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37:42

后奥运

后奥运范文篇1

对于希望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地位的企业,需要考虑后奥运时代的业务模式,下列问题要被提上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品牌定位是否利用了奥运会这样的机遇?在奥运会之后,企业品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下一步的体育营销策略究竟该走向何方?是继续参与奥运还是选择其他赛事的体育赞助?在后奥运时代,首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对过往的奥运营销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不仅是为了总结,也是为了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品牌行动,越是把体育营销作为重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对于这步工作就越重视,如三星专门有一套奥运会评估的系统,由四项内容构成:第一项是信赖度、第二项是品牌的喜爱度、第三项是品牌知名度、第四项是品牌的美誉度,并对预期的目标进行修订,将其用到后续的体育营销活动中。

(一)走出“盲目奥运”的误区

对于奥运营销企业而言,要如何持续“奥运营销”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产品与运动的关联性越紧密,奥运营销的效果就会越好,而在后奥运时代继续采用体育营销策略或者奥运平台也就顺理成章,而一些跟体育关联性不强的企业和品牌,就需要思考是否需要进行营销转型了。

作为长线的体育营销,首先需要行业的适合性,比如运动产品、IT通信、啤酒、运动饮料行业都能够和体育赛事本身建立很好的产品属性关联,其次考虑品牌元素与体育赛事的吻合度,品牌是不是能够与体育赛事所包含的“活力”、“拼搏”、“畅快”、“自由”等精神结合,都是需要考虑的。第三是商业的空间度延展性,奥运本身是高度商业运作的,企业在传播奥运精神和奥运的文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商业运作的投入产出,逐步带来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品牌塑造的资金投入成为企业长期成本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一旦选择了奥运营销,在后奥运时代必须坚持体育营销的策略,否则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变成沉没成本。消费者需要一个稳定的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品牌“投机分子”。

很多品牌都将奥运营销继续下去,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例如,可口可乐已经连续赞助奥运会长达80年之久,是公认的奥运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80年的合作历程中,可口可乐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中,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没有节点,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就是下届奥运营销的开始,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和持续的传播,让可口可乐的品牌特点得以清晰的展现。

后奥运营销的品牌塑造

(一)充分利用后奥运的余热期

期盼与等待是漫长的,从2001年申办成功到2008年成功举办,整整历时七年。然而奥运会毕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随着奥运大幕的落下,奥运热也必将逐渐降温,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的奥运余热期只有半年到一年有效期。

后奥运影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由面集中到点,即奥运盛宴过后,热点将主要集中在夺得金牌的明星身上。二是随着大众的激情逐步回归平静与理性,奥运留给大家的将更多的是内涵的回味与分享。

(二)应更注重品牌内涵

对于很多品牌而言,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固然是很好的媒介平台,但品牌不能只看到这一点,体育营销不仅仅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问题,而要很好地把体育运动的激情、拼搏的体育精神注入品牌内涵中,使整个品牌充满活力。

作为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品牌的赞助不能太随意,什么项目都去赞助,只有变“散弹打鸟”为“定点爆破”,才能不断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提炼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首先需要对这个品牌抱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什么都说就等于没说,处处都浓妆艳抹就成了东施效颦,贻笑大方。联想在后奥运时代,将通过F1、高尔夫、NBA等体育赛事进行全球宣传,塑造高端的品牌形象。因此,奥运会结束并不意味放弃体育营销,这种营销的结合更有助于其品牌的延续性。

后奥运营销理念创新

(一)时尚融入运动与运动塑造时尚

对于运动品牌而言,时尚化将是品牌创新的关键点,比如特步品牌在近期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运动时装的口号,聘请了潘玮柏、蔡依林、谢霆锋、TWINS做代言人,将时尚的态度展露无遗;做内衣起家的猫人开始进入运动服装领域,其设计理念是以时尚风格演绎性感态度,赋予运动装以时装的剪裁,为此他们特意聘请有亚洲第一天王之称的演员RAIN作为形象代言人,这种旗帜鲜明的观点为运动品牌带来了活力。而企业借助运动氛围展开的时尚营销也为很多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二)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是指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沟通、销售和支付等营销活动。由于现代连锁企业的出现,零售企业的规模空前庞大,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数字化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技术的层面,数字化改造已成为许多零售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数字化营销的概念也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一个子系统。

数字化营销具有空间的广域性、时间的快捷性、供需的互动性、成本的可控性等特点。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与互联网的配合使营销活动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其效率。借助于IT技术的数字化营销,数据传输只需一瞬间,并且维护方便,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适合后奥运时代的品牌推广。数字化营销能与客户进行互动,增加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式感受,增添顾客的购物乐趣;而且商家也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成功机率。

毋容置疑,巨额奥运营销的费用使部分企业不得不对后奥运时代的营销成本持审慎的态度,而数字化营销可提供多种方式的组合,改变单一选择的被动地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规划营销的费用预算。总之,数字化营销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后奥运营销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营销理念。

(三)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精准营销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个性化营销活动,通过市场定量分析的手段、个性化沟通技术等实现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以前的营销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定性的科学,从4P到4C,都是一种定性理论,通过他们实现服务的细分。精准营销通过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现代沟通技术实现了对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对营销过程的定量跟踪,实现了对营销结果的定量预测。所以精准营销的一大贡献就是使营销理论从定性跃升到一个定量的高度。

精准营销对于后奥运营销的意义不言而喻,他将定量管理的思想融入到营销管理中,以最直观的方式时刻监控营销的效果,尤其对于前期投入巨大的奥运营销企业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肖明超.后奥运时代的奥运营销[J].亚洲财富论坛,2008.9

2.刘义.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J].市场观察,2008.4

3.王宏鹏.后奥运数字营销[J].互联网周刊,2008.8

后奥运范文篇2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后奥运范文篇3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后奥运范文篇4

【关键词】后奥运低谷效应国际经验应对措施

如今的国际经济环境正经历着剧烈的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整体呈现通胀,国际粮价、油价高等相继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随着08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在欣喜之余,中国人难免心生忧虑,毕竟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效应”即是指奥运会在其结束后2-7年甚至更远时期内对其举办国、举办城市的后续影响。

奥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潜在的、可变的、究竟通过奥运能获得多大的机遇和利益,能够把消极因素降低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筹备奥运的思路是否正确,战略规划和体制安排是否科学。因此我们应密切结合科学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其资源,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1后奥运低谷效应

1.1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定义

通过往届奥运会,可以肯定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这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后奥运低谷效应”。

1.2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

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一般有3点:(1)比赛场馆赛后闲置问题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并给举办地区造成一定财政负担;(2)奥运前期及奥运会期间举办地的房地产市场会受到追捧,进而房地产市场高涨,但奥运会结束后,房产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冷却,形成一定的落差;(3)投资总量在奥运会前后存在巨大的落差,导致总需求明显下降。

2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国际经验

奥运会结束后,首都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规划得当,是可以避免由于奥运会筹备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增长减速和产业发展过热可能带来的泡沫风险。就北京情况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场馆的赛后利用。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1)雅典赛后的三项原则:一是不孤立地考虑某一场馆,而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实现场馆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三是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2)韩国的经验与做法:首先,政府专门成立办公室,负责对主要体育场馆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其次,开发场馆的“副业”。最后,实现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

(3)悉尼的后奥运战略:悉尼奥运会的筹办者在筹办期间就提出了后奥运战略,充分利用其在举办奥运会的经历寻求新的商机。例如,营销奥运举办经验,首创了奥运史上举办知识转让的市场机制。经营体育赛事,应对场馆闲置,恢复了人们对经营使用奥林匹克公园和主体育场的信心。

3防范我国后奥运低谷的相关建议

虽说后奥运经济效应不足以撼动我国的经济体系,但它一旦发生,再加上其他经济形势的放大作用,将会引起我国经济不小的波动。本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面对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上述潜在因素及不利条件,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措施,把后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1综合利用奥运场馆

(1)大量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奥运会后,奥运场馆能否得到较为充分利用,关键在于体育、文化、会展、旅游等活动的组织。

(2)根据场馆特点,采取恰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

(3)利用场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产业奥运文化遗产,力争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3.2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信心、预期和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并可通过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如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方案,达到减缓房地产市场的冷却程度的效果。

3.3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对后奥运经济负效应的扩大作用

奥运会势必给举办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带来推动力,但当奥运会结束,推动力消失之后,股市很可能伴随着泡沫的破灭而进入熊市。同以往的其他举办国相比,中国股市起步最晚,整个市场还不成熟。但不成熟的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调控手段引导股市向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避免奥运会后出现泡沫破灭的危险,这将为赛后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旅游业等相关服务产业的经济推动作用

借助奥运的契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奥运过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以及国际形象必定已迅速提升。要想保持国外游客人数在赛后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巩固并继续发展“奥运”这一个“品牌”,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营销,发展北京市的商业、文化、休闲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对奥运品牌价值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与利用。

3.5合理调整赛后经济,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

奥运后,各类需求有所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使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可能也会带来经济的萧条,再加上经济周期性的规律,奥运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比近几年稍慢一些,适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运用政府的采购职能,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甚至减税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进而防止经济的较大波动。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宋允清.后奥运现象及2008年奥运会的预防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

后奥运范文篇5

对以往奥运会后效应的考察发现,奥运会后效应主要与筹备及举办奥运会时的虹吸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奥运会后投资、商贸、旅游等的低谷效应有较大的关系。

(一)虹吸效应。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国家投资会优先保证奥运会的举办,对举办城市的投入增加,对其他地区的投入必将减少。奥运会举办城市会将其他地区的资金、人才等吸引过来。如,2008北京奥运会也会吸引其他地区的大量资金涌入北京及周边地区,虽然这会极大改善北京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使北京提前进入国际大都市行列,但必然会影响国家对其他地区的建设投入。就我国目前而言,如果虹吸效应过强,必然会对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奥运会后有恶化的可能。在微观方面,在举办城市,与奥运会相关的产业部门会得到大量的发展机会,而与奥运会相关度不高的产业部门,则有可能失去大量发展机会,导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城市经济的微观环境在奥运会后有恶化的可能。同时,奥运会吸引大量的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形成“马太效应”,对于奥运会的虹吸效应有推波助澜和放大的作用,使社会生产在超常社会需求刺激下进一步扩大。奥运会后,社会需求减弱,在奥运筹备及举办期间扩大的社会生产必将面临萧条和亏损。所以,虹吸效应可能是导致奥运会后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挤出效应。经济学中对于用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是有争议的,有观点认为增加财政支出,可能会挤掉消费者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总需求并不因为财政开支增加而扩大了,只是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财政开支、消费者开支、企业投资三者之间相互挤占,这种挤占被称作“挤出效应”。举办奥运会所产生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收入、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以投资为例,有关研究表明,2003年至2007年奥运固定资产投资总计将达547.7亿元,如果这部分投资不是定向投入奥运会,而是投入到北京其他的经济建设领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它投向了奥运会,其他方面的巨大经济利益被挤出了。在不考虑技术、物价、时滞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时,假定GDP增长全部由投资增长带动的情况下,据统计,1996~2000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296亿元,同期北京GDP总增长845亿元,其投资乘数为2.9,由此可以算出这部分被挤出的效益高达1563.9亿元。包括奥运申办费用在内的奥运会非固定资产投资达40亿元,按全国2000年支出法GDP计算,最终消费占GDP的60.8%,即投资乘数为2.6,将产生102亿元的挤出效应。此外,用于体育场馆设施的奥运会公共投资会挤出具有弹性的私人支出及私人投资,其突出表现就是房地产投机行为的运作,那些具有技术、资金,管理有优势的大公司、企业,将在房地产业展开激烈竞争,会挤出北京当地的私人投资。

(三)低谷效应。在一个大周期内,就整个经济发展过程而言,波浪式上下浮动是经济运行的常态。奥运经济也不例外,其周期性非常明显。在筹备期间及比赛期间,甚至赛后的一段时期,在投资与消费的双重拉动下,奥运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这种强劲的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随着奥运投资、消费的趋小,奥运经济将会步入增速减缓、甚至衰退的低谷期。由于奥运经济的特殊性,即在筹备期与奥运相关的投资强度很大,一般在奥运会召开的前一年达到高潮,在这一时期内,举办城市经济有可能出现超常增长,并且由于对未来消费市场的良好预期,各种生产和服务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以期在奥运比赛期的商业竞争中赢得先机。在奥运比赛期,大量游客慕名而至,会刺激举办城市市场更加繁荣,将经济增长周期的峰值推向更高。而奥运会闭幕后,一方面,大量奥运投资和奥运游客消失了,失去了经济增长三动力中的两个。另一方面,为奥运会而修建的大批体育场馆,宾馆、饭店、交通设施等利用率会大幅下降,但这些设施的维护费用却一点没有减少,也就是在奥运会后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减少了,但非生产性支出却没有显著减少。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与奥运会前的快速增长形成强烈的反差。经济增长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上下波动是正常的,但低谷效应过强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在我国。

二、应对后奥运效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赛事优先,综合开发。从各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单体场馆效果并不好,奥运会后闲置场馆较多。如何避免出现“赛事一完,人去楼空”的现象也成为摆在北京面前的课题。在场馆建设中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筹集资金专业化运作经营的崭新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介入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并与商业开发相结合,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如,改造成酒店、展览、会议、办公等场所,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2008年奥运会所需比赛场馆共37个,15个现有场馆,22个需要新建。在新建场馆中,除少数临时场馆赛后可以拆除外,多数为永久性设施,主要有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确保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应预留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而不应仅作为单一的比赛训练场地。同时,还应规划建设酒店、会议、商业、办公等其他配套服务设施,为赛后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二)注重功能质量,能简则简,多建简易场馆,避免重复建设。当前,有的奥运场馆设计方案因片面营造视觉冲击,造型奇异、投资高昂,而忽略了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的基本要素,致使施工难度和造价极大提高,实属一种不必要的巨大浪费。对一些场馆设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现有资源和条件,能够用旧场馆改造的就不建新场馆,能够用临时设施的就不建永久设施,能简则简,多建一些可移动、可重复利用、可改装的场馆。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避免了重复建设。

(三)多种渠道筹资,有效利用资金,警惕盲目投资。作为非工业化国家,中国举办奥运会要比美国等工业化国家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需要更多的建设资金,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将在350亿美元左右。政府主要投资于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的建设;而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主要投资于短期内即可获得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可减少政府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在其他融资手段中,体育目前已成为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资金。从2002年开始体育每年将增发10亿元的额度,其公益金专用于奥运会筹备工作,以保证奥运间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如全部由国家投资会超出政府承受的限度,而且风险大,缺少活力。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了投资总额一半以上,这使政府投资的压力小了许多,而企业也可在政府的市场开发中找到自己的平台。

(四)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做好长远规划,合理建设场馆,保证奥运会后的场馆再利用,避免浪费。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投资较多的一次,对这些场馆的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应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经验对奥运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把举办奥运会和奥运会后的利用结合起来。对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采取商业开发,酒店、展览、会议等综合利用,以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大型会展中心、超高层智能化多功能大厅、大型购物中心,奥运会后将成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为确保奥运会后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预留了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在216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充公园内,场馆面积占100万平方米,设有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和射箭场等场所。同时,还规划建设了酒店、会议、商业、办公等其他配套服务设施,这给赛后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体育馆在奥运会期间将作为体操比赛和手球、排球决赛场地,在赛后则有可能成为大型文艺演出场地。奥运会期间用作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摔跤比赛等场馆,奥运会之后将成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五)根据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是可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有效避免单独经管、单独消费的情况;还可充分有效的利用场馆优势,合理利用资金形成拳头项目,并在人员分工上,责任明确,专职专责,做到管办分离。从经营效果看,也便于采用通卡、通票的作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经营,使场馆经营逐渐向大众体育健身的会员制过渡。因此,场馆采用集团化经营对于场馆多、项目全的单位是较易操作又合理有效的方式。二是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体育经理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办法,能根据场馆的资产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合理引进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并通过商业运作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由于管理公司在人员培训、资源配备、场馆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管理办法,能带动场馆的管理水平,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对我国而言,通过引进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可直接、快速有效地培养综合性体育场馆需要的人才,为自我发展积累丰富经验。

(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将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方便人民生活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的总部及研发销售中心。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的旅游、金融、信息、会展、文化、体育、餐饮、商业、宾馆、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非货物贸易行业,从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2008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既要精心准备,召开一届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奥运会,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也要实现举办奥运会效益的最大化,使2008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加速器。以往经验表明,奥运会后效应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要针对举办奥运会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挤出效应、低谷效应的影响,采取严格控制奥运支出规模,节俭办奥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奥运投资,建立新的奥运投融资模式,在2008年奥运会后继续举办一批重大体育赛事、文化、商贸、会展等大型主题性活动等措施减小和避免奥运会后效应对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后奥运范文篇6

1.1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定义

通过往届奥运会,可以肯定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这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后奥运低谷效应”。

1.2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

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一般有3点:(1)比赛场馆赛后闲置问题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并给举办地区造成一定财政负担;(2)奥运前期及奥运会期间举办地的房地产市场会受到追捧,进而房地产市场高涨,但奥运会结束后,房产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冷却,形成一定的落差;(3)投资总量在奥运会前后存在巨大的落差,导致总需求明显下降。

2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国际经验

奥运会结束后,首都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规划得当,是可以避免由于奥运会筹备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增长减速和产业发展过热可能带来的泡沫风险。就北京情况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场馆的赛后利用。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1)雅典赛后的三项原则:一是不孤立地考虑某一场馆,而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实现场馆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三是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2)韩国的经验与做法:首先,政府专门成立办公室,负责对主要体育场馆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其次,开发场馆的“副业”。最后,实现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

(3)悉尼的后奥运战略:悉尼奥运会的筹办者在筹办期间就提出了后奥运战略,充分利用其在举办奥运会的经历寻求新的商机。例如,营销奥运举办经验,首创了奥运史上举办知识转让的市场机制。经营体育赛事,应对场馆闲置,恢复了人们对经营使用奥林匹克公园和主体育场的信心。

3防范我国后奥运低谷的相关建议

虽说后奥运经济效应不足以撼动我国的经济体系,但它一旦发生,再加上其他经济形势的放大作用,将会引起我国经济不小的波动。本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面对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上述潜在因素及不利条件,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措施,把后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1综合利用奥运场馆

(1)大量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奥运会后,奥运场馆能否得到较为充分利用,关键在于体育、文化、会展、旅游等活动的组织。

(2)根据场馆特点,采取恰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

(3)利用场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产业奥运文化遗产,力争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3.2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信心、预期和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并可通过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如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方案,达到减缓房地产市场的冷却程度的效果。

3.3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对后奥运经济负效应的扩大作用

奥运会势必给举办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带来推动力,但当奥运会结束,推动力消失之后,股市很可能伴随着泡沫的破灭而进入熊市。同以往的其他举办国相比,中国股市起步最晚,整个市场还不成熟。但不成熟的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调控手段引导股市向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避免奥运会后出现泡沫破灭的危险,这将为赛后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旅游业等相关服务产业的经济推动作用

借助奥运的契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奥运过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以及国际形象必定已迅速提升。要想保持国外游客人数在赛后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巩固并继续发展“奥运”这一个“品牌”,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营销,发展北京市的商业、文化、休闲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对奥运品牌价值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与利用。

3.5合理调整赛后经济,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

奥运后,各类需求有所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使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可能也会带来经济的萧条,再加上经济周期性的规律,奥运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比近几年稍慢一些,适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运用政府的采购职能,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甚至减税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进而防止经济的较大波动。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宋允清.后奥运现象及2008年奥运会的预防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2.

[3]陈剑,如何应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人民网,2008.

后奥运范文篇7

1体育营销的特点概述

首先,体育的全球化,体育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文化赋予了体育营销物质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自然地融入了健康积极的文化精神需求。[1]。其次,体育与大众媒体的联袂,拉近了体育与全世界的媒体受众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体育营销沟通对象面广、量大,而且有针对性。在形式多样呢的大众媒介的频频曝光中,加深刺激目标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达到最大限度地宣传效果[2]。第三,体育与健康的渊源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的健康形象。这是高压力、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最基本的精神诉求。企业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运用有效的营销方法,宣传产品的同时,传递健康的理念,这样更容易让人们接受,从而转变成真正的消费行为。蒙牛成功的体育营销正是借助了体育与健康的平台。

2前奥运时代我国企业体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前奥运时代,我国企业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在体育营销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受我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影响,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基本上是模仿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在这一阶段,由于企业对体育营销及体育营销战略的含义的理解还处于较浅层面,加之体育营销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导致了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总结一下,前奥运时代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营销策略简单,创新思维缺失前奥运时代国内企业对体育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如中国企业在第17届足球世界杯体育营销的策略中,很多的广告战、降价战、买赠战还相当低档,仅仅把世界杯营销看成一个促销手段和机遇。追求暂时的热闹,方法陈旧,在消费者心里留下的印象表浅而没有持续性,更谈不上最终的消费。纵观我国的体育营销,十有八九采取简单的赞助模式,首先,不顾企业文化与该项赛事活动内在的联系,在前期投资争取到赞助商的权利,然后利用缺乏创意且形式简单的广告轰炸,或者要求赛事主办方为其举办专门的营销活动。以此来宣传企业,进而扩大潜在消费者,最终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很少有企业从中获利。其实,“赞助”和“体育营销”无论从字面上,还是具体的内涵上,区别都很大的。从规划和实施的时间上看,“赞助”相对而言要短一些,而“体育营销”则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行为。营销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机制、文化理念等寻找与赛事项目相匹配的切合点。而且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创新思维是取胜的关键法宝。一个好的创意对整个体育营销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浏阳河,它的白酒广告除了刘璇的笑容,实在没什么特点,其收到的效果当然也不会很理想。甚至还有些企业的广告简单成了体育明星亮相加苍白的语言描述,很多企业进行体育营销时大多手法雷同,比如在第十七届足球世界杯体育营销案例中,不管什么产品都说“穿XX看世界杯”“喝X看世界杯”等等,简单的表白和语言的多次重复只会让消费者感到厌倦,虽然印象不浅,但有可能是反面的。

2.2营销策略缺少连贯性,缺乏长期战略规划我国很多企业进行体育营销时整个营销过程缺少连贯性和持续性,随意性太强,甚至根本称不上是营销,最多是一种变相的促销。大多是有热点来了就跟风,根本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蜂拥而至,但是又不深入,没有放长线吊大鱼的打算,使投入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被“渔翁得利”,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其突出表现,就是很多企业把体育营销简单地理解为明星代言。如2003年,七匹狼赞助皇马足球俱乐部中国之旅,赞助的初衷不仅在于足球背后广阔的市场,更在于树立七匹狼品牌的国际形象,拉进与国际时尚潮流的距离。但是当皇马满载回国之后,相应的广告效应也随之消失,加之不是职业联赛,电视重播的次数很少,赞助的效应也急剧下降,企业体育营销的严重亏损就在情理之中了。根本原因在于营销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战略性。这是我国企业在体育营销方面缺乏长期规划的一种表现。

2.3缺乏风险意识,系统性不强国外企业体育营销的很多成功案例,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每每在重大赛事之前,企业必须制定一个系统的体育营销计划,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考虑各种可能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风险规避的措施。毕竟,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加之重大赛事组织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要求与赛事相关的各个分子都要有多套预案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但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却忽视了这一点,致使造成重大损失。例如,亚洲飞人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与之签约的中国企业不止一家,预案中既有刘翔成功的准备,也有失利的预案,唯一没有刘翔退赛的应对措施。结果不得不仓促应对,效果也可想而知。竞技体育的激烈性、过程的戏剧性、对抗的悬念性以及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决定了随时都有意外发生,所以在体育营销时,必须最大限度地预测意外。体育营销是一个复杂而且长期的过程,企业既要有全局思想,还不能缺少细节规划,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无论体育超级明星,还是奥运会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并且都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企业要有系统思想才能利用好体育营销这把双刃剑。

3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营销的宏观背景

3.1体育产业框架的基本形成为体育营销迎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的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象更加显现起来。以北京为例,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年至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0.8个百分点。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体育营销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当然,这也对体育营销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强为体育营销带来了机遇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持体育经济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有的是减免税收,有的享受政府的低息贷款,有的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但是,随着奥运会在中国的举行,我们也在不同程度地借鉴体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对体育经济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强。这个在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这无疑给体育营销企业带来了福音。

3.3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体育营销搭建了平台前奥运时期,我国体育营销的不理想原因之一,还有赖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尤其是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一些企业不按照规定执行钻法律的空子,获取不正当收益。随着体育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增强,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市场规范,这样能减少体育营销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风险,从而保证体育营销企业的合法利益。

4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营销的对策

4.1改善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实现体育营销与国际惯例的合理对接西方企业得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市场与法制环境,这种体制的力量在于意图通过对过程的标准化控制来达至结果的唯一与稳定。然而在我国,由于体制以及发展的限制,企业外部的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由于规则的差异所形成的商业传统造就的经营管理思维存在根本性的不同[2]。再加上企业无视本国所特有的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事物间的内在逻辑及衍生关系,所以我们失去的往往是对社会机理的正确把握,从而难以明确不同营销元素间的真实关联;从而使我们的主流营销思想以及实践越来越游离于国际惯例之外。[3]所以,我国企业想要成功进行体育营销,必须有完善的市场与法制环境做保证。否则我国企业主流的体育营销就无法突破传统营销思想的屏颈,更谈不上与国际惯例的合理对接。当然,外部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力量的参与。

4.2正确理解体育营销,重视文化价值的挖掘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搭乘体育营销的快车,也不是每项体育活动都可以作为企业进行体育营销的平台,只有企业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并把体育活动中重要体现的体育文化恰当地融入到企业产品中,从情感上迎合消费者价值取向,形成持续稳定的消费者偏好与品牌忠诚度,进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如蒙牛企业从一开始的简单赞助,到后来的《城市之间》成功营销案例[3],能够看出营销趋于理性化了。众所周知,TCL花1.3亿元人民币选择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顶级足球明星奥罗纳尔.迪尼奥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在一个月的世界杯期间,看不出企业要表达的品牌理念到底是什么,小罗、世界杯又与之有什么关联,感觉就像一次短期的产品促销秀,体育营销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前车之鉴,经过北京奥运的洗礼,在后奥运时期我国企业要更深刻地理解体育营销的含义,更理性地进行体育营销。

4.3结合企业特点探索多样化的体育营销模式在我国,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探索、艰苦创业,同时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营销模式上已经确立一些营销内容,如赛事的赞助权益和开发、电视及其它媒体权益和内容价值的开发、特许产品的开发、赛事商务等等。但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要寻求有效的适合自己的体育营销模式还有很多困难。在各家企业广泛运用体育营销手段的热潮中,体育营销既是热点又是难点:企业“不得不追”,“不追”就冒着被同类竞争者挤出市场的风险;“追”又面临着趋同性太强,大花费却没有在受众心目中留下印象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意义上“吆喝一嗓子”、“随手一棒子”的游击式风格以及广告战、降价战、买赠战、竞猜战这些低档的营销手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体育营销是一个公共通道,但在具体运作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特点,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特征。做体育营销一定要想到项目的品格跟品牌的品格怎样组合,然后借助品格与你相近的体育项目来推广、提升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例如青岛啤酒五年的奥运营销规划,05年酝酿激情,06年点燃激情,07年传递激情,08年释放激情,09年演绎激情的系统且完整的营销策略,特步采取差异化的办法走体育娱乐化思路,蒙牛顺应国家政策,借势全民健身打造品牌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4.4继续发挥明星代言的优势,增强体育营销的创意优秀的运动员代言是我国体育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金六福”借“米卢”开发市场后,一时间“体育明星代言人”风靡全国,很多奥运冠军为企业代言,这一点从《新世纪周刊》推出的体育明星财富状况可见一斑。相比其他的营销方式,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小投资大产出是企业追求的最佳模式。这是因为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媒体传播体育赛事潜规则下,优秀的运动员是比赛前、中、后的焦点,再加上对该运动员信息的深度挖掘,包括运动员从事的体育项目倡导的体育文化,自身的业余爱好,兴趣习惯等,这样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在频频曝光中自然传达企业的品牌文化,最终达到提高市场份额并带来可见的收益。

优秀运动员代言在我国相当流行,奥运冠军在赛后频繁做各种企业的代言人屡见不鲜,运动员本人与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所以在后奥运时期明星代言;还将会继续受到企业的青睐,但绝对不能再是简单的抄袭,必须加大专业化水准,尤其是要切实找到代言人的相关信息和企业品牌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制造新颖的视觉冲击和消费者强烈的感情共鸣,不是寻找最优秀的运动员,而是找最合适的运动员。另外在科技和传媒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要善于整合利用多种有利资源,形成企业与体育的多赢局面。

4.5树立体育营销的风险意识,制定多种规避风险的营销战略研究表明,体育营销中的风险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策划的局限性造成的风险,这要求企业从一开始筹划营销时就要高瞻远瞩的战略和详细的规划。

(二)财务方面,从前提的市场调查、财务预算、到执行体育营销过程中对资金管理和调控的失误带来的损失。

(三)违约风险,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的偏差以及对合同相关条约的不细化造成的违约,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要求事先学习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必要时对可能出现的违约的处理进行规定,万一出现了违约有章可依,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后奥运范文篇8

目前国家和地方为保障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建立并完善一系列运动员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培训制度。然而这些保障性举措在大多数运动员中却难以实现。随着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后用人自主权的独立,通过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手段安置退役运动员将越来越困难,走市场化的路子,保证运动员队伍入口、出口的畅通是必然趋势。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试图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庞大群体的就业问题,以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意义和价值以及重点难点

中国体育能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靠的是广大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但是他们中能够成为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的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只能成为成功者的铺路石,成为金字塔的底座和基石。他们把青春都献给了训练场和赛场,退役时,大多已错过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地方的少年业余体校到国家队,读书与训练的矛盾似乎总是如影相随,成为体育界挥之不去的矛盾,不仅造成我国职业运动员出口淤塞现象,也直接影响后备人才贮备量。因此,在鼓励运动员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中国体育界还应该切实关注和把解决广大运动员的退役后的出口问题作为重要的工作,以维持和发展中国竞技体育“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

3目前我国职业运动员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人数在1994-1998年期间,退役运动员的人数基本上在退和出两个方面趋于平衡,但是从1998年后,运动员退役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人数却逐年减少,到2003年下降到最低点,仅仅有5名退役运动员被安置。由于体育管理层实行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单位领导的考核主要是任职期间的成绩,相对而言,单位领导更注重运动员的成绩,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长期进入不了他们的视野,没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教练员对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存在模糊认识,教练员的待遇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成绩,所以,教练员更重视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有时明知运动员退役安置不容乐观,但仍急功近利,不顾及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

4我国职业运动员就业安置解决对策

4.1重新修订退役运动员上大学标准和考试录用办法,把推荐运动员上大学作为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一项重要补充

推荐退役运动员上大学,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其步入社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运动员大学毕业后,按大学毕业生渠道就业,也缓解了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压力。10年来,我省各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通过组织推荐、免试、自考进入各类大学接受正规全日制教育的有168名,占退役运动员安置总数的18.12%,是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第二大渠道。各接收院校对招生有完全自主权,我们的运动员毫无办法,上学的权利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我省退役运动员上大学条件进行重新修订,降低门槛,扩大范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退役运动员上大学并通过大学毕业渠道就业,对我省运动员队伍建设、推动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4.2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安置渠道,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运动员走上市场是大势所趋,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个形势。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拓宽安置渠道,通过召开全省行业运动会、加大社区群众体育工作力度等措施不断扩大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程度,同时可针对社会岗位的需要,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技能,积极引导退役运动员从事基层体校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教师、体育经纪人等工作。也可利用自身优势,创办体育经营实体、从事个体私营。要教育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从被动接受安排转变到主动适应社会需要,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对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可试行货币化安置办法,根据其运龄和比赛成绩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

4.3进一步密切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牵扯到人事、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公安等诸多部门,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再好的政策也落不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密切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包括借用多种形式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定期召开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会议或座谈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4.4要进一步加大对运动员选招、选调工作的领导

一是尽快修定关于选招、选调运动员的项目标准或成绩标准,严格按照标准选才,提高运动员选才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成才率,降低淘汰率,从源头上把好关口。二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对虽然达不到选才标准但教练员认定是好苗子的运动员,由教练员写出书面报告,经专家组考察认可,并由教练员签订责任状后,方可入队。入队后应建立运动员成绩档案,定期考核,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追究有关人员失察责任。

走市场化的道路,建立和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这是解决运动员退役出路难的关键。运动员退役后走向人才市场,按照社会需求,本着双向选择原则,自主选择职业。同时,国家不断完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包括放宽约束条件及给予相应优惠待遇;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降低就业过程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减少择业盲目性;顺应体制变化,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教育体系,拓宽就业市场渠道和就业网络建设,优化择业环境。让退役运动员融社会、入市场、抓机遇、求发展,尽可能发挥其自身优势,固本培源,为体育事业及其它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峰.关于我国退役运动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3,(4):12-13.

[2]王揖涛,李杰凯,郑凯.关于21世纪出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学校体育,2002,(1):36-40.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J].职海观澜,2001,(3).

后奥运范文篇9

[关键词]后奥运奥运情结网络营销

百年期盼,七年筹办,北京奥运会在五环旗下实现了奥运史上空前的成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在筹办、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量、效率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北京奥运会在获得世界关注聚焦的同时,更是企业激烈竞争的场地。北京奥运就像一块试金石,各个企业品牌价值、营销理念和营销技巧在奥运蛋糕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往届奥运会不同,2008北京奥运会首次设立了互联网服务赞助商。在奥运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所有的互联网媒体都投身于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希望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奥运浪潮中占领一丝先机。但随着奥运结束,后奥运时代来临,这股火热的浪潮是否会冷却,消退?企业面临后奥运网络营销又该怎样?

一、奥运情结永存

象征人类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是中国人的百年梦圆,更是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与世界的一次激情相拥。近700万张门票全部售出,超过40亿人次的观众收看了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历届奥运最多项世界第一,世界第一高峰的火炬传递、开幕式的惊艳留名、世界纪录打破数量等等都令世界叹为观止。举办一届世界盛会,对一个民族人民的自尊心、团结度、形象是长期而且深远的,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动用许多世界建筑上最新科技,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使中国科技生产力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中国企业以后参加世界性的竞争建立更多的自信和实力。奥运会带给了一个民族整体的形象提升,而且会使整个国家的建设,以及内需方面迅速扩展,提供一个经济真正与世界接轨的机会,而奥运会必然会使中国在扩大出口、增加消费、就业等方面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所以中国奥运情结是永存的,奥运影响是久远的。这股火热的情感和影响势必也在网络世界里延展,我们可从现今低迷的世界经济和成熟的国内网络环境得到确信。

二、环境使然

和火热的奥运形成对对比的是世界经济的低迷。当前全球经济衰退迹象明显,肇始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先进经济体的需求急剧减缓,而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则在上升。面临处于“艰难境地”的世界经济,中国的用工成本在增加,原材料价格在结构性上涨、通货膨胀在步步紧逼,中国企业必须寻求突破和创新,网络是个选择。很多国内企业消减传统营销的预算,增加或不变在网络营销方面的投入,更多的是对网络的选择和创新应用。

当然这同时也因为国内网络环境日益成熟使然。据最新互联网络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巨大,已达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基础资源丰富,CN域名成为全球第一国家顶级域名;网络应用层次加深,网络购物习惯正在形成,跻身十大网络应用之列;网民对互联网评价提高,信任增强。上述种种重大突破初步显示,我国已是互联网大国,网络商务应用环境日趋成熟。可以说这种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使得网络营销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奥运情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后奥运网络营销是企业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选择。三、后奥运网络营销

后奥运网络营销是指奥运结束后,企业仍或开始借助奥运元素进行开展网络营销和提升网络营销价值,又称为“反季节奥运网络营销”。对那些选择后奥运网络营销的企业来说,究竟怎样才能有所作为?目前,很多奥运赞助商、合作伙伴,以及众多中小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奥运相关栏目、频道和网站,但将网络充分利用起来的并不多,多数企业的奥运网站为介绍型网站,在利用网络平台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后奥运的网络营销开展带来了不利,所以,参加后奥运活动的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和动机。

首先,企业要决策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企业若把走向国际打造世界品牌视为自己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不会轻易放弃奥运元素的灵活运用。很多以奥运供应商的身份成功进入别的国家和地区开拓新市场。

其次,必须深入地挖掘奥运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主办国的奥运,它本身具有很多的价值功能,奥运平台巨大影响深远。不要仅仅局限在“奥运”这个范畴内,而是重点放在对体育营销、体育事件、体育活动的把握与利用上,企业网络所传递的产品服务品牌信息有效结合,从中体现“奥运精神”,发挥反季节营销效果。

再次,企业必须有宏大的战略视野,把奥运的前中后都放在这个宏大的战略中考虑;企业必须统筹整体奥运网络营销,根据自身的特点做适当的资源配置;企业必须制定长时间的一贯执行和效果监控的奥运营销计划,详细涵盖后奥运网络营销。

最后,必须要有创新策略。把网站建成为奥运营销型网站,以奥运会的精彩、激烈、斗智斗勇的金牌之争、引人入胜奥运庆功晚会、朴实、育人的夺金历程等规划网站内容、结构和风格;积极开展搜索引擎营销,重视效果营销和互动营销;重视效果营销,关注受众所需,节约成本;发挥网络媒体交互特质,增强沟通效果;重视新兴的媒体RSS、播客平台奥运精彩瞬间;注意线上与线下整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实施整合营销。

参考文献:

[1]黄升民:奥运赞助要森森为之[J].中国广告,2007~3,27

[2]周凯:2008网络营销发展趋势浅谈[J].互联网周刊,2008~5,83

后奥运范文篇10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方芳.“后奥运低谷效应”之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邹飞鹏.后奥运经济的分析与对策[J].企业活力,2008

3.梅松.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