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4:16:45

货款范文篇1

一、企业承包的不规范行为造成银行贷款悬空

在企业承包过程中,县乡政府及职能部门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法律程序及公证手续,企业承包不通知银行参加,债权债务不落实,贷款束之高阁。承包者承业不接债,原企业负责人又无能为力,导致贷款成了无主之债,加之一些企业承包者短期行为严重,掠夺经营,使企业过早夭折,形成资不抵债。

二、政策性放款和行政干预形成的贷款占压

在“两呆”贷款中这部分贷款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贷款往往都是上面一声令下,下面一哄而起,不顾客观实际,盲目适应政治形势的要求,或者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发放的贷款。如20两年大办乡镇企业的时候,盲目上马,摊子铺得很大,遇到国家信贷紧缩的形势,又上了马走不动,不是缺原料,就是缺资金,或者做亏损赔钱买卖,最终走向关停倒闭。一些乡镇政府在企业的管理上指导思想不明确,行政干预严重,不是从发展商品经济,振兴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发,而是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千方百计向企业摊派、伸手,致使一些企业虽然有利润,但无积累,生产不断萎缩,甚至倒闭。还有的乡镇政府把企业视为己有,任意调遣指挥,往往是乡镇干部换一次,企业干部调一批,更换频繁,使得一些企业管理干部对银行贷款不能持正确的认识,把银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随意挤占挪用,认为贷款越多越好,根本不考虑归还,有的甚至公然抵制归还贷款,把亏损企业和关停企业占用贷款的资产拍卖归为小集体所有。

三、结算环节上的漏洞使银行监督失控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利用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挖空心思钻空子,不讲起码的商业道德,把通过银行贷款支持取得的经营收入存入本县或外县其他金融机构,使银行不能按期扣收贷款,形成贷款资金长期占用难以收回。有的关停企业也有债权收回和变卖资产的收入,同样由于多头开户处于“体外循环”。

四、银行自身执行制度不严,项目考察欠周密,催收不力是其主要原因

前些年银行在执行信贷制度方面该坚持的没有坚特,应履行的没有履行,有的放了关系、人情贷款;在支持项目上,没有认真地论证、评估、调查,对企业底子不清,经营状况不了解,发放冒险贷款;还有些项目受行政干预放了长官意志款。放款职责不清,收放脱节,这种信贷管理上有章不循、有职无责状况,使一些企业用贷款弥补亏损,拿贷款填了关停企业的“黑窟窿”,既怂恿了企业盲目经营和虚假盈利,又使国家信贷资金遭受损失。

五、煤炭行业的无序开采导致乡镇煤矿在竞争中缺乏后劲

近几年来日益增多的个体煤矿对乡镇煤矿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这些企业大多无证经营,偷税漏税,可以少缴或者不缴各种费用,并且成本小、盈利快、经营灵活,而乡镇煤炭企业属集体企业,必须合法经营,面对日益增多的收费项目不堪重负,盈利甚微或者赔钱经营,最终倒闭。

在盘活煤炭企业催收贷款中,××行进行过许多新的尝试,做出不懈努力,但从近几年清收效果看往往事倍功半,不尽人意,造成清收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层层阻力。政府部门尤其乡镇政府很难摆正归还贷款与增强农业后动的位置。资金需求时急着找银行,归还贷款时处处躲银行。有的新官不理旧账;有的口头上支持、行动上推诿,对收回企业上交的承包费胡支乱用,贷款分文不还;有的抱着拖欠国家信贷资金不理不睬的态度,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挠银行工作,导致贷款无法落实和清收。

二是贷款信用方式的自身缺陷。该行煤炭企业贷款中的“两呆”贷款全部属于以前发放的信用贷款。这种贷款属于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由于时间过长,按照民法通则中的时效原则,严格来说已失去法律时效。同时,信用贷款方式不利于《商业银行法》关于对破产企业贷款债务优先追偿权的实现。

三是清收工作的疲软形成的不适应。长期以来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畏难情绪,对这部分资金的清收感到无从下手。企业还贷能力的底子不清,心中无数,整个盘活工作缺乏部署上的周密性和工作上的连续性,使之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货款范文篇2

一、案情介绍

我国甲外贸公司与香港乙商社首次签订一宗买卖合同,合同规定中方提供一批货物,进口商用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方式付款。合同规定开证日期为装船前一个月,但届时并未收到进口商开来的有关信用证。几经催促进口商始告知“证已开出”。装船前十天,中方仍未收到香港乙商社信用证的踪影,经再次查询,对方以“因开证行与本公司所在地的银行无业务关系,证已开至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异地银行,由他们转递至出口地的银行”为由拖延开证。此时,船期临近,报检、报关、租船、定舱等工作都急需用证。

在多次催促下,在货物装运前四天才收到信用证。审证后发现有多处与合同条款不符需修改。港商在与中方签订合同后,又将该批货物转售给加拿大一客商,原合同规定由中方直接将货装于开往加拿大的货船,而此航线每月只有一班,若赶不上本月船期,只有拖至下个月,这样就不仅使中方准备好的货物要存放一个月,而且还将耽误收汇,并产生利息损失,故中方立即电催对方改证。由于时间太紧,改证已来不及,而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信用证又有问题,中方无法照办,将可能造成单证不符,致使信用证项下出口不能安全收汇。在中方坚持不修改好信用证不能装船的情况下,港商提出用汇款方式进行结算。

鉴于以上情况,中方同意,并请其先把汇款凭证传真给我们,在收到货款后再发货。第二天,港商便传来了银行的汇款凭证(银行汇票),中方业务人员把传真送财务部门并转银行审核,经核对签字无误。此时,中国港口及运输部门又多次催促装箱、装船。中方有关人员认为款既已汇出,不必等款到再发货,否则错过装船期影响装运,于是即装船,并及时发出装船电。发货后一个月,财务人员查询时发现出了问题。原来港商在中方要求改好证才能装货的情况下,到银行买了张银行汇票传真过来作为汇款凭证,中方业务人员不了解情况。港商就利用一张有银行签字的汇票促使中方发货,待收到装船电后,便立即把本应寄给中方的正本汇票退回银行,撤销这笔汇款,致使中方公司钱、货两空,损失惨重。

上述案例是由于我国甲外贸公司不熟悉票汇的业务操作流程,误认为收到正本汇票或复印件就等于收到货款并将货物发出。其实香港乙商社就是利用这一点,待我国甲外贸公司发货后马上将汇票交与开立汇票的银行,将汇票撤销,然后逃之夭夭,致使我国甲外贸公司落入钱、货两空的结局。

二、预付货款下出口商风险防范

(一)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做好对贸易伙伴的资信调查工作

了解对方比了解怎样做更为重要,说的就是调查交易对方资信情况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预付货款中的进口商对出口商的资信会进行周密的调查,在确信预付货款中出口商能按时出运合同规定的货物时才能选择使用。但事实上,预付货款中的出口商对进口商的资信也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只有在确信进口商的预付货款到帐后才能交货或交单,因为预付货款并不等于货款已到帐。

(二)明确规定合同中预付条款,最好选择我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作为汇出行

采用预付货款,合同条款应订明:在买卖合同订立后一定时间内,进口商以何种汇款方式如信汇、电汇或票汇将货款通过银行交付出口商,出口商收款后交货;或在装运月开始前一定时间,进口商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货款汇到出口商。这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汇款的到达时间应以出口商取得货款的时间为准;如采用票汇,则收到票据的时间应与交货时间相衔接并留有适当余地,而且应把托收票款的时间因素考虑在内,在收到票款后方能发货。

由于各个银行的规模、实力和信誉不同,也不排除进口商与汇出行相互勾结,因此最好选择我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作为汇出行,随时了解进口商的动态,以保证安全收汇。

(三)把握收到汇款收据、汇款凭证、取款通知书不等于收到货款

信汇、电汇方式通常由进口商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受理后,开出电汇收据或信汇收据交给付款人(进口商),进口商马上将电汇收据或信汇收据传真给出口商,要求寄出运输单据或立即电放货物。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进口商可以通过蓄意伪造或涂改电汇凭证,谎称已支付或汇出货款,企图诱使出口商发货,以骗取其出口货物,而使用的所谓“汇款凭证”可能只是一些加盖银行假印章的进账单,或者经过涂改、变造的汇款委托书传真件等;另一方面即使信汇、电汇收据经核实是真实的,出口商也切莫以为收到银行付款的收据就等同收到货款,若向进口商交付正本提单,则进口商可能会在收到正本提单后,立即撤销这笔汇款,逃避付款责任。

在信汇、电汇业务中,出口商切莫一收到汇入行的取款通知书,便马上装货、制单并向进口商交单,而后才凭取款通知书向汇入行取款,此时汇款可能早已被汇款人撤销而收不到货款。因为在电汇、信汇情况下,只要汇入行还未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只要汇入行收到汇出行的撤销通知便会立即止付。即使是收款人已凭取款通知书前来取款,只要尚未解付,汇入行也不能把款项交付收款人,这样就会导致出口商钱、货两空,所以收到取款通知书并不是收到货款。

(四)保持清醒的头脑:支票到手不是货款到手,支票到账也不能算货款收妥

支票付款是进口商支付定金和货款的一种方式。支票有客户支票和银行支票两种,客户支票即由进口商(付款人)签发的委托银行从其存款账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出口商(收款人)的票据;银行支票通常是银行根据客户要求,由银行签发,即出票人和付款人都是银行的票据。支票付款中即使是出口商已经收到支票,也必须明白支票到手也不等于货款到手,支票到帐也不能算货款收妥。其原因是:(1)支票可能被出票人止付而成为废票。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即使是信用度比较高的银行支票,如果进口商希望止付支票项下的货款,向出票银行声称支票丢失,银行也会停止付款。(2)虽然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签发空头支票(没有存款或存款不足)要负法律责任,出票人在支票付款提示期内也不得撤销已开出的支票,但支票付款后一般都有退单期,在退单期内,出票人可以用种种理由随时要求付款银行追回已付的款项,只有在付款后一定的退票期内未见退票,这笔货款才算收妥,此时才能寄提单或交付货物。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支票到手,无论是客户支票还是银行支票,都不能保证货款到手。

(五)切记银行汇票到手并不意味着货款一定能够收到

企业收到外商交来的汇票或复印件时,应立即提交银行细心谨慎地审核其真实性,以免上当受骗。在票汇业务中,一些不法进口商利用伪造的、过期的、无法兑现的票据“随订单付现”(CASHWITHORDER,简称C.W.O.),或者通过一些规模较小、资信较差银行开来汇票,看上去很爽快,待收到货运单据并提货后通知汇入行止付。在票汇情况下,如汇款人未将汇出行签发的票据寄出只是将复印件邮寄或传真过来,他只需将票据退还汇出行即可随时撤销。因其正本汇票还未寄出,汇付又仅属商业信用,银行是准予撤销的,只收少量手续费。但如果汇款人已经将票据发出,因票据可以流通转让,汇出行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一般不接受进口商的撤销申请,仍然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除非有特殊情形,如:汇票被窃、遗失等。然而,即使如此,银行也可应汇款人的要求并在汇款人提供担保、办理必要的法律手续(包括登报声明、法院公告)后,来满足汇款人的要求,即通知汇入行止付,这样出口商拿着汇票也是拿不到货款的。

(六)选择妥当运输方式

货款范文篇3

1.国际保理的概念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Factoring)的国际保付的简称,是18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掘起的一种界于托收和信用证之间的、兼具商业和银行双重信用功能的货款收付方式。

迄今为止,国际商业界和金融界对国际保理的定义尚未统一。一般的理解是在国际货物买卖进出口商、进出口保理商相互间存在着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由进出口保理商为出口商提供在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的进口商信用风险担保、货款收付、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这种国际货物买卖货款收付方式,既能消除托收货款收付方式对出口商不可避免的、固有的商业风险,又可避免信用证货款收付方式对进出口商所要求的过分繁杂的程序和手续;同时还具有为进出口商融资的特点。

2.国际保理的成因

国际货物买卖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在商品质量、价格、销售条件(即付款方式)三个方面的竞争。

在20世纪80年代前,出口商在国际货物买卖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过硬的商品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货款的收付主要采用买卖双方都易接受的信用证方式,尤其是在进口商欲获得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商品时,出口商可以、而且应该要求进口商为其开立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进口商也只能为出口商开立信用证。在信用证收付款项方式下,对出口商安全收款而言,只要进口商为出口商开立了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出口商回收货款就获得了最大的保障;对进口商安全用款而言,付出货款是以出口商履行了信用证项下规定的义务为条件,通过获得有价物权凭证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国际货物买卖双方的利益都能在信用证收付方式下获得保障,不存在对哪一方不公平或更有利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货物买卖市场格局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百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货物买卖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出口商间的竞争逐步由品质、价格的竞争转为销售条件方面的竞争。由于进口商很容易在市场上通过一般信用条件买到相似品质、价格的产品,因此,进口商对出口商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言权,出口商要获得进口商为其开立的信用证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绝大多数进口商不愿意再继续使用信用证收付货款方式,转而要求出口商接受托收承兑交单(D/A)或挂帐(O/A)的商业信用付款方式。因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需要等量或较大比例的资金抵押为条件,形成资金的无偿占用;同时,进口商还必须负担开立信用证的费用,这无疑等于减少了进口商的利润,削弱了进口商自身发展潜力。加之信用证本身也缺乏活力,即信用证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否则,卖方有权以预期违约为由要求进口商修改信用证并承担相应的改证费用;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适用“严格相符”的原则,在出口商交付单据时,出口商所交付的单证必须同信用证条款规定完全一致,否则,银行拒绝收单,有可能造成进口商收取货物延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托收承兑交单(D/A)或挂帐(O/A)的货款收付方式对出口商回收货款而言,则要承担较大风险,出口商在货物发运后,能否顺利按期取得货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信用和支付能力;而能否给进口商提供优惠灵活的信用付款方式,又是出口商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在这种背景下,为出口商承担100%的进口商财务信用风险,提供应收帐款管理及追收服务,并负责资金融通业务的国际保理业务,由于其本身兼具金融机构信用的特性,既可保持挂帐贸易的优点、又不失信用证收款安全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信用付款问题,因而迅速被众多的进出口商所接受,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并在80年代后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现代国际保理服务在80年代后期得以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应归功于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欧美国家信息产业非常发达,在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广泛使用电子通讯技术,进口商不出门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订购到他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进口商更愿意小批量进口,快速交货,随到随卖,以更加快资金流动,以有限的资本做更多的生意,牟取超额利润。保理商开展业务也是建立在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上,整个业务都由电子计算机数据中心和数据通讯网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个确定进口商信用额度的请求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

3.国际保理业务的类型及运作方式

国际保理组织是针对进出口商采用承兑交单和挂帐等非信用证交易提供服务、开展业务。具体服务有为出口商提供进口商商业资信调查和信用额度评估;为出口商承担进口商信用额度内100%收取货款风险和应收帐款追收;在收到出口商发票副本时,如出口商有融资要求,可为出口商提供进口商信用额度内最高达出口商80%的货款垫付。

在国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分为进口保理商和出口保理商两种,位于进口商所在地的保理商叫做进口保理商,位于出口商所在地的叫出口保理商。

国际保理业务的运作有单保理和双保理两种方式。仅涉及进出口商一方保理商的叫做单保理方式;涉及双方保理商的则叫做双保理方式。

单保理方式适用于出口商所在国未有保理商的国家和地区背景下。当进出口双方经过协商谈判决定采用保付结算方式后,出口商即向进口商所在国的保理商提出申请,签订保付协议,并将需确定信用额度的出口商名单提交给保理商;进口保理商对进口商进行资信调查评估;将确定的进口商信用额度通知出口商,并承担进口商信用额度内100%的收取货款风险担保;出口商依据由进口保理商确定的进口商信用额度决定签约;在信用额度内签约发货后,将发票和货运单据直接寄交进口商;将发票副本送进口保理商,进口保理商负责催收帐款;如果出口商在发货后、收款前有融资要求,进口保理商将在收到发票副本后以预付款方式提供不超过发票金额80%的无追索权短期货款融资;进口商在付款到期时将全部货款付给进口保理商,进口保理商再将全部货款扣除相关费用及预付货款后转入出口商的银行帐户。

双保理方式适用于进出口商双方所在国都有保理商的国家和地区背景下。出口商与本国的出口保理商签订保付合同;然后与进口商协商谈判买卖合同并约定采用保付结算方式;在签约前,出口商向出口保理商提出确定进口商信用额度申请;出口保理商再从进口国的保理商中挑出进口保理商,同时将需要核定信用额度的进口商名单提交给进口保理商;进口保理商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调查评估,将确定的进口商信用额度通知出口保理商,出口保理商将进口商信用额度通知出口商,并承担进口商信用额度内100%的收取货款风险担保;出口商依据由保理商确定的进口商信用额度决定是否签约;在信用额度内签约发货后,将发票和货运单据直接寄交进口商;将发票副本送出口保理商,出口保理商负责催收帐款管理;如果出口商在发货后、收到货款前有融资要求,出口保理商将在收到发票副本后以预付款方式提供不超过发票金额80%的无追索权短期货款融资;出口保理商同时将应收帐款清单提交给进口保理商,委托其协助催收货款;进口商在付款到期时将全部货款付给进口保理商,如果进口商在发票到期日90天后仍未付款,进口保理商做担保付款;进口保理商收款后,立即将全部款项转给出口保理商;出口保理商在扣除相关费用及预付货款后转入出口商的银行帐户。只要进口商按原定合同及时付清了货款,这单保理业务就告完成。进口商的信用额度在保理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可循环使用。

典型的国际双保理业务运作示意图

附图

(1)出口商与出口保理商签订保理合同;

(2)出口商与进口商商谈买卖合同,约定采用保理收付货款方式;

(3)出口商向出口保理商提出为进口商核准信用额度的请求;

(4)出口保理商要求进口保理商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评估;

(5)进口保理商调查评估进口商信用额度,将结果通知出口保理商;

(6)出口保理商将进口商信用额度通知出口商;

(7)出口商依据所核准的进口商信用额度决定是否签约,在签约发货后,将附有转让条款的发票和单据寄送进口商;

(8)出口商将发票副本交出口保理商委托收取货款;

(9)按出口商有融资需求,出口保理商付给出口商进口商信用额度内不超过发票金额的80%的融资款;

(10)出口保理商向进口保理商寄交相关单据;

(11)进口商于发票到期日向进口保理商要求付款;

(12)进口商向进口保理商付款;

(13)进口保理商将款项付出口保理商(如果进口商在发票到期日90天后仍未付款,进口保理商做担保付款);

(14)出口保理商与出口商结算货款余额。

4.国际保理业务现状

近20年来,保理业务在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保理服务,以提高本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欧美国家的贸易结算中,保付收付货款方式基本上取代了汇付、托收、信用证收付货款方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90年代以前,美国在这个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起,西欧各国发展较快,尤其是意大利,已于1990年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1988年美国保理服务营业额为490亿美元,意大利为360亿美元,1990年美国仍为490亿美元,意大利则增加到了712亿美元,远远超过了美国。1991年底,全球保理业务营业总额已高达2600多亿美元,1998年突破5000亿美元,1999年,全球保理业务量达到了5700多亿美元。国际保理业务已成为世界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尤为迅猛,在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发达国家,国际保理业务已经占其保理业务总量的30%以上。

国际保理业务在亚洲地区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也很不平衡,日本和新加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80年代后,由于亚洲地区历来是以消费品出口为主,出口商通常只同少数进口国中一家大主顾签订销售合同,尽管进口商拒绝开立信用证,信用风险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加之当时国际保理服务基本上是金融机构的副业务,专业人才和专业保理公司短缺,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未开展国际保理业务。进入90年代后,亚洲地区国际保理服务专业人才不再短缺,专业国际保理公司纷纷成立,国际保理服务不再是金融机构的副业务。加之亚洲出口商已经有了众多客户,不再更多地依赖某一进口商,这无疑对商业出口发展是有利的。尽管亚洲的出口商仍然要求进口商开立信用证,但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许多出口商也不得不接受承兑交单(D/A)和挂帐(O/A)的信用付款方式,增加了出口商应收货款风险和追收帐款业务费用,使得出口商们不得不转而求助于国际保理服务公司,使得这项服务能更广泛和更有效地开展。

随着国际保理服务公司纷纷成立,协调这些公司业务的国际性保理服务机构也相继成立。现今规模较大且有影响的国际保理机构是:国际保理联合会(FactorsChainInternational,FCI),国际保理协会(InternationalFactors,IF)和哈拉尔海外公司(HellerOverseaCorporation)。这三个国际机构中,FCI是该行业最大的,由各国保理公司组成的民间商业机构,是一个开放式组织,允许一个国家有多家保理公司参加;其他两个机构都是封闭式的,每个国家只允许一个公司参加,影响和业务规模远远不如国际保理联合会。FCI成立于1968年,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其目的是为会员公司提供国际保理服务的统一标准、程序、法律依据和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协调和技术培训;目前,FCI组织已经有150家会员,这些会员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FCI有联系世界主要保理公司的全球网络,旨在通过保理和有关的财务服务,促进国际贸易发展。FCI利用通用电子信息服务公司(GEISCO)的MarkⅢ卫星,成功地开发出了保理公司之间帐务通讯系统(Inter-factoryAccountingCommunication,IFAC)及计算机和通讯辅助保理服务系统(FactoringAidedbyComputerandTeleCommunicationSystem,FACTS),供各会员公司使用;此外,FCI还协助各会员公司制定标准程序以保持优良服务质量;提供一揽子培训方案;在全世界推广国际保理服务,使其成为行之有效的贸易财务服务方法。

1987年,罗马统一私法协会完成了对《国际保付公约草案》的修订。1988年5月,在有55个成员国参加的加拿大渥太华外交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国际保理服务公约》,为各国保理商开展国际保理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国际保付公约》是目前规范现代国际保理活动的唯一的法律规范。该公约正文共11条。其中,第1条规定了保付商要为出口商承担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第2条规定了《公约》仅适用于缔约国间的当事人;第3条规定了《公约》所确立的规范由当事人自愿采用;第4-10条规定了开展国际保理服务的一般原则;第11条规定了《公约》未尽事宜,应根据《公约》所规定的一般原则和国际私法规则适用的法律解决。

从目前全球国际货物买卖发展的趋势来看,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由于手续繁琐、费用较高、结算方式呆板等弊端,其在国际结算方式中的“主导”已逐步被承兑交单和挂帐所取代,国际保理业务又由于其迎合了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托收、赊销等国际货物买卖货款收付方式的需要,因而在短短的20几年时间里,得到广泛运用,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的首选收付方式。

5.国际保理服务的优势

国际保理服务作为国际货物买卖中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之所以能在80年代后迅速崛起,从其它支付方式中脱颖而出,并非出于偶然,其优势主要是源于它对风险的分担能力,对支付程序的简化功能和对支付费用节省的效能等方面的原因。作为一种围绕着货款收付提供综合性服务业务,远比信用证和托收方式更为安全、简便、实用,化解了买卖的风险,有效地解决了历来存在于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的由于进出口商互不了解或信任而阻碍贸易往来的问题。加之在整个货款收付过程中,出口商只需同出口保理商接触,进口商只需同进口保理商联系,没有语言及社会习惯等方面的障碍,非常方便;保理商在业务操作中充分地运用了现代电子科技的成果,因而在国际货款支付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国际保理业务对出口商的优势首先是对货款回收风险保障。与汇付、托收、信用证等传统付款方式比较而言,进口商破产或拒付货款等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转由保理商承担,能有效地保护出口商的利益;出口商只要认真地履行了合同交货义务,就可以得到保理商100%的收取货款保障。如果进口商拒付货款或破产,保理商将于90天后按出口发票金额向出口商付款,并且保理商对付给出口商的全部款项没有追索权,避免了出口商呆帐、坏帐损失。其次,促进销售。由于保理商代出口商对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调查和监督,克服了信息障碍,为出口商决定是否向进口商提供商业信用、以扩大商品销售,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信息数据;保理商之间采用先进的电子数据系统传递信息,操作简便快捷,额度一经批准确立,出口商便可以放心及时出货,而不需等待进口商开来信用证,免除了繁琐手续,同时还回避了信用证业务中的不符点问题,简便快捷,加快了单据的流转,因而更具竞争力,有利于出口商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出口;保理收付货款方式是建立在赊销延期付款交易基础上,相当于出口商为进口商提供了进口信贷资金,因而起到鼓励进口商增加进口和建立长期贸易往来合作关系的作用。第三,增加利润。由于出口商将货物装运完毕并向保理商转让发票等单据后,即可获得部分货款,满足用于再生产所需资金,形成生产、销售良性循环;资信调查、帐务管理和追收帐款都由保理商处理,减少了销售费用;加之保理商一般仅收取1%-2%左右的手续费,较之信用证和托收都要低得多,并且有效地排除了坏帐损失。所有这些都能促成利润的增加。

国际保理业务对进口商的优势是利用有限的资金扩大经营额。由于进口商是通过保理商延期付款,相当于进口商凭其良好的信用取得了出口商信用贷款,无须交付保证金或用财产抵押,同时也节省了为出口商开立信用证费用支出,以有限资金购进更多货物,加快了资金和进口货物的流动周转,扩大营业额;加之通过保理商付款购买手续简便,不需处理繁杂财务文件的费用。所有这些,都能给进口商带来利润的增加。

6.国际保理商的风险

国际保理服务对保理商的风险在于进出口商之间的共同欺诈性交易,保理商能否有效控制客户的风险,恰当地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是保理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国外保理商对业务风险的控制经验是强化客户资金流动的监控,通常会要求申请保理业务的客户将全部应收帐款交一家保理公司代收或者融资。

7.在中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都是力主使用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对于承兑交单(D/A)或挂帐(O/A)信用付款方式,因进口商拒付或拖欠货款风险太大,大多数外贸公司不愿意冒此风险,宁愿不做买卖、或接受对方苛刻的条件换取信用证结算方式,由此削弱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而也不可避免地错过了许多出口机会。进入90年代后,在国际市场大背景下经营的中国外贸企业也不得不逐步接受承兑交单和挂帐的商业信用付款方式。近年来一些统计数据表明,这两种方式已接近出口贸易总额的30%到40%,在广东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发区,这个比例还要更高些。但由于我们对海外进口商的资信缺乏了解,对其经营状况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因此,上当受骗情况屡见不鲜,坏帐逐年增加,造成很大损失。有关资料显示计,全国应收国际帐款已达数十亿美元,这些坏帐绝大多数是承兑交单(D/A)或挂帐(O/A)所造成的。国际市场经验表明,国际商帐追收是十分困难的,一旦出现了呆帐,追回成功率很低;即使追讨成功,佣金要占1/3以上。

时至今日,对众多的中国出口企业而言,国际保理服务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甚至一些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的专业人士对该项业务也不甚了解。这表明我国对此项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目前,中国的保理商数量非常有限,国际保理协会的成员只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四家,国际保理仅作为银行业务的副业,发展非常缓慢。据FCI统计,1999年我国保理业务量仅为3100万美元,还不及当年进出口总额3606.49亿美元的一个零头。

作为信用中介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是因为:首先,银行具有开发国际保理业务的有利条件: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其遍布全球的海外分行及行优势,对国外进口商进行深入的资信调查;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其在账户管理、债务清偿中的技术与经验,做好资金与账户的管理;三是可以利用其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及外汇清算、结算体系,及时回收资金。其次,在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外国商业银行和跨国金融集团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分析外国商业银行和跨国金融集团进入中国发展业务策略无非是用其快捷、方便、安全、可靠的服务吸引客户;扬长避短,利用其现有的、成熟的业务和技术,拓展那些对中国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相对还较薄弱的业务领域,他们的着眼点不可避免地会落在国际金融服务业务方面上。由此看来,现在仍对国内商业银行几乎还是空白的国际保理业务,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外国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志在必夺、首先要占领的阵地,今年初的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爱立信事件已经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第三,国内商业银行随着相互间竞争加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迫切需要发展中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出口贸易的巨大市场潜力如能与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拓展与结合,将给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提高、乃至中国在入世后国民经济持续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向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间业务,在我国还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沃土,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更应全力协助本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有效地帮助出口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份额,扩大出口。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得到贸易融资和信用担保,而融资渠道和手段则非常有限,对国际保理这种新兴的金融服务方式的了解和使用还非常有限,进出口企业在业务中仍主要采用汇款、信用证、托收等传统的国际结算工具。由于保理较其它结算品种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作用,在我国应该具有更广阔的使用前景。

货款范文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拖欠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其中国际贸易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应收款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国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难题造成的损失也在扩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主权,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拓,忽略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在我国外贸公司中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在调查的案件中,我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

5.对外贸企业运作中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有些外贸公司以承包、放权为名,实际是放任自流,致使内外串通、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事件屡禁不止。

6.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不敢于、不善于动用法律手段解决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有的公司在明显是外方违约或欺诈,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国有资产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考绩制度上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逾期未收汇的状况,对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也无相应的惩治措施。主管部门不了解国际拖欠的问题,因而无法设立预警线,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拖欠问题不断发生,被拖欠的企业不愿意将事情暴露,所以问题难及早发现,形成一个逃避监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必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避免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彻底改善。对此,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拖欠案件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国际贸易风险的预防、监控、治理机制。

1.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外贸企业要注重业务人员防范国际拖欠能力的培训,对刚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和近年来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尤为重要。外经贸院校也应开设有关课程,同时各进出口商会应对本行业进出口公司提供国际市场开拓与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2.建立外贸风险管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商资信调查,是避免发生国际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贸易,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有关部门出具的资信调查。从实际经验看,坚持对新客户先资信调查后成交,对老客户定期进行调查或发现疑点及时调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

3.外贸公司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险;货款逾期三个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动。发现对方逾期不付款,如三个月自己追收不回,应积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包括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在货款逾期三个月时即进行追索,损失可以减少70%左右;外经贸管理部门应对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贸易的每一种方式,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合同,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这是被国际贸易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4.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

虽然外贸信用风险还将长期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正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把货款拖欠的难题解决。

参考文献:

货款范文篇5

关键词:预付货款;资金流出;外汇

一、选择预付货款作为资金流出方式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引发外资流出压力。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度贬值超过3%。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特别是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大幅度震荡,资金流出意愿明显。近年来,外汇局对虚假转口贸易、内保外贷履约等行为强势打击,对有明确监管要求的业务保持警惕态度,在审查时要求严格,企业为躲避强审查达成自己的目的,有很强的动机将流出方式转化为只受弱审查的贸易形式。目前外汇管理法规对于预付货款的监管较为宽松,企业只需提供发票或合同就可以办理预付货款业务,银行对预付货款业务的审核也仅仅停留在单证表面合规。

二、以预付货款方式转移资金的典型案例

案例1:以预收预付货款组合方式规避监管。(一)基本情况。F和G两关联公司,分别于2015年7月28日和8月4日,在甲银行开立一般外汇结算账户。2015年8月,两家公司在甲银行办理一般贸易预付货款7笔,以美元形式对外付汇,金额合计3126.33万美元,同期这两家企业又在该银行办理一般贸易预收货款8笔,以人民币形式收汇,金额折合3240.06万美元。经外汇检查分析应用系统查询,截至2016年5月11日,其“内购外结”行为无对应货物进出口数据。(二)异常点分析。1、企业大额预付预收货款与行业惯例不符。经调查,以预收预付形式收支货款的一般贸易,依据行业惯例都会在合同上备注预收或预付的金额或比例,并且一般全额或大额的预付货款也会要求境内或境外出口商出具银行保函。现场检查发现两家企业留存合同存在以下疑点:(1)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交割却在境外。两家公司均以一般贸易形式进口付汇,合同出口商为香港企业,合同约定的交货地点也在香港,交易逻辑存在可疑。(2)出口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与预收货款形式不符。两家企业留存银行的出口合同收款日期为:出口商在货物发运后360天内通过TT付款,而出口商在发货前就已预付货款,与合同约定不一致。(3)该7笔预付货款和8笔预收货款均属大额和全额货款,但全无相应的银行保函,不符合国际贸易惯例。2、长时间无货物进出口,贸易实质如同离岸转手买卖。两家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合同中均未明确最后装运期,而截至2016年5月11日尚未办理货物进出口报关手续。依据留存资料,两家企业对应的进出口货物均为“铁氟龙7A”,数量相同、单价相近、货物交割地址都在香港、付款和收款时间相近,以及上下游交易对手固定等多特征显示,其贸易实质应该为离岸转手买卖。3、短期集中、当日付款次日收款、金额相似等存在明。显异常点经调查,两家公司资金来源于同一个人账户,收付款形式均为由个人账户划入人民币资金后,当日以一般贸易预付款形式购付汇美元,次日以预收货款形式收入人民币,收付款金额相近,收付差额在7.6万至27.8万美元之间,交易标的均为“铁氟龙7A”,交易对手部分重合。(三)原因分析。一是企业为规避离岸转手买卖的强监管,转向预收预付货款的弱监管。从企业的贸易组合和资金流来判断,企业极有可能是将离岸转手买卖分拆成预收预付货款的一般贸易组合形式。近年来,外汇局对虚假转口贸易的强势打击,各地外汇局和银行对转口贸易保持警惕态度,在审查时要求严格,企业为躲避强审查达成自己的目的,有很强的动机将其拆分转化为只受弱审查的贸易形式。二是银行为争取客户资源,事前审查和事后报备工作不力。两家企业原系该银行另外一家支行的客户,该行为拉业务,给客户较大优惠。案例2:预付货款成为关联企业资金运作的渠道。(一)基本情况。2015年12月7日和29日,H公司与K银行分别签订6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的国内外汇贷款合同,用于采购境外原材料及补充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1年,贷款利率为6个月美元LIBOR+275BP。贷款提款后,H公司在K银行以预付货款形式分四次对外支付,收款单位为香港X公司和香港Y公司。经NRA账户开户资料判断,X公司与Y公司为H公司的关联公司。境外关联公司通过资金归集和存款质押为境内企业提供离岸担保,H公司在境内获取额外的授信额度。(二)案例特点。1、利用大额预付货款实现资金跨境转移。H公司在K银行获取外汇贷款后,分次向香港关联公司以预付货款形式对外支付,合同中签订的资金用途为采购原材料对二甲苯。该公司的预付行为对外汇贷款起了“漂白”作用,掩盖了外汇贷款资金本质,转变为货款。2、关联企业境外摆布资金实现离岸担保。Y公司收款后将资金从N银行NRA账户全部划至X公司在P银行的OSA账户。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间,X公司将9000万美元分次存入离岸存款质押保证金账户,保证金存款年利率1.3%。X公司的存款质押后作为境外担保,由J银行为H公司在境内提供授信额度。一是为H公司开立6个月国内信用证1.5亿元,开证费用约千分之二点五。二是开立6个月银行承兑汇票1.5亿元,开票手续费万分之五。(三)原因分析。1、企业借道货物贸易混用外汇贷款资金。由于现行外汇法规限制外汇贷款结汇,企业外汇贷款只能对外付汇或以贷还贷。因此H公司在急需人民币资金周转的背景下,通过政策性K银行获取外汇贷款后,利用“预付货款+离岸担保”的模式转变资金用途,在境内取得人民币资金授信额度。2、大额预付货款成为企业集团资金跨境摆布的便捷通道。本案中,H公司的资金周转链条“国内外汇贷款→预付货款→预付货款退回”在企业集团内极易完成,资金调拨和回流的成本较低。从现有法规来看,企业在符合真实交易和履行必要贸易信贷报告义务后,可自主决定业务期限、规模和方向,且关联企业间贸易信贷行为真实性难核实,外汇局调查取证难。

三、预付货款业务检查难点

(一)缺乏查证手段,难以审核企业贸易真实性。A类企业办理预付货款只需提供合同或发票,对预付货款的贸易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即使在银行现场检查中发现企业预付货款留存的合同、发票内容简单,样式相同,其真实性可疑。但因预付货款收款人在境外,缺乏获取境外交易对手信息的途径,难以验证合同、发票合法性、有效性。(二)预付货款业务监管宽松,处罚此类业务,法律风险较大。在行政诉讼案件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下,即使企业口头承认预付货款交易背景不真实,若缺乏其他材料证据,到处罚阶段,企业就可能采用签订补充协议修改合同等方式逃避外汇局的行政处罚,处罚此类业务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三)个别银行对企业异常预付货款审核流于形式。对企业异常预付货款申请,个别银行只注重审核合同是否有预付条款,忽视企业进口付汇等历史信息,也未及时跟踪、了解预付货款后企业进口情况,导致异常预付货款资金顺利流出境内。如在案例2中,K银行未深入了解其付汇性质是否符合行业惯例,付汇规模与经营情况是否匹配等情况,就向H公司发放了外汇贷款并办理了预付货款业务。(四)外汇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管理时效滞后。货物贸易改革后,企业主体将规定期内的贸易信贷业务纳入主动性报告管理范畴,外汇局实施总量差额监测。由于只能监测企业未到期总头寸,对企业未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做贸易信贷报告的监测滞后,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通过预付货款集中办理跨境付款业务,造成跨境资本违规外流。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预付货款监管。目前外汇管理法规对于预付货款的监管较为宽松,在资金存在外流背景下,总局需进一步完善预付货款外汇管理法规,从金额和预付货款频率上对预付货款行为进行规范,对于短时间将合同金额一次性或多次全额预付的行为应明确限制,对于没按照合同进度付汇的给予风险提示或降级处理。(二)强化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和真实性审核。要求银行从控制风险和宏观审慎的角度,按照展业三原则加强对企业贸易真实性审核,审核企业交易动机、上下游交易链条。要求银行加强预付货款资金来源管理,在资金划转环节和资金汇出环节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及用途,贷款行在资金转出时按要求注明资金性质,并跟踪监测国内外汇贷款用途。(三)完善外汇贸易信贷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对超过期限未登记的企业及时提醒其补登记,对严重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不符,且在外汇局通知后仍超期限不到货或出货的,降级处罚;完善违反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的相关法规。(四)加大对企业无真实交易背景付汇的处罚力度。对此类预付货款金额较大、超过预计进口日期一定时间仍未采取挽救措施、无追偿行为和进展的企业,将其定为逃汇行为,加大惩治不法企业借货物贸易转移异常外汇资金的不法行为。

参考文献

[1]毛志杰,曹杰,朱奇.度量异常外汇资金规模的新统计模型及实证[J].数理统计与原理,2013(5):804-813;

货款范文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拖欠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其中国际贸易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应收款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国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难题造成的损失也在扩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主权,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拓,忽略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在我国外贸公司中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在调查的案件中,我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

5.对外贸企业运作中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有些外贸公司以承包、放权为名,实际是放任自流,致使内外串通、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事件屡禁不止。

6.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不敢于、不善于动用法律手段解决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有的公司在明显是外方违约或欺诈,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国有资产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考绩制度上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逾期未收汇的状况,对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也无相应的惩治措施。主管部门不了解国际拖欠的问题,因而无法设立预警线,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拖欠问题不断发生,被拖欠的企业不愿意将事情暴露,所以问题难及早发现,形成一个逃避监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必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避免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彻底改善。对此,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拖欠案件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国际贸易风险的预防、监控、治理机制。

1.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外贸企业要注重业务人员防范国际拖欠能力的培训,对刚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和近年来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尤为重要。外经贸院校也应开设有关课程,同时各进出口商会应对本行业进出口公司提供国际市场开拓与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2.建立外贸风险管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商资信调查,是避免发生国际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贸易,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有关部门出具的资信调查。从实际经验看,坚持对新客户先资信调查后成交,对老客户定期进行调查或发现疑点及时调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

3.外贸公司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险;货款逾期三个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动。发现对方逾期不付款,如三个月自己追收不回,应积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包括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在货款逾期三个月时即进行追索,损失可以减少70%左右;外经贸管理部门应对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贸易的每一种方式,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合同,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这是被国际贸易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4.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

虽然外贸信用风险还将长期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正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把货款拖欠的难题解决。

参考文献:

货款范文篇7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主权,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拓,忽略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在我国外贸公司中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在调查的案件中,我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

5.对外贸企业运作中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有些外贸公司以承包、放权为名,实际是放任自流,致使内外串通、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事件屡禁不止。

6.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不敢于、不善于动用法律手段解决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有的公司在明显是外方违约或欺诈,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国有资产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考绩制度上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逾期未收汇的状况,对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也无相应的惩治措施。主管部门不了解国际拖欠的问题,因而无法设立预警线,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拖欠问题不断发生,被拖欠的企业不愿意将事情暴露,所以问题难及早发现,形成一个逃避监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必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避免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彻底改善。对此,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拖欠案件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国际贸易风险的预防、监控、治理机制。

1.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外贸企业要注重业务人员防范国际拖欠能力的培训,对刚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和近年来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尤为重要。外经贸院校也应开设有关课程,同时各进出口商会应对本行业进出口公司提供国际市场开拓与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2.建立外贸风险管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商资信调查,是避免发生国际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贸易,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有关部门出具的资信调查。从实际经验看,坚持对新客户先资信调查后成交,对老客户定期进行调查或发现疑点及时调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

3.外贸公司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险;货款逾期三个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动。发现对方逾期不付款,如三个月自己追收不回,应积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包括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在货款逾期三个月时即进行追索,损失可以减少70%左右;外经贸管理部门应对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贸易的每一种方式,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合同,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这是被国际贸易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货款范文篇8

国家邮政局早在2010年就已经颁布了《关于加强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管理的通知》,其中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我国各个地区的邮政管理局必须加强对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快递企业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快递企业应当遵循“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来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同时还应当对具体操作流程和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有效的制定和完善;代收货款业务的市场发展需求和一些有关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对代收货款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注意快递企业代收货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予以解决。

2资金管理对代收货款业务发展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代收货款业务是目前快递企业发展众多业务中的一种延伸服务项目,它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寄件人和收件人提供更加方便的条件,快递公司在给卖方提供商品快递服务的过程中,也在向买方进行商品货款的收取,然后在进行统一的款项结算,并把结算后的款项返还给卖方;从快递企业的日常规定中可以看出,快递公司为客户提供代收货款服务的时候,是会对客户进行手续费的收取,而且快递公司在向买方收取货款的时间与付给卖方结算款项的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些情况能够给快递企业带来不错的资金沉淀,现在已经是快递公司非常态融资手段的其中一种,可以将快递企业业务所带来的资金时间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也是快递企业对代收货款业务进行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代收货款资金虽然可以将快递企业的资金时间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但是同时也会给快递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管理风险;DDS与深圳丰达速递公司在2010年1月份左右就先后因为出现代收货款不规范操作等情况,导致公司内部出现资金隐患,DDS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把原本的代收货款资金挪用到了其他的地方,使企业的资金链受到损坏,进而导致公司资金运转不开,最后DDS公司只能面临着倒闭;深圳丰达速递公司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分公司的负责人将所有的款项都卷走了,让分公司失去了高达上百万的代收货款资金,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所以,资金管理即可以帮助快递企业在代收货款业务获取一定的发展,也可以给快递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管理风险,是企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如果可以进行妥善的利用,那么会给快递企业带来不小的一笔现金流,对推动企业资金周转效益具有非常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会造成资金把控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漏洞,那么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巨大的资金损失,严重时企业甚至要接受面临倒闭的这种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代收货款资金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给予重视。

3快递企业代收货款的具体处理流程分析

对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的具体处理流程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资金流与其他普通快递业务相比是代收货款业务最显著的特征,想要实现让代收货款资金得到更加有效管理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代收货款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有效的结合,从代收货款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入手,以此来达到对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3.1代收货款业务中的实物流转环节快递企业在进行邮件实物流转的过程中,邮件需要经过快递员收寄,然后达到快递企业内部进行处理,最后进行投递环节,大体上和普通快递的邮件流转没有什么差别,但是需要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特别的注意:邮件收寄环节;邮件在进行收寄环节的时候,快递人员需要对收寄详情单进行仔细的检查,看收件人是否填写正确,应付款额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是否是清晰没有进行涂改的,如果进行了涂改需要换一张新的收寄详单。邮件投递环节;邮件在进行投递环节之前,需要让投递部门遵照代收货款邮件的形式进行详细的登记,并且对每个邮件的应收货款金额进行重点登记,以减少出现金额错误的现象。投递人员对邮件进行代收货款的时候,可以按照收寄详情单进行收款,收款方式可以使用现金收款方式或者是刷卡支付的方式,投递人员在确认收取的代收款项准确无误以后,就可以让收件人在收寄详情单上签字进行收寄货确认。3.2代收货款业务中的资金流转环节。投递人员在开始进行代收货款的时候,代收货款资金就已经流入进了投递企业的内部流转环节中,然后通过企业进行统一的结算,将最后的款项返还给收寄人,快递企业资金内部流转环节的操作流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终端缴款环节;根据以上内容提出的收款方式,投递人员在进行终端缴款的时候,可以使用现金收款或者是银联卡收款等方式。内部流转环节;内部流转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投递管理人员在完成收款以后,可以把收取来的现金或者是银行回单、详情单交换到投递管理部门进行核对,并且对核对内容进行有效的确认,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二是投递部门需要把款项向上级进行缴款,缴款的上级机构被称之为分公司管理部门,由于收款会被分布到我国的各个地区,所以分公司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快递公司管理机构进行设立。对外结算环节;资金在被归集到省或者是市分公司以后,由这些分公司进行集中统一的结算,这个时候资金流就不会在快递企业内部存在。3.3代收货款业务中的信息流转环节。每个快递企业中通常都会带有相应的信息系统,对来往的邮件进行跟踪调查,如果是代收货款业务中的信息流转环节,那么信息系统需要在邮件开始进行收寄环节直至接收到投递回款情况这一整个过程中实施闭环管理;代收货款中的信息流转环节主要包括实物流转和资金流,可以对未投递的信息、未回款信息的催投以及催缴警示进行有效的实施,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对预警信息进行有效的设置,有利于投递部门、分公司等各级管理部门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实时监控。

4加强快递企业代收货款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4.1重点加强对投递终端缴款方面的管理。快递企业最终端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靠资金管理中投递员缴款来实现的,同时这也属于在对资金进行监控过程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重点加强对投递终端缴款方面的管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对投递员出班和归班进行有效的管理,投递员在出班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货款的实际金额和实物进行出货登记,归班的时候投递员一定要按照所收到的货款和回归的货物进行登记,然后业务主管人员可以根据投递员的登记记录进行核销审核,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一些投递款漏缴和少缴的现象;第二点、对代收货款超额度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出现单笔代收货款超额度的情况,要对其进行跟班投递制度的实施,实施跟班投递制度可以选用主管跟班投递或者是双人投递的形式,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货款回收的安全性;第三点、对于现金收款方式进行合理的减少,使用现金收款的方式有时会出现投递员收取假钞的情况,多使用银联卡支付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4.2加大欠款的及时追缴力度。代收货款的额度通常会比较大,如果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对货款进行清缴,那么极有可能会给一些品行低劣的人员带来作案动机,所以,一定要加大欠款的追缴力度,及时地对代收欠款进行跟踪清缴,如果有这个必要,还可以组建一只专项的欠款管理小组,这样有利于对下级欠款进行及时的清理,极大程度的减少资金沉淀带来的风险。4.3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并加强管理层的沟通。由于快递企业所办理的业务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与卖方的关系会形成一种的关系,当这种关系确立以后,那么需要双方对自己需要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及职责进行明确,对双方之间与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这样有利于让管理信息可以得到及时的沟通与协调;与此同时,快递企业的业务内部还应当对代收货款业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查找,并积极的学习和严格的执行代收货款业务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此外,还要适当的加强过程管理,这样可以让快递企业经营的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企业与卖方实现双赢的目标。4.4积极对从业人员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积极的对从业员工开展代收货款资金管理相关的教育培训,而且要重点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企业规章制度、职业技能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中一线、外聘以及新入职的职工这几个关键的环节要给予重点的关注,加强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代收货款资金管理;在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作为教育培训的素材,这样可以让企业员工更加快速地了解学法、知法、守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员工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也可以让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5结语

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主要是为了让买卖双方可以实现不用再进行面对面交易的一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为商户解决了产品配送和资金结算的问题,由于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会涉及资金结算和现金实物流通,所以需要在关键环节加强对资金的管控,同时还要加强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推进企业业务的发展。

作者:樊颖 单位:北京申通快递服务有限公司门头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启明.快递企业代收货款资金管理的关键问题浅析[J].快递服务,2016(9).

货款范文篇9

(一)资金运作涉嫌逃避资本金支付结汇管理制度的管理。为防范热钱流入,打击虚假招商引资,外汇管理局加大了资本金结汇管理力度,对于部分因为招商引资需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者为配合政府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企业来说,资本金结汇成了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道坎。而通过预付货款付汇可以规避资本金结汇管理规定,顺利实现了投资资本金的回流。从本案的资金运作模式来看,资本金到账后,迅速对外支付或迅速结汇预付外汇管理给关联企业,既完成了政府招商引资的任务,又躲避了支付结汇管理,实现了资金的回流。

(二)货物贸易项下预付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存在嫌疑。以预付货款汇出的资本金,其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嫌疑。预付货款企业只要凭合同就可到银行办理,A凭借与D签订的合同就轻而易举地用上千万美元的预付货款订购设备,同一合同预付了还不止一次,而调查中问及目前订购设备的生产进度、是否有专人跟踪设备的生产进展、何时到货等问题,企业人员不能直面回答,预付货款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嫌疑。

二、监管难点

(一)资本付汇后缺乏相应的监管手段,借道预付货款实现顺利流出。资本金变身预付货款跨境后,真实性和流向难以跟踪。企业在办理资本付汇时,仅需提供合同便可连续将资本金支付境外,在企业所提供合同的法律真实性无法被有效确认,同时银行也没有义务审核其上一笔交易是否完结的情况下,导致企业在非真实交易背景下将资本金顺利流出,带来了监管上的困难。就目前国内部分地区虚假外商投资较为严重的地区而言,资本金付汇尤其可能成为空壳外商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一条便捷、几乎毫无成本的运作模式,在外汇事后监管的大趋势下,等外汇局发现企业违规线索查处的时候,往往上述企业有可能已人去楼空。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的时候,资本金付汇很有可能成为资本抽逃的通道。

(二)货物贸易监测系统不区分预付货款的资金来源,预付后的到货期限没有明确规定。目前,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系统中对资本金入账、结汇、付汇都有明细记录,资本金账户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直接对外支付,但资本金变身预付货款后,巧妙地躲避了支付结汇管理框架,纳入了货物贸易监测。货物贸易监测系统对预付货款的资金来源不区分是资本金账户还是结算账户,给有意逃避资本金支付结汇管理制度的企业可乘之机。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对货款预付后的到货期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求90天以上的预付货款要做贸易信贷报告,至于何时到货,交易是否真实则无法判断。

(三)贸易信贷登记报告制度缺乏相应的定性和处罚依据,造成监管漏洞。货物贸易改革后,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企业主体应将规定期限内的贸易信贷业务纳入主动性报告管理范畴,对企业报告的贸易信贷实施余额比率监测,监测企业未到期总头寸,但对于企业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主动做贸易信贷报告,或者部分贸易信贷余额畸高、规模增长过快依然缺乏分类依据和处罚手段,造成了监管漏洞。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资本金支付结汇管理制度。加大对资本金付汇,特别是借道预付货款流出的监管力度,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跟踪资本金到账后变身预付货款后的到货情况。可参照实物出资的方式,在预计到货期限内,让企业凭进口货物报关单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办理实物验资询证,如不能按期到货,企业必须向外汇局提交相关情况说明,外汇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货款范文篇10

代收货款是独立于买卖双方交易外的第三方代卖方从买方收缴应收款项的有偿服务。在物流行业(包括快递业),因不规范代收货款服务,在我国市场所隐藏的系列风险,已成为规范物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2代收货款产生及其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原因

一是近些年随着异地交易、网络交易的增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日益成为需方推崇的交易规则,快速、简捷、方便的新型代收货款交易方便了顾客;二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结果,导致供方赊销行为加大,应收账款金额增多,收账压力及资金周转压力增加,代收货款业务则应运而生;三是代收货款方可收取代收货款金额0.5%~3%不等的手续费,可增加物流公司的客户、运输业务量和丰厚的利润,据估算,2009年度快递业代收货款的金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因此代收货款业务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资源,代收货款,集所有物流优点于一体。从盈利模型来看,代收货款直接带来的利益属于物流公司,而供需两方获得的是方便快捷的服务。其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3货运代收货款风险的表现形式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收货款业务的进入壁垒很低,处于一种非垄断竞争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行业内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代收货款业务潜藏较大风险。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代收货款业务存在一定的隐患和风险,常见的风险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3.1内在风险表现

3.1.1货款挪用风险

由于物流公司代收货款和其与卖货方结算货款之间往往有一个约定的时间周期,在交付前形成一个资金沉淀期,物流经营业主只要挪用一周时间,就可把这笔代收货款作为其他用途,缓解其资金紧张局势。更何况有些卖货方由于因故长期不按时去领取代收货款,这样就为物流经营业主挪用代收货款提供了方便。

3.1.2卷款卷货风险

目前货运公司的运营模式一般是在各市场设立收货点,将客户的货物集中而后托运,每个收货点每天维持的费用在数百元,当这些经营业主在经营不善时,利用信息不对称,趁卖货方不注意,就把卖货方所发的货物及已代收货款卷跑,出现蒸发事件,使得卖货方无法查找追缴所骗货物、货款,这样的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3.1.3业务经营风险

一方面是“伪钞”现象,另一方面是现金管理与结算过程,资金管理难度大。每天收到大量的现金,保管难度大。

3.2外在风险表现

3.2.1信用商誉风险

代收货款是单凭物流公司的货运站经营业主本人的信用,无须抵押品和保证人担保的一种替卖货方向买货方发货后直接收取的货款的一种物流增值服务项目。卖货方在向物流公司的货运站经营业主索要货款时,经营业主会经常找一些借口不按时支付货款给卖方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商因此而承担很大的信用商誉风险。

3.2.2单据遗失风险

卖货方通常把货发到托运站,只要填写一张简单的单据则可,内容大致是时间、发货人和收货人的姓名、电话、代收金额,连公章都可不盖,毫无规范化。单据若遗失,任何人捡到都可到托运站取到代收货款,就等同于现金支票一样,而托运站则是见票即付,可见风险之大。

3.2.3物流外包风险

由于我国物流业存在着地区分割的情况,发货方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受到限制,造成许多发货方不得不在各地区建立网络时都需要在当地寻找物流合作伙伴,形成多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局面。加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规模实力不足,绝大多数公司在二三级以下的地区则采用的大都是或外网形式,因而存在物流业务外包的风险。

4货运代收货款风险的原因分析

目前对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代收货款业务风险成因研究,往往只对风险产生原因作单方面、浅层次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要辩证地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三方物流代收货款业务风险的成因:

4.1风险内因分析

4.1.1对业务员、代收货款返款时间和结算缺乏有效监管

一是对业务员缺乏有效监管,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业务员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在面对巨额的代收货款时,往往抵御不了诱惑,财迷心窍,携款潜逃。二是对代收货款返款时间缺乏有效监管。三是对代收货款结算缺乏有效监管。

4.1.2外包业务的返款时间、公司总部和网点结算货款缺乏有效监管

因代收货款存在返款周期而沉积大量的资金,难免货款在各网点出现流失等风险。如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时作为委托方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快递等公司代收货款时,可能做出“逆向选择”,方存在“败德行为”,像DDS这样的快递公司为了圈地,迅速扩大规模,开始在各地建分公司。当资金链吃紧时,便将代收来的货款挪作他用。

4.1.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第三方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发展水平。目前代收货款业务投递的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方面看,其中投递的延迟率、终端派送的服务质量是影响代收货款业务能否成功送达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4.1.4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由于代收货款业务涉及到货币结算,大都全面涉及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运作,因手工操作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容易引起代收货款业务流程不畅,无法提供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最终可能导致衰亡。

4.1.5行业内部业务操作没有统一的规范

目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有不同的代收货款操作模式及合同条款。虽然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实力较强的企业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经验积累,制定出各自的管理规范,从企业着手控制代收货款业务中风险,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从行业角度来看,这种状况不利于业务操作的风险控制,程序也比较繁琐,同时不同企业的规范也给发货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

4.2风险外因分析

4.2.1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代收货款缺乏监管

一是相关法规对其中的资金流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相应的处罚办法;二是相关管理法律法规的缺失。在工商部门对货运企业核准的经营范围里,并无“代收货款”这一项目。而法律对代收货款也没有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三是货运等物流企业准入门槛很低,对注册资金、固定资产、从业人员等均没有具体要求,造成货运等物流企业鱼目混珠、信誉低下,一旦发生意外,货运公司没有赔偿能力,便选择卷款而逃。

4.2.2缺乏良好的商业信用和金融信用

代收货款业务中发货方承担的风险最大,由于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采用的都是定期结算的方式,资金流滞后于物流,加上我国目前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国内第三方物流公司更无法像UPS公司那样做到先代付货款,因此往往会出现货送到后资金难以回笼的情况。

4.2.3代收货款委托合同不规范

在委托代收货款时,很多委托和方并不签订正式、规范的书面合同,在交易过程中仅使用自己制作的简易货运单,在填写货运单时也很不认真,有时缺少货运公司的公章,有时甚至没有托运人、收货人的全名。货运单仅约定运输的责任和权利,对于“代收货款”责任和义务约定很少,也很不详细。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合同,这一漏洞无疑给方卷款逃走提供了便利。

4.2.4松散的加盟方式,组织管理难度大

国家邮政局的监管法规中规定应当以自营方式提供代收货款服务。目前除了顺丰、德邦物流等个别公司是直营外,大多数快递公司都采取加盟以及加盟与直营兼有的方式。有些快递公司要求加盟点必须交纳两三万元的押金,而有一些甚至连押金都不要,这种松散的加盟方式,导致无法对各地网点进行有效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