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3:23:27

股指期货范文篇1

股指期货的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交易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是新生的金融衍生品,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但是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规模上与交易品种上都迅猛地发展。据2006年的数据,在全球期货(期权)交易中,股指期货(期权)所占的比例为38%,位居第一位。

2股指期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2.1美国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1982年,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诞生于美国,快速的发展使其在短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规范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国家期货管理法律、法规,二是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互为补充和配合两部分法律规范体系不仅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实现了市场的充分竞争和高效性。在微观方面,美国股指期货规则是保证股指期货交易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法规。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保证金制度、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报告制度、价格限制制度、交易头寸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

2.2日本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日本的股指期货从产生到迅速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期:80年代初期到1987年,日本虽然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日本股市。但是,首先出现的股指期货合约却并非来自日本本土。在第一阶段时期,日本的《证券交易法》明确规定证券投资者禁止从事期货交易。因此,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扫清法律政策障碍。

发展期:1988年到1992年,此时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股指期货刚推出时,并不被太多交易者关注,通过修改和制订法律法规,如《金融期货交易法》等法律法规,为股指期货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政策也倾向于保护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促使股指期货健康的发展。

成熟期:1992年直至今天,股指期货市场逐渐成熟。日本积极改革创新,制定新法并修改旧法,如2004年对《商品期货交易所法》进行了重大的修改,确保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正轨。

2.3国外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从发展趋势上看,各国都更加注重对股指期货法律法规的完善。日本在股指期货法律法规薄弱的情况下推出发展股指期货,走了较多的弯路,不仅曾一度使投资者丧失信心,而且也令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出现停滞。这样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之际更具借鉴意义。

其次,从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看,美国和日本都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级监管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监管权限。均强调了政府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自律组织的协调发展,使股指期货市场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灵活协调下互相制衡,分散风险,保障股指期货市场的有序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

第三,从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上看,美国具有完备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比如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而日本因为是“三省分口管理体制”,没有设立期货行业协会,只是有全国商品交易所联合会等民间协会,与美国的期货监管模式有异同之处,因此日本在借鉴美国模式同事积极创新与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土现状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模式。在此处,中国与美国、日本股指期货发展现状都有所不同,所以“闭门造车”的空想立法方式不仅易出现法律漏洞,而且浪费调研资源。因此,参考国外先进法律制度与结合自身现状并适当创新,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应为我国股指期货立法思路的首选。

3我国对股指期货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3.1社会背景角度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已加入了WTO,经济全球化进程要求期货市场更加完备,推出股指期货是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欲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股票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需求,都需要法律法规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垫定基础,并对推出后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制。

3.2经济学的角度

第一,股指期货一方面是有效的投资手段和套期保值工具,能够加入到传统的证券投资组合中,改善其投资绩效。并且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品种,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给了期货投机者以投机的机会,得到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喜爱。

第二,通推出股指期货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吸引投资者和资金,有利于扩大期货市场的规模,加强市场的流动性,并以此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第三,推出股指期货后,通过法律法规可以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促进期货市场的规范化,可以提高期货市场服务水平,确保期货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利于期货市场的稳定和社会安定,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3可行性的角度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们的既定目标,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法制不健全,投资者钻法律漏洞,投机现象严重的情况为我国进行法律规制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并且勤于变动的股指期货政策对金融市场是不利的,而基本的期货法律制度与股指期货法律法规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政策的重复建设”。因此,运用法律手段确保股指期货顺利的推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只有法律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从长远保障我国的股指期货的顺利上市与其后的平稳发展。

4我国股指期货立法的基本原则

4.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仅为证券立法的基本原则,也应当为股指期货立法的基本原则。投资者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分,在资金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股指期货立法应该贯彻公平的原则,为各类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同等的交易机会,参照期货交易规则中的“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而并非“数量优先”“和资金量优先”。立法者也必须根据市场状况,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保障交易中处于弱者的一方,真正贯彻股指期货要求公正立法的基本原则。

4.2符合国际惯例原则

规范化和国际化的交易品种名称不仅为他国投资者交易本国股指期货品种带来便捷,而且能够保障安全与提高效率。虽然这些国际惯例能够促使股指期货的成熟发展,但在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相结合,坚持“国际惯例引进为主,创新为辅”的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独具特色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

5我国股指期货法律规制的立法模式

5.1“应急型立法模式”与“设计型立法模式”

从美国和日本的股指期货发展过程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中可以看出“立法先行”的“设计型立法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股指期货在中国论证了如此多年却迟迟不能推出,究其根本原因即是有关期货的法律法规滞后,并且内容简略,效力层次较低。在立法结构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也不规范,致使期货市场的发展处于法律的软约束之下。因此,填补法律的空白,从美国和日本的立法中吸取经验,为股指期货“量身定做”适合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但是出现问题后再立法的“应急型立法模式”也不应该被摒弃,多变市场状况需要法规的更迭与修改,“应急型立法模式”应为“设计型立法模式”的补充。

5.2“单独立法模式”与“混合立法模式”

证券衍生品主要分为两类,证券型(如权证)和契约型(如股指期货、期货),不同的证券衍生品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采取“混合立法模式”将不同的证券衍生品种与公司债券等现货交易并列去制订法律法规,会造成适用和执行的混乱。与此同时,制订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既要做好与《公司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法律的衔接,又要保证股指期货立法的有效性与前瞻性。因此采取“单独立法模式”比较合适,制订一部专门调整股指期货的《股指期货法》,不仅能将股指期货制度创新建立在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平台上,真正有效地控制风险,而且能够促使市场当事人、市场执法人遵法守法。

5.3“官僚型立法模式”与“民主型立法模式”

“官僚型立法模式”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现的意志是当权人士与各级政府官员意志的集合,是内部部分民主的集中,不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这种立法模式弊端较为突出,具有单一性、可控性和上位性,背离了现代立法的民主原则。

“民主型立法模式”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公开的、广泛的征集公众对股指期货的立法民意,确保各方相关证券、期货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民主型立法模式”为民众参与股指期货立法垫定了政策基础,顺应了公众和市场的需求,相当程度上赋予法律的正统性、民意性和权威性。同时,也为即将制定的股指期货法律在执行上扫清部分障碍。

参考文献

股指期货范文篇2

一、理论基础

股指期货对于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主要可以通过价格发现理论来解释。股指期货本身是具备卖空价值的,这也使得该类期货具备了天然的价格发现功能,但是股票是市场是不能够自由卖空的,因此,在单一市场上,很多散户投资者只希望股价上涨,而且希望通过股价上来实现低买高卖、从中套利,这也导致了股票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增大,甚至远远偏离原先价值,股票市场上泡沫也就逐渐旺盛起来。股指期货推向市场之后,投资者往往可以在股票价格下降的时候,借助做空股指期货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股指期货和股票之间的相互制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抑制股票价格上涨,并且围绕其实际价值波动。

二、股指期货的制度分析

(一)股指期货在中国上市。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起步比较晚,目前的发展程度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股市大幅度的波动。2010年4月,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证实上市,沪深300指数就是指将该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也就是从上海以及深圳的股票时候参上选择300个股票样本编制指数。沪深300指数在市场上的覆盖率较其他指数更高一些,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投资风险管理只能够在多样化的发展中,才能够展现生命力。沪深300股指期货就其一个产品而言,是不能够满足期货市场需求的。从2015年上证50和中证500在中金所上市之后,上述三个股指期货就形成互为犄角的发展态势。上证50股指期货就是把在上证发行的50只流动性比较好,而且规模也比较大的股票作为交易的标的物,也能够反映出上证股票的最大影响力。即便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根据我国期货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沪深300的期货成交量为277101989手,累计成交额达到了3419065.91亿元,同比增长了29%和109%。即便上证50和中证500上市才仅仅三年,成交额增长速度也非常迅速。(二)股指期货的交易制度。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依赖于合约的完善。在合约交易规则方面,中金所的规制是比较严格的。比如,沪深300中,合约名称需要写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单位必须要用“手”来表示,而且需要确保按照交易单位的整数倍计算;交易时间也有限制,需要在上午9点半至11点半,下午1点到5点之间;每天加以价格只能够在上下10%的水平上波动,交割方式只能够采用先进;持仓限额也做了规定,必须是投机交易单边持仓达到5000手。

三、结论建议

(一)健全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要区分清楚股指期货套保和非套保两类合约,对于非套保合约需要强化监管,可以采用限制开仓和交易次数的办法进行监管。由于股指期货采用的是保证金制度,所以这就使得股指期货的风险自然加大,所以可以考虑设置市场准入的门槛制度,把负债结算、市场稽核、强行平仓等指标作为风险管理的指标,并借助大数据对风险实施的监控,从而防范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针对市场操纵者有可能使用分仓方式打破限仓制度的限制,所以需要针对“隐名账户”强化监管。同时需要关注的是,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理性投资理念教育。(二)完善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和交易规则。要使得股指期货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以及降低股指期货被操纵的风险,就需要不断完善股指期货的合约设计以及交易规则。第一,科学筛选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从比例上来看,成分股应当占A股市场半数以上市值,而且尽量能够做到覆盖更多的行业领域,这样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也能够避免股指期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第二,优化设计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制、保证金比例,合理确定结算价格,确保股指期货能够在保持一定流动性的基础上,减少被恶意卖空的可能性风险。

参考文献:

股指期货范文篇3

一、股指期货与股指期货风险

股指期货是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

股指期货的风险可以从股指期货本身以及投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股指期货本身来看,其包括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股指期货相对于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期权、掉期等)的特殊风险。从本质上看,基差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标的物风险,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市场上各种股票的价格总体水平,标的物设计的特殊性,是其特定风险无法完全锁定的原因,只有当股票品种和权数完全与指数一致时,才能真正做到完全锁定风险,而这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几乎是零;三是交割制度风险,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的方式完成清算。相对于其他结合实物交割进行清算的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存在更大的交割制度风险。

股指期货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的变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二是法律风险,由于我国股指期货起步较晚,法律体系并不完善,造成了不少人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交易,如在本身不具备亏损时的支付能力下,大量买入或卖空头寸,一旦亏损,造成无法交割的情况;三是资金流风险,资金流风险是股指期货交易的过程中,由于期货的交易采取的是“盯市”的方法,即期货的价值每日结算一次。如果出现保证金不足并不能及时补足的情况下,交易系统会对账户进行强制平仓,会对投资者造成无法预计的损失。

另外,由于我国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我国股指期货,相比成熟的金融市场,存在一系列特有的风险。首先,交易主体结构失调所带来的风险,从投资者来看,我国呈现出典型的散户型特点,导致存在“羊群效应”的可能性。而且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主要以证券公司和基金为主,使得存在通过联手操纵市场,非法牟利的可能。其次,政府干预风险,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政府驱动性”特征,政府多次对股票市场进行“打压”和“救市”,政府干预的不确定性会加剧股市的不确定性,从而转嫁给股指期货,给股指期货带来更多的潜在风险。

二、我国股指期货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

影响股指期货风险的因素有多方面的,文章从宏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股指期货风险的几方面因素。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是影响股指期货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宏观因素对股指期货风险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资本的全球流动与生产的转移在给我过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不稳定、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的风险。一旦某一个市场发生危机,风险会向周边地区以致向全球蔓延,给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金融自由化则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从而造成股指期货风险。

2、市场机制不健全。股指期货市场在运作中产生的一些风险是由于股指期货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在初期的股指期货市场,相应风险会在这种不完善的机制中产生,股指期货的避险及套利功能难以发挥,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3、投资主体机构化。我国期货市场投资主体存在明显的机构化趋势,虽然机构投资者具备广泛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交易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及优秀的交易人才等优势,可以有效地抵御一些风险,但是,一旦风险出现,其危害程度也是极其严重的,也即说明金融主体的机构化使股指期货市场出现严重风险的几率提高。

(二)微观方面

股指期货交易市场上存在三类交易主体:套利者、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投机者的适度投机,股票投资者得以转嫁投资风险,而由于套期保值的投资者所提供的价差机会,投机者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也可获得高收益。一旦上述均衡状态遭到破坏,就会影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功能的正常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引发金融海啸。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教育程度较低,对股指期货的投资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表现出极强的投机性、短期性和从众性,这无疑给股指期货风险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文章认为股指期货风险的具体成因主要包括杠杆效应和非理性投资、价格波动和市场机制不完善几个方面。

1、杠杆效应与非理性投机。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股指期货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投资风险。保证金机制的“杠杆效应”在放大股指期货的收益时,也使不少个人投资者忽略了期货交易的风险,而进行非理性的投机。“杠杆效应”更激发一些投资者产生了“以小博大”的冲动。

2、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影响股指期货的直接因素,股票市场中诸如政治、经济等影响因素直接导致股票价格指数时刻在变化,具有不确定性。股指期货的标的物市场中可能出现的价格频繁波动会产生较大风险。价格频繁波动所致的涨跌方向的不确定性是股指期货风险的直接来源。

三、我国股指期货风险的规避与管理

由于股指期货风险既有来自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方面的因素,也受微观投资主体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来构建股指期货风险监管制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规避风险。

(一)建立、健全宏观监管体系

我国现行的宏观监管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管,期货行业协会监管以及期货交易所监管,但由于法律体系的缺失、政府色彩浓重,我国目前对股指期货的监管存在明显问题,因此构建股指期货的宏观监管体系应该做到:一是健全法律法规,清除有关法律障碍,为股指期货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实现行政主导的监管机制向市场化监管机制的转变;三是加快期货业协会建设,进一步发挥期货业的纽带作用。

(二)健全中观层面的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体系

交易所是股指期货中观层次监管的主体,将卖方、买方,套期保值者、投机者高效有序地汇集在一起,处于整个交易过程的中心地位,是对交易风险进行监管的第一道防线。在理清证监会和期货交易所的关系基础上,明晰交易所的性质,构建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制度。

股指期货范文篇4

摘要:对股指期货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特点作了简略介绍,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引入股指期货这一新型金融工具的必要性。同时在新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这一重要概念的情况下。针对股指期货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对于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两种不同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市场对规避股市单边巨幅涨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下简称股指期货)以规避股市统性风险的呼声都越来越高。

1.股票指数期货的理论和运用

1.1股票指数期货的含义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1.2股指期货具有以下特征

⑴以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股票)交割。这是它与其他形式期货之间的最大不同之处,它使得投资者未必一定要持有股票才能参与股票市场的幻想成为可能。

⑵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作用。股票指数期的买卖以保证金方式进行。买入或卖出一张合约都要垫付一笔保证金,作为日后合约到期时履行交收责任的保证金。但通常投资人在买卖股票时,一般必须存放的保证金不得低于股票的50%,而股指期货合约则只需10%左右,这就产生了高的杠杆作用使投资者可以以小本获大利。

⑶期货合约是由"点"来表示,价格的升降也由"点"来计算的。合约到期结算以差额折成现金完成交割手续。这种结算方法避免了从股票市场上收集股票作为交割物的繁琐步骤,同时也节省了不少交易费用。

1.3股指期货的应用

首先,股指期货主要用于套期保值。由于股市市价经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动,这就给股票投资者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巨大风险,而股指期货则为股市参与者提供了避免股市系统风险的套期保值手段。如果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在对未来股市走势感到难以把握,为了防范股市下跌的风险,可以出售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市下跌,投资者就能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如果投资者准备在近期购入部分股票,但资金尚未到位,为了防止股市短期上升,投资者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价上涨,投资者就可以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弥补因市价上涨所多付出的资金。

其次,股指期货还可以用来套利和投机。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一般只需交付5%一10%的保证金即可操作,也就是说,期货交易者可以控制几十倍于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相比在股票现货市场上投机更有"以小搏大"的优势,从而受到投机者的青睐。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大。

2.我国资本市场引进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⑴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证券市场的风险

根据西方股票投资组合理论,卖空和买空机制的并存可使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方差为零(通常用方差表示风险),即达到理论上规避风险的目的。我国股市中,现在应经批准采用"融资、融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打破了原有的交易限制。所以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引入指数期货,在期货市场和股市的反向等额操作来达到规避系统性风险之目的。

⑵对投机者来说股指期货又提供了一条获利途径

如果他们对后市预测准确,利用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制度,其获利空间将比在股市大许多倍。

⑶股指期货的价值发现功能可以提高股市的有效性

在我国由于机构和散户的信息不对称,股市的未来走势信息完全由机构把握。无法反映在股价指数中的不对称信息,导致股市的大起大落。但实行了指数期货后,未来股市走势就可以通过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变为公开信息,股市价格对这一信息的迅速反映可以大大提高股市的有效性。

⑷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有利于壮大股市投资者的队伍

股指期货的推出,使这企业有了套期保值的工具。在股票资产组合的市值上升但不允许出售时可以不必担心在允许卖出之日市值再次缩小。即在盈利时可以通过股指期货锁定利润。这样大大提高了它们入市的积极性。

3.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

⑴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

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按照传统的观念,仅确认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即可。但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充分解释股指期货合约产生的权利、义务和相应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对金融工具的确认也制定了标准:当一个企业成为构成金融工具的合约性条款的一个履行方时,就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综合参考上述两种确认标准,我们可以把股指期货的初始确认归纳为以下两个条件:(1)由股指期货交易形成金融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2)由股指期货交易所获得资产或者承担的金融债务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⑵股指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合约是一种在未来以确定日期、价格、数量买卖标的指数的合约,投资者以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对将来买入或卖出的指数的承诺,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相关经济利益将来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上面两个条件在企业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成功后就同时满足,所以当企业成为股指期货合约条款的一方时,就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4.股指期货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股指期货会计核算的关键所在。在股指期货初始确认时,应以取得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初始确认后,投资者在平仓前已经能够控制期货合约,故应对持有股指期货合约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计量。因为市场交易价格是投资者充分考虑了股指期货合约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一般以其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各种股指期货合约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在报告期末按不同时点的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收益和风险,体现会计计量属性的配比原则。

5.股指期货的会计记录与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在金融资产资产的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基础;2007中注协编著的CPA《会计》教材中,也在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中,明确地将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股指期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也指出,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那么该衍生工具初期确认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根据其对应的套期关系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曹玲.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2]段绍龙.股票指数期货及会计处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2).

股指期货范文篇5

但随着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国际经验和中国封闭式管理基金公司运作的实践证明:基金是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严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开放式基金的发展面临很大风险。随着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的正式成立,股指期货也将推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股指期货来防范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放式基金的特点及风险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购买或赎回基金单位的价格按基金资产净值计算。

(一)开放式基金的特点

开放式基金是与封闭式基金相对的一种基金类型,其特点是相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的。

1.基金规模的不固定性。封闭式基金有一个封闭期,封闭期内基金份额固定不变,即使运作成功也无法扩大基金份额。开放式基金的份额是变动的,一般在基金设立三个月或半年后,投资人随时可以申购新的基金单位,也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赎回自己的投资。因而,管理好的开放式基金,规模会越滚越大;而业绩差的开放式基金,规模会逐渐萎缩,直到规模小于某一标准时被清盘为止。

2.基金期限的不预定性。封闭式基金通常有固定的存续期,当期满时,经基金持有人大会通过并经监管机关同意可以延长存续期。而开放式基金没有固定的存续期,如果基金的运作得到基金持有人的认可,就可以一直运作下去。

3.交易价格依基金单位资产净值而定。封闭式基金的买卖发生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其转让价格在交易市场随行就市,受股市行情、基金供求关系及其他基金价格拉动的共同影响。而开放式基金的交易价格由基金管理者依据基金单位资产净值确定,每个交易日公布一次。投资者不论申购还是赎回基金单位,都以当日公布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成交。这一价格不受证券市场波动及基金市场供求的影响。

4.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封闭式基金一般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以柜台方式转让,交易在基金投资者之间进行,只是在基金发起接受认购时和基金封闭期满清盘时交易才在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人或其人之间进行。而开放式基金的交易则一直在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人或其人(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之间进行,基金投资者之间不发生交易行为。

5.净资产的信息披露更公开化。封闭式基金不需要按日公布资产净值,一般隔一定时间(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是每一周)公布一次,基金管理公司不直接受理基金的申购与赎回。而开放式基金应由基金管理公司每日公布资产净值,并按资产净值为基础确定的交易价格每日受理基金的申购与赎回业务。

(二)开放式基金的风险

开放式基金虽然有专家理财、分散风险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式基金毫无风险。开放式基金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流动性风险。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是指基金资产不能迅速转变成现金,因而不能应付可能出现的投资者赎回需求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资产流动性不足,不能及时满足投资者的赎回要求而导致的支付风险;二是不能按正常价格吸纳资金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三是所持资产的变现过程中由于价格的不确定性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2.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开放式基金的申购数量、赎回金额以基金交易日的单位资产净值加减有关费用计算。投资人在当日进行申购、赎回基金单位时,所参考的单位资产净值是上一个基金交易日的数据,而对于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在自上一交易日至交易当日所发生的变化,投资人无法预知,因此投资人在申购、赎回时无法知道会以什么价格成交,这种风险就是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

3.系统性风险。基金投资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但由于股票、债券市场等存在固有的风险,开放式基金也难免出现亏损。如当开放式基金投资于股市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不但受其自身业绩、所属行业的影响,更会受到政府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利率水平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股票的价格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特别是当基金所投资的市场出现突发事件时,无论是一般投资者还是基金管理公司,都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4.非系统性风险。开放式基金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管理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

5.不可抗力风险。即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发生时给基金投资人带来的风险。

二、股指期货的功能

股指期货是指在交易所进行的以某一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割结算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股指期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避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股票投资组合来分散和抵消,而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则是无法用投资组合回避的。特别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系统性风险在全部风险中占的比重很高,因此迫切需要股指期货这种避险工具与持有的股票仓位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消除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保持稳定的收益率。

(二)价格发现功能

由于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频繁、市场流动性很高、交易成本低、买卖差价小,瞬时信息的价值会较快地在期货价格上得到反映。从市场整体看,股指期货比股票现货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有效市场,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化往往领先于股票价格的变化,并预示着股票价格的发展趋势。当股指期货价格与股票价格发生偏离时,或者不同期限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生偏离时,投资者可以计算出错误定价的程度,在锁定价差的情况下套取低风险收益。大量的套利交易将使市场的错误定价迅速得到纠正,从而使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机制使机构投资者无论在股价上涨还是下跌时均可进行交易,以避免资金在股价下跌时的闲置;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股指期货的高流动性,使得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相应金额的头寸要比在股票市场简单快捷得多,而且可避免由于大量资金进出引起股价大幅波动而增加交易的执行成本。

(四)进行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常常在股票、债券与期货间进行有效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股指期货常被作为基金构造指数化投资组合的重要工具。基金可以借助一个股指期货合约和国库券多头头寸的投资组合,来实现对股价指数的捆绑,取得与股价指数一致的收益率。实证分析表明在原有的股票、债券组合中加入部分期货,能在同样的期望回报率水平上有效降低风险。

三、股指期货在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股指期货交易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在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中,股指期货的主要作用表现如下:

(一)规避开放式基金的系统性风险

开放式基金理想的运作环境是规模大、流动性强、成熟度高、投资者理性的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足20年,市场投机性强、波动频繁,给开放式基金带来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另外,我国的股市没有卖空机制,基金管理者无法进行反向操作,一旦进入熊市,基金将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可以作双向交易,是规避系统性风险比较有效的工具。当股市上涨到一定幅度而出现掉头向下的迹象时,或者基金管理人想暂时锁定已有的收益时,他们可以不必抛售股票,只要在股指期货市场卖出一定数量的期货合约。如果股市果真下跌,其所持有的股票会有损失,但所持有的股指期货合约可以盈利。等到股市跌势比较稳定时,平掉股指期货空单,以股指期货做空的盈利抵补股票的损失;同样在股市跌势将止转向上升时,开放式基金可以先在股指期货市场建适量多仓,然后可以在股票市场稳步选股购入,这时即使购股成本会有所上升,也可以用股指期货多单的盈利来弥补,最终达到低成本建仓的目的。上述操作方法可以使开放式基金有效地规避系统性风险,保持收益的稳定性。

(二)控制流动性风险,应付兑付压力

开放式基金购赎自由的特性,要求基金资产保持充分的流动性:有足够的现金流,满足支付需要;或保证资产及时变现弥补资金之不足。但流动性和盈利性往往是对立的,如果基金管理人仅仅考虑流动性风险,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而使其收益率下降,那么开放式基金依然会面对赎回的压力。流动性与盈利性是开放式基金管理人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基金管理人偏顾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引发危机。股指期货在缓解这一矛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面对兑付压力时,基金管理人可以先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卖出期货合约作为股票现货的替代品,当股票现货卖出后,再将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平仓。

(三)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收益率

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一般只局限于股票市场,投资品种单一。股指期货可以丰富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品种,从而优化资产组合,提高收益率。

(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机制使基金无论在股价上涨还是下跌时均可进行交易,以避免资金在股价下跌时的闲置;股指期货的高流动性,可避免大资金进出对股价的冲击;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相应金额头寸的速度要比股票市场快得多。

股指期货范文篇6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它和一般股票期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操作的对象不是某一只股票,而是一个股票群。股票期货的价格和单只股票现货的价格相互联系;而股票指数是由成份股的报告期股价与基期股价相比较得到的,因此股指期货的价格是和这些单只成份股股价的总体表现有相关关系。因此,从两种期货所对冲的风险性质来说,股指期货在购买多只股票时对冲整体的系统风险,股票期货则是对冲单只股票的总体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与个股相关的非系统风险。从两种期货的应用场合来说,股指期货对于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来说对冲效果较好,而股票期货对于通过选择股票希望跑赢大市的主动式投资对冲效果更好。

所谓期货的准确定价,即是使期货合约的实际价格与产品的实际价格相关联,从而排除利用期货市场和股票现货交易进行投机——获得无风险收益的可能。在股指期货市场,获得无风险收益可能有两种情况:利用过高定价的期货工具投机和期货定价过低造成的投机。

一、期货定价过高

我们假设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做如下操作。

1.以R的利率介入一笔款项P0。

2.按照股指期货的构成买入一样的股票进行组合投资,投入P0元,其间获得股息收

益率D。

3.同时签订未来某日的股指期货卖方合约卖出等量股票,合约定价Pt。

4.到期交易,其间股票操作和合约手续费率和为f。

当合约到期时,该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为Profit=Pt-P0-R*P0+D*P0-f*p0。为股指期货定价的目的即消除市场投机,故我们假设其收益为0,则得出定价公式:Pt=P0*(1+R-D+f)

在Pt等于理论定价时,投资者的这项行为将没有意义;而当Pt大于该定价时,市场将会出现投机者。投机缺口为上式中的Profit,也许缺口不大,但当投机者借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操作时,将有可能引起众投资者跟风买进,形成股市虚高,市场泡沫,而影响资本市场稳定性。

二、期货定价过低

同样,我们假设投资者为了套期保值手中股票做如下操作。

1.卖出手中与股指期货构成相同结构的股票,总价值为P0,其间损失股息D。

2.同时买入同等价值的该类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为Pt。

3.合约到期前,该笔款项在银行获得无风险利率R。

4.合约到期重新以Pt买入股票,其间手续费率之和为f。

去掉投资者的股息损失、手续费用并加上其间闲置资金的无风险收益后,将获益Profit=P0-Pt+R*P0-D*P0-f*P0。同样为消除市场投机活动,假设Profit为零,得出定价公式:

Pt=P0*(1+R-D-f)

当市场定价合理时,这样做将不会获得收益;但如果Pt的定价低于理论价格,则将会给投机者以投机机会,他们会当时签订期货买方协议,同时卖出手中持有股票,以获得无风险收益的机会,获得价值为Profit的收益。

综合以上看来,股指期货的定价Pt应在一个区间范围内波动[P0*(1+R-D-f),P0*(1+R-D+f)],当其定价超出这个区间范围,将出现期货买方或卖方的投机机会,这也为我们期货定价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股指期货范文篇7

[关键词]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投资组合保险

随着股指期货推出的临近,如何采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是基金公司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上证综指在5个月的时间内大幅滑落,基金的净值也跟随大盘大幅缩水;机构投资者对于股指期货的推出越来越殷切期盼了。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套期保值(也称作避险、对冲)是其基本功能之一,能满足投资者对股市风险对冲工具的需求。特别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套期保值是主要运用的策略。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对于每单位的标的资产需要确定持有多少期货合约;或者最优的套期保值比率应该如何决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计算套期保值比率的方法和模型,但是采用哪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对于套期保值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议题。利用股指期货,有三种方法可以对冲掉股票市场基金的系统风险:第一种是完全套期保值策略,第二种是不完全套期保值策略,最后一种称为投资组合保险。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套期保值策略,第二部分,将通过实证数据比较这三种套保策略的优劣,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

一、套期保值策略的介绍

1.完全套期保值策略

首先,介绍完全套期保值策略,该策略追求风险最小化,不考虑其它收益。认为期货价格变动与现货价格变动同步,即没有基差风险。这种策略的套保比率为1,即期货合约头寸恰好等于现货头寸,且避险者持有期货到现货头寸结束。在完全避险条件下,套保期货合约数量=

其中,“-”代表期、现反向操作,

VS为现货组合价值,VF为期货合约价值

2.不完全套期保值策略

Ederington(1979)提出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的目标是最小化所持有的资产组合的方差,因此能够产生最小组合方差的套期保值比率应该就是最优的套期保值比率,这一套期保值比率也被称为最小方差的套期保值比率。他同时论证了最小方差的套期保值比率可以被定义为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协方差与期货价格方差的比率。然后他证明了最小方差的套期保值比率刚好是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得到的斜率系数,其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分别为因变量和自变量。

(1)传统OLS模型。OLS(OrdinaryLeastSquaresRegression)模型实际上是对现货收益率和期货收益率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取其斜率为避险比率。

其中,St、Ft为现货和期货价格取对数;为现货和期货的报酬率

α为模型的截距项;β为模型的斜率系数,即最优套保比率;εt为模型的残差项

对(1)式β取一阶微分,并令方程式为零,则得到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此套保比率不随时间改变。

(2)误差修正ECM套保模型。由于经济数据一般具有非定态、不稳定的特征,在实证分析时多采用差分后的定态序列进行分析,但一些长期重要信息有可能因此丢失。为解决这一问题,EngleandBollerslev(1986)提出了共整合概念,将长期均衡概念纳入考虑,构建利用股指期货避险的误差修正ECM模型,如下,

其中,St、Ft为现货和期货价格取对数;为现货和期货的报酬率

μt-1为误差修正项;α0为截距项;α1为误差修正系数,α1=0

δi,θj为模型参数;εt为模型的残差项

b^估计系数即为最优套保比率

该模型实际上是将OLS模型中的残差序列εt纳入了考虑。

(3)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套保模型。传统的OLS模型和ECM模型是建立在残差项变异数具有齐质性的条件下,即残差项的变异数(εt)符合正态分布,且残差项变异数固定不变,得出的最优套保比率也不随时间改变。但大量的实证数据显示,财务数据多为非正态分布,且残差项变异数会随着时间改变。在实践意义上,最优套保比率应随时间的变化做出调整,即所谓的动态套期保值观点。1982年Engle提出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残差项变异数随时间而改变。1986年Bollersler又将ARCH模型改进为较弹性且一般化的构架,即现在广为使用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Ωt-1表示t-1期之前所有已知信息的集合;为残差项的方差p和q为阶数;St、Ft为现货和期货价格取对数;为现货和期货的报酬率

a为截距项;b为斜率项,即为最优套保比率

3.投资组合保险

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用股指期货动态复制股票指数看跌期权。股票类基金一般都是由分散化的股票组合构成,可以类似的用买卖股票组合的办法动态复制该股票组合的看跌期权来规避下跌风险,但是,不断的买卖一篮子股票的交易成本是相当高的,使得这种方法很难得到实际应用。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买卖股指期货的成本相对要小得多,能够使得动态调整的成本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基金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股票指数与基金之间的价格联动关系,通过动态调整买卖股指期货的数量来构造股票指数看跌期权,为基金对冲掉下跌风险。不考虑股利,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的价格之间的关系为,因此,期初卖出e-rT[N(d1)一1]份股指期货,并不断的动态调整便可复制出股票指数看跌期权。如果基金收益率相对于股票指数收益率的敏感性为β,那么将原先买卖股指期货的数量乘以β即可。

二、三种套保策略的实证比较

1.完全套期保值策略

这种方法虽然规避了市场股票指数下跌的风险,但也使得投资者不能享受市场股票指数上升带来的好处。

2.不完全套期保值策略

相对完全套保策略,通过套保模型优化设计的套期保值操作比简单的完全套期保值更有优势,套保成本低且套保绩效好。

杨伟(2006)采用传统的回归模型、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双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具有误差修正的双变量GARCH模型对我国铜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如下:

表基于风险收益的套期保值有效性比较

资料来源:杨伟,2006

在以上四种套期保值策略中,OLS套期保值策略的表现最好,与其他三种套期保值策略相比,利用该策略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且承受的风险最小。

中信建投证券袁晓莉(2006)的报告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在考虑不同的套保频率和套保模型的基础上对香港恒生指数期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模型选择方面,该报告比较了目前普遍使用的OLS、ECM、和GARCH模型。研究发现,复杂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简单的OLS模型在月、周、日套保频率下都得出了良好的避险绩效。

3.投资保险组合

美国20世纪80年代早期和中期曾经非常成功。但是,这种避险策略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股指期货范文篇8

【论文摘要】:对股指期货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特点作了简略介绍,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引入股指期货这一新型金融工具的必要性。同时在新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这一重要概念的情况下。针对股指期货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对于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两种不同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市场对规避股市单边巨幅涨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下简称股指期货)以规避股市统性风险的呼声都越来越高。

1.股票指数期货的理论和运用

1.1股票指数期货的含义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1.2股指期货具有以下特征

⑴以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股票)交割。这是它与其他形式期货之间的最大不同之处,它使得投资者未必一定要持有股票才能参与股票市场的幻想成为可能。

⑵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作用。股票指数期的买卖以保证金方式进行。买入或卖出一张合约都要垫付一笔保证金,作为日后合约到期时履行交收责任的保证金。但通常投资人在买卖股票时,一般必须存放的保证金不得低于股票的50%,而股指期货合约则只需10%左右,这就产生了高的杠杆作用使投资者可以以小本获大利。

⑶期货合约是由"点"来表示,价格的升降也由"点"来计算的。合约到期结算以差额折成现金完成交割手续。这种结算方法避免了从股票市场上收集股票作为交割物的繁琐步骤,同时也节省了不少交易费用。

1.3股指期货的应用

首先,股指期货主要用于套期保值。由于股市市价经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动,这就给股票投资者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巨大风险,而股指期货则为股市参与者提供了避免股市系统风险的套期保值手段。如果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在对未来股市走势感到难以把握,为了防范股市下跌的风险,可以出售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市下跌,投资者就能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如果投资者准备在近期购入部分股票,但资金尚未到位,为了防止股市短期上升,投资者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价上涨,投资者就可以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弥补因市价上涨所多付出的资金。

其次,股指期货还可以用来套利和投机。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一般只需交付5%一10%的保证金即可操作,也就是说,期货交易者可以控制几十倍于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相比在股票现货市场上投机更有"以小搏大"的优势,从而受到投机者的青睐。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大。

2.我国资本市场引进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⑴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证券市场的风险

根据西方股票投资组合理论,卖空和买空机制的并存可使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方差为零(通常用方差表示风险),即达到理论上规避风险的目的。我国股市中,现在应经批准采用"融资、融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打破了原有的交易限制。所以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引入指数期货,在期货市场和股市的反向等额操作来达到规避系统性风险之目的。

⑵对投机者来说股指期货又提供了一条获利途径

如果他们对后市预测准确,利用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制度,其获利空间将比在股市大许多倍。

⑶股指期货的价值发现功能可以提高股市的有效性

在我国由于机构和散户的信息不对称,股市的未来走势信息完全由机构把握。无法反映在股价指数中的不对称信息,导致股市的大起大落。但实行了指数期货后,未来股市走势就可以通过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变为公开信息,股市价格对这一信息的迅速反映可以大大提高股市的有效性。⑷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有利于壮大股市投资者的队伍

股指期货的推出,使这企业有了套期保值的工具。在股票资产组合的市值上升但不允许出售时可以不必担心在允许卖出之日市值再次缩小。即在盈利时可以通过股指期货锁定利润。这样大大提高了它们入市的积极性。

3.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

⑴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

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按照传统的观念,仅确认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即可。但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充分解释股指期货合约产生的权利、义务和相应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对金融工具的确认也制定了标准:当一个企业成为构成金融工具的合约性条款的一个履行方时,就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综合参考上述两种确认标准,我们可以把股指期货的初始确认归纳为以下两个条件:(1)由股指期货交易形成金融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2)由股指期货交易所获得资产或者承担的金融债务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⑵股指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合约是一种在未来以确定日期、价格、数量买卖标的指数的合约,投资者以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对将来买入或卖出的指数的承诺,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相关经济利益将来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上面两个条件在企业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成功后就同时满足,所以当企业成为股指期货合约条款的一方时,就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4.股指期货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股指期货会计核算的关键所在。在股指期货初始确认时,应以取得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初始确认后,投资者在平仓前已经能够控制期货合约,故应对持有股指期货合约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计量。因为市场交易价格是投资者充分考虑了股指期货合约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一般以其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各种股指期货合约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在报告期末按不同时点的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收益和风险,体现会计计量属性的配比原则。

5.股指期货的会计记录与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在金融资产资产的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基础;2007中注协编著的CPA《会计》教材中,也在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中,明确地将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股指期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也指出,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那么该衍生工具初期确认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根据其对应的套期关系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曹玲.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2]段绍龙.股票指数期货及会计处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22).

股指期货范文篇9

关键词:股指期货;监管模式;借鉴

今年年初,我国股指期货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开户试点工作悄然启动。这说明我国的股指期货有望推出,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期货的监管问题随之而来。研究发达国家对股指期货监管的模式和特点,我国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美国股指期货监管部门对股指期货风险的监管与控制

美国股指期货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是1974年设立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除这个主要监管部门外,还有行业自身共同组建、共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国家期货协会(NFA),监管股票证券市场的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美联储、财政部也管理着股指期货市场上的一小部分。

(一)美国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为规范股指期货的发展,美国行政管理部门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不同于其它国家,有其自身的特色。

1,对交易所的监管。美国行政管理部门对股指期货交易所要求很严格,虽然有些交易所属于投资公司性质的,但大部分都还是非收益型会员制交易所,也有些会员还是个人。监管层要求交易所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监管场内经纪人活动,负责管理市场秩序,防止出现人为操纵。还要制定各会员单位的业务规则,对于违反规则的会员要进行处罚与制裁,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针对大崩溃、禁运等采取极端手段终止交易。同时,监管当局要求交易所组织机构要明晰,包括管理层、员工层、委员会等,并允许各会员选出理事会并依次选出理事长管理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有权命令交易所查处那些违反规章的会员。

2,对合约的监管。美国行政管理当局规定,合约设定部门必须向监管单位CFTC申报新设立的或调整合约的内容。许多金融部门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开发新型衍生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新的有用的股指期货合约。监管者认为,只要符合条件,所有东西都可以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物,这就是说,股指期货合约必须能够有一定的规避风险的功能,使套期保值者或套期图利者从中获利,它必须满足套期保值或套期图利需要,经济意义要明显。同时,如果现货市场面临着威胁,价格经常波动,并且投资者经常面临价格完全相反走势而带来的风险,或者最新的天气期货、思想期货等是无法储存的,即合约标的物的特殊指向,交易所必须订立明确的合约,包括股指期货的交易对现货真正拥有的要求。

(二)行业协会的监管

美国监管的部分职责已转交给另一个期货行业的参与者会员组织部门,通过协会进行股指期货交易的争端调解。如同其它行业的监管一样,美国的行业自律组织是较突出的,如1982年成立的国家期货协会(NFA)是期货行业组织,这个协会最主要定位就是阻止欺诈,确保市场经营符合大众利益,在冲突双方诉诸法律之前进行争端调解。除对期货市场提供服务外,协会有权监督管理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违章行为,对那些情节严重的符合一定条件的会员与企业可采取罚款或其它制裁措施。这种专业的自律性管理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好处在于减少股指期货交易的摩擦。

(三)交易(结算)所的监管

交易(结算)所是为客户提供担保,保证每一个合约顺利进行,并对各方的支付与收益进行会计结算的机构。交易(结算)所是股指期货交易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了股指期货交易的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正常运行,离开了交易所运作,客户、经纪公司将面临巨大风险,作为期货交易的中介者,交易所对每日交易追踪清算,包括交易的匹配,买卖数量的记录,保证金数据的登记、每日盈亏结算。作为每一笔交易中互不认识的法律保障中间人,它为交易各方直接或间接在交易(结算)所开设资金账户。非直接会员通过直接会员进行结算,并按一定的品种、会员等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如果没有结算所,多头违约,合约内容再好,空头也没有收益,责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交易(结算)所规定每一个会员必须满足一定的资金要求,才能开设一个保证账户。

为有效防范交易双方的违约风险,交易(结算)所对会员的保证金账户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实际上有些地区交易(结算)所也只保护那些满足一定条件的结算会员的资金,非直接结算会员得不到结算所的直接保障。但非直接结算会员可以收取投资者的保证金,通过直接结算会员保护投资者的仓位,代表客户的权益,保证交易的运行。除对保证金的收集、管理是交易(结算)所的重要的风险监管与控制手段外,交易所利用分门别类等多种手段保障股指期货市场上的安全性,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共同监管金融健康,实际上期货交易所与它们共同努力构建了风险监管与控制的基础,并确保有一个公开、公平、有序的交易市场,使买卖双方在撮合成功后为每笔交易防范风险。

综合而言,美国对股指期货的监管最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价格的监管来保护大众的利益,如果价格超过某一水准,必须向监管部门报告。并确保股指期货交易的价格信息是公开的,通过公开透明的价格信号来监管市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阻止市场上垄断、操纵等不法行为的发生。建立仓位限制制度,严格限制客户所能持有的股指期货合约的数量。建立大户交易上报制度,对一些持仓量达到或超过交易规定的合约数量的客户,必须向交易所、行政管理部门等报告所持合约的意向、来源等内容。

二、英国股指期货监管部门对股指期货风险的监管与控制

英国也较早地开办了股指期货,其管理(股指)期货是有法律保障的。1986年以前存在着许多法规,有些法规之间相互矛盾,导致监管效率不高。1986年后的法规主要是通过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一系列控制来保护投资者,总的监管权刚开始授予证券与投资委员会(SIB),后来证券与投资委员会更名为金融服务局(FSA)。1997年,工党执政上台以后,首先对金融监管进行了反思,对一些不合适的做法进行了改革。为进一步规范金融交易,规避风险,英国出台了许多法律。

(一)监管部门的宗旨

金融服务局主要成员由财政部任命,其职责包括监管国内的结算所、交易所的业务活动,对没有遵守规章制度的期货公司予以处罚,加强客户投诉建设,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不法行为予以严惩,以维护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金融服务局的监管活动宗旨为:赋予管理者责任,建立适宜的规则,承担监管创新活动的责任,不滥用控制权限保持国家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减少不公平的现象,加强竞争,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与公布相关法令。

(二)监管目标

按照2000年金融服务与交易法律规定,投资者保护就是要强化投资者也是消费者这个观念。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责任监管的观念,并全方位保证无时不在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果有参与方不按照金融服务局监管要求去做,就可能受到强制措施以防范风险。若有客户在投资中受损,金融服务局确保其有正常渠道来寻求赔偿。金融服务局愿意通过对话、说服、教育相关主体,不听劝诫者可通过法律授予的权力处理违法乱纪者。若被处罚机构是有国际背景的大机构,金融服务局将分析该机构所处的大环境,包括英国地区以外的监管条件、要求、性质等。如果其主管部门建立在海外,金融服务局可考虑与海外相关的高层交流,并与海外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对相关的交易活动交换信息。

英国的期货交易管理部门的监管目标包括:一是披露信息。监管部门被授予了披露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责任,特别对英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结算等部门加强管理。二是投资者教育。为培育公众风险意识,主要是关于各种投资与金融交易活动中发生的收益与风险,有关部门要不定期进行投资者教育活动。三是消费者保护。监管层始终以消费者保护为工作重点,针对不同的投资者,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提供投资建议。四是打击金融犯罪。监管层要求各部门减少金融犯罪获取暴利的可能性,通过识别监管的对象利用金融犯罪获取收益,对其实施“合规”限制,预防并打击犯罪,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制裁手段

一般针对以下情况实施制裁:被监管者违反了金融服务法所要求的行为,当事者行为不当,已发现卷入了非正常活动,或金融服务局认定其参与、计划实施非法交易。制裁措施包括:警示,仲裁,褫夺,取消行政许可,禁令,赔偿,破产,对犯罪行为起诉,罢免上一级管理资格等。

三、对我国股指期货监管的启示

(一)多方共抓,多管齐下

我国的股指期货监管,首先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在中央一级应设立对期货的专门监管机构。目前囿于条件限制,可在证监会中加重期货监管这一部分,同时,也可参照联席会议的方式,多方共抓,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可参照中央一级宏观调控模式,设立省一级监管部门。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

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股指期货法律制度,要坚持“以法立市”、“以法治市”,使股指期货的交易能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2007年4月15日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是股指期货推出准备工作的突破,以前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经过修订后,现已在市场上发挥了作用。

股指期货范文篇10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市场积极影响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是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成交时约定好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其具有保证金交易、引入做空机制、以现金进行结算、每日无负债结算等特点,具有套利、风险回避、资产配置、套期保值、投机、价格发现等功能。1982年诞生于美国的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在其发展历程中,股指期货展现了极大地活力。截止2006年末,除了中国大陆以外,世界GDP排名前20的国家和地区都已推出股指期货,2006年9月8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10月30日,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启动,拉开了我国第一只股指期货品种上市的序幕。

一、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

1.有效地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与国际股市相比仍是新兴不成熟的市场,股价的涨跌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我国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比较大。股指波动剧烈,系统风险较大。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若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出现股价大跌,整个系统出现风险。尤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市场建设初期,股市不仅面临非流通股解禁规模的不断扩大,再融资和新股扩容的不断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大潮汹涌,还得应对在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过程中,各项政策变动所带来的短期市场冲击。此时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将使投资者能够有效地防范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以实现市场心理预期的稳定,并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的平稳过度。对于入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由于以往我国股票市场功能单一,没有卖空机制,这些机构资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被套,由于资金大很难退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以使投资者通过有效进行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规避股市系统风险,实现保值与增值的策略,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大规模入市。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2.保护长期投资者利益,稳定股市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透明度低的问题,而开展股指期货有利于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因为股指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市场透明度非常高。通过股指期货交易,加快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市场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原先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在期货市场得以迅速公开,同时也使很多信息得到提前的消化,减少将来一定时期内的未知性。这样,一方面方便投资者分析预测。另一方面打破投资机构和大户在消息取得上的优势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庄家的市场操纵,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利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投资机会。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发达社会关系和信息资源、高超的专业技术,充当了股票的“价格制造者”和庄家。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由于在自有资金规模、融资渠道、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多种限制,自然充当股票的“价格接受者”,在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他们明显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能够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因为股票价格指数本身就是大量有代表性的股票的组合,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市场操纵的行为

同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为股票市场和投机行为找到了一个释放口,能够把股票市场的大量投机行为分散到期货市场上来,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出股指期货,其套期保值功能可以锁定其持股成本,回避股价下跌的风险,从而可以不用过分关注股市行情,以收取股息的方式取得投资回报,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动作。同时,也可以吸引大量机构投资者。政府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的引导和干预,就可以间接控制资本的流量和流向,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资源,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效率。

3.完善股票市场功能与体系,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