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8:15:18

非审计

非审计范文篇1

美国《财富》500强排名第七的安然公司(EnronCorp.)破产一案,不仅严重动摇了美国证券市场的信心,在美国政坛也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安然公司的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公司也正与安然公司一同接受美国国会、司法部和美国证交会(SEC)的调查。安然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已向安然和安达信提出了巨额民事赔偿的要求。

在安达信受到的指控中,独立性问题是焦点之一。安达信在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非审计服务。2001年,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收费是2500万美元,非审计服务收费则是2700万美元。因此,不少人认为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特别是当非审计服务收费超过审计收费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无疑受到严重损害,这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肆渲染,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泰晤士报》都要求华尔街监管机构重新考虑禁止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此外,一些影响很大的组织如美国劳工联合会与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也专门致信SEC,要求修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规则,重新确定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定义,并严格限制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AFL-CIO认为,审计与非审计服务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常常“角色互串”,事实上参与客户的管理决策,而不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从而使审计独立性遭到明显破坏。

安达信总裁JosephBerardino在众议院财务服务委员会举行的安然事件听证会上,针对上述指责进行了说明和反击。他说,安然公司资产总额高达650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系统,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跨国公司,收费标准总体上是与其规模和复杂性相称的。同时,安达信提供的非审计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有的传统上就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甚至只能由注册会计师提供,因此不会损害审计独立性。在安然公司支付的2700万美元非审计服务费中,有350美元是税务服务,这是会计师事务所普遍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存在利益冲突;320万美元是对一套新的会计系统进行的必要审核(该系统由另外一家“五大”设计安装);另400万美元实际上是支付安盛咨询公司(Accenture)的咨询费,而安达信已于2000年8月与安盛咨询正式拆分;还有几百万美元的服务也是应由注册会计师完成的工作。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审计与审计相关收费占70%以上,而真正的非审计服务不到1330万美元,且每一单项的服务收费均不超过300万美元。JosephBerardino坚信,安达信的注册会计师不会也不应被利益驱使而放弃原则,不会因非审计服务的高收入而不遵守审计独立性要求。

其实,非审计服务是否有损于审计独立性,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Cohen报告就曾专门研究过这一问题,但该报告并未得出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的结论。2000年,SEC在主席利维特的极力推动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独立性规则修订运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限制或全面禁止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但SEC提出的修订草案遭到了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五大”为首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强烈反对,甚至连国会议员和工商界的许多代表也加入到了反对的行列。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妥协,SEC不再坚持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只是要求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审查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认定其是否有损于审计独立性,公开披露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和非审计服务费用额,并对企业评估和内部审计等进行个别限制,规定注册会计师不能提供超过40%的内部审计等。2001年8月SEC主席易人,新任主席哈维·皮特曾作为证券界著名律师,参与了安达信反对SEC新独立性规则的斗争。因此,人们认为利维特极力倡导的改革基本不会卷土重来。但是,谁也不曾想到,就在哈维·皮特上任才几个月时间,安然事件的突然爆发却又重新引起人们对这一话题的极大关注。这一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可能非常巨大和深远,如果注册会计师行业不能象2000年说服SEC那样,避免对非审计服务的全面禁止,将面临行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的影响

审计和非审计服务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是否影响审计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一)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早于审计服务,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历史看,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早于审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自然过程,而不象利维特所言,是注册会计师过分“贪婪”地追求利润的结果。严格说来,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会计报表审计反而晚于某些非审计服务。直到20世纪初时,才有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入达到总收入的50%。以英国Whinney,Smith&Whinney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该所在创立之初就提供非审计服务,包括会计服务、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见表1)。现代上市公司法定审计产生的标志应是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对股票发行和年度会计报表规定的审计要求。但正如GaryJonPrevits(1985)指出:“国会在制定这两部法律时,完全知道会计师事务所正在或者说早就开始(1900年以前)为客户提供大量的非审计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有诉讼支持服务、调查以及类似于现代的管理咨询服务。”

当然,在审计服务出现后,非审计服务的内容得以更加丰富,发展也更加迅速。注册会计师利用审计优势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审计服务的发展。通过提供审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也培养出了提供其它专业服务的专业能力。就客户而言,更欢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非审计服务。因为作为可信的审计服务提供者,与其它服务提供者相比,会计师事务所更可能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而且熟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带来更好地服务效果。

2、非审计服务迅速发展是一种世界趋势,并非某些国家、某些事务所的特有现象。目前,尽管各国以及各个事务所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注册会计师都在提供多种非审计服务。就全球平均来看,非审计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约已占到50%,而且连续多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参见表2)。从美国的情况看,“五大”1999年管理咨询收入已全面超过会计审计服务,安达信、普华永道、安永、德勤、毕马威的收入比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分别为18/70、35/45、34/43、31/50、36/40。除此以外,美国收入排名第6-100事务所其会计审计收入也在逐渐下降,2000年只占到41%。

(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1、研究表明非审计服务并不损害审计独立性

尽管有不少媒体和组织声称,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有损于审计独立性,但更多的权威性研究结果却显示,提供非审计服务并不损害审计独立性,迄今也没有实证证据表明,曾有审计失败或投资者对审计质量的不信任与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存在正相关关系。

2000年8月,美国公共监督委员会(POB)下属的审计有效性小组(ThePanelonAuditEffectiveness),首次对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详细调查,以分析审计是否具有有效性。当时的POB主席正是由SEC主席利维特兼任。但该小组发表的报告却声称,未发现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证据,并且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对上市公司客户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能够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不是一时的现象,未发现审计失败与此相关。”审计有效性小组的成员Palmrose(2000)也专门写信给SEC指出:“本人在过去十年里对审计失败案例进行的研究中,收集了自1960年以来包括五大在内的大型会计公司有关的1000多件法律诉讼,但极少发现与服务范围相关。”

2000年7月,美国独立准则委员会(ISB)委托研究调查机构Earnscliffe专门对非审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也发现:“多数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之外开拓了其它服务领域虽是事实,但这并没有给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带来任何挑战。”

2000年9月,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专门就美国SEC的独立性修订草案发表评论:“FEE不认为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必然损害审计独立性。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参与审计客户或其管理层的决策活动,提供非审计服务就不会损害审计独立性。”

此外,美国审计总署、美国财务总监协会、美国商会等机构和组织也从不同角度对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非审计服务并不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危害,反对全面禁止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

2、非审计服务有助于加强审计独立性

2000年7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会计系就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是否损害审计独立性这一问题进行了独立的专门调查。此项调查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审计报告使用人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看法。一种是注册会计师单纯提供审计服务,另一种是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结果显示,非审计服务对报告使用人的看法,不仅未发现负面影响,反而有正面影响。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加强报告使用人对报告的信赖。这些发现支持了非审计服务加强审计独立性的观点,也增强了注册会计师抵制客户管理层压力的能力。同样,POB审计有效性小组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所检查的业务中,超过四分之一的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提高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说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反而有助于加强审计独立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运作和交易情况进行更深了解,能够更有效地确认风险,选择更为有效的审计程序,也能够更主动地抵制来自客户的压力。20多年前Cohen委员会的报告就指出,为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可能加深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深入了解,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广泛的服务范围和领域,能使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坚实和更广阔的财务基础。随着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壮大,业务更加多元化,财务上更加安全,就更有能力承受失去某个客户造成的损失,因此能够加强注册会计师独立判断的能力。再次,有效的审计有赖于多方面专家的集体工作。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多元化服务,能够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很方便地得到本所各方面专家的专业技术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比外请专家及时,而且更有利于质量控制。由于公司经营和财务结构的复杂性,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环境下,非审计服务专家在提高审计质量上常常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有效的独立性监管能够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应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并不一定自觉保持超然独立。因此,必要的监管机制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基本条件。以美国为例,其独立性监管框架主要包括四个层次:(1)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监管,包括专业培训和教育、内部检查、质量控制以及处罚措施等。(2)专业组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所进行的自律性监管,如美国独立性准则委员会(ISB)、公共监督委员会(POB)以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道德执行委员会(PEEC)、上市公司业务部(SECPS)等在这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SECPS不仅对部分非审计服务做了禁止性规定,而且采取同业互查等方式监督独立性规则的执行。(3)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按照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请和解雇、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监督以及审计费用决定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通过法律责任形式实现的外部监管。如美国SEC对违反独立性规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有权进行罚款、市场禁入等行政处罚,而民事赔偿制度和刑事处罚,在美国是对注册会计师最为有力的监管措施。如果这一套监管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应该说能够保障注册会计师在提供非审计服务时保持独立性。

(三)非审计服务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受到的另一种批评是,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利用引导价格(IntroductoryPrice)或者低价策略(Lowballing),将审计作为特价服务和诱饵,以提供更为有利可图的非审计服务。也就是说,很多非审计服务的收费超过审计服务,从而在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之间形成市场竞争,最终造成审计服务竞争力趋弱,收费更低,注册会计师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非审计服务,降低了审计服务的投入。而审计服务的投入不足,自然难以保证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因此,非审计服务间接地损害了审计独立性,影响了审计质量。

应该说,非审计服务收费高于审计服务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除了安达信向安然收取的非审计服务费超过审计费外,2001年毕马威向摩托罗拉收取的咨询费是6230万美元,审计费是390万美元;安永向Sprint长话公司收取的咨询费是6390万美元,审计费是250万美元;普华永道收取AT&T的咨询费是4840万美元,审计费是790万美元。这种收费标准的差异,并不能证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构成竞争威胁。如果真的构成威胁,爆发丑闻的应该不是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收费仅相差200万美元的安然公司,而应该是咨询费与审计费悬殊更大的Sprint公司。我们认为:

1、初始审计时存在的引导价格,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种正常的营销策略。正确理解这一问题,必须从长期竞争的角度考虑引导价格的经济合理性。因为市场是竞争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提供服务时,在审计收费上做出一定让步,其目的是用未来利润弥补一开始的可能损失。会计师事务所是市场化的产物,没有理由禁止事务所合理运用市场手段进行正当的市场竞争。事实上,审计客户购买非审计服务,并非引导价格诱使所致,而常常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展现了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潜能,才使客户产生了对非审计服务的需求。

2、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关键不是价格本身,而是内在的服务成本。由于咨询服务常常针对的是一些新技术、新问题,技术含量比较高,而且咨询服务一般不是客户每年都有需求,往往是一次性的,因此收费比较高。而对于一个长期审计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比较熟悉情况,审计成本低于咨询服务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由于存在“范围经济”,能够节约服务成本,低价策略不一定就是“赔本生意”。范围经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溢出,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服务间因信息共用和资格共享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如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就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能力;二是契约性范围经济。一般情况下,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购买者之间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服务的交换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如果由同一服务提供者提供多种服务,则可以利用相同的契约资源(商标、信誉、客户信任)降低这种交易成本,从而获取契约性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的存在,不仅能够降低服务成本,而且对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一种服务出现质量问题,也会殃及另一种服务。

3、没有证据表明审计服务收费因提供非审计服务出现下降趋势。批评者针对的只是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收费的直接对比,而没有对审计收费进行历史比较,分析其是否因为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出现了下降趋势。

(四)禁止提供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的影响

我们也注意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根据各自不同的法律环境,对非审计服务做了禁止性规定。这些规定在各国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表3列举了经合组织(OECD)主要国家非审计服务政策的差异。各国对非审计服务做出的部分禁止性规定,并不能印证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具有损害,各国间的明显差异反而令人怀疑这些禁止的合理性。

经合组织国家对非审计服务的禁止性规定可以分为三种:(1)对非审计服务基本不予禁止,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卢森堡、荷兰、瑞典和英国。在这些国家里,只是对独立性提出框架性原则规定,不具体列出禁止范围,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非审计服务时,对独立性是否受到损害进行评估,在不违反独立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提供非审计服务。(2)禁止提供非审计服务,如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但主要是禁止提供审计的同一法律主体为上市公司提供非审计服务。(3)部分禁止非审计服务。例如,多数国家都禁止为审计客户提供记账;美国、丹麦、希腊、日本和葡萄牙都禁止法律服务;公司重组服务则在日本和葡萄牙遭到禁止;日本规定只有具有资格的税务师才能提供税务服务,且对管理咨询进行了严格限制;2001年生效的SEC新独立性规则,对企业评估、内部审计外包等管理咨询性质的服务也做了一定限制。美国SEC在2000年也曾试图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但遭到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如2000年9月,欧洲会计师联合会专门致信SEC,认为“企业的新发展,金融市场的演变,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得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难以奏效,FEE相信禁止非审计服务的结果可能更加有害于审计效果”。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也对SEC的草案发表了不同意见:“我们相信,只有当缺乏足够的措施防止独立性威胁,如注册会计师参与管理决策时,才应该有效禁止注册会计师进入这些领域。”可见,绝大多数国家不赞成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即使在意大利、法国等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的国家,会计师事务所也常常利用“两块招牌”的变通做法继续提供非审计服务,从而导致这种规定并无实际意义。

不过,受安然事件的强烈冲击,美国监管机构又在重新考虑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美国审计总署更是行动迅速,1月25日美国审计总长DavidWalker就宣布,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政府部门和接受政府资助的私营组织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注册会计师界也没有再次表现出2000年那样的“同仇敌忾”。1月31日,普华永道和毕马威率先表示,虽然不相信提供非审计服务会产生独立性问题,但为了重拾公众信心、维护行业诚信,支持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客户提供IT咨询和内部审计两种0服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转变立场,2月1日其发言人LindaDunbar首次公开表示,支持联邦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客户服务范围的限制。只是德勤仍然独树一帜,不仅坚决反对这种禁止,同时还表示不会考虑拆分咨询业务。德勤发表声明指出,要让事实证明,在拆分和不拆分的会计公司之间,看看谁的审计失败更多。实际上,安达信、安永、毕马威都已将其咨询部门分离、出售或剥离上市,普华永道在将咨询部门出售给惠普公司未成后,也在考虑将其上市。这些拆分行动导致了“五大”收入结构的重大变化,2000年度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安达信的收入比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分别变为32.7/50、31/50、35/43、57/5、45/25,其中安达信变化最大,从“五大”之首沦为“垫底”。正是在拆分后,安达信连连遭到阳光公司案、废品管理公司案和安然事件的重创。这似乎说明了,即使最为彻底的拆分也未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我们认为,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会造成以下影响:(1)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高质量的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的才能、知识和技术,全面禁止非审计服务将人为阻碍注册会计师获取现代审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将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信息技术、企业流程、风险管理、评估、金融工具和公司融资等。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被禁止提供非审计服务,仅凭单一的审计服务将很难吸引和留住这些优秀人才,行业发展将将因此失去后劲,审计质量最终也不可能得到保证。(3)新经济对财务报告模式和会计核算方式都提出了极大挑战,传统的报告模式和核算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投资决策在需要更多实时财务信息的同时,也将需要更多的非财务信息。禁止提供非审计服务,将使会计师事务所失去直接面对新经济、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正常渠道,从而很难适应21世纪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一般而言提供非审计服务不仅不会损害审计独立性,反而有助于加强审计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即使某些非审计服务品种被认为对审计独立性会产生影响,通过有效监管也可以加以控制。安然事件最终的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从目前的情况看,难以否认安达信存在独立性问题,因为安达信早在2001年2月就已发现安然存在严重财务问题,却没有对此进行披露,而在问题即将暴露时,又销毁了大量的审计文件。但是,这并不说明暴露的独立性问题与非审计服务存在必然联系。我们应该注意到,安然公司的雇员中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很明显,这种高层的密切关系才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据报道,曾是安达信员工的安然公司财务总监Fastow在安然事件中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很多的违规操作都是由他直接控制和操办的。另外,安达信是安然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审计师,16年的紧密合作不能说对独立性不产生一定影响(美国要求每7年更换审计合伙人,但不要求更换事务所)。因此,如果将安达信的独立性问题归咎于非审计服务,无疑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最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由安然事件引发的非审计服务话题,在我国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的《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也都纷纷对此发表评论。那么,我国监管部门在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这一问题上,应采取何种立场呢?对此,我们建议如下:

1、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部分非审计服务做出禁止性规定。这里强调的是部分禁止,而非全面禁止或强制要求拆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不能为审计客户提供不相容业务,但未明确规定不相容业务的具体范围。在银广夏事件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了银广夏公司的财务顾问,但调查中对此却难以定性,主要是因为我们未对“不相容业务”的具体种类做出明确规定。

非审计范文篇2

[关键词]非审计业务独立性影响

一、非审计业务的发展

所谓非审计业务,就是指在职审计人员向客户提供的除审计之外的其他各种服务,包括:向被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记账、税务咨询、内部审计业务等。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蓬勃壮大,会计信息日益成为公司、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以至到70年代,形成“诉讼爆炸”的局面。为了尽量避免法律诉讼,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逐步开拓新兴的低风险业务市场,如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根据《今日会计》2000年的统计,国际性及全国性事务所的审计鉴证服务、税务服务及管理顾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21%和44%。非审计业务收入已超越传统审计业务,并成为会计公司整体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大多也开展了非审计业务,但业务类型比较狭窄,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业务,非审计业务仅占业务收入总额的17%左右,这恐怕也是非审计业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但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会计审计市场,境外执业机构的进入,我国审计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必将同时促进非审计业务市场的发展。非审计业务的发展同时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呢?

二、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

根据IFAC的定义:“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不应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会计师事务所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审计的根本,但难于进行客观衡量。形式上的独立性是相对第三者而言,即审计人员必须在第三者面前表现出独立于委托单位,与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直接经济利益、近亲关系等,这些利害关系在他人看来对实质上的独立可能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对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产生不信任。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可以观察的。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第三者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而丧失了形式上的独立,则审计结果即使是正确的也毫无价值可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独立比实质独立甚至更为重要。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是否值得信赖的标准。长期以来向同一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影响审计独立性问题倍受各界关注,本身就说明社会公众对于审计独立性存在着疑虑。独立性被视为一种风险,因此不是绝对的,而只是一个度的问题。IFAC明确指出可能损害独立性的五个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复核、辩护、熟悉或信任及胁迫。非审计业务涉及的范围很宽,其中很多业务都会对独立性产生一定的威胁。1.自身利益:当非审计业务费占事务所收入的比重较高,甚至远远超过了审计收费时,事务所经济依赖性增加。非审计业务容易使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公司形成共同利益,为了保住非审计服务合约,就会放宽要求,或降低审计收费,从而使审计质量下降。如安然支付给安达信的审计费为2500万美元,而同时支付非审计业务的费用为2700万美元。审计这时不过是为了获取巨额管理咨询服务订单而不得不提供的一种服务,降至次要地位。2.自我复核:注册会计师从事的会计记账、设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税务咨询等业务,已使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完全深入到客户公司的内部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客户公司的经营决策,年报审计有时相当于审核自己的工作。3.辩护:审计人员总是希望客户能取得成功,才能提高收入,因此在不利环境下将代表客户管理者的利益。4.熟悉:通过扩大服务范围,与客户管理层更接近,为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近亲繁殖”提供了土壤。如安然公司许多高级职员来自于安达信,大约有100名雇员在受雇于安然之前就在安达信就职,相互之间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胁迫是惟一不明显增加威胁的因素。

当对同一家公司提供非审计业务时,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契约关系,一是审计者与公司的关系,另一个不仅是与公司的审计契约关系,而且还对股东、社会公众负责。这种契约差别不时被审计公司和经理混淆,经理会发觉购买审计同其他的服务一样不做区别,尤其是与年报紧密相关的服务(BeattieandFearnley)。

三、结论

审计是证券市场乃至市场经济的基础,而独立性是审计报告,公众信赖的基础,是审计的灵魂。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非审计业务会对审计者的独立性产生影响,且大多数国家对非审计业务都做出了相应的规范。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分散经营风险。因此,没有一种规范框架对所有类型的服务进行规范、指导,但不加限制地自由开展非审计业务会对审计独立性甚至整个行业产生重要的不利影响。因此,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完善对非审计业务的监管,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非审计范文篇3

[关键词]非现场审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一、问题的提出

非现场审计是一个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它通过采集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数据,进行连续、全面的分析,及时发现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评估被审计对象的风险状况,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定审计计划提供支持。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以现场审计和手工操作为主展开的。如今,业务数据、业务流程复杂度不断提高,交易信息和管理信息不断膨胀,传统内部审计手段对信息化后新出现的问题无法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审计部门用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水平。另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全国性计算机网络已开始运行,非现场审计已具备应有的条件。在国外电力公司审计中,非现场审计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且非现场审计成本相对较低,同样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发现经营管理的风险问题。

另外,非现场审计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成本,扩大审计工作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没有明确提出非现场审计概念,他们对非现场审计的相关研究常称为“连续审计(continuousaudit)”[1]或“联网审计”。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就对此进行了开发研究和大胆尝试,并且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如瑞典国家审计署建设的“梦想蓝图”工程,计划实现审计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访问被审单位的中央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要求被审单位以审计人员可以访问的方式存储数据,目前这一工程已成功地开发了相关审计支持软件系统;罗马尼亚审计院将联网审计用于增值税退税等领域,其特征是通过数据库进行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可以进入被审单位网络直接获取数据;印度最高审计机关则对如何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行性以及数据的再利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波兰、巴基斯坦等国对联网审计的法律和执行要求进行了研究;德国、英国等国家则开始探讨实施网络安全的审计。

在国内,从1996年开始,国内金融系统开始对非现场审计进行了试探性研究,试图实现监管方式以现场检查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转变。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国泰君安等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非现场稽核系统,以实现总部对各营业部的有效管理和审计。此外,一些大型企业也都纷纷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够在系统内部真正实现远程、实时的非现场审计。

因此,可以说,非现场审计在网络时代适应了经济环境的要求,也适应了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的要求,从而必将成为新时期内部审计常规、主要的审计形式。[2]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研究非现场审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为了实现非现场审计,本文对非现场审计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组织如下:第二部分研究实现非现场审计的总体思路;第三部分研究非现场审计的数据采集技术;第四部分分析非现场审计的数据处理技术;最后一部分提出实施非现场审计的建议。

二、非现场审计实现的总体思路

要实现真正的非现场审计,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加工、存储、分析和传输,从而得到及时、科学和完善的审计数据和审计分析结果,使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

非现场审计在技术实现上主要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数据采集

要实现非现场审计,必须研究如何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另外,如果不能采集到真正的审计数据,则会得出错误的审计结果,正所谓“垃圾进,垃圾出”。由于电子数据的采集是非现场审计的关键步骤,本文将在第三部分重点研究。

(二)数据传输

在非现场审计中,对数据传输的保障性要求较高,必须具有较高容错性,任何一个通信的断线不能影响整个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必须具有自动检测断线功能,在通信线路正常后能自动再联接,并能实现断点续传。

(三)数据存储

非审计范文篇4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协调策略

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其内容会随着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不断开拓而逐渐丰富。因此,对于非审计服务的范围究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我们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财务报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经一直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主要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审计市场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服务品种已经不仅仅限于财务报表审计了。同时审计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会计师事物所纷纷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使得传统的审计服务进入微利时代,于是会计事物所采取新的策略,发展非审计业务,为客户创造价值。非审计服务收入的增加,加深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客户的财务依存度。至此,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此再作小议。

一、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的相互促进

现代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是审计服务的一个自然衍生和拓展。非审计服务的出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新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应用,以及社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使很多企业面临生产经营过程的日益复杂;所以实施有效审计程序和出具审计报告有赖于多方专家的合理分工和集体合作。非审计服务的开展,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吸引并留住各类专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可以充分利用本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的工作,有利于降低对外部专家工作的倚赖性,同时能丰富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因此,由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受到广大的企业经营者们的欢迎。

(二)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膨胀和传播。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地获取信息或将信息向外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由专业的人员对某些信息进行验证并提供合理的保证,对于信息的方和收集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它减少了信息搜寻者的信息成本。鉴证性服务正是为了满足这类需求而出现的。

另外,从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环境来看,提供非审计服务又是一件必然的事情:首先,审计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对审计服务的监管也趋于严厉,造成了审计服务利润率的下降,同时使审计风险上升,这促使注册会计师不断寻求扩展执业的领域,而非审计服务的利润高,风险较小,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成为很多会计公司的发展策略;其次,长期从事审计使得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相关的法规较为熟悉,并且由于接触了大量的客户,可以从不同企业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可以向企业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这也是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一个优势。

而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商业计划和管理运作,这实质上会加强审计的有效性,对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2002年安然事件、世通(WorldCom)事件以及随后安达信的倒闭,再以后,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务所也相继被曝光舞弊,审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安然事件中负责安然公司审计工作的原“五大”之一——安达信,就是兼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咨询服务的收入甚至高于审计收入,并且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如首席财务官等都曾经是安达信的前雇员。社会公众普遍认为,这些因素导致安达信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对审计独立性及审计质量的影响,一直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部分学者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看法是: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向同一个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会提高注册会计师对该审计客户的经济依赖性,注册会计师会回避发表对自己不利的审计意见(但是非审计服务也可能造成客户对注册会计师的依赖,从而减少了其对审计独立性的不利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及业内人士则认为,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由于合伙制的事物所组织形式和沉重的民事责任条款等,使得注册会计师承担着相当严格的法律责任,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不但不会影响审计独立性,反而由于在非审计服务提供过程中得以深入了解审计客户的实际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Antle等,1997;Pitt和Birenbaum,1997)。也有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将有利于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声誉资本投资,进而提升审计质量。

以上考虑的是实质上的独立,莫茨和夏拉夫在其著名的《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曾经论及管理咨询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当注册会计师参与了管理咨询,有关的委托人就会对他们的独立性抱有重大的怀疑。”也就是说非审计服务对形式上的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而言之,审计独立性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状态,外界难以评价,因此同时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解决独立性问题时,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非审计服务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利益。因此完全禁止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并不是最理想的措施。制定有效的独立性监管措施,应当是对这一领域进行规范和引导的一个可取的作法。

三、现时代非审计服务走向

在经历21世纪初期的会计舞弊案件频繁高潮后,监管机构认为有必要对会计公司(事务所)同时向客户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作出一定的限制。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禁止注册会计师向上市公司客户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和审计服务,在安然事件后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禁止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大部分类型的非审计服务。在我国,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漏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漏》中则是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按照财务审计费用和财务审计以外的其他费用进行披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应对监管机构对同时审计和非审计服务这一做法的监管,近年来很多会计公司纷纷将非审计业务拆分,安永于2000年5月以124亿美元的价格将管理咨询业务卖给了法国的凯捷集团,组建了IT咨询公司捷安永;毕马威也于2000年成立了独立的管理咨询公司,并于20001年上市;普华永道也将管理咨询业务卖给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经过了IBM公司的经营,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

四、我国非审计服务市场的发展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具有百余年的民间审计历史相比,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品种单一,审计服务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少量的非审计服务中大部分也都是传统的服务,比如验资、资产评估等。鉴于这种原因,我国并没有明确出台准则禁止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我国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结构层次低,审计业务具有明显的淡旺季现象,资源浪费,这些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审计市场风险较高、竞争激烈、人才短缺,非审计服务在这时正是展露光芒、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开展非审计服务能够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缓和竞争、规避风险、吸引人才,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真正驶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相反,如果我们采取限制或者禁止的策略,其结果将会使我国的审计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加激烈,执业风险也会随之加大,而事务所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则会受到消弱,人才也将会大量流失。因此,限制或者禁止的策略对于本就弱小的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异于“雪上加霜”,限制或者禁止非审计服务与其说是要提高审计独立性,倒不如说是要限制或者禁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是要扼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本就脆弱的生命。所以与全球“禁非”热潮相比,我们是“逆流而上”的策略,是要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发展非审计服务的策略。但这里需要强调得是,鼓励与引导并不是意味着任其自然发展。任其发展,中国的“安然”迟早会出现,中国的股市崩溃甚至经济崩溃也并非危言耸听之辞。

在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服务的同时,适当的规范与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在提供非审计服务必须确保审计独立性,对于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审计客户,审计和咨询应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鉴于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来源主要以审计业务为主,管理咨询还属于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因此事务所在发展管理咨询业务时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冒进,以防资源分配失衡,既没有发展好管理咨询业务,又失去了审计业务方面的竞争力;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妥善处理好从事审计与从事管理咨询的员工及合伙人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免产生内部矛盾;另外应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由于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可能会增大审计风险,甚至导致审计失败,因此事务所应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选派可以胜任两项服务的审计师,且执行严格的三级复核的质量控制制度,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的审计失误。事务所亦可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如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中加大对业务风险估计,或是相应地提取更多的风险基金或投保责任险。

参考文献

[1]张为国、邱呈芳.《后安然时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王光远、黄京菁.《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非审计范文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非营利组织;独立性;审计制度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仅为非营利组织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非营利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久以来,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建立了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同时随着世界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该种组织也在不断发展扩大,涉及了社会越来越多的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与国外成熟的非营利组织相比,仍未成熟,且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都是发展不成规模,经营效率低下,内部管理缺乏制度性,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无法取得较高业绩等问题,威胁着其生存和发展。非营利组织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使命与职能,对我国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实现了很大飞跃,并且也取得更好成就。但是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目前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该组织对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采取一切措施来完善其发展,使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化,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帮助。

1非盈利组织内部审计概述

1.1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应当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组织内部工作开展提供咨询服务,提高组织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企业的运用效率。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针对企业风险管理、日常治理活动,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加系统规范,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使企业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内部审计原本是附属于会计功能下专门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核的一种活动,经历了数次功能上的演进和完善后,才在公司治理和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当中,管理者对于内部审计对象的理解还停留在初级层面,认为仅仅审计的是财务和经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都有所忽视。

1.2非盈利组织及其内部审计

1.2.1非盈利组织

非盈利组织以提供社会服务作为经营的目的,不以盈利为前提。在政策上享有免税的待遇。该组织属于民间组织,且具备了法人资格。从广义上对非盈利组织分类主要是指企业之外的其它机构,具体包括了属于政府部门的非盈利组织,也包括政府之外属于私人的非盈利组织。而从狭义层面分析,仅仅指的是私人非盈利组织。该组织的经营活动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强调组织成员具有奉献精神,企业自身具有非营利性质,是民间自发性组织,个人自愿参加。非营利组织涉及到教育、环保、扶贫、社区建设等等。可以说,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发展,对于帮助社会当中的弱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重要帮助。

1.2.2非盈利组织内部审计现状

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实现企业目标,而不是为企业赢取更多经济效益。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目前在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就不完全统计结果可知,我国目前共有约六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大约十九万。全国的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完成大约五十万的审计项目。但是从我国目前企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审计机制不够完善,审计独立性不强等。这无疑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2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这是内部审计存在的首要问题,基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组织特点,其既不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属于市场部门,因此其运行不需要接受市场、政府两者的监督,这也导致没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约束,并且没有对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地位做出明确的定位,使得组织失信行为频频出现。目前对内部审计做出规范的法律性文件很少,例如在1999年出台的《会计法》,2006年出台的《审计法》等。在众多规章制度当中,《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为贴切。但是细心比较便可知,当前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规定内容不明晰,且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法律规范且缺乏强制性和细化性的条款。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组织账目的时候,对外主要披露本组织的规章制度;对内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制定主体是组织本身。这两项披露内容,并不利于工作人员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展开调查,也无形中增加了工作者的工作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运行环境也出现了变化。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一定无法推动组织进一步发展;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模式,也不利于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充分发挥。

2.2管理层审计意识薄弱

要想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引起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在很多企业组织当中,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这些工作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并没有被落到实处。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组织管理层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因为审计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外部缺少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内部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导致这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对非营利组织虽然给予大力支持,但是都是出于公共利益保障的角度。因为组织内部人员缺少必要的审计意识,其内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2.3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也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有效组织审计结构,能够更好地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的做法不尽一致,并且差距较大。对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理解,通常是相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工作者,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独立性。但是在现实中,审计结构是单位组织的职能部门,任何工作的开展都与企业发展相关,同时也易受到影响。如果审计机构对总经理或以下的其他领导人负责,则意味着审计机构只对企业的经营者负责,并不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会产生以下弊端:一是影响职权的正常行使,难以查找正确的责任人。因为企业的各种决策都是总经理下达,如果审计出现问题,向上级汇报后,很难纠正和处理;二是企业所有者不能及时了解内部审计的工作进度,继而影响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只有理顺好内部审计的领导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达到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目的。

2.4内部审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亟待提升

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需要审计人员都具备准则规定的各项标准。内部审计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根据行业标准规定,内部审计工作是用以检查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这也就意味着审计者需要掌握会计、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有较强的个人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我国审计队伍当中,很多人员正是缺乏了这些方面的能力。其次,由于内部审计在单位组织中地位偏低,因此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加入到这个团队当中,因此很难得到优秀成员,导致了组织成员自身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

2.5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当中,内部审计主要通过个人的经验主义,进行手工查账来开展审计工作。抽样的方式也是采取随机抽样,计算机技术并没有被灵活运用到其中。而在审计依据方面,主要依据的是我国《审计法》,以及组织内部规定的一些审计标准。但是因为这些法律规范制定的主体都是针对企业,不适合非营利性组织,因此在实践当中无法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3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问题解决对策

3.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所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则工作无法继续开展。完善目前法律规范当中存在的缺陷,明确不同非营利组织各自的职责、权力以及概念,对于这类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依据的法律标准进行统一。针对目前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结合组织发展实情,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关制度,同时一定要明确惩罚机制。对于组织财务报表虚假、不透明的情况,要严厉惩罚,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审计工作,提升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了我国7类单位,应当建立起自己的审计机构。但是仅仅用“应当”这个词,显然没有强制力,容易被组织钻了法律的漏洞。企业、组织的领导拥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力,如果这些成员没有认识到审计机构建立的重要性,那么也很难去设立相应的机构部门;其次,在法律条文当中并没有对内部审计、国家审计两者进行明确区分,导致很多内部审计制度是沿用了国家审计相关法律性文件制定,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相关法律规定,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如果制度与组织发展不匹配,无论多么优秀的组织,在不协调的制度保障下,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

3.2强化管理层内部审计意识

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缺乏力度也是非营利性组织所面临的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领导的重视。随着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越深,能够逐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大这一工作开展力度,实现原本的审计目标,促进组织更好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另外,基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要建立和提高社会公众对其信任度,将财务信息公开化,提高透明度,增加信息披露度;杜绝滥用、挪用善款的行为。这些都是管理层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旦对内部审计的重视达到一定的程度,各项制度得到不同层次的完善,内部审计的质量也会有质的飞跃。管理层的审计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

3.3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

3.3.1保证内部审计机制的独立性

如今在我国众多企业、组织当中,并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要想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必须将其交由单位最高领导者直接领导,属于监督机制的行列。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组织结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目前,很多审计人员喜欢将内、外部审计工作混为一谈,将监督功能放在首要位置,过于注重查找被审单位的缺陷,而不是建设性的帮助,使得被审计单位不愿与之沟通从而产生了抗拒,忽视了机构存在的本身价值。审计工作者不仅要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使被审计部门人员意识的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改善经营管理,来实现企业目标。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后要集中力量进行审计分析,抓住本单位一些有关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通过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体现出内部审计针对提高公司管理能力的作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打下基础。

3.3.2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鉴于一些非盈利组织因自身规模等原因无法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制。那么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就对内部审计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审计人员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不受那些削弱或者根据合理的估计会削弱审计人员作出无偏审计决策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法律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参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但是在现实工作当中,企业的审计人员经常被临时派到其他部门完成一些工作。当审计人员审计自己的业务有失公正时,应实行相关人员回避制度,另行选择其他工作者来完成该任务,保证审计人员绝对客观、公正、独立。

3.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3.4.1建立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审计队伍当中,人员应当属于复合型人才,能够掌握多方面理论知识。而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增加,组织利益不断调整,对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为了应对随意变化的外部审计环境,以及组织利益不断调整,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水平建设,一方面要了解当下政治发展趋势,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熟悉该行业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可能为企业造成的各种风险,审计人员要能够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得出准确数据,同时要及时发现并惩罚徇私舞弊的人员。且要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在非营利组织的审计机构建立过程中,引入问责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将组织的相关利益者需求放在工作开展首要位置,加强外部的监管,健全相关人员的责任标准,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审计人员要全程参与到组织的日常经营活动当中,对各项数据了如指掌,并且要定期核实数据准确性。

3.4.2引进专业人才

科学的审计人才评价体系是吸引审计人才,留住审计人才,充分调动审计人才创造性工作的关键,也是培养和选拔审计人才的基础。提高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大力推广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就业前景等,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的队伍中。因为审计人员直接属于企业领导管理,对领导负责,因此在人员选拔以及配备方面,领导有很大决定权,同时也存在着随意决策的情况。人员更换速度过快,也同样影响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因此可以由领导任命,但是所任命的人员是专职审计工作者,并且不能随意被变更。因为审计工作强调工作的连续性,如果经常出现人员变动与更换,会导致先前的工作功亏一篑,无法对组织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3.5整改方法,提高技术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为主,方法单一,且缺乏效率。内部审计人员要对计算机技术足够掌握,并且将之用于日常审计工作当中。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信息发展动态,了解计算机审计的具体操作方式。对于信息化时代下,审计工作从准备、操作、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足够清楚。改变传统的事后、静态审计方式,多参看国外先进的审计经验,对组织管理当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要及时作出评估、分析,并且准确预测。充分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政府部门可以采用信息化办公的模式,选择将信息技术与审计工作相结合,同时也多挖掘该类型的审计人员。

4结论

基于我国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日益加强。如今,内部审计已不断向经营管理方面延伸,使得内部审计从单纯的协助企业负责人进行管理监督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管理决策的参谋。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要想在国际化、规范化、科学化发面取得新的进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在制度和人员等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人员方面,无论是提高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还是提升审计工作者自身素质,亦或是设立专职的审计人员,这些都是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关于政府立法,组织改进制度等方面可能需要时间慢慢改进。但是随着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深入了解,以及明白审计的重要性,一定能够积极推动相关制度的改革,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使其走上正规化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在充分利用国家政府、组织对内部审计工作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实践,来为非盈利组织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非盈利组织的内部审计质量。

作者:刘冬冬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学院

参考文献:

1林黎,叶燕萍.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0(4)

2庄玉红.关于我国非盈利组织发展状况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5)

3郑云鹤.非营利组织审计问题及建议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

4张庆龙.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5李艳凤.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果[J].中国经贸导刊,2011(11)

6方建昌.浅谈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职能[J].现代商业,2012(7)

7杨阳.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8崔超.我国政府内部审计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

非审计范文篇6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市场归属

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发展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基础,而近年来通过非审计服务收入比例可看出非审计服务市场的发展成了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主要部分。因而,对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市场的研究就成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我国非审计服务市场发展缓慢,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业务仍是审计鉴证服务,我国目前对非审计服务的研究大多是探讨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独立性的影响,尤其是管理咨询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对非审计服务的评价探讨的只有吴长勇(2002)介绍了美国审计总署GAO、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则中非审计领域独立性要求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为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并未对国外的这些非审计服务的准则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美国“安然”事件发生以后,迅速出台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该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在非审计服务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法案关于注册会计师执行非审计服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法案实施后引起了各界的不一反应。我们认为人为的强制性的改变非审计服务市场发展是非常不科学的。因此我们研究非审计服务市场的业务归属,以期能对中国的非审计服务市场的发展有些许帮助。

注册会计师和非注册会计师对非审计服务这一业务的竞争,经历了从最初的无意识竞争到现在的强烈争夺过程。我们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非审计服务归属是可行的。

一、客观历史的发展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业务

早在1831年英国破产法的出台就使得民间会计师大量介入破产清理工作。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前破产清理业务一直是民间会计师的主要业务,在英国1883年破产法规定了官方清算人,从民间会计师手中夺走了一部分清算工作,使得民间会计师的这一业务大幅度减少,逐渐退居次要位置。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当时就有几家审计公司开始试行这种更广范围的服务方式,18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设置了协会的第一个管理咨询服务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研究管理咨询业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八大会计公司的角逐中,管理咨询业务成为胜负的关键。非审计服务是在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展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这说明在非审计业务产生最早和发展最好的英国和美国,从一开始就包括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范围之内。

二、从市场需求状况看,大批的企业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化非审计服务使企业迅速增值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准确、快捷、优质的信息,这已成为全球化经济公认的一个特征。然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安全性却时刻成为决策者们的心病,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精神损失。这就需要有一种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的质量,使决策者的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降到最低。鉴证性服务正是在这种经济环境中产生的。无论是网誉认证、系统认证还是养老服务认证都具有鉴证的性质,都需要为信息的可靠性做出一定的保证。因而,注册会计师在鉴证服务中的优势此时就明显的凸露出来。他们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来分析判断信息的可靠性,按照一定的标准并通过一定的程序这些信息进行鉴证。

三、事务所自身发展的需求

首先是传统的审计服务市场的饱和和边际利润的下降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另寻出路。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但随着事务所的增加和日益激烈的业内竞争,这一业务给事务所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小,他们只能从非审计服务市场中重新开始;其次认证服务特别是咨询服务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和非注册会计师职业之间的竞争焦点。管理咨询师、资产评估师、信息系统审计师都构成了对的注册会计师威胁;最后,对于我国的事务所来讲,虽然非审计服务目前发展迟缓,但随着中国的入世,国外事务所将会很快抢占我国的非审计服务市场,本来就处于劣势的中国所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正如叶少琴、刘峰(2005)所说“从国际竞争环境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无疑也应当走多元化发展路径,在发展审计业务的同时,大力培育并拓展非审计业务市场,这种多元化服务不仅有助于减少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过分依赖性,提高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客户。顺应历史和世界之潮流,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这类服务。”四、从非审计服务的内容上看,注册会计师有能力将这一业务做得更好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分为三个部分:认证服务、咨询服务、其他服务。美国注册会计师认证服务特别委员会定义认证服务是为决策者提供的、旨在改善信息质量或内容的独立的专业服务。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涉及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是不能被任何软件或是非专业的竞争者所替代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咨询服务准则说明第1号——咨询服务:定义与准则》定义咨询服务是执业者利用其技术能力、教育、观察、经验和咨询程序的知识提供的专业服务。其他服务则主要指税务服务。从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内容上看,基本上每一类服务都需要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在这一领域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造就了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专长;与客户长期交往中对客户的组织结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有了相当深的了解;执业过程中对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内部控制的评价培养了熟练的评价技能;历经百年的行业发展,树立了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非审计范文篇7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非税收入”这个概念,各级政府文件中广泛使用的都是“预算外资金”这一概念。非税收入与预算外资金相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非税收入是按照收入形式对政府收入进行的分类;预算外资金则是对政府收入按照资金管理方式进行的分类。现在提非税收入概念,表明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的实施)和政府收入机制的规范,可以逐渐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全国非税收入规模为16206.71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41.16%.目前非税收入的主体还是预算外资金,但有相当一部分非税收入已经被纳入预算内管理,在现阶段,非税收入的范围要大于预算外资金,在非税收入中预算外资金约占63%.我国财政部于2004年颁发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指出,“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同时指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因此,从管理范围看,我国政府非税收入是狭义概念,既不包括政府税收,也不包括政府发行的债务收入。

具体从政府预算管理的角度分析,政府非税收入可以分为预算内非税收入、预算外非税收入和制度外收入三块。

一是预算内非税收入。从政府收支决算表看,预算内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教育费附加收入、排污费和城市水资源费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专项收入、土地出让金和其它收入。从1996年起,国家已将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铁路建设基金、电力建设基金、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新菜地开发基金、公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农村教育事业附加费、邮电附加、港口建设费、市话初装基金、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等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二是预算外非税收入。财政预算外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第一,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原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没有纳入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第二,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设立的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第三,由主管部门集中的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如证监会和保监会收取的证券、保险行业的监管费);第四,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第五,国有资产、公共资源等的租金性质收入。

三是制度外收入。既未纳入预算内又未纳入预算外的政府收费和集资,即制度外的待清理的非税收入,严格地说是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如《立法法》的要求)经得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而由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凭借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取得的收入。

二、非税收入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各级政府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非税收入实行专户储存,收(罚)缴分离,到收支脱钩、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但是当前在非税收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

(一)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不规范

现行地方收费主体主要有地方财政部门、交通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公安、司法、检查、城建、环保、教育等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收费名目,而且一个部门收取多种费,同时管理上职权分散,乱收费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甚至没有基本的标准,由具体执行人员掌握,收多收少、收与不收弹性大,随意性强。再有,尽管有关收费规定对收入的用途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监管上的疏松薄弱,许多费用存在收用不符。

(二)分配使用不公,滋生腐败

近几年来,财政部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对部分政府非税收入进行了政府调剂使用,但对余下的还是延续谁收费谁使用的办法,各部门对非税收入享有一定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财政无力全额调配和使用本应由政府统一安排的财力,在不同部门中形成多个等级、多种待遇。现实生活中因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因为各自非税收入丰裕程度的不同,苦乐不均,待遇相差悬殊,又由于可以利用管理中的种种纰漏谋取收费资金,改进办公、住房条件,因而相互攀比,败坏社会风气,滋生浪费与腐败现象,并导致非税收入迅速膨胀。

(三)支出管理缺位,政府调控乏力

在部门预算推行中,由于少数部门故意隐瞒非税收入基数,致使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收费单位和部门仍有较大部分资金的使用权,财政只是将资金汇集按比例进行政府调控,余下部分又如数拨给单位,财政部门对其支出监管不力,使单位和部门形成了多收多支,少收少支的局面。从而导致财政分配职能被肢解,政府调控能力被削弱。

(四)法制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目前,非税收入的管理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覆盖全国的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得非税收入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的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地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不一样,非税收入管理难以规范,对违规行为难以约束。

(五)“费挤税”现象出现,减少政府财力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非税收入增长较快,有些地区非税收入增长速度已超过同年GDP的增长速度,总额已经达到或超过同期地方税收收入,高达50%以上。由于大量非税收入的存在,出现了以费挤税现象,减少了财政收入,弱化了政府对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也降低了非税收入的使用效益。

三、非税收入审计调查的思路

针对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审计调查应从收缴和支出两方面入手,收入和支出是密不可分的,既可以从收入看支出的使用分配,也可以从支出效益来分析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一)非税收入收缴审计

1、摸清总体情况。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数据了解地方非税收入规模和结构(预算内、基金、预算外),分部门分项目列出非税收入重点部门和收费项目的排序,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分析非税收入是否存在应缴国库却未缴库的情况,从总体管理上,对非税收入进行摸底排查。

2、审查非税收入项目的合法性。即审查各项非税收入项目的设立是否符合规定。非税收入项目应按照如下规定确立: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设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省政府或者省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二是政府性基金的设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设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部门、省政府的规定;四是公益金的设定必须符合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资金分配比例;五是罚没收入的设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六是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必须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准;七是其它非税收入的审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或国务院财政部门及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此外,在审计中可借助于《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罚没许可证》、《政府性基金许可证》及《非税收入征收委托证》来认定其合法性。

3、审查是否有“许可证”。按有关规定执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入应办理《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政府性基金许可证》、《罚没许可证》,如不办理实施收费,其行为属于乱收费行为。同时对于受财政部门或者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委托,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还应办理《非税收入征收委托证》。

4、审查非税收入的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对象。审计中根据单位开出的收费票据,依据其《许可证》核对其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对象,看有无擅自提高标准的问题。查阅“国务院关于第×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看有无已经取消的行政收费项目仍在收费的情况。

5、从非税收入政策执行看有无擅自批准减免非税收入、擅自延长减免非税项目期限;有无停征应征非税项目;有无随意设立非税收入项目;有无采取抵扣或降低收费标准的办法减少非税收入;有无擅自将非税收入项目转为经营性收入项目等问题。

6、从非税收入收缴审计方式来看,从账户入手审查非税收入。账户是非税收入的载体。在审查账户时一般有以下六方面:由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账户情况;向业务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审查银行账簿、银行对账单;对其关联单位和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由人民银行协助提供执收单位的开户银行;通过查看被审计单位代码证书了解开户情况。

(二)非税收入管理、支出审计

结合上述非税收入收缴审计的重点,选取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收费项目进行延伸调查,结合收支来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侧重如下方面的调查:

1、挪用、坐支非税收入。个别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及时上缴非税收入,将收入滞留在本部门延期上缴或者不缴入财政专户,有的单位可能随意支出,形成收支在财政监督之外运行,特别是一些管理不严的小单位,需要关注。

2、国有资产占用费、资源性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管理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特别需要关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下设公司创收的问题,公司原始资本构成性质等,是否涉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国有资源的管理上,土地出让收益的管理虽然政策比较明确,但是土地储备资金周转缓慢、土地主管部门操作不规范、执行政策不统一,不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土地出让收入擅自减免等问题仍然是非税收入管理部门的难题。

3、罚没物资及暂扣款、暂扣物品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个别单位的罚没物资和暂扣款物手续不清,有的单位为了得到更多的罚没返还款而借暂扣款形式罚款,有的甚至随意处置这些款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关注一些重点部门项目的支出违法违规及支出效益底下的问题,例如福彩和体彩公益金支出、公共卫生部门支出、教育部门支出等等。看资金使用是否存在成本支出效益低下,资金闲置,或者资金投向不合理等问题。

5、资金统筹管理未完全到位,支出安排存在随意性。地方非税收入由各执收单位自行征收,“收支脱钩”并未真正落实。财政对非税收入管理主要是采取“比例统筹”或“全额返还”等管理方式,未真正触及执收单位的利益,仍然是实行“谁收谁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的办法,加上“重预算内、轻预算外”传统习惯的影响,非税收入的征管和支出安排存在着随意性。

非审计范文篇8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温州银行;非现场理论体系;构建与运用

大数据是随着云计算而出现的,主要包含在线、海量、多样化、高速、分析能力、蕴含的商机和效益六要素,其正在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工作理念、作业模式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审计思路不断的在肯定和否定的循环中发展变化。风险本身的特征是变化的,风险的分析与挖掘的思路,自然也是在变化中的。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根据审计需求,以业务指标或交易事项分析为切入点,首先形成对经营管理的总体认识,再根据数据特征,进行逐层数据挖掘分析;继而深入关注局部区域,直至具体的行业、产品、客户,在这个环节根据具体问题特征,编制模型,扩大审计范围,辐射全行。这样既能把脉管理层问题,也能较充分地揭示操作风险,最终对经营活动做出总体判断和评价。此文以温州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为背景,详细介绍在大数据环境下温州银行非现场审计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一、大数据帮助构建温州银行非现场审计体系

温州银行构建非现场审计工作体系,主要包括非现场审计系统、数据的构成与获取、审计模型的构建等内容。(一)温州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温州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于2011年,发展创新于2015年。系统采集数个业务系统的在线交易数据,覆盖了全行主要业务和主要风险点,实现了对全行主要业务、产品的日常分析和持续监测。系统功能主要包含审计查证、业务预警、指标分析、知识管理、问题管理等。其中审计查证是核心运用模块,已建设及在用审计模型共计435个,分别包含综合业务、信贷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员工行为规范五大模块。(二)非现场审计体系的大数据构成与获取。数据是非现场审计所要面对的主要对象。数据获取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银行内部系统。如核心系统、信贷系统、信用卡系统、电子银行等。非现场审计系统大部分数据的获取即采用该种方式。系统从行内系统抽取数据主要有三种方式:(1)从数据仓库中进行数据抽取或直接建立应用。(2)不从生产系统中抽取数据,直接利用信息系统的API来查询相关信息。如对历史数据的运用是直接建立DBLINK到源系统获取。(3)将系统中的数据由生产系统/备份系统中抽取出来,形成只供我部门使用的部门级数据集市。如我部当前对资金系统数据的运用。二是业务系统数据采集。包含信贷、FTP、信用卡风险监督、多渠道平台等。三是内部数据交换,比如业务条线各类发文、OA公文、便函等。四是外部数据采集。如人行黑名单系统、银监预警数据,政府数据、电子商务数据、全国企业公示系统等。(三)审计模型体系的构建。审计模型体系是温州银行信息化审计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审计模式,其核心技术是在确定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对业务的掌握,熟悉相应的数据源表,将对温州银行业务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假设,编制成审计模型。其中,路径思考完整循环如图1所示。审计工作思路促发对模型的需求,主动寻找相关数据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筛选与挖掘,形成初步的风险数据。通过对风险数据进行现场核实查证,并提炼出相关的风险类型,找出共性,形成审计成果。最终将审计成果在业务条线及其他相关部门推广应用。审计模型的编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按审计模型运用的方式分为公开审计模型和秘密审计模型。如员工行为规范属于秘密审计模型,只对少数人员开放。二是依照审计模型的使用方式来分,可分为非现场审计专项所用,现场审计项目专用以及分析预警所用等。三是依审计模型运用的整体性,有综合性审计专题,单一性审计模型。如综合业务系统下的利率信息,其中多个模型共同为利率专项审计所用。审计查询查证及数据挖掘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如图2所示。第一个层面为固定的报表查询。温州银行非现场支持多系统辅助查询,如信贷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历史数据系统等。第二个层面是灵活的数据查询分析,如相关性、趋势分析、时间序列等。随着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成熟,温州银行IT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图象、声音、视频识别技术的进步,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成为可能。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单独或结合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更多业务上的疑点。如对信贷影像以及信用卡进件系统的扫描件查询,帮助分析出一系列准入风险事件。图3Á表1—(四)非现场审计体系的构建非现场数据分析过程中,对风险评估出来较为集中、重要、系统性的风险领域,触发现场审计项目。内外部突发的风险分析,及时触发非现场专项审计或调查。项目特点具有微小、敏捷、及时、良效特性。非现场五步法工作机制详见图3。

二、温州银行非现场审计体系的实际运用

(一)非现场审计运用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利用模型探索、数据分析工具对全量数据进行筛选,查找异常数据和可疑点(作为现场审计抽样使用),缩小审计范围,锁定审计重点,减少现场时间,降低审计成本。现场阶段:利用审计风险监测系统提供的查证对可疑客户进行跨系统的无缝查询,突破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对可疑数据进行确认,现场对相关人员访谈。结项阶段:反馈疑点现场核实效果,优化预警规则,提高预警准确度。同时,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二)构建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论。非现场审计的发展促进温州银行审计由单一的事后监督向风险导向型角色的逐渐转变。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内部审计重点和检查频率,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通过非现场审计分析,根据内控环节与业务条线管理的薄弱之处,绘制审计宇宙,构建不同风险等级的风险热力图,形成紧密结合并适应全行总体战略的审计体系,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思路,制定经营策略。温州银行基于此理论,构建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论框架。主要分为七步走:第一步是是审计宇宙和审计单元的确定。根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银行的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体系、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等因素,确定内部审计宇宙。建立的审计宇宙包括:主要业务条线,如信贷业务条线,柜面业务条线,财务管理条线,信用卡业务条线,资金业务条线等。梳理重大流程(如信贷服务,客户结算服务及风险管理等)及主要流程(如重大流程“信贷服务”可分为申请处理、担保管理、贷后管理等主要流程)。把握重要性原则,视审计资源确定流程细化程度;确保高风险流程不遗漏。第二步是风险评估的开展。风险评估前期准备过程,需要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级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了解银行的战略目标与发展预期;确定风险评估标准,包含对银行经营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系统及流程的复杂程度;合规要求;内部及外部审计的审计发现;距离前次审计检查的时间;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影响程度等。从影响程度和可能性两方面对风险程度进行判别,详见表1。风险评估的开展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全面理解全行业务结构和内容,主要包括:评估全行整体的控制环境:管理层的控制意识和经营风格、银行诚信与道德标准、公司治理措施、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和人员素质、能力等几方面;流程中可能出错的地方,及其可能妨碍业务目标的实现;信息科技和人力资源如何应用于流程且会产生哪些重大风险;设计的流程是否符合市场发展和环境变迁;流程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财务损失或其他损失的固有因素。二是评估风险。通过“风险热力图”来实现对全行主要风险的评估。审计重点关注高风险流程、中风险流程、低风险流程,以提升审计工具的自动化来实施,同时积极推动第一、二道防线加强检查。第三步是编制审计计划。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编制银行短期与中长期审计计划。根据风险的高中低确定审计实施频率和覆盖面,确保高风险领域得到及时、准确关注。审计计划的制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运用基于风险的方法论;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计划与审计结果;高级管理层特别关注的事宜;咨询业务条线负责人的意见;监管合规要求;外部审计师的建议或要求。审计计划的制定包含如下步骤:对重大流程进行分类;对重大流程内的主要流程进行排序;确定审计项目;确定审计工作时间。第四步是识别重大风险和控制。通过访谈与审阅,整理并识别流程从起点至终点所涉及的全部风险点及对应的控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流程包括的环节以及环节涉及的业务/职能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员;构成各流程环节的具体业务活动及(或)发生的变动;业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业务活动中目前设置的控制活动状况;业务活动运用的信息系统和工具。识别业务的重大风险和控制,编制风险控制矩阵。梳理访谈内容,列示流程包含的主要环节。在各主要环节中,识别并列示各主要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针对已识别的风险,从流程中查找、识别并列示可能存在的相应控制。审计人员与流程负责人确认识别的流程环节、风险点、相应控制点等信息,对每个控制实施穿行测试后,更新风险点与控制点。第五步是测试与抽样。通过穿行测试以验证控制设计的有效性,采取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等方法,针对风险控制矩阵中识别的所有控制点,选取一个样本,验证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流程中包括的控制活动。通过控制测试,对交易或相关文档进行抽样测试,以确定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依据统计学的“发现抽样”的原理,以样本出现差异的情况来推断测试总体会发生差异的可能性:以每天发生的控制为例,随机抽取的25个样本中如果未发现控制差异,则可以推断在抽样总体中会发生差异的可能性低于10%,则抽取测试达到的总体的置信度为90%。执行测试的控制点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参考表2。按照控制种类和频率及其它要素确定测试样本。第六步是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结论分为三个层次:满意、合格和不满意。满意的审计报告表明内部控制程序和系统充分、各项职能有效履行,包括被审计领域的控制充分有效,运营合规。合格的审计报告表明内部控制程序和系统存在弱点,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不满意的审计报告表现为存在对业务造成实质性影响的主要缺陷,表明控制不充分或运营不合规。第七步是项目总结和后续跟踪阶段。一是对审计项目进行总结,对审计人员考评。二是后续跟踪,对整改计划进行审核、确认,对整改进程进行监控,开展后续审计。

三、结束语

温州银行非现场审计引入大数据,在业务分析的数据规模、范围以及类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首先是审计工作方式由现场审计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已经实现了通过对温州银行数据整体分析,从庞杂的数据中摸索出业务风险的规律,增强了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得审计项目更加具有扩展性。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的预警模型覆盖到了业务经营重点风险点,对数据实现了全面分析,更凸显了“靶向审计”。其次是审计范围实现了全量审计。温州银行改变了传统的抽样审计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抽样样本的局限,大幅度提高了审计的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雷智军.以大数据思维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转型[J].财经界,2016(9):302-302,304

[2]杨洋.银行内部非现场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完善措施[J].经济视角,2013(18):51-53

非审计范文篇9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截至2008年4月30日,我国A股市场共有155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报,117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54%。在非标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有88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75.21%;保留意见为15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12.82%;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4份,占非标意见总数的11.97%。非标意见对市场评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程度地表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醒使用者需谨慎使用会计报表资料。因此,对上市公司非标意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假设

李淑华的研究发现,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较低、流动性较差的上市公司较容易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朱小平、余谦的研究显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现金流量比率等因素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概率正相关。唐跃军、左晶晶依据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非标意见与年报披露迟滞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的资产规模、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情况,给审计师判断审计风险提供了依据。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

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5大假设(H):

H1: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较低的上市公司比较容易收到非标意见。

H2:资产规模与上市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

H3:债务杠杆高、流动性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

H4:总现金流量金额与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概率负相关。

H5: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存在显著的时间迟滞。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笔者选取2004—2007年连续4年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43家A股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10家公司,将余下的3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择同一行业被出具标准意见的33家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CCER数据库及巨潮资讯网,并经过逐一整理。同时,笔者对所选取审计意见的统计数据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字进行了核对,以确保其准确性。本文的数据处理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

三、研究方法与变量设计

(一)研究方法

笔者以连续4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3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公司的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选取研究样本和配对样本时已经考虑了公司年报披露的时间、公司的行业和规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另外再选取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5个关于财务状况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控制其他变量对测试假设可能产生的干扰。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笔者以OP表示审计意见,OP=1表示非标意见;OP=0表示标准意见,意味着审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不存在重大错报且不存在取证限制。

2.控制变量。企业资产规模也会对审计意见造成影响。资产规模小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而且往往容易面临能否持续经营和经营失败的问题,因此比较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笔者以TA表示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即lnTA=X1),预期上市公司规模与非标意见负相关。

3.解释变量。每股收益(X2)指标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越差,盈余操纵动机越强烈,越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本文预测每股收益对非标意见影响的估计系数为负值。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X3)可以作为企业业绩的预警信号,其相对信息含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此,笔者预测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非标意见负相关。流动比率(X4)直接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一般地,流动比率越低,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越低,越容易被出具非标意见。本文预测该指标与非标意见类型负相关。资产负债率(X5)指标既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又反映了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差,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越差。本文预测该指标与非标意见类型正相关。总资产周转率(X6)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本文预测该指标对非标意见类型的影响的估计系数为负数。年报披露天数(X7)对审计意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笔者以实际披露日期与当年资产负债表日的时距(天)作为审计意见的一个变量,并预测其与非标意见正相关。

(三)模型构建

笔者基于前面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文献,并针对这些研究的缺陷,设计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在模型设计方面,笔者基本参考了以前的研究,将审计意见作为因变量,以每股收益、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年报披露天数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一个控制变量,构成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计模型的表达式为:

lnp/1-p=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ε

其中,P为非标意见的概率。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收集的数据可知各影响因素的平均值比较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从被审计公司的资产规模看,标准意见组总资产的平均数为739467万元,高于非标意见组的99509万元,初步验证了假设2。从盈利能力看,标准意见组的每股收益的平均数为0.5,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6,说明盈利能力低的公司更容易引起会计师事务所的关注;标准意见组的总资产周转率平均数为1.12,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42,从而验证了假设1。从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看,标准意见组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平均数为0.96,明显高于非标意见组的-0.0625,于是假设4得到初步验证。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看,标准意见组的公司的流动比率平均数是1.49,而非标意见组的流动比率为0.85,流动比率是标准意见公司高于非标意见公司;标准意见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数显著低于非标意见公司的306.15,因此假设3也得到初步验证。标准意见的公司报表披露时间距资产负债表日平均为84天,时间少于非标意见组的103天,假设5得到初步验证。

(二)逻辑回归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系数值的符号均与预测的符号一致。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审计意见不存在显著影响,虽然大公司治理结构一般优于小公司,但大公司审计风险高,审计成本和诉讼成本高。安然、世通等事件使审计师已经淡化了客户的规模优势

总资产周转率与非标意见在0.01水平上负相关,这说明注册会计师较为关注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较低时,则预示着资产周转速度慢,利用效率低,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差,这将使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资产负债率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则会认为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不佳,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每股收益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非标意见负相关,说明获利能力与财务困境是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考虑因素。假设1、3、4得到充分支持。

年报披露迟滞时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绩差公司往往到4月底(法定截止日前夕)才披露年报。公司在年报盈亏的性质和数量上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在意,需要在会计上进行“特殊的处理”,这自然容易招致非标意见。同时,为求得注册会计师的认同,公司与审计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沟通,这又会影响到年报披露的时间,假设5得到验证。

五、建议及对策

(一)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审计风险

上市公司获得中长期资金主要依靠再融资,不仅途径单一,而且由于不断稀释股东收益,不利于公司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募集中长期资金,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和债务结构,提高流动比率,降低流动性风险,降低不必要的借贷成本支出;通过采取固定利息方式锁定未来资金成本,有效降低财务费用;拓展融资渠道,降低单纯依赖银行贷款带来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股东权益收益,有利于实现股东利益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

针对上述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上市公司的独立性,使控股股东真正做到与上市公司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要求严格执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准则的权威性。同时,要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进行严惩。要建立资本市场诚信原则及相关的法规,让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经营者担负起诚信义务,这既是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精髓所在,也是证券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的核心是规范大股东及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的行为,应建立完善的法规,明确大股东等有关法人、董事长和其他主要经营人员所负诚信义务的具体内容与标准,规定在违反诚信义务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不仅仅是调整董事会的结构,增加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在美国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拥有多名独立董事,从董事会的结构看,应能达到有效的公司治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只有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约束机制,才能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使我国证券市场和审计行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政府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应对被出具非标类型审计意见的公司和亏损公司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公司管理层为达到特定目的而故意推迟披露的机会,保护投资者利益,使其他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公司信息。此外,还可以结合国外实践及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考虑缩短年报的披露期限。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的年度报告披露期相对较短,为90天左右。考虑到年度报表需经审计以及定期报告披露的频率,本文认为我国将披露期限制在3个月内比较合适。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利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06).

非审计范文篇10

关键词: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财政税收

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存量资金的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当今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财务披露状况的定期检查和核实。在今天的扩大再生产中,非营利机构和机构的各种专题活动关键取决于我国财政局的应用。这在审计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股票资金的经济效益时必须真实有效。另外,财政局的税款是从民生工程中获得的。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在运用存量资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体现经营者的贴心服务和合法权益。

一、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重点与原则

(一)评价重点

财政收入资产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存量资金配置经济效率审计和存量资金消耗经济效率审计。非营利组织是股票基金的实际应用主体。因此,非营利组织资产经济效益审计属于存量资金消耗经济效益审计。考虑到非营利组织股票基金经济效益审查的总体目标,非营利组织股票基金经济效益审查实际上是对经济效益的实际效果或经济效益的审查。在一定的资产消费标准下发展。当今,在我国的财务审计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信息资源、实验成果资源和股票资金的经济效益审计包含和决策。今天的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掌握基本矛盾和基本矛盾的层次。公共财政收入和资产消耗的关键分为两类:一类是习惯性支出,一类是资本性支出。习惯性支出中的各种支出都有预算定额规范和成本预算指标值,如人员工资、国家公务费、办公费等,一般没有具体支出(相对固定)和工程定额。不是会计经济效益审计复核的重点内容。资本支出是指为提高当前工作的发展趋势水平或开拓新的工作岗位而购买的固定资本、基本建设专业设备和新项目。根据其实际效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即时货币贷款收益的资本项目投资,如校办公司、酒店等;另一种是不能立即产生未来货币贷款收入的支出,包括文化教育、图书馆、对外援助等公共资本支出。资本支出普遍,项目投资额度大,包含的内容较多,整个消费过程复杂,耗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较大。资本支出是财政资本投入和产出率的具体体现,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和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在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存量资金的经济效益审计中,对存量资金支出的资金投入、运用、管理方式、产出率等进行财务审计意见十分重要。是股票型基金经济效益审计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二)评价原则

一是,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股票资金经济效益审计的实效评价要始终坚持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整体短期销售业绩目标的统一标准。以及长期销售业绩的总体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公益性工作的存量资金统一规划,提高存量资金的利用率。此外,对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存量资金经济效益审计的实效评价,不应限于对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从大结构的角度,综合分析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存量资金的经济效益审计,必要时追溯上一年度的具体销售业绩。对比往年的协会,存在的成立,就是把关系隐藏在里面。二是,坚持将公益性机构和机构存量资金质量与总量标准紧密结合。一般来说,检查非营利机构和机构的股票基金的申请,都是对量化指标的消耗进行点评的。然而,这种利润审查的结果有些片面,要真正实施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股票基金的经济效益审计,必须结合质量,对非营利性工作的股票基金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真实的审核。归根结底,要坚持非营利机构和机构存量资金的实际外部经济效应与宏观经济实际效应相结合的标准。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存量资金经济效益审计,对非营利性事业性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业务过程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外部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价。由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存量资金的经济效益审计。从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的股票基金运用情况来看,除了考察股票基金权益的实际效果外,还需要准确衡量股票基金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非营利机构和机构的资金。因此,要始终坚持股票型基金的实际外部经济效应与宏观经济实际效应相结合的标准。

二、研究案例现状

非营利组织是我国组织的附属机构,其目的不是营利。自有资金的关键是运营商的个人所得税。我国每年都会将一部分股票资金投入到非营利机构和机构中,以跟上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营利组织也是为了更好的运营商权益。今天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四大产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非营利组织的评价,历史博物馆是非营利组织的典型含义。大家都知道,历史博物馆是为群众提供服务项目,对群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历史博物馆的存在,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文明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在历史博物馆个人收藏的珍贵文物和标本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历史、时间和文化知识。不难看出,历史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能够推动人类发展史的发展。但是,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历史博物馆在股票资金经济效益的审计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首先,历史博物馆的绝大部分存量资金都花在了历史博物馆藏品的维护和新藏品的交付上。股票型基金的经济效益审计一般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进行。一旦出现不科学的地方,必须明确提出并立即调查。此外,建立完善的会计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管理方式。最终,根据各项管理方案的整合,最终完成了历史博物馆存量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管理办法,让历史博物馆为群众谋取了大量利益。

三、非营利案例单位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存有问题

(一)监督力度不足

在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发展趋势环节,只有监管单位统一监管财政局税务业务流程,完成各单位的合理协调,严控内部情况,确保顺利完成税务业务流程。由于主观原因和各种因素,作为对存量资金经济效益审计和财政局税务业务流程的一部分,监管的实际效果不理想,相关管控机构不足。在今天的环节中,组织架构无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规章制度不能充分发挥预期效果。

(二)财务管理机制落后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明确对各企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趋势下,相关企业必须非常清楚自己的经营状况,采用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法,并产生科学研究的财务会计方法。众所周知,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处于发展趋势的纽带,财务会计观念不强,对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无法采用积极主动的优秀方法。在措施实施的全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预算方法,成本预算的高效率并不能完全满足这项工作的要求。在成本预算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该方法非常陈旧、不科学,无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落后。

(三)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非营利组织必须拥有一大批会计人员,以促进会计资产经济效益审计和国家税务总局工作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在非营利组织对自有资金经济效益的审计和国家税务总局工作的现阶段,其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审核阶段不够用心,忽视了工作本身的积极意义,导致工作缺乏成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部分员工的行为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得积极学习和培训相关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他的财务审计意识相对落后,在日常工作中无法积累合理的工作经验。

四、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改进措施

(一)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在财政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中,非营利性机构和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监管各方面工作,促进监管工作的合理有效性,为监管工作的顺利合理打好基础。财政局的税收进展。一是,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需要有全面的全局观,多方面综合分析相关问题,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为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丰富性提供有力保障,然后评估股票基金的整体表现。机身技术人员顺利进行,以提供更高的助推能量。二是,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多方面解决自身监督评价体系和反馈工作,积极接受媒体监督,提高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专业水平,积极接受群众提出的各种建议。第一时间建立群众的要求和需求,并与权威专家意见紧密结合,使其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二)建设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的今天,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财务会计制度。发展趋势非营利组织也应结合时期发展趋势的内容,采用科学研究的成本预算法。要摒弃陈旧的传统成本预算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调整符合时展趋势,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确保法规调控与时期发展趋势相适应,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要在整个发展趋势中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和费用预算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在实际成本预算阶段,要增强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选择信息化技术和优秀技术,制定科研体系,为事后经济效益审计和审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全方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为保证非营利组织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提高知识储备。按照文化教育的方法,使他们积极接受专业知识,秉持与时俱进的核心理念,提高工作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积极选拔各种优秀技术,提高员工素质。你自己的工作。在整合税务工作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上,整合公司相关内部事务,推动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发展。

五、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新时期,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非营利组织存量资金的经济效益审计存在局限性,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不科学。由于主观因素的危害,我国非营利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非营利组织应在提高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会计资产经济效益审计质量,制定健全国家税务现行政策,使国家税务能够其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梅清.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630(04):18-19.

[2]杨晓春.关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探究[J].山西农经,2019,261(21):167-168.

[3]杨菊媚.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相关性分析[J].大科技,2019(47):217-218.

[4]赵汀.对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绩效审计问题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44-45.

[5]阴锦凤.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