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条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3:51:46

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范文篇1

[关键词]:格式条款合同自由原则解释规制

一、格式条款与合同自由原则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及特征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交易行为日益频繁,社会日常生活中涉及合同的行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为了避免讨价还价的繁琐程序,节省时间等,格式条款随之产生。我国《合同法》第39条第2款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订,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1、格式条款是由条款一方当事人或社会团体、国家授权的机关事先拟订的,也有一些格式条款是须经过有关国家机关核准之后才允许当事人使用的。2、格式条款具有不变性或不可协商性。所谓不变性,即全部合同条款结合为一个整体,他人只能完全同意从而成为合同当事人,要么就不订立合同,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即所谓“要么接受,要么走开”。3、格式条款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所谓广泛性,即该要约是向所有公众发出的,或至少是向某一类有可能成为承诺人的人发出的。4、格式条款以书面明示为原则。原则上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应以某种方式将所有条款明示以便让对方当事人有可能了解其内容,否则对相对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对于免除或限制责任的条款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并按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明示格式条款最迟应在缔结合同时为之,否则格式条款不能订入合同。高圣平等主编:《民事合同理论与实务》(格式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5、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一般处于经济上或法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使其可以将预订的格式条款强加于相对方,从而排除双方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的可能性。王利明:《改革开放中的民法疑难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1页。

(二)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近现代民法中得到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在法律上确认并充分保障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自由,才能充分鼓励市场主体从事广泛的交易活动,调动其从事交易、展开竞争、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市场经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同[2],第109页。合同自由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缔结合同的自由。即决定是否与他人缔结合同的自由。2、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自由。即决定与谁缔结合同的自由。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即选择合同条款的意思自由。4、决定合同类型的自由。即缔约人有根据交易的意愿决定何种合同类型的选择权。如当事人需要某种品时,可以任意选择以买卖、租赁或加工等方式获得该物品。5、解除合同的自由。即缔约之后,当事人有依一方的意思表示依法解除合同的自由。6、选择裁判的自由。即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有选择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合同争议的自由。7、决定合同形式的自由。我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合同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形式。

(三)格式条款与合同自由原则的关系近年来,合同自由原则受到越来越多方面的限制,包括诚实信用原则、情势变更原则、强制性合同和格式条款等。其中格式条款对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尤为明显。格式条款在现代社会主要被一些垄断性企业或大公司所采用,而消费者和顾客只能被迫接受这些合同条件,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受到极大限制。格式条款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合同自由原则产生了限制:第一,当提供格式条款的当事人是垄断性企业或标的属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时,格式条款相对人则没有选择交易伙伴的自由。第二,在决定合同内容方面,合同相对人意思表示受到严格限制,因为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迫使相对人接受这些条件,他们甚至会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在合同中加入一些不公平条款。第三,相对人在选择合同形式方面的自由也不完全是自由的,一般都是以合同书的形式订立合同。

有人说,在格式条款中不存在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合同当事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裁判者,如果他们自愿地接受这些格式条款,那么法律的唯一作用就是使之发生效力。如果一方对他的责任引进一些限制和免除,如免责条款,而格式条款相对人接受了他们,那么对于双方所同意的就会给予完全的效力。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457页。总之,格式条款的出现对合同自由原则产生了诸多方面的限制,但是格式条款并不能因为其背离了合同自由原则而必然导致无效。

二、格式条款订入合同

格式条款订入格式合同是规制和解释合同的前提,也是格式合同的效力基础。(一)积极要件普通合同的订立需要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同样格式合同的订立也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在格式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要约即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将条款向相对人一方明示,承诺即相对人表示同意。1、要约-明示从明示方法角度可以将明示区分为个别明示和公告明示,其中主要为个别明示,如保险合同。只有在个别明示出现障碍时,才能使用公告明示。公告明示主要发生在以下二大类交易场合:其一为与大众消费者默示缔结的大量合同,由于缺乏个别接触而无法向消费者个别提请注意格式条款内容,如自动售货机、公交运输合同以及其他因请求给付而缔结合同的交易。其二是交易频繁的大量合同,即使有向个别相对人提请注意格式条款内容的可能,但依其交易方式及型态,或有现实上的困难,或显系多余,如戏院、博物馆、运动比赛的门票以及大型购物中心等。同[1]明示必须达到足以使相对人注意格式条款的程度。如果格式条款字体太小,印刷模糊或其他原因致使相对人难以注意或难以辨识的,即使该条款订入格式合同,相对人仍可依诚信原则而主张其不生任何效力。我国《合同法》第39条第1款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2、承诺-相对人同意相对人同意将格式条款订入格式合同,包括明示同意和默示同意二种,但一般要求是明示同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默示同意。明示同意是以书面或言词声明将格式条款订入合同,通常是在格式合同上签名。在英美法上有所谓“签名视为已经同意”的法律原则。依照英国法院的观点,签字即发生对合同同意的效力;除非有诈欺、错误等情事,不得以“未注意到该签名之文件载有(格式条款)”为由主张抗辩。同[1]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默示同意即格式条款使用人明示格式条款,并已给予相对人合理机会了解条款内容,相对人没作出反对的意思表示。

(二)消极要件格式条款订入合同除应具备以上积极要件以外,还必须是在该交易行为中不属于“意外条款”,且不抵触个别约定的“非一般条款”。1、意外条款所谓意外条款,是指依交易的正常情形显非相对人所能预见的格式条款。德国《一般合同条款法》第3条规定:“一般合同条款之条文,依客观情形,尤其是合同外观衡量之显示为异于寻常,以致相对人必不考虑接受者,不能成为合同之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相对人对于订入合同的格式条款一般不会去阅读或不能轻易理解其内涵、意义及结果,所以,即使相对人同意受格式条款约束,格式条款应以相对人在正常情况下所能预见为限,否则有违民法中的公平合理原则。依《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解释,判断一格式条款是否为意外条款的因素有三:

格式条款的内容对于一个合同条款,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该合同条款的内容。要确定某一条款是否异常,一方面必须考虑在相关的贸易领域这些条款是否通常被用作格式条款,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当事人间单独的协议。(2)格式条款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在格式合同中,某一格式条款的语言含糊不清,或其印制所用的字体太小都有可能使合同相对人感到意外。要确定是否属于这类情况,不仅应考虑在此类格式条款中是否属于通常使用这种制订方式和表达方式,还应更多地考虑相对人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因此,某一句话的意思有可能同时既含糊又清楚,关键要看相对人是否与格式条款使用人属于同一职业范畴。同时,语言因素在格式条款的使用过程中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国际交易中。如果格式条款是以外国语言拟就的,则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相对人可能难以完全领会这些条款的真正含义。(3)对意外条款的承诺表示若格式条款使用人提请相对人注意异常条款,并且相对人对此作出承诺,则该当事人不能再对该条款提出任何质疑。个别约定条款和格式条款共同构成合同的一部分时,个别约定条款的效力均较格式条款的效力优越,与个别约定条款相抵触的格式条款,不构成合同的内容,此原则导源于“特别规定优先于普通规定”这一法谚。德国《一般合同条款法》第4条规定:“个别约定之效力优于一般合同条款”;《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次)》第203(d)条亦规定:“单独磋商或加注之条款优先于格式化条款或其他非单独磋商之条款”;《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21条亦规定:“若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发生冲突,以非格式条款为准”;我国《合同法》第41条亦规定:“格式条款和非格式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抵触个别约定条款有下列两大类型:第一类是各类保留条款;第二类是要式条款,格式条款中若载明:“本公司的保证或约定,非经本公司书面确认,不发生拘束力”等此类条款,是对合同条款应具要式性的强制。

(三)系列交易理论与格式之争所谓系列交易理论,是指当事人因多次交易均使用同一内容的“格式条款”,使当事人产生信赖关系,因此格式化的条款除非明确的被排除,不待约定即当然订入合同。系列交易理论必须具备以下二个条件:一是交易行为具有“规则性”,二是交易行为具有“一致性”。所谓“规则性”是指当事人频繁地、持续地为当事人营业种类之法律行为。所谓“一致性”是指当事人缔结合同所采用的格式条款内容相同。在合同交易中,要约人和承诺人在发生要约与接受要约进行承诺时分别以各自的格式条款来进行,因而虽然交易可以成立,但一旦发生争议时究竟以哪一份合同为准就成了问题,即“格式之争”问题。我国《合同法》第30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第31条规定:“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承诺人对要约的接受如果变动了其中某一条款,并构成实质性变更,则此种接受构不成承诺,是对要约的反要约,或拒绝,这样合同则不能够成立。如是一项变更构不成实质性变更,则合同成立,并且合同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三、格式条款的解释

(一)格式条款解释的概述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如果当事人的表示行为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不完全一致或有瑕疵,则必然产生合同解释的问题。合同解释的目的在于使那些内容不确定的意思表示得到合理的确定,使之明确化、标准化,以符合民法对意思表示内容的典型要求,在于使内容不完整的具体表示行为得到补足,还在于使内容不统一或有矛盾的表示行为内容得到统一。

(二)关于格式条款解释的各国立法及其司法实践1、英国英国的判例法及1977年制定的《不公平合同条款法》,均反映了这样一个解释合同的原则:不利于拟约人的解释原则。2、美国美国司法实践中对格式条款的解释采有利于相对人的解释规则,或称不利于条款使用人的规则。《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次)》确立的另外一个格式条款解释原则,即“单独磋商或加注之条款优先格式化条款或其他非单独磋商之条款”。3、德国德国1977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一般合同条款法》第5条规定:“解释一般交易条款时,应由使用人负担疑义之不利益”,此即有利于相对人的解释原则。4、台湾

我国台湾《消费者保护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格式化条款如有疑义时,应为有利于消费者之解释”。(三)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有利于相对人解释的原则从以上各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来看,有利于相对人的解释原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有利于相对人解释原则又称为不利于条款使用人的解释原则。此种解释原则导源于罗马法“有疑义应为表意者不利益之解释”原则。以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国《合同法》第41条亦有类似的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在一般合同中,对合同的解释采用探求真意原则,而为何在格式合同中对格式条款的解释采用“有利于相对人”的解释原则呢?作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格式合同的缔结方式使格式条款相对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在格式合同订立过程中,格式条款一般由厂商事先拟就,相对人只能完全接受或不订立合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格式条款使用人总是会在合同中制订一些不合理条款,而这些不合理条款又经常会因为相对人的某些原因而被接受。基于相对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而在解释格式条款时应遵循有利于相对人的原则,以平衡当事人间的利益。2、格式条款当事人地位的差异在格式条款实践中,格式条款的使用人一般是那些在经济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单位,相对人别无选择,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分配极不合理,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应采用“有利于相对人”的原则。

(四)格式条款的解释方法1、以消费者的平均而合理的理解能力为基准来解释的方法、企业者在条款中使用特殊的术语或文句,而使该条款中某些规定具有特殊的意义时,此等意义如无法为该条款所预定适用对象(顾客圈或消费者)的平均而合理的理解能力所能理解时,企业者即不得主张此项术语或文句所含有的特别意义,亦即此时该特殊术语或文句的意义应以顾客或消费者之平均而合理的理解可能性为基准而解释之。刘春堂:《一般契约条款之解释》,载郑玉波主编《民法债编论文集》(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228页。格式条款中使用外国术语时,该外国术语所具有的意义也应以顾客圈或消费者的平均而合理的理解能力为基准而解释之。同[7]。第228页。2、限制的解释方法格式条款的内容无非着眼于使用人本身的利益,应当平衡相对人的利益,不应在加以类推、扩张或补充而为理解,应予从严解释和限制解释。同[1]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为了平衡格式条款当事人间的利益,应将格式条款在符合整个格式条款的整体目的的基础上解释。3、文字疑义的不利益应归使用人负担的解释方法法谚云:“不明确的表示,应该自行负责”。因此格式条款使用人应对其所提出的格式条款的表达负责,应当承担由于所选择的表达意思不清而招致的风险。同[1]《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46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合同条款含义不清,则应做出对该方当事人不利的解释”,即是此种解释方法的体现之一。

(五)免责条款的解释方法免责条款可分为二类,其一为基于企业合理的经营当然可以排除的责任,而企业者以条款加以排除者;其二为基于企业合理的经营并非当然可以排除的法律上或合同上的责任,而企业用条款加以排除者。同[7],第237页对于第一类免责条款的解释,一般认为其既符合企业者的合理经营,又不违反顾客圈或消费者的平均而合理的利益,因此应认定其有效。对于第二类免责条款,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免责条款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一律无效。我国《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2条和第53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第53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等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其他情况则应根据第一种解释方法,即以条款相对人的平均而合理的解释方法来解释。

四、格式条款的规制

1、自律规制自律规制是指格式条款使用人或其同业公会对其所使用的格式条款自行审查。在我国,也有许多行业实行自律管理,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纺织业、律师业等。此种规制方法事实上几乎无实现的可能:第一,各种行会组合是否能承担此项职务之能力颇成问题;第二,行会组织不可能站在顾客立场与企业对立;第三,为企业之利益组合审查将使格式条款的避法行为更加恶化,即使设立由企业并与消费者组合之机关共同审查,亦未必能有预期的效果,因为所谓消费者联盟的代表事实上鲜能代表大多数的消费者。黄越钦:《论附合契约》,载郑玉波主编《民法债编论文集》(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288-289页。

2、行政规制格式条款的行政规制是各种规制方法中的一种,黄越钦:《私法论文集》,台湾世纪书局1980年版,第141-142页。但在实际功能上却最少。“是[13]其方法是由行政机关对格式条款的内容在其公开揭示之前先予审核,经核可后始许其用做与顾客订约的基础,除审查程序外同时又以监督的方法事后修正条款的不公平倾向。此种规制方法的效果,可谓利害参半,究其原因,第一是行政机关对任何职务之执行必然官僚化;其次是行政机关的预先审查并不能保证不公平条款的绝迹,最后仍需诉诸法院,最后法院持不同于行政机关的观点,则行政机关之威信大为削弱。同[13]

3、立法规制以实体法规制格式条款是最有效的规制方法。立法规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民法典中特设强制性规定以规制格式条款,如《意大利民法典》、《荷兰民法典修正草案》等。二是制定专门的格式条款规制法,如《以色列格式合同法》(1964)、《瑞典不正当合同条件禁止法》(1971)、《德国一般合同条款法》(1976)、《英国不公平合同条款法》(1977)、《香港管制免责条款法》(1990)等。在我国立法中,《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也没有专门规制格式条款的立法,但《合同法》中设有专条对格式条款加以规制。

4、司法规制所谓司法规制,是指法院依据法律的规定对格式条款进行裁判肯定或否定其效力的规制方法。司法规制具有控制的终极性、公正性,但司法规制属于事后救济,仅适用于个别件。从各国法院实务看,法院分五个层次规制涉诉的格式条款:一是否为格式条款;二是格式条款是否订入合同;三是具有疑义条款的解释;四是格式条款内容之效力的认定;五是条款订入合同或无效时,其法律效果如何。我国对格式条款的司法规制有很多方面做得都不够理想。

格式条款范文篇2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合同格式条款是指合同文本提供方(以下统称提供方)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协商的条款。

商业广告、店堂告示、通知、声明、须知、说明、凭证、单据等构成要约并符合前款规定的,视为合同格式条款。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提供方与消费者在订立合同时采用格式条款,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对合同格式条款进行监督指导,应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第四条对合同格式条款的监督实行行政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合同格式条款的制定和使用进行监督。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合同格式条款的监督工作。

行业组织对本行业内合同格式条款的制定和使用进行规范、指导。

第六条提供方制定和使用合同格式条款应遵循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合同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合同格式条款含有免除或限制提供方自身责任、扩大提供方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或排除消费者权利内容的,提供方应当在合同订立前以清晰、明白的文字或其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并按消费者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解释说明。

第八条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免除或限制提供方责任的下列内容:

(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

(三)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

(四)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五)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主要责任。

第九条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下列内容:

(一)让消费者承担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明显超过合理数额;

(二)让消费者承担本应由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

(三)违反法律、法规加重消费者的其他责任。

第十条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的下列内容:

(一)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二)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三)选择合同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

(四)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其他主要权利。

第十一条合同格式条款不得含有扩大提供方权利的下列内容:

(一)单方解释合同的权利;

(二)无法律依据,单方变更、转让、解除或终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三)在不确定期限内履行合同的权利;

(四)违反法律、法规扩大经营者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提供方应在经营场所公开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供消费者查阅。

店堂告示、通知、声明、须知等应设置或张贴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第十三条下列合同采用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应当在合同文本使用之前将合同文本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但按本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视为合同格式条款的除外:

(一)供用水、电、气合同;

(二)电信合同;

(三)邮政合同;

(四)人身、财产保险合同;

(五)消费贷款合同;

(六)房屋买卖、房屋中介合同;

(七)住宅装修装饰合同;

(八)物业服务合同;

(九)旅游合同;

(十)运输合同;

(十一)市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备案的其他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

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合同文本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前款第(六)项至第(十)项规定的合同文本报经营者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前款第(十一)项规定的合同文本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所列合同的文本有审批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备案后的合同格式条款,提供方自行修改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后予以修改的,应当将修改后的合同文本按第十三条的规定重新备案。

提供方拟使用的合同文本已由其上级机构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不须备案。但合同文本变更的除外。

第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提供方使用的合同格式条款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应当向提供方提出书面修改建议。提供方应在收到书面建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对格式条款进行修改。

第十六条提供方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建议有异议的,可在前条规定的修改期限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书面提出陈述申辩或听证要求。

提供方提出陈述申辩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收到陈述申辩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提供方。

提供方提出听证要求且属于本条例规定应当备案的合同文本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举行听证;其他格式条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是否组织听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听证会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提供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行听证,应当邀请消费者协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专家学者以及消费者代表参加。

第十七条对陈述申辩的答复或听证后的答复仍为建议修改的,提供方应在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十五日内对格式条款进行修改。

第十八条提供方不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建议修改,不提出陈述申辩,也不申请听证,或者虽经陈述申辩或听证但答复为建议修改,提供方仍不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建议修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修改建议和需要修改的格式条款,或含有需要修改的格式条款的合同文本向社会公告,以提醒消费者注意。

第十九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某一行业的提供方制定或使用合同格式条款普遍存在违反本条例规定情形的,可以要求行业组织进行统一规范、指导。

第二十条倡导提供方参照相关合同的示范文本制定合同格式条款。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或参与制定合同示范文本。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制定合同示范文本的,应当报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合同格式条款公开查阅制度,将备案的合同文本向社会公开,供公众无偿查阅。

第二十二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合同格式条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投诉、举报后,应当于三十日内将办理情况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第二十三条提供方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不备案的,由负责备案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在十五日内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五千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合同格式条款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告后仍不修改并继续使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对提供方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合同格式条款经备案等行政监管,不免除提供方因合同格式条款给他人造成损害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合同格式条款监督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一)失职渎职,未按规定履行合同格式条款监管职责的;

(二)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收受提供方财物的;

(三)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滥用职权侵害提供方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出售农副产品,与提供方订立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参照本条例执行。

格式条款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主题,以涉及民生的热点行业为重点,以合同格式条款监管为手段,充分提升市场监管机关的监管质效,建立“统一部署、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属地监管”的工作机制,加大对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营造规范和谐的市场环境,支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者合同行为,有效遏制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并结合企业信用建设工作要求,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积极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引导经营者依法制定和使用格式合同,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整治领域:我县确定的重点整治领域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服务、金融服务、有线电视、房地产交易、装饰装修、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汽车销售及维修、旅游、以及大型商场和超市等行业。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通信服务、金融服务、有线电视、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行业实行集中整治。

(二)重点整治内容:违反《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等三类违法行为。

1.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自己下列责任:(1)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3)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4)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5)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

2.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下列责任:(1)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法定数额或者合理数额;(2)承担应当由格式条款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3)其他依照法律法规不应由消费者承担的责任。

3.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下列权利:(1)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2)请求支付违约金的权利;(3)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4)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5)就格式条款争议提起诉讼的权利;(6)消费者依法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四、主要活动安排

(一)开展“合同维权保稳宣传月”活动(3月份)。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各监管职能部门与县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经营者自查清理公告,扩大专项整治行动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二)推行合同格式条款评审制度(3月份)。组建县合同格式条款评审委员会,由县人民法院、县政府法制办、工商局、县司法局、县律师协会、县消费者协会选派专业人员及消费者代表等人员组成(名单附后)。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为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及合同违法行为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工商局要充分发挥合同监管的职能,加强基层工商分局合同监管人员的配备,推进合同监管员持证上岗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同监管网络。

(三)开展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检查(3月至12月)。由工商局牵头,协调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对于此次专项行动确定的重点行业,通过调查摸底、格式条款备案、加强行政指导、强化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等多种手段,对相关行业内涉及消费者的合同格式条款加强监管。

(四)开展不平等合同格式条款征集及评析活动(3月至12月)。由县合同格式条款评审委员会向社会征集消费领域不平等合同格式条款,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评析,形成对“霸王条款”、“陷阱条款”社会监督力量和氛围。

(五)开展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工作(4月至8月)。在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检查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由工商局对电信服务合同、房屋买卖、劳务中介等重点行业的合同格式条款开展备案工作,同时推行格式合同备案后的回访制度。

(六)推行合同风险预警制度(3月至12月)。以县合同格式条款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为依据、以信用监管为手段,整合的信用信息为资源,对专项整治中的动态监管信息进行实时,点评合同格式条款,曝光严重失信行为及典型案例,通过信息披露等手段,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激励良好信用,惩戒失信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上旬至3月中旬)。各监管职能部门要根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相关业务培训。由工商局牵头,对本次专项整治确定重点行业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实际情况,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下旬至8月)。各监管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充分运用和整合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执法等职能,开展对专项行动确定的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格式合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拒不改正的依法查处。

(三)督查验收阶段(9月)。将采取督查、抽查等多种形式,对各监管职能部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各部门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形成专项行动工作台账、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四)总结表彰阶段(10月至11月)。各监管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并上报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工作成效,对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为民的重要体现。深入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营造和谐的市场消费环境,扩大内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抓出工作实效。

(二)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各监管职能部门要根据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要求,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实现整体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把提醒告诫与引导规范、立案查处与典型案例评析、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创新工作载体,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层层抓落实。

格式条款范文篇4

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对格式条款的定义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谢绝客人自带酒水”的告示具备了格式条款构成要件。即:事先由经营者单方拟定,消费者具有附从性,只能概括地接受或不接受全部内容,不能就条款进行讨价还价;条款和形式标准化,以重复使用为目的,差异仅仅在于消费者的改变;是一种书面明示的形式。

二、关于“谢绝自带酒水”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的争论

经营者从事民事活动有依法经营的自由,这是法律赋予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奉行“法无明文禁止即合法”的原则。“谢绝自带酒水”这条“行规”,在相关的酒店多以告示的形式在酒店中显著的位置设置。经营者及其赞成者认为这是一种“要约”行为,而不是一种“霸王条款。”只要消费者选择了这样做的酒店消费,就意味着接受了“要约”,否则消费者完全可以不进酒店消费,可以去那些允许自带酒水的饭店进行消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与消费者是平等的,都有选择与谁进行交易的自由,并不能片面强调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规定:“饭店可以谢绝客人自带酒水和食品进入餐厅、酒吧、舞厅等场所享用,但应当将谢绝的告示设置于有关场所的显著位置。”根据该行规,只要经营者将告示贴在有关场所的显著位置,就视为进来消费的客人接受了该条款,这是经营者的权利,这种行为也是合法的。

反对者认为该格式条款其实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无效的“格式条款”,《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而且该条款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和第十条分别规定了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这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时所享有的主要权利。当消费者在酒店中需要消费酒水时,按酒店的规定只能从酒店购买,交易是必然的。可是这种交易并不公平,现在酒店中酒水的价格比市场上至少高出50%、1倍甚至几倍,也就是说该条款排除了消费者消费的主要权利。至于《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的规定,那只是一种行业规范,效力低于法律,应该首先适用法律的规定。

另一方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餐饮行业设置“禁止自带酒水”这样的告示的最终目的,是要向消费者销售高价酒水,从而获得超出常规的利润。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所以这种店堂告示也在不得之列。

三、我国格式条款的立法缺陷与立法规制

我们已经明白“谢绝客人自带酒水”的告示是一种格式条款,那么现在我们要陈述一下《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相关问题的规定。该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了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要件,即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应该遵循公平原则确立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并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格式条款予以说明。《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是对所订立的格式条款的内容控制,该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格式条款无效:(1)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有《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该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两种无效免责条款,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是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3)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即第一,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即当当事人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第二,作对格式条款提供者不利的解释。第三,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这些是我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但从上文的争论我们也可以看出对“禁止自带酒水”这个问题争论方是各执一词,而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法律对格式条款规定的过于粗糙,难于操作。下面我们将结合餐饮行业“谢绝自带酒水”告示的具体情况对该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存在的缺陷以及应如何完善作出分析。

《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存在的缺陷(1):第一,《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仅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但“合理”一词本身就是个弹性词语,无法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一条法律规范应该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不管逻辑结构的构成要素采用“两要素说”还是“三要素说”,都必须包含相应的法律后果,没有法律后果,法律规范就无法对当事人的合法行为予以保护,对违法行为予以制裁,法律规范也就失去了规范的作用,而该条第1款只规定格式条款提供者在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及提请对方注意和说明的义务,并没有规定格式条款提供者未履行这些义务时应承担什么后果。笔者认为应在该条中加入:违反公平原则的格式条款无效,至于何谓“公平”可以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价格为参照;未履行提请注意和说明义务的,可视为格式条款未定入合同。第二,该条规定的格式条款提供者提请对方注意并按对方要求予以说明的范围过窄。按照该条款的规定,只有在免责或限责条款订入合同时,格式条款提供者才履行提请注意和说明的义务,对于其他格式条款,包括使用含义模糊、矛盾或专业性很强的词汇的格式条款,无论该规定怎样不利于相对人,在订入合同时,格式条款提供者都不用履行该义务,这对保护相对人的利益是非常不利的。法律之所以对格式条款进行特别的规制,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格式条款相对人为其根本不了解的格式条款所束缚,因此,在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规则中,对免责条款和其他种类的格式条款采用不同的规则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可以在“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之后再加一“等”字,这样既可以强调免责和限责条款的特别注意义务,又可以将其他条款的注意义务囊括其中。第三,没有区分格式条款订入消费者合同和商业合同的不同规则。消费者合同是指消费者跟经营者之间所缔结的所有合同。在消费者合同中,因当事人之间的交涉能力差距很大,需要对消费者给与特殊保护,比方说上面的“禁止自带酒水”条款,经营者显然处于比消费者更有利的地位,所以需要给与特殊保护。商业合同是指从事商品或服务经营的商人之间订立格式条款的合同,主体之间的交涉能力没有差别或者差别较小,往往不需要对当事人一方给与特殊保护。

因此,格式条款订入消费者合同和商业合同应当适用不同的规则。在商业合同中,被动接受格式条款的当事人一方的交易经验和法律知识足以使其注意并理解对其权利义务影响较大的格式条款,在格式条款订入商业合同时,要求格式条款提供者履行提请注意和说明的义务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格式条款提供者没有履行该义务就判定格式条款未订入合同,未免对格式条款提供者过于苛刻。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在该条加上“在订立消费合同时,……”。所以修改后的《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全文为“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订立消费合同时,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等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合同法》第四十条存在的缺陷(2):第一,该法第四十条规定免责条款和加重责任条款一律无效是不合理的。按照该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免除格式条款提供方责任、加重接受格式条款一方责任或者排除接受格式条款一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无论这些条款是否违背公平原则。当然排除接受格式条款一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是违背公平原则无疑的。但是免除格式条款提供方责任和加重接受格式条款一方责任的条款并不都是违背公平原则的,将其一律规定为无效是不合理的。事实上,许多免责条款和加重责任条款是符合行业惯例,甚至有法律依据的。对格式条款规制的目的是禁止不公平条款的使用,而不是禁止某种形式的条款。而且反观世界各国格式条款的规制的立法,鲜有规定免责条款和加重责任条款一律无效的。此外,若把第四十条的规定理解为免责条款一律无效,也是与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存在矛盾的,《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可以规定免除其责任的内容,只要该条款不违背公平原则,并以合理方式提醒了对方注意,而且按照对方要求对该条款进行了说明。因此,本文认为,第四十条的规定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未避免该条与第三十九条相互矛盾,可以在该条结尾处加一但书条款,将不违背公平原则,并以合理方式提醒了对方注意,而且按照对方要求对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排除在外。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禁止自带酒水”这个格式条款要分别情况对待。首先,如何经营是经营者的自由,经营者也将该条款挂在有关场所的显著位置尽到了提请注意和说明义务,如果经营者将自己酒水的价格调在一个比市价稍高而消费者又可以接受的价位,那么这条行规我觉得是合法的,并未违反法律的规定;如若不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经营者却通过其优势地位制定一个交易的前提,那就是购买经营者的高价酒水,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经营自主权,也是违背公平原则的,排除了消费者消费的主要权利,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应是无效的。

摘要:对餐饮行业谢绝客人自带酒水这一格式条款引发的争论由来已久,对此消费者、企业、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官方版本。而我国现行《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定多有疏漏且过于简单,难以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问题。本文拟从餐饮行业禁止自带酒水这一格式条款引发的争论来探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

关键词:格式条款

注释:

①苏号鹏:《论格式条款定入合同的规则》,载杨振山、(意)桑德罗•斯奇巴尼主编:《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物权和债权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87-591页。

②王利明:《对<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评析》,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高圣平:《试论格式条款效力的概括规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2]王洪亮:《格式条款之研究》,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3]崔建远:《消费者合同的解释》,浙江社会科学,2002.6。

[4]傅健:《略论格式合同提供方的法定义务》,法学评论,2001.1。

格式条款范文篇5

一、合同示范文本与格式条款各自的特征

一般认为,合同示范文本是由合同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长期实践,反复优选、评审,经过法定程序而正式规定下来并公布的合同文书格式。它具有规范性、完备性、适用性和程序性。规范性是指合同示范文本是依法制定,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具体规范当事人的签约行为,具有严格的规范程序。完备性是指合同示范文本在制订过程中主要针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依照法律规定,将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明列出来,保障合同条款完备。适用性是指合同示范文本归纳了各地区、各行业和众多同类合同文本的经验而制订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程序性是指合同示范文本只有合同管理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会同合同管理机关经法定程序对合同示范文本进行制订并公布,其它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或印制合同示范文本。

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称为格式合同。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而《合同法》称为格式条款,如《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同时《合同法》第40条除作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似的规定外,还在第41条中进一步规定为:“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由此可见,格式合同与格式条款不属于同一概念,格式合同是指整个合同的内容全部都是预先设定的,而格式条款主要是指合同中的某一条款是预先设定的,而其他条款可以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处理。如果所列条款均是格式条款即为格式合同,同样要受《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约束,同理格式条款也同样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格式合同的规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整体与个别的关系。有时候在一份合同中,使用格式条款应该更精确。

二、合同示范文本与格式合同的区别与联系

合同示范文本与格式条款都是为了重复使用而事先拟定的合同文本,但两者却有着显著的区别。首先合同示范文本是由合同管理机关联合业务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制订并的文本,而格式条款一般是由具有垄断地位或交易优势的一方或行业组织,在未与对方协商的情况下,预先设计制订的文本。

其次,合同示范文本是对合同文本的构架和条款的完备性作出规定,不涉及双方协商的具体谈判内容和双方约定的权责,留给双方充分平等商谈的空间。所以合同示范文本不是包办代替,在具体使用中还需要双方充分协商。而格式条款则是对具体交易内容的直接规定,对方只有接受或不接受的选择,如果签订合同当事人一方处于弱势地位,就会发生明显违背协商一致和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况。

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最大优势在于不会因为合同条款签订的不完备使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合同示范文本是有可能转化为格式条款的。这是由合同示范文本的特点决定的。如前所述,合同示范文本是对合同文本的程序框架的充分规定,不涉及交易谈判的具体内容,基本上属于填空式的,所以很容易使个别经营者利用这一点做文章。例如在示范文本的空格处事先填写好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具体内容,最终成为不利于另一方或损害对方利益的格式条款,如果我们不承认合同示范文本中这些情况属于格式条款的话,是对受害方的不公平,也有悖于《合同法》的宗旨。在消费领域,特别是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这些情况普遍存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与售房处签订合同时,一般情况均是由售房处事先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上事先添写好未与消费者协商的协议内容,只等消费者签字盖章后,交房款即可。在商品房交易中消费者的上帝地位是脆弱的,甚至个别售房处会对消费者签订合同时提出的合理要求以不再售给其房屋为要挟。在这里,合同的订立成为一种形式和手续,根本没有体现出双方协商的一致。

上述情况,如果双方发生争议,消费者一般是很难举证的,而实际情况是合同示范文本中的部分条款已经构成格式条款。如果我们仅仅承认其使用的合同示范文本,而不承认具体条款的格式条款性质,即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合同示范文本和格式条款监管的思考

在总结了合同示范文本和格式条款后,做为合同管理机关,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规范合同示范文本和格式条款是问题。

我们应当承认,格式条款具有的积极作用,同时应对其消极作用加以抑制;承认其在合同签约过程的民事法律关系,同时还要看到其体现经济法律关系的事实。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运用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进行调节外,还要利用政府职能这只看的见的手加以规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强对合同示范文本的管理

对合同示范文本应从印刷、领购、保管、使用的全过程规范经营者的签约行为、加强经营者的合同自律意识,从而达到缩短签约过程,节约交易成本,保护签约双方合法权益的目的。

(2)适当以行政手段干预利用格式条款损害对方或是第三者利益的行为。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规范。首先对使用格式条款的合同,应当实行备案制度,真正做到以合同监管为切入口,从交易开始就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全方位规范。因此建议起草制定关于对格式条款合同的规章,解决利用行政手段对合同的格式条款进行监管无章可循的局面。其次是对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格式条款实行强制性处罚。

(3)引导企业合理运用格式合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服务。

格式条款范文篇6

契约自由原则是传统合同法中最重要的原则,并与权利能力平等原则、私有财产神圣原则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私法三大基本原则。契约自由亦称合同自由,基本含义是指:契约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产物,依合意而订立的契约具有法律效力,非经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不得随意变更和解除。契约自由原则的实质是契约的成立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必要,契约权利义务仅以当事人的意志而成立时,才具有合理性和法律上的效力。契约自由原则表明合同双方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必须基于当事人的合意产生,“它使当事人有权摆脱法律为他们提供的一切固定模式而自由地设置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亦即当事人有权自行创设其权利义务”,表明个人意思行动应绝对自由,缔结契约时,就其内容、方式以及相对人之选择,皆属当事人之自由,国家不能加以干涉,即“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约当事人之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概而述之,契约自由应包括以下具体涵义:

1.契约自由作为平等的市民社会最重要的法律原则,须以平等自愿为前提。就平等而言,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在地位、人格和表达意思方法处于无差别状态,他排除了任何一方的任性和专横,也排除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屈从和迁就,从而保证合同的公平和利益的平衡。

2.缔结契约之自由。即一个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与他人缔结契约,他没有法定的义务。这一点在倡导契约自由的自然法学者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说,人的意志具有足够的力量创造一个社会及法律上的一般义务的话,那么,人的意志毫无疑问地能够创设约束当事人特别的权利义务。”一方面,缔约自由是缔结契约的权利,当事人愿不愿意缔结契约完全是其个人的事情,由其自行决定。另一方面,缔约自由是排除外力干预的权利,当事人缔结契约应当不受任何外界他人的干预。缔约自由是决定合同内容等自由的前提,因为如果当事人不享有缔约自由,也就根本谈不上决定合同内容的问题。

3.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决定与谁缔结契约,选择相对人缔结契约、进行交易,完全是其个人权利范围之内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强行要求与他人缔约。

4.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是契约当事人接受何种约束的选择权,这无疑应当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据此,缔约者可以自由选择契约的标的、价款、交付方式、履行时间、地点、违约责任等各方面内容,只要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社会公共利益及诚实信用原则,它就是合法有效的,甚至即使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契约存在不公平,只要当事人是自愿接受而不是出于胁迫或欺诈,他人都不能改变。

5.缔约方式之自由。即当事人有选择缔结契约具体形式的自由,也就是可以选择其意思表示的自由。当事人对其所订立的契约采取何种形式,同样应当由当事人自由协商决定,法律不应强行规定当事人之间缔约采取何种形式。“任何神圣的形式都有可能阻碍当事人完全自由地表达其真实的意思,而社会通过某种神圣的形式,就等于说已经把某种超越当事人意志并先于当事人的意志强加于当事人”。

6.变更和解除契约的自由。也就是说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在合同成立以后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解除合同。既然当事人有缔结契约的自由和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当然也可以通过协商一致任意地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这同样是契约自由的应有之义。

7.契约神圣和契约的相对性。如果契约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志而订立的,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契约权利义务应当是神圣的,当事人不得违反,法院应当保证其得到履行。这种神圣性来源于契约自由原则的逆推导。契约的神圣性要求法院不得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当事人之间的契约内容,甚至契约可以违背“新颁布的法律而即刻生效”,因为如果将契约置于新的法律支配之下,且让契约按照新的法律发生效力,无异于对合同进行了间接修改。另一方面,既然契约的权利义务是由当事人双方完全依照自己的个人意志通过协商而自由创设,那么这些创设的契约权利义务当然只对当事人有效力,当事人之外的任何第三人都不受该契约权利义务的约束。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是以每个市场主体的自私自利为前提假设的。在契约自由这一法律原则下,任何参与市场活动的契约订立者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的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当整个市场之中每个人都在为着各自的利益而忙碌奔波,而劳动创造,这就实现了契约自由所追求的经济发展与市场繁荣。综观西方经济发展史,这已是无可辩驳的明证。

二、格式条款阐释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转变,以及作为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城市公用事业的广泛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格式条款(格式合同),并且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项至为重要的交易制度。格式条款自其产生之日起,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迅速普及开来,特别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交易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已成为商事交往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使得格式条款作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于西方学者古斯特(G.Guest)论述到:“在目前普通人订立的合同总数中,格式合同的数量大约占99%,很少有人会记得他们最后一次签订合同是什么时候。恐怕实际的情况是,除了格式合同,他们所签订的合同只有少数口头合同算是例外。而对于那些较为活跃的人来说,他们每天可能要签订几份格式合同。”

那么,什么是格式条款呢?

综观世界各地法例,对格式条款的称谓有多种多样,举其要者,大致有以下几种:(1)标准合同,此概念为英国法所采。在英国,标准合同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示范合同,即根据法律和惯例而确定的具有标准化格式和条款的各类合同,其形式本身不具有强制力;二是附意合同,是指经济实力较强的当事人预先拟定一定格式和内容的合同文件,并凭借自己经济实力强加于对方的合同。此类合同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协商订约的问题,对方当事人只须对已订合同条款表示接受或拒绝,即可以决定合同存在。(2)附合合同,此概念为法国法所采,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事先已确定的合同条款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不同意的合同,亦即一方当事人要么从整体上接受合同条件,要么不订立合同,而所谓“不订立合同的选择”客观上又根本不存在。(3)一般契约条款,此概念为德国法所采,是指契约当事人一方为不特定多数相对人所制定,而于缔约时提出之契约条款,不论其条款系独立于契约之外、为契约之一部分,抑或载于契约书面之上,亦不论其范围、字体或契约之方式如何均属之。(4)定型化契约,此称谓为我国台湾法所采,以台湾《消费者保护法》第二条之定义,其含义是指:企业经营者为与不特定多数人订立契约之用而单方预先拟定之契约条款。

从以上的各种称谓及界定来看,各法律对格式条款的规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调整范围也有大有小。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所指范围较为宽泛,而法国则把格式条款限定在一定的严格范围之内。我国目前的立法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其称为格式合同,但并未给其下定义;二是《合同法》将其称为格式条款,其39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综合以上各种法例观点,虽然对格式条款的界定、称谓有一些差异,但我们仍可以从它们当中发现其共有的、本质的东西。由此,对格式条款可作如下界定:格式条款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不允许相对人对其内容进行修改,相对方在订立合同时只能概括地表示同意或不接受的条款。

三、对“格式条款对契约自由原则产生冲击”这一传统观点的再认识

按照传统契约法理论,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而当事人意思一致则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当事人用明示或默示的方法表现其意志并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具体细节内容,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完全独立地使双方意志达成一致。除了必须满足合同性质本身提出的要求之外,当事人对其他许多问题都享有决定权。二是当事人之间存在协商或至少可以进行协商……在传统理论中,建议和反建议构成了订立合同的协商过程,而协商则是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但是,他们认为,格式条款的出现却使上述两个基本点与现实的距离拉得很远。总结起来,他们有四个理由:

1.经济地位的悬殊造成了当事人“自愿”的虚假性。格式条款在订入合同时相对人享有订或不订的权利,表面上看来相对人与格式条款提供者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相对人大多是消费者,消费者往往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接受他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特别是在某些具有垄断地位的生产经营者面前,消费者往往是没有其他选择而被迫接受,这种“无奈的自愿”是相对人在无形压力下不得已而作出的。

2.格式条款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是完全自由的。其依据是“任何人不得被未经其同意的义务所约束”这一传统契约理论原则。认为,格式条款往往是由其使用的企业预先拟定,这些企业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拒绝任何人对其事先拟定好的格式条款进行任何改变,相对人只能“要么接受,要么走开”(takeitorleaveit),实际上剥夺了相对人与之进行协商的权利。因此,对契约制定一方是自由的,而对相对人来说则不是完全自由的。

3.制定格式条款的一方可能利用其经济优势拟定诸多不公平条款。波斯纳指出:“在独占情形下,买受人无法与出卖人讨价还价,而出卖人则能有限度地去强迫买受人接受其条款。”格式条款有时“具有印好的条款来规束粗心大意的购买者的目的,此极可能有欺诈的成分。”在相对人被迫接受不公平条款的条件下,契约自由原则已难以体现。

4.格式条款的制定者在条款中常常排除法律规范的适用。台湾学者黄越钦先生认为:“企业所有人利用形式上之契约自由原则,将条款片面置入契约之内,确保其利益,排除法律规定,相对人自始对之不能置一词,嗣后亦无主张契约自由之可能。”

单单在法学领域从契约自由与格式条款本身的关系上研究,以上主张和理由无疑是正确的、成立的。但是,从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系统的全局的角度分析,这种主张又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可以说是治标非治本之策。从西方一百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契约自由原则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大量格式条款的运用毫无疑问又提高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者并存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至于从法学上说,格式条款对契约自由原则产生冲击问题,就连那些对格式条款持赞成观点的学者也承认可以通过法律对其进行规制来解决。更重要的,虽说是“格式条款对契约自由原则产生冲击”,但那仅仅是表象的、浅层的、片面的认识,谁不曾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自由时期发展到垄断时期,经济危机频频出现,社会动荡,人人自危,其真正的罪魁祸首乃是经济中出现的“垄断”。与其说是“格式条款对契约自由原则产生冲击”,倒不如说垄断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绝对的真正的挑战。因为之所以会出现契约当事人“自愿”的虚假性、相对人意思表示的不完全自由、以及不公平格式条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事人地位不平等造成的。法律将现实中千差万别的人处理成一个抽象的“人格”,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却没有考虑基于现实权利的各种条件如经济地位、实力、天赋、能力、机遇、环境、时间等的差异,即不关心事实上是否平等。如果片面地强调契约自由原则,用表面上的平等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又一再强调法律上所谓的平等是毫无意义的。

为此,我们不但要强调契约自由,要对格式条款进行一定程度的法律规制,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反垄断法规,坚决反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垄断现象,这才是我们法学工作者推崇的法律上的公平。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债权总论(第一册)[M].中国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96.

[2]杜军.格式合同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3]江平.西方国家民商法概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

[4]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5]尹田.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冲突与争论[A].梁彗星.民商法论丛(第二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6]郑玉波.民法债编论文选辑[M].中国台北:台湾五南出版社,1984.

[7]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A·G·Guest.Anson’sLawofContract[M].26thed.P.94,131.

[9]董安生.英国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10]杜军.格式合同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格式条款范文篇7

一、思想重视,高度认识

××县消委会通过学习××市工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店堂告示类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工商办〔____〕__号)的文件精神,通过反复讨论,一是深刻认识关于开展店堂告示类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工作的目的及意义,一言蔽之,就是倡导市场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理念,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构建公平、诚信、和谐的市场交易环境;二是了解掌握××县工商局开展此项工作的目标、步骤等主要内容,主动提前介入,为××县工商局出谋划策,定期收集工作信息,向上级、社会报告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并做好市场经营者的思想、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

二、加大宣传,打好基础

据统计,_个消委分会组织辖区内自制、使用店堂告示类合同格式条款的经营者___人(户)召开会议共_次,发放制定的宣传资料____余份,宣传告知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目的、意义及《条例》的有关规定,指导经营者对自制、使用的合同格式条款开展自查自纠,促使经营者自觉、主动改正不平等合同格式条款。同时,和工商局有效合作,通过《今日××》、《××电视台》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动员消费者举报身边的不平等合同格式条款,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面。值得一提的是,消委会在现场检查的同时,直接通过电视台同步指出该格式条款的显失公平的地方、违反的法律法规的条款项的做法,很受群众欢迎。

三、认真点评,兼顾各方

格式条款范文篇8

关键词:试用期;劳动关系;正式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状态

一、引言

就广义而言,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也称为“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范畴里的劳动关系则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确立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实施各自利益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得以向用人单位提供有偿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通过有偿使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而获得利润,从此意义上讲,劳动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关系。

在劳动法范畴,劳动关系的确立是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可见,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应是正式劳动关系。

但现在的问题是,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况且,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那么,对于约定了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来说,试用期成为了劳动合同期限内的一个特殊期间。在这个特殊期间内的劳动关系是否完全同于一般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劳动关系呢?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试用期间的劳动关系的状态问题。

关于试用期间之劳动关系状态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争议的焦点在于试用期间的劳动关系是否是正式劳动关系。由于正式劳动关系与非正式劳动关系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正确理解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的状态,有其重要意义。

二、非正式状态说之评判

部分学者对试用期内劳动关系状态持非正式状态说。从他们对试用期有关的问题的论述中即看出。“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劳动合同法》基于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理念,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权进行了严格限制。即便试用期这一劳动关系尚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相互考察期也不例外。”“试用期是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双方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之前约定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人单位不能因为试用期内劳动者的特殊身份和与劳动者暂时建立的非正式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在行使权利方面受到某些不合法的限制,与其他劳动者实行差别待遇。”这些表述中,无论将试用期内劳动关系称之为“非正式”,还是称之为“非正常”,均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试用期内的劳动关系无论如何也不能等同于正式的劳动关系。

那么,非正式状态说理出何处呢?笔者通过整理和分析,认为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可以与其他职工不同

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推断出,试用期内的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可以低于其他劳动者。《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劳动者刚接触一个新的岗位,可能由于不熟练等因素,给用人单位创造的效益可能还比不上其他劳动者,在此期间适当降低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也有其合理之处。

但值得注意的是,工资待遇的区别,显然不能作为判定试用期间劳动关系为非正式劳动关系之依据。因为试用期间劳动者工资待遇条款应属于试用期协议之约定条款,即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是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基于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协商约定的。这种约定不管是高于其他劳动者,还是低于其他劳动者,或者与其他劳动者相同,都并不违法。《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只是对约定的最低限做出限制,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特殊保护,其符合《劳动合同法》之立法宗旨。

(二)试用期内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与其它劳动合同期限内不同

从总体上讲,在试用期内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要比试用期满后容易得多,这也是法律建立试用期制度之必须。因为劳动合同试用期就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特别约定的一个供当事人双方互相考察的,合同解除条件亦无严格限制的期间。

但是,同样,对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不同并不能当然地得出试用期间劳动关系是非正式劳动关系之结论。因为,试用期间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虽然很宽松,但也并非不受任何限制。《劳动合同法》对当事人在试用期间解除劳动合同是有明确规定的。对解除权行使之法定义务,当事人必须执行。同时,对于在合法前提下,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条件有约定的,当事人也要受到约定义务的限束。

故此,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非正式状态说均是不能成立的。

三、正式非稳定状态说之认定

基于对非正式状态说的批判,笔者认为,试用期的劳动关系状态应认定为正式非稳定劳动关系,即正式非稳定状态说。

(一)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的正式状态

笔者之所以认为试用期间的劳动关系是正式的劳动关系,其理由有三:

1.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正式确立的标志,有了劳动合同就表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正式确立。而劳动合同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之组成部分,显然,试用期自始至终处于正式劳动关系之中。

2.试用期间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得弱化。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并没有因处于试用期而被免除。虽然试用期是当事人相互考察和了解的一个特殊阶段,但是法律(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38页)并未限制当事人之权利范围或减轻当事人之义务负担。尽管在试用期间,劳动者在工资报酬等方面可能会低于试用期满后的职工,但是,劳动者享受的其他权利与试用期满后职工实无二样。特别是用人单位,不得以处在试用期间为由随意剥夺或者弱化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并且负有相应的义务。同样,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也负有与试用期满后相同的义务,如对用人单位的忠诚义务等。总之,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试用期间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同于试用期满后的劳动合同之权利义务关系。但这里不包括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权。

3.认定试用期劳动关系为正式劳动关系是落实劳动法公法规范之必需。劳动立法饱含了大量的国家干预性质的公法性规范内容,这些规范充分体现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之宗旨。试用期之规范也不例外,其虽然是基于当事人之合意而得以确立,但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因为处于试用期间而能随意约定,其约定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些公法性的强制性规范的贯彻执行,均得以劳动关系正式建立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假如试用期间劳动关系为非正式,何以能够要求当事人必须履行相应之种种义务?非但这样,当事人(尤其是用人单位)可以借此肆意地限制对方权利逃避自身的义务。劳动立法也正是为保障强制性规范得以切实执行,才将试用期置于劳动合同期限之内,而禁止设立单独的试用协议。公务员之家

(二)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的非稳定状态

笔者在上述谈到,虽然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之组成部分,但毕竟试用期是一个劳动合同当事人相互了解和考察的阶段,一旦出现任何一方认为对方考察不合格,便可以轻易地解除劳动合同,使得劳动关系终止。因此,在试用期间,劳动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

1.试用期间当事人劳动合同解除权行使的门槛很低。用人单位只需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即可,而对于劳动者,则可随时行使解除权,且无须说明理由。正是由于解除权的行驶如此容易,当事人动辄就会行使,使得劳动关系随时面临被终止的境地。

2.为避免己方利益受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会将试用期间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发挥至极致。在试用期内,由于当事人双方相互了解不深,彼此信任度不高,因此,可以说在整个试用过程中,双方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在仔细寻找对方的缺陷,一旦发现对方有不符合己方约定之处,便毫不容忍地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己方从不利的劳动关系中解脱出来。

这里,我们要清楚,劳动关系不稳定并不等于劳动关系不正式。劳动关系不稳定侧重于劳动关系在时间延续上随时会有终止的可能,而劳动关系不正式则表明该劳动关系不构成法律意义上完全的劳动关系,严格地说,该劳动关系并不能产生法律上的效果。

3.利用格式化免责条款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无效。有的学者对《合同法》第40条后半段分解为三种情况:第一,免除自己责任的无效;第二,加重对方责任的无效;第三,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无效。这是由于立法不严谨导致的理解错误。因为,免除自己责任的条款并非一概无效(参见第39条),利用格式化的免责条款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才无效。

(三)确立了格式条款解释规则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如果发生争议,要作不利于制作人的解释。

《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1.通常理解是以一般人的正常理解为衡量标准。通常理解是格式条款解释的第一步。

2.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这两种解释可能都是通常的解释,或者孤立地看都有合理性。如果一个解释合法,另一个解释不合法,当然应当采用合法的解释。

例:洗衣店洗坏衣服,消费者索赔,洗衣店老板说:我可以赔,洗衣单上事先写好了按照价格的3倍赔偿,我给你洗衣服收了50元,我赔你150元。消费者不同意,我的衣服价值1000元,按照价格的3倍,应该是衣服价值的3倍,应该判决3000元。--按照价格的3倍赔偿,应当解释为衣服价格之3倍赔偿。

3.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应该说,我国对格式条款的规制任重而道远。除了合同立法的规制之外由于格式条款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垄断,因此,我国要想有效地规制格式条款,首先应该严格地执行反垄断法。其次,一方面要加强对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利用我国民法通则基本原则的规定和弹性条款加强司法规制。同时,还应健全行政规制体系,使所有使用格式条款的组织和企业必须将其格式条款交由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审核批准的格式条款不得使用。另外,还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有关的先进经验,在实际操作上强化对格式条款的规制,从而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充满活力的市场交易秩序。

总之,对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状态的认识,不仅关系到立法上如何设计试用期制度,而且关系到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假若认定试用期间劳动关系是非正式的劳动关系,势必导致试用期立法上的混乱,同时,也必将导致实践中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增加。最终,将使《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刘文福、黄丽娥.论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兼评〈劳动合同法〉第21条.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5).

[3]黄蕾.试用期内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研究.求实.2009(8).

[4]郭文龙.劳动合同试用期研究.政治与法律.2002(2).

格式条款范文篇9

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消费需求为目的,把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服务民生与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合同监管职能作用结合起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切实加大力度,继续做好银行业、电信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治理工作,加强对公用事业、垄断行业以及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其他行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的规范监管,依法查处一批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件,促进合同监管履职到位。

二、整顿监管的重点

本次整顿监管工作的重点是: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供电、物业管理、餐饮、旅游等行业中,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在合同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的违法行为。本着兼顾其他的原则,各单位另可根据管辖区域消费者反映问题较集中的行业中的合同格式条款开展整顿行动。

三、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一)有的放矢,完善工作(1-3月上旬)。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工作部署,今年3月前要继续做好银行业、电信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治理工作。各股、所应按照《市工商局办公室关于加强电信业和银行业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开展银行业、电信业合同格式条款工作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规范和监管,对发现的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自行清理和纠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查处。

同时,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各股、所要加大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霸王条款”的识别能力,形成对违法使用合同格式条款的经营者的强大舆论压力。

(二)确定重点,细化方案(4月-5月上旬)。对五个重点整顿监管行业,各股、所要积极开展调研,认真研究该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摸清行业的现状,收集该行业正在使用的格式条款,分析研究群众举报的线索,找出格式条款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有目的、有重点的推进工作,并联合行业协会或业务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督促指导行业所属企业进行自查自纠。

为确保各股、所能够紧扣时间节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完成今年的合同监管任务,我局将选择部份重点行业统一进行整治,各股所要严格按照《县工商局2014年度重点行业格式合同专项整治行动任务分解表》(附件4)的要求统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及时报送相关材料。

(三)重点抽查,依法查处(5-10月)。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问题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专业性较强,各股、所针对前期调研摸底中发现的问题,加强行政指导,指导行业、企业针对问题全面分析,自觉纠正不合法的格式条款。针对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中易发、多发、侵害消费者权益严重、消费者投诉较多的企业,集中采取行动,企业拒绝自查自纠或者自查自纠后仍然存在问题的,要依法进行查处。通过查办一批有影响案件,在社会上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各股、所在查办合同违法案件时要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指导经营者、消费者不断提高合同法律意识。

此外,对于已整治过的行业,可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代表共同制定、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努力做到合同文本内容详细、条款完备、权利义务平衡,更好地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认真总结,示范推广(11月)。各股、所要对全年本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积极参与全区查办合同违法案件经验交流和2014年度“十大典型合同违法案件”评选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行各业中,尤其是银行业、电信业、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供水、供电、供气以及其他共用事业、垄断行业中存在的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问题既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也是合同监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整顿监管合同格式条款,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工商部门合同监管的一项重要职责,更是工商部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服务大众、服务民生的体现。各股、所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整顿监管格式合同条款工作是维护合同公平、化解消费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工商机关服务民生、维护公平的有效途径。

(二)分工协作,搞好协调配合。对合同格式条款整顿监管工作涉及工商系统内部多个业务条线,各股、所要协调各方,加强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增强系统上下的良性互动,形成执法合力。外部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法律专家、新闻媒体的协作,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深入沟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特征以及特有的合同规则等,以保证对相关格式条款进行正确的监督处理。

(三)加强执法,注重长效监管。各股、所要始终坚持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有机结合,以执法为主、指导为辅,两者兼顾、相辅相成。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要加大执法力度,将规范格式条款与打击合同欺诈、加强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等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合同监管履职到位。同时,在参加市局统一组织开展的重点行业整治的基础上,我局要结合辖区的业态分布情况,对本辖区内较为集中的行业、老百姓反映较多的行业进行整治。各股、所要把整顿规范工作与“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相结合。以企业合同履约状况公示为抓手,将企业消费类格式条款的公平状况作为参与“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企业合同诚信体系建设。

要把整顿监管工作与加强网络监管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监督管理,以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与申请进入平台的网店经营者之间的协议和网络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为重点,依法规范、查处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和网店经营者责任、排除消费者和网店经营者权利等违法行为。

格式条款范文篇10

以《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为依据,围绕民生热点,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以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为重要举措,增强对《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工作的监管力度,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着力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交易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一)任务。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文件精神为工作内容,开展对我市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备案,通过检查与备案,对我市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存在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交易事项不明确、不完善和侵害消费者合法利益的“霸王条款”等格式条款责令其修改完善,并对其《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修改后实施全面备案,监督房地产企业依法履行合同。

(二)目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买卖合同》检查与备案,制定《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实施细则,建立全市房地产交易市场商品房买卖合同公平公正交易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维护房地产买卖市场交易稳定有序。

三、职责分工

此项工作由工商局、市住建局、市消保委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有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工商局: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工作职责负责查处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负责收集整理房地产销售格式条款合同,制定和推行合同示范文本;舆论宣传,为专项行动营造氛围,扩大社会影响;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负责专项检查的汇总总结工作。

市住建局:配合房地产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负责提供商品房买卖备案合同;对拟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总的格式条款进行初查,涉嫌霸王条款的,及时移交市格式合同评审委员会评审;配合做好日常监管,向工商局开放商品房网上备案合同终端登录。

市消保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房产地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负责向社会广泛征集和依法点评不公平格式条款,利用各级媒体报导点评结果。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的监管力度,成立市格式合同评审委员会,由工商局、住建局、市消保委等相关部门人员和律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并颁发聘书,对《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进行评审把关。

四、方法步骤

全市房地产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检查时间为2013年7月20日至8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7月20日-7月31日)。完成三项工作。一是制定检查工作计划,协调人员、协调本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成立检查小组(名单附后),落实好专项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调查摸底,对本地房地产企业户数进行认真摸排,不能遗漏一户(二手房交易不在其中),并登记造册,做好全面检查的准备工作;三是组织召开房地产企业负责人会议,把本次检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宣传到企业,使各房地产企业自觉支持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并要求企业掌握此项工作检查的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

(二)检查阶段(8月1日-8月31日)。进行一户不漏的全面检查,完成三项工作。一是逐户检查并填表登记(表一),检查企业使用《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类型品种(见实物);二是对格式条款内容逐条阅审。阅审的内容:⑴使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的,是否存在自行修改条款、“霸王条款”、删除条款等情况,其删改条款是否存在不公平公正问题;⑵使用企业自制格式条款合同文本,其条款内容是否完整全面,权利义务是否对等,事项叙述是否清楚,质量面积及免责等不利于消费者条款是否明显等,做好合同书面条款阅审记录;三是发出阅审后的修改和要求企业《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备案的通知书,对存在问题条款的合同,要求其限时整改完善,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并及时提供修改后的合同文本复审,直至完全符合条件实施备案。

(三)备案阶段。

1.备案前阅审。《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条款备案按照检查阅审、修订完善和备案监督履行的程序进行,发现有明显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条款、免责条款及“霸王条款”等问题,要及时责令其修正完善、纠正问题,对不接受修订完善意见的企业单位,应依法立案查处。

2.建立备案核审制度。合同备案机构自收到房地产商品房销售企业提交的格式条款合同备案的申请后,应在十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提出修订方案,告知并指导企业修订完善。

3.规范备案程序。备案工作应严格按照《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相关程序的规定进行,建立一企一档,规范装订。

4.建立备案检查制度。工商机关对房地产格式条款合同备案后,应当定期对其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回访,及时了解社会反映等情况,以便于操作中不断完善与规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切实提高对《商品房买卖合同》检查、备案工作的认识,商品房买卖是民生消费的一件大事,倍受社会关注,消费者最渴望得到公平、合理和明白地购房,生怕在购房合同中上当受骗。因此,把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监管列入重点,对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规范企业行为、促进商品房交易市场有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为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开展的领导与指导作用,把检查备案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