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7:43:37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范文篇1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启示

目前,关于两岸公共管理学科比较研究较多停留在公共管理学科内涵分析、跨域合作、构架体系等几个方面[1]3,本研究以福州大学与台湾台北大学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双方公共管理学科在教学理念、招生模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就业去向等层面的差异,分析两岸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点,以获得富积极意义的借鉴,以此促进两岸公共管理学科的长效发展,服务中国的高校教育改革。

一、两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概述

由于两岸在公共管理学科的引入时间、学科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对公共管理学科在名称上阐释也存在不同。为方便比较,本研究中,将大陆公共管理学科与台湾公共行政学科均视为公共管理学科。大陆公共管理学科自上个世纪90年代由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最早提出,开始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大陆出现。[2]1二十多年来,大陆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上也有了多年的探索。[2]2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是福建省首家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1月福州大学在原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八方物流学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更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以下简称“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3]2公共管理系现有专职教研人员57人,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共26人,博士23人、兼职教授15人,十余年来共培育学生1300余人。[4]台湾的公共行政学科在1960年代开始独立独立设系。经历了初始期、充实期、多元发展期,现已形成一套完整学科体系,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台北大学等台湾高校均设立了公共行政相关系所的学士班。[5]4台湾台北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以下简称“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创校的台湾省行政专科学校民政科。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学制最完整的公共管理相关系所之一。台大公共行政系现有专职教研人员6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7人,博士25人、兼职教授4人,共培育学生1200余人。目前设有大学部、硕博士班、进修部、硕士在职专班与硕士学分班。[6]

二、两校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教学理念层面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积极回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建设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目标,全方位推进教学研究型的高水平学院建设目标的实现。以广阔的胸怀和国际的视野,吸取海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寻求科学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新型公共管理人才。[7]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的教学理念是依靠悠久的历史、完整的学程与雄厚的师资阵容,提供学子最佳学习渠道。面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多元化,除了努力扩展学生学习广度,以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更以系所丰富的专业资源为后盾,充实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在教学目标上,台北大学公共行政学系致力于培养公共部门与公民社会科学整合的专业人才、精通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研究的创新人才,为政府与民间的专业咨询提供交流平台。[6]从教学理念层面上,两者的目标均是为社会输出高水准的公共管理人才。不同的是,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人才创新创业技能培养,而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则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二)招生模式层面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在高中学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后,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及报考志愿进行筛选学生。由表1数据可知,近三年来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在福建省的招生百分比文科大致居2%左右,理科居5%左右,整体生源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从侧面反映出,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近三年来学生入学时的综合成绩有所提高。不过,通过学生的高考分数以及填报志愿进行甄选的招生方式虽高效迅速,合乎公平,但也存在由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误区而在入学后频换专业的情况。台北大学则采取多元的招生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在职考所考取的分数与所填报的志愿。台北大学还推出了“繁星计划”,旨在招收农村高中中名列前茅的学生直接进入台北大学就读。除此之外,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还允许对公共管理有浓厚兴趣的高中生可以在职考前,通过申请入学的方式,申请进入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就读。经过面试以及学测,最后综合考量学生的职考成绩,决定是否录取。多元的招生方式以及人性化的招生门槛设置让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同时,能吸引到更多潜在的公共管理人才就读,提高学生日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让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近几年成为台湾地区最热门的报考系所之一。

(三)课程设置层面

表2可看出两校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有不少相似之处。第一,两校都共同设置了行政学、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公共管理基础科目,可见两岸高校在公共管理基础科目学习上具有高度的共识。第二,两校均应对政务网络化的趋势而设置相似课程,台北大学为电子化政府,福州大学为电子政务。可见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两岸均敏锐认识到互联网在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中的重要性,积极把电子政务课程引入高校公共管理的人才培养中,培养能适应网络化并利用互联网的新兴公共管理人才。第三,从表3看出,两校都依循“由浅入深,从基础深入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大一以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大二大三进入专业课程的修读;到了大四,两校均安排实践课程,让学生对前三年所学理论进行一个梳理与实际运用。两校的课程设置的差异主要从总体比较、核心课程、课程类型三方面进行剖析。1.总体比较两校在课程设置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学分数上。福州大学的培养计划所需学分多达180学分。台北大学的培养计划所需学分仅有137个学分。43个学分的差别使福州大学在课程数目上远远超过台北大学。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的学生大学四年需要学习40门以上核心课程,相比之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只需修读35门核心课程。过多的专业课对学生而言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吸收效果不佳。反观台北大学,在课程安排上确实做的比较科学合理。选择与自身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计划最为贴近的课程。增加每门课的学分数与课时数,让每门课程的教学贯穿整个学期,更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吸收。2.核心课程除去公共管理基础课程,双方在核心课程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台北大学的课程教学重点放在“政府管理”上,共安排了宪法与政府、比较政府等9门政府管理方向课程;福州大学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公共组织管理”上,安排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信息系统等8门针对公共组织管理的课程。核心课程的差异也反映出两岸学者对“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理念的差别,台湾高校更多把公共管理的研究视角放在政府管理上,对非营利组织关注较少;大陆高校对公共管理的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政府,扩大到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组成的整个公共组织的管理。究其原因,其实跟双方在引入公共管理学科的时间有莫大关系。台湾的公共管理学科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当时国际公共管理还处于公共行政时期,研究的对象还局限于政府;而大陆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引进已经在西方提出“新公共管理”观点之后,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府,扩大到所有的公共组织。从该层面来看,大陆高校公共管理院系在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有助于培养具有广阔视角的公共管理人才,也更加符合国际市场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3.课程类型在课程类型分类上,福州大学做得非常细致,将教学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等9种课程类型。台北大学课程的分类就没有做的如此细致,只有校订必修科目、学院必修科目、学群核心科目3种课程类型。全面的课程类型分类有助于对大纲课程进行准确地分类,让学生对整个专业领域有全面的认知,切实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但是,从学分所占比来看,福州大学存在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高,占到总学分的53%。而真正深入研究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限选课程仅仅占到总学分的15%。这种学分分配模式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力,也更能适应社会的就业趋势,但是不利于公共管理领域高精尖人才的培养。相反,台北大学安排40%的学分放在公共管理学群核心科目的学习上。这种学分分配模式首先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多学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由度,利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其次,把教学重点放在最关键的学群核心科目,也有助于公共管理领域高精尖人才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层面

普通课程的考核上,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大部分课程仅包括学生日常出勤情况与学生期末考考试成绩。反观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课程考核会设置日常出勤、期中考、期末考、个人报告、团体报告、参访心得等多种考核方式进行组合,综合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给出最终的分数。多元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教授的专业知识。而在毕业考核上,两校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台北大学只需要修够学分数即可毕业,学生无需做课程设计以及课程论文。而福州大学则要求学生必修完成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并纳入学生的修读计划,完成才可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毕业论文的加入让学生尝试将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毕业实习的加入则让学生主动去反思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要怎样才能去顺应社会的需要并且做出适当转变。

(五)毕业去向层面

在建系十余年来,两系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均培养了上千名公共管理人才。多数学生毕业后参加公务人员选拔考试以取得公共组织中公务人员得任用资格。除了进入公共部门服务外,两系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进入非营利组织、企业就职。毕业的学子目前服务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行政管理,市场销售等。与台北大学不同的是,由于近几年福州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四年学习整个过程,实现了100%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在校生中共有126个创业项目在运营,实现工商注册31家,近500名学生参与创业项目运作,20个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人数近千人,其中不乏公共管理类学生。而在未来,如何将公共管理专业知识融入创业教育,让公共管理人才在自主创业中也能依靠相关专业形成特有竞争力是未来福州大学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本研究首次将两岸公共管理学科比较研究的视角放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理念、招生模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毕业去向五个层面,深刻剖析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等多种调查方法的结合为本文观点提供强大的支持。但是,关于台北大学相关招生数据的缺失无法更为透彻对比双方在生源质量上得异同。以上研究反映出两岸公共管理学科在目标人才培养的认知差异。这种差异性首先来自于两岸公共管理学科引进时机不同。台湾公共管理起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公共管理学科处于公共行政时期,研究对象局限于政府。大陆公共管理学科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公共管理学科进入新公共管理时期,研究的对象扩大到所有公共组织。其次,来自于教学方向的差异。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大陆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更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创新课程的学分占比。台湾高校则在思考欧美公共管理观点的引进与公共管理知识在地化运用之间的平衡,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通过对比分析,两岸高校在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上各有优劣。对于台湾高校而言,大陆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更加宽广的研究视角、多样的工具性课程教学、全面的课程类型划分以及职涯课程的教学可圈可点。大陆高校则可得到以下启示:首先,多元化招生模式的加入能有效吸引潜在人才,保证生源质量并降低人才流失;其次,通过多样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量,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好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最后,学分分配侧重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更加扎实,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无论台湾还是大陆高校,都应理性看待这种差异,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公共管理学科自成立以来,经历了诞生、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其主体、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公共管理学科人才的培养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两岸高校来说,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不能只依靠教学,正如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王文君教授所说:“院系应当在角色上发生转变,从高高在上的执教者转变成为社会及学生服务的服务者。在人才培养上,要同时倾听来自社会与学生的声音,作出适当转变。”面对公共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两岸高校都应用更主动的姿态,更开阔的视野,才能为社会输出高质量、有水平,符合社会需求的公共管理人才。

作者:谢俊慧 陈永福 单位: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公共管理学院.PAM与跨域治理———开辟两岸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新视角[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5):F001-3.

[2]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5.

[3]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F002.

[4]圣才学习网.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EB/OL].http://gggl.100xuexi.com/view/otdetail/20080714/B8B421D7-5A16-445D-A888-A867ED79F7A3.html,2008-07-14.

[5]詹中原.台湾公共行政发展史研究[R].台北:财团法人国家政治研究基金会,2005:1-18.

福州大学范文篇2

关键词:数据挖掘;精细化服务;毕业季活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人文关怀及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大学毕业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离开自己熟悉的校园之际,他们内心情感活动比较强烈。各个高校图书馆纷纷在毕业季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毕业生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数据展开个性化的挖掘与分析,如淘宝时光机、年度账单等都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图书馆界也开始对读者的借阅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展个性化的服务。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毕业季首次毕业生利用图书馆报告的记录“校园记忆之图书馆生活”[1]。厦门大学在2013年收集整理了厦门大学毕业生大学时代的阅读记录和进馆次数等信息,以“圕•时光”为主题呈现给即将离校的读者[2]。武汉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封来自小布的毕业情书”,以情书的创意方式,让毕业生查看自己在校期间的图书借阅与入馆信息等。2014年,暨南大学推出基于数据平台的“暨念•我的图书馆时光”毕业季服务[3]。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在2014、2015毕业季推出了“法大图书馆记忆”,为毕业生展示自己在校期间的图书馆生活,让他们带着母校的记忆离开校园[4]。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推出了面向院系的高校毕业生图书馆记忆系统。该系统将数据穿插于精心设计的文案和手绘中,讲述图书馆的故事[5]。2016年,兰州大学图书馆以“毕业季,悦读纪”为主题,开发了“书香之恋”毕业生电子纪念册,以电子书册的形式讲述了毕业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故事[6]。2018年之前,福州大学图书馆在毕业季期间推出的毕业生相关活动比较少。图书馆是福大学子们经常逗留的地方之一,见证了他们四年青葱岁月的点点滴滴。在临别之际,对学生在图书馆的流通借阅记录和自修室座位使用记录进行挖掘分析,如第一次到馆时间、第一本借的书、借的总册数和排名、最爱的自修位置、阅读偏好等数据,给他们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精细化“悦读账单”,展现图书馆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增强与学生们之间的黏度,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文化影响力。悦读账单上线7天,就有1300多位学生到访系统,300多名学生留言讨论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引起广泛探讨。2文案设计温情脉脉的语言能够唤醒毕业生点点滴滴的思念,毕业季悦读账单文案的应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让回忆与思念的暖流流淌心间。将大学四年与图书馆的点点滴滴用充满回忆色彩的温情词汇串联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图书馆带给他们的温暖回忆。2019年毕业季悦读账单的主题是“纸书”于你&福小图的小时光,谐音为“只属于你”,代表一份独一无二的专属礼物。文案由福州大学图书馆教学部的陈旭华老师带领9个学生完成的。先将9个学生分成3个小组进行文案制定,再由分组组长带领各自的组员进行反复讨论和展示,最终确定文案的风格和内容。文案由书时光、阅分享、读青春、馆长寄语、写给十年后的自己构成。首先,通过书时光唤醒读者对图书馆的美好记忆,包括第一次到馆的时间、第一本借的书、自修室常坐的位置等内容。其次,通过“阅分享”分享读者的一些重要时刻,如某一天、某一月读者借阅最多的书籍册数以及总共借阅书籍册数等。然后,通过读青春来记录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四年的阅读书单。接着,通过馆长寄语来表达图书馆馆长对毕业生的临别祝福和殷殷期盼。最后,通过“写给十年后的自己”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抒发情感的平台,可以留下对母校、图书馆、青春、大学的感言与体会。读者可以提交自己喜爱的书单给图书馆,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还可以留下毕业时对自己的寄语,等十年后再看看自己曾经努力奋斗过的地方,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努力向上的自己。为了增加悦读账单的趣味性,文案根据毕业生的借阅排行,冠与每个学生超级学霸、学霸、准学霸、伪学霸等相应的昵称,再配上与之相互呼应的“好玩”的卡通图片,让读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数据采集

20毕业生包括2015级本科生、2016级硕士研究生和2017级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图书馆产生的数据主要是存储在图书管理系统和自修室座位预约系统中。通过读者证件号的模式匹配和证件的截止使用时间提取20毕业生的信息表,再根据毕业生信息表中的读者证件号从图书管理系统中抽取借阅流通日志并形成借阅历史表。此外,可从座位预约系统中抽取预约座位的人员使用信息表,并把图书的相关信息抽取出来形成图书信息表。将上述四张表导入SQLServer2008数据库中,作为底层原始数据。

4页面设计

页面的美观与否直接关系读者的阅读体验是否友好。考虑到毕业生集青春、活力、才情于一身,喜欢诗与远方。文艺小清新的风格会赢得他们更多的喜爱。4.1背景。当代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越发频繁。因此,首先考虑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操作的体验。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屏幕较小,整个页面应以简洁为主,不宜太过花哨。页面背景以白色为主、一些泼墨似的淡蓝色为辅,营造出一种小清新的淡淡忧伤感,不同主题的背景略有不同,其中一些页面背景图片见图1。4.2配图。每个页面中的配图围绕学生的生活轨迹展开,选择一些毕业生熟悉且辨识度高的标志性建筑、场所的照片作为配图,让学生们看到图片就能勾起自己无限的美好回忆。之前福州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学生们推出征集学生最喜欢的一张校园图片的活动,从学生上传的图片中筛选出配色基调比较一致的八张图片,经过滤镜处理后显得更加柔和、特色鲜明,同时把图片进行压缩,控制在100KB以内,以提高页面的加载速度。4.3动画。页面的配乐也很重要,好听的音乐能够直击人心,让人心潮澎湃。选取的配乐《成都》福大版,旋律朗朗上口,又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很符合主题,改过的歌词增加了更多福大的元素,充满对学校深深的依恋。

5系统设计

整个毕业季悦读账单系统是用asp.net来实现,新版的visualstudio支持HTML5,能够很好地实现一些动画跟音乐的效果,交互性强表现形式生动。5.1数据库访问层的设计。建立合理的数据库访问层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并为后期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通过实现数据的访问模式,达到对物理数据库中表、视图等的访问。在系统中建立一个类文件BiyeInfo.cs,里面定义了一个类BiyeInfo,把跟数据库的相关操作都放在这个类里,使得后期系统的业务逻辑操作简单得多。5.2页面翻页跟动画效果。整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展示毕业生在校求学期间在图书馆生活的轨迹。为保证音乐的连贯性,所有的页面都将一个H5页面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展示,页面之间的切换通过js的函数实现。切换的动画效果则借助开源的动画类库。本系统使用的是GSAP的TweenMax来作为动画引擎,以实现一部分动画效果,另一部分动画效果则通过CSS3实现。5.3移动终端跟。PC端的自适应虽然主要考虑是的移动终端的用户,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会使用PC端。因此,整个系统要分别能适应移动终端设备和电脑设备。因此,针对不同屏幕的分辨率设置不同的样式表,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在移动终端,人们用手势变化来代替桌面端的鼠标操作,系统加入jquery.touchSwipe插件来实现手滑翻页操作功能,pc端是通过鼠标进行翻页。5.4书单下载。毕业生在校期间来阅读过的书籍见证了他们在大学的成长。四年时间,有些学生已不记得自己借过的书名。这个书单就是帮助毕业生们保留那份记忆。书单不仅可在线查看,还可下载后永久保存。书单要实现能够下载并保存为pdf的功能,需要引入itextsharp.dll和ICSharpCode.SharpZipLib.dll这两个类库,利用它们提供的函数来实现这个操作。下载展示页面如图2所示。5.5系统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要考虑防止SQL注入性攻击。在登录操作时,判断毕业生输入的借书证号和密码是否与数据库中的相同时,需要注意SQL注入式攻击。为了防止SQL语句的攻击,通常使用SQLCommand.Paramenters属性传参的方法将非法字符过滤掉。同时,登录过程中加入验证码技术,将一串随机产生的数字或字母生成一幅图片,在图片里加上一些干扰像素,由用户肉眼识别其中的验证码信息,并在文本框中输入正确的验证码,验证成功才能登录。验证码能有效防止非法用户用特定程序暴力破解(进行不断地登录尝试来破解密码)。为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在页面之间传递参数时,可对参数进行MD5加密。系统运行后的部分页面显示见图3。

6系统运行数据

系统上线后,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同步向毕业生推广这份毕业季悦读账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宣传,营造毕业季活动的氛围。线上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进行宣传,毕业季悦读账单推出之前先有推文进行预热、推出之后也有推文进行互动(留言有送礼品等),还有后续推文进行报导。线下则通过海报、宣传册、图书馆各个电梯、出入位置的信息屏幕进行推广,尽可能地让毕业生得知图书馆的这项服务。毕业生登录系统后,还可以通过微信分享给朋友或者朋友圈,扩大影响力。毕业季悦读账单上线5天左右,系统用户数量为1128人,有243名学生给后台留言写给未来十年后的自己。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该悦读账单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和欢迎。同时把一些允许公开的留言放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中进行展示,进一步扩大宣传和影响力,详情如图4所示。

7未来启示和展望

该悦读账单上线后,其小清新的文风、熟悉的配图、简约的配色、动听的音乐、动态的展示,以温馨方式记录与分享毕业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故事,广受读者喜爱。在大数据环境下,基于读者数据分析毕业季悦读账单活动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促进阅读推广,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7.1系统安全性。在数据挖掘方面,一方面可以加入更多其他系统的相关数据,如毕业论文的数据、入馆考试的数据、图书超期罚款的数据、图书检索的数据、一卡通的数据,更全面地展示毕业生的学习生活轨迹。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得更加精细,针对不同读者类型、年级和专业特色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获得属于自己的精细化的阅读数据,打造专属阅读偏好。7.2展示界面。一是页面可以更加多元化,除了图片外,可以加入图表等元素。二是要显得更加动态,除了动画效果外,还可以增加视频元素。三是可以更加亲近,加入手绘元素和好看字体。这些方面为毕业生们带来更丰富、更生动的视觉感受与体验。7.3服务对象。悦读账单不仅可以针对刚刚毕业的学生,还可以针对在校的学生和已经毕业的校友,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针对在校学生,可以推出每个学生每年的个性化阅读报告,加强在校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针对已经毕业的校友,图书馆的各个自动化系统仍然保留他们的使用数据,通过挖掘这部分数据来强化他们对母校的感情,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毕业季悦读账单是福州大学图书馆对读者数据挖掘分析的一次新的尝试,探索出了新的服务模式。福州大学图书馆将继续每年在毕业季的时候推出新的悦读账单,逐步提升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张毅.高校图书馆毕业季服务的创新模式.图书馆建设,2015(2):81-84

[2]龚晓婷,陈俊杰,林霞,等.读者数据的挖掘与创意呈现——以“圕•时光”为例.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6):92-96

[3]都蓝,肖丽萍,李宾.基于数据平台的图书馆毕业季服务实践研究——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2):79-83

[4]杨利芳,王勇,丁文娇,翟羽佳.“图书馆记忆”校园留念系统的前端设计馆毕业季读者服务实例.工业设计,2015(03):98-99

[5]李峰,李书宁,于静.面向院系的高校毕业生图书馆记忆系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5):99-103

福州大学范文篇3

此外,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及省部共建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专业背景迥异,选修通识课程的学生几乎涉及了理、工、医、经、文、法、史、管理等各个专业;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状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不同学生个性、能力、教学目标之间的最佳融合是新形式下同类课程的每位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越来越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欧美等很多高等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开始逐步利用上课反映良好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校内课堂中的“翻转课堂”,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这类“翻转课堂”逐渐发展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各个院校利用效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4]。翻转课堂理念认为,只要学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课程内容[5]。翻转课堂在实践中体现了很多优越性:第一,翻转课堂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通过这种网络资源和课上课下互动,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第二,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辅助,翻转的过程必须要有互动,所以增加了教学和学习中的互动环节,教师必须与学生互动,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来回答问题。第三,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据欧美此类课堂的调查显示:“几乎99%的学生表示下一年将继续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大约80%声称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翻转课堂的学习使得考试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6]。”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自学和互动的能力。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就是让学生通过恰当地调整自己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来达成学习的目的,达到了超过以往课堂教学的效果[7]。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互动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类课堂中,老师不再是讲台上的“演讲者”,老师更是调节剂和润滑剂,也是传递“话筒”的“主持人”。这种授课模式非常适合高等院校里跨专业选修的通识课程、科普课程等诸如此类学科交叉广、知识点相对又比较分散且浅显易懂的课程。相对于翻转课堂,慕课(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席卷中国,随着MOOCs的兴起,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免费获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MOOCs在线课程开发和互联网共享教学的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碎片化”等特点,打破了校园的围墙,给更多学习者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既冲击着中国传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也为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8,9]。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认为,从目前来看,MOOCs更适合通识类的课程,专业性强、现场师生互动强的课程并不适宜这种授课方式。共享课程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利用课外时间看完视频课程。老师只能在每月一次的讨论课上检验同学对课程的理解情况。很多专业性强的课程,老师必须通过现场互动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何。我们国家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为引领,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各种方式引入MOOCs课程内容,与校内课程相结合,进行翻转课堂研究与尝试,形成互补,并且构建多种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MOOC视频替代模式”、“MOOC视频+自制视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等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和MOOCs模式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也是翻转课堂和MOOCs的重要特征,如何定位翻转课堂和MOOCs互动模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才是最重要的。“翻转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我们还是要解决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而MOOCs立足于在线交流,并非必须要实施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学习。此外,翻转课堂和慕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但是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料仍然是由教师来创建或筛选,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要和学生积极并及时地互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交流下,翻转课堂个性化教育和学习的目标才能达成。综上所述,高校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普遍施行的一种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MOOCs背景下探索适合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的翻转课堂新模式,培养创新性强,能够适应时展需求的全面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何通过较为彻底的教学设计变革,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MOOCs和翻转课堂学会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探究性学习习惯,以实现通识教育“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服务的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无疑是当前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最需要攻克的核心任务[10]。

如何通过对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的改革,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师生新型的“授”与“学”的翻转角色关系,将“学”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好奇和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意识,同时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有以下探索性改革措施。1.教学视频制作与课前学习。福州大学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程从2017年2月开始增加智慧树、超星尔雅及爱课程等平台开设的数十门在线开放共享课程供选修。且很多通识课程借助网络上已有的MOOCs,SPOC等相关教学资源,以《解密身边的高危材料》课程为例,我们筛选优质的MOOCs视频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侧重点制作适合本课程的短小的教学视频,筛选和制作的视频,每节课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视频可以由好几个片段或短视频组成,包括本章的基本知识点、学习要点和难点。视频提前在福州大学现代教育中心的课程中心网络上,引导学生课前自行下载观看学习,课上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等。通过这种自学模式,掌握本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脉络。另外,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网络新闻,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增强认识。比如通过8•12天津大爆炸、福岛核泄漏事件等认识危险化学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一翻转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将其在视频中观看到的事例和事件进行消化、剖析,并通过课堂讨论透析其背后的根源,渗透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这一方式显著提高了本课程的选课人数和上课效果。2.课堂分组与组织翻转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课前学习十分重要,这一过程就是要实现知识的吸收。指导教师选取的MOOCs网上的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心公布后,学生通过碎片化时间在线学习,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参与线上的讨论与测验,可以带着问题在课上继续讨论,实现翻转。在每学期依次按照教学计划授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播放自制的课程视频或介绍MOOCs的相关知识,进行MOOCs课程学习。每周在课程中心的网页上,同时在QQ、微信群里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督促学生进行下一周的自主学习。比如在第四章辐射危害及防护课前,就提前指导学生注册、登录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课前查看大连理工大学《化学与社会》、《走进化学》等课程的部分视频;在第五章厨房中的材料与化学课前,指导学生观看如中南大学的《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课程部分章节的学习。针对福州大学及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两个授课学生群体,在经济与管理、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人文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种不同专业中,开展了认识生活中的高危材料的翻转课堂教学。目前,本课程选课人数较少的时候,班级共46人,每2—3人为一小组。选课人数较多时,班级116人中6—8人分成一组,分组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鼓励跨专业组合,同一专业每组不超过3人。每小组任意指定一名小组长,由各小组的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分别为:博士、新闻发言人、外交专员等,既增加了小组团队之间的交流,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轮流担任角色从而达到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3.课后拓展与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长配合指导老师整理各小组学生的发言、观点及想法,并把一些优秀和比较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最后还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课后,老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争取下次再改正。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如果有个别遗留问题无法得出结论或富有争议的,可以在课后或线上继续讨论。除此以外,还需要举一反三,拓宽知识面,将一些类似的事件或问题在课后或线上进行讨论,这一过程也称为知识拓展,老师会和课程相关的一些实时新闻及事件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高危的材料,增加和强化知识面。最后,在课程中心网页中设立“课程互动栏目”,老师在论坛一些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或者热点新闻,与身边的材料、环境、物品等息息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讨论,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以上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办法已经在福州大学全校性通识课程《解密身边的高危材料》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的目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这些教学方法也只是针对目前高校通识课程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的初步探索和改进,以后还会不断调整,进一步更新。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春.十所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03):142-146.

[3]LageMJ,PlattGJ,TregliaM.Theinternerandtheinvertedclassroom[J].JEconEduc.,2000,31(1):11.

福州大学范文篇4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独立学院创办以来,独立院校依托母体高校丰富的办学资源,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的体制机制,发展至今已经二十年了。福建现有5所独立院校,其中福州3所,厦门2所,这5所院校都开设有英语专业。面对庞大的语言市场需求,目前福建省的独立学院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无法十分有效地服务于区域“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要。不能否认,商务英语口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功底是否扎实,是否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否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现阶段福建省独立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一)课程内容与发展战略需求脱节。除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外,福建省其他4所独立院校均单独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下设商务英语方向。这4所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商务英语口语及英语口语作了区分,凸显了一定的专业特色。此外,这几所院校中,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开设了4个学期,每周2课时;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同时开设商务英语口语及商务英语视听两门实践课程,授课内容丰富,难度循序渐进。但遗憾的是,福建省独立院校中的个别学院的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课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视听说实际所使用的教材一致,均为多年前的通用英语口语教程修订版。总体看来,福建省独立院校现阶段所使用的教材及授课内容多为传统的通用英语口语素材,虽然凸显了一定的商务专业特色,但缺乏福建省本土最新经济发展及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脱节,无法有效地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福建省独立院校的大一、大二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任务大多由外籍教师承担,个别院校的商务英语视听说由非外籍教师负责教学工作。笔者通过访谈部分同行及独立院校学生,发现部分外籍教师授课内容相对随意,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不明显,甚至有个别外籍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学生语音和语调的训练上。无论是外籍还是非外籍教师授课,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过程大多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布置任务。二是学生独立、结对或组成小组准备相应的口语表达或话题陈述内容。三是推选小组代表进行内容呈现。不可否认,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口语水平乃至综合英语水平不高,课堂上能够轻松自如地与外教完成即时互动的学生不多,许多同学的精力花在分辨外教所说的内容上,被当场提问时很难说出完整正确的句子。结对或结组完成口语对话或讨论任务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害怕出错,不愿主动开口多说多练,对口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存在依赖心理,大多推选口语较好或不畏出错的同学上台进行内容呈现。长此以往,前者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人文素养培养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呈现英语“一家独大”的特点,外语教育多聚焦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现阶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待拓展。福建省独立院校所开设的语言类课程(英语及第二外语课程)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法国和日本等。虽然现阶段可以借助英语及阿拉伯语等通用语种进行沟通交流,但要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设“一带一路”为命运共同体,势必要求培养具备“外语技能+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复合型语言人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福建地区语种多元化的缺失导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认识不足,在商务英语口语课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亦成为一大难题。此外,福建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多聚焦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相较于清晰明了的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该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尚显不足。(四)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年轻化是独立院校师资的一大特点。虽然借助了母体院校的办学资源及其他外聘师资力量,但是现阶段福建独立院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多为传统的语言型人才,语言功底扎实,却缺乏商务专业知识或商务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实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此外,由于独立院校用人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待遇与公办院校存在一定差距,且缺乏合理的个人长期职业规划,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归属感缺失。因此,现阶段福建省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呈现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的特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福建省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福建省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建设现状,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独立院校自身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凸显专业特色与区域特色。《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商英国标》)明确指出“商务英语专业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商法等学科,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福建地区独立院校应根据《商英国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区域语言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办学实力允许的基础上制定和优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为例,其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700多节的英语语言文化与技能类课程,专业应用方向课程为200多节的应用经济学、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课程,门类丰富,覆盖了《商英国标》提出的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模块。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的机遇和挑战,福建几所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适当增加《商英国标》中人文社科和跨学科知识模块所要求的区域国别知识和学科整合知识,开发与区域特色相关的课程内容。(二)丰富教学方式,开发第二课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独立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不高,单靠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讲授法教学绝对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独立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考虑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水平的基础上合理采用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来进行口语课程授课。同时,开发第二课堂,举行多样化英语口语运用实践活动,如外语配音、商务职场短剧大赛、涉外导游风采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等;创新课程学习评价体系,鼓励部分课堂上不太敢“开口说”的学生借助口语学习软件定期进行自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开口说”的积极性。(三)依托母体高校资源和互联网平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人文素养。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以及福州、厦门、泉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富有成效的主要项目近80项,知识、人员、技术交流不断得到深化。这些交流与合作项目为福建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与文化开了一扇窗,福建省独立院校可以依托母体院校,借助其“一带一路”建设相关课程和项目的师资、语料库、科研平台和软件、实践基地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一带一路”参与建设国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众多网络平台也为福建独立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语的教与学提供了语料库资源,如ChinaDaily与中国一带一路网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弥补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国情认知的空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有意识地在思辨及创新能力模块引导学生,锻炼其自身认知能力和情感调适能力,提升文化自信心和人文素养。(四)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兼备创新意识和过硬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针对目前福建省独立院校师资队伍的特点,笔者建议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选派部分教师去“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进行访学交流或进修学习,或者去一线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另一方面鼓励部分教师通过自学或“教中学”来提升商务知识水平与商务实践能力。独立院校应鼓励商务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语言能力,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聘请业内专家学者传授经验,帮助提升本校商务英语专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结语

福州大学范文篇5

【关键字】心理应激体育锻炼福州大学生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离开家长单独生活的考验、考试和考研的压力以及就业、交友、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应激源的刺激,使得这个群体常常因为心理应激反应而产生诸多的身心健康问题。过度的心理应激给许多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对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有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认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而且不全面。而选取福州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福州大学城大学生的特殊环境状况。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可能引起的心理应激源也会不尽相同。对福州大学城大学生进行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能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大学城地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以及体育锻炼情况。了解大学生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关。体育锻炼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在福州大学城师大校区抽取文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低年级高年级男女学生共1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年级81人,高年级79人,男生75人,女生85人。问卷发放180份,回收175份,问卷回收率为97.22%,剔除无效问卷之后,有效问卷为160份,问卷有效率为91.42%。

2.2方法

2.2.1采用“大学生应激事件评定量表”

大学生应激事件采用“大学生应激事件评定量表”该量表共60道题目,分四个因子,包括学习、社交、家庭、发展。根据事件量表的计分采用主客观两种评分方法,分为事件有没有发生、心理影响程度、影响持续时间三个方面。心理影响程度分为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五个等级。分别计分为01234分,而持续时间分为三个月内、三个月到半年、半年以上分别记分为123某事件的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得分该事件持续时间得分。评分中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与重测信度是衡量量表的重要指标,本量表α系数为0.86说明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结果与调查期限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调查期限越短,重测结果也越一致。国外的一些著名量表12周内的重测信度多在0.80左右,信度较高。从国外资料来看,使用scl-90指数作效标对多种量表做了准则关联效度研究,得到相关在0.34~0.54之间。效度已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2.2.2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一3)”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一3)”_3进行评定,本量表主要调查被试者上1个月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心率3个方面来考察运动量。运动量=强度时间心率,每个方面各分为5个等级,时间从l~5等级分别记0~4分,强度与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记1~5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运动量评定标准:≤19分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43分大运动量,pars一3的重测信度为0.82。

2.2.3施测与数据处理

以宿舍为单位集体施测,当场填写、当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

3.1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以及运动量的比较情况

表1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分与运动量均分(m±sd)

性别n学习生活社交家庭发展运动量

m±sdm±sdm±sdm±sdm±sd

男7513.93±.10.8023.33±15.235.36±5.2512.13±7.0536.48±23.6女8520.41±.13.3332.71±18.139.94±9.8115.41±9.6614.52±12.19

[注]p%26lt;0.05,p%26lt;0.01

3.1.1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情况统计显示(见表1):从男、女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4个因子均分比较来看,除了男生的发展因子均分低于女生,且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外(p%26lt;0.05);男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因子均分均远低于女生,与女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3.1.2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运动量均值的比较情况:显示,男大学生的运动量均值明显普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遍高于女大学生,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3.2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以及运动量比较情况

表2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分与运动量均分(m±sd)

年级n学习生活社交家庭发展运动量

m±sdm±sdm±sdm±sdm±sd

低年级8123.81±12.4434.39±19.169.44±9.4116.08±9.3322.71±19.95

高年级7910.77±8.8122.08±12.856.10±6.6411.60±7.3326.97±22.74

[注]p%26lt;0.05,p%26lt;0.01

3.2.1

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情况显示(见表2):从低年级、高年级大学生生事件应激4个因子均分比较来看,低年级发展因子以及家庭因子均分高于高年级,并有显著差异(p%26lt;0.05):而低年级学习和生活社交因子均分远高于高年级,并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p%26lt;0.01)。

3.2.2

从表2可以看出低年级、高年级大学生运动量均值的比较情况:显示,低年级大学生的运动量均值稍微低于高年级,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3.3不同运动量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比较分析

表3不同运动量的男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状况(m±sd)

运动量大中小

(n)(14)(40)(21)

m±sdm±sdm±sd

学习9.66±8.76△13.95±7.7320.28±17.15

生活社交16.33±10.65△△22.02±8.7537.57±24.78

家庭4.95±4.405.40±5.735.85±5.33

发展10.28±6.12△11.67±6.6116.21±8.35

注:大小运动量间比较:△%26lt;0.05;大、小与中运动量间比较

p%26lt;0.05.p%26lt;0.01

3.3.1

从以上表3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运动量男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均分状况,不同运动量男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值之间普遍存在显著差异。以中等运动量男大学生应激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大、中、小运动量之间的心理应激均分,除了家庭因子均分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因子均分之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26lt;0.05);而且不同运动量男大学生的生活社交均分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表4不同运动量的女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状况(m±sd)

运动量大中小

(n)(14)(29)(42)

m±sdm±sdm±sd

学习7.00±4.65△14.68±8.3228.83±12.35

生活社交14.42±5.54△27.79±15.2242.21±16.80

家庭3.19±3.19△4.93±3.5115.45±11.13

发展8.35±3.67△11.96±6.5820.14±10.45

注:大小运动量问比较:△p%26lt;0.05;大、小与中运动量间比较

p%26lt;0.05.p%26lt;0.01

3.3.2

从以上表4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运动量女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均分状况,不同运动量女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值之间普遍存在显著差异。以中等运动量女大学生应激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大、中、小运动量之间的心理应激均分中,除了中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的家庭与发展因子均分间呈显著性差异外(p%26lt;0.05),其他因子均分之间均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3.4.大学生的运动量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的相关情况

表5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量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的相关分析(m±sd)

性别(运动量)学习生活社交家庭发展总应激值

m±sdm±sdm±sdm±sdm±sd

男-0.328-0.451-0.059-0.27-0.463

女-0.648-0.576-0.516-0.491-0.689

[注]p%26lt;0.05,p%26lt;0.01;运动量指标是指大、中、小运动量的总平均值

3.4.1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量与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相关情况。对于男大学生运动量指标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家庭因子与运动量指标呈不显著负相关外;其中,发展因子与运动量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26lt;0.05);而学习、生活社交以及总应激值与运动量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26lt;0.01)。

3.4.2

对于女大学生运动量指标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动量指标与各心理应激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26lt;0.01)。

4.讨论

4.1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比较情况

女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水平普遍高于男大学生。这一结果说明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比男大学生承受更大的来自学习、生活社交、家庭以及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这一结果在其它相关研究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印证。

4.2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以及运动量比较情况

无论是低年级男生还是女生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水平要普遍高于高年级男女生。这主要是由于大学新生在入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要面临的一系列新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而导致。其主要表现在各种环境的心理适应方面。它包括面对新的学校、同学以及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而得不到及时调整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也包括由于新生的人际交往对象的改变以及交往中方法的不当引起的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以及由于学习任务、发展任务、竞争对象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落差。同时,远离家人也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的提高。而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同时,适应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主要心理应激源来自于就业和发展方面。而运动量在两个年级的比较上并没有很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运动量水平稍低于高年级学生。

4.3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量的比较

男大学生的运动量普遍远高于女大学生。而且差异非常显著。这主要由于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从生理角度说,一方面,女生的发育时间要普遍早于男生,当女生发育基本成熟,运动量也随之下降时,男大学生却处于发育的末期,各种新陈代谢还在继续。而大量的体育锻炼促进了新陈代谢的更好进行;另外,由于男女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导致在运动能力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女生运动能力要明显低于男生。导致在运动强度、频率方面弱于男生。二、传统的观念影响所致,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很多体育项目只适合男性参与。例如对抗较激烈的足球、篮球等项目,女生只适合参与跳绳、羽毛球等强度较低而又不会破坏形象的体育项目。三、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分析,男生更倾向于通过体育锻炼来丰富大学生活、结交朋友、锻炼身体。而女生体育锻炼的动机较为单一,表现在减肥、业余爱好等方面。

4.4从不同运动量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比较分析

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不同等级运动量水平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一般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应激水平越低,具体表现为大、中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比较低,小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高,这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提高了有利的证据。虽然影响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因素很多。但本次研究足以证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是有影响的,而且是积极影响。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4.5大学生的运动量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的相关情况

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其运动量水平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越高运动量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应激水越平低,相反越低运动量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应激越高。所以说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有积极的干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它可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功能。这些功能都能够间接减少和预防由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心理应激事件的发生。二、适当的运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情绪和降低压力,从而降低心理应激水平。适当运动量不仅可以让人感觉心情愉悦,降低紧张和不安;同时在运动的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和释放的过程。从而对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有积极作用。三、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适应。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克服孤僻,暂时忘记烦恼。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广交朋友,增进交往,提高交际能力。从而提高由生活社交带来的各种心理应激的干预能力。四、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我效能、增强自信。当在运动中成功地完成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之后,就会无形中产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5.结论

高校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中期,这个时期是人生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其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完成,但心理发展正在高速走向成熟而又不完全成熟,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责任、成就动机都比其它同龄人要高,而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首先,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身体发育基本完成,身高、体重、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第二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引起了青年期学生对自己身体形态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也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体型的看法,当对自己的身体形态不是很满意,别人的评价也偏低时,这时候自尊心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来自这方面的心理应激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注:女性在这方面的表现会更突出)。其次,就心理发展而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智力、记忆、思维、情绪情感等各方面都已经成熟,但又没达到完全成熟。这主要表现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种矛盾方面。例如,心理特点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已经接近成熟,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很多积极的特点,如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等等。而由于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又会表现出情感难以控制,自我意识、自尊心过强,情绪情感不稳定等消极特点。另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也比较突出。这些消极的心理特点是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已不是以往的天之骄子,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确在提高。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大学生只有不断充实自己、适应社会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其心理应激水平也会高于同龄人。

面对高校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以及应激源,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解决方案。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应激的影响,结果证明体育锻炼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应激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但并不是任何体育锻炼都能够起到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体育锻炼方案。健康行为学家认为:“以增强体质和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健康相关行为,是有利于健康的、外显的、基本的促进健康行为”。而对于运动量来说,中等运动量水平对促进心理应激干预效果更为明显。另外还需考虑兴趣、频率、持续时间等因素。但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只是提高心理应激干预的可能方法之一。仅仅依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而其干预效果也是不稳定的。应该把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手段相结合。以期望得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剑平、朱浩亮等。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教育评论,,(04):31-32。

【2】王冰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8):93-94。

【3】林文瑞。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付策略研究。闽江学院学报,,25(1):138-139。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83-85。

【5】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3(2):81-87。

【6】杨天庆。体育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9(6):106-107。

【7】杨金声,赵宏伟,王俐玻等。大学生心理性应激源变化趋向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5(9):853-854。

【8】汤晓玲。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的分析及应对方式。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l8(3):42。

【9】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

【10】饶永辉。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6):617-618。

【11】马申,王白山,隋光远。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干预效果。中国健康教育,,21(3):189-190。

【12】邱远。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7(12):1640.

【13】谷玉冰,金秀舫。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2(3):29-30。

福州大学范文篇6

先后12次被评为学院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先进班主任,年被省人事厅、水利厅授予福建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被福建省水利厅确定为福建省水利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是省级精品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电力系统自动化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之一;现为福建省水利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福建省水力发电学会自动化委员会委员,年4月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年12月获得福建省水利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主持完成了《学院电气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建设方案》,完成了院级精品试点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建设工作;在《水电能源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12篇;主编正式出版《继电保护调试技术》和《电力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教材2本(约31万字),参编《继电保护原理》(约8万字)《实用电工技能培训教材》1本(12万字),主编校本教材《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指导书》1本(约9万字);同时完成大量教学文件的编写和审定工作。

年与河北工专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合发起、组织编写全国高职高专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学院共有28人参加了25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完成了320多万字的教材编写任务,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6本教材由我院教师主编为我院教材建设做出突出。主持了电气仿真中心、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和电气检测实训场等的建设。

福州大学范文篇7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学生可以主动了解、搜索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新媒体以其搜索的便捷性和海量的信息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渠道。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开放式教育,从而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突出学生在教育上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通过QQ空间、微信、微博等媒介充分展示自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而且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是,新媒体中也存在不少落后、消极的信息,对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而言,其是非曲直难辨,易导致学生价值观的错误倾向,甚至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更易游戏成瘾、网购成瘾,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二、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途径

1.抢占阵地,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第一,搭建微博平台。以校内各类网站为依托,比如福建对外经贸学院开通学工处、团委、教务处、招就办等职能部门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公共平台,创建微博平台,信息及时联动,促进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多层次、扁平化、平等性交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广泛开展网络舆情收集,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维稳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第二,创办手机报。学院团委开办学生手机报——《思想驿站》,每2天1期以手机彩信形式免费发送给全院2000多名团员青年骨干,让青年学生切身享受到新媒体所带来的新体验、新服务和新时尚。第三,推出电子杂志。《贸院青年》《海纳》等推出电子杂志办刊形式,除了文字和图片外,还包括视频、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汇集多种表现形式。第四,建立短信和微信平台。以学生手机用户群为依托,院团委或各辅导员通过校内短信、微信平台给校园集团用户免费发送消息,切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第五,发展辅导员博客。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级各类辅导员博客大赛、优秀博客经验交流会,充分调动辅导员创建博客的积极性。目前辅导员、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空间和QQ空间,共计100多个。第六,整合通信群。学校鼓励加强学生群体分类研究,将学生分为学生党员、团学干部、社团成员、专业班级等学生群体,以学院、系部或班级为单位整合即时通信群,如飞信群、QQ群、微信群等,针对不同群体形成点面结合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了分类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2.优化内容,倡导校园网络文化进一步丰富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的内容与形式,采取有效措施打造思想宣传阵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明的新媒体平台。发挥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和优势,借鉴利用各种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使思想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在新媒体媒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时更新,不仅要保证信息质量,增加内容的思想性,还要增加信息的流量,确保内容的丰富性。用先进的文化、科学的思想武装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内容和特色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也是吸引学生眼球的法宝。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中,学院始终坚持新媒体应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应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理念,不断优化内容,倡导高品位的校园网络文化。学工处网站学工在线现有多个栏目,主要围绕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其中学生论坛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参与;党工部网站以党建为特色,致力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服务毕业生为宗旨;院心理中心“心理咨询”以心理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灵自由的空间,并为每位学生提供在线心理测评,为师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等服务。运用私信等互动手段提供单独的咨询、指导和帮助,实施个体教育,致力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让新媒体实践运用与理论提炼相结合。

3.堵疏结合,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发挥专职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一方面,学院通过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开展课堂教育,使大学生理解什么是媒介素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辅导员队伍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干预,使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能够在各种媒体信息面前保持冷静头脑,学会分辨良莠,防患于未然。此外,要鼓励学生开设与新媒介有关的社团组织,如信息技术协会、广播站、网络兴趣小组等,使他们拥有真实的实践体验,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也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构建起有利于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

4.加强领导,建立保障支撑体系一支技术娴熟、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的组织保障。学院积极打造包括党政管理人员、专兼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党团学生干部、班级学生骨干为辅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掌握新媒体的技术操作,适应并接受新环境的改变,积极关注网络舆情变化,主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深入到学生扎堆、聚集的网络新媒体当中,针对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疑惑,通过上线交流互动、心理疏导、就业创业专题讨论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虚实结合,增强教育管理实效性第一,将新媒体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学院利用手机报便捷、快速、辐射面广的优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电子杂志《贸院青年》设立团情快讯、校园焦点、就业创业等多个栏目,面向广大学生及时传递校园最新动态,加强思想引导。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学校还编发专题手机报,组织主题讨论、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自觉维护校园稳定。第二,将新媒体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学校将微博、博客即时、开放的优势运用于学生日常管理,通过微博、博客平台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评奖评优等政策宣传,重要通知和工作规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三,将新媒体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即时通信群互动、共享的优势,不断提高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水平。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及系部组建就业信息员队伍,及时将就业招聘信息分类整理,发送给未就业的毕业生,有效解决了就业信息滞后的问题,拓展了毕业生获取信息的渠道。2014年,经济贸易系每个班对接一名就业信息员,通过即时通信群传送岗位信息134条,其中63.24%的信息被毕业生有效使用。学院现有在校学生近8000人,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99.8%,电脑拥有率达72.4%。学校在发展各项新媒体业务平台的同时,注重各业务应用之间的优劣互补,交叉覆盖,力争使全院每一位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时准确获取所需信息,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

三、结语

福州大学范文篇8

法学毕业生:最好的前途是当律师,最差的前途也是当律师

法学老师:就像“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9月,正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新单位报到的时间,而对于法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正在备战9月17日即将进行的国家司法考试。

几年前,他们以学校最高的分数考进这一令人羡慕的专业;几年后,他们却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要么改行,要么先跨过横在面前的司法考试这一门槛。因为一名法学专业毕业生想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目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通过公务员考试;其二,通过司法考试。

一些专家指出,法学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瓶颈。这一切究竟是因为制度出了问题,还是用人机制不够合理,值得社会反思。

现象

报考时热门就业成冷门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近年来法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较低,有的院校只有30%左右。

8年前,刘同学高分考进了福州某高校法律专业。大学毕业时,班上60多个同学中9个考上公务员,10多个去了银行,剩下的就在等着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只有9%左右,当年没有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他又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今年刘同学法硕毕业,本来找好工作的他再次选择继续升学,并考上了母校的博士。

刘同学告诉记者,法学毕业生有两种就业途径,一是主动当律师;二是被动当律师。最好的前途是当律师,最差的前途也是当律师——因为在外资律师事务所,薪水是非常客观的,可是如果找不到工作,也只好先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等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再谋前途。

和刘同学有相同遭遇的,还有其他一些法学毕业生。对于司法考试,不少法学毕业生称要“决一死战”。一位去年毕业、未通过司法考试的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无奈地说:“法学本科生就业真的很难,要想从事法学工作,到哪儿人家都问过了司法考试没有。在学校时老师就跟我们强调过,说我们就像‘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福建省海峡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部负责人翁坤海向记者介绍,法学专业的就业属于不完全市场化,因为大多数法学毕业生都会选择考公务员、选调,或者进律师事务所,但是目前律师事务所已经趋于饱和。现在只有厦大法学专业、政法院校在我省就业相对容易一些,像福建省师范大学、农林大学等学校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都不容乐观。

翁坤海认为,转行对法学学生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首先,学了四年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其次,即使愿意干别的,用人单位也不愿意要。同一个工作,用人单位当然更乐意招收本专业的毕业生。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法学专业仍然受到众多考生和家长的青睐。在众多的专业选择中,今年考生填报法律院校的热度仍然不减。

从近几年的高招情况来看,法学专业持续走俏,报考法学专业考生的成绩也是居高不下。和往年相比,今年政法专业依旧保持了较高的热度。在今年提前批招生中,报考公安司法院校依然保持火热。另一方面,近几年法学学校也越来越多,从2003年的300多所,扩充到2005年的420多所。

为何在法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高校却频频扩招法学专业生?

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辉分析说,一个原因是,对高校来说法学专业成本低,不像其他专业,如机械汽车、化工等专业需要相当多资金,导致近几年高校盲目扩招法学专业生;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的误导,报考法学的学生往往只看到法律工作人员,特别是律师职业的高收入。

形势

招法律人才单位门槛渐高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真的困难到要用“玻璃上的苍蝇”来形容,或是非得把参加司法考试看作是“决一死战”吗?

据了解,法学学生的就业途径主要有: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以及公司企业。来自目前就业市场的形势显示,目前各招收法律人才的国家机构及公司企业的门槛逐渐提高。

省高院政治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法院的改革思路是限制法官的名额,让法官的数量减下去,相应地增加辅助人员的人数,把法官身上的担子移一部分到法院辅助人员身上去。我省的法官大多是从基层调上来的,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现在法院在公务员的录取中并没有指定招收何等学历的毕业生,本科毕业即可报考。

但据省高院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如果想要进高院、中院工作,不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就不列入考虑范围,本科生想进公、检、法实在太难了。

事实上,秋季公务员考试一般在9月份,应届毕业生招聘会的时间多在七八月举行,这样法学学生的第一轮找工作高潮时间就被错过了。不仅如此,公、检、法招收法学本科生的几率也很低。据记者了解,个别进入法院、检察院的本科生,一般会被要求签订聘用合同,规定几年内(一般为五年)通过司法考试,否则将被解聘。而我国每年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最高才能达到10%,所以,工作五年后未能通过司法考试的也是大有人在。

即便去了企业,公司企业嫌法学本科毕业生学历低,而另一方面律师事务所也基本饱和。在公司企业招人高峰期,要法学专业的也不多,即使要,大部分都要求法硕以上。一名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法硕、律师等多的是,法学本科生学的只是一些基本的知识,水平顶多就是一个普法者,公司要来也没什么用。

建议

法学毕业生择业需转移“阵地”

在茫茫的就业大军中,法学毕业生将何去何从?

福建省海峡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部负责人翁坤海认为,有许多学生眼高手低,把目标放在城市的好单位,不愿意到县级以下的法院基层或西部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这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辉认为,就业难和专业热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出口”和“入口”间的反馈周期问题,像就业难这种“出口问题”目前已经存在,但尚未完全反馈到报考选择这种“入口”方面,所以,近几年内这种现象应该还会继续,直到反馈后才能呈下降趋势。

福州大学范文篇9

(一)沿用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其中钢琴普修课为二人一节课,主修课则是一人一节课,同时普修声乐、管弦乐两年,使学生到达“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固然对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这种课程设置周期较长,课程频率低,教学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招考的报考条件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使其在就业上面临很大的制约,难以与高师毕业生竞争,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照搬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音乐学院是以培养高、深、尖的专业化音乐人才为目标的,其钢琴教学注重钢琴的演奏能力、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钢琴课程设置上以“一对一”教学为主,同时开设多门与钢琴演奏相关课程,如钢琴艺术史、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教学法等。这种课程模式对培养我国钢琴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与音乐学院存在很大差距,相当部分的学生入学时钢琴程度都比较浅,即使个别学生毕业时能够演奏几首难度较高的独奏作品或是开独奏音乐会,其演奏能力与音乐学院学生相比还是相距甚远,难以胜任与钢琴演奏相关的工作,就业形势令人担忧。因此,独立学院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既不能生搬高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效仿音乐学院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就业实际问题出发,按需所教,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钢琴教学模式。

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音乐系自2005年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200多名音乐专业毕业生,仅有20%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或是专业文艺团体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教育厅对中小学教师招考条件的设置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与高师、音乐学院毕业生在专业、综合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难以与之竞争,因此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与此同时,社会钢琴教学市场依旧火热,但合格、规范的钢琴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琴童队伍,对钢琴略知皮毛的毕业生都涌入到钢琴教学的大军之中,至诚学院音乐系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也投身其中,在各个艺术培训机构、琴行任职,从事钢琴教学工作。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为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

(一)制定务实的钢琴教学目标

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跟市场接轨,接地气,以社会钢琴基础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规范的钢琴基础教育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钢琴教学市场规范化进程,从而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一份贡献。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原有的钢琴演奏、钢琴伴奏、钢琴教学法等课程基础上,还应增设教育心理学,钢琴教材分析,钢琴教学实践,少儿钢琴教育,成人钢琴教育等相关选修课程,为培养合格、规范的社会钢琴教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多样的钢琴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是以传统的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形式为主。个别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辅导、示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钢琴教学形式。但对于没有钢琴基础或是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个别课无法涉及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进度慢,“重复”教学多,学生兴趣不大,同时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综合教学,能够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强调钢琴技能与乐理、视唱、和声、伴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但由于集体授课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针对性辅导,在学生达到一定钢琴程度后,能力分化日趋明显,这种“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进步较快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只适用于钢琴初级教学。笔者以为,至诚学院钢琴教学可以在结合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根据教学时期、学生程度,分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安排在第一学年。根据新生的钢琴程度、摸底评测结果分为入门班,提高班两种不同程度的班级,10-20人为一班,每个班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授课。小组课:安排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通过第一学期的钢琴学习,学生钢琴程度分化逐渐明显,将钢琴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排在一组,4-6人为一组,进行小组授课。这样,在解决同一程度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同时,又能避免重复性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个别课:安排在第三—第六学期。这时期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程度分化也更加突出,需要进行个别授课,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三种钢琴教学形式综合应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资源,又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第二、第三学期末成绩进行重组,即原来上小组课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晋升”到个别课;原来上个别课的学生由于不够努力将编排到小组课,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选择实用的钢琴课程教材

以培养社会钢琴基础教育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在钢琴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李和平编著的《现代钢琴集体课教程》可以说是一套使用最广、实用性强的钢琴集体课教程。这套教材在训练钢琴弹奏技巧的同时,综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听觉、记忆、视谱、视奏、创造力等音乐素质训练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此外,薛庆编著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李美格主编的《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唐艺主编的《钢琴集体课教程》等教材都是优秀的钢琴集体课程教材,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训练、练习曲、乐曲、视奏与移调、歌曲配弹、合奏练习等,程度为从入门到车尔尼599中后部,适用于独立学院非钢琴演奏专业的钢琴初学者使用。在钢琴小组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强调钢琴学习的综合性,可以选用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钢琴专业教材。如李和平主编的《钢琴》,韩林申主编的《钢琴基础教程》,黄瑂莹主编的《钢琴教程》,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基础课教研室编纂的《新编钢琴基础教程》等。这些钢琴教材都是由浅入深,分级教学,每个级别都包含相应程度的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小型乐曲、歌曲伴奏、四手联弹等内容,都是优秀的本科钢琴教材。但这些钢琴教材初、中级程度的,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中小学中外乐曲作为补充内容。在钢琴个别课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更为广泛、自由,但不要盲目追求难度高的曲目,应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在适当提高曲目难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将钢琴教学法、钢琴弹奏理论、钢琴教材使用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学习钢琴弹奏理论和钢琴教学法,为学生之后的钢琴教学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福州大学范文篇10

项目的选择是社会实践的前期工作,为此笔者打破“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过程,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对现下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农民工们最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生活问题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主要采取的是个别访谈和参考网络资讯的方式获取信息。同时在实践活动实施之前,有必要进行内部各要素对项目需求的分析,为此院(系)团委就向全校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并专门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发动基层各班团支部及班级同学。各班团支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各班情况,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经过院(系)团委统一部署,专门组织了两支院(系)社会实践队,“相约团旗下”大型暑期社会实践队经过三高校与晋安区团委的六次商讨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经过十多次的修订最终得以确定。

二、启动阶段

笔者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WBS方法对其进行层层分解,并结合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进行了校际、校地合作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了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之间的有效互助合作,开拓了高校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其次,在活动设计上,能够紧密结合三所高校的学生专业特长和实际情况,又能贴近晋安区实际工作的需要,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的精神融入到当地的团委实际工作,实现了社会实践互补、互助的效果。最后,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采用了有分有合的方式,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其中分散活动主要以多小队形式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地点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多点联系成面,将服务精神及行动点面结合,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队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集体组织主要是在老师的集体组织和配合下,集中团队力量,在晋安区所辖的两三个社区点及宦溪镇重点开展系列活动,在社区及贫困山区开展科普下乡、爱心夏令营、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地方的行动深入实际,立足实效。

三、实施阶段

在完成前期的准备之后,就正式进入实际实施和控制阶段。为此,笔者利用甘特图对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实时适时的掌握、评估并予以及时的纠正,并对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实行全程管理和控制,以保证目标的最终实现。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在服务社区内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知识讲座、医疗检测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精神。

2)助教帮扶活动:暑期社区务工青年子女常处于无人陪护的状态,实践队员们来到晋安区红光小学,将晋安区务工青年子女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爱心帮扶,开展活动丰富的务工青年子女暑期夏令营活动。为当地的小学生带去知识,带去欢乐,大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和自身的价值。

3)文明城市创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和山区的同时,配合福州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以大学生道德讲坛进社区、创建文明城市知识普及宣传的方式,为当地群众宣扬身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倡导和谐文明的秩序,让道德模范的精神力量深入人心,同时在志愿服务社区的同时进行文明城市创建知识问答宣传,为福州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贡献力量。

4)服务特殊人群: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将工作尽可能地倾向当地的特殊人群,有专门为晋安区务工青年带去的文艺联欢活动,为务工青年带去欢乐,丰富他们的业务生活;有针对辖区所在的务工青年子女陪护活动,将务工青年的子女集中起来开展了“小候鸟”接待站、“小候鸟”暑期夏令营活动,既让务工青年父母与子女团聚,又给务工青年子女带去知识、带去丰富的夏令营活动;有针对暑期务工人员的送温暖行动,为在炎炎夏日坚守岗位的社区民警、城市保洁员等送去防暑降温物品;有针对需要照顾的老人的爱心行动,前往福州光荣院开展卫生清扫、陪护老人、送慰问品等活动。

5)社区角色体验:只有让大学生深入一线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角色体验,才能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奉献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将学生安排到街道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岗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岗位的锻炼,感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的奉献意义,为大学生带去生动的社会大课堂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同时,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对其进行风险、成本、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在活动开展之前,做好参与社会实践相关学生的安全教育,并签订《软件学院学生社会实践个人安全责任书》,保证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由专业的安全指导老师和医务人员组成;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组织人员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应急领导,同时应急小组及有关部门针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评估。

四、项目实施后评估、验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