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2:12:41

读物

读物范文篇1

一、中国儿童读物的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儿童读物的出版水平大幅提高,出版规模、质量、阵容、产业、市场、贸易、工程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1.出版规模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童书出版的规模急剧扩大。年出版品种由200多种发展到1万多种;年总印数由3000万册发展到近6亿册;优秀图书的重版率达到50%以上。

2.出版质量

中国童书出版的质量稳步上升,出现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传世之作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双效书”,如《十万个为什么》、《365系列丛书》、《中国通史故事》、《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中华当代少年文学丛书》等。

3.出版阵容

与20世纪70年代末相比,当代中国童书出版的阵容显著扩张。童书编辑由200多名发展到30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00多名;童书作家和画家由200多名发展到3000多名,其中具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格的500多名;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由2家发展到35家,并有130家出版社设有儿童读物编辑室;目前国内569家出版社中有523家争相出版儿童读物,并有140多种儿童期刊和110多种儿童报纸。

4.出版产业

中国儿童读物拥有3.67亿未成年人的巨大读者市场,每年销售近6亿册、40亿元,销售额约占全国图书销售总额的8%,销售册数约占全国图书销售总册数的11%。发行量在500万册以上的儿童畅销书有10多种,50万册到100万册的有几十种。与此同时,处于全球化竞争中的当代中国童书出版,已经从大少儿文化产业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出版运营的规格不断提升。

(1)区域同盟

许多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开始打造自己的市场板块,寻求区域同盟,稳固区域市场。如华东六省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组织的图书订货会,基本控制了华东地区的进书主渠道。

(2)社际合作

社际合作日益频繁,一些出版社自发尝试优势组合,实现双赢。如希望出版社和海燕出版社联合进行教辅读物开发。还有的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与美术社合作,以自己的文字优势与美术社的图画优势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3)跨区经营

一些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纷纷跨地区经营,在首都设立“窗口”。它们“入世”先“入京”,利用北京丰富的出版资源进一步扩大本社的品牌和实力,如明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都在北京创办了出版机构。

(4)组建集团

童媒集团浮出水面。2000年5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报》社这两个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名社大社强强联合,组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童媒集团。集团拥有“三社五报十刊千书一网一栏”的传媒实力,即拥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报社、中国少年儿童音像出版社三个社,出版5种儿童报纸、10种儿童期刊,年出版1000多种图书及音像多媒体制品,开办有“中少网站”(),并与中国多家电视台合作开办栏目。

5.出版贸易

近年来,中国儿童读物版权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每年出口儿童读物约8万种次、60万册、100多万美元;年进口儿童读物约3万种次、30万册、150多万美元。儿童读物版权贸易占全行业版权贸易的20%。而且,中国的对外翻译出版单位共用14种外文出版950种儿童图书,计200多万册,已发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6.出版工程

为了繁荣儿童读物,国家大力推动儿童读物出版工程的实施。上世纪末启动了“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简称“5155工程”,建立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出版15套重点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办《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5种动画刊物。本世纪初,新闻出版总署又因势利导,提出了新的发展中国民族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的规划,计划在2004年至2008年的5年内,投入20亿元人民币,开发100项大型民族网络游戏出版物。

二、中国儿童读物的特色

中国童书读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总体上呈现出注重有益阅读、注重文学原创、注重科普读物、注重新型图书、注重版权引进和注重国家利益的六大特色。

1.注重有益阅读的特色

有益属性是童书出版的本质属性。在儿童中倡导有益阅读是中国童书出版的内在要求,也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世界约定。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必须有2000万字的阅读量。中国童书出版界正在为提高2000万字阅读量中有益阅读的比例,有计划地开展全国性的有益阅读活动,有计划地评选优秀儿童读物,有计划地推介优秀儿童读物。世纪之交,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已经通过全国215家儿童报刊向中小学生发起并组织“每天课外阅读十分钟”的倡议和活动;成功举办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牵头的“中国二十世纪成长快乐儿童歌曲十大金曲”评选活动。中国童书界还在大力提倡各种不同主题的有益阅读,如“经典阅读”、“红色阅读”、“趣味阅读”、“科普阅读”、“媒体互动阅读”等。

2.注重文学原创的特色

儿童文学是童书出版之母,儿童文学的原创力是一个国家童书出版实力的写照。20世纪末五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读物达1000多种,一批力作应运而生。如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21世纪初,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在引进版的阅读大潮中卓立潮头,又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如中少版的“《儿童文学》典藏系列”(包括《盛世繁花》、《岁月留香》、《一路风景》3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张之路的“儿童文学系列”、郑春华的“大头儿子系列”等。其中,“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20多种图书连续多次进入全国畅销童书排行榜前列。

3.注重科学普及的特色

儿童科普读物承载着科教兴国的重大使命,是中国童书出版界的众望所归。近年来,在全国儿童读物选题计划中,科普读物的比例不断升高,如1996年占11%,1998年占18%,2000年占21%。科普读物的引进也成为版权洽谈的焦点,在1998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科普图书的引进占图书引进总量的50%以上。当前,经典儿童科普图书仍是发行量巨大,如《十万个为什么》半个世纪以来共发行600多万套、8000多万册,重新修订的“新世纪版”依然风靡;被誉为“中国百科奇迹”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7年重印20多次,连续4年名列全国10大畅销书之列,累计发行170多万套,销售码洋超过1亿元。新版儿童科普如群星拱月,不乏畅销之作。如“不知道的世界丛书”、“看不见的世界丛书”、《漫游科学世界》、“人类探险史故事丛书”、“神奇的南极丛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漫画科学史探险》、“红蚂蚁自然丛书”等,均有良好的发行业绩。

[page_break]4.注重图画动漫的特色

集图书和玩具功能于一体的玩具书、新型的影视卡通图书、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互动出版的图书、“解密”图书等正在成为中国童书出版的新时尚。出版社开发的集图书、玩具功能于一体的玩具书,1999年形成了17个系列、87个品种,发行码洋达到100万元;1999年,配合国产卡通电影《宝莲灯》的放映,同步推出的同名系列卡通图书畅销全国;同年,配合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动画片《西游记》的播出,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与电视台合作出版的同名卡通丛书深受儿童喜爱;2003年,与中央电视台系列动画片《哪吒传奇》配套出版的同名漫画书,仅一年就发行40多万套、400多万册,并多次登上全国畅销童书排行榜榜首。中国第一部跨介质互动出版的儿童读物《你好,花脸道!》于1999年推出,该书同时在书店和网络闪亮登场,读者既可以通过网络与书中主人公进行直接交流,也可以在网上重写或续写有关情节,参与虚拟实境,实现多媒互动。2001年,引进版《冒险小虎队》系列图书在书中设有“解密卡”等工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直接与图书内容产生互动,至今已销售650多万册,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小虎迷”。

5.注重版权引进的特色

打开引进之门,让中国儿童与世界儿童站在同一阅读起跑线上,共同分享人类文明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童书出版的重大特色。20世纪末的五年,大批引进版儿童读物在中国“安家落户”,引进图书品种占儿童读物总数的7.8%。21世纪初,中国儿童读物版权贸易占全行业版权贸易的20%,成为图书版权贸易中最活跃的领域。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引进了109种(套),697册,包括美国“纽伯瑞文学奖丛书”21册、时代华纳公司“青少年科普经典丛书”10册、瑞典《林格伦作品集》4册,德国希区柯克《三个问号悬念侦探小说》系列20册,比利时著名连环漫画《丁丁历险记》22册;接力出版社引进了149种(套),270册,包括英国DK公司的一系列百科图书,美国卡通图书《兔八哥》、《蓝精灵》、《鸡皮疙瘩》系列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IBBY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儿童文学专家的帮助下,用6年时间取得了号称“小诺贝尔奖”的10多位安徒生文学奖得主的40多部优秀作品的版权,出版了“国际安徒生获奖作家书系”首批26册,把世界书树上的“金苹果”带到了中国;21世纪出版社举起了“大幻想文学”的旗帜,与德国出版界合作,出版了“大幻想书系”;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则继成功引进德国艾格蒙特出版公司超级畅销书《冒险小虎队》后,又引进该公司的另一部当家力作——《老K探长》,一时间“神探老K,万事OK”成了许多中国儿童的口头禅。除了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之外,相当一部分综合出版大社,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儿童读物的版权引进,出版了《哈利·波特》、《富爸爸,穷爸爸》、《喂,有人在吗?》等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连续27个月占据中国童书排行榜榜首,至今已在中国销售700多万套,其中《哈利·波特和凤凰社》、《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均为中文版与英文版同步发行。

6.注重国家利益的特色

爱国主义读物承载着国魂与民气,是培养儿童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最佳读本。当前,中国每年出版800多种(套)爱国主义儿童读物。许多童书出版机构长期把爱国主义儿童读物作为重点规划的选题,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各自的“爱国主义图书系列”,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爱国主义图书系列”由《共和国领袖故事》、《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故事丛书”、“五旗故事丛书”、《中华人物故事全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丛书”、《百年小平》等100多种套图书构成。中国爱国主义儿童读物的出版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质量优异。爱国主义儿童读物中涌现出许多精品,获得各项部级图书奖,如《中国革命史话》、《精神之火》、《中华英杰》、“爱国主义故事丛书”、《大地的儿子——的故事》、《我的母亲叫中国》、《中华人物故事全书》、“赤子丛书”、《光辉的旗帜》、《画说“资本论”》和《中华国耻录》等。

三、中国儿童读物展望

21世纪初的中国童书出版迎着世纪朝阳,大步前进。但与迅猛发展的时代需求相比,与儿童读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相比,与童书出版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市场需求相比,中国童书出版还需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争取早日融入国际童书出版主流。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儿童读物的发展。中国童书出版只有进一步走向世界,才能进一步引进国际先进的童书出版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才能进一步凸显中国童书读本的出版特色,才能进一步拓宽中国童书作家、画家和编辑的世界眼光,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童书产业的运营规格。中国将在融入国际童书出版主流的过程中,实现从童书出版大国向童书出版强国的跃进。

1.中国童书出版呼唤自己的名作家、名画家和大出版家,造就中国儿童读物的国际形象

中国是个出版大国,中国童书出版界应该有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最高水平乃至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名作家,应该有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儿童读物并为中外儿童喜欢的艺术形象。象征国际童书出版最高文学成就和美术成就的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和插图奖已经评选了半个世纪,获奖者中没有中国人。我们相信,拥有灿烂文化和悠久文明的中国,拥有最大儿童读者群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拥有自己的世界级儿童文学大作家和大画家,拥有一批为世界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美术形象。中国童书出版界还应该有一批站在世界出版制高点上的大出版家,他们应该是一批素质高、国际交往能力强、会经营、懂管理,既懂业务,又熟悉儿童心理的复合型人才。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让中国童书编辑更多地参与国际交流,直接迅速地汲取国际童书出版的先进经验。

2.中国童书出版将敞开国门,继续强化国际合作和海外合作

中国童书出版界已经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出版社建立友好关系,并且每年选派近百人参加各类国际图书博览会和研讨会。中国儿童读物版权贸易的地理范围由近而远不断扩大,合作出版的品种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中国童书出版要继续实施对外开放策略,强化国际合作和海外合作。一是要奉行“拿来主义”。“让中国儿童一睁开眼睛就能与世界儿童一样拥有同样的目光。”要及时引进优秀的国外儿童读物,要提升出版社对外合作部门的规格,要从简单的版权引进升格为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出版,加强国际出版交流,实现与国际出版的全面接轨。二是要着力开发低幼双语图书,使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能学到地道的英语。三是要不断寻求合作的突破口,摸索、创造新的合作模式。四是要根据条件许可,策划设立国外、海外分支机构。在国外、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国外、海外市场动态,同时,有利于把中国的优秀作品传播、推广出去,拓宽国外、海外市场。

3.中国童书出版将继续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童书出版曾经是中国出版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一支力量。但是,在当前全球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省一社、分散全国、实力平平、竞争不强的中国童书出版业,还难以与具有雄厚实力的国际出版集团试比高低。中国童书出版要紧跟国家出版体制改革的步伐,调整产业布局,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大型童书出版集团,集中品牌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增强综合实力,增强整体竞争力,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中国童书出版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紧跟国际儿童读物的发展潮流

随着广播电视、音像读物、电子读物,尤其互联网络等媒体的兴起,传统纸质媒体读物必须实现向现代媒体的过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年7月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现有学生网民600万人,比统计前6个月上升了5%,即增加了30万人。儿童是代表未来的新生力量,是新媒体的最大最终服务对象,中国童书出版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电视一代”、“网络一代”,看待新媒体的优势,实现新旧媒体的共融与共荣,使童书出版尽快从传统转向现代,紧跟国际儿童读物的发展潮流。

5.中国童书出版将积极参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事务,促进各国童书出版共同繁荣

读物范文篇2

一、师生要重视学习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五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5万字,而目前我们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其次,学生平时对课外书的选择还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更何况各种青少年读物良莠不齐,难免搞浑了学生的头脑,因而向学生推荐这样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是很有益处的。可是经过调查,有的教师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可以了,其实这些教师不明白:学生大量的、有益的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利无弊的。学生的言行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大多也不去看课外阅读书,少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已自学了全册,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自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要从教师开始重视起来,那么才能够带动学生,认真读好这套课外阅读书。

二、固定阅读课的时间,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因课外阅读书都与教材相配套,因而教师用之相当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被语文课所替代,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为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课时较松的时候可以放在语文课上,课时紧,则可以放在晚自习上,还可以放在早读课上。有的学校已把阅读课作为课程之一纳入课程表,这样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了阅读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指导,保证阅读的质量。

三、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课外读物。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1.读一读: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与第五册的课文《找骆驼》相配套的课外阅读《贝都印人的远见》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学《找骆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贝都印人何以在没有看见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的情况下,详细说出他们的样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演一演:

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读物中儿歌与童话故事比较多,儿歌读来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的背诵,教育可以选取几首儿歌,让学生背熟,如一年级课文中的《别说我小》就是一首寓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儿歌,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边做表演动作,边背诵。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再现故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想像设计,对表演出色或想象合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让他们在队会上表演,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的内容多读多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设悬念:

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大多以历史小故事或微型小说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之前,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故事,讲述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如:第十册中的《朱军长救孩子》一课,老师可以讲述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朱军长带着部队行军,忽然听到孩子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奇怪,哭声又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设置悬念,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这时再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找出答案,解开这个疑惑。

(二)讲究方法,统领单元,指导自学。

阅读课是为语文课服务的,是语文课在课外的延伸,课上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毕竟不多,因而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

1.抓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上的指示》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总理在手术台上不忘广大矿工健康的感人事例,要求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从而激发对总理的敬爱与缅怀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通过抓关键句,即总理在手术台上的指示这句话来进行教学。在课外阅读的课文配读中,安排了《“今天该我为你们服务了”》、《在招待所里》、《少奇同志的“请”字》这三篇课文,分别讴歌了、和刘少奇这三位革命领袖的事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最能反映人物品德的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2.选取典型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六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是概括段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段意具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语文课本中的两篇课文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书中选取典型课文,进行概括段意的训练。如:与本单元配套的读物《卧狮》,按先总后分,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了工艺品一头卧狮的样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指导学生集体概括出第二节段意。通过自读,概括出第三节与第四节的段意。我们可以把语文课本中训练的重点,在课外读物中进行强化训练,以突破重点与难点,让课外阅读书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小帮手”。

(三)对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课外读物中的“课文配套”大多都有阅读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如果小组评议结果不同时,可以把几种不同的看法从黑板报等专栏中反映出来,也可以在班中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第十册一个故事一个谜《五束玫瑰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动脑筋想一想,每一个小姑娘手上的花束中,各种颜色的花有多少朵?这是一个智力型的题目,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好几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品词品句,理解意思,结果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日臻完善,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四)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为己所用。

让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在摘录词语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归类,如景物描写(山、水、雨、雪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更能为自己所用。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到文章中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会积累,并养成习惯,那将受益无穷。

(五)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

在课外阅读书中,有不少谜语故事,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有的谜语好几则讲的是同一样事物,这就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可以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还有的事物样子虽然相似,但要抓住其不同之处才能区别它们。比如,第四册课外阅读物中有一则谜语:

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长子变成矮子。(打一文化用品)

学生马上就可以猜出谜底是铅笔,请看学生根据这则谜语编写的另一则谜语:

读物范文篇3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为达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出版了与S版语文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下面就课外阅读书的使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要重视学习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五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5万字,而目前我们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其次,学生平时对课外书的选择还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更何况各种青少年读物良莠不齐,难免搞浑了学生的头脑,因而向学生推荐这样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是很有益处的。可是经过调查,有的教师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可以了,其实这些教师不明白:学生大量的、有益的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利无弊的。学生的言行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大多也不去看课外阅读书,少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已自学了全册,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自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要从教师开始重视起来,那么才能够带动学生,认真读好这套课外阅读书。

二、固定阅读课的时间,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因课外阅读书都与教材相配套,因而教师用之相当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被语文课所替代,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为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课时较松的时候可以放在语文课上,课时紧,则可以放在晚自习上,还可以放在早读课上。有的学校已把阅读课作为课程之一纳入课程表,这样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了阅读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指导,保证阅读的质量。

三、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课外读物。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1.读一读: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与第五册的课文《找骆驼》相配套的课外阅读《贝都印人的远见》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学《找骆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贝都印人何以在没有看见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的情况下,详细说出他们的样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演一演:

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读物中儿歌与童话故事比较多,儿歌读来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的背诵,教育可以选取几首儿歌,让学生背熟,如一年级课文中的《别说我小》就是一首寓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儿歌,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边做表演动作,边背诵。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再现故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想像设计,对表演出色或想象合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让他们在队会上表演,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的内容多读多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设悬念:

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大多以历史小故事或微型小说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之前,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故事,讲述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如:第十册中的《朱军长救孩子》一课,老师可以讲述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朱军长带着部队行军,忽然听到孩子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奇怪,哭声又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设置悬念,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这时再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找出答案,解开这个疑惑。

(二)讲究方法,统领单元,指导自学。

阅读课是为语文课服务的,是语文课在课外的延伸,课上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毕竟不多,因而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

1.抓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上的指示》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总理在手术台上不忘广大矿工健康的感人事例,要求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从而激发对总理的敬爱与缅怀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通过抓关键句,即总理在手术台上的指示这句话来进行教学。在课外阅读的课文配读中,安排了《“今天该我为你们服务了”》、《在招待所里》、《少奇同志的“请”字》这三篇课文,分别讴歌了、和刘少奇这三位革命领袖的事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最能反映人物品德的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2.选取典型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六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是概括段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段意具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语文课本中的两篇课文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书中选取典型课文,进行概括段意的训练。如:与本单元配套的读物《卧狮》,按先总后分,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了工艺品一头卧狮的样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指导学生集体概括出第二节段意。通过自读,概括出第三节与第四节的段意。我们可以把语文课本中训练的重点,在课外读物中进行强化训练,以突破重点与难点,让课外阅读书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小帮手”。

(三)对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课外读物中的“课文配套”大多都有阅读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如果小组评议结果不同时,可以把几种不同的看法从黑板报等专栏中反映出来,也可以在班中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第十册一个故事一个谜《五束玫瑰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动脑筋想一想,每一个小姑娘手上的花束中,各种颜色的花有多少朵?这是一个智力型的题目,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好几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品词品句,理解意思,结果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日臻完善,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四)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为己所用。

让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在摘录词语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归类,如景物描写(山、水、雨、雪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更能为自己所用。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到文章中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会积累,并养成习惯,那将受益无穷。

(五)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

在课外阅读书中,有不少谜语故事,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有的谜语好几则讲的是同一样事物,这就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可以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还有的事物样子虽然相似,但要抓住其不同之处才能区别它们。比如,第四册课外阅读物中有一则谜语:

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长子变成矮子。(打一文化用品)

学生马上就可以猜出谜底是铅笔,请看学生根据这则谜语编写的另一则谜语:

读物范文篇4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为达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出版了与S版语文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下面就课外阅读书的使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要重视学习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五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5万字,而目前我们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其次,学生平时对课外书的选择还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更何况各种青少年读物良莠不齐,难免搞浑了学生的头脑,因而向学生推荐这样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是很有益处的。可是经过调查,有的教师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可以了,其实这些教师不明白:学生大量的、有益的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利无弊的。学生的言行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大多也不去看课外阅读书,少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已自学了全册,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自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要从教师开始重视起来,那么才能够带动学生,认真读好这套课外阅读书。

二、固定阅读课的时间,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因课外阅读书都与教材相配套,因而教师用之相当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被语文课所替代,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为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课时较松的时候可以放在语文课上,课时紧,则可以放在晚自习上,还可以放在早读课上。有的学校已把阅读课作为课程之一纳入课程表,这样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了阅读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指导,保证阅读的质量。

三、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课外读物。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1.读一读: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与第五册的课文《找骆驼》相配套的课外阅读《贝都印人的远见》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学《找骆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贝都印人何以在没有看见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的情况下,详细说出他们的样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演一演:

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读物中儿歌与童话故事比较多,儿歌读来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的背诵,教育可以选取几首儿歌,让学生背熟,如一年级课文中的《别说我小》就是一首寓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儿歌,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边做表演动作,边背诵。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再现故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想像设计,对表演出色或想象合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让他们在队会上表演,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的内容多读多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设悬念:

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大多以历史小故事或微型小说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之前,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故事,讲述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如:第十册中的《朱军长救孩子》一课,老师可以讲述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朱军长带着部队行军,忽然听到孩子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奇怪,哭声又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设置悬念,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这时再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找出答案,解开这个疑惑。

(二)讲究方法,统领单元,指导自学。

阅读课是为语文课服务的,是语文课在课外的延伸,课上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毕竟不多,因而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

1.抓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上的指示》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总理在手术台上不忘广大矿工健康的感人事例,要求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从而激发对总理的敬爱与缅怀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通过抓关键句,即总理在手术台上的指示这句话来进行教学。在课外阅读的课文配读中,安排了《“今天该我为你们服务了”》、《在招待所里》、《少奇同志的“请”字》这三篇课文,分别讴歌了、和刘少奇这三位革命领袖的事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最能反映人物品德的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2.选取典型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六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是概括段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段意具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语文课本中的两篇课文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书中选取典型课文,进行概括段意的训练。如:与本单元配套的读物《卧狮》,按先总后分,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了工艺品一头卧狮的样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指导学生集体概括出第二节段意。通过自读,概括出第三节与第四节的段意。我们可以把语文课本中训练的重点,在课外读物中进行强化训练,以突破重点与难点,让课外阅读书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小帮手”。

(三)对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课外读物中的“课文配套”大多都有阅读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如果小组评议结果不同时,可以把几种不同的看法从黑板报等专栏中反映出来,也可以在班中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第十册一个故事一个谜《五束玫瑰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动脑筋想一想,每一个小姑娘手上的花束中,各种颜色的花有多少朵?这是一个智力型的题目,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好几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品词品句,理解意思,结果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日臻完善,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四)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为己所用。

让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在摘录词语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归类,如景物描写(山、水、雨、雪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更能为自己所用。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到文章中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会积累,并养成习惯,那将受益无穷。

(五)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

在课外阅读书中,有不少谜语故事,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有的谜语好几则讲的是同一样事物,这就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可以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还有的事物样子虽然相似,但要抓住其不同之处才能区别它们。比如,第四册课外阅读物中有一则谜语:

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长子变成矮子。(打一文化用品)

学生马上就可以猜出谜底是铅笔,请看学生根据这则谜语编写的另一则谜语:

读物范文篇5

物质文明日益地发展,当今的社会。新鲜有趣的事物是屡见不鲜,以前学生日常的课余活动正渐渐离我远去,取而代之的上网,聊天,逛街,购物,KTV网络的魅力远远逾越了书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过多的闲暇经统计,结果出乎我意料,发现大家先不论读的什么,但最起码都是挺重视读书,受调查的所有人(100%都认为大学生是应该多读书的有63.6%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所有人每天读书都可以达到一个小时以上,有27.3%人甚至可以达到4个小时的阅读量。同学们普遍也可以在假期花费5%~10%时间来读书,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当问及平时最爱的课外活动且只能选一个时,但态度端正并不代表就是喜爱。45.5%选择了上网,27.3%人选择了上街,还有18.2%选择了唱歌,运动只有9.1%读书则这完全被抛弃了

物质文明日益地发展,当今的社会。新鲜有趣的事物是屡见不鲜,以前学生日常的课余活动正渐渐离我远去,取而代之的上网,聊天,逛街,购物,KTV网络的魅力远远逾越了书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过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在网上,网络充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上网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就连阅读也是一样的逃脱不过,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就算是看书,其中选书原由有27.3%人是因为网上排名,阅读的主要途径有54.5%人还是通过网络在线或下载!

但同样他纸质媒体阅读目前也在大幅度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高校在校生一直被视为一个最主要的阅读群体。喜欢到网上下载文章与书来读。用他自己的话说,省钱又省时,何乐而不为!

网上的知识缺乏系统性,但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往往忽视了一点。网上的书籍与知识也是不完备的网上阅读只能算浏览。而文科学习涉及到好多书籍,需要精读,就是说需要一个反复阅读、咀嚼思考的过程。一个具备相当人文素质的大学生,仅仅能够获得信息还不够,还必需经过认真的努力,通过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培养一种思考能力,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学术训练,以至能够加工、利用这些信息。

又有多少的含金量呢?大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前三名是网络文学,而且在刚才提到高阅读量(63.6%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中。校园作品和文学名着;阅读的杂志有54.5%时尚休闲类;81.8%人阅读课外书的原因是满足个人兴趣需要;当大家提到书”这个名词时,潜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几乎都是小说。

读物范文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做法和体会

由于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语文作为中职专业教学的工具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的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语文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致使学生语文知识面太窄,阅读量不足,语文视野狭窄,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呼吁要通过引导中职生阅读课外读物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必须要有兴趣才能做的更好。中职语文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拓宽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定期为学生推荐好书,慢慢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组织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开设语文相关的社团,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还可以组建班级图书角、学校读书廊,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爱看的书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还要定期组织开展阅读大赛,评选阅读大王,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班级与班级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开展课外阅读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探讨课外阅读的有效模式,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2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效果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不应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通过创设阅读的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干巴巴的阅读不易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把眼睛蒙住,想象书里面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对书里的内容有深层次的体会。学生经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可能会更深刻的体会到海伦凯勒失明的痛苦,从而增强阅读情感。教师也要借机告诉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懂得生命的珍贵。此外,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3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

由于语文课堂时长是非常有限的,只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所以需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而有的中职生原来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能对教师强制推荐的书籍存在抵抗心理。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需求,向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

4重视课外读物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读物范文篇7

一、什么是教育性

低幼读物的教育性,是指在低幼读物的创作和阅读中,将读物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提升出一个简单、有效的道理,以便在指导幼儿阅读中使用,并将该道理及时传递给幼儿,使这本书的教育作用更具体和直接。教育的功能即教化人、影响人[1]。很多创作者和读者由于受自身教育背景的影响,认为“读书”就要明白道理,知道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教育功能因而更加凸显。低幼读物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文字的教育性文字最容易被披上教育的外衣。通常,对低幼读物教育性关注的人一般会这样选择:首先,从根本上选择或者自编教育性功能强、说教意味浓的作品,道理显而易见,读过后任何孩子都能明白。其次,对教育意义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教育意义的作品,生硬地从中提取教育功能。如果没有这些功能,很多人觉得故事不完整。2.图画的教育性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人会有意识地在画面设计的过程中,故意设计很多有教育因素的画面,或者人为地从已有画面中挖掘教育因素,画面被细化成很多方面,读者也不是单纯欣赏画面和故事,而重在画面背后的价值分析,希望画面和文字传递同样的功能。教育性在实际过程中经常表现为:“你看了这本书明白了什么道理?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二、什么是文学性

通俗来说,低幼读物的文学性,是指在低幼读物的创作和阅读中,强调幼儿通过读物获得审美陶冶和熏陶,学会欣赏画面、观察图画,并能借助画面感受文字的优美,体会作品表达的意境和情操。对于文学性好的读物来说,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地方在于作品本身。但这种文学性,和成人文学比起来,又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一般由专业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创造。这些人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措辞造句不是一般读者能比拟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更具有文学特征。低幼读物在选择中往往会首选这些作品,更多从作品语言性、意境美等方面考虑。第二,由于幼儿接受能力的限制,这种文学特性不是深奥的文学性修养,而是一种浅显意会。低幼读物的作品都比较短小,文学性更多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一种反映。文学性在实际阅读中经常表现为:“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你觉得这个故事美吗?闭上你的眼睛感受一下吧。”

三、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具体争论

教育性和文学性的立足点不同,导致低幼读物在具体编写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争论。如:选择内容时,有的人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更美、更具有诗意的作品,重点是作品的文学性;而有的人评价的标准则是作品能不能给幼儿好的教育影响,幼儿是否能从中学到道理并掌握知识。决定画面时,有的人首先考虑画面能不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是否提供了理解故事的线索,而有的人则看重画面质感、优美性和艺术价值。确定图书年龄段时,有的人会首先考虑作品更适合哪个年龄段,不能高出或低于某个年龄段,而有的人觉得每个年龄的幼儿都有自己的理解力,不同阶段的幼儿对同一作品的理解自然不同。在多数图书中,教育性和文学性是共存的,有的读物侧重教育性,文学性不足;有的读物侧重文学性,教育性不足。可见,教育性和文学性的争论一直存在低幼读物创作和阅读的全过程。而这和编辑工作的特点也有很大关系。编辑在图书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自身的学术和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图书整体创作的思路。

四、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定位

教育性和文学性具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定位也不同。教育性强调的是低幼读物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读物必须具有功能传递性,体现在教育意义的挖掘上。尤其是受自己幼年经历的影响,成人在引导幼儿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会给予图书内容特定的含义。如果没有这个含义,成人觉得这本书没有完或者读得不够透彻,感觉“缺少点什么”。成人在评价图书时,经常也带着教育眼光,如:“这本书让孩子学会什么?学到了什么?”文学性强调的是低幼读物的个体属性,这种属性认为读物具备自己的特点,对这种特点的认识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看待同一内容的观点不同,文学性评价也不同,有高有低。同时,文学本身就不是全体大众都拥有的一种能力,在此情况下,文学性更成为个体的一种属性。对于有些人而言,评价一个作品、一本书的文学性会显得比较困难,更别说让其选择适合读物特点的文学性内容。可见,教育性和文学性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在读物出版中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读物范文篇8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为达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出版了与S版语文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下面就课外阅读书的使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要重视学习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五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5万字,而目前我们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其次,学生平时对课外书的选择还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更何况各种青少年读物良莠不齐,难免搞浑了学生的头脑,因而向学生推荐这样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是很有益处的。可是经过调查,有的教师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可以了,其实这些教师不明白:学生大量的、有益的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利无弊的。学生的言行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大多也不去看课外阅读书,少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已自学了全册,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自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要从教师开始重视起来,那么才能够带动学生,认真读好这套课外阅读书。

二、固定阅读课的时间,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因课外阅读书都与教材相配套,因而教师用之相当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被语文课所替代,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为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课时较松的时候可以放在语文课上,课时紧,则可以放在晚自习上,还可以放在早读课上。有的学校已把阅读课作为课程之一纳入课程表,这样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了阅读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指导,保证阅读的质量。

三、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课外读物。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1.读一读: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与第五册的课文《找骆驼》相配套的课外阅读《贝都印人的远见》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学《找骆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贝都印人何以在没有看见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的情况下,详细说出他们的样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演一演:

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读物中儿歌与童话故事比较多,儿歌读来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的背诵,教育可以选取几首儿歌,让学生背熟,如一年级课文中的《别说我小》就是一首寓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儿歌,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边做表演动作,边背诵。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再现故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想像设计,对表演出色或想象合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让他们在队会上表演,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的内容多读多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设悬念:

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大多以历史小故事或微型小说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之前,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故事,讲述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如:第十册中的《朱军长救孩子》一课,老师可以讲述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朱军长带着部队行军,忽然听到孩子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奇怪,哭声又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设置悬念,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这时再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找出答案,解开这个疑惑。

(二)讲究方法,统领单元,指导自学。

阅读课是为语文课服务的,是语文课在课外的延伸,课上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毕竟不多,因而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

1.抓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上的指示》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总理在手术台上不忘广大矿工健康的感人事例,要求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从而激发对总理的敬爱与缅怀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通过抓关键句,即总理在手术台上的指示这句话来进行教学。在课外阅读的课文配读中,安排了《“今天该我为你们服务了”》、《在招待所里》、《少奇同志的“请”字》这三篇课文,分别讴歌了、和刘少奇这三位革命领袖的事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最能反映人物品德的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2.选取典型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六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是概括段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段意具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语文课本中的两篇课文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书中选取典型课文,进行概括段意的训练。如:与本单元配套的读物《卧狮》,按先总后分,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了工艺品一头卧狮的样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指导学生集体概括出第二节段意。通过自读,概括出第三节与第四节的段意。我们可以把语文课本中训练的重点,在课外读物中进行强化训练,以突破重点与难点,让课外阅读书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小帮手”。

(三)对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课外读物中的“课文配套”大多都有阅读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如果小组评议结果不同时,可以把几种不同的看法从黑板报等专栏中反映出来,也可以在班中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第十册一个故事一个谜《五束玫瑰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动脑筋想一想,每一个小姑娘手上的花束中,各种颜色的花有多少朵?这是一个智力型的题目,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好几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品词品句,理解意思,结果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日臻完善,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四)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为己所用。

让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在摘录词语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归类,如景物描写(山、水、雨、雪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更能为自己所用。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到文章中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会积累,并养成习惯,那将受益无穷。

(五)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

在课外阅读书中,有不少谜语故事,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有的谜语好几则讲的是同一样事物,这就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可以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还有的事物样子虽然相似,但要抓住其不同之处才能区别它们。比如,第四册课外阅读物中有一则谜语:

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长子变成矮子。(打一文化用品)

学生马上就可以猜出谜底是铅笔,请看学生根据这则谜语编写的另一则谜语:

读物范文篇9

关键词:有声读物;有声读物受众;有声读物App;播读评价体系

传统有声读物是指大众通过广播、电视、配套磁带、CD,其有声读物的内容和受众比较单一。传统有声读物多以英语教学资料和儿童读物为主要内容,受众也相应地主要集中在儿童、部分视觉有障碍等特定人群中,覆盖的范围很小,发展很缓慢。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互联网的覆盖、智能终端的诞生以及大众对阅读需求的攀升,新的有声读物应运而生,它是以声音为主要展示形式,需存储在特定载体并通过播放设备解码载体内容,以听觉方式阅读的音像作品。[1]随着使用互联网的大众规模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急速攀升,新的有声读物呈现出载体形式、种类和内容多样、多元的发展态势。有声读物所具有的日常伴随的属性,逐渐成为大众在“零碎”时间里学习知识和娱乐放松的新兴趣点。有声读物是一项新产业,不仅满足了数字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普遍心理方面的需求,又成为由传统的媒介向智能数字化新媒介转换进程中拓展新市场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我国的有声读物风生水起,一片欣欣向荣。但是我国的有声读物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发展之速不可估量。对此,我国专家学者关于有声读物的相关观点,集中概括为四方面。

1.有声读物含义

关于有声读物的含义,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给出的定义为我国国内大部分学者所认同,即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装磁带、高密度光盘或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录音产品。认同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有声读物源于二战时部分欧洲国家与美国,欧美等国为了给在战争中导致双目失明的战士提供文化精神食粮,开始以“听书的形式”替换“视觉阅读”。值得庆幸的是,英国于20世纪30年代成立首个部级的“有声读物图书馆”,面向“视觉阅读”不便的普通大众开放。自此以后,获得了普通受众的大力支持,并且有声读物开始成为普通受众日常习惯性的阅读方式之一。其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相应文化的匹配,很多家庭把小轿车作为日常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这相应导致大众养成一边开车一边收听有声读物的习惯,大众开始对有声读物产生听觉“依赖”。然而,有声读物的类型层出不穷,我国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对有声读物的定义进行相应延展,打破之前有声读物是“录音产品”的看法。专家学者把有声读物概括为:“以声音为主要展示形式,需存储在特定载体并通过播放设备解码载体内容,以听觉方式阅读的音像作品。”将有声读物提升为“音像作品”。鉴于上述,针对有声读物定义,我国专家学者暂无统一定论。前面谈到的国内学者对有声读物所概括定义与“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对有声读物的定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一是,将有声读物界定为“录音/音像作品”存在滞后性。当前,新媒体、自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种音频层出不穷,有“先录后播”和“在线直播”形式,而且更让人惊喜的是主播与听众可以进行实时互动,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二是,有声读物题材丰富,包括户外直播、“语音图书作品”、评书、小品、脱口秀等丰富的音频产品。有声读物定义没有达成一致的原因是有声读物的多样与广泛。因此,今后对有声读物研究中,应针对音频作品的类别、不同受众需求、不同受众体验,进而进行科学性、细致性的分门别类地划分。

2.有声读物受众分类

有声读物属于“听觉精神文化产品”,体现出丰富受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功能与为出版(集团)公司、文化(集团)公司带来利润的经济功能。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有声读物受众的划分,归纳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具有特定空闲时间,但无文本阅读条件的人。[2]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城镇现代化的建设、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基数的增长和交通拥堵的现状,各类上班族花费在挤公交、挤地铁、待在车上的空闲时间有所增加;刷手机短视频,看各种网络小说,玩手机游戏,刷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活动,空余时间对于眼睛已经为零,但是耳朵不一样,它有“开发”的可能性。第二大类,是指文本阅读能力有欠缺的人。我国多数研究者、学者都认可这种分类,指出此类群体包括:少儿、老年人以及视力障碍人群。由于老年人、少儿和视觉障碍者的文本阅读能力弱,他们主要通过耳朵来收听有声读物来获得需要的相关信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无处不在,今后有声读物会有更广阔的市场。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有声读物受众分类停滞在对受众的如何分类、分为哪几类的阶段,对用户的收听内容、喜好、时长和对受众的收听之后的体验、意见反馈等缺乏详细相关数据。原因主要有:国内有声读物平台,考虑到保护平台用户数据的隐私和维护自身的核心竞争,相关数据一般不公布于众。造成学者、专家在研究过程中,缺少准确可靠的相关数据资料。我国地域广阔、音频节目瞬时、用户使用频繁对其受众进行研究,只能对某一个区域用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不能提供全面广泛的数据,导致研究有声读物内容和音频制作、受众需求与反馈等方面的困难。

3.有声读物App

有声读物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之所以能畅通无阻的进行,是因为政策红利为其提供保障。据相关媒体报道,2016年,财政部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专项资金高达44.2亿元,惠及文化产业944个,比2015年多出近100个。有声书领域既符合申领标准又极具市场发展潜力,受到了国家各个层面、领域的重视。随着使用多功能智能手机人数的攀升和互联网科技的大发展,以及智能终端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声读物的市场逐渐崛起。[6]人们将获得信息、娱乐的媒介由传统纸质、电视广播媒体转换为智能手机,手机音频随之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是,关于有声读物App的内容生产。我国学者专家将有声读物的内容生产主体分为“内容生产者”与“平台运营者”两类,对此可以进一步地细分为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和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两种方向。二是,App盈利模式。国内有声读物App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容付费。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名人效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代表是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其特点是:他制作大量优秀的节目来吸纳大量忠实大众,让忠实大众成为其会员;成为会员就会有优先的福利,即他分享的好书好文,以及组织线下见面会和粉丝们、会员们圈子聚会等。第二类,广告推送。[3]要想实现有声读物App平台与赞助商家互利共赢,必须根据有效数据进行精准投放广告,这样其准确性、到达率以及商品销售量同步提高。第三类,研发智能硬件。[4]喜马拉雅FM把硬件厂商的合作做到了极致,研发出各式各样的设备,点读笔、故事机以及车载“随身听”智能硬件都出自喜马拉雅。研发出自己的智能芯片,将其装入家里常用的家具和家电,家电就相应具有音频播放的功能。如现今已经研发成功了的智能产品有冰箱、灯具等等。从以上学术研究得出,研究有声读物App的运营模式方法较为单一。原因可能是,一是作品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宣传策略不到位。鉴于通过对以上研究现状的梳理,笔者对有声读物有声书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判:第一,内容为王;第二,知识付费将成为主流。比如,喜马拉雅对内容的打磨集中在三个方面:主播、IP资源以及基础内容。平台上有详细的主播成长体系介绍,同时提供了录音指导和运营推广策略。有效地带动了音频主播的入驻和成长,也为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带来了保障。从资金、流量和创业孵化三个层面,全面扶持音频内容创业者。这一战略足以看出主播培养已成为精品内容沉淀的关键。除此之外,与线下多领域厂商合作,将内容植入到更多硬件当中,包括音响、智能家居和汽车。喜马拉雅FM通过内容深耕和多场景接入,不断扩展自己的市场边界。现如今,它再也不是单纯的移动音频服务商,而是一个以音频为主要形式的全场景文娱平台。未来,如果更多资源介入,喜马拉雅可能会转向多内容形式的综合性平台,内容会包括文字、视频、音频等,综合性意味着多行业交叉合作,涵盖出版、传媒、娱乐、智能硬件等更多领域。我们不难看出,喜马拉雅FM的市场空间要比单一移动音频的市场空间要大。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目前,喜马拉雅的平台激活用户量已达4.7亿,至少还有3亿用户空间有待发掘,随着多功能智能手机用户量的增加,喜马拉雅的用户规模也会持续增长。

4.播读评价体系

有声读物属于舶来品。在20世纪90年代有声读物开始在中国陆续发行。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智能终端的涌现,人们通过有声读物来获得知识、寻求娱乐的可能性加大。有声读物使用人群以男性为主,30岁以下用户占半数以上,可以看出有声读物未来的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曾志华指出,仅从有声读物播读这个层面分析,存在创作称谓混乱随意、门槛设置随性过低、播读水平良莠不齐、评价标准粗糙空缺等问题。同时提出文本内容的价值和播读水准的高低是有声读物评价的重要因素,有声读物是一个综合体,囊括了文化性、物质性、艺术性、传播性、知识性。进而,勾勒出表1——有声读物播读体系评价指标。作为“十三五”文化重大工程之一的全民阅读工程备受瞩目,故而首个部级“全民阅读”规划于2016年正式出台。有声读物的核心是播读者传播的内容、如何传播,什么样的传播才是有效传播、怎样进行有效传播等,这就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耳朵阅读”紧密贴合国家政策是新时代的一种重要形式。时至今日,关于有声读物的播读体系尚未定论。不过,曾志华、卢彬在《中国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现代传播》2018年第7期)一文给出了建议:“第一,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委的指导下依照有关规定建立有声读物播读专业委员会。第二,每年定期举办有声读物评奖活动。第三,有声读物生产传播机构落实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实施。第四,激发生产者的创作热情,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有声读物作品提高创新创优的能力和水平。”[5]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艺术性、专业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要在有声读物播读实践中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的相关程序、方式和内容。故而,要想让播读评价体系具有应用价值、科学性,就需要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作指导。结语我国科研学者对有声读物的研究可谓是呕心沥血、成果丰硕。中国知网上以有声读物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共604篇,最早一篇为1981年5月25日刘昭青在《国际问题资料》期刊上发表的题为《美国风行有声读物》的论文,开启了中国研究有声读物的先河。截止到2020年8月我国关于有声读物的研究集中在有声读物定义与受众分类、有声读物营销、发展、应对各种问题的措施以及关于有声读物开发建设等方面。对于有声读物的营销策略、产品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宣传策略、有声读物的播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探究。不过可喜的是,2018年以来,有声读物期刊论文研究开始关注儿童,但对盲人开发的有声读物少,有声读物站在生产者位置发表的论文期刊甚多,对受众的收听的满意度、都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以及用何种策略让更多的人使用有声读物等方面需要提高重视。总而言之,关于有声读物提出问题的论文颇丰,真正解决问题的论文甚少。如何让有声读物这个舶来品,更好的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的大地上硕果累累,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淳姣,赵媛,薛小婕.有声读物图书馆及其构建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3):106-110.

[2]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4):32-35.

[3]石姝莉,王月.自媒体环境下网络电台APP的广告营销模式研究:以喜马拉雅FM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19):30-31.

[4]刘峰.音频传播生态圈的构建:移动互联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以喜马拉雅FM为例[J].中国广播,2016(3):59-60.

[5]曾志华,卢彬.中国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传播,2018(7):88-94.

读物范文篇10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为达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出版了与S版语文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下面就课外阅读书的使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要重视学习课外读物系列丛书。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五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5万字,而目前我们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其次,学生平时对课外书的选择还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更何况各种青少年读物良莠不齐,难免搞浑了学生的头脑,因而向学生推荐这样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是很有益处的。可是经过调查,有的教师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就可以了,其实这些教师不明白:学生大量的、有益的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利无弊的。学生的言行受教师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大多也不去看课外阅读书,少数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已自学了全册,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自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要从教师开始重视起来,那么才能够带动学生,认真读好这套课外阅读书。

二、固定阅读课的时间,保证阅读课的质量。

因课外阅读书都与教材相配套,因而教师用之相当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被语文课所替代,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为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课时较松的时候可以放在语文课上,课时紧,则可以放在晚自习上,还可以放在早读课上。有的学校已把阅读课作为课程之一纳入课程表,这样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了阅读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指导,保证阅读的质量。

三、采用多种形式,学习课外读物。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1.读一读: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与第五册的课文《找骆驼》相配套的课外阅读《贝都印人的远见》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学《找骆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贝都印人何以在没有看见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的情况下,详细说出他们的样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演一演:

课外读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读物中儿歌与童话故事比较多,儿歌读来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的背诵,教育可以选取几首儿歌,让学生背熟,如一年级课文中的《别说我小》就是一首寓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儿歌,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边做表演动作,边背诵。对于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再现故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想像设计,对表演出色或想象合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让他们在队会上表演,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的内容多读多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设悬念:

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大多以历史小故事或微型小说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之前,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故事,讲述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如:第十册中的《朱军长救孩子》一课,老师可以讲述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朱军长带着部队行军,忽然听到孩子哭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奇怪,哭声又没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设置悬念,学生心中充满了好奇,这时再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找出答案,解开这个疑惑。

(二)讲究方法,统领单元,指导自学。

阅读课是为语文课服务的,是语文课在课外的延伸,课上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毕竟不多,因而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

1.抓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手术台上的指示》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总理在手术台上不忘广大矿工健康的感人事例,要求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从而激发对总理的敬爱与缅怀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通过抓关键句,即总理在手术台上的指示这句话来进行教学。在课外阅读的课文配读中,安排了《“今天该我为你们服务了”》、《在招待所里》、《少奇同志的“请”字》这三篇课文,分别讴歌了、和刘少奇这三位革命领袖的事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最能反映人物品德的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2.选取典型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第六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训练重点是概括段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段意具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语文课本中的两篇课文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书中选取典型课文,进行概括段意的训练。如:与本单元配套的读物《卧狮》,按先总后分,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了工艺品一头卧狮的样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本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指导学生集体概括出第二节段意。通过自读,概括出第三节与第四节的段意。我们可以把语文课本中训练的重点,在课外读物中进行强化训练,以突破重点与难点,让课外阅读书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小帮手”。

(三)对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课外读物中的“课文配套”大多都有阅读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如果小组评议结果不同时,可以把几种不同的看法从黑板报等专栏中反映出来,也可以在班中进行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第十册一个故事一个谜《五束玫瑰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动脑筋想一想,每一个小姑娘手上的花束中,各种颜色的花有多少朵?这是一个智力型的题目,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好几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品词品句,理解意思,结果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思考问题日臻完善,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四)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为己所用。

让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在摘录词语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归类,如景物描写(山、水、雨、雪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读得仔细,又能从中体会到好词佳句的作用,更能为自己所用。把这些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到文章中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会积累,并养成习惯,那将受益无穷。

(五)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

在课外阅读书中,有不少谜语故事,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有的谜语好几则讲的是同一样事物,这就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可以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绘,还有的事物样子虽然相似,但要抓住其不同之处才能区别它们。比如,第四册课外阅读物中有一则谜语:

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长子变成矮子。(打一文化用品)

学生马上就可以猜出谜底是铅笔,请看学生根据这则谜语编写的另一则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