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0:48:26

估计审计

估计审计范文篇1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会计估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

我国对会计估计所作的定义为:“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可见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二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由有关人员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三是结果具有不精确性。

由于会计估计存在上述特点,使得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不可能有一个精确的审计判断标准,因而只能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当时的情况,即判断其合理性,而无法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要会计估计没有超过法律限定的范围)进行判断,可以说,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判断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具体而言: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评价企业所作的会计估计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合理,并且必要时,是否将有关信息在附注中适当披露。

二、会计估计的审计风险

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下,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通常要对一些在某一会计报告期末结果尚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合理的估计,这就是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是因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进行主观估计的结果,因此,它的审计风险与报表同其他项目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固有风险较高。由于会计估计是建立在管理当局对不确定事项的主观判断基础上的,这为管理当局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用会计估计来掩盖或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二是控制风险较高。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针对日常重复出现的大量业务所设计的,而对于一些不常出现的会计估计事项(如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减值准备),常常缺乏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而且,如果管理当局决意要用会计估计来粉饰报表,会使相关的内部控制失效。三是检查风险较高。由于某些会计估计事项非常复杂,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因缺乏相关的专门知识或审计经验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认真计划其审计工作,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态度去实施会计估计的审计。

三、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评估

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首先需要从成本效益和重要性等方面来决定是否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合理评估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初步确定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

评估除要考虑如管理人员的品行等对所有业务均有影响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殊事项。

(一)企业在期末是否有会计估计变更

按理,会计估计一般不变更,除非其所依据的假设发生变化,因而,如无例外事项发生,企业在期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有关会计数据,如增加折旧年限来提高利润,因而企业在期

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隐含着重大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很大。

(二)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

会计估计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所以,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越大,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的难度越大,因而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越大。

(三)进行会计估计的难易程度

对于容易作出的会计估计,如对递延资产分摊期的估计,其固有风险相对较小;对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的会计估计,由于含有对现有大量数据及未来销售预测的分析,因而作出合理会计估计的难度更大,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也更大。

(四)进行会计估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会计估计与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分不开,相关人员的素质必将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特别象或有损失这种对专业知识依赖很强的会计估计,其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严,可见,固有风险与相关人员的素质成反比。

一般说,由于会计估计不精确性的特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大于其它审计项目。四、会计估计的审计程序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以初步确定会计估计的重要性水平及相关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通常可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初步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事项是否进行了沟通,是否由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员做出会计估计,并是否有适当人员对会计估计进行复核和批准,是否有专人将以前期间做出的会计估计与实际发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价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的可靠性。

2.查阅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相关资料,如账龄分析表、相关的合同、协议以及董事会做出的与会计估计有关的决议等。

3.对与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各项认定相关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价,并结合审计经验和项目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重要性测评和应采取的审计策略。

(二)对会计估计进行审计测试

在审计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不同的会计估计及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情况,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审计程序进行验证或补充,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和适当。

1.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过程

执行以下审计程序来收集审计证据:(1)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要对会计估计所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结合其他报表项目的审计来进行。而对于假设的评价,可以依据相关准则、制度的指引或行业中的平均数据和经验数据,以及以前年度假设实施的实际结果的比较来进行。另外,要特别关注主观的、容易引起重大错报的或对情况变化敏感的假设,比较常见的如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大额的待摊或递延资产摊销。对此类假设的合理性必须作审慎评价,必要时应取得财政部、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意见再作结论。(2)测试会计估计的计算过程。应重点关注需要复杂计算且其结果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的会计估计,如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涉及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等,这些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但其计算的正确性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这常是审计重点之一。(3)用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确定某些会计估计的总体可靠性及是否需要调整会计估计公式,如发现企业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严重不合理,还应当提请企业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4)考虑管理当局对会计估计的复核与批准是否经由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执行,且有相应的书面证明。

2.利用独立估计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

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做出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并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以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做出判断。通常情况下,独立估计是在被审计单位没有建立会计估计的相关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或采用其他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时才被采用。当注册会计师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时,还应当对独立估计所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进行评价,并测试其计算过程。

3.复核能证实会计估计的相关期后事项

某些在本期需要估计的交易和事项,其结果在下期可能是确定的,因此,复核相关的期后交易和事项可以为会计估计提供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正因如此,应首先考虑收集有关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特别是影响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或假设的重大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证据的质量确定是否能减少或代替其他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会计估计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估计审计范文篇2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会计估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

我国对会计估计所作的定义为:“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可见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二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由有关人员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三是结果具有不精确性。

由于会计估计存在上述特点,使得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不可能有一个精确的审计判断标准,因而只能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当时的情况,即判断其合理性,而无法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要会计估计没有超过法律限定的范围)进行判断,可以说,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判断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具体而言: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评价企业所作的会计估计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合理,并且必要时,是否将有关信息在附注中适当披露。

二、会计估计的审计风险

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下,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通常要对一些在某一会计报告期末结果尚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合理的估计,这就是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是因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进行主观估计的结果,因此,它的审计风险与报表同其他项目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固有风险较高。由于会计估计是建立在管理当局对不确定事项的主观判断基础上的,这为管理当局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用会计估计来掩盖或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二是控制风险较高。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针对日常重复出现的大量业务所设计的,而对于一些不常出现的会计估计事项(如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减值准备),常常缺乏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而且,如果管理当局决意要用会计估计来粉饰报表,会使相关的内部控制失效。三是检查风险较高。由于某些会计估计事项非常复杂,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因缺乏相关的专门知识或审计经验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认真计划其审计工作,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态度去实施会计估计的审计。

三、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评估

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首先需要从成本效益和重要性等方面来决定是否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合理评估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初步确定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

评估除要考虑如管理人员的品行等对所有业务均有影响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殊事项。

(一)企业在期末是否有会计估计变更

按理,会计估计一般不变更,除非其所依据的假设发生变化,因而,如无例外事项发生,企业在期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有关会计数据,如增加折旧年限来提高利润,因而企业在期

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隐含着重大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很大。

(二)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

会计估计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所以,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越大,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的难度越大,因而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越大。

(三)进行会计估计的难易程度

对于容易作出的会计估计,如对递延资产分摊期的估计,其固有风险相对较小;对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的会计估计,由于含有对现有大量数据及未来销售预测的分析,因而作出合理会计估计的难度更大,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也更大。

(四)进行会计估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会计估计与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分不开,相关人员的素质必将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特别象或有损失这种对专业知识依赖很强的会计估计,其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严,可见,固有风险与相关人员的素质成反比。

一般说,由于会计估计不精确性的特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大于其它审计项目。

四、会计估计的审计程序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以初步确定会计估计的重要性水平及相关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通常可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初步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事项是否进行了沟通,是否由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员做出会计估计,并是否有适当人员对会计估计进行复核和批准,是否有专人将以前期间做出的会计估计与实际发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价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的可靠性。

2.查阅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相关资料,如账龄分析表、相关的合同、协议以及董事会做出的与会计估计有关的决议等。

3.对与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各项认定相关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价,并结合审计经验和项目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重要性测评和应采取的审计策略。

(二)对会计估计进行审计测试

在审计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不同的会计估计及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情况,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审计程序进行验证或补充,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和适当。

1.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过程

执行以下审计程序来收集审计证据:(1)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要对会计估计所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结合其他报表项目的审计来进行。而对于假设的评价,可以依据相关准则、制度的指引或行业中的平均数据和经验数据,以及以前年度假设实施的实际结果的比较来进行。另外,要特别关注主观的、容易引起重大错报的或对情况变化敏感的假设,比较常见的如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大额的待摊或递延资产摊销。对此类假设的合理性必须作审慎评价,必要时应取得财政部、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意见再作结论。(2)测试会计估计的计算过程。应重点关注需要复杂计算且其结果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的会计估计,如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涉及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等,这些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但其计算的正确性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这常是审计重点之一。(3)用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确定某些会计估计的总体可靠性及是否需要调整会计估计公式,如发现企业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严重不合理,还应当提请企业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4)考虑管理当局对会计估计的复核与批准是否经由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执行,且有相应的书面证明。

2.利用独立估计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

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做出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并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以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做出判断。通常情况下,独立估计是在被审计单位没有建立会计估计的相关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或采用其他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时才被采用。当注册会计师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时,还应当对独立估计所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进行评价,并测试其计算过程。

3.复核能证实会计估计的相关期后事项

某些在本期需要估计的交易和事项,其结果在下期可能是确定的,因此,复核相关的期后交易和事项可以为会计估计提供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正因如此,应首先考虑收集有关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特别是影响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或假设的重大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证据的质量确定是否能减少或代替其他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会计估计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估计审计范文篇3

(一)新AS2501的框架特征

1.为审计估计创建了更加统一的、基于风险的方法。新AS2501基于风险且可扩展的原则,既没有规定审计员执行的详细程序,也没有规定每种情况下的审计程序范围。相反,它要求审计师对评估的风险做出及时响应,并根据这些风险为测试估计提供指导。同时新AS2501强调,加强并将原有三个现有标准的要求整合到一个新的标准中,包括将当前审计公允价值计量的某些要求扩展到其他重要的会计估计并通过提供特殊情况的具体程序(例如使用定价服务的信息),将更清晰、统一要求审计工作并推动更加一致和更高质量的审计。

2.为审计专家工作创建了更加统一的、基于风险的方法。鉴于商业交易和财务报告要求的复杂性,包括会计估计,审计员和财务报表编制者往往需要具有会计和审计以外领域的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专家的协助。新AS2501反映了在监督活动中观察到的某些最佳做法。由于会计估计变得更如普遍和重要,审计师对专家工作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审计人员倾向于寻求两类专家,而无论是审计人员、审计师聘请专家,还是公司专家——对于确保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通常都是至关重要的。

3.强化了审计师在审计管理层估计时应用专业怀疑的需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在内的会计估计通常涉及主观臆断和计量不确定性,极易受管理层偏差的影响。审计估计也可能因认知偏差而变得复杂,导致审计人员以管理层的估计为基础,不恰当地将验证性证据置于自相矛盾的证据之上。新AS2501强调了审计师在评估会计估计时应用专业怀疑的重要性,包括更多关注潜在的管理偏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估计需要额外审计注意和适当的专业怀疑态度。新AS2501要求审计人员识别管理层对重大账目及披露的会计估计偏颇,判断操纵财务报表的可能;识别被审计单位使用的重要假设并订立合理的审计程序;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所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评估等。

(二)新AS2501的评价与启示

估计审计范文篇4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和《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会计估计的审计提出了具体要求。《第1501号——审计报告》明确了会计估计的企业管理层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这些准则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估计审计工作。

但会计估计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较多,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净残值及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受益期限及减值准备、建造合同完工进度、未决诉讼损失和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估计等等,因而,会计估计的合理与否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会计估计已经成为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之一,对其进行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审计是指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估计行为及其结果的再次确认和验证。会计估计通常是被审计单位在不确定情况下作出的,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和发生错报风险较大的特点。会计估计是否合理依赖于公司管理当局会计职业判断。在实务中必然受到公司管理当局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制约。

主观上被审计管理当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除了希望会计估计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新准则体系下会计估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胡可果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通过会计估计计量、披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形象。因此可以说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性。同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估计时要面临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这就使会计估计受到会计人员主观(包括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影响较大。会计估计的上述特征必然会给会计估计的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二、会计估计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会计估计合理性评价标准。由于会计估计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在进行会计估计时缺少人们通常都接受的标准、制度和方法,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估计时就会选择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会计估计计量和披露方法,而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由于缺少相应标准,只能按执业准则的要求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利用期后事项、独立估计的方法从会计报表整体上来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而合理性的判断又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这必然会造成同样的情况可能由于被审计单位及注册会计师的不同而评价结果不同。

估计审计范文篇5

(一)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1.公允价值会计估计金额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计量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所确定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市场价格,相关人员可直接观察得到,便于验证。然而我国市场运行的有效性不足,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报价不可能完全公允。第二层级估计信息是同类资产或负债市场上的报价,此类报价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为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缺少可量化的指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三层级估计信息是针对不存在活跃市场,而基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估计交易的金额。在第三层级的计量中,因为估价模型具有多样性,而对这些因素的判断受到会计人员计量技术水平和偏好因素的制约,带有主观性,将导致最终估计结果具有不确定性。2.公允价值会计估计披露的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规定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要求,而是散见于各项具体准则中。例如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具体准则中都有规定。但具体准则中规定的披露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会直接导致公允价值会计估计披露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被审单位的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我国现在的市场条件下,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较大的难度,从而给了企业更大的自治权,大大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了企业管理者操纵利润管理盈余的机会。而且利用不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来进行盈余管理更具有隐蔽性。(三)审计的自身限制。1.审计资料的获取。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证据的获取会有一定难度。与历史成本计量不同,公允价值计量不但应用于初始计量下,还应用于后续计量之中,即公允价值变动。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许多都是在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中得到的,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支持公允价值变动的证据的获取对审计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且公允价值来自于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估计,那么审计人员就需要获取被审单位进行估计的相关资料和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提供或提供了伪造的资料,那么审计人员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进而无法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2.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人员为了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那么在审计过程中,就需要将审计资源投向最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并相应的减少其他领域的审计资源。如果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已有的信息判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从而对公允价值投入的审计资源可能较少,那么审计人员可能会接受较高的检查风险,很难发现公允价值错报、漏报的情况。3.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公允价值的引入尽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具有的“可估计”的特性,公允价值实质性测试的过程更复杂,而我国对于公允价值审计的时间不长,相关的审计经验也欠缺,这些限制可能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遇到各种困难,这些都要求审计师自身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无法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错报、漏报或者舞弊,提高了检查风险,否则就无法判断公允价值是否恰当、公允。(四)审计费用面临的影响。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相比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在市场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时候。会计人员去计量公允价值的时候运用到了一些估计技术,这些技术使用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人员已经估计的公允价值进行再判断的话就非常难,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一是确定公允价值是否真正公允客观来讲就很难,容易发生错误;二是审计师验证公允价值估值和利用资产估值技术专家的意见需用更多的职业判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更多的审计资源。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会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从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调整决策面对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审计风险。首先,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正因为公允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使管理当局根据公司的需要高估或低估公允价值。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点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这无疑给会计人员留下了操作利润的空间。审计人员缺少审计公允价值的经验,会增加检查风险。(二)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审计难度。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下,会计人员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在实务中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相应的审计难度也会有所加大。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进行审计就十分的困难。另外,由于活跃市场上报价难以确定,所以通常将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毫无疑问增加了审计难度。(三)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105570人,非执业会员达到131633人。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占比和世界发展水平相比较还是很低的,而现在从业人员难以满足审计市场的需求。在新会计准则尤其是金融资产类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审计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是否适当和披露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评判。如果专业胜任能力不达标,势必会影响审计效果,很可能导致审计本身的失败。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

(一)建设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活跃的外部交易市场是公允价值估值的基础和依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交易价格是审计对象相关项目价值的最好体现,公允价值正是基于这个基本概念,将会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经济价值相统一。要想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就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活跃的市场环境。良好而活跃的市场环境并非通过某一行业或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就能建成的,除了需要市场交易相关方的努力,更重要的就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政府对市场的管理由直接改为间接,更多地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或准则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为公允价值审计打下基础,防范风险。(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审计对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情况,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通常就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更加准确和可靠。从企业内部会计实施环境和审计成本的角度考虑,我国的企业应健全自身内部控制系统,优化会计信息质量。而从审计实务的角度考虑,如果审计对象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处于良好状态,可以大大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三)注重审计人员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对审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要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实务的会计人员,为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创造基本条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教育或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的方式获取有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多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职业道德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客观、公正、独立是注册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是执业的基础。如果缺少职业道德,一切都是无稽之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较多,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增加了审计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因此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对审计调整决策的影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也要提高职业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把好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最后一关,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佳琳.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新会计,2014(11).

[2]胡国强,傅绍正,张俊民.公允价值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2).

[3]陈颖婷.公允价值准则施行后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5(14).

[4]凌延华.企业会计引入公允价值属性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5(10).

估计审计范文篇6

关键字:审计选择统计抽样方法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三、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公务员之家

(四)审计成本

估计审计范文篇7

关键字:审计选择统计抽样方法

正文: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

估计审计范文篇8

关键字:审计选择统计抽样方法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公务员之家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

估计审计范文篇9

关键字:审计选择统计抽样方法

正文: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

估计审计范文篇10

关键字:审计选择统计抽样方法

正文: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