委缺乏职业道德规范,容易招安,产生“贿评”现象。

招投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系统论的方法,从管理、控制、监督、反馈等各个层面,严密组织实施,否则,一旦系统内部出现混乱,管理就会失灵,危害也十分巨大。据案例分析:招投标前,工程发包仅仅是“一把手”出问题,危害面小,实行招投标后,腐败问题反而增加。探究原因,并不是招投标制度不好,而主要是招投标系统内部机制出现问题,没能及时修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使招投标的自控机制失灵,让自由裁量权成了以权谋私的特权。

从监督层面上看,主要是主体监督缺位,外部监督弱化。一是监管不分。作为专司监督的招投标监督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使监督混岗;二是管办不分。行业部门既负责审查项目,又主管招标投标,管办一体,使监督成了自律;三是纪检监察监督是知行监督,不适应对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技能监督;四是审计监督刚性不足,在利益的驱动下容易形成虚监;五是群众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缺乏必要的手段和知情权。

体制缺陷为腐败提供的是初始机会,监督缺陷就会使腐败无所顾及。腐败问题一旦成风,治理起来难度更大,影响更深,后果更严重。人们对信奉规范(规定遵守的规范)就失去信心,使政府的威信减弱,从而不自觉地去追随实用规范(实际遵守的规范),非组织活动就会乘机猖獗。现在,一些非组织活动对社会影响很大,这些潜在势力不仅干扰竞争,而且影响决策。他们腐蚀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心怀叵测,所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意义十分重大。

三、深化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招投标制度进行深度改革,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要认真分析当前招投标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深刻了解招投标现行体制的基本属性,才有利于推动招投标制度的深度改革。一是管理方面,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行业配合的管理体制,仍然是政企不分;二是价格方面,由定额取费标准确定的建设产品价格,仍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种体制层面和经济层面的矛盾与市场经济存在的碰撞和摩擦,必然影响竞争机制,形成非公平不和谐竞争。鉴于我国企业内部定额体系基本成熟,市场机制基本完善,为了鼓励价格竞争,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发,对招投标的体制、机制进行二次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分体现鼓励价格竞争要求的市场机制,才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1、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招投标交易中心

一是实行监、管、办三权分设制。即监督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行业,办事权归中心。撤销各部门设立的招投标办公室,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对各类交易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二是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撤销各行业分别设立的交易场所,建立容建设项目、土地交易、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易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享有独立法人地位和责任能力;三是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交易中心要具备有关规定要求的基本条件和场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交易范围,制定交易程序,统一交易规则,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并建有多功能专家评委库。

2、坚持效益原则,按最低价中标法确定中标人

工程建设招投标采取最低价中标原则,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评标方式,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可以中标。这是从法律层面上允许招标人选择最低报价者中标的法律依据。国内有的地区已采用了最低价中标法,成效明显。事实证明,采取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招标,既是可行的,也是有利的。其意义在于:一是缩短周期,能节约时间;二是减少程序,能提高效率;三是竟价放开,能防止腐败。

最低价中标法,即评委按投标企业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确定前三个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然后对投标文件的合理性进行评审确定中标人。采取最低价中标法的要求是:一要合理制定基准价为标底。评标基准价的计算方式:一种是定额计算扣减法(扣减比例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一种是市场价格计算法;二要合理设置“低于成本价”的标准。投标价低于标底15%时,可视为“低于成本价”,如果投标人能够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为有效标,否则,作废标处理;三要公开工程量计价清单。公开计价清单,有利于统一标准,防止不反映真实情况的报价;四要防止哄抬报价。中标单位最低价仍高于标底的,属于中标单位哄抬报价,作废标处理;五要实行履约信用担保。投标单位在参与投标时,要作出信用担保的书面约定。中标单位在收到中标通知书15日内,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额度和方式提交履约担保,防止中标单位低价中标后,因资金缺乏停工而造成损失;五是建立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为了规避招投标单位双方履约能力的风险,规定招投标人必须提供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付款保函,降低招投标风险。

3、建立信用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市场

招投标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用平台,培育信用体系,以体现诚实信用的价值。一是建立施工企业、招标等企业信用库,全面真实记载企业的资质情况、业绩情况、信用情况等,凡信用不佳者都将被淘汰出局;二是建立评标专家信用库,对在评标活动中徇私舞弊或多次不应聘的,都要剔除专家库,不得再度聘为评标专家;三是建立在建工程信息库,防止“承包专业户”将工程转包、分包。

4、完善监督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是深化招投标改革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重点是健全和完善以下监督:

一是主体监督机构的行政监督。政府设立招投标监督机构,履行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职能,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全程监督。招投标结果须经公证机关公证、监督机构公示后签发文件,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接受监督;

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部门的法规要求,主要负责对招投标活动各环节的合法性或质量标准实施审查监督,不直接介入招投标活动,同时负责对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执法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招投标活动实施执法监察,负责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不直接参与审查审批活动;

建设领域范文篇8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制度建设;探索

一、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及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多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完善下,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应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使得我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课程模式,比较典型的是项目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2]这些新的课程模式对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教育界要通过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来适应新模式课程的需要。我国现在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自本世纪初由德国引进,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及2010年开始的国家骨干校建设,使得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推广应用达到了高峰。目前,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流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模式一样在高职院校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学习领域课程中,教学载体也称为学习情境),并通过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实现既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与我国多年来采用的学科课程模式相比,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地点、教学条件、教师素质、师生的角色定位及考核的方式内容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来看,以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从实施地点来看,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生产车间里来完成,基本上不使用普通教室,视频、动画、模拟仿真等是辅助教学手段。从对教师的要求看,既要懂理论,又要能动手,即所谓双师素质或双师型;从师、生的角色看,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习是主体,教师的讲解必需、够用即可;从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看,理实一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并举;从学习的结果和考核看,不再是一张张试卷,而是一个个产品、作品等。由上述描述可见,学习领域课程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课程模式,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地点、教师素质、师生角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考核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必将对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下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需要。

二、支撑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应建设的制度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看,学习领域课程对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制度建设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的制度[3-4]由于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或生产车间完成,而且整合企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是一个建设方向。所以,教学条件建设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实训室建设需要的《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适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适应引进企业的《引企入校管理办法》。(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由于学习领域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能动手,即所谓双师素质或双师型,而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高校,通常缺乏动手能力,所以,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即形成所谓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需要的《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和适应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三)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由于学习领域课程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而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是学科课程通常采用的2学时排课所能完成的,这需要排课方面的保证。为使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任务,需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也就是要提供引导文、任务书等教学资源。同时,学习领域课程的部分任务可能需要在顶岗实习中真刀真枪地完成。所以,关于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可包括适应课程管理需要的《学习领域课程管理办法》或《工学结合课程管理办法》、适应教学资源建设需要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和适应顶岗实习需要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三、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制度的关键点分析

(一)《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实训室建设的重点是功能,还要考虑设备利用率及教师对设备的熟练使用等,所以,《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功能要求条款:实训室建设应遵循学习与操作兼顾的原则,即实训室既要有操作区,又要有学习讨论区,使得学习与操作兼顾,理论与实践一体;实训室建设应遵循与生产车间(或工作室等)同步的原则,即在设备选择、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等都与企业的生产车间(或工作室等)一致或稍超前,以保证学生将来工作时有经验;实训室建设应满足学生资讯(信息获取)的需要,既要有足够带宽的网络覆盖,又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在实训设备的类型选择上,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创新和科研的需要,也要考虑成套性,以具有生产能力,从而能够服务社会。利用率要求条款:在实训设备的数量确定上,既要满足教学需要,也要考虑利用率。约束性条款:相关专业教师必须参加所在专业实训室从方案论证到安装、调试等的全部建设工作,这样即可保证实训室建设的质量,同时有利于教师熟悉和了解设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工作。(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能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所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基地遴选标准条款:应选择在工艺、设备、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条件条款: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必要的学习软硬件条件,以保证教师讲授、讨论、资料查询、网络自学等的需要。生活条件条款: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基本的食宿条件,以满足学生基本的食宿需要。(三)《引企入校管理办法》的关键点引企入校关键要做到满足教学需要并保证安全,所以,《引企入校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教学要求条款:企业应兼顾生产与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安全性条款:企业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生产安全、环境安全、校园安全和社区友好。(四)《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的关键点[5]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必须在时间、任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必须有必要的奖惩措施和保障。所以,《专任教师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约束性条款:专任教师每年需到企业实践一定时间,以保证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步,保证教学的先进性;专任教师应就企业的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工艺、设备等进行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为学院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制订、实训室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专任教师未完成规定的企业实践任务,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并延期参与职称评定。服务性条款:专任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提供技术服务,并积极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保障性条款:学校需在食宿、交通等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保证老师吃得饱、睡得好、行得舒适、快捷。鼓励性条款:对于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服务方面做出贡献,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专任教师,将视贡献或效益大小给予表彰奖励。(五)《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的关键点[6]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和付酬要把握好基于能力的原则,同时必须合理解决校、企工作的冲突,所以,《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聘用条件条款: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应把握能力优先的原则,即在具备要求的能力的条件下,可不受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的限制。基本条件条款:兼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付酬条款:企业兼职教师的报酬按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给付,不受专业技术资格高低的限制。管理性条款: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排课,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和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六)《学习领域课程管理办法》的关键点学习领域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不同点主要有排课时间与学时、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同时也要考虑其实施的难度而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所以,《学习领域课程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教学安排条款:学习领域课程的排课时间,应综合考虑实训室情况、学生情况及企业兼职教师的时间情况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排课学时,应根据学习情境实施的需要,按每2学时、每4学时、每天、整周或连续整周等进行安排。教学人员配备条款: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由2名以上(含2名)的专兼职教师共同实施,专职教师侧重理论教学及教学管理,兼职教师侧重实践教学及设备维护管理。教学条件建设条款:应根据学习情境实施的需要建设实训室,做到功能分区合理,设备合适,网络条件完备;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以弥补校内教学条件的不足并节省建设费用;应积极通过引企入校、引产品入校等方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满足生产现场教学的需要。引导性条款: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量应在普通课工作量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系数,以反映课程改革的强度并提高教师改革的积极性。(七)《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教学资源建设必须明确建设内容和重点,同时要有必要的鼓励和保障,所以,《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建设重点条款:应积极建设和运用高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学习情境实施需要的仿真、动画等教学资源。自学资源条款:应积极建设微课、教学录像、在线测试等教学资源,以保证学生自学的需要。教学材料建设条款:应做好任务书、引导文、活页教材等的建设工作,资源种类规定条款:应建设的教学资源包括仿真、动画、微课、录像、在线测试、任务书、引导文等。功能要求条款:教学资源建设应利用先进制作技术,以保证资源的先进性。鼓励性条款:在年度考核、先进评选、职称评定等方面应考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得分点;完成的教学资源建设视为完成学院科研课题,以提高教师投入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保障性条款:教学资源建设应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学院每年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应用高新技术的、复杂的、创新性的劳动,学院应对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的劳动量进行评定并给予合适的工作报酬。(八)《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关键点顶岗实习既要明确时间、要求,也要明确指导要求,所以,《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关键点主要有:约束性条款:顶岗实习时间需在半年以上。成果要求条款: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需提交《顶岗实习记录》。教师现场指导要求条款:教师要不定期深入顶岗实习现场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的问题,以保证实习质量和学生利益。过程管理条款:对顶岗实习严格管理的“6有”要求———有计划、有任务(任务书)、有指导、有记录(学生实习记录和教师指导记录)、有成果(顶岗实习报告或论文)、有鉴定(即企业鉴定)。自主选择条款:学生可到学院联系的单位顶岗,也可自行联系顶岗实习单位。

参考文献:

[1]丛文龙.学习领域课程研究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48.

[2]徐涵.学习领域课程与项目课程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15):13-17.

[3]赵哲,宋丹.高校教学制度建设的问题及消解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6(Z1):26-29.

[4]戴翔东,石莹.创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18-20.

[5]陈亚军.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3):77-83.

建设领域范文篇9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我乡及时召开了乡党委会和乡村干部大会,传达了省、市、县专项治理会议精神,并结合乡实际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人民政府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细化了分解工作任务,严明了工作纪律,明确了工作责任,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实施了网格化管理,明确班子成员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同责,要求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及村干部将《县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学深吃透,对照标准、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为落实好治理工作,党政一把手多次入村、入户开展督查调研,详细调查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力争将存在的问题全部纳入视线。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自查自纠。结合“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和“春季攻势”对全乡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全面拉网、全面排查、全面推动,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拓展、深度排查,确保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是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规范,是否落实了监管责任,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是否存在优亲厚友等现象进行了梳理。在自查自纠过程中,进村入户、逐一核实、逐一登记,特别是与乡村干部有瓜葛的贫困户,要多次、反复调查,确保把问题真真正正的查摆清查。并按照要求及时填报《乡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问题清单》。

(三)抓好问题整改,层层压实责任。为切实增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集中精力投入到问题整改,按照边纠边改要求,我乡将对照查找出来的问题,严格实行台账管理,列出问题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问题整改扎实有效。在整改过程中,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要求做到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并按照时间节点定期督导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确保每项整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查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策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各村通过农民夜校、广播电视等进行了政策宣传,但宣传效果较差,部分贫困户因为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等原因,还存在政策知晓率较低,说不清楚具体有哪些扶贫政策,如村5社未脱贫户,贫困户不清楚县内住院治疗费用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

(二)精准帮扶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个别“五个一”帮扶责任人,因为到村到户时间不足,对贫困户缺少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帮扶手册填写不规范的情况。如青罐村9社未脱贫户杜立正,扶贫手册家庭户籍人口及变更情况未填;各年度帮扶情况填写过于简单;该户计划2018年脱贫,但达标成果表贫困户本人已签字。

(三)干部能力素质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帮扶干部在帮扶过程中还存在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方面的问题。如村5社未脱贫户,自述电视信号不好,隔三岔五无法收看。

三、整改措施及整改落实情况

通过自查,以上3项问题客观存在,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以上问题均已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规定整改时限。同时计划将定期召开作风治理工作会,为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开展对标补短工作。各村、帮扶责任人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照“一超六有”“一低五有”验收标准和督查发现的问题,逐人逐项开展整改工作列出问题、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落实专门人员、分片包干负责,加强对标补短、查漏补缺工作,重点加强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驻村帮扶等短板的整改力度,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二)切实做细做实资料管理。各村要按照省脱贫办《关于进一步删繁就简脱贫攻坚资料清单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脱贫痕迹管理,认真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全面、真实、准确反映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全过程。严格要按照资料3月16日县脱贫攻坚大会提供的目录清单要求高质量完善到村、到户资料。

建设领域范文篇10

市建委:

工程建设领域是商业贿赂的重要滋生地之一,而工程发包又普遍被认为是工程领域反腐的源头和关键环节。我市自1996年大力推行招投标制度以来,不断完善有形市场服务功能,创新管理制度和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工程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全面总结加强招投标管理、防范商业贿赂的经验,分析招投标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认清工程领域腐败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加强管理、预防腐败具有积极的意义。最近,我们针对工程招投标领域商业贿赂的防范和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情况及源头防腐的基本经验

我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这十年,是我市市场经济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十年,也是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交易过程由隐蔽到公开、交易活动由无序到规范的十年。十年来,我市围绕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营造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立足源头预防和治理建设工程领域的腐败现象,不断探索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新途径,逐步树立起了阳光招标的服务品牌。2001年至2005年市直进场交易总额达68亿元,为业主节约投资4亿多元,招标投标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

(一)打造了阳光操作的服务平台。199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使工程交易由分散到集中,由隐蔽变公开,施工企业逐步由跑关系、跑领导转变为抓信息、跑市场。2003年我们抓住办公场所东迁的机遇,瞄准“全省一流”的目标,建设了智能化、现代化的新的交易中心。加大了设备和软件开发投入,完善了招标信息系统、评标专家随机抽取系统、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评标过程公共显示系统,安装了手机信号屏蔽设备,实现了封闭式全监控评标,从技术上保障了招标过程的公开和公正。去年,我们又学习广州、南京等先进城市经验,建设了日照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信息网站,法律法规、办事程序、评标办法、工程信息、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等市场主体关心的内容全部实现了网上查询,并逐步实现了网上报名、网上答疑、网上资格预审、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评标、网上押证等功能,实现了交易场所由有形化向网络化的二次跨越,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二)建立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以“让权力退出,靠制度运行”为目标,从招标、投标、评标以及中标后管理、监督等各环节入手,建立了一整套制约权力运行的刚性机制,减少了权力寻租的机会。一是完善了招投标管理制度。围绕信息、招标方式、资格预审、标底产生、评委管理等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明确了邀请招标范围,实行了邀请招标三级会审制度。公开招标项目,全部通过信息网或新闻媒体公开招标公告,每项工程报名企业达60多家,保证了充分竞争;加强了资格预审管理,特殊技术要求的项目,实行专家组预审,一般项目由建设单位对企业资质、社会信誉进行初审后,采用电子手段随机抽取,网上即时通知,杜绝了人为因素;推行了现场产生标底法,开标现场由建设单位随机从14种办法中抽取,保证了标底安全;出台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开标前1小时由建设单位在招标办、监察局、公证处监督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即时通知,即时评标。同时,实行了评标专家质询制度、评标专家行为评价制度和专家动态管理、清出制度,加强了对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评标质量和透明度。二是完善了招投标监督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投标监督工作的意见》,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流程,资格预审、专家抽取、评标过程全部在监察局、招标办、公证处的监督下进行。三是制定了招投标举报、投诉和查处制度。会同市监察局出台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投诉与举报处理办法》,加强了违规行为的举报查处力度,保证了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维护了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的制度体系,使我市招投标全过程公开透明,各环节相互制约,运作规范。

(三)完善了“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近年来,我们认真研究源头防腐的规律,在抓好过程监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招投标各方主体的监督。围绕打造阳光招标品牌,创造性地建立了检察院、监察局、招标办、市民代表“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招标办、检察院、监察局分别在交易中心设立了驻场办公室,普通市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招标信息,报名参加开标旁听,形成了对领导干部、建设单位、机构、监管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检察院侧重加强事前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在抓好廉政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发现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参与工程招投标活动,及时向招投标主管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发出检察建议或告知有关情况。纪检监察部门侧重对招投标过程中领导干部行为和招投标监管人员、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制定了《关于对领导干部插手和干预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投诉查处办法》,开设了投诉专线,接受公众的投诉。招标办负责招投标全过程中泄露保密资料、串通投标、歧视排斥投标等违法活动的监督,同时接受监察部门及市民的监督。“四位一体”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实现了对招标各方主体的无空白监管。

(四)拓展了进场交易的监管范围。在土建工程招标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与市监察局联合出台了《日照市建设工程专业项目和货物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日照市建设工程施工监理管理规定》,逐步将专业工程项目和与工程有关的货物采购纳入有形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肢解分包、私下发包等不法行为。随着招标公信力的不断扩大,专业项目和货物招标进场公开交易率明显提高。目前进场交易面已拓展到了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安装、市政园林、材料采购、物业管理以及保洁权、绿化养管权等无形资产领域。2005年,全市专业项目招标总造价1.64亿元,既为业主节约了资金,又有效地减少了商业贿赂的发生。

招标投标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源头防治工程领域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主要体会有三点:一是必须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操作规范的交易平台。这是源头治理工程领域腐败的基础。从国内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领域和我市近年来工程领域发生的案件看,场外交易必然监督缺位,监督缺位必然导致腐败。过去10年间,我市工程交易市场实现了由无形到有形,由有形到网络化的两次跨跃,工程交易集中进行,监督部门集中监督,加之电子屏蔽、电子监控以及网络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排除了权力的干预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二是必须建立防止权力滥用的刚性机制。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实现管理和操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公开化和分权化,这是源头防治腐败的关键。我市10年来工程招标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得益于建立了一整套覆盖全方位、渗透全过程的规章体系。使各方面人员相互监督、互相制约,紧缩了自由裁量的空间,加大了越权滥权的难度,使一切活动制度化运行,程序化操作。三是必须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善于创新的管理队伍。这是源头治腐的关键。制度建设、场所建设归根到底要靠人,10年来,委党委和办党支部高度重视招标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选人用人严格把关,廉政教育经常不断。历届班子正确对待权力,不断加大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力度,基本实现了“让权力退出,靠制度运行”的目标。

二、我市工程领域商业贿赂的发展趋势和招投标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对于源头防腐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也应当看到,我市工程领域的商业贿赂活动仍然存在。去年,我市检察机关从一封举报行贿嫌疑的信件查起,在建筑领域一气立了17起贿赂案件,对这些案件分析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领域的商业贿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发生商业贿赂的重点有向使用财政或集体资金项目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建设工程资金来源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由于企业基本实现了产权明晰,并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这部分工程花老板自己的钱,发生商业贿赂的可能性较小。而财政或集体投资工程的资金所有者与资金使用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极易发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现象。

二是发生商业贿赂的主要部位有向附属工程和专业项目转移的趋势。从去年所查办的案件看,凡是通过招标发包的主体工程,没有一项涉及商业贿赂,发生问题的部位大部分集中在涂料、门窗、电梯设备、水电安装、内部装饰、庭院硬化排水等附属项目和与工程有关的材料采购方面。这些项目利润空间较大,标准难以统一,在管理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以致大部分由建设单位自行操作,场外交易,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留下了空间。

三是发生商业贿赂的人员有向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转移的趋势。目前我市工程代建制还未起步,单位建设工程通常是由建设单位组建一个“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指挥和协调工程建设、材料采购、资金拨付等工作。一些专业项目施工单位和建筑材料推销商就瞄准施工现场负责人进行攻关。从去年查办的17起案件看,只有1人是单位主要领导,其他都是建设单位派驻现场的负责人。反映出传统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对工程现场负责人员权力制约和监管的不力。

四是发生商业贿赂的方式有向企业对企业的方式转变的趋势。近年来,招标制度和监督体系日趋完善,资格预审、标底产生、专家评委等环节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随机抽取,开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主管部门领导、监管人员和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自由裁量的空间很小,无法影响招标结果。靠疏通这些人员,达不到中标目的。因此,投标企业把精力转到场外,通过串标达到中标目的。串标行为在认定和查处上有一定难度。串标的组织者事前以贿赂手段买通陪标人或中标后发好处费。这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集体贿赂行为带有一定普遍性。

五是发生商业贿赂的主要环节有向工程中标后转移的趋势。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全面推行和各项管理制度的日渐完善,加之各级监察机关和社会各界始终高度关注工程招标环节,列为治理腐败的重点,规避招标或以不正当方式谋取工程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商业贿赂的重点环节悄然转移到中标后的分部分项发包、材料采购、现场管理、工程款拨付等环节。这些环节监管措施少,当事人自由裁量的空间大,贿赂行为都是一对一,隐蔽性强,取证难,涉及的点多面广,对社会风气的毒害严重。

现阶段工程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新趋势,反映出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也为今后加强招投标监管指明了方向。

一是监管覆盖面有待拓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土建部分招标已逐步规范化,但装饰装修、空调电梯安装、消防工程及与工程有关的材料采购等由于在基本建设程序上未形成层层制约的闭合管理,进场交易率较低,建设单位规避招标、私下招标、明招暗定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商业贿赂的空间。

二是交易市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市进有形市场交易的基本上是受建设主管部门监管的建筑工程及与建筑工程有关的专业项目、部分市政园林工程。其他如水利、交通、公路、通讯、港口、政府采购等由于监管主体不同,还未纳入有形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场所,有形市场应该成为全市各行业、各专业共享的场所。实现各专业项目进场交易,归口监督,有利于规范运作,减少商业贿赂的发生,但需要政府的强力协调和推动。同时,现有的交易中心也需要在规模、功能、专家库等方面逐步改进完善,以适应专业项目评标需要。

三是邀请招标比例较高,存在陪标串标现象。在邀请招标管理和审批方面,我市根据过去的惯例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施工企业的、旧城改造村居自有施工企业的,当年开工量的三分之一可以实行邀请招标。这一规定暴露出许多负面问题。如房地产公司、城中村居甚至每届村委都争相办企业,建筑施工队伍膨胀,影响行业整体素质,加剧了市场竞争;有的房地产商、村居为争取邀请招标与施工企业搞各种形式的联合,其中不乏一些假手续,给管理造成很大难度;有的村居以占用土地、支持城市改造建设等名义,为个别与村居集体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企业争取邀请招标,其中难免发生不正当的利益交换,以致手续尚未办理,举报接踵而至。另外,凡邀请招标项目,建设单位都有明确意向,在邀请队伍过程中就达成了一致,一家投标,多家陪标。这种相互帮陪的风气也扩散到了公开招标项目,并且手段隐蔽,查处困难。陪标过程中大都伴随着商业贿赂,一家中标,大家“受益”。

四是中标后管理不到位。200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中标后管理,但由于人力和精力的限制,对中标后履约情况的监督还远远不够。建筑市场诚信度低,阴阳合同、强制垫资、肢解分包、资金拖欠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成为处于强势地位的建设方人员索贿受贿的筹码。

五是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总体上市区好于区县。受编制、财力、物力以及领导思想认识的制约,有的区县市场不开放,招标管理和市场服务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特别是园区建设,片面地强调招商引资,把市场管理与优化环境对立起来,存在领导干预现象。有的该公开招标的变成邀请招标,甚至有些项目“先上车,后买票”,直接发包,再补办手续。

三、加强我市招投标管理工作,预防工程领域商业贿赂的对策和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加强我市招投标管理,防治工程领域的商业贿赂重点应解决不招标、限制竞争招标和中标后管理方面。

(一)大力拓展进场交易范围。以政府名义出台《建设工程专业项目和货物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尽快实现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港口、交通、通讯、政府采购项目进场交易,归口监管,阳光操作。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设备材料、监理、消防等分部分项未纳入总承包招标的,实行分部分项和货物招标预登记制度,定期在媒体上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完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于分部分项和货物已登记招标的,在竣工验收时必须出具招标手续。

(二)切实加强对国有和集体投资项目的监管。国有和集体投资项目是商业贿赂行为的相对高发区,同时,加强对国有和集体投资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也应该是招投标监管的重点。随着改制的推进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用国有或集体资金的工程项目所占比重日趋下降,以2005年为例,这部分工程占不到全部招标工程的30%。因此,从防治商业贿赂的角度看,在政策制订和制度建设上,应重点控制这部分项目。抓住了关键,就抓住了全盘。一是应修改邀请招标的有关规定。坚持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牢。放宽对民营投资项目邀请招标的限制,除关系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规模较大、技术特别复杂的项目,应充分尊重业主的意见,由业主自主选择招标方式。集中有限的管理资源,重点加强对使用国有资金或集体资金项目的监管。取消目前房地产、村居项目自有企业可以按三分之一进行邀请招标的规定,严格按法律规定,为企业搭建平等竞争的平台。二是大力推行清单计价招标。对使用国有或集体资金的项目,强制推行清单招标,实行合理低价中标,为国家节约资金,同时也可从技术上加大串标的难度。三是积极探索项目代建制,实行国有资金集中支付,这是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效举措,应积极探索逐步推行。

(三)建立建设行业综合监管机制。阴阳合同、违法分包、带资垫资、工程款拖欠等建筑市场顽症单靠一个单位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应该着眼于加强中标后管理,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整体优势,建立由建管处总牵头,招标办、质监站、定额站、劳保办、清欠办配合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针对中标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专业项目及劳务分包招标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市场巡查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程序,将合同管理、项目分包、资金拨付等列为重点控制内容,加强日常检查,并在综合验收时严格把关。

(四)加大信誉管理和执法力度。信用缺失是制约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突出问题,应通过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提高失信违规的成本。一是启用工程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检察机关已对建设领域经人民法院判决犯有行贿罪的个人和单位建立了犯罪档案,并实现了全国联网。今后凡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企业应先过“廉关”,凡记入行贿犯罪档案的,取消其投标资格,或给予一定时期的限制投标。二是完善建设行业信用征集系统。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逐步完善以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投标企业信用系统,激励投标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三是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实行在建工程招标投标情况专项检查制度,每季度对在建工程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对规避招标、违法分包等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对串标等违法现象,除取消当次投标资格外,给予一定的投标限制期,并扣减信誉得分。对一些有串标嫌疑,但证据不充分的项目,在网上开设专栏,经认定后及时予以曝光。

(五)全面提升区县有形市场管理水平。在岚山区设立交易分中心,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运行程序和规定,统一工程信息,统一使用评标专家库,统一收费范围与标准。以样板引路,加大对各县有形市场建设的指导,提高软硬件水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运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