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5:02:05

对接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为总抓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整经营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创新流通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超对接”区域全覆盖、行业全覆盖和产品全覆盖,逐步建立起产销关系稳定、流通渠道畅通、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二、任务目标

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和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产地直采比例达到85%,连锁经营企业设立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对接的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20处以上,“农超对接”销售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

(一)培育壮大一批骨干农产品流通企业。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在不断增加农产品销售种类、扩大农产品经营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以连锁化推动规模化。推动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采取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造一批下联基地带农户、上联全国拓市场,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2012年,全市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5户。

(二)发展对接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将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自采范围。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互相参股,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共建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直接采购的数量和质量。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领办和协办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提供科技、信息、营销、资金等服务。到2012年,全市商贸流通行业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

(三)对接一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结合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建设工作,开展连锁超市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对接工作,让更多的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走进国内市场。到2012年,对接出口标准化基地10万亩。

(四)建立完善一批“农超对接”模式。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公司+基地”等多种“农超对接”模式。鼓励通过供应商大会、供需见面会、联合采购联盟、“樱桃节”等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形式,宣传推介我市的名优农产品,搭建合作对接平台,扩大外销规模。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网络。科学制订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有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适度发展仓储式商场,不断提高门店生鲜食品的销售比重,满足“一站式”消费需求。积极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社区新建和改造生鲜食品超市、多功能便利店和标准化菜市场。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开设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和折扣店。鼓励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产品在进入连锁超市的同时,自办连锁专卖店,扩大优质农产品销售规模。力争到2012年,全市经营农产品的连锁超市,覆盖所有社区、乡镇和行政村。

(二)大力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将物流配送中心作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环节,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新建农产品配送中心,并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配置农产品配送设施,增强农产品恒温加工、气调保鲜、分选包装、无公害检测等功能,建立与销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实用的冷藏保鲜设施,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降低农产品配送成本。到2012年,新建、改建农产品配送中心5处,满足安全、新鲜、快捷的消费需求。

(三)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按照综合和专业市场结合、产地和销地市场兼顾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多渠道投资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标准化改造,完善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电子结算等基础设施,推进农产品分等分级和规格化包装上市,发展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加工配送区,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生产基地、连锁超市之间的有机链条,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到2012年,建设和改造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5处,加快形成区域性产品集散、信息、配送中心,以大市场带动大物流。

(四)统筹做好连锁超市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对接工作。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个标准”,稳步推进“区超对接”工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国际质量标准的农产品。支持连锁超市建立专门采购和配送体系,设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销售专区(专柜),提高示范区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知度,扩大销售规模。引导连锁超市根据顾客需求,把国际质量标准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普及,逐步实现基地生产的无害化、优质化,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出口保障向全民共享转变。

(五)不断提高农产品经营的质量安全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使用优质种子,改良操作规范,提升农产品质量,建立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肉、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信息查询和质量追溯。支持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质检站、检测点,形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检测参数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支持企业加大农产品信息采集、传输等信息化设施设备投入,积极推广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实现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超对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工市长任组长,市商务、农业、畜牧、农经办、财政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镇长、主任为成员。市商务局负责综合协调全面工作,指导、协调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制定“农超对接”发展计划,调整商品经营结构,增加冷链保鲜设施,扩大鲜活农产品销售。市农业局负责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培育鲜活农产品自有品牌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市农经办负责组织引导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对接,扩大鲜活农产品销售。市畜牧兽医局负责全市生鲜农产品质量监管、监测。市财政局负责“农超对接”工作各项扶持资金的落实。各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与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统一标准,规范手续,简化流程,提供方便,积极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工作。

对接范文篇2

下面,我把无棣县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无棣县地处山东省最北部,东北濒临渤海,是山东省的北大门。无棣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无棣是枣树的故乡,素有"中华枣都"之称,枣树面积达115万亩,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枣乡";全县拥有耕地84万亩,未开发土地100余万亩;已探明的原油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2400万立方米,贝砂3.6亿吨;无棣是全国大型优质盐生产基地和重点出口盐基地,原盐年生产能力近200万吨;海洋滩涂资源丰富,海水养殖面积33万亩;无棣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全省产棉大县;拥有天然草场80万亩,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拥有古贝堤岛与湿地系统和碣石山地质遗迹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历史名山禹贡之碣石、曹操东临之碣石座落于境内。

无棣区位优越,发展基础良好。这里是北上京津塘、南下江浙沪、东去青烟威的交通要道,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津"之称,既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结合部,又是京津塘与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与黄骅港仅一河之隔,国道、省道纵横穿过,铁路、高速路、公铁大桥近期将开工建设,沿海防潮堤工程即将竣工,拥有部级鲁北生态工业园,全国最大的生态电厂正在加紧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的典范鲁北企业集团座落无棣,盐业及盐化工、石油化工、家纺、电力、皮革、贝瓷等主导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无棣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今年以来,我们牢牢抓住省对口帮扶的机遇,启动内力,巧借外力,加快发展,1-10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强劲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4亿元,同比增长112.7%,增幅列全市第二位;工业用电量3.7亿度,同比增长55.5%,增幅列全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20.01亿元,同比增长144%,列全市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77.59%,增幅列全市第一位。在此基础上,我们谋划大思路,实施大投入,构筑大框架,实现大发展,启动建设了"五大":一是培植大电业,建设全国最大的循环经济生态电厂。鲁北企业集团总投资300亿元装机300万KW的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建设顺利。二是培植大盐业,打造中国海盐(盐化工)基地。现正掀起大开发热潮,到2008年,全县原盐设计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万吨,溴素产量达到1.5万吨,盐化工产品总量达到150万吨。三是培植大化工,建设山东省第二大化工基地。重点发展油化工和盐化工,氯碱、硫酸、化肥、盐化工、溴素等项目已形成规模,130万吨渣油焦化和100万吨加氢精制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四是培植大枣业,打造"中国枣乡"品牌。五是培植大交通,构筑"大枢纽"框架。建设津汕高速、威乌高速和黄大铁路、鲁冀跨海公铁大桥,创造公路、铁路、水路交通新优势。

无棣是全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了特别的关怀,对口帮扶无棣的省委组织部、莱阳市、安丘市和省直各部门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各位在无棣挂职的领导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启动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共落实帮扶项目33个,到位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其他项目资金也正在陆续到位,为无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在此,我代表中共无棣县委、无棣县人民政府和43万人民对各位领导给予无棣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无棣还比较落后,百业待兴,但无棣充满活力,无棣孕育希望。我们对无棣的未来充满信心,决心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摆脱欠发达的状况,达到全省中等以上发展水平。我们诚恳地期望各位领导多到无棣视察指导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农业开发、社会事业等各方面一如既往地给予无棣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热情欢迎国内外客商到无棣投资兴业,我们将在用水、用电、用地、税费、证照办理等各方面给予更大优惠。

对接范文篇3

昨天,县首届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们今天特意把各位企业家和金融部门的同志请到一起来,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这也是文化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一次银企对接座谈会,今天的会议已经是第五次了,这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对金融的重视。刚才,人民银行李行长通报了今年来我县金融运行情况,部分企业代表和金融部门负责人就如何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合作共兴作了典型发言,听了很受鼓舞。会议开出了成效,各金融机构向72家企业现场授信放贷达20亿元。下面,我就如何巩固我县企业与金融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讲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我县工业经济蓄势迸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银企双方应该把握机遇共谋发展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争第一,全省争先进”的奋斗目标,紧扣“推进工业化,建设新”的发展主题,克难奋进,加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近三年来,我们累计引进外资45.58亿元,项目136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8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69个。汽车零部件、塑料新材、生物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加速,孱陵工业园已经满园,入园企业36家,完成投资12亿元;青吉工业园开园不到一年,大项目纷纷落户,已落户的8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0多亿元。预计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达到15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全县经济实力在增强,活力在增加,效益在趋好,后劲在积蓄,为银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企业家们大胆开拓、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与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截止目前,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到50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27亿元,比今年初增加1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以上企业贷款同比均大幅增长,且县域贷款增幅比存款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金融活,则经济兴;经济兴,也会极大地促进金融的繁荣发展。我县各金融机构从年开始全面扭亏为盈,利润连年增长,无论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还是经营效益都出现了质的飞越,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共实现利润17626万元,比去年同期多盈利7280万元,增长70.35%。政银企关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与金融发展齐头并进,我县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全县金融运行进入良性状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家们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正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银企合作潜力巨大。随着国家内需拉动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相继实施,面临着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特别是土地调规获批,荆岳铁路、荆岳公铁两用桥、江南高速等即将开工建设,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以及不断改善的基础条件,为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汽车零部件和塑料新材被纳入省级重点扶持产业集群,凯乐、新生源、香港汉兴、中粮集团等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开工建设,的经济社会进入了蓄势迸发、加速崛起的中兴时期。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都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银企合作的领域必然更广,力度必然更大。现在正是大可作为的时机,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坚定对美好发展前景的信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广泛参与的经济建设,建立起互信、共赢、稳定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去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二、经济金融政策逐步完善,信贷管理更加规范,银企合作必须良性互动力求实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银行放贷与否是银行的自主经营行为,企业能否贷到款是企业的经营结果,也是企业的行为。银企合作需要银行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银企双方都要明确各自责任,做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构建精诚合作、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经济兴,金融才能兴,经济要发展,很多方面需要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一定要立足县域,在服务县域经济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今年,银监会湖北监管局在全省银行业中组织实施“回流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以县域法人银行机构和一级支行为单位,当年新增存款除上缴准备金和留存备付金外,主要用于当地,保证县域金融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对此,各金融机构要把资金“回流工程”作为改善和提高县域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确保各项贷款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从今年起,各银行存贷比每年提高2至4个百分点,力争用3至5年时间,存贷比平均达到60%以上,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一是要切实转变信贷理念。当前,我县有相当多的企业有项目,有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就是缺乏资金,急需融资。如果金融部门“怕贷、惜贷”,企业就无从发展。金融机构要思想更解放一点,眼光要放长远一点,树立“企业发展我支持,地方发展我受益”的理念,切实改变被动防范风险、裹足不前、固步自封的状态,积极选择优势项目,延伸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存贷款比例过低、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不强、信贷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扩大投贷规模。二是要努力优化信贷结构。许多中小企业现在看上去是“小苗”,再过几年就可能是“大树”,是银行效益的新增长点。要彻底改变过去信贷投入结构单一、支持对象过度集中的现象。在加大对我县重点企业和优势行业的信贷投放的同时,要适时向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倾斜,通过细分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千方百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帮他们解决创业初始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的生命所在。前几年农行的产品创新,推出了林权抵押、水面经营权抵押等,较好的应对市场需求,很受欢迎。今后,要针对县域实际,根据企业需求,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要尽力对上争取信贷审批权限,争取到放贷指标,缩短审批时限,更好更快地提供金融服务。四是要积极开展信贷营销。金融部门要变“等客上门”为“主动营销”,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加强对金融新产品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了解产品特性,促进合作。要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信贷营销机制,改进和完善贷款责任制,合理划分贷款责任,科学进行绩效考核,做到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用活、用足本级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信贷审批权限,大力挖掘和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

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信用观念,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目前,国家金融信贷政策取向已转变为扶优限劣,企业通过政府协调贷款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自身过硬的信用品质和资产质量,是实现良性融资的前提。为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必须把争取信贷支持的着力点放在强素质、树形象上来。一是要敢于做大做强。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在经济转型期,也是阵痛期,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小打小闹,敲敲打打,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唯有创新,才能发展。文化的核心也是创新。要敢于上新项目,切实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技术的制高点。要敢于上大项目,树立大投入才能大发展的理念,努力扩大规模,提升实力,不断做大做强。要根据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来加快企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企业要主动搞好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或媒介,积极与金融部门接触,交流信息,推介项目,邀请金融部门到企业考察经营情况,增强金融部门投贷信心,最大限度地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对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企业要下真功夫,抓紧进行对接,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三是要完善内部管理。信贷最注重的是风险防范。金融机构决不会把钱白白扔在一个管理不善、没有信用、没有赢利的企业。因此,企业在抓市场、抓项目的同时,要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如实填报各类数据报表,照章纳税,真实反映企业赢利状态,以优秀的企业素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吸引信贷资金的流入。四是要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现在征信系统越来越健全,并且实行了共享,一个失信者,必将被社会所抛弃,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持续的支持和发展。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要视信誉为生命,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用诚信赢得客户,赢得扶持。企业要积极主动地接受信用调查和评估,认真履行借款协议,按时还款付息,通过诚信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银企对接更加紧密,职能部门理应优化服务促进双赢

企业和银行是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这既是银企双方的共同愿望,也是经济腾飞的必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尽职尽责搞好协调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资本与企业资源的有效融合,促进我县经济金融共荣双赢、健康发展。

一是要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县已经连续四次获得了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的荣誉称号,但关起门来讲,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从今年起,这项工作由原来的两年一评,改为一年一评,竞争更为激烈,要求更为严格。不管如何,“信用”创建的目标一定要完成,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的帽子一定要保住,来之不易的良好信用环境一定要维护。政府各部门要做信用建设的表率,强化信用宣传教育,严格自律,依法行政。要深入开展以农村信用、社区信用、区域信用为重点的信用工程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要建立银企交流平台和银企合作长效机制,使“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相关部门配合,金融机构支撑,社会各界参与”的信用体系建设机制更加完善,政、银、企关系更加和谐,经济、金融运行机制更加协调,打响“诚信”这一金字招牌。

二是要努力维护正常金融秩序。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是现代经济命脉”的认识,把支持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动关心和支持金融工作。要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金融债权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切实减少不良贷款数量,降低不良贷款占比。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风险苗头,要积极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秩序。

对接范文篇4

刚才,市人民银行通报了2011年全市金融运行情况和今年上级行金融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市银监办通报了2011年银行业金融监管情况和今年银行业金融监管重点,等下市发改委和工信局将分别对2012年需要金融机构支持的项目和企业作重点介绍,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将与32家企业举行信贷合作签约仪式,据初步统计,现场签订意向融资金额达10.8亿元。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表示感谢,预祝政银企签约合作取得圆满成功!

2011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多变、物价指数节节攀升的背景下,国家货币政策调控决心之大、手段之严,为新世纪以来所罕见。受宏观政策影响,各家工业企业贷款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普遍受到较大冲击。但是,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服务发展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千方百计创新突破,使全市金融工作仍然凸显了一些亮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保持稳健运行。年末存款余额突破80亿元,达到88.55亿元,增长18.31%;贷款余额57.39亿元,增长21.41%;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近2亿元,增长59.63%。二是项目融资工作有所突破。去年7月份我们召开融资项目对接会后,各家银行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想方设法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各家银行都积极主动对接项目,全力向上争取信贷规模。特别是赣州银行、农发行,是去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持者,2011年政府融资平台获得赣州银行批准贷款9200万元,已发放项目贷款2200万元,获得农发行江西省分行批准贷款5000万元。三是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力度有所加大。去年各家银行对规模以上企业发放贷款2.17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37.6%。特别是省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担保贷款1.02亿元,为7家骨干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金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仍然较为突出。尽管今年2月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银根紧缩的局面短期内难有明显松动。二是投资需求与信贷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我市“9+6”片区以及特色产业园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民生项目建设等各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融资平台去年获得的贷款比上一年度下降约70%,大部分投入还是靠向上争资和自主投资,信贷投入不足导致投资需求存在很大缺口。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大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抵押能力不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形成政银企互惠共赢的局面。

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金融机构要抓住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机遇,积极作为,在争取金融政策和扩大信贷规模上实现大突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确定。今年的发展承载不小的压力,更面临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各家银行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就是壮大自我的意识,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找准突破口,争取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今年信贷增幅不低于全赣州市平均水平,促进金融与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一要切实增强服务创新意识。金融机构要变被动接受贷款申请为主动寻找优质客户对象,主动为企业提供国家金融政策、金融形势、贷款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市场预测、参与企业重点项目论证,认真研究企业需求和实际发展状况,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帮助企业及时解决融资难题。除了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对一些我们招商引资引进的新的优秀企业,也要主动对接,给予支持。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融资项目,要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络,指导其策划、包装项目,提高项目融资的成功率。同时,要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针对实际,根据企业和项目需求,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要尽力向上争取信贷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更好更快地提供金融服务。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农信社改组农村商业银行。

二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要从发展资金缺乏、投资不足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的政治品牌优势,抓住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实施和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契机,全力向上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争取上级金融机构对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比如,要努力争取出台中央苏区重大项目建设贷款优惠办法;争取新设政策性的中央苏区开发银行;争取将市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升格为分行,国有商业银行直接由省行切块调控信贷规模;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每年安排中央苏区振兴信贷专项规模,等等。

三是要科学把握信贷投放重点。金融机构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着重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9+6”片区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及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等下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介绍的项目和企业,都急需信贷资金支持,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优势,认真对接好、服务好。特别要充分抓住国家对中小微型企业实行结构性宽松的信贷政策的机遇,主动靠前,积极作为,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融资服务,千方百计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帮他们解决创业初始阶段资金不足的难题。

二、各企业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在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和增强发展实力上实现大突破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这为地方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各企业要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苦练内功,以自身过硬的信用品质和资产质量,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加快壮大发展规模。

一要增强信心,做大做强。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在经济转型期,如果固步自封,满足于小打小闹,敲敲打打,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要敢于上新项目,切实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敢于上大项目,树立大投入才能大发展的理念,努力扩大规模,提升实力,不断做大做强。要根据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来加快企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沟通,有效对接。要积极与金融机构接触、沟通,交流信息、推介项目,邀请金融机构到企业考察经营情况,增强金融机构投贷信心,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对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企业要下真功夫,抓紧进行对接,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三要完善管理,提高信用。企业在抓市场、抓项目的同时,要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吸引信贷资金的流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要视信誉为生命,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用诚信赢得扶持。

三、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创优环境,不断深化政银企沟通合作的长效机制

企业和银行是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尽职尽责搞好协调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资本与企业资源的有效融合,促进我市经济金融共荣双赢、健康发展。

一是要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支持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动关心和支持金融工作,协调解决好影响金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打造“诚信”,把治理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完善信用制度作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机构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风险苗头,积极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对接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卫生对接帮扶活动,大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推进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建设健康作出应用的贡献。同时,结合2010年我校“质量年”的建设目标,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到我校的实际情况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结对帮扶的方式及要求

(一)学校结对乡镇卫生院

根据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对郭扶镇中心卫生院、永新镇中心卫生院、乐兴卫生院的帮扶活动。具体要求为:

1、捐助物资、开展义诊活动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拟定捐助物质(价值每套220元的床上用品15套)。组织医务人员到结对单位所在乡镇举行每年一次义诊活动,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结对单位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2、选派单位的骨干到帮扶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举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协助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帮扶领导每月到结对卫生院工作1天。结合帮扶医院具体情况,与帮扶单位研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二)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活动

结合“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与我校支部结对的新盛镇石桥村支部的联系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要求为:

1、支部书记为结对村党员上党课一次,并联系贫困党员1户。组织相关人员为结对支部党员做一次党课知识讲座。

2、校领导每人结1户“穷亲”,每年走访看望不少于2次。

3、学校帮扶1名贫困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

4、下半年组织医务人员到石桥村举行义诊活动。并实地了解该村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资援助。

5、认真做好篆塘镇白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在整个活动中,学校领导干部要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宣讲政策时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亲身感受基层群众和困难家庭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力争帮助联系的困难家庭摆脱贫困。

(三)党员结对班级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在学校开展党员结对班级活动,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班级。结对党员与班主任配合,协助做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每期在结对班级讲党课一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一名。

(四)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开展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包括传授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及应急事件处理经验。支委成员要积极帮扶新进教师,从学校文化、人文素养、师德要求、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扶。不能将帮扶活动认为是走过场的事情来对待。通过帮扶活动,建立起我校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体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以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结对帮扶的实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对接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学科设置;设计专业

我国美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既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单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全民的审美教育,其终极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推动作用的人才,而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环节的生产企业则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接收的平台,两者是互利的承接关系。而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生产机构所设定或形成的具有与其生产特点相贴合的价值观、品牌指向、经营模式,它包含了文化、信仰、精神、职业操守及职业道德等于一身的复杂的文化属性。而企业文化是由决策层作为文化导向通过管理手段进行经营的,要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播就需要在生产、管理等各环节来实现,例如产品设计的风格、宣传方式和管理方式中的人文属性等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环节。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美术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艺术修养决定了企业文化品牌的文化深度;产品设计与宣传直接决定了企业市场营销的成败……因此作为为企业文化环节提供此方面专业人才的高校美术设计教育就需要与企业完成对接,这样教育理论才能落地实践,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美术设计专业通过完成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就业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符合该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因为在工作岗位竞争激烈的今天,艺术院校除了要培养具有高素质、良好品格的人以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就业技能,这就需要将课堂理论对接到实际工作应用当中,而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就是最为实际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首先,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促使本专业学科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美术设计专业教育理念与授课方式相对来说过于封闭与保守,其培养目标与市场发展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脱节,那么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在设置时就必须首要考虑其是否符合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重视学科教学模式与市场实际应用的对接。例如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品牌文化、形象、产品设计、企业精神等相互结合与对接,将其融入学科课题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当中,本文试图从以下两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对接方式:(1)将企业引入教学:即使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例如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并设置相应的研究课题,将生产与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为课程的讲解提供专门人员与老师共同协同授课,这样就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从而改变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作为授课方在专业设置时着重结合企业的产业结构、技术与岗位需求进行学科划分与授课,其培养目标是能够承担企业文化项目所需要的、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例如在设计专业的学科培养内容上,注重设计与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其授课采用:以课程理论知识为辅助、技术应用为核心目的、教师或技术人员作为实际操作示范教授的模式进行。再例如产品设计专业的授课模式可以通过这种企业项目介入的方式中更能清晰地理解企业品牌文化、产品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牌设计。这种方式使学生间接地参与了企业生产,而企业文化通过对教学模式与目标设置的参与和引导也直接地获得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设计。这种授课方式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纯理论的灌输,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设计理念与方案通过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实现了产品的成品化,这种模式的对接即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文化对用人的需求。如果说企业介入教学有难度的情况下,还延伸出了另外一种方式,即企业设置资金奖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又可以在校园里更好地宣传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与品牌,间接地培养了潜在的客户与用人需求。例如通过企业提供课题奖金进行课题研究,这种方式在国内国外多个艺术类院校中都有所体现,其效果立竿见影且达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2)专业学科的细分化:即结合市场需求将美术设计学科进行更系统更多元的设置划分。传统的美术设计教育在专业的划分上过于笼统,造成了所分专业授课知识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实现其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学科的划分上就需要更清晰更多元化,例如将设计专业细划分为:书籍装帧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具有实际指向的学科。这种划分一方面促进了教学系统的科学化同时也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更清晰化,而企业也从这种转变中间接地获得了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那么如何将学科细化以后落地实施就需要一个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机制,在中外艺术院校中尤其是外国的艺术院校更多的采取了“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即根据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特点及成就划分组成工作室,然后结合工作室的学科性质和需求为其提供教学资源的分配。这种工作室教学制度一方面有效分配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也使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系统更科学。另一方面,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去寻找课题项目,将前文提到的企业文化引入课题教学当中,这样导师授课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而因为工作室专业上的清晰划分也使得企业文化的介入变得更精准和有效。

以上两种对接方式是互为良性发展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封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弊端,更好地结合企业文化和生产的需求、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上获得了更清晰更多元的就业平台。当然任何教学模式的改进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将是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也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文瑞,廖兵.浅谈现代企业文化[J].金融与经济,2000(01).

对接范文篇7

关键词:动画艺术;成人思维;儿童思维;融合;思维范式

动画的发展是随着摄影而发展起来的,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动画艺术思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思维形式是综合性的。动画艺术的创作思维基于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初步认识和初步形成的思维上的,简单而形象的表达了最初的世界,其接近于涉世未深的儿童的思维模式。并且动画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思考成人思维之外还需要思考儿童思维,二者同样重要,但在动画的中还是以成人思维为主线。

一、动画创作的成人思维

1、动画故事情节设置思维

动画通常是以讲故事为基础而展开的,所讲述的故事的情节和技巧是获得观众称赞的关键因素之一。动画的情节不同于电视、电影的情节,他不是以现实为基石,而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天马行空的发挥。同时,动画故事情节的设置应与常规的思维相反,逆向思维给观众带来冲击感,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在哪吒传奇中,哪吒在距离纣王遥远的地方,无意中射出轩辕箭,轩辕箭直奔纣王而去,这看似不可能的事件正是哪吒与纣王的争斗的开始,从而推动故事向后发展,哪吒终于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一个大英雄。

2、个性和人性设置思维

动画内的物体例如有生命的动植物等是现实存在的,但是还有一些幽灵、魔法、天外空间等是完全虚构的,在动画中,凡是你能想到的事物都可以出现。动画看似完全脱离了现实情景,但是不管它是如何的自由表现,动画依然遵循着其本身创作规律。在多样化的动画人物和事物的背后,仍然需要考虑人性和地区文化的制约。每个角色必须设定有其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可以通过特殊的场景下,突出角色的个性。例如,在僵尸新娘中,僵尸本来是很恐怖的角色,但是在阴暗的环境下,僵尸却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突出了僵尸奋不顾身的个性。

二、动画艺术的儿童思维

1、动物思维

据统计可知,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故事是最受儿童所喜爱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规范化的强力影响,从而导致儿童产生反叛心理。儿童是幼小的,力量不足,需要别人关怀和依赖别人的。而动画中会说话的动物与儿童十分相似,但是动画中的动物具有强大的能力,可以化险为夷,反叛坏人,儿童在无形中就会产生崇拜心理,从而对动物产生喜爱之情。

2、拟成人思维

拟成人思维不同于成人思维,是儿童从其角度来思考成人的世界。儿童眼中成人的世界是儿童所想要的世界,与成人所告诉他们的世界相悖,是在儿童的幻想中所形成的世界。对于儿童而言,成人是一种厉害的象征,因此他们在接受社会教导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英雄崇拜心理。而此时,动画中的动物本身就具有特异功能和厉害的变形技巧,他们最终都打败了强敌。动物这种反抗和取得胜利的行为符合了儿童的崇拜心理。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儿童会痴迷于过家家游戏,儿童会扮演成家长照顾孩子,儿童心里渴望确认自己在家庭中的占主导地位,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就是以孩子为了家庭的恢复而努力奋斗,克服诱惑,最终全家团圆为主要故事情节的。

3、仿逻辑思维

许多人认为,儿童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较弱,但是其实儿童很早之前就形成了自身的逻辑,只是不同于成人的逻辑。儿童在对于成人无法接受的特殊情节时,可以坦然接受。并且在儿童的思维中,会形成先入为主的抽象逻辑,并且他们会在动画中检验这种逻辑。例如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每一集的最后灰太狼都会被喜羊羊所打败飞向天空,嘴里还大声喊着我还会回来的,在儿童思想里,善良的喜羊羊就应该打败灰太狼,但可能已经去世的灰太狼还是会复原,这种不同于现实逻辑的仿逻辑思维,给动画填上了丰富多彩的一笔。

三、动画艺术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对接

动画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儿童和成人的共同参与,成人思维是创造动画的主要组成部分,儿童思维是接受动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动画艺术。

1、思维的对接

成人创作者需能够自然的模拟儿童思维,才能够实现动画艺术儿童与成人思维。首先,成人创造者需要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象越离谱越接近于儿童思维。其次,成人创作者要自然的模拟儿童思维,就得加深对儿童方方面面的了解。最后,成人创作者需要有打破常规成人思维的勇气,大胆幻想,努力实现思维的对接。

2、语言的对接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动画可以通过增加动画人物的心理语言,让儿童更加深刻的感受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在动画中加入模拟现实的声音,例如脚步声、雷雨声等,大大增加动画似真似幻的效果。

作者:卢晓白 马奔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方明星;对话与融合—动画艺术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对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罗天乐.浅析动画的艺术语言[J].科技资讯,2009,(27).

对接范文篇8

同志们:

我之所以亲自主持每个季度的金融工作会,是因为在今年这样“大干之年”、“比拼之年”、“亮相之年”、“检阅之年”的大背景下,金融工作对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今年拟召开四次金融工作会,每次会议的重点原则上可以这么确定:一是本次会议以集中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实现金融与项目对接为主要内容;二是在六月下旬,主要检查、汇总所有对接项目的进展和效果;三是在九月份,流动性、开放式研究项目运营中的经验、教训和问题,集中研究金融生态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在2011年初,总结今年工作并提出明年计划。

我们今天的会议,听取了12家主管部门的项目汇报,县辖9家银行机构对今年金融政策走向及初步意向性对接的项目作了介绍。我们兑现了2009年的奖励政策。之后,武华同志和成群同志讲了重要意见。他们的讲话代表了县委、县政府今年对县辖各家银行工作新的要求。下面我强调三个问题:

一、科学把握今年的金融形势

(一)保增长、防通胀、惠民生的主调,会在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基础上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各项目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既要在保持连续性上最大限度求增量,更要在针对性和灵活性上求突破。

(二)“有保有控”的基本原则,会在项目选择的审批程序上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认真对接好政策,过细过深地做项目,全面避开“控”的红灯,步入“保”的阳光大道。

(三)武隆跨越发展的难得势头,是金融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县辖各家银行必须以积极的态度介入,稳健的步伐做事,力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务必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投向

同志们都看到了,武隆今年是以“前所未有的指标、前所未有的措施、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力求达到武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所以,县辖各银行在信贷支持上至始至终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对万元增收工程的资金支持。万元增收工程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对17个区县考核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政治决策。全县各乡镇、县级各相关部门已经启动该项工作,今年金融机构对于万元增收工程的资金支持要重点体现。二是对旅游“二次创业”的资金支持。各县辖银行要研究具体过细措施支持我县旅游“二次创业”项目。三是对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县已能实现园区土地指标的全覆盖,要以积极的态度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四是对我县“五大重庆”建设的资金支持。

三、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进一步深化对接。一是政策方面要抓紧研究。这方面主要涉及万元增收工程问题。县万元办要召集政研室、农委、银行等相关部门研究全县万元增收工程总体资金盘子有多大?涵盖多少农户?要研究一个杠杆,把政府信用和财政相关政策运用起来,研究出一套支持万元增收计划的金融政策。同时,四月底、五月初要在重庆开展一次大型农产品宣销的对接活动,千方百计签订一批农产品意向性购销合同。二是项目主管部门要把今年所有项目落实专门班子研究,把项目做成熟。三是各县辖银行要把今天项目对接会所列项目尽快列入工作盘子,并抓紧向市分行汇报,争取支持。

对接范文篇9

刚才,农行、工行、省信用联社xx办事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贷款融资的品种和融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部分企业代表对参与“五方联动”,促进企业融资谈了很好的体会。通过他们的发言,不难看出我们在全省试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工作是成功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会,一方面是展示我市“五方联动”的巨大成效,另一面是想通过银企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密切银企合作,深化“五方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刚才有关部门的发言,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工作的成效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难题。我市经过近年来的艰苦探索,坚持倾力打造“信用xx”战略,着力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促进办法,结合创建‘xx金融安全发展示范区’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起在政府引导下,诚信为基础,金融、担保为依托,协会为平台,企业为主体,利益为纽带的多方合作新机制。初步找到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行之有效的办法——“五方联动”机制。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五方联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企业信用意识普遍提高。在市信用促进会的宣传教育下,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普遍提高,积极加入信用促进会。截至10月底,全市入会企业总计280户,占规模以上和重点培育企业的73.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7%。截至目前,已有135户会员企业经促进会推荐,担保公司担保贷款11.18亿元。二是金融机构授信权限放宽。各级融机构对资阳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从300万至1200万不等进行了审批授权;省联社对资阳办事处的贷款授权授信单笔贷款增大至2000万元,单户余额增大至4000万元,农村信用社对入股中小企业实行优惠利率。三是融资贷款额大幅提高。截至10月底,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工业贷款总额38.2亿元,较年初增加8.7亿元;共有10户企业实现信用贷款28093万元;44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互联互保、相互拆借机制,通过建立互助金、相互担保、互相拆借等形式,共计融资金额15050万元。

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要坚定推进“五方联动”的信心,要坚持市上的工作思路,增添工作措施,强力推进。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

银行是资金融通的枢纽,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和命脉,而企业又是银行取得利益的最大的客户,两者唇齿相依,相互依存,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银行的支持,企业就难以发展;没有企业的发展,银行也难以做大。应当承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相当部分企业缺少发展资金,对银行贷款依靠性比较强,致使负债率高,包袱沉重,加之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部分企业无力还本付息,既损害了自身信誉,也给银信部门运转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银信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惜贷心理与日俱增。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给银企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但是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规范,社会诚信意识的不断增强,失信惩戒机制的不断健全,企业也越来注重自身的信誉度。金融部门不能仍旧以老思想、老观念来看企业,要强化荣辱与共、携手共进的意识。任何消极情绪都不利于银企双方的发展,不利于全市经济建设的大局。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银企一家的思想都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三、金融部门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支持力度

当前,国家的金融政策是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对我们xx来讲,工业已经成为我们的重点产业,只有支持了工业经济,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才能实现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大家认识一定要到位。下一步,金融部门要转变经营理念,找准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明确信贷重点,不断加大投放力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一是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要不断强化市场意识,转变经营观念,正确处理好存与贷的关系,既要树立“存款立行、立社”的发展观念,更要树立“贷款兴行、兴社”的经营理念,努力克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零风险”信贷意识,把做活做好信贷资金作为增强自身盈利能力的主攻方向,找准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切入点,千方百计扩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慎贷而不惜贷。二是要突出支持重点。对xx来讲,就是要围绕造车、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等五大重点产业和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企业良性运转,重点项目能够按期建成投产、早日发挥效益。三是要主动深入企业服务。要变被动接受贷款申请为主动寻找优质客户对象,变在机关坐等业务为深入企业一线设点跟踪服务,主动为企业提供国家金融政策、金融形势、贷款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分析、市场预测,参与企业重点项目论证。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建设,要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向上级行、社争取信贷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建立一支稳定的信贷客户群,实现业务的不断拓展。

四、企业要以诚信为本,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信用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与市场背景下,国家的金融信贷政策已经转变为扶优限劣,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信用等级已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两大要件。因此,企业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自身信誉度,以争取金融部门更多支持,谋求更大的发展。一是要讲究诚信。这也是我要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企业来讲,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支持,一旦信誉出现问题,必然有生存的危机。客观地讲,我市之所以出现融资难,一定程度上是部分企业不讲诚信,长期拖欠贷款所引起的。希望企业在向银行借贷中,要真实反映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还本付息。积极主动地接收银行的信用调查和评估,不断提高自身信用等级,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金融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二是要切实加强项目的超前谋划。事实证明,只要是成长性好的项目,就不会缺少资金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企业着眼长远发展,认真研究本行业发展前沿课题,新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势项目,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增强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投放的信心。三是要主动与金融部门搞好对接。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企业信贷中只能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真正应该发挥主要作用的还在于企业自身。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利用各种平台或媒介主动与金融部门接触,交流信息,推介项目,邀请金融部门到企业考察经营情况,增强金融部门投资信心,最大限度地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特别是对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企业要下硬功夫,抓紧进行对接,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五、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对接范文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企业文化;文化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员工管理上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对员工的要求很严格,要求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作为为企业输送基层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说,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员工无疑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在笔者进行企业调研时发现,由于在入职前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大多数学生在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过程中不能快速融入新的角色。因此,在德育课堂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把企业的价值准则、经营理念、发展目标等文化要素融入德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现代化企业的用人要求,把职业规范、职业行为、职业使命和职业荣誉感等逐渐渗入学生的认知中,培养出真正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将企业文化融入德育课堂教学的意义和途径,使学生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将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融入专业学习中,为将来顺利进入职场,成为优秀的员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德育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的意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文化,它借助人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最鲜明特色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为基层、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它其实是就业前的预备教育,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既要让他们掌握所学专业的专业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又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身份的转变。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代都急需文化的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补给。职业教育、企业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职业教育中,德育教育是职业学校任何专业的必修公共文化课,因此,德育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教育则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在校阶段是他们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还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素养和适应能力。但是由于校企双方在管理机制、价值观念、组织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加强校企之间的有效对接,缩短学生初入职场的适应期,就必须先将企业文化融入德育课堂中,让德育课堂成为提前体验、感知企业文化的重要渠道,让每个学生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使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与“员工”的零对接。1.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重塑自我、激发潜能。课堂教育,更多地还是从理论上进行引导,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企业实践经验的理念体现。在德育教育中融合企业文化元素,通过企业文化案例的宣讲、课堂模拟作为“员工”的行为规范,能够让学生提前感知进入企业之后所要拥有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重塑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展潜能,提前进入“员工”角色。2.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增强意识、强化协作。学校教育很多是要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企业发展需要的是通过每名员工的成长,通过团结协作来推动整体的发展。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前感知企业发展中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性,真正感知每名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点,只有点与点之间连成线,线与线之间结成网,才能够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通过这种点、线、面的企业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为进入企业之后,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打好基础。

二、在德育教育中实现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德育教师开展企业文化调研,通过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对接。德育课程的教改首先要从教师的认识改变开始,要让优秀的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德育教师要身先士卒,让自己思想和心融入企业,再把自己的认知传递给学生。教师走进企业后,通过现场参观、座谈访问、调查问卷、互联网跟踪等方式开展多种企业调研活动,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果和用人理念等要素转化成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在校的学习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在现代企业环境中,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德育基地,涵盖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优秀的企业展现着职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理想、职业良心等很多价值观,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的生动实践,是加强德育教育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2.通过课程设计引入企业文化环境。教研组根据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企业调研的数据分析,总结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工作任务,按照教学规律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在德育课程整体设计中,以德育课本《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为载体,以基础知识为根本,以能力提高为重点,以素质培养为目标,实现传授理论知识和培育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课堂上为各专业班级授课时,为学生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后,进行专门的学习单元,在课堂活动中,编排一些企业环境下的模拟演练,以情景演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把专业的职业特征铭记于心,有益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静的理论与动的规范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行为上完成从“学生”向“员工”的转变。3.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中要求师生爱校、以校为家;企业文化中则要求员工以企为家,爱岗敬业。爱岗、爱校,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人们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依恋、爱护的表现。围绕德育教育教学目标,开展具有企业文化元素和职业元素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是提高德育教学效果的有力途径。如聘请企业大师和技能专家定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技能展示观摩课等,结合他们的成功经验,让学生接受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正确认识自己职业成长规划的重要性。按照重素质养成,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定期举行“中国梦•我的高铁梦”、“职业生涯规划”等校园演讲比赛和“寻找大国工匠精神”等社团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起职业素质养成平台,不仅突破了德育课的课堂局限性,又把教学中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等企业文化等主题融入了校园文化、校园德育等实践活动中,营造了浓厚的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拉近了学生和德育课堂以及未来职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校受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共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既增强了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适应感,又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在德育教育中实现与企业文化有效的对接,能够让学生更深层地吸收企业文化,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就要求其快速地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为了满足基本的企业用人标准,职业学校需要通过丰富的德育课堂,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提前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从思想上、行为上进入角色、成为“员工”,从而更好地提高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