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01:04

滑坡

滑坡范文篇1

经过几年的雨水冲刷,坡体逐渐崩塌、变陡,对坡顶民房造成威胁,因此,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残积砂质粘性土,饱和,可塑一硬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层厚1.9—4.0m)、②强风化花岗岩,饱和,散体状,底部多呈碎块状,(层厚2.0—5.2m)、③中风化花岗岩,块状构造,花岗结构,3O。一4O。顺坡向节理较发育。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残积土中的孔隙水及赋存于节理裂隙和风化裂隙中的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场地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指标。根据计算,边坡在天然状态下是稳定的,安全系数为1.20,但在饱和状态下,边坡的安全系数在1.0左右,说明在持续降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滑坡。

2边坡加固设计方案

该边坡天然状态下是处于稳定状态的,且根据分析,滑裂面较浅,饱和状态下,安全系数也在1.0左右。按常规的加固方式考虑,可以采用锚索+混凝土框架梁、锚索+抗滑桩等加固形式。经计算,锚杆(索)抗拔力每延米约500kN的力,安全系数即能达到1.35(天然状态)、1.15(饱和状态),采用锚索+抗滑桩支护显得不经济。另外,对于抗滑桩,现场不具备抗滑桩施工的条件,施工难度较大,且造价较高,施工周期较长。

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分析结果,决定对边坡上部采用锚杆挡墙加固;中间设3米宽的平台,开挖至强风化岩面,采用注浆钢管形成“抗滑桩”进行加固;下部边坡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加固剖面。桩身内力根据滑面处的弯矩和剪力按地基弹性的抗力地基系数(K)概念计算。抗滑桩结构设计按极限应力状态法,截面强度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进行计算。

施工安排为:边坡按逆作法施工,逐级修坡,逐排施工锚杆一(锚杆施工完成且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施工竖向注浆钢管一施工锁口梁,形成“抗滑桩”一下部边坡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

3注浆钢管施工

3.1钢管加工①注浆钢管采用0891nHl×5mm的无缝钢管,钢管顶部2米下设置注浆花眼,花眼为05mm,梅花形布置,间距200。

②钢管连接:钢管连接采用焊接,接头采用O102mmXmm的无缝钢管套接,接头钢管长度不少于100ITlIn。

③密封:钢管顶部对称焊接1个O15mm的螺母,作二次注浆固定枪头用,底部用厚度5i-nln的钢板焊接密封。孔口1.0米深度范围采用细石混凝土封孔。

④注浆孔外侧用专用胶带缠绕密封,缠绕2层。

⑤对中架:为了保证钢管在孔中居中,同时保护密封胶带在钢管入孔时不被损坏,沿钢管轴线间隔2m安装一个对中架,对中支架采用08mm钢筋焊制成船形托架,焊接长lOcm,高度2cm,以保证钢管在孔中居中。

3.2钻孑L与清孑L:

钻孔采用干法成孔,因桩孔位置较近,在施工中分成两排,跳孔施工,先钻进第一排钢管桩,再进行第二排钢管桩施工,从而避免相邻孔位互相影响。为保证钻孔施工的精度,钻机在定位定向后及时固定,然后开孔,钻进成孔后立即清孔保证孔壁清洁。成孔后放人注浆钢管。

3.3注浆工艺

①一次常压注浆:注浆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5:1.0,一次注浆管(O22mmPVC管)绑在钢花管外,与钢管一同入孔,一次注浆采用常压注浆,当孔口返出正常浆液时即停止注浆,浆液凝固收缩回落到孔口以下1.0米时,及时补浆,直到浆面稳定。一次注浆后48小时候采用细石混凝土封孔。

②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在一次注浆完成后24小时进行二次注浆水灰比为0.6:1.0,注浆按注浆压力1.0MPa控制注浆过程中,局部出现地表冒浆或裂缝增大等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注浆,并采取间歇式注浆的办法处理。

3.4钢筋混凝土锁口梁

注浆钢管桩锚人锁口梁内300mm,钢管桩施工完成后施工钢筋混凝土锁口梁,锁口梁主筋与钢管焊接连接。锁口梁混凝土强度为C30,锁口梁按照设计要求每隔12rn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用沥青木板填塞。

4边坡施工及使用过程监测

在随后的边坡加固施工过程中,施工较为顺利。在边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边坡进行了坡顶沉降、坡体深部水平位移、坡顶裂缝等项目监测。监测频率为:施工期间每1o天监测一次;在竣工后3个月每月2次;3个月后每月1次。监测至边坡竣工后约2年。边坡竣工后经历了几次大的暴雨及台风天气,边坡的变形情况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坡体深部水平位移允许值为边坡高度的1/5oo,该监测点处边坡高度约为15m)。边坡深部水平位移最大约为6arm,坡顶最大沉降量为12mm。典型的坡体深部水平位移曲线见图2,坡顶沉降曲线见图3。

5结论

钢管压力灌浆在岩石边坡中应用较多,但多局限于抢险或作为安全储备措施。作为“抗滑桩”的形式进行加固工程还很少。且计算理论还不成熟,该滑坡通过注浆钢管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注浆,水泥浆液在坡体中的节理裂隙中有效地扩散,通过与原充填物相互作用从而将坡体土体改善,并将破碎的岩体连结成整块,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2)两次次注浆兼具渗透、充填、挤密等多种复合作用,可有效降低结构面的含水量,改善充填物的c、值,提高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全面有效地提高抗滑能力,对控制边坡变形是行之有效的。

(3)实施注浆后能够有效地封堵原有的导水通道,根除因水的渗入而造成的工程隐患。

(4)注浆后的注浆钢管继续留在注浆孔内,2排注浆钢管通过锁口梁连接,并与岩体形成“抗滑桩”,以进一步提高结构面的抗剪能力。

滑坡范文篇2

本文作者:孙鹏工作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滑坡发生过程及形态特征DK60+695~+850段路基工点中路堑部分于2011年8月开挖,约半个月开挖成型,2012年3月24日线路DK60+820右侧45m处发现地表裂缝;该段路堑工点最大边坡高约21.43m,路堑开挖后形成临空面,边坡沿土石界面滑动,形成牵引式滑坡,即为Ⅰ号滑坡体。Ⅰ号滑坡体南北延伸约90m,东西宽约108m,厚约3~14m,面积约6200m2,体积约9.3万m2。线路中线DK60+780处裂缝发现于4月初,受征拆影响,施工单位为方便四号隧道施工,将部分隧道开挖弃渣弃于DK60+700~+760段冲沟中,弃渣范围长约130m,宽约70m,弃土最大厚度15m,总方量约8万m3;尔后,将该弃方作为施工便道,重载车辆来回碾压,造成该段山体沿土石界面形成推移式滑坡,即为Ⅱ号滑坡。Ⅱ号滑坡体南北延伸约220m,东西宽约280m,厚约10~20m,面积约21700m2,体积约36万m2。线路左侧山体滑坡发现于2012年5月8日,施工单位在施工四号隧道明挖段时,将弃土堆弃于线路左侧坡顶,共弃土约20万m?,致使坡体形成推移式滑坡,即为Ⅲ号滑坡。Ⅲ号滑坡体南北延伸约230m,东西宽约350m,厚约8~19m,面积约50100m2,体积约75万m2。滑坡整体形态清晰,轮廓明显。滑坡后壁呈圈椅状,东西南北侧边界明显,北侧为厚层施工弃土覆盖。滑坡体地表发育众多裂缝,土体整体破碎。Ⅰ号滑坡主滑方向为S70°W,Ⅱ、Ⅲ号滑坡主滑方向为S50°W,滑坡形态特征见图1。滑体岩土特征滑坡发育范围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滑坡体原地表冲沟发育,砂岩、泥岩节理裂隙发育,为地表水入渗的主要通道。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砂质黄土及块石土,两侧及前缘厚度较薄,土石界面东北高,西南低,整体倾向沟心方向,具顺层趋势。滑体物质组成:人工填土、砂质黄土、块石土。滑床岩土特征根据调查、勘探成果揭露滑坡体滑床主要为三叠系中统(T2Ms)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呈全风化~弱风化。滑动面(带)特征经现场详细勘察及调查,滑坡前缘、后缘及两侧较为明显,通过试坑及观测点可见土层与泥岩层接触面处有光滑面,并且有滑动擦痕;在滑坡中部,钻探孔揭示与土层接触的泥岩层可见完整结构面,其结构面见滑动擦痕;在滑坡后部滑动面(带)为土石界面,即沿覆盖土层下的泥、砂岩全风化带滑动。滑坡整体滑动面顺层倾向沟心,埋深5~19m。

滑坡形成原因分析

地形地貌工程所在位置为山前缓坡地带,自然坡度8°~20°,北高南低,表层覆盖厚层黄土,残坡积层较厚;区内发育4个冲沟,沟深壁陡,受多条冲沟切割,地形破碎,在冲沟两侧存在高陡临空面。地貌特征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及地形条件。地层结构滑坡区地层结构上部为第四系砂质黄土,其下为块石土,下伏三叠系中统砂岩、泥岩,勘察资料显示,土层界面基本向冲沟缓倾,角度约3°~10°。砂岩、泥岩交替存在,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全强风化层遇水后易软化,强度降低,客观上存在沿土石界面滑动的条件。降水因素滑坡发生前区内多次降水,气象统计显示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区内降水量为73.3mm,相比近几年同期明显偏多,且受今年春融影响,地表水下渗量增加;经多次、长时间降水下渗,使岩土体容重增加,岩体强度逐渐降低,土体凝聚力减小,抗滑力减弱。滑坡发生后区内也发生多次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2012年6月~7月,降雨量为194.6mm,相比往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7月21日单日雨量达91.1mm,为该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最大降雨量;经观察,每次降雨后Ⅲ号滑坡体位移均有明显增加,6月5~6日、6月26日、7月23日降雨后,Ⅲ号滑坡后缘裂缝位移增加趋势明显。大气降水是促使滑体滑动的主要原因。工程因素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改变了原始的地形地貌,排水措施没有及时施做,导致地表水排水不畅,渗入坡体的地下水量增加,岩土体容重增加,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另外,路堑开挖后,至今未实施防护工程,边坡失稳,形成Ⅰ号滑坡。Ⅱ号滑坡上方弃土8约万m2,Ⅲ号滑坡上方弃土约20万m2,也大大降低了斜坡稳定性,是滑坡滑动的原因之一。

滑坡范文篇3

关键词:滑坡防治加固

引言

滑坡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因滑坡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破坏机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主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边坡如果失稳,就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轻则增加投资、延长工期,重则导致建筑物倒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滑坡仍然是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

一、地质构造

该边坡工点位于阿蓬江岸边斜坡中部,坡脚是阿蓬江典型的凹岸冲刷地段。场地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濯河坝~大集场紧束向斜的核部,黔江正断层的下盘,八面山隆起与阿蓬江凹陷的边缘地带。岩体中裂隙很发育,现场调查主要发育有3组构造裂隙:①产状为295~341°∠68~85°,延伸3~5m,间距0.15~0.30m,张开宽1~3mm,裂面平整,局部具少许泥质充填。②58~88°∠68~79°,裂面平整,微张,延伸2~4m,局部具少许泥质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差。③产状为17°∠84°,延伸1.2~1.8m,间距0.35~0.70m,微张,较粗糙,少许泥质充填。

裂隙面上的擦痕说明,裂隙错动很强烈。根据在收费站住宅活动区开挖的高边坡(高20m以上)调查,场地基岩极破碎,局部夹灰绿色页岩薄层。因此,场地岩体整体上属破碎类型。

二、边坡失稳状况

Ⅳ#滑坡平面形态呈圈椅状。该滑坡的周界后缘和东侧清晰,根据地质测绘出现的地表裂缝确定,西侧以基岩出露等作为滑坡周界,前缘位于开挖的陡坡上,后缘位于裂缝处。Ⅳ#滑坡地表变形主要表现在2007年12月对收费站生活区场地平整开挖后,形成高边坡临空面后,滑坡出现变形开裂,出现较多裂缝,前缘明显剪出,后缘滑体下滑产生错位。下移改变地表原来的排水系统,使雨水沿裂缝下渗至岩土界面。

三、成因分析

滑坡的形成,是由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Ⅳ#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人类前缘开挖,使土体形成临空面,后缘地表水渗入,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体的重度,造成整个土体向临空面滑移。属工程诱发的牵引式滑坡。边坡在改建过程中,土壤内部原有的应力状态随着改造过程的进行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有的边坡经过自身调整变得越来越稳定,最终形成稳定边坡;有的经过应力调整,失去平衡,最终发生崩塌、滑坡、剥落现象。其次,滑坡土体的透水性总体较差,地下水多沿泥岩顶面和强风化和中风化的界面地表径流,连日暴雨使本已丰富的地下水更加充盈,软弱面的渗水量骤增,加速了滑坡体的运动速度。再次,斜坡中部的裂缝为地表水的渗入提供了方便。滑体中含水量大增,最终达到饱和状态,岩体被软化,边坡变形失稳,滑体顺坡向路堑滑移。

四、公路滑坡的识别

第一,通过观察地形地貌来识别:当斜坡上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发育,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差别很大;有时斜坡上面有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这些地貌现象告诉我们,这一地段有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历史。第二,通过研究地层来识别:发生过滑坡了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与周围未出现滑动的斜坡有着明显的区别。岩层或土体层序较凌乱、结构较疏松的证明滑动过。第三,通过研究地下水来识别。如果地下水含水层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地下水流动的路径、排泄地点发生改变,如果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同,短时间内出现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现象,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可能有滑坡正在形成。第四,通过观察植被的外形来识别:斜坡表面树木出现东倒西歪,一般判定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如果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认为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

五、公路滑坡的具体防治措施

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的速度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速度较快。滑坡的速度快时,人们猝不及防,定会造成巨大生命、财产的损失。在山区,滑坡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是可以把危害降到最低点的。

第一,增设排水口,增加地表排水量。由于本区滑坡现象主要因暴雨所致。在雨季临时封闭高速公路易滑坡的一幅路段;临时在坡体增设排水孔,排出的地表水尽量减少渗到地下的可能,增设坡体排水沟,同时要和地下排水措施紧密配合,在滑坡后部修建截水盲洞,以降低桩后地下水。

第二,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植物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对边坡土体的防护功能:①植物以自己的繁密枝叶来消弱雨滴动能达到对边坡土体的保护,枝叶吸附了降落到其上的降水,通过物理蒸发形式返回到大气中,这样消弱了边坡表面的径流量。②植物腐烂在边坡表面形成大量的腐殖质,一方面提高了边坡土体的渗透性能,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另一方面是边坡表面变得粗糙,减缓径流动能。③植物根系起到了对土体“加筋”作用,有效提高土体抗剪切的能力,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用粘土夯实或者水泥桨封堵地表裂缝等应急措施,填堵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治理方法。一般用于裂缝较浅地方的处理。当裂缝内有基岩出露时,首先把块石、碎石填入做成反滤层,或采用地下岩石爆破回填,然后上覆粘土夯实。

第四,发挥抗滑桩的作用。加固边坡抗滑桩具有适应性强,对滑坡稳定性和地质环境干扰小,可多桩同时施工,工期短,见效快的优点。目前抗滑桩在只要求不发生大滑动的情况,还是较好的加固措施。抗滑桩放样定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所提供坐标要求,准确定位。施工前应先清除桩位附近表层易滑塌部分,同时做好桩位附近地表水拦截工作。然后开挖抗滑桩基坑,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抗滑桩;待浇筑好的抗滑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进行相邻隔桩基坑的开挖。在开挖桩孔过程中,地质人员需详细记录地层岩性、含水量、接触面等情况,若发现与设计情况不符时,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以便及时作出设计变更。第五,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等;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适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加固。公务员之家:

综上所述,本区水是引起滑坡失稳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和工程布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以疏排地表及地下水作为治理工程设计的前提与重点。滑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常常不是某一种措施能够解决得了的,因此,滑坡治理中经常使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来实现对滑坡的整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卫亚,谢守益.边坡稳定分析评价的概率神经网络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2005.(3).21.

[2]肖专文,张厅志.遗传进化算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6.20(1).44-46.

滑坡范文篇4

该滑坡为一相对平缓的凹形坡地,总体倾向西,坡形为折线型,滑坡中部地形坡度较缓,坡角在10~12°之间,中前部及前缘和后部地形坡度较陡,前部地形坡度在25~30°之间,前缘近河边部位多形成5~10m的陡坎,后部地形坡度在17~22°之间。滑坡区北侧山体倾向沿渡河的坡地呈直线型,坡度35-40度,倾向滑坡区一侧山坡坡地,多形成2~5m的岩质陡坎,地形坡度较陡,坡度在35-40度之间,滑坡区南侧坡体,坡面形态不很规则,地形坡度在17~30°之间。

研究区地层在区域上划属扬子区巴东利川小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和第四系,三叠系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互层构成;第四系有残坡积、崩坡积、冲洪积和滑坡堆积层。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华夏系一级隆起带的第三隆起带,以及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和长江中下游区域东西向构造带交汇部位,区域上经历了晚元古代末的晋宁、侏罗纪末的燕山、三叠纪的印支和第三纪以来的喜马拉雅四次大的构造运动,随着中三叠世以后构造变动的加剧,形成了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北西向等一系列不同方位、不同性质和不同特征的构造形迹,其中的东西向构造带是极为重要的构造体系之一,主导着研究区所在区域的基本构造构架,该滑坡就位于该构造带奉节复向斜的黄家河向斜南翼。

2监测工程的目的与任务

根据滑坡与现代河床的相对位置,滑坡前缘剪出口高于现河床,河流对滑坡体的侵蚀作用已终止,结合滑体物质结构和滑坡地表形态特征,说明滑坡形成时间较长。根据地质调查,未发现重大变形和整体复活迹象,表明滑坡目前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由于滑坡体前缘地形坡度陡,在雨季,滑坡近河岸地段局部易产生土体拉裂或小型坍塌,从而影响上部滑体的稳定;当蓄水后,滑坡前部滑体浸泡在水下,由于库水的水力作用,原有坡体的稳定平衡条件将被破坏,滑坡稳定性将降低,从而致使滑坡整体趋于不稳定。

借鉴同类工程类似经验,采用抗滑桩措施对其进行致力。由于滑坡区以往工作程度较低,建议对该滑坡应补设监测网,以便对滑坡变形位移进行定期观测,为滑坡治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目的是为了解滑坡在施工期间和运行期的变形活动特征,判断滑坡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并对防治效果进行检测,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今后滑坡治理提供经验。

3施工期安全监测

在施工前开始布置,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为了解施工期滑坡整体稳定性和由于工程扰动因素对滑坡的影响,以便及时指导施工、调整工程部署及安排施工进度等。包括地表绝对位移监测和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①地表绝对位移监测。布置3条纵线共8个位移监测点,在滑坡对面陡崖上设置2个基准点。采用GPS测量法。②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用伸缩仪、位错计、千分卡或钢尺直接量测地表出现的裂缝。监测点两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察裂缝张开或闭合等变化。共设置裂缝监测点3组,监测3个裂缝变化情况,每组两个监测点。

施工安全监测原则上实行24小时自动监测,如滑坡稳定性较好时且工程扰动小时,可采用8-24小时监测一次的方式进行。

4防治效果运营期长期监测

包括地表绝对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和桩身内力监测。

仍设置8个位移监测点,原来近桩的监测点移到2、7、19、27号抗滑桩桩顶上,其余继续利用施工期监测点。

在7、20号抗滑桩纵向受拉筋中间一根设置钢筋计,每1.5m设置1个,共设置钢筋计18个,可采用φ36GJL-3型钢筋应力计,额定应力400MPa,工作温度-30℃~+70℃。与钢筋的联接方式可采用螺纹套管联接、挤压接头联接、对焊联接等。

监测期一般不少于一个水文年,但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可结合日常巡线长期进行。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定期对滑坡进行巡视检查,除量测地表及挡土墙中出现的裂缝宽度变化外,注意观测滑坡体是否有新的裂缝出现,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等。

监测时间间隔宜为7~10天,暴雨期间要加密观测次数。

每次检查均应作好详细的现场记录,必要时应照相或素描。若发现异常迹象,经复查后,应立即报告主管单位。

所有监测内容应分别设计监测记录卡,以便进行整理分析。

对该滑坡防治建立动态的监测预警系统,确保滑坡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程新文.测量与工程测量[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滑坡范文篇5

一、农业职业学校招生滑坡的主要原因

1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由于历史观念的积淀,人们总认为就业是政府布置的,可以端“铁饭碗”。多数农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离开农村,找到理想工作。“官本位”的观念虽然在我国思想界一直受到批判,但事实上始终没有清除,“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和当前市场经济所奉行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机制是格格不入的。在“就业无望”的心态作祟下-“上学无用”的思想静静泛滥,大量初中毕业生流向社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增加社会不安宁的隐患。

2农业弱质产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继续扩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普遍存在“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农民负担过重”等诸多现实新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业职业学校的招生,导致了农家子女认为学农永无出头之日的错误熟悉。

3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

经济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需求和供给、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最终要由经济来决定。对处在经济和教育结合点上的职业教育来说,这种影响更为直接。目前,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尤其是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崛起,给农业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新问题-使农业职业教育内部产生了新的矛盾。

4招生渠道不畅的影响

目前中专招生计划仍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一方面农业中专招生中的报考类别、专业、招生人数、分数仍然卡得很紧,导致一些事先未报中专而事后想进农业学校的学生不能入学,一些种粮大户的子女因为考试分数差几分而未能实现学农的愿望。而另一方面民办学校的兴起,招生自主权的扩大,一些职业高中招生过程中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业中专的生源,给农业学校招生带来一系列困难。

5高校扩招的影响

1999年高等院校大量扩招,引发全社会的普高热,造成中考分数高的学生进重点高中,分数中等的学生进普通高中,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出钱给子女“买”高中读。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接受高等教育,而目前中等农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还未完全畅通,农业中专作为一种终结性的教育阻碍了人们对它的选择。

6农业职业学校自身存在新问题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改革的实践已使农民熟悉到了科学技术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及增产增收的巨大功能,优良品种的广泛应用,配合施肥技术的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都给农民带来巨大收益,使他们更加信服科学技术。农民送子女进农业中专学习的目的,是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发家致富。而现在农业中专改革普遍滞后,显得力不从心。如专业设置老化、课程改革步子缓慢、教材陈旧、教育方法简单,所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农家子弟上学的积极性,从而加剧了学生招不进和流失严重的现象。

那么,面对招生滑坡的现象,我们采取什么策略,使农业职业学校走出低谷,克服滞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呢?

二、扭转招生滑坡的策略思索

1转变观念$拓宽就业门路

农校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不能把就业范围局限于乡镇国家机关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而要面向大农业,面向农村各个领域,去发挥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时下有人认为摘要:“博士生、硕士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靠边站,中专生没人要”,这种炫耀性的使用人才观念是十分片面而有害的。我们应该教育农校学生熟悉到摘要:在中国的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相当落后,大量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手段和少量的自动化、电气化生产手段并存,还需要大量的初、中级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农校毕业生不是没有用,在农村恰恰是很需要这类人才去创业。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农校毕业生去应用农技知识,推广科技新成果。农村是农校毕业生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2主动出击,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动,农业不能再按照传统的经营方式去组织生产,而应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道路。面对市场的变化,农业教育必须主动出击,摸清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专业结构,使原来单一的农学专业向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经营、市场营销等专业延伸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扩大农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

3扩大宣传,实行多门招生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普高热的兴起,面对中专招生渠道不畅的现实,一方面农业中专应放下架子,主动走向市场,向社会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提高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学校应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改变过去的“独门进独门出”的现象,开展“多门”招生,在办好农业中专的同时,可开办农函大、农广校、成人高校、高职班、职业中专、各种短期进修班等。还可以大力发展联合办学,和企业、乡镇机关、高等院校结合,走产教学、教科研结合的路子,采取职前和职后、长训和短训相结合的灵活的办学方式,让企事业单位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使学校的各种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

滑坡范文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滑坡;防治措施

1引言

渠道输水基于农业水利工程而言意义重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水利工程渠道质量的高低能够对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运行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坡度比较大的山区,用于灌溉的渠道是比较多的,而且这些渠道大多具有线长、分布不集中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渠道滑坡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必须要对渠道滑坡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对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应用,避免渠道滑坡问题发生,从而使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得以切实保证,进而为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2水利工程渠道滑坡成因分析

水利工程的有效构建能够确保城市经济建设环境具备能源和水资源双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后续功能体系应用过程中,能够为功能环境多元化提供丰富的促进条件同时,更能够基于水土环境治理确保城市体系功能稳定。但在水利工程长时间运作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渠道工程内部质量开始下降,出现滑坡状况,不但严重影响了结构荷载传导条件,更促使渠道使用寿命大幅度下降。应当针对渠道滑坡成因进行有效分析,才能够确保后续防治工作落实完善。基于工程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水利工程功能运转过程中,能够基于岩土质量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对功能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在土层环境中出现松散状况,促使渠道持力层环境不再稳定,如此自然会导致整体结构质量受到影响,并在渠道整体工程环境中出现沉降差异,造成滑坡问题出现。①基于地质结构条件,极有可能因为岩体分离不连续造成土层滑动情况出现,基于层面和断层发育的斜坡,自然便影响了渠道环境功能运转状况,从而出现水利工程内部滑坡状况。②由于地貌关系,在岩土质量和山坡环境影响下,也同样易造成坡度塌陷的情况,促使渠道环境内部出现滑坡隐患。③水文地质环境会造成土层密度和土体强度出现变化,在长时间的地下环境干扰工程中,逐渐影响渠道基础稳定性,同时更能够基于土体重量条件造成基础水土环境分离,如此渠道基础环境不再稳定,并在实际功能运作工程中,彻底丧失结构稳定性。④在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方面因为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落后,导致实际岩土质量环境难以具备稳定的基础前提,不但因为雨水环境等多方面外界因素影响了自身功能体系构建,更基于渠道构筑环境选用的差异性,促使水资源环境难以展开有效的排放工作,造成了渠道内部坡道的逐渐形成,甚至因为大部分水环境侵入基础内部,造成整体结构体系受到损伤。

3渠道滑坡处理措施

3.1基础材料更换。在基础选用上,应当采取有效的非膨胀性砂砾材料作为基础条件,在整体夯实工作完善之后,能够有效降低渠道环境出现变形趋势。3.2排水体系的构建。有效的排水体系构建能够确保实际滑坡现象能够被有效治理,既满足了地下水疏导方面的优势,更在排水体系修建过程中,提供了稳定防渗措施,确保了基础环境土壤具备稳定性前提同时,更巩固了自身渠道环境,为排水体系深度和坡度要求提供了完善的参考优势。3.2.1地表排水。对坡面表层的积水进行排出,则需要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长期的问题防治。对该问题进行防御主要就是避免地表水流入到滑坡区之内,也就是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滑坡区10m范围之外的地区对环形的拦截水沟进行建设实现防水的目的。3.2.2地下导渗。对拦截水沟进行设置能够使坡外的地表水流入到滑坡区之内等问题得以切实避免,是一个可行且效果比较好的措施,其能够将水有效的导出到滑坡体之外。该种方法主要是对砌石护坡的方式进行利用,通过对水泥砂浆进行利用来进行勾缝,并且将排水的管道设置在底层中。3.2.3暗涵和渡槽。在某些地质条件比较恶劣,坡度比较陡峭的地区,或者是对于一些穿过很厚土质层的渠段来说,如果岸坡不稳定或者出现了滑坡问题的时候,相关人员可以将原来的明渠改造成为暗涵或者是对地下埋管的方式进行利用来避免滑坡事故的发生,并且采取上述措施还能够使工程量得以有效减少。3.2.4对渠道线路进行改变。现阶段,在我国,部分小型的水利工程在对渠道线路进行选择的时候,未按照有关要求来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水利工程渠道修建在了滑坡体的外面而非其内部,如此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完工之后的渠道缺乏较高的稳定性。所以,为了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对渠线进行选择之前,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或者是对渠线进行改变。

4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防治措施

4.1设计与施工阶段的防治措施。为了避免渠道滑坡问题的发生,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应该对该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在工程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渠道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等问题进行系统地掌握与了解,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一些地质条件差的地段避开,假如确实没有办法避免,要对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应用来对地质进行一定的处理,或者对更加科学的渠道结构进行选择,从而使渠道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得以切实保证。在工程施工阶段中,需要对渠道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在平台开挖之后进行抽沟,与开挖之后的地质情况相结合来合理地修正设计方案中边坡过陡的区域,使边坡的稳定性得以切实保证。另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可能会发生滑坡的地段,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其进行解决,避免发生滑坡问题。4.2对渠道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对于任何工程来说,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渠道工程也是这样的。所以,在水利工程渠道投入使用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管理。通常来说,渠道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工作内容:①对渠道是否存在裂缝问题进行检查,假如发现渠道出现了裂缝问题,应该对该裂缝的类型及其成因等进行分析,并与此相结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②为了能够使渠道始终在正常的水位上运行得以切实保证,可以实行每日巡查制度,安排专人负责;③对排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仔细检查,如果排洪设备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将有关问题报告给上级部门,并对专业维修人员进行邀请来开展维修工作,防止洪水灾害发出现的时候排洪设备无法发挥效能等问题的发生;④对渠道是否存在漏水问题进行排查,如果存在局部或者是大面积漏水的问题,首先需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之后,对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采取来对其进行解决,并且需要做好预防性渗透处理措施。总的来说,开展定期维护与管理工作,除了能够使渠道运行的正常性得以保证,而且对于渠道使用时间的延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要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水利工程渠道出现滑坡问题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只有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掌握与了解,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进而使渠道滑坡问题得以切实避免,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兴坡,张健,关林.试析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河南科技,2013(12):214.

[2]王慧敏.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和防治[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6):203.

滑坡范文篇7

渠道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具体的原因有:

(1)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较差,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容易产生滑坡。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暗涵(或埋管)。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渡槽。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改移线路。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

3.渠道滑坡防止

(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在渠道日常维护管理中,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检查排洪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渠道杂草淤积要及时清理,对局部渗漏破坏和集中漏水,应查明原因,堵死通道,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对于渠道裂缝,应查明裂缝类型并进行处理。对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的办法处理,对较深的内部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置。

4.结论

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排水措施,无论何种滑坡,都必须进行排水处理,水对滑坡体滑面有软化、加剧滑坡体发生的作用,所以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须加强渠道巡视检查,争取做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美]R.L.舒斯特R.J.克利泽克.《滑坡的分析与防治》.1958年.

滑坡范文篇8

关键词:河岸滑坡;成因分析;处理措施

平原河网地区,绵长的堤线存在着土层地质变化复杂、堤防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地段堤身单薄、回填土料质量差和长期失修等情况.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沉陷.位移等现象。

一滑坡的成因分析

渗流的原因。平原河网河道堤防工程大部分为群众性工程.堤身比较单薄,排水设备,回填土料的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回填土料为淤泥质粘土的,这部分土料长期处在浸水饱和状态。强度弱而自重大,其下滑力较大。当退水时,由于淤泥质粘土的渗透力.而退水后原堤防临水侧的阻滑压力在减少。所以当断水清淤作业时.堤身内的渗流力和自重等主滑动力不断增加,而阻滑水压力在减少,一旦堤身强度不够就易引起渗流失稳。

清淤过甚的原因。河道清淤断面尺寸由防洪规划和稳定分析确定,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随意改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是因为:①由于清淤一般由机械操作,加上其对象是粘土,在施工中要完全按设计进行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断面尺寸很难控制。②如果河床中的土质较软弱为淤泥质土或者垃圾沉积物等,在机械器具的扰动和高压水力泵枪的冲刷下(断水作业)会带动周边土体的塌方和淤泥土的流动。如果在稳定中起阻滑作用的镇压部分被挖,造成堤身安全稳定系数下降,就可能导致失稳。

施工附加外力作用的原因。带水作业的工程,当施工机械抓斗放下时堤前水位瞬时壅高.产生水浪波,强大的水体动力冲击干墙身,当抓斗沉到水下后,水回落,堤身受到负压的拖吸力作用,当抓起淤泥时,抓斗外侧和河床淤泥之间短时产生“真空”区,此时土体受到负压的拖吸力作用-同时受一股强大的水流来填充,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冲刷力冲刷淤泥;当抓斗离开水面时,又产生强大的拖吸力。在每抓一斗淤泥的过程,水位高低相差有时达1m左右,此时堤身除受到较大的主动土压力作用外,还要受到水浪的冲击动力及水位回落产生的拖吸力;水下的淤泥受到水力的冲刷和拖吸吸力等,在这些力的综合作用下,如果墙身或上体强度不够,就可能产生失稳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带水作业施工中。

二滑坡的预防措施

清淤工程滑坡的产生一般是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只要及早预防,采取适当措施,消除滑坡发生的外在因素,多数滑坡是可以防止的。比如在地质钻探、设计阶段、施工前和施工中加强观察分析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等,都是防止滑坡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有:

选择合理的琉浚断面

由于疏浚断面的设计忽略,施工时造成的滑坡现象较普通。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土质、沿岸建筑物和堤防稳定情况分段进行设计。对于堤脚埋深较浅的,要采取修缓河岸边坡方式或以留平台和提高平台高程的方法。对于软弱基础或遇古河道地段,要考虑基础加固措施,将河床的比坡由1:3放缓至1:5左右,以保证边坡本身的安全。

设计的标准断面,通过稳定分析确定后,还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超挖情况,要采用规范允许的超宽、超深值进行校核。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清淤工程产生的外因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跟施工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预防滑坡产生的主要措施。

施工前要对照设计资料深入工地调查,按照实地情况和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做出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对存在问题提早做出处理预案,

对软弱地基础要采取机械带水作业,施工时要控制开挖的速度和施工顺序,严格控制超挖的数值。将常规的先掏槽后扩坡的施工方法改为由上而下,按梯形断面开挖。对河面较窄,基础土质较好或滑坡后产生影响不大的地段,可以采用断水作业,利用水力机组冲填结合人工开挖施工,这种方法清淤较彻底.效果较好。

施工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堤面开裂、沉陷变形、土质变化情况,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施工弃土及时远运,不能堆放在沿岸。一是防止雨天淤泥回淤,二是防止堤防在淤泥的堆压下产生滑坡。外运确实有困难的做好围堰集中堆放,而围堰离河岸保持一定的距离,弃土坡脚至河岸边缘的最小距离按≥(10H/2)m,(H为弃土顶至河底高差)控制为好。围堰内的积水要按照疏浚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明沟或暗沟及时排放人河,防止积水通过地表裂缝渗透入河。

三滑坡处理措施

滑坡的处理措施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控制防止滑坡的继续扩展延伸阶段,二是在滑体达到稳定后修复处理阶段。

应急处理措施

提高水位稳定滑体。水位提高后将降低渗流的出口比降和堤身的浸润线,达到降低渗流的破坏能力,提高后水位还可以增加堤前的阻水压力,起稳定堤身作用。这种方法通常用在断水作业中。

上卸下加法。上卸即减少滑体的滑动力,将产生滑动力的滑动体开挖削坡,放缓边坡。下加指在阻滑体部分(一般在堤脚处)抛石增加压力,以达到阻滑力增加。

封闭裂缝。发生滑坡后,坝面将产生一组纵横向的裂缝,这些裂缝都是产生滑体时土体之间产生拉应力式互相挤压应力开裂而成。要就近取材(粘土或薄膜材料等),及时封闭裂缝,以防渗水形成集中渗漏产生冲刷破坏或加宽裂缝.再次沿裂缝产生滑动或塌落。

在实际工作中以上几种方法很少独立使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合选用,以达到控制滑体的延伸和发展。修复处理措施

挖除圊填法。堤脚开挖过基,堤身填筑质量不好等产生浅层滑坡的,一般开挖工程量不是很大。这类滑坡应优先考虑将滑动体全部挖除,重新回填还坡。首先查明滑坡体的上下口准确位置,划定处理范围,全部挖除滑体。挖除应从上边缘开始,逐级开挖,每级高度20cm,沿着滑动面挖成锯齿形。在每一级深度应1次挖到位,每级高度<1m左右.并且必须一直挖至滑动面以外未滑动土中0.5—1.0m,以便保证回填新老土的良好结合。

削坡填筑j击。削坡填筑法是处理渗层滑坡的最常用办法。深层滑坡往往滑体的出口在水下边坡或者河底,滑体方量相当大,全部开挖滑动体有一定难度,开挖附加的外力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滑动。处理这些滑体采取堤顶开挖削坡。堤前抛石加压方法是比较有效的,首先查明滑坡体的上下口准确位置,划定处理范围。挖除部分滑动体,开挖方法,顺序同上。开挖不应采用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吨位机械,最好采取先抛石后开挖。

打桩处理。适用于土质堤岸或者河道较窄,不能采用填压法或留平台办法处理的河段,主要是利用桩加强基础承载力和抗滑力。这种处理方法要求;

打桩采用松木桩或者预制混泥土柱桩,桩长应满足贯穿滑动面3m深以上,方能达到阻滑作用。

桩排数和条数根据抗滑和承载力计算确定。

对于抗滑桩桩之间采用混泥土粱拉结共同受力,对于承载为主的桩要设置混泥土承台让桩共同承受负重。

滑坡范文篇9

是一个地域面积较大的山区镇,集雨面积较大,分布不均,水库较多,加上东固降雨都荡汇集到白云山水库,对富水河的排洪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加大了我镇的防汛抢险的压力,“责任重于泰山”,全镇全体党员、干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树立早防汛、抗大汛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各项工作,为确保全镇的大、小水利工程设施都能安全渡汛,特制定如下渡汛方案:

一、抓好水利建设工程的除险配套,强化工程责任管理

水之兴,在于建,建之忧,在于管。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服务“三农”,我们在2009年度加强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已经破坏或者老化的水利工程设施都进行了抢修,绝大部分水利工程设施都已得到修复,确保能安全渡汛。另外,对新修山塘水库以及还在除险加固施工中的水库都要重点加强管理,对水库的蓄水进行严格的监控,并对这些水库都要定人、定位、定岗进行监控,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并用书面材料于3月25日前全呈报镇防汛指挥部。

二、加强了水利工程的安全大检查,备足防汛物质

水利工程的长治久安关键对工程运行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3月份我们将对全镇山塘、水库及有关的水利设施进行安全大检查、摸底,特别对水库、水库、水库、等水库加强防汛物质的备足,对去年施工加固大东坑水库,严格执行监控运行,对新修的山塘水库严格控制蓄水量,防止滑坡跨堤,对没有完工的水利工程,督促加紧完工。督促正在富水河上施工中的天祥桥工程部做好防汛预案,加强防汛意识,确保工程顺利施工。我们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加紧备足各种防汛物质,尽心尽力保护好人民财产的安全。严格按要求执行水利工程渡汛方案的各项计划,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燃,决不打无备之战。

三、镇防汛指挥机构

1、总指挥:

2、成员:

3、防汛抗旱办公室

主任:

电话:手机:

4、防洪抢险队队长:

5、成员:各村民兵连长,抢险队员:40人、坪田40人、龙会40人、水口40人、40人,其余各村为20人。接通知后把花名册呈报抢险队队长,要切实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6、各村防洪指挥机构,指挥由各村支部书记担任,副指挥由村委会主任担任。

四、防治山体滑坡领导机构及工作要求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工作要求:

(1)各驻村干部在4月10日前对所在村委会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农户进行安全排查工作,并于4月15日前将安全排查情况报告镇防汛办公室。

(2)各村委会应于4月20日上门发放《镇山洪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镇山洪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

(3)山洪地质灾害的重点村,即木湖、北坑、指挥部设立在支部书记家,并明确报警讯号,转移地点和转移人员的车辆,并制定方案报防汛办公室。

滑坡范文篇10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滑坡;采空区

前言

地球物理勘探,大致可分为电法、磁法、重力、地震四大类。而电法是其中方法种类最多、应用面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大类方法。它在深部构造、固体矿产、能源和水文、工程、环境等地质领域已经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其物理前提是电性差异,以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在某山区地段滑坡勘查中应用效果的分析为例,说明电法可以在滑坡勘查中发挥显著的作用。

1研究区概况及地质背景

1.1研究区概况

某市山区大路山滑坡上拉张裂缝有扩大,增长、增多,变形加剧,产生速滑的趋势。

研究区位于该市北西方向,直距17.8km,区内属低山丘陵地貌,最高点为北侧的大路山,海拔203.4m,最低点为北东侧杨村,海拔78m左右,相对高差125m左右。山体走向北东-南西向,两侧地形自然坡度一般在24°~40°。

区内大约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采石煤,80年代达到高潮,到90年代初渐停歇,历时20多年,从地上到地下形成规模不等的采坑、老硐等。大路山滑坡是由于开采石煤形成采空区(老硐)塌陷及露采矿坑造成山体坡脚临空高陡边坡松动,边坡失去支撑失稳而诱发的牵引式岩质滑坡。因此,查明滑面以及引发滑坡的采空区的分布特征是本次滑坡勘查的重要内容。

1.2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深断裂带的北西侧。出露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Q)、寒武系下统荷塘组(εlh)和震旦系下统休宁组(ZIX)等组成。第四系(Q)由残坡积层(el-dlQ)、人工堆填土(meQ4)和崩积物(cQ4)组成;寒武系下统荷塘组(εlh)的岩性为黑色含炭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少量含炭硅质岩和石煤层等组成。震旦系下统休宁组(ZLx)由火山碎屑岩等组成。与上覆寒武系下统荷塘组呈断层接触。

2方法原理及应用效果

2.1方法原理

2.1.1地球物理特征

寒武系下统荷塘组(εlh)地层在电性上表现为良导低阻;震旦系下统休宁组火山碎屑岩为相对高阻;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区内的采空区由于底板埋深大于80m均不充水而表现为绝缘高阻的特征。三者的电性均有较明显的差异,为在本区利用电法进行勘查提供了物理前提。

2.1.2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的观测优点为一体的一种地学层析成像(Geotomography,简称GT)技术,实行密集采样来提高采样率和“多次覆盖”的方法提高信噪比。多次覆盖是指由不同的供电电极、不同的测量电极以地电断面上相同的“点”进行多次测量,数据采集由微机控制处理。

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2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技术参数的选取见表1。

表1: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参数

参数名称参数值

观测装置γ

电极间距5m

间隔系数1~16

电极数60

2.1.3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简称TEM,其工作方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另一回线或探头接收由地下地质体受激励引起的涡流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感应二次场(按指数规律衰减),二次场的大小与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有关;低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慢,二次场电压较大;高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快,二次场电压较小。根据二次场衰减曲线的特征,可以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性质、规模和产状等,从而可以解决如断层、陷落柱、采空区等地质问题。

采用地矿部物化探测所研制的WDC-2B瞬变电磁仪,5m×5m“∞”字形线框装置。技术参数的选取见表2。

表2: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参数

参数名称符号参数值

发射周期T10ms(1~21取样道)

下降沿关断时间Dn80μs

采样延迟时间De80μs

采样时窗范围0.07~2.64ms

叠加次数St256

供电电流I7A

2.2应用效果

2.2.1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滑面分布特征的效果

查明滑坡面的形态特征是滑坡勘查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计算的基础。但利用钻探的方法控制滑坡面的形态并不是一种经济的方法,仅靠几孔之见了解滑面形态既缺乏整体性,又造成勘查周期长、勘查费用大的局面,物探方法显然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越性。为查明滑面的形态特征,在区内布置了高密度电法剖面2条,其中高密度电法2线与C-Cˊ勘探线重合。剖面北西向长300m。由图1可见,断面上视电阻率Ps值在2~5000Ω?m之间变化。大致可分为两段:①0/1~100/2为低阻分布区;上覆高阻为近地表的残坡积土,视电阻率Ps<32Ω?m的推测为寒武系下统荷塘组的炭质泥岩。②100/1~295/1为高阻分布区,视电阻率Ps值多在250Ω?m以上。仅在中心130/1,埋深约10m处,出现视电阻率Ps<150Ω?m的低阻异常。推测本段主要是震旦系统休宁组火山碎屑岩,局部低阻可能与岩石破碎后含水有关。

图1:高密度电法2线AMBN装置反演推断成果图

构造在断面上表现为视电阻率梯级变化的特征。在本测区中是寒武系下统荷塘组的炭质泥岩与震旦系下统休宁组火山碎屑岩的接触界线。在剖面2上,位于100/2,倾向北西,陡倾斜,倾角在60°左右。

通常由于滑坡体成分相对复杂,结构相对破碎,导致视电阻率较为零乱,若被低阻介质充填则为低阻反映,否则呈高阻反映;而滑床的视电阻率则表现出值高且完整的特征,以此可对滑动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剖面2上的滑面较为规整而且特征明显,滑坡体的厚度在150/2处最大。

2.2.2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分布特征的效果

由于研究区位于省道的北侧,给高密度电法的布置工作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因此考虑采用瞬变电磁法。结合地形条件不均匀地布置了9条剖面,点距5m。经处理,形成如较2所示的综合成果图。

图2:3线综合成果图

从多测道电压剖面图上分析,6测道以后在3#~4#点、6#~7#点处出现明显的高电压异常,尤以6#~7#点最低3#~4#点次之,推断该两处为煤矿采空区,而1#~2#点5#点、8#~13#点出现较为明显的高电压异常,推断为未采区,而12#~13#点的低电压异常,推断为震旦系下统休宁组地层的反映;从等视电阻率断面层图分析,在深度14m左右,距离为5~10m、25m、40~60m段出现60~110Ω?m的低阻闭合圈或半闭合圈,推断为未采区,而距离15~20m、30~35m段出现了140

Ω?m以上的高阻闭合圈,推断为煤矿采空区,距离为60~65m段出现的高阻半闭合圈推断为震旦系地层的反映。综合分析认为,该测线的2.5#~4.5#点、5.5#~7.5#点为煤矿采空区。

将所有测线所反应的采空区异常展到地形图上进行相连,便得到区内采空区的分布状况。区内的采空区按两个带分布,分别编号为①和②。①采空区主要分布在测区的东南部,开采规模相对较小,其目的主要为向工作面运送巷道,保证运煤和通风。②采空区主要分布在测区西南部、中部及北部,开采规模较大,为其主要工作面。

2.2.3效果验证

为充发利用本次物探工作的成果,在应用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的过程中,对地面瞬变电磁法圈定的采空区异常进行了验证。建议的验证孔位分别位于6/Ⅱ和6/Ⅲ,其中位于6/Ⅲ点处的ZK6-1孔虽未见老硐,但根据岩芯中裂隙面上有较强的氧化迹象,判断钻孔打在采空区边缘。验证结果充分表明,本次瞬变电磁法所取得资料是可靠的,推断的成果是可信的。由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滑面分布特征,经与钻探查明的滑面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基本一致。

3结束语

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都是对滑坡进行勘查的有效的物探方法,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探测目标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同时也认为物探方法的选择既要针对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又要考虑开展该方法的局限性,以确保投入的方法取得明显的地质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盛忠,石油勘探新技术及标准规范[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