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效应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1:35:22

封锁效应

封锁效应范文篇1

【论文摘要】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过于倚重市场份额,忽视其他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在使用买方力量、封锁效应等概念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其真实的含义;使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等似是而非的经济概念;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等经济现象的存在。本文以商务部公告的案件为基础,对企业合并反垄断审查案件中经济分析概念和方法的使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至2010年6月底,商务部反垄断局立案受理了企业合并审查案件140余件[1],其中经审查后决定禁止的合并以及附条件批准的合并共7件[2]。按照《反垄断法》第30条的规定,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外公告了全部7个案件的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考察所有这些公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企业合并案件的反垄断审查方面已经逐渐进入角色,审查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审查仍有不少疏漏之处,尤其在经济分析方法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一、市场份额高能否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划等号

在企业合并的反垄断审查中,市场份额无疑是反垄断审查机构最为倚重的因素。例如,在“英博公司收购AB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唯一理由是:“此项并购规模巨大,合并后新企业市场份额较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3]。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认为:“从横向看,此次交易很可能会对中国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审查机构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市场份额的最大意义,仅在于它为市场份额低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港。当反垄断审查机关发现企业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很低,则可以断定其完全不具备控制市场的可能,可以批准其完成合并了。因此,使用这一指标,有助于反垄断审查机关提高审理案件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市场份额比较高的时候,市场份额则仅具参考意义,反垄断审查机关必须进一步考察市场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最终判断。

二、为什么需要关注市场细分的情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把其中一个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认为“民用镍氢电池市场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且竞争者数量有限,合并后松下公司市场份额达46.3%,远高于其他竞争者,合并可能导致松下公司具有单方面提价的能力”。反垄断审查机构把相关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本身并无问题。但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它没有注意到该市场的特点,没有就进一步的市场细分进行讨论。

在“民用镍氢电池”市场上,除了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外,还有另外三个公司,包括两个中国公司和一个日本公司(其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但是,市场调查表明,这个市场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处于高端市场,其产品品质高,性能稳定,另外三家公司则处于低端市场,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前者相去甚远。

市场分析还表明,市场上现有的另外三家公司的产品如欲达到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水平,必须大幅度改进其生产设备,并且要克服顾客不认可其品牌的困难。另外,由于建设新的生产厂房需要相当高额的资金,而市场对“民用镍氢电池”的需求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太可能有潜在竞争对手进入这个市场。[8]鉴于以上理由,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后,提高其“民用镍氢电池”价格的可能性非常大。

反垄断审查机构在分析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所造成的竞争后果时,没有注意到市场细分问题,而是直接从46.3%的市场份额推断松下公司有可能进行限制竞争的行为,显得说服力不足。引入市场细分概念之后,则可以有说服力地证明两公司合并对“民用镍氢电池”市场竞争的巨大影响。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是什么意思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是迄今为止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的唯一企业合并案件。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该合并的主要理由之一是:“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9]

令笔者疑惑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通过什么途径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是否反垄断经济学所称的“杠杆效应”?www.gwyOO.

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即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后,利用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赚取的资金,在果汁市场上采用低价战略,把其他果汁生产企业赶出市场。然后再提价,在果汁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

总之,关于“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一案,笔者认为,反垄断审查机构不应当使用这种近乎臆想的“传导”概念。正确的做法是计算合并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在果汁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是把可口可乐公司的果汁品牌“美汁源”与汇源公司的“汇源”品牌以及两公司其他果汁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加)。如果其市场份额过大,或市场集中度过高,则应进一步考察市场上其他果汁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他企业进入果汁市场的难度以及其他市场因素,最后再做出是否允许合并的判断。

四、“买方力量”在什么语境下是有用的概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讨论了买方力量的问题。该局认为,在“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市场上,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合并将导致限制竞争效果的发生,并且,“买方力量不足以消除上述限制竞争效果。虽然部分下游大型用户具有与合并后实体抗衡的买方力量,但此种买方力量并不能扩展至其他不具备同等议价能力的中小型用户”。

以上述方式讨论买方力量其实意义不大。如果上游市场(即“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形成垄断,下游买方力量无论强弱都很难降低上游市场的提价欲望。只要存在对“硬币型锂二次电池”的刚性需求,无论下游市场买方力量多强,松下公司都有可能提价。这就像我国钢铁企业与澳洲铁矿石企业的博弈。尽管我国钢铁企业是大型用户,但因澳洲铁矿石企业垄断了铁矿石的供应,我国钢铁企业也不得不接受提价的命运。我国钢铁企业是铁矿石的接受者,它们没有渠道对澳洲铁矿石企业形成钳制。所以,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买方的对抗性基本上可以弃之不论。

五、如何看待纵向合并中的“封锁效应”

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运用了“封锁效应”理论(foreclosuretheory):“从纵向看,由于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及其下游两个市场均有业务,交易完成后,凭借在上游MMA市场取得的支配地位,合并后三菱丽阳公司有能力对其下游竞争者产生封锁效应”。

封锁效应理论多应用于纵向企业合并(即企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市场关系)或有关纵向企业整合的反垄断案件之中。假定企业A处于上游市场,企业B处于下游市场,企业C、D、E与企业B相竞争。如果A、B两企业合并,A可能将原料优先供应B企业,而减少供应或不供应给C、D、E三企业,对于这三个企业来说,A、B两企业的合并就产生了“封锁效应”。B企业因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地位,在极端情况下,C、D、E三企业还有可能被驱逐出市场,A企业以此手段既垄断上游市场,也垄断下游市场。

但是,应当注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封锁效应并不明显。上游市场处于垄断状态,下游企业完全依赖于一个企业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多见。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根据商务部反垄断局公布的数据,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将占MMA市场上64%的份额,并未完全垄断上游市场。与三菱丽阳公司的下游公司相竞争的其他企业,仍然可以从其他公司(例如市场份额处于第二位的吉林石化和位于第三的黑龙江龙新公司)获得MMA。

市场竞争是动态的。为了应对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的市场效应,处于下游市场的其他企业一定会根据市场形势,加强与MMA市场上其他企业的联系,防止原料紧缩或断档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MMA市场上其他企业反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威胁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市场上的支配地位。

封锁效应范文篇2

【论文摘要】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过于倚重市场份额,忽视其他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在使用买方力量、封锁效应等概念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其真实的含义;使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等似是而非的经济概念;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等经济现象的存在。本文以商务部公告的案件为基础,对企业合并反垄断审查案件中经济分析概念和方法的使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至2010年6月底,商务部反垄断局立案受理了企业合并审查案件140余件[1],其中经审查后决定禁止的合并以及附条件批准的合并共7件[2]。按照《反垄断法》第30条的规定,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外公告了全部7个案件的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考察所有这些公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企业合并案件的反垄断审查方面已经逐渐进入角色,审查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审查仍有不少疏漏之处,尤其在经济分析方法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一、市场份额高能否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划等号

在企业合并的反垄断审查中,市场份额无疑是反垄断审查机构最为倚重的因素。例如,在“英博公司收购AB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唯一理由是:“此项并购规模巨大,合并后新企业市场份额较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3]。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认为:“从横向看,此次交易很可能会对中国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审查机构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市场份额的最大意义,仅在于它为市场份额低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港。当反垄断审查机关发现企业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很低,则可以断定其完全不具备控制市场的可能,可以批准其完成合并了。因此,使用这一指标,有助于反垄断审查机关提高审理案件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市场份额比较高的时候,市场份额则仅具参考意义,反垄断审查机关必须进一步考察市场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最终判断。

二、为什么需要关注市场细分的情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把其中一个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认为“民用镍氢电池市场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且竞争者数量有限,合并后松下公司市场份额达46.3%,远高于其他竞争者,合并可能导致松下公司具有单方面提价的能力”。反垄断审查机构把相关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本身并无问题。但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它没有注意到该市场的特点,没有就进一步的市场细分进行讨论。

在“民用镍氢电池”市场上,除了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外,还有另外三个公司,包括两个中国公司和一个日本公司(其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但是,市场调查表明,这个市场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处于高端市场,其产品品质高,性能稳定,另外三家公司则处于低端市场,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前者相去甚远。

市场分析还表明,市场上现有的另外三家公司的产品如欲达到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水平,必须大幅度改进其生产设备,并且要克服顾客不认可其品牌的困难。另外,由于建设新的生产厂房需要相当高额的资金,而市场对“民用镍氢电池”的需求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太可能有潜在竞争对手进入这个市场。[8]鉴于以上理由,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后,提高其“民用镍氢电池”价格的可能性非常大。

反垄断审查机构在分析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所造成的竞争后果时,没有注意到市场细分问题,而是直接从46.3%的市场份额推断松下公司有可能进行限制竞争的行为,显得说服力不足。引入市场细分概念之后,则可以有说服力地证明两公司合并对“民用镍氢电池”市场竞争的巨大影响。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是什么意思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是迄今为止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的唯一企业合并案件。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该合并的主要理由之一是:“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9]

令笔者疑惑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通过什么途径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是否反垄断经济学所称的“杠杆效应”?

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即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后,利用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赚取的资金,在果汁市场上采用低价战略,把其他果汁生产企业赶出市场。然后再提价,在果汁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

总之,关于“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一案,笔者认为,反垄断审查机构不应当使用这种近乎臆想的“传导”概念。正确的做法是计算合并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在果汁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是把可口可乐公司的果汁品牌“美汁源”与汇源公司的“汇源”品牌以及两公司其他果汁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加)。如果其市场份额过大,或市场集中度过高,则应进一步考察市场上其他果汁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他企业进入果汁市场的难度以及其他市场因素,最后再做出是否允许合并的判断。

四、“买方力量”在什么语境下是有用的概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讨论了买方力量的问题。该局认为,在“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市场上,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合并将导致限制竞争效果的发生,并且,“买方力量不足以消除上述限制竞争效果。虽然部分下游大型用户具有与合并后实体抗衡的买方力量,但此种买方力量并不能扩展至其他不具备同等议价能力的中小型用户”。

以上述方式讨论买方力量其实意义不大。如果上游市场(即“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形成垄断,下游买方力量无论强弱都很难降低上游市场的提价欲望。只要存在对“硬币型锂二次电池”的刚性需求,无论下游市场买方力量多强,松下公司都有可能提价。这就像我国钢铁企业与澳洲铁矿石企业的博弈。尽管我国钢铁企业是大型用户,但因澳洲铁矿石企业垄断了铁矿石的供应,我国钢铁企业也不得不接受提价的命运。我国钢铁企业是铁矿石的接受者,它们没有渠道对澳洲铁矿石企业形成钳制。所以,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买方的对抗性基本上可以弃之不论。

五、如何看待纵向合并中的“封锁效应”

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运用了“封锁效应”理论(foreclosuretheory):“从纵向看,由于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及其下游两个市场均有业务,交易完成后,凭借在上游MMA市场取得的支配地位,合并后三菱丽阳公司有能力对其下游竞争者产生封锁效应”。

封锁效应理论多应用于纵向企业合并(即企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市场关系)或有关纵向企业整合的反垄断案件之中。假定企业A处于上游市场,企业B处于下游市场,企业C、D、E与企业B相竞争。如果A、B两企业合并,A可能将原料优先供应B企业,而减少供应或不供应给C、D、E三企业,对于这三个企业来说,A、B两企业的合并就产生了“封锁效应”。B企业因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地位,在极端情况下,C、D、E三企业还有可能被驱逐出市场,A企业以此手段既垄断上游市场,也垄断下游市场。

但是,应当注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封锁效应并不明显。上游市场处于垄断状态,下游企业完全依赖于一个企业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多见。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根据商务部反垄断局公布的数据,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将占MMA市场上64%的份额,并未完全垄断上游市场。与三菱丽阳公司的下游公司相竞争的其他企业,仍然可以从其他公司(例如市场份额处于第二位的吉林石化和位于第三的黑龙江龙新公司)获得MMA。

市场竞争是动态的。为了应对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的市场效应,处于下游市场的其他企业一定会根据市场形势,加强与MMA市场上其他企业的联系,防止原料紧缩或断档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MMA市场上其他企业反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威胁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市场上的支配地位。

封锁效应范文篇3

关键词: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PM(智能功率模块)PIC(功率集成电路)

智能功率模块(IPM)是IntelligentPowerModule的缩写,是一种先进的功率开关器件,具有GTR(大功率晶体管)高电流密度、低饱和电压和耐高压的优点,以及MOSFET(场效应晶体管)高输入阻抗、高开关频率和低驱动功率的优点。而且IPM内部集成了逻辑、控制、检测和保护电路,使用起来方便,不仅减小了系统的体积以及开发时间,也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适应了当今功率器件的发展方向——模块化、复合化和功率集成电路(PIC),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三菱公司PM100DSA120为例,介绍IPM的基本特性,然后着重介绍IPM的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1IPM的基本工作特性

1.1IPM的结构

IPM由高速、低功率的IGBT芯片和优选的门级驱动及保护电路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IGBT是GTR和MOSFET的复合,由MOSFET驱动GTR,因而IGBT具有两者的优点。

IPM根据内部功率电路配置的不同可分为四类:H型(内部封装一个IGBT)、D型(内部封装两个IGBT)、C型(内部封装六个IGBT)和R型(内部封装七个IGBT)。小功率的IPM使用多层环氧绝缘系统,中大功率的IPM使用陶瓷绝缘。

1.2IPM内部功能机制

IPM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IPM内置驱动和保护电路,隔离接口电路需用户自己设计。

IPM内置的驱动和保护电路使系统硬件电路简单、可靠,缩短了系统开发时间,也提高了故障下的自保护能力。与普通的IGBT模块相比,IPM在系统性能及可靠性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保护电路可以实现控制电压欠压保护、过热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如果IPM模块中有一种保护电路动作,IGBT栅极驱动单元就会关断门极电流并输出一个故障信号(FO)。各种保护功能具体如下:

(1)控制电压欠压保护(UV):IPM使用单一的+15V供电,若供电电压低于12.5V,且时间超过toff=10ms,发生欠压保护,封锁门极驱动电路,输出故障信号。

(2)过温保护(OT):在靠近IGBT芯片的绝缘基板上安装了一个温度传感器,当IPM温度传感器测出其基板的温度超过温度值时,发生过温保护,封锁门极驱动电路,输出故障信号。

(3)过流保护(OC):若流过IGBT的电流值超过过流动作电流,且时间超过toff,则发生过流保护,封锁门极驱动电路,输出故障信号。为避免发生过大的di/dt,大多数IPM采用两级关断模式,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操作可参见图3。其中,VG为内部门极驱动电压,ISC为短路电流值,IOC为过流电流值,IC为集电极电流,IFO为故障输出电流。

(4)短路保护(SC):若负载发生短路或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短路,流过IGBT的电流值超过短路动作电流,则立刻发生短路保护,封锁门极驱动电路,输出故障信号。跟过流保护一样,为避免发生过大的di/dt,大多数IPM采用两级关断模式。为缩短过流保护的电流检测和故障动作间的响应时间,IPM内部使用实时电流控制电路(RTC),使响应时间小于100ns,从而有效抑制了电流和功率峰值,提高了保护效果。

当IPM发生UV、OC、OT、SC中任一故障时,其故障输出信号持续时间tFO为1.8ms(SC持续时间会长一些),此时间内IPM会封锁门极驱动,关断IPM;故障输出信号持续时间结束后,IPM内部自动复位,门极驱动通道开放。

可以看出,器件自身产生的故障信号是非保持性的,如果tFO结束后故障源仍旧没有排除,IPM就会重复自动保护的过程,反复动作。过流、短路、过热保护动作都是非常恶劣的运行状况,应避免其反复动作,因此仅靠IPM内部保护电路还不能完全实现器件的自我保护。要使系统真正安全、可靠运行,需要辅助的保护电路。

2IPM驱动电路的设计

驱动电路是IPM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的接口,良好的驱动电路设计对装置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义。

2.1IGBT的分立驱动电路的设计

IGBT的驱动设计问题亦即MOSFET的驱动设计问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IGBT栅极耐压一般在±20V左右,因此驱动电路输出端要给栅极加电压保护,通常的做法是在栅极并联稳压二极管或者电阻。前者的缺陷是将增加等效输入电容Cin,从而影响开关速度,后者的缺陷是将减小输入阻抗,增大驱动电流,使用时应根据需要取舍。图4为IGBT栅极保护原理图,其中,RG、DZ、Cin分别为等效栅极阻抗、稳压管和等效输入电容。②尽管IGBT所需驱动功率很小,但由于MOSFET存在输入电容Cin,开关过程中需要对电容充放电,因此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应足够大,这一点设计者往往忽略。假定开通驱动时,在上升时间tr内线性地对MOSFET输入电容Cin充电,则驱动电流为Igt=CinUgs/tr,其中可取tr=2.2RCin,R为输入回路电阻。③为可靠关闭IGBT,防止擎住现象,要给栅极加一负偏压,因此最好采用双电源供电。

2.2IGBT集成式驱动电路

IGBT的分立式驱动电路中分立元件多,结构复杂,保护功能比较完善的分立电路就更加复杂,可靠性和性能都比较差,因此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采用集成式驱动电路。日本富士公司的EXB系列集成电路、法国汤姆森公司的UA4002集成电路等应用都很广泛。

2.3IPM驱动电路设计

现以PM100DSA120为例进行介绍。PM100DSA120是一种D型的IPM,内部封装了两个IGBT,工作在1200V/100A以下,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最大为20kHz。由于IPM内置了驱动电路,与IGBT驱动电路设计相比,驱动电路的设计比较方便,只要能提供15V直流电压即可。

但是IPM对驱动电路输出电压的要求很严格?熏具体为:①驱动电压范围为15V±10%?熏电压低于13.5V将发生欠压保护,电压高于16.5V将可能损坏内部部件。②驱动电压相互隔离,以避免地线噪声干扰。③驱动电源绝缘电压至少是IPM极间反向耐压值的两倍(2Vces)。④驱动电流可以参阅器件给出的20kHz驱动电流要求,根据实际的开关频率加以修正。⑤驱动电路输出端滤波电容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当寄生电容超过100pF时,噪声干扰将可能误触发内部驱动电路。

这里介绍一种可获得高质量15V电源的方案。该方案驱动电路不仅结构紧凑、简单,而且抗干扰能力强,典型电路如图5所示。

图5IPM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

图中各器件的类型和参数已经标出,其中,M57140-01和M57120L是三菱公司为其IPM系列产品专门配置的电压变换模块。在M57120L的输入端加一路113V~400V的直流电压可以在输出端得到一路20V的直流电压,在M57140-01的输入端加一路18V~22V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可以得到4路相互隔离的15V电压,方便地为IPM供电;HCPL4504和PC817是高速光耦,起到电气隔离IPM与外部电路的作用,IPM的控制信号Cin和故障输出信号FO通过光耦传输。

在应用要求不高的场合也可以用常用的整流电路得到的20V直流电压取代M57120作为M57140-01的输入端,也可以采用整流电路直接得到的15V直流电压为PM100DSA120供电,但效果不如图5所示的方案,实践应用中证明了这一点。

3IPM保护电路的设计

完善的系统保护不能只依靠IPM的内部保护机制,需要辅助的保护电路,这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

3.1IPM保护电路的硬件实现

实现方式很多,列举两个例子说明。

方案一PWM接口电路前置74HC245、74HC244等带控制端的三态收发器,如图6所示。IPM的控制信号经过74HC245的输入、74HC245的输出后送至IPM接口电路;各个IPM的故障输出信号经光耦隔离输出后得到高电平FO,送入或门,或门输出经过R-C低通滤波器后,送入74HC245的使能端OE。IPM正常工作时,或门输出为低电平,74HC245选通;IPM故障报警时,或门输出为高电平,74HC245所有输出置为高阻,封锁各个IPM的控制信号,关断IPM,实现了保护功能。

方案二PWM接口电路前置一级带控制端的光耦,如6N137。方案二的原理与方案一类似,只是由于高电平使能控光耦合6N137,或门换成了或非门,其输出经过R-C低通滤波器后,送入了可控光耦合6N137的光耦使能端VE,但同样在IPM故障报警时封锁IPM的控制信号通道,实现了保护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为缩短故障响应时间,R-C低通滤波器时间常数应该小。两级光耦延长了响应时间,应选用高速光耦。

以上两种方案都是利用IPM故障输出信号封锁IPM的控制信号通道,因而弥补了IPM自身保护的不足,有效地保护了器件。

3.2IPM保护电路的软件实现

软件的基本思路是:IPM故障报警时,故障输出信号送到控制器处理,处理器确认后,利用软件关断IPM的控制信号,从而达到保护目的。

综上所述,软件保护不需增加硬件,简便易行,但可能受到软件设计和计算机故障的影响;硬件保护则反应迅速,工作可靠。实践应用中软件与硬件结合的保护方式能更好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IPM的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实例

笔者在DSP控制开关磁阻电机的项目中,选用IPM作为功率变换器的主开关器件,控制器采用了德州公司的TMS320F240数字信号处理器,功率驱动电路的输入(即IPM的控制信号)由TMS320F240内含的全比较单元相对应的PWM1~PWM4产生。

TMS320F240的事件管理器模块包含一个功率驱动保护引脚(PDPINT),当该引脚被拉低时,所有的事件管理器输出引脚均被硬件设置为高阻态,因此PDPINT可用来为监控程序提供电机驱动的异常情况,并实现故障保护。

驱动电路的设计如图4所示。保护电路选用软件保护,四个功率器件IPM的故障信号经过光耦隔离,送至或非门CD4078,其输出经过低通阻容滤波器连接到DSP的PDPINT引脚。当IPM故障报警时,PDPINT引脚被拉为低电平,DSP内部定时器立即停止工作,所有PWM输出呈高阻态,封锁IPM控制信号;同时产生中断信号,通知DSP有故障情况发生,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判断发生何种故障,并显示故障代码。

图7为负载电流为8A、SRM额定转速运行时IPM的15V驱动电压波形。

封锁效应范文篇4

1.1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完善区重大动物疾病管理工作的机制,提高应对重大动物疾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了有效应对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流行,保障在疫病发生后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发生疫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维护稳定、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依靠科学,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互相配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3.2《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1.3.3《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1.3.4《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1.3.5《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3.6《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基本情况

突发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导致养畜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年1月,我区康桥镇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1起,共扑杀禽类30万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由于我区兽医卫生领域的管理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动物饲养户的动物安全意识还较淡薄;国际、国内的一些人动物共患禽流感情况时有发生,形势比较严峻等等;这些不可确定的因素,随时都会突发禽流感疫情。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可以预见的或已发生的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流行、蔓延事件。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体系与框架

2.1.1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委、经委、财政、公安、工商、卫生、药监、规划、交通等部门参加,负责全区动物紧急疫情控制工作。

2.1.2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区农委。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的决策,统一安排紧急疫情的控制工作;收集、分析疫情及发展态势,及时提出启动或停止执行本预案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地区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2.1.3区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区农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按照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统一安排突发公共事件的控制、处置工作。

2.1.4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

根据下列内容由区畜牧兽医站综合诊断,经市禽流感临床诊断专家组专家现场诊断,可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

(1)典型的临床症状;

(2)典型的病理变化;

(3)发病急、死亡率高,且能排除禽类其他急性、烈性病;

(4)区畜牧兽医站在监测中发现未经免疫禽类出现H5、H7亚型禽流感血。清阳性。

3.1.2预警级别及

按照禽流感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本区预警级别拟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3.1.3信息报告

按照“严监控、早发现、有预案、快处置”的原则,严格报告制度。突发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事件出现后,半小时内口头报告区重大动物疾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并报区应急办。1小时内作出书面情况报告,写明事发地点、时间、目前情况、报告人和联系电话,报区重大动物疾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区应急办。

4疫情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本区禽流感突发公共事件按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分为四级:即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4.1.1Ⅳ级

邻近省份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4.1.2III级

市范围内,其他区域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4.1.3Ⅱ级

在本区行政区域内个别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4.1.4Ⅰ级

在本区行政区域内有2个以上镇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Ⅳ级的应急响应

1、由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组织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的应对措施。

2、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农业部有关规定和本区实际情况,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3、禁止疫区及途径疫区的禽类及其产品进入本区。

4、加强对候鸟等野生禽类的观察和监测。对候鸟等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实行每月采样监测一次疫情。

Ⅲ级应急响应

1、由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组织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的应对措施。

2、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区经委加强管理,禁止所有外来水禽、珍禽进入本区。

3、养殖场户禁止从疫区或途径疫区引进禽类饲养。

5、暂停全区的鸟类市场交易活动。

6、暂停信鸽放飞。

7、加强候鸟等野生鸟类观察和监测,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并实行日报制,对候鸟等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实行每三日采样监测一次疫情。

Ⅱ级应急响应

1、由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组织防控工作,启动各项防控应对措施。发生疫情的所在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指挥部正式启动并运转,组织实施本区域内的各项防控工作。

2、由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封锁令的申请。

3、由区人民政府决定封锁令。

4、由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指导发生疫情的所在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封锁、隔离、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扑灭疫情。扑杀的禽类总量在50吨以下(含50吨)的,全部送浦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超过50吨的,送指定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5、关闭疫区周围10公里范围的所有活鸡类交易市场和定点零售点。

6、关闭全区的鸟类交易市场,停止鸟类交易或展示活动。

7、停止信鸽、广场鸽放飞。关闭疫情所在镇范围内的所有禽、鸟类观赏场所。

8、加强候鸟等野生鸟类观察和监测,并实行日报制对疫情镇区域内的候鸟等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实行疫情每日采样监测,其它区域内的栖息地实行三日监测一次疫情。

Ⅰ级应急响应

1、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正式启动并运转,实施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区防控工作。

2、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区规划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封锁令的申请。

3、区人民政府决定直接封锁令。

4、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指挥部组织区有关部门和疫情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实施封锁、隔离、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扑灭疫情。扑杀的禽类总量在50吨以下(含50吨)的,全部送浦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总量超过50吨的,送市指定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5、关闭全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停止活禽销售。

6、关闭全区鸟类交易市场,禁止一切鸟类交易或展示活动。

7、禁止信鸽、广场鸽放飞,关闭所有禽、鸟观赏场所。

8、禁止外来活禽进入本区。

9、加强候鸟等野生鸟类观察和监测,对候鸟等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实行疫情每日采样监测,并实行日报制。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由各镇农业办公室和农业服务中心、区兽医站、区兽医卫生监督所、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区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应急信息系统。

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常规信息由各镇农业办公室直接上报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采集的现场信息由区兽医站、区兽医卫生监督所上报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和区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根据国家、市政府和区委、区府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确定信息公开。

4.3通讯

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58022535。

区兽医站联系电话:58012247。

区兽医卫生监督所联系电话:5802。

区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农委主任,联系电话:58026000

区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农委副主任,联系电话:58015521

4.4指挥和协调

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后,由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区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各相关部门参与,形成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1、农委:

组织、协调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统一组织开展疫情监测、预报、免疫、消毒等工作;调集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人员,对疫点内禽类的扑灭和禽类、禽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提出疫区封锁、解除申请。

2、规划:

配合划定疫区、受威胁区区域,提供疫区内道口分布情况。

3、公安:

协助做好疫点、疫区的封锁,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4、卫生:

加强与动物防疫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负责做好高危接触人员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5、建委:

负责调运扑杀家禽及其产品的运送车辆及相关装卸设备,配合做好区境道口、水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和疫区的封锁工作。

6、经委、工商:

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经营畜禽及其产品行为,根据疫区的封锁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禽类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

7、财政:

负责安排紧急防疫储备金和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所需资金。

8、药监:

负责疫区及受威胁区域内用于人员预防及治疗药品的监督管理。

9、档案:

做好启动应急预案后相关材料、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10、信访办:

负责社会的稳定工作,牵头组织有关的信访接待和解释工作。

4.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1)适当防护措施在疫情处置时,直接接触禽鸟的处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或佩戴防护服、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医用护目镜和可消毒的胶靴等。赴疫点调查采访人员的防护参照执行。

(2)洗手和消毒每次操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洗手。废弃物要装入塑料袋内,置于指定地点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健康监测所有暴露于感染禽鸟和可疑禽场的人员均属高危人群,应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监测和医学观察;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扑杀人员和禽场工人应尽快接受卫生部门检查,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也应接受医学观察;免疫功能低下、儿童、老年人和有慢性心脏和肺脏疾病的人员要避免与禽类接触。

4.6新闻报道

根据区政府有关规定,由区政府新闻办统一对外新闻信息。

4.7应急结束

疫情扑灭21天后,若疫区内不再出现新的疫情,经上级动物防疫监督组审查合格后,由区农委提出解除疫区封锁申请,区人民政府批准,解除封锁令。

疫区解除封锁后,需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6个月内若未发现新的病例,即可宣布该次疫情被彻底扑灭。疫点、疫区在解除封锁满6个月后,才可重新养殖。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由区农委、财政局、农业保险公司会同各镇农业办公室负责后期处置工作。

5.2保险保障

从事禽类养殖的单位、养殖户,要参加法定保险。一旦发生疫情,对疫区内禽类扑杀处置,保险公司按有关的规定对养殖户给予保险赔偿。

6保障措施

6.1物资保障

建立区和镇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

6.2资金保障

区和镇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扑杀病禽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控等所需资金。

6.3技术保障

在区畜牧兽医站负责本区疑似禽流感的诊断工作。

6.4人员保障

6.4.1设立区禽流感临床诊断技术小组,为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和农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提供控制和扑灭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决策建议。

6.4.2组建区和镇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预备队。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农委的专业机构要组织实施普及动物防疫知识,对社会公众开展突发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组织开展畜牧系统职业教育。

7.2培训

区农委的专业机构要认真做好应急管理人员和机动队员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突发动物重大疫病疫情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8奖惩

对违反本预案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9附则

9.1各镇政府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治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9.2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区农业委员会制定有效期3年。由区农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封锁效应范文篇5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视野;粮食产业化;挑战;对策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粮食生产,加快以粮食产业化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是促进甘肃“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研究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探讨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针对甘肃发展粮食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不仅对解决甘肃“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各地实践看,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不平衡、整体处于处级水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太少,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现代科技水平要素参与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程度不高。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属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一)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活跃在甘肃粮食产业领域内的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数量也很有限,产业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和较强的产业优势。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关联产品开发乏力,仍停留在对粮食进行处级加工处理的层次上,深层次加工所需要的技术设备远远跟不上。并且龙头企业与农户协同能力不足,甘肃粮食生产以分散性种植为主,尚未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规模化效应弱。此外,市场上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与规范,存在恶意竞争,粮食产业化发展缓慢。甘肃中存在的粮食龙头企业数量少,散户众多的现状,会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进而造成经营成本上涨,协调能力不足,散户集约效应较弱,导致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受阻。(二)粮食市场机制不健全。粮食市场化改革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晚放开的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严重制约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表现在:一是粮食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目前粮食市场短缺的情况已得到彻底解决,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粮食生产面临着卖方的激烈竞争,这对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既是考验又是机遇,对粮食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不断推出新品种、新花色,已经成为粮食产业化不可回避的任务。二是,粮食市场的主体能力不强,当前,粮食生产的主体依然是农民,而我国的农民大多遵守的是小农生产的规则,他们没有进行集约化的种植,所以就造成了我国当前粮食市场主体的散乱,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试产机制不够健全,所以对粮食市场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规定,导致这些散而乱的市场主体进入粮食市场以后,无所适从,导致粮食主体在市场中依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粮食市场的健全,也不利于粮食产业的发展。三是粮食市场环境不完善。粮食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粮食市场建设和运行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情况仍比较严重。(三)分销渠道长及渠道基础设施功能欠缺。在粮食销售过程中,中间环节越少,利润越高,然而现阶段甘肃省粮食分销渠道过长,具体而言,粮食产品从生产者开始,经过产地批发市场到批发商处,之后进入初级加工商与销地批发商,最后进入销售地批发市场,再由零售商进行分销,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考虑到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稳定合作现象。加上物流成本与竞争关系的存在,导致物流仓储成本支出增加。销售中间环节越多,利润空间越小,信息沟通也越难。因此,甘肃粮食生产加工商无法及时了解市场真正需求,若出现信息错误,生产加工商只能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生产,极易造成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生产者经济损失。

二、推动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粮食产业集群。对甘肃省而言,集群化优势与龙头企业是其重要的粮食产业化发展关键。产业集群是整个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衔接点,在2018年4月11日甘肃兰州市总投资16.3亿元的兰州现代粮食产业园项目在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开工建设,已迈出了粮食产业集群之路的关键一步。产业集群与发展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二是龙头企业集约化优势的发挥。配合粮食产品精加工,才能真正发挥出甘肃省粮食龙头企业数量优势,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提高产业联盟程度,实现规模效应。在进行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利用政策扶持、培养一批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核心,整合大米、面粉、油脂加工资源,促使粮油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二)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是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基础。完善的粮食市场机制,不仅包括粮食市场体系本身的完善性,还包括粮食市场体系功能的健全。从而提高粮食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个性化、多样品产品供给,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采用“粮食购销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将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市场主体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风险,增强农户抵抗市场变化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的困局,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规划,建成商品自由流通、资源自由配置和开放、包容、有序的市场环境新秩序。(三)打造粮食产业链是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关键。通过科技手段,改良粮食品种,增加良种供给,扩大种植面积,满足市场需求。甘肃一直在大力推广优质粮食品种,但收效甚为。究其原因,种植分散形不成规模,品种优势转化不成商品优势,农民在跟企业谈判时没有发言权,导致优质不优价,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目前,甘肃农村农作物秸杆的利用率很低,农民焚烧秸杆现象仍很严重。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好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甘肃粮食产业化如何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甘肃省情、粮情,立足于消费市场,以改革为导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粮食产业链,努力打造开放、竞争、包容、有序的市场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内竞争市场中后来居上,在全国粮食产业化大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才能为甘肃“三农”事业的发展和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粮食行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虞洪.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2]陈倩.河南省商丘市小麦比较效益分析及小麦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封锁效应范文篇6

[关键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鲜;美国;中国

要探讨朝核问题的解决途径,我们首先必须认识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真正目的是什么,因为只有基于此才能判断朝鲜是否会弃核和在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弃核。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可供美国选择的解决方案其实并不多,朝核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美国必须改变对朝一贯强硬和僵硬的政策。在朝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中国不是旁观者,中国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应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促使朝核问题朝着有利于我国和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真实目的

正如许多学者所言,朝鲜坚持发展核武器,确实可以给它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可以振奋国民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巩固现行政权体制,可以减轻不堪重负的军费开支,可以抵消韩国在经济和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威慑美国对朝鲜可能发动的军事入侵,因为迄今为止,美国还不曾对一个有核国家入侵过。人们都相信,如果萨达姆手里有核武器,美国就不会攻打伊拉克。最后,开发核武器还可以用作交易,不断地从美国、韩国等取得经济和能源上的补偿。

核武器一般被认为是大国的专利品,朝鲜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小国,为何不顾一切坚持开发核武器呢?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几十年来对它采取的敌视和遏制政策使然,是冷战的残留在东北亚保存至今的产物。

早在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就威胁对朝鲜26个目标进行核打击,以阻止朝鲜军队及其盟军中国志愿军的前进。从那以后,朝鲜就一直想拥有核武器,以作为对抗美国军事威胁的一种反制手段。冷战结束后,朝鲜的安全处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由当初的苏、朝、中三方抗衡美、韩、日变成了独自面对美、日、韩的压力。再加上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先是把朝鲜、伊朗和伊拉克等列为“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不久之后,美国更是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入侵伊拉克,直接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这一切促使朝鲜产生了通过继续开发核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决心。在2006年10月3日宣布要进行核试验的声明中,朝鲜外交部称:“一个民族若没有可靠的威慑力量,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他们的国家就会遭到无情的侵犯,这是世界各地弱肉强食的流血事件留给人们的教训。”[1]

从以上材料我们看到,既然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是由于美国长期对其实行的武力威胁、经济封锁的敌视政策,既然发展核力量对朝鲜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可以断定,如果美国不改变其一贯的对朝政策,仍然采取威胁、恐吓和制裁的手段,朝鲜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的话,朝鲜是不可能弃核的,六方会谈也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解铃还得系铃人,美国对朝政策的根本改变是朝核问题解决的出路所在。

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的处境极其艰难,人们的生活极其困苦。这固然与其陈旧的体制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有关,但是恶劣的外部环境束缚了其进行变革的可能性。在美国的威胁、封锁和敌视的政策之下,朝鲜很难像中国一样进行改革开放,或者像越南那样实行革新开放。朝鲜不得不在意识形态上大力提防美国的颠覆政策,在军事上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先军”政治中去。

朝鲜一直在尝试进行经济改革的途径。等朝鲜领导人多次到中国学习和取经,并且还沿着邓小平的南行路线进行参观和访问。朝鲜还在朝韩边界设立了开城工业园区,在中朝边界开办了经济特区,一定程度上发挥国内市场机制作用,允许大批西方商人进入朝鲜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朝鲜的变革一直在悄然进行,可是小布什政府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加重了对朝鲜的威胁和敌视程度。因此,发展核武器就成为朝鲜为保全自己和迫使美国改变对朝政策的必然选择。

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都明确地指出了美国对朝敌视政策是迫使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始作俑者。2006年10月2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形容朝鲜进行核试验是“求救的呼喊”。他认为平壤进行核试验是因为朝鲜没有从美国得到必需的安全保障。他并且呼吁国际社会与朝鲜对话,反对制裁。他说,过去的经验显示,制裁不会取得成效,对解决冲突没有任何好处[2]。

也有分析人士对朝鲜是否会弃核持极其悲观的态度。美国外交协会副会长加里·萨莫尔认为,“朝鲜的最终愿望是拥有核武器,因此不可能完全弃核”[3]。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也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成功进行过核试验,就别想通过外交和制裁的手段劝说其弃核。中共中央党校的张琏瑰教授认为拥有核武器是平壤不可逆转的战略决策[4]。

以上悲观论点的产生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朝鲜得不到安全保障。试想,如果朝鲜能够通过六方会谈得到了完全的安全保障和合理的经济补偿,成为国际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正常国家的话,那它仍然坚持“拥核”对它会有什么好处呢?须知,这样的话,它将不仅失去得到的这一切,而且朝鲜作为落后的贫穷小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既不能吃又不能用的核武器只会使其经济雪上加霜。坚持“拥核”还会使朝鲜在国际上众叛亲离,将更加孤立。六方会谈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实现半岛无核化,同时有关国家的安全保障和适当的经济补偿应该得到满足”。如果朝鲜的安全问题和经济补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仍然不弃核的话,它将面临参加六方会谈中的其他五方的共同反对,包括失去中、俄对它的支持,若如此,即使拥有核武器,朝鲜处境将变得更加危险。所以朝核问题解决的关键不在于朝鲜是否会弃核,而在于美国是否会改变其对朝长期的强硬、敌视和僵化的政策。

二、美国的可行方案在于改变其强硬和僵硬的政策而与朝鲜进行“接触”

美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可选择方案其实并不多。首先,美国采用军事打击手段行不通。

有众多的因素决定了美国采用军事解决手段行不通。美军目前深陷伊拉克泥沼,国内反战呼声日益高涨;朝鲜拥有强大的军事反击能力,有庞大的常规部队和较强的火炮和导弹打击能力;朝鲜的地形比伊拉克复杂得多。特别是中、俄甚至包括韩国和日本都反对美国对朝动武;朝鲜的核力量也具有相当的威慑力。所以,至少在当前,美国采用军事手段来解决朝核问题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第二个方案就是美国布什政府当前所持的利比亚模式,即希望朝鲜像利比亚那样对美妥协,实际上意味着朝鲜对美彻底屈服和投降。这种模式只能说是布什政府的一相情愿,可以说是幻想。朝鲜几十年来都没有向美国屈服和投降,怎么会在核试验成功之后向美国屈服投降呢?所以,美国在谈判中总是要求朝鲜先弃核然后再谈安全保证或者宣称“美方不会对做出坏行为者(朝进行核试验)予以任何奖励”,这种态度对解决朝核问题是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

第三个方案就是美国加大对朝封锁和制裁的力度,寄希望于朝鲜出现“体制崩溃”,即把朝鲜“拖垮”掉。

美国长期抱定一种错误的观点,即只要假以时日,朝鲜一定会因经济困难而“自动崩溃”,美国一度甚至判断朝鲜政权会在2003年以前崩溃[5]。布什政府内部的鹰派人物更是鼓吹强硬打击,全面封锁,反对接触,反对让步。但是,数年下来,朝鲜政府不仅没有崩溃垮台,反而更是发展出了核武器,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巩固了现政权。连日本的军方高级研究人员都认为朝鲜“体制崩溃论”缺乏依据[6]。再说中、俄甚至包含韩国也不会愿意看着朝鲜出现崩溃的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发生。

朝核问题如果久拖不决,那么将对各方包括对美国也是不利的。如果美国继续对朝采取强硬和封锁的政策,不排除朝鲜采取以牙还牙——进行核武器和核技术的扩散,这样美国面临核打击的可能性增大。目前已有风声传言朝鲜在帮助伊朗发展核武器,尽管朝鲜对此予以了否认。另外,朝核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它不仅会对一些怀有“核野心”的国家是一种鼓励,而且会使东亚的安全环境发生突变[7]。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10月6日也发表社论,认为此事值得警惕,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都会认为自己也应该拥有核力量。事实上,自朝鲜进行核试爆至今,日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朝鲜威胁论”大大刺激了蛰伏良久的“核武装论”,从自民党政调会长到外务大臣,“核”成为这个秋冬日本最惹争议的话题[8]。谁都承认,日本只要有意愿,它便可以在短时间里发展出核武器。

第四个选择方案就是对朝鲜实行“接触”政策。

美国政府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和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以及本身的傲慢,对朝鲜一直采取了敌视、封锁和威胁的政策。克林顿政府时期对朝政策一度有所松动。1994年美朝缔结《框架协议》,美国以承诺向朝提供经济援助和轻水反应堆项目来帮助解决朝鲜能源困难,以及开展双边外交方式来换取朝鲜的停止开发核武器。但是在朝鲜等待了长达10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迟迟不兑现,美国错误地估计朝鲜政权可能在这期间崩溃。结果忍无可忍的朝鲜进行了核试验,使美朝之间进行合作、改善关系的一次机会丧失。

事实证明,布什政府一直实行的更加强硬和僵化的对外政策已经失败,布什政府里那些鹰派人物也纷纷去职,美国政府到了该是改变对外政策包括对朝政策的时候了。

既然美国政府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既难以采用军事手段,制裁也没多大效果,而拖延又有害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只有选择“接触”政策了。英国报纸的一篇文章分析认为,朝、美两国间这种没有任何交流,互相谩骂和极端对抗的做法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也没有,“解决朝核问题唯一手段是接触”[9]。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于2006年10月11日在演讲中指出,朝鲜的核试爆证明了美对朝政策是失败的,美国现在不应期望朝鲜改朝换代,而应该以互让的态度与朝鲜接触,共同解决问题。他还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的首次朝鲜核计划僵局以来,韩国一再呼吁与朝鲜达成互让配套协议,而在克林顿领导下的美国政府也同意这么做。他说,谈判原本近乎成功,直至布什政府上台,并反对有关计划,才造成今天的局面[10]。

美国前总统卡特也说,1994年他到朝鲜和金日成谈判。当时如果克林顿政府促使安理会通过制裁朝鲜的决议,战争确实有可能爆发。卡特说,金日成同意卡特提出的协议中的每一个条款,包括冻结朝鲜核计划,并让联合国核查团核查。数周后,金日成去世。不久后,通知克林顿政府他会继续遵守双方达成的协议。美国的交换条件是,不对朝鲜进行制裁,同时美、日等国同意提供足够的燃油给朝鲜其他的发电厂,以便使朝鲜关闭核电站后,供电不受影响。卡特指出,布什总统上台后,对朝态度发生剧变,在一年内,整个美朝协议框架完全毁了,朝鲜被布什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结果,当年卡特与朝鲜的所有协议,都被“扔进了废纸篓里了”[11]。

可见,美国两位前总统都认为正是布什政府的更加强硬的对朝政策造成了朝核问题的恶化,形成了今天的局面。须知,美国才是朝鲜半岛和东北亚能否通过朝核问题的解决而走出冷战状态的关键因素。在去年越南河内举办的APEC会议上,布什总统宣称如果朝鲜采取正确行动的话(暗示朝鲜先弃核),朝美关系将变得像美越关系一样(友好)。事实上,美强朝弱,尽管战术上是朝采取攻势,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是美攻朝防。因此,朝美关系要改善,须由美国先采取行动,改变对朝敌视、扼杀和威胁的政策,这是朝核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关键,至于谈判桌上的细节,只是技术性层面上的问题。

三、朝核问题的解决方式事关中国的切身利益

朝核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事关中国的切身利益,中国作为六方会谈中的一方代表和东道主,应促使会谈的结果有利于为我国和本地区创造一个和平和安宁的发展环境。

首先,武力解决方案是中国等国必须坚决阻止的。朝鲜毕竟事关中国东北大门的安危;朝鲜毕竟是中国的盟友,是同志加兄弟;朝鲜的存在还可以牵制美日在台海问题上对中国施加的军事压力等。中国应与俄、韩等方一起来阻止布什政府可能采取的冒险举动。

其次,朝核问题如果久拖不决对中国和本地区利益也是极其有害的。朝核问题不解决,可能刺激本地区的一些国家纷纷发展核武器,引发地区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安全环境。还可能使世界现行的核不扩散条约和机制遭到破坏,从而也破坏了中国追求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

正是缘于对本国利益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考虑,中国既不可能同意美日提出的加大对朝鲜制裁,迫使朝鲜屈服或崩溃的主张,也不能对朝鲜进行核试验行为不反对甚至纵容、完全庇护。中国方面认识到了朝核问题解决的复杂性,作为“东道主”、“中间人”,又是“利益相关人”,只有与其他伙伴方耐心、巧妙地推动六方会谈向着“实现半岛无核化,同时有关方的安全保障和合理的经济补偿要求应当满足”的这一基本原则向前推进。舍此,别无他途。

四、朝核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利于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改善

朝核问题如果能通过六方会谈而得到妥善解决的话,那么将深刻地改变东北亚战略格局和极大地改善本地区的安全环境。

我们应该看到朝核问题的产生正是冷战的遗留在东北亚发酵的产物。冷战结束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和地缘战略利益的考虑,置朝鲜强烈希望改善双方关系的愿望而不顾,继续对朝实行敌视、封锁和威胁的政策,使朝鲜半岛一直处于“适度”的对抗和动荡之中。这样既可以给美国在半岛驻军提供理由,又迟滞了半岛的统一进程,还可以对中、朝、俄进行牵制和威慑。朝鲜不顾一切发展核武器实际上就是为了打破这种被封锁和遏制的不利局面。

如果朝核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朝、美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带动朝、韩和朝、日关系正常化),东北亚地区将摆脱冷战的阴影,它将有利于本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地分析,可知美军继续在半岛驻军的理由将不复存在。

美国布什总统在去年的河内APEC会议中曾经呼吁朝鲜先采取行动(弃核),美国对待朝鲜将像对待越南一样(友好)。考察一下历史,殊不知,正是美国势力在东南半岛的大撤退才使越南实现统一,也才有美越关系的正常化和今天的“友好”以及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我们希望能以朝核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使东北亚地区的冷战残留物得到消除,使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深刻改善。果真如此,这将是本地区国家和人民的福音。

[参考文献]

[1]伯蒂尔·林特纳.平壤情迷核武60年[N].参考消息,2006-10-18(9).

[2]詹得斌.联合国别停止援朝鲜[N].环球时报,2006-10-26(1).

[3]传美欲以安全保障书换朝弃核[N].参考消息,2006-12-15(1).

[4]核小国朝鲜更加危险[N].大家文摘,2006-10-13(1).

[5]朱锋.朝核危机管理和中国的外交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6,⑻:35.

[6]武贞秀士.体制将走向何方[J].参考消息,2006-12-29(1).

[7]朝鲜和多米诺骨牌[N].参考消息,2006-10-09(3).

[8]日本造核弹最快三年[N].环球时报,2006-12-26(1).

[9]理查德·劳埃德—帕里.朝鲜终于打出了决定性的一张牌[N].参考消息,2006-10-09(3).

封锁效应范文篇7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应对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决策部署,按照《省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加强我镇肺炎疫情控制的应对准备,通过预测疫情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构建不同情境模式下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修订)》《省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市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重点工作的通知》《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等编制。

1.3工作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行业(领域)部门源头防控,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预防和救治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组织应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及时依法启动应急响应,统一调度使用应急资源。各村(社区)按照应急响应要求,负责做好辖区内组织应对工作。

依法规范、科学应对。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应对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应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分区分类、动态调整。根据疫情实际,有的放矢做好本地防控工作,并依据疫情进展动态,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建立健全疫情防控队伍,整合其他防控力量积极参与配合的快速反应、高效应对机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镇秋冬季节三种情景肺炎疫情应对,规范应急处置工作。

1.5情景描述

鉴于国内外肺炎流行形势以及防控策略和措施调整,我镇秋冬季肺炎疫情可能出现三种情景。

情景一:境外、省外或市外疫情输入我镇,一周内出现1起聚集性疫情;或连续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不含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下同)或1起聚集性疫情,有出现乡村、社区传播的风险。对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依靠市委、市政府支持和我镇资源与能力可以应对。

情景二:镇域内连续14天内出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一周内发生2起及以上的聚集性疫情;或无法确定传染源来源的疫情,导致局部暴发流行。尚未对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需要上级指挥部调配资源进行紧急支援。

情景三:我镇肺炎疫情进入广泛流行期,周发病率≥2/5万,连续三周无下降趋势,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由市指挥部向市应对病毒肺炎防控调指挥部申请跨区域调配资源紧急支援。

2应急指挥机制

坚持疫情防控领导体制、战时机制、指挥体系不变。按照镇党委、政府《关于成立镇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关于成立镇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的通知》要求,维持现行指挥决策机构和应急指挥部工作组(专班)及对应职责不变。

3应对策略与措施

3.1情景一

3.1.1启动响应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响应策略。

3.1.2响应策略

按照“严防输入、阻断传播、精准救治”总体防控策略,在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肺炎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肺炎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强化联防联控,落实密切接触者跟踪管理、疫点管控、人群聚集限制等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措施,严防新增输入病例和下代病例。

3.1.3响应措施

在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快速开展疫情处置

疫情发生地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2小时内完成报告,协助相关单位和组织辖区内各种资源和力量12小时完成核酸采样检测,协助相关单位24小时完成流调。按照确定的疫点疫区范围、风险等级和相关工作方案开展分区分类应急处置,对可能受病例污染的居住场所、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环境和物品及时实施全面终末消毒,向市委市政府申请采取限制人员聚集、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

(二)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1)全面开展流调和核酸检测。协助相部门和组织辖区资源和力量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开展溯源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和组织辖区派出所、各村社区等各种力量和资源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追踪;协助市疾控中心及相关医疗单位开展以核酸检测为核心扩大监测预警范围,尽快找到潜在感染者。对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次级密切接触者,及时落实转送、集中隔离等措施;对追踪到的一般接触者,由辖区村(社区)、镇卫生院及时落实居家医学隔离观察措施,实现应隔尽隔、应管尽管。

(2)开展部门协同处置。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落实转送、集中隔离等措施,按照上级要求及专业单位的安排部署,及时规范开展疫点处置,最大限度控制新增输入病例,不发生或少发生二代以上病例。

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及时接受上级指挥部疫情防控组信息收集专班推送信息。各村社区压实本责任,加强对境外或国内重点地区来(返)人员的排查,加强途中人员信息排查和健康申报工作,确保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3)加强境外入来(返)人员管理。严格入境人员管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对接,严格落实对入境来(返)人员持续实行信息收集、人员排查、精准识别、全员核酸检测和全员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不具备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统一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7天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等排查管理制度。

(4)加强国内重点地区人员排查。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03号)要求做好排查管理工作,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须持有到达目的地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到达目的地后,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如无法提供上述核酸检测阴性信息,到达目的地后应当立即接受核酸检测和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

(5)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各村社区对排查出的情况及时上报镇政府,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疫情,必须按照要求2小时内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政府。

(6)严格执行对发热药品管控及发热病人管理。市场监管所、镇政府相关部门督促各零售药店暂停售卖发热药品,有患者到药房购买发热、咳嗽药品的,零售药店要详细询问、及时登记,并负责与就近发热门诊、哨点诊室联系,力劝患者到发热门诊或哨点诊室就诊。如发现肺炎疑似病例的,必须以最快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政府报告。

(三)切断传播途径

强化疫点管控,严防输出。尽量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避免人员聚集。对有疫点的居民小区、院落和企事业单位实施封闭式管理,实行内部人员进出登记,严格体温检测和健康观察;从确诊病例之日起的14天内,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本小区、院落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和与他人接触,自我监测体温及身体状况。内部老年活动室、日照中心、文体活动场所一律暂停开放,社区活动一律暂停。

(四)保护易感人群

(1)强化公众宣传引导。提倡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咳嗽礼仪,减少非必要聚集活动,保持一定的人际物理距离。引导群众养成主动就医意识和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科普宣传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洁、社区农村环境清理、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其他重点场所环境清洁行动,大力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活动。

(五)及时规范信息。

及时收集辖区和网络负面信息,并对辖区不良信息、媒体进行监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病毒疫情信息均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信谣、不编谣、不传谣。按照市指挥部统一宣传口径,及时通知、相关信息。

3.2情景二

3.2.1启动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响应策略。

3.2.2响应策略。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加强救治”总体防控策略,统筹集中镇域内资源力量,全力遏制疫情在我镇的扩散蔓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划定的疫情风险等级,分级分类、精准施策,落实差异化防控策略,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四早”,明确“四方责任”,加强疫点疫区管控,限制人员流动,及时做好疫情的控制,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

3.2.3响应措施。在情景一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或强化以下措施:

(一)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1)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协助专业单位对疫点、疫区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2)加强病例监测和早发现。协助专业单位开展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对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和加强疫点和污染场所的消毒处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对高危人群开展核酸筛查。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重点场所措施。镇人民政府组织力量,按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必要时可采取相应保护性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交通管制。

(2)疫点封锁。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应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对疫点所在的小区、院落等实施封锁,并对该区域居住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依法封锁期间一律不得外出,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疫区封锁。镇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宣布我镇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在疫区内采取相应紧急措施,并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区域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能离开当地,确需离开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用公筷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并养成主动就医意识,配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

(四)信息

及时收集辖区和网络负面信息,并对辖区不良信息、媒体进行监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病毒疫情信息均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信谣、不编谣、不传谣。按照市指挥部统一宣传口径,及时通知、相关信息。

3.3情景三

3.3.1启动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响应策略。

3.3.2响应策略。按照统筹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防控策略,启动大流行应急处置措施。向市应对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申请,请求给予全力紧急支援。

3.3.3响应措施

在情景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或强化以下措施:

(一)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1)加强卫生防疫。协助疾控机构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监视和相关疫情信息收集。协助疾控机构迅速对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协助相关专业单位迅速组织开展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协助专业机构加强疫点和污染场所的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管理,杜绝脱管、漏管、失管。加强公众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配合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2)强化核酸检测。及时组织发生暴发疫情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进行核酸筛查,及早有效发现并管理传染源,阻断疫情进一步扩散。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人群聚集活动管理。采取最严格的人群聚集管制管控措施,全面限制人群聚集活动,严禁群体性聚会聚餐。对违规举办或承办集体聚餐、参与聚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2)强化网格化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网格化管理,除必要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每日对出入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每日健康巡查,发现异常者及时报告。做好日常生活保障服务工作。

(3)实施疫点、疫区封锁。有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居民小区、院落、单位、企业、场所等,依法依规予以封锁,严禁人员流入流出。镇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划定我镇为疫区并实施封锁,疫区内全部居住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封锁期间一律不得外出;除工作必须和生活补给外,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疫区。严格落实圈层闭环的封控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强化中医药预防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的作用,对高危人群(密切接触、一般接触))、重点场所(学校、养老院、康养机构等)人群使用中医药“大锅汤”,加强人群预防。

(2)大规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洁行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动职工对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及单位周边环境进行清脏治乱大扫除,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加强工作场所自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公共物品及地面、走廊、厕所、电梯、食堂等公共区域定时清洁消毒。

开展环境清理行动。在持续压实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乡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充分发挥物业、居(村)委会等的作用,确保有专人负责,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消除卫生死角。对人员集中和使用频次高的值班岗亭、单元楼道口、电梯、小广场、小区门禁、垃圾收集点、公厕、健身器材等公共场所和设施定时清洁消毒。加强社区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切实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持续推进市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集贸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全面清理市场所有摊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市场内公厕、水池、垃圾桶、活禽宰杀点以及(进口)海鲜、冻肉储藏、交易点等基础设施的清扫保洁和消毒,及时密闭收运垃圾,落实“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全面排查市场给排水设施,确保市场内产生的粪污水有效处理。严格落实市场内病媒生物防制措施。

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组织动员的作用,组织群众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倡导群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组织开展防控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应对大流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和主动就医意识。

(四)规范信息

及时收集辖区和网络负面信息,并对辖区不良信息、媒体进行监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病毒疫情信息均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信谣、不编谣、不传谣。按照市指挥部统一宣传口径,及时通知、相关信息。

(五)加强经济社会秩序管控

(1)企业管控。除疫情防控必需、保障企业生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企业可正常运行,其余企业均暂时关闭。

(2)重点项目管控。除公共医疗卫生、应急灾备、交通生命线等应对疫情急需和事关基本民生、涉及全局重大经济活动的重点项目外,其余项目暂缓实施。

(3)服务场所和经营单位管控。仅保障批发市场、超市、药店、便利店等重点骨干商贸企业正常营业,其余服务场所和经营单位暂停营业。

(4)教育机构管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等严格采取停课停训措施。

(5)场所管控。关闭各类公共场所。

(6)交通运输服务管控。重点保障群众基本民生和疫情防控、医用物资等运输服务需求。

(7)市场供应管控。实行统一到外采购,与外界完全隔离,强化与非流行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协议订单生产,专人专车运输,专人监管,全面消毒、密封包装,调动社区、物业等力量参与配送,专项专户供应。

4保障及准备措施

4.1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有效应对,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持续抓好常态化防控,巩固稳定向好的防控态势。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防范。开展常态化防控工作暗访检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暗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弥补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未按规定履行防控责任,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从严追责问责。

4.2人员队伍准备。组建疫情研判、社区防控、心理疏导等队伍。建立装备精良、技术过硬、行动迅速的应急处置队伍,保持不少于1支应急处置队伍,每支队伍不少于10人。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积极培育社区管理人员、志愿者、网格员、社会卫生员等社区防控队伍。

4.3防控经费准备。足额保障疫情防控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物资储备等支出,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全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

4.4应急物资准备。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物资储备体系,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保障派出所、村(社区)组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供应,启动应急响应后实施应急采购;要做好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完善储备物资调用机制。

4.5交通运输准备。按照首先满足供需矛盾突出地点、疫情严重地点的原则进行物资分发和调配。开通应急防疫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保障优先通行。

4.6脆弱人群、高危人群及重点机构应对准备。制定脆弱和高危人群保护计划,关注其生活和健康需求。提前对辖区内的老、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脆弱人群进行摸底,保障其有救助途径,使其家庭基本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对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慢性病人制定合理处方用药计划。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建立绿色通道,降低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为脆弱和高危人群提供社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互助,招募社区志愿者,在脆弱和高危人群和其家庭因疫情受到影响时提供生活帮助,关注脆弱人群集中的机构,预防受到疫情影响;强化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物资的供应,加强防护措施,预防在此类机构中暴发疫情。

5评估与终止响应

根据上级相应级别调整和部署,适时终止相应响应。

封锁效应范文篇8

(一)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的统一、全面开发为基本前提,然而,行政垄断凭借行政强制力,以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区域利益为出发点,分割市场,垄断经营,形成横向的地区经济封锁和纵向的部门垄断,直接阻碍和破坏全国性统一和开放市场的形成,造成社会各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从根本上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以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

(二)阻碍公平竞争秩序的形成。行政垄断以行政权为后盾,在现今行政权日益膨胀,其影响无孔不入的当今社会,实施行政垄断的部门,行业无疑占有了先天的优势,再通过地区性歧视待遇和部门性差别待遇等行政手段,直接阻碍企业之间,公民之间的自由和公平的竞争,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精神相悖,从而在一定的商品服务等交易领域限制甚至排除竞争,对公平竞争秩序造成了破坏性的恶劣影响。正如学者陈志成所说:“行政垄断是一种‘圈地式’的,排他性的特殊经营,在其垄断领域实施了市场禁入,通过种种排他性控制,阻止竞争对于(含潜在对手)的进入,妨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①

(三)滋生腐败,败坏社会风气。行政垄断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一定部门或一定地区的利益,它实施的负面影响之一便在于限制或排除竞争,扶植企业的依赖性,使企业不再把精力放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或服务质量以进行正当、合法的竞争,而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费用用于游说和行贿,以一定的代价希冀得到行政主体的庇护和倾向性的政策,维护本企业在低水平下发展,这就必然产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既损害了行政主体应有的权威性和廉政形象,也使社会上群起效仿,败坏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行政垄断严重侵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行政垄断的典型表现为:凭借行政强制力,人为控制产品生产和供给数量,固定相应的服务供应商,制造有利于自己“卖方市场”状态,维持大大高于竞争性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垄断性价格,攫取超额垄断利润,衍生一定的“特权阶层”。以损害“全社会”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来维持少数人的“特利”。凭借强制性的成本转移和不公平的价格损害公众消费者利益。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具有知情权,选择性和平等交易权,但在行政垄断面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限定,丧失了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个人消费自由被剥夺,人们往往迫于形势只能选择“唯一”的“选择”,这侵害了公众的人身权益。德国学者路德维希·艾哈德认为“消费者的自由……是任何人不约侵犯的基本权利”。侵犯了这种自由,“应当算是一种反社会的暴行”。②

(五)行政垄断加剧了社会不公,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违背。社会主义不是同时富裕,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收入差距允许存在,但这要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凭借个人能力、学识及作出的贡献而体现的个人价值的差距,而不是凭借行政强制力所形成的行政垄断使有关部门和个人在非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获得高收入,高利润。在2001年人代会期间,朱镕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还存在较严重的垄断问题,还形象地用“银行加‘证(券)保险’,两电(电信、电力)加烟草,石油加石化,扫地的拿得不少”这句顺口溜说明了我国存在的行政垄断所造成的高利润、高收入行业(部门)。③行政垄断实施的主体借助行政权力对资源进行瓜分和占有,剥夺广大消费者利益而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实现本行业、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及其成员达致利益最大化。(六)行政垄断导致低效率,阻碍经济发展。“与秩序、正义和自由一样,效率也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美德。一个良好的社会必须是有秩序的社会,自由的社会、公正的社会,也必须是高效率的社会”。“既然效率是社会的美德,是社会发展基本价值目标,那么,法律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之一,应当是以其特有的权威性的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式,实现效率的极大化”。④行政垄断实施者往往以为了提高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效率为借口实施其行为,但实质上,行政垄断不仅会浪费资源,导致经济福利的减损,同时也使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形成,造成经济效率的低下。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西方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认为:如果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而不是市场过程予以分配,那么就会导致人为的资源短缺,并诱发人们寻求这些短缺资源的活动,这种活动对社会的损害往往大于租金获得者的收益。行政垄断对经济效率的损害,还表现在行政垄断阻碍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发展规模经济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却由于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等行政垄断行为阻碍了我国规模经济的发展。首先,行政垄断使企业免受竞争的压力,不但产品市场配置低效率,而且还产生了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即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即经济学上所称为“X效率”。使企业难以通过自身积累实现规模经营。但国外的X效率常产生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中国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却由于有行政垄断的存在,垄断地区、部门缺乏竞争,因而根本就没有竞争压力,没有创新的动力与热情。其次,行政垄断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局限于狭隘的市场范围,企业缺少规模经营所需的外部条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范围和市场容易限制劳动分工和企业规模大小,只有当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随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大规模生产经营才有实际存在的经济意义。简言之,规模经济的成长需要以较大的市场范围和市场容量为前提条件。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如果全国市场统一起来,那么我国国内市场的范围是广阔的,市场容量也非常巨大,完全可以形成规模经济。然而,由于行政垄断的分割和封锁使全国形成了若干互相隔离的小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狭隘的市场范围内,无法吸引到规模经济所需的巨额资金,原材料和能源,更谈不上“跨界”流通,销售和企业扩张。

注释

①陈志成,《行政垄断的多维解读》,《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3期,第22-24页。

②[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视世康、穆家骥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6页。

封锁效应范文篇9

目前,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国电子企业创立国际知名品牌遭遇严峻挑战的形势,我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我国电子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与发达国家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能够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同时,我国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便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电子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进而促进国内电子产品国际品牌的创立。

(1)与发达国家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需要拥有吸引对方的优势,我国电子企业背依国内广大的市场支持,且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提升企业竞争力,使自己拥有吸引发达国家企业与其结成战略联盟的优势条件;

(2)我国电子企业在国际市场实力较弱,往往愿意寻求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企业为合作伙伴以促进自己的发展,而联盟中实力不对等却容易失败。因此,我国电子企业要精心选择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的效应才是战略联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吸引和留住国际优秀科技人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电子企业。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电子企业更应努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1)电子企业自身应建立有效的人才奖励、激励制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与发明专利的保护,为所有的高科技人才在我国投资、创业与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以吸引国际高科技优秀人才,进而促进我国电子企业知名品牌的创立;

(2)政府应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同时在制度上保证大批外国优秀留学生能来我国工作与定居,向全球优秀科技人才敞开国家大门。

3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才能给企业品牌增加活力,提高品牌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1)建设科技研发平台需要有资金和人力投入作为保障。加大电子企业研发资金投入能提高企业专利产出,进而促使电子企业从单纯的贴牌生产转变到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建自主品牌。同时,加大企业研发人力投入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为研发资金投入提供保障;

(2)国家应不断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支持电子企业加大研发投人。例如税收优惠及财政补助能够改善企业资金状况,电子企业在确定对某项技术的研发战略后,可以积极的向政府申请创新津贴;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知产权保护,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最终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促进电子企业国际知名品牌的创立。

4在发达国家设立技术研究机构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品牌之源,企业品牌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为电子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促使电子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是推动电子企业创立国际知名品牌的重要力量

(1)目前,国际知名的品牌都非常重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对我国进封锁的,制约着我国电子企业国际知名品牌的创立。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为此要鼓励我国电子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技术研究机构,以促进国内电子企业学习发达国家企业先进技术及研究开发经验,更新技术设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水平,促使国内电子企业与国际接轨,跟上国际潮流;

封锁效应范文篇10

一、推心置腹,造成信息畅通的“大气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展现新的风貌。研究表明:现代人才具有对社会的强烈依赖、普遍专业化、智能日增和不确定性四大特点,其身上打着现代信息的深刻烙印。在现时,任何人如果不系统接受社会信息的熏陶,便无法成才,更不可能拔尖。因此,讲组织气候,第一位的是要保证信息畅通,包括组织对整个社会信息的顺利接受和组织内各成员之间信息的正常释放与接受。其中,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问题尤为重要。一个单位或组织,其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心眼不一,思路各异,就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信息自然难以沟通,其集体智慧便得不到充分发挥,显示巨大创造力的拔尖人才也就无从产生。可见,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畅通的关键在于消除心理障碍。因此,作为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一定要以诚相见,推心置腹,遵循成才规律,恪守以下原则:

(一)信任性原则,或者叫做“用人不疑”

这是保持良好的开放式沟通,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前提。任何人都有自信心,都有荣誉感和成就感,都有干出一番事业的愿望。领导者在量能授职之后,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干,让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奋力拼搏,争取成功。我国古代魏文侯、刘秀、曹操等用人不疑,传为佳话。今天,领导者坚信人才的创造力,并给予热忱的支持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中国乒乓球队在第三十八届男子团体赛中,队员陈龙灿在首战韩国选手时,连失三分,他很气恼。教练理解他的心情,决赛时让他第一个上场去碰最硬的瓦尔德内尔。并说,只要拿下一分,就算胜利。教练的信任使小陈心里燃起了一团火,他一上场就拼,竟把这个瑞典一号种子选手拼了下来,为中国队大胜立了头功。可见,领导和组织上的信任与支持,对人才的腾飞是多么重要!

(二)敬重性原则,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是沟通信息,聚集人才的中心环节。每个人都希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实践反复证明:当一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时,就会产生向心力、合作感,使事业有成。战国时期燕照王构筑黄金台,广揽贤才,一时“十争凑燕”,乐毅、王以、邹衍、剧辛纷至沓来,辅佐燕王,励精图治,终使燕国成为“七雄”之一;三国时代刘备礼贤下士,几顾茅庐,终得卧龙辅弼,共建蜀汉而三分天下;今天一大批有才能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被尊为国宝,摆上重要岗位,新老干部合作共事,迅速开创了“四化”建设的新局面。的确,领导和组织上敬重人才,就能产生强大的凝集力,使革命事业兴旺发达。

(三)宽容性原则,或曰:“大度待人”

这是推动信息交流,促进人才涌流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的一生始终处于矛盾运动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于人不可求全责备。对知错就改的要不昝既往,真正团结一致向前看。史载: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起用管仲,从而使齐国大治,称雄一世,桓公则被尊为霸王;赵廉颇不服蔺相如,并多次对他侮辱,而相如则以国为重,不计私仇,宽宏大度,照常与他合作共事,终于感动得他负荆请罪,奏出了一曲世代相传的《将相和》颂歌。我们党历来主张“搞五湖四海”。还在延安时期,时任组织部长陈云就把“气量大”列入干部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领导者,更应当有宽广的胸怀,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要把包括那些反对过自己而在智能上超过自己的人在内的拔尖人才用上来,并给予应用的信任和尊重,真正造成一种心理相容,信息畅通的“大气候”。

二、垒阶架梯,普降脱颖成才的“及时雨”

长期以来,在人才开发的问题上,一直采用小手工操作方式,处于封闭状态;知人识才,举贤荐能的渠道太窄,更缺少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与环境,常使许多贤能之士感到生不逢时;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有心公正之人,却由于缺少科学依据而往往事与愿违。解决这些问题,有多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垒阶架梯,普降脱颖成才的“及时雨”。

(一)要突破过去依靠少数“伯乐”选人的圈子,把人才开发公开化,使贤能之士报国有门

人们曾经盛赞“伯乐”相马,转而寄希望“伯乐”选人,于是“伯乐”便有了几分神秘感,许多人对“伯乐”更是言听计从。不可否认,好的“伯乐”在举贤荐能上曾经起过而且正在起着作用,问题是“伯乐”本身没有“执照”,难免滥竽充数,被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钻空子。且“伯乐”选人又是凭他自己的“眼力”行事,这样选出的人多半打着个人感情好恶的烙印,仍然摆脱不了“任人唯亲”的影响。再说,这种由少数“伯乐”选人的小手工操作方式,远远适应不了“四化”大业对人才多方面、大数量的需要。实践证明,弊端不少。如果实行彻底的群众路线,让各种人才在大庭广众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接受公正的“裁判”,那么就会消除神秘感,冲破封闭圈,真正“不拘一格降人才”,使贤能之士,生逢其时,报国有门。

(二)要开展各种竞赛和评选活动,为拔尖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制与环境,使成材周期相对缩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竞赛对人才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竞赛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进入竞赛状态的人,往往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人的意志从而得到考验和锻炼。第二,竞赛能够增强人的智力效能,参赛者思想集中,记忆清晰,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具有很强的创造力。第三,竞赛能产生质的飞跃,获得最佳效果。以体育运动为例,许多世界新纪录就是运动员在激烈的竞赛中创造的,某些原来的国家选手,通过竞赛,一跃而成为世界冠军。列宁曾经指出:“社会主义不仅不窒息竞赛,反而破天荒第一次造成真正广泛地,真正大规模地运用竞赛的可能,把真正大多数劳动者吸引到这样一个工作舞台上来,在这个舞台上他们能够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才干。”电影界开展“百花奖”、“金鸡奖”评选活动以来,一大批中、青年编剧、导演和演员登上了“最佳”领奖台,成为知名人物的事实表明,开展各种竞赛和评选活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它给拔尖人才带来的福音就在于缩短了成材周期,解决了他们显形露面“熬年头”的问题。因此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都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定相应的选优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测试或评比,让各种拔尖人才应运而生。

(三)要加强对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的职业道德教育,打破“门户之见”,使人才的评价和使用公道合理

对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来说,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用人所长。而用人所长,必先知人所长,这就涉及对人才的评估问题。必须克服主观主义,打破“门户之见”,让人才在竞争中亮相,充分显示自己的长处,并接受科学仪器(如电子计算机等)的定性定量分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评价,获得一定等次。这就为各级各类人事征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做到择能而使,优才优用,让佼佼者不失时机地登上成才阶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趋利避害,调节成才区间“干湿度”

自然气候中的“干湿度”,对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影响极大。组织气候中的“干湿度”对人才的成长也同样重要,太干太湿都会病及人才。因此,负有人才“保健”使命的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必须注意趋利避害,调节好成才区间的“干湿度”。具体分述如下:

(一)针对社会惯性的是常态调节,其中心任务是战胜“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基本特征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加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社会惯性。即:对已有声誉的人所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潜人才的劳动成果却不予承认。如:某人在教育工作上出了成绩,被树为先进典型,于是再加上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的头衔;如果当过班主任,再加上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如果是个女教师,便马上授予她“三八红旗手”;如果还是个青年女教师,又会被命名为“新长征突出手”;在党内,她很自然地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选为出席各级党代会的代表;在社会上,她又可以毫不费力地当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可谓集美誉于一身。而对那些不出名的人,哪怕在某方面有了造诣,却不理睬。若是说了一句“牢骚”话,那就小事不小看,批斗加谩骂,一直到把他揉成“豆腐渣”。战胜“马太效应”,主要是坚持“实事求是”,注意优势积累,以免人才被“捧杀”、“骂杀”。

(二)最容易忽视的是顺境调节,其中心任务是“反骄破满”

一个人在走“上坡路”的时候,往往容易陶醉已经取得的成绩,喜欢听恭维话,许多人也就投其所好。但是,契可夫说过:“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列宁更是明确指出:“谁在争取一切,谁在争取全胜,谁就不得不提防,不要让微小的成果缚住手脚,不要误人歧途,不要忘记目的地还很远。”因此,当一个人有了成绩,出人头地以后,作为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应当头脑清醒,坚持“防重于治”,做到警钟长鸣,不使他昏昏然,飘飘然,在未来战斗中败下阵来。

(三)需要革命勇气的是逆境调节,其中任务“撑腰壮胆”

前几年,某大城市有一副教授,在化工机械的研究上做出了成绩,受到国家奖励和国外好评,然而就在他的周围,迁怒者有之,妒忌者有之,一时蜚声四起,使他陷入困境。而他所在单位的领导却十分软弱,不敢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结果造成这位副教授的神经失常,好端端的一个人才,就这样被毁了。可见,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加强逆境调节,无私畏护良才,为之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防寒解冻,拉长催生促发的“无霜期”

谁都晓得,植物只有无霜期内才能良好生长,人才的成长也情理相通。在组织气候冷若冰霜的条件下,不仅新人才难以萌发,而且原有的人才还会遭受摧残。因此,防寒解冻,拉长催生促发的“无霜期”,也就成为创造适宜大组织气候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解“思路堵塞”之冻,坚持“无问题推理”,使争议人才过好起用关

“无问题推理”是相对“有问题推理”提出来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无问题推理”的逻辑式是:“要是不能证明你的问题,首先假设你没有问题,将来查出问题,再作处理。”过去在人才使用中,多是遵循的“有问题推理”。如:当准备任用某人时,突然接到“快讯”,说他有什么问题,性质如何如何,于是引起争议。组织人事部门感到一时难以查清,便对他实行“冷处理”,往往数月一年以至几年不等,有的甚至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凉”了一辈子。这种人才埋没的悲剧时有所闻,但却不为人们所恼,因为它有“用人慎重”的优点。对此,必须先解“思路堵塞”之冻,变“有问题推理”为“无问题推理”,以坚持“实事求是”的真谛。同时,广泛宣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唤起人们的爱才之心,谨防冷枪、暗箭的中伤,确保争议人才过好起用关。

(二)解“资金卡壳”之冻,给予一定的“风险投资”,使科研人才免除经费难

任何人才的创造活动都必须有物质保证,“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绝对成不了事的。国外有一企业家讲,他经营的企业之所以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保持兴旺发达,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风险投资”。他不回绝一些青年提出的在他看来几乎是无用的设想的投资要求,实验结果,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外汇有限,许多人才的创造力,还是要千方百计,广辟财源,并动员一切社会财力给予支持,能集资的集资,可贷款的贷款,愿赞助的赞助。这就叫:给创造人才办实事,为改革志士开绿灯。

(三)解“时空受制”之冻,给予一定的“弹性时间”,使科研人才去掉窘迫感

现在一般领导者都讲求工作效率,要求下属有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无可非议。但是,“紧迫”不等于“窘迫”。如果领导者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岗位——任务——时间”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办事,并且以为卡得越死越好,那就糟了。因为,这对科研人才极为不利。殊不知科学劳动的特点,就在于它需要相对安静的空间和足够长的连续时间,而且要有张有弛。因此,应把具有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与一般工作人员相区别,给他们创造一个没有时间压力的清静环境,以发挥他们创造思维的优势,开拓新的境界,创造更高的效率。

(四)解“互相封锁”之冻,打破“单位(部门)所有制”,使特技人才流向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