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7:13:04

化合价范文篇1

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

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目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

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达到了一个飞越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

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

一、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注意: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阅读课本P62-63

思考讨论:

1、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实质是否相同?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与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3、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

板书: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小结上述问题的讨论并填写下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值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原则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投影:课堂练习一

1、离子化合物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在硫化钠中,1个硫原子得个电子,硫元素为价。一个钠原子失电子,钠元素为价。

2、共价化合物硫化氢的化学式为H2S。在硫化氢中,1个氢原子与硫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1个硫原子与氢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共用电子对偏离,偏向,氢元素为价,硫元素为价。

3、已知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H2O,CaO,NaOH,H2SO4,Cu,H2S,K2O

板书: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化合物中,通常氢为+1价,氧为-2价,金属元素显正价

2、元素的变价: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例:Cu为+1,Fe为+2,+3

3熟记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

碳酸根:铵根:磷酸根:

顺口溜记忆:

一价氢氯氧钠钾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投影:课堂练

1.标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

O2FeSCOCO

SO2FeOFe2O3MgCl2

2.判断正误:

①在H2O中,氢为1价,氧为2价。()

②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

③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3.在FeO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在Fe2O3,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四、化合价的应用

1.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一般规律:将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面,在元素符号上面标出元素的化合价,将两个化合价的数值约简成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数值为1时略去不写)。

例:试写出+4价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①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标出化合价

②约简化合价数值为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投影]练习三,写出下列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例: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KClO3中,1+×5+(-2)×3=0

=+5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练习:①KMnO4中Mn为价,

②H2SO4中S为价,

③Na2CO3中C为价。

板书设计:

第六节化合价

一.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③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合价的应用:

1.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③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2.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探究活动

氯化镁和水的形成过程

讨论提纲: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镁与氯,氢与氧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

化合价范文篇2

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

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目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

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达到了一个飞越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

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

一、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注意: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阅读课本P62-63

思考讨论:

1、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实质是否相同?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与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3、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

板书: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小结上述问题的讨论并填写下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值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原则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投影:课堂练习一

1、离子化合物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在硫化钠中,1个硫原子得个电子,硫元素为价。一个钠原子失电子,钠元素为价。

2、共价化合物硫化氢的化学式为H2S。在硫化氢中,1个氢原子与硫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1个硫原子与氢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共用电子对偏离,偏向,氢元素为价,硫元素为价。

3、已知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H2O,CaO,NaOH,H2SO4,Cu,H2S,K2O

板书: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化合物中,通常氢为+1价,氧为-2价,金属元素显正价

2、元素的变价: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例:Cu为+1,Fe为+2,+3

3熟记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

碳酸根:铵根:磷酸根:

顺口溜记忆:

一价氢氯氧钠钾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投影:课堂练

1.标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

O2FeSCOCO2SO2FeOFe2O3MgCl2

2.判断正误:

①在H2O中,氢为1价,氧为2价。()

②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

③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3.在FeO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在Fe2O3,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四、化合价的应用

1.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一般规律:将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面,在元素符号上面标出元素的化合价,将两个化合价的数值约简成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数值为1时略去不写)。

例:试写出+4价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①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标出化合价

②约简化合价数值为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投影]练习三,写出下列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例: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KClO3中,1+×5+(-2)×3=0

=+5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练习:①KMnO4中Mn为价,

②H2SO4中S为价,

③Na2CO3中C为价。

板书设计:

第六节化合价

一.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③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合价的应用:

1.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③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2.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探究活动

氯化镁和水的形成过程

讨论提纲: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镁与氯,氢与氧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

化合价范文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

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目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

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达到了一个飞越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

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

一、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注意: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阅读课本P62-63

思考讨论:

1、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实质是否相同?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与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3、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

板书: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小结上述问题的讨论并填写下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值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原则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投影:课堂练习一

1、离子化合物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在硫化钠中,1个硫原子得个电子,硫元素为价。一个钠原子失电子,钠元素为价。

2、共价化合物硫化氢的化学式为H2S。在硫化氢中,1个氢原子与硫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1个硫原子与氢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共用电子对偏离,偏向,氢元素为价,硫元素为价。

3、已知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H2O,CaO,NaOH,H2SO4,Cu,H2S,K2O

板书: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化合物中,通常氢为+1价,氧为-2价,金属元素显正价

2、元素的变价: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例:Cu为+1,Fe为+2,+3

3熟记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

碳酸根:铵根:磷酸根:

顺口溜记忆:

一价氢氯氧钠钾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投影:课堂练

1.标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

O2FeSCOCO2SO2FeOFe2O3MgCl2

2.判断正误:

①在H2O中,氢为1价,氧为2价。()

②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

③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3.在FeO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在Fe2O3,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四、化合价的应用

1.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一般规律:将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面,在元素符号上面标出元素的化合价,将两个化合价的数值约简成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数值为1时略去不写)。

例:试写出+4价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①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标出化合价

②约简化合价数值为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投影]练习三,写出下列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例: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KClO3中,1+×5+(-2)×3=0

=+5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练习:①KMnO4中Mn为价,

②H2SO4中S为价,

③Na2CO3中C为价。

板书设计:

第六节化合价

一.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③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合价的应用:

1.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③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2.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探究活动

氯化镁和水的形成过程

讨论提纲: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镁与氯,氢与氧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

化合价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合价教学;应用策略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其是学生学习化学元素以及方程式的重要工具,直接决定着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却过度重视化学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讲解,却淡化了化合价这一化学基本概念的讲解,致使学生学习的基础不扎实,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化合价教学质量.

1.注重理解本质,降低学习难度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材中很少就化合价与原子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而是单纯地将化合价这一化学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化合价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所以化学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合价这一化学概念的本质,降低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通常而言,在学生们学习化合价这部分化学知识之前,学生就已经熟知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间所具有的联系性,这实际上就为学生理解化合价这一化学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化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化合价本质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时候其各个原则之间结合的实际情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化合价这一化学概念.另外,并不是原子最外层只有8个电子才算是稳定状态,其实有许多外层不是8电子数目的原子也达到了稳定的状态,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化合价这一具体的化学定义.例如,在讲解氯化镁和氯化钠形成方面知识的过程中,针对氯化钠的学习,化学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为了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均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需要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变成离子(Na+),而氯原子则需要获得这一电子而成为氯原子(Cl-),从而形成NaCl这个氯化钠的化学式,并且其中的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1价.通过这种形式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合价的形成由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合价这一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基本规律,扎实学生学习化合价的理论基础.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兴趣的带动下,无论是哪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均可以事半功倍,这是由于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学习化合价这一化学概念时,由于该部分知识与之前学生已经学到的化学知识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加之当前化学教师只是单纯地侧重化合价知识的灌输,致使化学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更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化合价知识的学习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在初中化学化合价学习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来进行学习.例如,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原子角色,并且他们互相说出各自的属性和特性,同时可以让不同原子的同学互相结合,看看能组成多少组化学式.化学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灌输有关化合价方面的发展小故事来使学生了解到化合价的发展史,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优化化合价教学内容,提升化合价教学效率.另外,化学教师还可以将化合价的记忆编织成顺口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化合价方面知识的记忆,比如当前常用的化合价顺口溜有“一价钾纳银氢;二价钙镁钡锌;三价铝,四价硅;一二铜,二三铁.”

3.丰富应用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化合价范文篇5

关键词:化合价;高中化学;解题效率

在新形势下的改革教育对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转变,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受用了,已经不再提倡以课堂教师讲课为主,而改革后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上自主学习,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了作用,这样做就是为了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中化学中的化合价为例,在解题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能够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对新课改形式下的教育要求学生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开发、动手能力、应试能力等。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新课改的实施在短期内还无法直接达成,这就导致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只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论一个人的成绩好坏也仅仅是看考试的分数,这就导致有些学生为了给父母交差而出现了不良考试风范,进而形成懒散的习惯,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模式,最终将会影响化学解题效率的提高。(2)高中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也不能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学生的化学解题效率得不到有效地提高。(3)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课堂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这将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化学课堂也仅是一个空形式,没有太大的用处[1]。

二、巧用“化合价”提高高中化学解题效率

(一)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如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进行配平,首先要确保配平过程中得失的电子数是相等的,要清晰的了解整个反应的过程中各个元素化合价的得失情况。将其中化合价得失变化情况作为依据,并据此验算出该化学方程式的最小公倍数,进而确定电子得失的数量,然后根据教材中提到的质量守恒原理对该化学方程式进行综合配平,下面进行举例分析:NaIO3+NaHSO3—NaHSO4+Na2SO4+I2。对此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首先应该分析的是,在该反应中,碘原子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由反应之前的+5价变到反应后的0价,这其中包含了5个变动量的单位,而硫原子则是由反应之前的+4价变到反应后的+6价,这其中包含了2个变动量的单位,根据之前提到的配平化合价的原则,最小公倍数原则来进行配比,5各单位的变动量和2个单位的变动量,最小公倍数则是2*5=10,由此可知,该化学方程式中配平的最小公倍数为10,再根据化学元素的守恒定理,最后得到此反应中的各项元素组合形式应为:2NaIO3+2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运用此种方法进行化学式的配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与思维的活跃程度[2]。(二)化合价在化学方程式中的配平依据。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的配平依据有两个。依据1:化学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目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目一定是相等的;依据2:各个元素在反应前后所拥有的电子数目是一定相同的。在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时候,可以按照步骤①标注化合价、②列写出化合价的变化、③统计前后反应电子数目、④对应的标写系数来进行。就第①点标注化合价来讲,需要将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生成物所对应的化学分子式写出来,然后对相应的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标注。就第②点列写出化合价的变化来讲,需要把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同一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进行整理,就第③点统计前后反应电子数目来讲,目的是为了保持反应前后的化学价总数的不便。就第④点对应的标写系数来进行来讲,就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进行观察推算后,在进行整体配平方程式。举例说明:配平方程式中C和HNO3按照以上四个步骤进行。方程式为C+HNO3-NO2+CO2+HO2,第一步化合价标注,C为0价,N为+5价,经过反应后,C变成+4价,N变为+4价;第二部列出化合价变化,不难发现C从0价反应后变为+4价,增加了4个单位量,N从=5价反应后变成+4价,下降了1个单位量。然后,把4和1的最小公因数提取出来即为4.最后,观察分析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以得出该化学方程式为:C+4HNO3=4NO2+CO2+2HO。(三)根据化合物中个元素的质量比得出元素的化合价。现在的高中考试经常会把化学元素和化合价进行结合,使二者相互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化学解题效率,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已知铁元素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的比为7:2,首先我们要进行假设这个化合物为FexOy,再结合已知的7:2,可知56X:16y=7:2,故我们得知x:y=1:1,此化合物为FeO。由于氧元素的化合价固定为负二价,可以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综上我们发现,可以巧妙的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解答这个元素的化合价这种题,更加突出了化合价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3]。

三、结束语

新课程的改革使得高中化学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是质的飞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带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带动学生积极拓展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配化合价,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还增加了大部分解题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此项教学模式的引导,使学生对高中化学有了新的认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树立了教学改革的新旗帜。

参考文献

[1]陈华.试分析化合价对提高高中化学解题效率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6,(71):8-9.

[2]谢勿玉,衷明华.整体思维与守恒结合应用于化学解题中[J].江西化工,2014,9(3):273-274.

化合价范文篇6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如:(浓)—氧化产物是而不是或,还原产物是而不是。氧化产物的还原产物。

典型例题

例1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请配平方程式。

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达到简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NH4NO3====2HNO3+4N2↑+9H2O

升高3×5

降低5×3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5/2NH4NO3——HNO3+2N2↑+9/2H2O===>5NH4NO3===2HNO3+4N2↑+9H2O

N:+1——→+5升高4×1

2N:(+1—→0)×2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出现交叉现象

解答:5、2、4、9。

启示: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只需根据化合价法则,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抓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就可正确配平。

例2已知在下列反应中失去7mol电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选题目的: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依据是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总数相等。”的理解。此题作为提高能力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思路分析:观察反应前后的化合价的变化:。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计量数为,计量数为,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中为+1价,S为-2价,1个应当失去,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示: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和。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和。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跟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至少需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6mol,则上述a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中的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1)①②③

(2)从氧化还原电子得失关系看,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行。

从,失电子;从,得电子。

所以完全转化为所失电子数与转化为所得电子数相等,即:

amolamol

由守恒,完全转化为需和。

(3)原热碱液中含,则反应①中消耗。根据反应①、②、③,有,所以。

化合价范文篇7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化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以后参加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力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因为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容易,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时学生往往觉得较难。关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才能揭示氧化——反应的本质,突破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分析归纳法为主线,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这一关键,通过氢气跟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一环扣一环地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知情意等整个心理系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借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五、学法指导

化合价范文篇8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能力目标: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微粒半径变化规律。教学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卤素和碱金属元素。意识到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现在我们就一起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探究这种联系的本质。我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显然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教师提出要求: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寻找是否体现一定的规律性,若有规律是什么?学生活动: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填写表格表1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1~2 1 12 2 3~10 2 18 8 11~18 3 18 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表2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3~10 逐渐减小 11~17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表3 原子序数 化合价的变化 1~2 +10 3~10 +1+5 11~18 -4-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教师评价并播放元素周期律的动画练习:1.比较微粒间半径的大小(1)Na、Mg、Al、Si、P、S、Cl(2)Na与Na+;Cl与Cl-(3)Na、Ca、H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2.列出具有10电子和18电子的微粒。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变化。板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3.化合价的周期性小结:微粒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列出具有10电子和18电子的微粒。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化合价范文篇9

引言: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一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若能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将为以后学习有关配平、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将对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化学学习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它虽然没有以一个固定的专题的形式在教材中体现,但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却渗透在教材的每个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有关化学内容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而且难于认识和理解的。怎样才能使这部分知识容易学、容易用[1],如何设计教学才能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呢?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进行研究。

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一线的许多教师认为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知识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上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他们认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在不少高考题目中都已出现过,于是在课堂上教师还是以灌输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一味接受: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并以讨论初中学过的四类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为辅线来充实相关概念,最后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应用来巩固概念[2]。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埋头记笔记,所有的知识都是依靠教师传授,并不是通过自己思考后得知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这对于新课程的要求来说是不相符的,而且会遇到一些问题。

2.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2.1新课程的要求

2.1.1教师要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化学教材难度明显下降,但是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和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很少,只需要学生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可,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要教会学生怎样从现象观察到本质,从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理解到自然现象里的体现。

2.1.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一而学生本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不断出现。新课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是要充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分析讲解,让老师的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2.2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各种问题不断

2.2.1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相应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的认识,只是能够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此外,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微观层面的认识较少,而且存在于模糊或不科学的认识【3】。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状况只是停留在初中阶段对化学的初步认识:已经具备电子得失、化合价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的知识,但并不系统;学生能力情况也并不是很强,经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上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生活,情绪和心理都处于较兴奋状态,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这种情况和条件下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引入新的知识。

2.2.2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一群刚刚步入高中生活的学生,如何使他们的思维由初中的一味接受到高中的自我获取的转变,不能再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初中阶段,高中的知识讲究理解,于是在引入一个新概念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对学生不断地启发、提示,加以适当的鼓励,最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观点。教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虑是否延伸新的知识,还是复习,在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讲解的连贯性、条理性,特别是拗口的概念教给学生如何记忆。

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理论基础与教学策略

3.1理论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授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学生就不存在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者认为“实在”不过是知者的心中之物,是知者构造了实在。或者至少是知者按照自己的检验解释了实在。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环境中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相对与客观主义来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偏重于学的方面【5】。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确实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其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起着一个传带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的设计思路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针对要讲授的知识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尝试解决,在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组织学生谈论、合作地解决问题[6]。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综合原有的知识,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3.2教学策略

3.2.1概念图策略

在科学研究领域,概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文字定义,而是包含了能够反映物质各方面属性的一个关系总和,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成立概念学习的关键所在,而概念图则是一种通过运用图示的方法来理想地展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可视化工具[7]。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有很多概念,而且很难记,十分容易混淆,运用概念图策略,按照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将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帮助。

得电子还原产物

失电子氧化产物

电子转移

化合价升降

3.2.2合作交流策略

科学知识的发现不是某一个人的贡献,它是共同合作的结果,合作意思和合作精神是科学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合作交流策略要求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探究,相互交流各自的进展,并对观点进行讨论[7]。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课堂,要通过分组谈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各自的看法与观点,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预习的作业,查阅相关的资料,分工合作,用这种方式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

3.2.3练习——反馈策略

练习——反馈策略是指在理解化学技能性知识意义的基础上,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的一种动作,使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练习的效果不在于练习的次数,而在于练习后一定要达到正确性、协调性和自动化[7]。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是很难辨析的,在不少的习题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尤其是被氧化、被还原和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最容易混,这时需要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有个条件反射,一看到是被氧化,那么自身就是做还原剂,这都需要练习来达到这个效果,通过反馈作用来实现。

3.2.4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

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要求学生从观念上认识到科学知识不仅是事实、规则和理论的体系,任何知识都是人类探索和研究的结果。从知识的本身、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观点几个角度分析,挖掘出知识的情意价值[7]。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就必然有还原,它们绝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并且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上都随处可见。引导学生学习和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都是有意义的。

4.“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

4.1教学目标

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是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一个准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基本思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确立本节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几组概念的学习,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

4.2教学过程

一、复习初中知识,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物质得到氧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就是还原反应,写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uO+C===Cu+CO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反应,CuO失去氧变成Cu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与此同时,C结合了O生成CO2,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CuO变成Cu的同时,C变成CO2,所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不能分开,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那么对于这一类型的反应,我们到底是称它为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呢?综合本节课的主题,我们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一化学反应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运用已有知识,采用类比思想,定义广义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的的知识,学生在初三已经学过,让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发生的反应、反应物的作用及其性质、生成的产物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C→CO2和CuO→Cu两个变化过程[8],让学生分组讨论,给以适当的提示,请数位同学讲出讨论的结果,并结合此前查阅的资料总结出一些相关的概念的含义和概念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回归教材,精讲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概念中,物质没有得氧却也可以称为氧化,这是使之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为突破难点可利用比较的方法突出其合理性。

2Mg+O2=2MgO

Mg+Cl2=MgCl2

Mg+H2SO4(稀)=MgSO4+H2

比较上述三个反应,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Mg发生了同样的变化:Mg-2e=Mg2+,既然Mg与氧结合叫做氧化,那么与氯结合、与硫酸根结合也叫氧化是合理的、可行的,反之不同化合物中的Mg2+重新转变成Mg,也都可以称为还原[9]。这样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分析、类比,发概括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广义定义。

三、借助现代化工具,突出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建构主义认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可以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由于电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引出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相同的道理,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也达到稳定结构,两个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成了氯化钠,于是就是发生了反应。接着让学生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后,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可以得出结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原因是因为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原因是因为得到电子。

当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如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电子的转移情况会怎样,怎样才能使氯原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和氢原子达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最后学生明白到,由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于是双方共用一对电子,这个电子对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一些,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氢原子。因此,从表观上来说,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到-1价,实质上是这个共用电子对发生了偏移。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4.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是在测量基础上对好与差、对与错、优与劣的判断。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把考试成绩做为衡量教学成绩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赠别与选拔的功能,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评价的焦点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与过程的评价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学就是为了这个达到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基于教材详尽描述了一些化合物形成过,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化合物形成过程电子转移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微观本质。为深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等对比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其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标的理解等都要融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再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师的风格相适应,灵活多样;教学手段要运用妥当,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恰当使用现代化工具,直观性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教师与学生总体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除很多问题让学生讨论,再到学生自己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并且体现了概念形成的本质。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必须完成从主宰者到领路人的转变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进行问题的分析、综合、抽象以后进行概括,要遵循学生的概括发展水平。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将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教师所授课内容的总体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与思考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中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联系到生产生活及科研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认识不深,要求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对没个化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笔者认为做好新课程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从学生熟悉的化学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使学生已经建立知识体系;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机会,激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潜在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愉快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合价范文篇10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现状

1.衔接主要方式。利用西藏高中化学教研微信群对全区高中学校初高中衔接教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校都认识到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的重要性,对初中知识至少花费了两周以上的时间进行复习。初高中衔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初中化学进行了全面的复习,这种方式花费时间较长,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另外一种是教师有选择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如元素周期表、部分化合物知识。这两种复习通常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花费较少时间提纲挈领讲解主要内容,更多时间是让学生通过试卷练习达到复习目的。2.衔接效果。初高中化学衔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储备即将学习的高中内容有关的初中知识,以便为顺利过渡到高中知识做准备。然而,相当部分学校把初高中化学衔接做成了查漏补缺式复习。这种做法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面面不到。化学知识较为庞杂,短期突击式复习是不可能大幅提升学生化学基本素养。同时,复习到的知识如果不能迅速地在后面学习过程中使用,学生就会很快遗忘。例如,初中重点知识CO2及其化合物在高中教材必修一中直到最后一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才有所涉及。从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即使进行了衔接知识复习,学生在第一学期学末学习第四章内容时几乎已经忘记了CO2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就说明查漏补缺式衔接效果不佳。同时,这种衔接方式没有紧密联系即将要学习的高中内容,并没有为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学生面对深广度更大的高中知识就必然会学习面临困难。

二、初高中衔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