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3:48:47

构筑物

构筑物范文篇1

关键词:水工构筑物地下水位伸缩缝后浇带加强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各地污水处理工程近年来逐年增多。作为配套的土建结构专业如何优化设计,在满足水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既保证水工构筑物今后的正常生产使用,又降低工程造价,是设计、施工人员面临的共同任务。下面就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水工构筑物的问题,提出本人的看法。

1设计地下水位的合理确定

水池构筑物的设计与地下水位的标高密切相关。由于地下水位未掌握好而引起结构选型错误及抗浮不够等工程事故也时有发生。地下水位不仅与土建设计有关,与水工艺设计也有关。根据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地下水位应根据地方水文资料,考虑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1]。一般设计均取用水文资料的最高地下水位。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一般水工构筑物地下水可变作用的取用按“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原则确定,并不考虑罕遇洪水的偶然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未能从地方水文资料分析得出,而仅反映勘测期间的地下水位情况。如果详勘在当地枯水期进行,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标高将无法被设计取用,或导致结构计算的失误。设计人员应详实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情况,对未满足设计要求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求予以补充。要求考虑当地有无暴雨、台风影响,会否出现由于地表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提高。水工艺设计人员,应结合对地下水位及地质情况的了解,与土建设计人员一起决定各构筑物的基底标高,综合工艺流程要求、土建造价、运营成本、投产年限诸多因素,制定总体方案及各构筑物方案,以求经济合理。例如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质剖面有流沙层时,水工艺设计者应考虑是否可适当抬高基底标高,减少浮力对结构影响及避开流沙层。

对设计在正常使用阶段池内均有水,仅在检修等特殊时段才排空的水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方永文资料,确定一个合适的地下水位标高做设计地下水位,做到既保证使用阶段结构安全和不利情况抗浮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工程投资的双赢目的。而这一切需要土建、水工艺设计人员共同讨论并采取一系列设计及操作措施来确保安全生产及设计意图的实现。

我们在设计安徽毫州污水处理厂工程中,结合不同构筑物使用要求,采用3个不同的设计地下水位标高。该地区水文资料显示,最高地下水位为绝对标高37.16m,每年冬春季枯水期水位均在35.50m以下。我们在设计二沉池时,设计地下水位取36.50m,这样在该池使用阶段可能超过该水位的年份概率约10%左右,且持续时间不超过2个月。而二沉池一般均蓄水,正常检修每年一次。该厂共4个二沉池,遇到紧急事故4个池子均同时需排干维修的可能概率基本为零。设计已考虑每年检修安排在冬季枯水位时,这样设计所采用的地下水位标高一般能保证正常生产、检修。为防不测,设计还安排布置若干水位观察井,在紧急事故需排干某池内水维修前,观察实际水位是否超过设计警戒水位,如未超过则批准进行维修,否则暂不批准。对氧化沟工号,由于氧化沟基本常年有水;每年检修一次,一般个别曝气头损坏不会给氧化沟的污水处理产生影响,而且工艺设计考虑曝气头支架可提升更换。基于此条件,采用设计地下水位35.60m以保证每年枯水期检修的需要。对其它不能保证池内经常有水者,设计地下水位则取37.16m。

2构筑物设置伸缩缝及后浇缝

2.1伸缩缝的设置

根据设计规范,矩形构筑物最大伸缩缝间距一般为20~30m。近年来,一方面水工艺要求设计的水工构筑物长度已远超过规范间距,另一方面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改进,又为超长水工构筑物不设缝、少设缝提供了可能。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地基、气温等工程情况,考虑是否设缝及施工方法,认真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设计措施。

一般水池类构筑物设计中,对结构强度、裂缝开展宽度、抗浮等计算,一般均按规范要求考虑较好,但由于温度、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在工程中常常遇到。大多出现裂缝的工程实例表明,设计对温度、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因素影响考虑欠缺是问题

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需设计人员重视。

①水池类构筑物并非必须保证不开裂,对设计人员来讲重要的是做好裂缝的控制。一方面设计人员要事先对可能的不利因素及其影响予以预防,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万一发生较大裂缝也要有处理方法及技术措施,确保工程交付验收及投产后的安全生产及运行需要。一般说来,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及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越高越易开裂,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快也带来同样后果。为此,设计人员要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来加强控制。

②加强对允许伸缩缝间距的计算。从设计方案来讲,设计尽可能采用无缝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连续性及减少施工难度。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详尽收集有关资料,针对地基软硬及温差大小,选择伸缩缝的间距。一般水池壁厚≤500mm时,设计不考虑水池热的影响,主要考虑施工阶段的最不利温差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保证由于综合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与混凝上相应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之比值符合安全要求,按此条件复核设计假定的伸缩缝间距是否满足。最不利温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人模温度或浇筑时气温与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之差。当构筑物及时回填土时,由于地下温度一般常年变化不大,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可近似取当地年平均温度;但如果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可能要越冬后回填情况,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应取当地月平均最低温度[2]。对设计考虑设置伸缩缝情况,笔者建议伸缩缝从基础垫层就断开,这样计算底板伸缩缝间距时,基底土对混凝土底板的约束系数Cx值才切合

实际。

2.2后浇缝的做法

当设计较长矩形水池时,设计可采用后浇缝或UEA加强带等施工方法来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及不利温差[3]。后浇缝的设置可避免部分不利的施工前阶段温差及混凝土前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从而增大了构筑物伸缩缝的允许间距。考虑施工的难度,建议设计在后浇带垫层混凝土上设置凹槽,这样方便后期后浇带的清理,杂物等可弃置于四槽,冲洗也方便。当设计采用UEA加强带做法时,依靠加强带混凝土较大的膨胀应变,补偿两侧混凝土的温差应变。设计可通过对UEA掺量的调配,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0,同样达到增大伸缩缝的允许间距目的[4]。

3土建与水工艺、设计与施工间的配合

在水池类水工构筑物设计中,水工艺设计人员要了解土建一些设计要求,例如对较大水池壁与壁之间、壁板与底板之间的构造加腋(八字角)要求。如水工艺不允许加腋,应向土建设计人员讲明。另一方面土建设计人员应尽量满足水工艺要求,对较小水池可不加腋。设计应以设计规范为依据,专业之间互相配合,对一些构造措施应区别情况灵活掌握。

设计与施工息息相关。设计在计算中已考虑施工诸多因素,比如水灰比、用水量、混凝土养护天数、后浇带间隔天数等等,这些设计条件必须要求施工逐一落实。而要做好这些又要求设计人员要了解施工,了解施工中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了解施工顺

序,施工对设计的要求,使设计切合施工、方便施工。水池施工为便于支模及浇筑混凝土,一般在离池底及加腋以上300~500mm处留置施工缝,设计人员应考虑施工要求,在此范围避免设计有子留洞、予埋管、悬挑梁板等。

多出优秀设计、多出精品工程是时代赋予全体设计人员的庄严使命。在水工构筑物设计中,一方面设计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以较少的工程造价建设优质工程,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施工未按正常工期完成等施工失误产生的渗漏裂缝处理,也应有所了解、准备,对当前常用处理裂缝及堵漏方法、所用材料应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设计后期服务。

参考文献:

[1]CB69-84,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S].

[2]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北京: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1985.

构筑物范文篇2

关键词:水工构筑物结露除湿

1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为了防止长期大规模超采地下水,引起地层压密产生地面下沉现象,城市在建设水厂时,主要选择地面水(水库水)为水源。在处理地面水的工艺设计中多采用: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碳吸附-消毒-配水流程。在我国南方,这些工艺水处理设施均敞露放置室外,而在北方地区,为了冬季防冻,这些设施一般放置在加盖的建筑物内。北京市一座日处理量150万吨超大型自来水水厂,为了减少占地面积,把整个处理工艺及其设施集中布置在一座建筑面积为15000m3大型网架厂房彩板屋顶内。

该水厂为了控制水中的总藻量,使用密云水库潮白河库区深层水,水库的取水点设在深度40米处,原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10℃。

当该工程正式通水投入运行时,正值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室外的空气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遇到低温的水面和管道壁面马上结露并产生大量雾气迷漫整个室内空间,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厂房内能见度不超过1m,这种现象持续了整个夏季。夏季过后,经检查发现许多设施表面出现霉变,有些管道及电力线桥架锈蚀等。降低了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给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2设计方案和设备的选定

在工艺水处理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房间内的大面积低温水面和管壁等像一个大型的辐射供冷地板,水面和管壁表面通过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的形式将室内空气的热量吸附。此时,室内空气温度和含湿量较高,空气露点也较高。水面和管壁降温较快而室内空气降温较慢,且室内空气露点在无除湿设备时维持不变。当水面、池面和管壁温度降到室内空气露点以下时,其表面就会结露,严重时产生雾气。故在外界空气焓值高于大型综合池空气焓值时,必须减少室外空气的进入量,同时要考虑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

除湿方法主要有通风除湿、冷却除湿、液体除湿机、转轮除湿机和吸湿剂除湿等。

2.1设计方案的选择

当外界空气焓值低于或等于厂房内空气焓值时,首先优选通风除湿,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当外界空气焓值高于厂房内空气焓值时,必须要减少室内外空气流通量,采用除湿设备,使厂房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

2.2通风除湿

由于综合池结露位置在水面、池面和管壁表面,而此时室内空气的温度依然较高,空气湿度也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如果能对管廊和池面进行置换送风,不断输送低露点空气,使池面附近空气露点低于池面温度,则解决了结露问题。因此,将置换通风应用于有大面积水面的综合池的大型厂房中可以取得较好的除湿效果,且置换通风的高换气效率也使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提高,同时使运行能耗降低。

2.3除湿设备的选择

除湿设备的除湿方法从原理上可以概括为两类,第一类是冷冻除湿,第二类是化学除湿。常用有冷冻除湿机、液体除湿机、转轮除湿机,它们都可以用来除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比较这三种除湿机的性能、空气处理过程、适用场合等。具体比较见下表。

除湿机综合性能比较表三甘醇液体除湿机冷冻除湿机转轮除湿机

除湿机型号SC-0.5CF20HDC-5000

生产厂家江西长林南京五洲广州华工泰

机组估价(万元)17.04.510.0

处理风量(m3/h)500055005000

再生风量(m3/h)1650--1700

进风工况32℃、65%(19.4g/kg干)

处理空气出风参数15℃、60%(6.2g/kg干)45℃、25%(15.2g/kg干)60℃、10%(7.0g/kg干)

再生空气出风参数65℃、58g/kg干--70℃、35g/kg干

除湿量(kg/h)80.02842.0

输入功率(kW)10.3+50119+54

单位功率除湿量(kg/kW·h)1.332.50.67

冷冻水耗量(t/h)17.0----

从上表中比较可以看出,三甘醇液体除湿机的除湿量最大,但是单位功率除湿量最小,价格最高,还需要另外配置冷源和热源。冷冻除湿机的价格最低,单位功率除湿量最大,使用最方便,不需另外配置冷源和热源。转轮除湿机的价格比较高,单位功率除湿量居中。如果改用蒸汽加热再生空气,同规格除湿机需蒸汽(0.4Mpa)90kg/h。

由于以上三种方法的除湿原理不同,对空气的处理过程和适用场合也不一样。现在假设把空气从32℃、65%处理到某一范围,三种方法的空气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液体除湿机直接把空气处理到所需要的人体舒适区,湿度处理、温度处理在同一个过程由同一个设备同时完成。液体除湿机以湿度处理为主,温度处理为辅。

冷冻除湿机先把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处理空气中的水汽在蒸发器表面凝结成小水滴,从处理空气中分离出来,含湿量随着露点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直至含湿量达到要求。然后再对所处理的空气进行等湿加热,直至温度也达到要求。处理过程分步完成,降温之后再升温。升温靠制冷系统的冷凝热,不再增加耗电。

转轮除湿机先吸收处理空气的水汽,降低处理空气的含湿量,使其达到要求,但是经过转轮处理后的空气温度升高较多,需再加一个后冷却装置,对转轮处理后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过程也分步完成,除湿、降温由不同的装置来完成。

图1空气处理过程比较

通过以上综合比较,冷冻除湿机价格低、能耗低,适合处理出风含湿量大于6.5g/kg干的空气。转轮除湿机用电加热再生空气时能耗大,在能使用冷冻除湿机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转轮除湿机,如果转轮除湿机改用蒸汽来加热再生空气,将节约80%左右的电能;转轮除湿机不但可以用于处理出风含湿量大于6.5g/kg干的空气,而且也可以用来处理出风含湿量小于6.5g/kg干的低湿空气,但是出风温度较高,适合于对出风含湿量有要求而对出风温度没有要求的场合。对于有低温低湿要求的空气应采用联合式除湿机来处理。液体除湿机使用在地下场所较为经济,对所处理的空气有一定的洁净度要求;除湿量大,但液体除湿机价格较高。

大型综合池的厂房虽然因来水温度低,使得室内出现低温高湿的环境,比较适合使用转轮除湿机,但考虑其初投资较大,需要再生热源,且厂房内部高低错落,池面大,走道板窄,又有大量管廊,布置设备和管道比较困难。我们选择使用了价格便宜;体积小;除湿效率高;不需要另外配置冷源和热源,也不需要再生装置,只要接上相应的电源和处理风管道即可运行的冷冻除湿机,并且把它分布在需要降低湿度的不同地点。

在选型时考虑到冷冻除湿机对进风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普通型除湿机的进风温度在18~32℃左右,低温型除湿机的进风温度在5~32℃左右;对于低温型除湿机,当进风温度低于18℃时,还要间断性地融霜,影响除湿效率的缺点,选用了升温型除湿机。

升温型除湿机即让制冷系统的冷凝热全部经过风冷冷凝器传给经蒸发器除湿后的空气,处理空气被加热升温,出风温度比进风高15℃左右。空气处理过程为C→L→A。升温除湿适合于ε<0的场合。把图3中的风冷冷凝器和蒸发器串联在同一个风系统中,就是升温型除湿机原理图。

3室内设计湿负荷的确定

房间内的总湿负荷包括:通风换气带来湿量、池面散湿、池壁和管壁的产湿等。

3.1室内设计参数

为防止结露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夏季池面温度最好高于16℃,现按来水温度取值10~12℃,设将设计室内露点控制在14℃。室内设计温度可参照普通空调设计参数,定为23℃,而相对湿度应根据对应的控制露点确定,约为50%。

初始状态的室内空气露点,可根据北京城市气象资料推算的最热月平均露点取值。

3.2厂房内设计湿负荷的计算

根据室内设计参数,可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厂房内的湿负荷。

厂房内设计湿负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房间通过通风换气和门窗缝隙渗透得到的湿负荷,一是水面、池壁和管壁的散湿量。

通风量一般按夏季最大散湿量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Q=1000W/ρ(dg-ds)⑴

式中Q为按散湿量计算的通风量,m3/h;

W为厂房内空气散湿量,可以计算或查有关手册求得,kg/h;

dg为厂房内空气含湿量,g/kg;

ds为送风的空气含湿量,g/kg;

ρ为空气密度kg/m3。

水面、池壁和管壁的散湿量是按散湿量计算选择:

W=Sω⑵

式中S为散湿表面积,m2;ω为单位面积散湿量,g/(m2.h)。

4除湿机组处理过程的核算

当选用升温型除湿机时,空气调节过程如下:该过程在i-d图上表示见图4

根据文献[4],对应于风量7590m3/h的除湿机型号为CF32型,其制冷量为56.9kW,

kJ/kg干,

根据文献[1]推荐,取蒸发器出口处(即L点)相对湿度为95%,则L2点参数为:tL2=13.9℃,dL2=9.7g/kg干

根据文献[2]推荐,取冷凝器负荷系数ψ=1.25,则冷凝负荷Q2=1.25×56.9=71.1kW,送风点O2的参数为:

kJ/kg干

tO2=39.8℃,dO2=9.8g/kg干

kJ/kg<0,

计算表明升温型除湿机只能消除室内余湿量,另外不但不能消除余热,反而增加了室内的余热量,会使室内的温度升高,只能满足湿度的要求,不能达到温度的要求。

5结论

该水厂有大型综合池的厂房在设备安装好后,经过一年的跟踪调查,实践证明,这种综合除湿方法在厂房内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应用是完全成功的。

5.1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选择使用冷冻除湿机时,必须考虑该机组的特点,选用了升温型冷冻除湿机是一种最佳方案。具有其它机组所无以伦比的优势,既达到节能,又降低了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5.2置换通风应用于大型综合池的厂房除湿在原理上是可行的,而且能够减少除湿负荷,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同时可以与除湿技术结合,成为一套完整的系统体系,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1

[2]彦启森,主编.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构筑物范文篇3

关键词:构筑物裂缝分析处理

1概述

在当今的整个社会的建设中,不论什么样的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该建筑材料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我国不论是城市或在农村,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的性能了解不深,在工程完毕后的十几天,一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后,混凝土结构物出现了裂缝或其他不良反映,给人们的心中造成担忧和后怕的感觉。一些搞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人员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探讨,提出解决混凝土裂缝的办法和意见,也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使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降低到最低范围之内。目前对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在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如地下工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变电所、地下人防工程等),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大量的渗水,使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而厂房、住宅、办公楼的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后,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但是,从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工作的研究及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而对出现裂缝后,就要分析哪些裂缝是有害裂缝,哪些是无害裂缝,经分析后,对有害裂缝的形成原因和如何处理,这是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所在。

2国内外对混凝土裂缝控制的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看,设计上对混凝土裂缝有一定范围。从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表3·3·4规定看,其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物其裂缝的宽度也有所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宽度为0.2~0.3mm。而从国外的情况看,不同的国家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规定,如1970年欧洲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的规范所收集各个国家的标准设计裂缝规定如下:

美国AGl规范规定裂缝为0.108mm;法国规范规定裂缝为0.27mm;加拿大规范规定裂缝为0.064mm;前苏联规范规定裂缝为0.12mm;波兰规范规定裂缝为0.182mm。

从不同的国家来看,各国的规范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都有不同的控制范围和要求,要保证混凝土构筑物不出现裂缝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我国,对在不同环境下混凝土构筑物,在不同的介质情况下,所规定的混凝土裂缝宽度也不同。所以说,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我国规范规定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允许宽度。国际上也都根据本国的特点,对混凝土的裂缝都有明确的规定,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要想控制混凝土构筑物不裂缝是很难的,关键是裂缝的宽度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3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种类及渗、漏原因

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在其拌合物在浇灌振捣过程中漏振和振捣不密实而产生的毛细孔隙或蜂窝状,在外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渗、漏现象。

同时,由于设计的原因,如结构的造型尺寸、受力情况、构造等因素考虑不周,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渗、漏现象。从以往的实际情况看,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

(2)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3)混凝土自应力裂缝;

(4)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裂缝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笔者予以分别介绍。

3.1混凝土拌合物沉降裂缝

这种裂缝的发生,往往是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时而发生的裂缝,大家知道,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始终处于一种自由体,虽然经过振动器械进行了振动,内部的孔隙也基本排除,但在混凝土内部的粗骨料本身在自身质量的作用下缓慢下沉,若是素混凝土,内部的下沉是均匀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的裂缝一般均为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留下的脚窝因用素浆找平后而形成的,因为这些裂缝是素浆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干裂)裂缝;但是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时予以压光即可解决。另外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初凝前,其内部的粗骨料继续处于下沉状态,而混凝土沿着钢筋的下方继续下沉,由于在钢筋的作用下,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的支护,在钢筋上表面沿着钢筋的走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只达到钢筋表面为止。

3.2早期混凝土干缩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较薄的结构;如现浇楼板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地坪等混凝土,在结构断面≤300mm、混凝土坍落度>100mm时,最容易发生此种裂缝。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捣完毕后,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另外一部分被蒸发,尤其是在干热、风较大的季节以及在空中的薄壁结构板混凝土拌合物则更容易出现失水干缩而发生裂缝。这种裂缝出现的时间较早,一般混凝土在初凝前就已经发生,若不加以处理和养护,局部裂缝将会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部分裂缝也将达到结构1/3~1/2的深度。象这样的裂缝若在混凝土还没达到初凝之前,对其表面用木抹子进行再次拍压抹平,并立即在表面覆盖养护,即可消除该种裂缝的再发生。这种裂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但只要引起注意,象混凝土早期出现初凝前的裂缝完全可以避免。

3.3对拉螺栓钢筋端头处漏水现象

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对拉螺栓是用来固定模板的,在混凝土浇灌前已预先固定在钢筋笼内,且钢筋穿过整个混凝土结构物。在施工时,该对拉钢筋在±0.00以下都要求在对拉钢筋中焊接有钢板止水垫,防止地下水从钢筋周围直接渗入混凝土结构物内部,要求止水钢板与钢筋四周用电焊焊满,不得有漏焊和点焊,确保对拉螺栓的止水效果,若止水垫焊不满,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对拉螺栓下方的骨料颗粒还在继续下沉,在混凝土凝结后,对拉钢筋下面就形成一道水膜,在混凝土中的水泥产生水化和水份的蒸发以后,在螺拴下表面就形成了一道贯穿性的毛细孔,这种毛细孔在外部地下水的压力作用下,将产生渗水现象。

但是,有的钢止水板在焊接时焊得不严,有漏焊点或漏焊处,在外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就会通过止水板的漏焊处,顺着钢筋螺栓渗透到结构物内部。

3.4贯通性毛细孔和微细裂缝

在一般大流动性混凝土工程结构上容易产生贯通性的毛细孔。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大,相应地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也要比普通混凝土用水要多。在混凝土浇捣完后,一部分水泌掉,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在水泥水化时被水泥吸收,那么另外一部分搅拌用水就存在混凝土内部,在一定的时间内,水慢慢挥发,原来水所占的体积就形成了一条毛细孔隙,在混凝土结构外部地下水的压力下,这种贯通性的毛细孔就很容易产生渗漏。

微细裂缝主要反映在大流动性混凝土内部,由于在振捣时漏振或振捣不够,在混凝土硬化前,尤其是在钢筋下方的骨料仍在继续下沉,而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中的骨料被钢筋所支撑不能下沉,在钢筋的下表面就形成了一道微细的水膜,日后它则会形成一条孔隙,地下水便会从此缝隙渗漏到混凝土结构物内部。

3.5混凝土应力裂缝

3.5.1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构筑物可能要承受各种温度和湿度及其它原因引起变形而产生应力裂缝,因为混凝土在内、外约束应力作用的情况下,混凝土构件的自约束应力是由于非线性的不均匀变形引起,它产生了局部裂缝,而混凝土构件(结构)在外部的约束应力由于结构与结构的相互约束,这种约束变形可能使混凝土构件(结构)产生贯穿性断裂和局部裂缝。

根据王铁梦教授的理论,在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完后,水泥已经开始水化,其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峰值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即:

T0=T+C·α

式中T0——混凝土内部峰值温度(C°);

T——混凝土浇灌入模时的温度(C°);

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α——经验系数;当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时;α=0.1;当采用普通水泥时α=0.105。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拉应力时,混凝土结构将会出现裂缝,故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第4.5.3条明确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C°”。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往往设计上无明确的规定,只能靠施工的经验进行控制。

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内的水泥在水化时,要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一定的限度,混凝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热涨应力时,便会产生温度应力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或在冬期施工的混凝土。

例如:我们在宝钢某大型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30级,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360kg/m3,当时的气温为33C°,为了了解混凝土内部升温峰值,我们采取了电热偶测温和测温孔的办法测定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以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经实测的温度和计算的温度看,两者相差不大。两者的温度结果为:

(1)实际测试的温度峰值为71.3C°;

(2)计算温度为:T0=34.5+(360×0.1)=70.5C°;

从两者的温度情况看,温度相差仅为0.8C°。说明计算的温度与实测的温度相差不大,完全可以以计算的温度对混凝土进行保温措施。当时该工程混凝土温度最高时所测混凝土外表面温度为44C°,内外温差为27.3C°,大于规范规定的25C°要求,故立即采取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缩小内外温差,使混凝土没有因温度应力出现裂缝,保证了混凝土基础的质量。在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裂缝的情况时,一般往往会发生在混凝土结构物的变截面和混凝土断面较小的部位,为此,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或者较厚的混凝土墙版时,施工单位要予以注意。

3.5.2混凝土自应力裂缝

在混凝土硬化后,即使在混凝土上方没有任何荷重的作用,也因其自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尤其是在夏季的混凝土施工,更容易发生该方面的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墙板上容易产生,它的形式一般为上下贯通的裂缝,在整个混凝土墙壁上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一般在1.8~2.2m一道。如我们在上海市某研究所大楼地下室的墙板的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到7天后,浇灌地下室混凝土顶板,施工完后,发现地下室墙壁呈现规律性的裂缝,裂缝宽度为0.15mm左右,长度为整个墙壁的高度。经请部分专家分析,该种裂缝是混凝土的自应力引起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达到一定的温度的时候,混凝土的膨胀应力开始消失而此时的混凝土开始产生收缩。这种收缩是均匀的收缩,所以在此种条件下,混凝土墙板的裂缝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但是,若墙板与地下室承重相联结蹬地方,往往会在柱与墙的交点处裂缝以及在墙板的变截面发生裂缝。

3.6荷载变形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造成:一是在混凝土结构还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被车辆或重物的碾压或撞、砸而造成的变形缝;二是即使混凝土已经达到了设计强度,而在混凝土墙壁或薄壁结构物上撞击或超荷载堆放而造成的裂缝。后者出现的裂缝一般较为明显,属于贯穿性的裂缝。

3.7混凝土结构的漏水现象

混凝土的漏水现象往往会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1)蜂窝麻面渗水现象

蜂窝麻面直接与混凝土施工有关。这些蜂窝麻面的出现原因主要是在施工时漏振或者振动时间不足而发生的,这种蜂窝麻面在混凝土结构中有的是独立一批片存在、有的则呈连贯性的。所以,在发生渗、漏时它不是点渗、漏,而是成片渗、漏的现象。

(2)伸缩缝、沉降缝渗、漏

在大体积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物比较长、结构物高低相差较大的工程中,因工艺的要求一般都设有伸缩缝和沉降缝,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在部分变形时而不影响其它整体变形的需要。这些部位往往在施工时因某些原因使伸缩缝和沉降缝不能完全保证其质量,造成这些部位的渗、漏,它在处理时往往要比其它部位的渗、漏要难处理得多。

(3)新旧混凝土接茬(缝)的渗、漏

在原有的混凝土结构物上继续浇灌混凝土时,原来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凿毛后未清理干净,或者是未用水冲洗,就在原混凝土基础上浇灌混凝土拌合物。这样就会造成新旧混凝土的接茬(缝)之间形成一道掺、漏的缝隙。这种渗水现象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会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混凝土塌落度较小时(一般在50mm以下),接茬(缝)又未铺设水泥砂浆则更容易发生。这种缝隙在混凝土施工时特别要加以注意,引起重视。

4裂缝渗、漏的处理方法

根据混凝土渗、漏的特点,要进行分析该渗、漏的原因和渗水形成的部位,以及渗、漏的程度,根据不同的形式可采取不同的堵漏办法,我们实际的堵漏方法如下:

对混凝土的堵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四种办法,在日常的实施中这四种方法是比较合适的,也是可行的,这些方法是:

(1)化学灌浆法;(2)嵌缝堵漏法;(3)堵封堵漏法;(4)涂模(布)堵漏法。

以上四种堵漏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渗、漏情况而选择不同培漏方式来解决混凝土渗、漏问题,下面笔者根据不同渗、漏按不同的堵漏方法予以介绍。

4.1化学灌桨法

化学灌浆堵漏,是采用一种化学灌浆料来解决混凝土形成的线型掺、漏的部位,一般这种渗、漏是一条线,堵漏时要采取化学灌浆料与快速凝结水泥和无收缩水泥砂浆配合使用,才能真正达到堵漏效果;化学灌浆料一般分为四种型号,它们的技术指标见表1。

表1化学灌浆料技术指标

序号

材料名称

粘结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

遇水膨胀率(%)

1

LW水溶性聚氨脂

1.70

273

2

HW水溶性聚氨脂

2.70

19.8

3

LW∶HW=60∶40

1.86

11.8

30

4

低粘度环氧树脂

5.10

82.4

化学灌浆堵漏,一般是对漏水较为严重的部位,它们的裂缝一般均是贯通性的,在堵漏处理上是比较困难的一种渗、漏,为此需要采取化学灌浆的办法进行堵漏,堵漏时,先将渗、漏水的裂缝部位予以确定,研究处理的方法,然后确定堵漏方案,对该种裂缝漏水的处理方法如下:

(1)在漏水处凿出一道“V”型槽,用掺入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埋设灌浆嘴,用聚合物水泥砂浆PCCM封缝;

(2)对混凝土基层面用钢丝刷清理浮灰,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3)在混凝土基层表面无浮水时,喷涂5mm厚的PCCM——聚合物水泥砂浆。PCCM聚合物水泥砂浆主要力学性能见表2;

表2PCCM聚合物水泥砂浆主要力学性能

性能

粘结强度

(MPa)

抗拉强度

(MPa)

极限拉值

(Eu)

抗拉弹模

(E)

抗裂系数

(k)

抗渗压力

(MPa)

指标

3.5~4.2

3.7~4.7

700~800×10-6

700~800(MPa)

5.5~7.5×10-4

>S1.2

(4)对喷涂的聚合物养护5d后,用LW水溶性聚氨脂浆液进行化学灌浆,灌浆的压力一般为0.3(MPa),防止在灌浆时的压力过大,造成进塑料管的爆裂。

在实际的堵漏的处理中,采用油毡或铝箔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泥浆进入金属阀(金属阀一端连接透明塑料注浆软管作为引水管,在混凝土表面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又作为化学灌浆的输送管)的注浆孔使堵塞。用油毡或者铝箔套住金属阀,然后在油毡或铝箔四周用快速凝结水泥净浆予以密封,然后用上述介绍的材料进行面层处理。

4.2嵌缝堵漏法

采用该种堵漏方法,一般是混凝土表面只出现映水现象,在长时间后,能把混凝土墙面映湿成大片的水迹和地下存有积水,如果不处理,将会影响整个表面的美观及室内的使用效果,为此,本办法对渗水的处理应采用嵌缝的方法进行,嵌缝的处理方法是:

(1)沿着混凝土渗水的缝隙凿出“v”型槽,清除槽内的杂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在清洁、干燥的缝面上均匀涂刷SR塑料止水材料专用基液;

(3)在基液实干前,嵌填SR塑性止水材料;

(4)修理及保护:密封胶在表面干燥以前,用小刮刀等工具抹平,将表面修理平整;

(5)在经过嵌缝的缝面上用喷水壶撤上水,保持缝面的潮湿;

(6)将按比例配制的PCCM砂浆用刮刀将其嵌入缝中,并用抹刀将其抹平;

(7)待PCCM砂浆凝结后,采用潮湿的办法养护3~5d;

(8)按比例配制HK——964增厚型环氧涂料,反复搅拌均匀后使用;

(9)在干燥、平整的缝表面上,均匀涂刷964弹性涂料二道,要一刷压一刷操作,防止漏刷;

(10)在整个堵漏工作完毕后,对所使用SR、964涂料的工具,要及时用溶剂清洗干净待用。

4.3封堵堵漏法

该种堵漏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在水下或地下混凝土在涌水的条件下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的快速封堵。在封堵这样的漏水部位,往往要比其它的渗、漏要困难得多,且堵水效果要略差一些,但只要在处理时按要求操作,可保证混凝土表面不掺水。这种材料有的叫快速堵漏剂,也有的称为PBM聚合物,其聚合物混凝土的水下性能见表3。

表3PBM—7聚合物混凝土的水下性能

龄期性能

粘结强度

(MPa)

抗拉强度

(MPa)

抗折强度

(MPa)

抗压强度

(MPa)

1d

2.0

5.2

13.7

42.6

30d

2.1

5.9

15.1

56.4

采用本办法堵漏时一定先把基底处理干净,在混凝土表面不得留有混凝土杂物和粉末,若是点涌水,先把漏水处凿一个直径为80~150mm深50~80mm的工作坑,在坑中的漏水处预放一个导水管,作为排水之用,待先抹上去的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用聚合物砂浆用力给堵上。在处理渗漏时,一般要根据漏水的流水量的大小来采取不同的堵漏方法,若是有水向外踊,可采取上述方法进行。若漏水量很小,可以在漏水处按上述的办法先凿除一个堵漏工作坑,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立即用聚合物混凝土或聚合物砂浆一次封堵,并用力将聚合物混凝土或聚合物砂浆压实(这种聚合物拌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后,其凝结时间一般在3~5分钟),待混凝土或砂浆凝结硬化后,在其表面用高标号砂浆抹平,在5d内保持表面潮湿即可。

注意,在有涌水的堵漏过程中,一定要对钢管或竹筒混凝土或砂浆在硬化(凝结)前进行转动,防止混凝土或砂浆在硬化后无法取出,造成在最后堵流时发生困难或返工现象。

另外,如果漏水呈上下裂缝,在堵这种形式的裂缝时,要注意从上至下进行操作,在比较容易操作的高度设置排水管,待整个裂缝所封堵的材料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对排水的位置进行封堵。也可以分段封堵,方法同上。

4.4涂膜(布)堵漏法

涂膜堵漏是将混凝土结构物表面有渗漏的地方经过处理后,直接在其表面上进行防水处理。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振捣不密实,有的是漏振而形成的混凝土内部不密实而造成的大面积渗水情况,这种渗水现象一般无法用压力灌浆和嵌入法解决,只能用涂膜法进行表面防水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但在操作时要求较严格,一般都要求混凝土结构表面没有浮灰和杂物,否则将会影响混凝土面与涂膜的粘结力,影响防水效果。

涂膜(布)防水所使用的材料为HK——96系列增厚型环氧涂料,它们的用途性能分别为:

961——用于干燥的混凝土表面;962——用于潮湿的混凝土表面;963——用于水下混凝土或结构物表面;964——为弹性涂料。

在选用以上四种涂膜材料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漏水方式,选择不同的涂膜材料。如某种在继续沉降的结构,但沉降量很小,这时要选择有弹性的涂料,不能选择硬脆性涂膜材料,防止结构物在沉降时发生不脆裂而起不到防水效果。

5对堵漏工作的几点看法

经过对宝钢一、二、三期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出现渗、漏后的处理工作看,对混凝土堵漏只是一种事后的解决办法,首先在混凝土施工时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这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堵漏堵得再好,它不过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它不但要造成浪费,而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工程投入使用后也会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为此,我们的精力首先要放在混凝土的施工管理上,严格把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关。但是,由于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脆性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很难保证混凝土结构不出现裂缝,但一定要控制混凝土尽量少出现裂缝。在万不得已时出现的裂缝,再进行对裂缝渗漏进行封堵或进行压力灌浆的办法。经过在宝钢一、二、三期的地下混凝土工程渗漏的处理情况看,效果是明显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此我们认识到:

(1)要确定混凝土渗、漏部位的情况,确定堵漏方案,选择合理的堵漏材料,避免堵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堵漏前,不论是凿洞或是凿“V”型槽,深度一定要超过钢筋以下,一般所凿的深度为50~80mm,太浅容易发生再漏现象。

(3)所有被凿的洞或“V”型槽,均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洞和槽内不得存有浮灰,否则经过一时期后,洞口周围将会重新渗、漏。

(4)采用PBM——7聚合物速凝胶泥时,要现配现用,防止一次配制太多,放置时间过长失效而造成浪费。

构筑物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广泛发动群众,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合理控制城镇开发强度,完善城乡地震避难场所和设施;加大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加固和改造力度,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确保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落实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排查鉴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县市要在州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要全面启动、重点突出、分步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济实用;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兼顾;要强化管理、多方参与、务求实效,全面提高我州的抗震防灾水平。

二、目标和任务

自治州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自2008年起,在排查鉴定的基础上,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对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各类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障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对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城镇多层住宅和棚户区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和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新建建筑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进一步加强城乡抗震设防基础性工作,使自治州抗震设防能力普遍提高。

主要任务是:

(一)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广泛开展既有建筑抗震排查鉴定工作

1.排查鉴定范围、依据和原则。

排查鉴定的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福利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保障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城镇多层住宅、棚户区。

排查鉴定依据:工程质量排查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系列验收规范和国家、自治区其他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建筑抗震鉴定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及当地现行地震基本烈度执行;危房鉴定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执行;工程结构检测鉴定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执行。

排查鉴定原则:

(1)工程质量排点对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设计质量、施工技术资料及工程实体现状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未进行质量监督、未按图施工、未进行竣工备案(验收)、无工程技术资料或主要技术资料不全、有质量缺陷(特别是结构质量缺陷)和质量隐患的工程,必须作进一步的质量排查(检测)或抗震鉴定,提出结论性意见及处理建议。

(2)抗震鉴定按照设计文件、鉴定标准、工程建造时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

(3)1993年以前的工程按以下要求分类实施:凡使用预制楼板的砖混结构(包括底框结构,不包括有可靠连接的大型屋面板结构)、土木结构工程及棚户区建筑,可不做排查鉴定,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高层建筑以外的其他类型建筑工程应进行抗震或危房鉴定;高层建筑应进行质量排查(高层建筑的范围依据建筑工程分类,据JGJ3—91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为高层建筑)。

(4)1993年—2003年(含2003年)未进行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的排查鉴定,按以下要求分类实施:砖混、土木结构的工程应进行抗震鉴定,对使用预制楼板且无整浇层的建筑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框架、框剪结构工程(不含高层建筑),跨度为30M以上的钢结构工程应进行质量排查;高层建筑、跨度为30M以下的钢结构工程可不进行排查鉴定。

(5)2001年(含2001年)以后通过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的建筑工程可不进行排查鉴定。

(6)已经过抗震鉴定、结构检测、危房鉴定的建筑工程,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方案要求的,可不进行上述抗震鉴定。

2.排查鉴定和改造工作步骤、程序。

排查鉴定工作分单位自查、重点排查、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四个步骤进行,纳入排查鉴定范围的建(构)筑物,由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本行业各单位进行自查,填写自查统计表(表一和表二),自查结果由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审核汇总(表三、表四),报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汇总(表五、表六、表七)。根据各行业自查情况,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纳入重点排查范围的建筑进行重点排查,在表一上填写是否需要鉴定的审查意见,反馈相关产权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抗震鉴定、危房鉴定和结构检测的工程,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产权单位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机构鉴定,鉴定结果反馈产权单位、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

经排查,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都要纳入改造范围;经鉴定属于D级的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和老年福利机构等建筑,要立即停止使用,实施拆除重建;凡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加固改造。凡纳入排查鉴定范围的产权单位,均应立即将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资料、竣工验收资料、竣工验收备案资料、工程质量鉴定(抗震鉴定)资料(需要时)整理存放于单位办公室备查。

(二)坚持各负其责,做好城乡重要公共建(构)筑物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排查鉴定工作的自查、重点排查、抗震鉴定结果和加固改造方案必须经各阶段负责人签章

1.学校、幼儿园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由州、县市教育局牵头落实,结合“两基攻坚”检查验收、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工作一并进行。抗震排查(自查)工作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2.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血站(血库)、急救中心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卫生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3.儿童和老年人福利机构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民政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4.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文体设施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文体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5.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城镇供水、供热、燃气设施等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各县市建设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6.多层商品住宅小区、单位自建住房、单位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的抗震排查鉴定工作由各县市街道办事处牵头落实,建设(房改)部门进行指导,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9年5月31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2年8月底前完成。

(三)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城乡既有民居抗震加固改造工作

经鉴定需要加固的城镇住房,要提出加固措施,列入城镇房屋抗震加固改造计划,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由房屋产权单位按现行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组织力量进行加固改造。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多层商品房,由开发企业或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组织加固改造。具备条件的城镇住房,可将抗震加固改造与建筑节能改造一并进行。

州抗震安居办要督促各县市增加投入,按照下达的工作计划,在确保两年内完成农村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的同时。对于已有新建抗震安居房农户的危旧住房,要立即停止使用,坚决拆除。

对没有加固价值的城镇危旧房屋,纳入自治区和州棚户区(危房)改造计划,享受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危旧住房改造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步实施。

城市低保户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予以解决;城市机关干部职工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单位集资建房形式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州住房解危解困工程解决;城市其他居民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可出台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引导区内外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改造,其住房原则上在新建项目中通过产权调换的方式解决。

(四)健全管理机制,确保新建建筑符合现行抗震设防要求

各县市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强化政府质量监管职能,确保新建建筑抗震设防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新建和改造项目要严格履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抗震设防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的县城、乡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新建、重建的,原则上只建单层建筑,特殊情况需建多层的,应控制在三层以下。学校(幼儿园)、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儿童和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和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应按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抗震措施进行设计(即按乙类建筑设防);所有新建项目不论规模大小,一律进行施工图审查,不得漏项;新建项中一律不得使用预制楼板。要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凡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图设计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审查,不得开工建设;超限高层项目必须由自治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标监督管理,重点对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和施工企业低于成本价竞标进行监管,引导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合理定价,防止工程造价过低引发质量安全问题。要严肃查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和超资质承包等违法违规行为,择优选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效控制质量风险。要加强监理工作管理,规范监理单位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方面的作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工程建设代建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管,对于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影响工程质量的,依法严肃查处。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依据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要加强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凡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使用。要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定期检查制度,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加强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充实技术人员,配备必要装备,落实工作经费,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要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充实村镇建设管理力量,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加大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力度,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增强村镇建设技术力量。

(五)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科学指导城乡抗震防灾建设

各县市要加快组织完成城镇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修编、编制工作,为城镇抗震防灾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抗震设防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县,要针对分布在地震活动断裂带、建筑物密度大、危旧房屋集中、缺少可用于避震通道和避震疏散场地的地段,尽快编制以抗震搬迁改造为主要内容的详细规划。城镇要开辟必要的避震场所和疏散通道,确保抗震需要;存在地震灾害安全隐患的地段,原则上只拆不建。地震时可能发生水灾、火灾、爆炸、放射性辐射、有毒物质扩散等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不得建在城镇人口稠密地区,已经建设的,要限期进行搬迁。要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把抗震设防内容作为城市各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执行。要严把规划审批关,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规划不得批准实施;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选址、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抗震防灾基础工作水平

各县市要在州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制定完善地震等灾害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确保信息畅通,做好人员、物资储备,强化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措施,提高地震防灾应对能力。要开展经常性的地震应急管理演练,及时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自治州重要建(构)筑物抗震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度,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自治州已成立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和指导协调州抗震排查鉴定工作。

各县市应尽快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层层建立责任制,尤其要落实县市、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确定专职工作人员,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办公用品,确保各项工作层层有人抓、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牵头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各县市按期完成年度排查鉴定和改造任务。凡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得力,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影响工程实施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各县市工作经费及建筑抗震设防能力排查鉴定工作费用,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

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各县市要严肃财经纪律,不得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定期向州党委、政府汇报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凡发现违规使用补助资金,采取瞒报、虚报等方式,套取补助资金的,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构筑物范文篇5

构筑物公告艺术广告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概念,即户外广告和城市公共空间。它是依附于构筑物外立面的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户外广告。它具有户外广告的特点,但是同时更有与环境结合的公共艺术的特点。

(一)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的户外广告本质

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的落脚点仍然是户外广告。户外广告是指在露天或室外的公共场所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广告。其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存在,如墙面、立柱、扶梯、车体等,而这些载体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也使之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构筑物广告”指的就是依附于这些构筑物之上的户外广告,广告的形式和内容与构筑物的特点相结合,形成特有的氛围。户外广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较高的认知频率、较长的宣传周期、最大的展面形式、低廉的成本以及最充分的“户外”环境上[1]。而环境是户外广告区别于其他平面类广告的最大特点。从画面内容到表现形式,结合声、光、电的各种形态,户外广告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的空间特点

户外广告是张贴在公共空间内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视觉传达形式,从户外广告的传播特点和环境特点可以得出,其与公共空间中的公共信息设施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公共空间的特点是具有场所性。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提出的场所精神的概念认为,场所具有吸收不同信息内容的能力,它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其定向感和认同感。定向是指人辨明方向,明确自己同场所关系的能力以及“目标——路径”的规则,认同是指经由环境产生对物质信息的兴趣。[2]对于构筑物广告而言,设计者要做的是使户外广告在这一公共场所中成为视觉中心,让人们对该场所定向并产生认同感。构筑物广告是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使广告的受众能够对该广告产生主动的认知兴趣,就必须考虑户外广告作为公共信息设施的性质而言需要的场所特性。即如何将户外广告融入环境并突出为场所的中心。

(三)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的艺术特点

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不仅仅注重广告信息,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形象的宣传。而艺术手法和创意表现则是其最常用的形式。从效果上来说,比起单纯的传递广告信息,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的创意表现使其更像是公共空间内引人注意的公共艺术景观,有时候它甚至会成为一个地区的地标性构筑物。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与受众的关系,向受众传递广告的内容以及企业的形象。这就要首先了解受众视觉查询的过程及其对信息的接受及反馈过程。

二、受众的认知过程

对受众而言,最先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进行视觉查询的活动。这个活动有两个层面,一是物体信息的主动投射,二是大脑在接受信息后对信息产生兴趣并进行自上而下主动搜索[3],在这两个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主观活动会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从而加强人记忆的定向感和认同感。因此如何在进行第一层次的信息传递时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导其进行主动搜索该信息的兴趣是进行设计的主要目的。设计大师普巴林认为“图形设计师的天职就是利用图像投射信息”,点明了广告等形式的宣传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与受众之间的信息联系。好的设计可以通过视觉语言进行和观众的沟通,并通过视觉图形传达信息而获得视觉效益。户外广告是对视觉效益的追求,这种视觉效益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视觉暂留性和视觉记忆性。当视觉信息停留在受众的脑海里,甚至不停的闪现与之相关的信息,就会引起受众对企业的印象甚至掀起一轮购买欲。户外广告的受众特点是流动性较强,在车站、街头、扶梯甚至快速行驶的汽车上都可接受信息,其接受信息的特点是快速浏览、把握大体印象、迅速抓住重点,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其对广告产生深刻的印象就要让广告具有最佳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这就要求其画面创意和表现上更加出彩和引人注目。

三、构筑物公共艺术户外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

(一)形式上:进行环境场景的营造

现阶段很多户外广告仍停留在二维平面的状态,而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区别于它们的特点在于其三维的环境因素。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将户外广告作为公共场所中一个重点,充分利用载体及周围已有环境,重新创造一个接近现实但又超越现实的有趣的场景中心,以此来引起受众的注意力,从而使受众对该场景产生定向和认同感。这种环境场景的营造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平面的载体上参考环境因素并利用错觉的手法创造一个三维的场景空间,即“伪空间”,如图1,广告根据公车站的环境在站台的一个侧面创造出场景。二是创造平面与三维密切联系的空间,或者直接创造真实的三维空间。如图2,这则家具广告在站牌上贴上一些书房场景,并将真实的沙发搬到了现场,和等车的乘客近距离交流。

(二)在内容手法上采用艺术的表现

艺术创作手法在构筑物公共艺术广告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可以更好的传递强烈的情感和夸张的事实,从而产生丰富的反应效果。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广告作为艺术的直接表现形式之一,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艺术思潮的影响。目前常见的构筑物户外广告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类,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1.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种美学思潮,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偏向夸张,有很多想法及表现与现实的事实大相径庭。它追求反逻辑、超时空以及怪诞感的表达。这些表现手法用在构筑物广告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制造一个夸张怪诞的场景(图3)。这种表现手法所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能激发受众的好奇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好奇心正是购物欲的前奏,印象则是商品知名度的前提。因此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运用在户外广告中是被广大受众接受的。

构筑物范文篇6

关键词:构筑物抗浮设计

目前,在抗浮设计上,主要采用抗与放的方法。所谓抗,即是配重抗浮、锚固抗浮;所谓放,即是降水抗浮和设观察井抗浮。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尚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应着重考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下面就各种抗浮方式进行探讨并做经济分析比较。

一.抗浮方式的探讨:

1.配重抗浮:小型水池一般不需要配重抗浮,因其池壁相距

较近,再加上底板向外突出部分上部的土重和壁板与土的摩擦力(规范未计入以策安全),抗浮安全系数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

砼的缺点之一是自重大,但事物均有两面性,抗浮时自重越大越有利。配重抗浮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在底板上部设低等级砼压重;二是设较厚的钢筋砼底板;三是在底板下部设低等级砼挂重。一、二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当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不大时,应尽量采用配重抗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小,投产后亦没有管理成本。但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较大时,本方法将会增加工程量使土建造价提高,原因是配重部分要扣除浮力,导致配重部分的厚度增大;较大的埋深也将增加挖方量和排水费用,同时也会增大基底压力,引起较大的地基变形。如采用底板上设低等级砼压重的方法,将会使壁板的计算长度H加大,而壁板根部的弯矩值与H是平方关系,这样会使壁板根部的弯矩值增长较快,弯矩值较大时,板厚和配筋也会相应增大;如采用较厚的钢筋砼底板的方法,其工程量与设低等级砼压重相差不多,壁板的弯矩值虽小,但底板的钢筋用量会有些许增加;如采用底板下设砼挂重的方法,壁板的弯矩值小,底板的钢筋用量也不会增加,但底板和挂重部分砼须用钢筋连接,施工比较麻烦,当地下水对钢筋和砼具有侵蚀性时,设砼挂重的方法须谨慎。

2.锚固抗浮:锚固抗浮一般有两种方法:

a)锚杆:锚杆是在底板和其下土层之间的拉杆,当底板下有坚硬土层且深度不大时,设锚杆不失为一种即简便又经济的方法;近年来,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中,也有采用土锚技术的,也有采用短锚加扩大头技术的。锚杆的直径一般为150~180mm。锚杆抗浮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受力问题,当构筑物内无水时,锚杆处于受拉状态,当构筑物满水时,锚杆又处于受压状态,锚杆的底端类似于桩端,锚杆在反复拉压状态下的工作性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二是施工问题,锚杆的施工需有专门的机械,施工前要进行试验,同时,较细的锚杆在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控制钢筋偏移,如何使灌浆饱满、如何避免断杆等都是施工难题,尤其是锚杆较长时,不如配重抗浮来得简便。三是适用性,当地下水对钢筋有侵蚀性时,细锚杆的耐久性问题不易解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适用性。

b)抗拔桩:抗拔桩利用桩侧摩阻力和自身重度来抵抗浮力,桩型可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桩径一般为400mm,也可采用方桩,桩距和桩长应通过计算确定,桩距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底板厚度,桩端最好能伸入相对较硬的土层。抗拔桩也有拉压受力问题,但其施工较简单,耐久性亦比锚杆容易得到保证。

3.降水抗浮:这是抗浮设计的另一条思路,即不硬抗,而采用放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构筑物底板下设反滤层,在构筑物周围设降水井,降水井和反滤层间用盲沟相连,当构筑物因检修设备而需要放空时,可在降水井内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下,从而保证构筑物的稳定。降水抗浮的关键问题是反滤层的设计,当土的颗粒较细时,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土粒随地下水的涨落而进入反滤层,引起反滤层堵塞而失去作用。降水抗浮的优点是工程造价低,因采取了抗浮措施,构筑物的设计可按无地下水时考虑。当地下水位很高且地基土较软时,采取降水抗浮措施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但降水抗浮也有其缺点,第一是可靠性,虽然构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放空检修的时间很短,但每年也有一二次,如反滤层被堵塞,则水位很难降至底板以下;第二,如果遇到非正常排空,将会发生构筑物上浮事故。当然,在排水工程中,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在非正常排空时使地下水自动进入构筑物内,提高构筑物的可靠度。

4.观察井抗浮:和降水抗浮相似,只是不设反滤层,利用地

下水的涨落安排构筑物放空检修的时间。方法也很简单,在构筑物周围设若干观察井,井内标示可放空检修的临界水位线,如在一个时期内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水位,则可放空检修。应该讲,在地下水位涨落差较大的地区采用本方法,是所有抗浮方法中土建工程造价最低的。其缺点是检修时间不灵活,且有一定的管理成本,非正常排空亦有可能发生上浮事故。

二.经济分析比较:

例:某排水工程终沉池,内径40m,池净高5m,地下水位距池底板顶3.0m。抗浮方法分别为:1.配重抗浮(设较厚的钢筋砼底板);2.抗拔桩抗浮;3.降水抗浮;4.设观察井抗浮。其工程量分别为:

1.配重抗浮:

挖土方:2508m3;3.86×2508=9681元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2904m3;460×2904=1335840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2.抗拔桩抗浮:

挖土方:200m3;3.86×200=772

直径400mm沉管灌注桩,长12m:150根;548×1.51×150=123892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594m3;460×594=273240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3.降水抗浮:

挖土方:200m3;3.86×200=772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413m3;501×413=206913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反滤层:726m3;59.5×726=43197

降水井:4座;1521×4=6084

4.设观察井抗浮: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413m3;558×413=230454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观察井:3座;1521×3=4563

其土建工程造价(直接费)分别为:

1.配重抗浮:1575761元

2.抗拔桩抗浮:628144元

3.降水抗浮:487206元

4.设观察井抗浮:465257元

构筑物范文篇7

关键词:构筑物抗浮设计

目前,在抗浮设计上,主要采用抗与放的方法。所谓抗,即是配重抗浮、锚固抗浮;所谓放,即是降水抗浮和设观察井抗浮。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尚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应着重考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下面就各种抗浮方式进行探讨并做经济分析比较。

一.抗浮方式的探讨:

1.配重抗浮:小型水池一般不需要配重抗浮,因其池壁相距

较近,再加上底板向外突出部分上部的土重和壁板与土的摩擦力(规范未计入以策安全),抗浮安全系数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

砼的缺点之一是自重大,但事物均有两面性,抗浮时自重越大越有利。配重抗浮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在底板上部设低等级砼压重;二是设较厚的钢筋砼底板;三是在底板下部设低等级砼挂重。一、二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当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不大时,应尽量采用配重抗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小,投产后亦没有管理成本。但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较大时,本方法将会增加工程量使土建造价提高,原因是配重部分要扣除浮力,导致配重部分的厚度增大;较大的埋深也将增加挖方量和排水费用,同时也会增大基底压力,引起较大的地基变形。如采用底板上设低等级砼压重的方法,将会使壁板的计算长度H加大,而壁板根部的弯矩值与H是平方关系,这样会使壁板根部的弯矩值增长较快,弯矩值较大时,板厚和配筋也会相应增大;如采用较厚的钢筋砼底板的方法,其工程量与设低等级砼压重相差不多,壁板的弯矩值虽小,但底板的钢筋用量会有些许增加;如采用底板下设砼挂重的方法,壁板的弯矩值小,底板的钢筋用量也不会增加,但底板和挂重部分砼须用钢筋连接,施工比较麻烦,当地下水对钢筋和砼具有侵蚀性时,设砼挂重的方法须谨慎。

2.锚固抗浮:锚固抗浮一般有两种方法:

a)锚杆:锚杆是在底板和其下土层之间的拉杆,当底板下有坚硬土层且深度不大时,设锚杆不失为一种即简便又经济的方法;近年来,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中,也有采用土锚技术的,也有采用短锚加扩大头技术的。锚杆的直径一般为150~180mm。锚杆抗浮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受力问题,当构筑物内无水时,锚杆处于受拉状态,当构筑物满水时,锚杆又处于受压状态,锚杆的底端类似于桩端,锚杆在反复拉压状态下的工作性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二是施工问题,锚杆的施工需有专门的机械,施工前要进行试验,同时,较细的锚杆在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控制钢筋偏移,如何使灌浆饱满、如何避免断杆等都是施工难题,尤其是锚杆较长时,不如配重抗浮来得简便。三是适用性,当地下水对钢筋有侵蚀性时,细锚杆的耐久性问题不易解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适用性。

b)抗拔桩:抗拔桩利用桩侧摩阻力和自身重度来抵抗浮力,桩型可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桩径一般为400mm,也可采用方桩,桩距和桩长应通过计算确定,桩距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底板厚度,桩端最好能伸入相对较硬的土层。抗拔桩也有拉压受力问题,但其施工较简单,耐久性亦比锚杆容易得到保证。

3.降水抗浮:这是抗浮设计的另一条思路,即不硬抗,而采用放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构筑物底板下设反滤层,在构筑物周围设降水井,降水井和反滤层间用盲沟相连,当构筑物因检修设备而需要放空时,可在降水井内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下,从而保证构筑物的稳定。降水抗浮的关键问题是反滤层的设计,当土的颗粒较细时,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土粒随地下水的涨落而进入反滤层,引起反滤层堵塞而失去作用。降水抗浮的优点是工程造价低,因采取了抗浮措施,构筑物的设计可按无地下水时考虑。当地下水位很高且地基土较软时,采取降水抗浮措施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但降水抗浮也有其缺点,第一是可靠性,虽然构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放空检修的时间很短,但每年也有一二次,如反滤层被堵塞,则水位很难降至底板以下;第二,如果遇到非正常排空,将会发生构筑物上浮事故。当然,在排水工程中,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在非正常排空时使地下水自动进入构筑物内,提高构筑物的可靠度。

4.观察井抗浮:和降水抗浮相似,只是不设反滤层,利用地

下水的涨落安排构筑物放空检修的时间。方法也很简单,在构筑物周围设若干观察井,井内标示可放空检修的临界水位线,如在一个时期内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水位,则可放空检修。应该讲,在地下水位涨落差较大的地区采用本方法,是所有抗浮方法中土建工程造价最低的。其缺点是检修时间不灵活,且有一定的管理成本,非正常排空亦有可能发生上浮事故。

二.经济分析比较:

例:某排水工程终沉池,内径40m,池净高5m,地下水位距池底板顶3.0m。抗浮方法分别为:1.配重抗浮(设较厚的钢筋砼底板);2.抗拔桩抗浮;3.降水抗浮;4.设观察井抗浮。其工程量分别为:

1.配重抗浮:

挖土方:2508m3;3.86×2508=9681元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2904m3;460×2904=1335840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2.抗拔桩抗浮:

挖土方:200m3;3.86×200=772

直径400mm沉管灌注桩,长12m:150根;548×1.51×150=123892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594m3;460×594=273240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3.降水抗浮:

挖土方:200m3;3.86×200=772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413m3;501×413=206913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反滤层:726m3;59.5×726=43197

降水井:4座;1521×4=6084

4.设观察井抗浮:

素砼垫层C10:134m3;145×134=19430

钢筋砼底板C25:413m3;558×413=230454

预应力砼池壁C40:190m3;899×190+40000=210810

观察井:3座;1521×3=4563

其土建工程造价(直接费)分别为:

1.配重抗浮:1575761元

2.抗拔桩抗浮:628144元

3.降水抗浮:487206元

4.设观察井抗浮:465257元

构筑物范文篇8

第二条本市规划市区、郊区的城镇地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区、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城市化管理地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应当按照本规定保持整洁。

第三条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管本市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区、县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本辖区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负责对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规划、建设等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工作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应当保持整洁,无明显污迹,无残损、脱落、严重变色等。建筑物顶部应当保持整洁,无堆物堆料,不得擅自设置设施、设备。建筑物附着物和周边可能对建筑物造成影响的构筑物,其外立面必须与建筑物的色调、造型和建筑设计风格相协调。

第五条本市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整洁的标准,由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会同市规划委员会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为玻璃幕墙的,至少每年清洗一次;外立面为水刷石、干粘石和喷涂材料的,应当定期清洗并至少每五年粉饰一次;外立面为其他材质的,视材质情况定期清洗或者粉饰。因施工等原因致使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有明显污迹的,应当及时进行清洗、粉饰。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残损、脱落的,应当进行修补或者重新装饰、装修。

第七条本市遇重大庆典或者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时,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要求对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粉饰。

第八条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外立面进行粉饰或者重新装饰、装修,应当保持原建筑物、构筑物的色调、造型和建筑设计风格。改变原建筑物、构筑物色调、造型或者建筑设计风格的,应当先依照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申报批准后再进行。

第九条对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进行粉饰或者重新装饰、装修时,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和本市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涂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保证工程质量,在规定的期间内不出现严重变色、褪色和脱落现象。

第十条应当承担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责任的责任人,不履行责任的,由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委托专业企业按照规定代为粉刷、修饰,所需费用由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的责任人承担。对不支付费用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十一条对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负有管理责任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玩忽职守、推诿扯皮,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工作不落实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构筑物范文篇9

1.1平均年限法

采用平均年限法撮关键的是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公路及构筑物的使用年限,一般采用省【自治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收费批文上批复的收费年限,而非公路的实际使用年限或其寿命。

——公路及构筑物净残值比例的确定,其他部门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为3%~5;外商投资企业的净残值率为10;《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台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有鉴于此,考虑公路经营企业对公路及构筑物只有在进行收费活动时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且在收费期限月;满后将无偿移交交通部门。因此.净残值比例应按考惠否则,公路及构筑物价值就不能彻底补偿。

1.2工作量法

公路及构筑物计提折旧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准确预计收费年限内的交通量,此时的交通量应以标准车交通量(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为小客车,二级公路为中型载货汽车)为准,且预计的交通量应和使用年限法相一致。下面举例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如何计提折旧:如A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原值为27000万元,规定收费年限27a,收费期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5400万辆,第一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2.5万辆/月,第二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3万辆/月,第三年通过收费站的标准车交通量平均为I3.5万辆/月(假设仅设一个收费站)。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计算:

年折旧额一公路及构筑物原值÷收费年限一27000万元÷27—1000万元

每月提取折旧额=1000万元÷12—83万元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算:

每标准车应提折旧一公路及构筑物原值÷收费期

间预计标准车交通量=27000万元÷5400万元=5元/标准车

公路及构筑物第一年应提折旧颧一125000×12×5=750万元;

公路及构筑物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30000×12×5—780万元;

公路及构筑物第三年应提折旧额=135000×12×5—810万元。

另外,对通讯、收费、监控设施等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时,也存在一个折旧选择问题。从企业理财角度看,因公路经营企业运营初期收费额较中后期少,再加上初期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二免三减半”、15税率等),因而其折旧计提应前期少,后期多。在固定资产原值相同情况下,平均年限法较加速折旧法符台上述趋势.而加速折旧法中的年数总和法叉较双倍余额递减法符合上述趋势,因而公路经营企业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某一监控系统原值500万元,预计使用5a,残值20万元,刚采用平均年限法时:

每年提取折旧额一(原值残值)÷使用年限一80万元÷5—96万元。

采用年数总和法时:

年折旧率一尚可使用的年限(折旧年限已使用午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折旧年限X(折旧年限+1)÷2]

圭三折旧额=(原筐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各年计算列于表1。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X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备年计算列于表2。

各种折旧方法在同一年累计差额计算比较如表3所列。

2资产管理方式的选择

如上所述,公路经营企业取得公路收费经营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投资方式即“BOT”方式,另一种是受让公路经营权。因此,相应的资产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直接投资方式下,困涉及建设、经营、移交3个期问,公路及构筑物等资产的入账价值属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故需按公路工程预算及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公路及构筑物的入账价值。因此,在建设期间发生的基建支出,要分两种情况才能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

一根据交付使用财产明细表,从“基建工程支出中转入形成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贷:基建工程支出一根据项目概算内容购入的不需要安装设备和为生产经营准备的工具,直接形成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酱: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机械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车辆(巡逻车、工程抢险车等)、其他(复印机、打字机等)

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等结算科日

工程物资——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

②在间接投资方式下,公路经营企业直接出资购买已建成的公路,困不存在建设期间,只涉及经营、移交2个阶段,其形成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用固定资产比较简单除需支付公路及构筑物等建造成本外,还要支付受让公路收费经营权的购置成本——无形资产。

此时将购买价大于公路建设成本的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来核算。

借:固定资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房屋及建筑物

无形资产——公路经营权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综上所述,公路经营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首先要选择好适台于本单位的会计制度,要加强公路及构筑物等资产形成的管理,选择好固定资产折旧的补偿方式。

构筑物范文篇10

关键词:水厂自动化系统防雷瞬间过电压

随着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显示技术(CR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水厂的自动化控制普遍采用由工业计算机IPC或可编程控器PLC组成的集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和信息传送于一体的监控网络。由于这些设备大量采用高度集成化的CMOS电路和CPU单元,其对瞬间过电压的承受能力大幅降低,成为水厂受雷电损害的主要设备。所以对自动化系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明析瞬间过电压产生途径和危害是正确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

一、瞬间过电压的产生

瞬间过电压是指在微妙至毫秒之内所产生的的尖峰冲击电压而非一般电源上的所谓过压(一般电源过压可能维持数秒及以上),瞬间过电压有两种产生途径:雷击和电气开关动作。

1、一般构筑物避雷网只能保护其本身免受直击雷损害,雷击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破坏电子设备:①直击到电源输入线,经电源线进入而损害设备,因电力线上安装的各种保护间隙和电力避雷器,只可把线对地的电压限制到小于6000伏(IEEEC62.41),而线对线无法控制。②以感应方式(电阻性、电感性、电容性)偶合到电源、信号线上,最终损害设备。

2、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存储能量并与电流大小和导线长度成正比,当电器设备(大负荷)开关时会便产生瞬间过电压而损害设备。

二、瞬间过电压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瞬间过电压使电子设备讯号或数据的传输与存储都受到干扰甚至丢失,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重复影响而降低电子设备寿命甚至立即烧毁元器件及设备。这一切都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较大损失。

通常水厂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站都置于构筑物之中,网络线、电源线铺设于电缆沟中,因而遭受直接雷击的可能性不大,其防护的主要对象是雷电波侵入(感应)。按国外资料统计雷电波侵入(感应)占计算机类设备雷击事故原因的85%,按成都市自来水总公司资料统计占水厂自动化系统雷击事故原因的100%。雷电波侵入(感应偶合)对自动化系统的破坏,主要是通过侵入电源线、天馈线、通讯线和信号线而分别损坏电源模板、通讯模板、I/O模板;也可能因感应从信号采集线和接地网引入有害的信号电流和接地电流,损坏自动化系统或影响其运行。

根据瞬间过电压产生、危害途径和自控系统大量采用高度集成化的CMOS电路和CPU单元及集控制、通讯、监测为一体且分散面广的特点,我们认为对自控系统要尽可能降低雷电带来的损失,就必须采取系统的、综合的防雷措施。特别应从配电系统防雷、自控系统网络线路防雷、构筑物防雷和合理接地等四方面着手。

1、自控配电系统的防雷

当雷击输电线或雷闪放电在输电线附近时,都将在输电线路上形成雷电冲击波,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工频至几百赫的低端,容易与工频回路耦合。雷电冲击波从配电线路进入自控设备的电源模块以及从配电线路感应到同一电缆沟内的自控网络线上进入自控设备的通讯模块的几率比从天馈和信号线路进入的要高得多。因此配电线路的防雷是自控系统防雷的重要部份。

水厂的配电系统在高、低压进线都已安装有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等避雷装置,但自控设备的电源机盘仍会遭受雷击而损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的保护对象是电气设备,而自控设备耐过压能力低,同时,这些避雷器启动电压高而且有些有较大的分散电容,与设备负载之间成为分流的关系,如《图一》,从而加在自控设备上的残压高,至少高于避雷装置的启动电压,一般为峰峰值2-2.5倍(单相残压不低于800V),极易造成自控设备损坏。同时大型设备启停产生的操作过电压也是危害自控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上述,用单一的器件或单级保护很难满足要求自控设备对电源的要求,所以对电源防雷应采取多级保护措施。具体级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而定,《图二》为自来水司水厂采用的三级保护方案。(原有的高压避雷器保留)

第一级在变压器二次侧,主要泄放外线等产生的过电压,其雷通量大,启动电压高(920-1800V)。第二级在各控制站PLC专用隔离变压器前,主要泄放第一级残压、配电线路上感应出的过电压和其它用电设备的操作过电压、其电流通量居中,启动电压居中(470-1800V)。隔离变压器的安装非常重要,它能有效抑制各种电磁干扰,对雷电波同样有效。末级在PLC专用电源模板前,主要泄放前面的残压,完全可达到箝位输出,其残压低,响应时间快。

有条件尽可能以从总配电柜开始将自控系统的电源线单独布排。各级避雷器应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以免雷电侵入波发生正的全反射。各级启动电压可据系统而定,但末级应尽量达到箝位输出。国内和国外的各系列电子避雷器均有较好的性能,其原理图如图三。有些还增加了放电管、雷击计数器、避雷器漏电流检测电路,其使用、检测很方便。自来水司水厂采用电子避雷器后其自控系统一般不会在再遭受过电压损坏。

2、通讯线、天馈线避雷

自控系统通讯线一般都采用特制屏蔽双绞线(如DH+、MB+),并且一般在安装时都是穿管直埋(或电缆沟)铺设,所以雷电在此处的感应电压不高(1KV-2KV)。但由于其直接进入PLC或计算机通讯口这一薄弱环节(正常电压一般为正负5V、12V、24V、48V等),故损害也很大。计算机数据交换或通讯频率是从直流到几十兆赫兹(据系统而定),在选用避雷器件时一般都不采用氧化物避雷器,因为它的分布电容大、对高频损耗大,除非对之进行特殊处理。通常避雷器原理如《图四》,其中箝位二极管残压很低,若额定电压为24V,则残压在于24-30V之间。选用此类避雷器时应以通讯电平和频率或速率来确定,对于比较高频的讯号便需要特殊设计的防雷器以确保其阻抗与该系统对应,否则会有信号反射的现象。避雷器应靠近通讯接口处安装(减小反射损耗)。网络通讯线路避雷的最好方法当然是采用光纤网络。

水厂与上级部门及水厂之间的无线电通讯一般距离近,功率低,其连接线都采用同轴电缆。所以对天馈的防雷主要是选用同轴电缆避雷器(直击雷防护见后)。我们知道,雷电波能量主要集中在工频和几百赫的低端,与有用通讯信号频段相距很远。把这两种信号分开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高通滤波器,在选用这类产品时,应据通讯频率和传输功率而定(天线应置于构筑物避雷网45°角内,否则须有相应接地措施)。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同轴电缆避雷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3、控制站构筑物的防雷

总控站是控制和信息中心,集中了很多位重值高的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大多数还有电台和天馈线,是全厂生产监控、调度中心,在装修中大量采用了铝、铁等金属材料,所以在防雷上的要求就更高一些,其目的是要形成均压等电位屏蔽措施。

控制站所在构筑物应安装避雷带、避雷网,只安装避雷针效果不好,因为水厂构筑物高度虽低,但地势空旷,临近水源,所以极易遭受各方向的各种形式的雷击。控制站所在构筑物的接地电阻须小于10欧。

有天馈线或通讯铁塔的应安装避雷针,并置于构筑物避雷网45°角内,避雷针以及通讯铁塔的接地除用建筑物内钢筋结构接地以外,还应单独铺设引下线引至构筑物接地网。如只采用构筑物钢筋结构接地,因为在构筑物修建时其钢筋焊接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雷击时其均压要求不能保证而易在构筑物内出现强磁场。构筑物外墙上的所有金属门窗应接入构筑物的接地网。

前面已述,雷电的危害途径主要通过感应而进入自控系统,所以避雷针、带、网的引下线应尽量多设几条,使雷电电流有更多的分流途径,以减小每条线上的泄放电流量从而降低感应能量。室内计算机、自控设备要尽量置于远离避雷网导地金属体。

4、合理接地

防雷的最终措施是"泄放",因而对"接地"切不可轻心。一般厂内的接地主要有构筑物接地、配电系统及强电设备接地、计算机自控系统接地。如这三种接地配置不合理,极易在雷击时通过接地网对自控系统造成反击。

计算机自控系统是一个特殊用电系统,它包括以下几种接地:系统工作地(小于4欧),直流工作地(信号屏蔽地、逻辑地等小2欧),安全保护地(小于4欧)。在安装时难以分开(特别是对PLC系统),对这一系统采用联合接地较好。接地电阻取最小值,至少小于2欧。

目前水厂的三大接地网一般是分开设置的。虽然也有采用部分联合接地的,但我们认为,在水厂还是分开设置较好,原因有以下几点:

l、水厂构筑物大多数在修建时未考虑计算机等弱电设备,且其接闪地和设备地本身已分开设置。

2、一个水厂内,为普通用电设备供电的高、低压配电系统中,都采用一个接地系统,由于用电的复杂性,在运行和雷击时常常使零线(地线)电流不为零(Id)。如采用联合接地时(Rd),必然使计算机接地电位抬高到IdRd,从而可能造成反击。

3、新增计算机、PLC系统时,若要与构筑物接地、配电系统及强电设备接地联合接地,其接地电阻小于0.5欧较安全,这样一方面造价太高,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很能难做到,另一方面对旧地网(特别是老水厂)处理时比较困难。

地网分开设置时应注意避免地网之间的闪络。雷击时,会在地网及附近导体中产生很高电位,地网分开,则可能造成接闪接地体向其它接地体闪络。所以,地网之间的距离SK当涉及自控系统接地时应大于10M。在接地线引入室内时,若与其它地网距离太近,可局部采取既绝缘又屏蔽的措施。

5、避雷器的选型及安装布线

要发挥良好避雷功能,防雷器应不会对保护的设备或线路造成任何干扰和中断现象;具有低"通过"电压(将瞬间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范围);能承受高电流(二次感应电流一般不会超过10000A);反复使用寿命长且具有状态显示。电源避雷须提供相对地、中对地及相对中的全面保护作如《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