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措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1:11:10

防御措施

防御措施范文篇1

小麦遭受冻害的外因是越冬条件不利,内因是本身抗寒能力差,按小麦冻害发生的时期和特点可分为4个类型。

1.1初冬温度骤降型

小麦越冬初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小麦的幼苗未经过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低于-10℃以下的天气时,一些苗质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穗生长锥。

1.2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

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冬季持续低温并多次出现强寒流或越冬期间因天气反常造成冻融交替而致使小麦受灾。该型有2种情况,一是由于长期受严寒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二是进入越冬期的麦苗因受气温回升的影响其生长锥萌动,而萌动后的麦苗因抗寒力下降,此时如遇降温则极易造成冻害、死苗。

1.3早春温度骤降型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返青后麦苗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如遇寒流侵袭则造成死苗。

1.4春末晚霜型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该期间的小麦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若遇气温突然下降极易形成霜冻。

2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2.1气候因素

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2.2品种因素

由于近几年的暖冬,许多农民选用了一些春性强筋优质小麦如郑麦9023、豫表34等,这些小麦品种在生产上表现优异但是其抗寒能力却较差,为此也增加了发生冻害的风险。

2.3播种因素

淮北地区小麦的适时播种日期在10月中旬,而这时往往会出现连阴雨或干旱天气,为了能使小麦种下地,农民很难做到适时播种。如早播将造成麦苗前期旺长,特别是种一些春性、弱春性品种播种偏早,且播量不减,使小麦的出苗情况普遍较好,造成麦苗旺长。

2.4耕作因素

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造成死苗。再之,由于急于播种,一些农民采用撒播方式,麦苗根系入土较浅,分蘖节露在地表,雨雪后,由于气温骤降,形成凌抬现象,拉断麦根,冻死分蘖,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2.5肥力因素

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2.6田间管理因素

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刚将小麦种下地后就匆匆地远离家而去,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3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

3.1加强管理,提高播种质量

3.1.1品种选择。选用抗寒性比较好且丰产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如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等。

3.1.2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首先,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t/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肥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其次,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要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5%;要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最后,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冬(弱冬)性品种为9月28日至10月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5~15日;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至10月底。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品种、地力和播期决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冬(弱冬)性品种为75~105kg/hm2;半冬性品种为90~150kg/hm2;春(弱春性)品种为120~210kg/hm2。播种深度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播种过深或加大播量会导致植株细弱而加重冻害。

3.1.3加强冬前田间管理。一是小麦播种后进行灌溉的田块,土壤出现板结时要抓紧中耕划锄,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促进麦苗出土和正常生长;二是间苗、疏苗;三是疏通“三沟”,保证排水畅通;四是追施腊肥,对群体小的麦田要早施肥,对生长正常的高产麦田,追肥时期要适当后移,促进麦苗均衡生长;五是适当镇压,弥合土壤裂缝,有利于保墒,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3.2采取措施,控制小麦的冬前旺长

3.2.1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幼苗叶片狭长且垂披,分蘖少,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施碳铵225kg/hm2,必要时可用0.2%~0.3%矮壮素溶液喷施叶面,以抑制植株生长。

3.2.2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幼苗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少。应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施适量速效氮肥和磷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2.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cm,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以培育壮苗。3.2.4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形成的旺长。应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3.3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小麦防冻

3.3.1麦田覆盖。在冬灌、施肥之后,给麦田行间盖上1层草、麦糠,有利于防风、防冻、保温、保墒,并防止来春旺长。麦秸、稻草等均可切碎覆盖,覆盖后撒土,以防大风刮走,开春后,将覆草扒出田外。

3.3.2适时冬灌。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多分蘖、长大蘖、育壮苗。当气温低于4℃以下时不宜冬灌。

3.3.3熏烟造雾。在霜冻到来时,可以将潮湿柴草在麦田周围点燃,制造烟雾,减少麦田热量向外辐射,能有效减轻冻害。

3.4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

3.4.1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黄的干旱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主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kg/hm2,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快长、成穗。

防御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气象服务能力;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近些年,通过气象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气象事业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气象部门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完善措施,引进了相应的设备与技术,对气象工作的整体质量进行了提升。不管是天气预报,又或者是灾害预警等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对气象服务的内容、形式进行了不断丰富,不过,在诸多方面,依然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尤其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因为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自然条件、人们文化水平,以及交通等,还不能充分实现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价值,还要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健全。

1农业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

1.1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在农业生产中,一旦发生相应的气象灾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常见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冰雹,以及霜冻等,这些气象灾害会直接减少农作物的产量,甚至出现绝收现象,由此可见,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提升风险防御能力,需要将气象知识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气象灾害,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气象灾害。对于气象服务机构,也需要进行积极建设,将相应的气象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出去,在出现气象灾害之前,让人们可以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以此来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在农业生产的基础建设方面,也要积极建设,这样可以完善农业生产设施,使其具有较强的气象灾害抵抗能力,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气象灾害损失。1.2增强气象信息的预警能力。在张家口市万全区域内,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体现了一定的多样性、多发性,当出现一种气象灾害时,往往会出现多次灾害,从而带来混合性的灾害,由此可见,在农业气象服务中,一定要对预警能力进行提升,事先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保证具有灾害抵抗的能力。一般来说,应该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引进,对灾害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时气象预警信息。不仅如此,还应该对气象信息的相关渠道进行不断优化,对预警信息覆盖范围进行不断扩大,在最大程度上,在更多区域的群众能够提前预防气象灾害,防止气象灾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实际操作中,在播报气象预警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标准的语言,遵守通俗易懂的原则,尽量减少专业用术语的应用。作为气象部门,需要对相关的监测规范进行全面建设,对数据采集与传输流程进行完善,在整体上提高监测水平,积极落实针对性的监测作业;对气象信息的传播工作,应该对传播机制进行完善,积极应用先进的通讯工具,保证气象灾害信息能够被及时传播出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1.3强化气象服务辅助能力与风险管理。在气象服务辅助能力方面,应该加大建设力度,保证资金的充足,对相关的信息监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具体的情况出发,建设气象服务平台,保证平台的共享性,可以将分散的农村地区进行整合,及时提高气象服务。在建设该共享平台时,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服务性,确保将准确的气象信息发送出去,根据具体的气象灾害,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不仅如此,根据常见的气象灾害,还应该进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法治建设,充分依靠法律手段,对气象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针对气象灾害制定有效的防范机制,全面普及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让群众能够对气象灾害具有较强的警戒性,进而提升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

2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2.1季节性比较明显。万全区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有俗称“十年九旱”,春季往往比较干旱,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干旱问题,在夏季因多雨,干旱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从6月份入汛期以来,截至7月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各乡镇降水量明显偏多。2.2区域性。对于洪涝灾害,一般出现在降水量集中的区域中,一般来说,河流湖泊、周围具有高山的盆地等往往会出现洪涝,受地形影响,县境内降水总趋势是北多南少,南北变幅大开东西变幅,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自东向西递减,西北部山区、北部坝头的特殊地形,对暖空气有明显抬升作用,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形成峰面雨和地形雨的可能性较大。2.3局部性。对于一些灾害,主要发生在一部分的地区中,不会所有的区域都遇到同一种灾害,通常,只发生在几个区域中,具有一定的局部特点。2.4多灾并发性。对于农业气象灾害而言,根据其发生现象,体现了多灾并发的特征,只要出现一种灾害现象,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例如:当出现大风、雷电、暴雨天气现象时,从而造成洪涝灾害,甚至会引起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3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3.1长效性对策。在各个地区中,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要从本地的气候、气象灾害等出发,做好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历年的气象灾害,总结其发生规律以及发展特点,根据农业生产对象,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若适合牧业,就发展牧业;若适合农业,就发展农业;若适合林业,就造林生产,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不断优化农、林、牧的产业结构,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也需要进行不断完善,农田的基础设施需要全面建设,扩大防护林的范围,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进而减少水上流失。对于中低产田,应该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改造,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的防御能力。在农业、林业,以及牧业方面,应该积极研究新品种,培育出具有抗逆性的品种,可以适应当地气象条件,具有一定的抗旱、抗病虫等能力。对于农作物品种,还需要合理调整生育期,可以错开气象灾害的出现时间。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机制,让农户积极参加农业保险,依靠政府、社会的力量,弥补农业损失。3.2应急性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对天气变化进行全面关注,根据气象灾害,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出发,建立完善的防范预案,进而制定有效的应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农业生产损失。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经常会受到气象因子的诸多影响,为了抵抗气象灾害,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可以暂时性的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此来适应恶劣气候的影响。比如说,在出现干旱灾害情况时,应该实施滴灌手段,这样可以满足作物暂时的用水需求,面对早春晚霜冻害,以及秋季早霜冻害,应该开了熏烟方法,以此来防御气象灾害。3.3补救性措施。如果出现了农业气象灾害,需要及时实施技术性的解决措施,尽快让农业灾害所带来的危害被恢复。比如说,在出现冰雹、冻害之后,对于没有完全受损的农作物,应该及时补肥、浇水,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灾之后,还要制定经济性的解决对策,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并且,提供相应的救济金,妥善安置农业生产人员,进而减少损失。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下,进一步拉近了农业生产和气象之间的关系,气象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现阶段,强化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作为气象部门,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能力都要不断提升。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在整体上,提高预警水平,使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倪秀国.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J].吉林农业,2016(15):119.

[2]胡少芬.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9):150-151.

[3]毕玉珍.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6(8):224.

防御措施范文篇3

随着数据库、软件工程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矿山企业实施了安全生产集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调度管控系统、移动办公系统及智能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办公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能够实现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协同办公等,也是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网络安全防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矿山企业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提出采用先进的防御措施,构建安全管理系统,以便提高网络安全性能,进一步改善矿山企业信息化运营环境的安全性。

1矿山企业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将分布于矿山企业生产、管理等部门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矿山企业服务系统,为矿山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共享、数据传输能力。但是,由于许多矿山企业工作人员在操作管理系统、使用计算机时不规范,如果一台终端或服务器感染了计算机病毒、木马,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到其他终端和服务器中,感染矿山企业信息化系统,导致矿山企业服务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经过分析与研究,目前网络安全管理面临威胁攻击渠道多样化、威胁智能化等现状。

1.1网络攻击渠道多样化

目前网络黑客技术正快速普及,网络攻击和威胁不仅仅来源于黑客、病毒和木马,传播渠道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随着移动互联网、光纤网络的兴起和应用,网络安全威胁通过智能终端进行传播,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

1.2网络安全威胁智能化

随着移动计算、云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黑客制作的木马和病毒隐藏周期更长,破坏的范围更加广泛,安全威胁日趋智能化,给矿山企业信息化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更加严重,非常容易导致网络安全数据资料丢失。

1.3网络安全威胁严重化

网络安全攻击渠道多样、智能逐渐增加了安全威胁的程度,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矿山企业网络设备、数据资源一旦受到安全攻击,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感染等网络中接入的软硬件资源,破坏网络安全威胁。

2矿山企业网络安全防御措施研究

矿山企业网络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系统可以采用主动、纵深防御模式,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预警、响应、保护、防御、监测、恢复和反击等六种关键技术,从根本上转变矿山企业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改善系统操作规范性,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防御性能。

2.1网络安全预警

网络安全预警措施主要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和攻击趋势预警,能够及时发现网络数据流中存在的威胁。漏洞预警可以积极发现网络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以便积极升级系统,修复系统漏洞。行为预警、攻击预警可以分析网络数据流,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攻击行为或趋势,以便能够有效预警。网络安全预警是网络预警的第一步,其作用非常明显,可以为网络安全保护提供依据。

2.2网络安全保护

网络安全保护可以采用简单的杀毒软件、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虚拟专用网等技术防御攻击威胁,以便保证网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和可用性。网络安全保护与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相近,因此在构建主动防御模型时,融入了传统的防御技术。

2.3网络安全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可以采用扫描技术、实时监控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发现网络中是否存在严重的漏洞或攻击数据流,能够进一步完善主动防御模型内容,以便从根本上保证网络安全防御的完整性。

2.4网络安全响应

网络安全响应能够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木马等安全威胁做出及时的反应,以便进一步阻止网络攻击,将网络安全威胁阻断或者引诱到其他的备用主机上。

2.5网络恢复

矿山企业信息系统遭受到攻击之后,为了尽可能降低网络安全攻击损失,提高用户的承受能力,可以采用网络安全恢复技术,将系统恢复到遭受攻击前的阶段。主动恢复技术主要采用离线备份、在线备份、阶段备份或增量备份等技术。

2.6网络安全反击

网络反击技术是主动防御最为关键的技术,也是与传统的网络防御技术最大的区别。网络反击技术可以采用欺骗类攻击、病毒类攻击、漏洞类攻击、探测类攻击和阻塞类攻击等技术,网络反击技术可以针对攻击威胁的源主机进行攻击,不但能够阻断网络攻击,还可以反击攻击源,以便破坏攻击源主机的运行性能。

3矿山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地导出系统的逻辑业务功能,对网络安全管理的管理员、用户和防御人员进行调研和分析,使用原型化方法和结构化需求分析技术导出了系统的逻辑业务功能,分别是系统配置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安全策略管理功能、网络状态监控管理功能、网络运行日志管理功能、网络运行报表管理功能等六个部分。

3.1网络安全管理系统配置管理功能分析

通过对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调研和分析,导出了系统配置管理功能的业务功能,系统配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七个关键功能,分别是系统用户信息配置管理功能、网络模式配置、网络管理参数配置、网络管理对象配置、辅助工具配置、备份与恢复配置和系统注册与升级等。

3.2用户管理功能分析

矿山企业网络运行中,其主要设备包括多种,操作的用户也有很多种类别,比如网络设备管理人员、应用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维护部门、服务器等,因此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人员、组织、机器等分析,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组织管理、自动分组和认证配置。组织管理功能可以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组织和管理,按照账号管理、机器管理等进行操作;自动分组可以根据用户搜索的设备的具体情况改善机器的搜索范围,添加到机器列表中,并且可以对及其进行重新的分组管理;认证配置可以根据终端机器的登录模式进行认证管理。

3.3安全策略管理功能分析

网络安全防御过程中,网络安全需要配置相关的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维护网络运行安全,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保护和防御性能,网络安全策略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网络安全防御规则包括多种,比如入侵监测规则、网络响应规则、网络阻断规则等,配置过程复杂,工作量大,通过归纳,需要根据网络安全防御的关键内容设置网络访问的黑白名单、应用封堵、流量封堵、行为审计、内容审计、策略分配等功能。

3.4网络状态监控管理功能分析

网络运行过程中,由于涉及的服务器、终端设备较多,网络运行容易产生错误,需要对网络状态进行实时监管,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攻击威胁、故障灯。网络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的监控网络的运行管理状态,具体的网络运行管理的状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系统运行状态、网络活动状态、流量监控状态。

3.5网络运行日志管理功能分析

矿山企业网络运行过程中,根据计算机的特性需要保留网络操作日志,如果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可以对网络操作日志进行分析,便于发现某些操作是不符合规则的。因此,网络运行管理过程中,网络运行日志管理可以分析网络运行操作的主要信息,日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内容日志管理、报警日志管理、封堵日志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管理。

3.6网络运行报表管理功能分析

网络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的统计分析,可以采用网络安全报表管理模式,以便能够统计分析接入到网络中的各种软硬件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网络运行报表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分别是统计报表和报表订阅。

4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普及,矿山企业逐渐进入智慧化时代,网络安全威胁更加智能化、快速化和多样化,感染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给矿山企业信息系统带来的损失更加严重,本文提出构建一种多层次的主动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能够提高矿山企业信息系统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军 单位: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

引用:

[1]汪军阳,司巍.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问题分析与防护措施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2]黄哲,文晓浩.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御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3]潘泽欢.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安全现状及防御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4]赵锐.探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防护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5]白雪.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及防御措施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6]王喜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其安全技术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防御措施范文篇4

关键词:小麦;干热风;高温逼熟;发生条件;危害症状;防御措施

一、小麦干热风

在我国干旱地区,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当日最高气温大于30℃,相对湿度低于30%,风力3级以上,风速大于3m/s时,使小麦灌浆过程受阻,青枯逼熟,粒重降低,造成减产的现象称小麦干热风。

1.1发生条件与危害程度

发生小麦干热风的必要条件是高温、干旱低湿、大风。干旱麦区灌浆期间常遇高温、低湿并伴随强烈的西南风,从而形成大气干旱,如果此时土壤水分不足,就会使小麦植株内水分供求失调,导致籽粒灌浆不足,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下降,造成小麦减产。干热风越强、持续时间越长,危害程度越重。同一次干热风的危害又因品种、生育期、土壤特性和管理技术措施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发生轻,晚熟品种重;蜡熟后期受害轻,乳熟期至蜡熟期受害重;壤土受害轻,黏土次之,盐碱地(沙岗薄地)重;适期播种、适期成熟受害轻,晚播晚熟受害重;增施磷钾肥,早施氮肥受害轻,施氮过晚、贪青晚熟受害重。

1.2危害症状

受干热风危害的小麦,初始阶段旗叶凋萎,1~2d后逐渐青枯变脆。根据小麦受害程度的不同,可出现3种类型症状。

1.2.1轻度干热风。一般从12~14时,穗部气温达31℃,叶面温度超过32℃,饱和差超过3200Pa,相对湿度低于30%,此时小麦植株叶片开始萎蔫,出现炸芒现象。如果干热风强度不再增加,上述症状持续5~6h后,小麦植株可恢复正常,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1.2.2重度干热风。一般从11时出现上述情况,14时株间气温比6时高14~16℃,饱和差达2800~3500Pa,相对湿度猛降至27%~30%时,小麦植株叶片卷曲,发生严重炸芒现象,芒和顶端小穗干枯,整片麦田变成灰黄色。

1.2.3青枯死亡。在小麦收获前遇到大于5mm的降水,3d内气温在30℃以上,突遭干热风袭击,使小麦植株青枯而死。

1.3预防措施

1.3.1农业综合防御措施。首先建立农田防护林网,达到减弱风速,降低温度,提高相对湿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其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麦田保水和供水能力。

1.3.2栽培防御措施。选用早熟、丰产、耐干热风、抗逆性强的品种;调整作物布局,适时播种,尽量减少晚茬麦,使小麦尽早进入蜡熟期,躲避或减轻干热风危害;合理密植,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性;因地制宜浇好小麦拔节孕穗肥,防止灌浆期干旱。

1.3.3化学防御措施。试验证明,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施化学制剂,是防御干热风最经济、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可单喷0.2%~0.4%磷酸二氢钾,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或药肥混喷,一喷多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kg/hm2+50%多菌灵750g/hm2+磷酸二氢钾750g/hm2+活力素15袋/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隔7d再喷1次,可防治小麦蚜虫、粘虫、白粉病、赤霉病及预防小麦干热风等。

二、小麦高温逼熟

在小麦灌浆成熟阶段,遇到高温低湿或高温高湿天气,特别是大雨骤晴后高温,使小麦植株提早死亡,籽粒提前成熟,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称高温逼熟。公务员之家:

2.1发生条件与危害程度

小麦灌浆的适宜温度为20~23℃,高于23℃即不利于灌浆,超过28℃则基本停止灌浆,如果灌浆时遇到27℃以上高温,再受到湿害就会形成高温逼熟。导致小麦叶片气孔关闭、能力丧失,加快叶片干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同时根系发生早衰,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而减产。特别是在小麦乳熟期以后,连续降水后出现30℃以上高温天气时,将导致小麦突然死亡,损失严重。

2.2危害症状

2.2.1高温低湿型。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如连续遇到27℃以上高温,3~4级以上偏南或西南风,下午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小麦叶片即出现萎蔫或卷曲,茎秆变成灰绿色或灰白色,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麦穗失水变成灰白色。

2.2.2高温高湿型。小麦灌浆成熟阶段如连续降水后使土壤水分过多,透气性差,氧气不足,造成小麦根系发生早衰,吸收能力下降,如再遇高温曝晒,叶面蒸腾强烈,水分供应不足,体内水分收支不平衡,很容易造成脱水死亡。麦株受害后茎叶出现青灰色,麦芒灰白干枯,千粒重下降,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2.3防御措施

高温逼熟的防御措施同于热风。

参考文献

防御措施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防火墙安全防护

一、校园网现状

目前国内校园网建设的蓬勃发展正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未来教育将从传统“课堂”教育向网上教育发展,而校园网的建设正是这一重大转变的开端。教育也要“上网”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校园网的建设速度似乎不亚于其他如政府网的兴建速度。现代教育的实施程度也与校园网络建设直接相关联。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和网络之间信息传输量的急剧增长,一些机构和部门在得益于网络加快业务运作的同时,其上网的数据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被删除或被复制,数据的安全性和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校园网也同样不能幸免。黑客入侵校园网的新闻也时有发生,非更改考试成绩;更改英语全国四、六级统考成绩;更改考研成绩;非法盗取学校招生、分配机密……

二、校园网中主要安全隐患

校园网中主要安全隐患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病毒的危害。(2)黑客攻击。(3)不良信息的传播。(4)设备的损坏。

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无论是公众网还是校园网中,网络的安全措施应是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校园网络安全

作为一种丰富学习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信息化为教育的创新与普及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与此同时,网络社会与生俱来的不安全因素,如病毒、黑客、非法入侵,不健康信息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威胁教育网络的健康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其他网络一样,校园网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对网络中数据信息的危害和对网络设备的危害。具体来说,危害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有: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减慢系统的响应时间等;病毒与恶意攻击,线路窃听。许多校园网络由于意识与资金方面的原因,它们在安全方面往往没有太多的设置,包括一些高校在内,常常只是在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放一个防火墙就了事了,甚至什么也不放,直接面对互联网,这就给病毒、黑客提供了充分施展身手的空间。

四、校园网安全防御措施

1.防火墙设置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一系列软硬件的组合,它在校园网与Internet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决定哪些内部站点允许外界访问和允许访问外界,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外部非法用户的入侵。设计防火墙的目的就是不让那些来自不受保护的网络如因特网上的多余的未授权的信息进入专用网络,如LAN或WAN,而仍能允许本地网络上的你以及其他用户访问因特网服务。大多数防火墙就是一些路由器,它们根据数据报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更高级的协议,专用标准或安全策略来过滤进入网络的数据报。

2.采用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3.漏洞扫描系统

基于网络系统漏洞库,漏洞扫描大体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HTTP漏洞扫描等。这些漏洞扫描是基于漏洞库,将扫描结果与漏洞库相关数据匹配比较得到漏洞信息;漏洞扫描还包括没有相应漏洞库的各种扫描,比如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弱势密码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这些扫描通过使用插件(功能模块技术)进行模拟攻击,测试出目标主机的漏洞信息。

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4.网络病毒的防范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校园网络)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校园网络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校园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防御措施范文篇6

[关键词]黑客网络攻击方法

一、什么是黑客

“黑客”一词有很多定义,大部分定义都涉及高超的编程技术,强烈的解决问题和克服限制的欲望。一般认为,黑客起源于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中,他们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难题。60、70年代,“黑客”一词极富褒义,用于指代那些独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他们智力超群,对电脑全身心投入,从事黑客活动意味着对计算机的最大潜力进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后来,少数怀着不良的企图,利用非法手段获得的系统访问权去闯入远程机器系统、破坏重要数据,或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制造麻烦的具有恶意行为特征的人慢慢玷污了“黑客”的名声,“黑客”才逐渐演变成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

目前黑客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欧美等国有不少完全合法的黑客组织,他们在因特网上利用自己的网站介绍黑客攻击手段、免费提供各种黑客工具软件、出版网上黑客杂志,甚至经常召开黑客技术交流会。这使得普通人也很容易下载并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黑客手段或工具对网络进行某种程度的攻击,进一步恶化了网络安全环境。

二、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

我们来研究一下那些黑客是如何找到你计算机中的安全漏洞的,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常用攻击手段,我们才能采取准确的对策应对这些黑客。

1.获取口令。获取口令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网络监听非法得到用户口令;二是在知道用户的账号后,利用一些专门软件强行破解用户口令;三是在获得一个服务器上的用户口令文件后,用暴力破解程序破解用户口令。

2.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可以直接侵入用户的电脑并进行破坏。它常被伪装成工具程序或者游戏等,一旦用户打开了这些程序,它们就会在计算机系统中隐藏一个可以在windows启动时悄悄执行的程序。当您连接到因特网上时,这个程序就会通知黑客,来报告您的IP地址以及预先设定的端口。黑客在收到这些信息后,再利用这个潜伏在其中的程序,就可以任意地修改您的计算机的参数设定、复制文件、窥视你整个硬盘中的内容等,从而达到控制你的计算机的目的。

3.WWW的欺骗技术。在网上用户可以利用各种浏览器访问WEB站点,如阅读新闻、咨询产品价格、订阅报纸、电子商务等等。然而如果黑客将用户要浏览的网页的URL改写为指向黑客自己的服务器,当用户浏览目标网页的时候,实际上是向黑客服务器发出请求,那么黑客就可以达到欺骗的目的了。

4.电子邮件攻击。电子邮件攻击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电子邮件轰炸,它是指用伪造的IP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向同一信箱发送数以千计、万计甚至无穷多次的内容相同的垃圾邮件,致使受害人邮箱被“炸”。二是电子邮件欺骗,攻击者佯称自己为系统管理员,给用户发送邮件要求用户修改口令或在貌似正常的附件中加载病毒或其他木马程序。

5.通过一个节点来攻击其他节点。黑客在突破一台主机后,往往以此主机作为根据地,攻击其他主机。他们可以使用网络监听方法,尝试攻破同一网络内的其他主机;也可以通过IP欺骗和主机信任关系,攻击其他主机。

6.网络监听。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可以接受到本网段在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的发送方和接受方是谁。此时,如果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的信息没有加密,只要使用某些网络监听工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截取包括口令和帐号在内的信息资料。

7.寻找系统漏洞。许多系统都有这样那样的安全漏洞,其中某些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本身具有的,在补丁未被开发出来之前一般很难防御黑客的破坏;还有一些漏洞是由于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引起的,这都会给黑客带来可乘之机,应及时加以修正。

8.利用帐号进行攻击。有的黑客会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缺省账户和密码进行攻击,例如许多UNIX主机都有FTP和Guest等缺省账户,有的甚至没有口令。黑客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如Finger和Ruser等收集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攻击能力。公务员之家

9.偷取特权。利用各种特洛伊木马程序、后门程序和黑客自己编写的导致缓冲区溢出的程序进行攻击,前者可使黑客非法获得对用户机器的完全控制权,后者可使黑客获得超级用户的权限,从而拥有对整个网络的绝对控制权。

三、防范措施

1.经常做telnet、ftp等需要传送口令的重要机密信息应用的主机应该单独设立一个网段,以避免某一台个人机被攻破,造成整个网段通信全部暴露。

2.专用主机只开专用功能。网管网段路由器中的访问控制应该限制在最小限度,关闭所有不必要的端口。网络配置原则是“用户权限最小化”,关闭不必要或者不了解的网络服务,不用电子邮件寄送密码。

3.对用户开放的各个主机的日志文件全部定向到一个系统日志服务器上,集中管理。该服务器可以由一台拥有大容量存贮设备主机承当。定期检查系统日志文件,在备份设备上及时备份。制定完整的系统备份计划,并严格实施。

4.设立专门机器使用ftp或WWW从互联网上下载工具和资料,提供电子邮件、WWW、DNS的主机不安装任何开发工具,避免攻击者编译攻击程序。

防御措施范文篇7

云计算技术是在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计算技术。云计算的核心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服务器上,而不是在本地服务器上进行计算,也就极大的减轻了本地服务器的运行压力,即将计算与数据存储进行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的是计算任务在云计算服务器上的管理和维护,只要保证计算任务能够正常运行,并保证足够的计算数据存储空间,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到云计算服务中心访问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

2云计算数据安全

云计算的安全层次由高到低可以分为身份和访问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存储安全、服务器安全和物理安全。其中数据安全是云计算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存在着用户对服务商的信任问题、数据安全的标准问题以及可以信任的第三方对其的制约。

2.1信任问题

因为数据和软件应用的管理和维护是外包的或者委托的,并不能被云计算服务商严格控制,所以,云计算时代的信任则依赖于云计算的部署构架。在传统部署架构中,是通过强制实施的安全法则来产生信任的,而在云计算时代,控制权在于拥有计算基础设施的一方。云可分为公有云和社区云。在公有云的部署过程中,因为服务商的可信任度成为考虑因素,为了降低危险,需要削弱基础设施拥有者的权限,这样能够强制实施一些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安全隐患;而在私有云的部署过程中,因为私有云的基础设施是由私有组织来实施管理和操作,而其数据和应用都是由私有组织来负责,也就不存在额外的安全隐患。云计算时代,使得数据边界安全的观点不在适用,因为在云计算的世界里,很难定位是什么人在什么位置获取了什么数据,所以传统的边界安全观点很难在云计算中实施。因此我们在处理一些涉及到安全漏洞的问题的时候,在云环境中,需要通过信任和密码学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通讯的可靠性,也就是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可信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也就是代表客户对于特殊操作的可信任性,同时也能够保证整个操作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被信任的第三方在数据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是提供终端对终端的安全服务,这些安全服务是基于安全标准,且适用于不同的部分、地理位置和专业领域,还可以进行扩展。引入被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有效降低因传统安全边界失效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因为在实质上,第三方是是一个被用户委派的信任机构,其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在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2安全标准

我们要对一个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维护,必然会遭遇到一些特殊的威胁和挑战,而这些问题都必须找到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法。云计算由于其特殊的构架而在安全上存在着一些先天优势,如数据与程序的分割、冗余和高可用性等,一些传统的安全危机都因为云计算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单一性而被有效解决,然而却有一些新的安全隐患产生。在考虑到云计算的一些独特特性,我们会对云计算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数据集成、恢复,以及隐私和审记等诸多方面的评估。通常来说,安全问题与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重要方面息息相关,这些方面也成为设计安全系统时必须考虑的基本安全模块。所谓保密性,就是指只有授权的组织或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访问,非授权的个人或组织,不能够对数据进行访问,同时不能对以获取的数据任意公开。完整性则是指数据只能够通过被授权的方式来进行修改或引用。可用性是在考虑到被授权实体在使用或进入系统时,能够很方便的,适时的获取正确的数据,即保证数据、软件和硬件在需要被使用的时候能够可用。在这几个方面,延伸到三大资产类别,分别对应于数据、软件和硬件,也就是考虑安全问题必须要考虑的三个基本保护对象。

2.3被信任的第三方

前面提到过我们可以通过被信任的第三方来实施我们的安全策略,而在云计算环境中,我们如果雇佣了被信任的第三方,那么势必要建立一个适用于第三方的信任等级制度来约束这些第三方,才能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才能寻找到最佳的安全防御措施。被信任的第三方能够很好的解决因传统安全边界失效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这是通过新的信任机制而产生的所谓的安全域对云环境的安全防护。Castell曾说过:“一个被信任的第三方对于电子交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传送商业机密的组织,这是通过商业和技术安全特性来达到的。它提供技术和法律上可靠的方法来执行、帮助、产生独立的对于电子交易的公断证据。它的服务被通过技术、法律、金融和结构方法提供和准,可以对所有类别的数据进行认证。

2.3.3安全域

安全域即在云计算的相关实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信任关系,而这个关系可以通过引入联合,再加上PKI和LdaP技术来实现。联合是一组合法的实体共享,一致同意的政策和规则集,我们通过这些规则和政策来约束在线资源的使用。在联合系统里,我们提供了一个结构和合法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可以使得不同组织或系统之间的认证和授权成为可能。从而使得云架构可以被部署到不同的安全域中,这些安全域可以使得类似的应用共享通用的认证符号,或者类似的认证符号,联合云也因此而诞生。联合云是子云的集合,子云与子云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只有通过标准接口才能实现相互之间的操作,例如通过提前定义好的接口来实现数据交换和计算资源共享等。联合能够提供认证框架以及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的框架结构来容纳不同的组织,各组织之间可以通过联合来进行认证和授权。

2.3.4数据的加密分离

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之中存在着大量的个人数据以及敏感数据,对于这些数据的保护,推进了SaS和AaS模型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发展。在对个人数据和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隔离的过程中,所有的计算过程和数据通讯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加以隐藏,使人感觉这些数据都是无形的,但是却又真实的存在。

2.3.5基于证书的授权

云计算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往往由多个独立的域形成,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资源的提供则和使用者之家的关系非常特别,因为他们是动态的,他们不处于同一个域,他们之间的关系识别都是通过其操作特点以及特殊属性来进行判别,而不是事先定义的身份。于是乎,传统的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模式在云环境中就失去作用了,访问决策需要通过用户的特性来进行判定。通过PKI颁发的证书能够用于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访问控制。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扩展的X509证书,这个证书包含了对于用户角色信息的认证。证书授权机构通过这样的证书来实现网络安全的保护。属性管理结构签发包含授权属性的证书,期内内包含的属性值用于配对以及规定它应用于什么数据。通过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也就是基于请求者、数据资源和应用环境的属性来做出访问控制决策,它们能够更为灵活的、可扩展性的对访问进行控制,这对于像云系统这样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结论

防御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对策措施

如今信息化系统建设迅速发展,开放的网络带来了优势,同时开放性的存在也导致了许多安全方面的漏洞,诸如信息窃取、黑客攻击、网络恶意行为等,维护网络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标志

(一)系统正常运行。系统正常运行是指信息化系统能够安全运行,避免出现系统损坏或崩溃而导致系统中需要传输、处理以及储存的信息出现损失或破坏。(二)系统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安全包含数据加密、病毒防治、安全问题跟踪、安全审计、方式控制、数据存取权限、用户存取限制以及用户的口令鉴别等内容。(三)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防止攻击者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合法用户的信息进行诈骗、冒充以及窃听等。(四)传播途径安全。传播途径安全是指采取信息过滤,对有害和非法的信息进行控制及制止,防止在公用网络上出现大量失控的自由信息传输。

二、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威胁

(一)网络软件存在安全漏洞。系统的很多软件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陷,需要及时补丁来进行漏洞弥补;系统使用的一些商用软件,源程序会逐渐变得公开或者半公开化,存在漏洞容易被攻击;管理员为方便维护管理,设置远程终端登录,加大了病毒或者黑客攻击的可能性,给网络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漏洞。(二)网络协议存在安全缺陷。系统使用的基本协议TCP/IP存在着较多安全缺陷,主要包括:应用层协议中的SMT、FTP等协议缺乏保密以及认证措施;以软件所配置的IP地址为基础,形成地址欺骗以及地址假冒;现有的IP地址可以支持源路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原路由的攻击提供了条件。(三)产品技术不能完全国产。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不可能尽善尽美,完全依赖自主研发,我国也不例外。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67%左右的信息产品与技术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可能达到完全国产化,硬件设施和操作系统难免会使用国外产品,这就可能存在安全陷阱,使网络安全管理受制于人。

三、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防护

(一)防火墙技术。在信息化系统中使用防火墙技术可以使数据、信息等在进行网络层访问时产生一定的控制。经过鉴别限制或者更改越过防火墙的各种数据流,可以实现网络安全保护,极大限度地对网络中出现的黑客进行阻止,在一定层面上可以防止黑客恶意更改、随意移动网络重要信息。(二)安全检查技术。安全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对用户的合法性进行鉴别,在鉴别过程中,通常需要用户输入口令,由于口令本身较容易被猜到以及失窃,可能增加黑客入侵的几率。为了提高其安全性,用户可使用更为可靠、稳妥的认证方案,经过身份认证的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三)数字签名技术。所谓签名就是验证用户真实身份的一种独有信息,数字签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解密、加密的方式对报文的数字签名进行实现。决定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随着密码体制的不断改进,其安全性也会随之提高。(四)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只是保护内部的网络不被外部攻击,对于内部网络存在的非法活动监控程度还不够,入侵系统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点而存在,它可以对内部、外部攻击积极地进行实时保护,在网络受到攻击前就可以将信息拦截,提高信息的安全性。(五)漏洞扫描技术。如今网络不断复杂且变幻莫测,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进行安全漏洞以及风险评估显然不行,只有依靠网络的安全扫描工具才可以在优化的系统配置下将安全漏洞以及安全隐患消除掉。在某些安全程度较低的状况下可以使用黑客工具进行网络的模拟攻击,这样可以一定层面地将网络漏洞暴露出来。  (六)密码技术。密码技术就是使用密码机对明文信息进行组合、交换,产生密文,然后将加密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恶意者若将密文截获,必须进行正确的解码才能获取有用信息,否则也是徒劳无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的泄漏。(七)侦听监测技术。使用配置分析软件来对网络进行扫描,一旦发现原有的设置参数出现了改动,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对内部网络中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其响应对策主要有发送警告信息,拒绝存储。

作者:王艳 单位:93897部队

参考文献

防御措施范文篇9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移动通信经历了蜂窝电话、GSM、TD-SCDMA、WCDMA,已经进入到了TD-LTE和FDD-LTE时代,为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方便人们浏览高清晰视频、网络购物和在线游戏。移动通信系统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安全威胁,比如黑客攻击通信网络,获取机密数据;木马和病毒感染服务器文件,造成网络不能正常运行。因此,为了提高通信网络的防御能力,亟需采用新型安全防御技术,构建一个主动防御系统,以保证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正常、可靠。

2移动通信数据传输面临的安全威胁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经历多个环节,因此容易受到的安全威胁也比较多,常见的攻击威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数据信息泄露

移动通信数据传输采用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器、客户端,无线网络采用的传输介质包括微波、中波、短波等电磁波,这些波段覆盖的频率不同,非常容易被攻击者窃听,造成数据丢失,非法用户篡改移动通信数据,比如操作日志、服务器信息等,不利于移动通信数据的正常传输。另外,在传输移动通信数据的过程中,许多的攻击者利用伪装基站或AP截取信息,盗取用户发送的信息或篡改用户信息,从而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

2.2泛洪攻击

攻击者发送海量的数据和信令,造成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内容,从而堵塞传输设备,降低了无线通信资源的浪费,导致移动设备无线通信存在很高的掉话率和阻断率,因此容易造成移动互联网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3盗用移动通信设备IP

攻击者盗用移动通信设备IP,可以注册请求信息,并且向宿主网络发出篡改注册请求信息,以攻击者的IP地址代替用户相关的转交地址,攻击者就可以冒用其他用户的IP地址隐藏自己的身份,并且给网络注册、追踪溯源和安全审计审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移动通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工作的环境的较为复杂,因此移动设备通常容易产生故障或问题,设备供电电源采用冗余配置,为了能够突出运行软件进行自行更新,因此需要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更换、定期运行维护,以便保证设备的安全性。通过对移动通信数据传输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攻击呈现出更加新颖的特点,比如隐藏周期更长、感染范围更加广泛等,具体描述如下:(1)攻击威胁隐藏周期更长。随着黑客开发病毒、木马技术的增强,这些安全威胁在通信网络中隐藏的周期更长。统计结果显示,木马潜伏的周期已经迅速延长,从普通的毫秒级变为小时级,甚至是数天、数周和数月。(2)病毒感染范围更大。目前,由于网络传输速度迅速上升,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内的病毒、木马一旦被触发激活,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网络的各个范围,造成移动通信中断,损失非常严重。

3移动通信数据传输安全防御措施研究

3.1接入网安全防御措施研究

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高辐射性,空中接口受到的安全威胁较大,攻击者容易通过无线链路截取传输信息,破坏信息完整性,因此拟采用安全加密和传输算法保证接入网安全,同时引入先进的状态检测、深度包过滤等技术,提高接入网安全性能。状态检测可以根据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流感知上下文信息,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连接,分析和删除网络的内容,从而确认TCP协议中包含的网络数据状态内容,状态检测技术可以通过TCP数据包中的标识位信息确定连接状态,从而构建一个动态的状态表项,控制TCP连接中的数据传输内容,从而发现不正常的网络流量内容,进而可以控制移动通信外部侵扰。入侵检测是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防御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可以部署在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中,能够实时地采集网络中的流量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和处理,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数据包。深度包过滤是一种强大的入侵检测技术,其可以分析移动通信数据发送的端口号、IP地址、通信协议类型、TCP标志位等信息,可以从根本上穿透网络协议内容,分析数据包内的所有信息,完成信息过滤需求,从而发现病毒、木马等不安全信息。状态检测和深度包过滤可以集成在一起,实现移动通信系统接入网安全防御功能,进一步保障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

3.2核心网安全防御措施研究

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主要是ATM、移动IP网两个类型,因此可以针对这些网络采用先进的多层次融合安全防御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融合技术主要包括安全保护、安全预警等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保护技术较多,比如防火墙、360杀毒软件、卡巴斯基木马查杀软件等;安全预警技术主要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和攻击趋势预警。为了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将多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整合在一起,利用安全预警、安全保护技术构建了一个多层次、主动式的防御系统,实现核心网病毒、木马查杀,避免核心网木马和病毒蔓延,防止移动通信系统被攻击和感染,扰乱移动通信系统正常使用。

4结束语

随着移动通信在电子政务、金融证券、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数据传输遭受的黑客、病毒和木马等攻击将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采用多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构建一个主动的防御系统,从接入网、核心网两个方面部署网络安全防御措施,提升移动通信的安全性。

作者:夏建君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吴云峰.移动通信端到端语音传输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5,14(12):124-126.

防御措施范文篇10

1计算机软件常见安全问题分析

计算机是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颠覆了传统生活方式,现代人与计算机关系密切,依赖性非常强,一旦离开了计算机没有办法顺利完成很多事情,生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计算机系统有两个构成部分,分别是硬件和软件,两者都存在着安全风险,可是和硬件相比较,软件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功能软件的出现,满足休闲娱乐需求以外,软件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为用户使用计算机软件带来了很多困扰。1.1感染病毒。计算机运行环境复杂,软件安全性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计算机病毒,直接侵入到计算机内破坏软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病毒,自己复制或者改变计算机软件程序,删除或者篡改存储的数据信息和资料。计算机病毒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用户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无法彻底清除,控制的难度系数大,破坏性极其大,也是引起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感染病毒,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1.2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开发中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黑客常常会将这些漏洞当成攻击对象,成功的进入到用户计算机系统之中,利益的驱使下窃取一些机密性的文件和数据,或者直接盗取用户电脑中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我国的计算机安全监督体系还不完善,黑客攻击的随意性强,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督和防范黑客攻击,提高了计算机软件安全风险,用户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威胁。1.3软件跟踪。计算机软件运行的过程中常常有人对其进行跟踪,通过非法手段恶意获取程序源代码,专业人士对这些代码实行破译。计算机软件跟踪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动态化,另外一种是静态化,无论是哪种都会影响到计算机软件正常运行,也会滋生安全隐患。1.4软件漏洞。计算机软件是由人开发的,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人员的疏忽大意,导致编写的程序存在着问题,或者编程有错误,这样就会引起安全事故,例如补丁程序或者网络攻击。1.5非法复制。计算机软件开发难度大,需要投入成本高,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投机取巧,会直接复制这些软件,从中获取利益,不仅侵害了软件开发商的权益,不尊重知识产权,还会影响到计算机软件使用安全性。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程序设计上有缺陷和编程错误,软件开发技术滞后,漏洞比较多,容易被破坏和入侵,最终导致计算机软件被破译或者损坏;其次,计算机软件开发留下了后门,还有就是用户忽视安全问题,应用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增加了计算机软件安全事故的概率,这种安全问题都是人为造成的;最后,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软件操作缺乏规范性,安装一些盗版软件,最终引起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

2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防御措施

2.1从软件设计环节抓好安全问题。日常生活中软件安全防御基本上都是事后,很少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导致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存在设计缺陷的软件,最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新时期面临的计算机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从设计环节抓好软件安全是重中之重,开发商在设计软件的全过程必须树立安全意识,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软件安全因素,提高软件设计的水平,最好软件漏洞的测试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软件设计方案,并且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漏洞扫描,及时的发现软件漏洞,然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对漏洞进行修复。此外,计算机软件设计加强访问权限和身份认证设计,严格限制软件核心区域的访问,从信息传输路径上加密,包括用户名和密码,防止关键性数据信息被盗取。计算机软件漏洞都出在源代码上,编程认真仔细,不能有任何错误,做好代码的保密工作,实行双重加密,确保编码程序不会被修改,从软件开发阶段控制安全风险,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设计人员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可能引起软件安全的因素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降低软件自身的安全漏洞和风险,这也是提高计算机软件安全的基本手段和途径。2.2提高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就图从一个安全保护屏障,将内外部网络隔离开来,建立的安全关口,最大程度的防止黑客攻击。防火墙技术实质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通过设置访问权限和验证工具,想要访问计算机必须先要穿越防火墙,对于各种属性进行过滤,比如来源IP地址和端口号、服务类型、相关协议、网域名称等。网络中所有数据流都要经过防火墙,只有符合安全性的才能通过,并且自身具有很强的抵抗攻击的能力,有效的防范黑客入侵。计算机运用新的防火墙技术,现代普遍使用的是第三代技术,除了实时监控数据流,起到保护软件的作用,还能快速的检测出不被允许访问的用户,然后直接拒绝访问请求,提高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性,在计算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规范计算机软件操作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当操作引起的,想要改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环境,必须规范计算机软件操作,首先要安装正版软件,尊重知识产权,其次是遵守计算机操作的相关制度,提高安全意识,计算机设置开机密码,所有的文件和数据都要备份和加密,用户名、密码、密钥等重要信息不能随意告诉别人,人离开关闭计算机。安装监控计算机的软件,平时做好查杀病毒和木马的工作,及时的升级软件,做好补丁和漏洞修复。计算机软件安装检测入侵软件,24小时保护和检测,将计算机运行中的异常状况记录下来,便于用户采取措施提高软件安全。计算机安装防护软件,操作中不要随意的点开不明来历的网页,禁止下载盗版软件,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病毒感染以及木马的入侵,也能避免计算机内的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或者修改,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合法权益。2.4完善法律制度。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防御需要用户和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我国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人会法律的漏洞,对威胁计算机安全的行为界定难度大,这样就妨碍了安全执法,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社会危害性极其大。目前,除了根据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进一步的完善法律外,需加大盗版软件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严打利用计算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创造安全的计算机使用环境。政府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安全相关法律的宣传,强化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给不法分子带来心理威慑。规范计算机软件交易市场,压缩盗版软件的流通空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对于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方位分析软件安全问题,然后结合面临的安全威胁,有针对性的制定计算机软件安全防御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汤力.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防御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48(02):226.

[2]许亮.浅析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及其防护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6(6).

[3]孙健,梁立华.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及其防护策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6):28-29.

[4]熊雪波.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2):231-231.

[5]徐美凤.计算机安全面临的常见问题及防御对策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0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