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0:13:22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范文篇1

1农药学科的发展

农药学科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学科北京农业大学于1952年创建了第一个农药学专业.距今仅有50年的历史。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有关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时,将农药学上升为植物保护学的二级学科:国家在“九五”和叫一五”规划中加大对农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各农林院校也纷纷建立了农药学硕士点、博士点,培养农药学高级人才。农药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绝大部分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往往与农药有很大关系,如农药营销、农药技术服务、农药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应用和农药开发等。但在国家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上没有农药学专业.因此,许多高等农林院校都在尝试开办与该专业相近的专业.开始了农药以及与农药相关专业的本科招生_3]。从2002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及莱阳农学院等.陆续在植保系或植保学院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西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在原植保专业中招收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而更多的农业院校则是通过加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来系统介绍农药学相关的知识体系这些举措对农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农药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

2海南农药现状及农药学科的建设

海南热区对农药的需求量巨大.但海南农药企业基础较薄弱,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农药市场较为混乱.应用管理方面严重滞后及存在盲目促销等现象。同时,农民施药水平低.综合防治观念薄弱.病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不注意清理田间病虫源及采取各种农业的、生物的防治措施,滥用和乱混农药现象严重,使得防治效果差.又污染环境这些都直接导致海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所致的人畜中毒事件屡屡发生2010年初的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残留超标所致“毒豇豆”事件.再次给海南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2010年底.海南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规定在海南禁用的农药品种多达52种要解决海南农药的诸多问题.除了政府制定禁用高毒农药加强农药管理的决策与举措外.还需发展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以替代高毒农药,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研发能力及加强农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完善农药学科体系.培养合格实用的农药学专业人才。

2.1海南大学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同时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校的社会评估。为了适应农药学科的发展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农药学科系列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规划、改进和完善,就成了当务之急。《植物化学保护》作为研究和指导科学合理应用农药的一门学科.在农药学人才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保专业的学生对于农药的认识和了解主要通过对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学习_4]海南大学于1965年创建化保实验室.主要承担农学类本科专业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本科教育计划的调整.我校相关学科的设置及教学计划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及改革.植物化学保护总学时从100缩减为5O.其中实验学时却增加了3学时.并增加了0.4周的课程实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在原有化保实验室基础之上.于2000年创建农药学实验室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2004年增加了植物保护专业农药方向:2005年又设置“制药工程”专业农药方向.同年开始招收农药学硕士研究生2008年建立了“农药学省部共建实验室”近年.我校植保专业的教学计划出现较大的调整.在农药学科的建设、农药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开始全方位的改革我校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资料收集.结合本专业实际提出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新设多门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生产实际.更新和补充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了科学无害化控制技术及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研究目前我校已开设的与农药学科有关的课程除原有的《植物化学保护》外,还包括《杂草识别与防除》、《农药生物测定》、《农药毒理学》、《生物农药》等专业选修课程。针对农药方向本科生新设专业课程有:《农药学》、《化学制药工程》、《农药分析》、《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残留检测》、《田间药效试验与分析》、《农药合成》和《生物制药二『=程》等。农药学的系列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包括植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及园艺、农学、果树等农学类专业。

2.2农药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必需紧跟时代步伐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步伐也不会终止.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但是教材的编写和修订需要较长时间,不可能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进展以及一些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边缘知识”都汇集到一本书中。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需要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使其更加充实、新颖、结构更为合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农药加工、田间施药及毒理学研究等学生不能亲自实践的内容,以及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难以理解的章节,通过图片、动画、穿插的视频等更加生动、直观和形象地表达出来。优秀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并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E8]。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讲授只是播放幻灯片.我们强调的是以多媒体为主.适当辅以板书;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及作业为辅,建立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其它学校的il女革经验.改变以往老师一味灌输的方式.充分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实地考察式等多种教学珏;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等的方法提供学生登台讲解机会.培养学生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以专题形式向学生介绍农药研究的最新动态.对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采取辩论式教学.对存在争议的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对实验室、农药厂的参观、对农药实验方法、生产技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农药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实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实验操作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教学质量。

2.3农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

农药学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特点。我校不断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新开设了许多实验、实践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激发其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设置了独立的课程实习.课程实习是在授完理论知识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实践课程.并专门建立了课程实践操作基地.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开展实习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执行并主动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三是教学计划中还安排了l周的植保综合实习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海南知名的农药厂、农药经销部门等校内外教学基地.通过在农药企业实习、参观、市场上常见农药品种调查等了解生产实际.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及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应用的掌握四是与老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利用科研来促进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实践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南大学范文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典大会,庆祝海南大学建校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海南省教育工作委员会、海南省教育厅,向海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教育特别是海南大学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海南大学自年创办至今,伴随着海南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在艰苦创业中茁壮成长,在励精图治中发展壮大。学校近乎白手起家,却在短短的年时间里,在一片荒沙地上建起了一座美丽优雅的校园,拥有了较为先进的办学条件,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建立起全省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专业体系,具备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成为实施“科教兴琼”战略的重要生力军,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海南大学建校年的发展历史,是海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高等教育事业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对海南经济建设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海南社会全面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海南大学作为全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海大在重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成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亮点,对其他兄弟院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海南大学建校年所取得的非凡成绩和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是各级党政关怀和社会各界帮助支持的结果,是学校历届领导和师生员工不懈努力、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海南省教育工作委员会、海南省教育厅向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和海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原创: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海南高等教育战线肩负着加快提高海南经济特区综合竞争力的历史重任。我们殷切希望作为全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海南大学,以周年校庆为契机,继续担当全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急先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要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结合海南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改造现有学科专业,积极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学科;要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建设,通过引进人才、进修、在职攻读学位、访问学者、在岗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要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更大突破,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本领;要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大投入,通过多渠道筹资,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壮大办学实力;要坚持面向科技前沿,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在关键领域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使学校成为海南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生力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方面军,同时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力争再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把海南大学办成一所在中南地区同类院校中知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推动海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海南经济社会的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希望学校教职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努力。希望广大同学们,立志报国,发奋读书,早日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原创:

海南大学范文篇3

1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

由于社会对机电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式,因此改革当前的机电一体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培养新一代高级机电人才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高校随学校性质的不同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职业教育,另一个是高等本科院校的学术型教育,这二者各有优势,但同时各自也有致命性的缺点.职业院校所采用的产业需求型技术人员培养模式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9].

1.1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多种建议.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针对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就业为目的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或者修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结合学校、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使学生一毕业就能拥有一定的技术,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一些高职教育常采用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后续性发展.由于缺乏很多基础理论,没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其再深造困难.2)基于德国“双元制”的“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初期采用“半天制”方法,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半天,在实践基地实习半天,末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法,即在第二、三学期时,学生半个月在学校学习,半个月在企业实训.这种培养模式对于学校在硬件设施及软性条件上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一般院校还难以得到实施.3)以教为主、实验为辅、校内实训次之的培养模式这是国内大部分院校的培养模式,也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要学量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则显得非常的空缺,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在技术理论和后续发展等方面都较前两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实际的操作,很多毕业生出来后并没有具备社会要求的操作能力和生产能力,使得毕业生无法直接投入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第一生产线上,造成了大学生失业的现象.

1.2新培养模式的探讨为适应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于机电人才的需求,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之路,本文提出了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张新时期机电人才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2.1改革课程体系目前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课程大多是沿袭已有的课程体系,几乎可以说只是机械类和电气、电子类专业课程简单组合而成的“压缩饼干”,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一门新学科,应有自己确定的、独特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应以当前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深造能力.综合这些要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先要以基础为主,增加对于机械、电气及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加学时、学分以及考核力度等手段提高其重视度,使学生具备扎实、过硬的机电技术基本功;其次,增加电子类和控制类的课程,加强学生对于自动控制、机械智能化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形成以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

1.2.2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是一门覆盖面广、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机电一体化人才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机电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该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验,该专业的实验应以设计性、探索性的实验为主,减少或者避免验证性的实验.因为在机械类中的很多原则、标准甚至是公式都是前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际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成果,无需去深究它的来源或去验证它,只需要将其掌握即可.相反的,对于设计性、探索性的实验,应该鼓励和引导,因为此类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实训,机电类院校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实训纳入教学计划中.实训基地要本着“环境工厂化,人员职能化”的原则,在管理上采用工厂的管理模式,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实施项目式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1.2.3发展合作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是要面向企业的,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学校应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动向,学生的专业知识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的需求.开展合作教育则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合作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让教师走进工厂,机电类的院校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一些相关企业调研、学习,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从而了解行业的发展动向,并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二是让企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室,学院聘请企业中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由他们给学生做定期的培训,通过对实践应用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三是让学生走进工厂,由学院组织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工厂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和演示,将理论知识真正的实际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并通过老师和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完成一些实践项目或者是生产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2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建议和措施,海南大学结合海南省特色,制定了系统的机电一体化能力培养计划,进行机电一体化的深入研究,为海南省发明创造新机器、新机电产品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机电一体化实践提供充分的保障.开设CAD、Pro-e高级班、力学强化班、单片机培训班等,进行基础知识培训,组织开展车工、钳工、CAD、创新(创意)、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等技能大赛,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海南省大学生科技作品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出各自的机电创新作品,例如:压力机送料装置、基于51单片机的学期倒计时时钟设计、单片机智能小车等,不仅能扩大学生的受益面,还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的具体机电一体化实践项目如表1所示.建立机电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关键在于平台的搭建,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提供了“机电一体化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基地.学院不仅有足够数量的数控机床设备,还有日元贷款及省部共建的现代化先进设备.完善其实践平台,结合海南省特色,与海南机电企业共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机电一体化实践项目.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不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机电一体化能力培养体系和机制,而且还成立了机电一体化指导教师团队.该团队大多由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师资力量雄厚,经验丰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大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分析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设计情况,如表2所示.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机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机电一体化创新环境和氛围.分析机电一体化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可以从2014届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机电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各项指标均高于学校的平均水平,且学院的就业率在学校排名第三.这说明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量大,证明了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对机电一体化人才能力的培养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对机电一体化人才所采取的培养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不够完善,有待于提高,比如:校企之间的合作教育还太少,学生的专业意识有待加强,课程体系还有待完善等.

3结束语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背景和当前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情况,比较分析了现行的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机电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综合考虑了学校、学生、社会三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结合海南省的特色,制定了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能力培养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可为其它学校进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张燕史留勇刘世豪何盛单位: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第二篇

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通过工学结合这条路子来实现,只有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功能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为培养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培养和熏陶。专业技能由学校来培养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可能也只是一小部分,只有在开放的、职业的环境下,在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学校的配合指导下才能实现。

二、现在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过程根据我们学生主要就业区域,组织专业建设小组成员赴上海、广州、安徽以及周边几个工业园区进企业进行调研,主动联系并走访这几年毕业留在原实习单位的个别学生,仔细听取企业负责人、就业学生他们对人才培养的看法和要求。开展职业岗位分析,归纳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组织有企业行业参与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反复论证,最终确定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课内理实一体、基地全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二)运行过程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内理实一体,基地全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分解为岗位基本技能培养、岗位核心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三个阶段。循序渐进,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提升,职业素质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1.岗位基础能力培养阶段。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电工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零件加工信息分析》和《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等专业基础课程,掌握本专业对初学者能力的基本要求,也为后续岗位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基本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同时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实用英语》、《体育与健康教育》和“两课”等课程。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式来衡量学生们对岗位基本能力的掌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协调发展。2.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主要依托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一体,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应用与分析》、《机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等岗位核心领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针对就业方向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机电设备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项目的生产性实训。并结合职业标准,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学生获取维修电工、机械加工、电焊工、钳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岗位综合能力提升阶段。学生带薪到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生产任务,校企双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期间由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实训,按企业制度考核与管理。学生在实训中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和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要求,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提升社会认知、人际交流、合作共事等多方面素质,并使其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三个阶段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提升,职业素质全面提高,逐步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

(三)运行成果1.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我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顺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创新了“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课堂与车间”的高度融合。在教会学生生活本领的同时,传授他们生存的技能,以此来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始终把进校有收获,出校有岗位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2.打造了一批强有力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下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完成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或承担一定量的实际生产任务和科研任务,以充实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和掌握某一领域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为成为“双师结构”打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聘请一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承担教学任务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以此来改善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并组建以“双师结构”组成的教学团队,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实施“课内理实一体,基地全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是我们运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激趣、求异、探究和迁移四种课堂基本要素,来使学生们在接受新事物时,思维能处在最佳的活跃状态,引导其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来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方法来获得新知,形成能力。4.完善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我院在运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能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此来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等日常性教学管理的监控,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运行的状态。另外,我们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实到每一个学习项目和工作任务上,并同时寻找适合的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将学习过程最终转化为技能实践与成长的过程。5.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我院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整合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组建了以我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界限的有效合作,使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形成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搭建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区域合作的桥梁,推动了职业教育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三、结语

海南大学范文篇4

(一)引领高校社会主义大学方向的根本保证。高校是人才、学术、思想、文化的聚集地。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政治思潮和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的思想价值出现多元性、混淆性、复杂性的特点,高校也成为不同意识形态“抢滩登陆”的“重要战略支点”。毋庸置疑,高校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把准方向,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报告强调高校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正面临着新的变化,在世界格局进行调整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要实现历史性的发展,支撑和服务国家大发展、大战略、大宏图,就需要高校有着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大海航行靠舵手,步伐一致听党话。谁具有“主体责任”谁就是“责任主体”。高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对自身职能的回归和强化,是全面加强和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三)实现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了五项改革任务,第一项就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就是要在“双一流”建设中“挑大梁”,协调各方、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为“双一流”建设领航出发。

二、高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落实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认为高校主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科研和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把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对立起来,产生“两张皮”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抓得不多不实,对研究落实党风廉政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统战工作、宣传工作、人才工作还不到位;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专职党务人员不足、党务干部培训教育也较为缺乏,等等。(二)落实主体责任手段单一。有的领导干部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通过开开会、念文件、表表态,签订各种“责任书”“责任状”就算是落实主体责任,党风廉政、执纪监督全盘交给纪委。有些领导干部对于本单位采取“保护”“爱护”甚至是“宠爱”,对于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视而不见”,或者为了本单位的荣誉和利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老好人,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不敢动真格、不愿太较真。(三)落实主体责任追究不力。高校虽然建立了“一案双查”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多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警告处分等方式处理。同时对于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追究时,对于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区分不是很明晰,很难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同样在考核过程中对于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相关指标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采用民主测评、现场调研、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对于考核结果的运用就更少了。

三、高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践探索

(一)抓政治建设从严,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学校党委和纪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与省委、省纪委精准对表,认真履行“两个责任”,坚决防止和纠正自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二是严明意识形态领域纪律。在海南省高校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抓学校意识形态九大平台管控;制定实施《净化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总要求和十二项内容,逐一对照落实,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抓思想建设从严,着力增强“四个自信”。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上带下加强理论学习,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达25场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着力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洁教育。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党风廉政专题培训、先进典型学习、视频警示教育等党风廉政教育;编印《“两个责任”“四种形态”学习材料汇编》《典型案例》等学习材料;主动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理论辅导。(三)抓组织建设从严,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深入开展党组织关系排查,共完成排查党员近两万人,找到失联党员923名;全校共补缴党费400多万元。积极选派“党建、学术带头人”党员教师到国外访问进修交流学习,推进“双带头”培育工程。开展服务型党支部示范点建设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项目,验收了30个“六有”服务型党支部示范点,开展了53个校院级党支部规范化示范点建设。二是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制订或修订了《海南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关于进一步做好在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意见》等系列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更加科学、完整、严密的基层党建工作规则制度。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办法,对抓基层党建工作不力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组织约谈,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四)抓选人用人从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学校党委以“认识好干部、培养好干部、用好好干部”为指导思想,把统筹“育、选、用、管”作为工作主线,提高干部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思想解放、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一是精心组织学校“两委”班子换届,在省委、省纪委的帮助支持下配齐配优党委和纪委班子。二是选好用好干部。研究修订《海南大学中层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全面规范选人用人程序,确保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高、效能增强,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三是从严教育管理干部。积极选派干部教师到攀枝花市、海口市等省内外各市县、省直机关、省外高校等挂职锻炼,推动校地合作交流,促进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五)抓作风建设从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紧盯“四风”、庸懒散奢贪、“不干事、不担事”等突出问题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治理,对于不收手不知止、继续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制度,严格干部会议纪律和工作纪律,深入开展“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专项活动,强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大力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二是严格执行教师管理和师德建设政策规定,严查违反“6条禁令”“7条红线”的行为;对师德表现不佳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表现失范的,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通过持之以恒从严整饬工作作风和师德师风,有效地遏制了歪风邪气,大力营造了干净清明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六)抓责任落实从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一是构建逐级负责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出台了《中共海南大学委员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海南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形成明责、履责、考责、问责的完整链条。二是加强检查考核,推动责任落实。学校将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与学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将述廉述责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同时通过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党风廉政建设专项考核等制度,强化检查考核,有效推动责任落实,特别是对在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核评分靠后的单位进行了组织约谈提醒,强化了二级单位抓党建的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海南大学范文篇5

关键词:福山咖啡;营销策略;品牌定位;品牌传播

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是我国咖啡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咖啡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拥有深厚的咖啡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光照和降水量,以及琼北火山爆发所留下的肥沃的火山灰质土壤等条件,给福山小镇的咖啡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010年1月,福山咖啡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历史原因,福山咖啡种植面积大幅度锐减,再加上越南等东南亚咖啡大量进口的冲击,以及传统加工咖啡方式的落后,使得当前福山咖啡的发展陷入韦明1陈玲玲2(1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窘境。但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福山咖啡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山咖啡必须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福山咖啡品牌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高品质的咖啡豆

福山镇位于北纬19°、东经110°附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火山灰质土壤肥沃,是种植咖啡的黄金地带。这里生产的中粒种咖啡豆,颗粒大而饱满,现磨的咖啡醇香浓厚,口感绵柔细滑,其中所含的咖啡因浓度也低于世界咖啡的平均水平,属于温和性咖啡。因此,福山咖啡在产品品质上具有绝对优势。

2.深厚的咖啡文化底蕴

根据《海南岛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史考》,海南最早引种咖啡的年代是1898年[1]。而在解放初期,爱国华侨陈显彰先生率先带领农场百姓实现了咖啡产业化。1942年,色、香、味俱全的“福山咖啡”盛名远飘岛外,咖啡豆供不应求。此后,咖啡种植生产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983年,海南福山咖啡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是第一个集种植、加工、贸易一体化的企业,“福山”咖啡品牌自此创立。2003年,候臣咖啡成立,以高速公路出口为选址,以休闲主题庄园为经营模式,开启了咖啡经营的新时代。2012年,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正式揭牌,成为我国第一个咖啡主题镇。浓浓的咖啡文化,使福山咖啡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

(二)劣势分析

1.品牌杂、多、乱,知名度不高

目前福山地区有福山咖啡馆和候臣咖啡两大龙头企业,还有森谷咖啡、敦隆山咖啡、古色咖啡、福山老总咖啡等多家咖啡企业,这些咖啡企业都是以“福山咖啡”为旗号来生产经营。但随着福山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下降,真正使用福山咖啡豆来经营的企业日趋减少,更多的企业将福山咖啡豆与其他品种的咖啡豆混合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福山咖啡的品质和品牌建设。而众多的咖啡品牌,加剧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却缺少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的企业。

2.品牌保护力度弱,假冒伪劣产品多

在海南咖啡市场上以“福山咖啡”的旗号来生产经营的企业很多,但真正生产“福山咖啡”的企业并不多,这必然导致咖啡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伪劣产品,不利于“福山咖啡”的品牌化建设。其实,“福山咖啡”是福山咖啡馆的注册商标,并不是福山咖啡的注册商标,导致了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混淆。因此,福山咖啡在品牌设计上还缺乏独特、鲜明的品牌特征。

3.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服务是品牌营销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高品质的服务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依恋。福山地区的咖啡企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员工统一培训不到位,不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是品牌化道路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加以重视。

(三)机会分析

1.“国际旅游岛”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海南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战略区位优势,推动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这种有利的大环境下,福山咖啡应积极利用旅游产业的优势,将福山咖啡纳入旅游观光的产业链组合中。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便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使消费者在旅游体验中品味咖啡文化,提高福山咖啡的知名度。

2.消费者个性化的咖啡需求

目前,世界各地的咖啡店呈递增趋势,咖啡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只要深入挖掘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性地位。福山咖啡只需在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做出深入调研,潜在的发展机会还是较多的。

(四)威胁分析

1.咖啡行业竞争者众多

星巴克咖啡、上岛咖啡、怡然咖啡等企业在海南市场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咖啡行业之间的竞争。众多咖啡品牌的出现,使福山咖啡很难找到精准的市场定位。因此,真正的福山咖啡不能只是咖啡的代名词,准确的品牌定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咖啡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低

海南咖啡种植面积较小,根据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中热带作物面积和产量统计,2013年海南咖啡种植面积达627公顷,与2011年、2012年相比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2014年咖啡种植面积为571公顷,比2013年缩减56公顷,总产量逐年下降为230吨,农民积极性下降,填补需求空白的是各类由外地输入却打着“海南咖啡”旗号的咖啡豆。而2014年福山咖啡种植面积占到海南省咖啡种植面积的83%[2],因此,即将发展的咖啡产业面临着咖啡资源萎缩的威胁。

二、福山咖啡的品牌力分析

品牌力,是指这个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能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3]。品牌力是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协调作用的结果,而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是构成品牌力的重要因素。品牌定位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为消费者创造独特的品牌体验,满足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品牌传播从渠道的角度出发,加强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一)福山咖啡的品牌定位分析

品牌定位是指利用品牌的设计和传播,占有或改变目标消费者的心智模式,从而为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愉悦的体验[4]。企业在发展中通过良好的品牌定位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顾客与产品的接触。福山咖啡在定位上还比较模糊,不利于其在海南市场的发展,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品牌影响力难以提高。因此,对福山咖啡进行市场细分和品牌定位是必要的。

1.市场细分

根据咖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以人口细分、心理细分、利益细分为市场细分的依据。但福山咖啡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优势,因此地理细分也是其市场细分的重要依据。(1)人口细分从海南省城镇居民各收入组收入构成来看,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1.39万元,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2.29万元,中等偏下户人均年收入3.14万元,中等收入户人均年收入4.31万元,中等偏上户人均年收入5.84万元,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8.02万元,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12.62万元。[5]福山咖啡应集中于中高收入的消费者,这类顾客消费能力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2)心理细分海南省种植咖啡历史悠久,咖啡已经成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侨乡情结。传统的生活方式已成为难以更改的消费习惯。因此,本地居民是不可忽视的目标受众。(3)利益细分咖啡爱好者,对咖啡文化和品质有着不懈探索和追求;旅游群体,喜欢购买当地特产送礼等;老顾客,是对福山咖啡品牌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这些群体都是福山咖啡的目标顾客。(4)地理细分海南省设有3个地级市(海口、三亚、三沙)、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根据2014年度海南各市县GDP排名,排在前六位的是海口、儋州(包括洋浦)、三亚、澄迈、文昌、琼海[6]。这6个市县居民的消费能力较高,也是游客量较大的地方,居民的消费能力对GDP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其消费能力及消费需求,将海口、儋州、三亚、澄迈、文昌和琼海作为福山咖啡发展的主要市场。

2.目标市场选择

基于上述的市场细分结果,福山咖啡发展的目标市场选择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澄迈、儋州、文昌和琼海6个地区中高收入人群;海南本土化居民;咖啡爱好者;游客。

3.竞争者分析

海南咖啡市场上有星巴克、上岛咖啡、力神咖啡、怡然咖啡厂、候臣咖啡和福山咖啡馆等众多竞争者。这些咖啡企业都有各自的特色。星巴克在海口有5家分店,三亚有1家分店,大多分布在中心商业区,在服务创新和消费者体验上与众不同,主要吸引时尚、新潮、追求前卫的白领阶层。上岛咖啡在海口有6家分店,三亚有1家分店,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区,以柔美的西洋文化和美味的咖啡吸引高端消费者。力神咖啡为海南本土咖啡企业,主要以速溶咖啡为主,先后推出咖啡系列产品如椰奶咖啡、炒磨咖啡等。怡然咖啡厂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县,是一家集生产、销售咖啡及相关系列产品为一体的发展型企业。候臣咖啡是福山镇地区专业从事咖啡种植、加工、销售及咖啡厅连锁店、酒店度假等一条龙服务的企业,以打造环岛高速公路上的高端旅游服务项目为目标;2014年的屯昌和昌江休闲驿站的开业,标志着侯臣咖啡厅的服务半径覆盖整个海南环岛高速路。福山咖啡馆以“福山咖啡”为注册商标,在海口有7家分店,三亚有1家分店,澄迈、定安、琼海各一家分店,是以咖啡种植、加工、销售的综合性私营企业。由此看出,外来咖啡走高端路线,主要吸引上班族和白领。而福山咖啡主要以田园、休闲、观光为主,从旅游度假和休闲养生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别有风味、休闲浪漫而神秘的咖啡风情。

4.顾客需求

从潜在和现实的目标顾客分析,福山咖啡首先给消费者带来的是高品质的咖啡,咖啡因含量低、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其次是心灵和情感的体验,旅途奔波劳累,在休闲、绿色、清新的户外喝着咖啡,享受着田园般的生活,惬意愉悦。然后是贴心的服务和悠久的咖啡文化,更能吸引消费者驻足停留,赢得良好的口碑。

(二)福山咖啡的品牌传播分析

“好酒也怕巷子深”,产品的宣传和品牌的传播同样重要。品牌传播的过程就是品牌与消费者接触和沟通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市场作为一块试金石会向企业传递消费者的反馈。福山咖啡通过文化活动和旅游体验、销售促进、广告等传统的品牌传播策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的意义,消费者愉悦的体验和良好的口碑同时对福山咖啡也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品牌宣传。

1.文化活动和旅游体验

福山镇现已建成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福山咖啡文化馆、候臣咖啡文化村等旅游观光区。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是我国第一个咖啡主题镇;福山咖啡文化馆是我国第一家公益性的咖啡主题馆;候臣咖啡文化村是福山第一家候臣咖啡休闲主题庄园。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来提高福山咖啡的知名度,传播福山咖啡的品牌文化。(1)海南欢乐节第十一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在澄迈县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广场盛大开幕,这对于福山咖啡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和体验平台。“让世界兴奋起来”是当时欢乐节的主题,在咖啡文化风情街上,数十家风格各异的知名品牌咖啡馆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2)咖啡文化节澄迈咖啡文化节也推动着福山咖啡的品牌传播。在咖啡文化节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咖啡体验之旅、咖啡文化沙龙等,使游客体验着独具特色的咖啡活动,感受着福山咖啡所带来的愉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宣传。(3)咖啡比赛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相继举办了中国福山咖啡杯国际咖啡师冠军赛,这种国际性的赛事不仅增强了福山咖啡的国际知名度,还通过咖啡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大推动了福山咖啡的品牌宣传。

2.销售促进

(1)冬交会福山咖啡作为海南国际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参展产品曾获得农产品金奖,这对福山咖啡的品质有着极大的肯定,增强了消费者对福山咖啡的信任,起到了对福山咖啡品牌低成本传播的作用。(2)在线销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福山咖啡在淘宝网和阿里巴巴上建立了相应的网上宣传平台。(3)全国桥牌比赛作为2012—2014年全国桥牌比赛唯一指定咖啡饮品,福山咖啡香飘人民大会堂。桥牌运动员们对福山咖啡青睐有加,因此桥牌协会与福山咖啡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通过类似于这样的赛事,极大地增强了福山咖啡的品牌效应。

3.广告

《福山咖啡天下醉》是根据福山咖啡而制作的广告宣传片。政府和企业也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为福山咖啡做品牌传播。

三、福山咖啡的品牌营销策略

(一)整合品牌资源

福山咖啡应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背景,将产品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产生协同效应,维护和加强品牌传播,促进福山咖啡品牌化发展。

1.产品资源

福山咖啡是属于不易感染铁锈病的中粒种咖啡,其种植条件的优越性决定了咖啡豆的品质高,口感醇香、浓烈,咖啡因含量低。

2.土地资源

福山地区咖啡种植的土壤为琼北火山爆发后带来的肥沃的火山灰质土壤,土地资源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福山咖啡的种植面积。咖啡是半见阴植物,间种产量高,而且基本一年四季都能种,因此,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其他农作物半见阴种植,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旅游资源

福山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福山咖啡文化馆、候臣咖啡文化村、美丽乡村“向阳村”、福橙基地等,还有各具特色的咖啡馆如福山咖啡馆、古色咖啡馆、森谷咖啡馆,具有集整个小镇购物、旅游、住宿、美食为一体全方位服务的格局,成为海南西部的特色旅游区。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促进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海南岛丰富的旅游资源带来了发展机遇。福山咖啡应充分整合旅游资源优势,将福山咖啡的品牌传播到国内外,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4.文化资源

福山咖啡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咖啡产业和咖啡文化的发源地。应充分挖掘咖啡文化,丰富咖啡体验之旅的文化内涵,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给顾客带来更深刻的心灵体验。咖啡文化的发展是延伸咖啡产业链的增值点。

5.政府资源

政府大力推广中粒种咖啡,免费供苗,农户每种一亩验收合格后每亩补贴1000元。在鼓励农户积极种植咖啡的同时,政府邀请相关的咖啡专家进行培训,还积极筹划建立一个深加工厂。澄迈生态化农业的建设,也推进了福山咖啡质量效益和品牌效益的发展。在推广福山咖啡品牌同时,要响应政府的号召,整合政府资源。

6.企业资源

福山咖啡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咖啡品牌,咖啡企业之间相互竞争,造成福山咖啡的品质下降,不利于福山咖啡的品牌化进程。企业与政府应积极合作,走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调化发展之路。区域品牌代表一个地区产业的集群和发展情况,有助于壮大企业品牌,规范产业市场,推动市场良性化发展。企业品牌针对本企业主体而受益,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个性。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不是相互对立的,是树枝与树干的关系。[7]因此,福山咖啡应整合企业资源,打造知名的区域品牌,从而带动各企业品牌积极良性发展。

(二)建立精准的品牌定位

只有精准有效的进行品牌定位才能找到在竞争市场中的优势。福山咖啡根据咖啡的品质特征、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消费者的需求,应以高品质、精品化、绿色休闲为其品牌定位才能实现竞争化发展。

1.高品质

产品是品牌的基础,产品的质量是品牌力最生动的体现。好品牌必须有好品质支撑。福山咖啡的高品质特征是其最具竞争力之一,在目标市场中具有绝对优势。福山镇政府应大力推行种植中粒种咖啡,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将咖啡补贴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农户种植。这样,福山咖啡形成一定规模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咖啡的品质,提高福山咖啡品牌的美誉度。

2.精品化

福山咖啡的高品质和资源的有限性,使福山咖啡产业的发展必须走高端精品之路。这里的高端,并不是指价格上的昂贵,而是指每一个咖啡企业在人员、有形展示、过程上都可以使消费者得到极大的满足。

3.绿色休闲

绿色是自然的象征。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也是在追求绿色、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的快节奏、压力等使消费者更趋于在旅途中寻求一种绿色休闲的情感体验。因此,应从情感和价值实现上,打造福山咖啡绿色休闲的产业风格,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国际旅游岛的新主张,实现差异化发展。

(三)多渠道实现品牌传播

福山咖啡的品牌传播应立足于两方面:一是咖啡广告;二是咖啡文化体验活动。而福山咖啡在文化旅游体验活动方面别具特色,广告上应加大对福山咖啡的品牌宣传,并且开拓其他品牌传播渠道。

1.广告

这是一个广告轰炸的时代。广告几乎是最直接、最迅速、高效率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传播方式。因此,福山咖啡的品牌传播应以广告为基础。(1)户外大型广告牌海南地区的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站都是设置户外大型广告牌的最佳选择。这样的选址醒目、引人注意,消费者不易反感。福山咖啡应在美兰机场、凤凰机场、高铁站设置LED大型广告牌,在高速公路出口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主要吸引岛外游客,扩大福山咖啡的影响力。(2)拍摄宣传片,用于航空广告航空公司在飞机即将落地时都会播放航空广告来介绍当地的旅游景点、人文风情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式,消费者在飞机即将落地时容易接收这一信息,记住当地旅游的民俗风情。这有助于第一时间将福山咖啡的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提高福山咖啡的知名度。

2.异业联盟,开发特色咖啡产品

2015年4月1日起,福山咖啡首次进驻国际品牌酒店——海口香格里拉大酒店,顾客可以品尝到传统手工煮的福山咖啡,欣赏福山咖啡现场冲调表演,还可以品尝新鲜的福山绿源糕、咖啡糕等,通过香格里拉酒店的品牌影响力促进福山咖啡的品牌传播。福山咖啡馆曾引进牙买加的蓝山咖啡,为国际旅游岛增添了世界咖啡多元化的元素。应推进福山咖啡与不同商业主体的异业联盟,在推广福山咖啡的同时,利用知名企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来提高福山咖啡的知名度。开发特色咖啡产品,如风情咖啡杯、咖啡食品等,挖掘消费者更广泛的消费需求。

3.建立福山咖啡旅行团

福山咖啡的品牌价值在于福山咖啡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文化体验活动能充分提高福山咖啡的美誉度。福山地区的咖啡企业可以尝试通过融资合作,建立自己的旅行团。可针对咖啡爱好者的旅游方案,设计“福山咖啡文化风情之旅”之类的旅行,主要目的就是宣传福山咖啡,通过口碑营销,低成本地扩大福山咖啡的影响力。

4.“O2O”模式

现在流行的贝塔咖啡、车库咖啡和3W咖啡等都是“互联网+咖啡”线上线下运作的实例,线上建设自己的网站,线下以咖啡场所作为信息的传播与载体。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共享、共赢,福山咖啡的美妙之处在于醇香浓厚更在于与人共享。因此,福山咖啡品牌的传播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发展直接建立从产品到消费者的双向沟通模式,线上线下环状发展,增进品牌与顾客之间的接触。福山地区的咖啡企业可以联合建立微信公众号“福山咖啡”,在微信公众号上消费者可以直接进行产品的交流和销售,福山咖啡文化和咖啡知识的推送,福山咖啡旅行团的定制旅行,海南特色旅游服务等功能,利用区域优势增进公众号的关注度。这个微信公众号平台并不一定要以产品销售为主题,主要目的是增进消费者对福山咖啡的感知度,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线下活动如文化节、咖啡比赛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号引发线上用户关注、参与、分享,使传统的PC互联网媒体宣传直接过渡到移动客户端,增强用户参与品牌活动的体验感。

四、结束语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积极推动福山咖啡品牌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的努力。要充分整合福山咖啡的品牌资源,以精准的品牌定位进入市场,通过广告、异业联盟、开发旅游团等多渠道扩大福山咖啡的品牌影响力。在“互联网+”趋势的引导下,可通过移动网络平台推动福山咖啡品牌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和分享,实现福山咖啡低成本、高覆盖率的品牌传播。同时,要紧抓“国际旅游岛”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建设生产、科研、加工、深加工、销售、旅游休闲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统一区域品牌,把福山咖啡品牌做大做强。

作者:韦明 陈玲玲 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德新.海南岛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史考[J].热带农业科学,2010(5):52-57

[2]符国瑄,刘恒.海南省2014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9):317-320

[3]林杨.解剖品牌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9):35

[4]黄静.品牌营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29-34

[5]王微.浅析海南省城镇居民收入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4(7):405-406

[6]喻涛.2014年海南省各市县(区)GDP排名出炉[EB/OL].www.hq.xinhuanet.com/finance/2015-01/26/c_1114130454.htm,2015-1-26/2015-4-20

[7]胡大立,谌飞龙,吴群.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J].经济与管理,2006(5):44-48

[8]董云萍.世界咖啡产销动态及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技,2007,30(3):14-21

[9]李维锐,周仕峥.我国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0):105-108

[10]陈抒.我国咖啡产业链及其发展战略分析[D].海南大学,2013

[11]彭福州.云南后谷咖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2

[12]阮氏秋香.中原咖啡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

[13]欧阳欢,王庆煌,龙宇宙,等.海南咖啡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8):58-63

[14]陈雅.福山咖啡的SWOT分析及经营策略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2(13):34

[15]王学文.基于国际旅游岛背景的海南咖啡业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0(5):74-76

海南大学范文篇6

关键词:法学教育;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在新时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建立学工系统、教学系统、法律实务部门联动的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实践育人的基本内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1]。实践育人既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也重视大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但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而且遵循了大学生成长规律。实践育人是师生间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兼顾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坚持知行统一[2]。1.实践育人的定位。实践育人是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实践育人即是立德树人。因此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绝不能停留在教学与传授技能层面。同时,又因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育人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2.实践育人的特征。一是实践性,即以实践锻炼为育人的重要方式,强调大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成长。二是大学生是实践主体,注重发挥大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系统性[3],实践育人是现代教育理念、内容、模式、形式、方法相统一的系统,是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育人体系。四是开放性,实践育人实现了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从校园教育走向社会教育转变,实现了课堂与课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3.实践育人的内容。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立德树人全程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教育,增强大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此外,实践育人的内容应还包括科学制定实践育人规划,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促进实践教学方法全面改革,重点建设实践育人队伍、实践教育基地,积极调动大大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4.实践育人的形式。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在法学教育中,实践教学包括创新创业、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法律实习等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模拟法庭、志愿服务、辩论演讲等实践活动。军事训练包括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军事实践、军事法纪等教育内容。5.实践育人的方法。在方法论上,实践育人应将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创新创业和就业择业相结合,注重学思践悟。创新实践育人方法,加大力度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增加实践教育投入,充分调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这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方法,形成全社会的系统性的实践育人。实践育人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讨论法、日志法、专题法、阅卷法等。

二实践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马克思说,实践是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实践决定着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实现,决定着价值观的基本指向[4]。1.教育价值一致性。实践育人其目的是在实践中自我认知、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提升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准,帮助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大学教育全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是非曲折的评判标准。两者具有高度契合的价值取向。2.教育载体同质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各环节。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这恰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的载体。这既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与环节,也是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两者的教育载体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教育关系辩证性。从辩证角度看,实践育人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育人提供了正确导向,为大大学生提高道德境界提供养分。相反,大大学生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教育,也成为其主要力量。其次,实践育人既能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精髓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再次,两者互为促进、互为丰富,前者为后者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后者又为前者提供强大的思想养分。4.教育过程一致性。人类存在的主要方式是实践,实践为人类自我完善提供了机会,人生阅历在体验中不断得到丰富。教育属于实践范畴,学习认知与完善人格是其两个重要过程。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有认知、认同、培育与践行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实践。可见,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践行”即实践,“培育”即教育。“实践”是实践育人的关键环节,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两者的教育过程具有一致性。

三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设计

该模式中的“多元化”,是以实践为基础,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性、载体多层次,将思想政治工作嵌入实践教学,克服了其“重技能、轻德育”的缺陷。1.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块。该模式按年级进行,一年级学习重点在于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处于适应性学习期,学习与实践空间以校园为中心;二三年级学习重点在于专业课程,处于自主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举期,学习空间仍然以校园为中心,实践空间逐步延伸至校外;四年级学习重点在于实践性课程和法律实习,处于创造性学习期,学习与实践的空间更多延伸至校外。根据这些情况,系统地把“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设计为“课内实践教学模块”“课外实践活动模块”“校外法律实习模块”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在实践育人中呈年级递进式,融入教学大纲,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也作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2.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项目体系。依三个模块的功能,在每个模块中设计了若干个实践项目,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形成“实践育人项目体系”。其“课内实践教学模块”包含军事训练、创新创业、法律诊所、模拟法庭、街头演讲等实践项目;“课外实践活动模块”包含暑期实践、社会调查、法律宣传、志愿服务、演讲辩论等实践项目;“校外法律实习模块”包括见习、法律实习、法律援助、立法服务等实习项目。这样的项目设计既符合了大大学生对实践的需求,也符合社会需求。3.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师资队伍。该模式需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科竞赛指导老师、社团指导老师、实习实践指导老师、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管理干部等共同参与并组成“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其具体职责是:实习实践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暑期见习、法律实习等实习项目;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大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创新项目;社团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大学生社团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实践项目;辅导员、管理干部主要服务大学生,确保各个实践育人项目正确实施。4.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保障机制。该模式以学工与教务联动、校内和校外协同、课内与课外互动结合为实施方法。在校内,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学工系统与教学系统的联动机制,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实践实习方案及系列规章制度。在校外,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共同安排实践实习教学、中期检查、期终考核、总结研讨表彰,建立学工系统与实习基地政工部门有效的沟通与管理联动机制。另外,还充分运用“双千计划”,推动法律实务部门充分利用实践资源服务实践育人。5.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辅导员角色定位。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5]。辅导员引领大大学生成长,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要比任课教师多,具有实施实践育人的最大优势。因此,学工系统与教学系统联动或学工系统成为实践育人的主导者或参与者,并组织大学生社团参与实践育人,是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其一,辅导员全程引领大学生思想,把握实践育人方向,确保教育事业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其二,辅导员扮演不同角色参与实践育人,在“课内实践教学模块”中作为参与者,在“课外实践活动模块”中充当组织者和教育者,在“校外法律实习模块”中成为联络者、管理者。其三,辅导员促进学工系统、教学系统、法律实务部门互为促进、协同推进,优化校外内实践育人资源有效地服务人才培养。

四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实施效果

1.逐步掌握了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该模式覆盖了大大学生大大学生涯,为实现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程化全员化创造了重要平台。从宿舍到教室,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从入学到毕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交叉渗透,适时跟进,做到大学生在哪辅导员就在哪,全方位引导大大学生走成长之路。2.逐步建成了多元化实践育人师资队伍。海南大学法学院在该模式中,组建了由学科竞赛指导老师、社团指导老师、实习实践指导老师、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等组成了“课外实践创新指导老师队伍”,以及由辅导员、班主任、教学秘书等组成了“实践育人管理干部队伍”。在“校外法律实习模块”中,聘任了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者组成了“校外实习指导老师”。这也锻炼了法学教育工作者、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多位老师、辅导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等学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3.逐步建立了多元化实践育人制度体系。为了保证该模式实施,海南大学法学院建立了实践育人制度体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模块”中,制定了《大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制度。在“课内实践教学模块”中,建立了《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等规定。在“校外法律实习模块”中,制定了《大大学生法律实习方案》等文件。同时,与实践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理论研究、大学生就业、优势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共识并建立相应制度。在此基础上,学工系统与法律实务系统政工部门建立动态联络并制度化,及时服务大学生,有力地促进法学实践育人。4.逐步建成多元化实践教育基地。该模式打破了高等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法律实务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等学校,将法学教育延伸至法律实务部门,法律实务部门队伍建设前置到法律院校。海南大学法学院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共建近60家实践教育基地,且形成了“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等实践育人理念,建立了互惠式合作机制。5.取得丰硕成果。该模式实施后,海南大学法学院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校外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法律诊所资源基地及7项国家本科教育质量工程。6名大学生作为亚太五强、全国第二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第十届普莱斯(PRICE)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全球总决赛。另外,大大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海洋法、国际刑事法院(ICC)等模拟法庭大赛荣获一等奖。2位大学生到最高人民法院参加法律实习并荣获“优秀法律实习生”。大学生社团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大学生社团、全国大中专大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理论社团等。在海南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中,校友首批入额法官、检察官占据海南法检系统队伍近50%。

五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的时代价值

1.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因此,该模式能充分发挥法学教育与实践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全程化,造就一大批卓越法律人才。2.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丰富的“法治”思想,既是法学教育的基础,又是法学教育的目的。法学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一致。从法的视角来看,自由、平等是法的价值之基,公正、法治更是与法的基本价值相契合。因此,加强大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应有之义。3.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需要。开展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打破常规和局限,坚持把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法律实务相结合,将该模式作为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平台,将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向外延伸,隐性渗透至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补齐了重教学、轻育人的短板。4.建立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需要。在该模式中,形成了学工系统与教务系统的联动机制,形成学校学院与实践教育基地的协同机制,推动学校阵地与实践教育基地、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学校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深度衔接并建立长效机制。总之,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高校积极探索,促进队伍建设及制度创新,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开展交流,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实践育人生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赵海莹,骆雁南.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8):18-20.

[3]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6.

[4]林培雄,王玉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在实践[J].求是,2013,(10):48-49.

海南大学范文篇7

关键词:安全教育;在线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安全是高校化学化工类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基石。然而,近些年来海内外高校仍不时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2019年,以色列理工学院的Gutmanas教授在其实验室因爆炸身故;2018年,印度科学理工学院年仅28岁的青年学者ManojKumar因高压容器爆炸身亡[1]。当前国际顶级高校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对实验室均以“环境健康与安全”(EHS)为基准,部分高校如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特拉华大学通过对本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公示,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2-3]。2019年5月,我国教育部的《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对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了明确要求[4],足见化学化工类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国内有《实验技术与管理》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专业期刊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演变与发展趋势(1980-2019)[5]和基于14家教育类期刊发文统计的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6],研究热点或高频词却了无实验室安全主题存在。回归到操作层面,高校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因责任重大、专业性强、安全知识庞杂和实践不可或缺等特点,其有效落实难度不言而喻。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向受众提供专业的安全知识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中之重。海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初创于1958年,是海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被誉为“天然胶乳行业的黄埔高校”。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过程中,学生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多种危化品(如高温高压系统,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药品,相关实验也会产生大量三废。)。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实验室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开展。一方面通过在线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向同学们提供内容详实、可靠实用、结构明晰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的构建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提升,更因为深入实践强化了安全意识与具体知识的掌握。本文将介绍在线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建设情况和学生参与平台建设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涉能力培养的影响。

1.在线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建设

对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塑造与安全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实操演练-考试”立体式方案开展。必修课《新生导学》将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安全的意识塑造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的消防演练着重锻炼学生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操作能力;通过考试是实验室的准入门槛,这也是当前此类实验室同行法则[7-8],而在线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所呈现的线上教学则不仅为考试提供了知识准备,而且为学生未来知识回顾与查阅提供了信息来源。可见,该方案充分体现了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的“三E对策”,即Enforcement(强制)、Education(教育)、Engineering(工程技术)[9]。尽管高校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国内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将相关实验室安全教育融入各个实验教学中,缺乏系统性。显然,学生在开展实验前便掌握化学实验室安全的基本知识并了然于胸、遇到问题不慌乱更有利于实验室的安全的切实建设。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多以板报、印刷品、课堂口述、讲座等形式进行,但它们普遍存在受众小、不够直观、重复性工作多等不足。在线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安全知识获取途径,受众可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随时随地实现“互联网+教育”;其次,对于重要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可经多次重复浏览做到充分掌握,从而满足自主学习要求;此外,平台所呈现的内容会根据该领域的进展及时更新拓展,从而满足工程实践的发展性需求;在当前社会广泛应用线上平台开展教育教学等活动的情况下,因此,线上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10-11]。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在线资源主要有慕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安全教育考试系统[12]。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准则,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根据我国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聚类分析研究,学生对在线教育最为关注的是平台建设情况(含硬件条件)[13]。平台的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是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在本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中,提供了“通知公告、安全教育、视频专区、政策法规、仪器设备”五个教育版块,并提供了在线考试入口,如图1所示:安全教育版块提供安全标识、安全健康防护、废弃药品的处置、化学药品安全、生物激光辐射安全、化学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过以上知识后,应当熟悉实验室和生活中各种化学安全标识;正确穿戴实验安全器具,如实验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对于废弃药品,能够正确处理并合理分类放置或排放;涉及到特殊方面的实验,如生物安全、辐射安全、激光安全等时,能够严格按照老师指导及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对于用水、用电、用火、高温等方面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如果发生事故,懂得应急处置的方法。在掌握这些技能之后,进行大学课堂的常规实验便有了指导,因此发生实验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即使发生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在采取正确应急处置方式的情况下,也会使事故的危害大大降低。仅通过文字描述向学生介绍实验安全相关知识比较枯燥,会使大家学习兴趣下降。对于消防设备的正确使用、化学品的科学存储、化学品的安全处理等事项,仅通过文字描述难以做到让学生准确的领会。为改善学习体验,我们在平台设立了视频专区,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分层次设立了视频教学资源。音像演示不仅生动性强,而且对于操作细节的展示也更为明晰。政策法规由(1)危险化学品相关法规(2)反射性及生物安全(3)环境保护相关法规(4)消防、气体、特种设备安全和(5)其他安全法规五部分组成,较为系统地为学习者提供了遵守依据。此外,平台在规章制度板块列出了学校、学院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对实验室安全作出的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如图2所示,列出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能直接获得校内对实验室安全的最新要求。与当前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安全平台不同的是,该平台提供了仪器设备的操作教程。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1)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不应该仅仅是危化品处理、消防知识、水电气安全等知识的展示平台,具体仪器设备的操作与学生的安全息息相关,如高速运转的设备存在将女生头发卷入的危险。再如使用中的平板硫化机存在将学生烫伤的可能性。根据已有仪器设备,提供详细的规范操作步骤,并特别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保护师生的安全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2)尽管人的安全是化学化工类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但仪器设备的安全维护也是实验室和本科教学管理需要落实的事项,否则不但会影响正常实验教学进程,而且会给国有资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如图3所示,每行前面的字母和数字组合代表该仪器所在实验室房间号,后面的文字表示具体仪器设备。安全考试系统则是对同学们经过较系统学习后能力达成度的具体检验。该百分制考试系统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为题型,采用php语言和mysql数据库构建,允许学生多次考试,以考生所获得的最高分计分,当分数超过90分时计为通过考试。

2.平台建设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涉能力培养的影响

海南大学范文篇8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调查对象为海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男女生比例为1:1。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创业教育需求值分析

很期望和比较期望获得创业教育的被调查者为96人,占受访人数的50.8%;不期望获得创业教育的被调查者仅为5人,占受访人数的2.6%。可知,海南省大多数大学生期望获得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期望值分析

创业教育实际开设时间与期望基本相符。尤其是在“入学直至毕业”这一时间段上,实际与期望均占比较小。综上分析,目前海南省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普遍较强,近年来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创业教育的开设形式、获取途径、任课教师类型、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值还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受益面狭窄

目前海南省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受益学生群体很小,尚未形成浓郁的创业教育氛围。由于教育资金、教师资源、专业要求的局限,学校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少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意义上的教育,无形之中将大部分大学生排斥在创新创业教育之外,失去了其作为一门综合性教育学科存在的意义。

(二)创业教育获取途径过窄

目前海南省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时主要通过参观企业、参加创业讲座等形式,很少通过创业实践或创业模拟方式获取。这表明目前海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获取途径与学生的期望获取途径有一定偏差,现有的创业教育途径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三)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省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偏离学生期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兴趣;同时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单一,形式固化,普遍停滞于浅层形式,缺乏实践环节,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需求。

(四)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配置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目前,海南省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一是数量上的不足,使得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只能是通过选修课或是讲座的形式进行,无法将其纳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体系中;二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任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专业化能力较弱。

三、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建议

(一)营造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有力保障,是创业教育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作为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者,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内形成支持鼓励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衡量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顺利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成熟经验,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一些与公司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结构,促进创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三)丰富创业教育教学内容

丰富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不仅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与横向拓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成效的价值体现。高校应改变以注重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转而建立依托专业教学平台渗透对学生创业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专业课堂教学内容,探索适合创业教育的新颖教学模式,着重开展以创业意识熏陶、观念教育、素质提升、精神激励、能力强化和知识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

(四)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海南大学范文篇9

关键词:岛服;服装设计;行业

海南岛服是海南省最为流行的旅游衫,人们习惯称之为“岛服”。它外观宽松,穿着舒适,休闲随意,其色彩绚丽多姿,花样千姿百态,纹样全部取材于海南岛的人文风情和自然物产,具有浓郁的海南特色,很适合在美丽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穿着,为海南官方和民间对外交往中与西服具有同样功能的礼服。

1海南岛服特征

岛服以鲜红、明黄、宝蓝、翠绿、橘红各为主色,然后取一两样主色配以雪白色,绚丽又极有风情,热闹却也不过分。海南岛服用料考究,主要用纯棉进口丝光布所制,还有一些是棉涤成分,其主要的特点:手感柔软、透气、吸汗、折皱性好、不脱色。海南岛服样式简洁、质朴,上衣为短袖衫,下裳是宽松七分裤,色彩艳丽缤纷,图案争奇斗研。图案以热带植物与海洋生物为蓝本,进行了各种或抽象或具象的变形,散发着热情似火与清凉宜人相互交织的奇妙气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品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个性化的需求十分强烈。之前的岛服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岛服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2海南岛服发展现状

2.1岛服质量令人堪忧。笔者在三亚大东海,高速服务区和一些酒店观察,发现货架上的岛服无论是款式、面料,还是色彩、图案,都是大同小异,千人一面,难以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更有一些岛服面料粗糙,颜色灰暗,花样陈旧,质量令人堪忧。2.2没有产业基础。岛服主要价值就是制作岛服的花布,而生产花布的最重要工艺技术:纺织品面料印花,在海南是根本没有的,必须到广东浙江去购买。但是如果自己设计花型图案,投产的批量要求则很大,起定量至少得几百米。而如果海南有自己的纺织品服装印花企业,这个起订量就会大大的降低。2.3政府没有出台完善的知识产权政策。在中国内地,“设计就是一大抄”的观念在许多服装企业老板的头脑里仍然根深蒂固,而岛服行业尤为严重,今天,某品牌开发出一个新花样,几天之后,该花样的仿版便在全岛许多景点的货架上出现。2.4岛服销售市场混乱无序。近几年,岛服市场很不景气,有的岛服品牌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量,不惜自降身段,价格一降再降,折扣越来越大,有的岛服在酒店卖一百多,有的在旅游景点则卖几十元,而花色、款式、质地相差无几,这就引起消费者的怀疑。2.5岛服设计能力不足。目前,海南开设服装设计本科专业的院校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和三亚学院四所高校,但是绝大部分毕业生最后都选择去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留在海南的寥寥无几,岛内经济相对落后,岛外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又不愿意进来,这就出现了岛服设计人才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海南岛服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必将对海南经济、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作为承载海南文化生活符号的岛服必须重新定位,改变其原来花色单一、粗制滥造、价格低廉的原貌,迎接新的挑战,展示新的形象。

3应对措施

3.1设立岛服准入门槛。只有具备一定实力,一定资金的企业才可以进入岛服设计生产领域。相关职能部门会同行业协会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对岛服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并引入ISO90001质量监控体系。坚决杜绝那些面料差,花样旧,质量次的产品进入市场。3.2壮大岛服产业基础,兴建海南面辅料市场纵观国内服装行业,凡是服装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都有庞大、完善的面辅料市场作为支撑。服装业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有位于浙江绍兴柯桥的中国最大纺织品市场———中国轻纺城为依托;服装产业集群高度集中的华南地区则有位于广州中大的广州国际轻纺城(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面辅料市场)为支撑。而海南的面辅料市场至今仍蜗居在交通拥挤,空间狭窄,设施落后的海口市博爱南路第一市场。3.3政府应尽快出台支持岛服发展的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全力支持岛服发展。政府应在企业的产品研发、税收、租金和水电上给予支持,并对那些抄袭、模仿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3.4规范岛服销售市场。政府应严格规范岛服销售市场,对于那些扰乱市场、欺诈消费者的品牌和店铺应给予严厉打击,并加大惩罚力度。3.5提高海南岛服整体设计能力。为了切实提高海南岛服整体设计能力,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落户、提高薪金待遇、安排住房、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问题吸引岛外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进来;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想办法把海南各大高校优秀的服装设计毕业生留在海岛。海南各岛服品牌应携手共进,协同合作,共享来岛旅游人口大数据,为海南岛服发展提供新动力。

4结语

海南大学范文篇10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行政管理的专业属性并无变化,但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却有了较大的调整,削减了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设了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海南大学行政管理学专业(行政文秘方向)为例,在2013版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公共服务实训、文秘技能实训、行政管理实训等实训课程,对理论课时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并在理论课内增设了“课内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鼓励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开始显现。

2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之障碍分析

2.1障碍一: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精神不突出纵观行政管理专业

30余年的发展历程,始终与其他专业纠缠不清,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很多政治学、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的课程,但却多而不精,学无法致用,专业核心精神并不明确,以至于现在依然有人调侃行政管理专业为“万金油”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从学术型本科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转变,不是简单地将课程修修改改,追根溯源,必须明确究竟什么是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人才之林中有何特色。只有先突破“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精神不突出”这一障碍,方能彻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之转变。

2.2障碍二:应用型本科和学术型本科界限模糊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他们在教学方面轻理论、重实践,师资力量多为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技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与职业要求具有高度匹配性,这与学术型本科有着本质区别。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它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资金资源和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应用型本科和学术型本科的界限相当模糊。从现有开设行政管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看,其课程设置与普通学术型本科大同小异,师资方面多为全职在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学方式也多为课堂讲授、缺少校内或校外实践的机会。由于自身定位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导致其最后培养出的人才既缺乏“研究性”又缺乏“技能性”,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要真正培养合格的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先克服“应用型本科和学术型本科界限模糊”这一障碍,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精确定位,并将其核心理念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配备、实验室配备等方面。

2.3障碍三: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混淆

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学术性”的剥离容易导致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陷入另一个极端,即将其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混淆,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行政管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胜任行政管理岗位工作职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担任行政助理、行政文员、行政秘书等初级岗位,侧重于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则主要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初、中级行政管理者或具有高级技能的培训师,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高级行政助理、行政主管或行政管理技能培训师,侧重于管理性和创新性工作。要真正培养合格的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先正确区分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与精髓。

3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之道路探索

3.1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地区特色

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应该避免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资源,充分考虑地区政治经济对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从高校优势资源来看,政法类高校具有较强的政治学法学底蕴,与政法系统联系紧密,可着重培养政法系统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农业类高校在农业技术、农村发展方面具有优势,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实训、实习更加便利,可侧重于培养农业行政管理人才;体育类高校可利用其对体育市场和体育行业的敏感,培养体育行业的行政管理人才;民族类高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习俗、思维模式、行动逻辑研究得更为透彻,可重点培养民族地区、民族组织的行政管理人才;外语类高校可凭借其语言优势,培养外贸企业、外资企业的行政管理人才;艺术类高校可重点培养娱乐行业的行政管理人才。从地区需求方面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地区的高校可重点培养城市社区行政管理人才、大中型企业及跨国集团的行政管理人才;云贵川滇渝等西部地区的高校可重点培养适应当地特色的园艺、农业、旅游行业的行政管理人才;海南地区的高校可响应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借助海南大学的学科优势,重点培养旅游行业、酒店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人才;澳门是世界赌城,娱乐业和业较为发达,港澳地区的高校可重点培养行业的行政管理人才。总之,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重点关注其应用性、实用性,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来设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方向、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

3.2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纵观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属性之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政治性”到“管理性”再到“应用性”,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都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专业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应变措施。社会发展不会停滞,瞬息万变的世界给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行政组织、行政沟通、行政协调已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从事一般的办公室事务管理工作(如公文写作、电话沟通、调查研究等)也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当下的环境对行政管理者的危机处理能力、公关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礼仪道德素养、办公办事效率、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我国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性地开设了行政管理(行政文秘方向)、行政管理(危机管理方向)、行政管理(公共关系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特殊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些尝试,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未来的世界依然难以捉摸,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也不会有固定单一的发展道路,只有把握时展的脉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

3.3坚持提高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