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4:08:56

后奥运经济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1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2

关键词:后奥运经济;潜在因素;对策分析

1“后奥运经济”效应潜在因素

(1)奥运前后投资总量的波动。从2001年申奥成功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奥运投资,而奥运会主办国最主要的经济风险就是近期的奥运投资需求膨胀带动远期需求的急剧萎缩。从投资总量看,奥运前投资需求巨大,但奥运后相关需求却急剧下降,导致社会总需求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尽管北京奥运会投资开始较早,但是奥运投资引起的投资需求的波动不可避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奥运前后投资需求的波动必然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2)奥运后支柱行业的走向。在准备奥运会过程中,北京特色的支柱产业也逐步形成。主要包括建筑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业零售业、旅游业等。这几大支柱产业在奥运后都可能面临经济增速下降的风险,尤其是目前占经济总量比重较高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在奥运前后的巨大变化将会引起整体经济的剧烈波动。同时,从事这些产业的职工,在奥运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增加的,但是奥运后相当大一部分人将重新寻找工作,这就增加了就业压力。

(3)经济周期因素。根据我国GDP增长趋势分析,短周期平均波长为四年,中周期平均波长为八年。从中周期波动角度分析,2004年是该轮经济周期的波峰,按照八年推算,2008年将进入周期性衰退阶段。这可能会对后奥运经济具有“放大效应”,从而加速奥运会结束后国民经济下滑的速度。再者,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国内经济出现过热的趋势,CPI、PPI指数不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加重了奥运后中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4)奥运会本身是一种资源,如果没有后续产业的支撑是难以摆脱困境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泡沫存在,如果泡沫不能很好的消除,将会导致消费水平下降、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2中国“后奥运经济”效应不会发生的因素分析

(1)投资惯性的存在。一项大的工程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连续投资,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连续巨额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相对于工业更新换代方面的投资,奥运会的投资并不是最大的投资,并且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还需要继续进行大量的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投资走向的因素还是继续存在的。

(2)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经济现代化还有很长的发展过程,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套先进设备引进投资等,工业升级方面如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等,这些都需要继续进行大量的投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于投资引导型的中国经济,其引导经济继续增长的因素还是存在的。

(3)据统计数据显示:奥运会对中国GDP的推动效果在2007年仅为0.22%,2008年加上旅游收入也将止于0.25%左右。与往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确实投入了较多资金,但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这一数字并不大,并且这些投入是分摊在很多年,因此,中国经济其实对奥运的依赖非常小,奥运结束后经济的下滑也仅限于如此程度。

(4)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政策的倾向,使得众多的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而且随着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的改善,为外商到中国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的。

(5)奥运会实际上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契机。作为一种最有价值的宣传方式,奥运会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投资、旅游,因此,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很有可能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6)中国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单位劳动力成本还处在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对带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还是很有利的,这些都不会受到奥运会的影响。

3我国对后奥运经济的规避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合理设置比赛场馆,提高其赛后利用率。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分为新建馆和改建馆。在新建馆中,有少数是临时性场馆,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冷门项目比赛过后,其专用场馆利用率不高,采取临时性场馆赛后可拆除,避免场馆资源的浪费。另一部分是永久性设施,对于这部分场馆要提高其赛后利用率,如承办各种国际国内赛事、向市民开放使用等。历史表明,赛后场馆利用率过低,场馆维护负担沉重是过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生后奥运经济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将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后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公务员之家

(2)合理控制投资需求,为支柱产业寻求新的经济支撑。投资需求是一国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多少、增长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一国的总需求,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状态。奥运会后投资需求会有下降是正常的,关键在于需要寻找其他新的手段保证经济的增长。可见,合理安排奥运前后的投资规模、平抑投资总量的明显波动,将有助于保持举办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

(3)合理调整赛后经济,要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快及消费价格指数不断创新高的形式,“适度从紧”是我国2008年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在2008年上半年,各类需求由于奥运会的因素,还会成向上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使用适当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胀情况进一步加强。

(4)积极利用奥运这个“中国品牌”。举办奥运是一个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途径,是一个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受到了西方媒体的更多的持续关注,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树立国家品牌有着重要作用。国家兴、企业兴,国家品牌打响了,企业小品牌要紧跟着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

(5)重视促进城市文明建设,这是奥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2008奥运会提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提倡“共建共享”,这在城市管理上对我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应当借此机会加强城市管理的力度和质量,使我国城市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厉以宁.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奥运后的滑坡[J].当代经济,2007,(2).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3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方芳.“后奥运低谷效应”之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邹飞鹏.后奥运经济的分析与对策[J].企业活力,2008

3.梅松.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4

[论文摘要]奥运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充分发挥奥运经济的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在后奥运经济时期,如何应对“低谷效应”以保持经济高效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低谷效应”的成因出发,从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后奥运经济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扩大正面影响,以促进我国及北京的整体经济在后奥运时期持续健康的发展。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式,奥运经济将充分发挥奥运会的经济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但随着北京第二奥运会及残奥会圣火的熄灭,如何应对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对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无疑会对2008年后我国以及北京市经济的平衡发展大有裨益。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公务员之家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陈剑,《降低奥运风险的国际经验与对策建议》[J],前线,2007,(10):10-12

[2]陶建刚,《浅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预防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4):232-233

[3]王燕珍,于淼,《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7):377

[4]樊晓,喻坚,《试析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7,(13):74-76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5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陈剑,《降低奥运风险的国际经验与对策建议》[J],前线,2007,(10):10-12

[2]陶建刚,《浅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预防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4):232-233

[3]王燕珍,于淼,《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7):377

[4]樊晓,喻坚,《试析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7,(13):74-76

[5]邱斌,《对“后奥运经济”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7.(9):395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6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7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公务员之家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8

关键词:北京奥运后奥运经济发展与展望

纵观现代奥运史,从“蒙特利尔陷阱”到悉尼“后奥运经济风险”,几乎没有哪个主办国家和城市完全摆脱奥运后的低谷效应。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不是规律性现象,影响因素较多,只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能平稳、顺利渡过后奥运时期。

奥运经济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方芳.“后奥运低谷效应”之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9

[关键词]后奥运经济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亮点,同时也给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际上研究奥运经济公认时期一般为10年左右,即从奥运申办成功到奥运会后。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主办国和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时一般都会有一个经济发展的热潮。但是,当奥运会后,随着这种短期的膨胀型的需求衰退,举办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需求不足、供应过剩造成的经济压力,奥运经济中的对体育产业消极效应将更明显,包括体育旅游和商业等迅速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体育从业人员的失业人数增加等,这就是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我国奥运经济期从2002年奥运申办成功算起,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到2012年期间即进入“后奥运经济期”,如何克服“后奥运经济期”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的“低谷”效应,使中国体育产业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效率地发展,笔者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深入发掘奥运题材,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业

奥运经济会对其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来自于体育旅游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2004年希腊奥运会给希腊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l1O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比之于历届举办城市及相应的国家,中国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因为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为中国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即能激发更多的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吸引广大国内游客去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等著名奥运场馆游览,这种旅游需求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所以即使在后奥运经济期,奥运仍然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长效题材,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线路、新项目、新产品,让更多游客来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进行休闲、娱乐和度假,从而使体育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使奥运会这个人文旅游品牌经久不息。

二、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

我国现有的体育法规尚不健全,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组成,但基本上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加快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以规范体育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些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是比较宏观,覆盖面较窄。我国应当出台与《体育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可以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能,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完善竞技表演的法规,通过对各种竞技体育表演的立法来保护竞技体育参加者的权益,规范体育竞技赛事的赞助、转播、广告等事宜,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首先,培育和开发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表演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欣赏需求,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这就形成了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我国在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体育竞技比赛中,建立了以主客场为主的体育经营性赛制,通过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等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发展体育培训、咨询等中介市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向广大群众提供体育技术、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培训、咨询的机构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体育健身运动培训、咨询中,通过培训武术、散打、游泳、健美等体育项目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目前,我国的体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开展,我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使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对体育产业化运作专门管理人员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较为混乱。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五、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同时,对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以质量和诚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1]曹克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后奥运经济范文篇10

[关键词]北京后奥运经济风险

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对于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实践表明,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同时也面临着后奥运经济的潜在风险。因此,研究北京后奥运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化解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奥运经济与后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总体效果和影响力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及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后奥运经济主要指奥运会举办后的2年~3年间前奥运经济的正负效应的滞后表现。对2008年奥运会而言,后奥运经济时期基本上在2009年~2011年,这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后期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前期阶段,这期间,务必充分利用奥运经济的积极效应,化解后奥运经济的潜在风险,保证北京地方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北京后奥运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

1.奥运会过量投资和奥运会后投资下滑的风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筹备奥运会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集中,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直接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统计,“十五”期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增长,5年累计达8500亿元左右。预测2004年~2010年7年内北京市各项投资总额将超过15000亿元,而且主要集中在奥运会前几年完成。这样,北京在奥运会后的投资将明显下滑,这有可能造成全市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对城市经济平稳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2.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风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在北京地区需要新建、改扩建比赛场馆就有31个,还有众多的训练场,相对于洛杉矶、亚特兰大奥运会,北京新建的场馆投资比较大,数量多。但是奥运会后,北京地区面临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体育消费人群参与运动,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体育场馆利用不足的潜在风险。3.奥运会后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过剩风险

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加大了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以满足奥运会期间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观看比赛以及旅游的需要。但是奥运会后,大量流动人口的返回使得北京地区的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存在过剩的潜在风险。

4.奥运会举办前后部分行业过热可能带来的投机泡沫风险

由于奥运因素影响,北京房地产业发展很快,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泡沫化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奥运会前后,建筑和建材产业、邮电通信产业、旅游饭店业等也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期泡沫风险

三、化解后奥运经济风险的对策

1.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规划引导,合理安排好后奥运时期的投资规模和结构

北京地区政府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规划引导,合理安排好后奥运时期的投资规模和结构。一方面,要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进行调整,利用政府直接投资等手段引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向城外、向郊区倾斜,改变投资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对奥运会前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合理安排以平抑投资波动。为避免后奥运时期投资大幅下滑,应适当安排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特别是与奥运无关又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延至奥运会后建设,以平衡奥运会前后投资规模。

2.合理利用奥运场馆,充分发展体育和会展产业

奥运会结束后,应合理利用奥林匹克场馆、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设施,充分发展体育和会展产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引进海内外知名体育用品展销和体育经纪与体育策划组织、会展企业集团、大型文化集团开展经营活动,利用奥运会场馆和周边设施,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商业、展览、酒店互补项目,积极吸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议,形成以大型体育比赛、大型会展、人文生态旅游、高级商务为一体的体育会展产业区,同时带动商业、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的发展,降低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将全部场馆和配套设施如奥运村、记者村等改为居住社区出售或出租,或用于国内外体育比赛和训练以及大众体育、娱乐和商务活动。另外,要利用奥运会场馆投资规模大、运作周期长、品牌效应显著等特征进行广泛宣传,根据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来提高奥运比赛场馆的利用率。

3.积极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

奥运会结束后,积极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降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法规等方式限制或提高私人轿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成本,从而提高北京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使用效率。

4.加大部分行业的政府引导,化解投机泡沫

奥运会结束后,加大部分行业的政府引导,化解投机泡沫。针对部分行业在奥运会前期、中期可能出现的投机泡沫,政府应在事前加以引导,扩大临时供给或通过政策法规进行必要的干预,保证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住宿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开设家庭旅馆等方式,扩大供给满足短期国内、外客流的要求,同时化解了住宿费用过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