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1:18:33

防污范文篇1

关键词:船舶防污染检查常见缺陷检查要点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对船舶防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除了接受MARPOL73/78公约外,政府还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今天,航运竞争日益激烈,船舶船龄长,防污设备落后、船员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等因素导致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一、船舶防污染检查的常见缺陷和存在问题

今年我们检查了348艘船舶,涉及防污染缺陷371项,下面是常见缺陷分布情况:

序号

缺陷名称

缺陷数

占总缺陷比例

序号

缺陷名称

缺陷数

占总缺陷比例

1

《油类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83

22.37%

6

《货物记录簿》未配备

20

5.39%

2

油水分离器未能正常使用

65

17.52%

7

未配备统一格式的垃圾告示牌

18

4.85%

3

船舶未定期进行防污演习并记录

32

8.63%

8

《货物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16

4.31%

4

未配备标准排放接头

22

5.93%

9

《垃圾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16

4.31%

5

船员不熟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相关内容

21

5.66%

10

船舶残油、含油污水未按规定处理并持有接收证明

12

3.23%

从上述防污染缺陷统计分析,目前船舶在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油类记录簿》记录不规范;

(2)《货物记录簿》未配备和未正确记载;

(3)油水分离器没有安装、未正常使用和未配备相关防污设备;

(4)《垃圾记录簿》未正确记载和未配备统一格式的垃圾告示牌;

(5)船员不熟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相关内容、未进行防污染的培训和演习.

船舶存在防污染缺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船舶建造、检验、行业管理等源头管理还存在漏洞;(2)船舶所有人、船员对防污重视不够,船舶防污设备投入不足;(3)船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4)监管力度不够,防污文书、防污设备整改不到位。

二、相关船舶防污染文书检查要点

1.《油类记录簿》第一部分(机器处所作业)的检查

按规定:150总吨及以上油船400总吨及以上非油船应配有该簿第一部分(机器处所作业),它的记录不仅能反映该船防污管理水平,也是污染事故调查的重要依据。检查内容:(A)(B)两项是指燃油舱压载或清洗、压载水与洗舱水的排放情况,而不是加装燃油的情况;(C)项记录是记录簿核心项,残油污油都要记录于该项,应注意分油机分离的油泥应记入C项11.1,油水分离器分离的残油及机器处所、油管滴漏收集应记入C项11.2,当船舶国内短途航行时,残油量应每周记录一次;残油量记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检查时在考虑船龄、机器保养情况基础上,通过对有关主机、副机、额定功率、一般燃油出渣率的询问,对该船产生的残油量有大致了解;一般分油机排放残油与油渣是机舱产生残油的主要来源,其次为扫气箱残油与机器泄漏油水分离器分离的污油,残油舱柜的最小容量有具体规定,按以下公式计算:V=K1CD(M3)

式中:K1=0.01(燃用净化后燃油)

K1=0.005(燃用无需净化燃油)

C-----燃油日耗量(T)

D----两港口间最大航行时间(天)(指可以接受残油的港口)

如船上装有残油焚烧装置,则

V=1(M3),用于400总吨以上及4000总吨以下的船舶;

V=2(M3),用于4000总吨及其以上的船舶。

我们可以借鉴该公式,在D=1时作为船舶每天产生残油量的最大值加以衡量.参照《防止油污证书》中有无焚烧炉的记载(或焚烧记录),我们大致可以得到残油留存的数量.应加强对海事局颁发的《残油接受处理证明》的检查,该证明应附于《油类记录簿》上,无此证明而残油量与实际严重不符的,应认定其残油去向不明。

(D)(E)是指非自动与自动排放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国内航线船舶多为非自动方式即(D)项。对机舱舱底水通过油水分离器向舷外排放,应有D项15.1记录,该项防污检查直观性比较强,有其定量标准.如某船油污证书中记载油水分离系统最大排量为0.5M3,该项记录操作时间为08:00-11:00,则处理油污水量最多为0.5*3=1.5M3,检查其船位记录是否与<航行日志>相符,按当时机舱值班人员安排,可检查去签名记录并询问其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油水分离器应在航行途中使用,港区靠泊或锚地抛锚禁止使用;少数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船舶,才有E项记录,检查中发现有些船舶由于未掌握正确的记录要求,将D项操作记为E项;(H)项是指燃油加补情况,加装燃油应到海事部门办理报备手续,可以结合该报备检查记录情况;此外《油类记录簿》还应记录由于意外情况,例如因船舶或其设备损坏造成的排放。

2.《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检查

根据规定,150总吨及以上油船400总吨及以上非油船应配该文书;该计划由船方制定,应详细说明本船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与及溢油消除用品清单和存放位置,经主管机关批准方能生效;应结合〈航行日志〉检查船舶是否按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溢油演习,还应检查主管机关联系通讯是否最新,核查船舶实际配备溢油应急器材、设备与计划要求是否相符,附录中的船舶结构布置图、相关管系图是否经船级社认可,还应加强对船员溢油安全知识及相关职责检查。

3.《货物记录簿》的检查

按照规定: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必须持有记录货物装卸作业的记录簿,即《货物记录簿》。目的是对载运有毒液体的船舶货物驳载、洗舱、排放洗舱水的过程起到全程监管作用,但目前内贸船适用的格式文本尚未出版,且与之配套的《程序与布置手册》也未作配备要求。

4.《垃圾管理计划》和《垃圾记录簿》的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400总吨及以上和经核定可载运15人或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份经船籍港海事部门批准的垃圾管理计划和船舶垃圾记录簿,对于不足上述吨位和载客要求的船舶,应将有关垃圾处理情况记入《航海日志》中。应检查船上垃圾处理是否和计划相一致,是否有垃圾接受处理凭证,船舶垃圾是否分类存放处理.

三、相关船舶防污染设备检查要点

1.标准排放接头的检查

为了使船上机舱底残余物<油污水>的排放管路能与接受设备相连接,应设有标准排放接头。它适用于所有船舶,外观黑色,有标准尺寸,应检查其备件是否齐全,法兰保养是否到位.管路是否锈烂,是否有盲板,不用时是否用盲板封死。

2.油水分离器的检查

(1)在检查油水分离器前,应先检查其说明书,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性资料,对其性能有大致了解;(2)油水分离器的外观检查:查看油水分离器附近是否张贴“操作说明”,油水分离器本体保养是否良好,各种管路是否按说明书正确连接,有无漏水、漏气现象(尤其着重检查进水管路是否有漏水、漏气现象),出水管路口一般高于油水分离器本体1米左右,泵浦各控制阀及管线有无严重锈蚀现象,舱底泵及油水分离器吸入管线是否有旁通管线,如果有是否用铅封封死,询问责任人其过滤、聚结元件使用时间是否按规定每月清洗一次,是否按照使用寿命更换(一般为半年);可通过油水分离器进出口压力表压差来判断其分离效果,一般认为在0.13-0.18MPa之间为正常,压差过大说明其机体内和过滤元件污油较多,阻塞滤网,压差过小说明机体内无过滤元件或已锈穿;检查机体上各种检验考克,经常使用的油水分离器考克灵活,无锈死现象,机体内充满清水,打开较底位检验考克,如有含油浓度较高的污油水排出或无水排出,说明油水分离器长期搁置不用或泄漏严重;到船舷外机舱水排出口检验其管口周围是否有污油附着,机舱舱底水不经过油水分离器直接排放入海,其排出口周围有污油附着;(3)检查责任人实际操作能力,把操作细节的检查,如是否打开引水阀,打开机体放气考克,关闭泄放阀等作为衡量标准加以参考.

3.垃圾告示牌的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凡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至少配备三块金属质告示牌,总长12米及以上,但不满400总吨应配备两张以上硬塑质告示牌,置于船员餐厅及两舷舷梯入口处,对客船的垃圾告示牌还有具体规定。

四、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有关建议

1.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含船检)应加强源头管理,做好船舶防污文书核发及防污设备配备工作,杜绝可能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的船舶进入航运市场;

2.船舶没有按要求配备防污设备、防污文书,没按规定记载防污文书均有处罚依据,应加大对防污检查检查中出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海事管理机构和有关单位应提高服务意识,定点联系好就近船厂专门安装、检修船舶油水分离器和提供有关防污备件,便于船方纠正相关防污缺陷;

4.在《油类记录簿》、《垃圾记录簿》、《货物记录簿》上增设附加专项检查记录栏,用以记录缺陷项目、整改要求及违法处理等情况,供海事执法人员备查;

5.在船舶油水分离器进水管路及旁通管路上加装一个类似家庭用水表装置,对船舶处理污水量及是否直接排放污油水加以直观反映,从而减少船舶直接排放污油水,伪造记录等违法现象。

五、结束语

船舶在通常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直接或间接地把一些物质或能量引入水域环境,以至于产生了损害生物资源,危及人类健康的污染。为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控制船舶对水域的污染。为此,作为防止船舶污染的主管机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严格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船舶防污染监督检查,以实现我们提出的“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防污范文篇2

关键词:船舶防污染检查常见缺陷检查要点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对船舶防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除了接受MARPOL73/78公约外,政府还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今天,航运竞争日益激烈,船舶船龄长,防污设备落后、船员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等因素导致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一、船舶防污染检查的常见缺陷和存在问题

今年我们检查了348艘船舶,涉及防污染缺陷371项,下面是常见缺陷分布情况:

序号

缺陷名称

缺陷数

占总缺陷比例

序号

缺陷名称

缺陷数

占总缺陷比例

1

《油类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83

22.37%

6

《货物记录簿》未配备

20

5.39%

2

油水分离器未能正常使用

65

17.52%

7

未配备统一格式的垃圾告示牌

18

4.85%

3

船舶未定期进行防污演习并记录

32

8.63%

8

《货物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16

4.31%

4

未配备标准排放接头

22

5.93%

9

《垃圾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16

4.31%

5

船员不熟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相关内容

21

5.66%

10

船舶残油、含油污水未按规定处理并持有接收证明

12

3.23%

从上述防污染缺陷统计分析,目前船舶在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油类记录簿》记录不规范;

(2)《货物记录簿》未配备和未正确记载;

(3)油水分离器没有安装、未正常使用和未配备相关防污设备;

(4)《垃圾记录簿》未正确记载和未配备统一格式的垃圾告示牌;

(5)船员不熟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相关内容、未进行防污染的培训和演习.

船舶存在防污染缺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船舶建造、检验、行业管理等源头管理还存在漏洞;(2)船舶所有人、船员对防污重视不够,船舶防污设备投入不足;(3)船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4)监管力度不够,防污文书、防污设备整改不到位。二、相关船舶防污染文书检查要点

1.《油类记录簿》第一部分(机器处所作业)的检查

按规定:150总吨及以上油船400总吨及以上非油船应配有该簿第一部分(机器处所作业),它的记录不仅能反映该船防污管理水平,也是污染事故调查的重要依据。检查内容:(A)(B)两项是指燃油舱压载或清洗、压载水与洗舱水的排放情况,而不是加装燃油的情况;(C)项记录是记录簿核心项,残油污油都要记录于该项,应注意分油机分离的油泥应记入C项11.1,油水分离器分离的残油及机器处所、油管滴漏收集应记入C项11.2,当船舶国内短途航行时,残油量应每周记录一次;残油量记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检查时在考虑船龄、机器保养情况基础上,通过对有关主机、副机、额定功率、一般燃油出渣率的询问,对该船产生的残油量有大致了解;一般分油机排放残油与油渣是机舱产生残油的主要来源,其次为扫气箱残油与机器泄漏油水分离器分离的污油,残油舱柜的最小容量有具体规定,按以下公式计算:V=K1CD(M3)

式中:K1=0.01(燃用净化后燃油)

K1=0.005(燃用无需净化燃油)

C-----燃油日耗量(T)

D----两港口间最大航行时间(天)(指可以接受残油的港口)

如船上装有残油焚烧装置,则

V=1(M3),用于400总吨以上及4000总吨以下的船舶;

V=2(M3),用于4000总吨及其以上的船舶。

我们可以借鉴该公式,在D=1时作为船舶每天产生残油量的最大值加以衡量.参照《防止油污证书》中有无焚烧炉的记载(或焚烧记录),我们大致可以得到残油留存的数量.应加强对海事局颁发的《残油接受处理证明》的检查,该证明应附于《油类记录簿》上,无此证明而残油量与实际严重不符的,应认定其残油去向不明。

(D)(E)是指非自动与自动排放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国内航线船舶多为非自动方式即(D)项。对机舱舱底水通过油水分离器向舷外排放,应有D项15.1记录,该项防污检查直观性比较强,有其定量标准.如某船油污证书中记载油水分离系统最大排量为0.5M3,该项记录操作时间为08:00-11:00,则处理油污水量最多为0.5*3=1.5M3,检查其船位记录是否与<航行日志>相符,按当时机舱值班人员安排,可检查去签名记录并询问其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油水分离器应在航行途中使用,港区靠泊或锚地抛锚禁止使用;少数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船舶,才有E项记录,检查中发现有些船舶由于未掌握正确的记录要求,将D项操作记为E项;(H)项是指燃油加补情况,加装燃油应到海事部门办理报备手续,可以结合该报备检查记录情况;此外《油类记录簿》还应记录由于意外情况,例如因船舶或其设备损坏造成的排放。

2.《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检查

根据规定,150总吨及以上油船400总吨及以上非油船应配该文书;该计划由船方制定,应详细说明本船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与及溢油消除用品清单和存放位置,经主管机关批准方能生效;应结合〈航行日志〉检查船舶是否按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溢油演习,还应检查主管机关联系通讯是否最新,核查船舶实际配备溢油应急器材、设备与计划要求是否相符,附录中的船舶结构布置图、相关管系图是否经船级社认可,还应加强对船员溢油安全知识及相关职责检查。

3.《货物记录簿》的检查

按照规定: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必须持有记录货物装卸作业的记录簿,即《货物记录簿》。目的是对载运有毒液体的船舶货物驳载、洗舱、排放洗舱水的过程起到全程监管作用,但目前内贸船适用的格式文本尚未出版,且与之配套的《程序与布置手册》也未作配备要求。

4.《垃圾管理计划》和《垃圾记录簿》的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400总吨及以上和经核定可载运15人或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份经船籍港海事部门批准的垃圾管理计划和船舶垃圾记录簿,对于不足上述吨位和载客要求的船舶,应将有关垃圾处理情况记入《航海日志》中。应检查船上垃圾处理是否和计划相一致,是否有垃圾接受处理凭证,船舶垃圾是否分类存放处理.

三、相关船舶防污染设备检查要点

1.标准排放接头的检查

为了使船上机舱底残余物<油污水>的排放管路能与接受设备相连接,应设有标准排放接头。它适用于所有船舶,外观黑色,有标准尺寸,应检查其备件是否齐全,法兰保养是否到位.管路是否锈烂,是否有盲板,不用时是否用盲板封死。

2.油水分离器的检查

(1)在检查油水分离器前,应先检查其说明书,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性资料,对其性能有大致了解;(2)油水分离器的外观检查:查看油水分离器附近是否张贴“操作说明”,油水分离器本体保养是否良好,各种管路是否按说明书正确连接,有无漏水、漏气现象(尤其着重检查进水管路是否有漏水、漏气现象),出水管路口一般高于油水分离器本体1米左右,泵浦各控制阀及管线有无严重锈蚀现象,舱底泵及油水分离器吸入管线是否有旁通管线,如果有是否用铅封封死,询问责任人其过滤、聚结元件使用时间是否按规定每月清洗一次,是否按照使用寿命更换(一般为半年);可通过油水分离器进出口压力表压差来判断其分离效果,一般认为在0.13-0.18MPa之间为正常,压差过大说明其机体内和过滤元件污油较多,阻塞滤网,压差过小说明机体内无过滤元件或已锈穿;检查机体上各种检验考克,经常使用的油水分离器考克灵活,无锈死现象,机体内充满清水,打开较底位检验考克,如有含油浓度较高的污油水排出或无水排出,说明油水分离器长期搁置不用或泄漏严重;到船舷外机舱水排出口检验其管口周围是否有污油附着,机舱舱底水不经过油水分离器直接排放入海,其排出口周围有污油附着;(3)检查责任人实际操作能力,把操作细节的检查,如是否打开引水阀,打开机体放气考克,关闭泄放阀等作为衡量标准加以参考.

3.垃圾告示牌的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凡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至少配备三块金属质告示牌,总长12米及以上,但不满400总吨应配备两张以上硬塑质告示牌,置于船员餐厅及两舷舷梯入口处,对客船的垃圾告示牌还有具体规定。

四、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有关建议

1.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含船检)应加强源头管理,做好船舶防污文书核发及防污设备配备工作,杜绝可能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的船舶进入航运市场;

2.船舶没有按要求配备防污设备、防污文书,没按规定记载防污文书均有处罚依据,应加大对防污检查检查中出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海事管理机构和有关单位应提高服务意识,定点联系好就近船厂专门安装、检修船舶油水分离器和提供有关防污备件,便于船方纠正相关防污缺陷;

4.在《油类记录簿》、《垃圾记录簿》、《货物记录簿》上增设附加专项检查记录栏,用以记录缺陷项目、整改要求及违法处理等情况,供海事执法人员备查;

5.在船舶油水分离器进水管路及旁通管路上加装一个类似家庭用水表装置,对船舶处理污水量及是否直接排放污油水加以直观反映,从而减少船舶直接排放污油水,伪造记录等违法现象。

五、结束语

船舶在通常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直接或间接地把一些物质或能量引入水域环境,以至于产生了损害生物资源,危及人类健康的污染。为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控制船舶对水域的污染。为此,作为防止船舶污染的主管机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严格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船舶防污染监督检查,以实现我们提出的“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防污范文篇3

关键词:船舶防污染检查常见缺陷检查要点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对船舶防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除了接受MARPOL73/78公约外,政府还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今天,航运竞争日益激烈,船舶船龄长,防污设备落后、船员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等因素导致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一、船舶防污染检查的常见缺陷和存在问题

今年我们检查了348艘船舶,涉及防污染缺陷371项,下面是常见缺陷分布情况:

序号

缺陷名称

缺陷数

占总缺陷比例

序号

缺陷名称

缺陷数

占总缺陷比例

1

《油类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83

22.37%

6

《货物记录簿》未配备

20

5.39%

2

油水分离器未能正常使用

65

17.52%

7

未配备统一格式的垃圾告示牌

18

4.85%

3

船舶未定期进行防污演习并记录

32

8.63%

8

《货物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16

4.31%

4

未配备标准排放接头

22

5.93%

9

《垃圾记录簿》未能正确记载

16

4.31%

5

船员不熟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相关内容

21

5.66%

10

船舶残油、含油污水未按规定处理并持有接收证明

12

3.23%

从上述防污染缺陷统计分析,目前船舶在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油类记录簿》记录不规范;

(2)《货物记录簿》未配备和未正确记载;

(3)油水分离器没有安装、未正常使用和未配备相关防污设备;

(4)《垃圾记录簿》未正确记载和未配备统一格式的垃圾告示牌;

(5)船员不熟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相关内容、未进行防污染的培训和演习.

船舶存在防污染缺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船舶建造、检验、行业管理等源头管理还存在漏洞;(2)船舶所有人、船员对防污重视不够,船舶防污设备投入不足;(3)船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达不到要求;(4)监管力度不够,防污文书、防污设备整改不到位。、相关船舶防污染文书检查要点

1.《油类记录簿》第一部分(机器处所作业)的检查

按规定:150总吨及以上油船400总吨及以上非油船应配有该簿第一部分(机器处所作业),它的记录不仅能反映该船防污管理水平,也是污染事故调查的重要依据。检查内容:(A)(B)两项是指燃油舱压载或清洗、压载水与洗舱水的排放情况,而不是加装燃油的情况;(C)项记录是记录簿核心项,残油污油都要记录于该项,应注意分油机分离的油泥应记入C项11.1,油水分离器分离的残油及机器处所、油管滴漏收集应记入C项11.2,当船舶国内短途航行时,残油量应每周记录一次;残油量记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检查时在考虑船龄、机器保养情况基础上,通过对有关主机、副机、额定功率、一般燃油出渣率的询问,对该船产生的残油量有大致了解;一般分油机排放残油与油渣是机舱产生残油的主要来源,其次为扫气箱残油与机器泄漏油水分离器分离的污油,残油舱柜的最小容量有具体规定,按以下公式计算:V=K1CD(M3)

式中:K1=0.01(燃用净化后燃油)

K1=0.005(燃用无需净化燃油)

C-----燃油日耗量(T)

D----两港口间最大航行时间(天)(指可以接受残油的港口)

如船上装有残油焚烧装置,则

V=1(M3),用于400总吨以上及4000总吨以下的船舶;

V=2(M3),用于4000总吨及其以上的船舶。

我们可以借鉴该公式,在D=1时作为船舶每天产生残油量的最大值加以衡量.参照《防止油污证书》中有无焚烧炉的记载(或焚烧记录),我们大致可以得到残油留存的数量.应加强对海事局颁发的《残油接受处理证明》的检查,该证明应附于《油类记录簿》上,无此证明而残油量与实际严重不符的,应认定其残油去向不明。

(D)(E)是指非自动与自动排放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国内航线船舶多为非自动方式即(D)项。对机舱舱底水通过油水分离器向舷外排放,应有D项15.1记录,该项防污检查直观性比较强,有其定量标准.如某船油污证书中记载油水分离系统最大排量为0.5M3,该项记录操作时间为08:00-11:00,则处理油污水量最多为0.5*3=1.5M3,检查其船位记录是否与<航行日志>相符,按当时机舱值班人员安排,可检查去签名记录并询问其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油水分离器应在航行途中使用,港区靠泊或锚地抛锚禁止使用;少数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船舶,才有E项记录,检查中发现有些船舶由于未掌握正确的记录要求,将D项操作记为E项;(H)项是指燃油加补情况,加装燃油应到海事部门办理报备手续,可以结合该报备检查记录情况;此外《油类记录簿》还应记录由于意外情况,例如因船舶或其设备损坏造成的排放。

2.《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检查

根据规定,150总吨及以上油船400总吨及以上非油船应配该文书;该计划由船方制定,应详细说明本船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与及溢油消除用品清单和存放位置,经主管机关批准方能生效;应结合〈航行日志〉检查船舶是否按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溢油演习,还应检查主管机关联系通讯是否最新,核查船舶实际配备溢油应急器材、设备与计划要求是否相符,附录中的船舶结构布置图、相关管系图是否经船级社认可,还应加强对船员溢油安全知识及相关职责检查。

3.《货物记录簿》的检查

按照规定: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必须持有记录货物装卸作业的记录簿,即《货物记录簿》。目的是对载运有毒液体的船舶货物驳载、洗舱、排放洗舱水的过程起到全程监管作用,但目前内贸船适用的格式文本尚未出版,且与之配套的《程序与布置手册》也未作配备要求。

4.《垃圾管理计划》和《垃圾记录簿》的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400总吨及以上和经核定可载运15人或以上的船舶,应配备一份经船籍港海事部门批准的垃圾管理计划和船舶垃圾记录簿,对于不足上述吨位和载客要求的船舶,应将有关垃圾处理情况记入《航海日志》中。应检查船上垃圾处理是否和计划相一致,是否有垃圾接受处理凭证,船舶垃圾是否分类存放处理.

三、相关船舶防污染设备检查要点

1.标准排放接头的检查

为了使船上机舱底残余物<油污水>的排放管路能与接受设备相连接,应设有标准排放接头。它适用于所有船舶,外观黑色,有标准尺寸,应检查其备件是否齐全,法兰保养是否到位.管路是否锈烂,是否有盲板,不用时是否用盲板封死。

2.油水分离器的检查

(1)在检查油水分离器前,应先检查其说明书,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性资料,对其性能有大致了解;(2)油水分离器的外观检查:查看油水分离器附近是否张贴“操作说明”,油水分离器本体保养是否良好,各种管路是否按说明书正确连接,有无漏水、漏气现象(尤其着重检查进水管路是否有漏水、漏气现象),出水管路口一般高于油水分离器本体1米左右,泵浦各控制阀及管线有无严重锈蚀现象,舱底泵及油水分离器吸入管线是否有旁通管线,如果有是否用铅封封死,询问责任人其过滤、聚结元件使用时间是否按规定每月清洗一次,是否按照使用寿命更换(一般为半年);可通过油水分离器进出口压力表压差来判断其分离效果,一般认为在0.13-0.18MPa之间为正常,压差过大说明其机体内和过滤元件污油较多,阻塞滤网,压差过小说明机体内无过滤元件或已锈穿;检查机体上各种检验考克,经常使用的油水分离器考克灵活,无锈死现象,机体内充满清水,打开较底位检验考克,如有含油浓度较高的污油水排出或无水排出,说明油水分离器长期搁置不用或泄漏严重;到船舷外机舱水排出口检验其管口周围是否有污油附着,机舱舱底水不经过油水分离器直接排放入海,其排出口周围有污油附着;(3)检查责任人实际操作能力,把操作细节的检查,如是否打开引水阀,打开机体放气考克,关闭泄放阀等作为衡量标准加以参考.

3.垃圾告示牌的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凡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至少配备三块金属质告示牌,总长12米及以上,但不满400总吨应配备两张以上硬塑质告示牌,置于船员餐厅及两舷舷梯入口处,对客船的垃圾告示牌还有具体规定。

四、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有关建议

1.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含船检)应加强源头管理,做好船舶防污文书核发及防污设备配备工作,杜绝可能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的船舶进入航运市场;

2.船舶没有按要求配备防污设备、防污文书,没按规定记载防污文书均有处罚依据,应加大对防污检查检查中出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海事管理机构和有关单位应提高服务意识,定点联系好就近船厂专门安装、检修船舶油水分离器和提供有关防污备件,便于船方纠正相关防污缺陷;

4.在《油类记录簿》、《垃圾记录簿》、《货物记录簿》上增设附加专项检查记录栏,用以记录缺陷项目、整改要求及违法处理等情况,供海事执法人员备查;

5.在船舶油水分离器进水管路及旁通管路上加装一个类似家庭用水表装置,对船舶处理污水量及是否直接排放污油水加以直观反映,从而减少船舶直接排放污油水,伪造记录等违法现象。

五、结束语

船舶在通常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直接或间接地把一些物质或能量引入水域环境,以至于产生了损害生物资源,危及人类健康的污染。为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控制船舶对水域的污染。为此,作为防止船舶污染的主管机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严格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认真开展船舶防污染监督检查,以实现我们提出的“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防污范文篇4

为了做好渔业水域预防污染的工作,渔政机构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污水排放单位,重点宣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依法治污的重要性。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利用媒体曝光的已经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的污染事故,作为典型教材来教育和警示排污单位,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法律观念,并能换位思考问题,认识到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渔民的利益为代价,要舍弃先污染后治理、争功近利的旧观念,树立先治理无污染、从长计议的新思维,要对社会负责,给后代留下一方净水。要消除排污单位对超排污水存有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吸取“亡羊补牢”的教训,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治理污染。通过对排污单位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的宣传,提高了他们对保护渔业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他们防治污染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渔业污染事故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渔业养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提高渔政队伍保护渔业环境的执法能力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防污范文篇5

关键词:石化企业;消防污水;污水处理;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建设2016.05石化企业作为国家基础能源建设单位,正逐步迈入市场化运行轨道。面对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石化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这就需要石化企业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特别是火灾事故后的消防污水。消防污水含有灭火剂和石油化工产品,当这种消防污水被排放到自然界后,就会污染环境。因此,石化企业要对排放的消防污水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护环境,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1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产生和特点

1.1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产生

石化企业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其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出化工产品。在加工、存储一些化学品的过程中,诸多具有可燃性的化学物质都会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作用下燃烧。从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来看,石化企业的火灾事故发生率较高,在所有安全事故中占到40%。当石化企业发生火灾时,一般采用干粉灭火剂或泡沫灭火剂控制火情。在发生火灾时,装有石油化工物料的容器容易出现渗漏,管道容易因周围温度过高而膨胀,进而出现破裂,导致灭火的消防水中融入了诸如石油、柴油、汽油等化学物料,芳香族的化合物和各种衍生物,经过各种化学反应后成为了消防污水。在灭火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灭火药剂。当这些药剂融入到水中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消防污水。清洗火灾现场的时候,所残留的化学物料混合在水中,也会形成消防污水。

1.2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特点

1.2.1污水量根据火灾情况有所变化

在火灾现场救灾的时候,所使用的消防水量与火灾情况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如果火灾较小,救灾中使用少量的水就可以灭火。而在火灾的初期阶段所使用的消防用水量也比较小,产生的消防污水量也很小。如果火灾比较大,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消防水才能够灭火,由此而产生的消防污水量会比较大。对于特别严重的火灾,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消防设施,以提高灭火效率。如果灭火中所使用的消防用水已经超出了规定用水量,则消防污水会更多。

1.2.2消防污水中的污染物组分不同

石油化工产品多种多样,化工设备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化工产品的加工流程上。化工设备不同,工艺流程就会有所不同,当火灾发生时,化合物的组分就会发生变化,并在不同的泄漏点流出。化合物的泄漏量决定了消防污水的污染程度。

2处理消防污水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2.1正常流程无法处理部分消防污水

为了使消防污水经过技术处理后符合环境要求,石化企业通常都设有污水处理系统。消防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就可以降低污水的污染指数,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后,可以回收二次利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石化企业的消防污水由于成分较为复杂,如果按照正常的污水处理流程处理,一些化学污染物依然会留存在污水中,使水质无法达标。这就需要对这部分消防污水采取深度处理措施,但成本相对较高。

2.2石化企业检测消防污水的能力不足

石化企业中物料的化学成分复杂,导致消防污水的污染成分也相对复杂。要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消防污水中的化学物难度较大,特别是消防污水中不仅含有火灾现场泄漏出来的化学物料,还含有灭火器所使用的各种灭火药剂。要检测出石化企业消防污水中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否则难以获得准确的数值。

3处理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技术措施

基于石化企业消防污水的产生原因、特点及危害,需要石化企业采用科学的消防污水处理方法,以免消防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3.1现场处理

当石化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后,如果是火灾初期,或火灾不是很严重,则产生的消防污水就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砂土或吸收能力强的惰性材料吸收消防污水,然后妥善处理砂土或惰性材料。例如,当消防污水中含有汽油成分时,可以在安全环境下使用砂土或惰性材料吸收消防污水,然后就地焚烧;如果消防污水中含有硝基苯,则使用沙土或泥块等阻隔消防污水,避免因水体流动而导致污染物范围扩大。

3.2深度处理措施

由于石化企业消防污水中化学物料的组分不同,因此,在进行深度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措施。在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级处理方式,即一级处理初沉污泥、二级处理剩余的活性污泥、三级处理化学污泥。石化企业消防污水中的化学污泥是最难处理的,特别是如果这些污水中含有病原体,就会导致二次污染。因此,需要采用无害方法对这些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除了采用吸附技术,将污水中的油吸附在表面,以起到污水净化作用,或者采用氧化技术在短时间内将消防污水中所含有的乳化油去除之外,还可以对重度污染的消防污水采用物化法,即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将消防污水放置于一个构筑物内混合64h、絮凝14min,高效沉淀,使消防污水达到二次回收标准。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石化企业的消防污水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避免石化企业消防污水因处理不达标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消防污水处理技术,并加大对消防污水的处理力度,保护好自然环境。

作者:唐黎标 单位:杭州市化学工业协会

参考文献:

1刘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污水收集与处理[J].化工管理,2015(03):114.

防污范文篇6

一、组织机构,明确分工

成立了以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污治理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各相关股室协力共同开展此项工作,做到了明确分工,将责任层层落实。由、两位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并做好情况上报工作。

二、大力宣传,提高防污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3.15”、“十.一”黄金周等重要时段,开展“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防污治理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传单、现场咨询、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下大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地绿”攻坚战。截至目前,共出动工作人员213人次,悬挂横幅15条,张贴宣传标语34条,发放宣传资料近300份,接受现场咨询49次。

三、立足本职,严防紧控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在注册登记中遇到的对涉环(如:餐饮业、废旧金属回收等)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和个体户重点监控,认真履行“双告知”职责,依法推送相关监管部门,做到了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重点加强了对本辖区内餐饮行业的检查整治工作。对新办或扩建的餐饮单位,经现场核查合格后,方可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对通风排烟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要求整改后才准予开展经营活动。全年共开展4次覆盖全县范围内的市场大检查,共检查餐饮单位2100余家次,下达56份责令整改通知书,306份监督意见书,停业整顿2户,查处餐饮类案件2起,罚没款1.11万元,有效防范和消除了餐饮业环境污染隐患,为打造碧水蓝天的宜居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开展成品油质量专项治理。通过开展行政约谈,强化油品抽检,严查油品案件,震慑违法违规经营者,有效净化流通领域成品油市场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车辆80余台次,检查加油站240余家次;签订成品油零售企业告知书5份;2018-2020年配合省、局抽检成品油共20个批次,合格率100%,全县加油站抽检覆盖率达100%,约谈加油站30家次,规范标识标志6个,下达鉴定意见书、责令整改通知书共25份,确保了全县流通领域成品油市场健康发展。

四是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开展城乡垃圾治理工作。

会同西俄洛镇人民政府共同参与联系村汪堆村的居住环境“人畜分离”改造工作。对存在问题的1户贫困户进行了改造。

五是积极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强化宣传引导,强化“生产环节突出强制监管、使用环节突出技术服务”的节能监管理念,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目前在用4台锅炉均符合相关节能减排政策要求。

防污范文篇7

为了做好渔业水域预防污染的工作,渔政机构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污水排放单位,重点宣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依法治污的重要性。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利用媒体曝光的已经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的污染事故,作为典型教材来教育和警示排污单位,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法律观念,并能换位思考问题,认识到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渔民的利益为代价,要舍弃先污染后治理、争功近利的旧观念,树立先治理无污染、从长计议的新思维,要对社会负责,给后代留下一方净水。要消除排污单位对超排污水存有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吸取“亡羊补牢”的教训,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治理污染。通过对排污单位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的宣传,提高了他们对保护渔业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他们防治污染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渔业污染事故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渔业养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提高渔政队伍保护渔业环境的执法能力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4领导重视,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渔政机构防治污染的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执法人员要积极、大胆、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努力把部门职能转换成政府行为。因为预防水污染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加强同环境、水警、法院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争取水质检测机构的支持,引导渔民控制内源性污染,养殖低投饲、效益好、污染少的特种水产品,综合治理水污染,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防污范文篇8

一要充分认识蚕桑生产在上半年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和地位。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全市蚕茧丝绸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8-9%,05年蚕茧款收入3.92亿元,全市有20万户蚕农栽桑养蚕,其中春蚕茧款收入2.38亿元,占全年蚕茧收入的60.7%。春蚕生产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头戏,是上半年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也将是今年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二要充分认识今年广大蚕农对春蚕生产的期望值较高。从当前各地春蚕生产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看,由于去年秋茧全国性减产,茧丝企业原料茧紧缺,加上国内市场茧丝行情利好的拉动,目前的茧丝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白厂丝27-28万元/吨),广西春茧上市价格达到1400-1500元/担。茧丝行情的持续看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蚕农的生产积极性。据调查统计,今年春蚕订种数量大幅增加,全市已订春蚕种23.19万张,同比增加4.41万张,增幅达23.48%,为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种桑改桑面积达到2.2万亩,同比增加0.93万亩,新建蚕桑规模小区54个,面积达5950亩,累计种桑1610万株。修枝、整枝、冬季剪梢、冬肥、“催芽肥”等桑园管理工作比往年要好,蚕农对今年的春蚕生产寄以厚望。

三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市养蚕环境日趋恶化的严峻性。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各类中毒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因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损失蚕种达到1.3万多张,其中工业污染损失9538张(春期损失5470张,秋期损失4068张),农药中毒损失4000多张,按全市平均张产41.3公斤计算,损失蚕茧536.9吨。由于环境污染,蚕中毒、蚕发病、蚕种孵化不理想等因素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过急行为等近几年时有发生,并且规模、程度不断加重。如去年春蚕吴兴区东林镇大面积工业污染中毒事件、南浔区富强村不结茧事件、秋蚕千金镇中毒事件、东林菱湖“181”中毒事件等等,教训十分深刻。

四要充分认识今年春蚕生产期间可能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从目前看,突出的不安全因素二个方面:一是蚕种供应矛盾。由于去年秋期蚕种生产全国性大减产,造成今年春蚕种供应大范围紧张,不仅蚕种数量上满足不了蚕农需求,更重要的是蚕种质量,特别是调进的蚕种质量把握上矛盾较多,春蚕种供需矛盾、量质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养蚕环境恶化矛盾。工业污染、农药污染以及氟化物中毒等日趋严重,蚕作安全隐患多,特别是在今年茧价高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因蚕种质量和蚕中毒问题,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将更为激烈。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今年春蚕生产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春蚕生产在今年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今年春蚕生产呈现的良好态势和面临的严峻问题,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紧紧抓住今年春蚕生产难得的发展机遇,切实把发展春蚕生产作为今年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对策措施,着力引导和保护好蚕农的生产积极性,着力解决蚕区工业等环境污染问题,确保蚕作安全,切实维护蚕农合法权益和蚕区社会稳定。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春蚕生产稳定有序

能否抓住今年春蚕生产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否切实解决今年春蚕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策措施是否扎实,工作落实是否到位。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年春蚕生产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采取切实措施,着力解决工业和农药污染对春蚕生产的危害问题。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是当前影响我市蚕桑生产的“头号杀手”,也是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导火线”。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深刻吸取前几年教训,认真分析排查当前各类危及蚕桑安全生产的污染状况,从发展农村经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研究落实各项防范和应对措施,采取铁的手段,铁的措施,铁的纪律,铁的制度,切实解决好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对春蚕生产的危害问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春蚕期间防止工业和农药污染工作的通知”精神,在蚕区对涉及影响蚕桑生产的砖瓦厂(包括土窑)、铝制品厂、水泥厂、玻璃厂等排氟企业,生产排放有害气体的如阿维菌素、蚍虫林等农(兽)药化工类企业,以及其它对蚕桑生产曾经造成损失影响较大的企业等三类重点排污企业,自4月25日至5月25日必须停产。市及各县区经委、环保、农业等部门要加强排查,列出清单,负责布置落实企业的停产和检查督促工作。二是蚕区严禁销售和使用含杀虫双等有机氮类和菊酯类等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农药。农业、供销、工商等部门要做好对禁销、禁用农药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各类经营销售单位要开展全面检查,同时要教育蚕区农户不得使用此类农药。三是继续搞好桑叶含氟量的定点测定和加强对有关工业企业的排污监测工作。根据最近砖瓦厂数量和布局的调整和近年来印染、化工等其它排氟企业增加的现状,农业和环保部门在充分调研排查基础上,桑叶氟化物测定点要合理布局,一旦发现氟含量严重超标,要立即责令相关企业停产,并落实农业防氟中毒措施。四是要加强执法。各级环保执法部门要从服务高效生态农业出发,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监测和整治力度。要组织专门力量,配备必要设备,对重点污染区实行专门监测;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工作制度,做到全天候监测;要进一步开展全方位排查,对污染企业要严格依法整治,确保达标排放,切实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辖区内污染企业的环保意识教育,督促企业落实有关防范措施;有关企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环保、农业等部门要加大监管、服务力度,力争通过多管齐下,切实保障春蚕生产安全,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严把蚕种质量关,确保发放“放心蚕种”。今年茧丝行情特好,蚕农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确保蚕种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全国性缺种、蚕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各地为满足蚕农需要,正在千方百计组织调运种源,蚕种来源多、品种多、批次多、补种余地小将是今年春蚕生产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如果蚕种质量把关不严,由此而造成损失,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好发放蚕种的质量关,特别是蚕桑业务部门一定要周密安排,在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关,不能出现差错,切实做到蚕种发放布局合理、质优量足,做到万无一失。一是品种结构要根据地区适应性合理布局;二是强化催青试验孵化工作,保证蚕种孵化率,严把蚕种催青、补催青、收蚁关;三是确保蚕种调运的质量安全;四是在保证蚕种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力争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增加,有利于桑叶资源的利用和蚕农的增收。

(三)加强管理,确保蚕种发放工作安全有序。针对今年春蚕种供应紧张的现实情况,做好蚕种的发放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前几年也有过哄抢蚕种的情况发生,因此,公安部门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各催青室发种当天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哄抢蚕种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南浔区练市催青室、菱湖催青室、**催青室、德清催青室的安全保卫工作要落到实处。在大批发种时可以采取发放领种卡的办法禁止非领种人员进入催青室。大批蚕种发放后的补种工作也要周密安排。确保蚕种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

(四)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技术到位。市、县区和乡镇三级农技部门要切实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狠抓技术培训。重点是乡、村业务干部的培训和蚕农实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随着乡村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不懂蚕桑业务的蚕桑负责人比例较高,给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效果,所以乡镇、村级业务干部的培训必须要加强。二是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要求,深入开展科技人员“联项目、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充分发挥“十百千”工程的作用(十个科技示范村,百户科技示范户,1000名村级农业科技信息示范员)。三是做好病虫情报,农业气象、氟含量等信息的宣传和工作。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力争春蚕丰产高效增收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春蚕生产的领导力度。为夺取今年春蚕生产安全高产,实现今年上半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蚕桑生产,把夺取春蚕生产丰收列入各级政府上半年为农服务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切实加强对春蚕生产各项工作的领导。各县区、市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尤其是要把“两防”(防工业污染、防农药污染)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和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及早作出部署。春蚕生产“两防”和稳定工作由县区包干负责,要进一步落实“两防”工作责任制,组织机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辖区范围内蚕桑生产安全。

防污范文篇9

一、确保水源安全。

自来水取自长江,取水区上游100米内不能停泊船只,取胜区上游100米不能洗衣、菜等洗涤活动。每天供水时,水厂要指定专人到取水区查看水质,一旦有污染情况,立即停止取水。

二、确保自来水厂厂内供安全。

1、自来水厂每天24小时要有人值班,特别是供水期内不能缺人。非工作人员不能进入厂区。农药等有毒物质不能存放在厂区内。

2、加强消毒药、净化药管理。三无产品不能使用,过期、失效产品不能用。

3、加强对净化池等供水设备的看管,每天供水前,由值班人员查看,并做好记录。

4、一旦出现水质被污染立即停止供水,并将污染原因交给派出所和保卫科查清。

防污范文篇10

一、总量控制原则

按照省的要求,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总量控制的实施与考核体系,形成以总量控制为主线的环境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总量控制计划

(一)总量控制指标。除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及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入河量总量实行控制计划管理外,根据*市环境状况实际,增加对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控制要求,各类污染物排放基数按20*年环境统计结果确定。计划到2010年,全市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年减少18%,且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均比20*年减少12%。具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由5.92万吨减少到4.86万吨;二氧化硫由9.73万吨减少到8.56万吨,其中火电行业控制在3.2万吨以内;烟尘由3.33万吨减少到2.93万吨;工业粉尘由2.68万吨减少到2.36万吨;化学需氧量、氨氮入河量总量分别控制在2.25万吨、0.28万吨以内。

(二)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根据国家、省关于将总量控制计划“分解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要求,*市将“*”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分解到各县(市)区、高新区和重点企业。

1.重点企业。按照适度削减的原则,根据各重点企业的排放基数、工艺技术特点和污染防治现状,核定分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各县(市)区和高新区。在扣除重点企业分配指标和重点建设项目预留指标后,根据各县(市)区、高新区的排放基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具体指标及年度分解方案由市环保局另行下达。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要根据市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本辖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纳入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2006年12月底前报市环保局备案),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各排污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对各县(市)区、高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监督。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要做到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经济发展计划指标同时下达、同时管理、同时考核。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要求。

(二)大力实施防污治污措施。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实现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新、扩、改建项目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做到降耗减污。同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火电厂(热电厂)脱硫除尘设施建设与运行监管,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