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7:41:20

动词

动词范文篇1

1.0动词加动词的结构形式

首先我们采用马庆株先生《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1985)中的动词分类,考察不同音节的动词加动词之间搭配规律和结构模式。如下:

(1)动宾结构:在动词和动词所有搭配中,形成动宾结构的比率最大。

A“非自主的能愿或属性动词+动词”肯定构成“动宾结构”。例如:

能说。有变化。可以毕业。

B“自主动词+自主动词”能够构成“动宾结构”。例如:

看表演。学习跳舞。帮助调查。

(2)动补结构:例如:

气病了。买上当了。研究透了。

(3)紧缩结构:一般是“动词+‘就’+动词”的形式。例如:

跑就杀。输了就承认。喜欢就买。

(4)复合谓语:一般由并列关系的自主和自主动词构成。而且有“单单”或“双双”相配的音节要求。例如:

又争又抢。调查研究。参观访问。

(5)连谓结构:一般由自主动词和自主动词构成“动词+‘再’+动词”的形式,且两个动词的施事相同。例如:

看了再说。统计完再汇报。调查完再讨论。

(6)主谓结构:这个结构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A“自主动词+非自主的‘可以’”肯定形成“主谓结构”;例如:

看可以。调查可以。休息可以。

B“双音节持续义的自主动词+‘进行、开始’类自主动词”;例如:

调查开始了。工作结束了。

C少数“双音节的非自主变化动词+双音节的自主动词”;例如:

误解产生了。误会结束了。

1.1“主语(动词)+谓语(动词)”

1.1.1“主语(单音节动词)+谓语(动词)”

由单音节动词做主语、动词充当谓语构成的主谓结构只有一种,即“单音节自主动词+双音节非自主动词(只有“可以”)”。例如:

去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走可以。

等可以。洗可以。审可以。卖可以。

由此来看,可以充当主语的单音节动词一定是自主动词,而不能是非自主动词;做主语的动词不能受定语的修饰;可以重叠,如“看看可以”;一般也不可以加“了/着/过”,例如:

看过可以。走了可以。等着可以。(需要语境)

这就说明主语位置上的单音节自主动词在语义方面陈述性强。它们虽然能进入这种主谓形式,但是它们的指称性弱,不能受定语的修饰。另外,这里可以作谓语的只有“可以”。

1.1.2“主语(双音节动词)+谓语(动词)”

(1)作谓语的动词是“开始、结束、进行、完成”等自主动词。例如:

调查已经开始了。调查结束了。调查正在进行。调查正进行着。

学习已经开始了。学习结束了。学习正在进行。学习正进行着。

作主语的动词不多,都是双音节动词。谓语前可以加上副词和语气词。语义上谓语表示一种状态。作主语的动词指称性强,具备了名词的一些语法功能,而且主语前面可以受定语的修饰。例如:

重要的比赛已经开始了。这份工作已经结束了。我的学习正在进行。

以上的考察和讨论,尤其是主语位置上的动词可以受定语修饰而且不能重叠可以看出,这里充当主语的动词具备了名词的一些语法功能。

经我们考察,能作主语的动词数量不多,有:表演、比赛、报告、辩论、采访、测量、传播、打击、登记、抵抗、调查、锻炼、发展、访问、分裂、分析、服务、改革、改进、改良、干扰、干涉、工作、攻击、观察、管理、广播、核对、化装、回答、汇报、活动、交流、记录、监督、检查、检讨、交换、交流、交涉、教育、进攻、开发、考查、考察、劳动、利用、联合、练习、描述、殴打、排列、配合、培养、赔偿、批发、批判、批评、评论、破坏、迁移、侵略、商议、申请、审查、生产、使用、试验、收获、收买、收拾、思考、饲养、送行、搜查、讨论,挑选、挑战、调整、统一、团结、维修、修改、学习、寻找、研究、演出、延期、移动、印刷、游览、游泳、召集、照顾、征服、整理、证明、指挥、治理、治疗、制造、种植、装饰、准备、阻碍、报复、抱怨、比较、辨别、剥削、补助、捕捉、部署、布置、操纵、抄写、重复、出差、等待、救济、考验、盘问、运输、争论、争吵、误会、爆炸。

可以作主语的动词多是双音节的、具有[+自主+持续]特征的动词,但是也有少数非自主的双音节持续动词,如“爆炸、误会”(如“爆炸开始了”,“误会结束了”)。不可以作主语的动词有两类:一类是双音节的、具有[—自主—持续]特征的动词,另一类是双音节的、具有[+自主—持续]特征的动词。

(2)谓语是双音节非自主动词(只有“可以”)例如:

训练可以。调查可以。利用可以。休息可以。

休息可以。选举可以。修理可以。承认可以。

这里能作谓语的只有“可以”。可以充当主语的动词是双音节自主动词。可是双音节的非自主变化动词与“可以”在语境中也能说,但是离开语境一般不能单独成句。例如:

看见可以,(没看见的话就不要随便指责别人)。

作主语的动词一般不能加“了/着/过”,特殊情况下需要语境,如“承认了可以”。不能受定语修饰。

1.1.3“动词重叠(主语)+(副词)+动词(谓语)”

这里作主语的单音节和双音节动词都可以重叠,但是能作谓语的是非自主动词“可以”。例如:

尝尝可以。看看可以。研究研究可以。讨论讨论可以。

进入这个格式的动词都是自主动词,因为非自主动词本身不能重叠。它们有:

单音节动词:抱、背、比、避、补、擦、查、搀、唱、尝、锄、吹、打、戴、读、管、喊、核、对、烘、浇、教、烤、捆、练、量、晾、骂、磨、碾、念、拍、刨、泡、劈、骑、忍、省、试、数、说、送、算、听、问、捂、想、笑、写、修、煮、坐、做、等、动、躲、跑、睡、躺、跳、站、走、看、画、砍、送。

双音节动词:比较、打扮、打击、打听、登记、调查、锻炼、反映、鼓励、观察、关心、督促、管理、坚持、检查、讲解、交流、教育、接触、开导、考查、考察、练习、批评、提醒、躲避、活动、讨论、商量、劳动、联络、玩儿、学习、修改、整顿、治理、装饰、准备、总结、商议、警告、规定、培养、辨别、表扬、处罚、放松、分析、改革、概括、鼓动、监督、检讨、回忆、介绍、清理、请示、庆祝、审查、实践、试验、梳理、调整、维修、研究、责备、照顾、照料。

1.2“主语(动词)+谓语(形容词)”

首先我们考察“动词和形容词”组合,能构成的结构有三种可能:动补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

(1)动补结构:a自主动词:看好了。学好了。改造好了。

b非自主动词:变坏了。炸碎了。

(2)动宾结构:a自主动词:表扬先进。批评后进。承认乱。

b非自主动词:怕黑。嫌脏。怕脏。

(3)主谓结构:a自主动词:看了好。访问过好。统计过好。

b非自主动词:死了好。忘了好。爆炸很危险。

以上三种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同一个搭配可以构成其中的一种结构,也可以构成其中的两种结构,例如:“看+好”,有两种歧义,一种是动补结构“看好了”,形容词是动词的结果或程度。另一种是主谓结构“看(了)好”,形容词是评价。

1.2.1“单音节动词(S)+形容词(谓语)”

这里可以作主语的是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变化动词,它们都可以加上体助词“了/着/过”。例如:

走了好。看过好。穿着漂亮。

忘了好。病了好。生了好。

作主语的动词不可以受定语修饰,但可以受状语修饰,如“快点走好”。作谓语的形容词都是性质形容词中的少数评价义形容词,例如“好、漂亮、舒服”等。它们是对主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动作结果的评价。

1.2.2“双音节动词(S)+形容词(谓语)”例如:

工作重要。照顾认真。配合默契。学习重要。

爱好广泛。安排妥当。抄写整齐。表现良好(恶劣)。

这种当作主语的动词也不多,都是双音节自主和少数非自主动词。

而且作主语的动词后不能加上时体助词“了、过、着”,也不能重叠。但可以受定语的修饰。例如:

这种安排很妥当。默契的配合很重要。科学的管理很必要。

这个格式中,可以作主语的动词有:

自主动词:爱好、安排、报告、表达、表现、抄写、部署、概括、观察、估计、管理处理、搭配、发挥、反映、配备、影响、体会、运用、配合、损失、争吵、学习、转变、批评、分析、交代、抵抗、表演、发展、解释、判断、设计、讨论、照顾、照料、指挥、准备、应付、应用、阅读、组织、活动、变化、剥削、测量、驳斥、表达、攻击、核对、回答、调动、进攻、理解、刻画、决断、评论、工作、锻炼。

非自主动词:误会误解毕业进化脱落。

可以在这一格式作谓语的形容词大致有以下这些:

重要、认真、默契、广泛、妥当、整齐、良好(恶劣)、周密、全面、仔细、准确、科学、及时、正常、齐全、深远、深刻、巨大、激烈、快、慢、严厉、容易、难。

它们都是评价义的性质形容词。单音节动词作主语时,可以作谓语的形容词数量很少;双音节动词作主语时,可以作谓语的形容词数量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格式中,主谓之间可以加上副词“很、非常、特别、十分”,例如:

争吵很激烈。发挥十分正常。进化很慢。

语义上,谓语都是对前面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一种评价。这种语义关系表现在语法上时,大多数都可以转换进入“V+得+很/非常/十分/特别+A”格式,例如:

安排得很妥当。概括得很全面。照料得十分细致。

这种格式构成的是动补结构。也有少数不能转换进入这种动补格式。例如:

爱好广泛。

作主语的动词重叠以后,有的也可以成句。例如:

商量商量好。看看行。修理修理就行了。

§2“主述宾结构(S+V+O)”

2.1谓语是自主动词

(1)“要、需要”类

谓语是动词“要、需要”等。这里的谓语动词是实义动词,不是能愿动词。例如:

查需要时间。爱需要勇气。修需要帮手。

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参观要好的向导。

表演需要高超的技艺。领导需要很强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气质。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格式中作主语的动词都是自主动词,不可以是非自主动词,而且,后面不能加“了/着/过”。另外,其宾语只能是名词性词组。

(2)“引起、造成、形成”类

例如:

死亡引起了恐慌。猜疑引起误会。讨论引起重视。

(3)“进行、开始、结束、完成”类

例如:

调查结束两个月了。竞选开始两个小时了。

讨论进行一刻钟了。考察完成一年了。

这里主语都是双音节动词,宾语都是数量短语。

以上三种动词作谓语时,作主语的动词都不能重叠。动词重叠表示“V一下”的意思,本身含有陈述义,所以动词重叠后不能和自主动词搭配构成主谓结构,但可以受到名词定语的修饰。例如:

杂技表演需要高超的技巧。少女的死亡引起了示威游行。总统竞选开始两个小时了。

(4)“给、教(教育义)”类

这种情况下,主语动词多数也是双音节动词。其后的第一宾语多指人,是动作的受益对象;第二宾语多是抽象的事物,如“机会、道理”等。而且,作主语的动词不可以重叠,作谓语的动词可以受副词“还”的修饰,宾语多是双宾语结构。例如:

调查给了我一个机会。工作教了我一个道理。

除了以上四类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谓语是“使、让、叫”类,它们引起的宾语多是兼语结构,且兼语成分经常是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动词不可以重叠,双音节动词一般不能加“了/着/过”。谓语前可以加“总、也”。例如:

躺着让我舒服些。读书也让我开阔了眼界。打牌总让我心烦。

2.2谓语是非自主动词

(1)谓语是能愿动词

作谓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是必要动词、可能动词、估价动词和许可动词,愿望动词和“准、许、配”等不能作谓语。

当单个动词作主语,谓语是能愿动词时,宾语可以是动词性词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词组。例如:

损失需要补偿。装修要快。学习要用功。生活要节约。

爱要有勇气。锻炼可以让人身心健康。学习能够使人充实。

这种格式作主语的动词可以是自主或非自主的变化动词。能作主语的动词范围比较广泛。绝对不能作主语的动词是属性动词和能愿动词。作主语的动词可以受定语的修饰,例如:

经济损失需要补偿。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2)谓语是“是”

这里构成的句子是动词作主语最常见的一种。在这种格式中,宾语有两种:

名词性词组:表演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开除是我们学校最严厉的处分了。

介宾词组:妥协并不是因为我们懦弱。

作主语的动词如果是双音节的,其后一般不能加“了/过/着”。另外,我们发现,动词作主语、谓语由“是”充当所构成的句子,大多都在一对一的语境关系中出现。而且,在主语位置上动词也可以重叠,例如:

看看是可以的。修理修理是可以用的。锻炼锻炼是有利于健康的。

谓语是“是”,能作主语的动词大都是自主和一部分非自主动词。不能作主语的动词有:

A:等于合于在于位于善于属于乐于

便于急于易于勇于听见看见梦见

碰见瞅见瞧见窥见瞥见撞见遇见

认得取得认得晓得记得懂得觉得

获得博得赢得适得显得舍得使得

值得产生出生丛生诞生发生降生

派生滋生给以加以得以予以超乎

出乎无须乎

B:富有具备具有没有有占有带顶

合是姓代表包含包括

C:能可以会可能愿意

D:上下起进出往

E:自主动词中,后一音节读轻声的口语词:嘀咕

嘟哝哆嗦骨碌咕哝吧嗒吧唧咕嘟

咕唧咕噜扑腾扑棱

F:自主动词中带后缀“巴、腾、哥、喽、咕、达、哧、悠、

拉、合、摸、掇”的派生动词,口语性极强,例如:

试巴掰哧蹦达掂掇搭哥捣咕凑合

抖咂翻腾扒拉转悠

以上六类中,前三类是非自主动词,后三类是自主动词。

(3)谓语是属性动词类(除“是”外)

这里的属性动词指的是除了“是”以外的动词。有以下两类:

(a)谓语动词是“等于、好像、如同、好比、属于”等等,即相等和比较关系义或包含义的动词。例如:

退却等于失败。抄袭好比盗窃。

S+V

(单)自主动词+自主动词(X)

(双)自主动词+自主动词(O)

欺诈属于违法犯罪。

该格式中,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都可以充当主语,而且主语后不能加“了/着/过”,宾语一般都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动词类可以受副词“就”的修饰,类可以受“也”的修饰。作主语的动词可以受定语的修饰,例如:

学术抄袭好比盗窃。商业欺诈属于违法行为。

(b)谓语动词是“有”时,也可以成句,例如:

笑有治百病的作用。撒谎对你没有好处。

当谓语是属性动词(除“是”外)的时候,宾语一般是“作用、好处”。主语动词不能重叠,也不能受定语修饰。

§3结论

3.1以上我们考察了单个动词作主语的结构形式和特征。考察结果可以证明动词的指称性和陈述性与自主、非自主密切相关。

首先,在所有的搭配中,大部分自主动词都可以作主语,非自主动词中除了变化动词外都不能作主语,所以自主动词比非自主动词的指称性强。其中,双音节的持续义自主动词可以进入所有的格式里充当主语,这是我们证明的指称性最强的一类动词。

其次,在所有主语是动词的搭配中,非自主动词都能作谓语,自主动词中可以作谓语的数量有限;而且,从作主语的范围来看,谓语是非自主动词时可以搭配的作主语的动词范围最大,由此证明非自主动词比自主动词陈述性强。其中,非自主的“可以”在S+V和S+V+O两种句式中都可以充当谓语,它的陈述性最强。

我们着重考察的特征有:能否受定语修饰、作主语的动词能否重叠、能否加时体助词。这些与我们要考察的指称性和陈述性密切相关,其中,可以受定语修饰是指称性的表现,可以重叠和可以加时体助词是陈述性的表现。

3.2在成句两种形式中,我们发现动词和动词搭配的语义规律如下:

S+V+O

(单)自主动词+自主动词(O)

(双)自主动词+自主动词(O)

(单)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X)

(双)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O)

(单)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O)

(双)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O)

(单)非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X)

(双)非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X)

在第一种句子形式(S+V)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各种搭配成句的可能性强弱关系:

自主+非自主>自主(双)+自主>自主(单)+非自主>非自主+自主>非自主+非自主(*)

其中,非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绝对不能搭配成句。

第二,各类动词指称性的强弱关系:

双音节自主>单音节自主>双音节非自主

双音节的自主动词指称性最强,而单音节的非自主动词一般不具有指称性。

第三,各种搭配中,可以作主语的动词范围的大小关系:

非自主(可以)>自主动词(开始类)

第四,各类动词陈述性的强弱关系:

非自主(可以)>自主动词(开始类)>其它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因为“可以”能够搭配的作主语的词的范围最大,所以它的陈述性最强;“开始”类次之;其它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一般只能搭配体词主语,所以陈述性比较弱。

在第二种形式(S+V+O)中,我们发现动词和动词搭配的语义规律如下:

(单)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X)

(双)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O)

(单)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O)

(双)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O)

(单)非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X)

(双)非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O)

第一,各种搭配成句的可能性强弱关系:

自主动词+动词>非自主动词+动词(单音节非自主动词+动词(*)

其中,单音节非自主动词作主语绝对不能成句。

第二,各类动词指称性的强弱关系:

双音节的自主动词>单音节的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的变化动词

双音节的自主动词指称性最强,而非自主动词的变化动词指称性较弱。

第三,各种搭配中,可以作主语的动词范围的大小关系:

“是”>能愿动词>属性动词>“需要”类/开始类>“给、教”类>“引起”类

其中,非自主动词作谓语时,可以作主语的动词范围差不多,尤其“需要”类和“开始”类的范围无法比较。

第四,各类动词陈述性的强弱关系:

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

综上所述,在主语位置上,自主动词指称性强,非自主动词陈述性强,它们的这种语义差异使自主动词更适合充当主语,而非自主动词反之。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2]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熙.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61,(4).

[4]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A].第一届世界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6]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1).

[7]熙.语法丛稿[M].上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8]熙.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J].中国语文,1984,(6)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J].中国语文,1954,(9)、(10).

[11]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13]吕叔湘,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开明书店,1951.

[14]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15]胡裕树,范晓主编.动词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16]胡裕树,范晓主编.动词研究综述[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17]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动词范文篇2

一是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而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只能构成介宾短语之后做谓语的连带成份。比如:

例:在:

真理在人民一边(在是动词单独做谓语)

在黑板上写字(在是介词,与黑板上构成介宾短语做写的状语)

二是动词可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例:到:

到北京了。到了北京了。√(动词)

到北京去。不能在“到”后加“了”。到了北京去。×(介词)

跟:

你跟我走。可写成“你跟着我走”。(动词)

你跟谁说话?不能写成“你跟着谁说话”(介词)

给:

给我一支笔。可写成“给了我一支笔”(动词)

给我讲故事。不能写成“给了我讲故事”(介词)

对:

大门斜对商店。可写成“大门斜对着商店”(动词)

他对我很好。不能写成“他对着我很好”(介词)

三是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例:比:

动词范文篇3

名词化现象是语言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从语言分类学上说,动词和名词的区分是人类语言的非限制性共性,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的转化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试图用兰盖克认知语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来对动词的名词化过程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以期探寻动词名词化过程内在的认知规律。

一、动词名词化的认知前提动词的名词化在词汇层面上的实现往往是通过添加派生词缀,英语动词名词化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类为因动词而异添加后缀-tion,-sion,-ment,-age,-ence等,被称为动词派生名词或行为名词,如agitation,occupation,decoration,realization;con-fusion,conversion,decision,conclusion;entan-glement;另一类由动词加-er,-or,-ee,如inspector,lover,interviewee,它们通常在句中作表语,与前面的形容词一起构成动态含义。对于动词名词化理论的深层含义,首先要引用徐盛桓在讨论名动转用时多次提到的一个概念———“名动互含”。他认为“名动互含”是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名词和动词之所以会分别含有表示动作和表示事物的语义成分,以哲学上的观点来看是因为“运动”同“物质”是不可分离的。这种不可分离性无疑是动词能够名词化的一个前提。这一点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解释。

在兰盖克的认知语法的体系中,“关系”(relation)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语言表达从整体上被分为了“名词性述义”(nominalpredictions)和“关系性述义”(relationalpredic-tions)。关系性述义又被分为两类:一类突出(profile)过程(process),另一类指示(designate)不受时间影响的关系(atemporalrelation)。动词所指示的意象(imagery)则是一个过程。而且如下图所示,这个过程涉及了一系列的关系结构,即“子域”(region)和“实体”(entity)或“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间的关系。这些关系虽想象时间(con-ceivedtime)延伸,并经历了顺序扫描(sequentialscanning)。这里的“子域”和“实体”及其间的关系恰是名词性述义所指示的。兰盖克又指出,名词性述义和动词性述义的差别并非在于内容,而是在于强调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实体内部联系并突出由此建立起来的子域,而后者突出的则是实体间的联系。这进一步证明动词的名词化是有着认知上的前提的。

二、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认知解释兰盖克曾对动词和其名词化用以下意象图示作了语义上的对比。从这个对比出发可以得出动词名词化的认知过程。如图(a)所示,动词本身(派生转化前的动词词根,如ex-plode)指示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实体。这些实体联系在想象时间内经历着顺序扫描。但这一动词在经历名词化后(如加词缀“-sion”)发生了概念中心的转移,最明显的特征是时间的概念已经淡化,实体内部的联系也已让位于整体联系。正如图(b)所示,名词化后所突出的乃是其动词词根所隐含(implicit)的子域。子域的突现反映了认知主体对实体整体述义的把握。兰盖克认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概念组织(higherlevelofconceptualorganiza-tion)。名词化的过程即是以动词意象为基础,突出高层子域(higher-orderregion)的过程。

动词范文篇4

(S)、谓语(即动词V)上的种种限制和作各类单句与分句时所表现出的语用及语体分布的特点;就SV中V所联

系的强制性成分(向)及其隐现探讨了S和V的关系。文章通过讨论对动词一般不单独作谓语和动词单独作谓语

的条件等从SV在内部和外部选择的不完全自由等方面给出了解说。

○引言

0.1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指动词的简单形式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动词的简单形式相对于复杂形式

而言,不包括各种重叠、反复形式和加上了动态、语气等等标记的形式。单独作谓语是说谓语由光杆动词充任

,不含有宾语、补语、状语等。如:(好,)我走!(曹(,93)/孩子哭,大人嚷。(老(,47)/电话铃响。

(曹(,250)/(以前,你是个玩物,这,)您知道?(老(,67)老刘,)咱们走!(老(,223))(1)

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标记为“SV”,其中“S”为主语,“V”为单独作谓语的动

词。

0.2现行很多专著甚至教科书在谈到动词的句法功能时,都强调动词“主要是作谓语”、“绝大多数的

动词都可以单独作谓语”等等。不过,我们通过对约200万字语言材料的573个SV(语言生活中的SV并不像我们

想象的那么多,甚至只能说很少。)的调查,觉得动词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单独作谓语是有其限制条件

的。因为作为句子意义上的SV既有个对其中的S和V的句法、语义条件的内部选择问题,也有个语用条件上的外

部选择问题。

0.3本文试从上述角度考察S、V和SV,以考察结果说明SV要求什么样的S和V以及SV的语用特点。

1SV中的主语:S

1.1S一般是体词性成分

1.1.1考察情况汉语句子的主语可以是体词性的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成分,SV中的S一般都要求由

体词性成分充任。例如:

(1)(──老爷比太太岁数大得多,大少爷不是这位太太生的。)

──我知道。(曹(,15))

(2)(二妹妹,)咱们走!(老(,139))

(3)他出来,(站在小神仙脊梁后头。)(传(,14))

(4)(送他上车,我们也就上了车,)袁先生明白。(曹(,414))

(5)二叔坐!(老(,50))

(6)(左门大开,)张乔治、胡四、顾八奶奶、白露上。(曹(,204))

在本文考察的573个SV中,S全是由体词性成分充当的。其中代词351个,占61%;名词149个,占26%;名词

性短语73个,占13%。

1.1.2关于谓词性成分作S谓词性成分充当SV中的S并不是绝对不行,如《汉语口语语法》就有“走行

,不走也行。”(赵(,51)的用例,另外象“他不来可以,(你一定要来。)”、“吃饭可以,(酒不喝。)

”等等句子也都是生活中可以说的;不过,我们注意到这里的S同其他任何句子的主语一样都具有指称性,含

有事态义,SV也不单独存在,还含有和与之相应的并列句的对比意味,V也都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并且多

限于肯定、应允意义上的“行”、“可以”等等。

S之所以是体词性的,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句子的SV一般不具备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条件。谓词性成分作主

语的句子,“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或者是不表示动作的动词(如‘是’、‘使’、‘有’等)构成的动宾谓语

、兼语谓语”(2)以及上述的“可以”、“行”等等。

1.2S一般由指人或与人有关的词语充任

充任S的体词性成分主要是人称代词、称谓名词(姓名、称呼及“老妈子”、“老头儿”等)或由人称代

词或称谓名词组成的短语(“我自己”、“他们几个”、“人家这位”、“这相面的”等等),这些S都是指

人的,如上文的例(1)─(6),还有一些指人或与人有关的名词性短语,如:

(7)哪位懂,哪位举手。(传(,534))

(8)我的心痛!(曹(,173))象这样指人或与人有关的S句共有486个,约占SV总数的84.8%。

另外约有10%的SV是由时间处所词语充当S的,这些句子多出现在特定的语境里,如一些习惯说法(这个耳

朵进去,那个耳朵出来。(老(,182))/(挣的多,花的多,)左手进来,右手出去。(老(,13))和告别语

(二十七见!/天桥见!/回头见!(老(,81))),还有象下面的一些句子:

(一百多年的壶,)哪儿找?(传(,8))/(不让我进去没关系,)门口卖。(传(,605))/这时走,

明天一早到,(找人方便些。)(曹(,110))/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老(,540)

从表达上看,这些句子都体现了口语句式高度简洁的特点,而从理解上看,这些句子似乎都含有一个指人

的话题,试比较:

你上哪儿能找得着(这样的壶)?/我在门口卖。/我们这时走,就能在明天一早到。/你在后边叫,他

在前边催,……“哪儿”、“门口”等等所充当的主语都可看成是口语句式中状语的提升。

还有约5%的SV主要是在剧本中用来说明场景和安排剧情,这些S可以不是指人或与人有关的。如“幕启。

”、“电话铃响。”、“中门开。”、“全剧终。”等等。

1.3S一般是施事主语

SV中的S多是V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上文的(2)(3)(5)(6)(7),这样的SV计有467个,约占总数的

81.5%。

S相对于谓语动词而言,非动作行为(含心理行为)的动词作谓语,S则一般为当事,当事S的句子有39个

,约占7%。像上文的(1)(4)(8)及“你有!”、“电话铃响。”、“全剧终。”等都看作是当事。

S表示时间、处所的约10%,已如上述。

受事主语和工具主语的句子在SV中甚为少见,仅占1.5%,如“幕启。”、“(学生到此,)学生请。──

(不,)相爷请。(传(,136)及“(管家,)笔墨侍候!”(传(,134))等。

2SV中的动词:V

2.1SV对V的选择很严格,并非所有的动词都可进入SV(3)。但若要在动词的次类上明确地指明是哪些动

词可以,哪些动词不可以,却又委实不易,因为事实上现有动词次类划分的结果还很难用来说明我们的问题:

几乎从各角度划分出来的绝大多数次类(如单音词和复音词,单纯词和各种合成词,一般动词和判断、能愿、

趋向动词,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单向动词和双向、三向动词等等)都可能出现在SV中,而又不是都全部能

出现在SV中。

2.2从本文特定的考察角度着眼,似乎根据句法上能否自足、能否单独回答问题而作出的“自由动词”

和“粘着动词”的分类较能说明问题,我们可以据此把SV中的V限定为:

①〔-粘着动词〕

②〔<自由动词〕

2.2.1粘着动词不能进入SV粘着动词指那些句法上不能自足、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能单独成句的动

词。如汉语的连宾动词(“源于、置于、加以、严加、迫使、好像、多亏、落得、务求、装作”等)就要求不

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宾语与之同现。粘着动词不能进入SV毋须多说。

2.2.2自由动词并非都能进入SV自由动词相对粘着动词而言,自由动词可以单独成句,单句回答问题

,但并非所有的可以单独成句的动词也都可以用在主语后边单独作谓语,也就是说,自由动词的范围要大于SV

中的V。

我们后边(第4部分)还要谈到SV所出现的语用环境,有些自由动词往往是因为不能进入某些特定的语用

环境而被排除在SV句式之外的,比如,SV通常只出现于现代汉语的口语对话之中,这就限制了很多书卷气较重

的自由动词进入SV,“我们安排。”、“你记住”常说,“我们部署。”、“你铭记。”不说;“迎迓、盘桓

、稽首、莅临、会晤、擢升、瞻仰、参拜”等等现代汉语都还在用,但用于SV则不合适;“腐蚀、化合、合成

、分解、调茬、中耕、保墒”等等也几乎与SV句式无干。

《动词用法词典》共收录动词1328个,按义项出条计2117条,其中注明不能“独立成句,包括回答问题”

的动词不足百条(4),如“包含、呈现、充满、当做、夺取、经受、属于、据说”等等。(这里有的词是可以

独立成句,用来回答问题的,如回答“你的话包含不包含这层意思?”这个问题,可说“不包含。”或“包含

。”,回答“这儿属于不属于他们管?”或“成绩属于不属于大家?”,就可说“属于。”;但这里都不能说

成SV式:“我的话包含。”、“这儿属于。”或“成绩属于。”)这百条以外的其它动词都是能够“独立成句

,包括回答问题”的,都是自由动词,但其中就有不少不能出现在SV句式中的。如:

挨(āi)(,1)、安(,1)、安(,2)、拔(,3)、拔(,4)、搬(,3)、抱(,2)、抱歉(“我们表示~”或“我们有

点儿~”、“我们很~”都说,“~”也单说)、背(bèi)(,1)、奔(bèn)(,2)、闭、避、避免、表现(,1)、

病、补(,3)、采取、插(,2)、差(,2)、抄(2,1)、抄(2,2)、超过(,1)、称(1,)、成(,3)、吃(,2)、吃(,4)、吃

(,5)、冲突、抽(1,3)、抽(2,1)、出(,2)、出(,5)、出(,6)、穿(,1)、传(,4)、刺激(,1)、刺激(,2)、凑(,2)

、催(,2)、存(,5)、搭(,3)、达到、打(,23)、带(,3)当(dàng)(,2)、得(dé)(,2)、得(dé)(,3)(后边必须

跟“了”)、得(děi)、等于(,1)、点(,2)、惦、掉(,3)、跌、盯、钉(dīng)(,2)、顶(,2)、丢(,3)、动(,2

)、动(,3)、动(,4)、冻(,1)、斗(,2)、端正、断(,3)、对(,1)、对(,2)、对待、多(,2)、饿(,2)、发(,3)、

发(,8)、发(,9)、动(,1)、翻、方便、放(,8),放(,12)、飞(,4)、丰富、盖(,3)、赶(,2)、赶(,5)、感到(

可带“了”作谓语)、敢于、搁(,2)、挂(,4)、挂(,5)、关心(,5)、合(,4),哄(hòng)、化(,2)、混(,1)、

混(,2)、计算(,3)、寄(,2)、夹(,2)、加入(,1)、见(,1)、见(,2)、见(,3)、建立(,1)、建立(,2)、建筑、降

(jiàng)(,2)、解(,2),尽、卷(,2)、决定(,2)、开(,4)、开(,5)、开(,7)、开(,14)、看(kàn)(,7)、靠(,2

)、夸(,1)、离(,2)、离(,3)、卖(,2)、迷(,2)、磨(mó)(,3)、拿(,6)、弄(,4)、怕(,2)、碰(,2)、凭(,1)、

凭(,2)、破(,6)、企图、起(,5)、牵连、去(,3)、绕(,3)、惹(,1)、惹(,3)、入(,1)、撒(sā)(,2)、杀(,4)

、闪(,3)、闪(,4)、上(,12)、生活(1,)、是(,1)、衰亡、摔(,2)、算(,4)、算计(,1)、贪图、摊(,4)、讨(,3

)、提(,2)、跳(,3)、贴(,2)、通过(,3)、投(,7)、吐(,2)、吐(,3)、推(,4)、脱(,3)、脱(,4)、问(,2)、降(

xiáng)(,1)、想(,6)、消灭(,1)、形成、醒(,3)、淹(,2)、举(,4)、养成、咬(,2)、咬(,5)、有(,5)、沾、

招(1,2)、招(1,3)、着(zháo)(,1)、照(,4)、撞(,3)、总计、走(,5)、走(,6)、组成、做(,3)、做(,5)、做(

,6)(以上据《动词用法词典》,右上角的数码区别词,如“招(1,)”是一个词(招生、招苍蝇、招人喜欢)

,区别于“招(2,)(招口供)和”招(3,)“(招手);右边下角的数码区别义项,如”招(1,2)”指“招(1,)

”第2个义项:招苍蝇、招麻烦)这些动词(或/和动词的这些义项)都是口语中常用的,它们可以单独回答

问题,独立成句,但不可以在主语后边单独作谓语。这里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自由动词在能否单独作谓语上

并不都是自由的。

我们说V的范围小于自由动词,从以上说明看,它至少不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自由动词:(1)书卷气较重的

那些古语词、行业词等等(有些词已经进入口语,它们有可能进入SV,所以这里是指古语词、行业词等的大部

而不是全部);(2)口语动词里那些要带上别的成分一起作谓语(动词只作谓语中心),但可以在单独回答问

题时独立成句的词;(3)口语里不少动词有好几个义项,它在用于某些义项时不能进入SV,(这种现象很常见

)V自然也不包括用于这些义项时的自由动词。

3S和V:V所联系的强制性成分及其隐现

3.0本节讨论SV中S和V的关系

在SV中,虽然V在句中只有S和它相对待,但V并不都是单向动词;虽然S是和V相对待的,但S也并不都是V

的强制性成分。

汉语动词根据所直接联系的强制性成分的多少,一般分为单向动词、双向动词和三向动词;动词所直接联

系的强制性成分包括“必有的”和“可有的”,“必有的”强制性成分借助于语境也可以转化为“可有的”。

如“学习”是双向动词,它有一个必有的强制性成分和一个可有的强制性成分,可说“我们在学习外语”,也

可说“我们在学习”;“销毁”是双向动词,它要求两个必有成分,如“他销毁文件”,但在“文件销毁了”

里,其中的一个必有成分就转成了可有成分,并没有在当句出现。我们根据这些理论来考察SV。发现V不限于

单向动词,S可以是V的一个强制性成分(这里不再区分“必有的”和“可有的”),也可以只是个自由说明成

分。

3.1单向动词V和S

在我们所统计的573个SV中共出现动词168个,其中单向动词96个,约占59%,但由此构成的SV却超过了80%

。在这些句子中,S通常都是V的强制性成分,如前面举到的“咱们走!”、“他出来。”、“二叔坐!”、“

哪位举手?”、“我的心痛!”、“电话铃响。”等等,但也有很少的SV,如以时地名词等做S的句子。S不是

强制性成分的,如:“明天休息,(你来吧。)”、“(祥子!祥子!)这儿来!”、“今天上任,明天撤职

。”(老(,547))等,那些强制性成分或者可以臆会,或者在上下文里已有出现,通常可以看作是隐含,有

的也可以看作省略。

3.2双向、三向动词V和S

除了单向的V之外,组成SV的主要就是双向的V,三向的V仅见“给”、“偷”、“赔”、“抢”、“吩咐

”等很少的几个。

由双向动词构成的SV,一般是可有成分不出现,S是必有成分:

我相信!(老(,84))/(大家出主意,)大家编。(老(,139))/你放心,(没人抓你!)(老(,534)

)/我知道。(曹(,15))/喂,你看!你看!(曹(,162))你猜!(曹(,100))/我写!(传(,139)/杨林

标反对。(传(,85))/你留神!((,268))省略了一项必有成分的,如:

崔先生叫,(你快去!)(老(,539))/(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老(,522))/(我厌恶这种关

系。我告诉你,)我厌恶。(曹(,47))/(你说我错,)我承认。(曹(,47))/(短个老旦),我来!(传(

,286))

汉语中有些双向动词要求其中的一个强制性成分出现在它的状语位置上,(可称带有“状位向”的动词)

如“帮忙”(我为他帮忙)、“斗争”(我跟他斗争)、“保驾”(我替你保驾)、“开刀”(医生给老李开

刀)等等,这些动词若进入SV,通常是“状位向”不出现,如:

(他是好人,)我帮忙,(是坏人,)我斗争!(老(,129))

(您去,)我保驾!(老(,157))也可以是状位必有成分做主语:

老李开刀,(我们看看去。)

三向动词与它的三个“向”能常组成“aVbc”式(“他送我一本书”)。在SV中,三向动词通常b、c两个

强制性成分不出现:

(你别给呀,)我给。(传(,84))(即:“我给他钱。”)

(不都交柜,掌柜的印子钱一天就一块,)你给?(曹(,209))(即:掌柜的印子钱你给他?)

不论是双向还是三向的V,S也都有不是强制性成分的,如:

天桥见!/明天给。

4SV的语用持点

4.1作为单句的SV

4.1.1陈述句陈述句的SV大致有五种语用环境,这里简要举例说明如下。

(1)叙述要求。SV用于说话人陈述愿望和提出要求,S通常是第一人称,全句含有较强的祈使意味。如“我

说!我说!”是要求说,希望别人同意,让他说,相当于“请让我说!”。例如:

(你别拿,)我来!(曹(,297))/我去!我去!(老(,157))/我饿!我饿!(老(,52))/我请客!

(传(,527))/我参加!(中国电影剧本选集·五)

(2)说明心境或态度。用于说明自己或别人的心境或态度,说明心境的多以第一人称做S,并且有较强的的

感叹意味。例如:

我感激!(老(,286))/哦!我喜欢!(曹(,162))/我怕!(老(,7))/我同意。(老(,253))/我信

,我信。(曹(,173))/我服!我服!(老(,142))/杨林标反对。(传(,85))/我抗议!(电视剧本选·

一)

(3)用于应答。S都是第一人称,如:

(──你撒手我!你是搀我还是揪我呢?)──好,我撒手。(老(,155))/好,我进去。(曹(,159))

/好,我走!(曹(,93))/好,我算。(传(,544))/(──月亭,你管不管?)──我管!我管!(曹(,1

57)

(4)用于辨驳,如:

你有!(都在珍珠身上!)(老(,51))/(我有信心!)我有!(老(,297))/你胡说!(曹(,70))/

你放屁!(曹(,299))

(5)交代事实、安排场景。这一类主要指客观地介绍某一事实(如“袁先生明白。”、“我懂。”和“他

知道。”)和在剧本中介绍剧情和场景(如“电话铃响。”、“宪兵班长上。”和“全剧终。”)等等的SV。

4.1.2疑问句以疑问句形式出现的SV主要是反问句,如:

您没有?(您当我没看见哪?)(老(,187))/您去?(那不合适吧?)(老)/你们走?(凤儿,你要

跟他走?)(曹(,124))/(可是现在你们哪一件事做的对得起我?)(对大海)你说?(对四凤)你说?(

曹(,78))/谁知道!(曹(,138))/你会?(你说说我听听。)(传(,534))/(──你怕吗?)──我怕

?(中国电影剧本选集·五)

一般疑问句的SV很少,并且疑问语气也较弱:

(怎么啦,)肚子疼?(传(,496))/我唱?(传(,306))/你认识?(传(,386))

4.1.3祈使句祈使句SV多与呼语配用;祈请句多,使令句少;S主要是第二人称,但不限于第二人称,

包括对方在内的“我们”、“咱们”也常用。如:

方老板,你留神!(老(,12)/您放心!疯哥。(老(,134))/二叔坐!(老(,50))/萍儿,你过来!(

曹(,131)/妈,您喝。(曹(,53))/月亭,你回来。(曹(,175))/相爷请(传(,136))/三哥留步。(传(

,250))/老刘,咱们走!(老(,225))/四凤,我们出去。(曹(,130))

4.1.4SV未见有用作感叹句的。

4.2作为分句的SV

4.2.0573个SV中单句204个,所占比例不足40%,因为对语境的要求较严,SV通常多是用于复句作分句。

上述SV的语用环境也同样适用于分句的SV,只是分句SV以整个复句为语境依托,成句的可能要大得多(这

也是SV用于复句作分句比用作单句要多的原因之一)。这里我们只分析分句SV在复句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语用

特点。

4.2.1分句SV多用于表示假设、条件、因果等关系的复句,一般是用在结果分句前表示满足结果所需要

的假设、条件和原因(即用于“正句”之前作“偏句”)等。例如:

珍珠来到,你开台!(老(,46))/我走,他们准来!(老(,126))/大家节约,我老头子也不能落后。

(老(,188))/崔先生叫,你快去!(老(,539))/我担保,准成!(曹(,390))/你动,妈就死在你面前。

(曹(,104))/你小心,我哥哥恨透了你。(曹(,100))/你过来,我给你上书。(传(,118))/我起来,他

还把我打躺下。(传(,229))/我自己吃,不在乎。(传(,540))作偏句的SV也可易位在后:

你抱紧我,我怕!(曹(,103))/你不用问,你自己知道。(曹(,112])/快洗洗吧,我怕!(老舍选集

·一)SV也有用作结果句(正句)的,前后位置都可:

珍珠来到,你开台!/两块钱吧,我去。(老舍选集·一)

得啦,我走,少爷还许冻着了呢,赶紧看看去!(同上)

4.2.2用于联合复句的SV在形式上和语气上也很有些特点,一是连用几个SV,表示遍指,并加强语气: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老舍选集·一)

比较:他吃喝嫖赌什么都干。

他们偷,他们抢,他们欺诈,谁也不敢惹他们。(老(,115))

比较:他们什么坏事都干,……

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老(,542))

比较:天天打,……

可怜的愫姨,我懂,我懂,我懂啊!(曹(,400))

比较:我什么都懂!

二是与其他几个同义句式并用,SV表示基本句义,后续句加强语气:

我来!我来!我就来!(曹(,237))/你走,你赶快走。(曹(,103))/我知道,我知道了。你不要再提

了!(曹(,239))/你出来!出来!(曹(,231))/我怕!怕!我常常做梦,梦见教家里卖出去!(老(,7))

/我管,我一定管!(老(,132))/你走,走吧!(传(,579))

三是SV在前,包含了SV结构的分句在后,起注释说明作用:

我恨,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父亲。(曹(,192))/我怕,我怕您生气,看不起我,不要我。(曹

(,123))/你进去,你进去把小缸儿藏起来。/我知道,我知道我有许多缺点。/你来,你来帮帮我。/我怕

,我怕下不了手。

4.3SV的语体分布

语体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变体。按学术界对语体的一般分类来看,不论是单句的SV,或是作分句的SV,它们

一般都只出现在口语对话的语体环境中。具体情形可见下列简表及说明:

*

〔说明一〕独白体中,即便是讲故事、说笑话、单口相声等口语活动,也只是在涉及人物对话才选择SV

。这由我们对《汉语口语》、《传统相声集》、《故事会》及广播、电视的讲故事节目等口语材料的调查可以

证明,少有例外。

〔说明二〕散文体的语言材料,如散文(狭义)、报告文学、特写、小说等叙述性文字都基本排斥SV;

剧本、小说里的人物对话除外。

另外,书面作品中的一些注释、说明性的文字,如前面提到的作者对剧情、场景的安排交代等常见选择SV

,如“中门开,鲁侍萍和鲁大海进。”、“电话铃响”、“众人欢呼。”、“大学教师韩××口述。”等等,

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外。

附注:

(1)本文在考察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有:《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老舍剧作全集

(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老舍选集(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传统相声集》(上

海文艺出版社,1981)、《中国电影剧本选集·五》(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电影剧本选(一)》(广

播出版社,1982)、《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1984)、《故事会》(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及广播影视

节目的口语材料等。所引例句主要出自《曹禺选集》,称“(曹)”、《老舍剧作全集·二》称“(老)”、

《传统相声集》称“(传)”。随注页码。

(2)见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第258页。

(3)陆俭明先生曾说只有50%的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可供参考。

动词范文篇5

关键词:结构;成分;时态;语态

单词拼写题是考察学生“基础加能力”的一道高考题,而动词则是考察的重点。对动词“基础”的考察是指考察动词的记忆和对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变化规则的掌握;对动词“能力”考察是指考察通过对句子结构、成分的分析而确定其在一个句子里的正确形式的能力。一个实意动词在一个句子里不作谓语就是作非谓语,而高考单词拼写对动词的考察也主要体现在作谓语、非谓语两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分析句子结构、成分入手来做此题。

一.谓语如果确定该题考察动词,首先分析该词是否在句子中作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如果是,下一步就需要确定谓语动词的时态,方法如下:

(一)寻找时间状语,确定时态

1.Fiftyyearsago,ChairmanMao————(宣布)thefounding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1999NMET)

2.Thetwofriends————(分享)allthattheyhadwhentheywerestudyingabroad.(2005全国卷二)

分析:题1中时间状语fiftyyearsago确定该句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announced.题2中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用了过去时态weresthdying,而主句、从句谓语又同时发生,因此主句为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shared。

(二)如果没有时间状语,则通过并列连词and,but,or或从属连词because,so等来确定时态

3.Theygotlostinthedesertand————(挨饿)todeath.(2006陕西)

4.Therainc————fordays,sowecouldnotgoouttoplay.(2005浙江)

分析:题3中and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时态应一致,前一个谓语动got用了一般过去时态,因此后一个谓语动词也应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starved。题4中主句时态应和so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谓语could时态一致,因而答案为一般过去时态continued。

(三)时间状语、并列连词、从属连词都没有的,具体分析

5.Thesebooksb————toSarah-----Imustgivethembacktoher.(2008全国统一浙江)

6.Iamveryhungry-----I——(错过)lunch.(2006全国卷二云南)

7.I’mpleasedthathegladly——(接受)ourinvitation.(1997NMET)

分析:题5依据Imustgivethembacktoher,书归Sarah是目前的事实,谓语该用一般现在时态,且主语thesebooks为复数,因此谓语动词为belong.题6中现在饿是因为过去没吃午饭,因此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missed.题7中现在高兴是因为他已接受邀请,而接受邀请发生在过去,则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accepted.

(四)作谓语动词一部分时,注意时态和语态

8.Lisa,Ididn’t————(认出)you----you’vehadyourhaircut!(2008全国卷二)

9.Canyou————(想象)standingupthereandgivingaspeech?(2006全国卷二云南)

10.Theymanagedto————(测量)thedepthoftheriverintheend.

11.TheideastartedinStandlakeandhas————(传开)throughoutthecountry.(2008全国统一陕西)

12.ThestorywasfirstwritteninEnglishandlater————(翻译)intoChinese.(2008全国卷二)

分析:8、9、10三题考察的动词均在句子中作谓语的一部分,且分别位于didn’t,can,to的后面,因此都应用原形,答案分别为recognise,imagine,measure.11题“传开”在句子中作谓语一部分,且前面有助动词has,够成现在完成时,因而答案为spread.12题中and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前一个是waswritten,后一个则省略了was,因而“翻译”应为过去分词translated。

二.非谓语经过分析,如果考察的动词在句子中不作谓语,则只能作非谓语,下一步则要判断其具体形式(主要是doing,done两种形式)

(一)熟记固定搭配短语和句式

13.Thevillagechildrenliketogo————(游泳)inthenearbyriver.(2008全国卷二)

14.Wehadgreatdifficultyin———(呼吸),fortheairwasthin.(2006陕西)

15.Thankyoufor————(提供)tohelp,butIcanmanageitmyself.(2001全国统一)

16.I’veneverseenaShakespeare’splay————(表演。(2000春季高考).

分析:13,14,15,16题中分别含有固定搭配godoing,havedifficultyindoing,thank……fordoing,seesb/sthdone,因此答案分别为swimming,breathing,offering,performed。

(二)分析句子成分,确定非谓语具体形式

17.Theboyspokeinaverylowvoice————(承认)hehadbrokentheglass.(2000春季高考)

18.Twohundred————(被盗的)bicycleswerereturnedtotheirownerslastmonth.(2001全国统一)

分析:17题句子谓语是spoke,“承认”在句中作状语,句子主语boy为“承认”的逻辑主语,因此用主动形式答案为admitting.18题从所给汉语“被盗的”就能确定为定语,中心词“bicycles”与“盗”为被动关系,答案为过去分词“stolen”。公务员之家:

动词范文篇6

关键词:结构;成分;时态;语态

单词拼写题是考察学生“基础加能力”的一道高考题,而动词则是考察的重点。对动词“基础”的考察是指考察动词的记忆和对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变化规则的掌握;对动词“能力”考察是指考察通过对句子结构、成分的分析而确定其在一个句子里的正确形式的能力。一个实意动词在一个句子里不作谓语就是作非谓语,而高考单词拼写对动词的考察也主要体现在作谓语、非谓语两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分析句子结构、成分入手来做此题。

一.谓语如果确定该题考察动词,首先分析该词是否在句子中作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如果是,下一步就需要确定谓语动词的时态,方法如下:

(一)寻找时间状语,确定时态

1.Fiftyyearsago,ChairmanMao————(宣布)thefounding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1999NMET)

2.Thetwofriends————(分享)allthattheyhadwhentheywerestudyingabroad.(2005全国卷二)

分析:题1中时间状语fiftyyearsago确定该句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announced.题2中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用了过去时态weresthdying,而主句、从句谓语又同时发生,因此主句为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shared。

(二)如果没有时间状语,则通过并列连词and,but,or或从属连词because,so等来确定时态

3.Theygotlostinthedesertand————(挨饿)todeath.(2006陕西)

4.Therainc————fordays,sowecouldnotgoouttoplay.(2005浙江)

分析:题3中and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时态应一致,前一个谓语动got用了一般过去时态,因此后一个谓语动词也应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starved。题4中主句时态应和so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谓语could时态一致,因而答案为一般过去时态continued。

(三)时间状语、并列连词、从属连词都没有的,具体分析

5.Thesebooksb————toSarah-----Imustgivethembacktoher.(2008全国统一浙江)

6.Iamveryhungry-----I——(错过)lunch.(2006全国卷二云南)

7.I’mpleasedthathegladly——(接受)ourinvitation.(1997NMET)

分析:题5依据Imustgivethembacktoher,书归Sarah是目前的事实,谓语该用一般现在时态,且主语thesebooks为复数,因此谓语动词为belong.题6中现在饿是因为过去没吃午饭,因此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missed.题7中现在高兴是因为他已接受邀请,而接受邀请发生在过去,则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accepted.

(四)作谓语动词一部分时,注意时态和语态

8.Lisa,Ididn’t————(认出)you----you’vehadyourhaircut!(2008全国卷二)

9.Canyou————(想象)standingupthereandgivingaspeech?(2006全国卷二云南)

10.Theymanagedto————(测量)thedepthoftheriverintheend.

11.TheideastartedinStandlakeandhas————(传开)throughoutthecountry.(2008全国统一陕西)

12.ThestorywasfirstwritteninEnglishandlater————(翻译)intoChinese.(2008全国卷二)

分析:8、9、10三题考察的动词均在句子中作谓语的一部分,且分别位于didn’t,can,to的后面,因此都应用原形,答案分别为recognise,imagine,measure.11题“传开”在句子中作谓语一部分,且前面有助动词has,够成现在完成时,因而答案为spread.12题中and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前一个是waswritten,后一个则省略了was,因而“翻译”应为过去分词translated。

二.非谓语经过分析,如果考察的动词在句子中不作谓语,则只能作非谓语,下一步则要判断其具体形式(主要是doing,done两种形式)

(一)熟记固定搭配短语和句式

13.Thevillagechildrenliketogo————(游泳)inthenearbyriver.(2008全国卷二)

14.Wehadgreatdifficultyin———(呼吸),fortheairwasthin.(2006陕西)

15.Thankyoufor————(提供)tohelp,butIcanmanageitmyself.(2001全国统一)

16.I’veneverseenaShakespeare’splay————(表演。(2000春季高考).

分析:13,14,15,16题中分别含有固定搭配godoing,havedifficultyindoing,thank……fordoing,seesb/sthdone,因此答案分别为swimming,breathing,offering,performed。

(二)分析句子成分,确定非谓语具体形式

17.Theboyspokeinaverylowvoice————(承认)hehadbrokentheglass.(2000春季高考)

18.Twohundred————(被盗的)bicycleswerereturnedtotheirownerslastmonth.(2001全国统一)

分析:17题句子谓语是spoke,“承认”在句中作状语,句子主语boy为“承认”的逻辑主语,因此用主动形式答案为admitting.

18题从所给汉语“被盗的”就能确定为定语,中心词“bicycles”与“盗”为被动关系,答案为过去分词“stolen”。

动词范文篇7

词典作为释疑解惑的工具,满足了读者在社会交际中对词汇信息的需求,而释义是词典的核心。词典家为科学、准确地释义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他们的丰富实践并没有转化为系统的释义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词典学专著出版,释义理论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出版的章宜华教授的《语义学与词典释义》探讨运用认知概念结构、语义结构、语义分解理论、原形理论和配价理论进行释义的方式和方法,论述了积极性学习词典采取多位释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语言系统自身着眼,动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范畴。陆锦林(1980)指出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齐夫语义理论、配价理论以及汉语界的“三个平面”语法理论,都将动词作为研究重点乃至焦点。陈昌来(2002)认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言研究的趋向以动词为先导的词汇驱动(lexicon-driven)原则和加强语义结构研究,力图把词项语义描述和句法结构结合起来。前人的研究表明对动词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动词的语法属性或语法一语义属性方面,对动词语义网络结构的研究和释义的系统性研究相对滞后。

二、语义网络结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奎尼安((R.Quillian)研究人类联想时提出语义网络的概念。1972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西蒙斯(R.F.Simmons)和斯乐康(J.Slocum)首先将语义网络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中。Ullmann(1962)、Palmer(1976)等结构语义学家开始对词义的聚合关系进行透彻分析,在词的同义、反义、上下位等词义聚合关系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1977年,美国人工智能学者亨德利克斯(G.Hendrix)提出分块语义网络的思想,把语义的逻辑表示与格语法结合起来。Lyons(1977)在综合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词义关系归纳为同义关系、对立和对比关系、上下位关系、不相容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5类。到1985年,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语言学家开始以“网”的形式来描述词语的意义。Saeed(2000)最近在总结词汇语义学的两大描写任务时,将说明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列为除对语言中每个词的意义进行描述之外的又一主要任务。

语义场是指词义划分出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单位形成类别、位置、层级等结构关系,组成一个有序整体。要确定一个词的意义构成成分,须将该词的意义和同一语义场内的词,或邻近场内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如果若干个义位含有相同的表彼此共性的义征和相应的表彼此差异的义征,因而连结在一起,互相规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那么这些义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语义场是现代语义学关于语义的重要单位,语义网络则是面对信息处理的一张虚拟的、形式化的网。但义素、义征、义位和语义场等语义单位为语义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工具和基础。语义场是一种有着内部意义关联的虚拟的空间领域,为信息处理建立网络提供了可能性。

三、动词语义网络结构与词典释义

Collies等人提出了分层网络模型(Collies&Quillian,1969)和激活扩散模型(Collies&Quillian,1970)。这两个模型分别把语义概念和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视为“节点(nodes)”,强调节点之间的连接及其连接而构成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激活及抑制。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释义模式才能满足词典使用者的需要一直都是词典编者的追求目标。如果在释义中引入符合读者群的认知语义结构无疑为词典释义增添了新的活力。能让读者满意的释义模式也必然要吸收分层网络、激话扩散网络等语义网络模式的精髓。

1)分层网络

分层网络模型是Collies&Quillian(1969)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型提出的一个语义记忆和表征模型。这个模型中的基木单元是概念,表示为“节点(nodes)”。每个概念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覆盖性最强的概念处于模型的顶部,同等级别的概念处于该网络的同一层面上,在模型的底部则为具体的下层的概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有节点连接起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分层网络。例如打听、咨询、请求等都是一个分层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各节点具有不同的特征。“问”的概括性最强,因此位于模型的顶部;居中的是基本层范畴,如询问,模型的底部则为打听、咨询、请求等一些更为具体的概念。

分层网络模型具有如下特点:一、分层和连接是分层网络模型中的重要因素。上层与下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包括”来表示。如“问”包括“询问”,“询问”又包括“打听”、“咨询”。同样,下层的概念可以用“是”表示与上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询问”是“问”,“打听”是“询问”。

2)激活扩散网络

激活扩散模型是Collius和Quillian(1970)提出的另一个语义表征的网络模型。据鲁川(2000)对“移动”一词的研究,其下又可分为冲刺型、离开型、跨越型、行走型、奔流型5种类型。(1)一旦“移动”一词被激活,就会刺激传递给“冲”、“闯”、“进发”,这类冲刺型动词又必然激发“目的地”。(2)如果“离、退、撤”这类离开型动词被激活,又必然激发“出发地”。(3)如果“渡、穿、翻越”这类跨越型动词被激活,其中必然激发“经过点”。(4)如果“跑、爬、游、飞”这类行走型动词被激活,又必然激发“方式”、“方向”。(5)如果“流、滴、扩散”这类冲刺型动词被激活,又必然激发特定的“主体”、“方式”和“方向”。对“移动”网络中的5个次范畴还可以继续切分,“移动”网络具有认知上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张晓东(2003)指出:首先,激活扩散网络模型的复杂性和可扩展性。节点之间通过相互连接组成了复杂的网络。在此模型中,概念还可以作进一步扩展和引申。同分层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放弃了概念的层次性和特征,而以语义的相似性将词汇连接起来。在此模型中,每个概念都是一个节点。其次,因为节点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建立的,所以节点之间连接更具合理性。最后,激活扩散模型比相对分层网络模型更有灵活性。桂诗春(2000)认为激活扩散模型的灵活性能够解释各种词汇和概念研究中的试验效果;能够解释提取概念和它们的特征的多重路径。

这两个模型对语义及语义表征的假设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词汇处理的大脑机制。不同的是激话扩散网络没有分层网络那样层次分明,而更像连接主义的认知模型。它不仅能像分层网络那样对上下义的种属关系做出反应,而且更像是一种语义上的联想。

四、结束语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词典学必然将吸收更多的先进的语言学理论成果,释义的研究是近年来词典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从动词释义中动词语义网络的运用来看动词释义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动词释义在释义中的重要地位的研究分析,指出了动词语义网络运用对动词释义的影响意义,拓展了释义研究的范围,丰富了释义研究的层面,也为今后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随着动词语义网络研究的深入,动词释义中动词语义网络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完善,动词释义也会更加科学化。英国学者谢凯里特齐(A.Shaikeritch)认为语义上有联系的词应该在上下文中共同出现。既然语形结构是以语音为手段将语义结构投射在表层上形成的,我们也可进一步探究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意义关联的动词是否能表现出形式上对应的相关;反之,通过形式的标准,是否可以探究出动词的语义序列。另外动词义征分析和语义分布特征也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Collins.A.&Quillian,M.RetrievalTimesfromSemanticsMemory.InJournalofVerbalMeaningandVerbalBehavior[J].1969(8):240-247.

[2]Lyons,John.Semant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7.

[3]Saeed,J.I..Seman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4]Zgusta,L.ManualofLexicography[M].Mouton:TheHague.1971.

[5]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北京:中华书局.2004.

[8]陆锦林.“切夫语法”概述.国外语言学,1980,(3).

[9]鲁川.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林杏光.词汇语义与计算语言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1]苏宝荣.应当提高语文辞书编纂的理论内涵.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2]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13]张晓东.分层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14]章宜华.意义一篇章模型及其释义功能.现代外语,2002,(1).

[1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6]张志毅.同义词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1980,(5).

动词范文篇8

关键词:名词;动词;名转动词

现代英语中,词汇的转化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论文而动词化(denominalization)和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两种词类转化形式。英语“名转动词”在词汇中的比例约为l0.5%,是最活跃、数量最多的[1]。所谓“名转动词”即名词转化为动词,就是名词不作任何形态方面的变化直接用作动词。大范围的动词化指原本是名词、形容词或其它词性的词在句子结构中转而用做动词的转化过程,本文中的“名转动词”或“动词化”仅仅指“名词转换为动词”这一语言现象。名词当动词使用,可使语言词约义丰、生动形象、简洁干炼,富于表现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一名转动词的语言学理论分析

(一)名转动词的语法特点

名动转用的语法特征是名词转用作动词,担任句子的谓语,具有动词的词义及语法性状。名动转用要求转用的名词具有表动作的语义成分。

(二)名转动词的语义关系

英语名词动词化具有“语义增值”之效,毕业论文即除了增加原名词所没有的描述性和过程化动作意味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读者的心理联想。因为根据意象理论,语言信息是以意象的形式储存于记忆之中。名词动词化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迅速激起读者记忆储存中该名词的动作意象,使原名词在其原语义基础上衍生出动作、状态、意象、手段等意味来。R.Quirk认为英语名词动词化后的语义与原名词的语义关系可以分成七种类型[2]。

(三)名转动词的语用学原则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能够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最充分的信息[3]。英语名词的动词化现象恰恰体现了这种“语言经济原则”或“语言效率原则”,因而被广泛应用。

(四)名转动词的修辞效能

名词到动词的转化既能体现“语言经济原则”,又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修辞目的。

(五)名转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理据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名词转换为动词属于人们认知侧面的转换。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想象情境的某些方面,即人们认为哪些成分是突显的,当名词被转换为动词时,其意象已经不是事物,人们的感知侧面由事物转向其突显动作的一面。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刘正光从认知角度考察了名词转换成动词使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特征[4];高芳等对名词转换而来的动词表达式的理解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名动转用句的句义是经由语用推理来把握的[5]。

(六)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分析

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概念名词的动词化使用,其投射在读者心理屏幕上的不仅仅是它的规约义,同时还有它的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

二名转动词的实际运用特点

(一)动物名词转化为表示具有该动物习性特点的行为动作

由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比较熟悉和了解,因此,医学论文语言中用动物来作隐喻的例子很多。这些名动转化有很多是以人们对动物习性的观察而得出的,如某些动物的动作特征很显著,因此这类名词转化成的动词便具有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意义。如fox善欺骗,parrot会学舌,ape长模仿,monkey爱淘气,wornl善钻营等等。

(1)Fromeverywindowheadswerecraningforaviewofit.每个窗口都有人探出头来看。

(2)Hedoesn’thaveallideaofhisOW/I.Hejustparrotswhatotherpeoplesay.

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

前两句以动物作喻,所表达的意思分别是:“stretchedtheirheadslikeacrane”和“repeatssomeoneelsewordsoridealikeaparrot”,非常形象地活化了主体的动作或状态,收到了形、神皆似的修辞效果。

(二)人体部位和动植物组成部分的名词转化为具有其形象特点的行为动词

表示人体器官名称的名词,如eye、elbow、foot、nose、stomach、finger、hand、firm、thumb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也是人类自身所拥有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因此,它们转化成动词后,也具有某种功能意义。

(3)Theboatrlo6editswaythrouO,thefog.

船在雾中小心地前进。

句中的nose原为名词“鼻子”,转为动词后意为“用鼻子触碰”,句子引申为“向前移动”、“推进”的意思。

(4)tieleggeditouttothewharf.(一般用于legit补语中)他朝码头飞跑而去。

此外,动植物组成部分名称的名词也可动词化,这一类的名词有skin、bone、bark、shell、scale、gut、poa、seed等。它们用作动词含有从整个物体中分离出来的意义。

(5)Jackpeeledthesnake.

杰克把那条蛇剥了皮。(三)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转化为表示以其性质为特征的动作动词

(6)Theystormedthespeakerwithquestions.

他们猛烈质问演讲者。

此句以自然现象作喻,意为spokeviolentlylikeastorm.

(7)blisfortuneshaverainedheavilyupontheoldmfln.

不幸总是无情地落在这位老人身上。

(8)Hisrefusalicedourenthusiasm.

他的拒绝给我们的热情泼了冷水。

(四)工具名称的动词化表“用某种工具做某事”

工具名词有很大一部分能转化成动词,如bicycle、bas、sllip、helicopter、cage、frame、comb、knife、nall、plug、subway、blan—ket等。这种转化借助工具的功能作用使转化成的动词具有了原名词的功能意义,意为“用某种工具做某事”。

(9)He747edtoParislastweekend.

他上周末坐747飞机到了巴黎。

(10)''''nlefliersknifedthrou01thecloudysky,headingforthe

battlezone.

飞行员穿云破雾,直奔战区。(句中的knifed是比喻用法,描绘飞行员驾着飞机,冲破万里云雾,犹如尖刀,所向披靡。)

(五)亲属称谓和人名的动词化表示其关系体现的内涵意义或社会语言学价值

(11)Theirmoneyhasnotbeenwiselyhusbanded.

他们的钱没有被明智地节省使用。

(12)Stopmotheringher,she’s30yeatsoldandearltakecareofherselfperfectlywel1.

别再溺爱她了,她已经3o岁了,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了。(mother''''‘母亲”带着“抚爱、亲切、体贴”等内涵意义。)

(13)Shemanagedtosandwichtherepairsinbetweentakingthekidstoschoolandstartingwork.

她设法将修修补补的工作安插在送孩子上学和自己上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

(六)抽象名词的名词动词化

(14)Theydidn’tintelligencemebeforehand,80itwasquiteasurprisetome.

由于事先他们没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事情使我感到十分惊奇。

(七)网络名词的动词化和科技领域的名词用作动词

这类词有e]orle、rocket、telegraph、radio、PK、email、fax等,

例如短语tocloneasheep克隆出一只绵羊。

(15)Whynotgoogleyour#rlfriendatcollege?

为什么你不去在大学里寻找自己的女朋友?

(16)Beforeapatrol0伍cerstopsacar,heroutinelyradio6tothecomputereerlter.

巡警拦下一辆小车之前,他按照惯例用无线电通知了电脑中心。

(八)名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搭配具有不同的动词化语义

(17)Theforeignministerriddedwitheaseallthequestionsthecorrespondenthadraised.

这位外交部长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

(18)Theheadcoachhasdecidedtofieldtwostarfootballersinthefinals.

主教练决定派两名足球名星参加决赛。

结束语

名动转用不应被单纯地视为一种构词形式,它的使用及演化过程经历了一系列隐喻化的阶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个隐喻化思维过程使人们得以用语言重新构建所经历和审视的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经验进行重新语法化。名动转用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精简和生动。

参考文献:

[1]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QuirkR.AGrammarofContemporaryEnsll[M],London:Lm,1972.

[3]张传彪.论名词动词化与“语言经济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6,(3).

动词范文篇9

主题词:构词,功能语义,前缀化

词缀化是俄语构词的重要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构成不同词类的同根词。在词缀化方法中,前缀因其对词汇的构成和派生所起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动词前缀化的语义及结构十分复杂,动词的前缀化构词研究始终在构词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本文拟根据俄语动词前缀化的特点,从语义研究的角度,就俄语动词前缀构词中的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以论述。

1.构词与体的关系

动词前缀化与动词体的关系问题,或者说,词缀问题是否属于体学范畴,不仅是一个复杂、且尚无定论的问题,也是许多研究者刻意回避的一个问题。

动词前缀的传统描写方法是在语言学的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中形成的:前缀学研究一方面是体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构词学的组成部分(至少在俄语学研究中是如此)。然而,体学和构词学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范围:无论是对前缀学这一研究领域总的立场和纲领的确立,还是具体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和描写方法都完全不同。体学研究首先关心的是前缀化与完成体之间的关系、行为方式的语义、由前缀构成的动词体的对偶、以及相应的所谓前缀的纯体性意义等;而构词学的兴趣在于前缀的形式特征、派生现象、以及能产动词与派生动词之间的关系、同一前缀的构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尽管体学与构词学的观点和兴趣有如此大的差异,但现代前缀学研究的重点恰好处在这两个领域在这些问题的交汇点上。使这两个不同领域的研究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是前缀学研究的传统任务。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对于前缀学,乃至构词学和体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某些具体问题究竟应该纳入哪一学科的研究范围,学者们仍然是各执一词,智者见智。准确地说,在目前的俄语词缀化构词研究中,并存着许多不同的词缀学理论和研究方向,其中有些新观点、新方法要证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尚待时日。

2.动词前缀的零位意义与语义重叠

关于动词前缀的零位意义的提法已存在近一个世纪了。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对该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围绕着‘如何理解和阐释“零位意义”这一概念’,‘它对动词前缀的普遍意义’,以及‘零位意义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才开始了较为切实的、有理有据的研究。首先是捷克的语言学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证实了从结构上解释前缀与动词结合时产生零位意义的可能性,用一种新的结构模式,取代了把很多前缀定义为意义空缺的纯体学意义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中,零位意义被解释为前缀与动词相互作用的规则。这种规则恰好解释了前缀的某些选择性搭配的特点。西方的大部分俄语学研究人员都接受了这种理论观点,但俄罗斯的语言学家和我国的俄语学家们对此观点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从语义研究的角度来看,任何前缀都有自己的意义,而不可能等于零。事实上,所谓零位意义的存在是指,当前缀意义中的某种语义与基础动词意义中的某种语义完全相吻合时,表现出的一种零位效应。例如,前缀ПРО-与表示带有时间限定过程语义的动词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ЦИТИРОВАТЬ组合,构成ПРО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ПРОЦИТИ-РОВАТЬ时;或前缀С-与表示带有创造语义的动词ДЕЛАТЬ,СТРЯПАТЬ组合,构成СДЕЛАТЬ,СОСТРЯПАТЬ时,动词和前缀所表示的最终意义完全一致,此时,前缀的语义表现为形式上的无意义,或者说,只具有纯体学意义。这种现象是前缀语义和基础动词语义完全对应,或者说是语义重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前缀,还是基础词所表达的语义真值是相同的。

构词语义研究的实践证明,类似的语义重叠也仅仅是存在于个别的或某一些例证中,还没有经过所有带前缀动词体的对偶的检验。例如,前缀ПРО-在与某些动词组合时会获得具体语义,而并未与动词的语义发生重叠,而是增添数量和质量的语义如:ПРОЛИТЬ(洒出,溢出),ПРОВЕРТЕТЬ(钻透,钻出),ПРОКУРИТЬСЯ(吸很多烟,吸烟吸坏了身体),ПРОКРИЧАТЬ(呼喊,喊叫一声)等。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前缀都可能与基础动词发生语义重叠,都能显现出语义上的‘空白’。即便是同一个前缀,当与不同的基础动词组合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在以词汇和篇章材料为基础,对大量的带有各种前缀的动词进行系统的历时分析的研究也证明这一点综上所述,作为语言学术语,“动词前缀的零位意义”这一称谓本身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似应称作“动词前缀的语义重叠”更为准确和贴切。

3.前缀动词的形态结构语义

俄语中带前缀动词是语言连续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词前缀化是俄语动词派生系统中能量很大,功能很强的一种派生手段,前缀是一种语义复杂的多义性构词单位。前缀的这种词汇潜能使得它们可以传递各种各样的语义,并能保证词缀变化中的语义含量。前缀的意义中有构成语义聚合体的结构。不同的前缀具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因而,它们对与其组合后所构成的带前缀动词的意义变化的影响也不同。

前缀动词的各种形态结构语义变体,是由前缀的具体的空间意义加上动词的概括性意义构成的特殊‘产品’。前缀的形态结构语义变体和动词的词汇语义变体是前缀化动词构词的物质基础。这些语义成分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构词系统的框架内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构词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前缀的意义就成了某一类型的派生动词所特有的构词意义形成的基础,如体学意义,阶段转变意义,数量意义,质量意义等。

前缀在与基础动词组合构成完成体动词的同时,常常会使动词发生不同类型的词义转义:明喻转义、隐喻转义等。各种不同的转义语义的产生是前缀的形态结构语义与各种类、别和组、群的原始动词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动词前缀的语义特征不同,与其构成的动词的行为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描写前缀语义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动态模式的概念,以便弄清不同前缀意义之间的联系,弄清这些意义中一个意义在另一个意义基础上发展的具体途径;从而建立各种构词意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分类体系,揭示构词结构语义在语言及其使用中的普遍规律。

在明喻转义机制中,前缀的‘行为方式’意义起重要作用。与体的传统范畴不同,关于前缀的行为方式的概念,是把带前缀的动词的功能意义称为‘行为方式’,以便明确指出,某一行为是怎样进行、完成的,以及该行为存在的方式。例如,动词ВЕРНУТЬ加不同前缀时,词义发生的转义变化:ВЫВЕРНУТЬ——旋转着拧下来,卸下来;НАВЕРНУТЬ——缠绕着安放上——戴上、穿上;ПРОВЕРНУТЬ——使旋转着穿过去,拧过去。从语义研究的角度看,由于前缀语义的作用,这种带前缀的动词,实际上在其语义中包含着两种行为概念:‘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旋转着’‘拧下来’。在俄语词典中,通常使用副动词来标注‘行为方式’的语义,例如:ВЫВЕРНУТЬ--ВЕРТЯ,СНЯТЬЧТОСЧЕГО;НАВЕРНУТЬ--ВЕРТЯ,ПОМЕСТИТЬ,НАДЕТЬЧТОНАЧТО;ПРОВЕРНУТЬ--ВЕРТЯ,ПРОПУСТИТЬСКВОЗЬЧТО-Л等。在这种转义中,新的意义构建于前缀的普遍意义——空间意义的派生——表示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而基础动词的基本语义特征‘旋转’被排挤到第二位,变成了区别语义特征——行为方式‘旋转着’。

在隐喻转义过程中,由于‘语义弱化’,动词基干部分的语义会发生‘丢失’,导致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其搭配的前缀的语义特征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前缀语义取代了动词基干的相应语义,成了新的词义产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带前缀动词的词义发生变化,出现转义。这种转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它语言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它所支配的题元的词汇语义的影响。仍以动词ВЕРНУТЬ为例:НАВЕРНУТЬКАРТОШКИ——吃了很多土豆;ВЫВЕРНУТЬСЛОВО——脱口说出(不该说的话或全部想说的话);很明显,在上述转义中,转义是在前缀的某一语义特征上发生的,而不是在基础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发生的[杜桂枝,1996]。再如,动词КРУТИТЬ加前缀НА-:НАКРУТИТЬ(ЧТО,ЧЕГО)——机灵、狡狤地搞出,弄出(一些怪名堂,一些新花样);绕着弯子说出或写出(令人费解的话)。在类似的转义现象中,前缀的语义起了重要的作用。4.动词前缀的功能语义

关注前缀的功能语义是现代俄语构词学中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当从功能的角度,也就是从交际的立场出发,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研究时,构词的机制就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把构词过程置于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中,置于活的语言环境中来研究,也就是把具体的构词过程放在话语结构中,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本身的活的动态行为特征。具体地说,构词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弄清构词与话语的关系,即构词的功能语义:构词在话语构建中的作用,什么样的具体话语条件能促使派生词的生成,什么因素能激发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创造新的词汇等。

Е.А.ЗЕМСКАЯ在《构词是一种活动》一书中对于这些问题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描述,提出了两种互为补充的构词学研究角度:一种是研究构词学在篇章中的作用和功能;另一种是在篇章研究中揭示构词机制。换句话说,关于构词与话语的关系问题至少有两个研究方面:对篇章而言的构词学(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ДЛЯТЕКСТА)和对构词而言的篇章学(ТЕКСТДЛЯ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Я)。从这两个基本观点出发,划分并描写构词在话语中的行为特点,分析各种句子成分在话语中的构词能力和类型,研究各种构词手段在言语环境中的使用情况和功能,以期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构词学机制,全面揭示其在交际中的功能等问题。

构词与话语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表明,动词的前缀在话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首先是指偶然性词汇、新词、动词词干的语义空缺以及同一前缀动词多次重复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对话语的理解常常要求首先理解前缀的意义,而不是整个词汇单位的意义。在许多情况下,前缀事实上限定了话语的内容,换句话说,前缀意义成了话语的语义中心,例如,ЕХАТЬ—ПОЕХАТЬ—ПРИЕХАТЬ:ОНПОЕХАЛ(1);ОНПРИЕХАЛ(2);在例句(1)和(2)中,说话人关注的焦点并不是行为的方式(怎么“走”的和“来”的,是否乘车),而是前缀所表达的基本语义:他走了;他来了。因此,研究前缀在话语中的这种‘创造性’潜力,是研究构词的功能语义的重要课题之一。

此外,前缀不仅具有表示客观实际的真值语义,在具体的话语过程中,前缀还能获得表示主观情态的语用语义,试比较下面两句话:

1)--ЭТОХОРОШАЯКНИГА,СТОИТЧИТАТЬ.

--ЛАДНО,ПОЧИТАЮ.

--这本书很好,值得读。

--好吧,我读一读;

2)--ЭТОХОРОШАЯКНИГА,СТОИТЧИТАТЬ.

--ЛАДНО,ЯПРОЧИТАЮ.

--这本书很好,值得读。

--好的,我一定通读一遍。

在这两个语境完全相同的句子中,不同的前缀给予了动词不同的情态色彩,表示说话人对这本书的感兴趣程度有所不同。

值得指出的是,前缀不仅对与其组合的动词的语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动词的支配和组合行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些动词在加前缀构成了带前缀动词后,其支配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对搭配的词汇要求做某些语义限定。例如,СИДЕТЬ加前缀ПО-,构成ПОСИДЕТЬ时,常与时间副词НЕМНОГО搭配,构成短语ПОСИДЕТЬНЕМНОГО;当加前缀ПРО-,构成ПРОСИДЕТЬ时,则常与表示相对较长时间量的词组搭配,如:ПРОСИДЕТЬЦЕЛЫЙДЕНЬ(ЦЕЛЫЙЧАС)等。

前缀的功能语义研究从一个侧面表明,构词本身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有能力在语言的内部特征和语言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交际过程中独立形成。

5.前缀动词的词汇语义群研究

随着语义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把词汇-语义群、词汇-语义场等概念和方法引入和应用到构词学研究中,是近几年俄语学研究中的一大成就。与构词学中常用的构词族、构词链和构词聚合体概念不同,构词中的词汇-语义群是把意义上相关的词(同根或不同根)放在一个语义群中,研究它们在构词类型上的联系、特点及其与语义的关系。前缀意义的不变体的研究是构词的词汇语义群研究的可行途经之一。关于不变体理论,大致上有两种观点:(1)传统的观点认为,不变体是前缀的共同意义,前缀的所有附加意义都是相互交叉的;(2)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变体是前缀意义的某种深层本质特性。

关于在前缀意义中存在不变体的设想,也就是在所有的前缀中存在有一个共同部分的设想,既有其明显的合理成份,也有明显的不足:一方面,意义不变体可以特别简单、又特别苛刻地把带前缀动词的词义部分的语义变体联合在同一个标记下,并试图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前缀意义的不变体永远是相当抽象的,因此,很难把它与纷繁众多的具体的伴随意义相对应,发现并建立起联系。可以说,探索直至建立从意义的不变体到意义的多种变体的转变模式的机制,是前缀意义的不变体理论的中心任务,亦是其最终目标。

КРОНГАУЗ[1995]提出了建立另一种语义结构的构想:把语义的不变体概念转变成语义网络或语义系统概念。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作了描述和论证,并试图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前缀的各种附加意义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尽管前缀的所有附加意义彼此之间都有联系,但这种联系不一定必须通过不变体意义,呈辐射状联系,而很可能表现为连环式联系。显然,找出语义的局部联系要比找出总的全面的联系要简单得多,也现实得多。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语义网络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这主要与两个基本概念有关:前缀的典型意义(ПРОТОТИПИЧЕСКОЕЗНАЧЕНИЕ)和前缀语义网络系统的多层次性(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ОСТЬСИСТЕМЫ)。

所谓典型意义,或者称作前缀的主要意义,通常,是指前缀的最具体的空间意义。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从这一典型意义中得到前缀的其它意义。把典型意义的思想引入前缀语义网络,便可显现出这类语义网络的特点:区分出一个意义作为典型意义,而且,所有其它意义与其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指向性。与不变体概念相比,这种语义网络的观点虽然较为宽泛和温和,但仍然具有较强的假设性。事实上,并不是在所有的前缀中都能很容易地划分出典型意义,例如,在前缀ПО-,У-的意义中就很难区分出典型意义,而前缀С-则具有至少两个典型意义。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建立前缀语义描写的多层次模式。这种模式应能体现出带前缀动词意义分析和综合的复杂性,以及其各种意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采用多层次模式,可以沿两个方向对语义进行描述:从深层向表层,或从表层向深层,从而避免了上述网络的指向性和假设性等不足。鉴于语言材料的庞杂及语义的多样化,对语义网络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对网络的整个机制——从抽象到具体或反之——还没有作出一个系统性地完整描述。尽管有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前缀意义的多层次语义网络概念的提出,毕竟是朝问题的解决前进了一大步,对前缀动词的词汇语义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词类典型意义时,已经发现,在动词类别中,除了典型的过程意义外,还有表示物体空间状态的一组词。按照语义特征可以把这组词划分成三个小组:1)表示物体在空间的状态特征的四个动词:СТОЯТЬ,СИДЕТЬ,ЛЕЖАТЬ,ВИСЕТЬ;2)表示主体在空间的状态的改变的四对动词:СТАТЬ–СТАНОВИТЬСЯ,СЕСТЬ–САДИТЬСЯ,ЛЕЧЬ–ЛОЖИТЬСЯ,ВИСНУТЬ–ПОВИСНУТЬ;3)表示使客体在空间的状态改变的四对动词:СТАВИТЬ–ПОСТАВИТЬ,САЖАТЬ–ПОСАДИТЬ,КЛАСТЬ–ПОЛОЖИТЬ,ВЕШАТЬ–ПОВЕСИТЬ。每一组动词的派生能力、构词类型、构词关系、以及派生词与基础词在语义和结构上的联系均对动词构词行为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用语义场理论对这些词汇进行语义成分划分后,得以证实这些动词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空间存在’(或广义讲,‘空间状态’)语义特征与‘改变状态’、‘使役状态’以及‘独立存在’等语义特征之间不仅仅在词汇方面,而且在结构-构词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促进了词汇-语义群及语义场理论在构词学领域的应用,大大拓宽了构词学研究的视野:不仅研究派生词汇在形式结构上与基础词的联系,而且研究它们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基础词和派生词在语义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从构词学的角度,揭示出语义组、语义群以及语义场中词汇在意义上相互联系的内部根源和机制6.动词前缀构词语义的研究方法

传统的描写方法是以统计相互毫无关系的意义的形式来表现前缀语义,而在传统的词典学概念中,这些相互毫无关系的前缀应看作是同音异义现象[ИСАЧЕНКО,1960]。然而,语言学家的直觉,甚至是语言持有者的直觉告诉我们:前缀是一个统一的词义部分。只有找出前缀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这些意义在统一的符号特征下联合起来。

在现代俄语动词前缀构词学的语义研究中,相对于意义作用的四种类型,前缀语义研究可以划分出四个层次:(1)在一个前缀的范围内的研究;(2)在整个前缀构词学的范围内的研究;(3)对前缀与动词基本语义相互作用的研究;(4)对前缀与更宽的语境语义相互作用的研究。前两种类型属于聚合关系的相互作用,后两种类型是组合关系的相互作用。

在聚合关系的研究和描写中,重要的是实现对前缀语义关系的全面而完整的描写。因为,哪怕是只为一个前缀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有联系的语义网络,也是对每一个假设的最切实可行的检验。这种完整的语义网络应包括:单个的具体意义,语义转变(从一个意义向另一个意义转变的规则),意义在话语中的实现规则(根据动词词干和上下文语境的语义-语用类型进行排列),以及更高层次的意义(局部的不变体意义和总的不变体意义)。然后建立适用于全部十九个前缀的这种整体性语义网络。只有在这样描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前缀构词学的内部分类,及其元语言的标准化。

前缀语义关系中的组合关系目前研究的比较少。然而,前缀与动词词干的语义的相互作用正日益成为研究人员注意的中心。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指出了研究组合关系的必需性和可能性。1993年КРОНГАУЗ提出了一种假设:前缀与动词可搭配性在语义上是可证明的。他认为,具体前缀的选择以及带前缀动词意义的组合是由动词词干的语义决定的,更准确地讲,取决于动词词干中是否存在某种语义成分。这一假设提供了两个方向的研究:第一,描述动词与前缀搭配的规律及‘计算’出相应的带前缀动词的意义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讲建立语义语法的问题;第二个方向与之相反:从语义上来解释相应的语言现象,即语言中存在某些具有一些特定意义的带前缀动词这一现象。既然从一开始就认为,动词与前缀的搭配性是可以从语义上证明的,那么,这种可搭配性就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无前缀动词语义分析时的重要语言区别特征。这样,可以根据其前缀的相关概念来确定无前缀动词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杜桂枝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глаголоввращательногодвижениявсовременномрусскомязыке.1996.

ЗализнякАннаА.Опыт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семантикиприставочныхглаголовв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RussianLinguistics.19.1995.P143—185.

ЗемскаяЕ.А.,КитайгородскаяМ.В.,ШиряевЕ.Н.Русскаяразговорнаяречь.Общие

вопросы.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Синтаксис.М.1981.

ЗемскаяЕ.А.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екакдеятельность.М.1992.

ИсаченкоА.В.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ийстрой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в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словацким.Т.2.

Морфология.Братислава.1960.

КронгаузМ.А.Семантикарусскогоглаголаиего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евозможности//

RussianLiguistics.17.1993.P.19–27.

КронгаузМ.А.Приставкииглаголы:грамматикасочетаемости//Семиотикаи

информатика.1995.вып.34.

КронгаузМ.А.Приставкииглаголыврусскомязыке: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грамматика.М.

1998.

动词范文篇10

关键词:结构;成分;时态;语态

单词拼写题是考察学生“基础加能力”的一道高考题,而动词则是考察的重点。对动词“基础”的考察是指考察动词的记忆和对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变化规则的掌握;对动词“能力”考察是指考察通过对句子结构、成分的分析而确定其在一个句子里的正确形式的能力。一个实意动词在一个句子里不作谓语就是作非谓语,而高考单词拼写对动词的考察也主要体现在作谓语、非谓语两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分析句子结构、成分入手来做此题。

一.谓语如果确定该题考察动词,首先分析该词是否在句子中作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如果是,下一步就需要确定谓语动词的时态,方法如下:

(一)寻找时间状语,确定时态

1.Fiftyyearsago,ChairmanMao————(宣布)thefounding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1999NMET)

2.Thetwofriends————(分享)allthattheyhadwhentheywerestudyingabroad.(2005全国卷二)

分析:题1中时间状语fiftyyearsago确定该句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announced.题2中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用了过去时态weresthdying,而主句、从句谓语又同时发生,因此主句为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shared。

(二)如果没有时间状语,则通过并列连词and,but,or或从属连词because,so等来确定时态

3.Theygotlostinthedesertand————(挨饿)todeath.(2006陕西)

4.Therainc————fordays,sowecouldnotgoouttoplay.(2005浙江)

分析:题3中and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时态应一致,前一个谓语动got用了一般过去时态,因此后一个谓语动词也应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starved。题4中主句时态应和so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谓语could时态一致,因而答案为一般过去时态continued。

(三)时间状语、并列连词、从属连词都没有的,具体分析

5.Thesebooksb————toSarah-----Imustgivethembacktoher.(2008全国统一浙江)

6.Iamveryhungry-----I——(错过)lunch.(2006全国卷二云南)

7.I’mpleasedthathegladly——(接受)ourinvitation.(1997NMET)

分析:题5依据Imustgivethembacktoher,书归Sarah是目前的事实,谓语该用一般现在时态,且主语thesebooks为复数,因此谓语动词为belong.题6中现在饿是因为过去没吃午饭,因此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missed.题7中现在高兴是因为他已接受邀请,而接受邀请发生在过去,则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态,答案为accepted.

(四)作谓语动词一部分时,注意时态和语态

8.Lisa,Ididn’t————(认出)you----you’vehadyourhaircut!(2008全国卷二)

9.Canyou————(想象)standingupthereandgivingaspeech?(2006全国卷二云南)

10.Theymanagedto————(测量)thedepthoftheriverintheend.

11.TheideastartedinStandlakeandhas————(传开)throughoutthecountry.(2008全国统一陕西)

12.ThestorywasfirstwritteninEnglishandlater————(翻译)intoChinese.(2008全国卷二)

分析:8、9、10三题考察的动词均在句子中作谓语的一部分,且分别位于didn’t,can,to的后面,因此都应用原形,答案分别为recognise,imagine,measure.11题“传开”在句子中作谓语一部分,且前面有助动词has,够成现在完成时,因而答案为spread.12题中and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前一个是waswritten,后一个则省略了was,因而“翻译”应为过去分词translated。

二.非谓语经过分析,如果考察的动词在句子中不作谓语,则只能作非谓语,下一步则要判断其具体形式(主要是doing,done两种形式)

(一)熟记固定搭配短语和句式

13.Thevillagechildrenliketogo————(游泳)inthenearbyriver.(2008全国卷二)

14.Wehadgreatdifficultyin———(呼吸),fortheairwasthin.(2006陕西)

15.Thankyoufor————(提供)tohelp,butIcanmanageitmyself.(2001全国统一)

16.I’veneverseenaShakespeare’splay————(表演。(2000春季高考).

分析:13,14,15,16题中分别含有固定搭配godoing,havedifficultyindoing,thank……fordoing,seesb/sthdone,因此答案分别为swimming,breathing,offering,performed。

(二)分析句子成分,确定非谓语具体形式

17.Theboyspokeinaverylowvoice————(承认)hehadbrokentheglass.(2000春季高考)

18.Twohundred————(被盗的)bicycleswerereturnedtotheirownerslastmonth.(2001全国统一)

分析:17题句子谓语是spoke,“承认”在句中作状语,句子主语boy为“承认”的逻辑主语,因此用主动形式答案为admitting.

18题从所给汉语“被盗的”就能确定为定语,中心词“bicycles”与“盗”为被动关系,答案为过去分词“stolen”。