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7:42:44

公害范文篇1

一、工作目标

从今年起,每年新开发种植脐橙面积0.5万亩,到2010年全县脐橙面积达到7万亩,总产量达到5万吨;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脐橙园的面积和产量均达到80%以上。

到**年,建设10个三百亩以上脐橙基地为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到2010年,将全县10亩以上的脐橙基地(园)建设为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基地。

二、工作要求(一)从脐橙产业中优先培育一批实施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基地,建立示范基地,完善产品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

(二)实施脐橙无公害生产标准体系,按照从“标准高、有规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基地(果园)着手,逐步推进达到全面实施。

(三)加大生态脐橙园建设力度,注重以农民联户立体开发为主,大力推行猪—沼—果配套的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模式。

(四)驻乡挂点的县直单位,应在所驻村扶持一户20亩以上脐橙种植户,实施无公害生产标准,在资金、物资上给予扶持。

(五)工作步骤

2004年至**年,重点发展10户300亩以上无公害标准化脐橙基地。

**至2008年,重点发展323国道以北长坑流域至西山流域脐橙种植区域为无公害标准化脐橙基地(园)。

2008至2010年,重点发展全县10亩以上脐橙园为无公害标准化脐橙园。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成立县脐橙无公害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钩负责制。各乡镇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二)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果业发展基金用于发展脐橙无公害生产,奖励达标基地(果园),并授予无公害脐橙基地(园)称号;同时县农行、农信社要扩大果园贷款指标,向无公害标准化脐橙基地(园)倾斜。

(三)建立县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实验室,为果农提供施肥配方服务,为标准化生产提供基本条件。

公害范文篇2

关键词: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号部长令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1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的选择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现状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风向,均没有对于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另外,应尽量避开公路主干线。在区域环境协同作用层次上,定期开展区域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制定农业环境的中长期保护计划,保障和逐步提高区域农业环境的整体水平。在生产基地管理层次上,应制定适应当地生产特点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操作标准化;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可追溯;制定污染防治与消除的紧急措施,建立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2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农业生产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是为满足农作物对植物营养的需求和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必需品,是确保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农业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时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使种植业产品中药物残留量超标。因此,要建立严格的投入品管理制度,对投入品的选择、购买、出入库、使用、贮藏等方面制定管理措施。

2.1肥料管理

肥料是指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各种物料,按经济性状可分为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三类。无公害玉米的肥料施用应按照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的要求,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以符合促进增产,保护土壤环境,培肥地力,实现可持续生产的要求。所使用的商品肥料,除根据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免予登记的品种外,均须通过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允许在玉米上施用的肥料产品。

2.2农药管理

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暴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并非不使用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禁止使用无“三证”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一是选用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地都没有毒性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生化制剂、病毒制剂和农用抗生素等;二是选用植物性杀虫剂;三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等。农药施药后不能马上采收或收割,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以免造成人、畜中毒和加大农药残留量。

3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一级种子质量标准,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通过品种审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

3.2土壤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肥保水力强、pH6~7的砂壤土,集中连片种植。

3.3适宜播种期

玉米是喜温作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适宜播种。苗期、拔节期,生长下限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18~20℃。孕穗、抽雄期,下限温度为17℃,上限温度为35℃,最适温度为24~26℃;灌浆期最适温度为24℃左右。0℃为致死温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120天,积温≥2400℃,使玉米能够充分成熟,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较少发生。

3.4整地播种

种植前将地犁松、翻晒、耙碎,撒施基肥后耙平,使基肥充分与泥土混匀,再起畦种植。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复合肥20kg/667m2。

3.5水分管理

苗期应注意防涝渍,中后期防干旱,播种时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后才播种。出苗期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苗期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促进根系生长,此期水分过多要排水降渍;拔节期以后进入玉米需水高峰期,应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水分不足时要引水灌溉。

3.6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综合措施,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3.7防止倒伏

结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机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

4收获

玉米乳熟末、蜡熟初,按播种期先后顺序分期分批收获,并做到当天采集、当天加工。玉米最佳采收期花穗颜色深褐色,籽粒饱满,食味甜。若过早收获,风味差,产量低;过迟收获,淀粉含量高,果皮硬,渣多,因而适时采收十分重要。

5其他

无公害玉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作者:邬茵兰 张 玮 邹燕萍 李素玲 单位: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公害范文篇3

——xx县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初春二月,笔者来到xx县能禹镇,一位农民欣喜的告诉笔者:“今年蔬菜价格好,今年我种了1亩茄子,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的好处。”

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去年以来,能禹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精神,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群众认识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服务素质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强化监管,堵死源头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搞好基地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

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

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02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02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能禹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

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服务职能是基础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三、建立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是动力

元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科技措施尚需试验、摸索、逐步完善,且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因此,能禹镇在州、县农科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别在摩诃、龙泉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措施,为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

从长远看,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还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二、强化市场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三、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

农科部门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元谋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栽培模式。要保证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涉及环境质量、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监测管理、栽培制度、病虫草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通过这套技术体系的研制和应用来控制农药、销酸盐等的污染。要做好新品种、新肥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规范工作。各级农科部门要精心选育一批品质好、抗病力强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要继续完善蔬菜产品病虫害预警、预报制度,指导农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公害范文篇4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问题;技术要点

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中的主要种类之一,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蔬菜,其生产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2001年农业部提出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迅速发展。生产包括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认证,关键是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控制。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规程和标准数量不足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加之每一种蔬菜都应该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而这些技术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技术已经过时。因此,近期难以拿出较为理想的各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产品标准。

1.2生产技术规程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

开展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的主要技术法规是技术规程。但目前的规程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一是有些措施执行起来相当困难。如农药安全间隔期对一些随时采收的蔬菜执行起来较困难。一方面要求间隔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像黄瓜还要间隔1~2d就得采收。二是一些具体生产操作环节没有涉及到或者不够细致,导致有时无法统一操作。特别是在品种问题上,生产上需要指出具体应用的品种名称,但标准中通常不让写出。这给生产者应用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他生产资料也有类似问题。三是规程中一些指标描述方法不通俗易懂,如用d代表天数,用min代表分钟,用h代表小时等。四是生产过程牵涉到许多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使得在指导无公害生产中,如何实现规程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具体工作。

1.3技术规程宣传不够深入

目前了解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生产者所占比率非常低,甚至领导决策层也不知道最基本的要求。生产中常见规程得不到贯彻执行的现象。如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基地选择时,距主干公路要在100m以外,而许多园区在建设时根本没有考虑这项要求,一些不该使用的农药仍然在使用等。

1.4缺乏统一指导

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乏互相协调沟通,承上启下。造成无公害标准大量涌现,在技术科技含量上问题较多,甚至有错误。

1.5技术指导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无公害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高,许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特别是近年来推广队伍受经费限制,到田间指导无公害生产的次数减少,生产中的难题不能及时解决,推广者自身的素质下降,适应不了生产的要求。

1.6技术指导手段落后

技术推广手段相当落后,仅限于定期办几次讲课式的培训班、电视讲座和发放图书、报刊杂志、培训单页等。这些技术培训手段缺乏快速性、与生产密切结合性和及时科学性。交通手段、信息传递方式、现代多媒体教学基本上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

二、生产技术要点

2.1严格选建生产基地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经过认证,获得证书。对土壤、水和大气监测这3项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2002的规定。上游没有污染源,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块,避开厂矿、医院,无工业“三废”污染的远郊区及非地方病高发区。基地距主干公路线100m以外,防止PAHS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于现有蔬菜基地距主干公路100m以内的可以改种绿化树苗苗圃等。

2.2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农业防治上,处理土壤;增施农家肥;坚持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配方肥;利用农业生态模式;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种苗;改革栽培方式;强化田间管理技术。在物理防治上,设施防护;诱杀、驱避;高温消毒;应用高分子膜剂。在生物防治上,利用天敌、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等。在化学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和烟剂,尽可能少用水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雾化度高的药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选用高质量药械,杜绝跑、冒、滴、漏;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适时对症用药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产品;坚持按计量要求施药和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克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盲目加大施用计量和将同类药剂混合使用的倾向。

参考文献:

[1]王柏林.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8(3):26-27.

[2]徐晓丽,张翠玉,封春香,等.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02-103.

公害范文篇5

1无公害环境建设

场址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必须优良,大气质量、饮用水质、土壤质量等都要符合无公害生猪生产条件要求。猪舍建筑、生产设施等硬件要规范合理,便于舍内外彻底有效地消毒,采用科学的通风保暖设施以控制舍内小气候,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排污及动物尸体的处理,场内外生态绿化等的实施将有效净化、隔离、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疫病的传播。

2选择优良猪种

好的品种或杂交组合,抗病性能好、生产性能高、规格一致,适合于规模化猪场的全进全出式生产。除了有良好的肉质、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繁殖性能外,还应考虑对疾病的抗御能力,尽量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并获得无公害生(种)猪生产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标准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必须隔离观察45天,经兽医送检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繁殖使用;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

3饲喂无公害饲料

所用的饲料原料必须来自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选用重金属含量低的磷酸氢钙、石粉、无机矿物质、鱼粉、骨粉等饲料原料,并对其进行检测,严格按标准进行采购。所有饲料都应当是无毒无害的。为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选用元公害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如有机酸、益生素、霉制剂、免疫增强剂、寡糖及其他矿物质吸附剂,对调节肠道的菌群、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都有重要的作用。饲养无公害猪的所有饲料都应当是无毒无害的,这样从源头上控制对无公害猪肉的污染。我国新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喂。同时饲养场(户)应:应严格按规定标准要求饲U强自配饲料原料质量的检和剧毒农药污染的精、粗、青各种饲料。饲养场(户)都应种植优质高产的鲁梅克斯、串叶松草、苜蓿、籽粒苋、密植地瓜等。青绿饲料和马齿苋等各种野草野菜,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喜欢吃、肯上膘、成本低、出栏早。在微量元素中,特别对铜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即每千克配合饲料中的含铜量,猪体重30千克以下的不得高于250毫克;30~60千克的不得高于150毫克;60~100千克的不得高于25毫克。

4采用标准用水

定期采取水样送有关部门进行微生物和水质检验,并坚持常年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消毒药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颁布的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和《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标准。确保水质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卫生要求。应用鸭嘴式饮水器供水,保持水质清洁卫生,禁饮湖、河、坑塘污染脏水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弃水。

5使用无公害兽药

公害范文篇6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问题;技术要点

前言

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中的主要种类之一,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蔬菜,其生产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2001年农业部提出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迅速发展。生产包括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认证,关键是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控制。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规程和标准数量不足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加之每一种蔬菜都应该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而这些技术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技术已经过时。因此,近期难以拿出较为理想的各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产品标准。

1.2生产技术规程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

开展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的主要技术法规是技术规程。但目前的规程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一是有些措施执行起来相当困难。如农药安全间隔期对一些随时采收的蔬菜执行起来较困难。一方面要求间隔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像黄瓜还要间隔1~2d就得采收。二是一些具体生产操作环节没有涉及到或者不够细致,导致有时无法统一操作。特别是在品种问题上,生产上需要指出具体应用的品种名称,但标准中通常不让写出。这给生产者应用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他生产资料也有类似问题。三是规程中一些指标描述方法不通俗易懂,如用d代表天数,用min代表分钟,用h代表小时等。四是生产过程牵涉到许多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使得在指导无公害生产中,如何实现规程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具体工作。

1.3技术规程宣传不够深入

目前了解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生产者所占比率非常低,甚至领导决策层也不知道最基本的要求。生产中常见规程得不到贯彻执行的现象。如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基地选择时,距主干公路要在100m以外,而许多园区在建设时根本没有考虑这项要求,一些不该使用的农药仍然在使用等。

1.4缺乏统一指导

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乏互相协调沟通,承上启下。造成无公害标准大量涌现,在技术科技含量上问题较多,甚至有错误。

1.5技术指导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无公害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高,许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特别是近年来推广队伍受经费限制,到田间指导无公害生产的次数减少,生产中的难题不能及时解决,推广者自身的素质下降,适应不了生产的要求。

1.6技术指导手段落后

技术推广手段相当落后,仅限于定期办几次讲课式的培训班、电视讲座和发放图书、报刊杂志、培训单页等。这些技术培训手段缺乏快速性、与生产密切结合性和及时科学性。交通手段、信息传递方式、现代多媒体教学基本上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

二、生产技术要点

2.1严格选建生产基地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经过认证,获得证书。对土壤、水和大气监测这3项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2002的规定。上游没有污染源,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块,避开厂矿、医院,无工业“三废”污染的远郊区及非地方病高发区。基地距主干公路线100m以外,防止PAHS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于现有蔬菜基地距主干公路100m以内的可以改种绿化树苗苗圃等。

2.2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农业防治上,处理土壤;增施农家肥;坚持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配方肥;利用农业生态模式;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种苗;改革栽培方式;强化田间管理技术。在物理防治上,设施防护;诱杀、驱避;高温消毒;应用高分子膜剂。在生物防治上,利用天敌、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等。在化学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和烟剂,尽可能少用水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雾化度高的药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选用高质量药械,杜绝跑、冒、滴、漏;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适时对症用药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产品;坚持按计量要求施药和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克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盲目加大施用计量和将同类药剂混合使用的倾向。

参考文献:

[1]王柏林.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8(3):26-27.

[2]徐晓丽,张翠玉,封春香,等.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02-103.

公害范文篇7

关键词:春蚕豆;无公害;生产技术

春蚕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之一,一般在黄河以北地区种植,甘肃省是我国主要的春蚕豆产区。鲜食春蚕豆是蚕豆鼓粒期籽粒饱满而尚未成熟即采收的一种蔬菜型青蚕豆,其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易于吸收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农药化肥污染小,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双重功效的无公害农产品。AA级鲜食春蚕豆一般特指鲜豆粒宽度小于1.2cm的小粒型蚕豆。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和临夏县良种场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从种植密度、平衡施肥、综合丰产栽培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提出了AA级鲜食春蚕豆无公害生产技术。该项技术在临夏州、定西市、甘南州等地进行示范推广,平均鲜豆产量达7431kg/hm2,较对照增产1090.5kg/hm2,增加产值4362元/hm2,综合增产效果明显。

1种子选择与处理

在品种方面,一般选择籽粒较小的品种,建议用青海13号或岷县尕蚕豆。种子要细心挑选,剔除破损、有蚕豆象或霉烂的种子,尽量保持种子纯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4404.2-2010)》标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选择晴天暴晒种子1d,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蚕豆早熟。

2科学选地

蚕豆不宜重茬种植,为此应选择两年内没有种植过蚕豆的地块。最好的茬口是麦茬和马铃薯茬,其次为玉米茬、油菜茬。上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灭除田间杂草,土壤封冻前进行打耱平整,保持土壤墒情。

3撒施毒土

春季播种前,在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成毒土,均匀撒施地面防治。

4适期早播

AA级鲜食春蚕豆属耐寒作物,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4℃,出苗期最适温度为9~12℃。一般可在3月上旬土壤刚刚解冻,0~10cm土层温度达到0℃以上时,即可播种。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当气温稳定通过0~5℃时,力争适期早播,提高幼苗生长势。

5合理种植

AA级春蚕豆是一种喜光、喜湿、爱凉爽的中杆作物,种植方式应采用种二行空二行的宽窄行方式,保持宽行60cm、窄行20cm,合理的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

6配方施肥

蚕豆整个生育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蚕豆施肥应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氮肥在蚕豆开花前需求量较大,而从花期开始,蚕豆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为己所用,不再需要氮肥施入;磷肥和钾肥在全生育期都有需要。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施有机肥30000kg/hm2、纯N51kg/hm2(折合硝酸铵150kg/hm2或尿素111kg/hm2)、P2O576.5kg/hm2(折合过磷酸钙600kg/hm2)、K2O51kg/hm2(折合氯化钾150kg/hm2),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无需追肥。

7田间管理

7.1清除杂草。在蚕豆苗期和分枝期结合中耕进行第一次田间除草,开花期进行第二次除草,以后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除草。7.2适时灌水。遇到干旱少雨年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可在现蕾期前3d灌一次浅水(不超过300m3/hm2),结荚期灌一次透水(600m3/hm2以上)。7.3摘心打尖。蚕豆的花荚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期。当主枝达到12层花荚时及时摘除茎秆顶端1~2cm,以不露出茎秆空心为准,控制植株生长。摘心打尖应选择晴天进行,下雨天不能打尖,以防雨水渗入茎秆造成植株死亡。侧枝生长旺盛,株高超过主枝时,也要进行摘心打尖,方法与主枝相同。7.4病虫害防治。蚕豆虫害主要为蚜虫,危害严重时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一般每周喷一次,连喷二三次。蚕豆病害主要为根腐病,可通过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的办法减轻危害,田间发生病株时应人工拔除,避免扩大感染。

8采收、储藏、加工

公害范文篇8

「英文摘要」Increasingoffenceofpublichazardsismeancingourcountrytremendously,andshakesseriouslyChinesefoundation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Japan‘slegislationaboutoffenceofpublichazardshavetheadvantagesintheworld,whichwecanmakeuseof.So,thethesisnarratesbrieflyJapan’stheoryaboutoffenceofpublichazardsandclarifiesourenlightenmentfromthetheory,combiningthestipulationofthecriminalLaw.

「关键词」公害犯罪/日本刑法/刑法完善/立法/可持续发展/offenceofpublichazards/criminalLawofJapan/perfectionofthecriminalLaw/legisl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正文」

公害,泛指环境污染及各种有害制品对公众的生命和健康造成的危害。作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正在给我国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并严重动摇着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令举世关注。那么,如何有效抗制这一明显具有犯罪性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营造一种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刑事法制环境呢?拙以为,日本公害犯罪的相关理论可作为他山之石,攻我之玉。因为,在世界各国中,日本的公害立法不仅起步早,而且起点高。(注:杜建纲。日本的环境权理论和制度[J].中国法学,1994,(6)。)比较而言,我国在这一领域经验相对缺乏,新刑法的立法也难免有诸多缺漏,亟需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

一、日本公害犯罪的相关理论(注:(日)藤木英雄。公害犯罪[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一)问题的由来

二战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其公害案件也陡然猛增。诸如新泻水俣病事件、富山骨痛病事件、米糠油症事件及森永奶品中毒事件等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这些事件并非只是违章问题,更不是无可奈何的灾难,而是一种人祸,是同杀人与伤害一样重大的犯罪行为。就水俣病事件,特别是胎儿性水俣病患者的例子来说,“凡是目睹过这种惨状的人都会感到,如果连这还不算犯罪的话,那就没有什么犯罪可言了”。再拿擦里刀米德事件来说,“只要你实际接触过受害儿童,你就会感到,使别人蒙受这么大危害的人还不算犯罪分子的话,那就没有什么犯罪可言了。”而提到森永奶品事件,人们就更难以忘记,“受害儿童现在虽然已经步入成年,但不得不依然忍受着童年时代遭受砷中毒的后遗症的痛苦”!

然而,人们对公害问题所寄予的关心,大都集中在对其事前预防的行政措施和对受害者保障赔偿等经济救济上面,对刑法方面的问题则关心不够。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公害犯罪的意识是很淡薄的。而对公害犯罪的意识之所以很淡薄,与公害犯罪的特点有重大关系。众所周知,人们的犯罪意识的强烈程度是与感受的强烈与否成正比的。具体而言,就受害人及第三者来说,对加害者及其加害行为的感受越是直观,对该行为的犯罪意识就愈强烈,反之则薄弱;就加害者来说,对被害人及其被害结果的感受越是直观,其犯罪意识也就愈强烈,反之愈薄弱。就公害犯罪而论,一则它针对的不是具体的个人;二则,施害者自己没有亲眼看到、也不知道谁是被害者;三则,各种公害物质并不像爆炸事故和火灾那样一目了然,它只是给予人体以慢性影响,况且危害发生后,要真正确证原因,往往需要漫长的岁月。而由于原因不明,受害者们往往也意识不到这是由于别人的犯罪而使自己受害的,却大讲什么发生了“灾难”呀,得了“怪病”啦等等,其说不一。这样,无论加害者一方还是被害者一方,对公害犯罪的意识就都是很淡薄的了。至于日本政府方面,在一个时期,为了克服经济的不景气,为了恢复繁荣也不得不忍受污染和各种公害。所有这些,都为公害犯罪的滋长蔓延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条件。

当然,认清公害问题的犯罪本质,这只是同其进行有效斗争所应有的一个最起码的态度,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公害犯罪不同于传统的刑事犯罪,简单地照搬已有的刑事法理论仍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立法上对传统刑事法的一些原理、原则加以适当调整,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对此将在下文中加以说明)。为此,《公害罪法》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应运而生,并付诸实施。该法有三个重大特点:一是规定,对公众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险的行为就构成犯罪,而所谓“危险”可以意味着没有具体的灾害发生,也可以说意味着眼前就有灾情发生;二是规定了因果关系的推定或者举证责任的转换;三是规定要处罚法人。所有这些,无疑为有效而恰当地处理公害犯罪提供了重要的刑事法基础。不过,这依然是不够的。考虑到公害犯罪中占多数的属于过失犯罪,为切实防止公害犯罪之人逃脱法网,理论界及司法实践部门又对传统的过失理论适时进行了反省,从而形成了新的过失理论,并对传统刑事法中的“信赖原则”、“嫌罪不罚”等重要命题进行了必要的矫正或赋予其新的内涵。这就是日本公害犯罪理论的由来。以下分述之。

(二)若干理论分述

1.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要把人定成罪犯,必须有证据。证据从哪里来?就一般的刑事案件而言,当然是由代表国家的控方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一方行使强力搜查权限所收集到的证据仍不能消除疑问时,就要按“嫌疑不罚”

的原则作无罪处理。这是因为,总体而论,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国家一方是处于优势的,而犯罪嫌疑人总是处于必须服从强制力的劣势地位。但公害案件则不同,在这种犯罪案件中,企业的活动带有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的一种所谓治外法权性的圣地色彩。因为,当发生了涉及新的科学技术,而且至今还弄不清楚的灾害时,检察机关并不掌握有关灾害发生机理的确切情报,而只有企业一方单方面拥有从这种物质的基本构造到生产流通的全部结构的排他性知识,以及掌握犯罪证明的关键证据,这类情况的确是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拥有强大检查权力的国家,对企业来说,也不好说就是强者。因此,《公害罪法》第5条规定,伴随工厂的生产活动,排放了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而且仅仅由于该排放量就是以达到对公众的身体甚至生命产生危害的程度,并且在因为这种排放所产生的这种危害的地区是由同一种物质而给公众的身体乃至生命带来危害时,即可推定这种危害就是由于该人所排放的物质造成的。这一“推定”性规定的立法实质,就在于举证责任的倒置,即:当国家方面根据一定的推定性证据认定就是由于某家企业的活动引起了某种灾害时,如果垄断了科学知识的企业一方,提不出适当的反驳和举不出适当的反证来,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了。

2.流行病学证明规则

如果说“举证责任倒置”问题的重心在于解决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的话,那么对公害犯罪的认定还存在一个起码的证明要求的问题。这正是流行病学证明规则所要解决的问题之所在。

如所周知,公害事件的特点之一是其成因不易弄清,而加害企业恰恰抓住这一点不放,为其开脱责任。比如,在擦里刀米德案件中,被告方就提出主张说,由于对人类胚胎发育的形态的严密性还不太清楚,并且对擦里刀米德的作用机理,以及对擦里刀米德的物质变化结果不明的情况下,就提出擦里刀米德有致畸性的理论来,是错误的。再如,在森永奶品事件中,加害方对患者是砷中毒后遗症的说法,就以没有医学上的确切证据为理由,拒绝对被害者进行补偿。至于昭和电气工业公司方面,在新泻水俣病事件中,虽然承认阿贺野川下游渔民所患的症状是有机汞中毒,但却坚持说他们没有排放有机汞,并顽固地抗辩说鱼被污染,是因发生地震、农药流出、海水倒灌等所致。即使要其承担责任的判决作出后,公司首脑在发言中仍表示,他们虽然服从判决,但是确信,从科学上讲,公司是绝对没有责任的,并且期待能从科学上提出公司方面不是加害者的证明来。

的确,擦里刀米德安眠药是不是致畸的原因物质,新泻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工厂排污还是流出来的农药,这些争议,无异于说凶器究竟是什么?凶器是谁使用的?这不能不查,而且应科学地判明。然而,法律意义上的“科学”要求与治疗医学上的“科学”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在法律上,只要能搞清楚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产生了有害病状这一结论就已足够,无须像治疗科学上要求的那种再全面地说明引起这种有害作用的详细机理。

因为,追究法律上的责任的目的在于使加害者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不利的后果,并不是寻求医学上的治疗方法。

更何况要控方对因果关系的每个环节——逐项作出自然科学上的解释,困难之处太多,其结果就是完全堵死救济被害者的途径。正因如此,流行病学上判断某种疾病“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人为流行的”时所适用的规则在法律上也当然是科学的。该判断规则是:首先在确认是人为流行源传播的细菌之前,没有该病流行;其次,从认为人为传播的细菌被消灭之后,再无该病的大量发生。这很类似于对“密室犯罪”的排除性认定法则。所谓密室犯罪,是说在密室里可能进行犯罪活动的某些人当中,肯定有一人是罪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与被害者有可能接触的人都列举出来,然后再把其中不可能成为罪犯的人一一排掉,最后就可以断言剩下的那个人就是罪犯。就公害犯罪而言,如果知道是某家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也知道某人首先是由于这种有害物质而受害的,此外,还知道排放该有害物者再无别人,那就够了。

3.“信赖原则”行不通

1955年,在西日本一带,许多婴儿患了原因不明的“怪病”。1969年,当大阪大学的丸山博士题为《第十四年的访问》的研究报告发表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判明这是属于砷中毒。原因是,在森永奶品公司德岛加工厂生产装罐头用的奶粉中混入了大量的砷。砷混入奶粉中的经过是这样的:在森永奶品公司方面,当时为了溶解牛奶,作为稳定剂,把工业用的磷酸氢二钠混进牛奶里去了。有一个时期,贴有所谓磷酸钠商标的药剂,实际上是静岗县所属的一家叫松野的药材公司出售的一批含有大量砷的冒牌货,再经由德岛市内的一家药材商(协和制药公司)之手向森永奶品公司出售的。森永奶品加工厂因为没有发现这一点,把它混进了牛奶中,从而导致了所谓制造与贩卖混有大量砷的奶粉事件,这即轰动一时的“森永奶品砷中毒事件”。然而,最初进行第一审的德岛地方裁判所却对被告(森永奶品公司)作了无罪宣判。理由是:当时,松野制造公司在同行业内推销假药的事,在行业内部谁都不知道,当然,对森永奶品公司来讲,是不可能预料得到的。就是说,不可预见到会混有这种有毒的物质,特别是,协和制药公司是当地的一家享有信用的药材商,森永奶品公司是长年从协和药材商那里提取偏磷酸钠的,而把偏磷酸钠作为添加剂混入奶粉至此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从未发生过一次事故,从而可以看出协和药材商是恪守信用的。因此,这次也信赖它定会按所订的药品交货,虽说没有一一亲手进行检查。这样也就不能追究过失责任。可见,该裁判所是根据“信赖原则”的法理来作出无罪判决的。的确,信赖原则是断定过失犯注意义务程度时所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早被人们所承认的。比如,拿医师和药剂师的关系而言,医师在开处方委托药剂师照方抓药时,只要医师能把处方写清楚而不致使人看错,以后即可完全信赖药剂师完全能正确地照方抓药,无需再一一进行检查了。如果说药剂师看错药方或者看错了药因而引起药物中毒,则应由药剂师负全部责任,并不发生医师的过失责任问题。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这有助于双方的分工、协作与配合。再如,在司机与司机之间、司机与行人之间,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对共同遵守交通法规的起码信赖,就可能寸步难行了。

然而,在公害犯罪问题上,信赖原则却是行不通的。因为,信赖原则的实质,就在于承认行为者即使不去尽最大限度的注意也是可以的,换言之,在注意义务问题上可以有某种程度的“偷工减料”。而在公害案件中,消费者们自身缺乏预防的可能性,他们的安全感完全建立在生产者、供应者们的严格注意义务上。因此,食品制造业者要对消费者们保证,其食品对人体是绝对无害的、安全的,所以出售它。像上述事件那样,消费者方面不可能具备仔细检查该制品是否安全的手段,食品加工者就绝不应按所谓“信赖原则”省略对消费者安全保证的检查工夫,把有毒奶品声称是婴儿的安全奶粉而大量推销。因此,原判决最后被撤销,重审的结果,认定被告方有过失,负刑事责任。

4.推崇“危惧感说”

在公害犯罪的过失责任问题上,除了不适用“信赖原则”的法理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推崇“危惧感说”(即新新过失论)了。对此可通过擦里刀米德案加以说明。擦里刀米德(thalidomide)是一种镇静剂,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被欧洲各国当作安眠药使用。该案的缘起是:许多在妊娠期间服了前西德的一家名叫“库里尤年达尔”公司出售的擦里刀米德安眠药的妇女,生下的孩子都患有先天性畸形,并且四肢异常,这种灾害延及世界许多国家,日本更不例外。然而,无论前西德还是日本,企业方面都主张,谁也没有能够预见到擦里刀米德药剂是发生致畸的药品,所以认为没有过失。的确,按传统的过失犯罪理论,如果因客观原因未能预见危害结果发生可能的,则不构成犯罪。可是,在科技迅猛发展,其潜在的巨大破坏力也与日俱增,而人们的认识能力仍然有很大局限的情况下,就需要一条完全不同于所谓“科学技术是造福于全人类,因而对朴素的科学技术全面信赖”的另一种责任原则。即:即使行为者不能具体地预想到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发生,但由于存在“不知会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发生何种破坏的有害结果”的危惧感,在这种情况下,为能足以消除这种危惧感,防止结果发生起见,就有必要令其有合理的负责,这就是危惧感说(即所谓新新过失论)。就擦里刀米德这种崭新的而且是在妊娠中使用的药剂而论,该公司对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做不出充分解释,又没有预测它对人体会发生何种预料之外的危险(这完全可通过试验完成),就把它当作药品而放手使用,怎能信赖它的安全性!

公司没有消除这种危惧感,防止不良结果发生,当然就要承担责任。再就对废弃物的处理措施来说,人们总是期望它能够是万无一失的,如果说违反了注意义务就是有过失的话,那么,对此类案件作为认定注意义务的基本原则是:只要没有弄清楚对公众的身体和生命会不会带来危险,而且是不是安全的,那就要赋予企业以停止使用该项设备的注意义务。如果在没有弄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情况下,就去从事那种会有不良结果发生的带来危惧感的行为,则应当受到责备。

5.处罚法人

传统的刑法是以个人责任为基础构成的,然而公害犯罪具有企业犯罪的突出特点。因此,对之应与传统的刑事犯罪区别对待,不仅要追究因公害而造成灾害的企业干部及其他从业人员的个人责任,而且还要对企业法人科以罚金刑,这不仅能够起到提高企业活动的道德水准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起到惩戒那种过分重视营利性而忽视安全性行为的有效作用。

6.居民和消费者优先原则

公害犯罪虽然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犯罪,但如所周知,作为公害根源之一的企业活动,本身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因此,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根深蒂固的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企业活动即使有点危害也是应该忍受的,如果过分担心危害,强调安全性,就势必会阻碍有益的社会活动、影响社会的发展。但是,如果站在居民和消费者的立场上,则强烈要求政府要对公害行为预以管束,决不能放纵那些能够破坏环境,给居民和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的企业活动。很明显,这种价值倾向上的冲突必须加以取舍。既然诸多个体的利益是整个国家、社会利益的出发点和归宿,就监督公害犯罪而言,当然,在立法上要坚持居民和消费者优先的原则,这也是“保护弱者”这一社会正义基本取向的起码要求。为此,不仅通过科学审查会等机构为被害者提供更多的救济途径,而且在刑法的适用中注重合理的解释,尽可能保护消费者、居民。比如对正当防卫、诽谤恐吓等问题的解释莫不如是。即使居民们错误的对非加害企业采取了防卫自救,即抵毁甚至威胁,但只要居民们的这种误认是有客观、合理的理由的,则依然是正当防卫,依然不属于诽谤、更不属于恐吓。

二、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就公害犯罪发展的种种迹象及人们的相关意识而论,当代中国目前的情形与日本昔年的状况颇有某种相似性:一方面,发展蔓延呈日趋严重的态势——仅就环境问题而论。近年来,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的损失,(注:王娅。世纪末的选择[J].环境保护,1996,(5)。)更不用说远远超过全国每年各种刑事犯罪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注:李卫红。环境犯罪论[J].烟台大学学报,1996,(2)。)至于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及生态失衡等一系列严重恶果,其危害之大简直难以估量;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犯罪相比,不论是施害者还是被害的社会公众,对之还是表现得有点漫不经心,犯罪意识远不够强。仍以环境问题为例,从立法上看,污染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20世纪70年代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在1979年刑法中并没有专门的惩治环境犯罪的规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学者虽然提出了加强环境刑事立法的问题,但因当时的环境问题及危害仍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环境刑事立法并未有大的进展。然而,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环境的污染者、破坏者们却有侍无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法犯罪活动与日俱增,仅1994年,全国就发生工业污染事故3001起。(注:王灿发。论新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及实施[J].政法论坛,1998,(1)。)比如,某乡镇欲建一小硫酸厂,环保部门考虑其周围有农田、村庄和一个罐头厂,不同意立项,但投资者强行上马,结果硫酸尾气对周围农作物、居民造成严重危害,罐头厂被迫停产,环保部门几次勒令硫酸厂停产都无济于事。(注:唐生,陈冰如。论完善我国环保刑事立法[N].中国环境报,1997-01-25(3)。)应当说,这种背景的相似性正是我们学习鉴借日本公害犯罪理论的客观基础。

其次,日本公害犯罪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公害犯罪的理论必须紧密结合公害犯罪的实际,为公害犯罪的有效抗制设计相关对策。简言之,必须对症下药。因为,纵观日本公害犯罪的相关制度和理论,概括起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加大对公害犯罪处罚力度,增强刑法的威慑力;二是减轻追诉机关的证明责任,降低司法适用的诉讼成本。前者表现在,不仅一律按“危险犯”设计犯罪构成,而且均处罚法人,并实行两罚制。不仅在“新过失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新过失论”——“危惧感说”,而且明确指出传统的“信赖原则”行不通。此外,在诸多刑法问题(如正当防卫、诽谤恐吓等)的解释上,力主坚持“居民和消费者优先原则”。所有这些,无疑使刑事法网更加严密,从而扩大了公害犯罪的“犯罪圈”,加重了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后者表现在,不仅规定了因果关系的立法推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而且采用流行病规则认定这种犯罪。这些措施显然更有助于司法操作,以降低追诉成本。那么,为何要采取如上“两手”呢?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害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必须严密刑事法网、坚决予以抗制;另一方面,公害犯罪的成因又很难查证,要有效进行抗制,必须以实证的态度,尽可能采取简便易行的措施。可见,日本公害犯罪理论之所以独树一帜,与传统的刑事犯罪法理迥然有异,就在于其针对公害犯罪的特殊性。无疑,这与我们所奉行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恰成暗合。

应当强调指出,不论在日本还是我国,刑法理论上尚未能对刑事法中的严格责任论、新新过失论、过失犯的危险犯等诸多问题形成共识。的确,诚如否定论者所言,“倘若无责任的行为也要受到严格惩罚的话,我们就会感到做人的恐惧”。(注:冯军。刑事责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02.)而新新过失论把预见可能性扩大为极为抽象的“危惧感”,极有可能混淆抽象的预见可能性与无结果预见可能性的界限。“因为抽象本身便意味着无法捉摸、不便把握,抽象与‘无’之间仅一步之遥”。(注:周光权。注意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1.)至于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则“必然会招致扩大追究业务上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范围……实际上就会使所有从事此业务的人都处于在劫难逃的恐怖之中。”(注:李卫红,孙政。过失危险犯[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6)。)但是,我们也懂得,一种刑事理论的产生总有其历史必然性及现实合理性。只要我们并不是把上述学说或者理论作为函括刑事法学全部内容的命题泛泛讨论,过分的担心和疑虑就是多余。拿严格责任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接受经济活动领域的严格产品责任原则,那么也就能够理解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注:孙光骏。论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J].法商研究,1998,(1)。)再就过失犯的危险犯而论,实际上,不管怎么讲,在中外刑法中这方面的大量立法已是有目共睹,而且呈扩大趋势。在我看来,如果把这几个问题仅仅限定在公害犯罪上,只要认真思考公害犯罪的特殊性,人们就不难达到共识。起码,对这些理论所反映的严惩公害犯罪、方便司法操作的立法意旨定能心领神会,击节赞叹吧!

再次,众所周知,为了遏制公害犯罪尤其是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新刑法在第6章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新增了公害犯罪的刑法条款,增加了相应的单位犯罪主体并规定了双罚制,加重了对某些环境资源犯罪打击力度等等。这应当说是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的一大突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公害犯罪的理论及实践就对我们失去了借鉴意义。因为,客观地分析,我国关于公害犯罪的立法及相关理论还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第一,现行的一些条文存在漏洞、矛盾。比如:第338条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而不能是故意。因此,通说认为,如果行为人故意进行环境污染的,就应按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注:高铭暄。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13-514.)但问题是,相关的故意犯罪,法律又没有规定单位能构成犯罪,这岂不违反公害犯罪应处罚犯罪法人的基本原理?再如,第339条规定的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该条第1款与第155条款矛盾,第2款又与第1款矛盾,第343条规定的非法采矿罪其第1款也与第2款相矛盾。(注:候国云,白岫云。新刑法疑难问题解析与适用[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335.)尤其突出的是,我国现行刑法对公害犯罪的规定大多未按危险犯加以设计,不能不说与从重处罚公害犯罪的法理相悖离;第二,关于公害犯罪的规定缺乏完整统一协调的体系。比如:有的规定放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的放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中,有的放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有的放在渎职罪中,等等。这样,势必冲淡其“公害”的本质特征。而观察视角的多变性也势必导致在罪与刑规定上的差离与不协调;第三,由于公害犯罪尤其是污染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极为特殊,具有多因性、不紧密性及隐蔽性等诸多特性,因而推定原则被普遍认为是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原则。(注:曹子丹,颜九红。关于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但现行法律却尚未能将之明确化;第四,就惩治类似于破坏环境罪等公害犯罪而言,设置责令其补救性质的义务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此,我国立法仍旧付之阙如;第五,公害犯罪的刑诉案件在起诉人资格、审判管辖权、诉讼时效等方面均有不同于一般刑事诉讼的特点,比如:可否设立类似于民事诉讼中的集团诉讼?再者,法人诉讼怎么进行?等等。这些问题有必要尽快解决。

公害范文篇9

选用抗病毒、抗寒、分株力强、休眠期短、高产的优良品种。

2种子处理

由于韭菜种皮坚硬,吸水较困难,可在播种前3~4天采取浸种催芽。先用40℃温水浸种12小时,除去杂质和秕籽,然后用湿纱布将种子包好,放在15℃~20℃的条件下进行催芽,每天还需用清水冲洗1~2次,当20%~30%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整地施肥

苗床应选择排灌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耕翻土壤25~30厘米深,结合施肥,一般以苗撒施优质农家肥6000kg,尿素6kg,过磷酸钙50~60kg,硫酸钾12kg,均匀施撒,深翻入土。

4播种方法

春播选在4~5月份,直播在整理好的地块上,播种幅宽10~15cm,行间距20~25cm,顺沟浇水,待水渗透后将种子撒在沟内,每亩播种量4~5kg,然后覆盖1.5~2cm厚细干土。

5定植

5.1定植时间根据播苗时期不同,定植时间也有所不同。锦州地区春季播苗一般在夏至后定植,夏播苗应在大暑前后定植。5.2定植方法将韭苗起出,起苗需从苗床一端开始,去除病苗。然后在畦内开沟15~20cm深,穴距10~15cm,按每穴栽苗10~20株,栽后及时浇水。

6扣棚及管理

扣棚是韭菜收割期早晚的关键,扣棚前清除枯叶。6.1温度管理扣棚初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晚保持在12℃~15℃,株高达到10厘米,此时白天温度可保持在15℃~20℃,夜间保持在8℃~10℃即可。6.2水肥管理当株高8~10厘米时浇一次水,结合浇水追施氮肥4kg/亩,一般在割头刀韭菜前不浇水,每次收割后结合松土施肥一次,可追施腐熟有机肥250~500kg,尿素为9~12kg过磷酸钙约8~15kg,硫酸钾4~6kg。6.3收割扣棚后40~50天开始收割,夏播苗可于下一年春天收割,每次收割后将韭茬周边的土锄松,待韭菜新叶长出时结合浇水施肥。

7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无公害韭菜生产中尤为关键的环节,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韭菜的产量和品质。韭菜的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霜霉病、韭蛆、蓟马、潜叶蝇等。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所不同。无公害产品的病虫害防治坚持以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7.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无公害韭菜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对韭菜和人畜安全,而且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且具有长效性。如利用自然天敌来防治大棚害虫,效果也不错。7.2物理防治可利用韭菜病原菌、害虫对温度、光照等的特异性反应和耐受能力杀死有害生物,还可以悬挂黄板来诱杀害虫。7.3化学病害防治7.3.1灰霉病采用6.5%多霉菌威粉尘剂1kg/亩,7天喷1次,或用10%腐霉利烟剂,以250~300g/亩分散点燃,密闭棚室熏蒸一夜。7.3.2疫病发病初期可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7.3.3韭蛆韭蛆是为害韭菜的主要虫害。尽量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而多用草木灰等肥料均匀撒施,也可在上午9~11时喷施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加施复合肥5kg,天气干旱应加大稀释倍数。7.3.4蓟马用10%吡虫啉4000倍液喷施,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

参考文献

[1]张肖红,申颖,苟艳丽,杜亚君.有机韭菜生产技术[J].栽培与生理,2015:44-45.

[2]高军,岳伟.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02):127-142.

[3]王娟,陈立新.林宝祥,等.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J].北方园艺,2014(05):201-202.

公害范文篇10

【关键词】红枣;无公害生产;栽培管理;措施;研究

目前阶段,新疆鄯善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全面调整,并逐渐构建了红枣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特色产业链,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当前,新疆鄯善县的红枣区域化种植效果理想,品种布局相对合理,且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枣种植的产量与品质。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红枣无公害生产栽培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科学引进红枣种子与种苗

新疆鄯善县主要的枣树品种就是灰枣与骏枣,且育苗材料主要是由内地所引进的酸枣仁,并选择在春季开展大田直播[1]。于第二年春季,将主栽品种嫁接并接穗,在培育与嫁接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苗木的移栽与定植等环节,所以成园速度快且产量可观。1.1优良品种的选择。在选择红枣品种的时候,应以充实、匀称、饱满且没有病虫害的酸枣种子为主。在人工粒选的基础上,将干瘪、破碎以及发生霉变的种仁剔除,并选择春季展开机械化的覆膜播种工作。1.2穗条纯度与质量的把控。对于品种的接穗采集,应强调穗条纯度以及质量把控的重要作用,以免出现品种混杂的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规避在异地引进实生苗,适当加大苗木的调运以及产地检疫工作的力度。1.3优良品种单株的选用。红枣品种对于肥水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缺水或者是缺肥,将对红枣种植的产量与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以灰枣为例,在栽培过程中则注重制干,因此要在9-10月份进行采收[2]。要求选择具有良好肥水条件且枣树长势良好的枣园,合理组织专业工作人员鉴定品种与品质,并将皮薄肉厚、果实饱满、没有裂口且果肉糖分含量高的枣树选择成采穗树。

2枣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枣树种植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与综合防治基本方针,以不断增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能力,构建综合防控技术机制。2.1田园深度清洁。在收获红枣以后,要对田园进行及时清洁处理。一般与休眠期枣树的修剪工作相结合,对带虫枝、杂草、落叶以及病枯枝等进行系统清理。完成清理后,需带出田外进行销毁,随后要施用必要的肥料,对树盘进行深翻处理,以保证越冬虫卵被消灭。2.2水肥结合管理。在枣树种植过程中,更提倡连片种植,为枣园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便利,进一步优化综合防治措施到位性及合理性。在灌水方面,则选用设施滴灌的方式,保证肥随水走。这样一来,即可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2.3虫卵要及时抹去。针对成品园内的枣树,应在主干与主枝基部涂白处理。另外,可以在距离树干基部10厘米的位置,将粘虫胶涂抹其上,如果有必要,则需选用人工刮树皮的方式,尽可能减少虫卵的基数,以免出现严重的病虫害[3]。2.4化学农药的适度使用。在种植枣树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而是要结合新疆鄯善县虫情测报信息以及发生虫害的基本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毒性低且高效的有机农药,对枣园内部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此外,也可以对害虫天敌加以利用,实现以益控害的目标。在化学防治方面,要遵循国家对农药安全使用的标准要求以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准则规定,合理确定农药的使用剂量、时间、次数以及具体方法,以免红枣产品当中所含农药残留与国际规定标准不吻合。需要注意的是,应严格避免大量且反复地使用化学药物,同样不允许运用激素类的化学药剂,以免对枣树健康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3园畜结合与配方施肥

3.1枣园行间牧草种植。将牧草种植于幼龄枣园的行间,可以是紫花苜蓿。这样一来,即可为牲畜提供高质量的饲草,而且降低了地面蒸发,对杂草的生长加以抑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物种群数量的丰富化,水分含蓄效果明显。3.2有机肥源的施用。有机结合红枣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有机肥加工生产项目与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为枣园提供必要的肥料[4]。3.3配方施肥要科学。枣树在各生长阶段均要保证配方施肥的科学性,且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化肥作为辅助肥料。另外,以基肥为主,并辅以追肥。在整个过程中,需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微量元素肥喷施于叶面,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在病虫害防治与配方施肥的有效结合,即可保证枣树在生长过程中获取充足的营养且供给平衡,进一步实现红枣产量的增加,使红枣的品质得到改善。但不允许选择与国家有机食品标准不吻合的无机肥,同样也不允许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尿等,对铬、汞、铅、镉以及砷等有害元素的侵害予以严格控制。可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对枣树微量元素肥的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以保证所生产的红枣产品更具保健功能,实现红枣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实现枣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塑造良好的红枣品牌形象[5]。

4开展花期放蜂授粉工作

在枣树种植期间,最重要的传粉媒介就是密封,而且枣树的花期长,所以选择枣园花期的时候放蜂,可以使实际的授粉率不断提升,结实率也随之增加。另外,可大力发展优质枣花蜜,为新疆鄯善县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疆鄯善县在枣树种植中取得理想的成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在后期种植工作中,仍需强调红枣的无公害生长栽培重要性,结合当地自然与种植条件,科学合理地选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确保红枣的产量与品质,逐渐拓展红枣产业链,扩大枣树种植规模,为新疆鄯善县枣树种植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丽,曹拴柱.南疆地区红枣无公害生产栽培管理措施[J].新疆农垦科技,2015,38(8):19-20.

[2]王海澜.新疆红枣栽培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8):192-193.

[3]王永斌.红枣标准化管理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2018(3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