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2:53:20

胫骨骨折

胫骨骨折范文篇1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2005年4月~2007年2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分析了胫骨平台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几个相关因素,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64岁,平均(37.9±5.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4例,压砸伤8例;按Schatzker分型[1]: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2例,V型9例,Ⅵ型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侧副韧带损伤5例,交叉韧带损伤1例。

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依据骨折类型采用前外侧、前内侧及前内侧前外侧联合切口。采用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带垫圈的松质骨拉力螺钉12例倒L型钢板固定,T型钢板和高尔夫钢板加骨栓.螺钉固定20例。12例关节面复位后其塌陷>10mm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垫起。术后予以抗感染,3个月后根据骨折修复情况下地逐渐负重行走。

3结果本组3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2]:优22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6%。1例出现外侧平台塌陷,膝外翻;1例出现后侧骨块塌陷,导致骨性关节炎,无关节不稳。

二、讨论

影响胫骨平台手术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几点。

1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与内固定的选择本治疗组采用Schatzker分型。对低能量损伤的Ⅰ、Ⅱ、Ⅲ型骨折,固定方式采用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带垫圈的松质骨拉力螺钉骨栓;对高能量损伤的Ⅳ、Ⅴ、Ⅵ型骨折干骺端粉碎,单以螺钉、螺栓固定不能达到牢固的内固定。除使用解剖型钢板、螺丝钉外,还要掌握在钢板之外使用1枚或几枚螺钉、骨栓的技巧。

2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要求手术治疗的要求是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力线,进行坚强固定,最大程度地保护软组织,逐渐功能锻炼,最终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其中,关键的是达到解剖复位,有实验结果表明,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后治疗的胫骨平台面皆能达到修复为正常的透明软骨。

3手术时机与切口选择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感染及皮缘坏死的问题且能有利于手术操作。.本组病例均采用择期手术,手术时间一般为10~14天,待局部水肿消退后。Ⅰ、Ⅱ、Ⅲ型骨折依髁骨折线选择前内侧或前外侧切口;高能量损伤Ⅳ、Ⅴ、Ⅵ型选择膝前正中切口,最好采用皮肤、皮下组织、筋膜一同掀起以防止皮缘坏死。胫骨结节截骨术后连同髌韧带翻转,有利于Ⅴ、Ⅵ型骨折的手术操作。对伴有后内或后外侧大块骨块移位者,可配合选用后内或后外侧入路行平台后侧复位固定。公务员之家:

4术后功能锻炼问题术后尽早施行CPM非负重性功能锻炼。3个月后根据骨折修复情况下地逐渐负重行走。负重过早不利与关节面平整及膝关节外翻角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4-1035.

胫骨骨折范文篇2

[关键词]胫骨骨折,开放性;带锁髓内钉;外固定架

1999年1月~2006年1月对65例小腿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石膏、牵引、钢板螺丝钉、外固定架、带锁髓内钉等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19~70岁,平均36.5岁。车祸致伤52例,坠落伤8例,砸伤5例。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23例,下1/3骨折30例。伴有腓骨骨折22例。开放骨折46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31例,Ⅱ型13例,ⅢA型2例,全部为新鲜骨折。

1.2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处理:开放性骨折病人急诊即予以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于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及早处理开放性骨折,伤口按照清创原则彻底清创。反复用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新洁尔灭冲洗伤口,清除伤口内外异物,清除失活组织,尽可能保留碎骨块及连续的软组织,保护血管神经组织,根据开放骨折程度,严重者延迟闭合伤口。骨折类型及治疗方式见表1。表1骨折类型及治疗方式(略)石膏组采用管形石膏固定。钢板螺丝钉组:小腿前外侧切口进入骨折端,剥离骨膜,清理骨折端软组织,直视下骨折复位,加压钢板螺丝钉固定。

外固定架组:清创处理后在原伤口基础上适当延长切口,显露骨折,直视下骨折复位,使用复位钳固定。然后在距骨折端4cm以上的胫骨前内侧面,分别钻孔,各拧入两枚直径6mm螺纹针,上连接杆固定,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缝合伤口。

带锁髓内钉:无论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首先行跟骨牵引,于伤后7~12天,小腿肿胀消退,患肢无感染征象时手术。硬膜外麻醉,膝关节屈曲90°,助手牵引复位骨折端并维持,胫骨结节后上0.5cm开孔,依次手动扩髓,插入比扩髓钻小1mm的备用髓内钉,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良好,安装远近端锁钉和钉尾螺帽,缝合切口。除1例粉碎骨折闭合复位插钉失败骨折端切开外,余全部闭合复位插钉成功。术后2~3天疼痛缓解后,不负重下主动练习膝、踝关节活动。

2结果

65例患者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9个月。各种并发症见表2,带锁髓内钉组并发症最少,无感染,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只有1例于骨折中期出现远端锁钉松动,对骨折愈合没有产生影响。表2骨折类型及并发症(略)

3讨论

3.1胫骨骨折的特点胫骨约1/3部分位于皮下,胫骨的血供较其他有肌肉包裹的骨骼差[1],胫骨开放骨折多见并且软组织损伤多较重,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困难。感染、延迟愈合和不愈合为常见并发症。

3.2固定方法

3.2.1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是治疗稳定性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但不稳定骨折的情况应该慎重[2]。对低能量损伤,骨折端稳定无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可以选择石膏固定,经济、方便。但容易发生畸形愈合,踝关节僵硬发生率约占20%~30%[1]。3.2.2钢板螺丝钉钢板放在骨折的一侧,属偏心固定,由此而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易引起骨不愈合、钢板弯曲断裂等。此点已得到广泛认可。内固定时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广泛,加重破坏已受损的血供,在开放性骨折更是这样,创面的异物刺激,皮肤坏死、钢板外露,创面感染不愈等。增加深部感染的机会,以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几率。Bach和Hansen报道钢板

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感染率(35%)明显高于外固定。钢板螺丝钉组1例GustiloⅢA型骨折,皮肤坏死,导致钢板外露,后改用外固定架治愈。所以钢板的应用逐渐减少。但对于延伸至胫骨干的近关节周围骨折,可采用经改进的钢板和固定技术。

3.2.3外固定架可以应用于所有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固定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也可用于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延迟处理[1]。外固定架小切口可以保护残留血运,方便伤口护理。但外固定架的抗扭转性差,螺纹针易松动,延迟愈合率高,针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且影响日常生活。本组有4例针道感染,1例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2例。熊德建报道1组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78例患者中术后3~6个月X线片示:27例无明显骨痂生长;18例有少量骨痂生长[3]。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在治疗严重的胫骨开放性骨折中,选用外固定架处理是比较理想的。

3.2.4带锁髓内钉操作过程中闭合复位,不剥离骨膜有效地减少了骨折端感染机会和血运的破坏。扩髓产生的骨碎屑有利于骨折愈合。因此感染率极低,愈合快。另外,扩大髓腔使较粗的髓内钉顺利进入髓腔,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增加髓内钉与髓腔的匹配性,减少髓内钉的疲劳折断[4]。作为弹性固定,在稳定骨折端的情况下,骨折端间的微动也有利于骨痂形成、中心固定,骨折端有应力分享,允许早期负重,静力固定骨折可得到稳定的固定,并能控制骨折端旋转和长度,力臂长,不易折断[5],符合生物学固定。本组病例为GustiloⅡ型以下骨折,无一例感染断钉发生,骨折全部愈合。对Ⅲ型开放骨折,可选择外固定架治疗,早期应用髓内钉仍需慎重。

[参考文献]

1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22-2025.

2JosephR,DettoriDanC.Norvell胫骨骨折―髓内钉与石膏固定的比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2):1174.

3熊德建,杨皓森.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后延迟愈合的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2):127.

胫骨骨折范文篇3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49.5岁;闭合性损伤44例,开放性损伤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常因伤势突发,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复也很重要。护士应给予耐心的开导,加强护理,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的方法,增进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惧心理。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2]。②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静脉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明确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同时兼顾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并详细记录。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血管、神经、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②术后疼痛的处理:术后随着麻醉药物的逐渐衰退,患者伤口开始疼痛,有的烦躁不安,疼痛难忍,大喊大叫,影响其他手术患者。要教会患者学会放松,鼓励患者坚强勇敢,树立战胜疼痛的决心,同时给患者讲解术后24小时内切口最痛,48小时后会明显减轻,必要时使用止痛剂。③引流管的观察:患者手术后,一般带有引流管,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滑脱及倒流。及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引流量,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④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应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其康复护理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锻炼时间于术后第2天根据医嘱行CPM康复锻炼,从0~30°,逐渐加大屈伸度数。为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可以髌骨按摩推拿,进行物理治疗。术后3~5天开始做卧位保健操,加强练习上肢肌力,对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患肢髋、踝、趾主动运动,均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第3周开始,由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关节无负荷的主动运动。

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4个月~1年,平均8.1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临床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3]:7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疗效结果为良好75例,较好2例,一般1例。讨论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的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因而,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是膝关节创伤外科中的重要课题。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发生骨折。其特点是属于关节内骨折,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在患者术前、术后要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对疾病,加强锻炼。锻炼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为了术后尽早康复训练,必须有坚强内固定作前提,内固定是否合理坚强是康复训练必须考虑的。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士在康复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早期心理康复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康复训练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个体化的训练,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胫骨骨折范文篇4

【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住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7例,Ⅴ型4例,Ⅵ型2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评分法,优良率为86.84%,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出现膝关节僵硬,1例出现坏死缺损。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减少骨折块血运的破坏、采取正确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复杂骨折,若治疗不当,术后易致平台再度塌陷,影响关节功能疗效。笔者从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闭合性骨折36例,开放性骨折2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0~68岁,平均35.8岁。按Schatzker[1]分型,Ⅰ型8例为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Ⅱ型12例为外侧平台劈裂加塌陷骨折,Ⅲ型5例为外侧平台塌陷骨折,Ⅳ型7例为内侧平台骨折,Ⅴ型4例为双侧平台骨折,Ⅵ型2例为双髁及胫骨干骺端骨折。合并伤:侧副韧带损伤3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6例。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7例,砸伤2例,平地伤1例。1.2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对于Ⅰ型无移位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Ⅱ型、Ⅲ型采取膝外侧切口,Ⅳ型采取膝内侧切口,Ⅴ型、Ⅵ型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外侧或双侧切口。切开关节囊和冠状韧带,检查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情况,从半月板下方显示胫骨平台,切除不能修复的半月板,暴露骨折端,观察平台的塌陷情况,对关节面塌陷的骨折于胫骨近段撬起骨折块,整复关节面,临时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缺损处嵌入自体髂骨,修复骨缺损并行韧带修复。C型臂X线机观察复位满意后,取事先选好的松质骨螺钉、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缝合冠状韧带,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及韧带。术后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1.3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于关节囊外放置引流,48h内拔除。所有患者48h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3~5d开始CPM机被动锻炼,有石膏外固定者3~4周后拆除行功能锻炼。术后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2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2]评分法,优20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6.84%(见表1)。1例差的病人为Ⅵ型骨折且伴开放性损伤,术后伴有骨折延迟愈合而造成膝关节僵硬,2例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皮肤坏死缺损,经皮瓣修复而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连。表1本组资料38例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n疼痛行走能力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分数(分)优20不疼正常正常正常正常27~30良13偶尔疼痛户外超过1h<10°>120°屈曲20°时不稳定20~26可3固定性疼痛户外15min~1h10°~20°90°~120°伸直不稳定小于10°10~19差2活动后持续疼痛仅能室内行走>20°60°~90°伸直不稳定大于10°0~103讨论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稳定、对位良好、活动正常和无痛)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主要目的,即是要求治疗达到解剖复位关节软骨面、重建关节面的平整,恢复下肢力线,早期功能锻炼及避免术后并发症[3]。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Su等[4]对3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满意率为87.2%,赵文明等[5]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功能满意率为88%,这与笔者本组的临床随访结果相一致。本组除8例Ⅰ型骨折采用经皮内固定外,其余3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胫骨近关节部解剖形状类似不规则的三角形,解剖钢板是按照胫骨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外形与关节部位骨骼外形匹配,能与骨面贴附,易于保持骨折复位,术中无须折弯塑形,可节约手术时间。钢板近端扩张部有多孔,能充分利用胫骨髁部固定空间,钉孔的特殊性形状及位置能保证螺钉向各个方向拧入,维持坚强的内固定,同时,钢板厚度较薄,可减少切口闭合困难。另外,解剖钢板形成良好的支撑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笔者在手术中尽量避免广泛剥离,以减少血供破坏。Ⅰ型骨折闭合内固定,血供破坏较少,效果均优。Ⅱ型、Ⅲ型、Ⅳ型骨折采用C型臂X线检查关节面,尽量避免切开关节囊。Ⅴ型、Ⅵ型骨折避免使用双侧切口,不进行广泛剥离。对复杂性骨折行三维CT检查。本组中的6例复杂性骨折均行三维CT检查,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程度。骨折复位后行C型臂X线透视,以确保固定位置及复位良好,避免二次手术。本组38例患者无一例因内固定位置不佳而行二次手术。对于年龄65岁以上骨质疏松者或有骨缺损者,均行植骨。尽管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疗效。通过本组资料的随访,结合国内外文献,笔者体会到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骨折复位的问题这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相关。张贵林等[6]总结了7种骨折手术复位不佳的原因:a)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连续性已恢复,但中心出现凹陷;b)骨折块本身有压缩,而手术时未将压缩翘起;c)植骨不实,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d)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e)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f)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g)骨折端过多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笔者认为应用三维CT正确显示骨折的特征,准确判断骨折的性质和程度,是取得手术满意疗效的前提,手术时严格依据骨折的临床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彻底清理骨折创面、在直视下撬拨复位胫骨平台关节面并充分植骨,以提高骨折复位的满意度。3.2年龄与骨质疏松的问题骨质疏松不能形成坚强内固定,是高年龄患者术后疗效较差的原因。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时,骨折往往成粉碎型,关节面塌陷严重,内固定效果较差。Ali等[7]对42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为79%,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则全部失败,而60岁以下的患者及无骨质疏松或轻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为7%~21.6%。Stevens等[8]的报告则认为40岁以下的患者疗效较好。另外,高年龄患者的软骨退化快,易发展为骨关节炎。本组随访的38例中,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尽管笔者采用了坚强的内固定并植骨,仍未能取得满意疗效。3.3膝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问题解剖钢板内固定能形成较为良好的支撑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但过早负重可导致关节面塌陷,甚至内固定断裂。Ali等[7]报告中有10例患者在术后6周内负重,8例失败,而另外36例患者在术后10周开始负重,失败率仅为25%。本组资料中的38例均在术后第2天行股四头肌锻炼,第5天行CPM机被动膝关节小范围功能锻炼。早期CPM锻炼能增加膝关节软骨营养和代谢活动,利于关节面骨折的磨合,促进软骨再生,消除黏连,防止关节挛缩。使用CPM机时开始活动度应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CPM活动范围。笔者认为,术后16周禁止[1][2]负重行走,3个月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骨折类型及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才能完全负重。对于高龄的骨质疏松患者及严重塌陷型骨折负重较晚,年轻患者则负重较早,平均约5个月。笔者随访的38例患者,均未出现因早期负重而导致的并发症。【参考文献】[1]SchatzkerMcBroom,BruceD.Thetibialplateaufracture.TheTorontoexperience19681975[J].ClinOrthop,1979,(138):94104.[2]RasmussenPS.Tibialcondylarfracturesimpairmentofkneejointstabilityasanindicationforsurgicaltreatment[J].JBoneJointSurg(Am),1973,55(7):13311350.[3]HahnPM.Currentprinciplesoftreatmentintheclinicalpracticeofarticularfracture[J].ClinOrthop,2004,(423):2732.[4]SuEP,WestrichGH,RanaAJ,etal.Operativetreatmentoftibialplateaufracturesinpatientsolderthan55years[J].ClinOrthop,2004,(421):240248.[5]赵文明,郭晓山,王振文,等.同种异体骨植骨加支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3(2):9496.[6]张贵林,荣国威,吴新宝,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19221.[7]AliAM,ElshafieM,WillettKM.Failureoffixationoftibialplateaufracture[J].JOrthopTrauma,2002,16(5):323329.[8]StevensDG,BeharryR,MekeeMD,etal.Thelongtermfunctionaloutcomeoperativelytreatedtibialplateaufractures[J].JOrthopTrauma,2001,15(5):312320.

胫骨骨折范文篇5

胫骨内外两侧平台关节面呈鞍形。侧位观,平台关节面略呈凸形。正面观略呈凹形,胫骨隆突位于内外两侧平台之间,为非关节面区。此处由前向后顺序附有内侧半月板前角、前交叉韧带、外侧半月板前角、胫骨棘、外侧半月板后角、内侧半月板后角和后交叉韧带。胫骨上端周围皮质骨较薄弱。胫骨平台的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髁相对薄弱,暴力使两骨相撞时,常引起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外侧容易遭受侧方暴力,故多见外侧平台骨折[1]。

因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同时又常合并有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该部分发生骨折对膝关节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活动性都有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容易引起膝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还可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血管等的损伤,因而更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可造成永久性病变,处理比较困难,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论。如果治疗不当,常易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过程中要强调恢复关节软骨面的平整,正确的固定,保持关节稳定,同时积极处理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获得康复。

目前常用的胫骨平台分型是Schatzker分类:(1)外侧平台劈裂,无关节面塌陷;(2)外侧平台劈裂压缩骨折;(3)侧平台单独压缩;(4)侧平台骨折;(5)平台骨折伴不同程度关节面塌陷和髁的移位;(6)平台骨折伴干骺分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3年5月—2008年6月,治疗28例胫骨平台骨折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9~61岁。致伤原因:车祸22例,高处坠伤6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合并伤8例,其中四肢骨折3例,半月板损伤2例,侧副韧带损伤及交叉韧带损伤3例,并有多例合并软组织损伤,受伤入院时间2h~4天。骨折分类,按Schatzker分类,1型4例,2型5例,3型11例,5型8例。

1.2治疗方法所有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重建关节的相互吻合关系;重新恢复胫骨的对线;适当的支撑作用,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关系和对线;可用植骨和内固定起支撑作用;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韧带。1型4例病人采用保守治疗,石膏固定、脱水消肿、止痛等治疗,观察末梢血运情况,平均1周后出院。其他24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采用联合麻醉;2、3型骨折一般采用膝外侧切口,用1~3枚松质骨螺钉或加T型、L型支撑钢板行内固定。注意固定前将塌陷、移位的关节面复位平整,骨缺损区行植骨,植骨材料可用自体髂骨或用异体骨。对于较小的关节面碎骨片,难以复位、固定者可予以摘除,对合并血管、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者予以修复。撕裂的半月板应尽力保留,用可吸收线缝合,交叉韧带撕裂因止点有一骨块用钢丝固定,而侧副韧带损伤则用7号丝线缝合。术中注意检查膝关节活动范围及下肢力线恢复情况。术后伤口负压引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X线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如固定满意,则术后第3天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术后1周立即开始借助CPM进行功能锻炼。如术后复查X线显示未达到坚强固定,可以用石膏外固定3周,切忌长时间固定,否则对膝关节功能恢复不利。在最初3~4个月内,必须限制负重在15kg以内,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韧带、肌腱和半月板缝合后,则术中必须检查膝关节最大屈伸容许范围,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不宜超出此范围,待4~6周组织愈合,逐渐加大关节活动度[2~4]。

1.3评价标准按照Merchant评分标准:优:膝关节可伸直至15°,屈至130°,无疼痛及行走障碍;良:膝关节可伸直至30°,屈至120°,偶有疼痛,轻度行走障碍;可:膝关节可伸直至40°,屈曲至90°~119°,活动时疼痛,中度行走障碍;差:膝关节可伸直至40°,屈小于90°,经常疼痛,严重行走障碍。

2结果

2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伤口愈合,全部随访8个月~3年,全部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呈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膝内外翻表现。疗效按雍氏评级标准计算总分为10分,即关节稳定性占4分(关节不稳定0分),关节活动情况占4分(关节活动范围达到100度者1分、伸直完全者2分、屈曲完全者1分),疼痛情况占2分,轻度疼痛1分,疼痛较重者0分。评分后达9分以上者为优,达8分者为良,达7分者为可,6分以下者为差。本组优4例,良1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71.4%。3讨论

手术适应证之一:当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时应手术治疗,目的是使骨折解剖复位,同时要修复韧带,防止关节不稳定,将损伤的半月板尽可能修补,免除晚期关节疼痛隐患。手术的适应证之二: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超过5~10mm,侧方移位超过5~10mm,膝关节伸直存在侧方不稳定,膝内翻超过5°,特别是整个髁压缩时更应手术治疗,否则造成关节不稳定。手术目的是尽早恢复关节的平整,使关节面互相吻合促进软骨的修复,防止胫骨平台关节面出现极大的台阶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和护理,防止膝关节发生僵直。

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的处理对于关节面塌陷不明显的II度型患者,经切开复位,一般不需植骨,用2枚松质螺丝钉固定其中本组有2例结合应用T型支撑钢板;都能达到坚强牢固的内固定。对于关节面塌陷明显的患者,其治疗要求为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修复关节内合并损伤,并能够在牢固的内固定基础上,早期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复位时软骨面损伤的处理,取决于损伤的面积和深度,大面积的关节面骨折,尤为负重区应尽可能复位,而小块粉碎性软骨面损伤,若为全层损伤仍有深层覆盖者,可以切除[4,5]。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对不同的分型进行不同的手术入路,使平台骨质复位,复位后,骨质缺损区用自体骨植入并进行坚强内固定,根据骨折的分型、合并损伤情况及植骨情况,进行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使膝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制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蓝文正,郭巨灵.实用骨科手术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4-358.

2克伦肖.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1149-1152.

3陈海峰.胫骨平台骨折关节的治疗.淮海医学,2006,4:392-395.

胫骨骨折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19~70岁,平均36.5岁。车祸致伤52例,坠落伤8例,砸伤5例。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23例,下1/3骨折30例。伴有腓骨骨折22例。开放骨折46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31例,Ⅱ型13例,ⅢA型2例,全部为新鲜骨折。

1.2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处理:开放性骨折病人急诊即予以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于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及早处理开放性骨折,伤口按照清创原则彻底清创。反复用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新洁尔灭冲洗伤口,清除伤口内外异物,清除失活组织,尽可能保留碎骨块及连续的软组织,保护血管神经组织,根据开放骨折程度,严重者延迟闭合伤口。骨折类型及治疗方式见表1。表1骨折类型及治疗方式(略)石膏组采用管形石膏固定。钢板螺丝钉组:小腿前外侧切口进入骨折端,剥离骨膜,清理骨折端软组织,直视下骨折复位,加压钢板螺丝钉固定。

外固定架组:清创处理后在原伤口基础上适当延长切口,显露骨折,直视下骨折复位,使用复位钳固定。然后在距骨折端4cm以上的胫骨前内侧面,分别钻孔,各拧入两枚直径6mm螺纹针,上连接杆固定,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缝合伤口。

带锁髓内钉:无论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首先行跟骨牵引,于伤后7~12天,小腿肿胀消退,患肢无感染征象时手术。硬膜外麻醉,膝关节屈曲90°,助手牵引复位骨折端并维持,胫骨结节后上0.5cm开孔,依次手动扩髓,插入比扩髓钻小1mm的备用髓内钉,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良好,安装远近端锁钉和钉尾螺帽,缝合切口。除1例粉碎骨折闭合复位插钉失败骨折端切开外,余全部闭合复位插钉成功。术后2~3天疼痛缓解后,不负重下主动练习膝、踝关节活动。

2结果

65例患者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9个月。各种并发症见表2,带锁髓内钉组并发症最少,无感染,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只有1例于骨折中期出现远端锁钉松动,对骨折愈合没有产生影响。表2骨折类型及并发症(略)

3讨论

3.1胫骨骨折的特点胫骨约1/3部分位于皮下,胫骨的血供较其他有肌肉包裹的骨骼差[1],胫骨开放骨折多见并且软组织损伤多较重,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困难。感染、延迟愈合和不愈合为常见并发症。

3.2固定方法

3.2.1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是治疗稳定性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但不稳定骨折的情况应该慎重[2]。对低能量损伤,骨折端稳定无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可以选择石膏固定,经济、方便。但容易发生畸形愈合,踝关节僵硬发生率约占20%~30%[1]。3.2.2钢板螺丝钉钢板放在骨折的一侧,属偏心固定,由此而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易引起骨不愈合、钢板弯曲断裂等。此点已得到广泛认可。内固定时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广泛,加重破坏已受损的血供,在开放性骨折更是这样,创面的异物刺激,皮肤坏死、钢板外露,创面感染不愈等。增加深部感染的机会,以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几率。Bach和Hansen报道钢板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感染率(35%)明显高于外固定。钢板螺丝钉组1例GustiloⅢA型骨折,皮肤坏死,导致钢板外露,后改用外固定架治愈。所以钢板的应用逐渐减少。但对于延伸至胫骨干的近关节周围骨折,可采用经改进的钢板和固定技术。

3.2.3外固定架可以应用于所有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固定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也可用于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延迟处理[1]。外固定架小切口可以保护残留血运,方便伤口护理。但外固定架的抗扭转性差,螺纹针易松动,延迟愈合率高,针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且影响日常生活。本组有4例针道感染,1例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2例。熊德建报道1组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78例患者中术后3~6个月X线片示:27例无明显骨痂生长;18例有少量骨痂生长[3]。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在治疗严重的胫骨开

放性骨折中,选用外固定架处理是比较理想的。

3.2.4带锁髓内钉操作过程中闭合复位,不剥离骨膜有效地减少了骨折端感染机会和血运的破坏。扩髓产生的骨碎屑有利于骨折愈合。因此感染率极低,愈合快。另外,扩大髓腔使较粗的髓内钉顺利进入髓腔,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增加髓内钉与髓腔的匹配性,减少髓内钉的疲劳折断[4]。作为弹性固定,在稳定骨折端的情况下,骨折端间的微动也有利于骨痂形成、中心固定,骨折端有应力分享,允许早期负重,静力固定骨折可得到稳定的固定,并能控制骨折端旋转和长度,力臂长,不易折断[5],符合生物学固定。本组病例为GustiloⅡ型以下骨折,无一例感染断钉发生,骨折全部愈合。对Ⅲ型开放骨折,可选择外固定架治疗,早期应用髓内钉仍需慎重。

[参考文献]

1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22-2025.

2JosephR,DettoriDanC.Norvell胫骨骨折―髓内钉与石膏固定的比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2):1174.

3熊德建,杨皓森.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后延迟愈合的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2):127.

4李强,罗先正,刘长贵.扩髓的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7,17(4):244.

5罗先正,邱贵兴.髓内钉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14.

胫骨骨折范文篇7

【关键词】Pilon骨折外科手术骨折固定术

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其特征是干骺端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或粉碎,骨折不稳定多伴关节软骨损伤,以及严重的周围软组织挫伤,在治疗上难度较大。对于Pilon骨折的治疗,许多学者提出很多治疗方案,但至今尚未统一认识[1,2]。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胫腓骨骨折182例,其中资料完整的Pilon骨折35例施行手术治疗,随访31例,余4例失访,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42.5岁。左侧11例,右侧20例;伤后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h~12d。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13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9例。根据Rüedi-Allgwer分型:I型:关节面骨折无明显移位5例;Ⅱ型:骨折明显移位但关节面无粉碎15例;III型:胫骨远端粉碎性压缩骨折11例。

1.2手术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与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分别采用急诊或延期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h~12d,平均5.4d。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以确定关节面的平整和内固定效果。

1.2.1腓骨骨折的处理

31例患者中23例合并腓骨骨折,仅1例未予固定,其余均采用1/3管型钢板或限制性接触钢板固定,6例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同时行下胫腓关节螺钉固定。

1.2.2胫骨复位固定本组均行胫骨内固定,其中24例行苏州双羊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胫骨远端解剖钢板(I型5例,II型15例,Ⅲ型4例)。根据骨折线的方向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类型的钛板(T型、三叶草型和扭转型)。钢板均有极好的骨干贴服性,一般不需要术中再进行折弯(图1、2)。7例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均为Ⅲ型骨折,并且是开放性骨折。

1.2.3植骨4例患者予以植骨,均为Ⅲ型骨折,采用自体髂骨植骨。

1.3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手术固定的方式而定。应用解剖钢板固定的患者,术后第3d即可进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者,均为复杂骨折,一般在术后4周骨折相对稳定后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关节负重时间取决于骨折的愈合情况。

2结果

术后随访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愈合时间3~14个月,平均4.2个月。采用Tenny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从疼痛、行走、关节活动度及软组织肿胀等方面进行功能评估,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皮肤坏死3例,均为开放损伤,经局部皮瓣转移和植皮治疗。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伤口迁延不愈,术后10个月形成窦道,植入物裸露,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切除窦道,伤口愈合。4例患者出现踝关节退行性变,但无明显自觉症状。1例患者复位不良,行走后疼痛。图1左胫骨Pilon骨折术前X线片

图2切开复位扭转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

3讨论

Pilon骨折是涉及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其损伤特点是干骺端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涉及胫骨远端关节承重面以及原发性关节软骨损伤等。诸多因素如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粉碎移位情况、骨质缺损等直接影响骨折的治疗效果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Pilon骨折治疗的难点在于骨折复位困难,多合并软组织损伤,骨折远端为松质骨,难以坚强固定。对其治疗历来争议较多,争论焦点在于骨折的复位质量、固定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3,4]。Pilon骨折的治疗步骤包括:(1)固定腓骨骨折;(2)复位胫骨关节面的解剖结构;(3)固定胫骨。腓骨骨折的固定对Pilon骨折的治疗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恢复肢体长度,维持肢体对线并有利于术中对胫骨关节面的复位。另外,腓骨固定可以增加胫骨和踝关节的稳定性。腓骨的解剖复位还可以防止外翻,为下胫腓联合正常解剖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基础和标识。本组23例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因1例未采取内固定,腓骨短缩愈合并出现外翻畸形,踝穴复位不良,其余均应用1/3管型钢板固定腓骨。

对于胫骨骨折的固定,治疗方法很多,如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石膏固定、螺钉加石膏固定、环状外固定支架、经足外固定支架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条件、骨折类型、术中情况等决定。Egol[5]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整复关节面,干骺端植骨,为功能恢复提供前提,同时钢板坚强固定,术后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高能量损伤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时,虽然存在较多并发症,但是手术时机选择在伤后10~14d,术中注意软组织无创技术,也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作者认为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Ⅰ、Ⅱ型且软组织损伤较轻的Pilon骨折,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胫骨远端解剖钢板。该钢板分前侧(T型)、内侧(三叶型)和前内侧(扭转钢板)3种类型。钢板在具有相当强度的同时其厚度较薄,对软组织刺激较小,多数情况下切口可无张力缝合;钢板均为解剖钢板,安置简易、贴合、适用于各类具有不同方向骨折线的Pilon骨折固定。根据骨折线的方向不同术中选择不同类型的钢板。该系列钢板能达到较坚强的内固定,术后可早期活动。本组20例均在伤后8~12h急诊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有2例出现皮肤坏死,行局部转移皮瓣治疗痊愈。无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平均在术后3.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

对于III型骨折,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软组织损伤小,减少了皮肤坏死的发生。本组11例III型骨折,7例开放性损伤内固定采用松质骨螺钉等有限固定,同时辅以外固定架,术后获得良好效果。4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其中1例术后出现皮肤坏死伴感染,钢板外露,疗效差。说明对于严重的PilonⅢ型骨折,特别是GustiloⅡ、Ⅲ型的开放损伤,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较好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应用钢板内固定。目前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高能量损伤与开放骨折,术中尽量减少骨折端不必要的暴露,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血运,提高了骨愈合能力。

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闭合性Pilon骨折,多数学者主张延期手术。对于开放性损伤,在清创的同时对骨折进行处理,除特殊情况外尽量不要采用II期处理骨折。闭合性损伤局部软组织肿胀剧烈,肿胀期一般1周左右,手术早期作外固定架或骨牵引,Ⅱ期手术复位固定,不仅增加手术次数、麻醉风险,延长了住院时间,并且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由于骨折未复位,不利于局部软组织血运的重建和静脉血液回流。本组闭合骨折无合并伤,肢体肿胀较轻的患者入院后急诊手术,术中复位较容易,基本上不需要进行骨膜的剥离。同时手术切开复位清除骨折周围及关节腔内的积血,术后引流充分肢体肿胀均较轻。作者的体会是开放性骨折均急诊手术;对于闭合性骨折,若软组织损伤程度较轻,肢体肿胀不明显,在8~12h内进行急诊手术,否则在伤后7~10d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再施行手术。

对于Pilon骨折的治疗没有固定的程序,医生必须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Pilon骨折治疗的并发症[6]。作者认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Pilon骨折的预后起重要的作用,应根据骨折类型,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采用合适的固定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对于低能量损伤的I、II型Pilon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者,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胫骨远端解剖钢板为首选;对于高能量损伤引起的Ⅲ型Pilon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肖睿,唐强,蔡成,等.3种方法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1-22):1657-1659.

[2]蒋卫平,冼伟,杨晓明,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6):428-430.

[3]鲁凯伍,张震,王堰,等.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Pilon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1(3~4):176-178.

[4]张波,黄雷,王满宜,等.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7:403-407.

胫骨骨折范文篇8

关键词:胫骨骨折;膝关节;内固定器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以它独特的设计和方法,使生物固定技术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成为可能。2002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间接复位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MIPPO技术),治疗5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20~71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小时~14天。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7例,坠落伤12例,跌倒伤7例,打击伤2例。股骨远端骨折23例,胫骨近端骨折35例。股骨骨折按照AO/ASIF分类:A2型2例,A3型8例,C1型7例,C2型5例,C3型1例;胫骨骨折按照Schatzker分类:其中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10例,Ⅴ型12例,Ⅵ型4例。

2治疗

2.1手术方法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步骤:患者取仰卧位,沿膝前外侧做纵行切口约12cm,向内侧牵开髌骨,显露股骨髁。在内、外侧髁插入Hoffmann拉钩,可以暴露股骨髁及内外侧关节面,直视下整复骨折并首先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股骨髁。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从股骨髁外侧向骨折近端下插入,先用1枚普通螺钉固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股骨髁。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从股骨髁外侧向骨折近端下插入,临时固定LISS钢板并使之在股骨髁部贴附。在股骨外侧适当位置做纵形切开显露钢板近端,然后进一步牵引复位,用1枚皮质骨螺钉在骨折近端股骨上将钢板固定。固定前,除应注意恢复骨长度及旋转外,复位时尽量屈膝,LISS板远端应与股骨髁前侧平行,固定近端时LISS板应与股骨干平行,这样可保证复位的准确性。C形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选择长度合适的锁定螺钉锁定,一般使用3~4枚锁定螺钉并替换暂固定的螺钉。同样,钢板远端也用锁定螺钉固定。胫骨近端LISS内固定步骤:分别在胫骨骨折近、远端做前外侧皮肤小切口,弧形至胫前,两切口间建立肌下隧道。首先考虑恢复关节面平整,可用拉力螺钉将胫骨近端骨折块固定,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如有平台骨缺损或塌陷,可直视下或经干骺端皮质骨开窗,顶棒复位,植骨填充后再用拉力螺钉固定。对于涉及关节面的骨块,首先用松质骨拉力螺钉予以固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将LISS板从近端切口向远端插入,然后用普通螺钉将近、远端临时固定,并使LISS板与胫骨外侧贴附。临时固定完成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确认关节面平整及力线恢复后拧入自钻、自攻型锁定螺钉。

2.2术后处理术后均接受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最早使用时间于手术当日,最迟于术后48小时,每天使用4小时。逐渐加大屈曲角度,10天后膝关节屈曲可达到90°,停机期间开始主动伸屈膝关节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

3结果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4个月。本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折断;2例出现皮肤感染,经换药愈合。本组58例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4~11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The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KneeRatingScale,HSS):优29例,良23例,可6例;优良率为89.6%。其中43例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10°~130°,3例<90°。

二、讨论

应用LISS要遵循3个重要原则:(1)传统的关节复位固定;(2)钢板跨越粉碎的干骺端;(3)采用比正常钢板长的结构。LISS不同于其他钢板,它具有与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解剖轮廓相一致的形状、带螺纹螺钉与接骨板的组合锁定功能、螺孔方向的特制成角设计、自攻自钻浅纹粗径的螺钉等特点[2]。可以通过MIPPO技术间接复位、小切口肌下骨膜外置入钢板等步骤,尽可能地减少软组织损伤和骨膜剥离,由此达到保护骨折部位生物学环境的目的。术中强调间接复位(indirectreduction)[3],其基本原理是,常规切口进入骨折部位后,不剥离骨膜,在骨膜外用钢板和器械联合应用,借助骨膜和其它软组织的梳理和挤压,使骨折端得以复位,然后再行钢板内固定。我们体会,应用外固定支架整复骨折并临时固定操作并不简单。多数的粉碎性骨折,粉碎越严重复位的难度越小,因为只需恢复骨的长度、轴线,并纠正旋转移位即可。间接复位的关键在于保护骨折碎片和骨膜、软组织之间的附着,避免广泛的剥离,不强调解剖复位,复位的动力主要来自骨膜和软组织本身。公务员之家:

锁定螺钉可以使用电动系统直接拧入,最后的几扣须使用带有扭力限制的螺丝刀。为了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股骨远端LISS接骨板中最近端的螺丝钉/胫骨近端LISS接骨板中最远端的螺丝钉最后拧入。由于LISS锁定性稳定,术后允许患者尽早开始康复治疗。LISS充分体现了BO理论,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手术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

【参考文献】

[1]InsallJN,RanawatCS,AgliettiP,etal.Acomparisonoffourmodelsoftotalkneereplacementprostheses[J].ClinOrthop,1999,367(1):3-17.

胫骨骨折范文篇9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疼痛护理管理;术后恢复;疼痛程度

由于胫骨远端属于松质骨,骨折后治疗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位、对线的要求,临床多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由于机体炎症反应较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导致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并持续加重,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如何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是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余干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7月行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4.43±11.47)岁;致伤原因:车祸14例,摔伤9例,其他7例。观察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85±11.30)岁;致伤原因:车祸13例,摔伤12例,其他6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胫骨远端骨折;符合手术相关指征。排除标准:伴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痛觉异常。

1.3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术后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同时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护。1.3.2观察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疼痛护理管理:①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疼痛管理培训,结合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②责任护士在术前进行疼痛知识教育,并发放宣教手册;麻醉师在患者术前告知其麻醉相关知识及术后镇痛。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由主管医师进行疼痛评估。疼痛护理:痛感较轻者给予口服抗炎药物;中等痛感者给予弱阿片类药物肌肉注射及口服抗炎药物;强痛感者接受强阿片类药物肌肉注射加口服抗炎药物镇痛。③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疼痛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同时每日1次召开小组会议,对疼痛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2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并随访3个月。1.4评价指标①记录2组住院时长及骨折端愈合时间。②于出院前1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白纸上画一条10cm横线,分为10个刻度,一端标注0(无痛感),另一端标注10(剧烈疼痛),嘱患者根据自我感知在横线上划记号,代表当前疼痛程度。1.5统计学方法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长及骨折端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胫骨远端骨折指胫骨由暴力因素或累积性劳损引起骨结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还可产生肢体局部变形、活动受限或运动异常,严重影响患者肢体正常功能。由于骨折致使软组织受损,血管破裂产生出血,局部血供受到影响;同时机体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引起异常炎症反应,从而在患处形成血肿,使患者出现严重肢体肿胀及疼痛,影响预后[3]。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缓解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疼痛护理管理是指以团队形式开展系统性工作,对急性疼痛,尤其是对各类术后疼痛的患者进行镇痛管理,使其获得全程性、统一、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端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疼痛护理管理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显著作用。分析其原因可知,疼痛护理管理通过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为患者接受优质服务奠定基础;多次多种健康宣教手段有利于患者了解疼痛原因,纠正其错误认知,缓解负性情绪,从主观角度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情绪对其疾病的影响;分类镇痛可在保证患者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并降低药物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护理效果总结则可使医护人员吸取工作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疼痛管理措施,进而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加速其康复进程。综上所述,疼痛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学勤.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累及干骺端的青少年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1):2747-2749.

[2]杨玉佩,陈伟卫,管玲燕.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8):2296-2299.

[3]范运强.不同手术方式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创伤反应程度及成骨-破骨平衡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100-103.

胫骨骨折范文篇10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3例,其中男81例,女22例;年龄21~64岁,平均42.5岁。胫骨上段骨折65例(其中2例为近骺端骨折),中段骨折25例,下段骨折13例(其中1例为近骺端骨折)。103例中62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余为闭合性。交通伤73例,机械损伤21例,其他9例。新鲜骨折89例,陈旧骨折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4周。应用外固定器:13例T形外固定器,90例纵形外固定器。

1.2治疗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开放骨折予彻底清创,皮肤缺损者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将粉碎的骨片尽量复位。先手法牵引骨折复位,在伤口外选择穿针平面,于骨折远近两端(距骨折线4~5cm左右)选择进针点,胫骨骨折在小腿前外侧进针,此部位肌层较厚,局部抗感染能力强。钻孔应在骨干中轴,T形外固定器横臂钻孔点应在骨干轴线的垂直线上,这样应力可在骨骼上均匀分开。进针时注意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尽量将针置于不影响患者术后患肢活动的部位。于进针部位以尖刀做1cm皮肤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软组织直达骨面,插入带套针的外套管,选择胫骨前后缘连线的中点,拔出内套针,敲击外套管,使其固定在骨皮质上,延外套管方向用电钻钻至对侧并穿过骨皮质,拧入固定螺钉,使其穿过对侧骨皮质2~3mm,套上外固定器。手法或器械整复,透视下复位满意后旋紧固定器各关节使骨折固定,外固定器应距皮肤2cm左右为宜,针入口处敷料包扎。

2结果

本组均达到临床愈合。25例针道出现少量分泌物,但无明显感染征。65例伤口Ⅰ期愈合。5例创面行局部皮瓣转移,其中8例发生创面感染,经大剂量抗生素静滴,局部再次清创、游离植皮,创面愈合。术后摄X线片复查,骨折处显示骨痂形成最短时间2个月,最长3个月。解剖复位86例,功能复位15例,不良复位2例,此2例后经小切口探查,清除骨断端嵌插组织,满意复位后仍以外固定器固定。患者卧床时间为4~10d,平均6d。外固定器拆除时间:70~127d,平均93.5d。术后3d可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7d后可扶拐下床行走,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1个月后,功能基本正常。

3讨论

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符合外固定的原则:①外固定器由4枚螺钉固定骨干,可选择安全通路贯穿骨干一侧软组织,胫骨骨性标志清晰,在该骨上定位、钻孔等操作安全简单,不易损伤血管、神经等,适合肢体解剖形态。②由于具有可伸缩的固定杆,加上灵活的万向调节轴,外固定器可完全避开创面,利于同期扩创、护理或二次手术的切口入路,给临床治疗带来方便。③外固定器机械力学性能稳定、可靠,其轴向强度平均达原骨强度的87.7%,弯曲和扭转强度分别为64%及78%。④外固定器体积小、重量轻(2kg左右),且为单侧固定,又不需固定膝踝关节不妨碍肢体活动,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加快患肢功能恢复,减少骨折的并发症,减少了护理量,而且无明显不适感。特别是对于开放骨折伴有骨缺损的病人,在一期外固定器固定术中,使骨缺损的两断端互相接触,对骨折行短缩对位,约2周后,利用外固定器的调节装置行骨延长术。此方法在创面处理的同时,一期完成了骨折的治疗和骨缺损的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肢功能。既能进行有效的固定,又有利于伤口处理及治疗,又能减轻进一步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本组病例发生创面感染8例,感染率8.4%,无1例并发骨髓炎或因感染而截肢。潘志军等报道一组病例,外固定组感染率12.77%,与本组病例相似。而石膏外固定或骨牵引组感染率30.77%,内固定组29.87%,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骨外固定器手术操作创伤小,固定针远离骨折断端,不影响骨折部位血运,对骨折处干扰小,对骨干局部血运无影响,故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不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及患肢肌肉萎缩。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闭合性骨折,可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有利于处理软组织损伤。根据Wolff定律,骨折达到初期愈合后需增加骨断端负荷,机械应力刺激是促进骨愈合和提高愈合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初期骨痂形成后(伤后8~10周),可调整固定杆的位置和松紧,去除外固定器的加压杆转为弹性固定,以便产生纵轴方向的压力,减少遮挡效应,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通过加压装置可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提高固定强度,同时,由于其连杆结构可调节的特点,避免了内固定造成的偏心受力和应力遮挡效应,使骨折断端能获得静止的坚强固定及动态外固定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