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7:49:36

股利范文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做的方针与政策,其实质就是解决留存和分红的比例关系。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虽已有很长时间,但上市公司普遍竞争力不强、获利能力较差,因此,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已成为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与股东等之间关系的关键,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投资缺乏信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3、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公司的董事会经常修改股利分配方案,使得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造成了股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二是一家上市公司却多种分配方案并存,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同时拥有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多种股票,为满足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对股利分配不同的喜好,不少公司就会同时制定多个分配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可能会使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相互损害。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1、从国家方面来看,主要应作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国有股减持、法人股流通的步伐以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居民储蓄存款也在逐年增加,资本市场已有能力消化法人股,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和研究促进法人股流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具体讲,可增加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和不分配股利的限制。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可通过制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来实现:对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规定一个最低限,而对那些抱有配股融资目的公司应规定一个最高限。制定下限是因为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有正确的心态、改变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现状、进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上限是为了限制有些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大发股利。

对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限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可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规定公司保留盈余达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分派现金股利,否则,公司将被加增额外税款甚至终止上市资格,以限制公司超额累积利润;另外,在审查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时,除考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还应把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既能促使上市公司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股利分配意识,又能保障广大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

股利范文篇2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利政策股票价格

在投资理论中有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股票市场价值与股利政策不相关,即股利分配(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股利无论多与少)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股票价格)不会产生影响。这种观点的代表是默顿·米勒和费朗哥·莫迪利亚尼。在1958年,两人发表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中认为,“股利政策对股东在公司中投入的资本价值不发生影响”。这在国内各类证券投资书刊中也有广泛介绍,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无关论”。但事情果真如此么?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欠缺的,现分析说明如下:

“无关论”认为,“公司的股权价值与公司未来收益和产生这些收益所需要追加的必要投资相关,公司股价总额应等于每年的预期收入减去必要投资之后的现值之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无关论”把公司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混为一谈,只讲公司收益,不讲股东收益。然而上市公司与其股东并不是同一个利益主体。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再强,预期收益再多,但一分钱也不肯给股东,这种上市公司的股票对股东还有什么意义呢?对投资者而言,所持股票的价值,只与这个股票所能带来的收益有关,而不是这个公司的利润。尽管股利来源于公司利润,公司的利润多,股利才有可能多,但这只是提供了可能性,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公司在获取的利润中肯给股东多少股利,这才决定了股票的价值,并影响了股票的价格,而决不是无关。至于后一句“公司股利总额应等于……”,应该明确的是:如果讲的是以股东的预期收入计算股票的理论价值,那是对的。但此处显然还是指的是公司的预期收入而非股东的,不然就不必讲追加投资了。

“无关论”还有个重要论点就是,“如果公司决定提高当前股利的水平,就会降低公司为产出未来收益而追加投资的能力,因此公司就必须通过发行新的股份或承担更多的债务以取得资金。”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完全可以既有追回投资的能力,又能支付足够的股利,两者并不矛盾。而“无关论”却把这种有着许多种选择方案的决策问题,硬性归结为非此即彼的关系,这就过于内外筹资的关系,有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与财务规定,影响因素很多,并非这么简单而又机械。

“无关论”还认为公司减少当年股利支付,可增加投资,增强公司今后的盈利能力,提高公司的预期收益,也就提高了今后可分配的股利总额,所以“无论哪种情况,股利政策的变动都只影响未来预期股利的现金流量现值分布(意思就是减少现在的,就会增加今后的——笔者注),而不会改变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也就不会改变股权价值。”

“无关论”又一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奇怪模式。现在股利少给了,公司资金多了,以后就一定能发展好么?且不说一些公司高管中的个别腐败分子拿了公司的资金挥霍浪费、贪污挪用,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头脑发热,将轻易筹集来的巨额资金草率投资、连连失误,或被母公司肆意鲸吞,短短几年时间就亏损累累,由富甲一方变成了ST、乃至退市。

即使公司增加了盈利,但这仍然是公司的盈利,而不是投资者的收益。如果公司仍不肯多给股利(这是很可能的),那么这种公司的发展,对中小股东是毫无意义的,对股票的价值还是价格都不会有正面的影响。就好比老板压低工人工资,说等以后工厂发展了,利润多了,就可以多发工资。几年后,工厂是发展了,老板由百万富翁变成了千万富翁,而工人工资却还是按最低标准,因为老板还想变成亿万富翁。这种工厂的发展,对于工人也是毫无意义的。所谓“现在股利给少了,以后的预期就会增加”,不过是一张没有任何根据的空头支票。连现在都不舍得给,将来就会变得慷慨么?“无关论”显然有些一厢情愿了。

“无关论”认为“公司当年不支付股息,则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股东可出售一部份股票来获取资本利得收入,股东位置不变。”这个价格不变,不知从何谈起。股票作为权益证券,如果不付息,其理论价格则为零;其市场价格,除个别强势股票有可能不变,更多的则是下沉。再说股东靠出售所持股票获利,就减少了他的持股量,也就减少了他在公司的权益,怎么会股东位置不变?更何况他出售这种股息都发不出来的股票能否获利,实在是令人怀疑。

“无关论”更有一说:布莱克(Black)和斯科尔斯(Scholes)认为,由于高股息股票收益率高,买的人就会多,股价便会上升,于是其收益率就会下降,最终与低股息股标的价格接近。所以,股息高低与股票收益之间关系不确定。这首先就承认了高股息股票的价格接近。所以,股息高低与股票收益之间关系不确定。这首先就承认了高股息股票的收益率较高,因而导致股价也较高,而并非与股价没有关系,然后才是市场行为使其均衡。但我们不能用均衡后的状况去否定均衡前的事实。况且均衡论受到了索罗斯、巴菲特这些投资大师的质疑,还远未被所有的人都接受。

由以上分析,笔者认为:

“无关论”的根本缺陷就在于,把公司所获利润与投资者收益混为一谈,把公司业绩作为影响股价变化的惟一依据,甚至把公司业绩的变化等同于股价的变化,并作了两个不切实际的假想:一是假想减少当前股息、增加公司投资,公司将来利润必然增加;二是假想公司利润增加,可分利润与股价都会上升,股东利益也必然增加。但这两个假想,既在理论上无法认定,也不符合市场实际。理论上,证券理论价格的计算公式:理论价格等于股息被市场利率除,已经表明了股息是影响证券价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市场上,股票实际价格的变动,由于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股息率(股息/市价)对于股价变动的相关程度不是很突出,但无疑仍是个重要因素。每年围绕年报分配方案的猜测、披露、实施,都是市场炒作的常见题材,都要引起股价的几番搅动,就是最好的说明。

实证研究也表明股利是影响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对2003年上证A股以机械等距抽样法抽取了158只个股作为样本,将它们的股价变动率与股息率、市盈率、每股税后利润、每股净资产等指标作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在上述这些指标中,影响股价变动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股息率,相关系数为0.3454(与每股税后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2349,与市盈率的为0.032,与每股净资产的为-0.027)。虽然指标值并不高,不能说明两者有显著相关性,但仍远远高于其它指标对股价变动的相关程度。按理说,股息对股价的影响,还应远远大于本项研究所显示的水平。但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的现金派息普遍太低,使其对市场的影响不足以超过因投机气氛浓厚而造成股价巨幅波动的影响,而使两者相关关系未能充分形成。当然,股利还应包括送配股。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更是借机圈钱,不但不给股东红利,反而倒过来向股东要钱,严重损害股东利益,被市场所深恶痛绝,造成个股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无关论”对建设成熟、健康的证券市场不利。当前国内股市存在的诸多弊端,除了是市场定位不准、市场功能偏移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质量低下,股息率普遍太低。作为投资者无法指望通过领取股利获得较好的收益,只能在市场投机的波涛中搏取差价、致使整个市场浓烈的投机气氛年年依旧。虽然管理层多有意图和相应措施,包括扩大机构投资者等等,都因上市公司不能提供起码的股利,投资行为无从谈起,而起色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再说什么股利与股价无关,只能是为那些无视中小股东利益、多发一分钱股利也心疼的上市公司开脱。当前发展、完善中国股市的第一要务恰恰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公司对股东的回报率,从而鼓励投资、抑止过度投机。

当然,“无关论”的出现,也是有它的具体环境条件。在一个完美的市场模式里,股东是上市公司真正的主人,对公司的发展和利润分配有充分的话语权,两者成为利益共同体,并且所有的公司都能做到这样。这时,“无关论”或许有点道理,但至少现在还远远不到谈论“无关论”的时候。

参考资料

1.滋维·博迪等著,《投资学》[M],朱宝宪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股利范文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

国外研究综述

林特勒(Lintner,1956)在最早进行的现金股利实证研究中以目标股利支付率和上期股利支付率为解释变量,研究对于股利变动的影响。结论是股利变动体现了管理层对于未来前景的看法,最佳股利政策为平稳化股利政策。

法玛(Fama,1974)、李宏志(1985)、格拉汉莫(Graham,1985)分别研究了股利与投资、融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现金股利与投资政策互相独立,支持了MM股利政策的无关理论。相反的结论(Higgins,1972)则认为现金股利是利润投资的函数,不同时期的股利差异归因于利润和投资需求的不同,他的结果不支持股利无关理论。詹森(Jesen,1976)指出成长机会和现金股利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伊斯特布鲁克(Easterbrook,1984)、凯利(Kalay,1982)研究了债权契约对于现金股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债公司具有较严格的限制条款,因此现金股利发放率较低;资本结构的变动、合约的变动都会影响股利政策,与有效契约理论的预测结果相符。

德米兹和库兹(DhrymesandKurz,1967)的研究也表明行业因素对于股利政策有影响。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率高于新兴产业,公共事业公司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行业。

罗泽夫(Rozeff,1982)依据有效契约理论建立了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决策模型研究决定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认为公司股利发放率可以通过外部筹资成本与公司增加股利的成本的减少之间进行抉择而做出解释。

贝克、法莱和爱得曼(Baker,FarrellyandEdelman)1985年采用调查表的方法对562位财务经理调查发放股利要考虑的因素,发现决定股利政策四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于未来盈余的预期;过去股利的模式;现金储备的多少;对于保持或提高股票价格关注。经理层保持或提高股价的目标在股利决策中起重要作用。

布莱克和思科尔斯(BlackandScholes,1974)利用扩展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股利支付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他们选择1926至1966年的数据,按照风险系数的高低将样本分为25个不同的组合,检验结果发现股利政策不影响股票价格。

哈罗尼和斯瓦里(AharonyandSwary,1980)以1963年至1976年间149家公司的资料,进行股利宣告与盈利宣告时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对股利宣告的反应比盈余的宣告反应显著,他们认为股利和盈余数字对管理层而言,是可以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信息的重要工具。

阿斯奎斯和牡林(AsquithandMullins,1983)选择了1964年至1980年第一次或至少间隔10年后的一次发放股利的168家公司作为样本,同时选择连续三年发放股利且股利递增的公司作为比较样本,结果发现现金股利发放规模越大,股价上升越大。

詹森和琼斯(JensenandJohnson,1995)选择1974年至1989年共268个股利减发超过20%幅度的公司作为样本,其中包括50家停发事件,研究了宣告前后三年21项公司的财务特征的变化,结果发现公司盈利在现金股利减发前下降,但在宣告后却有增加的情形。

国内研究综述

原红旗(1998)通过对我国的特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之后,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使用沪深两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得出现金股利和当期的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盈余波动现象突出。大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转移现金的倾向。

赵春光(2001)对于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样本选自1999年度以前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研究认为现金股利与资产负债率、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是否分配股票有关。

陈浪南(2000)用沪市数据对于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结论不能支持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而送股、配股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中还发现各样本组合对于“好”消息、“坏”消息的市场反应通常在3至4个交易日,这与半强式效率市场相矛盾。

股利范文篇4

关键词:股利分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

一、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

(一)股利支付形式不同

现金股利是公司以现金资产来支付股东股利的股利支付方式,是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最常用的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用无偿增发新股的方式代替货币资金,按股东股份的比例分发给股东作为股息的股利支付方式。

(二)适用条件不同

现金股利只有在公司有足够多的累计盈余以保证再投资的资金需求,并有足够的现金用于股利支付的情况下才适宜发放。股票股利只要在符合股利分配条件的情况下,即公司不管是否实际收到现金,只要账上可以盈利,就可以发放。

(三)对投资者的影响不同

现金股利最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远期收到的股利对投资者来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现金股利的发放可以消除股东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疑虑,增强他们对公司的信心,更加支持公司的发展与壮大股票股利并不直接增加股东财富,但是利用税法对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不同征收方式,可以达到避税和提高流通股股东实际收益的目的。我国现行税法中对资本利得税不予征收,给股东带来节税好处。如果公司在发放股票股利后同时发放现金股利,股东就会因为所持股份数量的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现金股东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将股票变现,以获得更高的实际收益,满足自身需求,并可以滋生获得意外收入的满意情绪

(四)对公司的影响不同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现金股利可以向市场传递这样的信息:公司过去一个经营周期经营良好,能产生丰富的现金流,满足投资项目需求并足以支付现金;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经营充满信心,并显示了其良好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能力;公司管理层对投资者的负责态度。股票股利则会被认为是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的征兆,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引起股票下跌。但是,在我国,股票股利也可能向投资者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公司有新的投资项目需要留存现金,以满足长期发展的要求;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及光明前景。这样就会增强投资者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起到稳定股价甚至提高股价的作用。此外,现金股利的支付会减少管理层可供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量,对管理层造成经营上的压力,以避免其因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降低成本。

(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同

较多的派发现金股利,就使得公司减少了内部融资,而不得不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从而便于接受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督,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经常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公司更可能按照投资者利益进行决策。发放股票股利,公司便利用了内源融资的低成本优势,同时债权人也希望公司将现金留存,以增强后续发展和盈利能力,从而获得债务偿还的良好保证。

二、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选择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选择

1.以高支付率的现金股利为主

美国公司将每年盈余的大部分用于向投资者派现,主要原因是美国公司股权结构长期以来具有分散化的特点,使得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成本较高于是投资者对红利十分偏好,同时对股价的涨跌也十分敏感。出于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稳定增长和公司股价稳定性的考虑,公司管理层不得不采用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形式。一家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数量和这种支付的稳定程度,成为衡量该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成长性的重要标志。

2.股票股利不受青睐

美国上市公司并不经常采取发放股票股利作为股利分配方式,他们把高比例的送红股认做股票分割,而不认为是对股东的回报。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当用累积盈利向现有股东派发股票的数量不超过现发行在外股票数量的25%时,称为股票股利;超过25%时,称为股票分割。将这一规定描述成我国投资者熟悉的表达方式就是:法律允许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的最高比例是l0送2.5。而美国对于25%以下的股票股利采用市价法,高于25%采用面值法;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就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只有在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有较多未分配利润时,上市公司才可能具备高比例送股的能力。因此美国上市公司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选择

1.2000年以前:多股票股利,少现金股利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一股票股利多、转增股本多、不分配多、现金股利少。这与美国股利分配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比较中美差异,主要原因在股权结构上。与美国股票市场全流通的情况不同,我国有着独特的股权分置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将一些好的企业包装上市。在当时高达70%以上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情况下,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定价机制严重不对等:非流通股的价格是按每股净资产来计量,而流通股的价值则是按市价来计量而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大股东没有必要担心控制权问题,其高度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股本扩张和将来的再筹资机会,而可能忽视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的增长。在迎合中小股东的投资偏好又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多送股,多转增,少派现的方式。

2.2000年后:现金股利比例增长,象征性分红出现

为了改善上市公司不分配现金股利的状况,证监会2001年在《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中,把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自此之后,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证监会只是将分红与再融资挂钩起来,却没有规定发放现金股利的比例,于是很多上市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分红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这样一来,强制性的分红政策并未从实质上改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状况,反而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的选择起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由于良好的投资项目需要留存现金,并且同时需要再融资的时候,管理层在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的选择上便面临难题。除了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的区别影响公司管理层做出不同的股利分配决策外,影响我国股利分配现状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公司治理不完善在英美法系的国家中,较为彻底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是管理层与外部分散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派发现金股利,减少管理层可供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避免其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降低成本。而大陆法系下的我国,结构上安排了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和股权分置问题。冯根福(2004)认为,在以股权相对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委托问题:一种是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问题,一种是中小股东与其人之间的委托问题。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呈现出大股东强而经营者弱的特征,可以有效减少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成本;但由于中小股东分散持股,大股东实际成为了中小股东的人①。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凭借实际控制权就很可能做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2)股东非理性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未成熟,现金股利的号传递作用没有十分明显地发挥出来,市场往往对派现作出不明智的反应。而投资者投机心理严重,他们对于股票价格走势的关心甚至多于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关心,这就导致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又使投资者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3.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变化

股权结构是影响我国股利分配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起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国股利分配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派发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合计数分别为l56家、173家、353家,所占比例分别为1341%、1408%、2244%,较历史情况下降显著,并且比例不高;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合计数为615家、685家、785家,所占比例分别为5288%、5574%、4990%,接近或超过一半,上升势头明显。由此看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对上市公司分红派现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作用。由于可全流通后,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不平等的定价机制消除,全部按市场价格来计算,业绩好的公司将在市场上受到追捧,而业绩差甚至亏损的公司将会受到抛弃。这样有利于使上市公司更加注意提高公司业绩,将公司做强做大,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重视对投资者的回报。

三、关于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选择的思考与建议

股利分配方式的选择受到来自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偏好和资本市场成熟度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得到改善提供帮助。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使得控股大股东的股份也成为流通股,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资本利得,有助于股权的分散化,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派现的倾向。但也应看到,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的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远远超过其他股东,股权分置改革后仍处于控股地位,甚至是绝对控股地位,对公司控制仍然很强,这就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股利政策倾向,也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行为。因此,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治理与外部法理的制度规范,对控股股东与经理人进行严格监控,降低成本,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二)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

我国投资者重投机、轻现金回报的投资理念,成为上市公司采取合理股利政策的障碍。只有在股价与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方式密切相关,大多数投资者更关注股利回报时,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行为才能减少,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培养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使得投资者真正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抑制股市的过度投机,并促使公司管理层制定出合理的股利政策。

股利范文篇5

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成因

一、股利分配方式

股利是股息与红利的总称,是指股东依靠其所拥有的公司的股份从公司分得的利润,是董事会正式宣布从公司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作为给每一个股东对公司投资的一种报酬。股利是一种积累留存的利润,股东分配股利是一种权利,但分配股利需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又称红股、送股)两种,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常常被上市公司作为股票股利的一种替代品,在此一并归人股利分配范围讨论。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适用的条件不同。现金股利适用于企业现金较充足,分配股利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并且具有有效广泛的筹资渠道的,才能发放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只要符合股利分配条件,即企业不管是否实际收到现金,只要账上能够赢利,就可以采用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性质上有差异。现金股利的发放致使公司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减少同等数额,是企业资财的流出,会减少企业的可用资产,是利润的分配,是真正的股利。股票股利是把原来属于股东所有的盈余公积转化为股东所有的投入资本。只不过不能再用来分派股利,实质上是留存利润的凝固化、资本化,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股利。股票股利并无资财从企业流出,发给J烁的仅仅是他在公司的股东权益份额和价值,股东在公司里占有的权益份额和价值,分不分股票股利都一样,没有变化。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对公司、股东财务影响不同。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而无须分配现金,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的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而发放现金股利将减少企业的实物资财,直接影响企业内部资产的结构,致使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重发生变化,有利于调节资产的结构。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先由公司董事会提出,最终由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分配,所以,两种分配方案不但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且在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在会计核算上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分析

二级市场比较欢迎遥红股,而反感派遥现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还不成熟。红利与股价之比很低,与资本利得相比更微不足道。投资者主要是期望从股利波动中获利,而送红股又是二级市场炒作的题材,填权的可能性很大。也有一些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个人或机构为了赚取该企业股票的投机收益,利用其影响促使管理当局分派股票股利,甚至是高比例送股或转增股本。而西方成熟股市,投资者大都关心的是拿到手的现金股利,而不在乎虚有的送股。

配股比例限期。有关法律规范中对股利政策约束不够,导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随意性较强。

配股建设滞后。有关法律限制上市公司配股比例在l0配3以下,有的上市公司为了从股票市场上多圈钱,只好不顾自身能力和发展前景,大规模进行股本扩张。上市公司股东中控股股东侧重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零星股东则倾向于近期利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流通股只占25%左右,个人投资者数量极多股权高度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制约能力,这就形成了目前上市公司中不分配比例越来越高,现金红利越来越少的肆意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

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致益较差,无利可分。有的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操纵利润,因只是账面利润,无能力支付股利;也有的上市公司尽管有利润,但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足,无现金可分。而发放股票股利,公司只要在账簿上做一笔转账业务,无须支付任何代价。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而不选择现金股利的客观原因。

三、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上市公司在制订一个适度的股利政策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政策的合理性,所以公司在制订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法律园素。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证券交易的正常进行,防止企业股东和管理人员滥用手中职权,除债权人在签订债务、合同时要对股利分配加以约束外,各种法律法规也要对公司的这种行为加以一定的限制。主要包括:

(1)契约约束。当企业举债经营时,债权人为防止公司以发放股利为名私自减少股东资本的数额,增大债权人的风险,通常在债务契约中含有约束公司派息的条款。如规定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当公司的某些重要财务比率超过最低的安全标准时,才能发放股利;派发的股息仅可从签约后所产生的盈利中支付,签约前的盈利不可再作股息之用;也有的直接规定只有当企业的偿债基金完全支付后才能发放股利等规定。诸如此类规定,足以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公务员之家:

(2)法律法规约束。各国的法律如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规对企业的股利分配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如: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利润约束、偿债能力约束等等。这些约束对于企业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均有一定限制。因此,在下列情况下企业不能分配股利:当企业的流动资产不足以抵偿到期应付债务时;未扣除各项应交税金时;未弥补亏损时;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时;当期无盈利时;经董事会决定,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但分配后盈余公积金不能低于注册资本的25%等。变现能力园素。公司的变现能力是影响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公司速动资产多、现金充足,那么它的股利支付能力也较强,这时采用高股利政策当然可行。但是如果一个公司因扩充生产规模或偿还债务已将其可变现的资产和现金几乎耗用完毕,那么就不应该采用高股利政策。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财务管理者总要设法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有价证券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否则,大额股利支付会影响公司偿债能力。偿债需要园素。这个因素是制定股利政策的最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1.清偿能力。公司的清偿能力越强,其支付现金股利能力越强。为保持一定清偿能力,并留有余地应付各种不确定因素,公司可能不愿意发放过多的现金股利,从而削弱自身的清偿能力。2.借贷能力。能力强的公司,可以在必要时迅速借入新的短期债务来偿还旧债。这样,就可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资本成本园素。资本成本是企业制定股利政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股票发行成本。发行新股票需要发生一定的发行成本。交易成本。买卖股票需向经纪人和有关机构交纳一定交易费用。而利用留存利润筹集资金则可省下这笔成本支出,具有成本低、隐蔽性好等优点。因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考虑,通过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充分利用内部融资来筹集资金是最佳筹资方式,可以降低筹资成本。资金需求园素。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处于上升期的企业总有较多的投资机会,资金需求量大目来源紧张,因而其股利分配额通常较低;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业,投资机会减少,资金需求相对减少。但资金来源和资金储蓄相对比较丰富,因而其股利分配额较高。由此可见,大量分派现金股利对股东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股利范文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做的方针与政策,其实质就是解决留存和分红的比例关系。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虽已有很长时间,但上市公司普遍竞争力不强、获利能力较差,因此,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已成为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与股东等之间关系的关键,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投资缺乏信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3、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公司的董事会经常修改股利分配方案,使得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造成了股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二是一家上市公司却多种分配方案并存,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同时拥有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多种股票,为满足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对股利分配不同的喜好,不少公司就会同时制定多个分配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可能会使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相互损害。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1、从国家方面来看,主要应作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国有股减持、法人股流通的步伐以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居民储蓄存款也在逐年增加,资本市场已有能力消化法人股,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和研究促进法人股流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具体讲,可增加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和不分配股利的限制。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可通过制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来实现:对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规定一个最低限,而对那些抱有配股融资目的公司应规定一个最高限。制定下限是因为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有正确的心态、改变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现状、进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上限是为了限制有些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大发股利。

对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限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可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规定公司保留盈余达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分派现金股利,否则,公司将被加增额外税款甚至终止上市资格,以限制公司超额累积利润;另外,在审查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时,除考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还应把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既能促使上市公司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股利分配意识,又能保障广大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

股利范文篇7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3、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公司的董事会经常修改股利分配方案,使得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造成了股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二是一家上市公司却多种分配方案并存,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同时拥有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多种股票,为满足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对股利分配不同的喜好,不少公司就会同时制定多个分配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可能会使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相互损害。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1、从国家方面来看,主要应作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国有股减持、法人股流通的步伐以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居民储蓄存款也在逐年增加,资本市场已有能力消化法人股,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和研究促进法人股流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具体讲,可增加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和不分配股利的限制。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可通过制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来实现:对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规定一个最低限,而对那些抱有配股融资目的公司应规定一个最高限。制定下限是因为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有正确的心态、改变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现状、进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上限是为了限制有些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大发股利。

对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限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可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规定公司保留盈余达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分派现金股利,否则,公司将被加增额外税款甚至终止上市资格,以限制公司超额累积利润;另外,在审查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时,除考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还应把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既能促使上市公司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股利分配意识,又能保障广大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

股利范文篇8

关键词: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信息披露制度

1引言

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证券市场的飞速提升,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中,公司股利的分配是与公司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直接相关的,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提出优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市场规模庞大,市场的变化情况十分复杂,而对于金融保险类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权结构方面应当着重考量这些因素,而现阶段,学界专家们以方向为切入口,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制度加以研究,并就我国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加以分析,经过研究与分析能够发现,股利分配制度的组成会对这一类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产生影响,第一股权持有者所持股权份额与股利分配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关系。另外,影响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与水平、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与国家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等。

3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优化策略

3.1对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在我国,就金融保险类似夯实公司的股利分配而言,还需要对其政策加以完善,确保股利分配信息资源的公开化与透明化,以约束股利持有者的金融活动,起到一定市场监督作用。同时,保证股利分配信息资源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还能够促使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调整投资方向与投资方法,起到进一步的约束性作用,因而对于金融保险类的上市公司而言,公开股利分配信息是确保行业及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就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也应当及时进行公示并给出调整理由,以便于股权所有者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政策调整原因,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产生的冲突与矛盾。从监督与管理的角度来看,确保股利分配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能够便于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确保监管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并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起到相当程度的震慑性作用。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也是我国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例如,国资委就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股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股东以表格的形式就上市公司的主要指标、股东情况、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等内容进行上报,从而加强对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监管。3.2对股利分配结构予以完善。对于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优化与健全,需要优化股利分配机构,充分降低国有股权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资本市场的评价通常都是以公司股权是否具有离散性与动态化作为评价指标和依据,因而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减少国有股权占比的方式来提高股权的流动性,以提高资本市场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评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减少国有股权在上市公司股权分配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包括两种方式,其一,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通过债权与期权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国有股权向企业股权的转换;其二,将国有股权进行分散摊分,以减少国有股权在企业股利分配中的影响力,从而使资本在市场上能够更好地流通,为金融保险类上市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3.3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熟度还有待提高,人们还无法意识到证券投资对于经济市场的最大作用,将证券投资作为投机炒作通过高风险来获取高收益的一种形式,认为证券市场具有相当程度的投机性质,因而许多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活动所能够获取的资本利益,并通过股利的流转来获取差价,却没有意识到股权获利的另外一种形式——股票分红。金融保险类的上市公司可以在能够进行股票分红的情况下选择不进行股利分配这种形式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并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产生了影响,因而证券市场上的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在开展金融投资活动及股利分配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自身素质加以培养,树立更加正确科学的投资意识来减少可能存在的过度投机情况,以保证证券市场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3.4增加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证券市场一向是要想获得多大的效益,就得承担多大的风险,而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所要面临的投资风险更大,因而部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会以减少股利分配份额的方式来对投资风险加以规避。股票市场是高风险的投资市场,一直流传着二八法则这一说法,也就是20%的人能够通过股票获利,而80%的人都由于投资风险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对于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而言,要想更加安全稳定地推进企业发展,就必须加强风险规避的能力,加强投资保险制度的作用。例如金融投资类上市公司可以设立股利分配限额,超过这一限额则不再进行股利分配体,以此来减少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投资活动所带来的风险,确保公司能够无法风险或风险较小地进行股利分配,确保公司的投资回报率。

4结语

对于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健全与完善,应当首先健全并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继而健全公司股利分配结构,树立更加正确而合理的投资意识,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实现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金融活动的平稳而健康发展。

作者:张彦 单位:南京大学

参考文献

股利范文篇9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之一,也被认为是当财学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资产变现能力、筹资能力等等。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主要从股权结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不同股权结构公司的股利政策,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关系,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的一些措施。

为了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其股利政策关系,本文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其连续5年(1999—2003年)的财务数据,试图找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的特点及其与股权结构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主要涉及八大行业,包括交通业(10个)、制造业(15个)、农业(9个)、房地产业(10个)、商业(15个)、信息技术业(15个)、社会服务业(11个)和综合类公司(15个)。该行业分类标准遵循上海证券交易所所制定的行业标准,样本公司是通过随机选取的方法进行选择。

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点及其与股权结构的关系

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考察,我们首先从总体上把握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股利分配方式,其次考察公司股权结构对其股利分配方式的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主要有派现、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简称转增)、混合股利分配方式及不分配股利。

(一)100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总体情况分析:

从1999年至2003年,各种分配方式的平均比例为:派现占43%,送股占7%,转增占12%,混合分配方式占12%,不分配股利占44%。

(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与股权结构关系

在随机选取的100家上市公司中,非流通股份比例小于50%的公司仅有16家,占样本公司总数的16%,而非流通股份比例大于50%的公司有84家之多,占样本公司总数的8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非流通股股份占的比重过高。

在非流通股份比例小于50%的16家公司中,在1999年至2003年中各种分配方式平均所占比例为:派现41%,送股14%,转增20%,混合股利分配16%,不分配股利46%;在非流通股份比例大于50%的84家公司中,在1999年至2003年中各种分配方式平均所占比例为:派现45%,送股9%,转增12%,混合股利分配11%,不分配股利45%。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不管是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是大于50%还是小于50%,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主要有两种:派现或不分配;(2)在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小于50%的公司中,不进行股利分配的公司稍多于派现的公司(不分配公司比例为46%,派现的公司比例为41%),而送股、转增股本和混合分配等分配方式的比例也较高;(3)当非流通股份比例大于或等于50%时,不分配的公司与派现的公司比例虽各年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其所占比例是一致的(两者均为45%),而送股、转增股本和混合股利分配方式的比例较非流通股份比例小于50%时的比例有所下降。(4)从分配方式的时间分布来看,不管非流通股份的比例是否大于50%,在1999年至2003年期间,各个公司的派现比例是逐步上升的,而不进行股利分配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

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与股权结构关系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其股利政策的制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殊的股权结构必然会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特色。(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表现为二元结构,就在国内上市的公司而言,主要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又称为公众股,是一种可以在市场中流通的股份,但所占的比例相当低。在非流通股中,又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而国家股、法人股是不能上市流通的,由于其所占的份额较大,容易造成国有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绝对控股地位,从而会制订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容易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成为某些具有控股股权股东的股利政策,中小投资者的回报很难得到保证。笔者认为,在所考察的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基本上是从控股股东的角度来考虑。从不分配股利到其后的热衷于分发现金股利,都是由大股东一手操纵。虽然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出现“派现热”,但这一热潮可能并未真正惠泽中小投资者,主要表现在股票的换手率方面。我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换手率极高,约达到200%左右,而美国只有67%。也就是说尽管上市公司提高了派现的比例,但流通股股东仍热衷于股票的短期买卖价差。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成为了“大股东”、“控股股东”的股利政策。证券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提高派现水平的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减少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但从股票的换手率来看,中小投资者并不买帐,市场上“投机风”依然强劲,中小投资者的埋怨并未消失。(2)由于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特别是国家股)所占的比例很高,政府自然就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它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市场的监管者(由中国证监会代为行使这项权力),为了使资本市场规范运行,它必须对资本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在政府既充当市场管理者又充当市场参与者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干预的痕迹。根据实证分析(李常青,2001),1999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的现象逐年增多,且分配时多以送股和转增股本为主,派现的比例较少。而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在1999年后,公司则多倾向于派现,不分配的比例有所降低,送股和转增股本处于次要的地位。分析股利政策的前后变化原因,笔者认为,并非是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提高了,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的政策限制和期间舆论的监督。“跟着政策走”、“跟着舆论走”是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一大特色。

股利范文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做的方针与政策,其实质就是解决留存和分红的比例关系。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虽已有很长时间,但上市公司普遍竞争力不强、获利能力较差,因此,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已成为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与股东等之间关系的关键,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投资缺乏信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3、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公司的董事会经常修改股利分配方案,使得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造成了股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二是一家上市公司却多种分配方案并存,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同时拥有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多种股票,为满足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对股利分配不同的喜好,不少公司就会同时制定多个分配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可能会使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相互损害。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1、从国家方面来看,主要应作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国有股减持、法人股流通的步伐以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居民储蓄存款也在逐年增加,资本市场已有能力消化法人股,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和研究促进法人股流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具体讲,可增加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和不分配股利的限制。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可通过制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来实现:对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规定一个最低限,而对那些抱有配股融资目的公司应规定一个最高限。制定下限是因为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有正确的心态、改变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现状、进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上限是为了限制有些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大发股利。

对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限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可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规定公司保留盈余达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分派现金股利,否则,公司将被加增额外税款甚至终止上市资格,以限制公司超额累积利润;另外,在审查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时,除考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还应把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既能促使上市公司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股利分配意识,又能保障广大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