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2:08:22

供需矛盾

供需矛盾范文篇1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的形成原因

(一)供给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1.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公共产品因其所具有的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特征,不管是纯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应该主要是政府,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加以提供才能保证公共产品内在的公共利益或福利的真正实现。近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扩大占GDP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仍不能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增长的需求。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这一比重明显偏低。如表1所示。

与中央财政相比,基层政府收入更为短缺,与其目前所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需资金相去甚远。根据公共财政学,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分别承担全局性和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悖于此,大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于县、乡和村。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中,中央负担了2%,省和地区负担了11%,县和县级市负担了9%,而乡镇负担了78%。基层政府迫于众多的事权压力,在税费改革前主要通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及各种摊派来筹集资金。2002年以来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限制了基层政府摊派、收费的权利,使基层政府收入大幅减少,在财力受到约束而事权没有相应减少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减少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必然选择,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

2.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少。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资源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倾向明显,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1992-1996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23%,财政支农支出年均增长只有16.8%;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3.42%下降到1999年的8.23%;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78年为10.78%,2000年仅为4.36%。财政对城市的倾斜,造成农村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产品配给与城市差距较大。以教育为例,2001年城镇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95元,农村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为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镇人口基本上免费享受财政供给的各种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而农民则主要靠自己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自己承担养老、教育、医疗等费用,从而导致农民成本增加、减缓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进而加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匮乏程度。

(二)需求方: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缺乏

在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无论是商品还是公共产品,只有满足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效的供给。商品的供给通过市场价格协调着供需双方的行为,而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价格来反映需求信息,其供给满足需求的有效性只有依靠供需双方的自我协调。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农民是需求方,对自己的利益偏好十分清楚。但在我国农民缺乏需求表达机制,政府缺乏民主机制来汇总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和需求,农民需要的公共产品,以及公共产品在数量和品质上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农民需求,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都由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作出决定,农民被排斥在供给决策之外。由于供给主体没有准确获得农民的真实需求以及在决策中主要以满足自身政绩和利益需要作为标准,因此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供给主体对能显示他们政绩的防洪防涝设施、交通道路建设等公共产品投入热情较高,而对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等见效慢、期限长的公共产品不愿提供。这种不由农民的需求决定,而采取“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能体现和充分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的缓解策略

(一)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

1.加大对农村的支付转移力度,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在城市工业已初具规模的今天,应该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支出政策,加大向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不改变现行税制结构和基层政府事权范围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是改善基层政府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欧盟国家的农村发展水平较高,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和工农的融合,主要是受益于欧盟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借鉴国际经验,我国政府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要确保对农资金的“三高”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力度,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

2.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基层政府收入。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税费改革后收入的匮乏直接制约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因此在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基层政府收入,能为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表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也截然不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财源丰富,政府的财政收入充足,能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乡镇企业少,公共产品的供给明显短缺。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企业,不仅能使农民增收,而且能增加基层政府收入带动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3.增加投资主体类型,拓宽融资渠道。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单一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能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有必要增加投资主体类型,引入民间投资者(私人、企业及第三部门),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充分利用政府财政、私人和企业等民间资金缓解供给不足的矛盾。对于公共性程度高、全局性和非政府力量无力提供的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供给;而对既有公共产品性质又有私人物品性质的公共产品,可以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投入实现有效供给;第三部门(如各种专业协会)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亦可以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

需求表达机制的缺乏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和供给主体对农民需求的敏感反映机制必不可少。通过强化村民委员会制度和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参与本地区公共产品建设项目的形式,使农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意愿。在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过程中采取听证方式作出对农民需求的敏感反映,以农民的需求为依据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内容和供给数量,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同时,改善对基层政府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把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纳入考核范围,并赋以较高权重,减少低效甚至无效公共产品的供给。

参考文献:

1.王春超.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及主要对策.经济科学,2004(1)

2.何菊芳,何秋仙.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浙江学刊,2004(3)

3.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中国国力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供需矛盾范文篇2

[关键字]会计信息社会化;会计信息需求;供需矛盾

目前,会计界把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称之为公共物品。它被称为公共物品,显然具有满足公共需求的性质。同时,会计信息是由企业个体生产的会计产品,首先为企业个体的需求服务,必定为企业个体所拥有,具有个体性,不可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的公共需求。

这样,就产生了会计信息的个体供应与社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深入分析会计信息的供求及其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目前会计信息供求现状

⒈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及其内容

信息需求者多种多样,但可归纳为两类:内部需求者和外部需求者。

管理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也是会计信息的内部需求者。其目的是发现经营和理财上的问题,不断调整经营方针和投资策略,对企业整体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称此种需求为内部需求。

从外部需求者看,投资人作为资产的委托者,为评估其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及获利情况;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统计部门、税务机构、市场监管机构有维护市场秩序,管理整个国民经济生活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使命,会计信息是其管理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经济交易资金的流动及其所产生的增量是他们需要的信息。反过来,企业要通过国家的公布的统计资料、投入产出表等了解行业现状及其他宏观经济信息;监督机构在国家或企业个体的委托下有对市场公开的信息进行监督、鉴证的义务,其需求的信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企业特定经济业务的相关信息。本文称此类需求为社会公共需求。

⒉会计信息供给者及其供给方式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是市场上的个体性企业。当然国家、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等也提供许多有利的会计信息,但他们的信息来源大多是在企业所提供资料基础上加工而成。

现行的会计信息生产是依据现行财务会计理论进行的。基本程序为:经济业务发生后,财务人员在企业主体内部进行确认,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汇总报表、税务申报、对外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由此看出会计信息是由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自行生产并报告的。为了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引入了制定财务会计准则和进行社会审计的机制,从而形成了如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各有关方通过博弈制定会计信息生产准则,以法律等强制性方式要求或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保证生产会计信息的主体遵循准则规定生产相应信息,由具有独立地位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社会审计查验信息生产主体遵循准则的情况,获得审查通过的会计信息以主体的名义向外。

二、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表现

虽然会计生产过程中有准则规范,法律保证,审计人员查验,但目前的会计生产模式仍然产生了诸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其具体表现如下:

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是世界性难题。

从中国的“银广夏”到美国的“安然事件”,使得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发生了质疑。会计供需的矛盾在加剧。

⑵由于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信息使用者决策效率降低。

目前虽然进入了信息时代,但由于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时滞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仍然广泛存在,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效率也大大降低。wWw.gWyoO

供需矛盾范文篇3

1.1电煤供需的现状

据华北电网的信息,由于负荷需求持续高位运行,电厂耗煤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京津唐电网电煤库存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华东电网整体压力也较大,包括安徽等地在内的部分机组已缺煤停机。另外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49家直供电厂每天的耗煤量都在240万吨以上,存煤可耗天数在10天左右,甚至一些电厂的存煤量还不足3天。在南方用电量较大的省份,电厂缺煤情况更为严重,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份普遍出现了电煤短缺局面。同时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大幅增长,电网对电煤的需求也会大增,因此,煤炭供应跟不上,发电量就无从谈起。电煤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1.2电煤供需矛盾的成因分析

笔者总结一下,认为造成当前电煤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工业生产的恢复带动煤炭需求是造成当前电煤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各种自然因素加剧了当前电煤供需矛盾,取暖需求致使冬季是传统的用煤高峰季,而且由于雪灾、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引发的运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煤炭市场的短期失衡;三是水电供应同比下降,也使得用电对火电极为依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电煤的紧俏。

2认识电力营销策略

2.1优质服务策略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营销中的重要营销策略,该营销策略强调从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起以客户满意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用电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电力需求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把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动,通过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

2.2优质产品策略

优质产品营销策略强调优质、可靠的产品是征服客户和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要求各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以强大电网为支撑,加强电网的可靠性管理,不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连续的、优质的电力服务,不断提高电力产品对客户的信任度和吸引力。

2.3用电价格策略

用电价格策略是当前电力企业最为重要的一项营销策略,价格是电力市场营销中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客户的接受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需求量的变化。用电价格策略强调各电力企业通过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在电价中考虑充分各类费用因素,处理好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具有弹性的电价体系,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采取差别的定价,达到双赢的目的。

3煤电供需矛盾下电力营销创新策略

3.1健全和完善新型的营销体制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效益为中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各种需求,通过全面开展电力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销售,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新型电力营销管理体制,通过健全和完善新型的营销体制来有效解决煤电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来有效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3.2保持电价稳定,深化电价改革,扩大供电销售

就这一点而言,各电力企业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规范电价,取消不合理的电价加价,通过降低客户的用电成本,来有效刺激用户的用电需求;其次,切实解决电价过高的问题,合理调整供电价格,改造电力的相关设备,为客户提供优质价廉的电能;最后,采用灵活的电价政策,这是保持电价稳定,深化电价改革,扩大供电销售的重要保证。

3.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专业人才是营销活动中核心的因素,因此各电力企业要切实培养一批思想敏捷、技术全面、责任心强、思想政治素质高、有服务意识的高素质营销队伍,通过加强对这些营销人员的岗位培训,来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营销业务发展的需要。

供需矛盾范文篇4

北京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已日益引起专家、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分析原因,除了自然因素造成先天水资源严重缺乏和人为因素造成后天水量超采污染加剧这两个显性原因外,还有深层的原因:

1公益物品认识导致集体非理性。通过对北京水资源的管理模式的考察,我们发现对于水资源的属性认识不清,只把它当做纯粹的公有公益物品,而忽视了水资源特有物品属性,这是导致我们长期以来选择并实行一种错误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根本原因,从而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2公有私益物品。水资源作为一种公有私益的物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0)水资源的非排他性是指特定人群在特定范围内的对水资源的消费,不必支付额外的费用。水资源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会导致水资源的外部性效应。水资源的竞争性是指如果水资源的总量保持不变,一个人多消费一个单位,那么另外一个人就将减少一个单位,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3水价不合理。近些年来,北京市居民用水销售价格调整至4.0元/m3,其中水资源费上涨至1.26元,污水处理费上涨至1.04元,按居民人均用水量3m3/月计算,调价后每人年均水费支出达144元,以2012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4元计算,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0.8%左右。目前水价体系仍不足以激励城市居民节约用水。

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经济建议

1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充分认识水资源经济价值,通过经济机制,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科学水价体系是指在各种水源(包括污水)之间建立起来的高效和谐的比例关系。这种体系的存在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有效配置资源,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

2建立和培育水市场。市场可以把经济人的理性自利转换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共同繁荣的利公动机。因此,人们在水资源的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水权交易。在水市场中,水权的自由交易实现了水资源价格的本质,它更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它的价格体系起着配给有限的供给量的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及地区开始采用市场体制对水资源进行配置。

三、结论

供需矛盾范文篇5

一、对当前电力供需形势的认识

首先,必须认识到目前我们供电行业面临的形势,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们还面对着市场的压力,这包括大用户直供、农电体制改革,直到政企分开、输配分开;尤其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政府对我们的监管职责清晰、监管力度加大;还包括对我们多经企业的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我认为一要认识到,供需矛盾突出、供电形势紧张,这对我们所有供电企业都是个机遇,是一个加快发展的难得时机,各供电企业都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建设更坚强的电网,我们才有更多的可能去面对下一步的挑战;二要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重视、政府重视的时机,把握自身发展的节奏,尽快地当前历史条件下,加快我们的发展步伐,客观地讲,我们所处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尤其作为供电企业属于政府特许经营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因为真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能得到的政府支持是很少的,企业完全要靠社会的竞争、自身的发展,正由于在社会的转型期,我们有很多政策还有很多过去的惯法,使得我们有一个时机,加快我们的发展。我在北京工作就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就以我们建设变电所的土地问题,政府包括一些资金的支持、资本金输入的支持,如果在真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不会给予支持的,这一点值得大家参考。第二,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加强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的原则应该是供电企业与政府双赢,今年,我们在北京衽了错峰避峰的几套方案(包括负控),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中体现了需求侧管理对我们供电企业,能够取得能源利用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企业自身建设,这作为供电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第三,在目前供需矛盾突出情况下,我们供电企业应该审视和研究我们自身的核心业务,我们作为政府特许经营企业,应该有哪些经营范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前作好准备,应对下一步市场经济的挑战。第四,在目前供需矛盾突出情况下,尤其要确保安全生产,这次我们专门设立了安全生产专委会,对供电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共同切磋如何做好工作,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沟通信息,积累成功经验,推动人同进步。

二、对分会工作的思路

供需矛盾范文篇6

1存在问题

1.1腹腔镜器械清洗中的问题(1)清洗不充分:腹腔镜手术多,腹腔镜设备及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故手术频繁没有足够的时间清洗,刷洗不到位。(2)刷洗工具不理想:医院不重视购置刷洗工具,刷子尺寸大小不符合要求,刷洗不彻底。(3)腹腔镜手术器械是精密器械,部分部位不能拆卸,无法清洗到关节部位及内脏,手术时反吸的血污较难清洗干净,极易残留污物和细菌。(4)用酶清洗浸泡器械前忽略用流水初洗。为了省时或图方便,使用后的器械直接用配置后的酶清洗液清洗,致清洗液被污染,影响清洗效果。(5)配置后的酶清洗液多次使用:酶清洗液价格较高,为节约反复使用,这易造成二次污染。

1.2腹腔镜器械浸泡消毒中的问题(1)浸泡消毒时间不足,腹腔镜手术多,腹腔镜设备和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手术的器械浸泡时间缩短,只达到高水平消毒,未达到灭菌效果。(2)浸泡液的有效浓度达不到消毒灭菌效果。

2对策

2.1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认真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手术室护士、医生充分认识灭菌质量问题引起医院感染的危害性,提高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自觉性。

2.2合理安排腹腔镜手术,缓解器械供需矛盾采用多种方法消毒腹腔镜器械,凡可耐高压的器械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压的器械浸泡于2%戊二醛中不少于10h。合理安排每天的手术,这样既保证手术器械灭菌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器械的供需矛盾。

2.3规范清洗掌握清洗灭菌的原则,先用流水擦洗器械外表污物,用注射器或高压水枪冲洗腔道,拆卸器械各关节及部件,将擦干后的器械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或超声清洗机洗10~3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并精细地刷洗各个关节缝隙,最后擦干并浸泡在2%戊二醛中不少于10h达到高水平灭菌。重视监测戊二醛的浓度,认真配置并使用前检测2%戊二醛的浓度,每周更换1次,以确保达到戊二醛的最低有效浓度。

2.4细菌学监测定期对浸泡的器械和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确保灭菌效果和医疗安全。

供需矛盾范文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今年本市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通知》(*府办发[*]32号)精神以及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今年全市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一系列具体要求,经区政府研究,现就做好今年我区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思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坚持、三个确保”的电力迎峰度夏总体要求(坚持限电不拉电、确保市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确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企业生产需要,确保城市生产生活正常有序),今年本区电力迎峰度夏工作要体现“五个结合”:一是用电政策与淘汰劣势产业相结合,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与产业布局的“两高一低”劣势产业,首先实施让电、限电;二是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相结合,对耗能量大、单位能耗产出低的企业,实施错避峰、限让电;三是与改善我区投资环境相结合,优先确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企业用电;四是与改善职工生产条件相结合,对高温条件下不适应作业的行业和企业,优先实施高温休假;五是与确保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相结合,对不能停电的连续生产性企业和突然停电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行业,优先确保用电。

二、主要措施

根据市统一步骤,今年我区电力迎峰度夏从6月15日开始,到9月17日结束。要根据三种不同时间段(整个电力迎峰度夏期、高温期和35度以上极端高温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一)产业政策措施

用电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能源政策相协调、相配合。要根据优先确保优势产业、力争满足均势产业、严格限制劣势产业的用电原则,实施政策聚焦,做好有关工作。

(二)价格杠杆措施

配合市政府将要出台的夏季季节性电价政策,进一步拉大峰谷差价,试行用户避峰电价,促进用户移峰填谷用电。同时,动员发电企业挖掘高峰时段发电潜力。

(三)需求调节措施

合理安排部分企业错峰、避峰用电;党政机关、商场、商务楼、宾馆和高档娱乐场所等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并在每天高峰时段实行中央空调错峰和部分设备避峰用电;商档娱乐场所高温期间每天16:00前暂停中央空调用电;对供电电压等级10KV及以上的单位,夏季用电负荷一般在去年夏季同期用电负荷的基础上下降10%以上;在高温和极端高温时,暂停户外非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等。

(四)企业轮休措施

对有条件的企业,试行集中分批轮休假制度。从7月中旬至9月初,结合中小学生暑期放假,有组织地分批对部分企业职工安排夏季轮休假,并从非高温期内每周少休一天中进行调换。

(五)节电节能措施

鼓励宾馆、商务楼等大型建筑物安装使用燃气空调,加快推进分布式供能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加大节电节能措施的推广力度和节电节能工作的监察力度。

三、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工业区)要高度重视今年电力迎峰度夏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和工作协调,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夏季安全用电的各项预案和措施。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增强合力,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切实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用电、重点单位和城市生产生活正常有序用电作为重点,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把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时期出现的时段性电力供需矛盾给社会和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二)开展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工业区)要在做好各项安全用电工作的同时,通过有效方式加强宣传,使全区上下正确认识本市电力供需形势,防止把本市目前主要受高温和寒冷等气温影响出现的暂时性、季节性、时段性的电力供需矛盾理解为长期性、全年性电力供需矛盾,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供需矛盾范文篇8

一、我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加剧制约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200M3,人均水资源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水资源8800M3,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个国家之一,据专家预言,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年我国人口达16亿,水资源缺口400~500亿M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显现,造成工业生产停滞、城市供水限时、、、、、据统计:8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236座,缺水量1200万M3/d,9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300座,缺水量1600万M3/d,200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450座,缺水量2000万M3/d。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业人口约占70%,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普遍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型干旱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绝收、农村饮水困难、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桎梏。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组合状况不理想,我国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这种降雨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导致水资源分布南北不均衡,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这种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降雨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降雨集中的汛期过后,工农业用水量依然巨大,因水量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资源集中期偏离农业用水集中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雨的季节性造成灾害的季节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期抗洪汛后抗旱,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3、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合理,局部流域内上游不顾下游,左岸不顾右岸,拦河修坝截流,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流域之间,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而在水资源贫乏的流域却是河流断水,水库干涸,无水可用,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用水都无法保障,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建议国家加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保证水资源在流域内、流域之间的合理配置,综合考虑流域内、流域之间的用水需求,科学配置、合理调度,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国污水排放量达600亿T,其中绝大部分未作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国700多条河流中,有近50河段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生活水资源总量因河湖水源污染而不断减少。

5、各种用水需求不合理,导致生态破坏

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干旱,用水相当紧张,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濒临枯绝,如果这样无休止的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不合理的配置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比例,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目前我国沙化面积已扩展到174.3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8.2%,而且年扩展速度呈增加的趋势,由20世纪70年代的1560KM2增加到90年代末的3436KM2。

目前我国有些缺水区,为了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地下水开采过度,全国超采地下水约74亿M3,形成了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地面下沉,地下水盐碱化严重。

二、科学合理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

我国水资源贫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总量也在不断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曾加剧趋势,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势在必行,只有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即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又不能开发过度,即要服从于经济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限度内促进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对水资源的开发应立足长远,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还应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不能对水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应充份考虑子孙后代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我们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高度发展,物资产品才会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才会不断增强,因而我们应大力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经济发展并非速度越快越好,应控制好这个度,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超过水资源的的承载力,水资源开发过度必将导致生态系统造受破坏,经济发展会出大问题,经济发展会倒退,会出现回过头来搞治理,因而经济发展速度一定要合理,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3、协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我们应积极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育目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经济发展一定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内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制约经济发展,科学协调好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三、综合保障措施

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科学规划、合理应用,采取综合措施充分缓解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有行政措施、法律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1、行政措施

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行政手段来合理引导,调整国家工农业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健全适合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我国目前单位产值工业耗水少于农业耗水,国家可以适当提高工业比重,在经济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降低水资源需求总量,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对于工业、农业结构内部进行产业转化,鼓励农民向节水型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渔业、林业、牧业等低耗水型农业,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对工业企业中高耗水低产出,强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工业项目进行政审批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环境生态效益,科学分析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对于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项目不充许上马,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水资源供需的总体平衡。

2、法律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参予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依靠法制节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但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依法治水必须以法律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应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3、工程措施

我国降雨因分的的区域性,致使地区之间水资源不平衡,相对而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贫泛,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农业干旱性缺水、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缓和我国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必须的(如:南水北调工程),以缓和北方地区的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南北地区经济同时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上极不衡,呈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在降雨集中期因降雨强度大,降雨太过集中往往引发洪涝灾害,降雨集中期过后由于雨量希少而引起旱灾,为缓解这种季节性旱灾,应在流域内兴建小型灌溉工程,在降雨集中期蓄水用于降雨集中期过后灌溉之用,除水害兴水利,同时还可以结合发电、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活跃地方经济。

4、技术措施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般只有30~40%,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2.5倍,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水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如滴灌、喷灌比传统的漫灌水资源利用率要提高约10~20%,可以大量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我国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用水浪费严重,据统计资料,日本每增加一万美元GDP耗水208M3,美国为514M3,中国则高达5045M3,是美国的十倍、日本的24倍,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差在科学技术,我们应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进行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发展节水型工业,充分发掘节水潜力,降低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依靠技术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而努力。

供需矛盾范文篇9

[Abstract]Todaythecontradictionsofaccountingdemand-supplyhaven’tbeensolvedproperly.Byanalyzingthedemandforaccountinginformation,thearticlediscussedwhetherthesupply–demandmechanismisreasonablewithanewviewpoint,soughtfortherootoftheconflict.

[关键字]会计信息社会化;会计信息需求;供需矛盾

[Keyword]Socializedaccountinginformation;Thedemandofaccountinginformation;Thecontradictionsofaccountingdemand-supply

目前,会计界把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称之为公共物品。它被称为公共物品,显然具有满足公共需求的性质。同时,会计信息是由企业个体生产的会计产品,首先为企业个体的需求服务,必定为企业个体所拥有,具有个体性,不可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的公共需求。这样,就产生了会计信息的个体供应与社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深入分析会计信息的供求及其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目前会计信息供求现状

⒈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及其内容

信息需求者多种多样,但可归纳为两类:内部需求者和外部需求者。

管理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也是会计信息的内部需求者。其目的是发现经营和理财上的问题,不断调整经营方针和投资策略,对企业整体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称此种需求为内部需求。

从外部需求者看,投资人作为资产的委托者,为评估其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及获利情况;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统计部门、税务机构、市场监管机构有维护市场秩序,管理整个国民经济生活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使命,会计信息是其管理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经济交易资金的流动及其所产生的增量是他们需要的信息。反过来,企业要通过国家的公布的统计资料、投入产出表等了解行业现状及其他宏观经济信息;监督机构在国家或企业个体的委托下有对市场公开的信息进行监督、鉴证的义务,其需求的信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企业特定经济业务的相关信息。本文称此类需求为社会公共需求。

⒉会计信息供给者及其供给方式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是市场上的个体性企业。当然国家、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等也提供许多有利的会计信息,但他们的信息来源大多是在企业所提供资料基础上加工而成。

现行的会计信息生产是依据现行财务会计理论进行的。基本程序为:经济业务发生后,财务人员在企业主体内部进行确认,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汇总报表、税务申报、对外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由此看出会计信息是由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自行生产并报告的。为了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引入了制定财务会计准则和进行社会审计的机制,从而形成了如下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各有关方通过博弈制定会计信息生产准则,以法律等强制性方式要求或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保证生产会计信息的主体遵循准则规定生产相应信息,由具有独立地位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社会审计查验信息生产主体遵循准则的情况,获得审查通过的会计信息以主体的名义向外。

二、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表现

虽然会计生产过程中有准则规范,法律保证,审计人员查验,但目前的会计生产模式仍然产生了诸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其具体表现如下:

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是世界性难题。

从中国的“银广夏”到美国的“安然事件”,使得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发生了质疑。会计供需的矛盾在加剧。

⑵由于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信息使用者决策效率降低。

目前虽然进入了信息时代,但由于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时滞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仍然广泛存在,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供需矛盾范文篇10

宏观经济增速将趋缓。根据年月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年全球增速将降至,年增速较前次预测下调个百分点至。预计中国年增速为,年增速将降至;我们预测中国增速年将为,年将降为,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也将回落。

中国钢铁产量增速仍然较快,未来供需矛盾将凸显。年月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和亿吨,成长率分别为和,增速仍然较快,而下游行业需求增速却有所放缓,未来供需矛盾将凸显

三季度钢价继续回落,行业利润环比逐月回落。冷轧、热轧、线材和螺纹钢均价分别下跌、、和,月我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较年同期增长,原创:但我国钢铁行业利润自年月以来环比逐月下降,我们预计未来钢价将进一步回落,而成本回落幅度小于钢价跌幅,因而行业景气将进一步回落,我们维持钢铁行业中性投资评级。

我国钢铁股估值已低于国际水平。至年月我国主要钢铁股平均仅为倍,已低于美国的⒋日本的和及中钢等的倍,我国钢铁股价已充分反映行业景气回落因素。

重点关注龙头、股改和资产重组公司。我们应综合考虑“”和“”两种选股策略,关注行业景气回落的同时,也应关注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股权分置改革中给付对价后提升投资价值的公司如武钢股份和鞍钢新轧;另外鞍钢新轧在进行股改的同时将完成整体上市,将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我们维持对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谨慎推荐评级,维持对鞍钢新轧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