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5:52:35

公建范文篇1

在公建项目信息公开渠道方面,美国政府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美国国会会议、各种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及其听证会的公开举行,成为公众获取公建项目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美国公开举行的国会,会议的文字记录一般都在当日公布,通过的法律、决议、报告等文件也都在国会指定的出版物上公开发行。二是利用互联网公开。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美国行政机关都相应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把政府所拥有的包括公建项目方面的信息及时地放到网站去让公众自由调取、查询,这不仅大大便利了公众对公建项目的了解和获取行政信息,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信息公开由政府应公众申请而提供相应信息,到政府机关主动向公众信息的变革。三是应用GIS技术提供的平台公开。空间规划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保证绿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证学校、公共设施、运动场所、服务设施等能够有最大的服务面(城市资源配置问题)等。由于该技术具有“以图表、图纸及互动的影像和声音等形式来展示模型结果的各种视觉手段”,美国政府利用GIS为显示空间信息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形象化数据,从而为公建项目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平台。四是对重大公建项目规划和建设及时进行信息公开。美国的民主社会要求城市公建规划项目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并崇尚限制政府的权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重大公建项目实行“两次听取”的信息公开,已成为美国城市公建规划项目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1982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实施《信息自由法》,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公民和在澳居住的外国人对政府有关事务的知情权。澳大利亚的公建项目信息公开,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官方文件和政务信息公开。政府规定除涉及军事、外交等国家机密不能公开的,政府的官方文件和政务信息都要公开。公民获取政府有关公建项目信息的渠道有多种,如政府网站、到政府有关部门查阅和索要复印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等。如果公民要求提供而有关部门拒绝,公民可以上诉,由政府相关部门做出裁决,若再拒绝,公民可要求由议会调查专员进行调查。二是项目规划信息公开。政府对公建项目的规划,一般为10年规划,具体又划分为1-2年、3-5年、6-10年三个阶段。对于纳入规划的公建项目,按照实际需求和政府财政预算情况实行年度审批制。政府公建项目规划和年度决定执行的项目,都要向社会信息公开,公众可通过政府网站或到政府各主管部门进行查询。三是项目运作过程信息公开。首先是公建项目规划和审批项目前公开,进行公众咨询,以充分了解社会各阶层和公众的需求;其次是从项目规划、商业计划书、立项到纳入和执行预算、招投标、合同管理,再到施工、竣工验收以及项目的维护等各环节,政府有关部门均有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的义务,以保证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公开、透明。

二、公众参与:国外公建项目建设的民主形式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对民主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公众参与呈现出广泛发展之势,尤其是在公建项目建设中,各个国家在实践中都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方式。在法国,公民参与地方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法国公建项目的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公众调查。法国的公众调查是自上而下的公众参与方式,这种公众参与方式为公众提供了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的路径和渠道,政府决策部门能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和沟通,增加了项目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法国公众调查是项目决策过程中一种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方式,其最核心的做法在于从法律法规的层面规定了公共项目决策过程必须有公众参与这项程序。法国公众调查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公众调查正式开始之前进行项目信息公开,内容包括:项目说明书、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评估报告等。其次,明确公众调查由专员或者调查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公众调查专员的构成通常有教师、农业工作者、建筑师、工程师、警察局长或者退休的地方公务员等组成。再次,严格规范公众调查程序。公众调查开始之前,须明确调查标的、起始时间及期限、专员或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调查专员的姓名和身份、接待来访的地点和时间、公众可以查阅的调查人员姓名材料并发表意见的场所和开发的时间和地点、调查结束后公众可以查阅调查报告的地点和时间。调查结束后,调查报告中需要汇总公众对项目的改进意见,凡没有经过调查程序的或者调查程序有舞弊的都会构成形式违法,被批准的项目或规划将会被撤销。

2.公众协商。公众协商主要是通过街区议事会来进行的。法国的街区议事会是地方民选代表、普通市民和政府代表质询和对话的场所,议事代表很少通过抽签的形式产生,也很少由居民投票选定,而通常是由政府行政人员或民选议员代表。作为一种公众参与方式,街区议事会在街区交通、卫生、安全、住房、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绝大数情况下,街区议事会只有咨询的权力,并不享有决策权,而决策权力利通常是被地方公权机关独自的享有。因而,由于居民参与不足,这种公众参与形式只不过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发泄不满情绪的场所。

3.公众辩论。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兴建连接巴黎-里昂-马赛的高速铁路,由于项目在决策过程中未征询铁路沿途居民的意见,引发了大规模反对浪潮。1992年,法国政府汲取教训,了《关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通报》,将协商原则引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并将具体的组织程序定名为“公众辩论”。1995年颁布了《加强环境保护法》,该法案规定:由国家、地方政府、公营开放公司、公私合作开发公司进行的大型建设项目,如果将对环境或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需要组织实施“公众辩论”。并依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公众辩论委员会”。2002年该委员会被提升为“独立行政机构”,主要负责监督、保障大型国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起草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法国的公众辩论在启动原则、辩论层序、信息公布、决策权等方面有明确规定,如公众辩论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依据项目投资额或规模设立启动公众辩论的程序、公众辩论的各个环节的具体事务、公布辩论的地方和时间表、辩论报告及总结报告及时对外公布,等等。公众辩论贯穿客观透明的原则,整个辩论的过程对所有的公众和媒体等开放。英国地方政府扩大公众参与是工党政府现代化议程的核心内容,公众参与公建项目的决策主要有六种形式:一是互动式网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公众参与在英国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深受年轻人喜爱和运用,英国公众通过电子投票、电子上述、电子留言、博客、论坛以及电子磋商等网络参与形式,表达他们对城市公建项目的意见和态度。二是展望远景练习。这种参与方式常应用于中长期城市公建项目规划中,通过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将规划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公众体验未来城市的样子,并鼓励公众对规划提出他们的建议。三是市民评审团。市民评审团是由非专业人士组成的一个座谈小组,人员通常为8至20人,一般是在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争议很大时采用,目的是获得公众对该项政策的看法。该项公众参与形式类似于法庭上的陪审团,主要反映公众关于评审事项的最新材料(材料包括各种观点、佐证信息以及建议),以及探讨问题的不同处理途径。四是焦点小组。焦点小组是由一名会议引导员组织的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深度讨论的小组,通常是在公建项目规划方案制定初期采用,成员一般由6至12人构成。这种公众参与形式,主要通过对一些特殊问题的讨论和磋商,尽可能反映参与公众的真实想法,以获得公众对概念、目标、战略和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反馈。五是公众质询。公众质询,是英国一种具有标准很高的法制化的公众参与模式,通常由那些与项目有利益关系的公众参加。在道路、港口、住房等大型公建基础设施建设前的决策过程中,政府吸纳公众参与,听取公众质询,并明确规定各方提供的公众质询证据要由独立的评判员审核提交,质询的最终成果将会对最终决策或政策制定产生直接的影响。六是民意调查。政府还通过面对面式的调查、电话调查及邮件调查等形式引导公众参与,了解公众对公建项目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并收集统计的公众意见,及时向公众作答。

三、公众监管:国外公建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

国外发达国家在公建项目的建设中,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也注意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监管,尤其是充分吸纳公众参与监管。美国公众对公建项目的监管,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其监管形式主要有三种:委员会监管。美国政府部门设立的委员会一般分两种:一是专门委员会,主要是针对重大公建项目而成立来加强监督工作的,其职责主要是开展征询公众意见、举行听证等方面工作,为公众参与项目监管提供平台,并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二是专家委员会,其成员由民众推选,民众通过委员会反映民意,并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规划、方案投资等提出意见和监督。项目影响监管。美国公众对公建项目的监管,不仅体现在项目的规划等方面,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对环境、社区所产生的影响也进行监管,如果公众对该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影响不满意,政府必须对公众的意见进行整改,直至公众满意方可重新启动实施。舆论监管。利用舆论监管公建项目,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在美国,对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媒体从项目的规划、论证、建设全过程都进行关注,尤其是对公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公开报道,以督促政府加以改进。对媒体曝光的问题和公众反映的意见,政府相关部门都必须督促检查并得出结论,监督检查结果和结论均为公开信息,公众可以随时查询。如同美国政府一样,世界发达国家政府也都普遍重视公建项目的公众监管,采取了适合本国的公众监管形式。

1.法国的合同化管理。法国公建项目决策充分尊重民意,项目实施实行合同化管理。法国地方重大公建项目从规划到建设,一般要经过长达两年的前期准备,这期间所履行的程序都允许公众广泛参与并接受公众监管。当公共投资项目立项及预算通过后,不仅中央与相关大区、大区与省签订合同,而且省与市之间以及相关市镇之间的有关方面也要层层签订合同,从上到下实行全面的合同管理,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合同网络。这种合同化管理,有利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制约和相互监督,有利于接受公众的全程监管,以减少权力腐败空间。

2.英国的媒体监管。媒体对公建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是英国公众监管的一大特色。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从决策、实施到竣工整个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在指定媒体上公示;与此同时,为防止公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违法及腐败问题,政府还建立了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和媒体进行揭露和监管。

3.德国的三级监管。德国对公建项目实行了三级监管:一是专门的政府内部监督机构。联邦建设部专门设立了由国务秘书直接领导的内部监察处,以《联邦政府官员法》为依据,负责对建设部门政府官员、公职人员和应聘参加政府投资工程的自由职业人员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二是审计监督。德国审计署是依据《基本法》规定而设立的独立机构,负责对建设项目的法律性和经济性进行审查,避免决策者的舞弊行为。三是通过联邦议会进行监督。议会通过后,工程方案即成为法案,建设时间、工期、投资不得改变,必须付诸实施。其中,项目申请报告中的开工和竣工日期、总投资、资金来源、资金到位时间、经济效益情况、科技含量及其先进程度等等,都要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管。

4.日本的社会公共团体监管。既注重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对公建项目的全局监管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公共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辅助监管作用,是日本公建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比如对公建项目造价的管理,政府在审批前,先委托社会机构或团体对项目的材料市场价格、劳务成本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汇总,以此作为政府审核公共工程投资造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政府行使自身在公建项目造价审核工作中的绝对权力,对项目的造价进行审批、确定。

5.澳大利亚的透明监管。对公建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透明运作,是澳大利亚公建项目监管的一大亮点。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凡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无论是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立项、评估论证,还是执行预算、采购、签订合同乃至施工、竣工验收、维护等等环节都必须对媒体和社会公众信息公开,透明运作。如公建项目立项后即予公布,社会有不同意见的,隶属于议会的大型项目建设委员会可组织专家和政府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听证;项目预算提交议会审议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要接受议员质询并就相关问题做出解释;预算经议会通过后即予公布,供公众随时查询;项目招标后,及时公布中标单位并在相关网站上将有关合同公示60天,同时须向其他投标人说明其未能中标的原因;适时公布预算执行情况及项目进度,财政部门对预算支出的执行进行跟踪监控,如项目超支需要调整预算,则需经过议会批准等。

四、国外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管的启示

发达国家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管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熟做法,对我国公建项目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和完善具有借鉴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启示:

1.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加大公建项目的信息公开力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公建项目建设过程中,都坚持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实行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且收到了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他们的经验说明,在公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信息都直接向社会公开,不仅确认和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知情范围,而且对于提高政府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保证行政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明确“公开为原则,免除公开为例外”原则,明确要求公开公建项目信息是一项法定义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使我国的公建项目信息公开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立足我国国情,学习借鉴国外重大公建项目信息公开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树立服务行政理念、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强化权利救济,更好地发挥公众和社会团体在公建项目信息公开中的作用,以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

2.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公众参与的法规化和制度化。为了保证公众参与的力度,国外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联邦高速公路法》、《联邦交通法》、德国制定的《建设法典》、日本制定的《信息公开法》等等,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公建项目建设过程中,依靠行政手段的“人治”方法比较多些,迫切需要以立法的方式规定公众参与的基本权利及参与的程序,为公众参与公建项目建设提供制度化的准则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应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法律法规,继续完善政府公共投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规定公众享有政府政务信息的知情权及公共投资项目决策的参与权。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的实施与监管有法可依、依法而行,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监管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3.丰富公众参与形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国外发达国家公建项目的公众参与形式丰富多样,如英国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多达20种;美国至少有39个州拥有地方的环保组织,数量大约140个,区域性、全国性及全球性的环保组织也多达60多个。这些组织的人员构成,有很多是专家、学者、律师、科学家、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员,他们在公众参与中一定程度上具有重要的发言权。瑏瑡国外众多的公众参与方式并非都由政府制定出来的,政府只制定相应的公众参与原则,一般都由公众自己实践、自己总结,政府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把一些成熟的公众参与方式规定下来,为以后的公众参与提供法律法规依据。目前,我国公建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正处于知情阶段,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公众参与形式。首先,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目前的民主形式,也是公众参与公建项目建设一个主渠道。由于人大代表由市民选举产生,公众可以通过市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对城市公建项目建设和发展提建议,人大代表有权代表选民对公建项目进行审议。其次,要开通网络、热线电话。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媒体公布网络、热线电话,为公众提供参与平台,欢迎公众对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进行监管,并对公众的建议和批评及时给予解答和回复。再次,要鼓励社区市民的直接参与。社区组织是公众参与发展决策的主体。目前,我国的社区组织(居委会)实质上是政府在基层的延伸和代表,还不是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因此可改革居委会为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非行政机构———“社区参与和发展委员会”,使其拥有一定的决策、管理权限和法律支持,代表各个阶层公众参与政府规划决策、管理。瑏瑢此外,政府还要通过专家组咨询、非政府组织等,广泛吸纳公众参与,不断丰富公众参与形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4.深化公众参与监管的内涵,推行公建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公建项目的监管经验,我们应从四个方面深化公众参与监管的内涵:

第一,要高度重视公建项目的公众监管。国外发达国家在公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公众参与监管,把公众监管列为公建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如美国将公众参与融合到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各个层次的工作中去,引导公众以多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到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中来。英国的公众通过政府主动公开的项目信息有效地参与到了公建项目监管活动中来,并有效地保障了政府项目的投资效益。我国公建项目的公众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公建项目建设中缺少公众监管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努力探索有效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在公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管作用。

第二,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管作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深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鼓励公众通过互联网络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使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运行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管作用,及时曝光公众反映与举报的公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提高社会公众和媒体舆论对公建项目监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降低政府监督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

第三,要深化公建项目的公众参与形式。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监管的方式还比较单一,由于政府对公建项目的信息公开做的还不够,导致一些重大公建项目公众无法参与,更无法体现切实有效的公众监管。借鉴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我们首先应当在公建项目信息公开方面做得更加到位,将公众参与的重点放在公建项目规划制定过程中,认真听取和吸收公众的合理意见,切实把“事后参与”转变为“事前参与”。同时,对那些涉及到市民百姓切身利益的内容,如有关规划审批的程序与周期、规划管理的规定和技术指标、规划的调整和规划方案的评审等,也要公开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参与提供有效载体。

公建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办公;建筑;建筑设计

1现代办公建筑的综合概述

(1)现代办公建筑的基本特点分析。所谓现代办公建筑实际上就是指与企业单位、机关单位、团体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从事各种行政办理以及活动业务的建筑场所,现代办公建筑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现代办公建筑要具备办公文化,这样有利于培养与展现企业的精神与理念,现代办公建筑追求的是舒适高效的办公场所,并且重视在精神上鼓励与引导着员工,从而凝聚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办公建筑的外部形象与内部空间布置,可以有效的体现出企业的精神与文化内涵;第二,现代办公建筑已经从原来的单一化走向现在的综合化,通常办公建筑常与娱乐、购物以及餐饮等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现代办公的功能多样化。

(2)现代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特点分析。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办公建筑更加具备多元化以及综合化的功能特点有以下几点:现代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方向逐渐向着开敞间的模式;现代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是单元化模式,每一个单独的办公单元之间通过特殊的廊道连接;现代化办公建筑中的空间布局中,除了以往的办公室需求外,还增加了娱乐与休闲场地,突出了现代办公建筑的多样化与功能齐全化。

2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要素分析

(1)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统一原则。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要根据建筑的办公用途角度出发,在构思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要将办公大楼的维护方法与建筑用途统一考虑,在办公建筑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达到各方面的协调统一。

(2)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变化性原则。现代办公的管理方经常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改变、技术创新、人员调动等情况,因此办公室设计要满足办公功能复杂特点。此外现代办公的内部要具备完善的办公家具与设施,并且还要根据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将计算机、照明、电讯等新技术应用到办公建筑中,从而适应科技的发展。

(3)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满足舒适、健康与安全原则。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时要满足基本的舒适、健康与安全原则,因此高质量与高效率的现代办公室要根据员工自身的需求控制整体的办公环境,比如办公室空气流动率、温度以及风速等。想要打造高效率的办公环境,那就要以员工的舒适、安全以及健康为主要设计原则,提高办公空间的空气流通,并且办公材料选择无污染的材料制成,结合与时俱进的高科技办公系统,才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满意度,从而提高公司业绩。

3现代办公建筑的外部风格与形象设计

现代办公建筑与一般建筑不同,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质,因此在进行办公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时要根据功能使用的主体进行。不同的办公使用主体要求不同的办公外部形象。比如一些行政办公楼的外部建筑给人一种宏伟严肃的视觉感受。而一般性质的企业单位在设计办公建筑外形时,要根据行业的性质与特点进行,因此现代办公建筑的外部风格是多变的,而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办公建筑都要与整个城市的建筑艺术风格相匹配。所以在进行办公建筑外部风格与形象设计时,要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现代办公建筑的外部风格与形象设计时常用的方法主要从以下进行分析。

(1)外部建筑构图采用主与从的方法。在现代办公建筑的外形设计时,采用的主从构图方式。首先可以应用建筑轴线来进行外部的形象设计,例如办公建筑通过轴线可以合理的组织设计平面结构以及空间形态。此外,还可以应用体量组合的主从构图方法,不仅适用于建筑对称的外形布局设计,还可以适用建筑不对称的外形布局上,包括体量的各种质感、色彩、虚实、高低、大小以及粗细的材料处理,从而表达出建筑的综合主题。

(2)在设计时综合利用对比法。在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凸显建筑的特点,在设计时通常利用综合对比的方法,从而使办公建筑的外形表现出强烈鲜明的特殊形象感,突出办公建筑的外貌个性。一般设计的对比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的冷暖色系对比、色彩浓淡对比、虚实对比、质量对比、体量对比、建筑线条形状对比等。

(3)设计要把握好建筑的韵律与节奏。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较高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而设计中的韵律与节奏主要是通过建筑组织的变化以及重复的规律来体现,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美观感。在设计现代办公建筑的风格与外部形象时,为了表现出整体办公建筑的外部形体的节奏感与韵律,在处理建筑体型时一般要用到规律的重复使用,在变换外部线条时还要遵循一定的节奏与规律。办公建筑的外部形象应该是富有张力以及简洁大方的几何形状,从而表现出现代办公建筑的时代感以及标志特点,办公建筑外形的设计还要应用一些新材料与新技术以体现现代化建筑的表现力。

4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与设计

(1)对现代办公建筑内部的门厅空间设计分析。一般城市的现代办公建筑大多都是高层建筑,而高层的办公建筑的门厅设计会给每一个到访的人员带来最强烈也是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公建筑的门厅设计要根据建筑使用的基本特点以及业务的类型,从而为内部门厅的整体形象进行准确的定位于设计。企业办公建筑类型若是开放性,那么在设计内部空间的门厅时则较为灵活,在设计时要满足建筑的便捷使用特点,还要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而若是一些执法部门、政府行政机构办公建筑在设计内部空间的门厅时,就要设计成简洁、大方、庄重与严肃的形象,比如采用比较对称的布局结构,表现出整体的简洁与空间感。材料使用最好以石材为主,表现出这些机构质朴、稳定与严肃的特征。对那些综合商业类型的办公建筑来说,门厅的设计要尽可能的简洁并且紧凑,考虑到门厅设计的功能多样性,从而引导着人们的浏览方向。

(2)对现代办公建筑内部办公区的空间划分与设计。传统的办公区空间大多都是方方正正的办公室,而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采取了多样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办公区的灵活设计,可以增加办公空间的开放性、标志性与舒适性,这样的办公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与积极性,激发工作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在设计办公区域时,要考虑到整体的办公尺寸,灵活设置一些廊道,便于单独办公单元的交流。办公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还有照明环境。室内的照明设备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光亮的基本需求,更多时候还可以起到美化空间的效果。通过照明光线的色彩强弱变化可以改善办公的整体氛围。在设计时,利用自然光线改善空间内部的湿度、温度与明度,通过办公旁边的窗户以及办公顶部的天窗可以获得自然光线。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打造一个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办公场所。此外现代办公建筑还提倡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带来自然的活力,还可以提高办公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

(3)对现代办公建筑内部辅助空间的设计分析。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辅助设,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出办公建筑的空间,比如办公内部的廊道设计,要重视便捷性以及通畅性,廊道尽量明亮简洁,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弯曲与转折,在廊道的局部还要做好采光的设计,必要时选择一些设计手法降低廊道的单调感。此外,办公建筑内部的卫生间在设计时要注意舒适度与合理性,卫生间空间的位置设计要尽量靠近廊道一侧,便于员工的使用,卫生间内蹲位的数量也要与员工的数量相适应,避免过多造成浪费,过少影响员工的正常使用。

5结束语

总之,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综合现代化思想与技术,打造一个建筑外部形象个性,内部办公环境舒适的现代办公建筑,在设计时要注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促进现代办公建筑的发展。

作者:郝丽

参考文献:

公建范文篇3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理念

办公建筑是当前商业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当前城市建设中比较多见的一类建筑形式,具有高度大、空间分割复杂、结构安全要求高等特征。如果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那么就容易对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最终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诱发安全事故,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创新其设计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1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特征

相较于普通高层建筑,高层办公建筑具有一些独特的设计特征,决定了其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采取差异化的设计理念,否则容易对最终的设计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对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特征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筑空间结构复杂。高层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需要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不用于住宅类建筑空间形式,设计难度大,并且需要考虑众多影响因素。特别是新时期的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追求新奇的建筑体型,进一步增加了其所设计结构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设计要求非常高。办公建筑的人群密度比较大,设计中对防火要求、通风要求具有较高要求,如果没有进行合理设计,就容易影响内部人员居住的适宜性。基于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其设计的质量,就必须要采取更加科学的设计理念,否则会对最终的设计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2高层办公建筑的核心设计理念

2.1建筑形体设计理念。在城市环境建设系统中,建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过程,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技术以及使用功能情况,确保可以展现出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综合特性。对该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形体设计而言,需要立足于保持建筑内在秩序与空间形体的和谐性,如建筑内部空间氛围创设要与环境条件之间保持统一性。在设计办公建筑形体期间,需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合理分析,确保可以增强建筑布局等形体设计的经济性、美观性与实用性等特征,力求可以为城市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办公建筑设计中,由于气温比较低,寒冷的环境下更适宜应用集中布局设计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等形体结构,增强建筑形体的别致性与优美性,有利于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环境氛围,增强建筑设计的整体特色。通过该种设计理念在设计环节中的融入,有利于更好地增强设计的独特人文特性。2.2交通布设设计理念。在以往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般主要会采取锥筒结构形式,这会使得相应建筑内部的交通布设处在平面的中心区域当中,同时交通设计还需要结合建筑空间布设情况,这种设计方式显然会极大地限制办公建筑内部的空间功能。如果分开设计高层办公建筑的交通布设情况,那么可以将其设置在两侧办公建筑位置处,这样就会使得同一面层中包括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使用单元,从而更有利于提升建筑内部人员疏散的有效性,拓展办公建筑空间面积,并且其中所形成的单独使用空间单元之间也不会相互产生干扰,缩短了整体交通疏散的距离,使得所设计的高层办公建筑具有更加美观的造型,所以这种交通布设设计理念是实现办公建筑个性化设计的集中体现。2.3弹性空间设计理念。高层办公建筑本身是一种综合性建筑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并且多样化的功能对建筑空间具有差异化的要求,同时差异化的使用性质也要求办公建筑可以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风格与特色,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办公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还需要注意强化其弹性空间设计,尤其是要将办公建筑功能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在对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布局情境进行科学设计期间,要注意考虑差异化的功能需求,分离办公空间和技术空间,增强平面布局的整体灵活性特征。相较于技术空间,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的办公空间以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外部具有较多沟通和交流。基此,在设计高层办公建筑裙房结构期间,要尽可能地将具有领导职能的办公部分建筑设置在一侧的配楼建筑当中,而将其余的大多数功能搁置在另一侧,这样就可以形成两个互相独立且又密切相关的功能分区,期间可以基于横向展开的办公路线来增强这些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在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的中心区域中科学、合理地设置现代化中枢结构,使其可以和建筑的功能空间构成一个完整体,为每一层办公建筑都可以创设一个用于放松身心的休闲空间场所。比如,可以在裙楼的首层当中合理地设置多功能报告厅,并在院落中专门设计单独入口,以此满足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规定和要求;可以在建筑塔楼位置处集中设置技术空间,彼此之间要保持相互独立,有效连接办公走廊和现代化中庭,并在中庭当中合理地设置回廊结构,这样就构成了“办公室内街”,增强了建筑内部空间划分的弹性,可以在满足多样化办公需求的基础上,增强竖向分区划分的鲜明性与合理性,从而更有利于提升建筑空间划分的适应性。2.4个性形象计理念。相较于一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具有体量大、空间结构复杂等特征,可以给大众带来很强的视觉震撼感,并且往往成为某个城市区域当中的地标性建筑,进而会对城市的形象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如“北京尊”、“上海中心大厦”等等,所以在对高层办公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重视其个性形象设计,使其更符合城市形象建设形势。一方面,设计人员要仔细地分析所设计高层办公建筑所处地区的城市形象设计需求以及环境特征,力求可以尽可能地确保所设计办公建筑的个性形象与周边城市环境氛围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增强其美观性、庄严性与文化性等特性,力求可以成为城市形象设计当中的一个亮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增强办公建筑形式的简洁性与整体艺术表现力。比如,通过有效地利用建筑几何形式,增强办公建筑设计的时代特性,并且要在设计当中积极地引进和应用全新的建筑设计工艺、技术以及材料等,尽可能地增强办公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力,同时还要立足于城市形象建设以及长远发展视角,丰富其轮廓线,有效地处理建筑的各个细节,力求尽可能地增强办公建筑的特色和个性化特征。2.5环境设计计理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也需要贯彻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具体主要体现在环境设计层面,旨在可以增强办公建筑的绿色环保特性,使其更加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等全新的发展理念。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设计办公建筑期间灵活地运用一些环保无毒的新型建材,或者利用自然通风设计等先进的设计理念,力求可以全面增强所设计办公建筑的生态价值,打造绿色、宜居、健康、舒适的办公空间环境。比如,在进行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期间,要对内部空间进行绿色设计,科学设计自然通风系统,确保可以通过侧窗和天窗联合采光等方式,有效提升建筑内部通风的有效性,同时还要积极采取一些节能降耗和环保作用比较强的建筑材料和空间划分技术,力求最大程度增强办公建筑设计的环保性。

总之,科学的设计理念是提升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质量,使其适应时展潮流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要重点从建筑形体、交通布设、弹性空间、个性形象和环境设计五个方面入手,科学应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力求最大程度提升办公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彧.高层办公建筑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74-75.

[2]张静.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理念初探[J].中国房地产业,2019(2):135-136.

公建范文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近年来随着各类企业的不断增长,办公建筑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商业写字楼、自用办公楼是办公建筑的两大类型。办公建筑的出现,对规划城市建筑结构起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对工作场所的设计和细化是现阶段建筑单位的工作重点。江门市安诺特办公楼在避免采光通风不好的情况做了一些尝试,形成了局部微环境,完美的融入了自然[1]。在建筑使用空间的设计上更加突出人性化。

1办公楼的设计原则

1.1总体原则。办公楼通常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人员的活动和分配将对周围环境和市政设施产生影响。因此,在规划设计办公建筑时,应优先考虑办公建筑与市政、规划设计的和谐关系,为办公楼使用人群预留配套设施如交通设施、商业设施、体育配套建筑、配套住宅或教育设施等等。此外,在设计办公建筑时,需要考虑一定的灵活性,来适应使用功能可能变更的可能性。同时,办公空间很容易设计成单一、单调统一的大空间。建议在标准化办公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活泼灵活的公共活动空间,如创意活动区、阅读区、迷你吧等小空间,营造活跃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创造缓解工作压力的空间设计。1.2简约原则。现代社会对办公楼设计的主要诉求在于其简单、实用和经济。首先要考虑减少不需要不实用的装饰,使用简单的形状和颜色,达到和谐美观的立面效果。同时,简化的设计也适用于当前社会紧张、易怒的生活状态。现代办公室生活非常复杂。现代办公室职员的日常压力很容易使人焦虑。简单清新的办公环境也为办公人群的日常生活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1.3主次清晰。在设计时,你需要分析形状所表达的意义,并阐明其中包含的思想。在设计形状时,要区分主要思想和次要思想。在设计的时候,主要的思想被强调为要点,次要的思想是互补的部分,主要思想和次要思想应该起到互补的作用。在目前的设计方法中,通常采用轴向效应和耶和华尺寸的组合。前者主要通过它表达不同的组合关系,后者主要应用于不对称设计,使整个设计更加美观、舒适、和谐。

2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2.1造型的设计。办公建筑物的造型不但影响着内部工作人员的感受,同时也是企业的外在名片,很多企业非常重视其造型的设计。在江门市安诺特办公楼的建筑设计是在原始体块上做了退台处理,在退出的台面上引入绿色生态建筑理念,同时形成局部微气候,在建筑的体量上做减法处理,形成了更多户外空间。2.2对比设计。现代建筑的外形设计需要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使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突出建筑物的特点,明确识别建筑物的特点。比较的范围主要包括问题、颜色和大小。相比之下,主题突出,这种比较的设计使设计师的设计意义表达更加清晰。2.3节奏的配合设计。在一些建筑的设计中,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单元,而是由几个小建筑组成的一个群体。在这种设计要求下,有必要对各个部分和和表现的意味进行合理匹配。通过规则的运用和反复节奏的组合[2],让人对建筑产生深刻的印象,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一些建筑中,为了突出其独特的内容,也会这样设计,通过其规律性的变化和新兴的元素,形成自己的风格,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见图3。2.4加强生态设计。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常常使用非常常见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的结果是大多数建筑在风格上是相似的。当地的情况和风俗不同。在设计时要结合周边的生态条件进行良好的设计。2.4.1办公空间绿化设计。在人类与地球生态环境的科学关系中,人类建筑对地球有相当程度的依赖。一方面,绿色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代表,另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和精神上的舒适。在办公空间的营造中,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营造理念,在绿色营造方面,科学摆放绿色植物和盆栽植物。缓解员工的身心疲劳,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满足人们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依赖。江门安诺特办公大楼通过合理的楼体体量组合,将室外景观引入建筑内庭,并允许中庭向上延伸,通过二层、三层退台等一系列的设计,让办公场所与室外景观呼应。2.4.2加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的风格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需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和充分的了解,以确保其设计能够很好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设计与自然的结合,既提升了建筑的美感,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建筑项目与自然环境的良好融合[3]。在建设施工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各地自身的最大优势,控制好施工成本,实现生态工程的最优化。2.4.3利用好自然元素。在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元素,为建筑增添美感。建筑的设计也要符合自然环境的美,达到有机的统一,让人们在这里工作的时候身心都能得到快乐。2.4.4加强环境保护。当建筑在施工时,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一方面,利用自然资源来避免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设计中考虑到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在施工时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2.4.5注意舒适的感受。现代办公楼的设计要求舒适性。传统的办公空间设计往往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现有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更注重舒适性。如果忽视了建筑设计中的情感,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因此,舒适感的设计可以促进员工的良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设计办公建筑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方面,然后结合周边环境进行设计,达到建筑内部的美。2.5行为场所。办公空间的单元划分需要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来进行。每个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基于人的尺度,办公空间根据人的每个行为被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空间的统一化有利于建筑内部设施的管理,有利于办公建筑的正常运行。2.6办公内部空间合理设计。中国经济一路向好,各种的企业大量成长起来,由此带来的是办公所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随着人们对办公室要求不断增加,办公楼设计已全面进入精细化设计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众设计师们想要在设计上进行突破,进而提高房间的得用率[5],此处的得房效率除了指平面得房率,三维角度即空间净高也是一项重要因素,比较宽松的办公空间才能让员工感到舒适,不会因空间低狭而产生压抑的心理感受。

3结语

现代办公楼的设计与过去大不相同。在早期,人们更注重有一定的空间来满足办公需求。当前的社会环境要求在这方面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它必须符合建筑的特点和有机的结合,使员工能够在办公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需要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设计过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全面的生态概念来诠释建筑、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关注使用者舒适度和个人需求的同时赋予建筑个性。我们想要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而是一个能够融合形式、空间、功能,并充分调动用户五感的有机体。总而言之,未来建筑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越来越严格,办公建筑的实际质量将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要求。办公楼设计的重点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安排建筑空间,使用科学、经济的智能办公环境系统,完善办公空间内部功能,交通顺畅,停车位充足,物业管理服务一流。同时保证建筑外观的经济适用性,为办公人员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越来越多的项目正在对办公环境进行改造和升级。这一趋势促进了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促进了建筑设计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宇.浅析现代办公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7):250-252.

[2]王志平,徐哲.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要点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7):71-72.

[3]张夏于.《联合办公大楼设计》建筑设计效果图[J].大众文艺,2019(16):4.

[4]贾欣.智慧商务办公楼宇星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南宁市五象新区为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9:6.

公建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空间;环境心理学;空间优化设计

一、办公建筑空间概述

国外学者早在《雅典宪章》中就已经指出,工作时人类的四大基本活动之一,工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办公建筑空间环境无论对人类的生理影响还是心理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建筑学家布鲁诺•塞维曾指出,“空间是建筑的真正主角,是评价建筑的基础,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所以,对办公建筑空间的研究是了解办公建筑的基础。办公建筑又称办公楼,一般指专门用来处理办公业务或提供办公、会议等实用功能的建筑物。办公建筑的类型可以从使用功能和使用方式两方面来分类。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分为:行政办公建筑;通讯科技建筑;科研教育建筑;商务贸易建筑等。按照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专用办公建筑和出租办公建筑。建筑空间主要包含建筑形体要素、空间关系要素和空间视觉要素三个基本要素。建筑形体要素主要指建筑空间所呈现的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形态,抽象概括为点、线、面、体四种要素。建筑空间的关系要素主要包括方位、重力等。视觉要素主要是指建筑材料表现出来的质感、色彩等视觉特性。

二、环境心理学理论概述

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其重点研究对象在于建筑使用者的行为和建筑、环境、城市等宏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目前国外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1.对环境认知的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于人们感知所处的物理环境过程,以Lynch的“认知地图”和Osgood的“环境的意义”研究方法为代表。其理论基础在于使用者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即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完整地与对应的知觉相联系的。2.建筑评价。主要针对于建筑师、规划师和环境政策制定者的实用要求而形成,为建筑专业人士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3.对个人空间的研究。这种方法主要研究个体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理论基础是环境心理学,本文也以此为基础。而迄今为止,它们并未涉及环境认知的研究,在环境评价中所涉也不深。1999年,清华大学教授李道增的《环境行为学概论》中阐释,行为与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书中对于“观察”这一环境心理学上的重要研究方法作出了技术上的探讨。2000年国内学者林玉莲、胡正凡的《环境心理学》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实例,对环境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归纳了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主要特点——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是交互作用关系等。

三、办公空间优化设计

良好的办公空间环境是人们得以正常工作的基础。办公建筑空间环境在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并尊重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办公室员工在忙碌的业务工作中体会到休闲舒适,并提高工作效率。物理环境总体满意度受空气质量、声环境、温度、视野环境、归属感、私密性、办公室布局等多个因素的交互影响;因此,通过对办公室物理环境的人性化建设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提高环境心理品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能够从整体上改善员工空间满意度。1.环境质量。1.1人工照明。现代办公空间在光环境的设计中,通常采用低照度的统一照明和高照度的局部照明相配合的形式,并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人工照明环境。办公空间良好的采光条件,不能能够刺激大脑皮层起到兴奋作用,并且能够改善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提高生理和心理机能。理想的光环境除了满足具体办公作业的照度外,还要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做到冷光源与暖光源结合,并且能够自如进行调整,提供令人舒适的视觉环境。1.2声环境。办公空间环境中的声源主要包括人员活动与对话、办公设备和外界声音。具体的物理环境噪声源包括电脑、复印机、电话机、空调等。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发现,在有中度噪声办公室中工作会导致人体肾上腺素水平非常高,长期则会导致患心脏病的概率大幅增加。设计良好的办公空间声环境不仅利于员工工作效率提高,而且有利于防止“办公空间综合症”的出现。有效提高声环境质量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归属感。1.3空气流通性。办公室空气流通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通过开关窗等方式的自然通风和通过空调等设施的人工通风。此外还有通过花草、盆栽等植物调节空气质量。国外学者的实证调查显示,现实办公室内空气品质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从总体上高于室外,有时污染程度甚至高出允许的上限值的2-5倍。在办公建筑硬件管理方面,企业也需要更加重视电梯维修、办公室清洁、空调系统清洗等方面。亚健康状态必然影响到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结果,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办公空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2.服务性能。建筑空间的服务性能包括除室内环境之外的建筑使用过程中提供的服务质量的评价。国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使用中的建筑进行了一系列建筑性能使用后评价,并总结了相关评价的规则和指标体系。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美国CBE建筑性能使用评价、美国ASTM标准评价尺度和德国Koblenz建筑性能评价等。本文针对办公建筑中的不同区域,将建筑服务性能按照功能、审美、空间布局和维护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办公向网络化迈进,员工的行为和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研究办公建筑空间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办公建筑内部空间构成的建立与设计,首先要考虑进行办公活动时的交流、团队合作和空间的适应性。使用者的在内部空间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空间的结构和设计,人类的复杂行为也要求在设计办公空间时对使用者的行为作出详尽的观察和总结。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从使用者的视角进行研究,其他如成本、技术等方面尚未涉及,分析角度有限,分析层次有待深入。

作者:曹曼 单位:同济大学

参考文献:

[1]许安之艾志刚,《高层办公综合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P4.

[2][意]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

[3]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白旭.建筑设计原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常怀生.室内环境设计与心理学.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MonikaFrontczaketal.(2012)Quantitativerelationshipsbetweenoccupantsatisfactionandsatisfactionaspectsofindoorenvironmentalqualityandbuildingdesign:CenterfortheBuiltEnvironmentUCBerkeley.

公建范文篇6

关键词:生态办公建筑;设计理念;探析

1传统办公建筑所存在问题

1.1资源能耗较高

办公建筑需要满足多方面的功能需要,并且对其使用功能要求较高,因此办公建筑在建造时要考虑的是办公建筑的使用功能,一切以实用功能为重点,这导致了办公建筑在使用后成了能源的消耗大户。尤其是水、电、气等,通常为居住用量的3~5倍,这些都成为了如今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办公建筑想要实现生态化就一定要解决此类问题。

1.2缺少生态环保概念

建筑设计人员在办公建筑设计时应该站到以人为本的角度,探究办公建筑设计的意义和核心,深入调查办公建筑的周边环境,给生态办公设计提供相关参考和支持。但传统的办公建筑常常只重视所用材料的质感,注重建筑外形和美观,而忽略了建筑材料本身的力学等特性,同时忽视了材料本身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例如选用当地生产材料,降低运费成本,避免损耗环境。另外,传统建筑设计常常忽视办公建筑的建筑外形以及表面材料的环境功效,几乎不考虑建筑对城市造成的热岛效应以及水资源节约理念。如,维护好办公建筑周围环境,对当地生态进行必要的现状维持和保护,提高雨水渗水量以及污染物过滤等。

1.3建筑设计人员对生态定义存在偏差

办公建筑想要具有完备的生态体系时常需要建筑设计师具有专业的设计功底,从设计概念的提出到设计方案的确定均需要保证端正的生态趋向观点。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全面或者设计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造成办公建筑趋向于使用功能,而偏离了生态健康的准则,致使办公空间私密性不足。

1.4建筑设计人员忽略了内部环境和品质的选取

以往的办公建筑往往设计成大进深类型,这给办公人员的办公环境造成了很大不便;首先,致使室内办公环境的空间隐私性能大为降低,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麻烦;其次,致使外界自然光线的照射和深入十分困难,同时导致外部空气在办公建筑内部流通不畅,尤其是对于全封闭式的办公建筑,当机械通风排烟系统不完备时,加上自然通风缺失,会导致办公人员才生大楼综合症状;此外,促使人们形成这种症状的诱因还包括室内环境装修建材的有毒气体逸散,噪音的产生以及楼板震动等。

2生态办公建筑的体系理念

2.1设计注重舒适化

如今人们对办公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注重办公舒适化,提升工作人员的生命品质是当今智能办公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主流方向。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注重舒适化理念的运用,因为舒适化的办公环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同时还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品质。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持续优化办公建筑的生态环境水平,如,增大光线透入,增强自然风流通,减少有害建材的使用等,最大限度的减少周围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的环境危害。因此,在设计生态办公建筑时,一定要对办公的舒适化程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我国生态办公建筑的相关标准要求。

2.2设计采用自然体系思想

该思想是在设计人员在设计办公建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阳光、风等自然资源,来达到节省资源改善办公环境的目的。生态办公建筑的自然思想体系要一切以人为核心,依照办公人员需求,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办公建筑设计中应用自然体系思想的根本原因就是,最大程度的得到和使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建造出一个健康和舒心的办公环境,同时确保办公建筑能够有最大面积和最长时间光照,以减少水电用量,实现节约水电用量。同时确保通风,已达到减少空调等设备安装,因此办公建筑充分运用自然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环境高能耗问题。自然阳光和自然通风使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因为光电技术的产生和使用,致使人们忽略了自然光线和通风的使用,也给办公建筑和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同时人们若长期处于人造的的工作环境会引发多种办公建筑综合病症,例如,头痛、乏累。身体不舒服以及肤质干燥等。为避免此情况出现,应该两者结合使用。

3生态办公建筑设计技术理念

随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理念的重视程度,生态办公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基于此种前提,本文就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生态办公建筑设计技术的相关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以便能够为推动我国生态办公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1空间化组合设计

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办公建筑的空间特征,考虑空间布局和空间经济等问题,实现最优化的空间布置和空间组合,同时确保节省能源和环保舒适需要。因为不同空间对光照通风和采暖的需求各不相同,为了避免个空间环境的互相影响以及空间环境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就一定要对办公建筑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详细的空间接线分隔和空间组合。生态设计理念实践的进展是:从功能以及动静空间的划分逐步演变和进化成阳光、空气和舒适度的空间分割以及区域划分。此外,在进行交通盒的设计和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办公建筑的经济性和结构的均衡性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找到两者的合适切合点进行办公建筑设计,并同时兼顾舒适性的需求。

3.2建筑围护生态化设计

围护结构是指外墙、屋面板和架空地板等外部的围护构件,如采光遮阳设施,表皮绿化设施等。建筑围护是建筑内外空间物质和能源相互交接转换的中间物质,围护结构通过对外部光照等物质和能量的吸收及反射作用,进而影响或改变办公建筑的室内办公环境。围护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不同,均会给办公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光照、通风等)造成不同影响。有别于传统的围护建筑材料,生态建筑的维护设计会同时关注建筑围护的外表效果和建筑材料自身的管控功能,如,光照辐射。

3.3建筑形态生态化设计

在办公建筑的建设生产的使用环节,办公建筑的外形对建筑资源和能源的节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办公建筑外形不仅能够增大办公建筑的使用面积,协调各工作流通环节,实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光线的热辐射,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省资源的目的。因此在办公建筑的规划设计环节,一定要注意办公建筑的体型和姿势优势,严格控制办公建筑的体形系数,实现建筑形态生态化,实现优化办公环境节省资源目标。4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激烈竞争的力度不断加大,办公建筑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它的使用功能来进行设计,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办公理念的重要性,并且将生态办公理念融入设计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生态化的办公建筑,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办公理念,改善办公人员工作环境,提升办公速率。

作者:叶海波 单位:南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耿志勇.宁夏建筑绿色环保节能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5(01).

公建范文篇7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1引言

现今社会,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高层办公建筑不断映入眼帘,逐渐成为最广泛的建筑类型之一。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之一,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很好地做到了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在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结构以及设备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在能够起到遮风避雨作用的基础上,高层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开始被赋予更多的功能,不仅可被用作集会、交通场所,更可以作为交往空间和共享空间。因此,在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只考虑结构方面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更需要考虑到内部公共空间设计对使用者的影响。在关注高层办公建筑发展的同时,对于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也应加以重视,特别是公共使用空间的设计。

2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2.1快速便捷与易识别原则

作为高层办公建筑,办公即建筑的主要使用功能。这就造成了高层办公建筑中人员密度较大,并且使用的时间相比来说更加集中。使用者在办公时间容易出现高峰拥堵,大量人员聚集在公共空间内。为了方便使用者能够快速地到达目的地点,简洁的路线与清晰的方向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两者的结合更可以有组织地引导人流迅速抵达目的地。同时,应考虑加入人流缓冲区域,避开主要人流,以方便等候驻足,而不影响到正常交通的使用,避免在烦躁的工作环境中产生不必要的冲突。高层办公建筑的使用者群体不仅包括工作人员,还包括一部分外来人员。设计者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建筑的公共空间具有易识别性。使用者在陌生的建筑环境中经常无法找到垂直交通空间、卫生间以及各个功能房间。所以,建筑物内部空间布局应该以明确的、易识别的公共空间来进行串联,使之具有容易辨识的效果。在转弯路口及显眼的地方设置具体指示标志,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找到目的地位置。

2.2功能性原则

在许多的高层办公建筑中,并没有进行实际功能的布置。在办公建筑中,乏味的工作使得使用者迫切地需要放松与休息,而增加休闲场所的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非办公时间,人们可以到休闲场所进行适当休憩。丰富公共空间功能的设计,不仅可以为建筑整体效果进行点缀,也令使用者切实受益。在设计的过程中,功能要求应被设计者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考虑。对于使用空间的连接路线的,运用横向设计为佳,不仅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又增加了工作人员在不同区域中转换的趣味性。

2.3舒适环保原则

建筑空间部分的设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状况,对人们心理方面也有影响。舒适是使用者对空间最基本的要求,当空间令人们产生不适的感觉时,人们会在第一时间离开该场所。公共空间的设计在满足宽敞舒适的条件同时,也要注意人与自然的融合。办公人员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室内,而环境的条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使用者的舒适度,故设计者需要更多地从利于人们感受的角度考虑设计。调节空间环境条件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人工或机械手段为内部空间引入自然通风、绿植景观以及水体,从而使人们在进入室内的过程中仍能感觉到与自然的融合。

2.4交往原则

交往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社会、休闲、工作以及临时交往。交往性质作为高层办公建筑空间设计的特点之一,在空间设计上应结合公共与私密空间的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交往活动,人们会自主地选择适宜的公共空间场所。在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中,应创造更多适宜的交往空间,打造成为建筑内部空间的特色,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特点。小型空间划分更便于使用者交往使用,大部分使用者并不希望被其他人关注。在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中,应考虑更多的细节,如区域桌椅的布置与摆放,座位朝向与数量等。

3结语

建筑空间的设计基础是为使用者服务,好的空间设计会令人感到愉悦且舒适。总而言之,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打造不可以只满足于技术与功能的要求,更需要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追求更加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从而达到技术和人情味的高度契合。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对人性化空间的期许,将会促使现代高层办公建筑空间设计走向更完美的明天。

作者:汪海鸥 张诗霈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公建范文篇8

关键词:BIM技术;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优化分析

在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施工建设技术,创新施工管理方式,重视强化生态建设,加强节能设计。如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BIM技术更加成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科学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节能的水平。

1BIM技术相关理论概述

BIM技术就是通过合理的使用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多个环节呈现在同一个系统软件上,从而起到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的全面监督管控。BIM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立项、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将BIM技术科学合理运用到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中,强化对各项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和利用,更加准确地记录和分析施工建设中的错误,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有效规避各类缺陷造成的纠纷问题和风险,降低施工建设的成本。

2BIM技术在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的优势

2.1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通过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做好相关数据分析和数据记录,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和错误,从而有效地规避工程返工、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节约施工建设的成本。在BIM模型当中,能够全面、准确、详细记录施工建设中的问题,方便在结算的时候审核和分析比对,强化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排查影响施工建设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的因素。2.2实现数据数字化。将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项数据统一在同一个软件平台上进行管理,相关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清晰了解和掌握设计建设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问题的整改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BIM技术的计算能力非常强,加强了对施工建设中的技术、材料、施工工种、时间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和评估预测,强化了数据信息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利用。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快速的计算和测量,提高项目的精度,准确地计算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量,促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2.3营造一种共享交流的氛围。确保建筑节能设计相关的活动更加公开化,更加透明,促使施工建设各环节人员紧密联系,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使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管理与发展当中,强化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协调发展,促使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更加优化,更加科学。通过三维渲染的方式增强宣传展示的效果,使展示更加直观形象,提高准确度、精密度;确保相关计划的制定更加精确,通过实行动态化的管控,有效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通过虚拟施工,强化对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整合,促使施工方案的设计更加优化,促使管控的效果更好,避免施工建设中的失误和错误,避免工程返工等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通过及时的、准确的记录相关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强化管理的效果。

3基于BIM技术的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优化分析

3.1协同设计。通过科学使用BIM技术,构建办公建筑节能信息化模型,强化对工程项目建设不同阶段、不同的信息数据的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管理。例如,在电表安装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BIM技术,获取和整理分析电表尺寸、用电量等数据信息,促使信息更加全面,从而使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经济效益。BIM模式,通过利用工程模型等方式,有助于简化工作的任务,促使规划设计更加的灵活,增加设计的协同效率。3.2优化参数设计。通过科学运用BIM技术,构建办公节能设计模型,能够及时发现相关设计中的问题,及时根据实际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定期对设计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提高设计的科学性,更好地为工程项目建设服务,不断地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3.3可视化设计。通过科学的运用BIM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型,将建筑节能设计相关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及时、直观读取和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有助于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规避信息传递中的失真情况,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的效率,确保相关的设计更加的合理。3.4模拟仿真。通过科学运用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渲染的方式更直观形象的展示和宣传相关设计,确保设计的科学性。通过合理利用三维模型进行虚拟施工,强化对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及时调整方案设计中的不足。例如,通过收集和分析建筑材料性质、设计的要求和特征等相关信息,在模拟的基础上,科学进行建筑光照照明、通风供水等节能设计,确保设计更加准确,有效减少实际工程建设中的问题。3.5BIM技术数据管理。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工程量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更加复杂,涉及的数据信息更多,数据管理的难度更大,信息的储存量更大。通过科学运用BIM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系统化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应用平台,在平台中统一管理数据,实现数据资料、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强化各部门人员的交流、沟通和协作。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环节相关信息的分阶段、分模块处理,降低信息管理的难度,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方便发现施工建设中的错误,及时调整和改进设计方案。实现数据信息的信息化处理,数字化处理,确保数据信息资料更加全面和完善,提高信息整理、管理、存储的水平。3.6标准统一化。通过科学运用BIM技术,构建和完善信息数据库,在BIM模型的模板数据库集中统一对相关设计的选择、方案要求进行标准的评价和分析。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查询相关资料,更新相关设计资料,有助于确保建筑节能设计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有效提高设计效率。通过科学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实时、动态检测碰撞问题,促使节能设计不断的优化,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建筑节能设计的质量,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地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BIM技术,促使工程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工作和不同阶段的数据信息等,集中在同一个管理模型当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集中化的管理。通过构建不同的模型,促使设计方案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强化对工程项目建设设计、质量、安全、进度等的管控,确保建筑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云.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9):59.

[2]刘智绪.BIM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应用与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7(3):139-140.

公建范文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建项目;造价管控

一、引言

随着各级政府为民谋福祉工作的不断深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各类公建项目投入不断加大。以江苏省扬州市的公建项目建设为例,其承担平台多,例如扬州城控集团、扬州交投、扬州旅发、扬州教投等;投资金额大,扬州城控集团2018、2019年在建项目中公建项目投资占总投资预算的比例分别为75.48%和76.83%;投资项目广,既有城市建设与环境提升工程,也有民生幸福工程等。公建项目总体表现为参与方众多、投资金额大、工期紧、公益性强等特点[1]。公建项目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具有内在的严审需求。如果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还有资源能源的节约考核要求;如果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的项目,另有达到投资各方资金回报率的要求等,但不可避免的是,公建项目通常也会出现投资项目的“三超”现象。因此,在我国公建项目投资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为实现公建项目投资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必须加强公建项目造价管控研究。

二、内部控制理论应用于造价管控的可行性

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果影响并激发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热情,目前全国已形成将内部控制手段渗透于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良好氛围。公建项目建设作为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虽然不是纯粹的追求经济效益,但也有绩效考核和评价的要求,其中工程造价就是关键考核点之一。而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价值增值,可见造价管控和内部控制具有共同的目标。进一步梳理内部控制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思想及表现,内部控制系统具备应用于造价管控的可行性。1、提高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全过程造价管理依次经过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阶段,所涉及造价数据繁多,除此之外,还有一整套的设计图纸、招标投标资料、工程变更记录等,任何一个缺失或不实都会影响着最后的决算价。而内部控制最初应用于财务会计活动的实践,成功控制了财务会计活动面临的操作风险,查错和防弊功能提高了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造价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内部控制是通过风险控制来实现价值增值的基本目标的。在风险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要求企业在将内部控制五要素渗透到每一个业务活动中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过程[2]。该指引有利于化解公建项目作为一般建设项目的风险,应对因为投资大、项目有特色、又有政府参与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特色风险。将内部控制应用于公建项目的投资决策论证、招标投标、工程变更等重要环节,能更加有效地理顺关系、合理牵制、职责明确、彰显特色,使得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造价管控目标实现。3、促进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实现操作层面的企业造价管控等业务控制目标,促成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完整等一般控制目标实现,进一步上升到董事会视角,实现企业的战略控制目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因此,将内控手段贯穿公建项目建设始终,创新管理理念,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有利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实现公建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管控目标。

三、基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公建项目造价管控现状

公建项目涉及多方主体,包括政府、平台公司、社会资本方、项目公司、金融机构、使用者等,发起方大多为政府,它们分别适用于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内部控制规范。为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造价管控中的作用,本研究综合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指引,多维度分析公建项目内控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可能对工程造价管控的影响。1、单位层面,总体表现为重视度不够。(1)内部控制基础薄弱。我国较多的公建项目实行“代建制”,代建制下的项目实施主体较多的是新组建的项目公司。应任务而生的公司事务千头万绪,缺少内部控制建设意识和经验。虽然设置了组织机构、明确了领导业务分工,但疏于内控职责的明确。或者空有组织架构,但未实质性开展内控工作,员工缺少内控业务培训,内控能力不强。(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备。公建项目公司有些自行编制一整套内控制度,但存在着内容不全或不细的现象。例如预算管理制度,经费预算仅仅关注单位层面,缺少项目主体预算内控制度,会因为项目预算不准连带财政部门预算误差。再如资产管理,一般会有现存资产从采购到报废一整套流程的管理制度,但往往缺少PPP公建项目资产移交和运作的一套制度。还有的项目公司直接采用上级公司或借用其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切合本项目的特点,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不强。(3)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偏低。现有项目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从而影响工作成效。大多数公司财务都有操作系统,但缺少宏观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有的公司虽然花费较大代价购置了系统,但部分业务控制及流程未得到开发应用,部分不相容岗位未能在系统中体现。2、业务层面,管控水平参差不齐。(1)项目经费预算未得到有效分解。项目经费预算仅仅是以整个项目为主体进行预算下达,并以项目为主体计算年度预算执行差异率,不利于预算控制和考核。由于预算分解不到位,不利于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相关部门的经费预算,因而影响拨款进度。(2)未建立相对完整的全程观念。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工程立项直至决算审计每一个环节都对总造价产生影响。除了占绝对比例的土地费用和工程费用,还有前期设计费用、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以及不可预见的费用等[3]。大多数项目较多的关注施工过程,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对造价的影响,忽略决策和设计环节。(3)“三超”现象时有发生。“三超”是指工程造价“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3]。“三超”现象的成因涉及多方主体,不同阶段表现为:决策阶段,可研深度不够,工程标准估计不足;设计阶段,缺少技术经济分析,过于超前或保守设计;施工阶段,料工控制不力,或虚报工程价款;监管过程,各自为政,缺少监管合力等,上述因素都会导致工程造价超标,根源在于缺少有效的工程造价管控思路和办法。

四、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公建项目造价管控思路

基于公建项目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和造价管理的存在问题,文章综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等主要应用指引和内部控制制度,探讨以内部控制要素为框架的公建项目造价管控思路。多方投资主体应树立造价战略管理思维,即以低投入、高回报的理念,追求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该项目未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关注点,摒弃传统的造价控制就是纯粹降低造价的观念。优化造价管理,应充分认识到不同的管控理念与经济附加值的关系,见图1。1、优化内外部环境,确保责任主体有效实施项目控制权。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在参与方多、投资规模大的情况下,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强化监控,净化干预项目公司履行职能的外部力量,保证公建项目在“代建制”下项目公司对项目的控制力,其他投资方在招标投标、大额资金使用等造价重大影响领域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自身权利。另一方面,项目公司自身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职能设置的基础上,各机构致力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各部门既要充分发挥职能,在权利上又要相互制衡。项目公司要充分认识到承建公建项目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纯经济层面“少投入、多回报”的管理目标,而应赋予公建项目更加丰富的经济内涵,以实现公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为宗旨,确保社会公众得到安全有效的长期性服务。2、细化风险识别和分析,为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提供依据。公建项目除了具有建设项目具备的共性风险,例如可研流于形式、造价信息不对称等常规风险,还会因为有特色化主体参与、生命周期长、经营模式复杂等带来的特色化风险。(1)项目前期风险。①决策风险。研究表明,决策对项目造价的影响高达80%~90%,公建项目决策较多的受制于行政命令,决策的独立性不够而导致投资失误的风险较大。②初步设计风险。依决策而实施的初步设计对工程造价影响达70%~80%,传统的造价控制侧重于工程实施阶段,放松了前期控制,造成整体造价控制效果不佳。例如有的项目任意超标准,设计深度不够,进度设计考虑不周,或者是工程设计和造价控制联系不够,造价人员无法准确计算工程概算。(2)项目建设期造价管理风险。①技术风险。公建项目投资项目广,有城市建设与环境提升工程,也有民生幸福工程,一些标志性的公共建筑还必须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的要求,施工技术要求高。有些还是本地区未见的新技术,例如2019年扬州市运河南路快速化改造先导段工程运用的顶撑技术,由于本地区首次采用,给工程项目带来了挑战和风险。②招标投标风险。公建项目建设量大、投资金额大,为满足建设进度要求,往往分标段进行招标投标,标段衔接处工程量计量清单可能出现误差。公建项目涉及主体众多,受关注度也高,公开招标投标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等。招标投标的复杂性给合同管理增加了难度,可能会存在签订的不严密,从而削弱了对工程结算的约束力,增加结算投资。③支付风险。a.政府支付风险。按照规定,政府的资金必须纳入财政当年预算才能支出。政府预算一年一批,而基建项目付款期长达几到十几年不等。立项时列入财政预算的项目资金承诺函是否长期有效,后续政府预算资金能否落实,构成了政府支付的风险。b.社会资本提前退出风险。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参与方预期收益得不到满足,资本方资金链不能及时有效保证,政府关注度调整,补偿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社会资本提前退出。c.信贷资金安全性风险。项目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本的本金和利润基本上可以在建设期获得偿还。漫长的付费期风险其实主要由贷款银行承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产不得抵押,未来收益不具备应收账款特征,因而使得项目的风险缓释条件欠缺[4]。(3)竣工结算管理风险。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利益主体必然会尽一切可能争取利润最大化,使得施工结算审价难度大、结算风险大。为达到增量、增价的目标,重复或虚高计算工作量,套用高定额等现象经常会发生。除此之外,因政府工程的特殊性形成的系统性风险也会经常存在。项目公司应以整体战略为出发点,进一步细分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5],逐一分析各项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手段,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与调节机制,为公建项目造价控制提供支撑。3、强化控制活动,防范化解可预见风险。公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共有的和特色化的造价管理方面的风险识别与分析,为企业实施相应的控制活动指明了方向,企业应遵循“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6],根据政府各部门(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审计、建设管理等部门)的管理要求,按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思路[7],设计有利于公建项目造价控制的各类业务的控制措施与流程。(1)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前期管理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重视建设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公建项目发展战略关乎民生,初期立项要求高,过程监管方多,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动态绩效评价机制。①实行重大公建项目储备制度。对于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拟建项目,必须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且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即将实施项目的选取严格审批,审查内容视投资额大小确定,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②实行设计和咨询双院制。为提高设计质量,规范审查规程,公建项目应另有一家具备审查资格的设计院参与项目设计审查。设计和审查单位共同工作,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到施工图审查止。两家设计院共同努力,能够更全面地审查设计方案和图纸、文件等,促进设计文件的深化与优化。通过优化设计成效,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基础。(2)项目建设管理。①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每个项目应当有依法组建的项目法人实施管理,并在立项审批时明确项目监管部门,项目法人和项目监管部门要能相互牵制。如果实行“代建制”,则由政府指定或者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代建单位负责。项目法人应承担项目的投资控制、质量标准和建设工期等责任。②严格项目招标投标。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选定,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都必须进行招标,招标程序、文件等严格按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如果按PPP模式实施的项目,还应严格按照行业部门文件规定执行。③规范工程预算编制和审核。工程预算编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造价咨询服务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根据施工图、勘察报告、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概算等相关资料进行。预算审核除了运用常规技术,还应该高度关注工程预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无误,并注意相互间比对和稽核。④严格合同执行。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组织项目实施,工程变更按规定进行。为加强造价管控,总造价应适度分解,可参考设计“项目总造价分解及执行进度表”,见表1。将总造价按组成大项先行分类,再按单项工程或费用名称进行经费预算分解,分月(季、年)的经费预算支出数结合合同和财政批复的经费预算制订。通过预算执行差异率指标的计算,将非常清晰的反映预结(决)算的差异。进一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及时进行整改,既有利于造价控制,也有利于项目竣工决算后的绩效考核。⑤规范工程变更及签证管理。作为工程完工后的结算、审计的依据的工程签证,是基于在项目变更的前提下对变更事实的记录和核定。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价款之外的责任事件如合同内隐蔽工程、拆除项目等事项需要签证[8]。所有签证,必须真实,必须是在允许项目实施的前提下发生的,并且必须经甲方代表、监理单位及跟踪审计单位实地查验、确定工程量后,签字确认。签证单据完整,包括签证单要素填写完整、办理依据(变更图纸、技术核定单、补充协议、监理出具的变更通知单、会议纪要、书面委托等)齐全、签证内容详实。签证内容要有项目信息、签证主题、签证总量,签证总量必须附上详细的计算公式和说明,标明几何尺寸、标高、面积或体积、工程量计算式等,重大隐蔽工程签证要附简图和照片复印件等。(3)项目竣工管理。①结算编制。工程完工后,应按规定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和业主等单位和部门进行竣工验收,主要验收施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工程质量等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并结合工程中标价、签证等编制工程结算。为保证造价结算的准确性,在资料审查的基础上,审查人员要善于捕捉工程价款结算中的如下敏感问题。a.计量错误。审计人员要亲临施工一线,核查工作量并由经办人签章留存。对于较大的公建项目的不同施工标段,不同建设项目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要加强沟通、衔接,要互相复核结算资料,避免不同的结算中重复计算的现象。必要时对复测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异常情况实施联测。b.计价错误。一些施工单位凭借对定额了解和材料市价等熟悉的优势,在签证上做文章,即要么在工程签证中既签工作量又签材料价,要么在合同外的一些零星工程事项上,不表达操作细节只反映费用结果等,从而达到虚增造价的目的。因此,希望在现有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相关规则的基础上,建立共享计价依据,进一步规范全国工程计价规则,服务全国统一建筑市场,为工程建设领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9]。②绩效评价。项目建成后,应对公建项目实行绩效评价。评价建成项目是否达到立项要求,实际投入资金和预算的差额及原因。论证选择政府投资模式的正确性,是政府公建公营模式成本低,还是PPP模式成本低,为其他公建项目建设提供参考。项目运行后,实行动态绩效评价。评价项目是否达到建设目标,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否在不断提高。③责任追究。对工程建设期间有违规、违纪、违法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和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罚。4、注重信息与沟通,构建业财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加强项目管理,应关注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适用,注重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有效造价控制需要按照信息化管理的思路,设计业务、财务等共享互通的工程投资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见图2。在项目全过程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强化目标成本确定、动态成本管控及造价确认的整个过程的内部控制,获取收入、合同、结算、付款等业务数据,智慧集成为会计原始凭证,支持引出到财务管理软件,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控成效。5、以内部监督为主体,形成监管合力。(1)挖掘内部监督潜力。发挥有效的内部监督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各项目公司应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职责和职能,并指定专人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应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促进专业知识持续更新,以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高超的职业素养。(2)政府全程监管。政府作为公建项目的一方主体,应全程参与项目的业务和资金管理,建立政府财政和审计的双审核机制。财政和审计监管项目立项、预决算、资金管理和投资效益等情况。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按合同约定和审核结果,依工程进度办理拨款手续,由国库支付中心直接向设计、施工、监理或设备供应等单位拨付建设资金[10],可有效控制投资额,节约财政资金。财政、审计全程参与重大公建项目,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重大工程建设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实现造价控制目标。(3)中介机构支持。除了财政和审计部门的全程参与监管,公建项目还必须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造价审核[10],对重大项目甚至可以聘请两家社会中介机构,“一主一辅、相互监督”的模式更有利于工程造价的真实可靠。

五、结语

文章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从内部控制评价的角度识别公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建构内部控制要素框架下的造价管控思路,有助于公建项目造价控制的目标实现。通过造价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推动企业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助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然而,内部控制的固有缺陷决定其不能绝对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建项目造价管控目标实现除了强化内部控制手段的运用,还需要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需要参与各方以高度的责任心、大局意识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造价管控目标,实现投资各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振飞.大型公建项目管理实践与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12(09):68-69.

[2]方红星,池国华.内部控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3]肖品强.大型公建项目的代建制投资控制研究[J].福建建材,2017(08):111-113.

[4]高永娜,詹德平.对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贷后管理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7(06):143-144.

[5]叶陈刚,裘丽,张立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J].审计研究,2016(02):104-112.

[6]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OL/N]

[7]陈雨,陈世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8]黄瑞华.在建工程转增固定资产核算技巧与风险防范[J].审计与理财,2016(11):14-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N].中国建设报,2017-08-10(005).

公建范文篇10

关键词: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设计理念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周围建筑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无形当中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特别是在现阶段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办公建筑在信息中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在针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的时候,现代办公建筑都在逐渐朝着高层建筑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促使土地的整体利用面积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能够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基础上,可以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还能够在实践中推动现代城市发展。

1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分析

对当前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当中主要体现在两种理念角度上:①工业主义设计理念;②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a.工业主义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在利用这种设计理念对高层办公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能够让其适应一些以大工业生产为主的建筑。这一类建筑本身的功能表现在实践中占据一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表达和使用。b.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的落实,这种理念主要是在工业主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对该理念的一种补充和完善[1]。在该理念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有效表达的基础上,对建筑本身的语义表达也提高了重视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对建筑本身的形式或者是理想状态下的秩序进行相对应的关注和重视,而且还对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之间的有效结合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促使在实践中建筑能够实现与周边环境的有效结合。在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本身主要表现为后现代主义、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等,在现在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2]。

2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分析

2.1环境形体及方向布置。在针对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理念的最终确定。只有确定设计理念,才能够通过设计理念对接下来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操作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式,促使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所提升。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在现阶段高层办公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部分。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建筑物本身的外形、结构以及功能等特征进行考量,而且还要对其本身能够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性考量[3]。现阶段,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已经逐渐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因此,在这一现状先,要从城市全局的角度出发,保证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样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强调城市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而且还能够促使空间形体与内在秩序之间的和谐统一。首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与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性特征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布局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4]。同时,还能够保证方案制定的高效、适用,不仅能够实现与城市景观的有效结合,而且还能够保证美观、经济等个性化特征。比如,在我国贵州省地区,由于气候问题,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集中布局的方式,将入口与交通便利的道路之间形成良好的连接状态。这样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而且还能够保证建筑本身与城市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状态,促使相互之间的艺术效果能够得到最大化实现。2.2交通布设。在针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利用传统点式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直接利用锥筒结构,将交通放在平面中心位置上。与此同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起到良好的围绕状态,同时对功能空间进行相对应的布设,如果利用这种方式,势必会导致空间被限制。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及时转变设计面,在针对交通核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利用分开布置的方式,将其放置在建筑两侧[5]。这样能够在实践中使其虽然在同一个面层上,但是能够形成不同性质的使用单元,有利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功能空间对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如果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具体操作,那么不仅能够保证办公模式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实现高效率、大空间的办公模式,为现代人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同时,将这种交通布设方式应用到实践中,能够促使相互之间形成独立、互不干扰的单元,这样有利于促使建筑空间的适应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6]。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交通核进行分解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促使交通疏散距离的有效减少,而且还能够在实践中促使建筑造型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保证为建筑个性形象提供良好发展途径的基础上,能够促使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为城市建设、规划起到良好的辅助性作用。

3结合实际案例对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分析

本文在针对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的时候,如果单纯对其进行分析只是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保证对设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起到良好的辅助性作用。本文将贵州省某高层商业办公综合楼作为案例,与设计理念的创新和改革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该高层商业办公综合楼建设在贵州省某地区,用地呈现出倒L的形状,其本身的总用地面积大概在39780m2。与此同时,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是由46层高层办公塔楼、6层商业裙房和4层地下室相互组合而成,其本身的总建筑面积在29.4m2。如图1所示[7]。根据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针对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技术确定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设计理念当中不仅体现在设计的整体流程,而且还包括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风格以及各个方面,都需要通过设计理念对这些环节进行确定。只有保证设计理念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够将设计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建筑中的各个环节当中,特别是对现代高层办公建筑的质量能够产生直接性影响。与此同时,设计人员本身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都会不同程度对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条件背景下,要与该高层办公建筑综合楼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在确定设计理念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4结束语

在当前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深化,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现代高层办公建设的设计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发展,这样才能够满足现代高层办公建筑的个性化需求。只有保证设计理念的确定,才能够为现代高层办公建筑的其他设计和规划环节起到良好的控制性作用,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出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建筑空间。这不仅能够为现代人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而且也将逐渐成为高层办公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春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

[2]郝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J].河北企业,2015,09.

[3]范宝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某工程结构选型问题分析[J].四川水泥,2016(03).

[4]李泽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某工程结构选型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8).

[5]周正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某工程结构选型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8).

[6]王民伟,刘士充.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J].百科论坛,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