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2:50:51

公物范文篇1

一、成立市公物拍卖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组长,市政府办副主、商务局局长、监察局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商务局副局长、国土局副局长、公安局副局长、发改局副局长、国税局副局长、地税局副局长、建设局副局长、审计局副局长、法院党组成员、财政局党组成员、工商局党组成员、房产局党组成员、国资局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市商务局。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商务部《拍卖管理办法》的规定,所有拍卖企业必须依法设立并符合当地拍卖业发展规划。凡拟设立在我市的拍卖企业(包括分公司、办事处和联络处),应首先与市商务局联系,确认符合我市拍卖业发展规划后,方可办理注册申报手续。未经批准组建的拍卖企业(包括分公司、办事处和联络处),由商务、工商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权限依法予以处置。

三、市公物拍卖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拍卖企业的资质资格、从业状况、运营情况及诚信记录等进行全面审定后,优先遴选若干拍卖企业从事公物拍卖。

公物范文篇2

一、学校是我家,人人都来爱护她。公共财物是国家所有资产,任何人不得破坏,必须养成“爱护公物,人人有责”的好习惯,争做爱护公物的模范。

二、凡公物损坏或遗失,视具体情况,采取赔偿制度,尽最大的能力减少国家资产的损失,使之物尽其用。

三、赔偿原则分为:

1、赔偿原则上应在当天一次交清具体钱款。

2、以实物抵偿或负责的,原则上三天之内办完,不得拖延。

3、谁损坏谁负担,如教室内已损公物查无责任者,由班级集体负责赔偿;一经查清,由损坏者承担,并视实情从重赔偿。

4、隐瞒、包庇损坏公物的人,学校则从严处理。

5、对举报有意损坏公物者的人,学校予以表扬和一定的奖励。

6、无意损坏,按原价赔偿。

7、故意损坏,按情节轻重加倍赔偿,并根据认错态度给予必要的处分。

8、总务处对各班损坏公物的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公物损坏严重的班级,该学期不能被评为先进班级。

四、赔偿办法

公物范文篇3

为了统一限量、控制用品规格以及节约经费开支,所有办公用品的购买,都应由办公室统一负责。办公室要根据办公用品库存量情况以及消耗水平,确定订购数量。

第二条办公物品订购方式

小型或零星办公物品的采购要由两人以上到指定专门商店采购,要选购价格合适、质量合格的物品。

大型物品采购可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

1、购单件或批量在5万元以上的物品(低值易耗品除外),应采取招标采购。凡进行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应成立专项采购工作小组,依法组织实施招投标。

2、凡采用竞争谈判或询价方式的,要组成有申购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谈判小组或询价小组,在进行市场调研、多方比较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提出意见,并根据权限由相应的组织或负责人予以确定。

3、凡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包括定点采购)的,应遵循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按照权限由主管部门与申购单位共同确定供应商。

第三条办公物品采购过程

在办公用品库存不多或者有关部门提出特殊需求的情况下,按照成本最小原则进行订购。

一、验货

所采购的办公用品到货后,由仓库管理员按送货单进行验收,经核对(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质量等)无误后,在送货单上(一式二联)签字验收,然后将送货联留存归类,另一送货回单联交送货人带回送货单位做结算凭据。

二、付款

采购员收到供货单位发票后,须查验订货单位合同,核对所记载的发票内容并在发票背面签字认可后,携验收入库单结算发票以及开列的支付传票,交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做好登记,做到帐、卡、物一致,最后交财务处负责支付或结算。记账联由记账员做记账凭证并归档。

三、分发

办公用品原则上由公司统一采购、分发给各个部门。用品分发后作好登记,写明分发日期、品名与数量等。如有特殊情况,允许各部门在提出“办公用品购买申请书”的前提下进行采购。

四、保管

办公用品进仓入库后,仓库管理员按物品种类、规格、等级、存放次序、分区堆码,不得混乱堆放,并由记账员按送货单序号和货单内容在办公用品收发存帐册上进行登录。仓库管理员必须清楚地掌握办公用品库存情况,经常整理与清扫,必要时要实行防虫等保全措施。

第四条办公物品采购纪律

一、参与物品采购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不准参加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任何活动;不准收取供货方任何名目的“中介费”、“好处费”;不准在供货方报销任何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不准损害公司利益,徇私舞弊,为对方谋取不正当利益。

公物范文篇4

第一,“感动于敬业”。

初来不久,我发现拍卖人的脚步始终匆匆,拍卖人的身影总是随着市场的导向随处可见,拍卖人的声音永远是那样清脆悦耳,拍卖人的面部每时每刻都保持着微笑,原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拍卖人,首要的是心中永远充满敬业与奉献。在局机关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拍卖人“重事轻利,诚实守信”的理念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精神不谋而合,它使我们的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无往而不胜;原来,敬业还要源于坚定的信仰,有了这个崇高的信仰,我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受益于严谨”。

拍卖行业曾被评论做是一种站在市场前沿的高智商的服务行业,它需要综合知识、能力和智慧的支撑。客观、真实、科学、严谨是我们在几年的拍卖业务中所总结出的工作原则。还记得20*年受市政府委托,我有幸被派往异地举办了拍卖会。我们主动联系当地工商监督部门,积极开展标的的招商工作。在拍卖成交当日,全部拍卖价款及佣金就全部汇到了我行账户,而从公告到交付标的、收回款项前后只用了10天的时间。首次异地拍卖会的成功,不但受到了买卖双方的肯定和表扬,而且为我行开拓异地拍卖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因为任何的一点疏漏,不仅仅会在精神和时间上造成损耗,而且有可能会给国家的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为任何的一点疏漏,可能还会令企业失去市场份额,失去了它的立足之地。

再次,“服务源于真诚”。

愚公移山靠真诚感动了上天,拍卖行靠真诚服务赢得了它的客户。我永远不会忘记,xx大厦标的交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不顾冷嘲热讽,一次又一次的与买受人协商价款支付问题;我不顾严寒酷暑,一次又一次的登门追讨成交价款。有时候,老板不在,我一等就是一天。买受人被我感动了,虽然资金困难,但是他还是想尽—切办法积极筹款:100万、50万甚至十几万、几万一步一步地接近总价款。终于在拍卖成交—年后,将980万元的成交价款全部付清。当委托方得知追款过程后,十分感动地说:“你们真不愧是市财政局的下属单位,工作这么认真负责!”是啊,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我们深刻的牢记: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客户的信任就是我们的支持;客户的认可就是我们的动力。

最后,快乐得益于主动工作。

《把信送给加西亚》首页就“主动性”有着一段精彩的阐述:“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的完成工作。”

公物范文篇5

一、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税款、罚款的物品和其它物品;以及人民法院依法没收的物品,充抵罚金、罚款的物品以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等标的拍卖(以下简称“公物拍卖”)应由具有公物拍卖资格的拍卖企业承担。

二、设区市政府依据《拍卖法》、商务部《拍卖管理办法》和省政府相关规定,从我省拍卖企业(包括央属和省、市属企业)中指定可在本设区市境内(含所辖县市区)从事公物拍卖的拍卖企业。每个设区市指定企业的数量不得少于10个,具体由设区市政府确定。

三、设区市拍卖主管部门可直接从拍卖企业中择优向设区市政府推荐公物拍卖企业。拍卖企业也可向设区市拍卖主管部门提出请求被指定为公物拍卖企业的申请,由设区市拍卖主管部门审核筛选后择优推荐。

四、指定的拍卖企业公物拍卖资格有效期一般为2年。

五、各设区市政府指定的公物拍卖企业必须不低于以下基本条件,具体条件由各设区市政府确定。

(一)拍卖企业依法成立并开展业务2年以上,上一年度拍卖成交额2000万元以上;

(二)有2名或2名以上国家注册拍卖师;

(三)有熟悉财务会计、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人员;

(四)有符合公物拍卖的场所和设施;

(五)建立必要的经营管理制度,经营规范,服务良好,无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记录;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六、各设区市拍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意见和规范管理、择优选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拍卖企业实际,制定本设区市指定公物拍卖企业的管理办法,包括指定公物拍卖企业的具体条件、指定程序、指定期限、变更或撤销指定等内容,报设区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物范文篇6

第一,公物警察权理论属于《公物法》,而公物法又属于《给付行政法》。这种体系结构,与日本和台湾地区相似,与将公物理论附属于行政主体法的理论有显著不同。

第二,将应属于公物警察权的“防止、消除对公物目的的障害”归于“公物管理权”。具体如,旨在保全道路结构的车辆运行限制(道路法54),旨在保全河川等的使用禁止、限制(河川法71-72)。

第三,公物警察权系指“为预防、消除有关公物使用所发生的对社会公共安全、秩序的危害而行使的作用”的一般警察权。并非专门指保护公物为目的行政权力。

第四,认为公物管理权与公物警察权的存在“竞合性作用”。作者承认公物警察权与公物管理权有所区别,但又认为“在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对于同一公物二者是竞合行使的”。

就公物法的理论体系而言,我认为这种属于行政给付法的《公物法》,边界上更为清晰,结构上更为科学。但是,对于公物管理权,公物警察权,基于公物利用的治安警察权三者的关系,仍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以城市道路公物为例,为例对道路公物本身的侵害行为(如挖掘路面),不符合利用目的的利用行为(如马路市场),符合利用目的但是存在其他危险的行为(如超速行驶)。

一般而言,公物管理权并不当然包括行政惩戒的权力。笔者无从查阅韩国有关法律条文,但以理论而言,如果以惩戒手段为之,前述挖掘路面损毁公物的行为,即“防止、消除对公物目的的障害”的权力,性质上属于公物警察权更为恰当。

从公物利用角度观察,马路市场和超速行驶的尽管是都是公物利用行为,但以公物利用之本来目的为界限,仍然是有区别的:不符合公物利用目的的行为,惩治权限属于公物警察权;符合利用目的但是存在其他危险的行为系一般治安警察的权限。韩国行政法理论对此没有清晰界定,而是以“竞合性行使”视之。

作者认为,“道路管理厅作出的''''为保全道路结构及防止通行危险而限制车辆通行''''的公物管理作用于警察署长作出的''''为防止道路上的危险及确保灵活疏通''''的禁止道路通行的公物警察作用竞合。”这就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简单按照所属行政主体的不同来区分“公物管理权”和“公物警察权”而不是按照权力的内容性质来区分。

公物范文篇7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来谈一谈爱护公物的意义:

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校园里的一切公共财物,是一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在校园里的体现,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作为中学生来讲,我们应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

爱护公物是全体同学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校园里的一切设施,都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公共设施,是让我们学习和生活更方便的设施。试想,一个同学不爱护公物,十个同学不爱护公物,百位学生不爱护公物,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不成其为校园,也必将给每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的不便和负面影响。

爱护公物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需要。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今后步入社会,立足于社会都不无裨益,成功是好习惯的积累。每位同学现在所作的一切,均是为将来夯实基础的。所以,舍弃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品性对自己的未来至关重要。人为损坏公物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将为社会所不容,将为人们所不齿。

公物范文篇8

一、印章保管及管理

1、印章由专人妥善保管。局党组印章由党组书记保管,局行政印章由办公室主任保管。各股室印章由股室主任保管。保管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随用随锁。

2、局财务专用章与负责人印鉴、经办人印鉴、各股室的行政章(或业务章)要分开保管,相互制约。

3、凡不具备批准手续或手续不全的,一律不能用印。防止私用、盗用印章。

4、不能随意委托他人代为盖印,也不准在空白纸上盖印。

5、建立印章交接档案。管理印章的工作人员有岗位变动,应办理交接手续,并记录在案。

二、用印程序和用印登记

1、发文使用局行政章,以发文审批原件为依据,须局长(副局长)签发后,方可使用。

2、需用党支部印章,须经局党支部书记批准后,方可用印。

3、各股室因业务工作使用本股室印章,股室领导签字后,呈分管局长批准后方可盖章。

4、。各股室因业务使用本局行政章、须分管的局领导批准方可。各股室印章不作对外开具证明、担保等之用。

5、对外开具证明、担保、合同等文本使用行政章,须经局长批准后才能用印,并登记存底。

6、与外单位联合发文等使用局行政章,须有我局局领导签发,盖印前由相关股室负责人对文件内容予以确认后,方可用印。

第二篇

一、收文程序

1、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公文以及县直各单位的来文统一由办公室收文、登记、办理,并做到及时、准确、保密。

2、办公室收文、登记后送分管局长提出办理意见。

3、办公室按分管局长提出的办理意见送有关股室处理。

4、文件送阅办理完毕由办公室统一归档。

二、发文程序

1、县公共政务管理局综合性文件由办公室起草,业务文件由各业务股室起草,再由办公室主任呈领导审核签发。

2、重要文件由主要领导签发,一般性文件由分管领导签发,联合行文,视文件内容,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与联署机关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会签。

3、文件经领导签发后,由办公室登记、编号、打印、分发。业务文件由相关股室分发。

三、阅文程序

1、文件传递由办公室负责,随收随传。

2、阅件传阅先主要领导,再其他领导然后股室。

3、办件传阅先分管领导,再主要领导,然后交相关股室落实。

公物范文篇9

内容提要:行政地役权起源于传统民法地役权,但又在性质、目的、取得方式、救济途径等方面区别于民法地役权。行政地役权可以通过管制方式设立,但最好通过行政合同模式或捐赠奖励模式设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公物,它都存在行政地役权与私法财产权并存的二元产权结构,一般应由公法物主和私法物主分别行使,且服务于特定公共利益的行政地役权优先于服务于供役人私人利益的私法财产权,并排挤私法财产权。

当笔者在探讨公物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行政主体或社会公众对公物(直接服务于特定公共利益的财产)享有何种权利。这是大陆法系国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进一步研究,竟然发现它与理论上鲜有研究的行政地役权或公共地役权是如此相似,那么行政地役权理论对于我们剖析公物上的财产权结构将有什么帮助呢?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一、行政地役权概念的构建

在优士丁尼法中,役权这个词从总体上是指对他人物的最古老的古典权利,包括人役权(servitutespersonarum)和地役权(servitutesrerum)。地役权是一类以不动产为对象的、有限度的享益物权,他们一般表现为一块土地(需役地)的所有主在有限的范围内利用邻居土地(供役地)满足自己的利益的权利。[1]“地役权是为一块被称为需役地的土地而设立的,它几乎被视为该需役地的附属品和它的一种品格。这种权利当然归需役地和所有主所有,权利随需役地所有主的更迭而更迭。”[2]地役权最初产生于罗马农业经济生活的需要,集中体现为通行权和用水权等乡村地役权。后来,为了维护需役地所有主或建筑物所有主的一般生活需求,保障或改善其生活环境,出现了排水役权、加高或限制加高役权、禁止妨碍采光或观望役权、搭梁役权等城市地役权。

在传统民法中,当两个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不动产相邻,一方为自己土地利用的便利,必须使用对方土地时,有相邻权制度和地役权制度可供利用。“然在相邻关系,为法律上当然发生之利用调节,可认为所有权本身之范围,而在地役权,则系超过此法律所规定最小限度之调节,依当事人之意思,为较大之调节,而有由外部从属于所有权之特权性质。”[3]这就是说,相邻权制度乃出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其运用范围有限,所能包容的仅限于传统地役权,基本上可以用法定地役权称之,有学者主张用“邻地权”概念来取代[4]。但是当需要超出相邻权的范围利用他人土地(相互之间的土地并不相邻)时,则应通过合意方式设立地役权以解决利用他人土地的特别需要,这种地役权可称为协定地役权。“地役权的客体范围广泛,权利内容也不确定,为当事人灵活协议、更好地进行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空间。”[5],弥补了物权法定原则的不足,适应了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许多国家都陆续将地役权予以法定化,如《美国财产法重述(1944)》第450条就规定:

“地役权是对于他人占有的土地的一种权益,它(a)使得该权益的所有人有权对该权益所在的土地进行有限的使用;(b)使他有权获得保护,免受第三人对此使用的干涉;(c)不受土地占有人意志的限制;(d)是这种权益的所有人占有土地的一般附随特征;(e)可以通过转让行为设立。”[6]

行政地役权概念取自传统地役权概念,又称为公共地役权[7],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或公众利益的需要,使不动产所有者或使用权人(下称“供役人”)容忍某种不利益或负担,从而使国家或公众(下称“受役人”)取得一种要求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权人承担某种负担的权利。[8]美国的保护地役权(conservationeasement)或保存地役权(Preservationeasement)制度就是成功设立行政地役权的典型。以保护地役权为例,所谓“保护地役权”,是指“为了实现诸如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美丽风光或农地保护等特定的保护目标,而在土地所有者和地役权持有者之间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土地所有者因地役权而负担义务,而地役权持有者则有权限制土地的开发用途。”[9]作为协议的这种保护地役权目前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设立行政地役权的重要方式。在美国保护地役权制度中,地役权持有者一般为各州政府,受益人为全州公民,例如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法律就明确规定:

“……

(2)立法机关认识到多年以来公众对于与公共高速公路和州休闲区域相邻的土地的经常和不间断的使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种使用已经通过贡献、时效取得、授权或其他方式取得了公众对土地的地役权,将这些公共地役权作为俄勒冈州休闲资源的永久部分予以保护,符合公众利益。

(3)因此,立法机关在此宣布,本条第(2)款规定的对于这些土地的公众权利和地役权完全属于俄勒冈州,并应该相ORS390.720中规定的土地那样持有和管理……”[10]

法国的行政地役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地役权仅仅指为了公产的利益而对毗连的不动产规定一些特别义务的权利;广义的行政地役权则是为了包括公产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目的而对不动产所有者规定义务,因而包括为了公共利益而存在的行政地役权以及为公产利益而存在的行政地役权等。[11]行政地役权制度作为保护私有不动产免于商业开发的工具,被广泛运用于保护农地、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与环境等领域。

行政地役权起源于传统地役权,是对传统地役权的扩张,且两者都是为满足长期的需要而设立并对他人财产权施加限制的权利。然而,两者毕竟是相互独立的、由不同的法律部门规范并保护的权利,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两者的性质不同。传统地役权属于民事权利,而行政地役权则属于公权力或公权利。关于行政地役权的性质,目前主要有公权力说和公权利说两种理论。持公权力说的学者认为,行政地役权是个抽象的权力,是由政府作为公众代表,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以公权力的形式限制供役人容忍某种不利益或负担。[12]例如,1978年美国佩恩中心运输公司诉纽约市案中,纽约市政府将原告所拥有的火车站大楼列为“纪念建筑物”而不能改建,限制了该私有建筑物所有人对财产权的处分而不需要支付补偿,[13]充分体现了行政地役权“公权力”的性质。持公权利说(publicright)的学者认为,行政地役权是全体公民为确保拥有良好的生态或生存环境等而利用他人财产的共享权利,美国农业保护地役权购买计划[14]就是很好的例证,因为只有权利才能有偿转让。

2.两者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所规范的财产范围不同。传统地役权制度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规范的财产仅限于土地等不动产。而行政地役权制度则源于人们对于防范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需要,所规范的财产范围要广于普通法上的地役权,[15]且超出了传统地役权对相邻性的要求。一方面,行政地役权的对象不限于不动产,还包括某些动产,例如私人所有的宋代花瓶一旦被国家确定为文化遗产,就可以成为行政地役权的对象。另一方面,行政地役权还超出了相邻性的要求,因为许多行政地役权的设立并不当然以存在需役地为要件,例如将城市的某幢建筑列为城市的地标而禁止改建,或者根据城市规划将电力供应线路架设于私人不动产之上,都意味着在该不动产上设立了一个行政地役权,但这里并不存在需役地,因而不需要以所谓相邻性要求作为成立要件。

3.受役人的范围不同。传统地役权的受役人往往是特定的人,且名义上的(或法律上的)受役人与实质上的受役人为同一主体。而行政地役权的受役人则区分为名义上的受役人与实质上的受役人。名义上的受役人为行政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接受全体人民委托,为维护财产的公益用途而行使行政地役权。实质意义上的受役人则为全体人民,既包括当今世代的人和组织,也包括未来世代的人,纯享受利益而不负管理之责,但在行政主体滥用权力、或未尽善良管理人义务、或损害受托人利益、或不能公平地对待受益人时,参照保护地役权的第三方执行制度,[16]则任何公民可主张权利,要求行政主体履行受托人义务。

4.两者的目的与可转让性不同。与传统地役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土地利用的方便、更好地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因而允许转让不同,行政地役权具有公益目的性和不可随意转让性。也就是说,行政地役权存在和行使的目的只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公益用途,如野生动植物保护、清洁水和空气的保护、风景美保护、公共娱乐用途的维护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等。由于行政地役权的设立系为满足公共利益以及供公众使用的需要,因而与根据私权而设定的地役权不同,行政机关对之不得随意放弃或转让,它也不能成为法院强制执行的标的。

5.两者的取得方式不同。民法地役权的取得方式除了法定地役权由法律规定外,还包括依合同有偿取得、依时效或习惯无偿取得等。例如,《法国民法典》第639条规定:“地役权的产生,或由于现场的自然情况,或由于法律规定的义务,或由于所有人之间的契约。”而行政地役权取得的方式则以无偿取得为主、以有偿取得为例外,且一般不能依时效和习惯取得。例如,台湾学者就认为不得以民法上的地役权时效取得为理由解释对私人土地的公共通行权。由于公共通行权不是私法关系,而是公法关系,因而在使用法律时不应以民法的规则为准据法。[17]不过,美国俄勒冈州的法院和立法机关却认为公众可以通过时效取得对私人土地的地役权,在俄勒冈州v.海的案件中,法院还通过习惯理论支持了公众将俄勒冈州海岸的干沙区用作休闲目的的权利[18],我国台湾地区也曾出现过因习惯使用而取得私人道路上的公共地役权的判例。[19]

6.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行政地役权具有警察权力(如许可、处罚等)保护[20],行政地役权在受到政府违法发放许可证或不作为等侵犯后,还可以通过第三方(与行政地役权协议当事人以外的团体或个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获得救济。而传统民法上的地役权不能获得警察权力保护,且只能通过协商、调解或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

二、行政地役权的设立模式

行政地役权的设立指的是通过买卖、赠与、添附、取得时效、征收(或征用)、管制等方式,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直接或间接供公众使用的使命并因而限制他人财产权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管制模式

管制模式主要是指政府为了公益目的依职权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登记、公告并对私人土地施加强制性的禁止或限制。在20世纪中期,大部分国家在行政地役权设置上使用了管制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管制模式在保护生态方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尽管目前一些国家在立法上仍然采用管制模式,但很少有国家在单独使用管制这一方式来保护地役权。我国目前设立行政地役权所采用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管制,例如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第26条的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自然保护区内集体土地的用途。

管制模式的优点是,因为有公权力作为后盾,政府在操作上易于行事,因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这种模式是以对社会个体利益的剥夺为前提的,往往与财产权人的意愿相违背,因而注定缺乏广泛存在和长期推行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同感,易引发不服从甚至冲突,尤其是容易引发强加行政地役权的管制是否构成征收而必须补偿的争议[21]。

(二)行政合同模式

行政合同模式指的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公共利益,乃由政府在其辖区内具有保护意义的私有或集体不动产上设立保护地役权,并加以购买,不动产权人在出售保护地役权后,无权对其不动产进行与保护目的相违背的开发活动。购买的对价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地易地,即政府与不动产权人协商,用邻近之公有土地与私有土地进行交换。二是现金购买,即政府按照设立行政地役权后不动产贬值的多少给予现金补偿,以购买不动产权人对其不动产的开发用途。

在生态问题产生之初,人们为保护文化遗产、农地以及公园、湖泊、河流、湿地等自然资源与环境免遭破坏,更为推崇公法手段的运用,但公法手段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控制手段,往往机械地、直接地扼杀了相对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来了高昂的运行成本。因此,在美国等国,以协商代替命令、以奖励代替强制而设立行政地役权的合同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管制模式。这一模式由于体现了公平自愿的协议精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动产权人的抵触行为,因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捐赠奖励模式

捐赠奖励模式,又称联邦慈善捐赠税收减让(FederalCharitableContributionDeduction),是指政府以法律的方式规定,如果私人申请向政府捐赠行政地役权,政府在批准后将对地役权价值进行评估,并将评估价作为税减的基础值,对捐赠土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给予税收优惠,将捐赠土地者的应缴财产税(主要是所得税和遗产税)按比例逐年抵扣,从而以税收补偿的方式鼓励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人踊跃捐赠其财产上的保护或保存地役权。例如,1976年的美国联邦税法允许符合标准的地役权捐献者获得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的抵减,此后许多州还相继立法确认了捐赠地役权者应享受的税收优惠。[22]

由上可见,不管在私人财产上通过何种模式设立行政地役权,私人财产上都出现了由受役人行使的行政地役权和供役人保留的“剩余财产权利”两种不同性质的财产权利,这就为我们认识公物所有权的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公物上行政地役权与私法财产权并存的二元产权结构

按照法国的公产(或公物)理论,行政主体拥有一种对公产的信用上的所有权,但关于这种所有权的性质是民法所有权还是行政法上的公所有权却一直争论不休,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民法所有权说。该说认为,这种公产所有权仍然是民法(或私法)所有权,由于供公共使用的缘故而承担了一种公共役权,并受到行政法的很多限制,因而具有不同于民法所有权的特点。[23]

二是公所有权说。该说认为把公产的公共使用的使命看成一种存在于所有权以外的役权是不正确的,因为从行政主体的公务用公产来看,行政主体不能既是所有者,又是役权人,在行政主体执行各种公务时,公产的所有权和公共使用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24]另外,公产的公共使用的设定和废除,在法律没有规定时,是根据所有权而采取的,不受私法的支配,因此公产所有权是一种公法上的所有权。

三是混合所有权说。该说认为公产所有权实际上具有民法所有权和行政所有权的混合性质。该说认为,“将事物的用途设定为公用对所有权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些被设定用途的财产只不过是处于使用部门的监管中。对公产用途的设定并没有改变公产不可转让的性质。总之,只存在一个行政所有权主体,却有两大块财产,即被设定为公用的财产和未被设定的财产。”[25]

事实上,要真正解决有关公物所有权性质的争论,必须深入到这种所有权的结构之中,弄清行政主体与作为公物的财产的原始所有者各自享有的权利范围和相互关系。笔者认为,行政地役权理论完全可以成为开启公物所有权结构的钥匙,因为行政主体和社会公众对公物的权利与行政地役权在特点上根本没有区别,例如行政主体将私有财产(如私有古宅)命名[26]为公物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私有财产上设立行政地役权的行为。该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古宅所有者的财产所有权受到限制,他只在不损害公物保护或保存目的的范围内保留私法财产权,即只能行使“剩余财产权利”。这就是说,行政主体对命名为文化遗产的古宅的权利,只在供公众使用的范围内才存在,例如行政主体可以要求古宅的原始所有者不得改变房屋的结构、颜色和形状,不得改建,且有义务对其加以维修,而“公产成立以前的权利只在不妨碍公共使用目的的范围内继续存在,对于不能存在的部分,可由行政主体给予补偿”,[27]对于可以继续存在的部分,例如居住的权利,则依然由古宅的所有者行使。这就表明,私有公物包含了行政地役权和私法财产权并存的二元产权结构,前者由政府代表社会公众行使,后者则由私人行使。

同理,即使是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公物,也存在类似的结构:一是对公物的行政地役权,即为维护公物的公共用途而对使用者的使用活动进行管理的权力,可授权一个专门的公物管理机构行使;二是在不损害公物本来目的的前提下依然保留给原始所有者的“剩余财产权利”[28],原始所有者可以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公物进行商业开发或为私人设立私法上的物权。这样的二元产权结构,事实上已得到了英美国家的公共信托理论(publictrustdoctrine)[29]的确证。根据这一理论,公共信托资源中的权利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公众有权使用和享有土地和水域——信托物——进行诸如商业、航行、捕捞、游泳等活动,这叫所谓的公共权利。另一方面,既然美国1/3以上的公共信托财产是由私人控制而非公众控制,那么私人财产权利也可以存在于这样的土地和水域,这叫所谓的私权利。[30]这就是说,在公园、河流、湖泊、湿地等公共信托资源上可以存在公共权利(即行政地役权)和私权利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

由于行政地役权的设立本来就是用来排挤私法所有权的,因此行政主体对公物的行政地役权理当优先于私法所有权,并排挤私法所有权。英国学者L·M·海勒在1787年专门撰文指出,保护和维持公众的捕捞及航行地役权是国王的特定义务,国王对作为私有权的海岸予以转让时,应当服从公共权利(juspublicum),且只能在国王的潮间域范围内实行转让。[31]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公共权利理论,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属于国王所有的公物必须服从于公共权利,因而不能象一般人那样在转让公物时妨害共通的利用。二是国王虽然可以自由转让作为公物的财产,然而由于该财产烙上了供公众使用的使命,因此,受让人的私权利(jusprivatum)应当服从于公共权利(即行政地役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审理的一个案件中,为了保护项目早期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个“意外草床”("emergentweedbed"),州行政机关作出了拒绝授予当事人为完成湖边码头最后工程而申请填土许可的决定,这一决定后来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法院认为,公共信托理论要求州拥有受支配财产的所有权,只留给土地所有者使用和进入草床的河岸权利,且这一权利还必须让位于公众的优先权利(superiorrights)。[32]

四、结语

根据行政地役权的有关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我们应当以非强制性的行政合同或捐赠奖励模式取代原来为实现特定公共利益而采取的管制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获得相对人的服从和配合,降低行政地役权的保护成本,减少抵触行动,避免政府的管制措施是否构成征收而需要补偿的争议。

二是为了维护特定的公共利益,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关注公物的所有权属于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我们应当关注的是财产本身的用途是否服务于社会公众。公有财产可以私用,私有财产可以公用,已经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因此,即使是基于重大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利用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财产,我们也没有必要一概通过征收方式将财产的所有权强制转移给国家而增加国家的补偿支出和管理上的负担,有时我们有必要通过设立行政地役权的方式,仅将私人或集体财产权利的一部分转移给国家所有,财产权人依然保留其剩余的财产权利。

三是基于公物上存在行政地役权和私法所有权(即“剩余财产权”)并存的二元产权结构,从分权制约的角度来看,行政主体对于国有公物不能同时行使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一般应由供役人和受役人分别行使,且供役人对剩余财产权的行使应当受到行政地役权的限制。另外,在公用目的被废除之前,作为集体公物或私有公物的财产无论辗转到谁之手,都要受到行政地役权的限制。

四是应根据国有财产所服务的目的不同,将国有财产区分为国有私物、国有公物和国有混合物。国有私物,如石油、天然气等,主要以追求国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主要受私法调整;国有公物,如河流、湖泊、公园、公路等,直接服务于社会公众,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主要受公法调整,政府只能接受全体人民的委托为维护其公共用途而进行管理,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对于其他用途难以明确的国有财产,则视为国有混合物,可以同时追求国库利益和公共利益目的,且可以通过设立行政地役权的方式,解决两类利益之间的冲突。

注释:

[1]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2]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页。

[4]王利民:《我国用益物权体系基本概念研究———兼评〈物权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之不足》,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2期,第75-76页。

[5]李益民、刘涛、梁娟娟:《论地役权对物权法定原则之补充》,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2期,第84页。

[6]约翰.E.克里贝特、科温.W.约翰逊、罗杰.W.芬德利、欧内斯特.E.史密斯:《财产法:案例与材料》,齐东祥、陈刚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4页。

[7]参见JohnL.Hollingshead,ConservationEasements:AFlexibleToolforLandPreservation,3ENVTL.LAW319(1997),pp.330-311.

[8]参见JeffreyM.Tapick,ThreatstotheContinuedExistenceofConservationEasements,27Colum.J.Envtl.L.257(2002),pp.285–86.

[9]NancyA.McLaughlin:IncreasingtheTaxIncentivesforConservationEasementDonations--AResponsibleApproach,31EcologyL.Q.1(2004),p.4.

[10]约翰.E.克里贝特、科温.W.约翰逊、罗杰.W.芬德利、欧内斯特.E.史密斯:《财产法:案例与材料》,第492页。

[1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0-331页。

[12]AndrewDanaandMichaelRamsey,ConservationEasementsandtheCommonLaw,8Stan.Envtl.L.J.2(1989),p.22.

[13]PennCent.Transp.Co.v.NewYorkCity,438U.S.104(1978),pp.136-138.

[14]美国农业保护地权购买计划的特点是,采用定量的分级系统对申请参加农地保护地役权购买计划的农地进行选择,购买资金主要来源于州政府,其次是财产税收和联邦基金,该计划运行时间较长,是目前保护私人农地免遭城市化蚕食的最受欢迎的方法,有时成为地方政府土地利用政策的补充。参见张迪、颜国强:《美国农业保护地役权购买计划概述及对我国的借鉴》,《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15]AndrewDanaandMichaelRamsey,ConservationEasementsandtheCommonLaw,8Stan.Envtl.L.J.2(1989),p.22.

[16]根据美国的法律,不仅供役人、受役人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执行、修改、终止保护地权役协议,而且有第三方执行权利的人(如政府检察总长或者公民)以及法律授权的其他人也有这一权利。见JessicaE.Jay,Third-PartyEnforcementofConservationEasements,29Vt.L.Rev.757(2005),p.760.

[17]蔡志方:《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学》(二),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314页。

[18]约翰.E.克里贝特、科温.W.约翰逊、罗杰.W.芬德利、欧内斯特.E.史密斯:《财产法:案例与材料》,第494-495页。

[19]翁岳生:《行政法》(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3页。

[20]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1页。

[21]一般而言,确定政府强加行政地役权的管制是否构成征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政府行为对财产权人的经济影响大小、政府行为的性质、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联系、社会的一般观念等因素。

[22]沈海虹:《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地役权制度》,载《中外建筑》2006年第2期,第53页。

[23]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页。

[2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316页。

[26]公物命名指的是行政主体作出的开始公物公用的意思表示行为,又称公物公共使用目的的设定。

[27]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6页。

[28]如果这里的原始所有者属于国家,则“剩余财产权利”可以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

[29]ZacharyC.Kleinsasser,PublicandPrivatePropertyRights:RegulatoryandPhisicalTakingsandthePublicTrustDoctrine,32B.C.Envtl.Aff.L.Rev.421(2005),pp.421-427.

[30]公共信托理论是指政府接受全体人民的委托,为了全体公民的利益,为维护公共信托土地和资源(如河流、公园、湖泊、湿地等)的公共用途而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而公众则有权基于不同的公共用途和目的(诸如商业、航行、捕鱼、洗澡等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这一理论不仅是限制政府处置公共自然资源的有力武器,也是政府为维护公共资源的公共用途,对私有不动产用途施加限制的有力工具。DavidL.CalliesandJ.DavidBreemer,SelectedLegalandPolicyTrendsinTakingsLaw:BackgroundPrinciples,CustomandPublicTrust“Exceptions”and(MIS)UseofInvestment-BackedExceptions,36Val.U.L.Rev.339(2002),p.355.

公物范文篇10

1、机关办公用品一律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各股室根据需要领用,办公室建立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清册。

2、每月初由各股室填报办公用品申请单交办公室汇总,一次购买200元以下由办公室直接购买,200元以上由办公室履行报批手续经值班领导审批后统一购买。规模购置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

3、所购物品发票要真实合规,数量和规格要与领用登记清册相符,在政府定点采购点签字购买的要做到帐物相符。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由办公室和财务股共同管理,财务股对固定资产实行金额控制,建立实物明细帐;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的登记和领用,每年对各股室进行一次公物清点登记,及时掌握增减变动情况并建立登记清册,做到帐物相符。

2、各股室人员因轮岗和调动工作时,办公室要组织交接清点,做到家底清楚,责任明确。

3、全体职工要爱惜、保管好本股室的公共财物,下班前要关掉所有用电器,并切断电源。因管理不善或人为造成公物的损坏或丢失,若责任明确,由责任人赔偿,若责任不明,由各股室人员共同赔偿。

4、若需要维修公物,由各股室提出申请,办公室统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