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3:08:27

歌词范文篇1

关键词:同宗民歌《绣荷包》

“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若干子体民歌群落。这里所说的‘民歌母体’包括多方面的含义,诸如曲调、唱词内容、音乐结构、衬词衬腔及特殊强调的进行等因素。”①对于具有同宗关系小调歌词的研究,是分析、探究一首小调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下面,笔者以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小调中流传较为广泛的几首民间小调为代表,进一步了解同宗小调歌词的特点。

《绣荷包》是在我国各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传统民间小调,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润饰加工,再创造和发展,日臻完善。由于不同区域的环境、方言、民俗风情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绣荷包》这首小调呈现出了曲调上的丰富多彩和演唱上的不同表现,但不论怎样变化,它却以不同的旋律及地域风格吟唱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传达着女性的温情与爱意,维系着一个共同的文学母题——“绣荷包”,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小调歌词的同宗性特点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它流传的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歌词内容大部分都唱《茉莉花》原词,又叫《张生戏莺莺》,叙述《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自由恋爱的故事,共十余段词。“‘好一朵茉莉花’是它的第一段词,以香秀的茉莉比喻爱情的甜美,借以抒情,流露出主人公想去摘花,又害怕看守者的矛盾心情。有的地方只传唱着一段或以此变出同类的二三段词,不唱张生的故事,使其表现较含蓄。”②比如江苏,河北南皮县,山西临汾的三首《茉莉花》,其歌词的情歌色彩就比较浓郁,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词为母体,大都以“好一朵茉莉花”为起兴句;河北南皮县的歌词中加入了《西厢记》张生、崔莺莺、红娘幽默风趣的故事内容;而山西的《茉莉花》除保留了“好一朵茉莉花”的起兴句外,还采用“情郎哥是蜜蜂奴家是朵花,愿情哥来采花”,大胆描写了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但不论其变体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以母体为中心,并结合各地不同的音乐特点而产生细微的变化。

从以上对《茉莉花》小调歌词的分析中,可见歌词的同宗性是分析一首小调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有许多流传广、影响大的小调,其歌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变体的变化也主要是为适应流传地区的方言、衬词衬腔的特点而发生。《绣荷包》小调就是如此,各种变体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主要是歌词大多采用“绣荷包”为起兴句,或以刺绣荷包为由头,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无论唱什么内容,都是由“绣荷包”这一特定的文学母题相维系的民歌。

2.民俗社会学的意义

明清时期,刺绣荷包是一种极为兴盛的民俗活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送荷包、绣荷包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从我国明清时期的小说中可窥其一二,如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宝玉为大观园中的榭亭楼阁题名作诗时,表现出众,令其父贾政满心欢喜,在离开大观园时,一群小厮为了得赏,一个个都上来解宝玉的所佩之物,于是,黛玉见了便说:“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在《金瓶梅》一书中,也有情人间送荷包的精彩描述。从民俗学上来说,刺绣荷包是明清时期极为兴盛的一种民俗活动,“它所折射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远远超出了刺绣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我们所感悟的是那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礼赞。”③小调作为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意志、愿望以及喜怒哀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在边绣荷包边演唱的小调中所寄托的情感,获得的乐趣,所表达的内容也具有相似性。于是,《绣荷包》这首小调,内容万变不离其宗。

深究小调歌词内容,仍可以将其进一步归纳总结为几种不同类型。下面以《绣荷包》小调为例来阐明这一特性。

1.借景抒情

这是把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寓于物或景之中。这类唱词使用频繁,充满了丰富的借物达意的优美意象,更多地表达的是姑娘的痴心与多情的情感。

2.吟颂历史人物,叙述历史故事

描述荷包上所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体现了姑娘的心灵手巧和朴实的审美观,同时也涉及小调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忠贞爱情的表达。

3.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这类唱词一般以“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为起兴句,主要表现少女怀春,盼望亲人的一种心态,所隐含的就是月缺与月圆,焦急漫长的等待过程。歌词往往以朴实的语言,用陈述的方式来描述姑娘绣制荷包来表达对“年年走口外,月月不回来”的丈夫的思念。

4.表达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的赞美

这类唱词与前面讲述的第二类相似,只是在绣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它是将一些自然的景物绣在荷包上,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赞美,也经常以“第一绣、第二绣……”为起兴句,段数通常较多。

“历史上文化的传递、文化的接触和文化的传播,常常引起文化的变迁。”④同宗小调歌词的流变便是如此。在漫长的变迁流传过程中,小调大多能很自然地与异地民俗、方言等相结合,并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唱,就可以适应新的文化土壤和生活土壤,逐渐融合成具有当地本土特色的民歌,这就使流变的小调在歌词方面产生了其母体和变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共同性,又各具地域特色。

注释:

①④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9月.P1.

②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12月.P235.

③孙建君.漫话民间绣荷包.中外文化交流[J].2000-01.P23.

参考文献:

歌词范文篇2

关键词:织体;钢琴伴奏;意象

一、在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上

我们不仅可以在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中吸取;也可以重新创作富于时代气息的文学形式,诗词的形式既可以是古典的押韵,也可以是白话文性质的散文体。在内容上首先必须注重的作品较高的文学性,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意蕴,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听众艺术享受,继而获得不同于纯文学的诗意和艺术教化功能。总体上来说,诗词的选择范围是有很大的空间的,凡属歌颂人类,真善美的,引导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向上,惩恶扬善的:“能表达美好的、健康的情绪,积极向上的、都应作为优秀词作者所努力追求的。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歌曲的歌词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群众歌曲的歌词,要重点在艺术性上、文学性上去努力,把艺术歌曲的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来创作,要让艺术歌曲歌词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意境都能促使作曲者在每一个乐音上得到微妙的表达;使艺术歌曲的歌词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即诗词的诗意体现,更要努力做到歌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要使艺术歌曲的歌词的生命力和文学性不因某一时代、某一事件的变化而失去它长久的艺术价值。”

二、旋律创作

艺术歌曲限于形式,它不同于歌剧咏叹调以及戏曲唱段,所以旋律的创作尤为重要。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曾说‘一部歌剧里有‘听众喜闻乐见的朗朗上口的旋律’就离成功不远了。因此,在作曲家群体里的某种共识——除了借鉴中外艺术歌曲创作技术上的做法外,在旋律创作时要进尽量放弃类似于器乐创作技法的复杂性、表现手段的多重性、辩证的在织体上做出改变;在旋律的写作上既要保持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特色,又可适度运用世界当代新的创作理念。比如后期就有作曲家戏曲十二音作曲法,这种创新就比较新颖,在近些年也有一些学院派的年轻曲作者做一些实验性质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新的特点,比如有了美国简约主义音乐的特点,重复较多,缺少变化,也比较平淡,不适合表达音乐情绪的对比,但这种实验性质的作曲技术的作品仅是学院派的小范围内;在表现人物的手法上节奏和旋律的规律性,建立稳定的脉动运行,音乐和诗词的长度相等,能够预期的乐句结构,歌曲开始部分建立固定的速度和伴奏,选了通常较短,在听觉上有对称的组成部分,使用易于辨识的倒影、回应和模仿手法。所以对于旋律创作,努力创作出民欢迎的,而不是为了获奖而去的并且适应中国音乐前进的发展趋势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即艺术歌曲的旋律在可听性的基础上,深挖艺术性。并且做到艺术性、时代性和旋律性的辩证统一。这就需要,我们对艺术歌曲的创作史进行细心的不断分析总结,在前人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基础上,吸取历史的,文学的,技术的实践成果,进一步锐意创新,开创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新局面。

三、伴奏创作

不可否认的是,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能够起到营造气氛的功能;有时候是对诗词意向的模仿;更多地是传达一种行走的感觉;有时它与诗歌是一种对话回应的功能。对于这一点,在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史上有很多可供我国文艺创作者参考的地方,例如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通奏低音形式,舒伯特的在其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成熟伴奏理念,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的肢体写法,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比较成熟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构思,不仅需要伴奏织体和音响对声乐织体给予和音、节拍节奏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通过伴奏中音响写意、织体的奇妙配合、等多种写法提示旋律,优秀的歌曲诠释者借此不仅渲染气氛而且烘托意境,继而令观众得到一个文学诗意与音乐诗意的美妙结合,这种体会与歌剧院里咏叹调的剧场性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它是一种更加私密的倾诉。我国的歌曲创作史显示了我国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历程有借鉴欧洲先进经验的成分,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伴奏。比如在伴奏织体的构思上,一能够处理好民族风格与西洋素材之间的平衡,西洋技法比如,通奏低音,琶音处理都与民族调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做到歌曲旋律与伴奏织体的辩证协调即满足了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也照顾到了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

四、结语

回顾中国艺术创作走过的历程,在无数音乐前辈们的辛勤努力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中西音乐的交融中,为我们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道路,奠定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基本风格;综观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今天,我们在老一辈音乐家开辟的道路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但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在不断的汲取教训,在新一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中,使中国的艺术歌曲在继续提高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多元化的新局面;展望中国艺术歌曲的明天,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策略、毛浙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新文艺创作、文艺方针,等历代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引导和指导下。中国文艺工作者,在新的时代,新的小康社会的背景,新的文化要求下,对于艺术歌曲的创作,通过旋律的创作深化、伴奏的的创作构思的辩证思考,一定会使艺术歌曲创作的事业更加兴盛,迎来下一个创作繁荣时期,使我们祖国的音乐事业更加全面和完美,继而使艺术歌曲的创作史在整个音乐发展过程中更加丰满,如同我国其他众多音乐体裁创作一样。

作者:张灿毅 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3]上海音乐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徐希茅.歌曲分析与写作[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5]储声虹主编.中国优秀艺术歌曲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歌词范文篇3

关键词:罗大佑;歌词创作;文学性;思想性。

罗大佑,195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台湾歌曲作家,歌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名以来,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群体中,一直拥有广泛影响,有人称罗大佑“垄断”台湾歌坛十几年,是音乐天才。他于1988年获得美国林肯表演中心和美国艺术中心联合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他的主要作品有《亚细亚的孤儿》《未来的主人翁》《超级市民》《弹唱词》《恋曲1980》《恋曲1990》《恋曲2000》《爱人同志》《海上花》《你的样子》《追梦人》等160多首。

罗大佑作品的主题典型地表现了那时青年人的惶惑,焦虑,伤感。他对病态社会的无情鞭挞,显示了对虚假丑恶的反叛、嘲讽和批判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歌手自己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碰撞摸索的内在紧张与困惑。他被誉为台湾歌坛的“黑色旋风”、现代社会的“手术解剖刀”。

罗大佑曾说:“歌,是语言的花朵”,了解罗大佑的朋友都知道,他对歌词创作异常严谨,可以说有甚于旋律,有时候他的曲子出来了,填词工作却要耗上好几年,几乎每一首词都是他精雕细刻的心血之作,假如结不出满意的果实,他宁愿放弃填词。因此,从歌词上研究罗大佑,比在旋律上研究,会更接近罗大佑所思所想。

2005年,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把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歌词作为课文选入大学语文教材。出版方解释说入选的原因是歌词的遣词用句很值得学生借鉴。《现象七十二变》列在新版《大学语文》的诗歌篇。在该篇《导语》中,编者认为:“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罗大佑这首歌的价值在于他唱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

那《现象七十二变》究竟是怎样的一首歌呢?我们来做个分析。

《现象七十二变》歌词

黄花岗有七十二烈士孔老夫子有七十二个弟子

孙悟空的魔法七十二变我们又等到民国七十二年

岁岁年年风水都在改变有多少沧海一夜变成桑田

在这个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面成功与失败多少都有一点

清清楚楚写在你的脸上你是个道道地地的聪明人

慌慌张张迈开你的脚步你是个匆匆忙忙的现代人

有人默默耕耘默默从事有人在过着他的太平日子

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争暗斗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歌手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幸福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

在西门町的天桥上面闲逛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

就像我看到文明车辆横冲直撞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越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愈来愈少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现实生活不能等待奇迹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但是生活不能像演戏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或许你将会发现人生还算美丽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现象七十二变》第一至二节:罗大佑用七十二这个数字的巧合,把早期国民党的历史、传统儒家文化、孙悟空的变化魔法(预示时代的多变)和面临的时代处境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也暗示了整首歌曲的基调:面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急剧变化,歌者的怀疑、讽刺、失望和无奈。

第三节至文末是作者对社会世相的简略速写。聪明人、现代人、文明人,形形色色,但彼此不知道在想什么,就是为了追求一点幸福?幸福体现在哪里?是那日益增加的摩天大楼?但为什么人情味越来越少?是彩色电视一类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但为什么“彩色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这个意味深长的诘问。显示了商业消费社会产生的文化困境;物质享受的日益丰盛与精神生活的逐步沦丧互为表里;个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日益原子化,与他的交往沟通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为了生存,人们反而要“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从以上《现象七十二变》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罗大佑歌词的创作语法独特,具有浓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世人欣赏罗大佑,多欣赏罗大佑的词。他的歌词新奇动听而不流于肤浅,痛快淋漓而似若有失,批判深刻火辣而又实含真挚深沉之心,罗大佑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承载着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文化重量。

一、文学性

1:语言美

在歌词的创作上,罗大佑深受台湾乡土诗人杨牧、郑愁予及余光中等人诗风的影响,歌词大多句式齐整,反复、排比手法运用广泛,还擅长应用双声、叠韵、回环的词,营造既古典又现代的意象,带给人一种空灵、既熟悉又陌生的审美快感,这在《童年》《恋曲1990》有独到表现。纵观罗大佑的音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每一首歌都有极漂亮的词,例如“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滚滚红尘》),“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东方之珠》),“睡梦成真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残留水纹留遗恨只愿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随永生永世不离分”(《海上花》)“情到深处人孤独”(《是否》)等,措词相当优美,读来颇富有韵味。“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是罗大佑一首歌曲的标题,更是简练传神,在歌词创作上,罗大佑“尽可能地从古诗词里找寻中文的音韵美,最终成功地改造了中文流行歌曲的形态,使之兼具汉语的跌宕起伏和现代流行音乐的丰富流畅。他在工整的句式结构里最大限度地调动旋律的起伏,力图使自己的歌声具有诗一样的节奏感和力度,他传承了诗歌‘起承转合’的规律,找到语音与音乐最稳定的交汇点”。)他最具传世价值部分是对中国古典精神与文化尤其是诗词艺术的一脉相承。《将进酒》本是李白的名作,罗大佑在这里引用为自己的歌名,同样是豪气万丈之作。歌词“多愁善感的你已离我远去,酒入愁肠成相思泪”,直接引用宋代名臣范仲淹的词作《苏幕遮》,缠绵悱恻,悲怆婉约,描述了落寞的爱情追思,极富古典意味,此歌“既是当代歌词中不常见到的一枝花蕾,又显示了作者在古典文学上的坚实功底”。李皖曾评价罗大佑的歌词是“古代意境的白话,是承接着思古之幽情的典雅之音”。

乐评人金兆钧表示没有良好的天赋,这样的歌词是写不出来的,金兆钧认为罗大佑填词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创作了独特的语言句式。

2:鲜明突出的情感性

罗大佑充分掌握了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生活的真实样貌”,而且不论批判或者抒情,他的歌背后都有浓厚的感情基础,伤感是他所有作品的情感。无论是《爱人同志》中的悲壮,《闪亮的日子》当中的压抑,还是《恋曲2000》的苍凉,伤感都铺天盖地迎面过来。对艺术来说,伤感似乎总是一个有待克服的虚弱品质,但罗大佑的感伤却有一种穿透人心和时空、恍如隔世的大美。从青春之歌到家国之梦,罗大佑始终用淡淡的感伤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将伤感升华为忧患,中国文人感时忧国的传统在他的歌中,生发出苍茫落日般的力量。”罗大佑的歌总是旋律先出现,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歌词来和它融合,填词的工作往往长达三年之上,不管诉求的信息多么强烈,他都会细心让旋律和字句一体交融,让音乐成为主角。一首关于沙土的新歌《伴侣》,罗大佑写了八个月,第一句头两字究竟用“起初”还是“首先”,他想了三个月;《童年》从1976年开始写,花了将近三年才完工,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如何精确地让歌词和旋律弥合又无失口语的质感;《亚细亚的孤儿》中歌曲本身坚持了口语的流畅,又充分顾及了字句和旋律的精确整合,以民谣般简单的旋律诗一般的语言,感叹整个民族在大时代下的归属渴求,它所显示的力量已超越了流行歌曲的范畴。《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里许多作品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酝酿,经过一再修改才面世,所有罗大佑八十年代初造成轰动的歌曲其实是长期积淀迸发的结果。

纵观罗大佑在《童年》之前的创作,叙述方式仍然有浓厚的文艺腔,内容也多半是年少轻狂的浪漫怀想,之后的作品像《恋曲1980》《将进酒》便多了几分抑郁之气,也更贴近真实。

3:变化多样的修辞格

一首歌词,亦如一篇文学作品,如果只是记流水帐似的平铺直叙,便如淡水一般,少了点余味,而为了让淡水有味,便得加点“盐”——修辞格。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几乎能用于文学中的修辞格都能用于歌词的创作中。最常见的方法有隐喻、象征、借代、拟人、用典、对偶等。歌词的创作,如果只运用一种修辞格,便会显得单调、呆板。罗大佑的歌词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格。

我们以《追梦人》为例做个分析。此歌是罗大佑1991年春应三毛之邀,刚为其电影《滚滚红尘》作完同名主题曲之后,就得到三毛不幸去世的消息。于是,他含泪写成这首歌敬献三毛的亡灵。这首歌充满了怀念意味,但作者在表现他那怀念之情时,却是将之交付给那此能唤起审美情感,但无确解的意象群:“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飞来飞去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这一系列充满色彩感的意象是作者深入对象(三毛),深入自己内心后对情思与意绪的定型。它既概括性,又有形象性:它既有智性的内容,又有生动的形态。前一句中“花朵”是虚拟性意象,“红颜”是描叙性意象,动词“绽开”将二者连接,这便使歌曲真幻交错,如梦似醒。后一句也是如此。其中“飞絮”这实,它是“镜中形”,眼前景,“笑脸”则为虚,它是“灯下影”,幻中态,是作者浓缩的记忆,判断词“是”使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这样的叠加无疑增加了审美感知的难度,但同时也延长了鉴赏的愉悦,接下来,作者把回忆从远处拉回到近旁,对三毛之死发出痴疑的询问,“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这询问中包含着一种深切的悲伤,或许正是这悲伤的驱使,他无望地诉求:“看我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我们知道,三毛一生独身,但这决不是命运面前的无可奈何,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对生命的尊重——她博大的爱心使她主动性地放弃了对个人爱情的追寻,恰是这样,她才“青春无悔”,才成为世界“永远的爱有”。歌中最后的两句“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既是对三毛不朽生命的深切缅怀,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自己生命存在方式的调侃。

5、音乐美

世人欣赏罗大佑,多欣赏罗大佑的词,多欣赏罗大佑那么多的形容词,那么长的曲折复杂、奇妙连缀的长句。罗大佑的歌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叠词上。如《恋曲1990》,词中运用一连串的叠词:“苍茫茫”“寻寻觅觅”“黑漆漆”“蓝蓝”“轰隆隆”“孤单单”等,使整首歌曲唱来,圆润如珠,唱起来也朗朗上口。此曲影响了“70后”的一代人,只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谁不会哼两句“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呢?

王晓岭曾说过:“歌词须具备一定的格式,这就比诗多了一层限制。有人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限制,写出的歌词极富韵律美;也有人试图打破这种限制,写得挥洒自如……这次词风的突变是歌词文体的一次‘革命’,确切地说是歌词意识的一次‘革命’。它的始作佣者应当是台湾的罗大佑,”。

正是罗大佑特别注重采用“活的语言”,使他的作品不但过耳难忘,而且意象缠绵,充满了诗的口感,原本十分个人化的经验,就这么通过音乐获得了无数人的共鸣。

二、思想性

1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对个体生命乃至社会众生的关注与关怀,而其核心即是对人的本质的寻找:“每个今天来到世界的婴孩,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未来主人翁》)强烈的生命意识使罗大佑词中洋溢着融融的爱意和浓浓的人文关怀,这也是罗大佑歌词深受欢迎的一大因素,也为其增添了一定的厚重感和深度。《台北红玫瑰》中,罗大佑写卑微小人物生存之艰难和惨忍,悲叹所有人世间的苦难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性的失落,“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作者发出了“生活不能象演戏,你带着面具如何面对你自己”的感叹,追寻被物质高度文明所异化和消退和人们的真情、真心和真诚,并且不断地寻找人性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尽管是批判,但也处处流露着罗大佑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前途的关怀。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罗大佑创作《明天会更好》祝福全人类,此歌像一剂强心针,撞击着日渐麻木的情感,提醒着这个世界的温情,虽也失落,虽也沧桑,可永远有希望。

2、爱情意识

有别于一般情歌的“假”,罗大佑情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和“深”。在歌曲《痴痴地等》《爱的箴言》《野百合也有春天》等歌中,罗大佑把青春爱的炽热和追寻、爱的失落与无常、爱的欢乐与痛苦等复杂细微的情感宣泄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感动。又如《恋曲2000》中“倘若能摸抚你双手和面颊,此生终也不算虚假”,歌词细腻温柔,直达人内心深处最细微、最柔软的地方。我们知道,罗大佑的歌曲有着无法掩饰的伤感,他的情歌也是如此,便哀而不伤,唯美而不滥情,满怀自我安慰和希望。虽然都是些没有结果的爱情,甚至是单相思,《神话》和《暗恋》就是,但罗大佑并不哭哭啼啼,或者装出一副孤独无助的样子,相反,他高唱“如果我们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难改变,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令世上的每个恋人振作不已。他的歌词可能不会一目了然,但你会很明显感到一种乐观的情绪蕴于其中。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是罗大佑能够以“言情”而兴一代之胜的根本原因,罗大佑曾经把他所有的情歌汇集在一起,名字就叫《情歌罗大佑》。他的情歌不仅改变了传统情歌的舞厅腔,也改变了从婉约诗词延续至今的男痴女怨。

尽管罗大佑以情歌深得人心,但他的情歌是一种不以某一具体的情人为对象的,他的情歌为人类而唱,为民族而唱,为生命而唱,为家园而唱。罗大佑在《情歌罗大佑:告别的年代》专辑首语中说道:“我看着这城市,惊异地感觉到她的成长”,在这里,“这城市”是一种抽象化的具体,它代表台湾,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民众和她悠久的历史,也代表心灵放逐的沙漠上唯一的绿洲。

3、社会意识

罗大佑的一系列作品之所以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在于他在音乐中表达了对人类、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他对社会现象的不平与愤恨、对病态社会的鞭笞与批判、对虚假丑恶的反叛和嘲讽、对现代文明的审视和思考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之乎者也》),批判当今一些青年对现实生活冷漠逃避、置若罔闻的态度,“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我们不要一个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未来的主人翁》),则是对现代文明提出了具体的反抗。《鹿港小镇》叙述一个从鹿港来的青年对台北生活的失望,“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表达了三层含义:第一种是我离开了家乡来到都市,但都市不是我想象中的天堂,我对都市生活彻底失望;第二种是我怀念我的家乡,我想要回家,但家乡已经变化,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家乡;第三种是我失去了精神上的家园,我应该去向何处?歌词细腻地刻画出都市人的困惑与迷惘,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巨大反省。在社会转型期,罗大佑不是做简单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断,而是不断地思考和探寻人的本质、人的真实。注重大情感的抒发使得罗大佑的音乐有了一般词作家不曾拥有的思想含量。

罗大佑的每一首歌都堪称佳作,从没人有像他那样多产而深刻,余音袅袅,意味深长。他也曾迷失和探索,但始终不离不弃的是诗的精神,正是这种本性使然的诗的精神成就了他作品的品格,使他的作品超群出众,最终入选了课本。

罗大佑创造出了惟他独有的文字。伟大的词作,从来不是因为词句之功,而是文体创新,意境气韵独到,情绪、精神或思想卓越,道人所未道。罗大佑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歌词世界,他在作品中关注社会、关怀人生。生命、爱情、社会,他把知识分子式的思辨和社会批判开创性地引入到流行音乐创作领域,提升了流行音乐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参考文献:

1、宋迪:从《现象七十二变》说开去语文报大学人文版第七期

2、空心吉他《拥挤的乐园精华汇编第三辑——罗大佑专题》西祠胡同

3、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漓江出版社

4、李皖:《雅•古雅•媚雅•高雅——歌从东方来之二》读书

5、王晓岭:《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序,长江文化出版社

6、马树春:《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2004年第2期

歌词范文篇4

这首作品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曲,表现了两个身处异地的恋人的苦苦思念之情。全曲歌词分为三段,前两段为结构相似的并列性质的段落,最后一段内容较少,但歌词简介凝练,其词是重复前两段中的话语,配合着音乐将全曲引向高潮。前两段歌词的结构一致,前四句为每句四字,其内容是对于现实的叙述和景象的描述。后四句是两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字数多于前四句。在此作者为了追求一种平衡,在前后四句之中加入两句语气词“啊”和“我的知音,我的姑娘”,以求平衡整段歌词,达到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特色,为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后四句相较于前四句四字一句比较长,但是后四句每句都有核心词,且每个核心词都为五字,因此在内容上而言,前后四句是平衡的。经过对于一些代词、动词的加入,大大扩展了整段的句式结构,使整段无论是演唱还是朗读下来,都不会显得那么生硬,更有利于表现歌曲所要传达出的感情。就歌词的内容来分析,第一段中前四句“北国”、“南疆”等词语,奠定了歌曲的情感基调,在整段中起到了“起”的作用。上文所述,为了达到平衡的效果,在四句之后加入两句“啊”,在这里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之后“我的知音,我的姑娘”,将对于现实的叙述转为对于人的思念,由此进入后四句对于感情的倾诉,将“星空”比作“目光”,将“落霞”比作“梦乡”,歌曲的情感得到了全面的释放。第二段与第一段结构和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一致,只是一些意象的不同而已。第三段为全曲的结尾,“啊姑娘,我的姑娘”的重复有如楼梯般将感情的倾诉推向极致。最后将“流云”比作“向你飞翔”,将对恋人无比的思念化作一种憧憬和期待。

二、《两地曲》音乐要素分析

该曲为单二部曲式,前四小节为该曲的前奏部分,5-23小节为全曲歌唱的主要部分,24-30小节为管弦间奏部分,最后12小节为歌曲的结尾部分。首先看前四小节的前奏部分,全曲为4/4拍节奏,节奏舒缓。前四小节虽然比较短小,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在旋律线条上前四小节为上升的流动性线条,似乎表现出一个男子在某处望着远方,思念远方的恋人时内心的起伏情绪。在每分钟52拍的柔和的速度中,作曲者将我们的心情平复下来。这四小节的调性为f小调,小调性的暗淡得音响色彩更是听者感到心绪的低落。前四小节过后进入该曲的主体部分,该曲的主体部分分为A、B两段,A部分的音区较高,音乐感觉方面表现出轻灵,含蓄之情。而B段的音乐则是先抑后扬的感觉,刚开始音乐的旋律线条较为低缓平稳,但在行进的过程中,越发的变得激昂,旋律线条持续走高。在调试调性方面,A段仍然采用的是前奏所奠定的f小调的调式调性,而B段则转为f小调的关系大调降A大调上去,两部分在调式调性上呈现出明显地对比,小调式黯淡柔和的色彩与大调式明亮的色彩形成强有力的冲突,这也完全符合该曲的情感走向及变化。调式色彩的对比与情感变化的对比的一致性,也是该曲艺术性之高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在B段的末尾,调性又重新回归至f小调上去,但是在结尾的地方出现了四度和八度的跳进,使得歌曲并没有在阴郁的气氛中结束,而是仍然保有激情之感。在乐曲的速度方面,从A段的每分钟52拍,到B段的每分钟65拍再到最后结尾的72拍,速度的加快可以明显看出情绪的起伏,与上文旋律线条的走向和调式调性的变化所体现出的情感变化具有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该曲的主题动机,整部作品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动机展开而来。在全曲的主体部分中,主题动机的首次出现在第5小节,一个弱拍的三连音加上一个强拍长音保持。这个主题动机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个动机而展开的。这个主题动机的节奏及旋律走向,为我们展现出一幅辽阔的壮丽景色,其可塑性非常之强,给听者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尽管B段的歌词数量的增多使得A段中的主题动机很难使用,但B段对于主题动机仍将其放在主题动机的框架之内。同样的框架之下,A段较少的歌词相比较B段较多的歌词使得A段在情绪上比B段更为平稳,而B段由于歌词的增加使得节奏更为紧凑,因此情绪上则表现的更为激昂。间奏可以说是该曲中特别出彩之处。在间奏中,作曲者使用了强烈的管弦配器,一改之前的钢琴伴奏,使得全曲情绪得到了一次升华。由于是单二部曲式,前后两部分无论是歌词的相似性还是旋律的一致性都会使得歌曲在进行第二部分时显得重复单调。间奏的管弦乐色彩的推动使得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第二部分的演唱。

最后看一下结尾,结尾的12小节形成了一个4+8形式的结构,前半部分调式还是停留在f小调上,旋律线条平稳,仍然是单纯的钢琴伴奏。后半部分转至降A大调,旋律上出现五度和八度的大条,并在临近结尾处管弦乐再次响起,将歌曲推向最后一个高潮。最后回到f小调,全曲结束。情感表达一致性从上文对于歌词和音乐要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只看音乐要素层面,其情感走向是又深沉的情感作为情感基调,到该曲主体部分的B段进入到大气磅礴的情感,再到间奏中激昂的情感,最后重复主体部分后进入到尾声,尾声也是有深沉至激昂。

三、结语

总之,《两地曲》是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整部作品的旋律走向、调式、配器的运用与歌词表述浑然一体,使得该作品具有如此的艺术高度。

[参考文献]

[1]邢晔.《两地曲》的分析与演唱诠释[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5.

[2]徐烁昕.情动于中形于声——艺术歌曲《两地曲》音乐分析[J].内蒙古艺术,2012,01.

歌词范文篇5

一、网络歌曲歌词是一种文学作品

著名的布拉格派语言学家雅各布森说过:“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亦即能使某一著作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4]33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作品,能和非文学作品区分开来,靠的就是这种“文学性”。因此可以说“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一个作品要是没有“文学性”就不能称其为文学作品。网络歌曲的歌词无疑可以被看成一种文学作品。我国古代的词就是用于吟唱的,就是歌词。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与音乐相互脱离开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案头文学[5]。中国古代可以用于吟唱和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还包括诗。《诗经》305篇被分为了风、雅、颂三部分,其划分的标准就和音乐类型有关。“风”是地方民歌;“雅”则是士大夫的作品,多为文人创作的宫廷乐辞;“颂”是庙堂祭祀用的乐章。楚辞又称南风、南音,可见楚辞和音乐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古代的诗词其实是一种“音乐文学”。现代词学家胡云翼说:中国文学的发展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切的关联。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长生的那种音乐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的境界。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凡是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6]。现在音乐文学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古今一切入乐的歌词(诗、词、曲)、歌剧剧本、戏曲文本、说唱艺术的唱词等;二是表现音乐内容(歌唱、器乐、歌舞)的文学作品,诸如描写歌唱艺术和器乐演奏技巧与效果的文学作品[7]。因此,网络歌曲的歌词自然也算是一种音乐文学。

二、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的实现方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形式,网络歌曲歌词除了拥有一般歌曲歌词的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这些独到之处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前景化”,是形成作品文体风格、实现文学作品“文学性”的一种方式。“前景化”这一概念是由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穆卡洛夫斯基引入的,是对之前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文学性实现方式“陌生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8]。“陌生化”最先是由维多克•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说:“所有艺术手法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绝不是通过以熟代生,让人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省力地认识和把握复杂的事物;恰恰相反,所有艺术手法都是要使人们原本已经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让其显得出人意料、异乎寻常,以重新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新鲜、好奇的感觉。”[4]36这种“使人们原本已经熟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的手段,就是陌生化。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变异和独特。从语言层面看,陌生化理论关注的主要是违背语言常规的“突出”,即创造性地破坏习惯性和标准化的事物,不再采用符合常规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突出”,即大量地重复运用某一常规,对常规进行强化,从而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陌生化”。布拉格学派所提出的“前景化”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穆卡洛夫斯基看来,前景化与自动化相对,自动化把语言使用系统化、常规化,前景化则意味着对语言系统的违背。文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在自动化背景下得到了突出的“前景”。根据里德的研究,突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性的,是违反常规的,是性质上的偏离,称为“失协突出”(qualitativeprominence);另一类是肯定的,是获取常规、强化常规,是“作者临时摒弃他可允许的选择自由,在通常不一致的地方选择一致的特征”,这种突出强调数量上的偏离,称为“失衡突出”(quantitativeprominence)。“前景化”关注的不仅仅是“失协突出”,还关注了因过分遵守语言常规而产生的“失衡突出”,即对常规的加强。这里边暗含了现代文体学中很重要的一对概念:“常规”和“偏离”。“常规”是指语言中普通的、基本的那部分词汇、句式和语法,即共核语言;而“偏离”则是指超出共核语言的那部分特殊用法。“前景化”其实主要就是通过偏离常规而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前景化”是“文学性”的实现方式,而“偏离”是“前景化”的实现方式。不过,不是所有的“偏离”都能实现“前景化”,只有“有动因的显著”才能最终形成“前景化”。按照韩礼德的说法,就是一个显著特征如果与语篇的整体意义相关才是“前景化”的[9]。为了实现“前景化”,拥有“文学性”,网络歌曲歌词存在大量的“偏离”现象。

(一)失协突出

1.方言的偏离除了粤语歌曲,一般的汉语流行歌曲都是用普通话这一标准语(标准方言)来演唱的。但是网络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来自天南地北,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一般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平时说话的时候较多使用的还是当地的方言,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创作和演唱歌曲的时候也倾向于使用方言。如标志着网络歌曲时代到来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俺们”、“那旮”和“东北人(yín)”,都是非常具有东北味的词汇;上过春晚的《吉祥三宝》的原唱,使用的是蒙古语;还有各种方言版本的《大学生自习室》等。这些在说该方言的人们听来,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用词发音,却偏离了一般标准(普通话),但是无论是其他地方的人们,还是说该方言的人,听来都别有一番风味,新奇感十足。网络歌手创作或演唱歌曲的初衷往往是娱乐自己,但是殊不知在他们自娱的同时也常常娱乐了他人。

2.词汇的偏离网络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往往属于平民阶层,是生活在你我之中的普通大众,而不是“象牙塔”里出来的,或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创作和演唱的歌曲用词都比较简单,贴近日常生活。例如《猪之歌》的语言,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对猪的描述,“你的鼻子有两个孔”、“你的耳朵是那么大”、“猪头猪脑猪尾巴”,这是孩童都懂的语言。相对于较为高雅、带有诗性的歌词语言,这种歌词语言就是一种偏离。这样的歌曲还能被被冠之以“通俗易懂”的名号。但是有一些网络歌曲,歌词虽然也偏离一般歌曲语言的常规,却是比较低级、粗俗、恶趣的,例如《香水有毒》中的“擦掉一切陪你睡”、《QQ爱》中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问今年你几岁有过几次onenight”。这些歌曲的歌词虽然也都充分表达了歌曲的主题意义,所产生偏离也都是有动因的,但是这些歌曲想要表达的主题本身是比较低俗、恶趣味的,只是一味的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毫无美感可言。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反过来,能够正确引导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最近网络上又流行两首歌:《忐忑》和《甩葱歌》。这两首歌的歌词没有丝毫意思可言,用词很随意,其实根本就谈不上词汇,因为整首歌的歌词都是由毫不相关的字拼凑而成的。尤其是被称为“神曲”的《忐忑》,演唱者龚琳娜也表示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即兴的发挥。这可谓是完全颠覆了歌词的常规,创造了一种新的歌体。不过,这种歌曲的歌词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当这种偏离成为常规以后,人们是否还能像现在这般追捧这类歌曲,则有待时间的检验。

3.题材的偏离一般的流行歌曲,其题材多是关于情爱的,或者是恋人之间的,或者是亲人之间的、朋友之间的、师生之间的、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等等。网络歌曲歌词所涉及的题材则很广泛,既有一般的情爱,也有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社会问题。如《没有车没有房》描述的就是眼下很多年轻人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没车没房怎么结婚,谁愿意和你结婚,谁愿意嫁给这样的人”。2008年针对CNN对中国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作出的不实报道,有网友写了一首名为《做人不要太CNN》的歌曲,对西方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不久之后就在网上热传开来。红极一时并广为改唱的《大学生自习室》,描述的就是发生在大学生自习室里面的事情,虽然有恶搞的嫌疑,让人忍俊不禁,但是笑过之后我们又不得不陷入沉思,为当下的大学生,为当下大学的教育质量感到担忧。也许这也是歌曲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些题材上的偏离,都和网络歌曲创作者、演唱者的平民化、大众化的身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4.创作方式的偏离一般歌曲的创作方式都是作词作曲者原唱或者是对原来某一首歌进行改编,而当下有些网络歌曲却是采用了从多首不同的歌曲里面截取一二句歌词,拼凑而成一首新歌,即所谓“歌曲大串烧”。例如古巨基的《劲歌金曲》、《劲歌金曲2-情歌王》,赵英俊的《刺激2005》,李逸朗和蒋雅文的《超合金曲》等,都是由十几首甚至二十几首歌拼凑而成的。被挑选出来加入到新歌中的,也往往都是一首歌中的点睛之笔,或是高潮部分。很多人即使不会演唱整首歌曲,但是对于其中歌词往往还是耳熟能详的,也因此这样的歌曲往往是KTV里面点唱率较高的。

5.图式上的偏离富有文学性的作品话语通常导致原有图示的更新,其依靠的就是话语上的偏离。《大学生自习室》打破了人们对于大学自习教室的一般认识,向人们展示了当下大学生浮夸、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真实情况,颠覆了原来人们对于大学生刻苦学习,以及大学里面宜人学习环境的传统图式。这种图式上的偏离,突出了和人们原有图示所不一致的新图示,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作品因此获得了文学性。

(二)失衡突出

失衡突出也可以看作是方向相反的“偏离”,或叫“并置”。网络歌曲里面出现的最多的就是词汇的并置:通过词汇的反复使用,加强了原有话语的规则,从而与要表达的内容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使语言不仅传达意义,而且模拟意义的结构。如花儿乐队的《嘻唰唰》,整首歌曲出现“嘻唰唰”次数不下20次。RebeccaBlack的网络爆红单曲《Friday》,从头到尾都是“Friday”和几句简单到不行的、日记式的歌词,可以说是“Friday”这个词撑起了整首歌曲。这些歌词的反复再现,加强了整首歌曲的主题,同时使得意义有了一定的结构。许力生说:“并置虽然可以在不同语言层面上分开来讨论,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并置常常同时发生在不止一个语言层面,彼此紧密相连。比如,词语并置在很多情况下都伴随着某种程度的句法并置。”[4]123网络歌曲歌词的并置情况也是这样。例如: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的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这一段中反复出现了“多么……的”、“……的时候”,不仅可以看成是词汇上的并置,也可说是一种句法上的并置。当然,这并不是网络歌曲歌词所特有的现象,普通歌曲也有这样的句法并置现象存在,在非文学作品中也有。网络歌曲歌词的句法并置和其他的并置以及各种偏离手法的运用,共同产生了很好的“前景化”效果,突出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歌词范文篇6

在这秋高气爽、花果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某市歌词、歌曲创作研讨会在我县的隆重召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某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向光临某县的各位词曲艺术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某县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鸭梨之乡”,所产鸭梨享誉海内外。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富农强工兴商贸,激活民营建强县”和“奋战五年三翻番,扩增实力建强县”的宏伟目标和要求,奋发图强、齐心协力,在招商引资、建设新农村等重点工作上创造了不凡业绩,全县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梨乡的文化事业也显现出篷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歌词、歌曲创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寂星点点到繁花满园,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涌现出众多的乡土词作家、曲作家,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孜孜追求,为繁荣梨乡乐坛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代表文化体育旅游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梨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词曲作家的支持和贡献,词曲作家的艺术创作也离不开活生生的社会和生活。为更好地促进词曲作家反映生活,歌颂梨乡,我们举办了这次创作研讨会,我希望各位艺术家能够在梨乡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生活愉快,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参加今天这次会议的有县委副书记王某某同志、政府副县长李某某同志、,省花山文艺出版社主编、诗人、词作家王某某先生,省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主任、词作家晚笛先生,市音协主席,群艺馆副馆长、词曲作家张某某先生,市音协副主席、市艺校书记、曲作家房某某,市音协副主席、词作家龚某某先生等省市乐坛上知名的艺术家,以及我县的词曲作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谢谢)

今天的会议共有两个议程。首先,请政府副县长李某某同志致词。

下面,请市音协主席、市群艺馆副馆长、著名词曲作家张某某先生讲话,并安排研讨会期间的创作。

歌词范文篇7

《荣辱歌》哈尔滨版

作词为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文成,曲作者为中国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

峡,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表演艺术家万山红和中国东方歌舞团男中音歌唱家孙健演唱。

怎能忘记世世代代生息的土地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

怎能忘记人民乳汁的养育

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那是咱做人的情

崇尚科学积极进取

愚昧无知难明事理

好逸恶劳可耻虚度年华平庸

辛勤劳动利国利己生活幸福甜蜜

怎能忘记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怎能够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必定遭百姓的唾弃

遵纪守法安身立业

诚实守信弘扬正气

艰苦奋斗光荣骄奢淫逸可耻

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开创新的天地

明荣辱扬正气

“八荣八耻”永牢记

一腔热血写春秋

赤子之情动天地

==================================

《“八荣八耻”歌》吉林版

作词: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编剧马金萍

尊声亲爱的同志们,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八荣八耻要时刻记

在心。

第一爱国最光荣,祖国是我们的慈母亲,以危害祖国为可耻,背叛祖国他就是罪人

;第二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最光荣,以背离人民为可耻,离开人民就没有了根;第三

我们要爱科学,以崇尚科学为光荣,愚昧无知最可耻,科学进步思想新;第四要提倡爱

劳动,辛勤劳动最光荣,好逸恶劳最可耻,勤劳致富是能人;第五全民要大团结,以团

结互助为光荣;损人利己最可耻,蝇营狗苟是小人;第六做人要诚信,诚实守信最光荣

,见利忘义最可耻,做个诚实守信人;第七要遵纪来守法,遵纪守法最光荣,违法乱纪

最可耻,要做光明磊落人;第八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最光荣,骄奢淫逸最可耻,最

后变成寄生虫。

八荣八耻唱一遍,希望大家永远记在心,身体力行去实践,才能够上对父母下对儿

孙。

=======================

作词:长春市东四小学

“祖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国是我们依附的根,祖国是我们牵系的魂,祖国是我们深深依恋的母亲,我们要以

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让我们明辨荣辱,肩负责任,做自觉自律的好少年

”。

========================

作词:长春市某民办幼儿园

“小竹板,打起来,我把‘八荣八耻’说出来……”

============================

作词不详,摘自北京市教委网站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衣着整洁领巾飘,高唱国歌多骄傲。

歌词唱准真情表,国家大事我知道。

志向远大有目标,优异成绩传捷报。

中华美德要记牢,爱国情怀最荣耀。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建设美好新家园,服务他人心里甜。

做好事,不间断,扶老携幼讲奉献。

公益活动乐参与,争做奥运宣传员。

快乐生活常相伴,人人夸我好少年。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小学生,爱动脑,学知识,勤思考。

遇事快把答案找,寻根求源是诀窍。

敢发明,乐创造,勤于实践手更巧。

崇尚科学不迷信,勇于探索展新貌。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小学生,要自理,日常生活靠自己。

在家不当小皇帝,家务劳动多参与。

轮到我当值日生,垃圾分类放整齐。

辛勤劳动结硕果,绿色奥运我出力。

=========================

作词:东高地街道三角地二社区退休老教师孟一工

“八荣八耻论述,我们牢记在心,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服务人民为荣,背离

人民为耻;……”

======================

作词:宝鸡文理学院附小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明晰。

你拍二,我拍二,爱国爱校按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服务人民记心间。

你拍四,我拍四,崇尚科学立大志。

你拍五,我拍五,团结友爱讲互助。

你拍六,我拍六,做事诚实守信用。

你拍七,我拍七,参加劳动要积极。

你拍八,我拍八,自觉遵纪真守法。

歌词范文篇8

“中国风”歌曲的流派

(一)以方文山和周杰伦为代表的辞藻派说到“中国风”歌曲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方文山。如果说周杰伦开创了独特的周氏唱腔,那么方文山开创的就是独特的方氏“素颜韵脚诗”。所谓“素颜韵脚诗”,按照方文山自己的定义:“素颜”,即素着一张纯文字的脸,“韵脚诗”,是流动着旋律与节奏的心事“,素颜韵脚诗”是一种新诗美学的风格流派。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纯文字的脸就是整首诗词只由中国文字写成,没有图片的陪衬,没有外文单词,没有阿拉伯数字,甚至没有标点符号。韵脚,指的是诗词每行的最后一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行内的断句能营造出节奏感。方文山和周杰伦主要的代表作有:《东风破》《千里之外》《发如雪》《青花瓷》《兰亭序》等,这一类的“中国风”歌曲比较严格地遵守了“中国风”歌曲的规则,可以算做辞藻类“中国风”。其中《发如雪》:“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歌词如诗画般美妙,色彩鲜明,有一种水墨画般的留白之美,自然之韵,毫无斧凿的痕迹与打磨的匠气,歌词意象和色彩的运用也加强了感情的抒发。王力宏、林俊杰等歌手的部分歌曲也可以归结于此。例如:王力宏的《在梅边》《花田错》,林俊杰的《江南》《曹操》,后弦的《西厢》《昆明湖》《唐宋元明清》,许嵩的《断桥残雪》《庐州月》等,这些都是辞藻派的代表作。

(二)诗词戏曲民歌派“中国风”歌曲里面有些歌曲受诗词戏曲民歌影响较大,歌词内容借鉴移用诗词戏曲民歌中的经典桥段,完全把戏曲元素与流行风格融为一体,在通俗中得到流行,在流行里获得重生。传统戏曲融合在“中国风”歌曲中,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另类演绎后,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主要代表作之一:李玉刚《新贵妃醉酒》:“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醉一回/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这首歌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副歌部分朗朗上口,因此传唱度较高。

“中国风”歌曲的歌词文化

(一)“中国风”歌词的渊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与唐诗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形式、内容甚至意蕴上都进行了传统回归。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老少皆知的一首名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抓住“月落乌啼”、“渔火”、“钟声”、“客船”等特定景物,描绘出旅客夜宿舟中,辗转难眠、凄凉冷落的情景。歌曲《涛声依旧》的作者也抓住这些重要的字眼:“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引用古诗词的美妙意境,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借以表达对已离去恋人的思念和重归于好的企盼。

(二)“中国风”歌词的艺术美感“中国风”歌词的艺术美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遣词用语上,多用极具想象性的、富有色彩感的书面语词,尽可能选用古典文学中常用的字、词,使歌曲具有浓郁的古典绘画感;风格表现上,通过引用、仿拟、用典等多种修辞格,大量征引古代诗词文赋,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或含蓄、或幽雅、或忧愁、或轻快等歌词风格。情感表达上,通过多重意象的组合、渲染,凸显歌曲的意境,丰富歌词的文学色彩,体现淳朴传统文化气息。

1.“中国风”歌词的文学美“中国风”歌曲的歌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在其创作过程中,词作者们善于将意境、意象和韵律等古典诗词元素注入歌词,同时用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对传统的古典诗词进行了现代转化,使二者完美嫁接,创作出的“中国风”歌词洋溢着浓厚的古典神韵和现代气息,是华语音乐文学的经典之作,因此它不但可听,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

2“.中国风”歌词的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所区别,它有它自己的独特性。“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亦词亦诗,将浓厚的民族气息、唯美的古典情韵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这样既沿用了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和形式,又用后现代的创作技巧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如:由著名的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作词的“中国风”歌曲《蜀绣》中有几句唯美的歌词:“红烛枕五月花叶深/六月杏花村/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等残阳照孤影/牡丹染铜樽/满城牧笛声/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这样的语言精辟而大气,而且中国风味非常厚重,措辞押韵也特别有讲究,歌词通过一个成都绣娘的视角,将绣娘个人对刺绣、丈夫和家国的深情融入其中,绣娘为丈夫刺绣,一针一线,真挚而又强烈的情也交织在里面,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诗化语言直击心灵的美!

3“.中国风”歌词的意象美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风”歌词携带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些歌词里古典韵味与潮流元素巧妙地融合,是“中国风”歌词的重要特色。而古典化的意象,使得“中国风”歌词弥漫着浓郁的“中国风”气息。“中国风”歌词意象的选择一般都会考虑大众的审美习惯,时常给人以朦胧而又清新的意象,这也正体现了“中国风”歌词的意象美。如:“垂杨月映岸上书/怀中睡卧千年的莲/何方美人水边落/我引你去到人烟处……”这是著名音乐人小柯专为济南创作的“中国风”歌曲《泉》,其歌词以济南的城市之魂“泉水”为表达对象,用中国韵味十足的歌词展现了泉城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由于有了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的纳入,也就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象美。

4“.中国风”歌词的画面美“中国风”歌词创作结合了现代电影艺术。很多“中国风”歌词的词作者善于借用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使歌词摆脱了一直以情绪为主的单调写法,利用画面进行叙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流行天王周杰伦“中国风”歌曲代表作《青花瓷》为例,这首歌歌词具有一种传统韵味和古典气质,词风温柔委婉,高雅脱俗,极具画面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完这首歌,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尽然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容易让人联想到缠绵悱恻和凄美委婉的江南美景。

歌词范文篇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有它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它就不能艰深晦涩,必须得明白易晓、通俗易懂。但歌词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没有余味与“回味再三”的韵致的话,便只能流行一时一地,而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况且,大众的审美需要是多样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阳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视。正如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它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乔先生的五个“寓于”,实则是对音乐文学之语言提出了一项要求,即质文相谐。一方面,它追求口语化与自然化的质朴之实;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它还追求华丽精巧、优美生动的文饰之美。

歌词,做到质朴之实,容易被大家接受,便流传得广;又能兼顾文饰之美,便如一坛陈年老酒,经得起品,便能流传得久。综观当代歌坛,真正被人们记住的经典之歌,无一不是质文相谐的典范,如歌手邰正宵演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往事如风,痴心只是难懂/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烛光投影,映不出你颜容/仍只见你独自照片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夜风已冷,回想前程如梦/心似云动,怎堪相识不相逢/难舍心痛,难舍情已如风/难舍你在我心中的芳踪/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逝湮灭。”平白如话的语言,让人一听就能明白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歌词中用“风”、“酒”、“烛光”、“玫瑰”、“云”等词语加以修饰,增添了文采,尤其用“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夸张手法,反复吟唱,达到了一种情深意切的感人效果。

质文相谐的歌曲还有许多,如陈红曾唱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人听人爱,除了其题材上抓住“老年问题”、主题上呼吁“亲情回归”外,也是由于口语艺术化的结果。比如开头一节:“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粗略看上去,就像百姓平日在聊家常,词中之语与日常口语无异,但仔细琢磨,其实它们是进行了不露痕迹的修饰,这只要略看“找点”与“带上”、“领着”与“陪同”两对句子就不难发现。

三、意象美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也是歌词的魔方,可以旋转出不同的审美天地。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词作者手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入词,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境界与氛围。

“歌词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式的艺术表达形式,歌词的文学性语言必须能概括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氛围,”这一点受到了古典诗词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如“月亮”早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的夜月,思乡、忆弟之情油然而生。现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袭了这一意象的思乡情怀,如《月之故乡》(彭邦祯词,延生、刘庄曲)“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到了《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中“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你像那天上月亮/停泊在水的中央/永远停在我的心上。”月亮纯净而美丽,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这时“月亮”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早已成为美丽心上人的代名词了。

再如“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许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然而在《龙的命运》(陈小奇词,毕晓世曲)中,作者利用最新的考个资料对历史文化进行了翻新的审查与反思,并且用充满隐患意识的内核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做外壳,对“龙”这一意象做出了新的诠释:“龙”同时也是阿Q精神的沉淀。所以“从此后不再崇拜龙的伟大,从此后不再迷信龙的威力,从此后我们懂得龙的命运,不在天不在地就在我们手里。”

四、音乐美

无论诗词,都追求“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的音乐美。诗的“音乐性”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可诵性,甚至也可以置之不理(如现代诗);而词的“音乐性”,是为了适于入乐,便于传唱。所以,词作家金波在《词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强调要“唱着写”:“歌词作者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

歌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鲜明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歌词的节奏是通过歌词语言的句式结构来呈现的,这种节奏的句式结构往往是两句一组,回旋反复,形成歌词的音乐性。

如《月朦胧,鸟朦胧》(琼瑶词):“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夜空/山朦胧/鸟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拢/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这首歌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节奏十分鲜明。第一句以xxx形式的节拍反复两次,第二句以xxxxx形式的五字句的节拍,与第一句共同组成统一的句式结构。这个句式结构,又在第二、三、四句结构中循环出现,使歌词的音乐性非常强烈。这种音乐性给人的感觉是平和的、柔美的,恰当地表达了思念、祝愿的主题。

(二)和谐的韵律

鲁迅先生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这里所说的“押大致相近的韵”是指同一个韵脚杂歌词中有规律的反复出现。这样做,可以使歌词更加和谐,更加流畅,从而增添歌词的音乐性。

如《命运不是辘轳》(张藜词):“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铁脊梁/汗珠子滚太阳/风吹篱笆雨洗窗/泪花泡月亮/人心可难测量/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妇谁愿挑着黄水汤/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摇春光。”这首歌词中的“岗”、“杨”、“房”、“望”、“凉”、“缸”、“上”和“梁”、“阳”、“亮”、“量”、“上”、“汤”、“筐”、“光”,都是同一个“江阳韵”,所以读起来和听起来都很和谐好听,音乐性特强,这也是押韵在歌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意境有时也称为境界,出于佛经,佛家常把希望达到的某种悟道的理想境界地称为“境”或是“境界”,看成一种心灵派生的虚幻的东西。唐代以后进入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曾对“意境”做出这样的明确界定:“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诗人主观的情志意向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意境不久是意象的综合结晶,还是意象的拓展、重建与升华,既有鲜明立体的时空感,形成一幅完美的形象画面,给予人感观上的美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丰富的情思寓意,能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与思索,产生感情的共鸣。

对一首歌词来说作者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也决定了一首歌词的成败。可以这样说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词。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幅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距离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人性的温馨。

感人至深,甚至让人流泪的佳作《一个真实的故事》,用非常短的篇幅,叙述了一个惨烈的人与生命的故事。“(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划进了沼泽地里,就再也没有上来。(歌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呜呜呜呜呜/喔噢噢噢噢/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首歌词立意深刻,催人泪下之余让人警醒,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亮丽。

同样感人至深的凄美之作《丁香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留给我一生牵挂。”第1段的立意,写花也是在写人,借花怀人,写出丁香花一样的姑娘忧郁,凄美而短暂的一生。第二段却是感人肺腑的倾诉“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院子里栽满丁香花/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保护她。”人已去,情未了,此情此景初听便给人以淡淡的哀愁,令人响起那美丽、善良,热爱生活的女孩在离开人世是多么的不舍,而她的不幸又勾起了多少多情之人的感伤?

六、情趣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首歌词,其长短也不过百字左右,承载量非常有限。如此小的一个艺术载体,在表现重大题材或主题的时候,当然是点到即止的好。但恰恰是这一特点,要求歌词通过选择最平常的意象作为表达的动情点,而体现出不一般的情趣之美。比如乔羽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作者以“蝴蝶”这一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睽隔之态和聚少离多之情:“为何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难道又要匆匆离去/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读起来十分明朗、直白,但写得非常有感情。乔羽凭借平常的歌词意象“蝴蝶”生发情感,从中提炼一种清奇之趣。“神出古并,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作者笔下的“蝴蝶”是内心深处非常深沉的一种感觉,却用平常的意象流淌出来,给人以清奇的感觉和情趣,既以对昔日友人(或恋人、亲人)的思念,又像历经岁月沧桑后对久别的人的倾诉,表现出的淡淡的失意和淡淡的迷惘,读后这种情绪仍久久萦怀,挥之不去。

再比如周杰伦的《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七、理趣美

说理原非诗歌所长,过去更是歌词之忌。歌词本应以抒情为主,说理容易流于概念化。严羽说过:“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历来说理之作,极少佳篇。故除了政治宣传的歌词外,极少出现。

然而,当代歌词又允许说理,需要说理。这是因为,第一,理与情不可分割,正如思想与情感密切关联。情,无理则荒诞,无理则浅薄,无理则陈旧。一味抒情,若无理的底蕴,势必流于俗套,缺乏令人回味的余韵。停留于一般化生活琐事的陈述,十分浅薄。而乔羽在《杜十娘》中写:“一支琵琶一叶舟/琵琶在手歌在喉/往时只觉天地小/今日才见大江流/锦锈衣裳金玉楼/最繁华时最忧愁/如今一旦全抛却/与君且作少年游/长携手/天地久/到白头/问君家乡路几许/岸上灯火是瓜洲。”不但写出了杜十娘的真实感受,还讲述了辩证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发人深思。第二,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大大提高,不仅需要以歌传情、借歌抒情,还需要从中获取真理的教诲、哲理的启示、生活的信息。美国当代大诗人艾略特说:“最真的哲学是最伟大的诗人之最好的素材,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他诗中所必须的哲学以及表现的程度如何来评定。”话虽有些偏激,但表现现代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却值得重视。再者,当代艺术正日益趋向互相融合、彼此渗透,歌词常同其他艺术结合,如影视歌词、专题歌词、晚会歌词等,这类作品需要说理的因素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歌词说理是时展的趋势,是民众期待视野扩大的反映,也是当代歌词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歌词不宜说理,又需要说理,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关键在于“理趣”二字。沈德潜说:“诗贵有理趣。”(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所谓“理趣”,是指说理要有情趣、有风趣,必须讲究技巧,避免干巴、教条、枯燥的说理。胡应麟说:“诗不废理,理不碍诗,但不能下理语,为理缚,成理障。”(明·胡应麟《诗薮》)潘德舆说:“理语不必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让人在审美欣赏中,在兴味盎然中,不知不觉地感情理的启示。“理趣”的构成,一方面取决于说理的内容要新颖,另一方面说理方式要巧妙。

例如张藜的《苦篱笆》:“竹篱笆,孤苦的竹篱笆,/你有口也说不出那句心里话/自己捆住自己/死守着那个家/立在世上竟不知活着为了啥/听任那冷风吹/强忍那暴雨打/一年四季,五冬六夏/望不尽的井台路/摇不完的辘轳把……”这首词句句写篱笆,又字字切合旧时中国农村妇女的遭遇,比喻象征均有,既通俗易解,又耐人寻味。

又如歌德有一首名诗《漫游者的夜歌》曾深受作曲家青睐,舒伯特、李斯特等二百多位作曲家为其谱曲,成为欧洲歌词史上之奇迹:“群峰/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林中/栖鸟缄然/稍待/你也安息。”此诗写于1780年秋夜,是诗人去世前一年的绝唱。诗人伫立峰顶,俯视群峰丛林寂静夜色,流露出一种生命难久、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揭示出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虽只短短八句,却融情理景为一体,既有意境美,又富理趣美。

八、结语

当然,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之美不只以上六个方面,另外,还有结构美、情志美、意蕴美、风格美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阐述。而对于所谈的六个方面,它们并非互不相干的孤岛,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还有大片的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去总结。

参考文献:

[1]马树春.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学术论坛.2004(2).

[2]乔羽.中国词海论丛·序言.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3]王先霈.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文学教育.2008(3).

歌词范文篇10

关键词:《故乡雨》;歌词;演唱风格;情感表现

一首《故乡雨》,一颗游子心,一片思乡情。《故乡雨》这首歌曲创作于1981年,经赵越作词和禹永一作曲,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几天过后,赵越先生意犹未尽,于文学杂志《十月》上发表在歌词《故乡雨》的基础上写出了相同主题的长诗《故乡雨》,并摘得了山西省首届赵树理文学奖的桂冠,同时也出版了同名的诗集。故乡雨不变,故园情依旧,赏析《故乡雨》这首艺术歌曲,符合千百年来人性中“家”的理念,进一步通过对歌曲的词曲作者、歌词、演唱和情感等的分析,挖掘出歌曲中对故乡的“情”在当代社会上的影响。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对其作出的赏析都不会失去研究意义。

一、《故乡雨》的词曲作者

赵越,山西省歌舞剧院的一级编剧,在众多的民族系列歌舞作品的作词中久负盛名,他的民族歌舞作品“黄河三部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曾将“中国民歌十大金曲奖”、文化部的词作奖“文华奖”和“五个一”的“工程奖”收入囊中,更是问鼎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他的作品极富灵性,所写的每一首词作,都如同诗一样雅致,充满了黄河气息和韵味。正因如此,他奠定了山西“黄河派”的独特风格与歌舞地位,为山西省乃至是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词作抒情上口、凝练厚重,语言如诗歌一般淡雅恬美。“严谨深沉、和谐自由、感情细腻、炽热奔放”便是他作品的符号。他的代表词作《故乡雨》质朴中不失雅丽、韵律如流水般绵长流畅,点滴之间尽显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如此的深情款款,也使得《故乡雨》这首歌也因此在众多乡情作品中熠熠生辉。禹永一,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朝鲜音乐研究会常务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席。现主要从事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研究以及歌曲创作。他的作品涉及面广泛,在电视剧主题曲、民族艺术歌曲、美声、电子音乐以及交响音乐等方面颇有建树。在他的创作路上,曾多次担负起了为央视或地方的文艺晚会创作主题音乐的主要责任。他创作的歌曲获奖甚多,曾在“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上摘得桂冠。1999年他的作品《故乡雨》荣获亚洲音乐节“世纪风”中国原创歌曲大赛金奖首奖并收入全国音乐高等院校音乐教材。他曾在港台出版CD、为韩国国立交响乐团创作交响乐作品并受邀携原创音乐作品赴韩国演出并参加国际音乐交流会等。种种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不断让他的作品与国际接轨,更让他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二、《故乡雨》的创作特征

(一)歌词的文学性

歌词的创作实质上是进行文学的创作过程,因此,歌词毋庸置疑也带上了文学的特性。而歌词的文学性体现最为明显之处在于与古体诗或者现代诗之间的密切联系。就古体诗与现代诗相比较,歌词与现代诗的结合更为贴切,给音乐歌词(特别是艺术歌曲)提供的谱曲空间更大,意象和情感表现更丰富。当然,艺术歌曲歌词的文学性的突出表现还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中国的白话新诗的提出息息相关。在浪漫主义与中国新诗的领域范围内,诗人的情感和个性得到尽情释放,对自然充满着想像和向往。由此,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在浪漫主义和中国白话新诗的背景下有了艺术的沃土,更具有了活力。正所谓,创作一首好的歌词,就是在写一首好诗;写得一首好诗,谱了曲,就成了一首好的艺术歌曲。《故乡雨》的歌词清新雅致,情感浓厚,如诗一样的语言让人读后倍感亲切。字里行间描述了游子在外,想像着变成雨滴去寻找和拥抱故乡的情景,对故土流露了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歌词的意象、意境美

作为音乐的文学承载体,歌词往往有一定的意象作为音乐乐章的画面支撑,进一步将歌词中的意象串联起来形成歌词的意境,从而为音乐提供情感寄托的土壤。在《故乡雨》这首艺术歌曲中,“雨”是歌词中最重要的意象。“雨”是亲切、温存的,像慈母心一样纯洁,温润着游子心灵甚至是自然万物,也牵引着在外游子思念故乡的深情。“我的眼,像田野一样湿润;我的心,像绿叶一样清新”,在雨中,故乡的万物都是干净的,连人的心灵也是如此的洁净无瑕。故乡的雨落在田野,落在绿叶,纯净的画面在吸引着“我”去找寻昔时的美好回忆。在歌词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雨”如慈母般为“我”洗去风尘,同时也向“我”倾诉情感。这样一来,故乡的雨就被赋予了拟人化,从故乡雨的滋润上升到了对故乡的一切都饱含深情,整首歌曲的意境便显得亲切自然,如丝丝细雨润化心头。在歌词的第二部分中,有“溪流”、“游子心”、“雨滴”、“土地”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有着美好和希望的共同主题,与歌曲的第一部分不谋而合。“田野”是故乡的明显代表,是游子思乡之情放飞的心灵寄托之处,也是故乡丰收的象征;“绿叶”是希望,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我”对故乡怀有的殷勤的期盼;雨如“溪流”缠绵,一幅和谐朴素的故乡之画展现眼前。另外,歌词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进一步营造了深邃的意境美。歌曲两部分都有“去寻找”、“去拥抱”的关键词语,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一咏三叹体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浓烈情感。比喻、拟人以及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让歌唱者在吟唱时思绪与情感得以充分表达,“情感”与“画面”更加吻合。

(三)歌词的韵律美

好的歌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韵律上。歌词的韵律是音乐“美”的基础之一,作为谱曲歌唱的文本,除了语言需要凝练之外,也要考虑节奏的表现和效果。《故乡雨》的歌词采用“句句韵”的押韵方式,押的是“汉字十三韵辙中的人辰韵,其独特的声韵结构令《故乡雨》的词曲、字音结合更为十分自然、节奏鲜明而确定。歌词中情感如同连绵起伏的山川一样有着明确的起伏走势。这样显得了歌曲的韵律和谐和明快,琅琅上口。

三、《故乡雨》的演唱风格

(一)《故乡雨》的音色与力度掌握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往需要凭借连音的技法将歌曲的某些特征完美地表现出来,给听者传递有效的蕴含在歌曲里的信息。而《故乡雨》中应用的三连音也是整首歌曲的重要技法。其中的三连音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所谓三连音,就是由三个时值相等的音符组成的一种独特的节奏形式。音符的紧缩加之演唱歌曲时气息的控制使得歌曲作品的节奏产生起伏和跃动,情感得到集中体现,演唱更加具有层次感,音乐作品内容表现得更加和谐自由和开阔。例如歌曲中的“多么亲切”、“多么温存”,等都是典型的三连音应用。作曲家在每一节都运用了三连音,不断使歌曲的情感递深,从根本上表现出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由故乡的雨联想到故乡的人,土地和乡情,表达了对故乡深沉的爱意。因此,在演唱时则就需要有婉转的音色,而不能带着唱磅礴气势的歌曲音色来演唱。歌曲力度,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能表现音乐的旋律美和情感美。例如“我的眼啊”、“故乡的雨啊”、“我的心啊,像绿叶一样清新。我真想光着双脚走进我故乡的雨中,啊!”,“去寻找,寻找我儿时的天真和梦境。”等需要将力度提上唱出歌曲的高音区,从而展现歌曲的美感。

(二)《故乡雨》的咬字与吐字的把握

要想将一首艺术歌曲完美地演唱出来,演唱者对歌词的咬字与吐字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咬字,即是正确地把握歌词的声母发音或字头发音,通过人体的发音器官将歌词清晰正确地发音出来。“欲正五音,而不在于喉舌齿牙唇处着力,则其音必不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而吐字则是针对韵母发音或字尾发音。演唱一首艺术歌曲,无论是咬字还是吐字,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字的发音都要正确与清晰。艺术歌曲之所以要规范咬字与吐字,正因为通过把握好歌曲的咬字与吐字,可以把歌曲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外界,体现出歌曲的精神与含义,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因此,正确掌握咬字与吐字是必要的。掌握《故乡雨》中的咬字,需要特别注意传统唱法中的“四呼”演唱,同时也是母音的发声方法。“四呼”包括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例如开口呼,“轻轻为我洗风尘”的“尘”字发的就是“en”的韵母音,再如“绵”发的是“an”的韵母音等。对于这类发音,要打开口腔,将下巴,舌头等提起,正确地把音发出。而齐齿呼的运用则更多,如“情”、“境”发的是“ing”的韵母音、“尽”发的是“in”的韵母音等。这类字的发音要将嘴巴向两侧拉开,牙齿作为着力点,从而把字音发出。撮口呼的则有“温”、“存”等,且发的是“un”的韵母音,通常要将嘴巴缩小,着力点在于唇,嘴成圆形发出字音。最后一个是合口音,如“中”发的是“ong”的韵母音,此时嘴巴往往要成圆形,舌头抬起,着力点在于口而将字音发出。

(三)《故乡雨》的情感表现

《故乡雨》全曲表达了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雨,借着故乡的雨来寄托自身对故土的深切眷恋。故乡的一草一木在雨中都是那么地尽显柔情,在游子眼中就是一幅脉脉含情的画面。“故乡雨,雨纷纷,轻轻为我洗风尘。”歌词开头就将故乡的雨拟人化,为游子洗去风尘,洗去游子在外的辛酸和劳累。开篇即把主要意象拟人化,加深了人的情感因素,使得歌曲情感感染力更加深入。“多么亲切,多么温存,好像一片慈母心。”动人的情感往往依托于好的歌词,这里,用“亲切”、“温存”“慈母心”来形容故乡的雨,这样的雨,像母亲一样呵护着自己的孩子。在演唱这首艺术歌曲之时,要亲切深情如春风般解人情怀,演唱者能够通过演唱把听众带入到雨落在故乡每一处土地上,滋润万物的情景。紧接着,故乡的雨向我倾诉衷情,歌曲的情感在此处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出来,而连“我”都想变成雨滴,融入故乡的雨中,去感受故乡的一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样的形式,情感上却是一步步上升,两部分的重复手法的运用,“去寻找,去寻找”、“去拥抱,去拥抱。”情感不断加深,宛若远在他乡的游子在对故乡的深情呐喊。《故乡雨》带有如此动人的乡土气息和乡土情感,经演唱者的演绎,得到了广泛流传,是一朵开在游子心头,永不枯萎的花。

四、结语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被大众所欣赏,除了大众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要求和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之外,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倾注的情感也密不可分。“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没有生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欣赏者,正因为有了情感的注入。世界上每一门艺术都有其特殊的情感,艺术歌曲也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情感,细品味《故乡雨》所带来的游子对故乡那种想念之情以及乡情冲击,由纷纷细雨联想到儿时、母亲、故土的一切,都是游子的情感在歌曲中的最佳依托;另外一方面,也表现着炽热的乡土情感源源不断地流传。社会不能丢失这样的乡情,因为这是让我们身处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情感因素。

作者:李毅艺 单位:吴川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罗永常.从沅水到黄河[J].湖南:湖南党史,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